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9697A - 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9697A
CN102999697A CN2012104725805A CN201210472580A CN102999697A CN 102999697 A CN102999697 A CN 102999697A CN 2012104725805 A CN2012104725805 A CN 2012104725805A CN 201210472580 A CN201210472580 A CN 201210472580A CN 102999697 A CN102999697 A CN 102999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angle
mach number
flow angle
coord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25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9697B (zh
Inventor
王铁进
黄炳修
贾英胜
孙勇堂
崔春
石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Priority to CN2012104725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996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99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9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9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9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给定喷管出口参数,通过计算出边界条件,建立特征线网格,计算通过特征线的流量,利用质量守恒原理得到喷管型面曲线,再计算出各点处附面层位移厚度,无粘型面加上附面层位移厚度,即得到喷管的物理型面,根据本发明方法设计的喷管,不仅可以保证气动型面的多阶连续,且没有经验公式的影响,喷管出口气流均匀分布。

Description

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属于流体动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喷管型面设计方法最先由普朗特(Prandtl)和贝斯曼(Busemann)提出,他们依据特征线方法完成了图解法,为喷管型面设计技术打下基础。稍后,派克特(Puckett)将图解法修改为半图解法。该方法设计喷管需要大量精确的绘图工作,同时还含有未定量的误差,尤其当图线接近对称轴的时候更加明显,设计过程枯燥且复杂。为解决图解法设计喷管的弊端,喷管设计方法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进,如解析法,经验公式法、半理论半经验公式法,分析设计法等。现常采用的喷管设计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Foelsch设计法和Cresci设计法。
Foelsch继承前人的思想,提出了喷管的解析设计法,该方法是一种近似简化的方法,喷管外形坐标可以由两个简单方程迅速求出。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假定在转折点区域的流动是源流而简化型面的计算。源流下游的边界是转折点发出到对称轴上的特征线。沿着这条特征线流动参数很容易计算出来;并且因为在源流区域的下游的所有左行特征线都是直的,下游的全部型线可以通过解析的方法决定出。在转折点的上游,通过采用一个简单的经验曲线(圆弧加直线或三次曲线),使得源流可以产生。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
Cresci设计法也采用源流假设,通过在源流的下游区域引进一个过渡区获得连续的曲率型线。在转折点的上游,采用一条三次曲线使得源流产生,同时转折点下游型线舍弃Foelsch法采用的近似的解析解,而是通过已知边界条件,建立特征线网格,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确定型面坐标。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现有的技术中,Foelsch设计方法型面曲率的不连续会影响流场品质且不适合挠性喷管的设计。Cresci设计方法虽然可以获得连续曲率的型面,但转折点前的曲线是经验曲线。选择的经验曲线不一定能保证源流的形成或者源流区域很小,从而影响特征线参数的求取及消波区中消除膨胀波效果,最终的流场品质有所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克服现有技术在喷管设计中型面曲率不连续和需要选择经验曲线来完成喷管设计的问题,完全通过计算获取多阶连续曲率的喷管型面。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坐标系,以喷管入口和出口中心点的连线为x轴,喷管出口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以过喉道顶点T垂直于x轴的直线为y轴,喉道顶点T位于y轴的正半轴上,x轴和y轴的交点为原点O,
G点和A点为所述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上的点,A点位于G点和D点之间,D为喷管出口点,T、G、A、D四点的横坐标值依次增大,其中D点为喷管型面上横坐标值最大的点,E点、B点和C点均为x轴上的点,且E点、B点和C点的坐标依次增大;
(2)确定边界右行特征线TI的参数,I为x轴上的点,具体为:
(2.1)通过公式 ( y D y * ) 1 + σ = 1 M D ( γ - 1 γ + 1 M D 2 + 2 γ + 1 ) γ + 1 2 ( γ - 1 ) 计算出喉道半高y*,其中,yD是预设的出口半径或半高,MD为预设的喷管出口马赫数,γ为比热比,当喷管为平面喷管时,σ=0;当喷管为轴对称喷管时,σ=1;
(2.2)把喉道半高y*分成N份,依次得到每点的纵坐标值yj,j=1,2,3,4…N,N为正整数,y1即为喉道顶点T的纵坐标;
