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0652A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0652A
CN103050652A CN2012102586899A CN201210258689A CN103050652A CN 103050652 A CN103050652 A CN 103050652A CN 2012102586899 A CN2012102586899 A CN 2012102586899A CN 201210258689 A CN201210258689 A CN 201210258689A CN 103050652 A CN103050652 A CN 103050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cell
cover plate
safety device
reinforcement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86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0652B (zh
Inventor
龙俊善
金昌燮
李相辰
韩文弘
朴商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50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0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0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0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容纳电极组件;盖板,覆盖壳的开口;安全器件,在盖板上;加强件,在安全器件上并将安全器件保持得抵靠着盖板;以及电极端子,电连接到电极组件并将安全器件和加强件固定到盖板。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个方面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用于移动设备诸如移动电话或笔记本电脑的技术已经被不断发展,这样的设备的制造已经不断地增加。因此,对作为能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已经显著增加。为了安全的原因,二次电池包括用于执行保护操作(诸如检测故障,例如过热或过量电流的流动,或阻断电流)的安全器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面,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具有简单的安装结构的安全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在二次电池中,安全器件的安装结构能够使二次电池的内部温度被精确地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容纳电极组件;盖板,覆盖壳的开口;安全器件,在盖板上;加强件,在安全器件上并将安全器件保持得抵靠着盖板;以及电极端子,电连接到电极组件并将安全器件和加强件固定到盖板。
安全器件可以包括主体部分以及从主体部分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引线。
电极端子可以延伸穿过第一引线的通孔和加强件的通孔并通过挤压而将第一引线和加强件固定到盖板。
加强件可以具有悬臂梁结构,该悬臂梁结构包括在对应于第一引线的第一位置处的固定端以及在对应于主体部分的第二位置处的自由端。加强件可以在第二位置处向主体部分施压使其抵靠着盖板。第一位置可以关于盖板的中央位置偏离。
加强件可以实质上平行于第一引线延伸。
安全器件还可以包括从主体部分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引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包括导电构件以及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主体部分布置在导电构件上,第一和第二引线分别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上。导电构件以及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可以一体地形成。
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以及导电构件两者中的一个可以具有燕尾形(dovetail-shaped)凹槽,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以及导电构件两者中的另一个可以具有在凹槽中的突起,该突起将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以及导电构件两者中的所述另一个耦接到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以及导电构件两者中的所述一个。
盖板可以包括导电构件以及在主体部分与导电构件之间并接触主体部分和导电构件的热传输构件。热传输构件可以包括柔性且导热的材料。热传输构件可以包括将主体部分耦接到导电构件的粘合剂。热传输构件可以包括硅酮。
电极端子可以包括在加强件上的第一法兰以及耦接到电极组件的电极接头的第二法兰。第二法兰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法兰的宽度。电极接头可以直接焊接到第二法兰。
加强件可以包括导热材料。加强件可以包括因瓦合金或碳钢。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包括:具有通孔的导电构件,电极端子通过通孔突出;绝缘部分,延伸穿过通孔并包括在盖板的第一侧延伸到通孔外面的第一部分和在盖板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延伸到通孔外面的第二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与绝缘部分的在通孔中从第一侧延伸到第二侧的部分一体地形成。
盖板可以具有将安全器件的一部分接收在其中的凹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盖板,密封容纳电极组件的壳;安全器件,设置在盖板上;加强件,挤压安全器件使其抵靠着盖板;以及电极端子,连续穿过安全器件的第一端子和加强件以将第一引线和加强件固定在盖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通过挤压将第一引线和加强件固定在第一位置上,第一引线和加强件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平行于第一引线延伸并覆盖第一引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器件主体设置在第二位置,第一引线连接到安全器件主体,加强件挤压安全器件使其抵靠盖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器件主体可以通过挤压固定在盖板与加强件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传输构件可以插设在安全器件主体与盖板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传输构件可以包括热传输硅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位置可以关于盖板的中央位置是偏心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可以包括导热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可以包括因瓦合金或碳钢。