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6940A - 对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充电和通信 - Google Patents

对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充电和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6940A
CN103036940A CN2012103776068A CN201210377606A CN103036940A CN 103036940 A CN103036940 A CN 103036940A CN 2012103776068 A CN2012103776068 A CN 2012103776068A CN 201210377606 A CN201210377606 A CN 201210377606A CN 103036940 A CN103036940 A CN 103036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telecom equipment
wireless telecom
equipment
compu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76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6940B (zh
Inventor
艾瑞克·托马斯·伊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liki Innov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 Mo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 Motion Ltd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 Mo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36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6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6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6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selective forwar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5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additional energy repeaters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个人计算系统和移动电话在处于充电配置时根据无线充电协议互操作。个人计算系统可以对移动电话的电源进行无线充电。个人计算系统和移动电话在通信系统中。响应于确定个人计算系统和无线通信设备处于充电配置,与第一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通信耦合的服务器可以禁止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发送要由个人计算系统和移动电话之一接收的消息。

Description

对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充电和通信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可以对充电设备的可再充电电源进行无线充电的电源设备,以及更具体地,涉及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可再充电电源进行无线充电以及同时与通信系统中的这种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很多类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和某些类型的便携式计算机,如平板计算机或膝上型计算机、以及某些附件,如某些头戴式耳机)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长距离无线数据通信链路与消息服务器交换数据,如音频数据、语音数据、图像数据、视频数据、文本消息和电子邮件、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很多这种设备可以在没有有线或线缆物理连接的情况下进行通信(例如,与另一个设备或基站),且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设备。这种无线数据通信链路的一个示例包括类似蜂窝数据网络。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以单向或双向无线通信协议,通过无线数据通信链路从远程服务器接收消息。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一些可以是手持的,即具有用人手来握住或携带的大小和形状。
通信设备在社会中正变得如此普及,以至于用户通常拥有或被授权使用两个或更多这种通信设备。具有两个或更多通信设备的用户通常在其所有通信设备(可能是使用不同通信链路的不同设备)上接收和发送数据。例如,用户可以在其个人膝上型计算机上接收电子邮件(可选地使用无线调制解调器),且还将在其无线蜂窝电话设备上同时接收相同的电子邮件。该类型的重复通信可以被视为是不必要的或重复的,或对通信系统和设备资源的浪费。
此外,移动无线通信设备通常使用可再充电电源,如电池或其他电荷存储设备,以在漫游和没有连接到特定固定电源的情况下,允许设备操作。在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可再充电电源(例如电池)耗尽时,可以通过将设备连接到固定电源来对其进行充电,例如使用连接到AC插座的充电器。这可以导致用户的不便,因为:1)设备的用户不得不监视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可再充电电源的充电电平,以确定何时指示充电,以及2)用户不得不准备并有可能携带额外的充电装置,如充电器设备和电源线,以能够根据需要不时地对无线通信设备进行充电。尽管无线充电板可能普及,部分由于该类型的充电器有助于减少电源线和无线通信设备的互连,但是无线充电板实际上具有有限的便携性,且可以相对较大,并可能要求接入AC插座。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进一步说明各种实施例并解释完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原理和优点,其中,在不同视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功能上相似的单元,且将它们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并入并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的通信设备的框图,该示例示出了打开的膝上型个人计算机;
图3是图2的通信设备的另一视图,示出了闭合的膝上型个人计算机;
图4是图2的通信设备的另一视图,示出了膝上型个人计算机的各种内部组件;
图5是适用于通信设备(例如图2、3和4所示的通信设备)的感应耦合线圈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的电源感应线圈电路和控制器的电路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的电源设备和分离的充电设备相互操作以向与充电设备相关联的可再充电电源提供电荷的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的图7的充电设备的更详细的视图的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的彼此靠近且彼此可相对移动的电源设备和分离的充电设备的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在充电能量信号的电压和图9所示的两个设备移动的相对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的用户接口显示的各种视图的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在充电能量信号的电压和3个充电能量信号的充电能量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3是根据一个示例的用户接口显示屏幕的平面图;
图14至19是示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各种操作流程序列的流程图;以及
图20是示出了可在图1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消息同步数据库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上,本公开涉及在2个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2个无线通信设备)之间传输功率。进行供电的电源设备和接收功率的充电设备根据无线充电协议进行功率传输。在典型操作中,电源设备经由感应无线功率发送电路感应地无线发送充电能量信号。充电设备经由感应无线功率接收电路对感应地无线发送的充电能量信号进行无线接收。充电设备向功率存储单元(比如可再充电电池)传输无线接收到的充电能量信号。如下面将更详细讨论的,电源设备可以基于从充电设备接收信息,来控制对可锁定的用户接口的用户访问,并可以显示充电设备从无线通信网络接收到的消息。
根据要求,本文公开了详细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是示例,且下面描述的设备、系统和方法可以用各种形式来实现。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且作为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教导的基础,以各种方式采用具有实质上任何恰当的详细结构和功能的所公开的主题。此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短语不应是限制性的,而是提供了可理解的描述。此外,除非另行具体表达或根据使用的上下文可以明确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描述了该术语的单数形式或复数形式。
如本文所使用的,将术语“一”定义为一个或多于一个。如本文所使用的,将术语“多个”定义为两个或多于两个。如本文所使用的,将术语“另一个”定义为至少第二个或更多。如本文所使用的,将术语“包括”和“具有”定义为包括(即,开放式语言)。如本文所使用的,将术语“耦合”定义为“连接”,尽管不一定是直接连接,且不一定是机械连接。“通信耦合”指代组件的耦合,使得这些组件能够通过例如有线、无线或其他通信介质彼此通信。术语“通信耦合”或“通信耦合”包括(但不限于):传输一个单元可以用来引导或控制另一个单元的电子控制信号。术语“被配置为”描述适于、被设立、被配置、被命令、被改变、被修改、被构建、被构成、被构造、被设计或具有这些特征的任何组合以实现给定功能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术语“适于”描述能够、能够容纳、进行或适合实现给定功能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术语“控制器”、“计算机”、“服务器”、“客户端”、“计算机系统”、“计算系统”、“个人计算系统”、或“处理系统”描述了适于实现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恰当配置的处理系统的示例。任何恰当配置的处理系统类似地能够由本公开的实施例所使用,例如且不限于: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系统、个人数字助理、工作站等。处理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系统或处理器。可以在一个处理系统中以集中方式来实现处理系统,或以在若干互连的处理系统上分散不同单元的分布式方式来实现处理系统。术语“个人计算系统”描述了包括用户接口且被恰当配置并适于实现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处理系统。术语“网络”、“计算机网络”、“计算网络”和“通信网络”描述了通过通信信道互连的计算机和设备的集合的示例,通信信道便于在用户之间的通信并允许用户共享资源。术语“无线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类似地描述了主要或完全通过无线通信介质将计算机和设备通信耦合的网络。术语“有线网络”和“有线通信网络”类似地描述了主要或完全通过有线通信介质将计算机和设备通信耦合的网络。
各种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了上面讨论的问题:1)维持在移动设备电池上的电荷;2)当多于一个屏幕在用户附近时,利用一个公共显示屏向用户提示输入消息;3)当与移动电话处于充电配置时,简化了个人计算机的解锁;4)清除了用户的办公桌上的空间;以及5)将应用同步扩展到移动设备和个人计算机。一种新方法通过利用集成无线充电系统保持移动设备完全充电,来改进电池寿命体验。在个人计算机表面下的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向移动电话设备发送充电能量信号。一旦移动电话和个人计算机在充电配置下彼此接近,则在2个设备之间建立协同通信协议,以提供在用于访问消息通信的用户接口方面的灵活性。可以经由短距离无线通信向个人计算机传输由移动电话接收到的文本消息和电子邮件消息,允许个人计算机中的用户接口向用户呈现消息信息。基于移动电话的用户接口的锁定状态,可以更有效地解锁个人计算机的用户接口,比如用于在2个设备和用户之间的消息通信。此外,通信系统可以避免在处于充电配置下且共享单一用户接口时向2个设备发送重复的电子邮件消息。这有助于改进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吞吐量,并改进2个设备中的资源利用。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本公开的这些和更多方面。
