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70455A -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70455A
CN102970455A CN2012103218409A CN201210321840A CN102970455A CN 102970455 A CN102970455 A CN 102970455A CN 2012103218409 A CN2012103218409 A CN 2012103218409A CN 201210321840 A CN201210321840 A CN 201210321840A CN 102970455 A CN102970455 A CN 102970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view data
image
page
re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18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肥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70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0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2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trans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7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rinting apparatus, e.g. a laser beam prin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7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part of a loop, e.g. using a return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one dead-end path, e.g. using a sheet eject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2Path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28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attached to the image data, e.g. file header, transmitted message header, information on the same page or in the same computer file as th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363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at the transmitter or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59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for changing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ored data
    • H04N1/32464Changing the arrangement of pages or documents, e.g. for producing pages to be boun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17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39Connection via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32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a page, copy or picture num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85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2201/3288Storage of two or more complete document pages or image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设备能够与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从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是否是以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其中,在批读取模式中,图像读取设备在读取多个原稿的各正面的图像之后读取多个原稿的各背面的图像;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判断为图像数据是以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执行用于改变从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的处理。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复印机或多功能外围设备等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经由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对图像读取设备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打印图像数据并且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设备。
具有这种结构的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自动原稿进给器,自动原稿进给器用于将堆叠并放置于该自动原稿进给器上的原稿逐一自动进给至读取单元。
在没有这种自动原稿进给器的图像读取设备中,用户需要逐一设置原稿以允许图像读取设备读取原稿。这非常麻烦。因此,自动原稿进给器非常有益。
一些自动原稿进给器具有用于经由一个读取单元自动读取所输入的原稿的两面(正面和背面)的自动双面原稿进给功能。利用这种自动双面原稿进给方法,读取单元首先读取原稿的正面。然后,原稿的正面和背面被反转,并且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背面。如果将原稿直接排出至图像读取设备外,则在与输送之前的原稿的正面和背面相反的状态下排出原稿。在读取背面之后,原稿因此被再次反转,原稿的正面和背面的方向返回至读取之前的状态,并且排出原稿。结果,在不麻烦用户的情况下自动读取原稿的两面。
然而,当用于在读取原稿的正面之后反转原稿的原稿输送时或者当用于在读取原稿的背面之后反转原稿的原稿输送时,不读取原稿的时间长。