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被组装穿过盖板,电极端子的从盖板突出的上端形成上法兰,该上法兰通过挤压固定第一引线和加强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的下端形成下法兰,该下法兰形成与电极组件的表面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法兰的区域宽于上法兰的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可以是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产品,其中导电构件与第一绝缘部分共形并与第一绝缘部分一体形成用于支撑第一引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可以通过连续穿过第一引线、加强件和第一绝缘部分而通过挤压将第一引线和加强件固定在第一绝缘部分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部分在电极端子的经过方向上延伸,电极端子的沿电极端子的经过方向布置的上端和下端在盖板的表面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方面,在二次电池中,安全器件在插入电极端子之后通过挤压固定,因此可以不需要安全器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焊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安全器件与盖板一体地形成。因此,二次电池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来组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了通过挤压来向安全器件施压使其抵靠着盖板的加强件,安全器件精确地检测二次电池的内部温度,因此,当发生异常操作时,安全器件可以容易地执行安全操作。此外,通过由挤压而与安全器件固定在一起的加强件,增强了安全器件的耦接强度和机械强度并有效保护了安全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由于安全器件与盖板之间的热传输构件的构造,安全器件可以精确地检测二次电池的内部温度。
附图说明
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些示范性实施例,并与文字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方面和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的二次电池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3至图5是图1的二次电池的一部分的截面图,沿图2的线III-III截取;
图6是图1的二次电池的盖板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参照附图更为充分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范性实施例。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实施,而都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而,附图和描述应被认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似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1,二次电池包括:壳20,容纳电极组件10;盖板110,封闭壳20的开口端;以及安全器件130,安装在盖板110上并响应于异常操作诸如过热或过量电流的流动而执行安全操作。
电极组件10可以通过如下形成:将分隔物15插设在第一电极板13(例如,负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14(例如,正电极板)之间以将第一电极板13与第二电极板14分离,然后将第一电极板13、第二电极板14和分隔物15卷绕为果冻卷形状。第一电极板13和第二电极板14的每个包括电极活性材料。第一电极板13和第二电极板14可以分别包括允许由于化学反应形成的电荷流出电极组件10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接头11和12。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电极接头11和12分别作为负电极接头和正电极接头。
电极组件10可以浸入在壳20内部的电解质(未示出)中。壳20的开口可以在将电极组件10置于其中之后被盖板110覆盖。盖板110和壳20的接触部分可以诸如通过激光焊接而牢固地耦接到彼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接头11接触穿过盖板110突出的电极端子150,电极组件10的第二电极接头12接触盖板110。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耦接到盖板110同时与盖板110绝缘,并穿过盖板110突出以将电极组件10电连接到安全器件130。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器件130设置在盖板110上,并可以在故障期间例如在发生过热或过量电流期间调节或阻断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安全器件130可以具有正温度系数(PTC)并可以包括保险丝、电流阻断器件、双金属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器件130包括安全器件主体135以及从安全器件主体135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引线131和132。
盖板110可以具有可破裂型的安全排气孔115,从而当壳20的内部压力超过一定压力(例如,预定压力)时,提供气体排出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部分160可以安装在盖板110上。电路部分160可以包括能够与外部器件(未示出)电连接并形成充电和放电电流路径的互连图案(未示出)。在电路部分160的表面上,可以形成用于与外部器件电连接的外连接端子165,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161和162可以设置在另一表面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构件161接触安全器件130的用作负电极端子的第二引线132。例如,利用通过电路部分160的开口160'插入的焊接电极(未示出),第一连接构件161可以通过焊接而耦接到第二引线13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构件162接触盖板110并用作正电极端子。
电路部分160可以与安全器件130一起用作用于防止或实质上防止过充电、过量电流、过放电等发生的保护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电路部分160的上盖180设置在盖板110上。
图2是图1的二次电池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图3至图5是图1的二次电池的一部分的截面图,沿图2的线III-III取得。
