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3716A - 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3716A
CN104863716A CN201510200733.4A CN201510200733A CN104863716A CN 104863716 A CN104863716 A CN 104863716A CN 201510200733 A CN201510200733 A CN 201510200733A CN 104863716 A CN104863716 A CN 104863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msub
shock wave
boundary layer
ms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07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3716B (zh
Inventor
孙姝
张悦
谭慧俊
黄河峡
庄逸
宁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5102007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637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63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3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3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3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共分为进气道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分析、二元鼓包型面设计与安装位置确定两部分。依据进气道肩部膨胀扇对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影响机理,提出了膨胀扇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影响的修正方法,给出了分离极限压比的具体修正公式,据此可快速明确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需求;依据二元鼓包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机理,给出了鼓包长度和安装位置的选取准则,无需进行复杂的流场仿真分析便可直接生成鼓包的二维型线并确定安装位置。从而,能够快速、可靠地完成二元鼓包控制措施的设计。

Description

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流动控制领域,尤其是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斜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超声速、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中,其诱导的边界层气流分离是进气道内通道流动组织中的一个突出难题,它不仅导致了显著的总压损失,使进气道的耐反压能力大幅度下降,严重时还可能使进气道陷入不起动状态,使其可用工作包线显著地缩小。为此,必须对斜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进行有效控制。
目前,针对进气道内的斜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现象,为了抑制流动分离,主要采用开缝放气、加装涡流发生器等手段进行控制。然而,此类常规控制方法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控制效果,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开缝放气方法通过泄除大量的边界层低能流实现对分离的控制,故带来了放气结构复杂、附加放气阻力增大、热防护负担加重、捕获流量损失等问题;加装涡流发生器方法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并且薄片式涡流发生器的自身结构较脆弱,在高速气流冲击下容易损坏,在较高马赫数下还存在烧蚀问题。
因此,发展一种控制能力强,且结构简单、热防护负担小、不易损坏的内通道斜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的控制方法显得十分必要。最近,一种采用二元鼓包的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方法受到了关注,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流动控制措施。如图1所示,在激波入射点附近设置一个二元的光滑鼓包,通过迎风侧压缩面的预增压作用,使得由于激波入射导致的逆压梯度降低,同时鼓包产生的膨胀波束又削弱了反射激波的强度,并对鼓包表面的边界层起到了加速作用,因此能够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然而,针对该类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方法的相关设计方法并没有被公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斜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二元鼓包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可根据具体的来流参数和进气道波系结构,快速地完成流动控制方案的设计。该设计方法通用、有效且易于操作,适用于单道激波入射、两道激波入射导致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的控制,并可综合考虑进气道肩部膨胀波的复杂干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应包括以下步骤:
(1)、分析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包括:
(1a)、根据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来流参数和几何参数,分析在预定的工作马赫数范围内,进气道内通道的流动特性,并绘制波系结构,该波系结构包括进气道内通道肩部膨胀扇及唇罩激波;
(1b)、依据唇罩入射激波的强度和波前马赫数,采用经验公式对其导致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在不同来流马赫数下进气道唇罩激波是否会导致边界层分离;