如图1所示,在一个示例中,通信系统100包括与第一网络N1 106和第二网络N2 104通信耦合的网络操作中心(NOC)102(也被称为服务器系统102或服务器102)。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网络N1 106包括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网络,NOC 102包括用于管理第一网络N1 106中的通信的服务器系统102。第二网络N2 104包括广域网,如因特网。NOC 102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息处理系统、存储器存储系统、通信接口、以及管理和技术人员用户接口。根据本示例,NOC 102与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通信耦合。下面将参照图20来更详细地描述该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的示例及其在通信系统100中的使用的各种示例。在本示例中,如下面将更详细讨论的,NOC 102与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通信,且跟踪通信设备112、114,通信设备112、114在通信系统100中链接在一起以在设备112、114之间传输消息。
电子邮件服务器108与第二网络N2 104通信耦合。根据一个示例,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包括一个或多个通用电子邮件服务器系统,如由商业电子邮件系统所提供的,如Gmail、hotmail或经由因特网通信可用于用户的任何类似类型的商业电子邮件服务器系统。根据各种示例,该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可以可选地包括私有电子邮件服务器系统,如在私有公司电子邮件服务器系统、私有政府电子邮件服务器系统、私有用户电子邮件服务器系统等等内提供的。
可选地,电子邮件服务器108与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通信耦合,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可以类似于本示例中的与NOC 102通信耦合且参照图20更详细描述的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的示例。
此外,诸如BlackBerryTM电子邮件服务器111之类的服务器与第二网络N2 104通信耦合。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包括ResearchIn Motion公司销售的与BlackBerry无线通信设备一起使用的专有商业电子邮件服务器系统。
可选地,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与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通信耦合,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可以类似于本示例中的与NOC 102通信耦合且参照图20更详细描述的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的示例。
如图所示,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如个人计算机1 112和移动电话设备1 114)可以与无线通信网络N1 106和广域网N2 104通信耦合。在该示例中,个人计算机1 112包括将个人计算机1 112与无线通信网络N1 106通信耦合的无线通信接口。个人计算机1 112可以经由与NOC 102通信的网络N1 106、N2 104中的任意一个或二者来接收消息和发送消息。根据本示例的移动电话设备1 114可以经由与NOC 102通信的无线网络N1 106来无线接收消息和无线发送消息。电子邮件服务器108以及可选的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可以经由网络N2 104接收电子邮件消息并发送电子邮件消息。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还可以经由NOC 102向在无线网络N1 106中工作的BlackBerry无线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设备114)有效地发送电子邮件消息。
在本示例中,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具有数据通信能力和可选的语音通信能力的无线双向通信设备。这种无线通信设备使用合适的无线通信协议与无线语音或数据网络通信。使用模拟或数字无线通信信道来执行无线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允许无线通信设备与其他计算机系统通信,如经由因特网N2 104。能够并入上述系统和方法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消息设备、双向寻呼机、具有数据消息能力的蜂窝电话、无线因特网装置、或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电话能力的数据通信设备。
可选地,个人计算机1 112与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通信耦合,和/或移动设备1 114与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通信耦合,在任一情况下,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或110””可以类似于本示例中的与NOC 102通信耦合且参照图20更详细描述的消息同步数据库系统110的示例。
参照图20,根据本示例的消息同步数据库110由NOC 102用于跟踪通信设备消息状态等等。在本示例中,消息同步数据库110包括通信设备状态数据库2002和消息状态数据库2004。
通信设备状态数据库2002包括与通信设备相关联的数据库记录2005、2007、2009、2050。第一数据库记录2005与移动电话1 114相关联。第二数据库记录2007与PC 1112相关联。第三数据库记录2009与通信系统100中的第三通信设备(未示出)相关联。其他数据库记录2050类似地与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通信设备(未示出)相关联。
通信设备状态数据库2002中的每个记录2005、2007、2009包括设备标识字段2006、2008、2010,设备标识字段标识与特定记录2005、2007、2009相关联的相应通信设备。根据本示例,设备标识字段2006、2008、2010包括用于唯一标识通信系统100中的相应通信设备的标识信息。标识字段2006、2008、2010中的标识符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向服务器102标识特定通信设备的任何唯一标识符信息。例如,在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下,标识符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电子序列号(ESN)、移动设备标识符(MEID)、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或无线通信设备的移动标识号(MIN)。作为第二示例,在诸如因特网N2 104之类的广域网中的通信设备的情况下,标识符信息可以包括该设备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
此外,设备链接字段2012、2026、2052唯一地标识通信系统100中与由设备标识字段2006、2008、2010所标识的主设备处于充电配置的分离的第二通信设备。设备链接字段2012、2026、2052中的标识符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向服务器102标识特定通信设备的任何唯一标识符信息。例如,在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下,标识符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电子序列号(ESN)、移动设备标识符(MEID)、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或无线通信设备的移动标识号(MIN)。作为第二示例,在诸如因特网N2104之类的广域网中的通信设备的情况下,标识符信息可以包括该设备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
每个记录还包括设备状态字段2014、2028、2054,设备状态字段指示在与特定记录2005、2007、2009相关联的主设备和辅设备之间的充电配置的状态。设备状态字段2014、2028、2054例如可以指示以下充电配置:其中,主设备和辅设备处于松耦合充电配置。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在这种松耦合充电配置中,2个通信设备能够在彼此之间传输充电信号,以由辅设备对主设备充电,或反之。其次,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设备状态字段2014、2028、2054例如可以指示主设备和辅设备处于紧耦合充电配置,其中,2个通信设备能够在彼此之间传输充电信号,以由辅设备对主设备充电,或反之。再次,设备状态字段2014、2028、2054可以指示主设备和辅设备处于短距离通信模式下,其中,2个通信设备能够彼此进行短距离通信。可以在设备状态字段2014、2028、2054中可选地包括其他设备状态信息。例如,其他类型设备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各项中任意一项或组合:在主设备和辅设备之间已去耦合(或断开)充电配置,在主设备和辅设备之间已去耦合(或断开)短距离通信,主设备状态是离开网络(例如,离开第一网络N1 106和/或第二网络N2 104),主设备状态是在网络中,辅设备状态是离开网络,以及辅设备状态是在网络中。
此外,通信设备状态数据库2002中的每个数据库记录2005、2007、2009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账户标识字段2016、2020、2030、2034、2044、2056,账户标识字段标识与每个通信设备相关联的特定账户信息,每个通信设备与特定数据库记录2005、2007、2009相关联。例如,与移动电话1 114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库记录2005还与由账户标识信息12016所标识的第一账户和由账户标识信息2 2020所标识的第二账户相关联。
这些账户中的每一个还在特定数据库记录2005中与相应账户状态信息2018、2022相关联。该账户标识信息2016、2020和账户状态信息2018、2022指示移动电话1设备114和由设备链接1信息2012所标识的设备(例如,PC 1112)彼此关联,且与第一账户2016和第二账户2020相关联。对于每个特定数据库记录2005、2007,账户标识信息2016、2020和相关联的账户状态信息2018、2022可以用于指示如何将针对每个特定账户的消息发送至与特定数据库记录2005、2007相关联的主通信设备和辅通信设备114、112中的每一个。
对于与PC 1设备112相关联的数据库记录2007,存在与主通信设备(即,PC1 112)相链接的多个辅设备。由设备链接 22026所标识的辅通信设备与由主设备ID 2008所标识的主设备PC1 112相链接。例如,该设备链接2 2026可以标识移动电话1114。然而,由设备链接3 2040所标识的另一辅设备(未示出)也与PC1设备112相关联或相链接。该另一辅设备(未示出)由设备链接32040所标识,与主设备PC1 112共享状态3 2042以及账户3 2044和账户3状态2046。如开放字段信息2038所指示,可以在特定数据库记录2007中标识其他辅通信设备(未示出)。此外,如由相应开放字段2024、2048、2060所指示,可以在相应数据库记录2005、2007、2009中存储其他信息。
如图20所示,在当前示例中,消息同步数据库110包括消息状态数据库2004。该消息状态数据库2004包括消息标识记录2062、2064、2066,消息标识记录标识与在通信设备状态数据库2002中所标识的通信设备通信的特定消息。每个消息状态数据库记录2062、2064、2066包括唯一标识特定消息的消息标识字段2068、2078。此外,每个消息状态数据库记录2062、2064包括账户标识信息2070、2080,账户标识信息标识与相应消息标识字段2068、2078所标识的特定消息相关联的账户。每个消息状态数据库记录2062、2064还包括设备标识信息2072、2074、2082、2084,设备标识信息标识传输与特定账户2070、2080相关联的相应消息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如图20所示,可以利用消息状态数据库记录2062、2064来存储其他消息状态信息和相关信息2076、2086。这样,在消息状态数据库2004中跟踪在通信系统100中向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112、114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消息,并将其与具有在通信设备状态数据库2002中跟踪的记录2005、2007、2009、2050的通信设备相关联。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利用消息同步数据库110中的信息的各种方式。
在本示例中,NOC 102利用消息同步数据库110来跟踪和监视在通信系统100中向通信设备112、114传输的消息。如图1所示,根据各种实施例,消息同步数据库110、110’、110”、110”’和110””可以与通信系统100的各种其他组件通信耦合,如图1所示。例如,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可以与消息同步数据库110’通信耦合,使得电子邮件服务器108跟踪从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向通信系统100中的通信设备112、114传输的电子邮件消息。作为另一示例,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与消息同步数据库110”通信耦合,以跟踪从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向通信系统100中的通信设备112、114传输的消息。