日本特开2006-327728论述了用于减少不读取原稿的时间的以下技术。首先读取第一原稿的正面,然后,在退避第一原稿来用于反转时,读取第二原稿的正面。然后,在将第二原稿退避至与第一原稿的退避位置不同的位置以反转第二原稿时读取第一原稿的背面。
然后,在将第一原稿退避至与第二原稿的退避位置不同的位置(第三退避位置)以再次反转第一原稿时,读取第二原稿的背面。然后,在将第二原稿移动至第三退避位置以再次反转第二原稿时,将第一原稿排出至设备外。最终,将第二原稿从第三退避位置排出至设备外。
通过改变双面读取原稿的读取顺序来在用于反转第一原稿的时间内读取第二原稿。结果,可以提高读取操作的性能。
在以用于日本特开2006-327728所论述的方法的顺序读取原稿图像的情况下,读取顺序与原稿的页顺序不同。在读取第一原稿的正面(第一页)之后读取第二原稿的正面(第三页)。然后,顺次读取第一原稿的背面(第二页)和第二原稿的背面(第四页)。为了以正常顺序输出以该顺序所读取的原稿图像,需要将多个页的图像临时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且需要重新排列页。
然而,在将图像处理设备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发送至诸如个人计算机(PC)等的信息处理设备并且将图像数据存储在信息处理设备侧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一些图像读取设备可能包括小容量的存储单元以降低成本。在该情况下,容量不足以存储所读取的包括多个页的图像数据。由此,不能临时存储包括多个页的图像数据,并且不能通过页的重新排列来输出该图像数据。
然后,可能以读取顺序将图像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设备,并且接收到图像数据的信息处理设备可能直接存储图像数据。在该情况下,以与原稿的原始页顺序不同的顺序来存储图像数据。例如,以第一原稿的正面(第一页)、第二原稿的正面(第三页)、第一原稿的背面(第二页)和第二原稿的背面(第四页)的顺序来存储图像数据。因此,第二页和第三页的顺序不正确。
特别地,如果信息处理设备以所接收到的页的顺序将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设置为文件,然后读取和显示文件,则以与原稿的页顺序不同的页顺序来显示图像数据。用户可以执行应用程序并且可以手动修改文件的页顺序。在该情况下,对于用户来说是麻烦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能够与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是否是以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其中,在所述批读取模式中,所述图像读取设备在读取多个原稿各自的正面的图像之后读取所述多个原稿各自的背面的图像;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图像数据是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执行用于改变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能够与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是否是以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其中,在所述批读取模式中,所述图像读取设备在读取多个原稿各自的正面的图像之后读取所述多个原稿各自的背面的图像;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图像数据是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执行用于根据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信息来改变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能够与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判断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是否是以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其中,在所述批读取模式中,所述图像读取设备在读取多个原稿各自的正面的图像之后读取所述多个原稿各自的背面的图像;以及在判断为所述图像数据是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执行用于改变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的处理。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示出图1中的读取单元中所包括的自动原稿进给器的截面图。
图3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读取单元的图像读取示例。
图4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读取单元的其它图像读取示例。
图5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结构。
图7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另一页结构。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根据第二典型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包括图像形成设备100和信息处理设备230的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示出包括读取单元105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例子。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读取单元105包括自动原稿进给器200。自动原稿进给器200可以进行高速读取。在图像处理系统中,读取原稿的两面、即正面和背面的图像的读取单元105可以经由网络300与信息处理设备230通信数据。
参考图1,中央处理单元(CPU)101执行只读存储器(ROM)102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由此控制连接至数据总线111的各单元。ROM 102存储CPU 101的控制程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103存储操作者所登记的设置值或装置的管理数据、或者诸如读取单元105所读取的图像数据等的数据。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104主要用作CPU 101的工作存储器或者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页缓冲器区域,并且存储程序控制变量。读取单元105包括图像线传感器,读取所输送的原稿的图像,对所读取的图像进行A/D转换,并且生成图像数据(二值数据)。针对读取单元105设置用于响应于来自CPU 101的指示来自动将原稿进给至读取单元的自动原稿进给器200。自动原稿进给器200经由自动原稿进给器200中的输送路径反转原稿,读取并反转原稿以自动读取原稿的正面和背面,并且排出原稿。当利用复印功能读取原稿时,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输出至记录单元106。记录单元106将读取单元105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打印并输出至记录薄片。
