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1360A -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1360A
CN103031360A CN2012104036022A CN201210403602A CN103031360A CN 103031360 A CN103031360 A CN 103031360A CN 2012104036022 A CN2012104036022 A CN 2012104036022A CN 201210403602 A CN201210403602 A CN 201210403602A CN 103031360 A CN103031360 A CN 1030313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bnc
culmrable
bacterium
sate
l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36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影
段锐
钱爱东
张文慧
李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4036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13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1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13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的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是能准确获取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VBNC细菌研究模型,解决了VBNC维持期内的细菌,其生物学性质难以稳定存在,而且极易在研究过程中突然消失,使细菌转入真正死亡期,使得研究者无法做更为深入地研究的瓶颈问题,从而为客观揭示VBNC形成机制奠定基础。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是在不良环境中能持续存活的“菌种”,作为益生菌制剂及疫苗等方面,提高保质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还公开了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的制备和鉴定方法。

Description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细菌VBNC状态是指细菌在不良环境中,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平板法、最大可能近似值法)培养时,不能生长繁殖,但仍然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的复苏是指将不能培养的细菌恢复为可培养状态的过程,目前,国内外用于VBNC沙门氏菌复苏的方法主要源自于Reissbrodt等人在2002年发表在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刊物上的一篇题为《Resuscitation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and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from the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by Heat-Stable Enterobacterial Autoinducer》的文章。文中提及的VBNC沙门氏菌复苏所需主要材料为含有30%牛血清和50μmol/L去甲肾上腺素的SAPI培养基,基中SAPI培养基成份较为复杂,由6.25mmol/L NH4NO3,1.84mmol/L KH2PO4,3.35mmol/L KCl,1.01mmol/L MgSO4,2.77mmol/L(pH=7.5)葡萄糖等组成。主要复苏步骤如下:首先将SAPI培养基6000 r/min,离心15min,上清液过滤除菌。然后将滤后的上清液涂于羊血琼脂平板上,37℃厌氧培养48h,以检测培养基中是否有杂菌污染。最后将可能含有102~103 个CFU/mL浓度的VBNC沙门氏菌无菌接种于SAPI中,37℃厌氧培养至OD 620 =0.4时,细菌数量增多,浓度可接近108个CFU/mL。通过此法可以使维持VBNC长达1年的细菌恢复为可培养状态。
细菌VBNC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至今,一直是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公共卫生检验检疫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阶段,人们已在VBNC细菌诱导、检测、致病性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且在分子水平上也对该状态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但是摆在现阶段的一个瓶颈问题,即VBNC维持期内的细菌,其生物学性质难以稳定存在,而且极易在研究过程中突然消失,使细菌转入真正死亡期,这使得研究者无法做更为深入地研究。也就是说,只有准确捕获VBNC状态,才能对该状态细菌进行系统研究。然而遗憾的是,在VBNC领域中至今尚未获得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研究模型。也正因如此,有关VBNC状态发生机制的研究也只停留在某一(些)已知基因(如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的毒力基因)在正常与VBNC状态下表达情况的比较,尚未能对VBNC发生机制做客观评述。因而,凭借VBNC特异性基因建立针对VBNC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也只能停滞不前。尽管应用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能合理躲避瓶颈问题,可对VBNC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但是繁杂的工作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亦会使更多的研究者却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VBNC维持期内的细菌,其生物学性质难以稳定存在,而且极易在研究过程中突然消失,使细菌转入真正死亡期,使得研究者无法做更为深入地研究的问题,而提供一种VBNC细菌的研究模型,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及其鉴定方法。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的鉴定方法,它包括:用常规的进入VBNC状态诱导方法诱导,可培养的既为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 
同时设立对照组,所述的对照组为和待检细菌相同种类的标准细菌;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培养不可培养;
所述的不可培养,连续常规培养3次,每次平板菌落数均为0。
