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2494B -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及其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及其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2494B
CN103062494B CN201210314054.6A CN201210314054A CN103062494B CN 103062494 B CN103062494 B CN 103062494B CN 201210314054 A CN201210314054 A CN 201210314054A CN 103062494 B CN103062494 B CN 1030624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olenoid valve
pore
plat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40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2494A (zh
Inventor
李晓波
刘亚勇
朱湘宁
邢友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CA UNITE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CA UNITE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CA UNITE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LICA UNITE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140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24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2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2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2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2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包括定位板(8)、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和气孔面板(10),其特征在于,定位板(8)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气孔面板(10)共中心线,定位板(8)能覆盖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气孔面板(10),定位板(8)处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和气孔面板(10)之间,在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上设有多个电磁阀组装单元(9),在气孔面板(10)设有多个与电磁阀组装单元(9)相对应的气孔,所述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的下侧面设有与电磁阀组装单元(9)相通的通孔,所述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的左侧面设有与其下侧面通孔相通的侧向通孔。其有益效果为可以将多个气管通路集中在一起,便于安装,节约空间;安装牢固,不易发生漏气;将实验主机内外环境隔离,从而达到防尘、防水的效果;气体残留少,实验结果更准确。

Description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及其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多个电磁阀配套使用的阀板,具体为一种电磁阀阀板。
背景技术
在当前生产实验中,经常将电磁阀用于多个气路控制,以便达到与各气路之间互通的目的。但一般只是将单个电磁阀使用,工作效率较低,当遇到要批量处理多个电磁阀协同完成相关气体采集测试目的时,需要在实验过程中频繁安装测试,而无法一次性将多个电磁阀连接共同作业。
在实验过程,在遇到多个电磁阀控制气路时,经常采用外接气管的方式将多个电磁阀连接起来,由于在外接气管较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气管连接错误或者气管连接不牢固,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通过外接气管,由于气体残留较多,容易引起实验过程的系统误差,以至于无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对于野外测试研究来说,机箱内部多个电磁阀如果和外部连接,需要用到很多穿板接头,要求内部和外部有多个管路连接和防水防尘处理,这样会使得机箱结构和维护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供多个电磁阀协同作业的内部气路连接的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便于在机箱壁安装实现直接穿板连接和防水防尘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包括定位板(8)、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和气孔面板(10),其特征在于,定位板(8)