(2.3)通过跨声速流动解计算出T点的气流角θ1、马赫角μ1和马赫数M1
(2.4)通过公式 x 2 = x 1 + 2 ( y 2 - y 1 ) tan ( θ 1 - μ 1 ) + tan ( θ 2 - μ 2 ) 计算第2个点的横坐标x2,其中,x1为T点的横坐标,θ2、μ2分别为第2个点的假设气流角和假设马赫角;
(2.5)根据步骤(2.4)中确定的第2点的坐标,通过跨声速理论计算出第2点的马赫数M2和气流角θ2,继而根据公式 v 2 = γ + 1 γ - 1 arctan γ - 1 γ + 1 ( M 2 2 - 1 ) - arctan M 2 2 - 1 计算得到第2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2
(2.6)通过跨声速流动解结合特征线方程的方式再次求解普朗特-梅耶角v2,即通过公式
v 2 = v 1 + θ 1 - θ 2 + σ 2 [ v 1 w 1 y 1 M 1 + v 2 w 2 y 2 M 2 ] [ ( y 2 - y 1 ) 2 + ( x 2 - x 1 ) 2 ] 1 2 再次计算普朗特-梅耶角v2,其中,v1为T点的普朗特-梅耶角,且
v 1 = γ + 1 γ - 1 arctan γ - 1 γ + 1 ( M 1 2 - 1 ) - arctan M 1 2 - 1 , θ2为步骤(2.5)计算得到的气流角θ2,w1为T点的速度比,w2为第2点的速度比,可分别通过M1和M2计算得到;
(2.7)比较步骤(2.5)中得到的普朗特-梅耶角和步骤(2.6)中得到的普朗特-梅耶角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假设的气流角θ2和马赫角μ2正确,且假设的气流角θ2与步骤(2.5)中计算得到的气流角θ2相等,则确定得到了第2点的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
若不相等,则重新假设气流角θ2和马赫角μ2的值并且返回步骤(2.4);
(2.8)以步骤(2.4)-(2.7)相同的方式依次确定第3,4,5…N点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即确定了由喉道顶点T发出的右行特征线TI上的参数,其中,第N点即为x轴上的I点。
(3)通过公式 r 1 = y * θ G σ = 0 r 1 = y * 2 sin θ G 2 σ = 1 计算源流区马赫数为1的圆的半径r1;其中,θG为预设气流角,即最大膨胀角;
(4)确定边界IE的参数,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4.1)令边界IE的速度分布满足w=C0+C1ζ+C2ζ2+C3ζ3+C4ξ4,其中,w为速度比,ζ=(x-xI)/(xE-xI),xI为I点的横坐标,xE为E点的横坐标,x为xI和xE之间的任一点的横坐标,四次多项式的系数C0~C4依次为:C0=WI,C1=XEWI′,
Figure BSA00000808625700034
C3=4(WE-C0)-WE′XE-3C1-2C2,C4=-3(WE-C0)+WE′XE+2C1+C2
其中I点的速度比WI、速度比的一阶导数WI′和二阶导数W″使用跨声速理论得到;通过公式 ( W I ′ ′ - W E ′ ′ ) X E 2 + 6 ( W I ′ + W E ′ ) X E - 12 ( W E - W I ) = 0 计算得到XE,WE′和WE″分别为E点速度比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由面积比和速度比之间的关系式求出;
(4.2)通过公式XE=(xE-xI)/r1计算E点的横坐标xE
(4.3)根据x的坐标,通过公式w=C0+C1ζ+C2ζ2+C3ζ3+C4ζ4可以计算得到边界IE上的速度比,坐标,马赫数,气流角,且其中气流角为0;
(4.4)坐标原点O和源流源点O1之间的距离x0由下式求出:
x0=rE-XE×r1-xI
rE在选取E点马赫数之后通过公式 ( r r 1 ) 1 + σ = 1 M ( γ - 1 γ + 1 M 2 + 2 γ + 1 ) γ + 1 2 ( γ - 1 ) 确定;
(5)确定特征线EG的参数;具体为步骤如下:
(5.1)令G点的预设气流角θG为最大膨胀角,将最大膨胀角分成K份,则分成K份之后,特征线EG上每点的气流角为已知,K为正整数;
(5.2)根据公式v-vE=(σ+1)θ计算得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其中,vE为E点的普朗特-梅耶角,可通过预设的E点的马赫数计算得到;
(5.3)根据步骤(5.2)中得到的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计算得到该点的马赫数M;
(5.4)通过公式 ( r r 1 ) 1 + σ = 1 M ( γ - 1 γ + 1 M 2 + 2 γ + 1 ) γ + 1 2 ( γ - 1 ) 计算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到源流源点O1的距离r;其中,源流源点O1为A、G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r1为源流区马赫数为1的圆的半径;
(5.5)通过公式x=r×cosθ-x0和y=r×sinθ将r,θ转换成该点的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x,y),x0为坐标原点和源流源点的距离,则特征线EG上的参数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均已确定;
(6)确定特征线AB的参数;具体为步骤如下:
(6.1)令A点的预设气流角θA为最大膨胀角,且θA=θG将最大膨胀角分成K份,则分成K份之后,特征线AB上每点的气流角为已知,K为正整数;
(6.2)根据公式vB-v=(σ+1)θ计算得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其中,vB为B点的普朗特-梅耶角,可通过预设的B点的马赫数计算得到;
(6.3)根据步骤(6.2)中得到的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计算得到该点的马赫数M;
