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1091A - 用于电机的多线条状导体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机的多线条状导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1091A
CN103051091A CN2012103938433A CN201210393843A CN103051091A CN 103051091 A CN103051091 A CN 103051091A CN 2012103938433 A CN2012103938433 A CN 2012103938433A CN 201210393843 A CN201210393843 A CN 201210393843A CN 103051091 A CN103051091 A CN 103051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core
conductor
insulating barrier
tangential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38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J.萨瓦贾恩
R.维亚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3051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10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用于电机的多线导体包括第一固体芯部和第二固体芯部。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沿裸露界面直接地彼此接触。绝缘层包围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但是,绝缘层不经过裸露界面,从而在第一固体芯部和第二固体芯部之间没有绝缘。

Description

用于电机的多线条状导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机的定子或转子条状导体。
背景技术
定子是电机的固定部件。定子与转子相互作用,所述转子是电机的运动部件。定子和转子允许电机将机械能成电能(发电机)和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电动机)。取决于控制状态电机能在发电或电动模式想运行。一些定子和转子具有永磁体且一些具有提供电磁场的导体或绕组。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多线导体。多线导体包括第一固体芯部和第二固体芯部。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沿裸露界面直接地彼此接触。绝缘层包围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但是,绝缘层不经过裸露界面,从而在第一固体芯部和第二固体芯部之间没有绝缘。
在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对实施本发明的较佳模式做出的详尽描述中能容易地理解上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的示意性横截平面视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的转子和定子一部分的近距视图,显示了沿定子的径向槽道叠放的条状导体;
图3A是图1和2所示的条状导体中一个的示意性视图;
图3B是可用于图1和2所示的定子的另一条状导体的示意性视图;
图3C是可用于图1和2所示的定子的另一条状导体的示意性视图;
图3D是可用于图1和2所示的定子的另一条状导体的示意性视图;
图3E是可用于图1和2所示的定子的另一条状导体的示意性视图,且具有设置在切向空穴中的填充物;
图4是另一定子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横截平面视图,显示了在定子的径向槽道中顺序变化的不同条状导体的叠放;
图5是另一定子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横截平面视图,显示了叠放在定子径向槽道中多线条状导体;
图6A是如图5所示的多线条状导体中的一个的示意性视图,所述条状导体是半分流导体且也可用于图1和2所示的定子;
图6B是另一多线条状导体的示意性视图,其是偏分流导体(offset-splitconductor)且也可用于图1和2或图5所示的定子;
图6C是另一多线条状导体的示意性视图,其是双凸面的导体(double-convex conductor)且也可用于图1和2或图5所示的定子;
图6D是另一多线棒导体的示意性视图,其是四分流导体(quad-splitconductor)且可用于图1和2或图5所示的定子;和
图7是另一定子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横截平面视图,显示了在定子的径向槽道中顺序变化的不同多线条状导体的叠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其中在几幅图中可能的情况下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应相同的或相似的部件,如图1和图2所示为电机10的一部分的两个示意图。图1和2所示的电机10是外部条状绕组定子12,其与电机10中的内部转子14协作。
