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4175B - 从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向同一本地网络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转移呼叫 - Google Patents

从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向同一本地网络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转移呼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4175B
CN103004175B CN201180034354.2A CN201180034354A CN103004175B CN 103004175 B CN103004175 B CN 103004175B CN 201180034354 A CN201180034354 A CN 201180034354A CN 103004175 B CN103004175 B CN 1030041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ixe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ixed
incoming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43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4175A (zh
Inventor
F.方丹
P.杜维维尔
H.马钱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ange SA
Original Assignee
France Telecom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nce Telecom SA filed Critical France Telecom SA
Publication of CN103004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4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4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41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8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received calls from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Arrangements affording interim conversations between either the calling or the called party and a third par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06Call di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56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called number at the calling subscriber's 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57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number of the calling subscriber at the called subscriber's 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34Call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59Making use of the calling party identif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14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in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0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or busy subscribers ;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 H04M3/51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4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 H04M1/274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55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network data storage and management
    • H04M2203/551Call histo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6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logging of communication history, e.g. outgoing or incoming calls, missed calls, messages or UR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Sub-Exchange Stations And Push- Button Tele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意欲去往附接到本地网络的固定通信终端(TF)的来电呼叫(APE)转移到附接到移动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TM1、TM2)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在本地网络中的以下步骤:检测(C3)移动通信终端(TM1、TM2)的存在;在其中在本地网络中不存在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下:在一方面的来电呼叫的数据、和另一方面的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并且预先记录在所述本地网络中的呼叫数据之间进行比较(C5a、C5b、C5c);根据在与中意的移动通信终端(TM1、TM2)相关联的呼叫数据和来电呼叫的数据之间相似度的准则,来选择(C6a、C6b、C6c)所述中意的移动通信终端(TM1、TM2);命令(C7a-C9a、C7b-C9b、C7c-C9c)将所述来电呼叫转移到所选的中意的移动通信终端。

Description

从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向同一本地网络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转移呼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领域。
更精确地,本发明涉及从位于本地通信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向同样位于所述本地网络中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转移呼叫。
背景技术
目前,某些电信运营商向其订户提供从他们的固定电话到他们选择的另一个固定终端的呼叫转移业务。
因此,此类业务使得需要离开其中安装有连接到固定电话的固定通信线路的处所(premise)的用户仍能够使用位于该处所内的另一固定电话(并且在该处所中实际上可以找到所述用户)来接听向该常用固定电话做出的来电呼叫。
此类业务的一个缺点在于以下事实,即用户需要事先向运营商提供该用户选择的固定电话的呼叫号码。因此,如果用户改变号码,则用户需要再一次联系该运营商,以提供新的号码,该新的号码要替代先前的号码而用于呼叫转移。
此外,到固定电话的所有来电呼叫被转移到具有先前供应到运营商的呼叫号码的单一固定电话。结果,经常发生的是,来电呼叫不一定与具有已注册了呼叫转移业务的号码的固定终端的用户相关。