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气孔面板(10)共中心线,定位板(8)能覆盖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气孔面板(10),定位板(8)处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和气孔面板(10)之间,在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上设有多个电磁阀组装单元(9),在气孔面板(10)设有多个与电磁阀组装单元(9)相对应的气孔,所述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下侧面设有与电磁阀组装单元(9)相通的通孔,所述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的侧面设有与其下侧面通孔相通的侧向通孔(15-1,15-2)。
进一步,定位板(8)、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和气孔面板(10)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进一步,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下侧面的通孔包括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电磁阀P孔一(4-1)、电磁阀P孔二(4-2)。
进一步,所述电磁阀组装单元(9)由电磁阀上安装孔(1-1)和电磁阀下安装孔(1-2), 气孔一(2-1)、气孔二(2-2)、气孔三(2-3)和气孔四(2-4)组成。
进一步,所述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设置两排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
进一步,所述气孔面板(10)上还设一组直接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通孔相通的电磁阀R孔一(7-1)、电磁阀R孔二(7-2)。
进一步,所述气孔面板(10)上的气孔两个为一组,其组数与电磁阀组装单元(9)相等,所述每组气孔与电磁阀组装单元(9)中的气孔一(2-1)、气孔二(2-2)相通。
进一步,气孔面板(10)上的气孔包括上部起始端的电磁阀A孔一(5-1)、电磁阀A孔二(5-2)、电磁阀B孔一(6-1)、电磁阀B孔二(6-2)和下部末端的电磁阀A孔三(5-3)、电磁阀A孔四(5-4)、电磁阀B孔三(6-3)、电磁阀B孔四(6-4)。
进一步,所述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的孔深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下侧面经电磁阀A孔四(5-4)、电磁阀B孔四(6-4)延伸至电磁阀R孔一(7-1)、电磁阀R孔二(7-2),所述电磁阀P孔一(4-1)、电磁阀P孔二(4-2)的孔深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下侧面经电磁阀A孔三(5-3)、电磁阀B孔三(6-3)延伸至电磁阀A孔一(5-1)、电磁阀B孔一(6-1),其中,所述电磁阀P孔一(4-1)、电磁阀P孔二(4-2)与侧向通孔二(15-2)相通,所述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与侧向通孔一(15-1)相通。
进一步,所述电磁阀R孔一(7-1)和气孔三(2-3)直接与电磁阀P孔一(4-1)相通,所述电磁阀R孔二(7-2)和气孔四(2-4)直接与阀板通孔一(3-1)相通,所述阀板通孔一(3-1)、电磁阀P孔一(4-1)、气孔一(2-1)、气孔二(2-2)互不相通。
进一步,所述气孔一(2-1)与电磁阀B孔二(6-2)以锐角相交,所述气孔二(2-2)与电磁阀A孔二(5-2)相垂直相交。
进一步,所述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由铝合金、铜、不锈钢、或高强度塑料制成,若所选材料为铝合金或铜则表面经氧化后喷砂处理。
进一步,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上的接头及电磁阀安装表面的粗糙度为Ra0.1,其它表面的粗糙度Ra1.6。
进一步,所述在气孔面板(10)的气孔与单向接头(12)连接。
进一步,所述在气孔面板(10)上连接有密封圈(14)。
本发明还包括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方法如下:
一种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所述的气孔面板(10)上分别连接单向接头(12);
步骤二:将电磁阀R孔一(7-1)、电磁阀R孔二(7-2)、侧向通孔一(15-1)和侧向通孔二(15-2)用堵头进行密封,且侧向通孔一(15-1)和侧向通孔二(15-2)内的堵头能将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电磁阀P孔一(4-1)和电磁阀P孔二(4-2)在其内的出口也进行密封;
步骤三:将电磁阀B孔一(6-1)、电磁阀B孔二(6-2)、电磁阀B孔三(6-3)、电磁阀B孔四(6-4)安装为单向进气接头,将电磁阀A孔一(5-1)、电磁阀A孔二(5-2)、电磁阀A孔三(5-3)、电磁阀A孔四(5-4)安装为单向出气接头;
步骤四:气泵电磁阀P孔一(4-1)和阀板通孔一(3-1)连接气泵,气流方向为从电磁阀P孔一(4-1)入气,阀板通孔一(3-1)出气;
步骤五:当电磁阀(13)处于断电状态时,电磁阀组装单元(9)上的气孔一(2-1)与气孔三(2-3)通过电磁阀(13)内部气路通道相通,气孔二(2-2)与气孔四(2-4)通过电磁阀(13)内部的气路通道相通,此时由于其相对应的气孔面板(10)上的电磁阀B孔二(6-2)安装的为单向进气接头,从电磁阀P孔一(4-1)进入的气体无法通过气孔三(2-3)→气孔一(2-1)→电磁阀B孔二(6-2)出去,而阀板通孔一(3-1)的气路为:气孔四(2-4)→气孔二(2-2)→电磁阀A孔二(5-2),由于电磁阀A孔二(5-2)为单向出气接头,气体无法从阀板通孔一(3-1)抽出,此时电磁阀组装单元(9)处于工作状态关闭状态,实验仪器内部的气路为断路状态;
