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2724B -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32724B CN103032724B CN201210315232.7A CN201210315232A CN103032724B CN 103032724 B CN103032724 B CN 103032724B CN 201210315232 A CN201210315232 A CN 201210315232A CN 103032724 B CN103032724 B CN 1030327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source
- light
- output
- control
- illumin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11 induc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 acryl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N Terephtha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1=CC=C(C(O)=O)C=C1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60 cold rolled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CVOFKRWYWCSDMA-UHFFFAOYSA-N 2-chloro-n-(2,6-diethylphenyl)-n-(methoxymethyl)acetamide;2,6-dinitro-n,n-dipropyl-4-(trifluoromethyl)anili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C)=C1N(COC)C(=O)CCl.CCCN(CCC)C1=C([N+]([O-])=O)C=C(C(F)(F)F)C=C1[N+]([O-])=O CVOFKRWYWCSDM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062009 Indigo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479 Luci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1203 Smallpox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70995 Vario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118 ep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22 phot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68 polycarbonat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050 silico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15 trop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 H05B45/12—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using optical feedback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9—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 H05B47/19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the transmission using visible or infrared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在维持经混光的光输出的规定色温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调光控制来使经混光的光输出减少。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部以及控制电路。光源部具有:第1光源、第2光源及第3光源。第1光源具有规定色温。第2光源具有与第1光源不同的色温。第3光源具有与第1光源及第2光源不同的色温。控制电路通过分别控制第1光源、第2光源及第3光源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光源部的光输出,并且在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将第1光源、第2光源或第3光源的任一者达到最小光输出时的光源部的光输出作为最小光输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照明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可将照明装置构成为:通过使色温不同的多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等的光源进行点灯,并对它们的光输出进行混光,从而能够对经混光的光输出的色温进行控制(调色控制或可变色控制),并且能够对光源的光输出或经混光的光输出进行控制(调光控制)。
在以往的具备发光色不同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中,为了获得均匀的发光色,而在具备色温不同的多个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中,形成有:多个使所述色温不同的发光元件邻接而成的群组,并配置有该多个群组。
但是,在以往的安装有多个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中,当通过调光控制来使经混光的光输出减少(加深调光度)时,有可能无法将经混光的光输出的规定色温保持为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292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在维持经混光的光输出的规定色温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调光控制来使经混光的光输出减少。
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部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光源部具有:第1光源、第2光源及第3光源。所述第1光源具有规定色温。所述第2光源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不同的色温。所述第3光源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及所述第2光源不同的色温。所述控制电路通过分别控制所述第1光源、第2光源及第3光源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并且在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将所述第1光源、第2光源或第3光源中的任一者达到最小光输出时的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作为最小光输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在维持经混光的光输出的规定色温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调光控制来使经混光的光输出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前表面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背面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在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拆卸灯罩(shade)及光源部罩(cover)而表示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背面侧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在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拆卸了灯罩及罩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的中心(center)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的罩构件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光源部与点灯装置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将实例1的照明装置安装于天花板面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3表示图12中的B部,是安装罩构件之前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14表示图12中的B部,是安装有罩构件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15是表示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电路结构的结构图。
图16是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的电路图。
图17(a)、图17(b)、图17(c)是实例2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控制电路112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实例3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光传感器6的特性以及实例4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a的光传感器6及6a的特性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实例4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a的电路结构的结构图。
图20(a)、图20(b)、图20(c)是实例1及实例5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控制电路112的说明图。
图21(a)、图21(b)、图21(c)是实例1及实例5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控制电路112的另一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1:器具本体
2:光源部
2a:第1光源部
2b:第2光源部
3、3a:点灯装置
4:中心构件
5:适配器引导部/安装部
6、6a:光传感器
7:灯罩
7a:灯罩装饰框
8:罩构件
9:间接光光源部
10:弹性构件
10a:固定部
10b:延伸部
10c:抵接部
11、35c、41、71:开口
12、13、14:突出部
21、21a、61、91:基板
22:发光元件
22a、22R、22G、22B、22L、22N、92:发光元件
25:遥控信号受光部(信号输入部)、光源部罩
26:信道设定开关
31:电路基板
31a:切口部
32:电路零件
32H:发热零件
35:点灯装置罩
35a:侧壁
35b:背面壁
42:空间部
43:受光窗
44:卡合孔
45:卡合突起
46:引导筒
51:卡合口
74:灯罩安装配件
75:灯罩接受配件
81:透过部
82:卡合突起
93:置
100:电源电路
101: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102:电源监视电路
103:控制电路用电源电路
104:红色光源点灯电路
105:绿色光源点灯电路
106:蓝色光源点灯电路
107:白色光源点灯电路
107a:检测电路
108: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
109: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
110:第1控制电路
111:第2控制电路
112:控制电路
A:适配器
A1:卡止部
C:天花板面、输出电容器
Cb:吸顶灯座主体
D:二极管
d:隔离距离
E:开口缘部
L:电感器
Q:开关元件
Rc:遥控发送器
SW: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包括:第1光源,具有规定色温;第2光源,具有与第1光源不同的色温;第3光源,具有与第1光源及第2光源不同的色温;光源部,具有第1光源、第2光源及第3光源;以及控制电路,通过分别控制第1光源、第2光源及第3光源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光源部的光输出,并且在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当第1光源、第2光源或第3光源中的任一者达到最小光输出时,使达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光输出的减少停止。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包括:第1光源,具有规定色温;第2光源,具有与第1光源不同的色温;第3光源,具有与第1光源及第2光源不同的色温;光源部,具有第1光源、第2光源及第3光源;以及控制电路,通过分别控制第1光源、第2光源及第3光源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光源部的光输出,并且在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当第1光源、第2光源或第3光源中的任一者达到最小光输出时,使达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光输出减少。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
实例1
实例1的照明装置包括:第1光源,具有规定色温;第2光源,具有与第1光源不同的色温;第3光源,具有与第1光源及第2光源不同的色温;光源部,具有第1光源、第2光源及第3光源;以及控制电路,通过分别控制第1光源、第2光源及第3光源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光源部的光输出,并且在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当第1光源、第2光源或第3光源中的任一者达到最小光输出时,使达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光输出的减少停止。
以下,参照图1至图16、图20(a)、图20(b)、图20(c)及图21(a)、图21(b)、图21(c)来说明实例1。
图1至图14表示照明装置,在各图中,省略了:表示借助导线等的配线连接关系。另外,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例1的照明装置是:安装到吸顶灯座主体上来使用的普通住宅用的照明装置,通过从光源放射的光来进行室内的照明,所述吸顶灯座主体设置于器具安装面且作为配线器具,所述光源具有安装在基板的多个发光元件。
在图1至图5中,照明装置具备:器具本体1、光源部2、点灯装置3以及中心构件4。进而,照明装置具备:适配器引导部(adapter guide)5、光传感器(第1光传感器)6、灯罩(shade)7、罩构件8以及间接光光源部9。而且,照明装置具备:电性且机械地连接于吸顶灯座主体Cb的适配器A,所述吸顶灯座主体Cb设置在作为器具安装面的天花板面C上(参照图12)。进而,照明装置具备:遥控发送器Rc。此种照明装置形成为球形的圆形状的外观,将前表面侧作为光的照射面,将背面侧作为对天花板面C的安装面。
如图2至图5所示,本体1是由冷轧钢板等的金属材料的平板形成为圆形状的底架(chassis),且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配置后述的适配器引导部5的圆形状的开口11。该开口11的圆形状的一部分朝外方突出、而形成为与适配器引导部5的外形大致相等的形状。
在开口11的外周侧形成有突出部12,所述突出部12为四边形状且角部呈R形状,并且所述突出部12朝背面侧突出。而且,在该突出部12的外周侧,形成有:向前表面侧突出的圆形环状的突出部13。进而,在该突出部13的外周侧,形成有:圆形环状的突出部14,所述突出部14以在半径方向上与突出部13连续的方式而向背面侧突出,换言之,所述突出部14在前表面侧形成凹部。