另一个缺点在于以下事实,即此类呼叫转移业务需要用户执行某些操作,以激活业务或去激活该业务。例如,已预订上述业务的用户必须记得在离开安装有固定电话的家或办公室之前激活业务,并同样地,必须记得在回到家或办公室时去激活该业务。
这一缺点的后果是,用户经常忘记激活或去激活所述业务。并且,为了激活或去激活此类业务,用户需要在固定电话上对按键执行操作和/或在菜单中进行选择,最终的结果是,对用户来说,所述呼叫转移业务不是非常有工效(ergonomic)。
存在其他呼叫转移解决方案,它们更具体地适于商业用途。
企业一般具有电话交换台(switchboard),用于将到达它的来电呼叫转接到该呼叫相关员工的固定电话。这样的转移手动地(即,由负责电话交换台的操作员)执行,或者通过使用语音菜单自动地执行。
“手动”呼叫转移技术的一个缺点在于以下事实,即呼叫经常被置于等待接听(on hold),这是因为操作员联系被呼叫的员工需要花费时间,而且这有时会使得特别忙的呼叫者沮丧,并且他们在被接通前会挂断电话。
“自动”呼叫转移技术的一个缺点在于以下事实,即在能够与被呼叫方讲话前,呼叫者不得不操纵菜单,并且这同样会使得呼叫者沮丧。此外,这样的菜单通常导致将呼叫者置于与隶属企业特定业务(商业业务、账户、售后服务等)的人员的通信中,使得被接通的人员不一定是呼叫者真正渴望与其沟通的人员。
上述两类解决方案的另一缺点在于以下事实,即被呼叫方承担失去呼叫的风险,这是因为呼叫者在被呼叫方的语音信箱中留下消息,而被呼叫方随后并没有进行查阅,又或者是因为呼叫者向操作员传送要找期望被呼叫方的口头消息,而操作员可能会忘记向被呼叫方转达所述消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之一是要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
为此,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向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做出的来电呼叫转移到位于所述本地网络中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的方法,所述第二固定通信终端形成多个固定通信终端的一部分。
此方法的显著之处在于,它包括在本地网络中的以下步骤:
·比较步骤,用于在首先的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和其次的如预先记录在所述本地网络中的、与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所述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呼叫数据之间做出比较;
·选择步骤,用于在应用与中意的(favorite)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呼叫数据和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准则时,选择这个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作为第二固定通信终端;和
·命令步骤,用于使所述来电呼叫被转移到所选的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
因此,这样的规定(provision)使得来电呼叫能够从一个固定电话被自动转移到另一个固定电话,该另一个固定电话属于被认为是与来电呼叫最相关的人员。
因此,例如,当客户回拨企业中的远程协助业务或“热线”时,本发明使得客户的呼叫能够被转接到在一个或多个更早呼叫期间该客户已与之联系过的人员的固定电话。
此外,这样的呼叫转移业务不再需要用户执行任何配置,即用户不需要预先向运营商提供固定终端号码,他们也不需要激活/去激活该业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响应于向固定通信终端做出的并通过本地网络传送的发现请求,事先记录与所述多个固定通信终端中的这些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呼叫数据。
因此,在给定的本地网络中,这样的规定使得在要向第一固定电话做出的来电呼叫的随后转移期间,能够标识出可能被选择的一组固定通信终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发现请求从位于本地网络中的本地终端发送,这样的请求遵守适合于所述本地终端和所述固定通信终端的通信协议。
这样的规定使得可以在连接到本地网络的各种终端之间,利用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标准所提供的透明的互操作性,所述各种终端具体地例如:首先地,本地终端,比如家庭或企业网关或甚至是诸如机顶盒之类的数字解码器;以及其次地,在本地网络中存在的多个固定通信终端。为此,上述终端中的每一个均具有使用例如通用即插即用(UPnP)协议来操作的模块。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对于在本地网络中发现的固定通信终端,与所述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呼叫数据至少选自于所述被发现的固定通信终端的来电呼叫数据、去电呼叫数据、和地址簿数据。
因此,这样的规定使得在本地网络中、并当在其中发现固定终端的场合中,可以恢复所发现的固定终端的来电和/或去电呼叫或地址簿、或者来电和/或去电呼叫和地址簿两者。如以这种方式收集的信息随后在呼叫转移期间被使用,以提供用于选择与第一固定终端接收到的来电呼叫最相干的固定终端的参数。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比较步骤包括:针对每个被发现的固定通信终端,确定对应于所述来电呼叫的来电/去电呼叫的数量。
因此,按照对用户来说特别简单和透明的方式,选择与第一固定通信终端接收到的来电呼叫相关的最相干的固定终端以用作第二固定通信终端,由在所述第二固定终端的呼叫历史记录中出现的来电/去电呼叫的最大出现数量而定,所述第二固定终端具有与来电呼叫的号码对应的号码。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比较步骤包括:针对每个被发现的固定通信终端,确定来电呼叫的号码在所述终端的地址簿中的存在。
因此,按照对用户来说同样是特别简单和透明的方式,选择与第一固定通信终端接收到的来电呼叫相关的最相干的固定终端作为第二固定通信终端,由在本地网络中先前标识出的固定终端之一的地址簿中的来电呼叫号码的存在而定。
这样的规定可以作为上述规定的替代来执行。
也可以在上述规定之外执行这样的规定,以细化来电呼叫将被重新定向至的所述第二固定通信终端的选择。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来电呼叫到所选的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的转移失败的情况下,来电呼叫被转移到第一固定通信终端或转移到从所述多个固定终端之中选择的另一固定通信终端。
因而,使得本发明的呼叫转移系统对于呼叫者而言更加用户友好,这是因为呼叫者总是具有被置于与一人员进行通信的可能性。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选择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的步骤和使呼叫被转移的步骤由执行在本地终端中存储的人/机接口程序的用户预先配置,所述本地终端附接到本地网络。
因此,鉴于上述网关或机顶盒使得能够执行上述人/机接口,上述设置可以由使用这些网关或机顶盒的用户来有利地执行。
相应地,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接到本地网络的固定通信终端。
本发明的固定终端包括:
·传送装置,用于在适于所述固定终端的通信协议中通过本地网络传送消息,并且所述消息包含关于所述固定终端接收的来电呼叫的数据;
·接收装置,用于通过本地网络在上述通信协议中接收命令,以用于将来电呼叫转移到在本地网络中选择的另一个固定通信终端;以及
·处理器装置,用于处理所接收的命令,以:
·提取所选定的固定通信终端的呼叫号码;和
·将来电呼叫重新定向到与所提取的呼叫号码相关联的选定的固定通信终端。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将向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做出的来电呼叫转移到位于上述本地网络中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的控制设备,所述第二固定通信终端形成多个固定通信终端的一部分。
这种设备的显著之处在于,它包括:
