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2180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2180A
CN103002180A CN2012103311785A CN201210331178A CN103002180A CN 103002180 A CN103002180 A CN 103002180A CN 2012103311785 A CN2012103311785 A CN 2012103311785A CN 201210331178 A CN201210331178 A CN 201210331178A CN 103002180 A CN103002180 A CN 103002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lour killing
original copy
recording materials
c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11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2180B (zh
Inventor
三村季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2246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341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02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2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2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21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03G15/502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relat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rol menu, e.g. pop-up menus, help scre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5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e.g. contrast, dens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8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 G03G15/6591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plastic material, OHP, ceramics, tiles, text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H04N1/00416Multi-level menus
    • H04N1/00419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 H04N1/00424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using a list of graphical elements, e.g. icons or icon ba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72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a pop-up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74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functional options, e.g. scan, copy or 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2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job set-up options, e.g. number of copies, paper size or re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0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 H04N1/00806According to type of the original, e.g. colour paper or transparency, or read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61Selecting a particular reproducing device from amongst a plurality of devices, e.g. high or low resolu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69Selecting a particular reproducing mode from amongst a plurality of modes, e.g. paper saving or normal, or simplex or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1Digital copier; digital 'photocop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设定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扫描器、第一图像形成部、第二图像形成部、检测部以及设定部。扫描器读取原稿的图像。第一图像形成部用非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第二图像形成部用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检测部对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进行检测。设定部在检测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时,设定通过第二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原稿的图像的复印模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设定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1年9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532,168号的优先权权益,并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的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多个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执行复印处理时,必须设定通过哪个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原稿的图像。例如,已知有具有使用不能消色记录材料形成图像的第一图像形成部和使用能消色记录材料形成图像的第二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装置。虽然现有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优先设定任何图像形成部,但在复印处理中无法进行根据原稿中图像的状态选择图像形成部这种设定。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者们进行了锐意的研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扫描器,读取原稿的图像;第一图像形成部,用非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第二图像形成部,用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检测部,检测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以及设定部,当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时,设定通过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复印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的外观结构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中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面板的外观结构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中第一复印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面板的显示部所显示的设定画面的显示例。
图6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面板的显示部所显示的设定画面的显示例。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中第二复印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8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面板的显示部所显示的复印模式的确认画面的显示例。
