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1346A - 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1346A
CN102991346A CN2012103356305A CN201210335630A CN102991346A CN 102991346 A CN102991346 A CN 102991346A CN 2012103356305 A CN2012103356305 A CN 2012103356305A CN 201210335630 A CN201210335630 A CN 201210335630A CN 102991346 A CN102991346 A CN 102991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wivel
connecting member
planetary gear
wheel
tubular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56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1346B (zh
Inventor
涩川壮史
井上直幸
田中恭子
萩原信一郎
筱原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91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1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1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1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43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 B60K17/046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with planetary gearing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1/108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having retaining means rotating with the coupling and acting by interengaging parts, i.e. positive cou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4Trucks; Load vehicles, Busses
    • B60Y2200/142Heavy duty tru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2001/103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the torque is transmitted via splin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tarder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使设于转向节的开口端侧与行星齿轮架之间的花键结合部的直径增大而能提高相对于旋转负荷的强度的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通过由其他部件构成的筒状连结部件(51)来花键结合转向节(14)的开口侧与行星齿轮架(38)之间。筒状连结部件(51)形成为简单的形状的带阶差的筒状体,轴向一侧的第一外花键部(51A)与转向节(14)的内花键部(14F)花键结合。轴向另一侧的第二外花键部(51B)与行星齿轮架(38)的内花键部(38F)花键结合。第二外花键部(51B)的直径比第一外花键部(51A)的直径更小,在第一外花键部(51A)与第二外花键部(51B)之间形成遍及整个周向延伸的环状的阶差部(51C)。

Description

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宜应用于例如对在露天的开采场、采石场、矿山等开采的碎石进行搬运的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被称作自卸车的大型的搬运车辆构成为,在车身的框架上具备能够升降的车箱(货箱),以在该车箱上大量装载碎石等重的货物的状态下进行搬运。
因此,行驶驱动自卸车的驱动轮的行驶驱动装置具有:桥壳,其以非旋转状态安装于车身,前端侧以成为筒状的转向节(spindle)的方式开口;轴,其在该桥壳的转向节内沿轴向伸长地设置,并被驱动源旋转驱动;车轮安装筒,其借助于车轮侧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转向节的外周侧,并供车轮安装;以及减速齿轮机构,其设置于该车轮安装筒与上述转向节之间,并将上述轴的旋转减速而向该车轮安装筒传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该减速齿轮机构由多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构成,该多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由太阳齿轮、与该太阳齿轮及环状的内齿轮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以及借助于支承销可旋转地支承该各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构成。其中,构成最终级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一部分的行星齿轮架以非旋转状态安装于上述转向节的开口端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40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16963号公报
然而,基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构成为,由于将适用于最终级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以非旋转状态安装于转向节的开口端侧,因此利用由外花键与内花键构成的花键结合部来连结二者。但是,像这样的花键结合部在自卸车的装载重量增加至例如250吨以上的情况下,不一定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期望有进一步的改良。
即,为了随着行驶驱动装置的大型化而提高花键结合部的强度,有增大花键结合部的外径尺寸亦即直径、或增大齿宽(花键齿的轴向长度)的对策,由此,花键结合部能够承受大扭矩的旋转负荷。但是,行驶驱动装置需要尽量实现小型化,从而增大花键结合部的直径有限制。因此,尽量增大花键齿的轴向长度亦即齿宽,由此,在减轻各花键齿的单位长度的负荷方面是实用的。
然而,若增大花键结合部的轴向尺寸(齿宽),则因来自外部的旋转负荷的轴的倾斜或扭转,而容易在相互啮合的花键齿间产生不均衡接触,成为各花键齿的损伤原因。因此,为了防止像这样的花键齿间的不均衡接触,实现齿接触的均匀化,公知有在成型加工花键齿的情况下,实施被称作凸面加工(crowing)或铲齿加工(relieving)的齿面的修整加工。