·比较装置,用于将首先的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和其次的与所述多个固定终端中的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并且预先存储在本地网络中的呼叫数据进行比较;
·选择装置,用于在应用与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呼叫数据和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准则时,选择所述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作为第二固定通信终端;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使所述来电呼叫被转移到所选的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
有利的是,这种控制设备可以实施在电信运营商能够控制的本地终端内,例如上述本地网络和扩展网络之间的互连设备,所述扩展网络比如因特网。在实施例中,这样的互连设备是家用或企业网关。
在实施例中,该呼叫转移控制设备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预先存储与位于本地网络中的任何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呼叫数据。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向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做出的来电呼叫转移到位于上述本地网络中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的系统,所述第二固定通信终端形成多个固定通信终端的一部分。
这种系统的显著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终端包括传送装置,用于在适于所述第一固定终端的通信协议中经由本地网络传送消息,该消息包含关于所述第一固定终端接收的来电呼叫的数据;并且
所述来电呼叫转移控制设备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在上述通信协议中接收所传送的消息;
·比较装置,用于将首先的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和其次的与所述多个终端中的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并且预先记录在本地网络中的呼叫数据进行比较;
·选择装置,用于在应用与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呼叫数据和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准则时,选择所述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作为第二固定通信终端;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在上述通信协议中传送命令到第一固定终端,以用于将来电呼叫转移到所选择的固定通信终端的呼叫号码;
所述固定终端还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使用上述通信协议来接收所传送的转移命令;以及
·处理器装置,用于处理所接收的命令,以:
·提取选定的固定通信终端的呼叫号码;和
·将来电呼叫重新定向到与所提取的呼叫号码相关联的所选择的固定通信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当通过计算机执行所述程序时,用于执行上述呼叫转移方法的步骤的指令。
所述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言,并且它可以处于源代码、目标代码、或源代码和目标代码之间的中间代码的形式(比如,部分编译形式)中,或处于任何其它期望的形式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如上所述的计算机程序的指令。
所述记录介质可以是能够存储该程序的任何实体或设备。例如,这样的介质可以包括:存储装置,如只读存储器(ROM)(例如,致密盘(CD)ROM或微电子电路ROM)、甚至是磁记录装置(例如,软盘或硬盘)。
这种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可传送介质,如电信号或光信号,其可以经由电缆或光缆、通过无线电、或通过其他手段来进行传递。具体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从因特网类型的网络下载。
替换地,这种记录介质可以是其中合并有该程序的集成电路,该电路适于执行正在讨论的方法,或在其执行中使用。
上述固定通信终端、呼叫转移控制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至少呈现出与本发明的方法所赋予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附图说明
根据参考示出了不具有限制性特征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而做出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显现。在该附图中:
图1示出了其中执行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呼叫转移方法的总体构架;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呼叫转移系统的某些元件的详细图;
图3是用于发现图1所示的固定通信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在一实施方式中呼叫转移控制设备的数据库的内容;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呼叫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呼叫转移系统的实施例的一般图,其中,执行本发明的呼叫转移方法。
在本发明中,并且根据图1所示的示例,所述呼叫转移系统位于本地网络RL中,该本地网络包括:
·第一固定通信终端TF,连接到本地网络RL并且适于接收电话呼叫,如来自通信终端TC的呼叫APE,该通信终端TC可以是固定类型或移动类型的(即,蜂窝式或便携式);
·呼叫转移控制设备CTA,附接到本地网络RL并且适于将来电呼叫APE转移到第二固定通信终端,该第二固定通信终端选自于多个固定通信终端,该多个固定通信终端例如是如图1所示的并且被标记为TPF1、TPF2、和TPF3三个固定通信终端。
在所示的示例中,固定终端TF、TPF1、TPF2、和TPF3适合于在诸如固定电话网络之类的固定通信网络RF中操作,该固定电话网络例如是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
为此,例如,所述固定终端中的每一个均由通过有线连接或经由使用无绳通信协议的连接而连接到固定网络RF的电话构成,该无绳通信协议例如是数字增强型无绳电信(DECT)协议。
本示例中的固定电话网络以完全常规的方式连接到本地网络RL。
在所示的示例中,并且通过示例的方式,本地网络RL是使用WiFi无线连接协议的以太网网络。
本地网络RL同样可以是家庭网络或企业本地网络,并且可以部分或全部地由无线部件构成。
更具体地,在所示的示例中,本地网络RL是企业类型的(例如,内联网)。为了这个目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TF由传统的私人电话交换台构成,而固定通信终端TPF1、TPF2、和TPF3分别与企业中的三个不同人员相关联,该三个不同人员可能都属于相同的业务,但他们并非必须如此。
在本发明中,呼叫转移控制设备CTA安装在位于本地网络RL中的本地终端中。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地终端是互连设备GAT,具体地,诸如企业网关,其适于将本地网络RL与因特网类型的扩展网络(未示出)互连。
在变型中,该本地终端可以是机顶盒。
作为替换方案,应当观察到的是,第一固定终端TF和设备CTA可以形成单件设备的一部分。
参照图2,第一固定终端TF传统上包括第一通信模块MCT1,该第一通信模块MCT1适于经由固定通信网络RF来发送和接收电话呼叫。
在本发明中,第一固定终端TF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MCT2,该第二通信模块MCT2适于:
·在使用与控制设备CTA兼容的通信协议的同时,在网络RL上向呼叫转移控制设备CTA传送消息REQ,该消息REQ包含关于来电呼叫APE的数据,如主叫终端TC(如图1所示)的电话号码;以及
