CN103069674B - 离子产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离子产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9674B
CN103069674B CN201180039419.2A CN201180039419A CN103069674B CN 103069674 B CN103069674 B CN 103069674B CN 201180039419 A CN201180039419 A CN 201180039419A CN 103069674 B CN103069674 B CN 103069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generating
substrate
drive circuit
generating apparatus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94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9674A (zh
Inventor
世古口美德
菅野三奈子
岩下安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69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9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9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9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7/00Ion beam tubes
    • H01J27/02Ion sources; Ion guns
    • H01J27/02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离子产生装置和使用该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气设备,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外壳(1)内,变压器驱动电路的配置区域、高压变压器(11)的配置区域和离子产生元件的配置区域在平面上相互分开。连接端子(10)由导电性膜构成,该连接端子与变压器驱动电路电连接且配置成露出到外壳(1)的外侧。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小型化、薄型化。

Description

离子产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产生装置和电气设备,特别是涉及具有变压器驱动电路、变压器和离子产生元件的离子产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利用放电现象的多种离子产生装置已被实用化。通常,这些离子产生装置包括:离子产生元件,用于产生离子;高压变压器,用于向离子产生元件提供高电压;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用于驱动高压变压器;以及连接器等电源输入部。
离子产生元件的种类大体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将金属线、具有锐角部的金属板、针状金属等作为放电电极,并且将大地电位的金属板或栅格等作为对置电极、或者是将对置电极作为大地而未特别配置对置电极。在这种离子产生元件中,空气起到绝缘体的作用。当向电极施加高电压时,上述离子产生元件在形成为锐角部的电极前端产生电场集中,通过该前端的极近部分的空气绝缘破坏来得到放电现象。
另一种是由一对内置于高耐压电介质内部的感应电极和配置在电介质表面的放电电极构成。当向电极施加高电压时,这种离子产生元件在表面的放电电极的外边缘部附近产生电场集中,通过该外边缘部附近的极近部分的空气绝缘破坏来得到放电现象。
以往的离子产生装置,例如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374670号(参照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上述离子产生装置是将离子产生电极作为放电电极而未配置对置电极的类型。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将向离子产生电极提供高电压的压电变压器和用于驱动该压电变压器的驱动电路安装在外壳内,并且通过塑封(mold)而使它们一体化。但是,离子产生电极配置在外壳外部并与从外壳引出的电缆连接。
此外,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016345号(参照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离子产生装置,通过将离子产生元件、变压器驱动电路和变压器以呈平面方式配置在外壳内,并将变压器与电路基板单独设置来实现薄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374670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016345号
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离子产生装置中,通过在外壳内将变压器、电路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分别配置在隔开的区域内,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薄型化。但是,由于为了从外部电源向离子产生装置提供电力而设置的连接器是大量生产的树脂塑封型的现有产品,所以难以使离子产生装置小型化到能够将其安装在便携式设备等小型设备上的程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易于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离子产生装置和使用该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气设备。
本发明的离子产生装置包括:变压器驱动电路(40);变压器(11),通过由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进行驱动来使电压升压;离子产生元件(56),通过施加由所述变压器(11)升压后的电压,至少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一种;外壳(1),在内部收容有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所述变压器(11)和所述离子产生元件(56);所述离子产生装置还具有由导电性膜构成的连接端子(10),所述连接端子(10)与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电连接且配置成露出到所述外壳(1)的外侧;形成有所述连接端子(10)的接点基板(3);驱动电路用基板(4),支撑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以及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支撑所述离子产生元件(56),所述驱动电路用基板(4)和所述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所述接点基板(3)的与形成有所述连接端子(10)的外侧表面相反一侧的内侧表面。