在由突出部14形成的凹部内,配置着:可装卸地安装灯罩7的灯罩接受配件75。这些突出部12、13、14主要作为安装于底架的构件的安装部来发挥功能,而且,具有加强底架强度的功能、或增加散热面积的功能。
另外,本体1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底架,但也可以是被称作盒体(case)、反射板或底板(base)的构件。一般而言,光源部2是指直接或间接地配设的构件或部分,并不受特别限定地解释。
光源部2如图2、图4及图12所示,具备:基板21及安装于该基板21上的多个发光元件22。基板21是以将具有规定宽度尺寸的圆弧状的4片基板21予以拼接的方式而配设,从而整体形成为大致圆周(circle)状。即,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圆周状的基板21包含4片分割的基板21。
另外,构成光源部2的光源不论其种类。例如,也可以是荧光灯(lamp)、高强度放电(High Intensity Discharge,HID)灯、前述的作为LED的发光元件22、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有机、无机)及场发射型灯(field emission type lamp)等任何灯。而且,只要色温大致相同,则其种类也可以是同一种、及不同种的组合中的任一种。
通过使用如此般分割的基板21,能够利用基板21的分割部来吸收热收缩以抑制基板21的变形。另外,优选使用分割成多个的基板21,但也可使用一体地形成为大致圆周状的一片基板。
基板21包含作为绝缘材料的玻璃环氧(glass epoxy)树脂(FR-4)的平板,在表面侧通过铜箔而形成有配线图案(pattern)。发光元件22电性连接于该配线图案。而且,在配线图案上,即在基板21的表面,施加有作为反射层来发挥作用的白色的抗蚀剂(resist)层。
另外,基板21的材料在设为绝缘材料时,可适用陶瓷(ceramics)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进而,在设为金属制时,可适用金属制的基底基板,所述金属制的基底基板是:在铝等的导热性良好且散热性优异的基底板的一面层叠有绝缘层。
发光元件22为LED,且为表面安装型的LED封装(package)。该LED封装是沿着多个圆周状的基板21的周方向,遍布多列而安装,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半径不同的大致同心圆的圆周上遍布3列而安装。即,遍布内周侧的列、外周侧的列、以及所述内周侧的列与外周侧的列的中间的列,而进行安装。
LED封装大体上包含:LED芯片(chip),配设在由陶瓷或合成树脂形成的空腔(cavity)中;以及环氧系树脂或硅酮(silicone)树脂等的模制(mold)用的透光性树脂,其密封该LED芯片。
对于安装在内周侧的列及外周侧的列的发光元件22,使用发光色为昼白色的发光元件22N与灯泡色的发光元件22L,这些发光元件是在圆周上空开大致等间隔而交替地排列配设。LED芯片是发出蓝色光的LED芯片。在透光性树脂中混入有荧光体,为了能够出射昼白色、灯泡色的白色系的光,主要使用黄色荧光体,所述黄色荧光体放射出与蓝色光存在补色关系的黄色系的光。
对于安装在中间的列上的发光元件22,使用分别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的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发光元件22B。因此,LED芯片为分别发出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的LED芯片,这些LED芯片通过模制用的透光性树脂而密封。
这些发出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的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发光元件22B是:在圆周上依序以红色、绿色、蓝色,连续地空开大致等间隔而配置。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发光元件22B也可未必在基板21上配置于同一圆周上。即,也可在不同半径的圆周上连续地空开大致等间隔地配置。
另外,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发光元件22B的排列并无特定,可为不同顺序,例如也可依发光元件22B、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的顺序排列。而且,优选的是,邻接的发光元件22配置不同发光色的发光元件,但并无特别限定。作为一例,也可如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发光元件22G、发光元件22B、发光元件22B般,将同色的发光元件连续配置各两个。
如此在半径不同的大致同心圆周上呈列地配设多个发光元件22N及发光元件22L,在使大致中心与所述圆相同的圆周上且在发光元件22N及发光元件22L的列间,呈列地配设有多个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发光元件22B。
因此,配设有发光色不同的多个发光元件22,即:发光元件22N、发光元件22L、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发光元件22B,因此通过使这些发光元件混光,可表现的光色的范围变广,通过调整发光元件22的输出,能够适当地对光色进行调色。
另外,主要如图4所示,在特定的基板21a(图16中的右上侧)上,辅助光源、例如夜灯(all night light)用的发光元件22a是与构成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安装在相同基板。发光元件22a被配置在构成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的内周侧,且使用与安装成圆周状的构成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L相同规格的发光元件。
进而,在特定的基板21a上,安装有遥控信号受光部(信号输入部)25及信道(channel)设定开关(switch)26。遥控信号受光部25为红外线受光元件,包含: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二极管(photo diode)等,接收从遥控发送器Rc发送的红外线控制信号后、且控制发光元件22的发光状态而进行动作。
信道设定开关26是:在从遥控发送器Rc发送的信号可发送的范围内、设置着多个照明装置的情况下,用来切换遥控信号受光部25的信道,以便能够识别照明装置的信道设定开关。因此,只有当该开关26的设定与遥控发送器Rc中所设的信道设定开关的设定一致时,才能通过遥控发送器Rc的操作来控制特定的照明装置,从而防止多个照明装置被同时操作。
这样,在与构成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所安装的基板21为相同的基板上,安装有:作为辅助光源的发光元件22a及遥控信号受光部25,进而安装有信道设定开关26,从而能够省略导线等或缩短其配线长度,能够简化配线连接关系。
如果将作为辅助光源的发光元件22a及遥控信号受光部25安装在:与构成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所安装的基板21为不同的基板上,则必须通过导线等来构成配线连接关系,结构有可能复杂化。
而且,这些作为辅助光源的发光元件22a、遥控信号受光部25及信道设定开关26是:配置在构成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的内周侧,因此与配置在外周侧的情况相比,能够紧凑(compact)地形成安装区域。
然而,在与构成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所安装的基板21为相同的基板上,未安装后述的光传感器6。光传感器6是安装在不同的基板上而构成。其理由是,光传感器6具有侦测周围的亮度以自动控制发光元件22的发光状态的功能,这样便于提供具备该功能的照明装置、与不具备该功能的照明装置这两种类型的照明装置。
即,将不具备自动控制发光状态的功能的照明装置展开时,能够容易地省略光传感器6而实现。
而且,作为辅助光源的发光元件22a能够与构成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独立地进行调光。因此,使用者能够调整为所需的亮度,而作为夜灯来使其点灯。
另外,LED是:既可将LED芯片直接安装于基板21,而且,也可安装炮弹型的LED,安装方式或形式并无特别限定。
以此方式构成的光源部2如图4、图10及图12代表性地所示,基板21位于本体1的开口11周围,发光元件22的安装面朝向前表面侧,即朝向下方的照射方向而配设。而且,以基板21的背面侧紧贴于本体1的内面侧的方式,通过例如螺丝等的固定装置而安装。因此,基板21是与本体1热结合,来自基板21的热从背面侧传导至本体1并得以进行散热。
如图2、图10及图12所示,在光源部2的前表面侧配设着光源部罩(cover)25。例如,光源部罩25包含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或丙烯酸树脂(acryl resin)等的具有绝缘性的透明合成树脂,且沿着所述发光元件22的配置而呈大致圆周状地一体形成,并以覆盖了包含发光元件22的基板21的整个面的方式而配设。
因此,从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将透过光源部罩25。而且,由于覆盖基板21的整个面,因此充电部被光源部罩25覆盖而绝缘性得以确保。
点灯装置3如图3、图10、图11及图12代表性地所示,具备:电路基板31、安装在该电路基板31的变压器(transformer)、电容器(condenser)、控制用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微处理器(Micro-Processing Unit,MPU))等的电路零件32。电路基板31以包围中央部的周围的方式而形成为板状,在电路基板31的表面侧安装着电路零件32。
在电路基板31上,电性连接适配器A的一侧,经由适配器A而连接于作为外部电源的商用交流电源。因此,点灯装置3接收该交流电源而生成直流输出,并经由导线将该直流输出供给至发光元件22,以对发光元件22进行点灯控制。
此种点灯装置3安装于点灯装置罩35而受到覆盖,从而配置于本体1的背面侧。此时,电路基板31将电路零件32朝向前表面侧(图示上的下方侧)而安装。
点灯装置罩35是由冷轧钢板等的金属材料而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短筒状,侧壁35a以朝向前表面侧扩开的方式而呈倾斜状,在背面壁35b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35c。
该点灯装置罩35如图3、图5、图10及图12所示,前表面侧的凸缘(flange)被载置于底架的突出部12,并且被螺固而得以安装。
进一步参照如图2、图4、图8、图10及图12所示,中心构件4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树脂等的合成树脂材料所制作、并形成为大致短圆筒状,且在中央部具有:与吸顶灯座主体Cb相向的开口41。而且,在开口41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空间部42,在该空间部42内配置后述的光传感器6。
进而,在中心构件4的前表面壁,形成有:与光传感器6的受光部相向的受光窗43、及多个键状的卡合孔44。进而,在前表面壁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向前表面侧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45。另外,所述受光窗43形成在:从前表面壁朝向内侧延伸的圆筒状的引导筒46的前表面端(参照图13及图14)。
以此方式构成的中心构件4主要如图12所示,背面侧的凸缘经由光源部罩25螺固于底架而安装。另外,中心构件4可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底架,其具体的安装结构并无限定。
适配器引导部5是适配器A所插通并卡合的构件。适配器引导部5如图3、图10及图12所示,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中央部设有适配器A所插通并卡合的卡合口51。该适配器引导部5是对应于本体1的中央部所形成的开口11而配设。
光传感器6如图14及图15所示为照度传感器,包含:光电二极管等的传感器元件,以对周围的亮度进行侦测并输出检测信号的方式而进行动作。借此,当周围明亮时,以对光源部2即发光元件22进行调光而点灯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光传感器6安装于基板61,以光传感器6的受光部与受光窗43相向的方式,而被配设并安装在中心构件4的空间部42内。更详细而言,光传感器6以下述方式配设,即,基板61被螺固于中心构件4的凸起(boss),光传感器6被收容在引导筒46内,且光传感器6的受光部与受光窗43相向。
灯罩7是由丙烯酸树脂等的具有透光性、且呈乳白色并具备扩散性的材料而形成为大致圆形状,且在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状的开口71。而且,在灯罩7的外周部安装着灯罩装饰框7a,该灯罩装饰框7a由包含丙烯酸树脂等的透明材料所形成。
并且,灯罩7以覆盖包含光源部2的本体1的前表面侧的方式,而可装卸地安装于本体1的外周缘部。具体而言,通过转动灯罩7,将灯罩7上所设的灯罩安装配件74卡合于灯罩接受配件75而进行安装,所述灯罩接受配件75设在由本体1的突出部14所形成的凹部内。
而且,在拆卸灯罩7时,朝向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转动灯罩7,以解除灯罩安装配件74与灯罩接受配件75的卡合,从而可拆卸所述灯罩7。
罩构件8如图2、图7、图9、图10及图12所示,是由透明的丙烯酸树脂等的材料而形成为圆形状。该罩构件8对应于灯罩7的开口71而安装于中心构件4的前表面壁,且以覆盖并堵塞中心构件4的开口41的方式而配设。
在罩构件8上,形成有:与光传感器6的受光窗43相向的圆形状的透过部81,并且在背面侧形成有:多个L字状的卡合突起82,所述卡合突起82与中心构件4的前表面壁上形成的多个键状的卡合孔44相向。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罩构件8的前表面侧,至少保留透过部81而贴附不透光性的薄膜材料等。
间接光光源部9配设在本体1的背面侧,主要具有照亮天花板面的功能。如图3、图5、图10及图12所示,间接光光源部9具备:基板91、以及安装在该基板91的多个发光元件92。
安装有该发光元件92的基板91被安装在:所述点灯装置罩35的侧壁35a上的四处部位。而且,这些基板91由箱状的透光性的罩93所覆盖。
发光元件92与所述光源部2同样地为LED,且为表面安装型的LED封装。并且,发光元件92连接于点灯装置3而受到点灯控制。另外,发光色可设为昼白色、日光色、灯泡色、红色、绿色或蓝色、或者这些颜色的组合。
另外,优选的是,基板91朝向斜上方,但例如也可为朝向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情况。在朝向垂直方向的情况下,从发光元件92出射的光主要朝水平方向照射,但因配光范围广,一部分的光照射向天花板面。而且,在朝向水平方向的情况下,从发光元件92出射的光主要朝垂直方向照射,从而照射向天花板面。
进而,间接光光源部9只要能够配设在本体1的背面侧,则未必需要安装于点灯装置罩35。也可为安装于其他构件或部分的情况。
当这样使用发光元件22来作为光源部2中的光源时,从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的指向性强,因此存在配光范围变窄的倾向,通过如本实施方式般,在本体1的背面侧设置间接光光源部9,能够提高空间的亮度感。因此,设置间接光光源部9是:在将光源部2的光源作为发光元件22时有效的方式。进而,这些光源部2及间接光光源部9是:由侦测周围的亮度并输出检测信号的光传感器6来控制其点灯状态。
弹性构件10对应于所述多个各间接光光源部9的安装位置、而安装在各间接光光源部9的附近。弹性构件10是:在照明装置被安装于作为器具安装面的天花板面C的状态下,以介隔在与天花板面C之间的方式而配设的构件(参照图12)。
具体而言,弹性构件10是包含不锈钢等材料的金属制的弹簧构件,且对应于各间接光光源部9的安装位置、而安装在点灯装置罩35的背面侧。弹性构件10是将横长的长方形状的板簧弯曲而形成,在中央部具有固定部10a,从该固定部10a的两侧以朝向斜上方(背面侧)扩开的方式而形成有延伸部10b,在弹性构件10的前端侧形成有:呈四边形状的抵接部10c。
而且,在固定部10a形成有螺丝贯穿孔,通过贯穿该螺丝贯穿孔、并螺入点灯装置罩35的背面侧的安装螺丝,而将弹性构件10固定于点灯装置罩35的背面侧。
多个、即4个此种弹性构件10均使用同一形态,且具有相同弹性力的弹性构件。
在弹性构件10的固定状态下,如图10代表性地所示,配置在点灯装置罩35背面侧的弹性构件10能以固定部10a为支点,伴随弹簧作用而朝前表面侧方向(图示箭头方向)弹性变形。而且,主要如图6所示配置成:延伸部10b的延伸方向,换言之,弹性构件10的长边方向与间接光光源部9的长边方向一致而两者并设。因此,能够避免:弹性构件10成为从间接光光源部9出射的光的障碍物而发挥作用的情况。