(6.4)通过公式 ( r r 1 ) 1 + σ = 1 M ( γ - 1 γ + 1 M 2 + 2 γ + 1 ) γ + 1 2 ( γ - 1 ) 计算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到源流源点O1的距离r;其中,源流源点O1为A、G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r1为源流区马赫数为1的圆的半径;
(6.5)通过公式x=r×cosθ-x0和y=r×sinθ将r,θ转换成该点的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x,y),x0为坐标原点和源流源点的距离,则特征线AB上的参数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均已确定;
(7)确定边界BC的参数,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7.1)令边界BC的速度分布满足M=D0+D1ξ+D2ξ2+D3ξ3+D4ξ4,其中,M为马赫数,ξ=(x-xB)/(xC-xB),xB为B点的横坐标,xC为C点的横坐标,x为xB和xC之间的任一点的横坐标,四次多项式的系数D0~D4依次为:D0=MB,D1=XCMB′,
Figure BSA00000808625700052
D3=4(MC-D0)-MC′XC-3D1-2D2,D4=-3(MC-D0)+MC′XC+2D1+D2
其中B点的马赫数MB、马赫数的一阶导数MB′和二阶导数M″由面积比和马赫数之间的关系式求出;MC等于设计马赫数MD
通过公式 ( W B ′ ′ - W C ′ ′ ) X C 2 + 6 ( W B ′ + W C ′ ) X C - 12 ( W C - W B ) = 0 计算得到XC,MC′和MC″分别为C点马赫数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均为0;
(7.2)通过公式XC=(xC-xB)/r1计算C点的横坐标xC
(7.3)根据x的坐标,通过公式M=D0+D1ξ+D2ξ2+D3ξ3+D4ξ4可以计算得到边界BC上的坐标,马赫数,气流角,且其中气流角为0;
(8)确定边界CD的参数,具体为:CD为直特征线,特征线上的马赫数为设计马赫数MD,气流角为0,CD的倾斜角为出口马赫数的马赫角,即得到CD的斜率,则得到CD直线方程,即得到了CD上的点的坐标;
(9)在确定边界条件TI、IE、EG、AB、BC、CD之后,建立特征线网格,特征线网格TIEG由E点出发,向上游推进建立,特征线网格ABCD由B点出发,向下游推进建立,然后由质量守恒原理确定出无粘型面坐标;
(10)通过公式
Figure BSA00000808625700054
计算喷管出口的边界层位移厚度
Figure BSA00000808625700055
令喉道边界层位移厚度为0,喉道到出口间的边界层位移厚度增长为线性关系,即得到各点处的边界层位移厚度,其中pD为D点运动粘性,uD为D点速度x轴分量,xD为D点横坐标,无粘型面坐标加上位移厚度,即得到所述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通过假设先存在一个流场性能优越的喷管,该喷管存在一个合理的轴向马赫数或者速度分布,通过反推的办法确定出喷管的气动型线,不仅可以保证气动型面的多阶连续,且没有经验公式的影响,喷管出口气流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Foelsch法示意图。
图2为Cresci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喷管设计法示意图。
图4为在不同最大膨胀角及曲率半径比下,E点马赫数可选择的范围,其中图4a为在最大膨胀率为8deg时,曲率半径比和E点马赫数的关系;图4b为在最大膨胀率为12deg时,曲率半径比和E点马赫数的关系。
图5常见E点马赫数选取。
图6为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一个喷管,必定有对应的轴向马赫数或者速度分布,若给出一个合理的轴向马赫数或者速度分布,则可以确定出一个喷管的气动型线。本方案就是通过这个原理,通过设置轴向马赫数或者速度分布而计算出具有多阶连续曲率的型面。其示意图如图3所示。
用跨声速流动解结合特征线方程来确定特征线TI上的参数,假定区域GEBA为源流流动区,利用源流理论结合特征线理论计算EG,AB上的参数,并按照设计的马赫数计算特征线CD上的流动参数,沿IE的4次速度多项式分布和沿BC的4次马赫数多项式分布按沿喷管中心线的距离函数给出,并保证速度分布或者马赫数分布多项式在端点I、E、B、C处函数、一阶导数、二阶导数连续。E点速度、速度导数由源流解求出,B点马赫数、马赫数导数由源流解求出,I点处的速度、速度导数由跨声速流动解求得,C点处的马赫数为设计马赫数,马赫数的一阶导数、二阶导数为0,那么可以确定IE、BC上的参数。这样根据这些设定的边界条件,建立特征线网格TIEG和ABCD,利用质量守恒原理求解这两个区域的流场,从而得到喷管型面曲线TG和AD,GA在源流区,为一条直线,连接G点和A点即得到GA。结合TG、GA、AD即获得喷管的无粘型面TD。再计算出各点处附面层位移厚度,无粘型面加上附面层位移厚度,即得到喷管的物理型面。
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坐标系,以喷管入口和出口中心点的连线为x轴,喷管出口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以过喉道顶点T垂直于x轴的直线为y轴,喉道顶点T位于y轴的正半轴上,x轴和y轴的交点为原点0,
G点和A点为所述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上的点,A点位于G点和D点之间,D为喷管出口点,T、G、A、D四点的横坐标值依次增大,其中D点为喷管型面上横坐标值最大的点,E点、B点和C点均为x轴上的点,且E点、B点和C点的坐标依次增大;
(2)确定边界右行特征线TI的参数,I为x轴上的点。特征线TI上的参数由跨声速流动解结合特征线方程来确定。在跨声速流动区域,利用跨声速流动解,区域中任一点的速度分量仅是喉道曲率半径与喉道半高之比R和该点坐标的函数,因此在选择好喉道曲率半径与喉道半高之比后,若已知喉道附近任意一点的坐标位置,则可得到该点的速度分量。
具体为:
(2.1)通过公式 ( y D y * ) 1 + σ = 1 M D ( γ - 1 γ + 1 M D 2 + 2 γ + 1 ) γ + 1 2 ( γ - 1 ) 计算出喉道半高y*,其中,yD是预设的出口半径或半高,MD为预设的喷管出口马赫数,γ为比热比,当喷管为平面喷管时,σ=0;当喷管为轴对称喷管时,σ=1;