步骤六:当电磁阀(13)通电时,电磁阀(13)内部的气路通道发生转换,此时气孔三(2-3)与气孔二(2-2)通过电磁阀(13)内部气路通道相通,气孔一(2-1)与气孔四(2-4)通过电磁阀(13)内部气路通道相通,气流从电磁阀P孔一(4-1)入,经过气孔三(2-3)→气孔二(2-2)→电磁阀A孔二(5-2)(单向出气接头),再将实验气体从电磁阀B孔二(6-2)(单向进气接头)→气孔一(2-1)→气孔三(2-3)→阀板通孔一(3-1)带出,此时实验仪器内部形成一完整的闭路循环,从而实现对实验气的抽取与检测;
步骤七:根据实验程序有序对电磁阀(13)进行断电、通电,从而达到对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所属排内的气路控制,进而通过外部控制系统,实现对每个电磁阀组装单元(9)的抽气和封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将多个气管通路集中在一起,便于安装;
2、 安装牢固,不易发生漏气;
3、 将实验主机内外环境隔离,从而达到防尘、防水的效果;
4、 气体残留少,实验结果更准确;
5、 减少了大量气管在机箱内外的穿板连接,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机箱内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背面示意图;
图2是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底部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正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与电磁阀组装示意图;
图8是图1的左侧图;
图9是图8的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两个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串联示意图;
1-1.电磁阀上安装孔 1-2.电磁阀下安装孔 2-1.气孔一 2-2.气孔二
2-3.气孔三 2-4.气孔四 3-1.阀板通孔一 3-2.阀板通孔二 4-1.电磁阀P孔一
4-2.电磁阀P孔二 5-1.电磁阀A孔一 5-2.电磁阀A孔二 5-3.电磁阀A孔三
5-4.电磁阀A孔四 6-1.电磁阀B孔一 6-2.电磁阀B孔二 6-3.电磁阀B孔三
6-4.电磁阀B孔四 7-1.电磁阀R孔一 7-2.电磁阀R孔二 8.定位板
9.电磁阀组装单元 10.气孔面板 11.电磁阀集成安装板 12.单向接头
13.电磁阀 14.密封圈 15-1.侧向通孔一 15-2. 侧向通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由铝合金通过粗车、粗铣、钻孔、攻丝、精车、精铣、粗磨、精磨、抛光等工艺制成,表面经氧化后喷砂处理,从而不易氧化,接头及电磁阀安装表面的粗糙度为Ra0.1,其它面的粗糙度Ra1.6。
如图1和2所示,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由定位板(8)、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和气孔面板(10)组成,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为方形,在其上方为定位板(8),定位板(8)为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的同心圆,定位板(8)的直径大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对角线的长度,在定位板(8)的上方设有气孔面板(10),气孔面板(10)为定位板(8)的同心圆,其直径小于定位板(8)的直径。
在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上设有多个电磁阀组装单元(9),优选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两侧设置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每个电磁阀组装单元(9)分别由电磁阀上安装孔(1-1)和电磁阀下安装孔(1-2), 气孔一(2-1)、气孔二(2-2)、气孔三(2-3)、气孔四(2-4)组成。
如图5所示,在气孔面板(10)上设有电磁阀A孔一(5-1)、电磁阀A孔二(5-2)、电磁阀A孔三(5-3)、电磁阀A孔四(5-4)和电磁阀B孔一(6-1)、电磁阀B孔二(6-2)、电磁阀B孔三(6-3)、电磁阀B孔四(6-4),以及电磁阀R孔一(7-1)、电磁阀R孔二(7-2).在电磁阀A孔一(5-1)、电磁阀A孔二(5-2)、电磁阀A孔三(5-3)、电磁阀A孔四(5-4)和电磁阀B孔一(6-1)、电磁阀B孔二(6-2)、电磁阀B孔三(6-3)、电磁阀B孔四(6-4)的下方分别与电磁阀组装单元(9)的气孔一(2-1)和气孔一(2-1)相通。
如图3和图4所示,以电磁阀A孔三(5-3)、电磁阀B孔三(6-3)端为起始端,在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的该侧面设有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电磁阀P孔一(4-1)、电磁阀P孔二(4-2), 结合图6所示,电磁阀P孔一(4-1)的孔深长度为从起始端经过电磁阀B孔四(6-4),一直延伸到电磁阀R孔一(7-1)、阀板通孔一(3-1)的孔深长度为从起始端经过电磁阀A孔四(5-4),一直延伸到电磁阀R孔二(7-2),从而达到电磁阀R孔一(7-1)、气孔三(2-3)直接与电磁阀P孔一(4-1)相通、电磁阀R孔二(7-2)、气孔四(2-4)直接与阀板通孔一(3-1)相通,但阀板通孔一(3-1)、电磁阀P孔一(4-1)与气孔一(2-1)、气孔二(2-2)不相通的目的。为了使气孔一(2-1)既与电磁阀B孔二(6-2)相通,又与电磁阀上配套气孔相通,同时还不与电磁阀P孔一(4-1)相通,气孔一(2-1)与电磁阀B孔二(6-2)以锐角相交,同样,气孔二(2-2)也基于同样的目的,气孔二(2-2)与电磁阀A孔二(5-2)相垂直。
