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79597A - 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79597A
CN102979597A CN2012105728162A CN201210572816A CN102979597A CN 102979597 A CN102979597 A CN 102979597A CN 2012105728162 A CN2012105728162 A CN 2012105728162A CN 201210572816 A CN201210572816 A CN 201210572816A CN 102979597 A CN102979597 A CN 102979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inlet pipe
chamber
oil chambe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28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传友
左朝凤
陈新
陈榜
陈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u Ed Laws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u Ed Laws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u Ed Laws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u Ed Laws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728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795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79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9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包括油底壳、恒温阀和进油管,所述油底壳包括第一机油室和第二机油室,所述进油管包括第一进油管和第二进油管,所述油底壳的底部形成所述第二机油室的底部,所述第一机油室的底部与所述油底壳的底部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一进油管连入所述第一机油室且在其连接端设有第一滤油器,所述第二进油管连入所述第二机油室且在其连接端设有第二滤油器,所述第一进油管和所述第二进油管连接输送管道之间设有所述恒温阀,所述输送管道连接到供应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造了一种携带更加简单润滑结构的内燃发动机,不用再安装额外的冷却装置,使得机油保持适当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内燃发动机的供油过程并不完善,当汽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夏季时,冷却润滑油是非常必要的,当发动机机动和部分运行过程中,尤其当冬季来临时,润滑油的温度总是达不到最佳值。因此就产生了很多熟知的改变润滑油温度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旨在优化润滑油的温度。其中就包括安装一个类似润滑油的加热装置,此方法产生的热量会对蓄电池产生一定的影响,除了此方法外还有电控冷却机油装置。上述装置包含恒温控制阀,此阀在较高油温时,机油在一个附加的润滑油冷却器中循环,但是在机油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此装置就会产生短路,此装置的缺点就在于必须将润滑油冷却装置用导管连接到油底壳和排列于其中的阀门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内燃发动机的润滑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保持适当油温的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恒温阀和进油管,所述油底壳包括第一机油室和第二机油室,所述进油管包括第一进油管和第二进油管,所述油底壳的底部形成所述第二机油室的底部,所述第一机油室的底部与所述油底壳的底部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一进油管连入所述第一机油室且在其连接端设有第一滤油器,所述第二进油管连入所述第二机油室且在其连接端设有第二滤油器,所述第一进油管和所述第二进油管连接输送管道之间设有所述恒温阀,所述输送管道连接到供应泵。
上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恒温阀包括活塞阀和恒温器,所述恒温阀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活塞阀与所述恒温器依次平行设于所述恒温阀内,所述恒温器设于所述活塞阀的弹簧的相反一端。
上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油底壳的底部采用可进行热交换的材料制成。
上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一机油室的底部进行喷漆处理以起到隔热效果。
上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一机油室与所述第二机油室的侧壁连接处设有一开口。
上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一机油室可包括较低的点状区域,所述第一滤油器位于所述点状区域中并通向所述第二机油室,所述第二吸油管延伸至所述第一机油室。
上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二滤油器可由环形滤油器代替。
上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可进行热交换的材料为铝制材
