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2802A -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2802A
CN113062802A CN202110382729.XA CN202110382729A CN113062802A CN 113062802 A CN113062802 A CN 113062802A CN 202110382729 A CN202110382729 A CN 202110382729A CN 113062802 A CN113062802 A CN 113062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inlet channel
main air
auxiliary ai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27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2802B (zh
Inventor
李志平
潘天宇
逯雨江
李绍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3827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2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2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2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2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2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4Air intakes for gas-turbine plant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能够显著降低主进气道出口的总压损失及畸变度;造型方法包括:根据中心线与面积率造型方法,获取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基于主进气道的预设参数,根据流量守恒函数确定主进气道的喉道面积;基于主进气道喉道截面超椭圆指数和喉道截面宽高比,获取喉道截面形状和尺寸参数;基于主进气道长度、辅进气道长度,以及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获取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基于主进气道的喉道面积、主进气道喉道截面形状和尺寸参数、辅进气道的喉道尺寸参数、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以及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扫掠获取抽吸式进气道造型。

Description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飞行器进气道,尤其涉及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背景技术
翼身融合体由于高度的机身机翼一体化设计,进气系统往往半埋入式安装在机翼上方或者机背后部,这不可避免地会摄入机身或者机翼发展而来的附面层,因此对应的进气道被称为边界层吸入式进气道。
参照图9,与传统的进气道相比BLI进气道(边界层吸入式进气道)具有显著优势。从气动性能上看,BLI进气道吸入附面层的同时加速机身上表面气流,减小上表面压力,增大了升力,意味着升阻比的提高;由于来流速度降低,发动机为了达到足够的推力要求需要对气体输入的能量就越少,有望降低其耗油率。从结构上看,由于BLI发动机嵌入机身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减小浸润面积,降低摩擦阻力;另外,BLI进气道为紧凑的S形弯道,大幅度缩减了发动机长度和飞机长度,减轻飞机的重量。对于军用飞机来说,BLI进气道能够有效提高飞机的隐身性能,这是因为BLI进气道安装在机身后部,加上嵌入机身的S形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雷达散射面积。对于民用客机,BLI进气道的这种安装方式和结构减少了噪声的向前传播,消除了机翼下表面对发动机排气噪声波的反射。
尽管翼身融合布局飞机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但大曲率、短扩压的BLI嵌入式进气道会存在法向压力和轴向压力双重逆压梯度,使得气流在进气道中难以贴服于进气道中变化的壁面,造成气流的分离和漩涡的产生,另外由于吸入机身附面层,进一步加剧了出口畸变,这必然会造成进气道气动性能下降,进而影响风扇的性能。
图10是BLI效应下进气道和风扇联合数值仿真的Ma分布图,可以直观看出在边界层摄入和S形弯道的共同作用下进气道出口下半部分有很大的低速气流区。
因此,需要对BLI进气道进行良好的设计并有效控制进气道内部气体的流动以保证进气道具有较好的气动性能。
此外,由于,大量机身边界层的低能流体被吸入进气道内,在S弯几何双重逆压力梯度的作用下,气流极易发生分离;流体在S弯几何的诱导作用下会产生严重的二次流,二次流在进气道内逐步发展,最终呈现为AIP截面反向的对涡结构,尽管能够通过优化流道几何造型的方法改进,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时间成本较高,并且各种优化算法均是在有限的参数空间内进行局部寻优,因而效果非常有限;尽管能够通过优化流道几何造型或通过流动控制的手段改善进气道内部流动,但这两种手段均收效有限。几何造型优化较易实施,但会消耗大量计算资源,时间成本较高,且各种优化算法均是在有限的参数空间内进行局部寻优,因而效果非常有限;加载流动控制设备的方法其好处在于流动机理较为明晰,能够有针对性的改善流动恶化的区域,但会引入额外的型面损失,且会带来加工以及机械控制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造型方法,所述造型方法包括:
根据中心线与面积率造型方法,获取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基于所述主进气道的预设参数,根据流量守恒函数确定所述主进气道的喉道面积;
基于所述主进气道喉道截面超椭圆指数和喉道截面宽高比,获取所述喉道截面形状和尺寸参数;
基于所述主进气道长度、所述辅进气道长度,以及所述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获取所述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
基于所述主进气道的喉道面积、所述主进气道喉道截面形状和尺寸参数、所述辅进气道的喉道尺寸参数、所述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以及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扫掠获取所述抽吸式进气道造型。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中心线与面积率造型方法,获取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包括:
基于多项式函数,分别获得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中心线分布规律,以及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
基于超椭圆指数和所述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分别获取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沿程任意位置的沿程截面造型;