如图8和9所示,在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的左侧面设有与其下侧面通孔相通的侧向通孔(15-1,15-2),电磁阀P孔一(4-1)、电磁阀P孔二(4-2)与侧向通孔二(15-2)相通,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与侧向通孔一(15-1)相通。为了实现上述通孔相通,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与电磁阀P孔一(4-1)、电磁阀P孔二(4-2)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工作过程实施例一: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的气孔面板(10)上分别连接单向接头(12),为了避免发生漏气情况,需将电磁阀R孔一(7-1)、电磁阀R孔二(7-2)、侧向通孔一(15-1)和侧向通孔二(15-2)用堵头进行密封,并且侧向通孔一(15-1)和侧向通孔二(15-2)内的堵头同时将图9中的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电磁阀P孔一(4-1)和电磁阀P孔二(4-2)在其内的出口也进行密封,将电磁阀B孔一(6-1)、电磁阀B孔二(6-2)、电磁阀B孔三(6-3)、电磁阀B孔四(6-4)安装为单向进气接头,将电磁阀A孔一(5-1)、电磁阀A孔二(5-2)、电磁阀A孔三(5-3)、电磁阀A孔四(5-4)安装为单向出气接头,气泵电磁阀P孔一(4-1)和阀板通孔一(3-1)连接气泵,气流方向为从电磁阀P孔一(4-1)入气,阀板通孔一(3-1)出气,当电磁阀(13)处于断电状态时,电磁阀组装单元(9)上的气孔一(2-1)与气孔三(2-3)通过电磁阀(13)内部气路通道相通,气孔二(2-2)与气孔四(2-4)通过电磁阀(13)内部的气路通道相通,此时由于其相对应的气孔面板(10)上的电磁阀B孔二(6-2)安装的为单向进气接头,从电磁阀P孔一(4-1)进入的气体无法通过气孔三(2-3)→气孔一(2-1)→电磁阀B孔二(6-2)出去,而阀板通孔一(3-1)的气路气孔四(2-4)→气孔二(2-2)→电磁阀A孔二(5-2),由于电磁阀A孔二(5-2)为单向出气接头,气体无法从阀板通孔一(3-1)抽出,此时电磁阀组装单元(9)处于工作状态关闭状态,实验仪器内部的气路为断路状态。
当电磁阀(13)通过电,电磁阀(13)内部的气路通道发生转换,此时气孔三(2-3)与气孔二(2-2)通过电磁阀(13)内部气路通道相通,气孔一(2-1)与气孔四(2-4)通过电磁阀(13)内部气路通道相通,气流从电磁阀P孔一(4-1)入,经过气孔三(2-3)→气孔二(2-2)→电磁阀A孔二(5-2)(单向出气接头),再将实验气体从电磁阀B孔二(6-2)(单向进气接头)→气孔一(2-1)→气孔三(2-3)→阀板通孔一(3-1)带出,此时实验仪器内部形成一完整的闭路循环,从而实现对实验气的抽取与检测。
上述右侧的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内的电磁阀(13)通过外部控制系统,根据实验程序有序进行断电、通电,从而完成整个实验步骤。但此时左侧的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由于没有与右侧的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连通,无法参与其作业。
工作过程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阀板通孔二(3-2)、电磁阀P孔二(4-2)、侧向通孔一(15-1)和侧向通孔二(15-2)仅用堵头封住其出口,此时气孔面板(10)上左右两侧的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实现相通,将电磁阀P孔一(4-1)和阀板通孔一(3-1)连接气泵,气流方向为从电磁阀P孔一(4-1)入气,阀板通孔一(3-1)出气,此时本发明的工作状态与实施例一除了本实施例能将左右两侧的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实现相通,其他情况都一样。
工作过程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将电磁阀P孔一(4-1)和阀板通孔一(3-1)用堵头将出口密封,并将电磁阀R孔一(7-1)、电磁阀R孔二(7-2)的堵头打开,电磁阀R孔一(7-1)连接气泵的进气端,电磁阀R孔二(7-2)为出气端,将阀板通孔一(3-1)和电磁阀P孔一(4-1)用堵头密封,此时,电磁阀R孔一(7-1)与电磁阀R孔二(7-2)可与主机外的气泵相连,工作状态与实施例二情况类似,只是用电磁阀R孔一(7-1)代替电磁阀P孔一(4-1),电磁阀R孔二(7-2)代替阀板通孔一(3-1),从而提高主机的适应情况。
工作过程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将多通道阀板一上的阀板通孔二(3-2)与多通道阀板二上的阀板通孔一(`3-1)、多通道阀板一上的电磁阀P孔二(4-2)与多通道阀板二上的电磁阀P孔一(`4-1)用气管相连,用堵头将阀板通孔二(`3-2)、电磁阀P孔二(`4-2),此时多通道阀板一和多通道阀板二上的电磁阀组装单元(9)都实现相通,将电磁阀P孔一(4-1)和阀板通孔一(3-1)连接气泵,气流方向为从电磁阀P孔一(4-1)入气,阀板通孔一(3-1)出气,此时本发明多个多通道阀板相通进行协同作业。

Claims (17)