·作为响应,使用所述通信协议从转移控制设备CTA接收命令CMD,该命令用于将所述来电呼叫转移到通过下面描述的方法所预先选择的固定终端TPF1、TPF2、或TPF3中的一个,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TPF2。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通信模块MCT2是适于执行信令协议的软件模块,比如在应用UPnP电话协议时进行操作的电话服务器模块。
继续参照图2,第一固定终端TF包括处理器模块MTR,第一固定终端TF的所有元件均连接到所述处理器模块MTR,并且所述处理器模块MTR用于控制该终端的操作。所述处理器模块包括存储在第一固定终端TF的ROM(未示出)中的软件。
所述处理器模块MTR具体适于:
·在接听来电呼叫APE时,控制电话模块MCT1;
·当第一固定终端TF正在发送包括关于来电呼叫APE的数据的消息REQ时,以及当该固定终端TF正在接收用于转移所述来电呼叫的命令CMD时,控制UPnP软件模块MCT2;
·从所接收到的命令CMD中,提取已被选择来接收来电呼叫APE的固定通信终端TPF2的呼叫号码;以及
·将呼来电呼叫APE转移到所述选定的固定终端TPF2,所述固定终端TPF2具有对应于所提取的呼叫号码的呼叫号码。
按照与第一固定终端TF类似的方式,呼叫转移控制设备CTA包括通信模块MCC,该通信模块MCC适于:
·通过本地网络RL,使用上述通信协议,从所述第一固定终端TF接收包含关于来电呼叫APE的数据的所述消息REQ;以及
·作为响应,通过本地网络RL,并且使用相同的通信协议来发送所述命令CMD到第一固定终端TF,以便使得来电呼叫被转移。
为此目的,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通信模块MCC是适于执行UPnP电话信令协议的软件模块。
在本发明中,呼叫转移控制设备CTA还包括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适于确定固定终端TPF1、TPF2、或TPF3是否连接到本地网络RL。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这种检测模块有利地表现为UPnP电话模块MCC,该UPnP电话模块MCC通常被配置为在本地网络上使用UPnP电话协议来发现和控制可能被连接到本地网络的任何终端(具体地,固定终端TPF1、TPF2、和TPF3)。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精确地,模块MCC表现为UPnP电话控制单元。此外,这样的结构需要固定终端TPF1、TPF2、和TPF3具有各自的通信模块(未示出),所述通信模块同样在应用UPnP电话协议时进行操作,具体地,如各个电话服务器模块。
根据本发明,呼叫转移控制设备CTA还包括数据库BD,该数据库BD存储在该设备的存储器(未示出)中并且通过数据库管理器GBD而用来与每一个发现的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地存储被发现的固定终端特有的某些特性,具体的,例如:
·其呼叫号码;
·其来电和/或去电呼叫的历史记录;以及
·其电话地址簿的数据。
在所示的示例中,上述特征以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文件的形式而存储在数据库BD中。
继续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呼叫转移控制设备CTA还包括处理器软件模块(被标记为LOG),存储在设备CTA的ROM(未示出)中。
所述处理器模块LOG具体地包括:
·激活模块ACT,该激活模块ACT适于,针对在所述检测模块MCC接收的消息REQ中标识出的每个来电呼叫APE,操作所述模块的“发现”功能,以便检测从所述多个固定终端TPF1、TPF2、和TPF3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固定终端在本地网络中的实际连接;
·计算模块CAL,当已检测到这种实际连接时,激活该计算模块CAL,所述模块CAL适于将关于该来电呼叫APE的数据、和如在上述发现阶段期间或同样地在任何更早的发现阶段期间预先存储在数据库BD中的、与每一个连接到本地网络RL的固定终端TPF1、TPF2、和TPF3相关联的呼叫数据进行比较;
·选择模块SEL,用于从固定终端TPF1、TPF2、和TPF3中选择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以构成来电呼叫APE将被重新定向到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基于在与该终端相关联的呼叫数据和关于来电呼叫APE的数据之间的相似性相关的准则来做出该选择;以及
·控制模块CTRL,用于控制所述检测模块MCC,使得它通过本地网络RL发送所述命令CMD到第一固定终端TF,以便转移所述来电呼叫APE。
现在参考图1至图3,下面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发现固定终端TPF1、TPF2、和TPF3的过程的描述,该过程在转移呼叫之前执行。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假定三个固定终端TPF1、TPF2、和TPF3全都连接到本地网络RL。
更精确地,参考图3,在步骤D1期间,呼叫转移控制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采用UPnP电话协议,以发送发现请求RDE到固定终端TPF1、固定终端TPF2、和固定终端TPF3各自的电话服务器模块。
在所示的示例中,这种发现请求是组播简单服务发现协议(SSDP)类型的,并且被写为:
“SSDP M-SEARCH urn:schemas-upnp-org:device:TelephonyServer:1”
在步骤D2期间,固定终端TPF1的电话服务器模块发送UPnP响应ID1到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该响应包含固定终端TPF1的标识符。
在所示的示例中,响应ID1包含设备CTA要访问的链接url1,以便恢复固定终端TPF1的标识符。响应ID1被写为:“HTTP200OK LOCATION:url1”。
在步骤D3期间,固定终端TPF2的电话服务器模块发送UPnP响应ID2到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该响应包含固定终端TPF2的标识符。
在所示的示例中,响应ID2包含设备CTA要访问的链接url2,以便恢复固定终端TPF2的标识符。响应ID2被写为:“HTTP200OK LOCATION:url2”。
在步骤D4期间,固定终端TPF3的电话服务器模块发送UPnP响应ID3到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该响应包含固定终端TPF3的标识符。
在所示的示例中,响应ID3包含设备CTA要访问的链接url3,以便恢复固定终端TPF3的标识符。响应ID3被写为:“HTTP200OK LOCATION:url3”。
上述步骤D2、D3、和D4可以同时发生或以任何次序顺序地发生。
在步骤D5期间,该设备CTA经由浏览器(未示出)发送连接请求RC1到url1,例如,其中安装有控制设备CTA的家庭网关GAT的浏览器。请求RC1被写为:"HTTP GET url1"。
在此步骤期间,固定终端TPF1的电话服务器模块响应于该设备CTA,来发送XML类型的描述文件F11,并且其中“friendlyName(友好名称)”参数包含固定终端TPF1的呼叫号码N1。
在步骤D6期间,该设备CTA发送连接请求RC2到url2。请求RC2被写为:“HTTP GET url2”。
在此步骤期间,固定终端TPF2的电话服务器模块响应于该设备CTA,来发送XML类型的描述文件F12,并且其中friendlyName参数包含固定终端TPF2的呼叫号码N2。
在步骤D7期间,该设备CTA发送连接请求RC3到url3。请求RC3被写为:“HTTP GET url3”。
在此步骤期间,固定终端TPF3的电话服务器模块响应于该设备CTA,来发送XML类型的描述文件F13,并且其中friendlyName参数包含固定终端TPF3的呼叫号码N3。
在步骤D8期间,该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发送UPnP类型的请求RHA1到固定终端TPF1的电话服务器模块,以便恢复该固定终端的呼叫历史记录。
请求RHA1被写为“Action UPnP GetCallLogs”。
在此步骤期间,固定终端TPF1的电话服务器模块响应于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来发送XML类型的描述文件F21,并且该描述文件F21具体包含与固定终端TPF1相关联的每个来电和/或去电呼叫的时间、以及主叫和/或被叫号码。
在变型中,可以在上述步骤D5后直接执行步骤D8。
在步骤D9期间,该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发送UPnP类型的请求RHA2到固定终端TPF2的电话服务器模块,以便恢复所述固定终端的呼叫历史记录。