与此相对,构成为在使用于现有技术的最终级的行星齿轮架上,一体设置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花键的筒状突出部,将该筒状突出部的外周侧花键结合在转向节的开口端内周侧。但是,将筒状突出部一体形成在作为重物的行星齿轮架上,在该筒状突出部的外周面成型加工外花键,并且,使花键齿间的齿接触均匀化,因此如上所述地实施被称作凸面加工或铲齿加工的修整加工费时且困难,需要准备特别大的专用设备,从而有不实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即、不增大设于转向节的开口端侧与行星齿轮架之间的花键结合部的直径,就能够提高相对于旋转负荷的强度,从而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耐久性、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适用于如下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即、具备:桥壳,其以非旋转状态安装于自卸车的车身,且前端侧成为筒状的转向节并开口;轴,其在该桥壳的转向节内沿轴向伸长地设置,并被驱动源旋转驱动;车轮安装筒,其通过车轮侧轴承可旋转地设于上述转向节的外周侧,并供车轮安装;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其设置于该车轮安装筒与上述转向节之间,并将上述轴的旋转减速而向该车轮安装筒传递,将构成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一部分且通过支承销可旋转地支承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以非旋转状态安装于上述转向节的开口端侧。
并且,方案1的发明所采用的构成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转向节与上述行星齿轮架之间设置筒状连结部件,该筒状连结部件形成为由其他部件构成的筒状体,并在内周侧插通上述轴,该筒状连结部件构成为其轴向的一侧外周与上述转向节的开口端内周侧花键结合,轴向的另一侧外周与上述行星齿轮架的内周侧花键结合。
并且,根据方案2的发明,在上述筒状连结部件的外周侧设置:第一外花键部,其位于轴向一侧并与上述转向节花键结合;第二外花键部,其位于轴向另一侧且直径比该第一外花键部的直径更小并与上述行星齿轮架花键结合;以及环状的阶差部,其位于上述第一、第二外花键部之间并沿周向延伸,在上述转向节的开口侧端面设置末端定位器,该末端定位器对在上述转向节的外周侧可旋转地支承上述车轮安装筒的上述车轮侧轴承的定位,在该末端定位器的内周侧设置防脱部,该防脱部与上述筒状连结部件的上述阶差部抵接,从而防止上述筒状连结部件从上述转向节脱离。
并且,根据方案3的发明,在上述末端定位器上形成油路,该油路位于上述末端定位器与上述转向节的开口侧端面之间并从径向外侧向内侧延伸,将供给至上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引导至上述外花键部。
并且,根据方案4的发明,在上述筒状连结部件上设置润滑油导向件,该润滑油导向件将通过上述油路导入的上述润滑油引导至上述第一、第二外花键部中的上述第一外花键部。
并且,根据方案5的发明,在上述转向节的内周侧设置:轴部轴承,其在内轮侧可旋转地支承上述轴的轴向中间部;以及轴承定位器,其在上述转向节的内周侧以固定状态支承该轴部轴承的外轮侧,在该轴承定位器上设置定位突起,该定位突起朝向上述筒状连结部件的轴向一侧的端面突出,通过与该端面抵接来在上述转向节内且在轴向上定位上述筒状连结部件。
进一步,根据方案6的发明,上述筒状连结部件将花键的直径设定为300mm以上,将花键的齿宽与直径的比率设定为(直径)/(齿宽)<2.5,上述筒状连结部件与转向节的花键结合部、以及上述筒状连结部件与行星齿轮架的花键结合部构成为对各自的齿面实施凸面加工或铲齿加工,从而在齿宽整体上使各齿面的齿面接触均匀化。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如上所述,根据方案1的发明,在转向节与行星齿轮架之间设置其他的筒状连结部件,使用该筒状连结部件来花键结合转向节与行星齿轮架之间,从而不会如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行星齿轮架那样地需要在外周侧一体设置具有外花键的筒状突出部,从而能够简化行星齿轮架的形状。并且,即使是由其他部件构成的筒状连结部件也能够形成为简单的形状,当对其外周侧成形加工外花键时,例如能够容易地实施被称作凸面加工或铲齿加工的齿面的修整加工。
由此,不增大花键结合部的直径,就能够提高相对于旋转负荷的强度,尽量增大作为花键齿的轴向长度的齿宽,能够减轻各花键齿的单位长度的负荷。并且,在由来自外部的旋转负荷而在筒状连结部件上产生轴的倾斜、扭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实施上述的齿面的修整加工,在相互啮合的花键齿之间防止齿面的不均衡接触,从而能够实现齿面接触的均匀化。
并且,方案2的发明构成为,在筒状连结部件的轴向中间部,以位于第一、第二外花键部间的方式设置环状的阶差部,能够使在转向节的开口侧端面进行车轮侧轴承的定位的末端定位器的防脱部与上述阶差部抵接,由此,能够以防止脱离的状态将上述筒状连结部件安装于转向节的开口端侧。
并且,方案3的发明构成为,利用形成于末端定位器的油路,将供给至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引导至筒状连结部件的外周侧,能够润滑外花键部,从而能够防止花键结合部的润滑油不足。
并且,方案4的发明构成为,通过例如在筒状连结部件的阶差部上设置润滑油导向件,能够朝向形成于筒状连结部件的外周侧的第一、第二外花键部中的外径尺寸大的第一外花键部,对从上述油路侧导入的润滑油进行引导,从而能够利用该润滑油来润滑第一外花键部侧。
并且,根据方案5的发明,在转向节的内周侧,设有对轴部轴承的外轮侧进行支承的轴承定位器,在该轴承定位器上,设有朝向筒状连结部件的轴向一侧的端面突出的定位突起。通过使该定位突起与筒状连结部件的端面抵接,能够在上述转向节内且在轴向上定位上述筒状连结部件。
进一步,根据方案6的发明,即使在作为筒状连结部件的外径尺寸的花键的直径为300mm以上的大型的行驶驱动装置中,也能够通过将花键的齿宽与直径的比率设定为(直径)/(齿宽)<2.5,尽量增大作为花键的轴向长度的齿宽,减轻各花键齿的单位长度的负荷。并且,通过对筒状连结部件与转向节的花键结合部、以及上述筒状连结部件与行星齿轮架的花键结合部的各自的齿面实施凸面加工或铲齿加工,即使在由于来自外部的旋转负荷而在筒状连结部件上产生轴的倾斜、扭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相互啮合的花键齿间防止齿面的不均衡接触,从而能够在齿宽整体上使各齿面的齿面接触均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驱动装置的自卸车的主视图。
图2是从后方观察图1的自卸车的右侧视图。
图3是从图1中的箭头Ⅲ-Ⅲ方向放大观察后轮侧的行驶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3中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车轮安装筒以及转向节的开口侧等的剖视图。
图5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4中的设于转向节与最终级的行星齿轮架之间的筒状连结部件等的剖视图。
图6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5中的防止筒状连结部件相对于转向节脱落的末端定位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以分解了图5中的转向节、最终级的行星齿轮架以及筒状连结部件等的状态进行表示剖视图。
图8是放大表示图7中的轴承定位器的立体图。
图9是放大表示图7中的末端定位器的立体图。
图10是放大表示图7中的筒状连结部件的剖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
