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2149A - 用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蜡型恒温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蜡型恒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2149A
CN103032149A CN2012103712437A CN201210371243A CN103032149A CN 103032149 A CN103032149 A CN 103032149A CN 2012103712437 A CN2012103712437 A CN 2012103712437A CN 201210371243 A CN201210371243 A CN 201210371243A CN 103032149 A CN103032149 A CN 103032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x
thermostat
piston
radiato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12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2149B (zh
Inventor
L.博吉亚
C.佩泽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3032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2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2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21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7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adjusting the pre-set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engine parameters, e.g. engine load, engin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01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 G05D23/13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by varying the mixing ratio of two fluids hav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G05D23/1306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by varying the mixing ratio of two fluids hav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r liquids
    • G05D23/132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by varying the mixing ratio of two fluids hav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r liquids with temperature sensing element
    • G05D23/1333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by varying the mixing ratio of two fluids hav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r liquids with temperature sensing element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of incoming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发动机(ICE)的冷却系统的蜡型恒温器,其具有散热器、将散热器连接至ICE的冷却剂回路,以及旁通导管,该恒温器包括:恒温器本体,其具有一个来自散热器的入口、一个经由所述旁通导管来自ICE的入口和一个去往ICE的出口;关闭构件,其与第一活塞为一整体,其可关闭或打开恒温器的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从来自散热器的入口延伸至通往ICE的出口;主蜡室,其热力学地连接至恒温器本体内的冷却剂;弹簧,其使得关闭构件朝向其关闭位置返回;第一设备,其当主蜡室内的蜡的体积发生变化时移动第一活塞;该恒温器还包括具有第二设备的辅蜡室和加热设备,该第二设备在包含在主蜡室内的蜡发生体积变化时移动第一活塞,该加热设备与辅蜡室热力学地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蜡型恒温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蜡型恒温器,其用于内燃发动机(ICE)(例如具有冷却回路的柴油机动力传动系统的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内燃发动机中,燃烧过程和污染物排放在启动时最为严重,此时内燃发动机仍是冷的。
为了减少使内燃发动机充分有效的必要的预热时间,即为了加速内燃发动机(ICE)的预热,本领域熟知,在不允许冷却剂接触相关的散热器的情况下,使冷却剂在冷却回路中的流动转移方向回到发动机,直到冷却剂的温度以及从而发动机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即90℃左右。
