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78749B - 色纺纱混棉工艺 - Google Patents

色纺纱混棉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78749B
CN102978749B CN201210530074.7A CN201210530074A CN102978749B CN 102978749 B CN102978749 B CN 102978749B CN 201210530074 A CN201210530074 A CN 201210530074A CN 102978749 B CN102978749 B CN 102978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colour
spun yarns
mixed cotton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300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78749A (zh
Inventor
金国周
杨杰
应平
郝首领
葛利根
许朝生
张兴土
王金良
宋平平
葛小龙
陶仁林
翁尧全
单琴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GUOZHOU NEW TEXTILE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GUOZHOU NEW TEXTI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GUOZHOU NEW TEXTIL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GUOZHOU NEW TEXTI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300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787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78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8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78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8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色纺纱混棉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色纺纱混棉工艺,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色纺纱混棉装置,包括配盘、凝棉器以及若干个圆盘,配盘为圆形,过配盘中心的格栅将其分成若干个格子,所述的配盘和与之相邻的圆盘之间设置有凝棉器,相邻圆盘之间也设置有凝棉器,其中,凝棉器包括滑棉道、控制装置和连通两者的通道,控制装置包括小车、打手和控制屏,将待混纤维分别放入配盘的不同格子中,启动该色纺纱混棉装置,打手依次抓取各格子中的纤维,抓取的纤维经混合进入后道工序。本发明色纺纱混棉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色纺纱混棉工艺工序简单、色差小、混纺均匀,可应用于色纺纱的生产。