在特定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112、114可以与相应消息同步数据库110”’、110””通信耦合,使得特定通信设备112、114可以跟踪传输至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112、114的消息。根据各种实施例,通信系统1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102、108、111、112、114可以与图1所示的一个或多个消息同步数据库通信耦合。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通信系统100的这些组件102、108、111、112、114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如何利用消息同步数据库110、110’、110”、110”’和110””的各种示例。
图2示出了膝上型个人计算机202,其是图1所示的个人计算机1112的示例。膝上型计算机202包括可以经由铰接机构209旋转208的铰接盖204。可以绕着铰接机构209向底座部分206旋转208盖部分204,这闭合了膝上型计算机202,如图3所示。当将盖部分204旋转208远离底座部分206,这打开了膝上型计算机用于用户的正常使用。底座部分206包括键盘210和其他用户输入接口单元。这种其他单元可以包括:轨迹板、摇杆、轨迹球、键区、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用户输入接口。盖部分204包括用于向膝上型计算机设备202的用户呈现视觉信息的图形显示器212。在本示例中,策略性地位于膝上型计算机202的外表面之下的有3个分离的感应线圈214、216、302,它们可以用作具有可再充电电池的其他设备(如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电池充电器。如图2和3所示,就在膝上型计算机202的底座部分206的表面之下有2个线圈214、216。第三线圈302就位于盖部分204的外表面之下。这些线圈214、216、302可以用于在膝上型计算机设备202和另一设备(如移动电话1114)之间的充电能量信号的感应耦合,以向另一设备的可再充电电池充电。
图4示出了线圈之一,在该情况下,示出了膝上型计算机202的底座部分206中的右线圈214。注意到:如图2和3所示,在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膝上型计算机202有可能进行感应充电能量传输402。在如图3所示的闭合位置上,可以通过盖部分204向位于最右侧线圈214附近的接收设备发送充电能量402的感应耦合。如下面将更详细讨论的,如图4所示,充电控制和产生电路404与线圈214耦合,以产生充电能量402的感应耦合。膝上型个人计算机202包括作为膝上型计算机202的电源的可再充电电池410。此外,膝上型计算机202包括AC接口406,AC接口406可以经由电线和适配器408与AC插座电耦合,以向膝上型计算机202提供AC功率。具有充电和控制电路404的膝上型计算机202可以使用AC功率向另一设备传输感应耦合充电能量402。膝上型计算机202可以使用AC功率对其可再充电电池410充电。最后,膝上型计算机202可以利用来自其可再充电电池410的功率向另一设备提供感应耦合充电能量402。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充电能量的感应耦合的这些特征和功能。
图5示出了适用于充电能量的感应耦合402的线圈214的一个示例。该线圈214包括用于经由线圈214对充电能量进行电耦合的2个导线502、504。在一个示例中,线圈214包括空心线圈。在备选实施例中,其他类型的芯可以用于线圈214。
充电能量的谐振感应耦合包括在两个线圈之间的能量的近场无线传输,这两个线圈在相同频率上与充电能量信号谐振。发送线圈(如图5所示的线圈214)在调谐LC电路中工作,该调谐LC电路使得该线圈在谐振频率上以振荡电流环回振荡(ring)。这产生了来自线圈214的振荡磁场。互补的第二线圈位于另一设备(如移动电话1设备114)中,且用作接收机线圈。接收机线圈在与发送线圈214的调谐L-C电路类似的调谐L-C电路中,并在相同频率上谐振。当将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接近时,第二线圈(接收机线圈)拾取从第一线圈(发送线圈)214以在两个线圈和相应调谐L-C电路的谐振频率附近所发送的充电能量信号。在发送线圈和接收机线圈之间传输充电能量信号的振荡磁场工作以在谐振频率上在线圈之间感应传输充电能量信号。充电能量的谐振传输是在2个线圈之间的近场传输,从发送线圈向这些线圈附近的其他非谐振结构辐射非常少的能量。因此,这可以是在设备之间非常有效的充电能量传输手段。
图6示出了用于经由发送线圈发送充电能量的谐振感应耦合电路的一个示例。例如,Colpitts振荡器电路602可以用作调谐L-C振荡器,其在谐振频率附近的通带,以充电电流使发送线圈环回振荡。可以通过振荡器电路的静态电路设计,或在备选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可以改变振荡器602的调谐通带谐振频率的可调谐电子组件(如调谐电容器或调谐电感器或二者),为振荡器602选择通带。由功率控制器电路604和受控功率开关606来控制振荡器602。在一个示例中,功率控制器604控制从电源608经由受控开关606到振荡器602的能量传输。功率控制器604控制开关606以根据开-关模式来接通和断开开关606。这样,功率控制器604可以调制充电能量信号,该充电能量信号经由发送线圈和振荡器602的L-C调谐电路感应传输至另一设备。
图7示出了在2个设备之间的充电能量信号的感应耦合的示例。充电设备702包括接收机线圈708,其接收从电源设备704的发送线圈720发送的感应耦合充电能量。充电设备702例如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1 114之类的移动电话。电源设备704例如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个人计算机1 112之类的膝上型个人计算机。充电设备702包括与接收机线圈708电耦合的功率控制器和调节电路706。功率调节电路与接收机线圈708电耦合,以提供调谐L-C电路,该调谐L-C电路在调谐L-C电路的通带谐振频率上经由接收机线圈708来接收充电能量信号。可选地,可变频率滤波器730具有调节电路和接收机线圈708,使得控制器可以改变接收机线圈708和调谐L-C电路的谐振频率。即,可以将谐振频率调谐至特定谐振频率通带,用于接收在谐振频率上的通带附近的感应传输的充电能量信号。
在本示例中,电源710包括可以经由接收机线圈708的充电能量信号的感应耦合来充电的可再充电电池。传感器电路712与可再充电电池710电耦合,并向功率控制器706提供感测的充电电平指示信号。利用传感器712的功率控制器706可以监视电池710的充电电平。
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714为充电设备702提供无线通信接口。应当注意到:根据各种实施例,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714的备选可以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发射机、短距离无线通信接收机、或二者。在一个示例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714包括线圈716,用于便于在充电设备702和电源设备704之间的短距离信号的无线通信。用户接口732与功率控制器706通信耦合,以允许充电设备702的用户与设备702交互。电源设备704包括与发送线圈720电耦合的功率控制器和调节电路718。调节电路718与调谐L-C电路中的发送线圈720电耦合,调谐L-C电路便于经由感应耦合以调谐L-C电路的通带谐振频率来发送充电能量信号。可选地,提供可变频率振荡器719作为调谐L-C电路的一部分,使得可以由功率控制器718来调整通带谐振频率。功率控制器和调节电路718与电源722电耦合,电源722由功率控制器718用来产生充电能量信号,从发送线圈720以调谐L-C电路的通带谐振频率来感应发送该充电能量信号。可选地,传感器724监视在电源设备704处的电源722的充电状态。此外,传感器724可以向功率控制器718提供对充电能量信号的电平的指示。这样,功率控制器718可以监视电源722(在该示例中,可再充电电池722)的充电电平。
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726与功率控制器718通信耦合。应当注意到:根据各种实施例,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726的备选可以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发射机、短距离无线通信接收机或二者。根据一个实施例,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726包括线圈728,其便于在电源设备704和充电设备702之间的信号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用户接口734与功率控制器718耦合,以便于用户与电源设备704交互。
根据一个示例,电源设备将充电能量信号感应耦合到充电设备。电源设备包括:电源;感应无线功率发送电路,具有谐振频率附近的通带,与电源电耦合,用于从电源向感应无线功率发送电路选择性地传输充电能量,并从而感应地无线发送充电能量信号,该充电能量信号的频率实质上在谐振频率附近的通带内;以及充电功率处理器,与感应无线功率发送电路通信耦合。在本示例中,充电功率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确定电源设备与另一设备处于充电配置,控制感应无线功率发送电路从电源向感应无线功率发送电路传输充电能量信号,从而向另一设备感应地无线发送充电能量信号。
图8示出了充电设备800(如图7所示的充电设备702和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1114)的详细电路框图。在充电设备800中,控制器802与存储器804(如闪存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通信耦合。无线通信收发机806(即,长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与控制器802耦合,以及与至少一个天线808耦合,并便于如图1所示的在移动电话1114和无线通信网络106之间的长距离无线通信。在本示例中,控制器802包括至少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其执行处理以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提取数据并产生要发送的信号。
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824与线圈826和控制器802电耦合,并提供充电设备800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接口。应当注意到:根据各种实施例,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824的备选可以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发射机、短距离无线通信接收机、或二者。与参照图7讨论相类似地,可以将具有线圈826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824用于在电源设备704和充电设备702之间的信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
控制器802与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数据端口822耦合,输入-输出数据端口822允许经由端口822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可选地,在功率调节电路830中包括可变频率滤波器(VFF)838,并由控制器802对其进行控制,以调整包括接收机线圈828在内的调谐L-C电路的通带谐振频率。这样,控制器802可以调整包括接收机线圈828在内的接收机电路的谐振频率通带,以在调谐的谐振频率上接收充电能量信号。
整流器电路832与功率调节电路830耦合,并向电池834提供整流的充电能量信号,用于向电池834充电。控制器802使用传感器836,以向控制器802提供充电能量信号的电平的指示。备选地,控制器802使用传感器836,以监视电池834的充电电平。因此,传感器836可以向控制器802提供充电指示信息信号,该充电指示信息信号表示电池834的充电电平或从电源设备804无线接收到的充电能量信号的电平。充电设备800的控制器802和电源设备704的控制器718可以以各种有用的方式来使用充电指示信息信号。例如,控制器802可以经由用户接口810向设备800的用户呈现充电指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802可以向电源设备704提供充电指示信息。例如,电源设备704响应于例如经由在充电设备800处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824和在电源设备704处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726接收到充电指示信息,可以经由电源设备704的用户接口734向电源设备704的用户呈现信息。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802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824,以向电源设备704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726无线发送充电指示信息的表示。电源设备的控制器718接收充电指示信息的表示,并经由用户接口734向电源设备704的用户呈现充电指示信息。充电指示信息可以表示电池834的充电电平或从电源设备704无线接收到的充电能量信号的电平。例如,可以在显示屏212(参见图2)上将充电指示信息的表示显示为视觉表示或视觉指示符或二者。此外,参见关于图13的讨论。当然,充电指示信息可以由电源设备800的控制器802、电源设备704的控制器718、或由这两个控制器802、718以各种方式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800、704中的每一个的相应控制器802、718可以使用充电指示信息,以确定设备800、704是否彼此工作在充电配置下。