基于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所述中心线分布规律、所述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所述沿程截面造型,获取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
进一步地,所述多项式函数为:
f(x)=k4x4+k3x3+k2x2;其中,k4,k3,k2为多项式函数的常数,x为多项式函数的变量;
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中心线分布规律均包括缓急相当、前急后缓和前缓后急的变化规律;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均包括缓急相当、前急后缓和前缓后急的变化规律。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超椭圆指数和所述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分别获取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沿程任意位置的沿程截面造型,包括:
通过调整所述超椭圆指数,使得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截面造型从进口向出口方向,由非圆截面向圆截面过渡;
其中,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沿程截面造型均为:主要由上半超椭圆和下半超椭圆组成的形状;所述沿程截面造型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3013658380000041
其中,a为所述上半超椭圆和所述下半超椭圆的长半轴的长度;b为所述上半超椭圆的短半轴的长度;c为所述下半超椭圆的短半轴的长度;eup为任意沿程截面下半超椭圆指数,elow为任意沿程截面下半超椭圆指数。
进一步地,当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截面造型从进口向出口方向,由方形截面向圆截面过渡时,所述超椭圆指数由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3013658380000042
其中,x为进气道相对轴向位置,t0、t1、t2为控制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参数包括:主进气道长度LB、偏距ΔHB、AIP截面直径DB,o,流量mB
所述流量守恒函数如下:
Figure BDA0003013658380000043
其中,σB为预估总压恢复系数;MaB,th为主进气道喉道马赫数;MaB,o为AIP截面马赫数;
所述主进气道喉道截面超椭圆指数eB,th≥5时,所述喉道截面形状为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预估总压恢复系数σB=0.96;所述主进气道喉道马赫数MaB,th=0.75;所述AIP截面马赫数MaB,o=0.6。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主进气道长度、所述辅进气道长度,以及所述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获取所述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主进气道长度LB和所述辅进气道长度LS,获取控制系数αL;其中
Figure BDA0003013658380000051
基于所述控制系数和所述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确定所述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其中:
所述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β满足以下等式:
β=arctan(|f′PQ(xs)-f′ST(xs)|);
其中f′PQ(xs)为主进气道中心线的导函数;f′ST(xs)为辅进气道中心线的导函数。
进一步地,所述抽吸点位置位于所述主进气道的原型进气道分离点之前。
进一步地,所述主进气道为扩张通道,所述辅进气道为收缩通道。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所述抽吸式进气道的由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造型方法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抽吸式进气道包括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所述辅进气道从所述主进气道的下壁面引出。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造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主进气道的AIP截面总压分布对比;
图3是本公开的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中心线分布规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沿程面积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沿程截面造型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的沿程截面造型变化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的超椭圆指数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的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子午面示意图;
图9是现有边界层的抽吸示意图;
图10是现有BLI进气道和风扇级的Ma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其中,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具体案例进行调整,如服务器、电子设备、计算机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由相关的服务器执行,且下文均以服务器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
本公开从边界层吸入式推进系统的一般流动特征出发,从结构上将进气道结构分为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并提供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造型方法。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造型方法,包括:
基于多项式函数,分别获得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中心线分布规律,以及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
基于超椭圆指数和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分别获取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沿程任意位置的沿程截面造型;
基于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中心线分布规律、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沿程截面造型,获取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
基于主进气道的预设参数,根据流量守恒函数确定主进气道的喉道面积;基于主进气道喉道截面超椭圆指数,获取喉道截面形状;