参照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在盖板110的第一位置P1处组装。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通过插入而穿过盖板110组装,并电连接设置在盖板110的相反两侧的电极组件10和安全器件130。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插入到盖板110的第一绝缘部分111的通孔110′中。例如,如图4所示,电极端子150可以从第一绝缘部分111的下表面插入,电极端子150的从第一绝缘部分111的上表面突出的上部可以通过砸边(caulking)、旋压(spinning)或铆接处理以形成朝向电极端子150的周边加宽的上法兰150a。上法兰150a可以通过挤压将电极端子150固定在盖板110上。上法兰150a可以通过施加加工工具200(见图4)到电极端子150的上端而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器件130的第一引线131具有通孔130',电极端子150插入到第一引线131的通孔130′中。第一引线131可以通过挤压由电极端子150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通过挤压将第一引线131固定在盖板110上并形成与第一引线131的电接触。例如,电极端子150可以插入到第一引线131的通孔130′中,第一引线131可以通过电极端子150的上法兰150a而固定在盖板110上。在此情形下,可以不需要电极端子150与安全器件130之间的焊接。此外,安全器件130的第一引线131从第一位置P1朝向第二位置P2延伸并连接到设置在第二位置P2处的安全器件主体135。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固定加强件140连同第一引线131。加强件140可以具有对应于电极端子150的通孔140'。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顺序地插入到第一引线131和加强件140中,然后电极端子150的上部被加工(例如,通过砸边)以形成具有例如铆钉形状的上法兰150a。因此,其中插入有电极端子150的第一引线131和加强件140可以通过挤压而固定在盖板1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140平行于安全器件130的第一引线131延伸,并可以从电极端子150所在的第一位置P1朝向安全器件主体135所在的第二位置P2延伸。在第二位置P2处,加强件140可以挤压安全器件主体135,使得安全器件主体135被保持或被加压从而抵靠着盖板1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器件主体135和盖板110由于由加强件140施加的挤压而施压于彼此或保持得抵靠着彼此,从而二次电池的内部温度可以被精确地检测,异常操作可以被准确地检测以执行安全操作诸如断开电流。在第二位置P2处,安全器件主体135可以被牢固地保持在加强件140与盖板110之间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140通过与第一引线131一起被电极端子150施压同时与第一引线131重叠而增强了第一引线131的耦接强度。由于使用了加强件140,第一引线131插设在加强件140与盖板110之间并被更牢固地保持在它们之间的位置,此外,可以增加第一引线131的耦接强度。此外,由于加强件140平行于第一引线131延伸,所以加强件140增强了第一引线131的刚性并保护第一引线131。
加强件140可以具有悬臂梁结构,该悬臂梁结构包括位于第一位置P1处的固定端和位于第二位置P2处的自由端。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140由抵抗过度的翘曲变形以有效挤压安全器件主体135并具有足以增强第一引线131的刚性并增大第一引线131的耦接强度的材料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140由导热材料形成,因此可以将在第一位置P1处的电极端子150的热量传输到第二位置P2处的安全器件主体135,从而允许安全器件主体135精确地检测二次电池的发热状态或温度。热量可能集中在电极端子150上,因为电极端子150形成用于充电和放电电流的电流路径。因而,由于加强件140到安全器件主体135的热传输,异常操作可以被容易地检测并且可以执行安全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140由例如具有机械刚性和导热性的材料形成,诸如因瓦合金(Invar为法国ImphyAlloys的注册商标)或碳钢。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140可以例如由高碳钢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传输构件120插设在安全器件主体135与盖板110之间以热连接安全器件主体135和盖板110。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传输构件120在安全器件主体135和盖板110之间与安全器件主体135和盖板110接触以形成其间的热传输路径,并吸收加工公差以允许加强件140有效挤压安全器件主体135。也就是,热传输构件120可以防止或实质上防止由于加工公差而在加强件140与安全器件主体135之间形成空隙。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传输构件120由柔性或可压缩且导热的材料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传输构件120可以包括用于牢固地接触安全器件主体135和盖板110的粘合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热传输构件120可以由复合材料形成,诸如包含导热颗粒的基质片(matrix sheet)。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传输构件120可以通过施加导热硅酮而形成。例如,导热硅酮可以施加在其上将要安装安全器件主体135的位置处,然后,具有片状的另一热传输构件可以设置在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涂层或绝缘膜(未示出)可以形成在安全器件主体135的表面上,这些绝缘材料可以作为外部材料与安全器件主体135集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从盖板110突出以通过挤压而有效地固定设置在盖板110上的第一引线131和加强件140。如图3所示,电极端子150的第一位置P1可以是关于盖板110的中央部分或第三位置P3偏离距离“L”且偏心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凸出的电极端子150形成在关于盖板110的第三位置P3偏心的第一位置P1处,所以可以有效利用盖板110上的安装空间,例如用于控制充电和放电操作的电器件可以被紧凑地安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电极端子150布置在盖板110的偏移的第一位置P1处,负电极端子可以通过使用从第一位置P1延伸到第三位置P3的安全器件130而可形成在盖板110的第三位置P3上。也就是,安全器件130可以从第一位置P1延伸到盖板110的中央部分或第三位置P3,使得第二引线132可以在盖板110的第三位置P3处形成负电极端子。
电极端子150允许设置在盖板110的相反两侧的电极组件10和安全器件130电连接到彼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通过上法兰150a电连接到安全器件130的第一引线131并通过下法兰150b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的下法兰150b具有比上法兰150a宽的区域,并提供用于焊接到电极组件10的宽的区域。也就是,下法兰150b的宽度或半径W2可以大于上法兰150a的宽度或半径W1。由于下法兰150b相对于上法兰150a的更宽的区域,可以省略用于增大电极端子150与电极组件10之间的焊接区域的端子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的下法兰150b具有相对大的区域,第一电极接头11可以直接焊接到电极端子150。因此,可以不需要用于增大焊接区域的单独构件。此外,由于第一电极接头11直接焊接到电极端子150而没有用单独构件,所以缩短了充电和放电路径并且减少了由电阻造成的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器件130包括安全器件主体135以及在安全器件主体135的相反两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引线131和132。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器件130的第一引线131在第一位置P1处通过挤压固定在电极端子150上,安全器件130的第二引线132在第三位置P3处暴露在盖板110上以形成负电极端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和放电电流路径包括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接头11、电极端子150和安全器件130,安全器件130的第二引线132形成负电极端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器件130的第一和第二引线131和132被盖板110的第一绝缘部分111和第二绝缘部分112支撑并绝缘。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可以形成在盖板110的导电构件110a的形成盖板110的框架的部分上,或者可以穿过导电构件110a形成。