所述的常规的进入VBNC状态诱导方法为在适合该种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4℃培养。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它是通过上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鉴定的可培养细菌。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保藏号为CGMCC  No.  6578  。
所述的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它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0708,在亚硝基胍(NTG)作用下,至死率在85~95%的条件下,诱变获得的;
所述的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在液体LB培养基中,4℃培养,进入VBNC状态后,对照组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0708用常规培养方法培养不可培养,可培养的即为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培养。
本发明人,多年从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的研究,细菌VBNC状态是指细菌在不良环境中,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平板法、最大可能近似值法)培养时,不能生长繁殖,但仍然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发现了一种进入VBNC后,却仍然可用常规方法培养的细菌,也就是说本发明人发现了一种细菌的另一种活的存在状态,它具有所有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的表征,具备了VBNC细菌相关基因,不用经过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的复苏过程(例如:用SAPI培养基复苏),用常规方法培养既可培养。本发明人将其命名为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筒称:似VBNC的可培养细菌。本发明人获得了多株似VBNC的可培养细菌,其中,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MVS株和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乳酸菌MVR株,已于2012年9月18日,送至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  No.6578和CGMCC  No.6579。
本发明提供的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是能准确获取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VBNC细菌研究模型,解决了VBNC维持期内的细菌,其生物学性质难以稳定存在,而且极易在研究过程中突然消失,使细菌转入真正死亡期,使得研究者无法做更为深入地研究的瓶颈问题,从而为客观揭示VBNC形成机制奠定基础。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是在不良环境中能持续存活的“菌种”,作为益生菌制剂及疫苗等方面,提高保质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还提供了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的制备和鉴定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预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检测,其中,M:分子量标记;1:VBNC细菌突变体;2:正常细菌;3:阴性对照;
图2 选择性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检测,其中,M:分子量标记;1,2:阴性对照;3,4:正常细菌;5,6:VBNC细菌突变体;
图3 选择性扩增产物PAGE检测,其中,M:分子量标记;1:阴性对照;2:正常细菌;3:VBNC细菌突变体;
图4  分子量标记为200bp和700bp的DHPLC图谱;
图5  阴性对照组的DHPLC图谱;
图6未经NTG处理的正常细菌选择性扩增产物的DHPLC图谱;
图7  VBNC细菌突变体的选择性扩增产物的DHPLC图谱;
图8  VBNC细菌突变体DHPLC图谱鉴定结果;
图9选择性扩增产物PAGE检测,其中,M:分子量标记;1:阴性对照;2:乳酸杆菌;3:VBNC乳酸杆菌突变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鼠伤寒沙门氏菌化学诱变。
一、实验组
1. 菌株培养。将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标准株(ATCC 10708)纯培养物接种至含有100ml LB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烧瓶中,37℃180r/min,通气振荡培养过夜,当OD600接近0.6时,停止培养。
2. 鼠伤寒沙门氏菌悬液制备。取浓度为5×108个/ml的细菌培养液2ml, 6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灭菌生理盐水洗菌体2次,2ml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缓冲液(0.93%的柠檬酸,0.11M磷酸二氢钠,pH 5.2)悬浮菌体。
3. 亚硝基胍(NTG)诱变鼠伤寒沙门氏菌。取1ml细菌悬浮液,加入100μl NTG(工作浓度为1mg/ml),此剂量对细菌的致死率为92%。充分混合后,在30℃条件下作用30min,反应结束后用0.1M磷酸缓冲液[pH7.0]终止反应;将经NTG处理和处理的菌液进行10倍稀释,涂布于SS固体培养基中,37℃培养。
二、对照组
    将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 typhimurium)标准株(ATCC 10708)纯培养物接种10倍稀释,涂布于SS固体培养基中,37℃培养。
实施例2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的制备。
1. VBNC状态诱导。
将在沙门、志贺菌属固体培养基(SS)上生长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单菌落,接种到100ml的液体LB中,37℃振荡培养至OD600接近0.6时,停止培养。取1mL菌液至无菌离心管中,6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用灭菌生理盐水洗菌体2次,然后将菌液再次转移至含有100ml液体LB中,4℃培养。
3. VBNC状态检测。
按专利200810051106.9提供方法检测,即取待检菌液50μl,加入SYTO9和PI各25μl,吹吸混匀,避光染色15~20min。然后将经墨水染黑的微孔滤膜置于无自发荧光的载玻片上,吸取适量菌体滴在微孔滤膜上,待液体刚好被滤膜吸干时,在其上盖上盖玻片,并用力压片,使细菌充分固定在膜上。最后在盖玻片上滴一滴无自发荧光的油,用落射荧光显微镜于暗室观察。对照组及实验组均在荧光显微镜可见呈现绿色荧光的菌体,证明两组均进入VBNC状态。
3. 可培养能力测定。取待检菌液50μl,用灭菌的L型玻璃棒将菌液均匀涂布在LB固体培养基上。然后将平板正向培养30min后,再倒置于37℃中,培养20~28h。经NTG处理的菌体仍能在平板上生长(实验组)。对照组连续培养3次,无生长能力。
实施例3:VBNC沙门氏菌突变体鉴定。
1. 基因组DNA双酶切。分别取正常条件(37℃,LB液体培养18h)培养的沙门氏菌和疑似VBNC细菌突变体的基因组DNA,用MseI和 EcoRI两种酶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酶切反应体系:DNA模板2μl,MseI和 EcoRI各 3U,双酶共用Buffer 2μl,100×BSA(10mg/ml)0.2μl,补水至20μl。37℃酶切5h,65℃变性20min。