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制造了一种携带更加简单润滑结构的内燃发动机,不用再安装额外的冷却装置,使得机油保持适当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的油底壳前半部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Ⅱ-Ⅱ指定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的第二实施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的油底壳,包括油底壳1、恒温阀13和进油管,油底壳1被发动机室2分成第一机油室6和第二机油室5,发动机室2通过开设的几个小缺口21与第一机油室6连通,进油管包括第一进油管7和第二进油管8,进油管的朝向为汽车行进方向的前方,油底壳底部4形成第二机油室底部4,第一机油室底部3与油底壳底部4间隔一段距离,第一进油管7连入第一机油室6且在其连接端设有第一滤油器9,第二进油管8连入第二机油室5且在其连接端设有第二滤油器10,第一进油管7和第二进油管8连接输送管道12之间设有恒温阀13,输送管道12连接到供应泵。
进一步的,第二机油室5的体积要小于第一机油室6,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滑流的流动,在油底壳1前区的油量即第一进油管7进入的点位,此位置要比后部冷。因此,机油通过第一进油管7进油要比第一机油室6中的机油的温度相对较低并且通过适当的输送管道12连接到供应泵(图中无显示)。然而,当机油的温度相对较低,就会从第一机油室6中吸出,第一机油室底部3外侧隔热性能较好这样机油循环时温度相对较高。
进一步的,恒温阀13包括活塞阀33和恒温器35,恒温阀13为圆筒形结构,活塞阀33与恒温器35依次平行设于恒温阀13内,恒温器35设于活塞阀33的弹簧的相反一端。当发动机变冷,恒温阀13就会连接第一吸油管7,因此恒温阀13的设计也要考虑到与油管连接之间的温度变化,否则恒温阀13可能导致只从发动机室5或者发动机室6供应过多的油量。
进一步的,第一机油室7与第二机油室8的侧壁连接处设有一开口,在第二机油室5和第一机油室6之间的开口14只接近油底壳1的侧边当机油从第一机油室6和第二机油室5沿着油底壳1的侧壁传输的过程中,机油温度降低。更重要的是,如此设计的开口14使得机油从第一机油室6输送到第二机油室5的机油范围扩大成为可能,当发动机室温度升高时,优先选择从第二机油室5输送机油。然而当发动机温度下降,优先选择从第一机油室6输送机油,开口14的设计就是便于限制机油的交换。选择哪个进油管将机油输送到第一机油室6与发动机室的缺口21这样就必须将间隙密封,可以采用橡胶密封圈以保证不同温度的机油不会混合。
进一步的,为了能从滑流中获得最佳的冷却液,不需要额外的机油冷却装置,油底壳底部4可以使用筋或者波纹材料,例如,使用波纹钢可以沿着机油流通的方向延伸。更重要的是,用于油底壳1的材料应当有良好的热量传输作用,应当是一种可以进行热量交换的材料,例如,铝制材料。
进一步的,内燃发动机的各部件通过机械振动隔热的方式来保持适当的温度,故采用弹性支持部件来进行连接各结构,即采用橡胶材料的第一机构17和第二机构18将油底壳1连接到了曲轴箱16。输送管道12也是由橡胶制成。通过第一曲柄19和第二曲柄20,作为衬托支持第一滤油器9和第二滤油器10,两个滤油器也是由橡胶制成。
进一步的,第二滤油器10可由环形滤油器11代替。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的第二实施例,油底壳1通过发动机室2也被分到了第一机油室6和第二机油室5。当内燃发动机温度下降,从第一机油室6中吸出机油,而当内燃式发动机温度上升,从第二机油室,5中吸出机油。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第一机油室6包含一个细长的室28,作为一个基础性的零部件。室28最低的区域有一个点状区域25延伸到油底壳1中相对较远的位置,在其底部安装第一滤油器9连接第二机油室5的第一进油管7。这样第一进油管7延伸进点状区域25以及细长室28的其他部分,在本发明中将室28设计成一个封闭的结构。环形滤油器11插入细长室28的表面,环形滤油器11连接第一机油室6左边的区域并且第二进油管8也连接第一机油室6。
进一步的,第一进油管7和第二进油管8决定了机油的温度,连接到带有输送管道12的恒温阀13。如上述,恒温阀13包含一个基本的零件,活塞阀33,通过恒温器35安装到其弹簧的反面。此实施例中,活塞阀33用于调节温度所以活塞阀33有选择性的连接第一进油管7和第二进油管8的其中一个,并完全连接到输送管道12或者在连接输送管道12的情况下连接分别连接两个进油管的一部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做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恒温阀和进油管,所述油底壳包括第一机油室和第二机油室,所述进油管包括第一进油管和第二进油管,所述油底壳底部形成所述第二机油室底部,所述第一机油室底部与所述油底壳底部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一进油管连入所述第一机油室且在其连接端设有第一滤油器,所述第二进油管连入所述第二机油室且在其连接端设有第二滤油器,所述第一进油管和所述第二进油管连接输送管道之间设有所述恒温阀,所述输送管道连接到供应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阀包括活塞阀和恒温器,所述恒温阀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活塞阀与所述恒温器依次平行设于所述恒温阀内,所述恒温器设于所述活塞阀的弹簧的相反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的底部采用可进行热交换的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油室的底部进行喷漆处理以起到隔热效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油室与所述第二机油室的侧壁连接处设有一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油室可包括较低的点状区域,所述第一滤油器位于所述点状区域中并通向所述第二机油室,所述第二吸油管延伸至所述第一机油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油器可由环形滤油器代替。
8.如权利要求3所述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进行热交换的材料为铝制材料。
CN2012105728162A 2012-12-25 2012-12-25 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 Pending CN1029795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28162A CN102979597A (zh) 2012-12-25 2012-12-25 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28162A CN102979597A (zh) 2012-12-25 2012-12-25 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9597A true CN102979597A (zh) 2013-03-20