更详细地,内燃发动机的冷却回路通常包括将ICE连接至散热器的冷却剂(例如水)的环路和冷却剂泵。冷却回路通常具有旁通导管和恒温器,其中旁通管道允许将散热器排除在外,恒温器允许冷却剂转向回到内燃发动机,并从而阻止冷却剂流经散热器,直到冷却剂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其通常为90℃左右。
这种恒温器(即由温度促动的三通阀)通常是蜡型恒温器,其中恒温器本体包括两个入口、一个出口以及与活塞一体的关闭构件,其中两个入口分别经由旁通管道来自发动机和来自散热器,出口被引导至发动机,所述活塞滑动地由包含在蜡室内的蜡推动,蜡室轮流地热力连接至流经恒温器本体的冷却剂,且特别地连接至来自发动机的上述入口的冷却剂。
特别地,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内的恒温器的关闭构件打开或关闭来自散热器的入口和去往发动机的出口之间的通道,而所述来自发动机的入口和去往发动机的出口之间的通道通常是打开的。
恒温器包括将关闭构件压向其关闭位置的复位弹簧,由于与恒温器的关闭构件一体的活塞与蜡室内的蜡机械地连接,当蜡增大其体积(由于穿过恒温器本体的冷却剂温度的升高)时,弹簧由上述的蜡推动,对抗弹簧的作用,移动关闭构件直到其达到其打开位置。
通常以一方式选择蜡,使得当冷却剂的目标温度快要达到时,蜡从固体向液体变化状态,同时膨胀自身体积,并从而推动活塞对抗弹簧,并打开恒温器的散热器入口和发动机出口之间的通道。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恒温器的性能,可为其提供加热设备,其通常由动力传动系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所调节的加热器组成,以加热所述蜡室内的蜡。
用于在即使当冷却剂尚未达到目标温度时加热蜡、从而在ECU确定适当时打开散热器和ICE之间的通道的电加热器的存在允许当由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可能造成过热问题时恒温器的更稳定的表现以及发动机的快速冷却。
用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这种恒温器的问题在于:当关闭构件第一次打开散热器到发动机的通道时,来自散热器的冷却剂冷于(直到ΔT°>110℃)来自发动机的冷却剂,从而其可导致蜡室内的蜡温度的快速下降,这种方式使得蜡减小其体积,关闭构件在所述复位弹簧的偏压下快速向其完全关闭位置移动。
此时,来自发动机的冷却剂的更高温度再次使得蜡体积增大,这种方式使得恒温器的关闭构件再次被推向其全部打开位置,允许来自散热器的低温冷却剂再次降低蜡的温度,等等。
恒温器的这种不稳定的特性导致温度波动,直到达到热力学稳定状态。
因此希望在当来自散热器的低温的冷却剂开始在恒温器内流动时的启动瞬间保持关闭构件打开,以此方式降低蜡室内的蜡的温度并因此使得关闭构件关闭。
另一方面,还应该注意到,用上述电加热器加热现有技术中的恒温器内设置的蜡室内的蜡以保持恒温器打开,可导致在所述启动瞬间,蜡室内蜡的过热或恒温器关闭构件的不完全打开。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为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提供一种新的蜡型恒温器,其不出现上述问题,并因此允许恒温器的关闭构件在发动机的冷启动瞬间保持打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为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提供一种新的蜡型恒温器,其防止冷却系统内的热不稳定性并证实为有效快速地将冷却剂保持在目标稳定温度。
发明内容
这些目标和其他目标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中要求的特性的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蜡型恒温器来实现。所发明的蜡型恒温器的进一步的特殊特性在从属权利中要求。
根据本发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蜡型恒温器,其具有散热器、将散热器连接至内燃发动机的冷却剂回路以及旁通导管,包括:
恒温器本体,其具有来自散热器的一个入口、经由所述旁通导管来自内燃发动机的一个入口和通往内燃发动机的一个出口;
关闭构件,其与第一活塞为一个整体,可从内部通道的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所述内部通道从来自散热器的入口延伸至去往内燃发动机的出口;
主蜡室,其与恒温器本体内的冷却剂热力学地连接;
弹簧,使关闭构件向其关闭位置回复;
第一设备,当包含在主蜡室内的蜡的体积变化发生时移动第一活塞。
恒温器还包括辅蜡室,其具有第二设备和加热设备,其中当包含在所述辅蜡室内的蜡的体积变化发生时第二设备移动第一活塞,加热设备与辅蜡室有热力学连通。
辅蜡室的构造,其可以与恒温器内的冷却剂基本热绝缘(例如,其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恒温器本体之外),并且与主蜡室分开,允许独立于主蜡室的状态在冷启动瞬间保持恒温器关闭构件打开,从而提高恒温器的性能。
另外,从主蜡室分隔开的辅蜡室的使用可以防止主蜡室内的蜡的过热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主蜡室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内并包含至少一个栓(pin)。当主蜡室内的蜡的体积增大时,第一活塞关于所述栓轴向滑动。上述移动第一活塞的第二设备包括第二活塞,其当辅蜡室内包含的蜡发生体积变化时在辅蜡室内轴向地滑动。有利地,所述第二活塞的杆与所述包含在主蜡室内的栓相一致。
这意味着当运行所述加热设备时,第二活塞轴向地在辅蜡室内滑动,且因此主蜡室内的栓轴向地滑动,从而当主蜡室内的蜡是液态时减小主蜡室的内部容积,和/或当主蜡室内的蜡是固态时直接推动该室,并从而推动第一活塞。