按照本发明的离子产生装置,作为用于使离子产生装置与外部连接的连接部,不使用连接器而使用由导电性膜构成的连接端子。因此,不需要用于收容连接器的高度和进深,可以使离子产生装置小型化、薄型化。
此外,由于变压器驱动电路的配置区域、变压器的配置区域和离子产生元件的配置区域能够在平面上相互分开,所以能够使外壳的厚度与变压器的高度配合,从而能够抑制离子产生装置的厚度。
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有形成有连接端子的接点基板,通过上述接点基板的两端被外壳支撑,接点基板安装在外壳上。
由此,在组装离子产生装置之前,可以分别准备接点基板和外壳,从而容易将连接端子形成在接点基板上,并且容易使变压器驱动电路与连接端子连接等。
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括:驱动电路用基板,支撑变压器驱动电路;以及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支撑离子产生部。驱动电路用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接点基板的与形成有连接端子的外侧表面相反一侧的内侧表面。
这样,由于利用驱动电路用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中的至少一个,从内侧表面支撑例如受到外部输入输出端子按压的接点基板,所以可以防止接点基板弯曲而使连接不稳定。
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优选的是,驱动电路用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用于支撑接点基板的内侧表面。
这样,可以利用突起部选择性地支撑接点基板的内侧表面,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接点基板弯曲等。此外,通过利用突起部选择性地支撑接点基板的内侧表面,提高了向接点基板的内侧表面安装元件等部件的自由度。此外,通过利用突起部选择性地支撑接点基板的内侧表面,在接点基板和支撑该接点基板的基板之间产生间隙,所以通过该间隙,容易使塑封材料遍布进行上述支撑的基板的表面侧和底面侧。
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优选的是,驱动电路用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在外壳内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在驱动电路用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之间配置有变压器。
这样,由于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和驱动电路用基板相互分开设置,所以收纳在外壳中之后,当对驱动电路部分进行塑封时,可以明确地区分进行塑封的部分和未进行塑封的部分,从而容易进行作业。
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括配置在外壳内的其他电路。连接端子包括:电源供给用连接端子,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并向离子产生元件提供电源;以及外部控制元件用连接端子,用于与外部控制元件电连接并能够在外部控制元件和其他电路之间收发信号。外部控制元件用连接端子与电源供给用连接端子在外壳内短路。
由此,外部控制装置能够检测出是否安装有离子产生装置。
本发明的电气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的离子产生装置;以及送风部,用于将由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借助送风气流向电气设备的外部送出。
按照本发明的电气设备,由于利用送风部将由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借助气流送出,所以例如在空调设备中可以向设备外送出离子,此外,在冷藏设备中可以向冷藏室内或冷藏室外送出离子。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得到容易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离子产生装置和使用该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气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各部分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外壳和盖体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省略盖体的俯视图。
图4是在图3的结构中安装有盖体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沿IV-IV线的断面图。
图5是表示用于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离子产生元件结构的立体图。
图6的(A)是表示用于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高电压变压器结构的俯视图,(B)是表示上述高电压变压器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功能框图,表示各功能元件电连接的图。