图9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面板的显示部所显示的复印模式的确认画面的显示例。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中第三复印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面板的显示部所显示的设定画面的显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扫描器、第一图像形成部、第二图像形成部、检测部以及设定部。扫描器读取原稿的图像。第一图像形成部使用非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第二图像形成部使用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检测部用于检测设定于扫描器的原稿的图像是否由消色记录材料形成。设定部当检测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由消色记录材料形成时,进行通过第二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原稿的图像的复印模式的设定。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MFP:Multi Function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数字复合机的外观结构例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用于说明数字复合机中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1所示,数字复合机包括扫描器1、打印机2、整理部3以及控制面板4。另外,如图2所示,数字复合机具有控制整个装置的系统控制部5。系统控制部5与扫描器1、打印机2以及控制面板4相连接。系统控制部5对扫描器1、打印机2以及控制面板4统一进行控制。
首先,对扫描器1进行说明。
扫描器1设定于数字复合机主体上部。扫描器1是光学方式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装置。扫描器1由扫描控制部10进行控制。扫描控制部10向系统控制部5输出由各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同时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控制信号对扫描器1进行控制。
扫描器1具有用于读取置于稿台玻璃G上的原稿或由ADF 13输送来的原稿表面的图像的图像读取部11。图像读取部11包括由CCD线传感器(line sensor)等构成的、用于将原稿中主扫描方向上一行量的图像转换成图像数据的光电转换部。图像读取部11通过由CCD行传感器在原稿副扫描方向上扫描原稿来读取整个原稿的图像。
扫描器1具有用于检测置于稿台玻璃G上的原稿的原稿传感器12。稿台玻璃G作为装载图像读取部11扫描的原稿的原稿装载台而发挥作用。图像读取部11对置于稿台玻璃G上的原稿的玻璃面一侧的图像进行扫描。原稿传感器12输出表示稿台玻璃G上有无原稿的信号。另外,原稿传感器12也可以是检测稿台玻璃G上的原稿尺寸的传感器。
扫描器1具有自动供稿装置13(ADF:auto Document feeder)。ADF13具有供纸托盘14以及供纸托盘传感器15。供纸托盘14保持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供纸托盘传感器15检测供纸托盘14上有无原稿。ADF 13逐张输送供纸托盘14所保持的原稿。扫描器1读取ADF 13输送的原稿的图像。
扫描器1中,ADF 13还作为覆盖置于稿台玻璃G上的原稿的盖而发挥作用。ADF 13以能够整体开关的状态安装在位于数字复合机主体的稿台玻璃G之上。扫描器1具有检测ADF 13的开闭状态的开闭传感器16。例如,当用户将原稿置于稿台玻璃G上时,由于作为原稿盖的ADF 13打开,因此开关传感器16输出表示开放状态的信号。
打印机2在作为被形成图像的介质的纸张上形成图像。打印机2具有使用不能消色的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功能和使用能消色的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功能。例如,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打印机2具有:非消色处理单元(第一图像形成部)21,使用不能消色的记录材料(以下也称为非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消色处理单元(第二图像形成部)22,使用能消色的记录材料(以下也称为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以及定影器23等。
如图2所示,打印机2由打印控制部20进行控制。打印控制部20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控制信号控制打印机2的动作。例如,打印控制部20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控制信号,选择非消色处理单元21和消色处理单元22中的一个作为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处理单元。另外,打印控制部20根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处理单元的选择,来控制定影器23。
本实施例中,假定打印机2为电子照片方式的打印机进行说明。例如,本实施例的打印机2中,非消色处理单元(第一图像形成部)21使用作为不能消色的记录材料的非消色色调剂(例如黑色色调剂或彩色色调剂)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另外,消色处理单元(第二图像形成部)22使用作为能消色的记录材料的消色色调剂(例如单色(例如青色)色调剂)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另外,定影器23将形成(转印)在纸张上的图像定影在纸张上。但是,由于有时非消色色调剂和消色色调剂的定影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按照非消色处理单元21和消色处理单元22分别设定定影器23。另外,定影器23也可以根据用非消色处理单元21的形成图像和用消色处理单元22的形成图像来控制定影温度。
此外,本实施例中,打印机2以电子照片方式的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打印机2只要是具有形成不能消色图像的功能和形成能消色图像的功能的打印机即可,也可以是喷墨方式或热转印方式等。例如,打印机2可以是使用液体墨水作为能消色记录材料形成图像的打印机,也可以是使用能消色的胶状墨水形成图像的打印机。
另外,作为消色处理单元(第二图像形成部)22所使用的能消色的记录材料,只要通过加热等能够消色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能消色的记录材料可以使用隐色染料作为色材。这种情况下,能消色的记录材料是将显色剂、消色剂、变色温度调节剂等适当组合并在一定温度以上发色消失这种结构。
以下,作为能消色记录材料的示例,对隐色染料等着色性化合物以及显色剂和消色剂进行说明。
隐色染料是指能够由通过显色剂显色的供电子性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出二苯甲烷苯酞类、苯基吲哚苯酞类、吲哚苯酞类、二苯甲烷重氮苯酞类、苯基吲哚重氮苯酞类、荧烷类、苯乙烯基喹啉类(スチリノキノリン類)、二重氮罗丹明内酯类等。
具体是,可以是3,3-双(p-二甲基氨基苯基)-6-二甲基氨基苯酞、3-(4-二乙基氨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苯酞、3,3-双(1-正丁基-2-甲基吲哚-3-基)苯酞、3,3-双(2-乙氧基-4-二乙基氨基苯基)-4-重氮苯酞、3-(2-乙氧基4-二乙基氨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重氮苯酞、3-[2-乙氧基-4-(N-乙基苯氨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重氮苯酞、3,6-二苯氨基荧烷、3,6-二甲氧基荧烷、3,6-二正丁氧基荧烷、2-甲基-6-(N-乙基-N-对甲苯氨基)荧烷、2-N,N-二苄氨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3-氯代-环己基氨基荧烷、2-甲基-6-环己基氨基荧烷、2-(2-氯代苯氨基)-6-二正丁氨基荧烷、2-(3-(三氟甲基苯氨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2-(N-甲基苯氨基)-6-(N-乙基-N-对甲苯氨基)荧烷、1,3-二甲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2-氯-3-甲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2-苯氨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2-苯氨基-3-甲基-6-二正丁基氨基荧烷、2-二甲基苯氨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2-キシリジノ-3-メチル-6-ジエチルアミノフルオラン)、1,2-苯并-6-二乙氨基荧烷、1,2-苯并-6-(N-乙基-N-异丁氨基)荧烷、1,2-苯并-6-(N-乙基-N-异戊氨基)荧烷、2-(3-甲氧基-4-十二烷氧基苯乙烯基)喹啉、2-(二乙氨基)-8-(二乙氨基)-4-甲基-螺[5H-(1)苯并吡喃并[2,3-D]嘧啶-5,1′(3′H)-异苯并呋喃]-3′-酮(スピロ〔5H-(1)ベンゾピラノ(2,3-d)ピリミジン-5,1′(3′H)イソベンゾフラン〕-3′-オン,2