另外,在抵接部10c上,也可通过接着等、而设置海绵(sponge)或硅酮橡胶等的防滑部。抵接部10c是指直接或间接抵接于天花板面C的部分。
除此以外,弹性构件10只要是在照明装置被安装于作为器具安装面的天花板面C的状态下,以弹性地介隔在与天花板面C之间的方式配设的构件即可,例如,可适用海绵或硅酮橡胶等的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但是,如果考虑到热耐久性,则较为理想的是,适用金属或硅酮橡胶等的材料。
适配器A如图12所示,是通过设在上表面侧的挂钩、而电性且机械地连接于设置在天花板面C的吸顶灯座主体Cb的部分,且呈大致圆筒状,并且在周壁的两侧,以通过内置的弹簧(spring)而始终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而设有一对卡止部A1。该卡止部A1通过对设在下表面侧的操作杆(lever)进行操作而没入。而且,从该适配器A导出有:连接至所述点灯装置3的未图示的电源线(cord),并经由连接器(connector)而与点灯装置3连接。
参照图4、图10及图11来说明光源部2与点灯装置3的配置关系。另外,图11是平面地表示光源部2与点灯装置3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光源部2是在大致圆周状的基板21的圆周上安装多个发光元件22而构成。并且,该基板21的背面侧热结合于本体1而安装。因此,该多个发光元件22配设在安装部5的周围,具体而言,主要如图4及图11所示,以俯视时包围安装部5的周围的方式而配设。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点灯装置3配设在本体1的背面侧,且朝背面方向与光源部2空开隔离距离d而安装在点灯装置罩35。进而,电路零件32以包围:插通电路基板31的切口部31a的安装部5的周围的方式而配设,并且如图11所示,位于排列在圆周上的多个发光元件22的内侧。
而且,在安装部5的附近,配置了:电路零件32中、发热量相对较大的发热零件32H。
因此,光源部2中的发光元件22与点灯装置3中的电路零件32是:朝背面方向空开隔离距离d而设置,而且,电路零件32位于发光元件22的内侧。即,发光元件22与电路零件32在垂直方向(前背方向)及水平方向(半径方向)这两方向上均错开而配置。而且,电路零件32中的发热零件32H是远离发光元件22而配置。
因此,发光元件22与电路零件32成为热分离的配置,能够抑制从发光元件22与电路零件32产生的热的相互的热干涉。
而且,发光元件22及电路零件32配设在以安装部5为中心的周围,因此能够紧凑地构成。进而,点灯装置3配设在本体1的背面侧,因此不会缩窄从光源部2出射的光的范围,而能够确保规定的配光范围。
接下来,参照图6至图9来说明灯罩7的安装工序。首先,如图7所示,将灯罩7安装于本体1侧。这可以通过下述操作来进行,即,将灯罩7的外周缘对准本体1的外周缘而转动,将灯罩7上所设的灯罩安装配件74卡合于本体1上所设的灯罩接受配件75。
参照图13及图14来说明,灯罩7的开口缘部E与形成在中心构件4的光传感器6的受光窗43的位置关系。
如图13所示,在将灯罩7安装于本体1的状态、即在将罩构件8进行安装之前的状态下,灯罩7的开口缘部E较中心构件4的前表面位于前表面侧,且较光传感器6的受光窗43位于前表面侧。
从该状态开始,如图14所示,借由对罩构件8进行安装,从而灯罩7的开口缘部E较中心构件4的前表面位于背面侧。具体而言,灯罩7的开口缘部E较光传感器6的受光窗43位于背面侧。
如图13所示,如果灯罩7的开口缘部E较光传感器6的受光窗43位于前表面侧,则从光源部2出射并经灯罩7扩散或导光的光、将从受光窗43入射,从而有可能影响到光传感器6。
但是,如图14所示,使灯罩7的开口缘部E较中心构件4的前表面位于背面侧,且较光传感器6的受光窗43位于背面侧,从而能够抑制来自光源部2的光影响到光传感器6。
接下来,参照图12来说明照明装置安装于天花板面C的安装状态。首先,将适配器A电性且机械地连接于预先设置在天花板面C的吸顶灯座主体Cb。在拆卸照明器具的罩构件8的状态下,一方面使适配器引导部的卡合口51对准适配器A,一方面克服照明装置安装用弹簧构件10的弹性力而从下方用手上推器具本体1,直至适配器A的卡止部A1确实地卡合于适配器引导部的卡合口51为止,从而进行安装操作。
接下来,安装罩构件8,以覆盖并堵塞与吸顶灯座主体Cb相向的中心构件4的中央部的开口41。
在此状态下,弹性构件10发生弹性变形,将抵接部10c弹性抵接于天花板面C。并且,抵接部10c能在大致平面上平行地或以前端部稍许朝向铅垂方向的方式,而抵接于天花板面C。
因此,弹性构件10伴随压缩方向的弹性变形,而介隔在器具本体1的背面侧即点灯装置罩35的背面侧、与天花板面C之间,照明装置本体1成为:在弹性构件10的弹簧作用下,被确实地保持并安装于天花板面C的状态。
在照明装置安装于天花板面C的安装状态下,对点灯装置3供给电力时,经由光源部2中的基板21来对发光元件22通电,各发光元件22点灯。从发光元件22向前表面侧出射的光透过光源部罩25,且经灯罩7扩散并透过后照射向外方。因此,在规定的配光范围内,对下方进行照明。
接下来,对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电路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参照附图来说明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电路结构。图15是表示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电路结构的结构图,图16是实例1的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的电路图。而且,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例1的点灯装置3具有:电源电路100、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光传感器6、遥控信号受光部25、与作为控制电路112的第1控制电路110及第2控制电路111。另外,在图15中,省略了对作为辅助光源的发光元件22a及发光元件22a进行点灯控制的点灯电路的记载。
电源电路100经由开关SW而连接于外部电源,当外部电源为交流电源时,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更具体而言,开关SW是设在建筑物的墙壁等的墙壁开关等。电源电路100具备一般的电路结构,即具有:使用二极管的整流器、以及相对于整流器而并联地连接于整流器的输出侧的平滑电容器等。而且,电源电路100具有:功率因数(power factor)改善电路101及电源监视电路102,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1具备一般的电路结构。电源监视电路102对从外部电源向电源电路100的电源供给状态进行监视。更具体而言,对开关SW的导通(ON)或断开(OFF)状态、从断开状态向导通状态的切换时间进行检测。电源监视电路102将检测结果送出至后述的控制电路112。
在电源电路100上,分别连接着:控制电路用电源电路103、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控制电路用电源电路103、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分别从电源电路100接受直流电力的供给。
控制电路用电源电路103将电源供给至:后述的作为控制电路112的第1控制电路110及第2控制电路111。
在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上,例如连接着发出峰值(peak)波长为620nm~640nm、半值宽度为10nm~30nm的红色光的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R通过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进行点灯。
在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上,例如连接着发出峰值波长为510nm~530nm、半值宽度为40nm~60nm的绿色光的发光元件22G。发光元件22G通过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进行点灯。
在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上,例如连接着发出峰值波长为440nm~470nm、半值宽度为10nm~30nm的蓝色光的发光元件22B。发光元件22B通过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进行点灯。
在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上,例如连接着发光元件22N,所述发光元件22N受到相关色温为4600K~7100K左右、且峰值波长为440nm~470nm、半值宽度为10nm~30nm的蓝色光所激发,而发出峰值波长为500nm~600nm、半值宽度为100nm~200nm的白色光。发光元件22N通过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进行点灯。
在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上,例如连接着发光元件22L,所述发光元件22L受到相关色温为2500K~3200K左右、且峰值波长为440nm~470nm、半值宽度为10nm~30nm的蓝色光所激发,而发出峰值波长为550nm~650nm、半值宽度为100nm~200nm的灯泡色光。发光元件22L通过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进行点灯。
在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上,例如连接着发光元件92,所述发光元件92受到相关色温为2500K~3200K左右、且峰值波长为440nm~470nm、半值宽度为10nm~30nm的蓝色光所激发,而发出峰值波长为550nm~650nm、半值宽度为100nm~200nm的灯泡色光。发光元件92通过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进行点灯。
发光元件22R、22G、22B、22N、22L、92的色温是:既可通过单个光源来获得,也可对色度不同的多个光源的发光进行加法混光而获得。当使用多个光源来获得规定色温时,其种类可为同种类及不同种类的组合的任一种。而且,发光元件22R、22G、22B、22N、22L、92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因此可适当使用1个及任意的多个中的任一种。并且,各个发光元件22R、22G、22B、22N、22L、92的数量既可相等,也可不等。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将相同色温的多个LED串联连接而使用。
另外,发光元件22N、22L、92构成第1光源部2a,而发光元件22R、22G、22B构成第2光源部2b。因而,光源部2包含:第1光源部2a及第2光源部2b。
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的具体的电路方式在本实例中并无特别限定,可采用与光源的种类相应的适当的电路。在本实例中,对于光源部2使用发光元件22及92,因此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可采用直流点灯方式,更具体而言,可采用对直流-直流(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DC-DC)转换器、例如降压斩波器(chopper)进行恒电流控制的电路结构。通过该电路结构,有电路效率变高、且控制变得容易等的优点。
对于对降压斩波器进行恒电流控制的电路结构,例如若以图15中的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为例来进行说明,则如图16所示,将输出电容器C、电感器(inductor)L及开关元件Q的串联电路连接于电源电路100的输出端之间,在开关元件Q的导通时、从电源电路100流出线性增加的增加电流,从而在电感器L中蓄积电磁能量(energy)。并且,将二极管D及输出电容器C的串联部分、并联连接于电感器L而形成闭合电路,在开关元件Q的断开时,使线性减少的减少电流从电感器L流出至该闭合电路。通过反复进行以上说明的、向电感器L的电磁能量的蓄积与流出,从而向输出电容器C的两端之间输出经降压的直流电压。在成为降压斩波器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容器C的两端,并联连接着发光元件22N。
在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中,向着流经开关元件Q、电感器L及输出电容器C的串联电路的增加电流,及电感器L、输出电容器C及二极管D的闭合电路的减少电流均流经的电路部分串联地插入检测电路107a,进而检测电流值。而且,检测电路107a构成为:能够检测输出电容器C的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07a的检测值被输入至控制电路112,基于从检测电路107a输入的检测值,控制电路112控制开关元件Q。另外,控制电路112通过控制电路用电源电路103来供给电源。
控制电路112基于后述的遥控信号受光部25或光传感器6送出的信号,来对光源部2进行调光控制。而且,通过使光源部2的发光色不同的发光元件22的光输出的比率发生变化,从而能够使光源部2的光源色发生变化,即能够进行调色控制。另外,在调光控制及调色控制中,亮度或光源色连续地变化的调光控制或调色控制、与呈阶梯(step)状变化的调光控制或调色控制均包括在内,是指:能够以给人以亮度或光源色大致连续地变化的印象的方式,来进行调光控制或调色控制。而且,控制电路112也可基于来自遥控发送器Rc的信号,将光源部2的光源色的色温变更为所需值,或者使光源部2的光源色的色温连续地变化、并在达到所需的光色时使其变化停止而进行选择。进而,控制电路112既可使各点灯电路同步地进行调光控制或调色控制,也可非同步地进行调光控制或调色控制。
而且,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采用:进行通过经振幅控制的连续电流来实现调光动作、与通过经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的PWM电流来实现的调光动作的结构。而且,在本实例中,在振幅控制的情况下,使用由检测电路107a所检测的电流值来进行控制;在PWM控制的情况下,也使用由检测电路107a所检测的电流值来进行控制。
另外,在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中,也可采用与图16所示的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同样的结构。
控制电路112由控制电路用电源电路103来供给电源而动作。控制电路112具有:第1控制电路110及第2控制电路111。第1控制电路110基于由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所检测到的流经发光元件22N、22L及92的电流值及施加的电压值,来向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送出控制信号,从而分别对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进行点灯控制。而且,第1控制电路110是:以可接收来自遥控信号受光部25及光传感器6的信号而进行连接。遥控信号受光部25通过遥控发送器Rc的操作来进行送出并接收、且将基于接收信号的信号送出至第1控制电路110。用于进行遥控发送器Rc与遥控信号受光部25的通信的媒体是:在实例1中使用红外线,但也可将电波等已知的各种媒体作为通信媒体,并且也可以是借助有线来实现的通信。而且,光传感器6对设置有照明装置的照明空间的照度进行检测,并且将基于检测值的信号送出至第1控制电路110。
进而,第2控制电路111与第1控制电路110同样地,基于由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所检测到的流经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电流值及施加的电压值,来向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送出控制信号,从而分别对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进行点灯控制。
通过操作遥控发送器Rc或者操作配设在壁面上的开关SW,能够进行所需的光源部2的点灯控制。在遥控发送器Rc中,为了进行光源部2的点灯控制,例如可配设全光点灯开关、光输出增加开关、光输出减少开关、熄灯开关、根据发光元件22N及22L的第1光源部2a的光源色的色温增加开关及色温减少开关。