基于主进气道长度、辅进气道长度,以及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获取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
基于主进气道的喉道面积、主进气道喉道截面形状和尺寸参数、辅进气道的喉道尺寸参数、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以及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扫掠获取抽吸式进气道造型。
如表1所示,通过本实施例造型方法涉及的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能够显著降低主进气道出口的总压损失及畸变度。
表1进气道性能参数对比
总压恢复系数 畸变度(DC150)
原型 0.952 0.327
主进气道 0.969 0.196
辅进气道 0.964 /
如图2,通过对传统嵌入式S型进气道与分离边界层的嵌入式S型进气道在巡航高度为11000m、巡航马赫数0.85、进口吸入30%边界层的设计工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分离边界层的嵌入式S型进气道较原型总压恢复系数(σ)提高了3.05%,畸变度(DC150)降低了73.7%。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多项式函数为:
f(x)=k4x4+k3x3+k2x2
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中心线决定了流体在内通道的转弯程度,面积律决定了流体在内通道沿程的扩压程度;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中心线分布规律均包括缓急相当、前急后缓和前缓后急的变化规律;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均包括缓急相当、前急后缓和前缓后急的变化规律。
通过调整多项式系数k4、k3、k2可以得到缓急相当、前急后缓、前缓后急三种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如图3的三条中心线分布规律曲线。
当(k2,k3,k4)=(3,-2,0)时为缓急相当变化规律;
当(k2,k3,k4)=(5.4,-6.8,2.4)时为前急后缓变化规律;
当(k2,k3,k4)=(2.2,-0.4,-0.8)时为前缓后急变化规律。
参照图4,主进气道为扩张通道,完成对主流区的扩压减速;辅进气道为收缩通道,完成对吸入低能边界层的加速。通过调整多项式系数k4、k3、k2可以得到缓急相当、前急后缓、前缓后急三种变化规律。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参照图5,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沿程截面造型均为:主要由上半超椭圆和下半超椭圆组成的形状;沿程截面造型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3013658380000081
其中,a为上半超椭圆和下半超椭圆的长半轴的长度;b为上半超椭圆的短半轴的长度;c为下半超椭圆的短半轴的长度;eup为任意沿程截面下半超椭圆指数,elow为任意沿程截面下半超椭圆指数。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参照图6和图7,基于超椭圆指数和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分别获取主进气道I和辅进气道II沿程任意位置的沿程截面造型,包括:
通过调整超椭圆指数,使得主进气道I和辅进气道II的截面造型从进口向出口方向,由非圆截面向圆截面过渡。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当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截面造型从进口向出口方向,由方形截面向圆截面过渡时,超椭圆指数由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3013658380000091
其中,x为进气道相对轴向位置,t0、t1、t2为控制参数。对于喉道截面为方形(x=0时,e=9),出口截面为圆形(x=L时,e=2)的进气道,补充中间控制点(x=αL时,e=emid),即可求解得到t0、t1、t2。对于不同的案例,α及emid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预设参数包括:主进气道长度LB、偏距ΔHB、AIP截面直径DB,o,流量mB
流量守恒函数如下:
Figure BDA0003013658380000092
其中,σB为预估总压恢复系数;MaB,th为主进气道喉道马赫数;MaB,o为AIP截面马赫数;
主进气道喉道截面超椭圆指数eB,th≥5时,喉道截面形状为方形;结合流量守恒函数,可得主进气道喉道高度HB,th及喉道宽度WB,th
通常情况下,预估总压恢复系数σB=0.96;主进气道喉道马赫数MaB,th=0.75;AIP截面马赫数MaB,o=0.6。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基于主进气道长度、辅进气道长度,以及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获取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包括:
基于主进气道长度LB和辅进气道长度LS,获取控制系数αL;其中
Figure BDA0003013658380000101
基于控制系数和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确定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其中:
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β满足以下等式:
β=arctan(|f′PQ(xs)-f′ST(xs)|);
其中f′PQ(xs)为主进气道中心线的导函数;f′ST(xs)为辅进气道中心线的导函数。
参照图8,其中S点为抽吸点位置,通过控制系数αL即可调整抽吸点在轴向的偏移量,在实际情况中,抽吸点位置尽量位于主进气道的原型进气道分离点之前。弧线ST为辅进气道的中心线,弧线PQ为主进气道的中心线,其中决定辅进气道中心线在S点斜率的为偏转角,偏转角β为主进气道中心线在S点处的切线与辅进气道中心线在S点处切线所夹锐角,偏转角β反映了辅进气道起始抽吸的角度对主进气道内流动的扰动情况。因此,辅进气道起始点的位置可由αL、β两个参数确定。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造型方法,利用中心线结合面积律的造型思路,确定了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方法,通过确定主进气道的喉道面积、主进气道喉道截面形状和尺寸参数、辅进气道的喉道尺寸参数、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等关键参数,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设计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成熟的推进系统设计流程中,一般的设计思路是为已经设计好的风扇匹配合适的进气道,考虑到本公开中,辅进气道的作用是将边界层的低能流体与主进气道分离,因而辅进气道及辅风扇的需用流量是在辅进气道设计阶段确定的,当辅进气道设计完成时,只需根据已经确定的出口直径及流量设计风扇即可。
实施例二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所述抽吸式进气道的由实施例一所述的造型方法确定。所述抽吸式进气道包括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所述辅进气道从所述主进气道的下壁面引出。