(1c)、根据激波入射点相对于进气道肩部转折点的位置,分析肩部膨胀扇对所述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修正公式;
(1d)、依据上述修正公式,在工作马赫数范围内对进气道的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重新进行分析,并获得将导致显著边界层分离的工作马赫数范围,据此确定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需求;
(2)、开展二元鼓包的型面设计和安装位置选择:
(2a)、在所需进行控制的马赫数范围内,得到进气道唇罩激波的最前入射点和最后入射点位置,确定出激波/边界层干扰发生的位置区间以及该区间的长度;
(2b)、采用分段多项式进行二元鼓包的型线设计;
(2c)、由于所采用的是二元鼓包型面,为此将上述鼓包型线沿展向拉伸获得二元鼓包三维型面;
(2d)、依据唇罩激波应该始终入射在鼓包外凸段的设计原则,确定鼓包型面的长度和安装位置;鼓包长度的取值应使其外凸段长度大于激波/边界层干扰区长度的1.5倍;
(2e)、最后,确定二元鼓包的高度;二元鼓包的高度取值为当地边界层厚度的30~70%。
本发明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依据膨胀扇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具体修正方法,据此明确了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需求;依据二元鼓包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机理,给出了鼓包长度和安装位置的选取准则;从而,获得了一个快速、可靠的二元鼓包控制措施设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采用二元鼓包的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方法的原理图。
图2是现有超声速进气道、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几何结构和流动结构。
图3是现有超声速进气道、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流动结构(特别给出了唇罩激波入射的最前点和最后点)。
图4是二维鼓包型线的设计参数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方法设计的二元鼓包在某高超声速进气道上的应用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所述进气道涵盖超声速进气道、高超声速进气道,其包括一级压缩面1、二级压缩面2、唇罩3、侧壁4、内通道5、内通道下壁板6、内通道上壁板7、内通道进口8、隔离段9。
下面对采用本发明设计方法设计基于二元鼓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具体步骤进行叙述。
1、分析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
(1)根据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来流参数和几何参数,依据斜激波理论分析在预定的工作马赫数范围内进气道内通道5的流动特性,并绘制其波系结构(参见图2),包括唇罩激波11、肩部膨胀扇10。所述斜激波理论为,当马赫数M1的超声速气流遇到物面且流动方向偏转δ1时,会由物面转折的起始点发出一道斜激波,波面与转折前气流方向的夹角为斜激波波角β,所述斜激波波后的马赫数则下降为M2。并且,所述参数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1 tg δ 1 = ( k + 1 2 M 1 2 M 1 2 sin 2 β - 1 ) tgβ , 可解得β
以及
M 2 = ( k + 1 ) 2 M 1 4 sin 2 β - 4 ( M 1 2 sin 2 β - 1 ) ( k M 1 2 sin 2 β + 1 ) [ 2 k M 1 2 sin 2 β - ( k - 1 ) ] [ ( k - 1 ) M 1 2 sin 2 β + 2 ]
p 2 p 1 = 2 k k + 1 M 1 2 sin 2 β - k - 1 k + 1
(2)依据斜激波理论,计算唇罩激波11波后的马赫数M2和压强p2,以及其反射激波21波后的马赫数M3和压强p3。而后,采用下式计算该状态下边界层分离的极限静压psep。并据此对唇罩激波11导致的入射激波/边界层干扰12特性进行分析,判断在不同来流马赫数下是否会导致边界层分离。
若M1<4.5, p sep = p 1 &CenterDot; ( 1 + 0.3 &CenterDot; M 1 2 )
若M1≥4.5, p sep = p 1 &CenterDot; ( 0.17 &CenterDot; M 1 2.5 )
其中,M1为唇罩激波11的波前马赫数,p1为唇罩激波11的波前静压。也就是说,若反射激波21后的静压值p3超过上式获得的分离极限静压psep,将会导致边界层流动分离。
(3)在此基础上,采用以下方法对上式得到的分离极限静压psep进行修正,以计入进气道肩部膨胀扇10的影响
p &prime; sep = p sep &CenterDot; 2 ( d / d s + 1 )
其中
且,p’sep为修正后的分离极限静压,d为激波入射点13至进气道肩部转折点14的距离,ds为判别肩部膨胀扇10干扰规律的参考距离,α为唇罩激波11与内通道下壁板6的夹角,为进气道肩部的物面转折角,即二级压缩面2与内通道下壁板6的夹角。
(4)依据修正后的分离极限静压p’sep,在工作马赫数范围内对进气道的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12的特性重新进行分析,并获得其将导致显著边界层分离的工作马赫数范围,据此确定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12的控制需求。
2、开展二元鼓包的型面设计:
(1)在所需进行控制的马赫数范围内,依据斜激波理论分析得到进气道唇罩激波11的最前入射点15和最后入射点16位置,确定出激波/边界层干扰发生的位置区间以及该区间的长度ls
(2)按照下式,进行二元鼓包的型线设计(参见图3)
y h b = ( A + 3 ) ( x R &CenterDot; l b ) 2 - ( 2 + 2 &CenterDot; A ) ( x R &CenterDot; l b ) 3 + A ( x R &CenterDot; l b ) 4 ; 0 &le; x / l b &le; R 1 - ( B + 3 ) ( x / l b - R 1 - R ) 2 + ( 2 + 2 B ) ( x / l b - R 1 - R ) 3 - B ( x / l b - R 1 - R ) 4 ; R &le; x / l b &le; 1