1.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包括定位板(8)、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和气孔面板(10),其特征在于,定位板(8)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气孔面板(10)共中心线,定位板(8)能覆盖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气孔面板(10),定位板(8)处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和气孔面板(10)之间,在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上设有多个电磁阀组装单元(9),在气孔面板(10)设有多个与电磁阀组装单元(9)相对应的气孔,所述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下侧面设有与电磁阀组装单元(9)相通的通孔,所述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的侧面设有与其下侧面通孔相通的侧向通孔(15-1,15-2),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的侧面的通孔包括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电磁阀P孔一(4-1)、电磁阀P孔二(4-2),定位板(8)、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和气孔面板(10)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组装单元(9)由电磁阀上安装孔(1-1)和电磁阀下安装孔(1-2),气孔一(2-1)、气孔二(2-2)、气孔三(2-3)和气孔四(2-4)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设置两排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面板(10)上还设一组直接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通孔相通的电磁阀R孔一(7-1)、电磁阀R孔二(7-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面板(10)上的气孔两个为一组,其组数与电磁阀组装单元(9)相等,所述每组气孔与电磁阀组装单元(9)中的气孔一(2-1)、气孔二(2-2)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气孔面板(10)上的气孔包括上部起始端的电磁阀A孔一(5-1)、电磁阀A孔二(5-2)、电磁阀B孔一(6-1)、电磁阀B孔二(6-2)和下部末端的电磁阀A孔三(5-3)、电磁阀A孔四(5-4)、电磁阀B孔三(6-3)、电磁阀B孔四(6-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的孔深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下侧面经电磁阀A孔四(5-4)、电磁阀B孔四(6-4)延伸至电磁阀R孔一(7-1)、电磁阀R孔二(7-2),所述电磁阀P孔一(4-1)、电磁阀P孔二(4-2)的孔深从电磁阀集成安装板(11)下侧面经电磁阀A孔三(5-3)、电磁阀B孔三(6-3)延伸至电磁阀A孔一(5-1)、电磁阀B孔一(6-1),其中,所述电磁阀P孔一(4-1)、电磁阀P孔二(4-2)与侧向通孔二(15-2)相通,所述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与侧向通孔一(15-1)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R孔一(7-1)和气孔三(2-3)直接与电磁阀P孔一(4-1)相通,所述电磁阀R孔二(7-2)和气孔四(2-4)直接与阀板通孔一(3-1)相通,所述阀板通孔一(3-1)、电磁阀P孔一(4-1)、气孔一(2-1)、气孔二(2-2)互不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一(2-1)与电磁阀B孔二(6-2)以锐角相交,所述气孔二(2-2)与电磁阀A孔二(5-2)相垂直相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由铝合金制成,表面经氧化后喷砂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上的接头及电磁阀安装表面的粗糙度为Ra0.1,其它表面的粗糙度Ra1.6。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气孔面板(10)的气孔与单向接头(12)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气孔面板(10)上连接有密封圈(14)。
14.一种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所述的气孔面板(10)上分别连接单向接头(12);
步骤二:将电磁阀R孔一(7-1)、电磁阀R孔二(7-2)、侧向通孔一(15-1)和侧向通孔二(15-2)用堵头进行密封,且侧向通孔一(15-1)和侧向通孔二(15-2)内的堵头能将阀板通孔一(3-1)、阀板通孔二(3-2)、电磁阀P孔一(4-1)和电磁阀P孔二(4-2)在其内的出口也进行密封;
步骤三:将电磁阀B孔一(6-1)、电磁阀B孔二(6-2)、电磁阀B孔三(6-3)、电磁阀B孔四(6-4)安装为单向进气接头,将电磁阀A孔一(5-1)、电磁阀A孔二(5-2)、电磁阀A孔三(5-3)、电磁阀A孔四(5-4)安装为单向出气接头;
步骤四:气泵电磁阀P孔一(4-1)和阀板通孔一(3-1)连接气泵,气流方向为从电磁阀P孔一(4-1)入气,阀板通孔一(3-1)出气;