Description

色纺纱混棉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色纺纱混纺工艺,属于纺织技术的纺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色纺纱生产工艺过程中,在进行纺纱前要先进行混配,然后经混棉、清花、梳棉和并条等工序,其中,现有的混棉方法很多,如手工混、盘混、条混等,上述混棉方式均为色纺纱生产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但相对来讲操作复杂、对员工和管理的素质要求较高,且不同的混棉方式也各有利弊:手工混棉方法灵活性较大,但费时费力,仅适用于小订单;盘混较简单,处理量较大,但调色水平较低,色混不匀,对调色的水平要求较高,色比小的订单来讲,盘混也不太适合;条混的混棉方法对工艺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专门的混棉机械进行混棉,而且,由于混棉设备上设置有必要部件角钉帘,很容易造成挂花,从而引起混色和异纤,还需打包分配,不利于流程顺利进展。
有基于此,做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工序简单、使用方便、混棉均匀度高的的色纺纱混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色纺纱混棉装置,包括配盘、凝棉器以及若干个圆盘,配盘为圆形,过配盘中心的格栅将其分成若干个格子,所述的配盘和与之相邻的圆盘之间设置有凝棉器,相邻圆盘之间也设置有凝棉器。
所述的凝棉器包括滑棉道、控制装置和连通两者的通道,控制装置安装于配盘或圆盘处。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小车,安装于小车下部的打手以及侧壁的控制屏,小车以配盘或圆盘圆心为轴转动,控制屏控制小车和打手的运转。
所述的通道上设置有气动装置驱动的三通,三通连通各凝棉器之间的通道。
所述的圆盘为0-5个。
所述的滑棉道的倾斜角度θ为15-45°。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工序简单、色差小、混纺均匀的色纺纱混纺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色纺纱混棉工艺,将待混纤维分别放入配盘的不同格子中,启动色纺纱混棉装置,打手依次抓取配盘各格子中的纤维,抓取的纤维经混合进入后道工序。
为实现更好的混纺效果,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所述的混合是指抓取的纤维经打手抓取后经通道直接到达后道工序。
所述的混合是指抓取的纤维经打打手抓取后,经通道、滑棉道进入圆盘,再经若干道凝棉器处理后到达后道工序。
所述的凝棉器为1-5道。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混棉工艺中,按照初步配棉的要求把不同颜色的纤维按比例置于混棉机的配盘中,高包销平,回花塞缝,使上下一致进行码包堆放,启动设备,设定好相应的参数,即可实现不同纤维的抓取,其中,配盘和相邻圆盘之间,以及相邻的圆盘与圆盘均设置有凝棉器,凝棉器加装带斜坡的滑棉道,打手分别抓取配盘中的各纤维,经通道和滑棉道将抓取的纤维送达后续的圆盘时,整齐的纤维自倾斜的滑棉道至圆盘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分别落在不同的位置,自同一格子内抓取的纤维被打乱,并与其他格子的纤维混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混棉的目的。
根据所染颜色的不同,以及纺纱条件的需要,可对混棉进行流程组合,采用多个圆盘并联的方式进行,其流程可长可短。抓取的纤维经打手抓取后经通道直接到达后道工序;也可经通道、滑棉道进入圆盘,再经若干道凝棉器和圆盘处理后,再到达后道工序,具体可根据待混纤维的需求进行一道混合或多道混合,带气动装置的三通实现对这些圆盘间的相互连接,以达到不同流程的混棉混色的切换,不仅简单有效,成本获得节省,同时劳动力和流程的包装费用均得到减少,也避免了人为和机械原因造成的颜色混合,异纤的混入,将清花流程中的圆盘进行组合。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混棉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混棉设备;
图4为图3中A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配盘;2、一道三通;3、第一凝棉器; 4、一道圆盘;5、二道三通;6、第二凝棉器;61、滑棉道;62、通道;63、控制装置;631、控制屏;632、小车;633、打手;7、二道圆盘; 8、气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色纺纱混棉装置,结合图3,包括配盘1、一道圆盘4和二道圆盘7,配盘1为圆形,并通过穿过其圆心的格栅分成若干个格子,配盘1和一道圆盘4相邻,一道圆盘4与二道圆盘7相邻,配盘1和一道圆盘4之间设置有第一凝棉器3,一道圆盘4与二道圆盘7之间设置有第二凝棉器6。其中,第二凝棉器6包括滑棉道61、控制装置63和连通两者的通道62,控制装置63安装于配盘1或二道圆盘7处;结合图4,控制装置63包括小车632,安装于小车632下部的打手633以及小车632侧壁的控制屏631,小车632以二道圆盘7的圆心为轴转动,控制屏631控制小车632和打手633的运转;通道上设置有气动装置8驱动的三通,一道三通2和二道三通5连通第一凝棉器3和第二凝棉器6之间的通道62;滑棉道61的倾斜角度θ为45°。
采用本发明的色纺纱混棉装置进行色纺纱混棉工艺,结合图1,其流程为:配盘→第一凝棉器→一道圆盘→第二凝棉器→二道圆盘→后道工序。将待混纤维分别放入配盘1的不同格子中,启动色纺纱混棉装置,打手633依次抓取各格子中的纤维,此时,一道三通2和二道三通5均关闭,抓取的纤维经第一凝棉器3的通道、滑棉道进入一道圆盘4;一道圆盘4内的纤维再经第二凝棉器6处理,到达二道圆盘7,进入后道工序。其中纤维经打手依次抓取后,在经过凝棉器的滑棉道61时,因滑棉道61为倾斜安装的,这样,原本平整的纤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在圆盘的不同位置,原有顺序被打乱,不同的纤维获得一定程度的混合,如图2所示,一定程度混合的纤维经打手的再次抓取后,进行了二道混合,这样到达二道圆盘7或后道工序的纤维混色均匀,符合后道工序的要求。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混棉工序,而且也避免了原有和现有混棉工序的混色和异纤现象,本发明可满足适合不同纤维的混棉,纤维色差较大时,也可实现均匀混棉。
实施例2
本发明色纺纱混棉装置,结合图3,包括配盘1、一道圆盘4和二道圆盘7,配盘1为圆形,并通过穿过其圆心的格栅分成若干个格子,配盘1和一道圆盘4相邻,一道圆盘4与二道圆盘7相邻,配盘1和一道圆盘4之间设置有第一凝棉器3,一道圆盘4与二道圆盘7之间设置有第二凝棉器6。其中,第一凝棉器3和第二凝棉器6设置相同,第二凝棉器6包括滑棉道61、控制装置63和连通两者的通道62,控制装置63安装于配盘1或二道圆盘7处;结合图4,控制装置63包括小车632,安装于小车632下部的打手633以及小车632侧壁的控制屏631,小车632以二道圆盘7的圆心为轴转动,控制屏631控制小车632和打手633的运转;通道上设置有气动装置8驱动的三通,一道三通2和二道三通5连通第一凝棉器3和第二凝棉器6之间的通道;滑棉道61的倾斜角度θ为45°。
采用本发明的色纺纱混棉装置进行色纺纱混棉工艺,结合图1,其流程为:配盘→第一凝棉器→一道圆盘→二道三通→后道工序。将待混纤维分别放入配盘1的不同格子中,启动色纺纱混棉装置,打手633依次抓取各格子中的纤维,此时,一道三通2关闭,二道三通5打开,抓取的纤维经第一凝棉器3的通道、滑棉道进入一道圆盘4;一道圆盘4内的纤维再经第二凝棉器6的打手633抓取,经通道62、二道三通5进入后道工序。其中纤维经打手依次抓取后,在经过凝棉器的滑棉道61时,因滑棉道61为倾斜安装的,这样,原本平整的纤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在圆盘的不同位置,如图2所示,原有顺序被打乱,不同的纤维获得较好的混合,这样到达后道工序的纤维混色均匀,符合后道工序的要求。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混棉工序,而且也避免了原有和现有混棉工序的混色和异纤现象,本发明可满足适合色差中等的纤维的混棉。
实施例3
本发明色纺纱混棉装置,结合图3,包括配盘1、一道圆盘4和二道圆盘7,配盘1为圆形,并通过穿过其圆心的格栅分成若干个格子,配盘1和一道圆盘4相邻,一道圆盘4与二道圆盘7相邻,配盘1和一道圆盘4之间设置有第一凝棉器3,一道圆盘4与二道圆盘7之间设置有第二凝棉器6。其中,第一凝棉器3和第二凝棉器6设置相同,第二凝棉器6包括滑棉道61、控制装置63和连通两者的通道62,控制装置63安装于配盘1或二道圆盘7处;结合图4,控制装置63包括小车632,安装于小车632下部的打手633以及小车632侧壁的控制屏631,小车632以二道圆盘7的圆心为轴转动,控制屏631控制小车632和打手633的运转;通道上设置有气动装置8驱动的三通,一道三通2和二道三通5连通第一凝棉器3和第二凝棉器6之间的通道;滑棉道61的倾斜角度θ为45°。
采用本发明的色纺纱混棉装置进行色纺纱混棉工艺,结合图1,其流程为:配盘→第一凝棉器的打手和通道→一道三通→后道工序。将待混纤维分别放入配盘1的不同格子中,启动色纺纱混棉装置,打手633依次抓取各格子中的纤维,此时,一道三通2打开,抓取的纤维经第一凝棉器3的通道和一到三通2直接进入后道工序。这样,原本平整的纤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在圆盘的不同位置,如图2所示,原有顺序被打乱,不同的纤维获得较好的混合,这样到达后道工序的纤维混色均匀,符合后道工序的要求。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混棉工序,而且也避免了原有和现有混棉工序的混色和异纤现象,本发明可满足适合色差较小的纤维的混棉。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滑棉道61的倾斜角度θ为15°,用于混合色差较大,且不易分散的纤维的混棉工序,倾斜角度较小,使之分散更均匀,从而下落至圆盘时,各纤维的位置偏差较大,混合均匀度提高。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滑棉道61的倾斜角度θ为30°,用于混合色差较大,且不易分散的纤维的混棉工序,倾斜缓和,使之分散更均匀,从而下落至圆盘时,各纤维的位置偏差较大,混合均匀度提高。
根据待混纤维的色差以及混合难度,本技术方案中,圆盘数量可增加,相应的三通和凝棉器随之增加,配盘中的格子数量也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添加。