操作单元107包括用于显示图像形成设备100的状态的显示单元和用于由用户设置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按钮,并且用作与用户的接口单元。图像处理单元108对用于复印操作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解码处理。图像处理单元108还包括针对复印图像的缩放单元。
接口(I/F)109用于经由包括以太网的局域网(LAN)或通用串行总线(USB)等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230进行通信。输送控制单元110包括输送辊和用于驱动输送辊的马达。各单元经由数据总线111连接至CPU 101,并且经由数据总线111将图像数据传送至输送控制单元110或记录单元106。
信息处理设备230经由网络300连接至图像形成设备100来进行通信。中央处理单元(CPU)231将只读存储器(ROM)232或硬盘驱动器(HDD)234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或应用程序装载至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33,并且进行各种处理。显示单元235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并且经由应用程序或浏览器显示各种用户接口画面。输入单元236包括键盘和指示装置。
网络接口控制器(NIC)237进行经由网络300从图像形成设备100所获取的结构信息或图像数据的接收处理。NIC 237还响应于来自CPU 231的指示将用于使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读取单元105用作远程扫描器的命令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USB存储器的各种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可以连接至USB接口(I/F)238。内部总线239将各单元连接至CPU 231。HDD 234存储各种程序或图像数据。将扫描器驱动器安装在HDD 234上以使得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读取单元105用作网络扫描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信息处理设备230中,在CPU 231从图像形成设备100接收到图像数据的情况下,CPU 231可以在不改变或改变图像数据的页顺序的情况下存储图像数据。CPU 231通过使用RAM 233作为缓冲器将图像数据存储在HDD 234中。可以改变HDD 234中所存储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可选地,可以改变RAM 233中所存储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之后,CPU 231将图像数据发送至应用程序,以使得以正常页顺序利用应用程序进行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信息处理设备230可以将用于接收的多个页的接收数据存储为一个文件,或者可以分别将多个所接收到的页的接收数据存储为页数据。
图2示出针对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读取单元105所设置的自动原稿进给器200的结构的截面图。在图2的例子中,自动原稿进给器200包括多个薄片输送路径,并且利用挡板(换向器)来切换输送路径。
参考图2,将原稿放置在原稿放置台220上。然后,用户按下操作单元107上的读取开始按钮。CPU 101利用输送控制单元110驱动辊210、211和212以输送原稿。CPU 101使得读取单元213在原稿通过读取单元105时读取原稿。之后,CPU 101经由辊214输送原稿。CPU 101控制用于将挡板201设置为向下移动的操作以使得原稿通过上侧输送路径。之后,CPU 101经由辊215输送原稿。CPU 101还控制用于将挡板226设置为向下移动的操作以将原稿输送至上侧反转出口203,并且在辊215夹持用于输送的原稿的输送方向上的后端的附近部分时,临时将原稿退避至上侧反转出口203。CPU 101利用输送控制单元110反向转动辊215(即,如图2所示顺时针转动辊215),并且利用辊215、211和212输送原稿。当原稿通过读取单元105时,CPU 101使读取单元105读取原稿的背面。CPU 101还控制用于将挡板201设置为向上移动的操作。此外,CPU 101控制用于将挡板202设置为向上移动的操作,并且使得朝向再反转出口205输送背面被读取了的原稿。CPU 101在背面读取结束的原稿在输送方向上的后端被夹在辊217之间的状态下将该原稿退避至再反转出口205。之后,CPU 101控制用于将挡板227设置为向下移动的操作,并使得输送控制单元110反向转动辊217(即,如图2所示顺时针转动辊217)以朝向下侧反转出口204移动原稿。最后,CPU101将背面的读取结束了的原稿经由辊217和216从下侧反转出口204排出至图像形成设备100外。这是基于第一输送路径系统的原稿输送控制。
以下说明第二输送路径。首先将原稿放置在原稿放置台220上。然后,CPU 101利用输送控制单元110驱动辊210、211和212以输送原稿,并且使得读取单元213在原稿通过读取单元105时读取原稿。之后,CPU 101还经由辊214输送原稿。CPU 101控制用于将挡板201设置为向上移动的操作,并且还控制用于将挡板202设置为向下移动的操作。结果,CPU 101朝向下侧反转出口204输送原稿。然后,输送原稿直到辊216为止。然后,CPU 101使得辊216夹持原稿在输送方向上的后端的附近部分以临时将原稿退避至下侧反转出口204。CPU 101使得输送控制单元110反向转动辊216(即,如图2所示顺时针转动辊216)并且朝向辊215输送原稿。CPU 101利用输送控制单元110驱动辊215、211和212,并且使得读取单元105在原稿通过读取单元105时读取原稿的背面的图像。CPU 101控制用于将挡板201设置为向上移动的操作,并且还控制用于将挡板202设置为向上移动的操作。CPU 101还控制用于朝向辊217输送原稿并且经由辊217将原稿退避至下侧的再反转出口205的操作。此外,CPU 101使得辊215夹持原稿在输送方向上的后端,并且控制用于将挡板227设置为向下移动的操作。CPU 101反向输送原稿,并且经由辊217和216将原稿从下侧反转出口204排出至外部。
参考图3说明在图2的自动原稿进给器200中执行以正常顺序读取原稿的正面和背面的“正常顺序读取模式”时的读取单元213的操作。
图3和4示出图2中的读取单元105的原稿输送状态。在以下说明中,首先读取由黑粗线表示的第一原稿P1,接着读取由灰粗线表示的第二原稿P2。S301~S317表示原稿输送步骤。
参考图3,在两个原稿P1和P2的正面朝下的状态下将两个原稿P1和P2堆叠并放置在自动原稿进给器200上。在该状态下,用户按下操作单元107上的读取开始按钮。然后,原稿的双面读取开始。在步骤S301中,驱动辊210、211和212并且由此在输送路径上输送第一原稿P1。
在步骤S302中,在第一原稿P1的正面朝下的状态下,第一原稿P1通过读取单元213,并且读取第一原稿P1的正面。当第一原稿P1的正面的读取结束时,反转第一原稿P1以读取第一原稿P1的背面。