参照图15至图16及图20(a)、图20(b)、图20(c),来说明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动作。图20(a)、图20(b)、图20(c)是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控制电路112的说明图。而且,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照明装置的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N、22L、92、22R、22G及22B是:通过控制各自的光输出,从而能够控制光源部的光输出的色温。例如,如图20(a)、图20(b)、图20(c)所示,对通过发光元件22R、22G及22B来控制光源部2的光输出的色温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20(a)、图20(b)、图20(c)中,纵轴表示各个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相对光输出。图20(a)、图20(b)、图20(c)分别表示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光输出。例如,发光元件22R的光输出为100%,这是指:发光元件22R为全光点灯。各个发光元件的100%的光输出既可基于发光元件的额定电流来规定,也可基于额定电流以下的基准。而且,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各自的基准也可不同。
图20(a)的R0是指:基于第2控制电路111的指示,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使88mA的电流流经发光元件22R,从而进行80%的光输出。同样地,图20(b)的G0是指:基于第2控制电路111的指示,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使55mA的电流流经发光元件22G,从而进行50%的光输出。图20(c)的B0是指:基于第2控制电路111的指示,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使10mA的电流流经发光元件22B,从而进行30%的光输出。
通过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分别进行80%、50%、30%的光输出,从而光源部2能够进行规定色温的光输出。在照明装置中,当光源部2根据该规定色温来进行光输出时,光源部2的光输出的最大值是: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分别进行80%、50%、30%的光输出的情况。
为了在光源部2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光源部2的光输出减少,必须控制流经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电流值,以使流经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各自的电流的比率为固定。
当在光源部2维持规定色温的光输出的状态下、使光源部2的光输出减少时,可进行10阶段的调光控制,并且当第2控制电路111、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的电流控制的最小值为1mA时,如图20(a)、图20(b)所示,发光元件22R、22G可分别进行R0~R10、G0~G10这10阶段的调光,但发光元件22B如图20(c)所示,只能进行B0~B9这9阶段的调光。另外,每当调光1阶段时,流经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电流分别各减少8mA、5mA、1mA,以使流经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各自的电流的比率为固定。
另外,在上述中,作为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具体例,例示了:以可对发光元件22R、22G进行调光控制的阶段、即R0~R10、G0~G10这10阶段中的9阶段(R0~R9、G0~G9)来进行调光的结构。但是,为了以规定色温来控制光源部2的光输出,也可配合发光元件22R、22G、22B可实现的调光控制的阶段数内最小的阶段数,来进行调光控制。例如,如图21(a)~图21(c)所示,发光元件22B的调光控制可实现的阶段为B0~B9这9阶段且为最小,也可配合该9阶段、来将对发光元件22R、22G进行调光控制的阶段设定为R0~R9、G0~G9这9阶段。另外,在图21(a)~图21(c)中表示为:每当调光1阶段时,流经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电流分别各减少8.8mA、5.5mA、1mA,但实际的电流值为电流控制的最小值的整数倍的值。
本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即使在发光元件22R及22G可维持光源部2的规定色温、而进行10阶段的调光的情况下,当发光元件22B因光源部2的规定色温下的流经发光元件22B的电流值、或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的电流控制的最小值为1mA等的限制而只能进行9阶段调光时,发光元件22R及22G也只进行9阶段调光。即,本实例的照明装置是:在将光源部2的光输出维持为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光源部2的光输出减少时,当发光元件22R、22G、22B中的任一者达到可控制的最小光输出时,不使其他发光元件的光输出进一步减少,而是以比可控制的光输出高的值来使减少停止。
以下表示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效果。
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112是:通过分别控制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光源部2的光输出,并且在光源部2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光源部2的光输出减少时,当发光元件22B的光输出达到最小时,使发光元件22R及22G的光输出的减少停止,因此能够在光源部2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光源部2的光输出减少。
在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罩构件8是作为:使灯罩7的开口缘部E较中心构件4的前表面位于背面侧,且使开口缘部E较光传感器6的受光窗43定位于背面侧的定位装置来发挥功能。另外,发挥此种功能的定位装置并不限定于罩构件8。也可通过其他结构或构件,来使灯罩7的开口缘部E较中心构件4的前表面位于背面侧,且使开口缘部E较光传感器6的受光窗43定位于背面侧。
在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当对间接光光源部9通电时,各发光元件92点灯,从发光元件92向斜上方出射的光会透过透光性的罩93,且主要照射向天花板面。因此,天花板面变得明亮,能够提高亮度感。此时,能够实现:从间接光光源部9照射的光的配光特性的稳定化,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间接照明。
在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光源部2及间接光光源部9是:由侦测周围的亮度并输出检测信号的光传感器6,来控制其点灯状态。此时,灯罩7的开口缘部E较中心构件4的前表面位于背面侧,因此光源部2对光传感器造成的影响得到抑制,能够根据周围的亮度来适当地进行照明的控制。
在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从发光元件22产生的热是:由于基板21的背面侧与本体1的热结合、而有效地传导至本体1,并利用大面积得以散热。而且,在本体1上形成有突出部12、13、14,因此能够增大散热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除此以外,在本体1的突出部12上,载置并安装有点灯装置罩35,因此,热从本体1传导至点灯装置罩35而促进散热。
在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发光元件22与电路零件32朝背面方向空开隔离距离d而设置,而且,电路零件32位于发光元件22的内侧、且以热分离的方式而配置,从点灯装置3产生的热主要通过点灯装置罩35内的空间的对流来散热,因此能够抑制彼此的热干涉。因此,能够抑制发光元件22及电路零件32的过度的温度上升。进而,电路零件32中的发热零件32H是远离发光元件22而配置,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彼此的热干涉。
而且,在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从间接光光源部9的发光元件92产生的热是:从基板91的背面侧传导至点灯装置罩35的侧壁35a,进而也传递至弹性构件10并得以散热,因此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光源部中的发光元件与点灯装置中的电路零件彼此的热干涉的照明装置。
在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通过弹性构件10的作用,能够将天花板面C与各间接光光源部9的隔离距离d保持为固定,从而能够使从各间接光光源部9照射的光的出射角成为固定。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配光特性的稳定化,从而能够有效地照射天花板面C而进行间接照明。并且,弹性构件10对应于各间接光光源部9并且配设在其附近,因此能够期待:天花板面C与各间接光光源部9的隔离距离d的固定化变得更确实的效果。
而且,在拆卸照明装置时,拆卸罩构件8,并通过中心构件4的开口41来操作适配器A上所设的操作杆,以解除适配器A的卡止部A1的卡合,从而能够拆卸照明装置。
在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通过弹性构件10,能够将天花板面C与各间接光光源部9的隔离距离d保持为固定,从而能够实现从间接光光源部9照射的光的配光特性的稳定化,且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配光特性的偏差的照明装置。
在实例1的照明装置中,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光源部2对光传感器6造成的影响、并能根据周围的亮度来适当地进行照明的控制的照明装置。
实例2
实例2a的照明装置包括:第1光源,具有规定的色温;第2光源,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不同的色温;第1点灯电路,对所述第1光源进行点灯;第2点灯电路,对所述第2光源进行点灯;信号输入部,输入外部信号;以及控制电路,具有:进行所述第1光源的规定点灯控制的第1光源点灯控制循环(cycle)、与进行所述第2光源的规定点灯控制的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根据向所述信号输入部输入的第1信号来控制所述第1及第2点灯电路,以开始基于所述第1及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点灯控制,并且根据向所述信号输入部输入的第2信号来控制所述第1及第2点灯电路,以停止基于所述第1及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点灯控制。
实例2b的照明装置是根据实例2a的照明装置,其中,控制电路根据向所述信号输入部输入的所述第2信号,使基于所述第1及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而停止点灯控制时的、所述第1光源的光输出与所述第2光源的光输出的比率成为固定,并且在此固定状态下,基于向所述信号输入部输入的调光信号,来对所述第1及第2光源进行调光控制。
实例2c的照明装置是根据实例2a的照明装置,其中,控制电路根据向所述信号输入部输入的所述第2信号,使基于所述第1及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而停止点灯控制时的、所述第1及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控制目标值进行存储,并且根据向所述信号输入部输入的第3信号,基于所存储的所述第1及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控制目标值,来控制所述第1及第2点灯电路。
实例2d的照明装置是根据实例2b的照明装置,其中,控制电路根据向所述信号输入部输入的所述第2信号,使基于所述第1及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而停止点灯控制并且进行调光控制后的、所述第1及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控制目标值进行存储,根据向所述信号输入部输入的第3信号,基于所存储的所述第1及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控制目标值,来控制所述第1及第2点灯电路。
实例2e的照明装置是根据实例2a至实例2d中任一个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控制电路是:在基于所述第1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来控制所述第1点灯电路、以使所述第1光源的光输出增加时,则基于所述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来控制所述第2点灯电路、以使所述第2光源的光输出减少,并且,在基于所述第1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来控制所述第1点灯电路、以使所述第1光源的光输出减少时,则基于所述第2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来控制所述第2点灯电路、以使所述第2光源的光输出增加。
实例2f的照明装置是根据实例2a至实例2e的实施方式中任一个所述的照明装置,包括:所述第3光源,具有与所述第1及第2光源不同的色温;以及第3点灯电路,对所述第3光源进行点灯,并且,所述控制电路具有进行所述第3光源的规定点灯控制的第3光源点灯控制循环,通过向所述信号输入部输入的所述第1信号来进行指示,以基于所述第1、第2及第3光源点灯控制循环,而由所述第1、第2及第3点灯电路中的任一者同时进行光输出的增加控制、光输出的减少控制及光输出的固定控制中的所有点灯控制。
参照图15至图17(c)来说明实例2(实例2a至实例2f)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动作。图17(a)~图17(c)是实例2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控制电路112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说明图。而且,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实例2的照明装置具有图1至图14所示的器具结构,且具有图15及图16所示的点灯装置3的电路结构。
通过图17(a)~图17(c)来说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在图17(a)~图17(c)中,纵轴为发光元件22的光输出,横轴为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开始计起的经过时间。另外,纵轴除了光输出以外,也可为流经发光元件22的电流值或施加的电压值。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具有:发光元件22的光输出的增加控制、光输出的减少控制及光输出的固定控制。另外,在光输出的固定控制中,也包括发光元件22的熄灯(光输出0%)的状态。
