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3737A - 粉体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体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3737A
CN102963737A CN 201210333600 CN201210333600A CN102963737A CN 102963737 A CN102963737 A CN 102963737A CN 201210333600 CN201210333600 CN 201210333600 CN 201210333600 A CN201210333600 A CN 201210333600A CN 102963737 A CN102963737 A CN 102963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material
screw rod
powder
district
suppl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3336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晓
滨崎裕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271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06385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63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37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输送的粉体原料的定量准确性的粉体供给装置。在粉体供给装置中,具备导入粉体原料的第1区、和对从第1区输送的粉体原料进行压缩,同时排出口排出粉体原料的第2区的呈圆筒状的筒、以及在筒内被旋转驱动,从第1区向第2区沿筒的轴方向将粉体原料输送的,同时在第2区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的螺杆、以及在第2区从筒内表面向内部空间突出地沿周方向固定在筒上的多个分散构件,对在筒的轴方向输送的粉体原料,借助多个分散构件给予阻力,增加对粉体原料的压缩作用,同时使被压缩的粉体原料与多个分散构件接触,使粉体原料分散。

Description

粉体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配置于筒内的螺杆进行旋转驱动,沿着筒的轴向输送提供粉体原料的粉体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向来,作为这种粉体供给装置已知有各种结构。例如,已有的粉体供给装置具有通过对筒内配置的螺杆进行旋转驱动,将由导入部导入筒内的粉体原料沿着筒轴的方向输送到排出部,在排出部向筒外提供粉体的结构(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筒的导入部与排出部之间形成压缩部,该压缩部由于与其他部分相比螺杆的刮板间隔较小,能够将输送的粉体原料压实。
在排出部的筒末端部分,设置从螺杆轴的周围表面向半径方向突出形成的多枚分散叶片。由在压缩部压实并定量化的粉体原料与同螺杆轴一起旋转驱动的分散叶片接触,粉体原料被分散,从筒的末端部分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863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用这样的粉体供给装置处理的粉体原料对象多种多样,也有处理由特性及粒径等来提高凝集作用的粉体原料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粉体供给装置中,对于各种特性的粉体原料,要求在确保定量的准确性和均匀性的情况下提供粉体原料。
但是,特许文献1的粉体供给装置,采用使螺杆轴的周面上固定的多枚分散叶片与螺杆轴一起旋转,使其与压紧的粉体原料接触,以使粉体原料分散的结构。这种结构,由于分散叶片与螺杆轴一起旋转,对输送的粉体原料不能够实现理想的分散效果。因此粉体供给装置存在难于确保输送供给的粉体原料的定量准确性和均匀性的问题。又,如果没有将分散的粉体原料真正压紧,使刮板间的表观密度均匀化,则输送供给的粉体原料的定量准确性和均匀性难于確保。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通过对在筒内配置的螺杆进行旋转驱动,沿着筒的轴方向输送供给粉体原料的粉体供给中,在筒内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处理,以谋求提高容积密度的均匀性,同时提高对压缩处理过的粉体原料进行分散处理的均匀性,以便提高对输送的粉体原料的定量准确性的粉体供给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例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种形态,则提供一种利用螺杆输送提供粉体原料的粉体供给装置,即具备借助于旋转驱动在轴方向上输送粉体原料的螺杆、具有在内部空间配置螺杆,导入粉体原料的第1区、和对从第1区输送的粉体原料借助螺杆的旋转驱动进行压缩,同时由排出口排出粉体原料的第2区的筒、以及具备在第2区从筒内表面向内部空间突出地沿周方向固定在筒上的多个分散构件、能够在第2区,借助多个分散构件对在筒的轴方向上输送的粉体原料施加阻力,增加对粉体原料的压缩作用,同时使压缩过的粉体原料与多个分散构件接触,以使粉体原料分散。