Claims (1)

1.色纺纱混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纺纱混棉工艺采用的色纺纱混棉装置包括配盘、凝棉器和若干个圆盘,配盘为圆形,通过配盘中心的格栅将其分成若干个格子,所述的配盘和与之相邻的圆盘之间设置有凝棉器,所述的圆盘为2-5个,相邻圆盘之间也设置有凝棉器;所述的凝棉器包括滑棉道、控制装置和连通两者的通道,控制装置安装于配盘或圆盘处;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小车,安装于小车下部的打手以及侧壁的控制屏,小车以配盘或圆盘的圆心为轴转动;所述的通道上设置有气动装置驱动的三通,三通连通各凝棉器之间的通道;所述的滑棉道的倾斜角度θ为15-45°;
将待混纤维分别放入配盘的不同格子中,启动色纺纱混棉装置,打手依次抓取各格子中的纤维,抓取的纤维经混合进入后道工序;所述的凝棉器为1-5道,所述的混合是指抓取的纤维经打手抓取后经通道直接到达后道工序或打手抓取后经通道、滑棉道进入圆盘,再经若干道凝棉器处理后到达后道工序。
CN201210530074.7A 2012-12-06 2012-12-06 色纺纱混棉工艺 Active CN102978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30074.7A CN102978749B (zh) 2012-12-06 2012-12-06 色纺纱混棉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30074.7A CN102978749B (zh) 2012-12-06 2012-12-06 色纺纱混棉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8749A CN102978749A (zh) 2013-03-20
CN102978749B true CN102978749B (zh) 2015-10-28