1—自卸车,2—车身,3—车箱(vessel),5—操作室(cab),6—前轮,7—后轮(车轮),8—发动机,9—翻斗缸,10—工作油箱,11—行驶驱动装置,12—桥壳,13—筒状体,14—转向节,14F—内花键部(花键结合部),16—行驶用马达(驱动源),17—轴,18—车轮安装筒,20、21—车轮侧轴承,22—外侧圆筒,23-长螺栓,24-减速齿轮机构,25、33-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8—行星齿轮架,38F—内花键部(花键结合部),40—吸入管,41—供给管,43—轴承定位器,43B—筒状突出部(定位突起),44—轴部轴承(shaft bearing),45—湿式制动器,49—末端定位器(end retainer),49A—防脱部,49C—油路,51—筒状连结部件,51A—第一外花键部(花键结合部),51B—第二外花键部(花键结合部),51C—环状的阶差部,51E—导向突起(润滑油导向),100—润滑油,D1、D2—直径,L1、L2—齿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后轮驱动式的自卸车为例,根据附图的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中,附图标记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大型的搬运车辆的自卸车。如图1所示,该自卸车1大致由形成为坚固的框架构造的车身2、以及作为可升降地搭载于该车身2上的货箱的车箱3构成。
为了大量装载例如碎石等重的货物,车箱3形成为全长达到9~13m(米)的大型的容器。车箱3的后侧底部通过连结销4等而可升降(偏转)地与车体2的后端侧连结。在车箱3的前侧上部,一体设置有从上侧覆盖后述的操作室5的檐部3A。
附图标记5是位于檐部3A的下侧且设置于车身2的前部的操作室,该操作室5形成供自卸车1的驾驶员上下的驾驶室,在其内部设置有驾驶座、起动开关、油门踏板、制动踏板、操舵用的手柄以及多个操作杆(均未图示)等。车箱3的檐部3A具有如下功能,即、通过从上侧大致完全覆盖操作室5,来保护操作室5远离例如岩石等飞石,并且在车辆(自卸车1)翻倒时等也能够保护操作室5内的驾驶员。
附图标记6是可旋转地设于车身2的前部侧的左、右的前轮,该各前轮6构成由自卸车1的驾驶员操舵(转向操作)的操舵轮。与后述的后轮7相同,前轮6例如形成为达到3~4m的轮胎直径(外径尺寸)。在车身2的前部与前轮6之间,设有由液压缓冲器等构成的前轮侧悬架6SP。
附图标记7是可旋转地设于车身2的后部侧的左、右的后轮,该各后轮7构成自卸车1的驱动轮,且被图3所示的后述的行驶驱动装置11驱动而与车轮安装筒18一体旋转。后轮7包括由多轮式轮胎构成的轴向内侧与外侧的轮胎7A、以及配设于该各轮胎7A的径向内侧的轮圈7B。在车身2的后部与后轮7之间,设有由液压缓冲器等构成的后轮侧悬架7SP。
附图标记8是位于操作室5的下侧并设于车身2内的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该发动机8例如由大型的柴油发动机等构成,旋转驱动车载的发电机、作为液压源的液压泵(均未图示)等。从液压泵排出的液压油被供给至后述的翻斗缸9、动力转向用的操舵缸(未图示)等。
附图标记9是用于使车箱3升降的翻斗缸,如图1所示,该翻斗缸9位于前轮6与后轮7之间并配设于车身2的左、右两侧,并且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伸缩的方式安装于车身2与车箱3之间。通过向翻斗缸9供给、排出来自上述液压泵的液压油,来使翻斗缸9在上、下方向上伸缩,并以后部侧的连结销4为中心地使车箱3升降(偏转)。
附图标记10是工作油箱,如图1所示,该工作油箱10位于车箱3的下方并安装于车身2的侧面等。收纳于液压油箱10内的工作油通过上述液压泵被吸入、排出,而成为液压油,并供给、排出至翻斗缸9以及上述动力转向用的操舵缸等。
附图标记11是设于自卸车1的后轮7侧的行驶驱动装置,该行驶驱动装置11由后述的桥壳12、行驶用马达16、车轮安装筒18以及减速齿轮机构24等构成。行驶驱动装置11用减速齿轮机构24来使行驶用马达16的旋转减速,并与车轮安装筒18一起以大的旋转扭矩来驱动作为车辆的驱动轮的后轮7。
附图标记12是设于车身2的后部侧的后轮7用的桥壳,如图2所示,该桥壳12形成为在左、右的后轮7、7间沿轴向延伸的筒体。桥壳12由借助于上述后轮侧悬架7SP而安装于车身2的后部侧的中间的筒状体13、以及与分别设于该筒状体13的左、右两侧的后述的转向节14构成。
附图标记14是分别设于桥壳12的轴向两端侧的筒状的转向节,如图3所示,该转向节14包括大径筒部14A与圆形筒部14B,该大径筒部14A位于轴向一侧、形成为锥形状、并借助于螺栓15等可拆装地紧固于筒状体13,该圆形筒部14B一体形成于该大径筒部14A的轴向另一侧、且前端侧开口。该圆形筒部14B以在后述的车轮安装筒18内沿轴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圆形筒部14B的外周侧借助于后述的车轮侧轴承20、21可旋转地支承后轮7侧的车辆安装筒18。
此处,在转向节14的外周侧一体形成有环状凸缘部14C与环状阶部14D,该环状凸缘部14C从大径筒部14A的长度方向(轴向)中间部向径向外侧突出且供后述的湿式制动器45安装,该环状阶部14D为了在轴向定位后述的一侧定位器48而设于圆形筒部14B的轴向一侧。并且,在大径筒部14A的轴向一侧,一体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马达安装座14E,在该马达安装座14E上安装有后述的行驶用马达16。
另一方面,圆形筒部14B的轴向另一侧(前端侧)为开口端,在其内周侧形成有内花键部14F(参照图7)。该内花键部14F与后述的筒状连结部件51的第一外花键部51A花键结合。并且,对外花键部51A的齿面分别实施修整加工(例如,凸面加工(crowing))。由此,能够使内花键部14F相对于第一外花键部51A的各齿面的齿面接触在齿宽整体上均匀化。
并且,在圆形筒部14B的轴向的中间部、且在其内周侧一体形成有环状的内侧缘部14G,在该内侧缘部14G上,借助于螺栓等安装有后述的轴承定位器43。在该圆形筒部14B的下部侧,贯穿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圆形筒部14B的径向)上贯通并延伸的径向孔14H,在该径向孔14H内插通有后述的吸入管40。
附图标记16是可拆装地设置于桥壳12内的作为驱动源的行驶用马达。该行驶用马达16由被来自搭载于车身2的发电机(未图示)的电力供给而旋转驱动的大型的电动马达构成。如图2所示,为了相互独立地旋转驱动左、右的后轮7、7,行驶用马达16以位于筒状体13的左、右两侧的方式分别安装于转向节14内。行驶用马达16在其外周侧具有多个安装凸缘16A,使用螺栓等将这些安装凸缘16A可拆装地安装于转向节14的马达安装座14E。通过由上述发电机供给电力,行驶用马达16旋转驱动后述的轴17。
附图标记17是构成行驶用马达16的输出轴的轴,该轴17被行驶用马达16向正向或反向旋转驱动。轴17由一根在转向节14的内周侧沿轴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长的棒状体构成,轴17的一端侧与行驶用马达16的输出侧连结。另一方面,轴17的另一端侧从构成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的开口端侧突出,在其突出端侧安装有后述的太阳齿轮26。并且,就轴17而言,后述的车轮侧轴承20、21之间的轴向的中间部使用后述的轴部轴承44等可旋转地支承于转向节14内。
附图标记18是与作为车轮的后轮7一体旋转的车轮安装筒,该车轮安装筒18构成所谓的轮毂,在其外周侧使用压入等方法可拆装地安装有后轮7的各轮圈7B。车轮安装筒18由中空筒部18A与延设筒部18B而一体形成为带台阶的筒状体,该中空筒部18A横跨后述的车轮侧轴承20、21间而沿轴向延伸且形成为中空构造,该延设筒部18B从该中空筒部18A的外周侧端部朝向后述的内齿轮35沿轴向延伸。
并且,在车轮安装筒18的延设筒部18B上,使用长螺栓23等一体地紧固有后述的内齿轮35与外侧圆筒22,由此,车轮安装筒18与内齿轮35一体旋转。即,通过利用减速齿轮机构24来使行驶用马达16的旋转减速,通过内齿轮35而将成为大扭矩的旋转向车轮安装筒18传递。由此,车轮安装筒18以大的旋转扭矩使成为车辆的驱动轮的后轮7旋转。
附图标记19是由筒状的环构成的轮圈衬套,为了确保在后轮7的轴向内侧的轮胎7A与外侧的轮胎7A之间预先决定的轴向缝隙,该轮圈衬套19配置于车轮安装筒18的外周侧。即,如图3所示,轮圈衬套19被夹持在轴向内侧的轮圈7B与外侧的轮圈7B之间,从而在轴向以一定间隔对二者间进行保持。
附图标记20、21是在转向节14的外周侧可旋转地支承车轮安装筒18的车轮侧轴承,该车轮侧轴承20、21例如使用相同的圆锥滚动轴承等来构成。车轮侧轴承20、21以在轴向分离的方式配设于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与车轮安装筒18的中空筒部18A之间。即,一个车轮侧轴承20通过后述的一侧定位器48而定位在转向节14的环状阶部14D上,另一个车轮侧轴承21通过后述的末端定位器49而定位在圆形筒部14B的开口端侧外周上。