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2种形态,则可提供还具备受到旋转驱动,在第2区,借助多个分散构件分散过的粉体原料在筒的轴方向上施加推力,从筒的排出口排出粉体原料的多枚排出叶片的,第1种形态记载的粉体供给装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3种形态,则可提供多枚排出叶片,借助对螺杆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与螺杆一起进行旋转驱动的,第2种形态记载的粉体供给装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4种形态,则提供在第2区,沿着螺杆的旋转方向在刮板上形成切口,以防止各分散构件与螺杆之间的相互妨碍,相对分散构件,位于粉体原料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刮板作为排出叶片起作用的,第2种形态或第3种形态中记载的粉体供给装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5种形态,则可提供螺杆是具有螺旋状的盘绕刮板、和在盘绕刮板的粉体原料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固定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用轴的盘绕式螺杆,具备在一端上固定有多枚排出叶片,另一端与旋转驱动力传递用轴连结的排出叶片用轴,排出叶片用轴被配置于盘绕刮板的螺旋中心上,与旋转驱动力传递用轴形成一整体地被旋转驱动的,第2种形态或第3种形态中记载的粉体供给装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6种形态,则可提供各分散叶片,具有相对筒的轴方向的断面倾斜的面,能够借助于分散叶片的旋转驱动,用倾斜的面对粉体原料施加推向排出口外的推力的,第2种形态至第5种形态的任何一种形态中记载的粉体供给装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7种形态,则提供在第2区,筒的直径被扩大过的扩大部配置于分散构件的下游侧的,第1种形态至第6种形态的任何一种形态中记载的粉体供给装置。
同时,可以将排出叶片的一部分配置于筒的排出口外侧。
又,可在沿着筒的轴方向的多个地方配置分散构件。
还有,分散构件可使用棒状构件或板状构件。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8种形态,则提供一种利用螺杆输送提供粉体原料的粉体供给装置,即具备借助于旋转驱动在轴方向上输送粉体原料的螺杆、具有在内部空间配置螺杆,导入粉体原料的第1区、和将通过第1区输送的粉体原料由排出口排出的借助螺杆的旋转驱动进行粉体原料输送的第2区的筒、以及具备在第2区,从筒内表面向内部空间突出地沿周方向的筒上固定的多个分散构件、在第2区,借助多个分散构件对在筒的轴方向上输送的粉体原料施加阻力,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同时使被压缩过的粉体原料与多个分散构件接触以使粉体原料分散的粉体供给装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9种形态,则可提供在第2区,设置与多个分散构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没有形成螺杆的刮板的空间的,第8种形态记载的粉体供给装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第10种形态,则提供还具备在第2区,对借助多个分散构件分散了的粉体原料在筒的轴方向上施加推力被旋转驱动,从筒的排出口排出粉体原料的多枚排出叶片的,第8种形态或第9种形态记载的粉体供给装置。
而且,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其他形态,则提供用螺杆输送提供粉体原料的粉体供给装置,即具备借助旋转驱动在轴方向上输送粉体原料的螺杆、具有在内部空间配置螺杆,导入粉体原料的第1区,和将第1区输送的粉体原料从排出口排出的,借助于螺杆的旋转驱动进行粉体原料输送的第2区的筒、以及在第2区对在筒的轴方向上输送的粉体原料施加阻力以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同时与压缩过的粉体原料接触以使粉体原料分散的多枚分散构件(或排出叶片)的粉体供给装置。
又,分散构件(或排出叶片)也可以是具有与粉体原料的输送方向成正交的平面的平板。