附图说明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为非限制实例,参考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应用在的柴油机传动系统的示意性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应用在的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示意性布置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蜡型恒温器的示意性前视剖面图,其中关闭构件处于其关闭位置;
图4是图3的蜡型恒温器的示意性前视剖面图,其中由于恒温器主蜡室内的蜡的体积变化关闭构件处于其打开位置;和
图5是图3的蜡型恒温器的示意性前视剖面图,其中由于恒温器辅蜡室内的蜡的体积变化关闭构件处于其打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应指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这里所述的蜡型恒温器可应用在包括具有发动机缸体120的内燃发动机(ICE)110的汽车系统100中,其中发动机缸体120限定了至少一个连接有活塞140以旋转曲轴145的气缸125。气缸盖130与活塞140共同限定了燃烧室150。燃料和空气混合物(未示出)置于燃烧室150内并被点燃,致使热膨胀的废气促成活塞140的往复运动。燃料由至少一个燃料喷射器160提供,空气通过至少一个进气口210提供。燃料在高压下通过与高压燃料泵180有液体连通的油轨170供应至燃料喷射器160,其中燃料泵180增加从燃料源190接收的燃料的压力。气缸125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两个阀门215,由与曲轴145同步转动的凸轮轴135促动。阀门215选择性地允许空气从进出口210进入燃烧室150并交替地允许废气通过进出口220排出。在一些例子中,凸轮移相器155可选择性地改变凸轮轴135和曲轴145之间的正时。
空气可通过进气集管200分配至进气口(一个或多个)210。空气进气管205可将来自环境的空气提供给进气集管200。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提供节流阀体330来调节进入集管200的空气流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提供迫动空气系统(例如涡轮增压器230),其具有与涡轮250旋转地联接的压缩机240。压缩机240的旋转增加管205和集管200内空气的温度和压力。置于管205内的中冷器260可降低空气温度。涡轮250通过接收自排气集管225的废气转动,其中在废气通过涡轮250膨胀之前,排气集管225从排气口220引导废气穿过一系列叶片。废气排出涡轮250并被引导进入排气系统270。本例示出了具有VGT促动器290的可变几何涡轮(VGT),所述促动器290布置为移动叶片来改变穿过涡轮250的废气的流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涡轮增压器230可以是固定几何的和/或包括排泄阀门。
排气系统270可包括排气管275,所述排气管具有一个或多个废气后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可以是被配置为改变废气组分的任何装置。后处理装置的一些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触媒转换器(二元或三元)、氧化催化器、稀氮氧化物(lean NOx)收集器、碳氢化合物吸附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和颗粒过滤器。其他实施例可包括联接在废气集管225和进气集管200之间的废气再循环系统(EGR)300。EGR系统300可包括EGR冷却器310来降低EGR系统300内的废气温度。EGR阀门320调节EGR系统300内的废气流动。
汽车系统100可进一步包括电子控制单元(ECU)450,其与一个或多个关联ICE110的装置/传感器相连。ECU450可接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所述传感器被配置为产生信号,该信号与ICE110相关的各种物理参数成比例。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流量和温度传感器340、集管压力和温度传感器350、燃烧压力传感器360、冷却剂和机油温度和水平传感器380、油轨压力传感器400、凸轮位置传感器410、曲柄位置传感器420、废气压力和温度传感器430、EGR温度传感器440和加速器踏板位置传感器445。此外,ECU450可产生输出信号至各种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布置为控制ICE110的操作,其包括但不限于燃料喷射器160、节流阀体330、EGR阀门320、VGT促动器290、凸轮移相器155。注意,虚线用来指示ECU450和各种传感器和装置之间的连通,但为清晰起见省略了一部分。
汽车系统100还可包括废气温度传感器,其置于再处理装置280处,或无论如何置于ICE110的下游,例如,在废气集管225或在废气口220处。
更详细来说,现在参考图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蜡型恒温器1应用于通用内燃发动机(ICE)2,所述内燃发动机包括回路3、冷却剂(水)泵6、旁通导管5和所述恒温器1,其中回路3将ICE2流体地连接至散热器4。
如图2所示,旁通导管5将ICE2连接至恒温器1,以使得在恒温器1阻止冷却剂从散热器4流至ICE2时冷却剂可以不流经散热器4而直接到达恒温器1。
因此,恒温器1包括来自ICE2、经由旁通导管5的冷却剂的一个入口11(如图3-5所示)、来自散热器4的冷却剂的一个入口12和将冷却剂引向泵6和ICE2的一个出口13。
