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1605A - 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 - Google Patents

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1605A
CN103041605A CN2013100002958A CN201310000295A CN103041605A CN 103041605 A CN103041605 A CN 103041605A CN 2013100002958 A CN2013100002958 A CN 2013100002958A CN 201310000295 A CN201310000295 A CN 201310000295A CN 103041605 A CN103041605 A CN 103041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barrel
circulating
heating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02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明彦
宁晓初
宁永林
孟海波
Original Assignee
宁晓初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宁晓初 filed Critical 宁晓初
Priority to CN2013100002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16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1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1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其特点是:包括筒体的上端与上封头固连,筒体的下端与分离器固连,筒体内累积设有至少3块循环加热块体,在筒体与封头之间置有一除雾器,在分离器下端分别设有第一测温口、取样口、浓缩物料出口;在筒体上、位于上层循环加热块体处设置蒸汽入口,在筒体上、位于底层循环加热块处设有蒸汽出口,在筒体上、位于上层循环加热块体上端设有物料入口,在筒体上置有人孔,第一视镜口、第二视镜口,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在上封头上端设有气体出口、第二测温口和测压口。具有结构紧凑、合理、高度低、占地面积小、分离浓缩效率高,产品纯度高,质量好、节能环保,操作简单,节约使用成本,使用安全等优点。