按照与上述请求RHA1相同的方式来书写请求RHA2。
在此步骤期间,固定终端TPF2的电话服务器模块通过发送XML类型的描述文件F22来响应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并且该描述文件F22具体包含与固定终端TPF2相关联的每个来电和/或去电呼叫的时间、以及主叫和/或被叫号码。
在变型中,可以在上述步骤D6后直接执行步骤D9。
在步骤D10期间,该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发送UPnP类型的请求RHA3到固定终端TPF3的电话服务器模块,以便恢复所述固定终端的呼叫历史记录。
按照与上述请求RHA1和RHA2相同的方式来书写请求RHA3。
在此步骤期间,固定终端TPF3的电话服务器模块通过发送XML类型的描述文件F23来响应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并且该描述文件F23具体包含与固定终端TPF3相关联的每个来电和/或去电呼叫的时间、以及主叫和/或被叫号码。
在变型中,可以在上述步骤D7后直接执行步骤D10。
在步骤D11期间,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发送UPnP类型的请求REP1到固定终端TPF1的电话服务器模块,以便恢复所述固定终端的电话地址簿。
请求REP1被写为:
“Action UPnP GetValues/UPnP/PHONE/AddressBook/Contact/”。
在此步骤期间,固定终端TPF1的电话服务器模块通过发送XML类型的描述文件F31来响应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并且该描述文件F31具体包含在固定终端TPF1的电话地址簿中输入的每个联系人的固定和/或移动呼叫号码。
在变型中,可以在上述步骤D8后直接执行步骤D11。
在步骤D12期间,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发送UPnP类型的请求REP2到固定终端TPF2的电话服务器模块,以便恢复所述固定终端的电话地址簿。
按照与上述请求REP1相同的方式来书写请求REP2。
在此步骤期间,固定终端TPF2通过发送XML类型的描述文件F32来响应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并且该描述文件F32具体包含记录在固定终端TPF2的电话地址簿中的每个联系人的固定和/或移动呼叫号码。
在变型中,可以在上述步骤D9后直接执行步骤D12。
在步骤D13期间,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发送UPnP类型的请求REP3到固定终端TPF3的电话服务器模块,以便恢复所述固定终端的电话地址簿。
按照与上述请求REP1和REP2相同的方式来书写请求REP3。
在此步骤期间,固定终端TPF3通过发送XML类型的描述文件F33来响应设备CTA的通信模块MCC,并且该描述文件F33具体包含在固定终端TPF3的电话地址簿中输入的每个联系人的固定和/或移动呼叫号码。
在变型中,可以在上述步骤D10后直接执行步骤D13。
在步骤D14期间,图2所示的数据库管理器GBD处理在上述步骤D1至D13期间由设备CTA接收的信息在数据库BD中的存储。
参照图4,为此目的,数据库BD包含复式(double-entry)表TAB,其在行方向上包括与呼叫相关的数据,而在列方向上包括与固定终端TPF1、TPF2、和TPF3的用户相关的数据。
在所示的示例中,假定固定终端TPF1和TPF2分别属于负责其中安装有本地网络RL的企业的相同业务(例如,热线业务)的两个不同人员UT1和UT2,而固定终端TPF3属于负责该企业的另一业务(例如,商业业务)的人员UT3。
在表TAB中每个用户UT1、UT2、和UT3与对应的固定终端TPF1、TPF2、TPF3的各个号码N1、N2、N3相关联,与对应的来电/去电呼叫的历史记录相关联,并与电话地址簿中的电话号码相关联。
标题CALL.HIST包括以下子标题:
·与每个来电呼叫相关联的号码;
·给定的来电呼叫的出现次数;
·与每个去电呼叫相关联的号码;以及
·给定的去电呼叫的出现次数。
优选地,按照如先前配置在控制设备CTA中的规则时间间隔(例如,每六个小时)来适时地将步骤D1至D14重复多次。
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而频繁地更新数据库BD。
由于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控制设备CTA安装在网关GAT内,所以可以通过使用在本地网络RL中连接到网关GAT的终端来向每个用户通知在上述步骤D1至D14期间在表TAB中收集的信息。在所描述的示例中,终端是笔记本计算机OP。在另一个示例中,这样的终端可以是用户UT1、UT2、或UT3的移动终端。当控制设备CTA被安装在机顶盒内时,该终端可以是电视接收机。
有利地,因此,网关GAT向用户给出在笔记本计算机OP的屏幕上可视的人/机接口,由此使得用户能够修改表TAB的配置。
因此,例如,用户可以取消某些时间段内的自动呼叫转移,或可以亲自修改应向其做出这种呼叫转移的终端的号码。
更具体地,参照图2和5,下面是根据本发明的对呼叫进行转移的方法。
在步骤C1中,图2所示的固定终端TF的电话模块MCT1经由固定通信网络RF来接收来电呼叫APE。
在所示的示例中,与来电呼叫对应的号码是例如存储在图4的表TAB中的号码06.xy.xy.xy.xy。
在步骤C2中,固定终端TF的处理器模块MTR操作其UPnP模块MCT2,使得固定终端TF发送消息REQ到控制设备CTA,该消息REQ包含关于来电呼叫APE的数据。
在步骤C3a期间,控制设备CTA的模块CAL使用预先存储在数据库BD中的表TAB,以确定固定终端TPF1、TPF2、TPF3中哪一个呈现出最大数量的来电呼叫,该来电呼叫的号码对应于呼叫APE的号码,即06.xy.xy.xy.xy。根据表TAB,这是用户UT2的固定终端TPF2。
在步骤C4a期间,控制设备CTA的模块SEL选择固定终端TPF2作为呼叫APE应当被转移到的中意的固定终端,并将与固定终端TPF2相关联的呼叫号码N2传送到所述控制设备CTA的控制模块CTRL。
在步骤C5a期间,控制设备CTA的模块CTRL激活其UPnP模块MCC,以使得该模块MCC发送UPnP命令CMD,该UPnP命令CMD用于通过本地网络RL将所述来电呼叫APE转移到固定终端TF的UPnP模块MCT2,该命令CMD包含固定终端TPF2的呼叫号码N2。
在步骤C6a期间,固定终端TF的处理器模块MTR从所接收的命令CMD中提取已被选择来接收来电呼叫APE的固定通信终端TPF2的呼叫号码N2。
在步骤C7a期间,处理器模块MTR使固定终端TF的电话模块MCT1基于所述选择的固定终端TPF2的呼叫号码N2而将来电呼叫APE重新定向到该固定终端TPF2。
经过一定次数的振铃,例如四次,如果固定终端TPF2仍未应答,则重复步骤C3a至C7a,一旦控制设备CTA的模块CAL已经再次使用图4的表TAB,以确定固定终端TPF2和TPF3中哪一个呈现出最大数量的来电呼叫,该来电呼叫具有与呼叫APE的号码对应的呼叫号码,即06.xy.xy.xy.xy。根据表TAB,这是用户UT1的固定终端TPF1,并且在步骤C7a的结束时,来电呼叫APE被如此转移到该固定终端TPF1,如图1中虚线所示的。
替换地,在重复上述步骤C3a至C7a时,来电呼叫APE可以被转移到第一固定终端TF,具体地,企业的电话交换台。
因此,当所选的中意固定终端没有应答被重新定向到其的来电呼叫时,或者当来电呼叫未能成功地重新定向到该中意固定终端时,这样的安排用于通过选择另一个固定终端来优化呼叫转移。具体地,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到用户UT2的呼叫没有成功,则呼叫者(其例如可以是用户UT1、UT2、和UT3所工作的企业的客户)具有以下可能性,即至少被用户UT1(作为负责相同业务的另一工作人员,该用户UT1将是最适合回答客户的问题的人员)接通。
如果在上述步骤C3a期间,控制设备CTA的模块CAL不能使用该表TAB并且确定固定终端TPF1、TPF2、和TPF3中哪一个呈现出最大数量的来电呼叫,该来电呼叫具有与呼叫APE的号码对应的呼叫号码,即06.xy.xy.xy.xy,则在步骤C3b期间,模块CAL使用表TAB来确定固定终端TPF1、TPF2或TPF3中哪一个呈现出最大数量的去电呼叫,该去电呼叫到与呼叫APE的号码对应的号码即06.xy.xy.xy.xy。根据表格TAB,这仍然是用户UT2的固定终端TPF2。
在步骤C4b期间,控制设备CTA的模块SEL选择固定终端TPF2作为呼叫APE应当被转移到的中意的固定终端,并且它将所述与固定终端TPF2相关联的呼叫号码N2传送到控制设备CTA的控制模块CTRL。
在步骤C5b期间,控制设备CTA的模块CTRL激活其UPnP模块MCC,以通过本地网络RL向固定终端TF的UPnP模块MCT2发送UPnP命令CMD,以便对所述来电呼叫APE进行转移,所述命令CMD包含固定终端TPF2的呼叫号码N2。