参考图3至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蜡型恒温器1包括恒温器本体10,其中如已经提到的,其内部空间在一个入口11、一个入口12、和一个出口13中打开,其中入口11将恒温器1连接至所述旁通导管5并进而连接至ICE2,入口12将恒温器1连接至散热器4,出口13将恒温器1连接至泵6,并进而再次到达ICE2。
恒温器本体10内的内部空间还收纳有关闭构件23或板,其与滑动的第一活塞21为一个整体,并接合内孔24,关闭或打开后者为其位置的一个功能。
所述内部开口24沿恒温器的内部通道布置,所述内部通道连接来自散热器4的入口12至去往ICE2的出口13,使得关闭构件23可在其运动中通过接合或不接合前述内部开口24来打开或关闭该通道。
换句话说,由于第一活塞21的作用,关闭构件23可从关闭位置至打开位置移动,其在关闭位置关闭散热器入口12至ICE出口13的通道,在打开位置打开所述通道,反之亦然。
与关闭构件23为一个整体的第一活塞21成形为包括内部主蜡室20和活塞头25的管状元件。第一活塞21组装在恒温器1内,使得所述活塞能够在恒温器的内部空间内轴向地从附图中的顶部滑至底部,反之亦然。
主蜡室20位于恒温器1内部,其与在所述恒温器内流动的冷却剂有热力学连通,并用蜡填充,选择所述蜡使得,在预定的目标温度下(通常为90℃左右)其从固态向液态变化状态,或无论如何改变其体积。
主蜡室20还包括在所述主蜡室20内突出的内部栓22,其允许第一活塞21关于同一栓22滑动。
更详细来说,如图所示,第一活塞21安装在内部栓22上,由于环形密封件的作用,其可以关于所述栓22向两个方向轴向滑动。
因此,当同一主蜡室20内的蜡的体积发生变化时,栓22相对所述主蜡室通常是稳定的,当主蜡室20内所包含的蜡的体积变化发生时至少部分地组成了移动第一活塞21的第一种设备。
事实上,发生蜡的体积增大现象时,例如,由于蜡从固态向液态变化状态时,主蜡室内20相应的蜡的压力作用在稳定的栓22和同一主蜡室20的内壁上,造成第一活塞21关于栓22滑动,使得后者从主蜡室20缩回,通过栓22的缩回,液态蜡的更大的体积很好地容纳在上述主蜡室20内。
恒温器1还包括弹簧40,或其他等同的弹性设备,其位于第一活塞头25和恒温器本体10内提供的镫形物50之间,使得所述弹簧向上述关闭构件23的关闭位置所对应的位置偏压活塞头25。
因此,当弹簧40的作用没有被主蜡室20内的蜡体积的增大所抵消时,弹簧40使关闭构件23向其关闭位置复位(在所述关闭位置下散热器入口12和ICE出口13之间的通道是关闭的),将活塞头25朝附图中恒温器本体10的顶部移动。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当蜡的体积变化(增大或减小)发生时,弹簧40和栓22协作移动第一活塞21。
事实上,如已经提到的,当主蜡室20内的蜡的体积增大(优选地当蜡由于热量变为液态)时,栓22从主蜡室20缩回,从而使得第一活塞21轴向滑动对抗弹簧40,而当主蜡室20内的蜡的体积减小时(当蜡变成固态时),弹簧40使第一活塞21返回,作用在其头部25上,使得栓22仍然完全在同一主蜡室20内突出。
应注意到,尽管上面描述了关闭构件23的第一活塞25内制成的主蜡室20,还可以替换地选择恒温器本体10内的主蜡室20任何其他配置和容积,只要这样的主蜡室与在恒温器1内流动的冷却剂热连通,且其包括当包含在所述主蜡室内的蜡的体积变化发生时移动第一活塞25并进而移动关闭构件23的第一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蜡型恒温器还包括辅蜡室30和第二设备,所述辅蜡室30与在恒温器本体10内流动的冷却剂基本绝缘,并与加热设备相关联,该加热设备优选地由ECU(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设备当包含在辅蜡室30内的蜡的体积变化发生时移动第一活塞21。
在本发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辅蜡室30整体地地安装在恒温器本体10的外部顶壁上,被一些热绝缘设备60围绕,并包括第二活塞31,该第二活塞滑动地安装在同一辅蜡室30内。
如果基本避免了辅蜡室30与在恒温器1内流动的冷却剂的热连接,辅蜡室30可替换地仅部分位于恒温器本体10之外。
包含在辅蜡室30内的蜡被选择为在第二目标温度下改变其体积,优选地从固态向液态改变状态,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可不同于主蜡室20内的蜡发生体积变化时的目标温度。
此外,辅蜡室30的加热设备可优选地由由ECU所控制的电加热器组成,优选地位于第二活塞31内,特别地位于其杆32内。
第二活塞31的杆32既在辅蜡室30内延伸,又借助环状密封件所围绕的合适的孔,穿过恒温器本体10的壁,在恒温器1的内部空间内延伸。
当辅蜡室30内的蜡被所述加热设备加热并发生体积变化时,第二活塞31轴向地滑动,使得杆32移动进入恒温器本体10。
事实上,当辅蜡室30内的蜡体积增大时(由于加热设备产生的热量),相应的蜡的压力推动第二活塞31轴向滑动,使得杆32从同一辅蜡室30缩回来释放辅蜡室内的空间,以便容纳相同的蜡。
另一方面,当由于加热设备的切断,辅蜡室30内的蜡的体积减小时,弹簧40(其在下文中是显然的)通常推动第二活塞31在辅蜡室30内轴向滑动直到在同一辅蜡室30内完全突出出来。
根据本发明的附图中描述的实施例,杆32与栓22制作成一体,使得杆32的运动对应着同一栓22的相同的运动。
继而,栓22的运动导致第一活塞21相应的运动。事实上,假设主蜡室20内的蜡是固态,由第二活塞31的运动而引起的栓22的运动,通过蜡室20内的固态蜡传送给第一活塞21。
相反,如果主蜡室20内的蜡是液态的,由第二活塞3 1引起的栓22的运动导致主蜡室20内的栓22的平动,其减小蜡可用的体积并引起第一活塞关于同一栓22的进一步运动。
可以注意到,当辅蜡室30内的蜡的体积减小时,例如,蜡凝固时,由于弹簧40对第一活塞头25的作用,栓22和因此发生的杆32向其起始位置回缩,即第二活塞31完全收纳在辅蜡室内。
当主蜡室20内的蜡凝固时,第二活塞31的这种回缩运动是迅速的,使得第一活塞头25的运动通过固态蜡传送至栓22进而传送至第二活塞31的杆32,而当主蜡室20内的蜡仍然是液态时,弹簧40引起的第二活塞31的回缩运动较慢。