充电设备800的用户接口810可以包括如图8所示的用户输入接口单元和用户输出接口单元。例如,轨迹板814(在一个示例中,其可以包括轨迹球)可以向用户提供导航工具,以导航在显示器820上的光标,并可以接受来自充电设备800的用户的用户输入。轨迹板814可以用于导航光标,例如经由图形用户显示器820。轨迹板814还可以包括可按压开关机构,使得设备800的用户可以按压轨迹板814的一部分,以致动轨迹板814,并可选地进行对设备800的特定功能的选择。显示器82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显示器,例如(但不限于):图形显示器820。
麦克风816从麦克风816的周围环境接收音频。其还可以接受来自设备800的用户的语音音频。在设备800包括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的情况下,麦克风816可以作为让用户说话的电话受话器部分。
键区812可以包括可由设备800的用户按压以向设备800输入信息的按钮。在一个实施例中,键区812可以与显示器820组合部署为触摸屏键区812。
生物特征用户输入813捕捉来自设备800的用户的信息,以通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标识用户。例如,用户的指纹信息可以由生物特征用户输入设备813来捕捉。作为备选,生物特征用户输入设备813可以与麦克风816组合工作,以捕捉用户的语音(或用户语音的属性),并从而标识设备800的用户。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应当理解的,可以在充电设备800中实现其他形式的生物特征用户输入设备。
输入-输出数据端口822与控制器802通信耦合,并在充电设备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提供接口选项。例如,USB接口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数据端口822,输入-输出数据端口822允许在充电设备800和个人计算机(如图1所示的个人计算机1112)之间的信息的通信。
根据一个示例,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可再充电电源;感应无线功率接收电路,具有谐振频率附近的通带,与可再充电电源电耦合,用于无线接收感应发送的充电能量信号并向可再充电电源选择性地传输来自接收到的充电能量信号的充电能量,该充电能量信号的频率实质上在谐振频率附近的通带内;以及充电功率处理器,与感应无线功率接收电路通信耦合。根据该示例,充电功率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确定无线通信设备与电源设备处于充电配置,控制感应无线功率接收电路向可再充电电源传输来自接收到的充电能量信号的充电能量。
参照图9和10,示出了在充电设备903(例如,移动电话1 114)和电源设备905(例如,个人计算机1 112)之间的相对移动(如箭头901所指示)。充电设备903的接收机线圈902相对于电源设备905的发射机线圈904移动,由字母A、B和C来指示3个相对位置。在2个线圈902、904彼此相对移动时,图10示出了由充电设备903在3个相对位置A、B和C处接收到的充电能量信号102的图。图10中的图示出了在充电能量信号1002的电压1004随着在接收机线圈902和发射机线圈904之间的相对移动中行进的距离1006而改变的图。在线圈902、904之间的充电信号的感应耦合根据在2个线圈902、904之间的距离和相对朝向而改变。
发送线圈904创建了振荡磁场,接收机线圈902在各个相对位置A、B和C处切割该振荡磁场并感应吸收能量。在接收机线圈902穿过发射机线圈904创建的磁场时,在电源设备905和充电设备903之间感应传输充电能量信号。接收机线圈902在各个相对位置A、B和C处体验到在发射机线圈904处的振荡能量充电信号所创建的磁场的磁通量。
在位置A和C处,2个线圈902、904视为松耦合,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彼此远离,使得接收机线圈902体验到来自发射机线圈904的小部分磁通量。在相对位置B处,2个线圈视为紧耦合(或临界耦合),因为在谐振频率上的充电能量信号的感应传输相对较高。
应当注意到:控制器802(如图8所示)可以利用传感器836监视感应传输的充电能量信号的电压。由于2个设备903、905彼此相对移动,使得2个线圈902、904也如图所示彼此相对移动,因此控制器802可以在相对位置A、B和C处捕捉来自传感器836的充电指示信号(如,电压值1004)。控制器802可以在存储器804中存储充电指示信号的若干个值(从传感器836捕捉),以创建如图10所示的曲线1002的表示。
可以向充电设备800的用户呈现在存储器804中存储的充电指示信号值,以向用户通知2个设备903、905(以及线圈902、904)的相对位置何时处于紧耦合的感应能量传输配置,如图10中位置B所指示的。
可以向充电设备800的用户呈现在存储器804中存储的充电指示信号值,以向用户通知2个设备903、905的相对位置何时处于松耦合的感应能量传输配置,如位置A和C所指示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经由从扬声器818发射的可听信号,向用户呈现该信息(即,指示设备903、905是否在紧耦合配置到松耦合配置之间的范围中)。这些可听信号的幅度和/或频率可以引导用户,例如在用户将移动电话1 114相对于膝上型个人计算机112移动时,帮助用户将2个设备112、114至于紧耦合的感应能量传输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经由显示器820,向用户呈现该信息(即,指示设备903、905是否在紧耦合配置到松耦合配置之间的范围中)。显示器820可以示出具有文本或数字形式或图形形式的信息。此外,可以向用户呈现各种形式信息的组合,例如可听、视觉文本、视觉数字或图形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例如,如图11所示,垂直的条形图可以用于向用户指示2个设备903、905的相对位置是在紧耦合的感应能量传输模式(如位置B)或在松耦合感应能量传输模式(如位置A和C)之间的范围内。在位置B,如图11所示,在条形图1104中的总共7个条中的6个条1107指示了能量传输相对较高,指示2个设备903、905处于紧耦合感应能量传输模式。此外,单独的指示符1109可以开启(突出显示)或甚至变为特定颜色(如绿颜色),以向充电设备的用户指示2个设备903、905处于紧耦合感应能量传输模式。
在位置A,条形图1102仅开启(突出显示)的1个条1103,从而指示松耦合感应能量传输模式。关闭指示符1105,以向用户指示2个设备903、905处于松耦合感应能量传输模式。可选地,可以将指示符1105设置为诸如红颜色之类的颜色。以类似的方式,在位置C上,条形图指示符1106仅开启(突出显示)的2个条1108,且关闭指示符1110(或使其颜色变红),以向用户指示2个设备903、905处于松耦合感应能量传输模式。
如图3所示,例如,如果充电设备903(如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1114)位于如矩形虚线214、216、302所示的目标充电位置之一时,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用户可以有利地将移动电话1设备114在膝上型计算机202的表面上移动,同时监视指示在设备202、114之间的充电能量信号的感应耦合的近似水平的移动电话1114上的显示器820。这样,用户可以将移动电话1设备114在膝上型计算机202的外表面上移动,以例如近似位于就在线圈214(图4所示)之上的目标区域214上(图3所示)。2个设备202、114的该位置将表示在2个设备114、202之间的紧耦合感应能量传输配置。用户将由条形图指示符1102、1104和1106来引导,以将移动电话1设备114就置于线圈214之上,形成紧耦合感应能量传输配置。
该特征向用户呈现了与充电能量信号相对应的信息的表示,如条形图、视觉指示符、可听指示符或其任何组合,以在将移动电话1设备114在膝上型计算机202的外表面上移动时引导用户。根据一个示例,该特征可以在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显示器820上视觉呈现条形图和指示符信息。根据另一实施例,在膝上型计算机202的显示屏212上呈现该条形图和指示符信息。在该情况下,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控制器802使用具有线圈626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824,以经由具有线圈728的短距离通信收发机726向膝上型计算机202的控制器718传输来自存储器804的充电指示信号值。然后,膝上型计算机202的控制器718在膝上型计算机202的显示屏212上呈现条形图和指示符信息。当然,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显示器820和膝上型计算机202的显示屏212可以同时呈现条形图和指示符信息,以引导用户将2个设备114、202相对于彼此至于紧耦合感应能量传输配置。
如图12所示,以及参照图3,诸如膝上型计算机202之类的电源设备可以提供用于同时对多个设备进行充电的多个充电位置。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膝上型计算机202的表面下存在3个线圈214、216、302。从而,可以将最多3个不同的充电设备置于膝上型计算机202附近,以接收感应耦合充电能量信号,该感应耦合充电能量信号可以对最多3个充电设备中的对应可再充电电源(例如,可再充电电池)进行再充电。图12中的图示出了与从相应线圈214、216、302发送的感应传输充电能量信号的频率1200相关的3个分离的感应传输的充电能量信号1202、1204、1206的电压1202。
尽管由矩形虚线214、216、302指示了用于最多3个充电设备的最优位置,例如,三个充电设备可以位于次优的其他位置(即,次于与膝上型计算机202的紧耦合充电配置),且依然接收到用于对其相应可再充电电池进行再充电的充足充电能量信号。根据一个实施例,从3个分离的线圈214、216和302传输的3个分离的充电能量信号具有不重叠的各自通带谐振频率(如图12所示),可以选择这些通带谐振频率以避免在3个充电能量信号之间的干扰。
因此,在一个示例中,电源设备(如,膝上型计算机202)包括3个分离的线圈214、216、302以及相关联的分离的L-C调谐电路,以在3个分离的通带谐振频率上对来自3个分离的线圈214、216和302的3个分离的充电能量信号进行感应耦合。如图12所示,在第一谐振频率1203处的通带附近从第一线圈214传输第一感应传输的充电能量信号1202,在第二谐振频率1205处的通带附近从第二线圈216传输第二感应传输的充电能量信号1204,在第三谐振频率1207处的通带附近从第三线圈302传输第三感应传输的充电能量信号1206。
根据各种实施例,可以通过L-C电路的固定设计或通过可以由来自控制器(如,控制器718和VFO 719)的控制所调整的可调谐电路组件来调谐特定的各个线圈214、216、302和相关联的分离的L-C调谐电路。此外,根据各种实施例,可以通过L-C电路的固定设计或通过可以由来自控制器(如,控制器706和VFF 730)的控制所调整的可调谐电路组件来调谐最多3个分离的充电设备702(如移动电话1设备114和最多2个其他这种设备)中每一个的接收机线圈708和相关联的L-C调谐电路。在充电设备702和电源设备704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调整线圈的通带谐振频率以匹配另一设备702、704的线圈的通带谐振频率的情况下,根据一个实施例,设备702、704将彼此通信(如,经由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714、726),以选择目标通带谐振频率(例如,多个可能通带谐振频率之一),并可选地选择多个单独线圈214、216、302之一以及相关联的分离的L-C调谐电路,用于在2个设备702、704之间传输充电能量信号,以建立感应耦合充电能量信号配置(例如,充电配置)。
图13示出了在诸如电源设备704(例如,膝上型计算机202)的用户接口734处之类的显示屏幕。例如膝上型计算机202的用户可以在图形显示器1300上查看在充电设备702(如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1设备114)处的可再充电电源的充电状态的指示。
显示器1300在显示屏幕1302上包括向电源设备704的用户传递信息的各种图标1304、1306。一个这种图标1322可以向用户提供以下指示:充电设备702相对于电源设备704位于用于充电能量信号的紧耦合感应传输的位置和配置。即,类似于参照图11所讨论的,图标1322对应于指示符1105、1109、1110,其向膝上型计算机202的用户指示移动电话1设备114何时相对于用于在膝上型计算机202和移动电话1设备114之间进行充电能量信号的紧耦合感应传输的膝上型计算机设备202的目标充电区域214(如图3所示)被最优放置。
可以突出显示显示屏幕1302上的图标1322,如图11所示的指示符1109,以向用户指示2个设备114、202处于紧耦合感应能量传输配置(紧耦合配置)。当未突出显示图标1322时,如图11所示的指示符1105、1110,图标1322指示2个设备处于松耦合感应能量传输配置(松耦合配置)。
此外,显示屏幕1302上的矩形对话框1326可以示出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电池的电池充电指示信息。如图13所示,对话框1326中的文本和数值信息向用户指示移动电话1设备114具有大约72%完全充电的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可再充电电池。可以用与上面关于在充电设备702和电源设备704之间利用短距离收发机714、726来传输信息所描述的相类似的方式,从移动电话114向膝上型计算机202传输该信息。
此外,显示屏幕1302上的对话框1308可以向膝上型计算机202的用户传输由移动电话1设备114接收到的消息。这样,膝上型计算机设备202的用户可以利用单一用户接口来接收(以及可选地发送)由移动电话1设备114或膝上型计算机202接收到的消息。即,移动电话1设备114在与膝上型计算机202处于充电配置时,可以经由短距离通信收发机714、726与膝上型计算机202通信,并从而在设备114、202之间传输消息信息。
