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9101B - 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9101B
CN102989101B CN201210424579.5A CN201210424579A CN102989101B CN 102989101 B CN102989101 B CN 102989101B CN 201210424579 A CN201210424579 A CN 201210424579A CN 102989101 B CN102989101 B CN 102989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olychlorinated
candida tropicalis
reaction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45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9101A (zh
Inventor
夏传海
马宣宣
刘苏静
杨翠云
王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of CAS filed Critical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2104245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89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89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9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9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9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联合降解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将多氯联苯化合物在有机-水体系下,以氢气作为氢源,加入碱性质子吸收剂,在过渡金属催化下,进行1.5-4h还原脱氯反应,而后将还原脱氯反应的反应液加入至无碳培养基中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进而使多氯联苯化合物充分降解;本发明的优点为多氯联苯催化还原效率高、反应条件简单温和,反应物降解彻底,操作易于控制、成本低,经济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降解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氯联苯类化合物是低水溶性多卤代芳香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其中m=1~5,n=1~5
该类多氯联苯类化合物耐热性以及电绝缘性能非常好,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及脂肪,常用作加热或冷却时的热载体、电容器及变压器内部的绝缘材料,也常做涂料及溶剂使用,应用范围很广。但这类属于致癌物质,容易积累在脂肪组织,造成脑部、皮肤以及内脏的疾病,并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
多相催化加氢方法和微生物降解方法在环境保护中也有重要用途,可以将难以用常规方法处理的高毒性或引起严重环境污染的卤代烃转化为易处理的或可再利用的化合物,例如它已经应用于多氯联苯等有机氯代环境污染物的催化加氢脱氯中。但是有关多氯联苯在多相催化加氢方法和微生物降解方法联合技术下降解的文献和专利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将多氯联苯化合物在有机-水体系下,以氢气作为氢源,加入碱性质子吸收剂,在过渡金属催化下,进行1.5-4h还原脱氯反应,而后将还原脱氯反应的反应液加入至无碳培养基中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进而使多氯联苯化合物充分降解;
式中:m=1~5;n=1~5;热带假丝酵母菌易于2012年10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6684,分类学命名: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将多氯联苯化合物加入到有机-水两相体系中,以0.05MPa~1.0MPa,20~80℃下、并以10-30ml/min通入氢气作为氢源,同时加入碱性质子吸收剂,并在过渡金属催化下,进行还原脱氯反应;
其中,有机-水体系中水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20/1~1/4;碱性质子吸收剂的与多氯联苯化合物中卤素的摩尔比为1.2/1~1/1.2;过渡金属催化时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加入量占整个体系的0.1-0.5%(质量百分比量);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第Ⅷ族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占催化剂总质量的1.0~5.0%。
将多氯联苯化合物加入到有机-水两相体系中,以0.05MPa~0.5MPa,30~85入碱性质子吸收剂,并在过渡金属催化下,进行还原脱氯反应。
所述过渡金属催化剂为以第Ⅷ族金属为活性组分的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所述第Ⅷ族金属为Pd、Rh、Ru、Pt、Ni、Fe、Co、Ir中的两种;过渡金属催化剂载体为活性炭、硅胶或三氧化二铝。
所述有机-水两相体系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中的一种。
所述有机-水两相体系为水与醇时,两者体积比为9/1~4/1。
所述碱性质子吸收剂为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氨水、吡啶、吡咯、三乙胺、二乙胺、乙胺或乙醇胺中的一种。
所述还原脱氯反应后将还原脱氯反应的反应液加入至无碳培养液中在20~60℃、pH3~7下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菌24h,进而使多氯联苯化合物充分降解;所述热带假丝酵母菌易于2012年10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6684,分类学命名: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其中,反应液与培养基按体积比V(反应液)/V(培养基)=1:5-10。
所述还原脱氯反应后将还原脱氯反应的反应液加入至无碳培养液中在20~50℃、pH3~7下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菌,进而使多氯联苯化合物充分降解;所述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菌的还原脱氯反应的反应液与无碳培养液中菌体浓度为105~107个/ml
所述无碳培养液为NH4NO3 1.0g,KH2PO4 0.5g,K2HPO4 0.5g,MgSO4·7H2O0.2g,NaCl0.2g,CaCl20.1g,MnSO4·H2O微量,FeCl2微量,蒸馏水1000mL。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在有机-水两相体系下,以氢气作为氢源,加入适量碱性质子吸收剂以及相转移剂,在过渡金属催化下,多氯联苯类化合物可以快速有效的加氢脱氯,并使加氢脱卤后的产物回收。