在步骤C6b期间,固定终端TF的处理器模块MTR从所接收的命令CMD中提取固定终端TPF2的呼叫号码N2,该固定终端TPF2已被选中用来接收来电呼叫APE。
在步骤C7b期间,处理器模块MTR操作固定终端TF的电话模块MCT1,从而使其基于所述选择的固定终端TPF2的呼叫号码N2而将来电呼叫APE重新定向到该固定终端TPF2。
如果固定电话TPF2未应答,则在重复步骤C3b到C7b后,呼叫被转移到固定电话TPF1、TPF3中的一个,或者转移到电话交换台TF,如上所解释的。
如果在上述步骤C3b期间,控制设备CTA的模块CAL不能使用表TAB来确定固定终端TPF1、TPF2、TPF3中的哪一个具有最大数量的去电呼叫,该去电呼叫具有与呼叫APE的号码对应的呼叫号码,即06.xy.xy.xy.xy,则在步骤C3c期间,控制设备CTA的模块CAL使用表TAB来确定固定终端TPF1、TPF2、或TPF3中哪一个在其地址簿中包含APE的呼叫号码。根据表TAB,这是用户UT3的固定终端TPF3,该用户UT3是商业业务的一部分。
在步骤C4c期间,控制设备CTA的模块SEL选择固定终端TPF3作为呼叫APE应该被转移到的中意的固定终端,并发送与固定终端TPF3相关联的呼叫号码N3到控制设备CTA的控制模块CTRL。
在步骤C5c期间,控制设备CTA的模块CTRL激活其UPnP模块MCC,以使该模块MCC经由本地网络RL发送UPnP命令CMD到固定终端TF的UPnP模块MCT2,以便转移所述来电呼叫APE,所述命令CMD包含固定终端TPF3的呼叫号码N3。
在步骤C6c期间,固定终端TF的处理器模块MTR从所接收到的命令CMD中提取已被选择用来接收来电呼叫APE的固定终端TPF3的呼叫号码N。
在步骤C7c期间,处理器模块MTR操作固定终端TF的电话模块MCT1,以使其基于所述选择的固定终端TPF3的呼叫号码N3而将来电呼叫APE重新定向到该固定终端TPF3。
如果固定电话TPF3未应答,则在重复步骤C3c到C7c后,呼叫被转移到其他固定电话TPF1、TPF2中的一个,或者转移到电话交换台TF,如上所解释的。
如果在上述步骤C3c期间,控制设备CTA的模块CAL不能使用表TAB来确定固定终端TPF1、TPF2、和TPF3中哪一个在其地址簿中包含呼叫APE的号码,则在步骤C8期间,电话交换台TF直接应答呼叫APE。
应当观察到的是,也可以以除上述次序外的次序来执行步骤C3a至C7a、C3b至C7b、C3c至C7c。例如,可以在步骤C3a至C7a之前执行步骤C3c至C7c。
当然,上述实施方式完全是通过非限制性的指示而给出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提供多种修改,而不超出本发明的界限。

Claims (8)

1.一种将向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TF)做出的来电呼叫(APE)转移到位于所述本地网络中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的方法,所述第二固定通信终端形成多个固定通信终端(TPF1;TPF2;TPF3)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本地网络中的以下步骤:
·比较步骤(C3a、C3b、C3c),用于在首先的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和其次的与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所述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并且预先记录在所述本地网络中的呼叫数据之间做出比较,响应于向固定通信终端做出的并通过本地网络传送的发现请求(RDE),事先记录与所述多个固定通信终端中的这些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所述呼叫数据,所述发现请求从位于本地网络(RL)中的本地终端(GAT)发送,所述请求遵守适合于所述本地终端和所述固定通信终端的通信协议(UPnP);
·选择步骤(C4a、C4b、C4c),用于在应用与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TPF1;TPF2;TPF3)终端相关联的呼叫数据和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准则时,选择这个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作为第二固定通信终端,与所述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所述呼叫数据至少选自于被发现的固定通信终端的来电呼叫数据、去电呼叫数据、和地址簿数据;
·命令步骤(C5a-C7a、C5b-C7b、C5c-C7c),用于使所述来电呼叫被转移到所选的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比较步骤包括:针对每个被发现的固定通信终端,确定对应于所述来电呼叫的来电/去电呼叫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比较步骤包括:针对每个被发现的固定通信终端,确定来电呼叫的号码在所述终端的地址簿中的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来电呼叫到所选的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的转移失败的情况下,来电呼叫被转移到第一固定通信终端或转移到从所述多个固定终端之中选择的另一固定通信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选择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的步骤和使呼叫被转移的步骤由执行在本地终端(OP)中存储的人/机接口程序的用户预先配置,所述本地终端附接到本地网络(RL)。
6.一种用于控制将向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TF)做出的来电呼叫转移到位于所述本地网络中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的控制设备(CTA),所述第二固定通信终端形成多个固定通信终端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设备包括:
·比较装置(CAL),用于将首先的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和其次的与所述多个固定终端中的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并且预先记录在本地网络中的呼叫数据进行比较,响应于向固定通信终端做出的并通过本地网络传送的发现请求(RDE),事先记录与所述多个固定通信终端中的这些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所述呼叫数据,所述发现请求从位于本地网络(RL)中的本地终端(GAT)发送,所述请求遵守适合于所述本地终端和所述固定通信终端的通信协议(UPnP);
·选择装置(SEL),用于在应用与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呼叫数据和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准则时,选择所述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作为第二固定通信终端,与所述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所述呼叫数据至少选自于被发现的固定通信终端的来电呼叫数据、去电呼叫数据、和地址簿数据;以及
·命令装置(CTRL、MCC),用于使所述来电呼叫被转移到所选的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控制设备,包括:存储装置(GBD、BD),用于预先存储与位于本地网络中的任何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所述呼叫数据。
8.一种用于将向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TF)做出的来电呼叫(APE)转移到位于所述本地网络中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的系统,所述第二固定通信终端形成多个固定通信终端的一部分,所述系统包括:控制设备(CTA),用于控制所述来电呼叫的转移,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终端包括消息传送装置(MCT2),用于使用适于所述第一固定终端的通信协议(UPnP)来通过本地网络传送消息(REQ),所述消息包含所述第一固定终端接收的来电呼叫的数据;
并且,用于控制来电呼叫转移的控制设备包括:
·接收装置(MCC),用于在所述通信协议中接收所述传送的消息;
·比较装置(CAL),用于将首先的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和其次的与所述多个终端中的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并且预先记录在本地网络中的呼叫数据进行比较,响应于向固定通信终端做出的并通过本地网络传送的发现请求(RDE),事先记录与所述多个固定通信终端中的这些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所述呼叫数据,所述发现请求从位于本地网络(RL)中的本地终端(GAT)发送,所述请求遵守适合于所述本地终端和所述固定通信终端的通信协议(UPnP);
·选择装置(SEL),用于在应用与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呼叫数据和关于来电呼叫的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准则时,选择所述中意的固定通信终端作为第二固定通信终端,与所述固定通信终端相关联的所述呼叫数据至少选自于被发现的固定通信终端的来电呼叫数据、去电呼叫数据、和地址簿数据;以及
·发送器装置(CTRL、MCC),用于使用所述通信协议来发送命令到所述第一固定终端,以将所述来电呼叫转移到所述选择的固定通信终端的呼叫号码;
所述第一固定终端进一步包括:
·接收机装置(MCT2),用于接收使用所述通信协议来发送的所述转移命令;以及
·接收命令处理器装置(MTR),用于:
·提取选定的固定通信终端的呼叫号码;和
·将来电呼叫重新定向到与所述提取的呼叫号码相关联的所选择的固定通信终端。
CN201180034354.2A 2010-05-11 2011-05-05 从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向同一本地网络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转移呼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41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053700 2010-05-11
FR1053700 2010-05-11
PCT/FR2011/051018 WO2011141664A1 (fr) 2010-05-11 2011-05-05 Transfert d'appel depuis un premier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fixe situe dans un reseau local vers un second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fixe de ce meme reseau loc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4175A CN103004175A (zh) 2013-03-27
CN103004175B true CN103004175B (zh) 2015-08-26

Family

ID=4356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435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4175B (zh) 2010-05-11 2011-05-05 从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向同一本地网络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转移呼叫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83914A1 (zh)
EP (1) EP2569928A1 (zh)
JP (1) JP5826254B2 (zh)
CN (1) CN103004175B (zh)
WO (1) WO20111416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3061B (zh) * 2015-07-17 2018-10-09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预测模型结果的钢铁企业煤气平衡调度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5591A (zh) * 2004-04-15 2007-05-16 闰2通信有限公司 呼叫管理业务
CN101278546A (zh) * 2005-09-29 2008-10-01 西门子企业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激活通信终端设备的功能特征的方法和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1214A (en) * 1996-06-10 1999-05-04 Murex Securities, Ltd. One number intelligent call processing system
US7555110B2 (en) * 1999-04-01 2009-06-30 Callwav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xpanded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US7171221B1 (en) * 1999-12-20 2007-01-30 Cingular Wirelesss Ii,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transferring a call from a first telephone to a designated telephone in close proximity
JP2001358833A (ja) * 2000-06-15 2001-12-26 Nec Eng Ltd ボタン電話装置
US6944444B1 (en) * 2000-06-29 2005-09-13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ditionally routing calls
US6920213B2 (en) * 2000-09-15 2005-07-19 Verizon Services Cor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ple telephone and computer users
US6816583B2 (en) * 2001-02-12 2004-11-0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transferr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72457B2 (en) * 2001-12-17 2006-07-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ferring a call to a backup according to call context
JP2004357217A (ja) * 2003-05-30 2004-12-16 Toshiba Corp 電話交換装置及び電話交換システム
US8503658B2 (en) * 2003-07-14 2013-08-06 Cisco Technology, Inc. Call notification with rich caller identification
US8594298B2 (en) * 2004-02-20 2013-11-26 Avaya Inc. Call management
US7602748B2 (en) * 2004-08-13 2009-10-13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Fixed-mobile communications with mid-session mode switching
US20060077956A1 (en) * 2004-10-08 2006-04-13 Saksena Vikram R Common telephony services to multiple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networks
US7260403B1 (en) * 2004-11-30 2007-08-21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routing voice calls to one of a plurality of associated subscriber terminals