值得注意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方便地理解的,可替换地使用任何能将由于辅蜡室30内容纳的蜡的体积变化所引起的第二活塞31的运动传递给主蜡室20内的第一活塞21的其他机械设备。
接下来是对上文所描述的恒温器1的操作。
在发动机2启动时,如果散热器3内的冷却剂的温度相对冷却剂预定的目标温度来说不过低,则恒温器1作为ICE2的冷却系统的任意的常规恒温器运行。
也就是说,最初(图3)恒温器1的关闭构件23由弹簧40向其关闭位置偏压,在所述关闭位置关闭构件23关闭恒温器本体10的内孔24,进而关闭从散热器入口12到ICE出口13之间的通道。
主蜡室20内的蜡是固态的,且因此第一活塞不关于栓22滑动。辅蜡室30、第二活塞31和其相应的杆22不动。
在这种情况下,恒温器1允许泵6所推动的冷却剂从ICE2经由旁通管道5流向同一ICE2,从而将散热器4从冷却回路3中排除。这允许冷却剂快速提高其温度。
当冷却剂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该温度下主蜡室20内的蜡发生体积变化(即在这种情况下其从固态变化为液态),恒温器本体10内部的来自ICE入口11的冷却剂的流过(其与主蜡室20有热连接)引起主蜡室中包含的蜡的体积变化并从而还引起第一活塞21关于(此时)稳定的栓22(图4所示)轴向滑动。
特别地,蜡增大其体积并从而引发第一活塞21的运动,对抗弹簧40的作用,并进而将栓22从主蜡室20缩回,使得关闭构件23向其打开位置移动,在该位置内孔24不再被同一关闭构件23关闭,且从而来自散热器4的冷却剂可流过恒温器1内连接散热器入口12至ICE出口13的通道。
如已经提到的,如果来自散热器4的冷却剂温度不比经由旁通导管5来自ICE2的冷却剂的温度低很多,第一活塞21根据需要保持打开关闭构件23。
相反,如果来自散热器4的冷却剂温度较来自旁通导管5的冷却剂的温度低很多,恒温器本体10内的来自散热器入口12的低温冷却剂的进入,与来自ICE入口11的高温冷却剂混合,会引起流入恒温器1的冷却剂的整体温度的下降和进而的主蜡室20内的蜡的凝固。蜡这样的凝固,对应于主蜡室20内的相同的蜡的体积减小,会反过来引起弹簧40偏压的第一活塞21和关闭构件23从孔24的关闭位置返回,从而阻止冷却剂流经散热器入口12和ICE出口13之间的通道。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根据本发明的特殊实施例,恒温器1规定,当动力传动系统的ECU感测(通常以直接方式)到来自ICE2的冷却剂和来自散热器4的冷却剂之间特别高的温度差时,同一ECU激活(即供能至)第二活塞30内的杆32中的电加热器,使得辅蜡室30内的蜡改变其体积,通过从固态变为液态增大体积。
辅蜡室30内的蜡的体积的这种增大,将第二活塞31和其相关的杆32朝向恒温器本体10的内部空间推动出辅蜡室30,从而由于第二活塞3 1的杆32和栓22是同一的和相同的本体,其在主蜡室20内沿轴向朝向关闭构件23推动栓22。
如果包含在主蜡室20内的蜡已经凝固,由于栓22的运动通过固态蜡不变地传送至第一活塞21,栓22(图5)的滑动引起第一活塞21对抗活塞40的作用、朝向关闭构件23的打开位置的相同的滑动。
如果主蜡室20内的蜡仍是液态也是一样,如已经讨论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这种解决方案允许保持孔24打开,并进而允许冷却剂从恒温器1内的散热器4流向ICE2。即使在启动时来自散热器4的冷却剂的温度相比直接通过旁通导管5来自ICE2的冷却剂来说很低。
当ECU,基于预定的外部参数,停止了杆32内的电加热器,辅蜡室30内的蜡通过从液态变为固态减小体积,进而弹簧40自由地直接作用在栓22和杆32上,使得第二活塞3 1回归为完全收纳在同一辅蜡室30内的开始位置。

Claims (9)

1.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2)的冷却系统的蜡型恒温器(1),其具有散热器(4)、将散热器(4)连接至内燃发动机(2)的冷却剂回路(3),以及旁通导管  (5),该恒温器(1)  包括:
恒温器本体(10),其具有一个来自散热器的入口(11)、一个经由所述旁通导管(5)来自内燃发动机(2)的入口(12)和一个去往内燃发动机(2)的出口 (13);
关闭构件(23),其与第一活塞(21)为一体,该关闭构件可从恒温器的内部通道的关闭位置向其打开位置移动,反之亦然,其中所述内部通道从来自散热器(4)的所述入口(12)延伸至通往内燃发动机(2)的所述出口(13);
主蜡室(20),其与恒温器本体(10)内的冷却剂有热力学连通;
弹簧(40),其使得关闭构件(23)向其关闭位置返回;
第一设备(22),其当主蜡室  (20)内容纳的蜡的体积发生变化时移动第一活塞(21);
该恒温器(1)的特征还包括具有第二设备(31)和加热设备的辅蜡室(30),所述第二设备(31)在包含在辅蜡室(30)内的蜡的发生体积变化时移动所述第一活塞(21),所述加热设备与辅蜡室(30)有热力学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蜡型恒温器,其中移动第一活塞(21)的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第二活塞(31),该第二活塞(31)当包含在辅蜡室(30)内的蜡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在辅蜡室(30)内移动,所述第二活塞(31)作用在所述第一活塞(21)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蜡型恒温器,其中所述主蜡室位于所述第一活塞(21)内,且其中移动第一活塞的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突出在所述主蜡室(20)内的至少一个栓(22),所述第一活塞(21)相对所述至少一个栓(22)滑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蜡型恒温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栓(22)是所述第二活塞(31)的杆(32)。