图8是简要表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离子产生装置的空气净化机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图8所示的空气净化机中配置有离子产生装置状态下的空气净化机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外壳,1a 贯通孔,1b 槽,1c 定位凹部,1d 肋,1e 突起,2 盖体,3 接点基板,4 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a 定位凸部,4b 突起部,5 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10 连接端子,11 高压变压器,12 其他电路,40 变压器驱动电路,50 离子产生装置,51 感应电极,51a 顶板部,51b贯通孔,51c 弯曲部,51d 基板插入部,51e 基板支撑部,52 放电电极,53 支撑基板,53b 贯通孔,55a、55b 二极管,56 离子产生元件,60 空气净化机,61 前面板,62 主体,63 吹出口,64 空气吸入口,65 风扇用箱体,71、72 端子(输入输出接点),100A 离子产生元件区域,100B高压变压器区域,100C 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区域,111 初级线圈,112 次级线圈,113、114 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离子产生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主要参照图1~图4,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50主要包括:外壳1、盖体2、接点基板3、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和高压变压器11。在外壳1的内部收纳有:接点基板3、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和高压变压器11,在收纳有上述构件的状态下,由盖体2密封外壳1。
在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上配置有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上述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电压来驱动高压变压器11。高压变压器11由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驱动,用于使输入电压升压。在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上配置有离子产生元件。离子产生元件通过施加由高压变压器11升压后的电压,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主要参照图1,在外壳1的内部,用于配置离子产生元件的离子产生元件区域100A、用于配置高压变压器11的高压变压器区域100B、以及用于配置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的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区域100C在平面上相互分开。在图3的俯视图中,离子产生元件区域100A是配置有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的区域,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区域100C是配置有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的区域。在高压变压器区域100B内,高压变压器11配置成未安装在基板上的状态。
在此,在平面上相互分开是指:在如图3的俯视图所示的俯视状态下(从与外壳1底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各区域100A、100B、100C分开。此外,各区域100A、100B、100C分开是指配置在各区域100A、100B、100C上的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和高压变压器11相互沿厚度方向不重合。另外,由于高压变压器11的端子113、114与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电连接,所以有可能产生与各基板4、5平面重合的部分,但不能就此认为端子113、114与各基板4、5平面重合(厚度方向重合)。
主要参照图1,外壳1是上方和侧方敞开的箱型,在离子产生元件区域100A的底面,以与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的离子产生部相对的方式,例如设置有两个离子送出孔1a。此外,外壳1底面的中部附近形成有肋1d。上述肋1d隔开离子产生元件区域100A和高压变压器区域100B。此外,肋1d起到在配置结束后为了防止漏电而对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区域100C进行塑封时、防止塑封树脂进入离子产生元件区域100A的作用。
主要参照图1和图2,在外壳1上形成有槽1b、1b,用于对接点基板3进行定位和支撑。通过将接点基板3的两端插入上述槽1b、1b内,接点基板3的两端被外壳1支撑进而安装在外壳1上。
在外壳1的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区域100C上形成有定位凹部1c、1c,用于对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进行定位和支撑。通过将安装有变压器驱动电路的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的定位凸部4a、4a嵌入上述定位凹部1c、1c内,对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进行定位并将其安装在外壳1上。
在外壳1的离子产生元件区域100A上形成有突起1e、1e,用于通过对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的底面进行支撑来进行高度方向的定位。通过将安装有离子产生元件的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的底面配置成与上述突起1e、1e和肋1d的上端抵接,对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进行定位并将其安装在外壳1上。
主要参照图2和图4,通过将盖体2配置成分别与外壳1的上端面和接点基板3的上端面接触,来将盖体2安装在外壳1上。
在接点基板3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例如六个)连接端子10。多个连接端子10分别由形成在接点基板3的表面上的导电性膜形成,例如由印刷图案、电镀,溅射、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形成。上述导电性膜例如由铜(Cu)、铝(Al)、金(Au)、它们的合金等材质构成,并且具有数十微米数量级的膜厚(例如35μm的膜厚)。各连接端子10在接点基板3被外壳1支撑的状态下,配置成露出到外壳1的外侧。
多个(例如六个)连接端子10中的一组(例如三个)连接端子10配置在接点基板3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一侧,另一组(例如剩下的三个)连接端子10与所述一组连接端子10分开配置在另一个端部一侧。由此,一组连接端子10和另一组连接端子10容易分别与相互不同的外部电气元件电连接。例如,一组连接端子10为了向变压器驱动电路提供电力而与外部电源连接,而另一组连接端子10为了在后述的其他电路之间收发信息而与外部控制装置连接。