-(ジエチルアミノ)-8-(ジエチルアミノ)-4-メチル-)、2-(二正丁氨基)-8-(二正丁氨基)-4-甲基-螺[5H-(1)苯并吡喃并[2,3-D]嘧啶-5,1′(3′H)-异苯并呋喃]-3′-酮(スピロ〔5H-(1)ベンゾピラノ(2,3-d)ピリミジン-5,1′(3′H)イソベンゾフラン〕-3′-オン,2-(ジ-n-ブチルアミノ)-8-(ジ-n-ブチルアミノ)-4-メチル-)、2-(二正丁氨基)-8-(二乙氨基)-4-甲基-螺[5H-(1)苯并吡喃并[2,3-D]嘧啶-5,1′(3′H)-异苯并呋喃]-3′-酮(スピロ〔5H-(1)ベンゾピラノ(2,3-d)ピリミジン-5,1′(3′H)イソベンゾフラン〕-3′-オン,2-ジ-n-ブチルアミノ)-8-(ジエチルアミノ)-4-メチル-)、2-(二正丁氨基)-8-(N-乙基-N-异戊基氨基)-4-甲基-螺[5H-(1)苯并吡喃并[2,3-D]嘧啶-5,1′(3′H)-异苯并呋喃]-3′-酮(スピロ〔5H-(1)ベンゾピラノ(2,3-d)ピリミジン-5,1′(3′H)イソベンゾフラン〕-3′-オン,2-(ジ-n-ブチルアミノ)-8-(N-エチル-N-i-アミルアミノ)-4-メチル-)、2-(二正丁氨基)-8-(二正丁氨基)-4-苯基-螺[5H-(1)苯并吡喃并[2,3-D]嘧啶-5,1′(3′H)-异苯并呋喃]-3′-酮(スピロ〔5H-(1)ベンゾピラノ(2,3-d)ピリミジン-5,1′(3′H)イソベンゾフラン〕-3′-オン,2-(ジ-n-ブチルアミノ)-8-(ジ-n-ブチルアミノ)-4-フエニル)、3-(2-甲氧基-4-二甲基氨基苯基)-3-(1-丁基-2-甲基吲哚-3-基)-4,5,6,7-四氯苯酞、3-(2-乙氧基-4-二乙基氨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5,6,7-四氯苯酞、3-(2-乙氧基-4-二乙基氨基苯基)-3-(1-戊基-2-甲基吲哚-3-基)-4,5,6,7-四氯苯酞等。而且,还能够列举出吡啶类、喹唑啉类、双喹唑啉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
显色剂例如是向隐性染料提供质子的吸电子化合物。显色剂例如包括显色剂有酚类、金属酚盐类、羧酸金属盐类、芳香族羧酸以及碳原子数2~5的脂肪族羧酸、二苯甲酮类、磺酸类、磺酸盐、磷酸类、磷酸金属盐类、酸性磷酸酯类、酸性磷酸酯金属盐类、亚磷酸类、亚磷酸金属盐类、单酚类、多酚类、1,2,3-三唑及其衍生物等,还可以列举出作为其取代基而具有烷基、芳基、酰基、烷氧羰基、羧基及其酯或者酰胺基、卤素等的化合物以及双酚、三酚等、酚醛缩合树脂等还有它们的金属盐类。这些化合物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
具体可使用苯酚、邻甲酚、叔丁基邻苯二酚(タ一シヤリ一ブチルカテコ一ル)、壬基苯酚、正辛基苯酚、正十二烷基苯酚、正十八烷基苯酚、对氯苯酚、对溴苯酚、邻苯基苯酚、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辛酯、对羟基苯甲酸苯甲酯、诸如2,3-二羟基苯甲酸、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等二羟基苯甲酸或其酯、间苯二酚、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十二酯、没食子酸乙酯、没食子酸丁酯、没食子酸丙酯、2,2-双(4-羟苯基)丙烷、4,4-二羟基二苯砜、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硫醚(ビス(4-ヒドロキシフエニル)スルフイド)、1-苯基-1,1-双(4-羟基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3-甲基丁烷、1,1-双(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正己烷、1,1-双(4-羟基苯基)-正庚烷、1,1-双(4-羟基苯基)正辛烷、1,1-双(4-羟基苯基)正壬烷、1,1-双(4-羟基苯基)正癸烷、1,1-双(4-羟基苯基)正十二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乙基丙基酯(2,2-ビス(4-ヒドロキシフエニル)エチルプロピオネ一ト)、2,2-双(4-羟基苯基)-4-甲基戊烷、2,2-双(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羟基苯基)正庚烷、2,2-双(4-羟基苯基)正壬烷、2,4-二羟基苯乙酮、2,5-二羟基苯乙酮、2,6-二羟基苯乙酮、3,5-二羟基苯乙酮、2,3,4-三羟基苯乙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4,4′-二羟基二苯甲酮、2,3,4-三羟基二苯甲酮、2,4,4′-三羟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2,4′-双酚、4,4′-双酚、4-[(4-羟基苯基)甲基]-1,2,3-苯三酚、4-[(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甲基]-1,2,3-苯三酚、4,6-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甲基]-1,2,3-苯三酚、4,4′-[1,4-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苯-1,2,3-三酚)]、4,4′-[1,4-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1,2-苯二酚)]、4,4′,4″-亚乙基三苯酚、4,4′-(1-甲基亚乙基)双酚、亚甲基-对甲酚。
作为消色剂,只要是在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消色剂的三成分系中能够通过加热阻碍由隐色染料和显色剂引起的发色反应而变无色的物质,则可以使用公知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出醇类、酯类、酮类、醚类、酰胺类。这些化合物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接着,对控制面板4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控制面板4具有面板控制部40、显示部41、触摸屏42以及多个操作按钮43。控制面板4是用户界面。控制面板4显示提示信息和接收操作按钮或图标的输入。例如,用户在控制面板4上输入设定信息。
控制面板4由面板控制部40进行控制。面板控制部40将输入到控制面板4各部的信息提供给系统控制部5的同时,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控制信号对控制面板4进行控制。例如,面板控制部40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控制信号对包含在触摸屏42上能够选择的图标的显示在显示部41上的显示内容进行控制。
显示部41显示操作提示信息等。显示部41在显示画面上具有触摸屏42。触摸屏42检测显示部41的显示画面上用户触摸的部位。面板控制部40以及系统控制部5根据显示部41上显示的图标和由触摸屏42检测到的用户触摸位置,来指定用户所输入的指示内容。
另外,图3是表示控制面板4的外观结构例的图。
图3所示结构例中,控制面板4配置有具有触摸屏42的显示部41以及各种操作按钮43。图3所示例中,具有触摸屏42的显示部41上显示表示当前数字复合机状态的信息、当前的设定信息以及用户能够选择的各种图标等。另外,操作按钮43是固定设定的硬键盘。图3所示例中,控制面板4上设定有十键小键盘、开始键、停止键、复位键等作为操作按钮43。
接着,对系统控制部5进行说明。
系统控制部5与扫描器1、打印机2以及控制面板4等数字复合机各部相连接。系统控制部5对扫描器1、打印机2以及控制面板4统一进行控制。图2所示结构例中,系统控制部5包括主控制部(处理器)50、存储器51、图像存储器52、图像处理部53、通信部54以及外部接口(I/F)55等。
主控制部50对整个数字复合机进行控制。主控制部50例如具有处理器、RAM以及ROM。主控制部50与扫描器1、打印机2以及控制面板4等的控制部相连接。主控制部50通过与扫描器1、打印机2以及控制面板4的双向通信,向各部输出操作指示以及从各部取得各种信息。例如,主控制部50根据当前有效的设定内容向各部输出设定信息。另外,主控制部50从各部输入传感器检测信号以及表示操作状态等的信息。
主控制部50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于ROM或存储器51中的程序实现各种处理功能。例如,主控制部50具有用于通过扫描器1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对原稿上的图像是否是用能消色的记录材料打印的图像进行判断的检测功能(检测部)。另外,主控制部50也作为设定复印模式等的设定部而发挥作用,并在RAM等中保持复印模式等当前的设定信息。
存储器51存储控制数据、控制程序以及设定信息等。存储器51例如由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存储器51也可以保持当前的设定内容。存储器51也存储各种动作模式中的默认设定值等。另外,在后文叙述的检测处理(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中,存储器51存储用于判断原稿上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基准值。
图像存储器52由硬盘驱动器以及页面存储器等构成。图像存储器52存储多个图像数据。图像存储器52也作为用于展开作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的页面存储器而发挥作用。
图像处理部53处理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53对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压缩或解压缩。通信部54是与外部装置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例如,通信部54通过基于通信控制部54a的控制,经由网络与外部装置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外部接口55是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接口。例如,外部接口55由用于连接可移动型外部存储设备(存储介质)的接口构成。