同时,分散构件(或排出叶片)也可以是具有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面的倾斜板,而且在根本部(中央部分)具有多枚倾斜板呈相互重叠的区域。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在筒的第2区,设置从筒内表面向内部空间突出地沿着周方向在筒上固定的多个分散构件,因此能够在第2区由多个分散构件对在筒的轴方向上输送的粉体原料施加阻力,增加对粉体原料的压缩作用。而且,能够使借助螺杆的旋转驱动沿着筒内周一边转动一边输送的粉体原料与在筒上固定的多个分散构件之间一边相对转动,一边使粉体原料与分散构件接触,能够借助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提高粉体原料的分散效果。从而,在粉体供给装置中能够在筒内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处理,谋求容积密度的均匀化,同时提高对压缩处理过的粉体原料进行的分散处理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输送供给的粉体原料的定量准确性和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粉体供给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形态1的粉体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形态1的粉体供给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4是图3的粉体供给装置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第2螺杆的外观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粉体供给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粉体供给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粉体供给装置的B-B线剖视图。
图9是图7的粉体供给装置的C-C线剖视图。
图10A是排出叶片的主视图(图7的D-D线向视图)。
图10B是排出叶片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粉体供给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粉体供给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粉体供给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粉体供给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粉体供给装置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粉体供给装置
2    料斗
3    搅拌器
4    导入用套管
5    螺杆
6    筒
7    排出用套管
8    共同基底
51   第1螺杆
54   第2螺杆
62   筒套管
63   输送管
64   分散构件
281  排出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形态1
下面用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图对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粉体供给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还有,图1是从粉体供给装置的正面侧观察到的剖视图,图2为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粉体供给装置1具备料斗2、搅拌器3、导入用套管4、螺杆5、筒6、以及排出用套管7。
本实施形态1的粉体供给装置1,包含例如0.1μm~数十μm的粒径分布的粉体或粉粒体作为粉体原料进行处理。作为这样的粉体原料,以精密陶瓷、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电池·电子材料、复合材料、医药材料、食品材料等的电子、能源、医疗、食品等各种技术领域中使用的无机和有机微粉为对象。又,粉体原料也可以是多种粉体原料(粉体材料)混合构成的。
料斗2是从向图示上方开口的开口部投入粉体原料,向在图示下方連通的导入用套管4提供粉体原料的装置。料斗2与导入用套管4连接但也便于解除,例如清扫等维修保养时,料斗2能够与导入用套管4分离开。
导入用套管4如上所述配置于料斗2下方,与筒6的粉体原料的第1区连通,能够将粉体原料导入,能够作为向筒6内连续导入粉体原料用的粉体原料贮存容器使用。还有,筒6的详细结构将在下面叙述。
搅拌器3是对粉体原料进行搅拌,使向导入用套管4内导入的粉体原料中不产生粉桥等部分凝集的装置。具体地说,搅拌器3具备配置于导入用套管4内,围绕水平方向的旋转轴旋转驱动,对粉体原料进行搅拌的大致为“コ”字形的搅拌构件31、以及配置于导入用套管4外部,进行搅拌构件31的旋转驱动的搅拌器驱动装置32。又,导入用套管4内的搅拌空间41的下面形成为沿着搅拌构件31的转动轨迹的大致圆周面(参照图2),以使导入用套管4内的粉体原料能够得到被旋转驱动的搅拌构件31的有效搅拌。