其中x、y分别为鼓包型线的流向和高度方向坐标;hb为鼓包的高度,lb为鼓包的长度,分别利用两者对x、y进行无量纲化;R为鼓包最高点17所在的无量纲x坐标,其取值范围为0~1;A、B分别为鼓包前段型线18(最高点前)、后段型线19(最高点后)的形状控制参数,其取值一般在-3~+3之间,并且取值越大,两段型线各自的前端变化越急,后端则越缓。
(3)由于所采用的是二元鼓包型面,为此可以将上述鼓包型线沿展向拉伸获得其三维型面。
(4)依据唇罩激波应该始终入射在鼓包外凸段的设计原则,确定鼓包型面的长度和安装位置。在A、B参数取值确定的情况下,一般鼓包长度lb的取值应使其外凸段长度大于激波/边界层干扰区长度ls的1.5倍。
(5)最后,确定二元鼓包的高度hb。一般,其取值为当地边界层20厚度δb的30~70%。所述边界层厚度δb的取值可以按照上游边界层发展距离ld的1%来估计,也可以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delta; * = 0.0504 &CenterDot; l d ( Re l d ) 0.2 &CenterDot; [ 0.129 + 0.648 &CenterDot; ( k - 1 2 &CenterDot; M 1 2 ) + 0.871 &CenterDot; ( 1 + k - 1 2 &CenterDot; M 1 2 ) ] &CenterDot; ( 1 + k - 1 2 &CenterDot; M 1 2 ) - 0.6
其中,为基于边界层发展距离的流动雷诺数。
本发明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其关键在于:依据膨胀扇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极限分离压比的具体修正方法,明确了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需求;依据二元鼓包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机理,给出了鼓包长度和安装位置的选取准则;从而,给出了一个快速、可靠的二元鼓包控制措施设计方法。
实施例:
如图5所示,某工作马赫数范围为4~6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采用两级外压缩斜面,气流偏转角均为10°,两级唇罩压缩角则分别为11°与9°,进气道的内收缩比为1.8。隔离段的长度l=176mm、高度h=16mm。在内通道的进口截面上,边界层厚度为3mm。当该进气道在高马赫数工作时,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在内通道诱导了非常明显的边界层分离,为此引入二元鼓包对其进行控制。
依据上述设计步骤,设计了二元鼓包安装在进气道隔离段的入口进行控制。鼓包的具体几何参数为:hb=2mm,lb=48mm,R=0.46,鼓包形状控制参数A=1,B=1。并且,鼓包型线的起始点与进气道肩部转折点重合。表1对比了进气道在引入二元鼓包控制前、后的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在引入鼓包控制后,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表1 控制前、后某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对比
飞行马赫数 控制前总压恢复系数 控制后总压恢复系数
4 0.663 0.704
5 0.528 0.608
6 0.421 0.498

Claims (6)

1.一种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分析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包括:
(1a)、根据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来流参数和几何参数,分析在预定的工作马赫数范围内,进气道内通道的流动特性,并绘制波系结构,该波系结构包括进气道内通道肩部膨胀扇及唇罩激波;
(1b)、依据唇罩入射激波的强度和波前马赫数,采用经验公式对其导致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在不同来流马赫数下进气道唇罩激波是否会导致边界层分离;
(1c)、根据激波入射点相对于进气道肩部转折点的位置,分析肩部膨胀扇对所述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修正公式;
(1d)、依据上述修正公式,在工作马赫数范围内对进气道的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重新进行分析,并获得将导致显著边界层分离的工作马赫数范围,据此确定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需求;
(2)、开展二元鼓包的型面设计和安装位置选择:
(2a)、在所需进行控制的马赫数范围内,得到进气道唇罩激波的最前入射点和最后入射点位置,确定出激波/边界层干扰发生的位置区间以及该区间的长度;
(2b)、采用分段多项式进行二元鼓包的型线设计;
(2c)、由于所采用的是二元鼓包型面,为此将上述鼓包型线沿展向拉伸获得二元鼓包三维型面;
(2d)、依据唇罩激波应该始终入射在鼓包外凸段的设计原则,确定鼓包型面的长度和安装位置;鼓包长度的取值应使其外凸段长度大于激波/边界层干扰区长度的1.5倍;
(2e)、最后,确定二元鼓包的高度;二元鼓包的高度取值为当地边界层厚度的3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b)中判断在不同来流马赫数下进气道唇罩激波是否会导致边界层分离的经验公式为:
若M1<4.5,psep=p1·(1+0.3·M1 2)
若M1≥4.5,psep=p1·(0.17·M1 2.5)
其中,M1为唇罩激波11的波前马赫数,p1为唇罩激波11的波前静压;若反射激波后的静压值p3超过上式获得的分离极限静压psep,则会导致边界层流动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c)中,所述修正公式为:
p &prime; sep = p sep &CenterDot; 2 ( d / d s + 1 )
其中
且,p’sep为修正后的分离极限静压,d为激波入射点(13)至进气道肩部转折点(14)的距离,ds为判别肩部膨胀扇(10)干扰的参考距离,α为唇罩激波(11)与内通道下壁板(6)的夹角,为进气道肩部的物面转折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b)中,按照下式,进行二元鼓包的型线设计:
y h b = ( A + 3 ) ( x R &CenterDot; l b ) 2 - ( 2 + 2 &CenterDot; A ) ( x R &CenterDot; l b ) 3 + A ( x R &CenterDot; l b ) 4 ; 0 &le; x / l b &le; R 1 - ( B + 3 ) ( x / l b - R 1 - R ) 2 + ( 2 + 2 B ) ( x / l b - R 1 - R ) 3 - B ( x / l b - R 1 - R ) 4 ; R &le; x / l b &le; 1