Family

ID=47853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30074.7A Active CN102978749B (zh) 2012-12-06 2012-12-06 色纺纱混棉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787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4925B (zh) * 2012-12-06 2015-12-09 绍兴国周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色纺纱混棉装置
CN104846498A (zh) * 2015-06-16 2015-08-19 李先登 高效全时空混棉纺纱方法
CN105113056B (zh) * 2015-07-29 2017-07-14 李先登 圆环仓式集收混棉喂给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1764012A (zh) * 2020-07-05 2020-10-13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差异化纤维品种防色差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13A (zh) * 1988-09-06 1990-04-04 里特机械公司 纺织纤维的混合方法
EP1184491A1 (en) * 2000-08-31 2002-03-06 Rieter CZ a.s. A method of supplying fibrous material to the feed mechanism of an opening and cleaning machine and a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1733986A (zh) * 2004-08-02 2006-02-15 吕恒正 混棉机组
CN201525910U (zh) * 2009-09-22 2010-07-14 宁波双盾纺织帆布实业有限公司 清钢联
CN103014925A (zh) * 2012-12-06 2013-04-03 绍兴国周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色纺纱混棉装置
CN203034173U (zh) * 2012-12-06 2013-07-03 绍兴国周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色纺纱混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13A (zh) * 1988-09-06 1990-04-04 里特机械公司 纺织纤维的混合方法
EP1184491A1 (en) * 2000-08-31 2002-03-06 Rieter CZ a.s. A method of supplying fibrous material to the feed mechanism of an opening and cleaning machine and a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1733986A (zh) * 2004-08-02 2006-02-15 吕恒正 混棉机组
CN201525910U (zh) * 2009-09-22 2010-07-14 宁波双盾纺织帆布实业有限公司 清钢联
CN103014925A (zh) * 2012-12-06 2013-04-03 绍兴国周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色纺纱混棉装置
CN203034173U (zh) * 2012-12-06 2013-07-03 绍兴国周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色纺纱混棉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棉纺基础》编委会.混棉.《棉纺基础.上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第3版),第70-7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8749A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8749B (zh) 色纺纱混棉工艺
CN103014925B (zh) 色纺纱混棉装置
CN103046144A (zh) 一种基于三基色原理的色纺纤维生产方法及设备
CN104726989B (zh) 基于cmykw五基色粗纱耦合牵伸实现混配色纺纱的方法及装置
CN201933388U (zh) 用于环氧沥青洒布车的洒布结构
CN202519378U (zh) 用于熔体直纺和切片纺的在线注射装置
CN203034173U (zh) 色纺纱混棉装置
CN209222879U (zh) 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设备
CN201952538U (zh) 新型定量联合混色机
CN203049105U (zh) 一种基于三基色原理的色纺纤维生产设备
CN205171040U (zh) 一种新型多仓混棉机
CN206902290U (zh) 一种母粒加入系统
CN203923495U (zh) 一种多仓混棉机
CN203794818U (zh) 连续生产直纺共聚型抗静电聚酯的生产系统
CN102051714A (zh) 定量联合混色机
CN206188949U (zh) 一种电气自动控制和毛加工设备
CN202688554U (zh) 多功能纤维整理机
CN103707430B (zh) 应用于再生丙纶生产的多级配料设备
CN205741563U (zh) 一种涤棉混纺用润布装置
CN204284879U (zh) 一种细纱机用加油装置
CN205185070U (zh) 一种铺料装置
CN202226969U (zh) 一种用于有色涤纶高强工业丝生产用混合送料装置
CN204322263U (zh) 砌块成型机的下料斗
CN201883285U (zh) 短纤维后加工烘箱及外置式喷淋装置
CN106222888A (zh) 用于混合聚酯纤维和木棉纤维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lor spinning and cotton blending proces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Pledgee: Zhejiang Shaoxing Hengxi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Mashan sub branch

Pledgor: SHAOXING GUOZHOU TEXTILE NEW MATERIAL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8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