在导入用套管4中,在搅拌器3的搅拌构件31转动的搅拌空间41的更下方的部分,形成上部与搅拌空间41連通的,有大致为U字形的断面的粉体原料的导入空间61。本实施形态1中,划定该导入空间61的部分(以下记为筒套管62)形成筒6的一部分。而且,与筒套管62連通地将粉体原料的输送管63与筒套管62的端部连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形态1中,筒6由形成导入用套管4的搅拌空间41的下方的导入空间61的筒套管62以及与该筒套管62連通延伸的圆筒状的输送管63构成。还有,在本实施形态1中,以筒套管62与导入用套管4的一部成一整体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取代这这种情况,代之以将导入用套管4与筒套管62形成为分立构件。
筒6形成为总体上大致为圆筒状,筒套管62其上方开口,导入空间61与搅拌空间41連通。在筒6内配置螺杆5。螺杆5具有螺杆轴以及形成于螺杆轴周面上的刮板,保持适当的间隙使刮板的外周端不与筒6的内周面接触,在这样的状态下在筒6(即筒套管62以及输送管63)内对螺杆5进行旋转驱动。
具体地说,螺杆5由配置于筒套管62内的第1螺杆51、与第1螺杆51连结,在输送管63内配置的第2螺杆54构成。第1螺杆51具有螺杆轴52、形成于螺杆轴52的周面上的刮板53,第2螺杆54具有螺杆轴55、以及形成于螺杆轴55的周面上的刮板56。
贯通筒套管62的轴方向的侧面配置第1螺杆51的螺杆轴52的端部52a,在筒套管62的侧面具备旋转驱动该螺杆轴52端部52a的螺杆驱动装置57。还有,螺杆驱动装置57由驱动马达58(参照图2)以及将驱动马达58的驱动力变换为规定的旋转量对第1螺杆51进行旋转驱动的齿轮箱59构成。
筒6的输送管63的下游侧端部形成为粉体原料从筒6内部排出的排出口63a,该排出口63a与排出用套管7連通。还有,在排出用套管7具备捕集在内部空间飞舞的粉体原料用的过滤器单元71。
又,粉体供给装置1的各构成部由共同的基底8支持。
下面利用图3对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粉体供给装置1中螺杆5与筒6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筒6在其输送方向上大体上被区分为2个区。具体地说,区分为导入粉体原料的第1区S1、以及对从第1区S1输送来的粉体原料进行压缩同时将粉体原料向筒6外排出的第2区S2这样的两个区。还有,第2区大概也可以说是在输送管63内进行粉体原料的输送的区。
第1区S1主要由筒套管62与第1螺杆51构成,但是也可以包含输送管63及第2螺杆54的一部分。在第1区S1,通过料斗2及导入用套管4,将搅拌器3搅拌过的状态的粉体原料导入筒套管62与第1螺杆51之间形成的导入空间61内。还如图1和图3所示,在第1区S1,将刮板53的角度(轴方向与刮板53形成的角度)设定得比较小,又确保刮板53有较大的间距,能够将粉体原料更均匀地导入各刮板53间。
第2区S2主要由输送管63与第2螺杆54构成。在第2区S2,与输送方向上游侧相比下游侧的输送管63的直径做得较小,使输送管63形成收缩直径的形状。因此,第2螺杆54与输送管63的内周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容积越往下游侧越是减小,以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由于在第2区S2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刮板56间的粉体原料被压紧,能够谋求被输送的粉体原料的定量准确化和均匀化。还有,在第2区S2,刮板56的角度被设定得比较大,又将刮板56的间距设定得比较小。
又,在输送管63内被压缩的粉体原料被向排出口63a定量输送,从排出口63a向排出用套管7内排出。
在输送管63的排出口63a近傍,设置从输送管63的内表面向内部空间突出地在输送管63的内表面固定的多个分散构件64。如作为图3的A-A线剖视图的图4所示,分散构件64设置为例如4个棒状构件,从输送管63的内表面向半径方向中央侧延伸配置。分散构件64的前端与第2螺杆54的螺杆轴55的周面之间保持适当的间隙以确保其不相互接触。分散构件64被固定于输送管63,第2螺杆54能够相对于分散构件64转动。利用这样的相对转动,使在第2区S2压缩过的粉体原料与各分散构件63接触,能够有效地对粉体原料提供剪切力,能够将粉体原料均匀分散。
而且由于将这样的分散构件64设置于输送管63的排出口63a的近傍,能够由多个分散构件64对在输送管63内输送的粉体原料施加阻力。通过这样施加阻力,能够增大对粉体原料的压缩作用。
如图3和图5的第2螺杆54的外观图所示,在第2区S2设置分散构件64的位置上,在圆柱方向(即沿着第2螺杆54的旋转方向)上,在刮板56上形成切口57,防止各分散构件64与刮板56之间发生相互干扰。这样的切口57最好是形成能够使分散构件64与刮板56不相互接触的尺寸。
而且,在第2区S2,在设置分散构件64的位置的下游侧也形成第2螺杆54的刮板58。借助于该刮板58,能够对被分散构件64分散的粉体原料施加使其前进的推力。
下面对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本实施形态1的粉体供给装置1输送提供粉体原料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一旦向料斗2内投入粉体原料,被投入的粉体原料即被导入到导入用套管4内。在导入用套管4的搅拌空间41内,搅拌器驱动装置32对搅拌构件31进行旋转驱动,对粉体原料进行搅拌,抑制粉桥等部分凝集的发生。与此同时,将粉体原料导入筒6的第1区S1内。