图1显示了定子12和转子14的横截平面视图。图2显示了如图1所示的转子14和定子12一部分的近距视图。其他图中所示的特征和部件可以并入和用于图1的特征和部件,且部件可以在所示的任何构造之间混合和搭配。
尽管本发明针对汽车应用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的更广的应用性。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例如“上方”、“下方”、“向上、“向下”等是用于描述附图的,而不代表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电机10绕轴线16旋转且可以通过圆柱坐标系描述。然而,可以针对电机10、定子12或转子14使用其他坐标系统。转子14在定子12中绕轴线16旋转。
轴线16直接地垂直于图1的视图(进出纸面)且限定了轴向方向,其包括沿轴线16和平行于轴线16的任何运动或位置。电机10还限定了从轴线16向外延伸的径向坐标,且径向方向18代表离开轴线16的运动。最后,电机10限定了角坐标或切向坐标,其总是垂直于径向方向18且描述切向方向20的运动。切向方向20代表电机10在运行期间的旋转。
定子12包括形成在定子芯部24中的多个导体槽道22。每一个导体槽道22基本上平行于径向方向18。一个或多个导体30设置在导体槽道22中。定子12被显示为每个导体槽道22具有四个导体30。然而,可以导体槽道22中可设置额外的或更少的导体30。
导体30是在导体槽道22中沿径向方向18且沿一条线叠放的条状导体。定子芯部24和导体30(它们可以共同称为绕组)是定子12的主要部件。
现在参见图3A,并继续参考图1-2,其显示了导体30的更详细的视图,所述导体用在图1和2所示的定子12中,且可以用在具有绕组的转子中或其他定子中。图3A所示的导体30的径向方向18是垂直的且切向方向20是水平的。径向方向18的正矢量和负矢量(向上或向下)和切向方向20的正矢量和负矢量(向左或向右)不是限制性的。
导体30包括用导电材料(例如铜和铜合金)形成的固体芯部32。固体芯部32具有基本上与电机10的径向方向18垂直或对应的径向面34,以及基本上与电机10的切向方向20垂直或对应的切向面36。固体芯部32限定了沿其周边的矩形包络框(envelope)38。如果固体芯部32形状为长方形,则其基本上填满矩形包络框38。
导体30包括形成在至少一个切向面36上的至少一个切向凹入部40。图3A所示的切向凹入部是基本上覆盖每一个切向面36的凹入切槽或变形部。尽管导体30上显示了两个切向凹入部40,但是其他的构造可以在仅一个切向面36上仅具有一个切向凹入部40。
切向凹入部40在矩形包络框38中形成相应的切向空穴42。切向空穴42存在于矩形包络框38和固体芯部32之间。由于切向凹入部40,固体芯部32的表面面积大于矩形包络框38的表面面积。应注意固体芯部32和矩形包络框38两者在图3A中以二维显示,但是其每一个的周长基本上是与三维形状的表面面积基本上成比例的。
导体30还包括包围固体芯部32的绝缘层44。如在本文使用的,绝缘层44可以用于区别和限定各导体30,如与导体槽道22中设置的多个导体的叠放形式相对的。绝缘层44可以是涂有瓷漆或清漆的绝缘体,或绝缘层44可以是基于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包覆结构(例如但不限于:Nomex、Kevlar或Krypton带)。应注意绝缘层44仅示意性地在图3A中示出,且绝缘层44的路径(path)和厚度可以不同。
在安装在定子12中的导体槽道22中时,切向空穴42将在定子芯部24和导体30之间形成空气穴或空气包夹。如果绝缘层44作为清漆施加,如图3A所示,绝缘层44将遵循固体芯部32的周边和切向凹入部40。然而,如果绝缘层44作为纤维或带包覆结构施加,则绝缘层44将基本上匹配矩形包络框38的路径。
对于图3A所示的导体30,切向凹入部40不与任何径向面34相交。因此,径向面34保持基本上与矩形包络框38一致。进而,径向面34上的绝缘层44基本上与矩形包络框38一致。
相比于矩形条状导体(其将填满矩形包络框38),由于改变了电机10运行期间的电流、电磁场和通量,导体30将减少导体30经历的涡流效应。进而,同一导体槽道22或附近导体槽道22中邻近导体30造成的邻近效应(proximity effects)减小。减小导体30之间的涡流和邻近效应可以减小电机10运行期间导体30造成的电阻。减小导体30中的电阻可以改善电机10的运行效率。
图3A到3E显示了不同条状导体的形状。在电机10的变化的运行条件(速度、扭矩、电流)下,所有导体都具有一些测量到的降低铜损(例如导体电阻)。其他图中所示的特征和部件可以并入和用于各个图3A-3E所示的特征和部件,且部件可以在所示的任何构造之间混合和搭配。
现在参见图3B,并继续参考图1-3A,其显示了导体130的更详细的视图,所述导体用在图1和2所示的定子12中,且可以用在具有绕组的转子中或其他定子中。虽然未单独示出,但是径向方向18也是垂直的且切向方向20是水平的。
导体130包括固体芯部132,所述固体芯部具有基本上与电机10的径向方向18垂直或对应的径向面134,以及具有基本上与电机10的切向方向20垂直或对应的切向面136。固体芯部132限定了沿其周边的矩形包络框138。如果固体芯部132形状为长方形,则其基本上填满矩形包络框138。
导体130包括形成在切向面136每一个上的切向凹入部140。图3B所示的切向凹入部140也是凹入切槽。然而,这些切向凹入部140基本上不覆盖切向面136且具有比图3A所示的切向凹入部40更小的半径。
切向凹入部140在矩形包络框138中形成相应的切向空穴142。由于切向凹入部140,固体芯部132的表面面积大于矩形包络框138的表面面积。导体130还包括包围固体芯部132的绝缘层144。对于图3B所示的导体130,切向凹入部140不与任何径向面134相交。因此,径向面134(和径向面134上的绝缘层144)基本上保持与矩形包络框138一致。
现在参见图3C,并继续参考图1-3B,其显示了导体230的更详细的视图,所述导体用在图1和2所示的定子12中,且可以用在具有绕组的转子中或其他定子中。虽然未单独示出,但是径向方向18也是垂直的且切向方向20是水平的。