其中x、y分别为鼓包型线的流向和高度方向坐标;hb为鼓包的高度,lb为鼓包的长度,分别利用两者对x,y进行无量纲化;R为鼓包最高点(17)所在的无量纲x坐标,其取值范围为0~1;A、B分别为鼓包前段型线(18)、后段型线(19)的形状控制参数,其取值在-3~+3之间,并且取值越大,两型线各自的前段变化越急,后段则越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e)中,所述边界层厚度δb的取值按照上游边界层发展距离ld的1%来估计,或者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delta; * = 0.0504 &CenterDot; l d ( Re l d ) 0.2 &CenterDot; [ 0.129 + 0.648 &CenterDot; ( k - 1 2 &CenterDot; M 1 2 ) + 0.871 &CenterDot; ( 1 + k - 1 2 &CenterDot; M 1 2 ) ] &CenterDot; ( 1 + k - 1 2 &CenterDot; M 1 2 ) - 0.6
其中,Reld为基于边界层发展距离的流动雷诺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b)中,使得型线光滑、连续,且其两端与壁面相切,最高点位置可控,同时还可对鼓包型线迎风段、背风段的形状进行调节。
CN201510200733.4A 2015-04-24 2015-04-24 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 Active CN104863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0733.4A CN104863716B (zh) 2015-04-24 2015-04-24 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0733.4A CN104863716B (zh) 2015-04-24 2015-04-24 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3716A true CN104863716A (zh) 2015-08-26
CN104863716B CN104863716B (zh) 2016-01-13

Family

ID=53909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00733.4A Active CN104863716B (zh) 2015-04-24 2015-04-24 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63716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1158A (zh) * 2017-06-08 2017-08-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低外阻超/高超声速进气道及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方法
CN107191272A (zh) * 2017-06-08 2017-09-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矩形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内通道型面设计方法
CN107701314A (zh) * 2017-11-24 2018-02-16 厦门大学 一种利用柔性壁面提升进气道起动性能的流动控制方法
CN112580205A (zh) * 2020-12-16 2021-03-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复杂外形低速和亚声速边界层辨识方法
CN112572810A (zh) * 2020-11-25 2021-03-30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一种进气道边界层分离消除装置及飞行器
CN112729854A (zh) * 2020-12-19 2021-04-30 西北工业大学 锯齿状壁面抑制入射激波影响下激波串振荡的抑制方法
CN113062802A (zh) * 2021-04-09 2021-07-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CN116104647A (zh) * 2022-09-15 2023-05-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可调频的振荡型Ramp式涡流发生器的进气道设计方法
US11994064B2 (en) 2022-10-31 2024-05-28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 intake inlet shape of a propulsion system air intak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2685A (zh) * 2008-10-29 2009-03-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任意激波形状的内乘波式高超声速进气道及设计方法
CN101798961A (zh) * 2010-03-29 2010-08-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两级斜切的超声速进气唇口
CN102996253A (zh) * 2012-12-31 2013-03-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超声速进气道及其壁面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2685A (zh) * 2008-10-29 2009-03-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任意激波形状的内乘波式高超声速进气道及设计方法
CN101798961A (zh) * 2010-03-29 2010-08-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两级斜切的超声速进气唇口
CN102996253A (zh) * 2012-12-31 2013-03-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超声速进气道及其壁面确定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1158A (zh) * 2017-06-08 2017-08-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低外阻超/高超声速进气道及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方法