步骤五:当电磁阀(13)处于断电状态时,电磁阀组装单元(9)上的气孔一(2-1)与气孔三(2-3)通过电磁阀(13)内部气路通道相通,气孔二(2-2)与气孔四(2-4)通过电磁阀(13)内部的气路通道相通,此时由于其相对应的气孔面板(10)上的电磁阀B孔二(6-2)安装的为单向进气接头,从电磁阀P孔一(4-1)进入的气体无法通过气孔三(2-3)→气孔一(2-1)→电磁阀B孔二(6-2)出去,而阀板通孔一(3-1)的气路为:气孔四(2-4)→气孔二(2-2)→电磁阀A孔二(5-2),由于电磁阀A孔二(5-2)为单向出气接头,气体无法从阀板通孔一(3-1)抽出,此时电磁阀组装单元(9)处于工作状态关闭状态,实验仪器内部的气路为断路状态;
步骤六:当电磁阀(13)通电时,电磁阀(13)内部的气路通道发生转换,此时气孔三(2-3)与气孔二(2-2)通过电磁阀(13)内部气路通道相通,气孔一(2-1)与气孔四(2-4)通过电磁阀(13)内部气路通道相通,气流从电磁阀P孔一(4-1)入,经过气孔三(2-3)→气孔二(2-2)→电磁阀A孔二(5-2)(单向出气接头),再将实验气体从电磁阀B孔二(6-2)(单向进气接头)→气孔一(2-1)→气孔三(2-3)→阀板通孔一(3-1)带出,此时实验仪器内部形成一完整的闭路循环,从而实现对实验气的抽取与检测;
步骤七:根据实验程序有序对电磁阀(13)进行断电、通电,从而达到对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所属排内的气路控制,进而通过外部控制系统,实现对每个电磁阀组装单元(9)的抽气和封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阀板通孔二(3-2)、电磁阀P孔二(4-2)、侧向通孔一(15-1)和侧向通孔二(15-2)仅用堵头封住其出口,此时气孔面板(10)上左右两侧的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实现相通;
步骤二:将电磁阀P孔一(4-1)和阀板通孔一(3-1)连接气泵,气流方向为从电磁阀P孔一(4-1)入气,阀板通孔一(3-1)出气;
重复权利要求14中的步骤三至步骤六;
步骤七:根据实验程序有序对电磁阀(13)进行断电、通电,由于左右两侧的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相通,从而实现对所述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中每个电磁阀组装单元(9)的抽气和封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电磁阀P孔一(4-1)和阀板通孔一(3-1)用堵头将出口密封,并将电磁阀R孔一(7-1)、电磁阀R孔二(7-2)的堵头打开,电磁阀R孔一(7-1)连接气泵的进气端,电磁阀R孔二(7-2)为出气端,将阀板通孔一(3-1)和电磁阀P孔一(4-1)用堵头密封,此时,电磁阀R孔一(7-1)与电磁阀R孔二(7-2)可与主机外的气泵相连;
重复权利要求15中的步骤三至步骤六;
步骤七:根据实验程序有序对电磁阀(13)进行断电、通电,由于左右两侧的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相通,达到用电磁阀R孔一(7-1)代替电磁阀P孔一(4-1),电磁阀R孔二(7-2)代替阀板通孔一(3-1)的目的,从而实现对所述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中每个电磁阀组装单元(9)的抽气和封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多通道阀板一上的阀板通孔二(3-2)与多通道阀板二上的阀板通孔一(`3-1)、多通道阀板一上的电磁阀P孔二(4-2)与多通道阀板二上的电磁阀P孔一(`4-1)用气管相连,用堵头将阀板通孔二(`3-2)、电磁阀P孔二(`4-2),此时多通道阀板一和多通道阀板二上的电磁阀组装单元(9)都实现相通,将电磁阀P孔一(4-1)和阀板通孔一(3-1)连接气泵,气流方向为从电磁阀P孔一(4-1)入气,阀板通孔一(3-1)出气;
重复权利要求15中的步骤三至步骤六;
步骤七:根据实验程序有序对电磁阀(13)进行断电、通电,由于左右两侧的电磁阀组装单元(9)组装块相通,达到两个多通道阀板相通协同作业的目的,从而实现对所述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中每个电磁阀组装单元(9)的抽气和封闭。
CN201210314054.6A 2012-08-29 2012-08-29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及其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 Active CN1030624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4054.6A CN103062494B (zh) 2012-08-29 2012-08-29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及其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4054.6A CN103062494B (zh) 2012-08-29 2012-08-29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及其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2494A CN103062494A (zh) 2013-04-24
CN103062494B true CN103062494B (zh) 2014-10-08

Family

ID=48105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4054.6A Active CN103062494B (zh) 2012-08-29 2012-08-29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及其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249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991Y2 (zh) * 1986-12-29 1991-03-28