导体230包括固体芯部232,所述固体芯部具有基本上与电机10的径向方向18垂直或对应的径向面234,以及具有基本上都与电机10的切向方向20垂直或对应的切向面236。固体芯部232限定了沿其周边的矩形包络框238。如果固体芯部232形状为长方形,则其基本上填满矩形包络框238。
导体230包括形成在切向面236每一个上的两个切向凹入部240,从而沿切向方向20形成总共四个切向凹入部240。图3C所示的切向凹入部240也是小的凹入切槽,类似于图3B所示的切向凹入部140。
切向凹入部240在矩形包络框238中形成相应的切向空穴242。由于切向凹入部240,固体芯部232的表面面积大于矩形包络框238的表面面积。导体230还包括包围固体芯部232的绝缘层244。对于图3C所示导体230,切向凹入部240不与任何径向面234相交。因此,径向面234(和径向面234上的绝缘层244)基本上保持与矩形包络框238一致。
现在参见图3D,并继续参考图1-3C,其显示了导体330的更详细的视图,所述导体用在图1和2所示的定子12中,且可以用在具有绕组的转子中或其他定子中。虽然未单独示出,但是径向方向18也是垂直的且切向方向20是水平的。
导体330包括固体芯部332,所述固体芯部具有基本上与电机10的径向方向18垂直或对应的径向面334,以及基本上具有与电机10的切向方向20垂直或对应的切向面336。固体芯部332限定了沿其周边的矩形包络框338。如果固体芯部332形状为长方形,则其基本上填满矩形包络框338。
导体330包括形成在切向面336每一个上的两个切向凹入部340,从而沿切向方向20形成总共四个切向凹入部340。图3D所示的切向凹入部340也是小的凹入切槽。然而,切向凹入部340延伸到且相交于径向面334。与图3A-3C所示的导体30、130和230不同,导体330基本上在其径向面334和切向面336上是对称的。
切向凹入部340在矩形包络框338中形成相应的切向空穴342。由于切向凹入部340,固体芯部332的表面面积大于矩形包络框338的表面面积。导体330还包括包围固体芯部332的绝缘层344。径向面334和切向面336上绝缘层344的中央部分基本上保持与矩形包络框338一致。
现在参见图3E,并继续参考图1-3D,其显示了导体430的更详细的视图,所述导体用在图1和2所示的定子12中,且可以用在具有绕组的转子中或其他定子中。虽然未单独示出,但是径向方向18也是垂直的且切向方向20是水平的。
导体430包括固体芯部432,所述固体芯部具有基本上与电机10的径向方向18垂直或对应的径向面434,以及具有基本上与电机10的切向方向20垂直或对应的切向面436。固体芯部432限定了沿其周边的矩形包络框438。如果固体芯部432形状为长方形,则其基本上填满矩形包络框438。
导体430包括形成在切向面436每一个上的切向凹入部440。图3B所示的切向凹入部440也是基本上覆盖切向面436的凹入切槽,类似于图3A所示的切向凹入部40。
切向凹入部440在矩形包络框438中形成相应的切向空穴442。由于切向凹入部440,固体芯部432(和导电材料)的表面面积大于矩形包络框438的表面面积。然而,代替切向空穴442中的空气包夹,填充材料446设置在切向空穴442中。
导体430还包括包围固体芯部432的绝缘层444。绝缘层444包围填充材料446和固体芯部432两者。因此,在径向面434和切向面436上绝缘层444基本上与矩形包络框438一致。
现在参见图4,并继续参考图1-3E,显示了定子512的一部分的详细视图,其类似于图1和2所示的定子12,且可以是电机的一部分(未单独标出)。其他图中所示的特征和部件可以并入和用于图4的特征和部件,且部件可以在所示的任何构造之间混合和搭配。
轴线(未示出)基本上通过定子512的中心限定,且转子(未示出)绕同一轴线旋转。径向方向518从轴线向外延伸,且切向方向520垂直于径向方向518。
定子512包括形成在定子芯部524中的多个导体槽道522。每一个导体槽道522沿单个径向方向518延伸且沿切向方向520是相同的。每一个导体槽道522至少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导体530和第二导体531。
第一导体530包括第一固体芯部532,所述固体芯部具有基本上与径向方向518垂直或对应的径向面534,以及基本上与电机的切向方向520垂直或对应的切向面536。第一切向凹入部540形成在第一固体芯部532的每一个切向面536上。
第二导体531与第一导体530设置在同一导体槽道522,但是沿径向方向518叠放在第一导体530上方或下方。换句话说,第一导体530沿切向方向520平行于第二导体531或沿同一径向线/轴线对准。
第二导体531包括第二固体芯部533,所述固体芯部具有基本上与径向方向518垂直或对应的径向面534,以及基本上与电机的切向方向520垂直或对应的切向面536。第二切向凹入部541形成在第二固体芯部533的每一个切向面536上。第一导体530和第二导体531可以被绝缘层(未单独示出),所述绝缘层基本上遵循第一导体530和第二导体531的周边。
第一切向凹入部540和第二切向凹入部541基本上不相同,从而定子512在其导体槽道522中包括不同的导体形状。如图4所示的第一导体530和第二导体531之间交替变化的导体形状不是限制性的。额外的导体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图3A-3E所示的任何形状)可以用在同一导体槽道522中。进而,定子512中的不同导体槽道522可以具有不同导体的不同叠放形式或导体的不同顺序。
现在参见图5,并继续参考图1-4,显示了另一电机610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横截平面视图。电机610的定子612和转子614关于轴线616对准。电机610限定了从轴线616向外延伸的径向方向618和垂直于径向方向618的切向方向620。
