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4473A - 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4473A
CN103064473A CN2012103788737A CN201210378873A CN103064473A CN 103064473 A CN103064473 A CN 103064473A CN 2012103788737 A CN2012103788737 A CN 2012103788737A CN 201210378873 A CN201210378873 A CN 201210378873A CN 103064473 A CN103064473 A CN 103064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link
protrusion
protuberance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88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仁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4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44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2011/003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for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s, e.g. laptop, tablet, netbook, game boy, navigation system, calculat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3Protecting arrangement for the entire housing of the compu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及其使用方法,用以覆盖于一具多个面的装置的一第一面。该盖体包括一第一连接端、一可隆起部和一非连动部。该盖体通过一第一连接端旋转地装设于该装置上。该可隆起部包含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二连接端可旋转地向该装置外隆起。该非连动部不与第二连接端连接。该盖体可经由该第一连接端旋转至该装置的一第二面,并可设置使可隆起部隆起,在第二连接端里侧形成一管状空间,使用者可将手指置放于该空间来握持盖体而令掌心移至较靠近装置中心,以辅助握持装置。

Description

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盖体,尤指其可形成手持辅助结构用以帮助使用者稳定握持一有多个面的装置。 
背景技术
  便携式装置让使用者可以方便使用其功能。如何在操作这些装置时可以妥善的握持,以避免掉落毁损、增进操作效率、减少使用伤害或疲劳就成为重要的课题。现今后个人电脑(PC) 时代来临,平板计算机普及,这个课题显得更加重要。
如图1A及1B显示了传统平板计算机的握持方法。图1A的握持法会因为装置重量及其造成的力矩而无法久持;图1B的握持法则因为外框无法针对各种握持角度来设计握持处,使用者为了稳定握持需要额外施力抓取,既不舒适也不符人体工学。
美国第 6,726,070 号专利揭示了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输入装置支撑器。该支撑器下设有一手枪型握把供使用者握持并可附加手腕支撑物以减少手腕所受的应力。即使该支撑器可以收折,但还是占据不少体积,不符合轻便不占体积的设计。
为了克服平板计算机握持的问题,有许多利用束带来固定装置于使用者掌上的产品,其问题在于使用时需要确认束带有没有系牢,若是改采用松紧带则会有弹力老化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其附加的结构可能会影响其他功能的使用而显得累赘,其设计感又通常与电子产品科技感格格不入。
美国第 6,016,248 和6,301,101号专利揭示了一种手持平板计算机的外部结构用以辅助摆放和操作。此外部结构一方面可供装置站立成不同倾斜角度,一方面可作为手环在手持时提供固定、减少手部用力。虽然其可以收折且不占空间,但其并不具备盖体功能,且仅能提供一个方位的握持,无法同时运用于需要直放或横置时。
苹果公司的smart cover 揭示了一盖体,用以盖覆于装置上而提供保护的功能。这种盖体轻便不占体积的设计能融入日常使用习惯而尽量减少对其他功能使用的影响。这种盖体折叠后可形成一三角形管状空间,用以提供平板计算机不同角度的站立支撑,但是其不具备手持辅助结构来帮助使用者稳定握持。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好的手持辅助结构用以帮助使用者稳定握持,其具备轻便不占体积的设计又能尽少影响其他功能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上述未经真正被满足过的需求及解决先前技术的各种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用以帮助使用者稳定握持一有多个面的装置。其能令使用者掌心在握持时移至较靠近装置中心,以减少使用造成的物理性伤害或疲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其具备轻便不占体积的设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能令使用者手部不用接触装置的主要面即可提供稳定握持,从而使得主要面上的人机界面(如荧幕)能利用更大的面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其最少影响其他功能的使用而不会显得累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其具备设计感而不会与电子产品科技感格格不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的使用方法,能在装置直放或横置时皆能提供稳定握持。