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中的至少一个在安装于外壳1上的状态下,支撑接点基板3内侧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例如具有两个突起部4b、4b,上述两个突起部4b、4b通过与接点基板3内侧的表面接触来支撑接点基板3。两个突起部4b、4b分别与配置有一组连接端子10的区域的内侧表面区域和配置有另一组连接端子10的区域的内侧表面区域抵接。
此外,接点基板3内侧表面上安装有其他电路。上述其他电路具有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存储离子产生装置的产品数据和运转时间等。其他电路配置成避开接点基板3内侧表面中的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中至少一个与接点基板3内侧表面抵接的部分(例如突起部4b、4b抵接的部分)。
如后所述,多个连接端子10在接点基板3的内侧表面,与变压器驱动电路和其他电路电连接。在接点基板3内形成有通孔,通过上述通孔,接点基板表面侧的连接端子10与背面侧的导电性焊盘层电连接。在上述导电性焊盘层上使用进行了焊接等的导线,各连接端子10与变压器驱动电路和其他电路电连接。
接着,利用图5,对离子产生元件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参照图5,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元件56具有感应电极51、放电电极52和支撑基板53,并且利用例如电晕放电至少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一种。感应电极51由一体的金属板构成,并且具有与放电电极52的个数对应地设置在顶板部51a上的多个贯通孔51b。上述贯通孔51b为开口部,用于将由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向离子产生元件的外部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51b的个数例如为两个,贯通孔51b的平面形状例如为圆形。贯通孔51b的周向边缘部分为弯曲部51c,该弯曲部51c例如利用深冲加工等加工方法,使金属板相对于顶板部51a弯曲而成。因上述弯曲部51c,贯通孔51b周向边缘壁部的厚度T1比顶板部51a的板厚T2厚。
此外,感应电极51例如在两端部具有基板插入部51d,该基板插入部51d是使金属板的一部分相对于顶板部51a弯曲而成。上述基板插入部51d具有宽度较宽的支撑部分和宽度较窄的插入部分。支撑部分的一端与顶板部51a相连,另一端与插入部分相连。
此外,感应电极51也可以具有基板支撑部51e,该基板支撑部51e是使金属板的一部分相对于顶板部51a弯曲而成。上述基板支撑部51e朝向与基板插入部51d的弯曲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曲。基板支撑部51e弯曲方向的长度与基板插入部51d宽度较宽的支撑部分弯曲方向的长度大体相同。
放电电极52具有针状的前端。支撑基板53具有:贯通孔,用于使放电电极52穿过;以及贯通孔53b,用于使基板插入部51d的插入部分穿过。针状的放电电极52在插入或压入贯通孔而贯通支撑基板53的状态下,被支撑基板53支撑。由此,放电电极52针状的一端向支撑基板53的表面侧突出,此外,在向支撑基板53背面侧突出的另一端上通过焊接能够与导线或布线图案电连接。
上述离子产生元件56的支撑基板53可以是与上述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相同的构件,此外,也可以是不同的构件。
接着,利用图6,对高压变压器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参照图6,本实施方式的高压变压器11由线圈变压器构成。此外,高压变压器的高度、进深、长度例如分别为6mm、6mm、18mm左右。上述线圈变压器11的结构为:将相互绝缘的初级线圈111和次级线圈112缠绕在铁芯周围的绕线管上,初级线圈111和次级线圈112并列配置。在线圈变压器11的次级产生的电压一般由初级线圈111和次级线圈112之间的圈数比和电感确定,为了产生高电压,次级线圈112通常需要数千圈的圈数。如果将上述数千圈圈数的线圈缠绕在绕线管狭小的区域内,则线圈变压器11的厚度变大。因此,并不是将数千圈的圈数一次缠绕在绕线管上,优选的是,绕线管缠绕成将一根线圈尽量分割成多层而使每一层的圈数变少,从而实现整体的薄型化。此外,由于如果极端地增加分割数,则线圈变压器11的长度会增加而不利于小型化,所以分割成适当的数量为好。
另外,初级线圈111的两个端子113、113配置在线圈变压器11长边方向(初级线圈111和次级线圈112相邻的方向)的端部上,次级线圈112的两个端子114、114配置在线圈变压器11的侧部上。初级线圈的端子113、113与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连接,次级线圈的端子114、114与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连接。
接着,利用图7,对本实施方式离子产生装置的各功能元件的电连接状态进行说明。
参照图7,如上所述,离子产生装置50具有:外壳1、安装在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上的离子产生元件56、高压变压器11、安装在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上的变压器驱动电路40、其他电路12以及多个连接端子10。另外,连接端子10露出到外壳1的外部,可以从外部与外部电源或外部控制装置连接。
接点基板3例如具有六个连接端子10,每三个一组构成两组连接端子。一组连接端子10与外部电源的端子(输入输出接点)71连接,通过一组连接端子10向安装在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上的变压器驱动电路40以及其他电路12提供电力。另一组连接端子10与外部控制装置的端子(输入输出接点)72连接,通过另一组连接端子10在外部控制装置和其他电路12之间收发信号。
变压器驱动电路40与高压变压器11的初级线圈111电连接。上述高压变压器11用于使输入初级线圈111的电压升压并输出到次级线圈112。高压变压器11的次级线圈112一方与离子产生元件的感应电极51电连接,次级线圈112的另一方通过二极管55a或二极管55b与放电电极52电连接。
二极管55a、55b连接成相对于感应电极51向产生正离子的放电电极52施加正极性的高电压,并且相对于感应电极51向产生负离子的放电电极52施加负极性的高电压。由此,可以产生正、负两种极性的离子。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二极管55a、55b的连接状态,仅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