5.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蜡型恒温器,其中所述辅蜡室(30)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恒温器本体(10)之外。
6.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蜡型恒温器,其中所述加热设备包括电促动加热器。
7.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蜡型恒温器,其中所述加热设备位于所述第二活塞(31)内。
8.一种内燃发动机(2)的冷却系统,其具有散热器(4)、将散热器(4)连接至内燃发动机(2)的冷却剂回路(3)、  和旁通导管  (5),以及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蜡型恒温器(1)。
9.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内燃发动机(2)和所述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4)、将散热器(4)连接至内燃发动机(2)的冷却回路(3)和旁通导管(5),以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蜡型恒温器(1)。
CN201210371243.7A 2011-09-28 2012-09-28 用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蜡型恒温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21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116690.7 2011-09-28
GB1116690.7A GB2495096A (en) 2011-09-28 2011-09-28 A thermostat with an auxiliary wax chamber for very cold star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2149A true CN103032149A (zh) 2013-04-10
CN103032149B CN103032149B (zh) 2017-04-12

Family

ID=44994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124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2149B (zh) 2011-09-28 2012-09-28 用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蜡型恒温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51069B2 (zh)
CN (1) CN103032149B (zh)
GB (1) GB249509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0513A (zh) * 2014-01-15 2016-09-2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冷却系统的恒温器装置、装配有这种恒温器装置的冷却系统以及控制加热模块的方法
CN108915838A (zh) * 2018-06-25 2018-11-30 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电子节温器
CN110566337A (zh) * 2018-06-06 2019-12-1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用活性冷却剂体积减小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79106A (zh) * 2017-11-09 2020-06-1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阀系统及压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6603B2 (en) 2014-10-21 2020-12-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Wax thermostat
US9581074B2 (en) 2014-12-22 2017-02-28 Fca Us Llc Engine thermostat with integrated coolant filter
WO2016151590A1 (en) * 2015-03-25 2016-09-29 Fishman Thermo Technologies Ltd. Thermostat assembly with pressure compensation
US20180073419A1 (en) * 2015-03-25 2018-03-15 M.A.P Motorad Automotive Parts Ltd. Thermostat assembly with controlled fluid intake
RU2671610C1 (ru) * 2017-09-20 2018-11-02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ензе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ГБОУ ВО "Пензе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еплообменный аппарат с саморегулируемой площадью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нагрева
US11092982B2 (en) 2018-07-23 2021-08-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emperature sensor for coolant control valve