在步骤S303和S304中,首先临时进给第一原稿P1,并且状态进入反转准备。在步骤S305中,朝向读取单元213输送第一原稿P1以读取第一原稿P1的背面。在该情况下,第一原稿P1的背面朝上,并且在图3中的第一原稿P1的左端设置在输送方向的头方向的情况下输送该第一原稿P1。在步骤S306中,沿着输送路径进给第一原稿P1,第一原稿P1在背面朝下的状态下通过读取单元213,并且读取第一原稿P1的背面。第一原稿P1的正面和背面的读取结束。如果在该状态下将第一原稿P1直接排出至图像形成设备100外,则以与放置在原稿放置台220上的原稿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来排出第一原稿P1。因此,在排出第一原稿P1之前再次反转第一原稿P1。在步骤S307中,第一原稿P1进入反转准备。在步骤S308中,第一原稿P1通过输送路径,并且再次反转第一原稿P1。在步骤S309中,第一原稿P1最终通过排出用的输送路径并且被排出至图像形成设备100外。
在步骤S310中,第一原稿P1的正面和背面的读取结束,并且第二原稿P2的读取开始。在步骤S310~S317中,第二原稿P2的双面读取与第一原稿P1的双面读取相同,并且不再说明。如上所述,通过针对各原稿以读取原稿的正面、反转原稿、读取原稿的背面、再次反转原稿并且排出原稿的顺序来实现“正常顺序读取模式”中的双面读取。
在“正常顺序读取模式”中,读取单元213不读取原稿的时间长。
具体地,在“正常顺序读取模式”中,以原稿图像的页顺序读取原稿的图像。因此,在利用读取单元213读取原稿的正面,然后反转原稿并且开始读取原稿的背面的步骤S303~S305中的时间长。
在“正常顺序读取模式”中的例子中,在读取原稿的背面之后再次反转原稿的步骤S306~S308中,使用与第二原稿P2通过的输送路径相同的输送路径。在再次反转原稿的同时不读取下一原稿。这导致了读取效率的低下。
为了比“正常顺序读取模式”更有效率地读取原稿,存在“批读取模式”,在“批读取模式”中,连续读取多个原稿的正面并且之后连续读取多个原稿的背面。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将“正常顺序读取模式”称为第一读取模式,以及将“批读取模式”称为第二读取模式。
参考图4说明“批读取模式”中的双面读取。
用户在两个原稿的正面朝上的状态下将两个原稿堆叠并放置在自动原稿进给器200上,并且指示读取单元213进行双面读取。当指示开始双面读取时,在步骤S401中,输送第一原稿P1。在步骤S402中,第一原稿P1在第一原稿P1的正面朝下的状态下通过读取单元231,以读取第一原稿P1的正面。由此,第一原稿P1的正面的读取结束。
读取单元231反转第一原稿P1以读取第一原稿P1的背面的图像。因此,首先临时进给第一原稿P1并且状态进入反转准备。在该情况下,CPU 101和输送控制单元110控制挡板的位置以使得第一原稿P1通过上侧输送路径。在步骤S403中,输送第二原稿P2以读取第二原稿P2的正面。
在步骤S404中,在输送第一原稿P1时,读取单元213读取第二原稿P2的正面。再次朝向读取单元213输送反转后的第一原稿P1以读取第一原稿P1的背面。同时,还首次反转第二原稿P2以读取第二原稿P2的背面。在步骤S405中,CPU 101控制挡板的位置以使得第二原稿P2通过下侧输送路径,从而第一原稿P1的背面朝上,然后输送第一原稿P1以朝向输送方向的头方向移动第一原稿P1的后端。
沿着输送路径进给第一原稿P1,并且第一原稿P1再次通过读取单元213以使得第一原稿P1的背面朝下以读取第一原稿P1的背面。在步骤S406中,第二原稿P2首先被进给并且被反转。第一原稿P1的正面和背面的读取结束。然后,再次反转第一原稿P1。在步骤S407中,第一原稿P1通过读取单元213,并且进一步通过最低的输送路径并且再次被反转,第二原稿P2的背面朝上并且进一步输送第二原稿P2以朝向输送方向的头移动第二原稿P2的后端,并且第二原稿P2的背面的读取开始。
在步骤S408中,在用于再反转的输送路径上反转第一原稿P1,并且读取单元213读取第二原稿P2的背面。在步骤S409中,对第一原稿P1进行用于在反转之后排出原稿的操作,并且第二原稿P2进入用于再反转的输送路径并且被进一步反转。在步骤S410~S412中,之后将第一原稿P1排出至图像形成设备100外,以及第二原稿P2被反转并且也被排出至图像形成设备100外。
在“批读取模式”中,在用于反转第一原稿P1的正面和背面的时间段内输送第二原稿P2,并且读取所输送的第二原稿P2的图像,从而实现高的读取效率。
在“正常顺序读取模式”中,以如下顺序读取图像:第一原稿P1的正面、第一原稿P1的背面、第二原稿P2的正面、第二原稿P2的背面、第三原稿的正面、第三原稿的背面、…。
另一方面,在“批读取模式”中,以如下顺序读取图像:第一原稿P1的正面、第二原稿P2的正面、第一原稿P1的背面、第二原稿P2的背面、第三原稿的正面、第四原稿的正面、…。该顺序由页表示,即,第一页、第三页、第二页、第四页、…。之后,多个原稿的顺序是第五页、第七页、第六页、第八页、第九页、第十一页、第十页、第十二页、…。需要重新排列多个页的图像来以正常顺序输出以上述顺序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
参考图5以及图6和7的流程图说明利用读取单元105所读取的图像数据的发送处理和对图像数据进行文件化(以下称为远程扫描操作)的序列。
图5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23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图5中的传送控制例子中,图像形成设备100中所包括的读取单元213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传送至设置在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230作为远程扫描处理。通过将ROM 232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装载至存储器并且利用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231执行程序来实现步骤。
为了开始远程扫描操作,将要利用读取单元105读取图像的原稿放置在自动原稿进给器200的原稿放置台220上,并且从设置在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230顺次进行远程扫描处理所需的处理。
说明在处理中来自经由针对图像形成设备100所设置的I/F109而连接的信息处理设备230的远程扫描操作。将说明与用于改变信息处理设备230从图像形成设备100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顺序并且重新排列页顺序的处理有关的例子。
在远程扫描操作中,信息处理设备230指示读取单元105将结构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设备230以识别哪个装置构成图像形成设备100中所包括的读取单元105。在步骤S501中,信息处理设备230获取读取单元105响应于指示所发送的结构信息。此外,信息处理设备230将读取单元105的结构信息存储在信息处理设备230中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
结构信息包括与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哪个装置或功能有关的信息(包括例如读取模式)。CPU 231可以接收图像形成设备100的结构信息,并且可以获取图像形成设备100的结构信息中所包括的读取单元105的结构信息。
具体地,结构信息包括与是否针对自动原稿进给器200设置了读取单元105以及自动原稿进给器200是否具有两个读取模式(“正常顺序读取模式”和“批读取模式”)有关的信息。
信息处理设备230指示图像形成设备100读取原稿。在步骤S501中,信息处理设备230检查从读取单元105接收到并且存储在其中的结构信息中是否描述了读取单元105可以读取双面原稿。在步骤S502中,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指示图像形成设备100读取原稿的两面。