(2.2)把喉道半高y*分成N份,依次得到每点的纵坐标值yj,j=1,2,3,4…N,N为正整数,y1即为喉道顶点T的纵坐标;
(2.3)通过跨声速流动解计算出T点的气流角θ1、马赫角μ1和马赫数M1
(2.4)通过公式 x 2 = x 1 + 2 ( y 2 - y 1 ) tan ( θ 1 - μ 1 ) + tan ( θ 2 - μ 2 ) 计算第2个点的横坐标x2,其中,x1为T点的横坐标,θ2、μ2分别为第2个点的假设气流角和假设马赫角;
(2.5)根据步骤(2.4)中确定的第2点的坐标,通过跨声速理论计算出第2点的马赫数M2和气流角θ2,继而根据公式 v 2 = γ + 1 γ - 1 arctan γ - 1 γ + 1 ( M 2 2 - 1 ) - arctan M 2 2 - 1 计算得到第2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2
(2.6)通过跨声速流动解结合特征线方程的方式再次求解普朗特-梅耶角v2,即通过公式
v 2 = v 1 + θ 1 - θ 2 + σ 2 [ v 1 w 1 y 1 M 1 + v 2 w 2 y 2 M 2 ] [ ( y 2 - y 1 ) 2 + ( x 2 - x 1 ) 2 ] 1 2 再次计算普朗特-梅耶角v2,其中,v1为T点的普朗特-梅耶角,且
v 1 = γ + 1 γ - 1 arctan γ - 1 γ + 1 ( M 1 2 - 1 ) - arctan M 1 2 - 1 , θ2为步骤(2.5)计算得到的气流角θ2,w1为T点的速度比,w2为第2点的速度比,可分别通过M1和M2计算得到;
(2.7)比较步骤(2.5)中得到的普朗特-梅耶角和步骤(2.6)中得到的普朗特-梅耶角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假设的气流角θ2和马赫角μ2正确,且假设的气流角θ2与步骤(2.5)中计算得到的气流角θ2相等,则确定得到了第2点的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
若不相等,则重新假设气流角θ2和马赫角μ2的值并且返回步骤(2.4);
(2.8)以步骤(2.4)-(2.7)相同的方式依次确定第3,4,5…N点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即确定了由喉道顶点T发出的右行特征线TI上的参数,其中,第N点即为x轴上的I点。
(3)通过公式 r 1 = y * θ G σ = 0 r 1 = y * 2 sin θ G 2 σ = 1 计算源流区马赫数为1的圆的半径r1;其中,θG为预设气流角,即最大膨胀角;
(4)确定边界IE的参数。
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4.1)令边界IE的速度分布满足w=C0+C1ζ+C2ζ2+C3ζ3+C4ζ4,其中,w为速度比,ζ=(x-xI)/(xE-xI),xI为I点的横坐标,xE为E点的横坐标,x为xI和xE之间的任-点的横坐标,四次多项式的系数C0~C4依次为:C0=WI,C1=XEWI′,
Figure BSA00000808625700084
C3=4(WE-C0)-WE′XE-3C1-2C2,C4=-3(WE-C0)+WE′XE+2C1+C2
其中I点的速度比WI、速度比的一阶导数WI′和二阶导数W″使用跨声速理论得到;通过公式 ( W I ′ ′ - W E ′ ′ ) X E 2 + 6 ( W I ′ + W E ′ ) X E - 12 ( W E - W I ) = 0 计算得到XE,W″E和WE″分别为E点速度比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由面积比和速度比之间的关系式求出;
(4.2)通过公式XE=(xE-xI)/r1计算E点的横坐标xE
(4.3)根据x的坐标,通过公式w=C0+C1ζ+C2ζ2+C3ζ3+C4ζ4可以计算得到边界IE上的速度比,坐标,马赫数,气流角,且其中气流角为0;
(4.4)坐标原点O和源流源点O1之间的距离x0由下式求出:
x0=rE-XE×r1-xI
rE在选取E点马赫数之后通过公式 ( r r 1 ) 1 + σ = 1 M ( γ - 1 γ + 1 M 2 + 2 γ + 1 ) γ + 1 2 ( γ - 1 ) 确定;
(5)确定特征线EG的参数;具体为步骤如下:
(5.1)令G点的预设气流角θG为最大膨胀角,将最大膨胀角分成K份,则分成K份之后,特征线EG上每点的气流角为已知,K为正整数;
(5.2)根据公式v-vE=(σ+1)θ计算得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其中,vE为E点的普朗特-梅耶角,可通过预设的E点的马赫数计算得到;
(5.3)根据步骤(5.2)中得到的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计算得到该点的马赫数M;
(5.4)通过公式 ( r r 1 ) 1 + σ = 1 M ( γ - 1 γ + 1 M 2 + 2 γ + 1 ) γ + 1 2 ( γ - 1 ) 计算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到源流源点O1的距离r;其中,源流源点O1为A、G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r1为源流区马赫数为1的圆的半径,即 r 1 = y * θ G σ = 0 r 1 = y * 2 sin θ G 2 σ = 1 , y*为喉道半径;
(5.5)通过公式x=r×cosθ-x0和y=r×sinθ将r,θ转换成该点的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x,y),x0为坐标原点和源流源点的距离,则特征线EG上的参数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均已确定;
(6)确定特征线AB的参数;具体为步骤如下:
(6.1)令A点的预设气流角θA为最大膨胀角,且θA=θG将最大膨胀角分成K份,则分成K份之后,特征线AB上每点的气流角为已知,K为正整数;
(6.2)根据公式vB-v=(σ+1)θ计算得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其中,vB为B点的普朗特-梅耶角,可通过预设的B点的马赫数计算得到;
(6.3)根据步骤(6.2)中得到的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计算得到该点的马赫数M;