定子612包括在定子芯部624中的多个导体槽道622。导体槽道622对准径向方向618。导体槽道622每一个中设置用于电机610的至少一个多线(multi-filar)导体630。多线导体630配置为接收电流且形成电磁场。不同于上文所述的一些导体,多线导体630用多于一个的导电部件形成。
现在参见图6A-D,并继续参考图1-5,示出了多线导体的不同构造和形状,如图5所示的多线导体630。多线条状导体或多线导体每一个可以用于本文所示的任何定子,包括图5的定子612或图1-2所示的定子12。
图6A显示了如图5所示的多线导体630的示意性视图。多线导体630包括第一固体芯部632和直接地接触第一固体芯部632的第二固体芯部633。第一固体芯部632和第二固体芯部633可以用导电材料形成,例铜和铜合金。在第一固体芯部632和第二固体芯部633之间的接触区域或界面是裸露界面636,从而铜材料直接地彼此接触。裸露界面636是导体与导体(在该情况下是金属与金属)接触的区域,没有介于中间的材料,例如绝缘或填充物。
多线导体630可以被称为半分流导体(half-split conductor)。第二固体芯部633沿径向方向618在第一固体芯部632上方或下方对准或叠放。因此,第二固体芯部633和第一固体芯部632沿切向方向620对称。
绝缘层644包围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632、633。绝缘层644可以用于区别和限定各多线导体630的边界。绝缘层644不经过裸露界面636,且在第一固体芯部632和第二固体芯部633之间没有绝缘。绝缘层644可以是珐琅或清漆。然而,为了更好地防止第一固体芯部632和第二固体芯部633之间绝缘的迁移,绝缘层644可以是基于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包覆结构或带(例如但不限于:Nomex、Kevlar或Krypton带)。
如图6A所示,第一固体芯部632具有第一径向厚度638且第二固体芯部633具有第二径向厚度639。对于多线导体630,第一径向厚度638和第二径向厚度639基本上是相等的。在与装配在通过绝缘层644限定的同一包络框中的矩形条状导体相比时,第一径向厚度638和第二径向厚度639每一个大约是矩形条状导体尺寸的一半。
图6B显示了另一多线导体730的示意性视图,其是偏分流导体(offset-split conductor)且也可用于图1和2或图5所示的定子。虽然未单独示出,但是径向方向和切向方向基本上与图6A所示的相同。多线导体730包括第一固体芯部732和直接地接触第一固体芯部732的第二固体芯部733。第一固体芯部732和第二固体芯部733可以用导电材料形成,例铜和铜合金。在第一固体芯部732和第二固体芯部733之间的接触区域或界面是裸露界面736,从而铜材料直接地彼此接触。
第二固体芯部733沿径向方向在第一固体芯部732上方或下方对准或叠放。因此,第二固体芯部733和第一固体芯部732沿切向方向对称。
绝缘层744包围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732、733。绝缘层744可以用于区别和限定各多线导体730的边界。绝缘层744不经过裸露界面736,且在第一固体芯部732和第二固体芯部733之间没有绝缘。绝缘层744可以是珐琅或清漆。然而,为了更好地防止第一固体芯部732和第二固体芯部733之间绝缘的迁移,绝缘层744可以是芳族聚酰胺的包覆结构或带。
如图6B所示,第一固体芯部732具有第一径向厚度738且第二固体芯部733具有第二径向厚度739。对于多线导体730,第一径向厚度738和第二径向厚度739基本上不是相等的,从而裸露界面736径向地偏移。
第一径向厚度738和第二径向厚度739的相对大小不是限制性的。在图6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径向厚度738更大,从而更大导体芯部进一步地在外边。然而,第二径向厚度739可以更大。
图6C示出了另一多线导体830的示意性视图,双凸面的导体,其也可用于图1和2或图5所示的定子。虽然未单独示出,但是径向方向和切向方向基本上与图6A所示的相同。多线导体830包括第一固体芯部832和直接地接触第一固体芯部832的第二固体芯部833。第一固体芯部832和第二固体芯部833可以用导电材料形成,例铜和铜合金。在第一固体芯部832和第二固体芯部833之间的接触区域或界面是裸露界面836,从而铜材料直接地彼此接触。
第二固体芯部833沿径向方向在第一固体芯部832上方或下方对准或叠放。因此,第二固体芯部833和第一固体芯部832沿切向方向对称。
绝缘层844包围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832、833。绝缘层844可以用于区别和限定各多线导体830的边界。绝缘层844不经过裸露界面836,且在第一固体芯部832和第二固体芯部833之间没有绝缘。绝缘层844可以是珐琅或清漆。然而,为了更好地防止第一固体芯部832和第二固体芯部833之间绝缘的迁移,绝缘层844可以是芳族聚酰胺的包覆结构或带。
如图6C所示,第一固体芯部832具有第一径向厚度838且第二固体芯部833具有第二径向厚度839。对于多线导体830,第一径向厚度838和第二径向厚度839基本上是相等的,从而裸露界面836是径向地平等的。
多线导体830、第一固体芯部832和第二固体芯部833基本上不是矩形。代替地,第一固体芯部832和第二固体芯部833具有凸面的轮廓。第一固体芯部832和第二固体芯部833在裸露界面836的相反侧上限定切向空穴842。如图6C所示,绝缘层844交叠切向空穴842且在多线导体830中留有空气穴。
图6D示出了另一多线导体930的示意性视图,四分流导体(quad-splitconductor),其可用于图1和2或图5所示的定子。虽然未单独示出,但是径向方向和切向方向基本上与图6A所示的相同。多线导体930包括第一固体芯部932和沿裸露界面936直接地接触第一固体芯部932的第二固体芯部933。多线导体930还包括第三固体芯部934和第四固体芯部935。第三固体芯部934和第四固体芯部935沿额外的裸露界面937直接地接触第一固体芯部932,且第四固体芯部935沿额外的裸露界面937直接地接触第二固体芯部933。