对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以图17(a)所示的红色光源点灯控制循环为例进行说明。红色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是:当基于第1信号来开始控制(相当于图17(a)的经过时间0)时,对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进行点灯控制,以使发光元件22R的光输出达到50%。从控制开始直至时间到达图中A点为止,红色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对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进行点灯控制,以使发光元件22R的光输出从50%达到100%。经过时间从图中A点直至到达C点为止,红色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对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进行点灯控制,以使发光元件22R的光输出从100%达到0%。经过时间从图中C点直至到达E点为止,红色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对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进行点灯控制,以使发光元件22R的光输出达到0%。经过时间从图中E点直至到达F点为止,红色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对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进行点灯控制,以使发光元件22R的光输出从0%达到50%。用于进行这一连串的点灯控制动作的是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在第2控制电路111或控制电路112中存储有其数据(data)。当基于第1信号的信号被输入至控制电路112时,直至输入第1信号、第2信号或调光信号为止,控制电路112继续指示光源点灯电路进行基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点灯控制,发光元件22由光源点灯电路继续进行点灯控制。另外,控制电路112开始基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点灯控制后,当再次输入有第1信号时,也可返回输入第1信号之前的点灯控制(例如全光点灯)。
接下来,对光源点灯控制循环下的控制电路112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遥控信号受光部25接收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的第1信号时,第1控制电路110将基于第1信号的信号发送至第2控制电路111。第2控制电路111在收到基于第1信号的信号时,基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来控制点灯电路,而对发光元件22进行点灯控制。更具体而言,第2控制电路111在收到基于第1信号的信号时,基于图17(a)所示的红色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来控制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而对发光元件22R进行点灯控制。同样地,第2控制电路111在收到基于第1信号的信号时,基于图17(b)所示的绿色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来控制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而对发光元件22G进行点灯控制。而且,同样地,第2控制电路111在收到基于第1信号的信号时,基于图17(c)所示的蓝色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来控制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而对发光元件22B进行点灯控制。
当遥控信号受光部25接收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的第2信号时,第1控制电路110将基于第2信号的信号发送至第2控制电路111。第2控制电路111在收到基于第1信号的信号时,基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来开始光源点灯电路的控制及发光元件22的点灯控制,直至向第2控制电路111输入基于第2信号的信号为止,继续反复进行基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光源点灯电路的控制及发光元件22的点灯控制。当向第2控制电路111输入基于第2信号的信号时,停止基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光源点灯电路的控制及发光元件22的点灯控制。例如,在图17(a)中,当在图中D点的时间,基于第2信号的信号被输入至第2控制电路111时,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使发光元件22R以光输出0%来继续点灯控制。而且,同样地,在图17(b)中,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使发光元件22G以光输出50%来继续点灯控制。进而,同样地,在图17(c)中,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使发光元件22B以光输出50%来继续点灯控制。
当在向第2控制电路111输入基于第2信号的信号,从而停止基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光源点灯电路的控制及发光元件22的点灯控制后,向第2控制电路111输入基于调光信号的信号时,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在维持各自的光输出的比率的状态下,使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各自的光输出增加或减少。另外,“向第2控制电路111输入基于调光信号的信号”是指:遥控信号受光部25接收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的调光信号,且从第1控制电路110将基于调光信号的信号发送至第2控制电路111。
以在图17(a)~图17(c)的D点的时间停止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当在向第2控制电路111输入基于第1信号及第2信号的信号,从而停止基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光源点灯电路的控制及发光元件22的点灯控制后,将基于遥控发送器Rc的光输出减少开关的操作的调光信号输入至第2控制电路111时,第2控制电路111在维持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的光输出比率的状态下,使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各自的光输出减少,因此将发光元件22R的光输出点灯控制为0%,将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的光输出从50%点灯控制为25%。即,在维持停止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时刻的、从第2光源部2a输出的光源色的色温的状态下,来进行调光控制。
控制电路112基于来自遥控发送器Rc的规定信号,来存储: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停止时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控制目标值。“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控制目标值”是指:控制电路112为了控制光源点灯电路,而预先存储在控制电路112中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数据其自身。另外,存储在控制电路112中的数据也可为:发光元件22的光输出、或流经发光元件22的电流值、或施加的电压值。
控制电路112接收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的第3信号,由此,基于所存储的数据来控制光源点灯电路,使发光元件22进行点灯控制。
另外,在本实例中,第1信号、第2信号及第3信号的全部或任两个也可为相同的信号。只要能够基于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开始、结束及存储在控制电路112中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控制目标值来对发光元件22进行点灯控制,则向遥控信号受光部25或控制电路112输入的信号也可为任何形态。
在本实例中,显示出了:通过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来对发光元件22R、22G及22B进行点灯控制的情况,但也可设置对发光元件22N及22L进行点灯控制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当通过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来对发光元件22R、22G及22B进行点灯控制时,也可使发光元件22N及22L熄灯、或者以可控制范围的下限光输出而点灯。
另外,在本实例中,第1信号是指:为了指示控制电路112开始光源点灯控制循环、而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开始信号,第2信号是指:为了指示控制电路112停止光源点灯控制循环、而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停止信号。
以下表示实例2的照明装置的效果。
在实例2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中,具有实例1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效果,并且具有以下记载的效果。
在实例2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中,控制电路112具有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因此无须通过分别对发光元件22R、22G及22B进行调光来进行调色,能够利用来自遥控发送器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开始及停止的简易操作,来将光源部2的色温设定为所需的状态。
在实例2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中,控制电路112具有光源点灯控制循环,因此无须通过使用色度坐标的特殊设备来进行调色,能够利用来自通用的遥控发送器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开始及停止的简易操作,来将光源部2的色温设定为所需的状态。
在实例2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中,将停止控制电路112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时的光源点灯控制循环的控制目标值,存储在控制电路112的存储装置中,而能够利用遥控发送器的简易操作,来将光源部2的色温再次设定为所需的状态。
实例3
实例3a的照明装置具备:第1光源,发出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上的光;第2光源,发出半值宽度小于100nm的光;第1点灯电路,对所述第1光源进行点灯;第2点灯电路,对所述第2光源进行点灯;光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光传感器的检测值来对所述第1点灯电路进行点灯控制,并且在所述光传感器的动作时,基于预定的值来对所述第2点灯电路进行点灯控制。
实例3b的照明装置是根据实例3a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具有第1控制电路与第2控制电路,所述第1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光传感器,并且对所述第1点灯电路进行点灯控制,所述第2控制电路对所述第2点灯电路进行点灯控制。
参照图15至图18来说明实例3(实例3a或实例3b)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动作。图18的(a)是表示实例3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光传感器6的特性的说明图。而且,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实例3的照明装置具有图1至图14所示的器具结构,且具有图15及图16所示的点灯装置3的电路结构。
通过图18来说明本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光传感器6的特性。
在图18中,纵轴表示光传感器的相对的灵敏度,横轴表示光传感器所检测的光的波长。图18的曲线(a)表示光传感器6的灵敏度与波长的关系。而且,在曲线(a)中,光传感器6的灵敏度达到峰值时的波长,例如也可如图18所示般使用半值宽度La来规定。由半值宽度La规定的灵敏度达到峰值时的波长在以下称作峰值波长,以峰值波长为例进行说明。
以往的照明装置的光源主要有:光源色为4600K~7100K左右且峰值波长为500nm~600nm左右的白色光、光源色为2500K~3200K左右且峰值波长为550nm~650nm左右的灯泡色光、以及通过这些光的加法混光获得的光。
这些光的波长是与光传感器6的峰值波长不同的波长,因此即使在使用光传感器6来检测照明装置进行照明的照明空间的照度等、并将照明空间的照度控制为固定(当有太阳光等的外部光入射至照明空间内时,使照明装置的光输出减少)的情况下,光传感器也不会误检测从照明装置的光源输出的光。
另一方面,在本实例的照明装置的情况下,光源部2具有发出红色光的发光元件22R、发出绿色光的发光元件22G及发出蓝色光的发光元件22B,因此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或发光元件22B的光的波长存在与峰值波长一致的状况。
因而,本实例的照明装置中,当由半值宽度规定的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或发光元件22B中任一者的光的波长、与由光传感器6的半值宽度La规定的灵敏度达到峰值时的波长存在一致或重复的部分时,控制电路112是:在光传感器6的动作时,对于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基于预定的值来控制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另外,“基于预定的值来控制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也包括:使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或发光元件22B熄灯,或者以可控制范围的下限光输出而点灯的情况。
而且,本实例的“发出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上的光的第1光源部2a”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上”分别指:第1光源部2a至少具有发光元件22N及发光元件22L,且受发光元件22N及22L的半值宽度为10nm~30nm的蓝色光激发后的白色光及灯泡色光的半值宽度。
参照图15至图18来说明实例3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动作。
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信号、以进行基于光传感器6的检测值的光源部2的点灯控制,当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的信号被遥控信号受光部25收到时,控制电路112的第1控制电路110根据光传感器6的检测值来控制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及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且发光元件22N及发光元件22L由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及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根据光传感器6的检测值来进行点灯控制。即,控制电路112控制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及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以使照明装置进行照明的照明空间达到规定的亮度。在有太阳光等的外部光入射至照明空间时,利用光传感器6检测出照明空间的亮度增加,且控制电路112基于光传感器6的检测值来控制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及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以使发光元件22N及发光元件22L的光输出减少。而且,当入射至照明空间的外光的光量减少、且照明空间的亮度下降时,控制电路112基于光传感器6的检测值来控制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及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使发光元件22N及发光元件22L的光输出增加,以使照明空间的亮度达到规定的亮度。