Family

ID=47853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28162A Pending CN102979597A (zh) 2012-12-25 2012-12-25 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7959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2316A (zh) * 2017-11-22 2019-05-28 李宜平 一种发动机机油保温机构
CN111434896A (zh) * 2019-01-14 2020-07-21 李宜平 一种发动机机油保温机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6716A (en) * 1978-06-03 1981-10-27 Volkswagenwerk Aktiengesellschaft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an automobile with a divided oil pan
JP2007138821A (ja) * 2005-11-17 2007-06-07 Toyota Motor Corp 二槽式オイルパン
CN101415914A (zh) * 2006-02-07 2009-04-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润滑装置和油底壳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6716A (en) * 1978-06-03 1981-10-27 Volkswagenwerk Aktiengesellschaft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an automobile with a divided oil pan
JP2007138821A (ja) * 2005-11-17 2007-06-07 Toyota Motor Corp 二槽式オイルパン
CN101415914A (zh) * 2006-02-07 2009-04-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润滑装置和油底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2316A (zh) * 2017-11-22 2019-05-28 李宜平 一种发动机机油保温机构
CN111434896A (zh) * 2019-01-14 2020-07-21 李宜平 一种发动机机油保温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96716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an automobile with a divided oil pan
US7637337B2 (en) Transmission oil pan
CN106481433A (zh) 具有冷却剂控制阀的发动机系统
EP1099847A3 (en) Egr and oil cooling system
CN102691561B (zh) 具有发动机缸体集成的冷却系统的发动机组件
CN104736810A (zh) 内燃发动机
CN104972894A (zh) 格栅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MX2013010520A (es) Metodo y proceso de enfriamiento dividido.
ATE536468T1 (de) Anordnung zur erwärmung von öl in einem getriebe
TR201802353T4 (tr) İçten yanmalı bir motorun içine yakıt beslenmesine yönelik ısı değiştirici
CN103883375A (zh) 用于确定油中燃料份额的方法
US9810486B2 (en) Heat exchanger pressure adjustable baffle
FR2864148B1 (fr) Dispositif de regulation thermique de fluides circulant dans un vehicule a moteur thermique et procede mis en oeuvre par ce dispositif
CN102979597A (zh) 一种分油底壳式内燃发动机
CN203626939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RU119398U1 (ru) Автономная система предпусковой подготовки двигателя
KR101258367B1 (ko) 내연기관용 오일 공급 시스템
RU2012111617A (ru)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поддержания оптимальных температур рабочих жидкостей и масел в агрегатах и узлах самоходных машин
CN205089413U (zh)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和发动机
US20160222844A1 (en) Oil pan and engine assembly including the oil pan
CN2802100Y (zh) 节能型内燃机冷却水泵
CN110030058A (zh) 一种防曲轴箱通风系统结冰用同芯管加热装置
CN106194488A (zh) 多功能的冷却器盖
CN203430618U (zh) 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及具有它的内燃机
US20120241141A1 (en) Cooling circuit with transmission fluid warming fun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