第一固体芯部932和第二固体芯部933可以用导电材料形成,例铜和铜合金。因此,铜材料直接地彼此接触。
在图6D所示的构造中,第二固体芯部933沿径向方向对准或叠放在第一固体芯部932下方。第三固体芯部934和第四固体芯部935沿切向方向邻近第一固体芯部932和第二固体芯部933叠放。因此,多线导体930沿径向和切向方向二者是对称的。
绝缘层944包围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932、933且还包围第三和第四固体芯部934、935。绝缘层944可以用于区别和限定各多线导体930的边界。绝缘层944不经过裸露界面936或额外的裸露界面937。在第一固体芯部932和第二固体芯部933之间或在第三固体芯部934和第四固体芯部935之间没有绝缘。绝缘层944可以是珐琅或清漆。然而,为了更好防止绝缘迁移进入裸露界面936或额外的裸露界面937,绝缘层944可以是在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932、933或第三和第四固体芯部934、935被放置在一起之后应用的包覆结构或带。
如图6D所示,第一固体芯部932和第三固体芯部934具有第一径向厚度938,且第二固体芯部933和第四固体芯部935具有第二径向厚度939。第一径向厚度938和第二径向厚度939是基本上相等的,从而裸露界面936是径向地平等的。
现在参见图7,并继续参考图1-6D,显示了另一定子1012一部分的示意性横截平面视图,其可以用于电机(未单独示出)。图7的定子1012显示了(至少两条)不同多线条状导体的顺序变化的叠放,例如图6A-6D所示那些。
定子1012(和转子,未示出)具有中心轴线(未示出)。定子1012限定了从轴线向外延伸的径向方向1018,且限定了垂直于径向方向1018的切向方向1020。定子1012包括多个导体槽道1022,所述导体槽道每一个沿径向方向1018对准。
第一多线导体1030设置在多个导体槽道1022的一个中。第二多线导体1031也设置在同一导体槽道1022中。沿径向方向1018,第二多线导体1031在第一多线导体1030的上方或下方。虽然显示了具体例子,但是第一和第二多线导体1030、1031可以是图6A-6D所示的任何多线导体(630、730、830、930)或可以是图3A-3E所示的任何导体(30、130、230、330、430)。
在图7所示的构造中,第一多线导体1030包括第一固体芯部1032和沿第一裸露界面1036直接地接触第一固体芯部1032的第二固体芯部1033。第一绝缘层1044包围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1032、1033。但是,第一绝缘层1044不经过第一裸露界面1036,从而在第一固体芯部1032和第二固体芯部1033之间没有绝缘。
在图7所示的构造中,第二多线导体1031包括第三固体芯部1034和沿第二裸露界面1037直接地接触第三固体芯部1034的第四固体芯部1035。第二绝缘层1045包围第三和第四固体芯部1034、1035。但是,第二绝缘层1045不经过第二裸露界面1037,从而在第三固体芯部1034和第四固体芯部1035之间没有绝缘。
在定子1012中,第二多线导体1031基本上与第一多线导体1030不相同。第一和第二多线导体1030、1031可以以任何顺序相对于彼此叠放,且可以与额外的导体类型组合。进而,第一和第二多线导体1030、1031不必在每一个导体槽道1022中以准确相同的顺序叠放。
附图中的详细的描述和显示是对本发明的支持和描述,而本发明的范围仅通过权利要求限定。尽管已经对执行本发明的较佳模式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得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用来实施本发明的许多替换设计和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用于电机的多线导体,包括:
第一固体芯部;
第二固体芯部,沿裸露界面直接地接触第一固体芯部;和
绝缘层,包围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其中绝缘层不经过裸露界面,从而在第一固体芯部和第二固体芯部之间没有绝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线导体,其中电机包括轴线、从轴线向外延伸的径向方向和垂直于径向方向的切向方向,和
其中第二固体芯部沿径向方向与第一固体芯部对准,从而第二固体芯部和第一固体芯部沿切向方向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线导体,
其中第一固体芯部具有第一径向厚度,和
其中第二固体芯部具有基本上等于第一径向厚度的第二径向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线导体,
第三固体芯部沿额外的裸露界面直接地接触第一固体芯部;和
第四固体芯部沿额外的裸露界面直接地接触第二固体芯部,
其中绝缘层包围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体芯部,且绝缘层不经过裸露界面和额外的裸露界面,从而第一固体芯部、第二固体芯部、第三固体芯部和第四固体芯部之间没有绝缘。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线导体,
其中第一固体芯部和第二固体芯部具有凸面的轮廓,
其中第一固体芯部和第二固体芯部在裸露界面的相反侧上限定切向空穴,和
其中绝缘层交叠切向空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线导体,
其中第一固体芯部具有第一径向厚度,和