2个设备114、202的用户可以使用膝上型计算机的显示器1300从移动电话1设备114和膝上型计算机202接收通信。备选的,2个设备114、202的用户可以选择使用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显示器820作为用于从移动电话1设备114和膝上型计算机202接收消息的用户接口。该灵活性允许用户在2个设备114、202处于充电配置时选择单一用户接口来传输消息。
可选地,膝上型计算机202的用户可以在显示屏幕1302上查看与膝上型计算机202处于充电配置的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图形表示1310。从而膝上型计算机202的用户可以在图形表示1310中查看与移动电话1设备114相对应的信息。例如,类似于上面关于图标1322所讨论的,指示符1324可以指示移动电话1设备114和膝上型计算机202何时处于紧耦合充电配置或松耦合充电配置。
此外,在显示屏幕1302上的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图形表示1310中的对话框1328提供了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可再充电电池710的当前充电状态的充电指示信息。例如,对话框1328示出了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可再充电电池710处于近似72%的电池完全充电。
此外,在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图形表示1310内示出了一系列消息1312、1314、1316、1318,使得膝上型计算机202的用户可以查看例如在与膝上型计算机202处于充电配置时经由移动电话1设备114传输的文本消息串。此外,移动电话1设备114的图形表示1310内的对话框1320提供了在膝上型计算机202的显示屏幕1302上传递与移动电话1设备114相关的消息信息的另一手段。
参见图14,示出了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操作序列。在步骤1402进入操作序列之后,在步骤1404,膝上型个人计算机(膝上型PC)202检测到移动电话114在膝上型个人计算机202附近。一旦在步骤1404检测到,在步骤1406,膝上型PC 202在移动电话114和PC 202之间建立通信协议。在步骤1408,PC 202验证移动电话114是否与PC 202匹配,移动电话验证PC 202是否与移动电话114匹配。如果两个设备在步骤1408未能确定匹配,则在步骤1410,操作序列退出。
一旦在步骤1408确定2个设备匹配,在步骤1412,膝上型PC 202确定从上一次移动电话的用户接口解锁起已经经过的时间量。如果在步骤1412从上一次移动电话114解锁起已经经过的时间量小于预定值,则在步骤1414,PC 202确定上一次移动电话114解锁是否通过使用生物特征或是密码信息。
如果在步骤1414上一次解锁移动电话114的用户接口不是生物特征或密码访问之一来解锁移动电话114,则操作序列在1410退出。如果在步骤1414移动电话114的用户接口的解锁是使用密码,则在步骤1416,PC 202以有限访问来解锁其用户接口的至少一部分,且在步骤1418请求用于对移动电话设备114进行访问的密码。如果在步骤1420错误输入密码,则操作序列在1410退出。然而,如果在步骤1420正确输入密码,则操作序列进行至步骤1422,以对移动电话设备114的完全或全部访问来解锁PC的用户接口的至少一部分。如果在步骤1414上一次解锁移动电话的用户接口是通过生物特征访问,则在步骤1422,PC进行至以对移动电话114的完全或全部访问来解锁其用户接口的至少一部分。
在步骤1422以对移动电话的完全或全部访问来解锁PC用户接口之后,在步骤1424,根据需要在移动电话和膝上型PC之间对功能进行同步。最后,在步骤1426开始分离的充电操作序列(如下面将参照图15来讨论的),然后当前的操作序列在1410退出。
根据一个示例,电源设备包括:充电功率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根据从充电设备接收到的信息确定充电设备具有以下至少一项,解锁用户接口,并允许用户访问用户接口的至少一部分:当前解锁的用户接口;以及已被解锁至少预定时间量的用户接口。
在图15中示出了充电操作序列。一旦在步骤1426开始充电序列,在步骤1502进入充电序列,然后在步骤1504进行至确定移动电话充电参数。在步骤1506,在设备114、112之间同步充电参数。例如,在设备114、112之间同步充电能量信号幅度、充电能量信号通带谐振频率、谐振感应线圈位置、以及适用的其他谐振感应耦合配置参数。
然后移动电话114向通信系统100的服务器(如图1所示的NOC102)发送消息状态更新。当移动电话114在步骤1506向服务器102发送消息状态更新时,服务器102用更新的设备链接1字段2012和更新的状态字段2005来更新消息同步数据库110中的移动电话记录2005的设备链接字段2012和状态字段2014。例如,设备链接1字段2012标识膝上型PC 112,可以将状态字段2005设置为指示移动电话114处于与膝上型PC 112的充电配置。
此外,可以用更新的设备链接2字段2026(标识移动电话114)和更新的状态字段2028来更新膝上型PC记录2007,以指示膝上型PC 112处于与移动电话114的充电配置。还可以在相应记录2005、2007中、在附加字段中存储与PC 112和移动电话114相对应的其他相关信息。
应当注意到,在特定实施例中,可以在与电子邮件服务器108通信耦合的消息同步数据库110’处或在与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通信耦合的消息同步数据库110”处进行对移动电话记录2005和PC记录2007的更新。此外,应当理解:根据特定实施例,膝上型PC112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消息状态更新。根据各种实施例,由膝上型PC112或移动电话114发送的消息状态更新可以指示与膝上型PC 112、移动电话114、或二者相关的各种不同信息。这种状态更新可以指示例如:设备112、114处于充电配置。此外,根据另一示例,任一设备112、114发送的状态更新可以指示:设备112、114之一不经由无线网络N1 106接收消息。此外,根据另一示例,任一设备112、114发送的状态更新可以指示:设备之一或二者与账户(如与服务器相关联的账户)相关联。此外,根据另一示例,任一设备112、114发送的状态更新可以指示:设备112、114中的一个不经由无线网络N1 106(或另一网络)接收与特定账户相关联的消息,该特定账户与设备112、114中的所述一个相关联。
在设备114、112在步骤1506彼此同步之后,操作序列进行至步骤1508处执行充电算法。在步骤1508处的充电算法可以包括例如以下序列:其中,两个设备112、114针对相应线圈902、904来辅助定位其最优配置(紧耦合配置)。上面已参照图9和10讨论了该最优充电配置定位过程的示例。
在设备112、114处于紧耦合充电配置之后,则充电序列可以进行至从膝上型PC 112向移动电话114的可再充电电池710充电。一旦在步骤1510确定充电完成,在步骤1512,移动电话114向服务器102发送消息状态更新消息,且操作序列在1514退出。应当注意到:在特定实施例中,向与消息同步数据库110’通信耦合的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和/或与消息同步数据库110”通信耦合的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发送消息状态更新消息。
在步骤1512,服务器102在从移动电话114接收到消息状态更新消息时,更新移动电话设备114和膝上型个人计算机112的相应记录2005、2007。这样,通信系统100中的服务器102可以跟踪移动电话114和膝上型PC 112以及设备何时处于充电配置。可选地,以类似方式,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和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可以跟踪移动电话114和膝上型PC 112以及设备何时处于充电配置。
当移动电话114和膝上型PC 112处于充电配置时,可以如图16的示例所示遵循操作序列。在步骤1602进入该操作序列,然后移动电话114在步骤1604监视无线通信网络106。如果在步骤1606移动电话114确定其已经接收到消息,在步骤1608,移动电话114在存储器804中存储该消息。
如果在步骤1610接收到的消息是电子邮件消息,则在步骤1612,移动电话114在步骤1612确定电子邮件账户是否由用户在膝上型PC112上监视。例如,在与移动电话114通信耦合的消息同步数据库110””中,由移动电话114来检查移动电话114的数据库记录2005中的账户标识1字段2016和账户状态字段2018,以确定电子邮件账户是否也由PC 112来共享,还如PC 112的数据库记录2007中的账户标识1字段2030和账户1状态字段2032所指示的。账户状态字段2018、2032指示电子邮件账户是否由用户在膝上型PC 112和移动电话114上监视。如果不是由用户在膝上型PC 112上监视,则移动电话设备114正常处理电子邮件消息,然后操作序列继续,在步骤1604,移动电话设备114监视无线网络106。
然而,如果在步骤1612,电子邮件账户由用户在膝上型PC 112上监视,而不在移动电话设备114上监视,则移动电话设备114在步骤1614向膝上型PC 112转发该电子邮件消息,以在PC显示监视器(参见图13)的显示屏幕1302上显示。然后操作序列在步骤1616退出。如上面已经讨论过的,膝上型PC 112可以通过显示屏幕1302上的对话框1308向用户显示电子邮件消息信息。备选的,膝上型PC 112可以在显示屏幕1302上显示的移动电话设备114的图形表示1310内显示电子邮件消息信息。例如参见图13。可以将消息信息呈现为消息1312、1314、1316、1318的序列,或呈现为在移动电话设备114的图形表示1310中的对话框1320内的消息信息。
根据备选实施例,PC 112监视从第二网络N2104接收到的电子邮件消息。然后,在接收到电子邮件消息时,PC 112确定电子邮件账户是由用户在膝上型PC 112上监视,而不是在移动电话114上监视。例如,与PC 112通信耦合的消息同步数据库110”’内的数据库记录2007可以示出账户状态字段2032,账户状态字段2032指示:PC 112从电子邮件账户2030接收电子邮件消息,而移动电话114不从电子邮件账户2030接收电子邮件消息。如果由用户在膝上型PC 112上监视,而不在移动电话114上监视,则在PC显示监视器的显示屏幕1302上显示电子邮件消息。此外,PC 112使用与移动电话114的短距离通信,以向移动电话114传输电子邮件消息,以在不在移动电话114的显示器上显示的情况下存储在移动电话114中。
此外,消息同步数据库110可以由服务器102来监视,从而服务器102禁止通过第一网络N1 106向移动电话114无线发送电子邮件消息。这样,服务器102避免了向移动电话114无线发送重复的电子邮件消息,该电子邮件消息已经经由第二网络N2 104发送至PC 112并经由短距离通信链路115从PC 112传输至移动电话114。这增强了对无线网络106的资源的利用,并增加了第一网络N1 106中的消息吞吐量。
此外,在电子邮件服务器108与消息同步数据库110’通信耦合的实施例中,电子邮件服务器108禁止向NOC 102发送电子邮件消息,并从而避免通过第一网络N1 106向移动电话114无线发送电子邮件消息。类似的,在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与消息同步数据库110”通信耦合的实施例中,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禁止向NOC 102发送电子邮件消息,并从而避免通过第一网络N1 106向移动电话114无线发送电子邮件消息。
参见图17,示出了图1的通信系统100中的服务器102的操作序列的示例。在步骤1702处进入该操作序列,然后服务器102在步骤1704监视对来自移动电话设备114的状态更新的接收。如果在步骤1704服务器102从移动电话设备114接收到状态更新,则服务器102在步骤1706更新消息同步数据库110中的移动电话设备的记录116。
备选的,在步骤1708,服务器102检查其是否已经从膝上型PC 112接收到状态更新。如果服务器在步骤1708已经从膝上型PC 112接收到状态更新,则服务器102更新消息同步数据库110中的膝上型PC的记录2007(参见图20)。
可选地,当服务器102在步骤1706更新移动电话设备的记录2005或在步骤1710更新膝上型PC的记录2007时,根据一个实施例,服务器102可以附加地更新与其处于充电配置的另一设备2007、2005的相关联的记录。即,服务器102可以同时更新移动电话设备114和膝上型PC 112的两个记录。
应当注意到:在电子邮件服务器108与消息同步数据库110’通信耦合的实施例中,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可以从移动电话114和/或PC112接收更新消息。以类似地与上面讨论的方式,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可以更新消息同步数据库110’中的数据库记录2005、2007。
此外,在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与消息同步数据库110”通信耦合的实施例中,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可以从移动电话114和/或PC 112接收更新消息。以类似地与上面讨论的方式,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可以更新消息同步数据库110”中的数据厍记录2005、2007。
继续本示例,当服务器102在步骤1712确定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具有要发送至移动电话设备114的电子邮件消息时,服务器102在步骤1714还确定在消息同步数据库110中的相应记录2005中的移动电话设备的状态2014是否指示用于接收消息的消息状态。如果在步骤1714指示移动电话设备114接收消息,则服务器102在步骤1716从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向移动电话设备114发送电子邮件消息。
然而,如果在步骤1714,相应记录2005中的移动电话设备的状态2014指示移动电话设备114不接收电子邮件消息,则服务器102禁止发送要由移动电话设备114接收的电子邮件消息。
在步骤1718,服务器102检查消息同步数据库110中的相应记录2007中的个人计算机状态2028,以确定膝上型PC 112是否接收消息。如果在步骤1718,膝上型PC 112接收消息,则服务器102在步骤1720发送电子邮件消息,例如从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向膝上型PC 112发送,然后在步骤1722退出操作序列。