(6.4)通过公式 ( r r 1 ) 1 + σ = 1 M ( γ - 1 γ + 1 M 2 + 2 γ + 1 ) γ + 1 2 ( γ - 1 ) 计算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到源流源点O1的距离r;其中,源流源点O1为A、G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r1为源流区马赫数为1的圆的半径,即 r 1 = y * θ A σ = 0 r 1 = y * 2 sin θ A 2 σ = 1 , y*为喉道半径;
(6.5)通过公式x=r×cosθ-x0和y=r×sinθ将r,θ转换成该点的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x,y),x0为坐标原点和源流源点的距离,则特征线AB上的参数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均已确定;
(7)确定边界BC的参数,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7.1)令边界BC的速度分布满足M=D0+D1ξ+D2ξ2+D3ξ3+D4ξ4,其中,M为马赫数,ξ=(x-xB)/(xC-xB),xB为B点的横坐标,xC为C点的横坐标,x为xB和xC之间的任一点的横坐标,四次多项式的系数D0~D4依次为:D0=MB,D1=XCMB′,D3=4(MC-D0)-MC′XC-3D1-2D2,D4=-3(MC-D0)+MC′XC+2D1+D2
其中B点的马赫数MB、马赫数的一阶导数MB′和二阶导数M″由面积比和马赫数之间的关系式求出;MC等于设计马赫数MD
通过公式 ( W B ′ ′ - W C ′ ′ ) X C 2 + 6 ( W B ′ + W C ′ ) X C - 12 ( W C - W B ) = 0 计算得到XC,MC′和MC″分别为C点马赫数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均为0;
(7.2)通过公式XC=(xC-xB)/r1计算C点的横坐标xC
(7.3)根据x的坐标,通过公式M=D0+D1ξ+D2ξ2+D3ξ3+D4ξ4可以计算得到边界BC上的坐标,马赫数,气流角,且其中气流角为0;
(8)确定边界CD的参数,具体为:CD为直特征线,特征线上的马赫数为设计马赫数MD,气流角为0,CD的倾斜角为出口马赫数的马赫角,即得到CD的斜率,则得到CD直线方程,即得到了CD上的点的坐标;
(9)在确定边界条件TI、IE、EG、AB、BC、CD之后,建立特征线网格,特征线网格TIEG由E点出发,向上游推进建立,特征线网格ABCD由B点出发,向下游推进建立,然后由质量守恒原理确定出无粘型面坐标;
(10)通过公式
Figure BSA00000808625700111
计算喷管出口的边界层位移厚度
Figure BSA00000808625700112
令喉道边界层位移厚度为0,喉道到出口间的边界层位移厚度增长为线性关系,即得到各点处的边界层位移厚度,其中pD为D点运动粘性,uD为D点速度x轴分量,xD为D点横坐标,无粘型面坐标加上位移厚度,即得到所述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
B、E两点马赫数的选择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E点马赫数选择和喉道曲率半径与喉道半高之比R、最大膨胀角η(θA)相关,E点常见的马赫数选择如图4,5所示。
对于B点马赫数的选取,在轴对称喷管中,通常取MB=(0.75~0.85)MC,平面喷管中,MB=(0.85~0.95)MC。选取完毕,还需检查马赫数的二阶导数在B和C之间必须小于零。

Claims (8)

1.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坐标系,以喷管入口和出口中心点的连线为x轴,喷管出口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以过喉道顶点T垂直于x轴的直线为y轴,喉道顶点T位于y轴的正半轴上,x轴和y轴的交点为原点O,
G点和A点为所述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上的点,A点位于G点和D点之间,D为喷管出口点,T、G、A、D四点的横坐标值依次增大,其中D点为喷管型面上横坐标值最大的点,E点、B点和C点均为x轴上的点,且E点、B点和C点的坐标依次增大;
(2)确定边界右行特征线TI的参数,I为x轴上的点;
(3)计算源流区马赫数为1的圆的半径r1
(4)确定边界IE的参数;
(5)确定特征线EG的参数;
(6)确定特征线AB的参数;
(7)确定边界BC的参数;
(8)确定边界CD的参数;
(9)在确定边界条件TI、IE、EG、AB、BC、CD之后,建立特征线网格,特征线网格TIEG由E点出发,向上游推进建立,特征线网格ABCD由B点出发,向下游推进建立,然后由质量守恒原理确定出无粘型面坐标;
(10)通过公式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11
计算喷管出口的边界层位移厚度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12
令喉道边界层位移厚度为0,喉道到出口间的边界层位移厚度增长为线性关系,即得到各点处的边界层位移厚度,其中pD为D点运动粘性,uD为D点速度x轴分量,xD为D点横坐标,无粘型面坐标加上位移厚度,即得到所述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确定边界右行特征线TI的参数,具体为步骤如下:
(2.1)通过公式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13
计算出喉道半高y*,其中,yD 是预设的出口半径或半高,MD为预设的喷管出口马赫数,γ为比热比,当喷管为平面喷管时,σ=0;当喷管为轴对称喷管时,σ=1;
(2.2)把喉道半高y*分成N份,依次得到每点的纵坐标值yj,j=1,2,3,4…N,N为正整数,y1即为喉道顶点T的纵坐标;
(2.3)通过跨声速流动解计算出T点的气流角θ1、马赫角μ1和马赫数M1
(2.4)通过公式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21
计算第2个点的横坐标x2,其中,x1为T点的横坐标,θ2、μ2分别为第2个点的假设气流角和假设马赫角;