接着,对作为主控制部50所具有的处理功能的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进行说明。
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是检测原稿表面上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处理。作为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可以应用各种检测方法。例如,作为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可以是检测规定位置打印的标记(表示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标记)的方法,也可以是检测用人眼看不见的墨水记录的信息(表示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信息)的方法。本实施例的数字复合机采用通过解析扫描原稿而得的图像从而检测原稿表面上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方法。
即,作为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主控制部50通过对由扫描器1扫描的原稿表面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检测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这种情况下,存储器51事先存储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图像的特征量(例如颜色信息)。主控制部50从扫描器扫描原稿而得的图像(原稿的图像)中提取特征量(例如颜色信息)。主控制部50通过对从原稿的图像提取的特征量与存储器51存储的与从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图像提取的特征量相关的基准值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
另外,作为数字复合机的实用方式,消色记录材料有时采用除黑色以外的单色色彩,以便用户能够容易地判断是消色图像还是非消色图像。这种数字复合机中,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图像的颜色(颜色信息)具有特征。为此,采用图像的颜色信息作为用于判断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图像的特征量。采用颜色信息作为图像的特征量时,原稿的图像的记录材料(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根据扫描器1读取的原稿表面的图像数据中的颜色信息进行判断。这种情况下,存储器51事先存储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图像中的颜色信息的基准值。主控制部50通过对原稿的图像中的颜色信息与存储器存储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判断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
另外,消色记录材料是消色色调剂时,存储器51事先存储用消色色调剂打印的图像的颜色信息。主控制部50以存储器51存储的消色色调剂的颜色信息(例如以颜色空间(L,a,b)表示的颜色信息等)为基准值,通过对由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的颜色信息进行解析,判断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色调剂打印。
但是,用消色色调剂等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原稿表面上的图像实际上浓度存在某种程度改变。为此,作为用于判断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基准值,可以用范围来设定颜色空间(L,a,b)等颜色信息。这种情况下,存储器51存储作为与用于判断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颜色信息相关的基准值的数值范围。主控制部50通过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颜色信息是否是在存储器51存储的作为基准值的颜色信息的范围内,来判断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
例如,消色记录材料为青色消色色调剂时,作为与用于判断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色调剂打印的颜色空间(L,a,b)相关的基准值,可以设定L=60~86、a=+1~+5、b=-15~-40这样的数值。因此,在消色处理单元22用青色色调剂形成图像的数字复合机的存储器51中存储上述基准值。由此,数字复合机的主控制部50通过对存储器51中存储的基准值与原稿的图像(原稿的扫描图像)中的颜色信息进行比较,能够检测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青色消色色调剂打印。
接着,对数字复合机中的复印处理进行说明。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数字复合机,当执行复印处理时,必须设定是用能消色记录材料(以下称为消色记录材料)形成图像的消色复印模式,还是用不能消色记录材料(以下称为非消色记录材料)形成图像的普通复印模式(非消色复印模式)。当然,用户可以指定是消色复印模式还是非消色复印模式。但是,在数字复合机中,优先设定消色复印模式或非消色复印模式中的一种,以便即使用户未设定操作也能够开始复印处理。本实施例的数字复合机在复印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图像的原稿时,优先设定消色复印模式。
这是由于可以认为当复印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图像的原稿时,作为复印结果,在纸张上也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原稿的图像是合理的。如果单纯将非消色复印模式或消色复印模式中的一种作为默认设定而不管原稿的图像的记录材料,则数字复合机无法提示对用户而言方便的复印模式设定。当然可以认为,在原稿上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图像时,作为复印结果,得到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了原稿的图像的纸张是合理的。
并且,一般而言,由于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原稿被认为反复使用这种目的,因此必然多是保密程度不高的文件。其结果,可以预测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原稿的复印件的保密程度也不高。如果假定是这种状况,当原稿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可以认为作为复印结果的纸张上也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复印)图像是合理的,且对用户而言更方便。
接着,对作为数字复合机中复印处理例的第一复印处理例进行说明。
图4是用于说明本数字复合机中第一复印处理例的流程图。第一复印处理例是在开始复印处理之前对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进行检测,并优先设定(提示)与其检测结果对应的复印模式的处理例。另外,第一复印处理例中假定是原稿置于稿台玻璃G上时的复印处理。
首先,系统控制部5的主控制部50根据来自扫描器1内的原稿传感器12的检测信号,对稿台玻璃G上是否放置有原稿进行监视(步骤S11)。当判断为稿台玻璃G上放置有原稿时(步骤S11:是),主控制部50根据来自扫描器1的开闭传感器16的检测信号,判定置于稿台玻璃G上部的稿台盖(图1所示结构例中为ADF 13)是否被关闭(步骤S 12)。
当判断为稿台盖被关闭时(步骤S12:是),主控制部50取得用于检测原稿上打印的图像的记录材料的信息(用于检测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信息)(步骤S13)。如果取得了用于检测图像记录材料的信息(用于检测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信息),则主控制部50进行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判断原稿上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处理)(步骤S14)。作为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主控制部50通过对扫描器1所扫描的原稿表面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来检测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
在放置有原稿的状态下稿台盖被关闭时(步骤S12:是),主控制部50通过扫描器1扫描(预扫描)置于稿台玻璃G上的原稿表面的图像(步骤S13),并根据扫描器1扫描得到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检测原稿上打印的图像的记录材料(步骤S14)。此外,步骤S13的预扫描只要能够取得用于检测图像记录材料的信息即可,因此也可以是取得读取了原稿的一部分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通过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消色记录材料时(步骤S15:是),主控制部50设定用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打印原稿的图像的消色复印模式(步骤S16)。一旦设定为消色复印模式,主控制部50在控制面板4的显示部41上显示表示设定为消色复印模式的内容的提示信息(步骤S17)。