然而,如果在步骤1718,消息同步数据库110中的相应记录2007中的个人计算机状态2028指示膝上型PC 112不接收电子邮件消息,则服务器102禁止发送要由膝上型PC 112接收的电子邮件消息。
应当注意到:服务器102可以主动管理并减少对处于充电配置的2个设备112、114的消息的重复发送。即,当用户正在使用单一用户接口用于两个设备112、114时,服务器102可以限制仅向接收电子邮件消息的一个设备(设备112、114中的任一个)发送电子邮件。设备112、114可以可选地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链路115在2个设备之间同步和发送接收到的消息。在设备112、114和服务器102之间的该消息接收状态同步机制降低了经由各种网络104、106传递的消息的重复发送量。从而可以增加各种网络104、106的通信信道的消息吞吐量,使得通信系统操作更有效。此外,根据各种实施例,可以减少由具有不接收电子邮件消息的状态的设备所使用的资源量,例如,减少用于存储接收到消息的存储器消耗和/或减少用于接收消息(如经由无线通信)的电池消耗。特别在有限消息吞吐量网络中,如无线网络N1 106,通过减少消息的无线发送数目,增加了无线网络N1的整体消息吞吐量。还可以让无线网络N1 106中可用的网络资源用于更有效地发送其他信息。
最后,考虑到上述讨论,应当理解:在电子邮件服务器108与消息同步数据库110’通信耦合的实施例中,电子邮件服务器108可以主动管理并减少对处于充电配置的2个设备112、114的消息的重复发送。类似的,在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与消息同步数据库110”通信耦合的实施例中,BlackBerry电子邮件服务器111可以主动管理并减少对处于充电配置的2个设备112、114的消息的重复发送。
图18和19构成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从PC设备112向智能电话114充电的整体操作序列的一部分。参照图18,在步骤1802进入操作序列,在步骤1804进行至确定智能电话114是否位于个人计算机112附近。然后在步骤1806,设备112、114经由短距离通信收发机714、726建立通信链路115,并进行至无线充电协议。
在步骤1808,个人计算机(PC)112通过与智能电话114的通信,确定智能电话电池710的电池电量。然后在步骤1810,PC 112在步骤1810确定其是否被插入AC插座。如果在步骤1810,PC 112被插入AC插座,则PC 112在步骤1816根据最大充电协议向智能电话114充电,以将智能电话的电池充至100%的容量。然后操作序列在步骤1822开始对智能电话电池710进行充电,然后在步骤1824操作序列退出。
然而,如果在步骤1810,PC 112未被插入AC插座,则PC 112在步骤1812确定PC电池404的剩余电荷,并检查用于从个人计算机112进行充电的阈值设置和充电参数。如果个人计算机112在步骤1814确定将智能电话114充电至最大(其可再充电电池710的100%)将消耗少于PC电池404的剩余电荷的特定百分比阈值,则个人计算机112在步骤1816将智能电话114的充电设置为最大100%。然后PC 112在步骤1822开始对智能电话电池710进行充电,并在步骤1824退出操作序列。
然而,如果在步骤1814,个人计算机112确定将智能电话充电至实质上其电池710的100%容量将至少消耗个人计算机电池404的剩余电荷的预定阈值百分比,则个人计算机112在步骤1818确定是否存在针对该条件的阈值设置。如果在步骤1818存在阈值设置,则个人计算机112在步骤1820设置个人计算机电池404的电荷的百分比,以用于对智能电话电池710充电某个百分比,然后在步骤1822开始对智能电话电池710充电。然后在步骤1824,PC 112退出操作序列。
然而,如果在步骤1818,PC 112未找到针对该条件的阈值设置,则个人计算机112在步骤1826向用户询问是否开始对智能电话电池710进行充电。个人计算机112在步骤1826经由图形显示器1302,使用对话框1308中的消息向用户提示。然后,用户可以通过经由个人计算机112处的用户输入设备(如经由键盘210)输入用户输入信息来加以响应。
如果在步骤1826,用户指示个人计算机112开始对智能电话设备114充电,则个人计算机在步骤1822开始充电序列,然后在步骤1824退出操作序列。备选的,如果在步骤1826,用户未肯定地指示个人计算机112对智能电话电池710开始充电,则个人计算机将在步骤1828不对智能电话114充电,且在步骤1824处退出操作序列。
参见图19,在步骤1902处进入操作序列,且在步骤1904,进行至根据已经设置的充电参数和阈值对智能电话电池710进行充电。当在步骤1906对智能电话电池710充电时,在步骤1906,智能电话114中的功率控制器706使用传感器712来监视智能电话的电池710的充电电平,智能电话114向个人计算机112发送(如经由短距离无线通信)电池电量数据。在步骤1908,个人计算机112在PC监视器显示屏幕1302上向用户显示智能电话电池电量数据。然后在步骤1910操作序列退出。
信息处理系统
可以用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本主题。可以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以集中方式实现计算机系统,或在若干互连的计算机系统上分散不同单元的分布式方式来实现计算机系统。适于实现本文所述方法的任何类型的计算机系统或其他装置是合适的。硬件和软件的典型组合可以是具有计算机程序的通用计算机系统,当将该计算机程序加载并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控制计算机系统,使得其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
还可以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嵌入本主题,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使得能够实现本文所述方法的所有特征,且当在计算机系统加载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时,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实现这些方法。本上下文中的计算机程序意味着意在使得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系统执行特定功能的指令集合的任何表达方式(任何语言、代码或符号),该执行是直接执行或在以下各项中任一项或两项之后执行:a)转换到另一语言、代码或符号;以及b)以不同材料形式再现。
每个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和至少计算机可读介质等等,允许计算机从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读取数据、指令、消息或消息分组以及其他计算机可读信息。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介质,如实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OM)、闪存、磁盘驱动存储器、CD-ROM以及其他永久存储器。此外,非瞬时介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如RAM、缓冲器、高速缓存存储器和网络电路。此外,根据特定备选实施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在瞬时状态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信息,如网络链路和/或网络接口,包括允许计算机读取这种计算机可读信息的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
无线通信设备示例
A)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可再充电电源;
电子电路,由所述可再充电电源供电;
感应无线功率接收电路,具有谐振频率附近的通带,与所述可再充电电源电耦合,用于无线接收充电能量信号,所述充电能量信号的频率实质上在谐振频率附近的通带内,并将来自所接收的充电能量信号的充电能量选择性地耦合到所述可再充电电源;以及
充电功率控制器,与所述感应无线功率接收电路通信耦合,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电源设备处于充电配置,控制所述感应无线功率接收电路,以将来自所接收的充电能量信号的充电能量传输至所述可再充电电源。
B)根据A)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与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通信耦合,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经由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与所述电源设备通信,以及
向所述电源设备提供所述可再充电电源的充电状态的指示。
C)根据A)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与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通信耦合,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经由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与所述电源设备通信,以向所述电源设备提供所接收的充电能量信号的值的指示。
D)根据C)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经由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向所述电源设备反复提供所接收的充电能量信号的当前值的指示。
E)根据A)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用户接口,与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通信耦合,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向所述用户接口提供所接收的充电能量信号的值的指示。
F)根据E)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向所述用户接口提供所接收的充电能量信号的值的视觉表示。
G)根据F)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视觉表示包括表示所接收的充电能量信号的值的条形图。
H)根据A)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用户接口,与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通信耦合,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监视到的所接收的充电能量信号的值,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是否与所述电源设备处于充电配置;以及
向所述用户接口提供对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是否与所述电源设备处于充电配置的确定的指示。
I)根据H)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被配置为:
向所述用户接口提供视觉指示符,所述视觉指示符指示对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是否与所述电源设备处于充电配置的确定。
J)根据A)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与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通信耦合;以及
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经由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与所述电源设备通信,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电源设备处于充电配置,由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无线接收至少一个信息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信息信号包括由所述电源设备接收并从而转发给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消息。
K)根据A)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与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通信耦合;
长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与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通信耦合;以及
所述充电功率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经由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与所述电源设备通信,以向所述电源设备提供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经由所述长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接收到的消息信息的表示。
L)根据K)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电源设备包括个人计算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移动电话。
非限制性示例