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连接端子(电源供给用连接端子)10中的一个和与外部控制装置连接的连接端子(外部控制元件用连接端子)10中一个在离子产生装置50的内部电气短路。由此,通过将离子产生装置50安装在电子设备上,外部电源和外部控制装置电连接。因此,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源电压(例如3V)通过离子产生装置50输入到外部控制装置,外部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检测是否输入了上述电源电压,来检测离子产生装置50是否安装在电子设备上。此外,当尽管离子产生装置50安装在电子设备上、但外部控制装置却未检测出安装有离子产生装置50时,可以检测出发生了电气接触不良。
此外,在离子产生装置50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的状态下,外部控制装置与其他电路12电连接。由此,离子产生装置50能够将自身的产品数据和历史记录保存在其他电路12中,并且当将离子产生装置50安装在电气设备等上时,能够将离子产生装置50的产品数据等发送给电气设备等的控制装置。接收到数据的控制装置能够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定来判断安装的离子产生装置50是否能够使用。由此,电气设备等可以始终使用状态正常的离子产生装置。此外,通过解读历史记录,可以避免误将具有故障历史记录的个体或经过了规定寿命的个体作为正常品使用。
接着,与在连接端子中使用中继用连接器的装置进行比较,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作用效果。
作为离子产生装置的外部连接用连接器,通常在使用中继用连接器的被称为凹型的连接器的情况下,该连接器具有横向12mm×高度7mm×进深12mm左右的尺寸,并且安装成从离子产生装置局部突出的形状。上述中继用连接器将多个触点保持在树脂制的外壳内,由将插入侧作为凸型、将接受侧作为凹型的一对连接器构成,是由专业厂家制造的量产型现有产品。其结果,使用上述凹型中继用连接器的离子产生装置的主体部分的尺寸为:横向77mm×高度9mm×进深22mm左右,从连接器部的主体部的突出尺寸为4mm左右。
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50中,作为用于将离子产生装置50与外部连接的连接部,不使用中继用连接器而使用由导电性膜构成的连接端子10。因此,不需要用于收容连接器的高度和进深,从而可以使离子产生装置50小型化、薄型化。具体地说,从离子产生装置中去除中继用连接器的结果可以使离子产生装置主体部的尺寸为横向40mm×高度6mm×进深37mm左右,与采用上述中继用连接器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度地实现小型化、薄型化。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50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电气设备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50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变压器驱动电路40的配置区域、高压变压器11的配置区域以及离子产生元件56的配置区域在平面上相互分开。因此,变压器驱动电路40、高压变压器11和离子产生元件56沿外壳1的厚度方向不重合。由此,能够使外壳1的厚度与高压变压器11的高度(厚度)相配合,从而可以抑制离子产生装置50的厚度。
在上述结构的离子产生装置中,在将接点基板3设置在外壳1上的状态下,连接端子10露出到外壳1的外侧,设置在电气设备的离子产生装置安装部上的输入输出接点(未图示)简单且可靠地与连接端子10接触,上述电气设备能够安装离子产生装置50。按照这种结构,与使用上述中继用连接器的离子产生装置相比,能够使高度、进深都变薄、变小。
但是,考虑到由于使电气设备侧的输入输出接点71、72与接点基板3的连接端子10压接接触而会使接点基板3朝向外壳1的内侧弯曲。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接点基板3的与形成有连接端子10的外侧表面相反一侧的内侧表面。由此,即使当例如因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71、72而使连接端子10承受按压力时,也可以抑制接点基板3向内侧弯曲。因此,可以防止因接点基板3弯曲而导致连接不稳定。
具体地说,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具有用于支撑接点基板3内侧表面的突起部4b、4b。利用上述突起部4b、4b,可以选择性地支撑接点基板3的内侧表面,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接点基板3弯曲等。
上述记载中,表示了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支撑接点基板3内侧表面的结构,但是也可以由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支撑接点基板3的内侧表面,此外,还可以由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两者都支撑接点基板3的内侧表面。
此外,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具有定位凸部4a、4a,并且通过将上述定位凸部4a、4a嵌入外壳1的定位凹部1c、1c,来确定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在外壳1内的位置。因此,不受施加到接点基板3的按压力的影响,可实现接点基板3不弯曲、通过连接端子10可靠地进行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接点基板3的两端被外壳1支撑,将接点基板3安装在外壳1上。即,单独制造接点基板3和外壳1。由此,在组装离子产生装置50之前,可以分别制造接点基板3和外壳1,从而容易将连接端子10形成在接点基板3上,并且容易进行变压器驱动电路与连接端子10的连接等。
此外,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在外壳1内配置成相互隔开间隔,并且在它们之间配置有高压变压器11。这样,由于将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和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相互分开设置,所以当将它们收纳在外壳1内之后对变压器驱动电路40的部分进行塑封时,可以明确地区分塑封的部分和未塑封的部分,从而容易进行作业。
另外,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50中,当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中的一种极性的离子时,如图5所示,通过使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52的针状前端位置与感应电极51的贯通孔51b的中心一致,并且配置在感应电极51的贯通孔51b的厚度T1的范围内,从而使感应电极51和放电电极52的针状前端隔着空气空间相对。