在第1区S1,在筒套管62内配置第1螺杆51,被导入的粉体原料被引向第1螺杆51的刮板53间的空间。第1螺杆51由螺杆驱动装置57旋转驱动,被导入刮板53间的粉体原料在第1螺杆51的旋转驱动下沿着轴方向,向第2区S2输送。
在第2区S2,第2螺杆54与第1螺杆51一起由螺杆驱动装置57旋转驱动。从第1区S1输送的粉体原料在第2螺杆54的刮板56间移动,借助于第2螺杆54的旋转驱动沿着轴方向输送。在第2区S2,第2螺杆54与输送管63的内周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容积被设定为越往下游侧越减少,因此在输送粉体原料的同时,粉体原料也受到压缩。而且由于在输送管63的排出口63a近傍设置多个分散构件64,分散构件64形成阻力,能够增大对所输送的粉体原料的压缩作用る。通过这样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能够在刮板56间以压紧的状态配置粉体原料,能够使粉体原料的表观密度保持一定。
另一方面,在第2区S2,对第2螺杆54进行旋转驱动,一边使粉体原料沿着输送管63的内周旋转一边将其输送。这样输送的粉体原料一旦与输送管63上固定的各分散构件64接触,由于粉体原料相对于分散构件64的相对旋转,分散构件64对被压紧的粉体原料施加剪切力。借助于该剪切力有效地使压紧的粉体原料分散,处于压紧状态下的粉体原料实现了具有分散的状态。
分散状态的粉体原料在分散构件64的下游侧设置的刮板58的作用下得到前进的推力。借助于此,具有分散状态下的粉体原料从排出口63a向排出用套管7内定量地以均匀的状态排出。
如果采用本实施形态1的粉体供给装置1,由于在第2区S2,第2螺杆54与输送管63的内周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容积被设定为越往下游侧越减少,能够在输送粉体原料的同时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而且通过在输送管63的排出口63a近傍设置多个分散构件64,能够利用分散构件64对输送的粉体原料施加阻力,增大对粉体原料的压缩作用。通过这样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能够在刮板56间以压紧的状态配置粉体原料,能够在第2区S2将粉体原料的表观密度保持一定。
又在筒6的第2区S2,从输送管63的内表面向内部空间突出地设置在输送管63上固定的多个分散构件64。因此,在第2螺杆54的旋转驱动下沿着输送管63的内周一边旋转一边输送的粉体原料相对于各分散构件64旋转。从而,通过使在第2区S2压紧的粉体原料与分散构件接触,能够利用相对转动增大对粉体原料的分散效果。
而且,通过在分散构件64的设置位置下游侧设置刮板58,能够对由分散构件64分散的状态下的粉体原料施加前進的推進力,定量地将其从排出口63a排出。
从而,在粉体供给装置1,能够提高输送供给的粉体原料的定量准确性和均匀性。
实施形态2
还有,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1,可以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例如,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粉体供给装置101的结构。还有,在图6中,对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粉体供给装置1相同的结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以下只对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粉体供给装置1不同的地方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形态2的粉体供给装置101在第2区S2,在输送管的下游侧端部设置筒内径扩大的扩大部,这一点与实施形态1的粉体供给装置1不同。
具体地说,与筒套管62接触、连通的输送管163的下游侧端部形成为具有比在第2区S2减小的部分的直径扩大的直径,该部分形成为内部容积扩大的扩大部165。
在扩大部165的入口设置分散构件64。而且,在配置于扩大部165内的第2螺杆54的一部分,刮板158的外径与输送管163的扩大部165的直径一致,比上游侧的刮板56扩大。还有,上游侧的刮板56与下游侧的刮板158之间设置刮板的切口57,能够防止分散构件64与刮板相互妨碍。
这样,在第2区S2,通过在筒6设置扩大部165,能够在分散构件64的周围(特别是下游侧)确保能对粉体原料进行搅拌的空间,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粉体原料的分散效果。从而,在第2区S2,能够在扩大部165用分散构件64更有效地对在分散构件64的上游侧压紧的粉体原料进行分散处理,利用刮板158将分散状态的粉体原料向下游侧输送,从排出口165a定量且均匀地排出。
实施形态3
下面的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粉体供给装置201的构成。还有,在图7中,对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粉体供给装置相同的构成标以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还有,在图7,在粉体供给装置201中,主要图示螺杆以及筒的构成。