其中第二固体芯部具有与第一径向厚度不同的第二径向厚度。
7.一种用于电机的定子,所述电机具有轴线、从轴线向外延伸的径向方向和垂直于径向方向的切向方向,定子包括:
多个导体槽道,其中每一个导体槽道基本上平行于径向方向;
第一多线导体设置在多个导体槽道的一个中,包括:
第一固体芯部;
第二固体芯部,沿第一裸露界面直接地接触第一固体芯部,
第一绝缘层,包围第一和第二固体芯部,其中第一绝缘层不经过第一裸露界面,从而在第一固体芯部和第二固体芯部之间没有绝缘;
第二多线导体与第一多线导体设置在同一导体槽道中且沿径向方向位于第一多线导体的上方或下方,其包括:
第三固体芯部;
第四固体芯部,沿第二裸露界面直接地接触第三固体芯部,
第二绝缘层,包围第三和第四固体芯部,其中第二绝缘层不经过第二裸露界面,从而在第三固体芯部和第四固体芯部之间没有绝缘;且
其中第二多线导体基本上与第一多线导体不相同。
CN2012103938433A 2011-10-17 2012-10-17 用于电机的多线条状导体 Pending CN1030510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274,537 2011-10-17
US13/274,537 US20130093280A1 (en) 2011-10-17 2011-10-17 Multi-filar bar conductors for electric machin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1091A true CN103051091A (zh) 2013-04-17

Family

ID=47990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938433A Pending CN103051091A (zh) 2011-10-17 2012-10-17 用于电机的多线条状导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93280A1 (zh)
CN (1) CN103051091A (zh)
DE (1) DE1020122185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7322A (zh) * 2014-03-11 2015-09-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多层电机的整体槽道衬里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48615A1 (en) * 2010-01-22 2011-07-27 Alstom Technology Ltd Conductive bar for electric machines
JP6324015B2 (ja) * 2013-10-02 2018-05-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US11387764B2 (en) * 2018-07-12 2022-07-12 Zunum Aero, Inc. Multi-inverter system for electric machine
US11296569B2 (en) 2018-07-12 2022-04-05 Zunum Aero, Inc. Multi-filar coil winding for electric machine
DE102020118143A1 (de) * 2020-07-09 2022-01-1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Leistungserzeugende Komponente einer elektrischen Rotationsmaschin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eistungserzeugenden Komponente und elektrische Rotationsmaschin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0744A (en) * 1972-06-20 1975-01-14 Bbc Brown Boveri & Cie Insulated conductor bar structure for stator winding of high-voltag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433122A (zh) * 2002-01-18 2003-07-30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US20050275304A1 (en) * 2004-01-23 2005-12-15 El-Gabry Lamyaa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hot spot temperatures on stacked field windings
US20080007133A1 (en) * 2006-07-06 2008-01-10 Nippon Soken, Inc. Electromagnet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7773B2 (ja) * 1992-12-21 1998-11-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子と電機子巻線の成形方法
US5744896A (en) * 1996-05-21 1998-04-28 Visual Computing Systems Corp. Interlocking segmented coil array