US8369311B1 (en) * 2005-07-01 2013-02-05 Callwave Communication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s to fixed and mobile telephonic devices
JP4707552B2 (ja) * 2005-12-21 2011-06-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話端末装置
US20080037753A1 (en) * 2006-07-07 2008-02-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all prior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675856B2 (en) * 2006-08-01 2014-03-18 Cisco Technology, Inc. Media terminal adapter (MTA) routing of telephone calls based on call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US20080123831A1 (en) * 2006-11-24 2008-05-29 Mads Flensted-Jens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ll routing
WO2009046169A1 (en) * 2007-10-02 2009-04-09 Ascendent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telligent call routing
US20090168755A1 (en) * 2008-01-02 2009-07-02 Dennis Peng Enforcement of privacy in a VoIP system
US8958539B2 (en) * 2008-04-23 2015-02-17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based call transfers
US8848895B2 (en) * 2008-05-30 2014-09-3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call transfer
US7864766B2 (en) * 2008-12-12 2011-01-04 Cisco Technology, Inc. Directory number mobility utilizing dynamic network distributed dial-peer updates
US8621004B2 (en) * 2009-09-24 2013-12-3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 of calls from an IP based phone
US8798605B2 (en) * 2010-01-21 2014-08-05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n ongoing communication from a wireless handheld telephon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5591A (zh) * 2004-04-15 2007-05-16 闰2通信有限公司 呼叫管理业务
CN101278546A (zh) * 2005-09-29 2008-10-01 西门子企业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激活通信终端设备的功能特征的方法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41664A1 (fr) 2011-11-17
JP2013529028A (ja) 2013-07-11
CN103004175A (zh) 2013-03-27
WO2011141664A9 (fr) 2013-01-31
JP5826254B2 (ja) 2015-12-02
US20130083914A1 (en) 2013-04-04
EP2569928A1 (fr)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4774B1 (en) Real-time call control system
US5757891A (en) Ever ready telephonic answering-machine for receiving and delivering electronic messages
US5475748A (en) Automatic telephone system with function for multiple out-dialed calls per caller
US7793305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a communication manager for wireless wireline converged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CN103155606B (zh) 用于实时处理移动电话上入站语音呼叫的动态呼叫路由
US7283829B2 (en) Management of call requests in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s
US682934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routing incoming calls
US2012010672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tegrating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US2006027617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tegrating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JP2004500738A (ja) 拡張された通信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7965829B2 (en) Subscriber alterable call transfer service
JPH1093706A (ja) 電気通信網サービスの被呼パーティ制御のための方法
US7756258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direct access mailbox
CN103004175B (zh) 从位于本地网络中的第一固定通信终端向同一本地网络的第二固定通信终端转移呼叫
AU2014219764B2 (en) Telephone exchange system, telephone exchanger, and incoming call switching method
WO2005107223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sonalized call acknowledgement
US7164756B1 (e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lementing telephone calls
CN101106735A (zh) 一种实现群外来呼叫上话务台的方法
JP4152243B2 (ja) 公衆網接続方法および公衆網接続プログラム
JP2003348244A (ja) Web連携ボイスメー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ボイスメール聞取り方法
JP4328818B2 (ja) 公衆網接続方法および公衆網接続プログラム
JP2001346236A (ja) 音声応答電話転送システム
WO2003013117A1 (en) Personal call routing
JP2009267677A (ja) ボタン電話装置およびボイスメッセージの着信通知方法
JP2004172984A (ja) 電話通信サービス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電話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