第一绝缘部分111形成在组装电极端子150的第一位置P1处,并支撑和绝缘电极端子150和第一引线131以防止或实质上防止电极端子150和第一引线131与导电构件110a之间的短路。也就是,第一绝缘部分111防止或实质上防止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也就是,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接头11的第一引线131与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二电极接头12的导电构件110a之间)的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部分111具有穿过其形成且其中插入电极端子150的通孔110',并可以沿盖板110的围绕通孔110'的部分延伸以支撑电极端子150和第一引线131,并使电极端子150和第一引线131绝缘。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部分111沿通孔110'延伸,第一绝缘部分111的沿电极端子150的穿过方向布置的上端111a和下端111b在盖板110的表面方向上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部分111的上端111a使第一引线131绝缘,下端111b使电极端子150的下法兰150b绝缘。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部分111的设置在通孔110′中的部分与上端111a和下端111b集成或一体地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了第一绝缘部分111的相对于电极端子150的绝缘作用之外,第一绝缘部分111还用作用于密封电极端子150从其穿过的通孔110'的垫圈。也就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部分111密封通孔110'同时围绕电极端子150以防止或实质上防止电解质的泄露或外部杂质通过通孔110'。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150被用力插入到第一绝缘部分111的通孔110′中。第一绝缘部分111可以由树脂基材料形成,第一绝缘部分111可以牢固地接触电极端子150的外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绝缘部分112支撑安全器件130的第二引线132同时使第二引线132绝缘。第二绝缘部分112可以形成在盖板110的第三位置P3(也就是,中央部分)处。第二绝缘部分112形成在导电构件110a的表面上,导电构件110a形成盖板110的框架,安全器件130的第二引线132设置在第二绝缘部分112上。第二引线132可以通过电极端子150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接头11并可以形成负电极端子。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可以由树脂基材料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器件130包括安全器件主体135以及在安全器件主体135的相反两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引线131和132。安全器件130的第一和第二引线131和132可以分别通过盖板110的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绝缘并分别支撑在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上。安全器件主体135可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之间的凹陷R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器件主体135设置在导电构件110a的其上没有形成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的部分上,安全器件主体135可以精确地感测二次电池的内部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10为通过集成具有不同电特性的两种材料而形成的板,也就是通过一体地形成导电的导电构件110a和电绝缘的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而制造的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构件110a可以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二电极接头12以形成正电极端子,并形成盖板110的框架。例如,电极组件10的第二电极接头12可以焊接到导电构件110a的下表面,导电构件110a的暴露部分可以用作正电极端子。
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可以形成在导电构件110a的表面上或者可以穿过导电构件110a。因此,可以防止或实质上防止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也就是,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接头11的电极端子150与连接到电极组件的第二电极接头12的导电构件110a之间)的短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与导电构件110a共形并与导电构件110a一体地形成,不需要在盖板110上组装单独的绝缘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构件110a和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形成集成的单元模块,从而简化了二次电池的组装工艺。
图6是盖板11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参照图6,在导电构件110a和第一及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的界面处,燕尾形不平坦图案“D”可以形成为用作用于防止或实质上防止其分离的阻止结构,从而将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与导电构件110a牢固地耦接到彼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10可以通过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形成。也就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构件110a可以暂时地固定在模制框架(未示出)内的预定位置处,然后,熔化的模制树脂(未示出)装载到模制框架中以形成盖板110,该盖板110包括导电构件110a以及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它们都集成为一体。在此情形下,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111和11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诸如树脂基材料。
尽管已经结合特定的示范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将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的,旨在涵盖包括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对每个实施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当通常被认为可用于其他实施例中的其他类似特征或方面。