例如,图5是控制面板4的显示部41上显示的设定画面的显示例。图5是显示设定为消色复印模式的状态的设定画面的显示例。此外,在图5中,假定在非消色记录材料为黑色时(非消色处理单元是形成非消色的黑色图像的结构时)的设定画面。例如,假定在非消色记录材料为彩色时(非消色处理单元是形成非消色的彩色图像的结构时)的设定画面。非消色记录材料为彩色时,可以将图5所示表示“黑色”的图标变更为表示“彩色”的图标。
图5所示设定画面的显示例中,显示在右上侧的表示为“黑色”的图标是指定非消色复印模式(用非消色的黑色复印的模式)作为复印模式的图标。另外,图5所示设定画面的显示例中,与表示为“黑色”的图标相邻显示的表示为“可消除”的图标是指定消色复印模式(用消色记录材料复印的模式)作为复印模式的图标。图5所示显示例中示出显示表示“可消除”的图标为选择状态,并设定消色复印模式作为复印模式的情况。
另外,通过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检测到原稿的图像不是消色记录材料(是非消色记录材料)时(步骤S15:否),主控制部50设定用非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打印原稿的图像的非消色复印模式(普通复印模式)(步骤S18)。一旦设定为非消色复印模式,主控制部50在控制面板4的显示部41上显示表示设定为非消色复印模式的内容的提示信息(步骤S19)。
图6是控制面板4的显示部41上显示的设定画面的显示例。图6是显示设定为非消色复印模式的状态的设定画面的显示例。此外,图6与图5相同,是非消色记录材料为黑色时的设定画面的显示例,表示为“黑色”的图标是指定非消色复印模式的图标,表示为“可消除”的图标是指定消色复印模式的图标。图6所示显示例中示出显示表示“黑色”的图标为选择状态,并设定非消色复印模式作为复印模式的情况。
根据步骤S13至S19的处理,主控制部50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设定消色复印模式,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并非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设定非消色复印模式。另外,主控制部50以在显示部41显示反映了设定的复印模式的设定画面的状态,作为等待用户输入操作指示的状态。
在控制面板4上指示变更显示部41上显示的复印模式时(步骤S20:是),主控制部50根据指示变更复印模式的设定(步骤S21),并将显示部41上显示的设定画面更新为反映了变更后设定的复印模式的设定画面(步骤S22)。
例如,在设定为消色复印模式的状态下用户指示变更为非消色复印模式时(例如,在图5所示的设定画面中触摸表示为“黑色”的图标时),主控制部50将复印模式变更为非消色复印模式,并将设定画面更新为设定成非消色复印模式的状态(例如,更新为图6所示设定画面)。
另外,在指示开始复印的键被输入时(步骤S23:是),主控制部50执行被设定的复印模式下的复印处理(步骤S24)。
例如,在设定了消色复印模式的状态下指示开始复印时,主控制部50通过扫描器1读取原稿的图像,通过打印机2利用消色处理单元22用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打印(用消色记录材料复印)扫描器1从原稿读取的图像。另外,在设定了非消色复印模式的状态下指示开始复印时,主控制部50通过扫描器1读取原稿的图像,通过打印机2利用非消色处理单元21用非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打印(用非消色记录材料复印)扫描器1从原稿读取的图像。
上述的第一复印处理例中,当原稿设定在稿台上时,数字复合机对原稿表面的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进行检测,当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设定为用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原稿的图像的消色复印模式,而当原稿的图像并非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设定为非消色复印模式。
由此,根据第一复印处理例,数字复合机能够提示用户与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相对应的复印模式设定。
接着,对数字复合机中的第二复印处理例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本数字复合机中的第二复印处理例的流程图。第二复印处理例在开始复印处理之后对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进行检测,在检测结果与设定的复印模式不匹配时,确认是否需要变更复印模式。
当指示开始复印的键被输入时(步骤S31:是),主控制部50检查ADF 13上是否存在原稿(步骤S32)。例如,主控制部50根据来自供纸托盘传感器15的检测信号判断ADF 13上是否放置有原稿。当判断为ADF13上存在原稿时(步骤S32:是),主控制部50指示扫描控制部10扫描ADF 13上的原稿。扫描器1通过接收了来自主控制部50的扫描开始指示的扫描控制部10的控制,由ADF 13供给原稿,并通过图像读取部11扫描供给的原稿表面的图像(步骤S33)。扫描控制部10向系统控制部5输出通过图像读取部11扫描的置于ADF 13上的原稿的图像(图像数据)。
另外,当判断为ADF 13上不存在原稿时(步骤S32:否),主控制部50向扫描器1输出扫描稿台玻璃G上原稿的指示。扫描器1通过接收了来自主控制部50的扫描开始指示的扫描控制部10的控制,利用图像读取部11扫描稿台玻璃G上的原稿表面(步骤S34)。扫描控制部10向系统控制部5输出通过图像读取部11扫描的稿台玻璃G上的原稿的图像(图像数据)。
一旦从扫描器1取得原稿的图像数据,主控制部50对由扫描器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进行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步骤S35)。例如,主控制部50从原稿的图像数据提取颜色信息。主控制部50通过对从原稿的图像数据提取的颜色信息与存储器51中存储的用于判断是消色记录材料的基准值进行比较,进行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是否是消色记录材料的判断。
得到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是否是消色记录材料的检测结果之后,主控制部50判定当前设定的复印模式与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是否匹配(步骤S36)。
例如,当检测到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为消色记录材料时,主控制部50判断当前设定的复印模式是否是消色复印模式。即,当检测到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为消色记录材料时,如果当前的设定是消色复印模式,则主控制部50判断当前的设定(消色复印模式)和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消色记录材料)匹配,如果当前的设定是非消色复印模式,则判断当前的设定(非消色复印模式)和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消色记录材料)不匹配。
另外,当检测到原稿的图像的记录材料是消色记录材料时,主控制部50判断当前设定的复印模式是否是非消色复印模式。即,当检测到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不是消色记录材料时,如果当前的设定是消色复印模式,则主控制部50判定当前的设定(消色复印模式)和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非消色记录材料)不匹配,如果当前的设定是非消色复印模式,则判定当前的设定(非消色复印模式)和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非消色记录材料)匹配。
当判断为当前设定的复印模式和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不匹配时(步骤S36:否),主控制部50在显示部41上显示复印模式的变更提示信息作为用于让用户确认复印模式的确认画面(步骤S37)。
图8以及图9是复印模式和原稿的图像的记录材料不匹配时的确认画面的显示例。例如,在当前的设定是消色复印模式而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为非消色记录材料时,如图8所示,主控制部50在显示部41上显示“是否与原稿一致将复印模式变更为黑色(非消色)复印模式?”这类提示信息画面(确认画面)。图8所示显示例中在显示部41上显示复印模式的变更提示信息,同时还显示可在触摸屏42上选择的“是”图标和“否”图标。
另外,在当前的设定是非消色复印模式而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为消色记录材料时,如图9所示,主控制部50在显示部41上显示“是否与原稿一致将复印模式变更为消色复印模式?”这类提示信息画面(确认画面)。图9所示显示例中在显示部41上显示复印模式的变更提示信息,同时还显示可在触摸屏42上选择的“是”图标和“否”图标。根据图8以及图9所示的显示例,主控制部50能够在接收来自用户的复印模式的确认输入之后实施复印处理。
显示了复印模式的确认画面时,主控制部50接收来自用户的复印模式的变更指示。当复印模式的变更指示被输入时(步骤S38:是),主控制部50将复印模式变更成用户指示的复印模式(步骤S39),并执行按照设定(变更)后的复印模式的复印处理(步骤S40)。另外,在不输入复印模式的变更指示时(步骤S38:否),主控制部50执行按照当前设定的复印模式的复印处理(步骤S40)。