Description

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盐酸分离,氟硅酸镁、氢氰酸等化工原料的浓缩装置,是一种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能以浓缩、分离各种粘度大,易结晶的盐类介质等。
背景技术
现有蒸发浓缩装置,常规需要包括一效蒸发器、二效蒸发器、三效蒸发器以及干燥器,对物料逐级进行蒸发、浓缩、干燥,其不足之处是装置产能小,能耗高,成本高,装置占地面积大,需建设100㎡左右的厂房。三效蒸发装置蒸发段有4米高,大大的占用了厂房的空间,生产效率低,如氟硅酸镁浓缩工艺中,蒸汽压力需达到0.5Mpa,产品为2t/h,蒸汽用量与产品产出比为1:0.3。多效蒸发,需要多个蒸发器,每一效都存在沸点上升或传热温度差损失,且效数愈多,其生产能力更趋减小。三、多效蒸发中效数的限制和选择随着效数的增加,各效传热温度差损失之和                                                
Figure 729031DEST_PATH_IMAGE001
 增加,各效总有效传热温度差
Figure 605720DEST_PATH_IMAGE002
 减小,蒸发的生产能力降低。极限情况下,若由于效数的增加使
Figure 490499DEST_PATH_IMAGE003
 ,则 
Figure 757533DEST_PATH_IMAGE004
,蒸发操作将无法进行,因此,多效蒸发器的效数必存在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拓展,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高度低、占地面积小、分离浓缩效率高,产品纯度高,质量好、节能环保,操作简单,节约使用成本,使用安全的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
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其特征是:它包括筒体,筒体的上端与上封头固连,筒体的下端与分离器固连,筒体内累积设有至少3块循环加热块体,在筒体与封头之间置有一除雾器,在分离器下端分别设有第一测温口、取样口、浓缩物料出口;在筒体上、位于上层循环加热块体处设置蒸汽入口,在筒体上、位于底层循环加热块处设有蒸汽出口,在筒体上、位于上层循环加热块体上端设有物料入口,在筒体上置有人孔,第一视镜口、第二视镜口,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在上封头上端设有气体出口、第二测温口和测压口。
在所述的内循环加热块体的两块体相接触面之间均设有折流板。
附图说明
图1 为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循环加热上块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循环加热中间块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循环加热下块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除雾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和俯视示意图;
图11为筒体的上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离器,2循环加热下块体,3循环加热中间块,4循环加热上块体,5除雾器,6筒体,7上封头,a 气体出口,b 浓缩物料出口 ,c 物料入口,d蒸汽入口,e 蒸汽出口,f1第一液位计,f2第二液位计,f3第一视镜口,f4第二视镜口,g1第一测温口,g2取样口,g3测压口,g4第二测温口,h 放空口,i排净口,j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11,本发明的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包括筒体6,筒体6由上、下筒两部分组成。筒体6的上端与上封头7固连,筒体6的下端与分离器1固连。筒体6内累积设有至少3块循环加热块体,分别是累积的循环加热下块体2、循环加热中间块3和循环加热上块体4,在筒体6与封头7之间置有一除雾器5。在分离器1下端分别设有第一测温口g1、取样口g2、浓缩物料出口b ;在筒体6上、位于上层循环加热块体4处设置蒸汽入口d和放空口h ,在筒体6上、位于底层循环加热下块体2处设有蒸汽出口e和排净口i ,在筒体6上、位于上层循环加热块体4上端设有物料入口c ,在筒体6上置有人孔j,第一视镜口f3、第二视镜口f4,第一液位计f1和第二液位计f2,在上封头7上端设有气体出口a 、第二测温口g4和测压口g3。
在所述的循环加热下块体2与循环加热中间块3相接触面之间和在循环加热中间块3与循环加热上块体4相接触面之间均设有折流板。
下面简述本发明的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工作过程:物料经 物料入口c进入,并沿循环加热块纵向孔内壁下液,在蒸汽入口d通入蒸汽,蒸汽在循环加热块的横向孔通过,对物料进行加热,使部分物料形成雾幕夹带,一部分物料下至分离器1,并从浓缩物料出口b放出,另一部分物料通过循环加热块中心孔洞上升,上升至筒体6时,经过除雾器5的分离,阻隔了夹带物料的上升,使其再一次回到循环加热段进行加热,达到了多次循环蒸发的效果。
1.循环加热下块体2、循环加热中间块3和循环加热上块体4均选材为优质石墨,根据介质不同,选择不同的孔径,受热快,阻力小,能够多次循环蒸发。
2.分离器1选材为Q235B,设计高度适宜,保证了气液运转的推动力及黏着体的分离。分离器1设有第一测温口g1、取样口g2,可方便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及设备的反应效果,分离器1的内衬石墨复合材料,提高了分离器1的使用寿命。
3.上封头7设有测压口g3、第二测温口测温g4。上封头必须要有足够的高度,使气体与液体得到很好的分离。物料口的设置不宜太高,主要是为了降低物料的冲击力。
4.筒体6衬石墨复合材料,筒体6上设有第一液位计f1、第二液位计f2、第一视镜口f3、第二视镜口f4和人孔j,可及时观察液位高度及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筒体6上段设有除雾器5,使气液达到充分分离,保证了浓缩质量。根据介质不同,选用不同的除雾器5。
5.设备结构方便检修。检修时可将设备分解为上、中、下三部分,拆卸对单独部分无影响,决解了中间加热块体垫片错位的问题。
    对于循环加热下块体2、循环加热中间块3和循环加热上块体4石墨材料的选择参见下表
人造石墨及酚醛树脂浸渍石墨物理机械性能表
㈠以氟硅酸镁浓缩为例:现有工艺,需选用3台蒸发器、1台干燥器,蒸汽所需压力为0.5Mpa;而只需一台本发明的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蒸汽压力只需0.3Mpa。产品产量也为以前的3倍。设备高度低、占地面积小,分离浓缩效率高,蒸汽耗量少,能源损耗低,降低了生产成本。
㈡以氢氟酸浓缩为例:现有工艺为两级蒸发器,蒸汽压力为0.4Mpa,1吨产品消耗蒸汽1吨;现只需一台本发明的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蒸汽压力为0.08~0.1Mpa,1吨产品消耗蒸汽0.2吨。
㈢本发明的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在盐酸解析工艺中,可作为解析塔的加热段,减少设备成本投入。
使用现有技术工艺与本发明的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相比,原料及动力消耗情况:
以氟硅酸镁浓缩为例,可知以下消耗:
现有工艺:需设备3台,蒸汽压力0.5Mpa,蒸发速率达0.3~0.5m/s,1吨产品需2~3吨蒸汽,生产一批产品需要2.5小时;
本发明:需设备1台,蒸汽压力0.3Mpa,蒸发速率达1m/s ,1吨产品需要0.3吨蒸汽,生产一批产品需要0.5小时。
本发明的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样机,经过1年的试运行,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且达到了稳产、低耗、节能、环保,实现了发明目的所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2)