本实施例的原理和效果与实施例一中的基本一致,本实施例通过将进气道分为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利用辅进气道吸入边界层,减少边界层对主进气道的影响,从而显著降低了主进气道出口的总压损失及畸变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型方法包括:
根据中心线与面积率造型方法,获取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
基于所述主进气道的预设参数,根据流量守恒函数确定所述主进气道的喉道面积;
基于所述主进气道喉道截面超椭圆指数和喉道截面宽高比,获取所述喉道截面形状和尺寸参数;
基于所述主进气道长度、所述辅进气道长度,以及所述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获取所述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
基于所述主进气道的喉道面积、所述主进气道喉道截面形状和尺寸参数、所述辅进气道的喉道尺寸参数、所述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以及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扫掠获取所述抽吸式进气道造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中心线与面积率造型方法,获取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包括:
基于多项式函数,分别获得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的中心线分布规律,以及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
基于超椭圆指数和所述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分别获取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沿程任意位置的沿程截面造型;
基于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所述中心线分布规律、所述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所述沿程截面造型,获取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内通道造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项式函数为:
f(x)=k4x4+k3x3+k2x2;其中,k4,k3,k2为多项式函数的常数,x为多项式函数的变量;
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中心线分布规律均包括缓急相当、前急后缓和前缓后急的变化规律;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均包括缓急相当、前急后缓和前缓后急的变化规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超椭圆指数和所述沿程截面积变化规律,分别获取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沿程任意位置的沿程截面造型,包括:
通过调整所述超椭圆指数,使得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截面造型从进口向出口方向,由非圆截面向圆截面过渡;
其中,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沿程截面造型均为:主要由上半超椭圆和下半超椭圆组成的形状;所述沿程截面造型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FDA0003013658370000021
其中,a为所述上半超椭圆和所述下半超椭圆的长半轴的长度;b为所述上半超椭圆的短半轴的长度;c为所述下半超椭圆的短半轴的长度;eup为任意沿程截面下半超椭圆指数,elow为任意沿程截面下半超椭圆指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辅进气道的截面造型从进口向出口方向,由方形截面向圆截面过渡时,所述超椭圆指数由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FDA0003013658370000022
其中,x为进气道相对轴向位置,t0、t1、t2为控制参数。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参数包括:主进气道长度LB、偏距ΔHB、AIP截面直径DB,o,流量mB
所述流量守恒函数如下:
Figure FDA0003013658370000031
其中,σB为预估总压恢复系数;MaB,th为主进气道喉道马赫数;MaB,o为AIP截面马赫数;
所述主进气道喉道截面超椭圆指数eB,th≥5时,所述喉道截面形状为方形。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主进气道长度、所述辅进气道长度,以及所述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获取所述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主进气道长度LB和所述辅进气道长度LS,获取控制系数αL;其中
Figure FDA0003013658370000032
基于所述控制系数和所述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确定所述辅进气道的起始点位置;其中:
所述辅进气道中心线偏转角β满足以下等式:
β=arctan(|f′PQ(xs)-f′ST(xs)|);
其中f′PQ(xs)为主进气道中心线的导函数;f′ST(xs)为辅进气道中心线的导函数。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进气道为扩张通道,所述辅进气道为收缩通道。
9.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式进气道由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造型方法确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式进气道包括主进气道和辅进气道,所述辅进气道从所述主进气道的下壁面引出。
CN202110382729.XA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Active CN113062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2729.XA CN113062802B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2729.XA CN113062802B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2802A true CN113062802A (zh) 2021-07-02
CN113062802B CN113062802B (zh) 2022-04-26

Family

ID=76566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2729.XA Active CN113062802B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280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7119A (zh) * 2021-07-26 2021-11-0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基于特征尺寸的船用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喉道面积测量方法