上述第二复印处理例中,数字复合机在接收到开始复印的指示之后,对原稿表面的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所打印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如果当前的复印模式设定为非消色复印模式,则数字复合机显示确认变更为消色复印模式的确认画面。当指示了变更为消色复印模式时,数字复合机将复印模式变更为消色复印模式并执行复印处理,在不指示变更为消色复印模式时,在非消色复印模式下执行复印处理。
另外,数字复合机接收到开始复印的指示之后,对原稿表面的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所打印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原稿的图像不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如果当前的复印模式被设定为消色复印模式,则数字复合机显示确认变更为非消色复印模式的确认画面。当指示了变更为非消色复印模式时,数字复合机将复印模式变更为非消色复印模式并执行复印处理,在不指示变更为非消色复印模式时,在消色复印模式下执行复印处理。
根据上述第二复印处理例,当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和复印模式不匹配时,数字复合机能够提醒用户确认复印模式,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符合用户意图的复印模式设定。
接着,对数字复合机中的第三复印处理例进行说明。
图10是用于说明本数字复合机中第三复印处理例的流程图。第三复印处理例是在开始复印处理之后,对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设定复印模式、执行复印处理。第三复印处理例是用于说明自动设定成消色复印模式或非消色复印模式的某一种的自动设定模式的操作例。
图11是控制面板4的显示部41所显示的设定画面的显示例。图11是显示设定为自动设定模式的状态的设定画面的显示例。图11所示显示例中,显示部41上在图5或图6所示设定画面上进一步显示表示“自动选择”的图标63。图11所示显示例中,表示为“自动选择”的图标63与表示为“黑色”的图标(指定非消色复印模式的图标)61和表示为“消色”的图标(指定消色复印模式的图标)62排列显示。
如图11所示的表示为“自动选择”的图标63是数字复合机自动选择为消色复印模式或非消色复印模式的某一种的动作模式。即,在选择了表示为“自动选择”的图标63的状态下,如果指示开始复印,则数字复合机自动选择消色复印模式或非消色复印模式的某一种并执行复印处理。
以下,作为第三复印处理例,对选择了自动选择模式的状态下的复印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指示开始复印的键被输入时(步骤S51:是),主控制部50检查ADF 13上是否存在原稿(步骤S52)。当判断为ADF 13上存在原稿时(步骤S52:是),主控制部50通过扫描器1扫描由ADF 13供纸的原稿的图像(步骤S53)。另外,当判断为ADF 13上不存在原稿时(步骤S52:否),主控制部50通过扫描器1扫描稿台玻璃G上的原稿的图像(步骤S54)。扫描器1向系统控制部5输出扫描到的原稿的图像(图像数据)。
在从扫描器1取得原稿的图像数据之后,主控制部50对由扫描器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进行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的检测处理(步骤S55)。例如,主控制部50从原稿的图像数据提取颜色信息。主控制部50通过对从原稿的图像数据提取的颜色信息与存储器51中存储的用于判断是消色记录材料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判断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是否是消色记录材料。
一旦得到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是否是消色记录材料的检测结果,主控制部50对当前设定的复印模式是否是自动设定模式进行判断(步骤S56)。不是自动设定模式时(步骤S56:否),主控制部50根据图8所示步骤S36至S40执行复印处理。
在是自动设定模式时(步骤S56:是),主控制部50按照与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对应的复印模式进行复印处理。即,当检测到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是消色记录材料时(步骤S57:是),主控制部50设定用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打印原稿的图像的消色复印模式(步骤S58)。如果设定消色复印模式,主控制部50通过打印机2使用消色处理单元22,利用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打印扫描器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步骤S59)。
另外,检测到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不是消色记录材料时(步骤S57:否),主控制部50设定用非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打印原稿的图像的非消色复印模式(步骤S60)。如果在自动设定模式中设定非消色复印模式,则主控制部50通过打印机2使用非消色处理单元21,利用非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打印扫描器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步骤S61)。
上述第三复印处理中,当将消色或非消色复印模式的设定是自动设定时,数字复合机接收到开始复印的指示之后,检测原稿表面的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当数字复合机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将复印模式设定为消色复印模式并执行复印处理,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不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将复印模式设定为非消色复印模式并执行复印处理。
根据上述第三复印处理,数字复合机能够自动设定与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的检测结果对应的复印模式并执行复印处理。其结果,即使用户不指定复印模式,数字复合机也能够执行用与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一致的记录材料进行的复印处理。
如上所述,当原稿置于稿台上时,数字复合机检测原稿表面的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当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设定用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原稿的图像的消色复印模式,当原稿的图像不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设定非消色复印模式。由此,数字复合机能够提示用户与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对应的复印模式设定。
另外,当接收到开始复印的指示之后,数字复合机检测原稿表面的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当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如果当前的复印模式设定为非消色复印模式,则数字复合机显示确认变更为消色复印模式的确认画面。当被指示了变更为消色复印模式时,数字复合机将复印模式变更为消色复印模式并执行复印处理,在不指示变更为消色复印模式时,按照非消色复印模式执行复印处理。由此,数字复合机能够在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与复印模式不一致时提醒用户确认复印模式,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符合用户意图的复印模式设定。
另外,接收到开始复印的指示之后,数字复合机检测原稿表面的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当检测到原稿的图像不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所打印时,如果当前的复印模式设定为消色复印模式,则数字复合机显示确认变更为非消色复印模式的确认画面。当被指示了变更为非消色复印模式时,数字复合机将复印模式变更为非消色复印模式并执行复印处理,在不指示变更为非消色复印模式时,按照消色复印模式执行复印处理。由此,数字复合机能够在原稿的图像的记录材料与复印模式不一致时提醒用户确认复印模式,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符合用户意图的复印模式设定。
另外,当消色或非消色复印模式设定为自动设定时,数字复合机接收到开始复印的指示之后,检测原稿表面的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数字复合机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将复印模式设定为消色复印模式并执行复印处理,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不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时,将复印模式设定为非消色复印模式并执行复印处理。由此,数字复合机能够设定与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打印对应的复印模式,并能够用与原稿的图像记录材料一致的记录材料自动执行复印处理。