US6281614B1 (en) * 1997-08-01 2001-08-28 Wolfgang Hill Multiple phase electric machine with a space-optimized turn-to-turn winding
JP3621636B2 (ja) * 2000-10-16 2005-0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発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516649A (ja) * 2000-12-11 2004-06-0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バンドコイル
US6674203B2 (en) * 2001-04-24 2004-01-06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6734588B2 (en) * 2001-08-02 2004-05-11 Siemens Westinghouse Power Corporation Sectioned conductor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accommodating stress and avoiding internal deformations in power generator
US6787961B2 (en) * 2002-12-19 2004-09-0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utomotive alternator stator assembly with varying end loop height between layers
US20040046476A1 (en) * 2002-05-14 2004-03-11 Raffaele Becherucci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omponent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6894418B2 (en) * 2002-07-30 2005-05-17 Comprehensive Power, Inc. Nested stator coils for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US6768239B1 (en) * 2003-06-23 2004-07-27 Magnetic Power-Motion, Llc Electromotive devices using notched ribbon windings
US7183678B2 (en) * 2004-01-27 2007-02-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C winding with integrated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WO2005117237A1 (ja) * 2004-05-28 2005-12-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7348705B2 (en) * 2005-07-21 2008-03-25 Remy Technologies, L.L.C. Multi-phase fractional slot windings for electric machines having segmented bar-shaped windings
US7928626B2 (en) * 2006-04-28 2011-04-19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Linear material and stator structure
US7723879B2 (en) * 2006-12-12 2010-05-25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having multiple busbar plates and wire for the same
US7830062B2 (en) * 2006-12-12 2010-11-09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having round and angular coils
CH699023B1 (de) * 2007-01-18 2010-01-15 Alstom Technology Ltd Leiterstab für den Stator eines Generators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20090174279A1 (en) * 2008-01-08 2009-07-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tator Bar Component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Resins, Varnishes, and Putties
US8384263B2 (en) * 2008-02-14 2013-02-26 Hitachi, Lt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having a compact stator
US8058765B2 (en) * 2009-06-19 2011-11-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bar-wound stator with rotated conductors