CN115450761A (zh) * 2022-08-31 2022-12-09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一种新型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1436A1 (en) * 2008-10-23 2010-07-22 Mbda Uk Limited Relating to air-breathing flight vehicles
CN104108470A (zh) * 2014-07-03 2014-10-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埋入式隔道布局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及设计方法
CN104863716A (zh) * 2015-04-24 2015-08-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
CN105257635A (zh) * 2015-11-04 2016-01-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超声速流道中辅助边界层抽吸方法
CN105697150A (zh) * 2016-03-07 2016-06-22 厦门大学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8869095A (zh) * 2018-06-19 2018-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超声速爆震稳定自持的边界抽吸控制方法
CN109376385A (zh) * 2018-09-18 2019-02-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可控壁面压力梯度的边界层吸入式进气道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1436A1 (en) * 2008-10-23 2010-07-22 Mbda Uk Limited Relating to air-breathing flight vehicles
CN104108470A (zh) * 2014-07-03 2014-10-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埋入式隔道布局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及设计方法
CN104863716A (zh) * 2015-04-24 2015-08-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二元鼓包的进气道内斜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措施的设计方法
CN105257635A (zh) * 2015-11-04 2016-01-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超声速流道中辅助边界层抽吸方法
CN105697150A (zh) * 2016-03-07 2016-06-22 厦门大学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8869095A (zh) * 2018-06-19 2018-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超声速爆震稳定自持的边界抽吸控制方法
CN109376385A (zh) * 2018-09-18 2019-02-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可控壁面压力梯度的边界层吸入式进气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健等: "抽吸腔中心隔板对弯曲壁面边界层抽吸性能影响研究", 《推进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7119A (zh) * 2021-07-26 2021-11-0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基于特征尺寸的船用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喉道面积测量方法
CN115450761A (zh) * 2022-08-31 2022-12-09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一种新型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2802B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62802B (zh)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CN104108470B (zh) 基于埋入式隔道布局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及设计方法
CN103935524B (zh) 一种内部融合辅助进气道的高性能亚声速进气道
US20070181743A1 (en) Method for streamline traced external compression inlet
JPH0737240B2 (ja) 混成層流ナセル
US9909530B2 (en) Non-axisymmetric fixed or variable fan nozzle for boundary layer ingestion propulsion
CN113062803B (zh)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分层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CN113120244B (zh) 一种提高背负式并列双发双s弯进气道性能的设计方法
CN116451343B (zh) 考虑背负式进气道影响的飞翼布局飞机翼型设计方法
CN109376385A (zh) 可控壁面压力梯度的边界层吸入式进气道
CN115659705B (zh) 一种全参数化高隐身进气道设计方法及高隐身进气道
CN115571366B (zh) 一种空天飞行器波浪型转动翼设计方法
CN113002785B (zh) 一种分层分布式飞行器推进系统及其布局方法
Manneville et al.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noise reduction approaches for a functionally silent aircraft
CN114852351A (zh) 一种低阻高效的亚声速进气道
CN115221639A (zh) 适用于飞翼布局背负式半埋入进气道唇口参数化设计方法
CN112298598B (zh) 基于曲锥前体的高超声速鼓包压缩型面反设计方法
CN114802776A (zh) 基于后掠台阶排移前体边界层的埋入式进气道
CN113071689A (zh) 一种亚声速飞行器进气道
CN113879512A (zh) 航向增效系统及具有航向增效系统的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
CN117818871B (zh) 被动式混合层流短舱应用方法
CN116341106B (zh) 一种基于流场相似变换的强展向压力梯度压缩面设计方法
CN117251936B (zh) 一种超厚附面层摄入的Bump进气道设计方法及其设计系统
EP4190695B1 (en) Airfoil for supersonic aircraft
CN115292818B (zh) 一种被动流动控制的加装挡板的襟翼降噪的三段翼尾缘侧缘噪声降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