虽然已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对本发明进行示例性说明,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新的方法和系统可以体现为其他各种形式。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系统的形式作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涵盖这些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形式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扫描器,读取原稿的图像;
第一图像形成部,用非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第二图像形成部,用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检测部,检测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以及
设定部,当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时,设定通过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复印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色记录材料是能消色的消色色调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色色调剂为青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通过分析所述扫描器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来检测所述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存储与从用所述消色记录材料形成的图像中提取的特征量相对应的基准值的存储器,
所述检测部通过对从所述扫描器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的特征量与存储器存储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来检测所述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显示部,显示反映了所述设定部对复印模式的设定的设定画面;以及
控制部,当指示按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复印模式开始复印时,通过根据所述显示的复印模式而选择的第一图像形成部或第二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打印所述扫描器扫描的原稿的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响应于开始复印的指示,根据所述扫描器扫描的原稿的图像来检测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时,如果当前的复印模式是通过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原稿的图像的复印模式,则显示复印模式的确认画面,
所述设定部设定在所述显示部显示确认画面之后用户指示的复印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响应于开始复印的指示,根据所述扫描器扫描的原稿的图像检测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用非消色记录材料形成时,如果当前的复印模式是通过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原稿的图像的复印模式,则显示复印模式的确认画面,
所述设定部设定在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确认画面之后用户指示的复印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响应于开始复印的指示,根据所述扫描器扫描的原稿的图像检测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
所述设定部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不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时,设定通过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复印模式,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时,设定通过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复印模式,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执行在所述设定部设定的复印模式下的复印处理的控制部。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检测原稿的图像是否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
在检测到所述原稿的图像不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时,设定通过用非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第一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复印模式,
在检测到所述原稿的图像是用消色记录材料形成时,设定通过用消色记录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第二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复印模式。
CN201210331178.5A 2011-09-08 2012-09-07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设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2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4675.9A CN104834192B (zh) 2011-09-08 2012-09-07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设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32168P 2011-09-08 2011-09-08
US61/532,168 2011-09-0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4675.9A Division CN104834192B (zh) 2011-09-08 2012-09-07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设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2180A true CN103002180A (zh) 2013-03-27
CN103002180B CN103002180B (zh) 2015-05-27

Family

ID=4782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117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2180B (zh) 2011-09-08 2012-09-07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设定方法
CN20151022467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34192B (zh) 2011-09-08 2012-09-07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设定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467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34192B (zh) 2011-09-08 2012-09-07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63748A1 (zh)
CN (2) CN10300218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5470A (zh) * 2015-11-24 2017-08-18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273529A (zh) * 2020-03-04 2020-06-12 联想万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印方法、复印装置、复印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3475B2 (ja) * 2013-09-25 2016-05-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291950B2 (en) * 2013-12-18 2016-03-2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 image with a non-decolorizable material and a decolorizable material