如图7所示,粉体供给装置201具有配置于筒套管62内的第1螺杆251与第1螺杆251连结,配置于输送管263内的第2螺杆254构成的螺杆205、以及配置螺杆205的筒206。第1螺杆251具有螺杆轴252以及在螺杆轴252的周面上形成的刮板253,第2螺杆254具有螺杆轴255以及在螺杆轴255的周面上形成的刮板256。
筒206由筒套管62以及与该筒套管62連通延伸的输送管263构成。在筒206内,第1螺杆251主要配置于筒套管62内,该部分构成第1区S1,第2螺杆254主要配置于输送管263内,该部分构成第2区S2。输送管263与上述实施形态1、2的输送管不同,其直径不扩大也不缩小,沿着输送方向形成一定直径。
在第1区S1,如图7所示,刮板253的角度设定得比较小,又,也确保刮板253有比较大的间距,能够向各刮板253间更均匀地导入粉体原料。
而且在第2区S2,刮板256的角度则设定得比第1区S1的角度大,又,刮板256的间距也设定得比第1区S1的间距小。在第2区S2,通过这样设定刮板256的角度和间距,与螺杆205的旋转同时,对输送的粉体原料进行压缩。通过在第2区S2进行粉体原料的压缩,将刮板256间的粉体原料压紧,能够谋求输送的粉体原料的定量化和均匀化。
如图7所示,在输送管263的排出口263a近傍,从输送管263的内周面向径方向突出地配置多个分散构件64。又,多个分散构件64设置于输送管263的轴方向上的多个地方。也就是说,多个分散构件64在输送管263的轴方向上多级设置。例如将8个分散构件64辐射状地等间隔配置,同时将这8个分散构件64分别设置于输送管263的轴方向上的3个地方(即3级)。又,使作为图7的B-B线剖视图的图8所示的分散构件64的辐射状配置与作为C-C线剖视图的图9所示的分散构件64的辐射状配置相互不同地进行设定,使设置在轴方向上相邻的分散构件64的设置位置(周方向上的位置)相互在轴方向上不重叠。还有,在图7中,只表示出输送管263的内周面上的分散构件64的安装位置,各分散构件64的具体安装状态示于图8、图9。
通过这样配置分散构件64,能够使粉体原料与分散构件64有效地接触,能够提高对粉体原料的分散效果。又,由于能够用这些分散构件64对在输送管263内输送的粉体原料施加阻力,在输送管263内能够增大对粉体原料的压缩作用。
又,在第2螺杆254,设置分散构件64的地方没有形成刮板256,防止分散构件64与第2螺杆254直径发生相互妨碍。而且在多个分散构件64与第2螺杆254的刮板256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之间,设置不存在刮板256的空间265。在该空间265内,对借助于第2螺杆254的旋转驱动输送的粉体原料,能够由多个分散构件64施加阻力,有效地增大压缩作用。
又如图7所示,在输送管263的排出口263a内,设置将排出管263内的粉体原料从排出口263a排出的多枚排出叶片281。在这里,排出叶片281的详细情况示于图10A、图10B。还有,图10A是图7的D-D线向视图。
如图7、图10A、图10B所示,排出叶片281由板状构件形成,固定于第2螺杆254的螺杆轴255端部,从螺杆轴255的周面向径方向延伸。各排出叶片281,其外侧部分相对于径方向中央侧部分倾斜形成。具体地说,各排出叶片281与螺杆轴255成一整体旋转驱动,外侧部分的倾斜方向,是通过旋转驱动对周围存在的粉体原料提供向着输送(排出)方向的推力的方向。
在本实施形态3,例如8枚排出叶片281等间隔设置。又如图10A所示,排出叶片281的一部分位于输送管263内,其他部分位于输送管263外侧。更具体地说,各排出叶片281的旋转方向前端部分281a位于输送管263内,同时旋转方向后端部分281B位于输送管263外。还有,在图10A中,各排出叶片281的旋转方向在图中为反时针方向。
由于这样设置多枚排出叶片281,而且各排出叶片281具有倾斜部分,排出叶片281的倾斜部分能够对通过分散构件64后的粉体原料施加朝输送方向的推力,能够从排出口263a稳定地排出粉体原料。
又,这样的排出叶片281采用固定于螺杆轴255,借助螺杆轴255旋转驱动的结构,因此不必设置驱动排出叶片281旋转用的专门的驱动装置。
由于排出叶片281的一部分位于输送管263外侧,能够高效率地将输送管263内的粉体原料排出。
借助于被旋转驱动的排出叶片281的端缘与粉体原料的接触,能够提高粉体原料的分散效果。
如图10A所示,各排出叶片281的辐射状配置的旋转中心周围的中央附近(特别是螺杆轴255的周围近傍),多个排出叶片281在轴方向上重叠配置。因此,在这样相互重叠的区域,能够对输送的粉体原料施加阻力,也能够得到增大对粉体原料的压缩作用的效果。通过施加这样的阻力,能够使空间265内的粉体原料的表观密度均匀化,能够提高粉体供给装置201的粉体供给的定量准确性和均匀性。还有,通过改变这样的重叠区域的面积,也能够改变对粉体原料施加的阻力,调整压缩效果。又,在排出叶片281上,这样对粉体原料施加阻力的区域也可以称为阻力施加区域。
如果采用本实施形态3的粉体供给装置201,则能够提高输送供给的粉体原料的定量准确性和均匀性。
实施形态4
下面的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粉体供给装置301的构成。还有,图11中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粉体供给装置相同的构成部分标以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粉体供给装置301中,构成螺杆305的第1螺杆351以及第2螺杆354中,各刮板以相同的形态(间距、角度)形成,这一点与上述实施形态3的螺杆205不同。还有,刮板的形态以外的构成与实施形态3相同。