CN111255556B (zh) * 2018-12-03 2021-12-28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用于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节温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3225A (en) * 1988-03-18 1989-11-28 S.T.C., Inc. Fail-safe thermostat for vehicular cooling systems
WO2011058815A1 (ja) * 2009-11-10 2011-05-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内燃機関冷却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故障判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4405A (en) * 1971-06-01 1973-05-22 J Wagner Thermostatically operated by-pass valve
US4560104A (en) * 1982-12-06 1985-12-24 Nissan Motor Co., Ltd. Coola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548354A (en) * 1984-03-26 1985-10-22 Robertshaw Controls Company Vehicle-type thermostat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E3502817C2 (de) * 1985-01-29 1996-04-04 Wahler Gmbh & Co Gustav Kühlwasserregler für Brennkraftmaschinen
CA1284793C (en) * 1986-06-12 1991-06-11 Yoshikazu Kuze Wax-pellet thermostat
US4961530A (en) * 1988-10-03 1990-10-09 Robert Shaw Controls Company Engine cooling system, structure therefo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DE4035179A1 (de) * 1990-11-06 1992-05-07 Wahler Gmbh & Co Gustav Thermostatventil zur regelung der temperatur der kuehlfluessigkeit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DE4106081A1 (de) * 1991-01-08 1992-07-09 Behr Thomson Dehnstoffregler Thermostatventil zur regelung der temperatur der kuehlfluessigkeit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insbesondere eines kraftfahrzeugmotors
FR2805591B1 (fr) * 2000-02-28 2002-05-31 Vernet Sa Dispositif thermostatique a deux regimes de regulation commandes selectivement
JP4414053B2 (ja) * 2000-03-22 2010-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US6286464B1 (en) * 2000-06-09 2001-09-11 Robertshaw Controls Company Water heating system
KR20030067942A (ko) * 2002-02-09 2003-08-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가변제어방식의 전자식 서모스탯
BR8201940U (pt) * 2002-06-21 2004-05-11 Wahler Metalurgica Ltda Disposição construtiva aplicada em válvula termostática integrada à carcaça
US6742716B1 (en) * 2003-02-28 2004-06-01 Standard-Thomson Corporation Thermostat
US8066198B2 (en) * 2009-01-16 2011-11-29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Valve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a heat exchange liqui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3225A (en) * 1988-03-18 1989-11-28 S.T.C., Inc. Fail-safe thermostat for vehicular cooling systems
WO2011058815A1 (ja) * 2009-11-10 2011-05-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内燃機関冷却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故障判定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0513A (zh) * 2014-01-15 2016-09-2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冷却系统的恒温器装置、装配有这种恒温器装置的冷却系统以及控制加热模块的方法