2.本发明是在还原铁粉或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催化下将多氯联苯加氢脱氯生成联苯,毒性降低,然后微生物以反应液中的联苯为唯一碳源进行微生物降解,最终将其彻底氧化;并且反应条件温和、迅速、彻底。
3.本发明采用微生物为降解联苯的微生物,降解联苯快速,且不产生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具体为,首先采用还原铁粉或以第Ⅷ族金属为活性组分的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以氢气为氢源,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还原脱氯反应;然后分离催化剂,调节pH值,在无碳培养基中,微生物将氯代联苯的加氢脱氯产物联苯彻底降解,如下式:
式中:m=1~5;n=1~5;
其中加氢脱氯反应采用氢气作为氢源,反应压力为0.05MPa~1.0MPa,反应温度为20~80℃,所述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单质铁或第Ⅷ族金属元素的两种,所述催化剂中总活性组分占催化剂总量的1.0~5.0%;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氧化细菌,实验温度控制在20~50℃,实验pH值控制在3~7,培养基为无碳培养基。
热带假丝酵母菌易于2012年10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6684,分类学命名: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
实施例1
1)加氢脱氯催化剂的制备:将2.48g FeSO4·7H2O和0.83g PdCl2分别溶于200ml1.0mol/L的稀盐酸中,加入5g活性炭混合均匀后,然后加入Na2CO3溶液,调节pH到10,搅拌30min,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直至滤液中无Cl离子存在。而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2.1g NaBH4进行还原1h,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至滤液为中性,室温干燥,即得1.0%Pd-1.0%Fe/C催化剂。按同样方法制备不同含量的钯-铁/碳催化剂列于表1中。
按照实例1所述催化剂的制备过程,除活性组分和载体不同外,其余的过程都相同,制备可以得到不同载体、不同活性成分的负载型催化剂,所制备催化剂列于表1中。
表1不同载体、不同活性组分催化剂
2)菌种的筛选:采集烟台市河口污泥作微生物源,按照常规稀释平板法,对污泥中的微生物菌落进行分离。将所得到的单菌株微生物LB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将单菌株加到含有联苯100mg/L的无碳培养基平板中,30℃培养。然后取单菌落划线到含有20、50、100、150、200mg/L联苯的无碳培养基中继续驯化,得到具有高降解能力的单菌落菌株——热带假丝酵母菌易于2012年10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6684,分类学命名: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该菌株属于酵母科,假丝酵母属,菌落颜色为乳白色,单细胞呈椭圆形。
3)联合降解:称取0.1g表1中1.0%Pd-1.0%Fe/C催化剂,加入到1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浓度为200ppm的4-氯联苯/乙醇-水溶液80ml,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使反应物被吸附15min;搅拌吸附时通入N2,如此操作三次,然后通H2,H2流量控制在10ml/min的范围内,所用碱性质子吸收剂为氢氧化钠,但为保证第二步氧化反应能够较为快速的进行,碱的量与反应底物的物质的量摩尔比为1.1:1,反应温度控制在40℃,反应压力为常压;离心反应液,调节反应液的pH值为7.0,加氢脱氯反应90min;
反应结束后取9ml反应液加入到81ml的无碳培养基中得到以联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加入菌悬液,控制接种体积,使以联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中菌体浓度为106个/ml。30℃摇床培养,利用微生物降解多氯联苯加氢脱氯产物联苯,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中的联苯含量,36小时后联苯降解完全。
具体脱氯及降解结果见表2。
实施例2
称取0.1g表1制备的1.0%Ni-1.0%Fe/C催化剂,加入到1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浓度为200ppm的4-氯联苯/乙醇-水溶液80ml,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使反应物被吸附15min;同时通入N2置换反应器内空气,如此操作三次,然后通H2,H2流量控制在10ml/min的范围内,所用碱性质子吸收剂为氢氧化钠,但为保证第二步氧化反应能够较为快速的进行,碱的量与反应底物的物质的量摩尔比为1.1:1,反应温度控制在30℃,反应压力为常压;离心反应液,调节反应液的PH值为7.0,加氢脱氯反应120min;
反应结束后取9ml反应液加入到81ml的无碳培养基中得到以联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加入菌悬液,控制接种体积,使最终培养液中菌体浓度为106个/ml。30℃摇床培养,利用微生物降解联苯物质,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中的联苯含量,36小时后联苯降解完全。具体脱氯及降解结果见表2。
实施例3
称取0.1g表1制备的1.0%Pd-1.0%Fe/C催化剂,加入到1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浓度为200ppm的多氯联苯/乙醇-水溶液80ml,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使反应物被吸附15min;同时通入N2置换反应器内空气,如此操作三次,然后通H2,H2流量控制在10ml/min的范围内,所用碱性质子吸收剂为氢氧化钠,但为保证第二步氧化反应能够较为快速的进行,碱的量与反应底物中Cl的物质的量摩尔比为1.1:1,反应温度控制在30℃,反应压力为常压;离心反应液,调节反应液的pH值为7.0,加氢脱氯反应180min;。
反应结束后取9ml反应液加入到81ml的无碳培养基中得到以联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加入菌悬液,控制接种体积,使最终培养液中菌体浓度为106个/ml。30℃摇床培养,利用微生物降解联苯物质,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中的联苯含量,36小时后联苯完全降解。具体脱氯及降解结果见表2。
实施例4
称取0.1g表1制备的1.0%Ni-1.0%Fe/C催化剂,加入到1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浓度为200ppm的多氯联苯/乙醇-水溶液80ml,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使反应物被吸附15min;同时通入N2置换反应器内空气,如此操作三次,然后通H2,H2流量控制在10ml/min的范围内,所用碱性质子吸收剂为氢氧化钠,但为保证第二步氧化反应能够较为快速的进行,碱的量与反应底物中Cl的物质的量摩尔比为1.1:1,反应温度控制在30℃,反应压力为常压;离心反应液,调节反应液的PH值为7.0,加氢脱氯反应180min;。