为达至少一上述目的或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用以覆盖于一具多个面的装置的一第一面,该盖体包括一第一连接端、一可隆起部和一非连动部。该盖体通过一第一连接端旋转地装设于该装置上。该可隆起部包含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二连接端可旋转地向该装置外隆起。该非连动部不与第二连接端连接。该盖体可经由该第一连接端旋转至该装置的一第二面,并可设置使可隆起部隆起,在第二连接端里侧形成一管状空间,使用者可将手指置放于该空间来握持盖体而令掌心移至较靠近装置中心,以辅助握持装置。
此外,其非连动部可设有第一连接元件;而于该装置上设有第二连接元件,使该非连动部在设置使可隆起部隆起时,能以可再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装置上。
此外,其非连动部可设有第一限位元件;而于该装置上或该盖体上设有与第一限位元件配合的第二限位元件,在设置使可隆起部隆起时,使用者能握持该盖体并设置使可隆起部维持在一角度。
此外,其可隆起部在设置使其隆起时还可具有开孔供手指置入,用以辅助握持。更进一步,该开孔还对应有一可闭合的盖,该盖连接于可隆起部。
此外,其可隆起部在设置使其隆起时还可包括一握持部供使用者以手指握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的使用方法,用以覆盖于一具多个面的装置的一第一面,其步骤包括:将该盖体通过一第一连接端旋转地装设于该装置上;将该盖体经由该第一连接端旋转至该装置的一第二面;将该盖体设置成隆起状态使其于一第二连接端向装置外隆起,在该第二连接端里侧形成一管状空间;及将手指置放于前述空间来握持该盖体,而令掌心移至较靠近装置中心,以辅助握持该装置。
此外,所述的隆起状态还包括一握持部供使用者以手指由双边握持。
更进一步,所述的握持部的一边可供使用者以至少一手指置入前述的管状空间并配合掌心支撑装置来辅助握持该装置。
此外,前述的方法,使用者还可延伸未置入的至少一手指扣住该装置上的指扣元件以稳定握持该装置。更进一步,该指扣元件可为该装置的边框。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传统平板计算机的一种握持方法的示意图;
图1B为传统平板计算机的另一种握持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前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隆起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其显示以手握持握持部的后视状态;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其显示手指置入可隆起部的一开孔用以辅助握持的后视状态;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其显示手指置入握持部的里侧,并配合掌心支撑装置来辅助握持该装置的后视状态;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其显示未置入的手指延伸至该装置的边缘扣住,以稳定握持该装置的后视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图3及图4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前视示意图、隆起状态示意图及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显示了一盖体4连接于平板计算机装置1上,如书皮未盖起的状态;图3显示了该盖体4旋转至装置1背面并设置成隆起状态,以长直虚线分割成上半部的侧视图及下半部的后视图用以说明隆起状态各部件的关系,上下图各部件的标示取其方便说明为主,下半部图额外显示使用者的手掌与手指以明示其使用上的相对关系;图4显示了使用者以手握持盖体4的后视状态。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盖体4用以覆盖于一具多个面的装置1的一第一面2。请参照图2,盖体4包括一第一连接端5,一可隆起部(78、6、79)及一非连动部8。盖体4通过该第一连接端5旋转地装设于该装置1上。可隆起部(78、6、79)包括一第二连接端6,第二连接端6可旋转地向该装置1外隆起。该非连动部8不与第二连接端6连接。盖体4可经由该第一连接端5旋转至该装置1的一第二面3,并可设置使可隆起部(78、6、79)隆起,在第二连接端6里侧形成一管状空间77,使用者可将手指101置放于该空间77来握持该盖体4而令掌心10移至较靠近装置1中心,以辅助握持该装置1。
,盖体4大体可分为:与装置1相连的第一连接端5、狭长矩形的可隆起部的一部78及一大矩形,该大矩形由梯形握持部79和非连动部8组成。其中可隆起部的一部78与第一连接端5相连。梯形握持部79以第二连接端6与可隆起部的一部78相连,并以非连动部连接端7与非连动部8相连。
盖体4通过第一连接端5旋转地装设于装置1上,并通过第二连接端6可旋转地向该装置1外隆起,旋转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铰接、枢接及翻折结构,其他熟知或相同功效的方法亦可利用。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第一连接端5为使用双铰接的翻折结构,包括第一铰接部(折线51)及第二铰接部(折线52)。双铰接的设计主要是能令本实施例中盖体4服贴于第一面2及第二面3。第二连接端6及非连动部连接端7亦为翻折结构,所以皆可使用一般装置保护套材质来实施。