2. 双酶切产物与接头连接。酶切产物20μl,EcoRI接头R、EcoRI接头F、 MseI接头R、MseI接头F各1μl,T4DNA连接酶5U,T4DNA连接酶 Buffer 2μl,补水至50μl。16℃连接过夜。
3. 预扩增。连接产物2μl,预扩增引物P1和P2各10pmol,dNTP 2μl,Ex Taq酶5U,PCR Buffer 2μl,补水至50μl。反应程序:94℃预变性5min→94℃ 30s,56℃ 30s,72℃ 1min,30个循环→72延伸10min。扩增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上均呈弥散状,见图1。
4. 选择性扩增。20倍稀释的预扩增产物2μl,选择性扩增引物P1和P2各10pmol,dNTP 2.5μl,Ex Taq酶2.5U,PCR Buffer 2.5μl,补水至25μl。反应程序:94℃预变性5min→94℃ 30s,65℃ 30s(0.7℃/循环)共12个循环,72℃ 60s→94℃ 30s,56℃ 30s,72℃ 60s 共18个循环→72℃,10min。扩增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上分布多条条带,正常沙门氏菌与VBNC沙门氏菌突变体指纹图谱不相同,但重复性较好,而阴性对照组仅出现引物二聚体,见图2。
5. 8%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PAGE凝胶在电压为100V,恒定功率为50W、温度为50℃条件下预电泳约50min。而后吸取1×TBE缓冲液冲冼加样孔,将2μL 6×电泳上样缓冲溶液点在Parafilm膜上,并与5μL选择性扩增产物混合,加至加样孔内。设电压为50V,恒定功率50W,直到二甲苯青迁移至凝胶底部,停止电泳。最后用溴化乙锭染色30min。产物在PAGE凝胶上可随机分布众多清晰条带,数量远超过琼脂糖凝胶(图3),并且VBNC沙门氏菌突变体与正常菌的图谱可见明显差异。
6. DHPLC鉴定。取VBNC沙门氏菌和正常沙门氏菌的选择性扩增产物、选择性扩增的阴性对照组、含有100bp和700bp片段的分子量标记各10μl置于离心管中,并放于同一检测盘内。设定DHPLC仪器的流动相参数,即缓冲溶液A 浓度为50%, 缓冲溶液B 浓度为50%。流速为0.9ml/min,并选用荧光检测器。DHPLC图谱显示:含有分子量标记的样品出现两个峰,分别为100bp和700bp(图4);阴性对照组仅出现引物二聚体,故只在近100bp处出现色谱峰(图5);VBNC细菌突变体(图6)与正常菌(图7)的色谱峰数量及出峰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图8)。
实施例3  植物乳酸杆菌化学诱变
乳酸杆菌(L)是吉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实验室从自然发酵酸牛奶中分离,经16sRNA鉴定为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由吉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实验室保存。
1)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乳杆菌MVR株的获得。
实验组:取5×108个/ml的乳酸杆菌(L)菌体悬浮液1ml,加入100μl NTG(1mg/ml),充分混合后,在30℃条件下作用30min,反应结束后用0.1M磷酸缓冲液[pH7.0]终止反应,NTG用量以致死率达到80%~95%为宜。
对照组:未经NTG处理的乳酸杆菌(L)悬浮液。
实验组、对照组的菌液进行10倍稀释,涂布于MRS固体培养基中,37℃培养。
将单菌落接种到100ml的液体MRS中,振荡培养至OD600接近0.8时,取1ml菌液至pH 2. 0~3. 0,MRS 液体培养基中, 4℃兼性厌氧培养。在VBNC诱导过程中,取经NTG和未经NTG处理的菌液涂布于固体MRS中,37℃培养, 
未经NTG处理的乳酸杆菌作为对照组在35d 内可培养菌数显著下降,连续培养3d,无细菌生长,按专利200810051106.9提供方法检测,即取待检菌液50μl,加入SYTO9和PI各25μl,吹吸混匀,避光染色15~20min。然后将经墨水染黑的微孔滤膜置于无自发荧光的载玻片上,吸取适量菌体滴在微孔滤膜上,待液体刚好被滤膜吸干时,在其上盖上盖玻片,并用力压片,使细菌充分固定在膜上。最后在盖玻片上滴一滴无自发荧光的油,用落射荧光显微镜于暗室观察。而荧光显微镜观察全部为呈现绿色荧光的活菌,表明对照组已于第35d进入VBNC状态。而经NTG处理的实验组的可培养菌数在整个观察期内一直具备可培养能力。采用AFLP法,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基因组DNA,用MseI和 EcoRI两种酶对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酶切产物与接头连接后,依次进行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选择性扩增的模板是预扩增产物,在扩增前要对预扩增产物做20倍稀释,最后选择性扩增产物用8%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EB染色检测。图9可见每条泳道上随机分布的清晰条带,而且条带数目适中,谱带质量较高,产物多集中在50bp~750bp。而且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多条差异条带,说明两者基因组DNA存在多态性。由此证明乳酸杆菌在NTG诱变后,其基因组发生了突变。实验组中获得经NTG处理的VBNC乳酸杆菌突变体,命名为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可培养乳杆菌MVR株,已于2012年9月18日,送至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6579。

Claims (8)

1.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的鉴定方法,它包括:用常规的进入VBNC状态诱导方法诱导,可培养的为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设立对照组,所述的对照组为和待检细菌相同种类的标准细菌;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培养不可培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可培养,连续常规培养3次,每次平板菌落数均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规的进入VBNC状态诱导方法为在适合该种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4℃培养。
5.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它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鉴定方法鉴定的可培养细菌。
6.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保藏号为CGMCC  No.  657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其特征在于,它是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0708,在亚硝基胍作用下,至死率在85~95%的条件下,诱变获得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所述的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其特征在于:在液体LB培养基中,4℃培养,进入VBNC状态后,对照组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0708用常规培养方法培养不可培养,可培养的即为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培养。