尽管已经公开了本主题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所公开的主题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具体实施例进行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具体实施例,而预期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覆盖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这种应用、修改和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使用通信系统中的个人计算系统和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与通信系统通信耦合的服务器,从无线通信设备和个人计算系统中至少一个接收消息状态更新,所述消息状态更新指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是否与所述个人计算机系统处于充电配置;以及
响应于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消息状态指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处于充电配置,使用所述服务器,禁止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来发送要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消息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消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邮件消息,所述禁止还包括:
响应于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消息状态指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处于充电配置以及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不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接收一个或多个电子邮件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使用所述服务器,禁止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来发送要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子邮件消息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和所述个人计算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消息状态更新指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处于充电配置,以及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不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子邮件消息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消息中的至少一部分与账户相关联,所述禁止还包括:
响应于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消息状态指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处于充电配置以及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不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接收与所述账户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使用所述服务器,禁止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来发送与所述账户相关联并且要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消息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与所述服务器、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和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至少一项相关联的消息同步数据库处,更新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消息状态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和所述个人计算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接收到所述消息状态更新,在与所述服务器相关联的消息同步数据库处,更新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消息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消息同步数据库处进行更新包括:在所述消息同步数据库处,更新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相关联的消息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处于充电配置,经由短距离无线通信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消息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移动电话。
10.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服务器;
第一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和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至少一个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耦合;
个人计算系统,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和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至少一个通信耦合;
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通信耦合;以及
所述服务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和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的一个相关联的消息状态指示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和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所述一个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和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另一个处于充电配置以及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和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所述一个不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接收一个或多个消息的至少一部分,禁止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来发送要由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和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消息的至少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移动电话。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消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邮件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包括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所述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和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能够在其间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以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和所述个人计算系统之间交换至少一个信息信号;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是否处于无线充电配置;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处于无线充电配置,在所述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机和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之间建立短距离无线通信,从而向所述个人计算机和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不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接收一个或多个消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一个转发所述一个或多个消息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拷贝。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消息同步数据库,与所述服务器、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和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至少一个通信耦合,所述至少一个消息同步数据库用于存储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和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所述一个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消息状态记录,所述消息状态记录包含指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是否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处于无线充电配置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至少一个消息同步数据库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耦合,所述服务器还被配置为:
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和所述个人计算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消息状态更新,所述消息状态更新指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是否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处于充电配置;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消息状态更新,在所述至少一个消息状态记录中存储消息状态信息;以及
响应于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和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所述一个相关联的所述至少一个消息状态记录指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个人计算系统处于充电配置,禁止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来发送要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消息的至少一部分。
CN201210377606.8A 2011-10-05 2012-10-08 对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充电和通信 Active CN103036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184014.6A EP2579522B1 (en) 2011-10-05 2011-10-05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and communication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1184014.6 2011-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6940A true CN103036940A (zh) 2013-04-10
CN103036940B CN103036940B (zh) 2016-06-01

Family

ID=44720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7606.8A Active CN103036940B (zh) 2011-10-05 2012-10-08 对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充电和通信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2579522B1 (zh)