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信号、以进行基于光传感器6的检测值的光源部2的点灯控制,当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的信号被遥控信号受光部25收到时,控制电路112的第2控制电路111指示: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基于预定的值,来对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进行点灯控制。
在仅对照明装置的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中的任一者进行点灯控制,而发光元件22N及22L不点灯的情况下,当控制电路112的遥控信号受光部25收到:指示进行基于光传感器6的检测值的光源部2的点灯控制的信号时,控制电路112也可指示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而使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熄灯、或者以可控制范围的下限光输出而点灯,并且指示发光元件22N及22L以可控制范围的最大光输出来进行点灯控制。另外,也可使发光元件22N及22L分别以预定的光输出来点灯。
以下表示实例3的照明装置的效果。
在实例3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中,具有实例1及实例2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效果,并且具有以下记载的效果。
本实例的照明装置在:由半值宽度规定的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或发光元件22B中的任一者的光的波长、与由光传感器6的半值宽度La规定的灵敏度达到峰值时的波长存在一致或重复的部分时,控制电路112是:在光传感器6的动作时,对于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基于预定的值来控制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因此在进行基于光传感器6的检测值的光源部2的点灯控制时,不会进行因误检测造成的误动作而能够进行控制,以使设置有照明装置的照明空间的亮度达到规定的亮度。
本实例的照明装置中,即使由半值宽度规定的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或发光元件22B中的任一者的光的波长、与由光传感器6的半值宽度La规定的灵敏度达到峰值时的波长不存在一致的部分,控制电路112也在光传感器6的动作时控制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以使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以可控制范围的下限光输出来点灯,因此在进行基于光传感器6的检测值的光源部2的点灯控制时,能够预先确实地防止进行因误检测造成的误动作,并且不会在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N及22L呈二重圆环状地配置的中央部(在光源部2的圆周上配置有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部分)产生暗部,而能够从光源部2的发光面更均匀地出射光输出。
实例4
实例4a的照明装置具备:第1光源,发出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上的光;第2光源,发出半值宽度小于100nm的光;第1点灯电路,对所述第1光源进行点灯;第2点灯电路,对所述第2光源进行点灯;第1光传感器;第2光传感器,在与所述第1光传感器不同的波长处具有灵敏度的峰值;以及控制电路,基于所述第1光传感器或第2光传感器的检测值来对所述第1点灯电路进行点灯控制,并且基于所述第1光传感器及第2光传感器的检测值来对所述第2点灯电路进行点灯控制。
实例4b的照明装置是根据实例4a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具有第1控制电路与第2控制电路,所述第1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1光传感器,并且对所述第1点灯电路进行点灯控制,所述第2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2光传感器,并且对所述第2点灯电路进行点灯控制。
参照图16至图19来说明实例4(实例4a或实例4b)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a的电路结构及动作。图18的(b)是表示实例4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光传感器(第2光传感器)6a的特性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实例4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a的电路结构的结构图。而且,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实例4的照明装置具有图1至图14所示的器具结构,且具有图16及图19所示的点灯装置3的电路结构。
通过图18来说明本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光传感器6a的特性。
图18的曲线(b)表示光传感器6a的灵敏度与波长的关系。而且,在曲线(b)中,光传感器6a的灵敏度达到峰值时的波长例如也可如图18所示般使用半值宽度Lb来规定。由半值宽度Lb规定的灵敏度达到峰值时的波长在以下称作峰值波长,以峰值波长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8所示,光传感器6及6a的峰值波长不同。
在实例3的照明装置的情况下,光源部2具有发出红色光的发光元件22R、发出绿色光的发光元件22G及发出蓝色光的发光元件22B,因此存在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或发光元件22B的光的波长、与峰值波长一致的情况。另一方面,本实例的照明装置中,即使由半值宽度规定的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或发光元件22B中的任一者的光的波长、与由光传感器6的半值宽度La规定的灵敏度达到峰值时的波长存在一致或重复的部分,由于光传感器6a的峰值波长不具有:与由半值宽度规定的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及发光元件22B的光的波长一致或重复的部分,因此也可在光传感器6及光传感器6a的动作时,对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及发光元件92进行点灯控制。
而且,例如,即使由半值宽度规定的发光元件22R的光的波长、与光传感器6的峰值波长存在一致或重复的部分,且由半值宽度规定的发光元件22G及22B的光的波长、与光传感器6a的峰值波长存在一致或重复的部分,只要基于光传感器6a的检测值来对发光元件22R进行点灯控制,并基于光传感器6的检测值来对发光元件22G及22B进行点灯控制,便不会进行因误检测造成的误动作,而能够进行控制,以使设置有照明装置的照明空间的亮度达到规定的亮度。
参照图19来说明本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a电路结构。
本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a除了光传感器6a设在第2控制电路111以外,与实例1至实例3的照明装置3相同。
参照图16至图19来说明实例4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a的动作。
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信号、以进行基于光传感器6及6a的检测值的光源部2的点灯控制,当从遥控发送器Rc送出的信号被遥控信号受光部25收到时,控制电路112的第1控制电路110根据光传感器6的检测值来控制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及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且发光元件22N及发光元件22L由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及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根据光传感器6或6a的检测值来进行点灯控制,并且,控制电路112的第2控制电路111根据光传感器6a的检测值来控制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且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分别由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根据光传感器6及6a的检测值来进行点灯控制。
控制电路112控制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及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以使照明装置进行照明的照明空间达到规定的亮度。在有太阳光等的外部光入射至照明空间时,由光传感器6及6a来检测照明空间的亮度增加,控制电路112基于光传感器6及6a的检测值来控制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及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以使发光元件22N、22L、22R、22G及22B的光输出减少。而且,当入射至照明空间的外光的光量减少而照明空间的亮度下降时,控制电路112基于光传感器6及6a的检测值来控制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及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使发光元件22N、22L、22R、22G及22B的光输出增加,以使照明空间的亮度达到规定的亮度。
以下表示实例4的照明装置的效果。
在实例4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a中,具有实例1至实例3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效果,并且具有以下记载的效果。
本实例的照明装置中,光传感器6与光传感器6a在不同的波长处具有灵敏度的峰值,因此不会进行因误检测造成的误动作,而能进行基于光传感器6及6a的检测值的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点灯控制,从而能够进行控制,以使设置有照明装置的照明空间的亮度达到规定的亮度。
实例5
实例5的照明装置包括:第1光源,具有规定色温;第2光源,具有与第1光源不同的色温;第3光源,具有与第1光源及第2光源不同的色温;光源部,具有第1、第2及第3光源;以及控制电路,通过分别控制第1、第2及第3光源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光源部的光输出,并且在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当第1、第2或第3光源中的任一者达到最小光输出时,使达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光输出减少。
参照图15至图16及图20(a)、图20(b)、图20(c),来说明实例5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动作。图20(a)、图20(b)、图20(c)是实例5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控制电路112的说明图。而且,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实例3的照明装置具有图1至图14所示的器具结构,且具有图15及图16所示的点灯装置3的电路结构。
照明装置的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N、22L、92、22R、22G及22B通过控制各自的光输出,从而能够控制光源部的光输出的色温。例如,如图20(a)、图20(b)、图20(c)所示,对通过发光元件22R、22G及22B来控制光源部2的光输出的色温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20(a)、图20(b)、图20(c)中,纵轴表示各个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相对光输出。图20(a)、图20(b)、图20(c)分别表示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光输出。例如,发光元件22R的光输出为100%是指:发光元件22R全光点灯。各个发光元件的100%的光输出既可基于发光元件的额定电流来规定,也可基于额定电流以下的基准。而且,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各自的基准也可不同。
图20(a)的R0是指:基于第2控制电路111的指示,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使88mA的电流流经发光元件22R,从而进行80%的光输出。同样地,图20(b)的G0是指:基于第2控制电路111的指示,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使55mA的电流流经发光元件22G,从而进行50%的光输出。图20(c)的B0是指:基于第2控制电路111的指示,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使10mA的电流流经发光元件22B,从而进行30%的光输出。
通过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分别进行80%、50%、30%的光输出,从而光源部2能够进行规定色温的光输出。在照明装置中,当光源部2根据该规定色温来进行光输出时,光源部2的光输出的最大值是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分别进行80%、50%、30%的光输出的情况。
为了在光源部2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光源部2的光输出减少,必须控制流经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电流值,以使流经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各自的电流的比率为固定。
当在光源部2维持规定色温的光输出的状态下使光源部2的光输出减少时,可进行10阶段的调光控制,并且当第2控制电路111、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的电流控制的最小值为1mA时,如图20(a)、图20(b)所示,发光元件22R、22G可分别进行R0~R10、G0~G10这10阶段的调光,但发光元件22B如图20(c)所示,只能进行B0~B9这9阶段的调光。
另外,每当调光1阶段时,流经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电流分别各减少8mA、5mA、1mA,以使流经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各自的电流的比率为固定。
本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即使在发光元件22B因光源部2的规定色温下的、流经发光元件22B的电流值或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的电流控制的最小值为1mA等的限制而只能进行9阶段调光的情况下,当发光元件22R及22G可进行10阶段的调光时,发光元件22R及22G仍进行10阶段的调光。
即,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分别在R0~R9、G0~G9、B0~B9中,在维持光源部2的光输出的规定色温的状态下进行调光控制。在实例1中,特征在于,即便发光元件22R及22G可分别调光至R10及G10,仍只调光至R9及G9,与此相对,本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使发光元件22B以B9点灯,使发光元件22R及22G分别以R10及G10点灯。
在本实例中,特征在于,光源部2的光输出的规定色温会稍许变化,但优先使照明装置的光源部2的光输出减少。
以下表示实例5的照明装置的效果。
在实例5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中,具有实例1至实例4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效果,并且具有以下记载的效果。