请参考图2,装置1的第一面2即为该装置触控荧幕所在的面,盖体4的主要作用即是经由第一连接端5如书皮般旋转覆盖于装置1的第一面2,此时第一面2因为盖体4的遮蔽而能避免外力或外来物质的直接影响。盖体4材质的要求在于组合使用时能维持隆起状态及其结构,所以经过设计及使用适当的材质组成可达到结构、保护及防污等功能,可参考美国专利文件号码20110163642等诸多前案。例如图中8、78、79各部件各自具有内衬硬质材料的加强区88、878、879,以增加其遮护的机械强度,而其他图示的加强区为了简洁,非必要不再标示编号。
请参考图3,本发明的盖体4还可形成手持辅助结构,其经由该第一连接端5旋转至该装置1的第二面3(如图示为该装置触控荧幕背后的面),并可设置令第二连接端6旋转地向该装置1外隆起,使可隆起部包括:可隆起部的一部78、握持部79及第二连接端6向外隆起,在第二连接端6里侧形成一三角形管状空间77。如果装置1有散热孔等散热装置,可利用此管状空间77,从未被盖体4遮蔽处进行散热。不与第二连接端6连接的非连动部8以非连动部连接端7与握持部79相连接,平贴于该平板计算机的背面3。
本发明可用连接元件组90(请参照图3)连接装置1与盖体4的非连动部8,并能以再拆卸的方式为之。同时参考图2及图4,连接元件组90包括设置在非连动部8的第一连接元件901、902和设置在装置1上的第二连接元件991、992。第一连接元件901、902为一大孔径与一小孔径及其间不小于小孔径的通道组合而成的孔洞;第二连接元件991、992为一不大于前述大孔径的头部与一不大于前述小孔径的杆部(未图示)组合而成。此连接元件组90为现有工艺,不再赘述,其功能为第一连接元件901、902与第二连接元件991、992相配合使该非连动部8在设置使该可隆起部(78、6、79)隆起时,能以可再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装置上。该连接元件组90的选择范围可以选用已知的任何连接元件配合。例如勾扣与扣环搭配,或利用粘扣带(hook and loop band)使的相接粘均均属可行的替代方案,此元件的目的只是为了让非连动部8在设置使可隆起部(78、6、79)隆起时能固定在装置1上。因此无论选用何种元件搭配,只要是能达成此目的的,都可算是合适的的均等物,包括盖体4本体。因此本发明的连接元件的应用范围,应及于各种已知的扣件置换以组成上述的连接元件组90。
同时参考图3下半部图及图4,使用者可将手指101、103置放于所形成的三角形管状空间77来握持该盖体4而令掌心10移至较靠近装置1中心,以辅助握持该装置1。
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可隆起部还具有开孔,位于可隆起部的一部78上。其实施方式为在可隆起部的一部78上作开孔切线70,并形成可闭合的盖72及可闭合的盖的铰接部71连接于该可隆起部。如图5所示,此开孔可供手指103、104置入用以辅助握持,所以利用开孔握持盖体4一样能令掌心10移至较靠近装置1中心,以辅助握持该装置1。若开孔切线70延伸并包括可闭合的盖的铰接部71,则省略可闭合的盖72而仅形成开孔,此法一样能以图5所示方式握持,但盖体4因为可闭合的盖72的区域镂空而减少小部份保护区域。
本发明还可利用限位元件组,其第一限位元件位于盖体的至少一非连动部及第二限位元件对应位于装置上或盖体上,在设置使可隆起部隆起时,使用者能握持该盖体并设置该可隆起部维持在一角度。参考图5使用者在握持该盖体4时,当省略第一连接元件901、902及第二连接元件991、992,由于装置1重力向下的关系可令非连动部8抵在第一连接端5的第二铰接部(折线52),从而使其可隆起部(78、6、79)维持在一角度。所以在此情况下的限位元件组为该盖体上非连动部8本体及盖体上的第一连接端5。类似地,装置1背面可设一与第一连接端5平行的凸起沟槽,让非连动部8抵住而令可隆起部维持在另一角度。另一可行方案为非连动部8上缘设置凸起物作为第一限位元件,对应于可隆起部的一部78上的孔洞,此时非连动部8与装置1将可能呈一夹角而非贴平。总之,限位元件组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盖体4在设置使可隆起部隆起时,能固定第二连接端6两侧的夹角。因此无论选用何种元件搭配,只要是能达成此目的的,都可算是合适的的均等物,包括盖体4的本体。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示范了其他可行的第一连接端5装设方法及盖体4的设计。同时参考图6及图7,盖体4是由第一连接端5旋转地装设于一平板计算机用的保护壳55,该保护壳55再透过一保护壳固定手段将保护壳正面552与平板计算机(未图示)的背面相合,固定于平板计算机上,使用时保护壳背面553等同于第一实施例中装置4的第二面3。图6所示的保护壳固定手段为利用位于保护壳四个角落的凸缘556,在保护壳与平板计算机相合后卡住平板计算机边框加以固定。
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端5同第一实施例的双铰接结构,优选地,其具有内衬硬质材料的加强区85,可配合可隆起部70的一部78及其加强区,减少非连动部可能的限位情况。
图6的盖体4与保护壳55在与平板计算机结合后可参照图3的方式使用,使用状态如图7所示。将盖体4经由第一连接5端旋转至装置4的保护壳背面553(等同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面3),并可设置使可隆起部(78、6、79)隆起,在第二连接端6里侧形成一管状空间77,使用者可将手指101、105置放于该空间77来握持该盖体4而令掌心10移至较靠近装置中心,以辅助握持该装置。
第二实施例的非连动部为两片梯形结构(81、82),其长底边经由非连动部连接端(711、712)与握持部79连接。在隆起时,非连动部(81、82)向里侧旋转以抵住加强区85与可隆起部70的一部78接合处而提供支撑。两片梯形结构(81、82)还可以额外材质相连,使其可以连动,方便操作使用。该保护壳55还具有一U形凹槽554,在盖体4如同书本般阖上时可对应于该第一连接端5上的加强区85。