CN107191272A (zh) * 2017-06-08 2017-09-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矩形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内通道型面设计方法
CN107091158B (zh) * 2017-06-08 2018-05-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低外阻超/高超声速进气道及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方法
CN107701314A (zh) * 2017-11-24 2018-02-16 厦门大学 一种利用柔性壁面提升进气道起动性能的流动控制方法
CN112572810A (zh) * 2020-11-25 2021-03-30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一种进气道边界层分离消除装置及飞行器
CN112580205A (zh) * 2020-12-16 2021-03-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复杂外形低速和亚声速边界层辨识方法
CN112580205B (zh) * 2020-12-16 2022-04-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复杂外形低速和亚声速边界层辨识方法
CN112729854A (zh) * 2020-12-19 2021-04-30 西北工业大学 锯齿状壁面抑制入射激波影响下激波串振荡的抑制方法
CN113062802A (zh) * 2021-04-09 2021-07-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CN116104647A (zh) * 2022-09-15 2023-05-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可调频的振荡型Ramp式涡流发生器的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6104647B (zh) * 2022-09-15 2023-09-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可调频的振荡型Ramp式涡流发生器的进气道设计方法
US11994064B2 (en) 2022-10-31 2024-05-28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 intake inlet shape of a propulsion system air intak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3716B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3716B (zh) 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
RU2711204C2 (ru) Узел спрямления воздушного потока газотурбин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и газотурбин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содержащий такой узел
CN102323961B (zh) 非对称超声速喷管及其设计方法
EP1870561B1 (en) Leading edge cooling of a gas turbine component using staggered turbulator strips
CN105151307B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的马赫面切割方法
CN108860567B (zh) 飞机天线罩设备和方法
CN102218378A (zh) 超声速非均匀流喷管及其设计方法
Bruce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into the flow physics of three-dimensional shock control bumps
CN108195544A (zh) 一种脉冲型风洞串列喷管
Syberg et al. Bleed system design technology for supersonic inlets
Pott-Pollenske et al. Enhanced capabilities of the aeroacoustic wind tunnel Braunschweig
Keerthi et al. Effectiveness of vortex generator jets and wall suction on separated flows in serpentine-duct diffuser
US10054048B2 (en) Suprression of shock-induced airflow separation
CN103306820B (zh) 超声速进气道及其壁面的三维确定方法
CN113032911B (zh) 飞行器防热瓦缝隙结构部件及设计方法、防热瓦
CN113076610A (zh) 一种二元可调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CN108304602B (zh) 高速飞行器钻石型强制转捩装置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11797477B (zh) 一种配合二元式超声速进气道的前掠前缘型侧板结构
Lyubimov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jet flap interaction effects
CN109815549B (zh) 一种单对超声速流向旋涡发生装置的设计方法
Shi et al. Serpentine inlet design and analysis
CN113623086B (zh) 一种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器
CN108240898A (zh) 一种脉冲型风洞串列喷管
CN103077317B (zh) 一种用于稳定激波的泄漏槽的流量计算方法
US11292575B2 (en) System for reducing the installation noise of an aeroplane w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