就车轮侧轴承20、21而言,其内轮侧在定位器48、49间并在轴向上相对于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被定位,外轮侧在轴向上相对于车轮安装筒18的中空筒部18A被定位。由此,车轮安装筒18使用车轮侧轴承20、21与定位器48、49而在轴向上相对于转向节14被定位,并且,在周向上可旋转地被支承。
附图标记22是与内齿轮35一起构成车轮安装筒18的一部分的外侧圆筒,如图3所示,该外侧圆筒22隔着后述的内齿轮35而安装于作为车轮安装筒18的轴向外侧的位置,并使用多个长螺栓23而可拆装地紧固于车轮安装筒18。
附图标记24是设于转向节14与车轮安装筒18之间的减速齿轮机构,该减速齿轮机构24由后述的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与作为第二级的最终级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构成,将行驶用马达16(即,轴17)的旋转减速而传递至后轮7侧的车轮安装筒18。由此,后轮7侧的车轮安装筒18以通过减速得到的大的旋转力(扭矩)而与后轮7一起被旋转驱动。
附图标记25是构成减速齿轮机构24的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由太阳齿轮26、多个(例如,3~4个)行星齿轮28以及行星齿轮架30构成,该太阳齿轮26与轴17的成为自由端的前端侧花键结合,多个行星齿轮28与该太阳齿轮26及环状的内齿轮27啮合,行星齿轮架30借助于支承销29可旋转地支承该各行星齿轮28。
此处,行星齿轮架30的外周侧借助于螺栓等可拆装地紧固于与车轮安装筒18一体化的外侧圆筒22的开口端(轴向外侧的端面),并与车轮安装筒18及外侧圆筒22一体旋转。并且,在行星齿轮架30的内周侧可拆装地安装有例如圆板状的盖板31,例如在保养、检查太阳齿轮26与行星齿轮28的啮合部的情况下,从行星齿轮架30将该盖板31拆下。
环状的内齿轮27使用从径向外侧包围太阳齿轮26、各行星齿轮28的齿圈来形成。内齿轮27配置为能够在与外侧圆筒22的内周面之间隔着小的径向缝隙而相对旋转。内齿轮27的旋转(公转)经由后述的联接器(coupling)32而传递至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
对于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而言,若太阳齿轮26利用行驶用马达16与轴17一体旋转,则将该太阳齿轮26的旋转转换为各行星齿轮28的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然后,各行星齿轮28的自转(旋转)作为已减速的旋转而传递至环状的内齿轮27,该内齿轮27的旋转经由后述的联接器32而传递至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另一方面,各行星齿轮28的公转成为行星齿轮架30的旋转而传递至车轮安装筒18侧的外侧圆筒22。但是,由于车轮安装筒18与后述的第二级内齿轮35一体旋转,所以各行星齿轮28的公转被抑制为与内齿轮35(车轮安装筒18)同步的旋转。
附图标记32是与第一级内齿轮27一体旋转的联接器,该联接器32作为位于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与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之间的环状的旋转传递部件而形成。即,联接器32的外周侧与第一级内齿轮27花键结合,联接器32的内周侧与后述的第二级太阳齿轮34花键结合。由此,联接器32将第一级内齿轮27的旋转传递至第二级太阳齿轮34,而使该太阳齿轮34与第一级内齿轮27一体旋转。此外,也可以在联接器32上形成使后述的润滑油100在前、后方向(轴向)上流通的多个油流通孔等。
附图标记33是成为最终级的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通过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配设于轴17与车轮安装筒18之间,与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一起对轴17的旋转进行减速。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由圆筒状的太阳齿轮34、多个行星齿轮36(仅图示一个)以及行星齿轮架38构成,太阳齿轮34与轴17同轴配置、并与联接器32一体旋转,行星齿轮36与该太阳齿轮34及环状的内齿轮35啮合,行星齿轮架38分别借助于支承销37可旋转地支承该各行星齿轮36。
此处,第二级内齿轮35使用从径向外侧包围太阳齿轮34、各行星齿轮36等的齿圈而形成,并使用长螺栓23而一体紧固于构成车轮安装筒18的一部分的延设筒部18B与外侧圆筒22之间。在内齿轮35的内周侧遍及整个周向形成的内齿保持与各行星齿轮36啮合的状态。
并且,如图5、图7所示,成为最终级的第二级行星齿轮架38包括:由板厚相互不同的两张板状体构成并在轴向对置配置的环状的支承板38A、38B;为了在这些支承板38A、38B间配置各行星齿轮36(参照图4)而沿周向以一定间隔配置并使各支承销37的两端侧嵌合安装的多个销安装孔部38C、38D(分别仅图示一个);配置于从该各销安装孔部38C、38D沿周向隔开的位置并一体连结环状的支承板38A、38B之间的多个(例如,三个或四个)连结部38E。
在行星齿轮架38的支承板38A上、并在其内周侧形成内花键部38F,该内花键部38F与后述的筒状连结部件51的第二外花键部51B花键结合。采用如下对策,即、对第二外花键部51B的分别的齿面实施修整加工(例如,凸面加工),而使第二外花键部51B的相对于内花键部38F的各齿面的齿面接触在齿宽整体上均匀化。
此处,对于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而言,通过使行星齿轮架38借助于后述的筒状连结部件51而与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花键结合,来限制各行星齿轮36的公转(行星齿轮架38的旋转)。因此,对于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而言,若太阳齿轮34与联接器32一体旋转,则该太阳齿轮34的旋转转换为各行星齿轮36的自转,并且该各行星齿轮36的自转传递至第二级内齿轮35,从而使该内齿轮35减速地旋转。由此,将以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与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来二级减速后的大输出的旋转扭矩传递至固定有内齿轮35的车轮安装筒18。
并且,在车轮安装筒18的内侧储存润滑油100,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33总是在被供给了润滑油100的状态下工作。在该情况下,润滑油100的液面设定为在比例如构成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的最下部更低的位置、且能浸渍车轮侧轴承20、21的下侧部位的位置。由此,当行驶驱动装置11工作时,通过车轮安装筒18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33来搅拌润滑油100,能够抑制温度上升,并且能够将由润滑油100的搅拌引起的阻力抑制在较小程度。
附图标记39表示设于转向节14内的间隔壁,该间隔壁39由环状的板体形成,其外周侧使用螺栓等可拆装地安装于转向节14的大径筒部14A的内周侧。间隔壁39将转向节14内划分为马达收纳空间部39A与筒状空间部39B,马达收纳空间部39A位于轴向一侧并收纳行驶用马达16,筒状空间部39B位于轴向另一侧并总是与车轮安装筒18的内部连通。