以下进一步详述本发明盖体的可能使用方法。同时参考图3及图4及上述的组装实施说明,盖体4用以覆盖于具多个面的装置1的第一面2的使用方法,其步骤包括:将盖体4通过第一连接端5旋转地装设于装置1上;将盖体4经由第一连接端5旋转至装置1的第二面3;将盖体4设置成隆起状态使其在第二连接端6向装置1外隆起,在第二连接端6里侧形成一管状空间77;及将手指101置放于上述空间77来握持盖体4,而令掌心10移至较靠近装置1中心,以辅助握持装置1。
图4显示了盖体4在隆起状态下提供了一倒梯形的握持部79可供使用者以手指(101、103)由双边握持。
图5显示了通过在可隆起部78设置开孔以供手指置入用以辅助握持。此法并不需要双边握持的握持部79,使用者将手掌10依附在隆起状态下的盖体4即可。
传统平板计算机的握持方法(图1A及图1B)使用者掌心皆靠近装置的边框,图4及图5的握持方法相较的下明显的令掌心10移至较靠近装置1中心,以辅助握持装置1。
图8及图9显示了本发明近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实施例,差异在于没有加强区而且其可隆起部(78、6、79)不具有开孔及连接元件组90。盖体4可行的材质为适当厚度的聚丙烯(PP)或其他塑料及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6及非连动部连接端7实施方法除了前述铰接、枢接及翻折结构等方法以外,可特别利用塑料铰链联结设计,以塑胶射出达到一体成形、减少组装成本等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非连动部8如同第二实施例,其本体即为第一限位元件,配合该盖体4上的第二限位元件,即第一连接端5。所以类似图4或图7的握持方法切实可行,不再赘述。
以下用第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盖体的其他使用方法,在符合本发明精神的适当条件下,亦可使用于诸多可能的实施例。参考图8,本盖体4于装置1的第二面3隆起使用时的握持部79的一边可供使用者以至少一手指(图中为左手大拇指101)置入第二连接端6里侧所形成的空间并配合掌心10支撑装置1来辅助握持装置1。由于手指置入形成的管状空间的缘所以,能适度对抗突然的外力以避免掉落。更进一步,使用者的虎口可抵住握持部79的边缘,使握持更稳固。
由于装置1重量的缘所以,当握持装置1越接近垂直时会令盖体4与装置1的摩擦力降低,而使得盖体4会相对于装置1于图中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位移,此时作为第一限位元件的非连动部8右上角边缘会抵住该盖体4上的第二限位元件,即第一连接端5;而在类似图7的握持方法下原先会抵住第一连接端5的其余边缘则会脱离。该旋转位移受限于盖体物理及机构特性,可设计控制在适当范围而不影响正常使用。选择其他适当的限位元件组可减少或避免此问题。
当装置倾斜角度过大时,装置1可能会以第一连接端5旋转,令其第二面3脱离盖体4,从而脱离隆起状态。由于在大部份的使用状态下,并不会导致倾斜角度过大,使用者只要注意不脱离隆起状态即可。选择适当的上述的连接元件组可完全排除此问题。
另外,使用者还可以延伸未置入的一手指扣住装置上的指扣元件以稳定握持装置。其主要目的是在装置上提供第二施力点并确保隆起状态,所以只要是能供手指扣住的均等物皆可利用,包括但不限于沟槽、环状物等。
参考图9,指扣元件为装置1的边框,使用者延伸未置入管状空间的手指104、105扣住装置1的边框,以稳定握持该装置。相较于图8,非连动部8不再抵住第二限位元件(即第一连接端5)而向图中左方位移,隆起部(78、6、79)因而降低,此时由于手指置入管状空间的关系限制了其降低的程度。此种握持方法由于扣住装置1的缘所以而使得前述旋转位移问题减小,且无前述脱离隆起状态的问题。
图8及图9显示了本发明一简洁的实施例,连同其他实施例与诸多前案相较,明显具备设计感而不会与电子产品科技感格格不入。
请参照图4、图8及图9,本发明的盖体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在装置直放或横置时皆能提供稳定握持。
本发明的实施例虽然以平板计算机为例,但本发明的盖体4亦可运用于各种装置,如笔记型计算机的辅助握持。一个显明的实施例是以显示荧幕的背面为第一面,将盖体4以一第一连接端固定于平行笔电转轴处,使其可翻转至笔电键盘面的背面作为第二面。考虑以公文包形式的携行袋其分为上下盖体;以一固定手段将笔电的底座固定于下盖体;而上盖体可包覆固定于笔电荧幕,亦可向后旋转至键盘面的背面(即下盖体的外侧)。为实施本发明,可选择上盖体或于上下盖体转轴平行处额外连接一内盖来实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者可将手指置放于盖体4隆起形成的管状空间,来握持盖体4而令掌心移至较靠近装置1的中心,以辅助握持该装置1。如此一来,因为装置1的重量及其造成的力矩而无法久持的问题可获得改善。另一方面,使用者利用本发明的盖体4来握持,装置1的边框设计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盖体4及其使用方法,盖体4平时能发挥保护装置1主要面(第一面2)上的人机界面(如荧幕)的功能,使用时能令使用者手部不用接触装置的主要面即可稳定握持,所以可运用如细边框的触控荧幕等,而获得更大的人机界面使用面积。配合侦测手部握持时触控面积的算法来控制人机界面的使用范围,即可动态适应盖体握持及边框握持的状态,从而提供更小尺寸的装置,但仍拥有相当的人机界面使用面积。
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用以覆盖于一具多个面的装置的一第一面,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包括:
一第一连接端,该盖体通过该第一连接端旋转地装设于该装置上;