CN2012104036022A 2012-10-22 2012-10-22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0313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36022A CN103031360A (zh) 2012-10-22 2012-10-22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36022A CN103031360A (zh) 2012-10-22 2012-10-22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1360A true CN103031360A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18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36022A Pending CN103031360A (zh) 2012-10-22 2012-10-22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136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0034A (zh) * 2015-10-28 2015-12-30 江南大学 一种vbnc状态沙门氏菌的诱导形成方法
CN113528401A (zh) * 2021-08-20 2021-10-22 山东大学 一种准确获取vbnc态细菌的方法
CN114686407A (zh) * 2022-05-13 2022-07-01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可培养细胞含量的嗜酸乳杆菌菌粉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KIHISA ABE ECT.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ld-inducednonculturable suppression mutant ofVibrio vulnificus",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
孙晓媛等: "三株沙门氏菌VBNC状态诱导条件筛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李影等: "突变体在研究细菌VBNC状态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与优势",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0034A (zh) * 2015-10-28 2015-12-30 江南大学 一种vbnc状态沙门氏菌的诱导形成方法
CN105200034B (zh) * 2015-10-28 2018-05-25 江南大学 一种vbnc状态沙门氏菌的诱导形成方法
CN113528401A (zh) * 2021-08-20 2021-10-22 山东大学 一种准确获取vbnc态细菌的方法
CN113528401B (zh) * 2021-08-20 2023-08-22 山东大学 一种准确获取vbnc态细菌的方法
CN114686407A (zh) * 2022-05-13 2022-07-01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可培养细胞含量的嗜酸乳杆菌菌粉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3841B (zh) 一株对家蚕具有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3430855B (zh) 一种耐低温草菇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CN113801799B (zh) 酵母菌sll12及其在制备控制枣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剂中的应用
CN106479938B (zh) 一种短短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13846039B (zh)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2940982A (zh) 一株鳢源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5838642B (zh) 一种防治花生病害的放线菌及其应用
CN103468739A (zh)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怀地黄遗传转化方法
Gokul et al. Variability of 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causing rhizome rot in banana
CN112175887A (zh) 一种大丽轮枝菌内共生菌短波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07365710A (zh) 一株对榛实象甲具有强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9988732B (zh) 一株类肠膜魏斯氏菌及其应用
CN108004177A (zh) 一种可降解亚硝酸盐的副干酪乳杆菌及其特性研究
CN103031360A (zh)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04196B (zh) 一种阎氏链霉菌及其应用
CN110317747A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jt68及其在防治茶炭疽病的应用
Antal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potential virulence factors in human pathogenic and saprophytic 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strains
CN110484478A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jz2-1-12及其应用
CN109136117A (zh) 一种季也蒙毕赤酵母菌液体生防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93034A (zh) 一种金针菇病原细菌的鉴定及抗病白色金针菇菌株的筛选方法
Giri et al.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variability among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punicae strains, the pathogen of pomegranate bacterial blight
CN116836886A (zh) 一种番茄促生菌
CN113046249B (zh) 一株蜡蚧轮枝菌ll-01及其生防应用
CN106167767B (zh) 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内生真菌l-14及其应用
CN105420167B (zh) 一种蜡状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