实例5的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112通过分别控制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光源部2的光输出,并且在光源部2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光源部2的光输出减少时,即使在发光元件22B的光输出已达到最小的情况下,仍使发光元件22N及22G的光输出的减少继续,因此能够以与光源部2的光输出的规定色温类似的色温,来使光源部2的光输出减少。
以下叙述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变形例。
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112可构成为:使发光元件22N、22L、92、22R、22G及22B分别以规定的光输出来点灯,对从发光元件输出的光进行加法混光,控制光源点灯电路以使光源部2的光输出达到规定的色温或波长,而对发光元件进行点灯控制。
对从发光元件输出的光进行加法混光而得的光源部2的光输出的规定色温是:也可对于照明装置的使用者,即对存在于照明装置的照明空间内的人,给予规定的效果。
在使对从发光元件输出的光进行加法混光而得的光源部2的光输出的色温发生变化时,控制电路112指示: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以对各个发光元件22R、22G及22B预定的光输出的变化率,来控制各个发光元件22R、22G及22B。
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112是:在使对从发光元件输出的光进行加法混光而得的光源部2的光输出的色温发生变化时,以对各个发光元件22R、22G及22B预定的光输出的变化率,来控制各个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因此,能够以更简易的控制来使光源部2的光输出的色温发生变化,而不会对照明装置的使用者造成不适感。
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光源部2是:使发光色为昼白色的发光元件22N与灯泡色的发光元件22L交替、且等间隔地配置成二重圆环状。而且,在该二重圆环的中间,分别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的发光元件22R、发光元件22G、发光元件22B依此顺序而等间隔地配置在圆周上。
因此,在通过遥控发送器Rc仅对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N及22L进行点灯控制时,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112也指示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以预定的光输出、例如可控制范围的下限光输出,来控制发光元件22R、22G及22B,以使得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N及22L呈二重圆环状地配置的中央部(在光源部2的圆周上配置有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部分)不会产生暗部。
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112是:在通过遥控发送器Rc仅对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N及22L进行点灯控制时,也指示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以预定的光输出来控制发光元件22R、22G及22B,因此不会在光源部2的发光元件22N及22L呈二重圆环状地配置的中央部(在光源部2的圆周上配置有发光元件22R、22G及22B的部分)产生暗部,而能从光源部2的发光面更均匀地出射光输出。
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或3a是:在控制电路112中搭载有多个MPU或DSP,来作为第1控制电路110及第2控制电路111。通过在控制电路112中使用多个MPU或DSP,在点灯装置3或3a中,在电路基板31安装电路零件32及发热零件32H时,能够通过同一工序来安装MPU或DSP。即,也可由1个MPU或DSP来构成控制电路112,但此时,要通过回流焊(reflow)工序将MPU或DSP安装到电路基板31,并通过流焊(flow)工序将其他的电路零件32及发热零件32H安装到电路基板31,因此工序增加而生产性下降。
另一方面,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或3a是:在控制电路112中搭载有多个MPU或DSP来作为第1控制电路110及第2控制电路111,因此,通过将电路零件32及发热零件32H安装到电路基板31的同一工序、即流焊工序,便可将多个MPU或DSP安装到电路基板31,从而不会有损生产性。
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或3a是:在控制电路112中具有第1控制电路110及第2控制电路111,且具有第1控制电路110掌握第2控制电路111的控制内容的主从关系(主-从(master-slave)关系)。控制电路112在第1控制电路110(主)及第2控制电路(从)间进行通信,第1控制电路110(主)掌握或管理第2控制电路(从)的控制状态或控制动作内容,因此能够简化控制电路112的控制序列(control sequence),并且在第1控制电路110及第2控制电路111为同一MPU或DSP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控制电路112的控制处理速度。
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或3a是:具有第1控制电路110掌握第2控制电路111的控制内容的主从关系(主-从关系),当第1控制电路110对第2控制电路111指示的控制动作、与实际的第2控制电路111的控制动作不同时,第1控制电路110向第2控制电路111发送动作模式(mode)变更信号,以进行第1控制电路110对第2控制电路111指示的控制动作。收到动作模式变更信号的第2控制电路111在动作模式变更信号伴随光源部2的点灯控制的变更时,使用馈给(feed)功能来进行光源部2的点灯控制的变更,因此即使在第1控制电路110对第2控制电路111指示的控制动作、与实际的第2控制电路111的控制动作不同,而对其进行修正的情况下,照明装置的使用者也不会认识到动作模式变更,能够形成更舒适的照明空间。
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第1控制电路110或第2控制电路111中,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或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的开关元件Q的开关相位是:至少各自存在两种以上,并且在1个相位中、存在:多个点灯电路的开关元件Q进行导通动作的区间,因此,与利用1个控制电路来控制n个点灯电路的开关元件时、将控制周期/n规定为最大导通占空(ON duty)值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利用1个相位来进行多个点灯电路的开关元件Q的导通动作,因此能够适当地规定最大导通占空值,从而不会对电源电路100造成负荷,而能够经由点灯电路来从光源部2获得所需的光输出。
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具有:缓冲电路(snubber circuit),并且对控制电路用电源电路103供给电源。当使不具有缓冲电路的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动作时,通过使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或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中的任一者动作,从而对控制电路用电源电路103供给电源,以使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动作。因而,在进行照明装置的点灯控制时,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中的任一者必然会动作。
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具有缓冲电路,并且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不具有缓冲电路,因此能够降低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热损失。
第1实例至第5实例的照明装置的白色光源点灯电路107、灯泡色光源点灯电路108及间接光光源点灯电路109具有缓冲电路,并且红色光源点灯电路104、绿色光源点灯电路105及蓝色光源点灯电路106不具有缓冲电路,因此能够减少照明装置的点灯装置3的零件个数,并且能够降低照明装置或点灯装置3的成本。
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或实例仅为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或实例可以其他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实例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部,包含:具有规定色温的第1光源、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不同的色温的第2光源、及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和所述第2光源不同的色温的第3光源;以及
控制电路,通过分别控制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并且在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将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或所述第3光源的任一者达到最小光输出时的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作为最小光输出,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对于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与所述第3光源分别供给直流电力,利用所述直流电力对于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与所述第3光源分别进行点灯;
所述控制电路是:在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使达到所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光输出的减少停止;
所述控制电路是:基于将所述规定色温中的、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的光输出的各最大值以可控制的阶段数分割所得的光输出,来控制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的光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是:根据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中达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的可控制的阶段数,来控制所述光源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是:在使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使达到所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光输出减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是:使达到所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电流减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对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所述第3光源进行电流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将流经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所述第3光源的电流的比率控制为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基于可控制的最小值的电流值,来进行电流控制。
8.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部,包含:具有规定色温的第1光源、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不同的色温的第2光源、及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和所述第2光源不同的色温的第3光源;以及
控制电路,通过分别控制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并且在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将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或所述第3光源的任一者达到最小光输出时的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作为最小光输出,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对于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与所述第3光源分别供给直流电力,利用所述直流电力对于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与所述第3光源分别进行点灯;
所述控制电路是:在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使达到所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光输出的减少停止;
所述控制电路是:根据比可控制的分割数还大的规定的分割数,来控制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中达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
9.一种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照明装置具有光源部,所述光源部包含:具有规定色温的第1光源、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不同的色温的第2光源、及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和所述第2光源不同的色温的第3光源,所述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分别控制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
在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将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或所述第3光源的任一者达到最小光输出时的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作为最小光输出;
在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使达到所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光输出的减少停止;