此外,为了送出正离子和负离子这两种极性的离子,如图5所示,通过将产生正离子的放电电极52的针状前端位置和产生负离子的放电电极52的针状前端位置分别配置成相互确保规定的距离,并与感应电极51的贯通孔51b的中心一致、且配置在感应电极51的贯通孔51b的厚度T1的范围内,从而使感应电极51和放电电极52的针状前端隔着空气空间相对。
在上述离子产生元件中,如果将板状的感应电极51和针状的放电电极52以上述方式配置成确保规定的距离,并且向感应电极51和放电电极52之间施加高电压,则在针状的放电电极52的前端产生电晕放电。利用上述电晕放电,至少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一种离子,并且将上述离子从设置在感应电极51上的贯通孔51b向离子产生元件的外部送出。进一步借助送风,能够更有效地送出离子。
当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两者时,在一个放电电极52的前端产生正电晕放电而产生正离子,在另一个放电电极52的前端产生负电晕放电而产生负离子。在此,与施加的波形没有特别的关系,可以是直流、正负偏置的交流波形或正负偏置的脉冲波形等高电压。电压值选定能充分产生放电且生成规定离子种类的电压区域。
其中,正离子是在氢离子(H+)周围附着有多个水分子的簇离子,表示为H+(H2O)m(m是任意自然数)。此外,负离子是在氧离子(O2 -)的周围附着有多个水分子的簇离子,表示为O2 -(H2O)n(n是任意自然数)。
此外,如果送出正离子和负离子这两种极性的离子,则通过使空气中的作为正离子的H+(H2O)m(m是任意自然数)和作为负离子的O2 -(H2O)n(n是任意自然数)产生大体相同的量,两种离子包围在空气中浮游的霉菌和病毒的周围,并能够通过此时生成的作为活性基的羟基自由基(·OH)的作用,来除去浮游霉菌等。
接着,利用图8和图9对空气净化机的结构进行说明,所述空气净化机是作为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气设备的一个例子。
参照图8和图9,空气净化机60具有前面板61和主体62。在主体62的后方上部设置有吹出口63,从该吹出口63向室内提供含有离子的净化空气。在主体62的中心形成有空气吸入口64。从空气净化机60前面的空气吸入口64吸入的空气通过未图示的过滤器而被净化。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风扇用箱体65从吹出口63提供到外部。
在形成净化后空气的通过路径的风扇用箱体65的一部分上,安装有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离子产生装置50。离子产生装置50配置成能够从作为上述离子产生部的贯通孔1a向上述空气流送出离子。作为离子产生装置50的配置例子,可以考虑空气的通过路径内、距吹出口63比较近的位置P1和比较远的位置P2等位置。由此,通过使送风经过离子产生装置50的贯通孔1a,能够使空气净化机60具有从吹出口63与净化空气一起向外部提供离子的离子产生功能。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60,由于可以利用送风部(空气的通过路径),将离子产生装置50产生的离子借助气流送出,所以可以向机外送出离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气设备的一个例子,对空气净化机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除此以外,电气设备可以是空气调节机(空调)、冷藏设备、吸尘器、加湿器、除湿机、电风扇加热器等,只要是具有用于借助气流送出离子的送风部的电气设备即可。
此外,如上所述,输入离子产生装置50的电源(输入电源)可以是家用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中的一种。当输入电源是家用交流电源时,构成作为初级电路的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的部件间或印刷电路板的图案间需要具有法定的距离。此外,虽然作为部件必须能够确保对电源电压耐压会导致大型化,但是可以使电路结构简单化并减少部件数量。
另一方面,当输入电源为直流电源时,与使用上述家用交流电源时相比,可以对构成作为初级电路的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的部件间或印刷电路板图案间的距离的要求大幅度放宽,从而能够以近距离配置,且部件自身也可以采用芯片部件等小型品,尽管能够进行高密度配置,但是与上述家用交流电源时相比,用于实现高电压驱动电路的电路变得复杂,部件数量增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正、负离子产生部为一组离子产生装置5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正、负离子产生部也可以是两组以上。
以上公开的实施方式全部为举例说明,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上述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来表示,并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技术方案以及在权利要求所表示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具有变压器驱动电路、变压器和离子产生元件的离子产生装置和电气设备,特别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电气设备等。

Claims (5)

1.一种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压器驱动电路(40);
变压器(11),通过由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进行驱动来使电压升压;
离子产生元件(56),通过施加由所述变压器(11)升压后的电压,至少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一种;
外壳(1),在内部收容有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所述变压器(11)和所述离子产生元件(56);
所述离子产生装置还具有由导电性膜构成的连接端子(10),所述连接端子(10)与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电连接且配置成露出到所述外壳(1)的外侧;
形成有所述连接端子(10)的接点基板(3);
驱动电路用基板(4),支撑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以及
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支撑所述离子产生元件(56),