一可隆起部,该可隆起部包括至少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二连接端可旋转地向该装置外隆起;及
一非连动部,其不与该第二连接端连接;
该盖体经由该第一连接端旋转至该装置的一第二面,使该可隆起部隆起,在该第二连接端里侧形成一管状空间,以便使用者将手指置放于该空间来握持该盖体而令掌心移至较靠近该装置中心,以辅助握持该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该非连动部还设有第一连接元件;而于该装置上设有第二连接元件,使该非连动部在设置使该可隆起部隆起时,能以可再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装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该非连动部还设有第一限位元件;而于该装置上或该盖体上设有与该第一限位元件配合的第二限位元件,在设置使该可隆起部隆起时,使用者能握持该盖体并设置该可隆起部维持在一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该可隆起部还具有开孔以供供手指置入用以辅助握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该开孔还对应有一可闭合的盖,该盖与该可隆起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该可隆起部在设置使其隆起时还包括一握持部,供使用者以手指握持。
7.一种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的使用方法,用以覆盖于一具多个面的装置的一第一面,其步骤包括:
将该盖体通过一第一连接端旋转地装设于该装置上;
将该盖体经由该第一连接端旋转至该装置的一第二面;
将该盖体设置成隆起状态使其于一第二连接端向装置外隆起,在该第二连接端里侧形成一管状空间;及
将手指置放于前述管状空间来握持该盖体,而令掌心移至较靠近该装置中心,以辅助握持该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隆起状态还包括一握持部供使用者以手指由双边握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握持部的一边可供使用者以至少一手指置入前述管状空间并配合掌心支撑该装置来辅助握持该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者还可延伸未置入的至少一手指扣住该装置上的指扣元件以稳定握持该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指扣元件为该装置的边框。
CN2012103788737A 2011-10-19 2012-10-08 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30644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7811 2011-10-19
TW100137811A TW201318517A (zh) 2011-10-19 2011-10-19 具手持輔助結構之蓋體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4473A true CN103064473A (zh) 2013-04-24

Family

ID=47178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88737A Pending CN103064473A (zh) 2011-10-19 2012-10-08 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84426A3 (zh)
JP (1) JP2013089251A (zh)
KR (1) KR101369055B1 (zh)
CN (1) CN103064473A (zh)
TW (1) TW2013185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6617A (zh) * 2016-04-03 2018-10-23 钱自德 具有用于平板/手机的握持孔的外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7778B2 (ja) * 2013-11-08 2016-07-0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用スタンド及びスタンド付き電子機器
JP6095703B2 (ja) * 2015-01-23 2017-03-1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スタンド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JP6072165B1 (ja) * 2015-08-07 2017-02-01 文仁 上野 携帯情報端末用把持補助具
KR102109205B1 (ko) 2019-07-01 2020-05-11 송림기업 주식회사 개선된 케미컬 앵커용액 자동 주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용액 주입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26610U (zh) * 2010-05-21 2011-01-26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型便携设备
CN102215714A (zh) * 2010-01-06 2011-10-12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1281A (ja) 1996-08-19 1998-04-10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情報処理機器