在经由信息处理设备230的输入单元236指示开始执行放置在原稿放置台220上的原稿的远程扫描的情况下,将指示从信息处理设备230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100。在步骤S 503中,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等待要从图像形成设备100发送来的原稿的图像数据。
如果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判断为在预定时间内没有从图像形成设备100发送包括图像数据的任意数据(步骤S503中为“否”),则信息处理设备230判断为图像形成设备100是异常的,然后进行用于向用户表示错误的处理。信息处理设备230取消图像形成设备100的远程扫描操作。
如果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判断为从图像形成设备100发送了图像数据(步骤S503中为“是”),则在步骤S504中,信息处理设备230再次检查所存储的读取单元105的结构信息以判断“批读取模式”是否对于读取单元105可用。具体地,CPU 231基于从图像形成设备100所获取的结构信息来判断图像形成设备100的读取单元105是否能够以用于连续读取正面侧或背面侧的多个图像的“批读取模式”来进行读取。
如果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判断为“批读取模式”可用(步骤S504中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505。如果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判断为“批读取模式”不可用(步骤S504中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508(以下说明步骤S508)。
在步骤S505中,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分析添加至从图像形成设备100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的与读取模式(未示出)有关的信息。与读取模式有关的信息表示实际上以哪个读取模式读取了从图像形成设备100发送来的图像数据。
如果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07发出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图像数据的指示,则将表示以“批读取模式”读取了原稿的图像的信息添加至图像数据。如果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07发出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图像的指示,则将表示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了原稿的图像的信息添加至图像数据。如果自动原稿进给器200的读取单元105部分故障并且不能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原稿,从而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图像,则将表示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了原稿的图像的信息添加至图像数据。
在该情况下,如果通过仅使用读取单元105的结构信息进行判断并且信息处理设备230进行步骤S507中的处理,则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的原稿可能被作为以“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原稿来实际处理。
尽管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的原稿不需要特定处理,但可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并且最终生成的文件(基于从图像形成设备100发送来的图像数据所生成的文件)的内容可能不是正确的。
因此,如果作为CPU 231所进行的原稿读取模式的分析结果而判断为读取单元105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原稿(步骤S 506中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507。如果作为CPU 231所进行的原稿读取模式的分析结果而判断为读取单元105未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原稿(即,读取单元105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原稿)(步骤S506中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508。
在步骤S507中,信息处理设备230进行如下页改变处理。然后,处理结束。
具体地,在步骤S507中,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判断为通过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双面原稿来获取图像形成设备100所发送的图像数据。在该情况下,以如下顺序排列图像数据:第一原稿的正面、第二原稿的正面、第一原稿的背面、第二原稿的背面、…。
如果将上述顺序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文件,则如图6和7所示发生两个问题。
图6和7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230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结构。利用“批读取模式”中从图像形成设备100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说明页改变状态。参考图6和7,(1)~(4)表示在自动原稿进给器上所设置的原稿的顺序,正/背表示原稿的正面或背面,以及页1~页8表示整个文件中的页编号。例如,背(2)页4表示第二原稿的背面、整个文件中的第4页。图6示出接收以“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并且生成一个文件的情况,以及图7示出接收以“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并且针对各页生成文件的情况。
当读取单元105以“批读取模式”从多个原稿读取双面图像时,在将图像数据转换成文件的情况下,页顺序与正常顺序不一致。
具体地,在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双面原稿的情况下,如具有图6的上部的页排列的图像所示,利用第二原稿的正面(即,整个文件的第三页)来代替第一原稿的背面(即,整个文件的第二页)。
同样,利用第四原稿的正面(即,整个文件的第七页)来代替第三原稿的背面(即,整个文件的第六页)。
如果读取单元105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多个原稿的双面图像,则在针对每页将图像数据转换成一个文件的情况下,页顺序与正常顺序不一致。
具体地,如图7的上部的具有文件名的排列的图像所示,作为File002,本应将第一原稿的背面(即,整个文件的第二页)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文件。然而,实际上存在以下问题:将File002的内容作为第二原稿的正面(即,整个文件的第三页)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文件。