所述驱动电路用基板(4)和所述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所述接点基板(3)的与形成有所述连接端子(10)的外侧表面相反一侧的内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用基板(4)和所述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突起部(4b),所述突起部(4b)用于支撑所述接点基板(3)的所述内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用基板(4)和所述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在所述外壳(1)内相互隔开间隔配置,
在所述驱动电路用基板(4)和所述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之间配置有所述变压器(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子产生装置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其他电路(12),
所述连接端子(10)包括:电源供给用连接端子,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并向所述离子产生元件(56)提供电源;以及外部控制元件用连接端子,用于与外部控制元件电连接,并且能够在所述外部控制元件和所述其他电路(12)之间收发信号,
所述外部控制元件用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源供给用连接端子在所述外壳(1)内短路。
5.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50);以及
送风部,用于将由所述离子产生装置(50)产生的离子借助送风气流向电气设备的外部送出。
CN201180039419.2A 2010-08-20 2011-07-12 离子产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Active CN103069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5332 2010-08-20
JP2010185332A JP4949507B2 (ja) 2010-08-20 2010-08-20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PCT/JP2011/065859 WO2012023362A1 (ja) 2010-08-20 2011-07-12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9674A CN103069674A (zh) 2013-04-24
CN103069674B true CN103069674B (zh) 2015-07-22

Family

ID=45605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9419.2A Active CN103069674B (zh) 2010-08-20 2011-07-12 离子产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42378B2 (zh)
JP (1) JP4949507B2 (zh)
CN (1) CN103069674B (zh)
WO (1) WO20120233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2084B2 (ja) * 2015-08-05 2019-1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6526525B2 (ja) * 2015-09-02 2019-06-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イオン発生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09716604B (zh) * 2016-09-21 2020-11-10 夏普株式会社 放电装置
JP7271299B2 (ja) * 2019-05-10 2023-05-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US11173226B1 (en) 2021-04-29 2021-11-16 Robert J. Mowris Balanced bipolar ionizer based on unbalanced high-voltage output
US11563310B2 (en) 2021-04-29 2023-01-24 John Walsh Bipolar ionizer with feedback contro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95914A2 (en) * 1987-06-19 1988-12-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n interconnect structure for PC board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EP0602610A1 (en) * 1992-12-14 1994-06-22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system with raised connection means
CN1504006A (zh) * 2001-04-20 2004-06-09 ������������ʽ���� 离子产生器和空调装置
CN2800598Y (zh) * 2001-08-01 2006-07-26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电器和空气调节装置
CN101485057A (zh) * 2006-07-06 2009-07-15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1312A (zh) * 1985-02-12 1986-10-22 日本乐器制造株式会社 电子乐器键板开关装置
US4742428A (en) * 1987-06-23 1988-05-03 Bbc Brown Boveri Inc. Protective relay and drawout case therefor
US6907230B2 (en) * 2001-03-19 2005-06-14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chassis, module, and bridging repeater circuitry
JP3460021B2 (ja) * 2001-04-20 2003-10-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空調機器