(2.5)根据步骤(2.4)中确定的第2点的坐标,通过跨声速理论计算出第2点的马赫数M2和气流角θ2,继而根据公式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22
计算得到第2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2
(2.6)通过跨声速流动解结合特征线方程的方式再次求解普朗特-梅耶角v2,即通过公式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23
再次计算普朗特-梅耶角v2,其中,v1为T点的普朗特-梅耶角,且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24
θ2为步骤(2.5)计算得到的气流角θ2,w1为T点的速度比,w2为第2点的速度比,可分别通过M1和M2计算得到;
(2.7)比较步骤(2.5)中得到的普朗特-梅耶角和步骤(2.6)中得到的普朗特-梅耶角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假设的气流角θ2和马赫角μ2正确,且假设的气流角θ2与步骤(2.5)中计算得到的气流角θ2相等,则确定得到了第2点的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
若不相等,则重新假设气流角θ2和马赫角μ2的值并且返回步骤(2.4);
(2.8)以步骤(2.4)-(2.7)相同的方式依次确定第3,4,5…N点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即确定了由喉道顶点T发出的右行特征线TI上的参数,其中,第N点即为x轴上的I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计算源流区马赫数为1的圆的半径r1具体为:通过公式 计算得到;其中,θG为预设气流角,即最大膨胀角,y*为喉道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确定边界工E的参数,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4.1)令边界IE的速度分布满足w=C0+C1ζ+C2ζ2+C3ζ3+C4ζ4,其中,w为速度比,ζ=(x-xI)/(xE-xI),xI为I点的横坐标,xE为E点的横坐标,x为xI和xE之间的任一点的横坐标,四次多项式的系数C0~C4依次为:C0=WI,C1=XEWI′,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32
C3=4(WE-C0)-WE′XE-3C1-2C2,C4=-3(WE-C0)+WE′XE+2C1+C2
其中I点的速度比WI、速度比的一阶导数WI′和二阶导数W″使用跨声速理论得到;通过公式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33
计算得到XE,WE′和WE″分别为E点速度比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由面积比和速度比之间的关系式求出;
(4.2)通过公式XE=(xE-xI)/r1计算E点的横坐标xE
(4.3)根据x的坐标,通过公式w=C0+C1ζ+C2ζ2+C3ζ3+C4ζ4可以计算得到边界IE上的速度比,坐标,马赫数,气流角,且其中气流角为0;
(4.4)坐标原点O和源流源点O1之间的距离x0由下式求出:x0=rE-XE×r1-xIrE在选取E点马赫数之后通过公式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34
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确定特征线EG的参数,具体为步骤如下:
(5.1)令G点的预设气流角θG为最大膨胀角,将最大膨胀角分成K份,则分成K份之后,特征线EG上每点的气流角为已知,K为正整数;
(5.2)根据公式v-vE=(σ+1)θ计算得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其中,vE为E点的普朗特-梅耶角,可通过预设的E点的马赫数计算得到; 
(5.3)根据步骤(5.2)中得到的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计算得到该点的马赫数M;
(5.4)通过公式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41
计算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到源流源点O1的距离r;其中,源流源点O1为A、G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r1为源流区马赫数为1的圆的半径。
(5.5)通过公式x=r×cosθ-x0和y=r×sinθ将r,θ转换成该点的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x,y),x0为坐标原点和源流源点的距离,则特征线EG上的参数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均已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确定特征线AB的参数,具体为步骤如下:
(6.1)令A点的预设气流角θA为最大膨胀角,且θA=θG将最大膨胀角分成K份,则分成K份之后,特征线AB上每点的气流角为已知,K为正整数;
(6.2)根据公式vB-v=(σ+1)θ计算得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其中,vB为B点的普朗特-梅耶角,可通过预设的B点的马赫数计算得到;
(6.3)根据步骤(6.2)中得到的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的普朗特-梅耶角v,计算得到该点的马赫数M;
(6.4)通过公式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42
计算所述气流角θ所对应的点到源流源点O1的距离r;其中,源流源点O1为A、G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r1为源流区马赫数为1的圆的半径;