JP (1) JP5634471B2 (zh)
KR (1) KR101454969B1 (zh)
CN (1) CN103036940B (zh)
AR (1) AR094129A1 (zh)
BR (1) BR102012025520B1 (zh)
CA (1) CA2791979C (zh)
MX (1) MX201201165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1514A (zh) * 2014-07-24 2017-03-01 英特尔公司 安全无线充电
CN110289701A (zh) * 2014-12-29 2019-09-27 艾诺格思公司 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CN111580408A (zh) * 2020-06-29 2020-08-2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家电系统和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10824B1 (ko) 2013-07-17 2020-05-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에서의 네트워크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88204B1 (ko) * 2013-08-09 2017-10-19 인텔 코포레이션 모바일 디바이스의 상황에 따른 스위칭 및 무선 충전용 코일
KR102312355B1 (ko) 2014-06-23 2021-10-13 에스케이플래닛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장치와 단말과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WO2015189959A1 (ja) * 2014-06-12 2015-12-17 株式会社 東芝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KR102582543B1 (ko) 2016-03-10 2023-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WO2017171561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Powerbyproxi Limited Method of authentication for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US20180131412A1 (en) * 2016-11-10 2018-05-10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increasing data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between wireless power devices
US10070393B2 (en) * 2017-01-30 2018-09-04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 of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EP3462564A4 (en) * 2017-04-07 2019-05-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LOADING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TO BE LOADED
US11437841B2 (en) 2018-06-11 2022-09-06 Bensussen Deutsch & Associates, Llc Controller with inductive charging and slideable por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5233A1 (en) * 2004-03-23 2005-09-29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wireless device with fixed station
EP1715642A2 (fr) * 2005-04-19 2006-10-25 France Telecom Procédé et système d'activation ou de désactivation automatique d'un service
CN101502133A (zh) * 2006-09-20 2009-08-05 思科技术公司 利用移动手持机建立语音通信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48757A (ja) * 2002-05-24 2003-12-05 Sony Corp 電子機器、管理装置、充電装置、充電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充電サービス方法
JP2007304971A (ja) * 2006-05-12 2007-11-22 Ne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メールサーバ及び電子メールの受信制限方法
DE102008018003A1 (de) * 2008-04-09 2009-10-22 Siemens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Austausch von Daten zwischen einem Mobiltefelon und einem Festnetztelefon
US20110050164A1 (en) * 2008-05-07 2011-03-03 Afshin Partovi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ductive charging, and improvements and uses thereof
JP2011078191A (ja) 2009-09-30 2011-04-14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充電装置及び電子機器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1172437A (ja) 2010-02-22 2011-09-01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通信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5233A1 (en) * 2004-03-23 2005-09-29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wireless device with fixed station
EP1715642A2 (fr) * 2005-04-19 2006-10-25 France Telecom Procédé et système d'activation ou de désactivation automatique d'un service
CN101502133A (zh) * 2006-09-20 2009-08-05 思科技术公司 利用移动手持机建立语音通信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1514A (zh) * 2014-07-24 2017-03-01 英特尔公司 安全无线充电
CN106471514B (zh) * 2014-07-24 2020-08-25 英特尔公司 安全无线充电
CN110289701A (zh) * 2014-12-29 2019-09-27 艾诺格思公司 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CN110289701B (zh) * 2014-12-29 2023-11-24 艾诺格思公司 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CN111580408A (zh) * 2020-06-29 2020-08-2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家电系统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2025520B1 (pt) 2022-04-12
MX2012011658A (es) 2013-04-16
KR101454969B1 (ko) 2014-11-03
JP2013085248A (ja) 2013-05-09
EP2579522A1 (en) 2013-04-10
CN103036940B (zh) 2016-06-01
EP2579522A9 (en) 2014-04-16
AR094129A1 (es) 2015-07-15
CA2791979A1 (en) 2013-04-05
CA2791979C (en) 2016-05-03
KR20130037190A (ko) 2013-04-15
BR102012025520A2 (pt) 2014-12-02
JP5634471B2 (ja) 2014-12-03
BR102012025520A8 (pt) 2020-05-19
EP2579522B1 (en) 2018-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6940B (zh) 对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充电和通信
US8645481B2 (en) Wireless charging and communication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19444B2 (en) Wireless charging and communication with power source devices and power charge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92555B (zh) 无线功率充电方法和装置
KR101902795B1 (ko) 무선 충전 장치 및 방법
CN104428972B (zh) 用于小型设备无线充电模式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3248103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487517B1 (ko) 근접 통신 기능을 갖는 휴대 단말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KR20110103295A (ko) 통신망을 이용한 무선 충전 방법
CN102771031B (zh) 便携无线终端、无线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KR20130096020A (ko) 무선 충전 장치 및 방법
JP2013026813A (ja) 機器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CA2791980C (en) Wireless charging and communication with power source devices and power charge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928725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充电方法和装置
EP3046207A1 (en) Wireless charger
JP2015138985A (ja) ウエアラブル型の小形電気機器
CN103745515A (zh) 一种智能组合设备系统和控制方法
KR20130142872A (ko) 스마트폰을 이용한 자전거 회수 및 재배치방법
CN101095272A (zh) 用于近场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KR20170123074A (ko) 무선전력 송신기, 무선전력 서비스 서버, 및 무선전력 송수신기의 동작 제어가 가능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KR101748667B1 (ko) 무선 충전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동기화
KR101869983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그 동작 방법 및 휴먼 머신 인터페이스 시스템
CN212624114U (zh) 一种多频物联卡
JP2013185428A (ja) 施錠システム及び施錠方法、中継器、錠装置
KR20150146316A (ko) 무선 충전 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Voight,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after: BlackBerry Ltd.

Address before: Voight,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before: Research In Motion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3

Address after: Ai Erlandubailin

Patentee after: Maliki Innovatio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Ireland

Address before: Voight, Ontario, Canada

Patentee before: BlackBerry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