附图标记40是作为对储存于车轮安装筒18内的润滑油100进行回收的回收机构的吸入管,该吸入管4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在桥壳12的筒状体13内沿轴向延伸,并与润滑泵(未图示)的吸入侧连接。吸入管4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朝向车轮安装筒18侧并在转向节14内沿轴向延伸。吸入管40的前端侧(长度方向另一侧)从轴17的下侧向下方屈曲成L字形,并插通在转向节14的径向孔14H内。由此,吸入管40的前端侧浸渍于车轮安装筒18内的润滑油100中,并向上述润滑泵侧回收该润滑油100。
附图标记41是构成润滑油100的供给机构的供给管,如图3所示,该供给管41在转向节14内配置于比吸入管40、轴17更靠上方的位置,其前端侧插入后述的筒状连结部件51内。供给管41的长度方向一侧(基端侧)与上述润滑泵的排出侧连接,由该润滑泵排出的润滑油100从供给管41的前端侧(长度方向另一侧)朝向后述的筒状连结部件51内、即朝向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33供给。
储存于车轮安装筒18的下部侧的润滑油100通过上述润滑泵的驱动而从吸入管40的前端侧被吸入。由上述润滑泵吸入的润滑油100被油冷却器(未图示)冷却之后,通过供给管41而向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33供给,从而润滑这些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33。
附图标记42是嵌合并设于轴17的轴向中间部的内侧定位器,附图标记43是借助于轴部轴承44配设于该内侧定位器42的外周侧的外侧的轴承定位器。此处,内侧定位器42的内周侧通过压入于轴17的中间部而与轴17一体旋转。外侧的轴承定位器43使用多个螺栓(未图示)紧固于转向节14的内侧缘部14G。
如图7、图8所示,轴承定位器43形成为环状的环形体,在其内周侧,设有以防脱的状态安装轴部轴承44的外圈侧的外圈安装部43A。在轴承定位器43的外周侧,设置有朝向后述的筒状连结部件51的轴向一侧的端面突出的筒状突出部43B,该筒状突出部43B构成为在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内在轴向上定位筒状连结部件51的定位突起。
并且,在轴承定位器43上、且在径向(图5、图7中的上、下)上对置的位置设置插嵌孔43C、43D,在插嵌孔43C内贯通地安装供给管41,在插嵌孔43D内贯通地安装吸入管40。在轴承定位器43上、且在插嵌孔43D的下侧的位置上设置径向的切口部43E,吸入管40通过该切口部43E而插通在转向节14的径向孔14H内。
即,如图3、图4所示,吸入管40、供给管41的中途位置以在轴向上贯通轴承定位器43的方式延伸,由此,在转向节14内通过轴承定位器43而被定位。此外,在轴承定位器43上,如图8所示地贯穿设置多个螺栓插通孔43F、43F…,利用插通于这些螺栓插通孔43F的多个螺栓(未图示),来将轴承定位器43固定于转向节14的内侧缘部14G。
轴部轴承44配设于轴17侧的内侧定位器42与转向节14侧的轴承定位器43之间,在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内借助于内侧定位器42与外侧的轴承定位器43可旋转地支承轴17的轴向中间部。由此,能够抑制长的轴17在轴向中间部的径向跳动,从而能够向第一级太阳齿轮26传递轴17的稳定的旋转。
附图标记45是对车轮安装筒18的旋转给予制动力的湿式制动器,该湿式制动器45由湿式多板型液压制动器构成。湿式制动器45通过后述的制动轮毂46设于桥壳12的转向节14与车轮安装筒18之间,并对与车轮安装筒18一体旋转的制动轮毂46赋予制动力。
附图标记46是构成湿式制动器45的一部分、与车轮安装筒18一体旋转的制动轮毂,该制动轮毂46形成为在转向节14与湿式制动器45之间沿轴向延伸的筒状体。制动轮毂46的轴向另一侧借助于多个螺栓47而可拆装地紧固于车轮安装筒18的中空筒部18A。
附图标记48是将车轮侧轴承20的内圈侧定位于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的一侧定位器,如图3所示,该一侧定位器48嵌合设置于圆形筒部14B的外周面,其轴向一侧与环状阶部14D抵接。并且,一侧定位器48的轴向另一侧在轴向上与车轮侧轴承20的内圈侧抵接。由此,就车轮侧轴承20而言,其外轮侧由车轮安装筒18的中空筒部18A而在轴向上被定位,内轮侧由一侧定位器48而在轴向上被定位。
附图标记49是借助于多个螺栓50而安装于转向节14的前端开口侧的作为另一侧定位器的末端定位器。如图3~图5所示,该末端定位器49固定于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并在圆形筒部14B的外周侧且在轴向上定位车轮侧轴承21的内轮侧。即,就车轮侧轴承21而言,其外轮侧由车轮安装筒18的中空筒部18A而在轴向上被定位,内轮侧由末端定位器49而在轴向上被定位。
如图7、图9所示,末端定位器49形成为环状的环形体,在其内周侧设置有防脱部49A,该防脱部49A以与后述的筒状连结部件51的阶差部51C抵接的方式向径向内侧突出。为了在转向节14的开口侧防止筒状连结部件51脱离,该防脱部49A遍及整个周向地与环状的阶差部51C面接触。
并且,在末端定位器49上,如图9所示地贯穿设置多个螺栓插通孔49B、49B…,利用插通于这些螺栓插通孔49B的多个螺栓50,将末端定位器49固定于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并且,在末端定位器49上、且在与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抵接的端面侧形成有多个由凹槽构成的油路49C(参照图9)。这些油路49C以位于圆形筒部14B的开口侧端面之间的方式从径向外侧向内侧延伸,并将供给至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的润滑油100的一部分引导至筒状连结部件51的外花键部51A、51B侧。
另外,在末端定位器49的外周面形成有向斜向倾斜的锥形面部49D。该锥形面部49D实现朝向油路49C对供给至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的润滑油100的一部分(包括油雾)进行捕集并导向的作用。
附图标记51是可拆装地设置于转向节14的开口侧与行星齿轮架38之间的筒状连结部件,该筒状连结部件51是由与转向节14、行星齿轮架38相独立的部件形成的带阶差的筒状体,在其内周侧以具有缝隙的方式插通有轴17。就筒状连结部件51而言,轴向的一侧外周与转向节14的开口端内周侧花键结合,轴向的另一侧外周与行星齿轮架38的内周侧花键结合。
在筒状连结部件51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外花键部51A、第二外花键部51B以及环状的阶差部51C,第一外花键部51A位于轴向一侧且与转向节14的内花键部14F花键结合,第二外花键部51B位于轴向另一侧、直径比第一外花键部51A的直径更小且与行星齿轮架38的内花键部38F花键结合,阶差部51C位于上述第一、第二外花键部51A、51B之间并沿周向延伸。
如图10所示,第一外花键部51A形成为直径D1、作为轴向长度的齿宽L1。齿宽L1与直径D1的比率(D1/L1)如下述的数学式1所示地设定为比1大、比2.5小的值。对于与第一外花键部51A啮合的转向节14的内花键部14F而言,其齿宽与直径的比率也与第一外花键部51A相同地设定。
数学式1
1<(D1/L1)<2.5
如图10所示,第二外花键部51B形成为直径D2、作为轴向长度的齿宽L2。齿宽L2与直径D2的比率(D2/L2)如下述的数学式2所示地设定为比1大、比2.5小的值。对于与第二外花键部51B啮合的行星齿轮架38的内花键部38F而言,其齿宽与直径的比率也与第二外花键部51B相同地设定。
数学式2
1<(D2/L2)<2.5
并且,在筒状连结部件51的内周侧,设置轴向一侧为大径、另一侧为小径的带阶差的孔51D,在该带阶差的孔51D内,如图3、图4所示地插通轴17、并插入供给管41的前端侧。另外,如图6、图7所示,在筒状连结部件51上设有从阶差部51C的外周侧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导向突起51E。该导向突起51E构成润滑油导向件,其朝向第一外花键部51A侧对通过末端定位器49的油路49C而从外部导入的润滑油100进行引导。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自卸车1的行驶驱动装置11具有上述构成,接下来,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若在自卸车1的操作室5内乘坐的驾驶员起动发动机8,则作为液压源的液压泵被旋转驱动,并且,利用发电机(均未图示)来进行发电。当驱动自卸车1行驶时,从上述发电机向行驶用马达16供给电力,由此,行驶用马达16动作而使轴17旋转。