(6.5)通过公式x=r×cosθ-x0和y=r×sinθ将r,θ转换成该点的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x,y),x0为坐标原点和源流源点的距离,则特征线AB上的参数坐标、马赫数和气流角均已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确定边界BC的参数,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7.1)令边界BC的速度分布满足M=D0+D1ξ+D2ξ2+D3ξ3+D4ξ4,其中,M为马赫数,ξ=(x-xB)/(xC-xB),xB为B点的横坐标,xC为C点的横坐标,x为xB和xC之间 的任一点的横坐标,四次多项式的系数D0~D4依次为:D0=MB,D1=XCMB′,
D3=4(MC-D0)-MC′XC-3D1-2D2,D4=-3(MC-D0)+MC′XC+2D1+D2
其中B点的马赫数MB、马赫数的一阶导数MB′和二阶导数M″由面积比和马赫数之间的关系式求出;MC等于设计马赫数MD
通过公式
Figure FSA00000808625600052
计算得到XC,MC′和MC″分别为C点马赫数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均为0;
(7.2)通过公式XC=(xC-xB)/r1计算C点的横坐标xC
(7.3)根据x的坐标,通过公式M=D0+D1ξ+D2ξ2+D3ξ3+D4ξ4可以计算得到边界BC上的坐标,马赫数,气流角,且其中气流角为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确定边界CD的参数,具体为:CD为直特征线,特征线上的马赫数为设计马赫数MD,气流角为0,CD的倾斜角为出口马赫数的马赫角,即得到CD的斜率,则得到CD直线方程,即得到了CD上的点的坐标。 
CN201210472580.5A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 Active CN1029996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2580.5A CN102999697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2580.5A CN102999697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9697A true CN102999697A (zh) 2013-03-27
CN102999697B CN102999697B (zh) 2015-09-09

Family

ID=47928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2580.5A Active CN102999697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9969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2782A (zh) * 2014-04-11 2014-07-02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pod和代理模型的高超声速气动热模型降阶方法
CN103926050A (zh) * 2014-04-30 2014-07-16 北京大学 高超声速静音喷管及其确定方法
CN104359647A (zh) * 2014-10-17 2015-02-18 北京航天益森风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的锥形喷管型线的方法
CN106940177A (zh) * 2017-02-13 2017-07-11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涡轮导向叶片半窗口喉道面积测量方法
CN108038259A (zh) * 2017-11-06 2018-05-15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曲率生成气动部件外形的方法
CN108182319A (zh) * 2017-12-27 2018-06-19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声速一体化喷管设计方法
CN112539906A (zh) * 2020-12-02 2021-03-2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挠性喷管型面的静态调试方法
CN115048730A (zh) * 2022-08-15 2022-09-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网格位移的轴对称超声速喷管优化设计方法和装置
CN115048752A (zh) * 2022-08-16 2022-09-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跨超声速风洞半柔壁喷管设计方法
CN115358101A (zh) * 2022-10-21 2022-11-1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声速解和特征线逆推的喷管设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2989A (zh) * 2011-05-18 2012-01-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共用喉部的超声速喷管及其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2989A (zh) * 2011-05-18 2012-01-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共用喉部的超声速喷管及其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伍荣林 等: "《风洞设计原理》", 31 October 1985, 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 *
孙启志: "《Φ1米高超声速风洞M7、8喷管设计及流场校测》",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赵一龙 等: "《超声速型面可控喷管设计方法》",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