Claims (22)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
壳,容纳所述电极组件;
盖板,覆盖所述壳的开口;
安全器件,在所述盖板上;
加强件,在所述安全器件上并将所述安全器件保持得抵靠着所述盖板;以及
电极端子,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并将所述安全器件和所述加强件固定到所述盖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安全器件包括主体部分以及从所述主体部分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引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端子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引线的通孔和所述加强件的通孔并通过挤压来将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加强件固定到所述盖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加强件具有悬臂梁结构,该悬臂梁结构包括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位置处的固定端以及在对应于所述主体部分的第二位置处的自由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加强件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向所述主体部分施压使其抵靠着所述盖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关于所述盖板的中央位置偏离。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加强件实质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引线延伸。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安全器件还包括从所述主体部分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引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
其中所述盖板包括导电构件以及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布置在所述导电构件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引线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导电构件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被一体地形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以及所述导电构件两者中的一个具有燕尾形的凹槽,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以及所述导电构件两者中的另一个具有在所述凹槽中的突起,所述突起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以及所述导电构件两者中的所述另一个耦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部分以及所述导电构件两者中的所述一个。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盖板包括导电构件以及在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导电构件之间并接触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导电构件的热传输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热传输构件包括柔性且导热的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热传输构件包括将所述主体部分耦接到所述导电构件的粘合剂。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热传输构件包括硅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端子包括在所述加强件上的第一法兰以及耦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极接头的第二法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二法兰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宽度。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接头直接焊接到所述第二法兰。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加强件包括导热材料。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加强件包括因瓦合金或碳钢。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盖板包括:
导电构件,具有通孔,所述电极端子通过所述通孔突出;以及
绝缘部分,延伸穿过所述通孔并包括在所述盖板的第一侧延伸到所述通孔外面的第一部分和在所述盖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延伸到所述通孔外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与所述绝缘部分的在所述通孔中从所述第一侧延伸到所述第二侧的部分一体地形成。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盖板具有将所述安全器件的一部分接收在其中的凹陷。
CN201210258689.9A 2011-10-12 2012-07-24 二次电池 Active CN1030506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46279P 2011-10-12 2011-10-12
US61/546,279 2011-10-12
US13/475,797 2012-05-18
US13/475,797 US9324977B2 (en) 2011-10-12 2012-05-18 Secondary batter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0652A true CN103050652A (zh) 2013-04-17
CN103050652B CN103050652B (zh) 2015-05-13

Family

ID=46516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8689.9A Active CN103050652B (zh) 2011-10-12 2012-07-24 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24977B2 (zh)
EP (1) EP2581961B1 (zh)
KR (1) KR101354645B1 (zh)
CN (1) CN1030506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8256A (zh) * 2021-02-03 2021-06-15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63578B1 (ko) * 2013-09-05 2015-10-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금속 판재를 사용한 각형 전지셀의 제조방법