同样,作为File006,本应将第三原稿的背面(即,整个文件的第六页)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文件。然而,实际上将File006的内容作为第四原稿的正面(即,整个文件的第七页)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文件。每两个原稿改变一次顺序和内容。
为了应对该状态,根据本典型实施例,进行以下控制。在图5的步骤S507中,如果图6中的图像数据被设置为转换成文件,则将从图像形成设备100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排列顺序改变成页的正常顺序。具体地,当将从图像形成设备100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设置为一个文件时,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以图6的下部图像所示的页顺序重新排列图像数据并且将重新排列后的图像数据设置为一个文件。
在用户如图7所示设置执行针对各页将图像数据分别转换成文件的情况下进行以下处理。在图5的步骤S507中,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以File001→File003→File002→File004的顺序将文件名分配给从图像形成设备100发送来的图像数据。CPU 231通过针对图像数据的改变而改变文件名的分配顺序来处理图像数据。
用户可以经由输入单元236预先设置是将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文件还是针对各页将图像数据分别转换成文件。
在从步骤S506进入步骤S508的情况下,在步骤S508中,从读取单元105发送来的图像数据是通过读取单元105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原稿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具体地,以如下顺序正常排列图像数据的页:第一原稿的正面→第一原稿的背面→第二原稿的正面→第二原稿的背面、…。在步骤S508中,在没有改变页顺序或文件名的分配的情况下,处理结束。
结果,即使根据从双面原稿读取图像时的原稿读取模式而改变了页顺序,也可以在不改变读取单元105的原稿读取模式或图像数据的发送顺序的情况下在接收侧接收正常页顺序的图像数据。
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读取单元105将表示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还是“批读取模式”读取原稿的信息(与原稿读取模式有关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设备230。
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设备100识别读取单元105所读取的页的编号与整个文件中的哪一页相对应。因此,通过将页编号添加至各页并且将所添加的页编号发送至信息处理设备230来获得同样的效果。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23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图8的传送控制示例中,作为远程扫描处理,读取单元105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传送至设置在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230。通过将ROM 232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装载至存储器并且利用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执行所装载的程序来实现步骤。将说明用于将在信息处理设备230进行用于将从图像形成设备100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顺序改变为页的正常顺序的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设置为接收数据的处理。
在步骤S801中,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经由网络300获取读取单元105的结构信息并且将信息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在步骤S802中,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基于从读取单元105获取的信息来指示读取单元105读取双面原稿。在步骤S803中,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等待要从图像形成设备100发送的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
当从图像形成设备100发送了图像数据时,在步骤S804中,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再次检查内部存储器中所存储的读取单元105的结构信息以判断“批读取模式”是否对于读取单元105可用。步骤S801~S804的处理与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步骤S501~S504相同。
如果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判断为“批读取模式”可用(步骤S804中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805。如果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判断为“批读取模式”不可用(步骤S804中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806。
在步骤S806中,由于以与原稿的页顺序相同的顺序发送了读取单元105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因而信息处理设备230在不进行用于改变页的处理的情况下将图像数据转换成文件。然后,处理结束。
如果信息处理设备230的CPU 231判断为“批读取模式”可用(步骤S804中为“是”),则由于发送了以“批读取模式”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因而所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可能与实际的原稿的页顺序不同。
然而,由于读取单元105识别出所读取的页的编号与整个文件中的哪一页相对应,因而读取单元105以如图9所示的数据格式将页编号添加至各页,并且将图像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设备230。因此,信息处理设备230以添加至图像数据的页的页编号的顺序来重新排列图像数据,从而以与原稿的页顺序相同的顺序将图像数据转换成文件。