黄炳修 等: "《高超音速风洞轴对称喷管设计方法的比较》", 《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2782A (zh) * 2014-04-11 2014-07-02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pod和代理模型的高超声速气动热模型降阶方法
CN103926050A (zh) * 2014-04-30 2014-07-16 北京大学 高超声速静音喷管及其确定方法
CN104359647A (zh) * 2014-10-17 2015-02-18 北京航天益森风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的锥形喷管型线的方法
CN106940177A (zh) * 2017-02-13 2017-07-11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涡轮导向叶片半窗口喉道面积测量方法
CN108038259A (zh) * 2017-11-06 2018-05-15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曲率生成气动部件外形的方法
CN108038259B (zh) * 2017-11-06 2021-05-28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曲率生成气动部件外形的方法
CN108182319B (zh) * 2017-12-27 2021-06-11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声速一体化喷管设计方法
CN108182319A (zh) * 2017-12-27 2018-06-19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声速一体化喷管设计方法
CN112539906A (zh) * 2020-12-02 2021-03-2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挠性喷管型面的静态调试方法
CN115048730A (zh) * 2022-08-15 2022-09-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网格位移的轴对称超声速喷管优化设计方法和装置
CN115048730B (zh) * 2022-08-15 2022-10-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网格位移的轴对称超声速喷管优化设计方法和装置
CN115048752A (zh) * 2022-08-16 2022-09-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跨超声速风洞半柔壁喷管设计方法
CN115358101A (zh) * 2022-10-21 2022-11-1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声速解和特征线逆推的喷管设计方法
CN115358101B (zh) * 2022-10-21 2022-12-2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声速解和特征线逆推的喷管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9697B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9697B (zh) 一种高超声速喷管多阶连续气动型面的确定方法
CN105667811B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与进气道多级耦合一体化构型的设计方法
CN104210672B (zh) 高超声速乘波机身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7963236B (zh) 基于密切锥理论的定平面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2323961B (zh) 非对称超声速喷管及其设计方法
CN109927917B (zh) 一种超声速飞行器内转式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2218378B (zh) 超声速非均匀流喷管及其设计方法
CN105059530B (zh) 一种后掠角可控的尖顶点密切锥乘波体
CN106650173B (zh) 出口截面流场参数可控的内转式进气道基本流场设计方法
CN108195544B (zh) 一种脉冲型风洞串列喷管
CN106679925A (zh) 一种微质量射流流量高精度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3074873B (zh) 一种非理想流场下的多声道超声流量计声道布置方法
CN203616135U (zh) 一种射流喷管
CN108182319A (zh) 一种超声速一体化喷管设计方法
CN104908957B (zh) 山脊型扫掠涡流发生器及生成方法
CN107832530A (zh) 一种复杂外形的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判定方法
CN105151307A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的马赫面切割方法
CN103950544B (zh) 通用亚声速扩压器设计方法
CN105134646B (zh) 可控进口安放角圆柱形叶片的设计方法
CN102945292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翼型斜流冷却风扇的确定方法
CN103500265A (zh) 一种风洞收缩段曲线的确定方法
CN205779882U (zh) 一种叶片泵及用于叶片泵的叶轮叶片
CN109815549B (zh) 一种单对超声速流向旋涡发生装置的设计方法
CN104050341A (zh) 基于液相与气相耦合的调压室水位波动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03077317B (zh) 一种用于稳定激波的泄漏槽的流量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