该轴17的旋转减速地从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的太阳齿轮26向各行星齿轮28传递,各行星齿轮28的旋转通过内齿轮27以及联接器32而减速地向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的太阳齿轮34传递。在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中,太阳齿轮34的旋转减速地向各行星齿轮36传递。此时,支承各行星齿轮36的行星齿轮架38使用单独的筒状连结部件51与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花键结合,从而各行星齿轮36的公转(行星齿轮架38的旋转)受到限制。
由此,各行星齿轮36在太阳齿轮34的周围仅进行自转,由行星齿轮36的自转减速了的旋转向固定于车轮安装筒18的内齿轮35传递,车轮安装筒18以具有被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与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二级减速了的大输出的旋转扭矩的方式旋转。其结果,作为驱动轮的左、右的后轮7能够与车轮安装筒18一体旋转,并能够驱动自卸车1行驶。
对于从转向节14朝向车轮安装筒18内沿轴向延伸的轴17而言,轴向的中间部借助于轴部轴承44可旋转地被内侧定位器42与外侧的轴承定位器43支承。由此,当轴17高速旋转时,能够在轴部轴承44的位置上抑制由轴17的偏心而使轴向中间部在径向挠曲、或在径向跳动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轴17的耐久性。
并且,当行驶驱动装置11动作时,储存于车轮安装筒18内的润滑油100由车轮安装筒18的旋转与第一、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33的各行星齿轮28、36等而依次向上方扬起,并向各齿轮的啮合部位、以及转向节14的圆形筒部14B与车轮安装筒18之间的车轮侧轴承20、21等供给。并且,润滑油100依次向下方滴下,而在车轮安装筒18的下部侧存积。
收纳于车轮安装筒18的下部侧的润滑油100被上述润滑泵从吸入管40的下端侧吸起,在被油冷却器等冷却之后向供给管41侧排出。并且,能够从供给管41的前端侧朝向车轮安装筒18内的减速齿轮机构24(即,第一、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33)连续地供给润滑油100。
并且,当自卸车1在行驶中途对行驶速度进行减速时,仅对行驶用马达16的旋转进行减速的话,有无法发挥充分的减速效果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自卸车1的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而向由湿式多板型的液压制动器构成的湿式制动器45供给制动压(液压油)。由此,湿式制动器45能够对与车轮安装筒18一体旋转的制动轮毂46赋予制动力。其结果,与车轮安装筒18一起对后轮7的旋转被减速,从而自卸车1能够得到希望的减速效果。
然而,自卸车1的行驶驱动装置11构成为,为了以非旋转状态将用于最终级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的行星齿轮架38安装在转向节14的开口端侧,利用花键结合部来连结二者。但是,现有技术所使用的花键结合部在自卸车1的装载重量增加至例如250吨以上的情况下,不一定具有充足的强度,从而希望有进一步的改良。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在转向节14的开口侧与行星齿轮架38之间设置由单独部件构成的筒状连结部件51,利用该筒状连结部件51来花键结合转向节14与行星齿轮架38。筒状连结部件51如图10所示地形成为具有简单的形状的带阶差的筒状体,轴向一侧的第一外花键部51A与转向节14的内花键部14F花键结合,轴向另一侧的第二外花键部51B与行星齿轮架38的内花键部38F花键结合。
第二外花键部51B形成为直径比第一外花键部51A的直径更小,在第一外花键部51A与第二外花键部51B之间形成有遍及整个周向而延伸的环状的阶差部51C。并且,就第一外花键部51A而言,直径D1与齿宽L1的关系满足上述数学式1,设定为比率(D1/L1)比1大、比2.5小的值。就第二外花键部51B而言,直径D2与齿宽L2的关系满足上述数学式2,设定为比率(D2/L2)比1大、比2.5小的值。
第一实施方式通过采用像这样的构成,不需要如现有技术所使用的行星齿轮架那样一体设置在外周侧具有外花键的筒状突出部,从而能够简化行星齿轮架38的形状。并且,由单独部件构成的筒状连结部件51也能够形成为简单的形状,当在其外周侧成形加工外花键部51A、51B时,能够采用滚刀加工。并且,为了防止不均衡接触,能够容易地实施被称作凸面加工或铲齿加工的齿面的修整加工。
即,为了随着行驶驱动装置11的大型化而提高花键结合部的强度,有例如增大作为外花键部51A、51B的外径尺寸的直径D1、D2、或者增大齿宽L1、L2(花键齿的轴向长度)的方法。但是,行驶驱动装置11需要尽量实现小型化,从而增大外花键部51A、51B的直径D1、D2有限制。因此,本发明人等研究出了如下方法,即、尽量地增大外花键部51A、51B的齿宽L1、L2,由此,减轻外花键部51A与内花键部14F(外花键部51B与内花键部38F)之间的各花键齿的单位长度的负荷。
但是,若增大外花键部51A、51B的齿宽L1、L2,则随着受到来自外部的旋转负荷而容易在筒状连结部件51上产生轴的倾斜、扭曲,从而在相互啮合的花键齿间产生齿面的不均衡接触的可能性变高。因此,为了防止在像这样的花键齿间的不均衡接触、实现齿面接触的均匀化,在成形加工花键齿的情况下,实施被称作凸面加工或铲齿加工的齿面的修整加工。
其结果,对于第一外花键部51A与内花键部14F的花键结合部而言,能够不增大其直径D1地提高相对于旋转负荷的强度,尽量增大齿宽L1,能够减轻各花键齿的单位长度的负荷。对于第二外花键51B与内花键部38F的花键结合部而言,也能够不增大其直径D2地提高相对于旋转负荷的强度,尽量增大齿宽L2,能够减轻各花键齿的单位长度的负荷。
而且,即使在由来自外部的旋转负荷而在筒状连结部件51上产生轴的倾斜、扭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如上述那样地实施齿面的修整加工(凸面加工或铲齿加工),在相互啮合的花键齿间防止齿面的不均衡接触,从而能够在齿宽整体上实现齿面接触的均匀化。
并且,在筒状连结部件51的轴向中间部,以位于第一、第二外花键部51A、51B之间的方式设置环状的阶差部51C,在转向节14的开口侧端面、且在进行车轮侧轴承21的定位的末端定位器49的内周侧,设置以宽的接触面积与阶差部51C抵接的防脱部49A。由此,能够以防止脱离的状态将筒状连结部件51安装于转向节14的开口端侧。
另一方面,在转向节14的内周侧、且在支承轴部轴承44的外轮侧的轴承定位器43上,设有朝向筒状连结部件51的轴向一侧的端面突出的筒状突出部43B。通过使该筒状突出部43B与筒状连结部件51的端面抵接,能够在转向节14内且在轴向上定位筒状连结部件51。
其结果,就筒状连结部件51而言,其轴向一侧(第一外花键部51A侧)的端面与轴承定位器43的筒状突出部43B抵接,轴向中间的环状的阶差部51C与末端定位器49的防脱部49A抵接。由此,能够在筒状突出部43B与防脱部49A之间从轴向两侧夹持筒状连结部件51,并在筒状连结部件51相对于转向节14稳定的状态下,能够在轴向上防止其脱离,并且防止其在周向上回转而能够进行正确的定位。
并且,利用形成于末端定位器49的多个油路49C,将供给至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的润滑油100的一部分引导至筒状连结部件51的外周侧,能够润滑第一外花键部51A侧,从而能够防止第一外花键部51A与内花键部14F之间的花键结合部的润滑油不足。形成于末端定位器49的外周面的锥形面部49D能够使供给至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3的润滑油100的一部分(包括油雾)朝向油路49C一边捕集一边流下。