反应结束后取9ml反应液加入到81ml的无碳培养基中得到以联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加入菌悬液,控制接种体积,使最终培养液中菌体浓度为106个/ml。30℃摇床培养,利用微生物降解联苯物质,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中的联苯含量,36小时后联苯完全降解。具体脱氯及降解结果见表2。
表2不同载体、不同活性组分催化剂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催化加氢脱氯-微生物联合降解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彻底降解多氯联苯类化合物,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催化剂都能够回收再利用。
上述实施例所采用的碱性质子吸收剂还可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氨水、吡啶、吡咯、三乙胺、二乙胺、乙胺或乙醇胺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氯联苯化合物在有机-水体系下,以氢气作为氢源,加入碱性质子吸收剂,在过渡金属催化下,进行1.5-4h还原脱氯反应,而后将还原脱氯反应的反应液加入至无碳培养基中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进而使多氯联苯化合物充分降解; 
热带假丝酵母菌易于2012年10月18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CGMCC-6684,分类学命名:Candida tropicalis。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氯联苯化合物加入到有机-水两相体系中,以0.05MPa~1.0MPa,20~80℃下、并以10-30ml/min通入氢气作为氢源,同时加入碱性质子吸收剂,并在过渡金属催化下,进行还原脱氯反应; 
其中,有机-水体系中水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20/1~1/4;碱性质子吸收剂与多氯联苯化合物中卤素的摩尔比为1.2/1~1/1.2;过渡金属催化时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加入量占整个体系的0.1-0.5%(质量百分比量);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第Ⅷ族金属元素,活性组分占催化剂总质量的1.0~5.0%。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氯联苯化合物加入到有机-水两相体系中,以0.05MPa~0.5MPa,30~80℃加入碱性质子吸收剂,并在过渡金属催化下,进行还原脱氯反应。 
4.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催化剂为以第Ⅷ族金属为活性组分的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第Ⅷ族金属为Pd、Rh、Ru、Pt、Ni、Fe、Co、Ir中的两种;过渡金属催化剂载体为活性炭、硅胶或三氧化二铝。 
5.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水两相体系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中的一种。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水两相体系为水与醇时,两者体积比为9/1~4/1。 
7.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质子吸收剂为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氨水、吡啶、吡咯、三乙胺、二乙胺、乙胺或乙醇胺中的一种。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脱氯反应后将还原脱氯反应的反应液加入至无碳培养液中在20~60℃、pH3~7下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菌24h,进而使多氯联苯化合物充分降 解;所述热带假丝酵母菌易于2012年10月18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CGMCC-6684,分类学命名:Candida tropicalis;其中,反应液与培养基按体积比V(反应液)/V(培养基)=1:5-10。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脱氯反应后将还原脱氯反应的反应液加入至无碳培养液中在20~50℃、pH3~7下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菌,进而使多氯联苯化合物充分降解;所述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菌的还原脱氯反应的反应液与无碳培养液中菌体浓度为105~107个/ml。
10.按权利要求1、8或9所述的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碳培养液为NH4NO31.0g,KH2PO40.5g,K2HPO40.5g,MgSO4·7H2O0.2g,NaCl0.2g,CaCl20.1g,MnSO4·H2O微量,FeCl2微量,蒸馏水1000mL。 
CN201210424579.5A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 Active CN102989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4579.5A CN102989101B (zh)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4579.5A CN102989101B (zh)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9101A CN102989101A (zh) 2013-03-27
CN102989101B true CN102989101B (zh) 2015-01-07

Family

ID=47918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4579.5A Active CN102989101B (zh)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891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6460B (zh) * 2013-06-24 2015-01-28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促进剂SRpf富集高效联苯降解菌群的方法
CN106734106B (zh) * 2016-12-31 2019-06-14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封存多氯联苯电容器的定位及无害化回取方法