KR100462740B1 (ko) * 2001-10-12 2004-1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기기 수납 케이스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기기세트
US6726070B2 (en) 2002-05-20 2004-04-27 Robert Lautner Ergonomic input-device holder
JP5879337B2 (ja) * 2010-06-07 2016-03-08 ターガス・グループ・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携帯電子機器用のケースアクセサリ並びにそれに関連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8390412B2 (en) * 2010-09-17 2013-03-05 Apple Inc. Protective cover
JP3167989U (ja) * 2011-03-09 2011-05-26 張明哲 タブレットコンピュータ専用レザーカバ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5714A (zh) * 2010-01-06 2011-10-12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套
CN201726610U (zh) * 2010-05-21 2011-01-26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型便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6617A (zh) * 2016-04-03 2018-10-23 钱自德 具有用于平板/手机的握持孔的外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43067A (ko) 2013-04-29
JP2013089251A (ja) 2013-05-13
TW201318517A (zh) 2013-05-01
EP2584426A3 (en) 2014-08-27
EP2584426A2 (en) 2013-04-24
KR101369055B1 (ko) 2014-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4473A (zh) 具手持辅助结构的盖体及其使用方法
US8132670B1 (en) Protective cov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JP3754691B2 (ja) ポータブルキーボードの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用スタンド装置
US20160249472A1 (en) Protective cover for mobile device having stand extending from internal surface
US20110260014A1 (en) Protective cover support rack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30015088A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872023B2 (en) Multi-modal electronic device cover
US8833819B2 (en) Cover with handle structure for facilitating hold a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03309400A (zh) 具有隐藏式铰链的电子设备
US9344135B2 (en) Holding aid to type on a touch sensitive screen for a mobile phone, personal, hand-held, tablet-shaped, wearabl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US9329638B2 (en) Configurable ergonomic keyboard for computing devices
KR200466178Y1 (ko) 태블릿 컴퓨터용 케이스
JP3160815U (ja) ポータブル電子装置の保護カバーサポートフレーム
KR20110009612U (ko) 휴대용 전자장치의 보호 케이스 프레임
JP3167985U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用保護カバー
US20070177343A1 (en) Portable personal computer
CN204203836U (zh) 多尺寸通用平板电脑保护套
CN201213340Y (zh) 具有握持框体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US9588682B2 (en) Thumb operated keyboard device
CN204462961U (zh) 折叠组件、保护装置和移动电子设备
CN203117854U (zh) 一种可折叠笔记本
CN206584265U (zh) 皮套键盘
KR20140096699A (ko) 접이식 캐리어 케이스
CN202815661U (zh) 一种便携终端设备
CN202548726U (zh) 平板电脑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