US8294323B2 (en) * 2010-02-08 2012-10-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nducting wire for electric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0744A (en) * 1972-06-20 1975-01-14 Bbc Brown Boveri & Cie Insulated conductor bar structure for stator winding of high-voltag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433122A (zh) * 2002-01-18 2003-07-30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US20050275304A1 (en) * 2004-01-23 2005-12-15 El-Gabry Lamyaa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hot spot temperatures on stacked field windings
US20080007133A1 (en) * 2006-07-06 2008-01-10 Nippon Soken, Inc. Electromagnetic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7322A (zh) * 2014-03-11 2015-09-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多层电机的整体槽道衬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218508A1 (de) 2013-04-18
US20130093280A1 (en) 201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1091A (zh) 用于电机的多线条状导体
US10439461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insulator material filled between conductive bodies
US8860275B2 (en) Multi-layer arc-shaped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with reduced rotational stress
CN103051092A (zh) 用于电机的条状导体形状
CN101517861B (zh) 电机转子
CN104380585A (zh) 线性马达定子器件及线性传送系统
EP2853017B1 (en) Stator of a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5564341B2 (ja) 回転電機
CN104737418A (zh) 电机
US9543805B2 (en) Axial bearing device having increased iron filling
CN104272558A (zh) 电机
US1044709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 metal sheet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US20150123507A1 (en) Electric Generator for Wind Power Installation
US9780631B2 (en) Method for stamping coil sides of a stator winding
US20110210638A1 (e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US9777770B2 (en) Active part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radial magnetic bear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adial magnetic bearing
CN105262261A (zh) 用于在电机中使用的罗贝尔线棒
JP2016174456A (ja) マルチ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US11223246B2 (en) Stator
US11936266B2 (en) Motor having stator with guide and holder
JP6776850B2 (ja) 回転電機
JP2023510693A (ja) モータ
FI128259B (en) Rotor for an asynchronous machin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age winding for the asynchronous machine
JP6498775B2 (ja) 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KR20160119424A (ko) 고출력을 위한 돌극비 최대 구조를 갖는 전동기 및 이를 구성하는 회전자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