US6293310B1 (en) * 1996-10-30 2001-09-25 Unit Instruments, Inc. Gas panel
JP4585655B2 (ja) * 2000-06-13 2010-11-24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電磁弁マニホールド
JP3825288B2 (ja) * 2001-08-13 2006-09-27 Smc株式会社 電磁弁用マニホールド
ITMI20020338A1 (it) * 2002-02-20 2003-08-20 Camozzi S P A Gruppo di valvole pneumatiche ad installazione e manutenzione facilitata
JP4697672B2 (ja) * 2007-06-15 2011-06-08 Smc株式会社 ストップ弁付きマニホールド形電磁弁装置
CN201170354Y (zh) * 2008-03-14 2008-12-24 单谟君 总线控制集成电磁阀岛
JP5467194B2 (ja) * 2010-07-30 2014-04-09 Smc株式会社 多連バルブ搭載用一体型マニホールドバルブ
CN201902648U (zh) * 2010-10-13 2011-07-20 上虞市通利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一种水幕电磁阀组
CN202362173U (zh) * 2011-12-09 2012-08-01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样校准过滤一体化装置
CN202769041U (zh) * 2012-08-29 2013-03-06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2494A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2847B (zh) 一种智能真空吸盘装置
CN202768951U (zh) 多通路阀板
CN103062493B (zh) 多通路阀板及其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
CN202769041U (zh)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
CN103062494B (zh) 带侧向通孔的多通路阀板及其控制多个气路的方法
CN209841374U (zh) 一种超大型阀门试压工装
CN207412885U (zh) 循环污水过滤系统
CN203757260U (zh) 一种模块式集分水器
CN202769040U (zh) 平板多通路阀板
CN204786683U (zh) 一种空调系统混水式换热装置
CN204345818U (zh) 一种窗式空气净化机
CN203809822U (zh) 一种膜片式电磁阀
CN103480193B (zh) 凝结水精处理器
CN207126226U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的外部接口结构
CN102628102A (zh) 一种连续离子吸附交换设备系统
CN206276110U (zh) 一种水路板的上盖板
CN205803007U (zh) 一种多模块组合式空分制氮制氧装置
CN213776560U (zh) 一种壁挂炉套管进水阀
CN205867764U (zh) 一种集成化水路板
CN107023902B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空气净化器
CN105240938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04284565U (zh) 一种膨胀水箱用多功能安全隔离阀
CN206081878U (zh) 具有温度传感器的水路板的上盖板
CN211856029U (zh) 一种取样控制装置
CN204155155U (zh) 一种流量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Xiaobo

Inventor after: Liu Yayong

Inventor after: Zhu Xiangning

Inventor after: Xing Youwu

Inventor before: Liu Yay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IU YAYONG TO: LI XIAOBO LIU YAYONG ZHU XIANGNING XING YOUWU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U YAYONG

Effective date: 201409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05

Address after: 100096, room 2, building three, building 50, No. 318, West building,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LICA UNITED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100096, room 2, building three, building 50, No. 318, West building,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LICA UNITED TECHNOLOGY LTD.

Applicant before: Liu Yayo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