并且,就筒状连结部件51而言,通过在阶差部51C的外周侧设置作为润滑油导向件的导向突起51E,从而能够朝向形成于筒状连结部件51的外周侧的第一、第二外花键部51A、51B中外径尺寸大的第一外花键部51A引导从油路49C导入的润滑油,利用该润滑油能够使第一外花键部51A与内花键部14F之间保持为润滑状态。
对于第二外花键部51B与行星齿轮架38的内花键部38F的花键结合部而言,利用随着车轮安装筒18的旋转、各行星齿轮36的自转运动而在车轮安装筒18内产生的润滑油100的油雾等,能够使两者的齿面间保持为润滑状态。
另外,即使在筒状连结部件51的外径尺寸(例如,直径D1)为300mm以上的大型的行驶驱动装置11中,也能够通过将外花键部51A、51B的齿宽与直径的比率设定为满足上述数学式1、式2,尽量增大外花键部51A、51B的齿宽L1、L2,从而能够减轻各花键齿的单位长度的负荷。
而且,在筒状连结部件51与转向节14的花键结合部以及筒状连结部件51与行星齿轮架38的花键结合部上,对各自的齿面实施凸面加工或铲齿加工,由此,即使在由来自外部的旋转负荷而在筒状连结部件51上产生轴的倾斜、扭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相互啮合的花键齿间防止齿面的不均衡接触,从而能够在齿宽整体使各齿面的齿面接触均匀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第一级、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5、33来构成减速齿轮机构2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例如由一级或者三级以上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来构成减速齿轮机构。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后轮驱动式自卸车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适用于例如前轮驱动式、或者前轮与后轮共同驱动旋转的四轮驱动式自卸车。

Claims (6)

1.一种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构成为具备:桥壳,其以非旋转状态安装于自卸车的车身,且前端侧成为筒状的转向节并开口;轴,其在该桥壳的转向节内沿轴向伸长地设置,并被驱动源旋转驱动;车轮安装筒,其通过车轮侧轴承可旋转地设于所述转向节的外周侧,并供车轮安装;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其设置于该车轮安装筒与所述转向节之间,并将所述轴的旋转减速而向该车轮安装筒传递,
将构成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一部分且通过支承销可旋转地支承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以非旋转状态安装于所述转向节的开口端侧,
所述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行星齿轮架之间设置筒状连结部件,该筒状连结部件形成为由其他部件构成的筒状体,并在内周侧插通所述轴,
该筒状连结部件构成为其轴向的一侧外周与所述转向节的开口端内周侧花键结合,轴向的另一侧外周与所述行星齿轮架的内周侧花键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连结部件的外周侧设置:第一外花键部,其位于轴向一侧并与所述转向节花键结合;第二外花键部,其位于轴向另一侧且直径比该第一外花键部的直径更小并与所述行星齿轮架花键结合;以及环状的阶差部,其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外花键部之间并沿周向延伸,
在所述转向节的开口侧端面设置末端定位器,该末端定位器对在所述转向节的外周侧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车轮安装筒的所述车轮侧轴承进行定位,
在该末端定位器的内周侧设置防脱部,该防脱部与所述筒状连结部件的所述阶差部抵接,从而防止所述筒状连结部件从所述转向节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末端定位器上形成油路,该油路位于所述末端定位器与所述转向节的开口侧端面之间并从径向外侧向内侧延伸,将供给至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外花键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连结部件上设置润滑油导向件,该润滑油导向件将通过所述油路导入的所述润滑油引导至所述第一、第二外花键部中的所述第一外花键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向节的内周侧设置:轴部轴承,其在内轮侧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轴的轴向中间部;以及轴承定位器,其在所述转向节的内周侧以固定状态支承该轴部轴承的外轮侧,
在该轴承定位器上设置定位突起,该定位突起朝向所述筒状连结部件的轴向一侧的端面突出,通过与该端面抵接来在所述转向节内且在轴向上定位所述筒状连结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连结部件将花键的直径设定为300mm以上,将花键的齿宽与直径的比率设定为(直径)/(齿宽)<2.5,
所述筒状连结部件与转向节的花键结合部、以及所述筒状连结部件与行星齿轮架的花键结合部构成为对各自的齿面实施凸面加工或铲齿加工,从而在齿宽整体上使各齿面的齿面接触均匀化。
CN201210335630.5A 2011-09-12 2012-09-11 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 Active CN102991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8480A JP5529091B2 (ja) 2011-09-12 2011-09-12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走行駆動装置
JP2011-198480 2011-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1346A true CN102991346A (zh) 2013-03-27
CN102991346B CN102991346B (zh) 2016-08-31

Family

ID=46799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5630.5A Active CN102991346B (zh) 2011-09-12 2012-09-11 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14656B2 (zh)
EP (1) EP2567849B1 (zh)
JP (1) JP5529091B2 (zh)
CN (1) CN1029913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06089B1 (ko) 2013-10-16 2015-03-25 현대다이모스(주) 수동 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세트 윤활 장치
JP6695305B2 (ja) * 2017-06-12 2020-05-20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の走行装置
JP7111585B2 (ja) * 2018-11-08 2022-08-0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ダンプトラック