US9876941B2 (en) * 2014-09-22 2018-01-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colo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356038B2 (ja) * 2014-10-17 2018-07-1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US10303410B1 (en) * 2018-03-05 2019-05-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non-temporary recording mediu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4800A (ja) * 2003-06-30 2005-01-2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97419A (zh) * 2006-06-30 2008-01-0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73399A (zh) * 2009-04-27 2010-10-2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1924850A (zh) * 2009-06-09 2010-12-2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4735A (en) * 1985-08-23 1988-03-29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Image apparatus having a color separation function
JP3137465B2 (ja) * 1992-07-31 2001-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9311A (ja) * 2006-06-30 2008-01-17 Toshiba Corp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器保持方法
US7567767B2 (en) * 2006-06-30 2009-07-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process controlling method
US20090073507A1 (en) * 2007-09-18 2009-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and document reading system
US8254646B2 (en) * 2010-01-25 2012-08-28 Apple Inc. Image preprocessing
JP5531837B2 (ja) * 2010-02-19 2014-06-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US8717618B2 (en) * 2010-03-09 2014-05-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coloring device, method of determining decoloring success or failur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decoloring success or failure determining progra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4800A (ja) * 2003-06-30 2005-01-2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97419A (zh) * 2006-06-30 2008-01-0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73399A (zh) * 2009-04-27 2010-10-2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1924850A (zh) * 2009-06-09 2010-12-2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5470A (zh) * 2015-11-24 2017-08-18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65470B (zh) * 2015-11-24 2019-04-2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174828A (zh) * 2015-11-24 2019-08-2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0174828B (zh) * 2015-11-24 2022-11-2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1273529A (zh) * 2020-03-04 2020-06-12 联想万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印方法、复印装置、复印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73529B (zh) * 2020-03-04 2022-10-04 联想万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印方法、复印装置、复印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4192A (zh) 2015-08-12
US20130063748A1 (en) 2013-03-14
CN103002180B (zh) 2015-05-27
CN104834192B (zh) 2017-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218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复印模式设定方法
CN102164219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JP46820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2314116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片材给进控制方法
EP3045976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52615B2 (en)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erasing function
JP2009265405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79591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1500061B (zh) 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024236B (zh) 图像数据处理系统
US20140199103A1 (en)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erasing method
CN102857661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US107887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manding more flexible printing processing
KR20150140197A (ko) 화상독취장치 및 화상독취방법
US2015027730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for forming decolorable images
CN100442221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CN10313941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376033A1 (en) Image formation system
EP3154248B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CN10125174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365094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83125B2 (ja) 複写機
US9552184B2 (en) Facsimi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facsimile
US987193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decolorable and non-decolorable toner for printing acquired images
JP20130803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送信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