基于将所述规定色温中的、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的光输出的各最大值以可控制的阶段数分割所得的光输出,来控制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的光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中达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的可控制的阶段数,来控制所述光源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使达到所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光输出减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达到所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电流减少。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所述第3光源进行电流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流经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所述第3光源的电流的比率控制为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可控制的最小值的电流值,来进行电流控制。
16.一种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照明装置具有光源部,所述光源部包含:具有规定色温的第1光源、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不同的色温的第2光源、及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和所述第2光源不同的色温的第3光源,所述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分别控制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的光输出,从而以规定色温来控制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
在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将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或所述第3光源的任一者达到最小光输出时的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作为最小光输出;
在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维持规定色温的状态下、使所述光源部的光输出减少时,使达到所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的光输出的减少停止;
根据比可控制的分割数还大的规定的分割数,来控制所述第1光源、所述第2光源及所述第3光源中达到最小光输出的光源以外的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15518 | 2011-09-29 | ||
JP2011215518 | 2011-09-29 | ||
JP2012-151904 | 2012-07-05 | ||
JP2012151904A JP6217957B2 (ja) | 2011-09-29 | 2012-07-05 | 照明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32724A CN103032724A (zh) | 2013-04-10 |
CN103032724B true CN103032724B (zh) | 2017-03-01 |
Family
ID=47088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1523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2724B (zh) | 2011-09-29 | 2012-08-30 |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082623A1 (zh) |
EP (1) | EP2575413A2 (zh) |
JP (1) | JP6217957B2 (zh) |
CN (1) | CN1030327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45340B2 (ja) * | 2012-12-28 | 2016-12-14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Dc−dcコンバータ装置 |
US9655191B2 (en) * | 2013-01-25 | 2017-05-16 |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
IES20140069A2 (en) * | 2013-05-21 | 2015-01-28 | Gerard Francis Hamilton | A lighting device |
WO2014209059A1 (ko) * | 2013-06-28 | 2014-12-31 |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 엘이디 모듈 |
US10201055B2 (en) | 2013-06-28 | 2019-02-05 |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 LED module |
AU2014404171B9 (en) * | 2014-08-22 | 2020-04-02 | Taolight Company Limited |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
JP6528472B2 (ja) * | 2015-03-10 | 2019-06-12 |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 Led電源装置及びled照明装置 |
JP2018181498A (ja) * | 2017-04-06 | 2018-11-15 | 有限会社サイカツ建設 | 照明器具 |
JP2019153476A (ja) * | 2018-03-03 | 2019-09-12 | 有限会社サイカツ建設 | 照明器具 |
JP7466226B1 (ja) | 2022-10-31 | 2024-04-12 | レボックス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 |
CN116690585B (zh) * | 2023-07-25 | 2024-01-12 | 上海汇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自动机械臂的无影灯路径规划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15735A1 (en) * | 2000-12-13 | 2002-06-19 | Chao-Chin Yeh | Improved structure of lamp |
DE202008016868U1 (de) * | 2008-12-19 | 2009-03-19 |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Leuchte |
CN201651828U (zh) * | 2009-11-24 | 2010-11-24 | 攸红亚 | 球形led节能灯 |
CN201892098U (zh) * | 2010-09-30 | 2011-07-06 | 蔡俊豪 | 具有多个发光点的led发光二极管灯串 |
CN102128366A (zh) * | 2010-01-19 | 2011-07-20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荧光灯及调节荧光灯的色温和光通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96871A (ja) * | 1992-09-14 | 1994-04-08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可変色照明装置 |
JP2005038605A (ja) * | 2002-02-12 | 2005-02-10 | Daisei Denki Kk | 照明器具 |
JP4167131B2 (ja) * | 2003-06-09 | 2008-10-15 | 株式会社モリテックス | 照明装置 |
JP4616657B2 (ja) * | 2005-01-26 | 2011-01-19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色温度可変型照明装置 |
JP4612452B2 (ja) * | 2005-03-30 | 2011-01-12 |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WO2007019663A1 (en) * | 2005-08-17 | 2007-02-22 | Tir Technology Lp | Digitally controlled luminaire system |
DE102006029438B4 (de) * | 2006-06-20 | 2018-05-17 | 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 Gmbh & Co. Betriebs K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nsteuerung von Leuchtdioden einer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
BRPI0810964B1 (pt) * | 2007-05-02 | 2019-04-24 |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 Dispositivo de iluminação de estado sólido |
TWI400989B (zh) * | 2008-05-30 | 2013-07-01 | Green Solution Technology Inc |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其控制器 |
US8665296B2 (en) * | 2008-10-21 | 2014-03-04 | Zulch Laboratories, Inc. | Color generation change using multiple illuminant types |
US8436549B2 (en) * | 2010-08-13 | 2013-05-07 | Bridgelux, Inc. | Drive circuit for a color temperature tunable LED light source |
US8638045B2 (en) * | 2011-02-07 | 2014-01-28 |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Mutli-string LED curren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CN102147093A (zh) * | 2011-02-28 | 2011-08-10 | 高鹏 | 基于发光二极管的调光调色系统 |
EP2710293B8 (en) * | 2011-05-17 | 2018-02-21 | Unity Opto Technology Co., Ltd. | Flat panel lighting device and driving circuitry |
US8669722B2 (en) * | 2011-08-12 | 2014-03-11 | Tsmc Solid State Lighting Ltd. | Color temperature adjustment for LED lamps using switches |
-
2012
- 2012-07-05 JP JP2012151904A patent/JP6217957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8-23 EP EP12181495A patent/EP2575413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8-30 CN CN201210315232.7A patent/CN10303272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8-30 US US13/599,822 patent/US2013008262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15735A1 (en) * | 2000-12-13 | 2002-06-19 | Chao-Chin Yeh | Improved structure of lamp |
DE202008016868U1 (de) * | 2008-12-19 | 2009-03-19 |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Leuchte |
CN201651828U (zh) * | 2009-11-24 | 2010-11-24 | 攸红亚 | 球形led节能灯 |
CN102128366A (zh) * | 2010-01-19 | 2011-07-20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荧光灯及调节荧光灯的色温和光通的方法 |
CN201892098U (zh) * | 2010-09-30 | 2011-07-06 | 蔡俊豪 | 具有多个发光点的led发光二极管灯串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75413A2 (en) | 2013-04-03 |
US20130082623A1 (en) | 2013-04-04 |
JP6217957B2 (ja) | 2017-10-25 |
JP2013084564A (ja) | 2013-05-09 |
CN103032724A (zh) | 2013-04-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32724B (zh) |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 | |
KR102421727B1 (ko) | Led 구동 장치 | |
CN102997087A (zh) | 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US10514139B2 (en) | LED fixture with integrated driver circuitry | |
US9854651B2 (en) | Programmable l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gramming lighting device | |
EP2974544B1 (en) | Replaceable lighting fixture components | |
US9345079B2 (en) | Multichannel lighting unit and driver for supplying current to light sources in multichannel lighting unit | |
US2010023779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ofitting lighting fixtures with dimmable color selectable light emitting diodes | |
US20140268737A1 (en) | Direct view optical arrangement | |
TW201101929A (en) | LED lamp with remote control | |
EP2147244A1 (en) | Led-based lighting fixtures for surface illumination with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and manufacturability | |
US9273860B2 (en) | Sensor module for a lighting fixture | |
US9807835B1 (en) | Circuitry for warm dim lighting | |
CN112032617A (zh) | 照明装置以及向照明装置添加无线控制的方法 | |
CN102997086A (zh) | 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947291A (zh) | 温度曲线补偿偏移 | |
JP5796775B2 (ja) | 照明装置 | |
JP6501087B2 (ja) | 照明装置 | |
JP2013058385A (ja) | 照明装置 | |
JP2013164976A (ja) | 照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