JP2002374670A (ja) * 2001-06-14 2002-12-26 Nippon Pachinko Buhin Kk イオン発生装置用回路モジュール
EG23455A (en) * 2001-08-01 2005-09-28 Sharp Kk Ion generator and electric apparatus and their uses in an air condition.
WO2007029327A1 (ja) * 2005-09-08 2007-03-15 Shimadzu Corporation 高電圧電源装置及び該電源装置を用いた質量分析装置
KR100813032B1 (ko) * 2006-04-18 2008-03-14 (주)선재하이테크 직진형 송풍 방식의 이온 블로어
EP2009650A1 (en) * 2006-04-20 2008-12-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High-voltage transformer
JP4689698B2 (ja) * 2008-05-26 2011-05-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2009290044A (ja) * 2008-05-30 2009-12-10 Kyocer Slc Technologies Corp 配線基板
WO2010023979A1 (ja) * 2008-08-28 2010-03-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検出装置及びイオン発生装置
BRPI1011429A2 (pt) * 2009-05-29 2016-03-15 Sharp Kk dispositivo de geração de íons para canal
KR101325843B1 (ko) * 2009-06-05 2013-11-05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온 발생 장치 및 전기 기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95914A2 (en) * 1987-06-19 1988-12-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n interconnect structure for PC board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EP0602610A1 (en) * 1992-12-14 1994-06-22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system with raised connection means
CN1504006A (zh) * 2001-04-20 2004-06-09 ������������ʽ���� 离子产生器和空调装置
CN2800598Y (zh) * 2001-08-01 2006-07-26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电器和空气调节装置
CN101485057A (zh) * 2006-07-06 2009-07-15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46781A1 (en) 2013-06-13
WO2012023362A1 (ja) 2012-02-23
US9142378B2 (en) 2015-09-22
JP2012043702A (ja) 2012-03-01
JP4949507B2 (ja) 2012-06-13
CN103069674A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9674B (zh) 离子产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JP4145939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201444536U (zh) 离子发生装置及电气设备
CN105493361B (zh)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CN104115351B (zh) 离子发生装置
JP7049329B2 (ja)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05048760A (zh) 音圈电机、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983484B (zh) 带开关件和电子部件的开关设备及该设备的辅助电子电路
CN106953237A (zh)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JP5234762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03181042A (zh) 离子产生装置
JP4731425B2 (ja) 誘導電極、イオン発生素子、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03459936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JP4689698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2008293884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用トランス、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4668294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05665137A (zh) 一种离子风空气净化器
CN104541420B (zh) 离子发生器和具备该离子发生器的离子发生装置
JP7339035B2 (ja)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KR101401724B1 (ko) 복합하우징을 구비한 냉장고용 피시비
JP2021064562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2008047348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用トランス、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6045887B2 (ja) イオン発生器
WO1998011627A1 (fr) Plaque de terre et dispositif de mise a la terre a haute frequence
JP2003332157A (ja) トリガコイ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