1.一种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其特征是:它包括筒体,筒体的上端与上封头固连,筒体的下端与分离器固连,筒体内累积设有至少3块循环加热块体,在筒体与封头之间置有一除雾器,在分离器下端分别设有第一测温口、取样口、浓缩物料出口;在筒体上、位于上层循环加热块体处设置蒸汽入口,在筒体上、位于底层循环加热块处设有蒸汽出口,在筒体上、位于上层循环加热块体上端设有物料入口,在筒体上置有人孔,第一视镜口、第二视镜口,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在上封头上端设有气体出口、第二测温口和测压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内循环加热块体的两块体相接触面之间均设有折流板。
CN2013100002958A 2013-01-01 2013-01-01 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 Pending CN1030416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02958A CN103041605A (zh) 2013-01-01 2013-01-01 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02958A CN103041605A (zh) 2013-01-01 2013-01-01 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1605A true CN103041605A (zh) 2013-04-17

Family

ID=48054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02958A Pending CN103041605A (zh) 2013-01-01 2013-01-01 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160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0097A (zh) * 2014-08-22 2014-12-10 吉林市四通防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外循环石墨制列管蒸发器
CN108479092A (zh) * 2018-06-13 2018-09-04 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制内循环硫酸浓缩蒸发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12791Y (zh) * 2008-05-20 2009-03-25 宁永林 管块连体式石墨制换热器
CN101665244A (zh) * 2009-08-05 2010-03-10 宁永林 石墨制块孔式下点火三合一盐酸合成炉
CN102350068A (zh) * 2011-07-11 2012-02-15 宁晓初 高效降膜蒸发再沸器
CN102527068A (zh) * 2012-01-12 2012-07-04 吉林市双宁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降膜式精馏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12791Y (zh) * 2008-05-20 2009-03-25 宁永林 管块连体式石墨制换热器
CN101665244A (zh) * 2009-08-05 2010-03-10 宁永林 石墨制块孔式下点火三合一盐酸合成炉
CN102350068A (zh) * 2011-07-11 2012-02-15 宁晓初 高效降膜蒸发再沸器
CN102527068A (zh) * 2012-01-12 2012-07-04 吉林市双宁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降膜式精馏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0097A (zh) * 2014-08-22 2014-12-10 吉林市四通防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外循环石墨制列管蒸发器
CN104190097B (zh) * 2014-08-22 2015-11-18 吉林市四通防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外循环石墨制列管蒸发器
CN108479092A (zh) * 2018-06-13 2018-09-04 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制内循环硫酸浓缩蒸发器
CN108479092B (zh) * 2018-06-13 2024-03-29 山东赫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制内循环硫酸浓缩蒸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0055A (zh) 一种电池级碳酸二甲酯精馏提纯方法及设备
CN105749575B (zh) 多晶硅生产中的尾气吸收液和冷凝液回收的分隔壁精馏塔、方法、处理系统
CN203961935U (zh) 二氧化碳驱油生产井产出气液中co2回收利用装置
CN106745421A (zh) 一种带多个中间换热器精馏法处理低浓度dmf废水系统
CN103041605A (zh) 高效内循环蒸发分离塔
CN103708487A (zh) 从硼酸母液中回收硼酸和硫酸镁的工艺
CN102350068B (zh) 降膜蒸发再沸器
CN102690186A (zh) 乙酸甲酯水解隔板反应精馏塔及其操作方法
CN102659508A (zh) 一种氯乙烯分离精制工艺方法
CN107551586A (zh) 一种利用隔壁塔组合多效精馏生产甲醇的装置
CN104058920B (zh) 一种以烷烃为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丙烯-丙烷的方法
CN204897395U (zh) 一种氯化石蜡副产氯化氢的净化装置
CN102527068B (zh) 降膜式精馏器
CN104338500A (zh) 一种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
CN103601625A (zh) 一种5-氯-1-茚酮的生产方法
CN101486461B (zh) 一种活性炭酸回收工艺
CN202430008U (zh) 一种五氧化二磷生产及热能回收装置
CN104973572A (zh) 一种氯化石蜡副产氯化氢的净化装置及净化工艺
CN102556989A (zh) 用废弃磷泥生产磷酸及多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
CN109775676B (zh) 三氯化磷的精制设备及其工艺
CN105219447B (zh) 一种生物质气液油分离净化回收系统
CN202766296U (zh) 特种燃磷塔及热法磷酸生产热电自平衡系统
CN105669354B (zh) 乙苯脱氢反应产物分离方法
CN104353403B (zh) 一种实现热能回收与连续清焦耦合的系统
CN208943475U (zh) 石墨制内循环硫酸浓缩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