图9示出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原稿时的图像数据和页编号信息,其中,(1)~(4)表示在自动原稿进给器上所设置的原稿的顺序,正/背表示原稿的正面或背面,以及页1~页8表示整个文件中的页编号。例如,背(2)页4表示第二原稿的背面、整个文件中的第4页。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在CPU 231判断为“批读取模式”可用的状态下,CPU 231从图像形成设备100获取与图像数据有关的页信息。CPU 231根据所获取的页信息改变从读取单元105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并且以正常页顺序存储图像数据。如果CPU 231判断为“批读取模式”不可用,则以正常页顺序从读取单元105接收图像数据。因此,在不改变页顺序的情况下存储图像数据。
结果,尽管根据从双面原稿读取图像时的原稿读取模式而改变了页顺序,但可以在不改变读取单元105的原稿读取模式或图像数据的发送顺序的情况下在接收侧接收正常页顺序的图像数据。
根据上述典型实施例,信息处理设备230指示图像形成设备100进行用于从图像形成设备100接收图像数据的远程扫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远程扫描,并且图像形成设备100可以响应于经由操作单元107输入的指示来将图像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设备230。图像形成设备100可以不包括记录单元106而是可以包括单个读取单元105。
可以利用诸如个人计算机(PC)(计算机)等的处理设备(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处理器)执行经由网络或各种存储介质所获取的软件(程序)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步骤。
还可以利用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装置)和通过下面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的方面,其中,利用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的步骤。为此,例如,通过网络或者通过用作存储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将该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能够与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是否是以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其中,在所述批读取模式中,所述图像读取设备在读取多个原稿各自的正面的图像之后读取所述多个原稿各自的背面的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图像数据是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执行用于改变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判断单元未判断为所述图像数据是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不执行用于改变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还包括检查单元,所述检查单元用于检查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是否能够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进行读取,以及
其中,在所述检查单元判断为所述图像读取设备能够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进行读取的情况下,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图像数据是否是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页顺序已改变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一个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第n个原稿的背面的图像、第(n+1)个原稿的正面的图像的顺序来作为用于改变所述页顺序的处理。
6.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能够与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是否是以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其中,在所述批读取模式中,所述图像读取设备在读取多个原稿各自的正面的图像之后读取所述多个原稿各自的背面的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图像数据是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执行用于根据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信息来改变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还包括检查单元,所述检查单元用于检查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是否能够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进行读取,以及
其中,在所述检查单元判断为所述图像读取设备能够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进行读取的情况下,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图像数据是否是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页顺序已改变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一个文件。
9.一种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能够与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是否是以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其中,在所述批读取模式中,所述图像读取设备在读取多个原稿各自的正面的图像之后读取所述多个原稿各自的背面的图像;以及
在判断为所述图像数据是以所述批读取模式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执行用于改变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页顺序的处理。
CN2012103218409A 2011-09-01 2012-09-03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29704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0878 2011-09-01
JP2011190878A JP2013055418A (ja) 2011-09-01 2011-09-01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0455A true CN102970455A (zh) 2013-03-13