CN112110855B (zh) * 2020-09-25 2021-05-25 山东京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Ni-Fe/C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制备3-氰基-4三氟甲基吡啶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702A (zh) * 2005-03-16 2005-09-0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降低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的双接种生物学方法
CN101428171A (zh) * 2008-07-25 2009-05-13 东华大学 表皮葡萄球菌对多氯联苯的降解方法
CN102337290A (zh) * 2010-07-20 2012-02-0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联苯双加氧酶在降解多氯联苯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5764B2 (ja) * 2010-08-30 2015-05-27 愛知電機株式会社 Pcb汚染物の減容処理システムと減容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702A (zh) * 2005-03-16 2005-09-0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降低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的双接种生物学方法
CN101428171A (zh) * 2008-07-25 2009-05-13 东华大学 表皮葡萄球菌对多氯联苯的降解方法
CN102337290A (zh) * 2010-07-20 2012-02-0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联苯双加氧酶在降解多氯联苯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12-45508A 2012.03.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9101A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3576B (zh) 一种基于表面固定法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
Ren et al. Effect of sewage sludge hydrochar on soil properties and Cd immobilization in a contaminated soil
CN102989101B (zh) 一种对多氯联苯联合降解的方法
Li et al. Effects of Fe0 and Ni0 nanoparticles on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cotton stalk hydrolysate using Klebsiella sp. WL1316: evaluation of size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nanoparticles
Huang et al. A bibliographic study reviewing the last decade of hydrochar in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history, status quo, and trending research paths
Huang et al. Soybean powder enables the synthesis of Fe–N–C catalysts with high ORR activities in microbial fuel cell applications
CN105013509A (zh) 一种糠醛或糠醇水相加氢制备环戊酮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Zhang et al. Green synthesis of magnetite nanoparticle and its regulatory effect on fermentative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lignocellulosic hydrolysate by Klebsiella sp.
CN101397546B (zh) 厌氧微生物培养环境快速生成方法
Gebresemati et al. Electricity production from macroalgae by a microbial fuel cell using nickel nanoparticles as cathode catalysts
CN112960781A (zh) 一种基于生物纳米杂合体系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方法
CN109626375B (zh) 一种锰掺杂磁性炭及其制备和在暗发酵制氢中的应用
CN108479700A (zh) 一种用于六价铬和甲基橙共吸附的多孔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Srivastava et al. Bioinspired synthesis of iron-based nanomaterials for application in biofuels production: a new in-sight
Chen et al.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of MOF-808 promotes methane production in anaerobic digestion
CN108671960A (zh) 一种高水热稳定性MOFs催化剂、制备及用于纤维素转化制备化学品的方法
CN103611575A (zh) 含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4669299A (zh) 一种介孔碳负载铜铁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reeshi Rice straw mediated gree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mprove thermal stability of endoglucanase enzyme
CN112295562B (zh) 一种烟蒂衍生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554373B (zh) 一种含膦配体的氮杂丙撑类[铁铁]氢化酶活性中心模型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10508324B (zh) 一种Co-Zn双金属有机骨架电催化析氧材料及其制法
CN115141852A (zh) 铁酸钙在暗发酵产h2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97871B (zh) 乙醇发酵厌氧高温菌培养基,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Ji et al. Comprehensive insight into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nickel and iron doped lanthanum manganese oxide for biohydrogen production via anaerobic fermen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