US11529864B2 (en) 2019-11-29 2022-12-2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Driv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vehicle
US11353104B2 (en) * 2020-11-09 2022-06-07 Caterpillar Inc. Carrier for a planetary gear trai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9411B1 (zh) * 1967-07-03 1973-11-24
US4334590A (en) * 1980-02-19 1982-06-15 Bud Antle Inc. Quick disengagement apparatus for wheel drive mechanisms
JPH0839411A (ja) * 1994-07-29 1996-02-13 Amitec Corp ヘアライン加工機
JP2007205466A (ja) * 2006-02-01 2007-08-1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EP2213497A1 (en) * 2009-01-28 2010-08-04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Travel drive apparatus for a working vehicle
CN201677862U (zh) * 2010-05-21 2010-12-22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湿式制动驱动桥及具有该驱动桥的装载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63160A (en) 1952-08-11 1956-09-18 Rockwell Spring & Axle Co Vehicle drive mechanism
JP2962071B2 (ja) * 1992-09-11 1999-10-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US6578925B1 (en) * 2002-01-15 2003-06-17 Modular Mining Systems, Inc. Bi-directional autonomous truck
WO2003066359A2 (en) 2002-02-07 2003-08-14 Euclid-Hitachi Heavy Equipment, Ltd. Axle assembly
JP2007261302A (ja) * 2006-03-27 2007-10-11 Honda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4667478B2 (ja) 2008-02-26 2011-04-13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走行装置
JP4703670B2 (ja) * 2008-02-26 2011-06-1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走行装置
JP4865780B2 (ja) 2008-11-12 2012-02-01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走行装置
JP5361677B2 (ja) * 2009-11-19 2013-12-0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減速機のスラストブシュ潤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9411B1 (zh) * 1967-07-03 1973-11-24
US4334590A (en) * 1980-02-19 1982-06-15 Bud Antle Inc. Quick disengagement apparatus for wheel drive mechanisms
JPH0839411A (ja) * 1994-07-29 1996-02-13 Amitec Corp ヘアライン加工機
JP2007205466A (ja) * 2006-02-01 2007-08-1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EP2213497A1 (en) * 2009-01-28 2010-08-04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Travel drive apparatus for a working vehicle
CN201677862U (zh) * 2010-05-21 2010-12-22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湿式制动驱动桥及具有该驱动桥的装载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62926A1 (en) 2013-03-14
EP2567849A1 (en) 2013-03-13
CN102991346B (zh) 2016-08-31
JP5529091B2 (ja) 2014-06-25
EP2567849B1 (en) 2014-11-19
US8714656B2 (en) 2014-05-06
JP2013060049A (ja) 201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1344A (zh) 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
CN102975579B (zh) 自卸卡车的行驶驱动装置
JP5241652B2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走行装置
CN101588938B (zh) 用于车辆的毂单元和传动系
JP4490316B2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走行駆動装置
CN110382918B (zh) 具备具有车轮的行驶装置的作业车辆
CN102991346A (zh) 自卸车的行驶驱动装置
JP4690180B2 (ja) 遊星歯車減速装置
JP4699817B2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走行駆動装置
JP2011184040A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用走行装置
GB2408082A (en) Lubrication system in a transmission housing and transfer case
JP4490317B2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走行駆動装置
JP4745813B2 (ja) 遊星歯車減速装置
JP4728057B2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走行駆動装置
JP4477527B2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走行駆動装置
JP2015025489A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走行駆動装置
WO2024070242A1 (ja) 作業車両の走行装置
JP6691520B2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走行装置
JP4328127B2 (ja) 作業機の車軸支持構造
JPH10309957A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117881551A (zh) 轮式车辆的行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