Family

ID=47752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18409A Pending CN102970455A (zh) 2011-09-01 2012-09-03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57888A1 (zh)
JP (1) JP2013055418A (zh)
CN (1) CN10297045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8025B1 (ja) * 2014-04-30 2015-08-05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JP7354692B2 (ja) * 2019-08-29 2023-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および読取制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14A (zh) * 1993-06-21 1996-01-03 塔里根特公司 具有面向目标的打印接口的操作系统
US5708508A (en) * 1993-12-01 1998-01-13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one-side and two-side copying modes
CN1170891A (zh) * 1996-05-21 1998-01-21 株式会社东芝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US7525682B2 (en) * 2001-03-08 2009-04-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nt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14A (zh) * 1993-06-21 1996-01-03 塔里根特公司 具有面向目标的打印接口的操作系统
US5708508A (en) * 1993-12-01 1998-01-13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one-side and two-side copying modes
CN1170891A (zh) * 1996-05-21 1998-01-21 株式会社东芝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US7525682B2 (en) * 2001-03-08 2009-04-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nt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57888A1 (en) 2013-03-07
JP2013055418A (ja)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89385B2 (en) Digital image print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print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computer product
US908867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for the same
CN102555554B (zh) 图像形成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
CN102096575A (zh)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系统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2970455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US10142509B2 (en) Scanning device providing even sets of data for typesetting and outputting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such scanning device
CN10123750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257230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8953213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0553284C (zh) 文档处理装置及文档处理方法
CN11364536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成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02739897A (zh) 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读取设备控制方法
US8792144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US905649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2206841A (ja) 原稿供給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画像読取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563265B2 (ja)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230396717A1 (en) Determining causes of streaking
JP2008282135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21150794A (ja) 画像読取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3858190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2041552A (ja) 文書格納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スキャナ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774995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复印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33191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636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印刷制御システム
JP20032191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記録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