CN105960513B (zh) * 2014-01-15 2020-01-17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冷却系统的恒温器装置、装配有这种恒温器装置的冷却系统以及控制加热模块的方法
CN111279106A (zh) * 2017-11-09 2020-06-1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阀系统及压缩机
CN110566337A (zh) * 2018-06-06 2019-12-1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用活性冷却剂体积减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66337B (zh) * 2018-06-06 2021-08-1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用活性冷却剂体积减小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15838A (zh) * 2018-06-25 2018-11-30 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电子节温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74789A1 (en) 2013-03-28
US8651069B2 (en) 2014-02-18
GB201116690D0 (en) 2011-11-09
CN103032149B (zh) 2017-04-12
GB2495096A (en)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2149A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蜡型恒温器
CN204492953U (zh) 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内燃发动机
CN102272430B (zh) 火花点火式内燃机
US9353670B2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8571379B (zh) 操作具有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方法
US8967126B2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ol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878162B2 (en) System to control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JP2010112372A (ja) 互いに同径で接続されたメインローブおよび追加のローブを有し吸気弁を制御するカムを備える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GB2523393A (en) A valve for controlling piston cooling jets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07142724A1 (en) Sysyem for exhaust valve actuation
GB2501699A (en) Refining electric thermostat duty cycle by estimating engine inlet temperature
US7594485B2 (en) Valve actuation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8626036B (zh) 改进lr-egr激活的系统和方法
US10247082B2 (en) Hea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system
US8925499B2 (en) Wax-type thermostat with wax overheating safety means
US9695786B2 (en) Engine intake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N107642410B (zh) 具有排气涡轮增压装置的内燃发动机
JP2019132205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CN106988934A (zh) 蜗轮增压的汽车系统
GB2507343A (en) A heating apparatus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40230417A1 (en) Exhaust gas combustion system
JP2018200036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GB2491595A (en) Engine cool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valve provided in a radiator bypass line
GB2491148A (en) Cylinder head with integral common rail fuel fe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