KR102177504B1 (ko) * 2014-04-11 2020-11-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2537226B1 (ko) * 2015-12-23 2023-05-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JP6547712B2 (ja) * 2016-08-24 2019-07-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システム
US10700322B2 (en) * 2017-03-30 2020-06-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nsolidated fill port plug and safety vent for battery application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7758A (ja) * 2001-12-18 2003-07-04 Fuji Seal Inc 薄型電池用熱収縮性フィルム
CN1541427A (zh) * 2001-08-07 2004-10-27 ���µ�����ҵ��ʽ����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KR20070082943A (ko) * 2006-02-20 2007-08-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개선된 구조의 캡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JP2008031402A (ja) * 2006-06-29 2008-02-14 Nagoya City ヒマシ硬化油系反応生成物、ポリ乳酸用改質剤、ポリ乳酸組成物及びポリ乳酸成形体
KR20090097599A (ko) * 2008-03-12 2009-09-16 엔피텍주식회사 내장용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1667664A (zh) * 2008-09-03 2010-03-10 三星Sdi株式会社 保护电路组件、电池组件和用于连接这二者的方法
US20100178535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with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402A (ja) 1994-07-13 1996-02-02 A T Battery:Kk 封止電極端子構造
KR100274939B1 (ko) * 1998-08-25 2000-12-15 장용균 리튬전지의 전극단자 실링장치
JP2002343315A (ja) * 2001-05-10 2002-11-29 Alps Electric Co Ltd 電池蓋ユニット
JP4067820B2 (ja) 2001-12-18 2008-03-26 三洋ジーエスソフト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KR100561311B1 (ko) 2004-05-31 2006-03-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JP2008016190A (ja) 2006-06-30 2008-01-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
EP2215673B1 (en) 2007-11-29 2016-10-19 LG Chem, Ltd. Secondary battery pack of compact structure
KR101087046B1 (ko) 2007-11-29 2011-11-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Ptc 소자가 장착된 탑 캡을 포함하는 전지팩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1427A (zh) * 2001-08-07 2004-10-27 ���µ�����ҵ��ʽ����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2003187758A (ja) * 2001-12-18 2003-07-04 Fuji Seal Inc 薄型電池用熱収縮性フィルム
KR20070082943A (ko) * 2006-02-20 2007-08-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개선된 구조의 캡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JP2008031402A (ja) * 2006-06-29 2008-02-14 Nagoya City ヒマシ硬化油系反応生成物、ポリ乳酸用改質剤、ポリ乳酸組成物及びポリ乳酸成形体
KR20090097599A (ko) * 2008-03-12 2009-09-16 엔피텍주식회사 내장용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1667664A (zh) * 2008-09-03 2010-03-10 三星Sdi株式会社 保护电路组件、电池组件和用于连接这二者的方法
US20100178535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with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8256A (zh) * 2021-02-03 2021-06-15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0652B (zh) 2015-05-13
EP2581961B1 (en) 2018-09-05
KR20130039656A (ko) 2013-04-22
US9324977B2 (en) 2016-04-26
KR101354645B1 (ko) 2014-01-22
US20130095363A1 (en) 2013-04-18
EP2581961A1 (en)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27615B1 (ko) 배터리 팩
EP3001483B1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containing connector with non-projecting structure
CN103050652B (zh) 二次电池
KR101352976B1 (ko) 이차전지
US8771851B2 (en) Battery pack
KR20050123367A (ko) 이차 전지
KR101772266B1 (ko) 우수한 전기차단성을 구비한 이차전지용 캡조립체 및 그 이차전지
JP2014123553A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US20220278432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assembly
KR20110060799A (ko) 배터리 어셈블리
US9941494B2 (en) Battery pack
JP2008016190A (ja) パック電池
KR102537226B1 (ko) 이차전지
JP4562458B2 (ja) パック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337105B1 (en) Battery pack
US20120282494A1 (en) Battery pack
CN219959364U (zh) 一种电芯以及电芯模组
KR101264519B1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H08315803A (ja) 圧力遮断センサ
JP2002151050A (ja) 電池用電流遮断素子
KR20140093131A (ko)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Correction item: Contrast file

Correct: Delete JP Te Kai 200831402 A, 2008.02.14, full text

False: Error

Number: 19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