这样,在螺杆305中,即使是以一定的间距及角度形成刮板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多个分散构件64对输送的粉体原料施加阻力,因此能够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又,与分散构件64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相邻,设置没有形成第2螺杆354的刮板而形成的空间265,因此能够借助于第2螺杆354的旋转驱动,借助各分散构件64对向空间265内输送的粉体原料有效地施加阻力,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
实施形态5
下面的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粉体供给装置401的构成。还有,对图12中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粉体供给装置相同的构成部分部标以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形态5的粉体供给装置401中,作为螺杆,具备盘绕式螺杆451。盘绕式螺杆451具备形成于具有例如方形断面形状的形成为螺旋状的盘绕刮板452及在盘绕刮板452的粉体原料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固定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用轴453。旋转驱动力传递用轴453与螺杆驱动装置57连结,传递旋转驱动力,以此对盘绕刮板452进行旋转驱动。还有,盘绕刮板452以具有方形断面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断面形状(例如圆形断面等)。
在输送管263的排出口263a内设置的多枚排出叶片281被固定于盘绕刮板452的螺旋中心(即输送管263的中心轴)上配置的排出叶片用轴282的一端(下游侧端部)。排出叶片用轴282的另一端(上游侧端部)连接于旋转驱动力传递用轴453的端部,形成与旋转驱动力传递用轴453一起驱动排出叶片用轴282的结构。还有,排出叶片用轴282的直径形成得比盘绕刮板452的内径小。
通过在粉体供给装置401中采用盘绕式螺杆451,对具有由于湿度等的影响容易在螺杆轴等构件的表面式附着的特性的粉体原料等,能够抑制其在盘绕式螺杆451上附着,稳定地进行输送。
另一方面,这样的盘绕式螺杆451,在螺旋状的盘绕刮板452的特性上与螺杆轴305等相比,螺杆自身产生的压缩作用小。但是通过在输送管263的排出口263a的近傍设置多个分散构件64,能够对粉体原料施加阻力,增大压缩作用。
这样采用能够抑制湿度等的影响导致的粉体原料的附着的盘绕式螺杆451,同时借助多个分散构件64对盘绕式螺杆451的特性产生的压缩作用的下降进行纠正,而且能够得到分散构件64对于粉体原料的分散效果,因此能够实现粉体原料的定量而且均匀的输送。
又将使排出叶片281转动的排出叶片用轴282配置于盘绕刮板452的内侧,这样能够抑制粉体原料在输送管263的中心轴附近的滞留,能够提高粉体原料输送的定量准确性和均匀性。
实施形态6
接着的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粉体供给装置501的构成。还有,在图13中,在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粉体供给装置相同的构成部分标以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粉体供给装置501形成不设置图11的实施形态4的粉体供给装置301中的多个分散构件64的结构。
在输送管263的排出口263a内具有多枚排出叶片281。排出叶片281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多个板状构件辐射状配置,同时外周部分倾斜。
这样的多枚排出叶片281,在排出口263a的中央侧区域相互重叠着配置。因此,多枚排出叶片281相互重叠的区域与粉体原料接触,能够对粉体原料施加阻力。又在排出叶片281与第2螺杆354的刮板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形成不存在刮板的空间282。在该空间282内,借助第2螺杆354输送的粉体原料与多枚排出叶片281接触,能够有效地对粉体原料施加阻力,能够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
又,被旋转驱动的多枚排出叶片281的倾斜端部和外周端部一旦与粉体原料接触,就对压缩状态的粉体原料进行分散。分散的粉体原料受到排出叶片281的推力,从排出口263a排出。
从而,通过在输送管263的排出口263a内设置多枚排出叶片281,对向空间282内输送的粉体原料能够施加阻力以进行压缩,同时被旋转驱动的排出叶片281的倾斜端缘和外周端部与压缩过的粉体原料接触能够对粉体原料进行分散。
在这样的粉体供给装置501中,将螺杆305的刮板间隔部分设定得狭小或使筒206的直径部分减少等,不设置基于螺杆205或筒206的形态那样的压缩部,也能够借助多枚排出叶片281对向空间282内输送的粉体原料进行压缩。从而,在粉体供给装置501中,能够将筒和螺杆的形态做成简单的形态,将粉体供给装置501做成简单的结构。
还有,由于在空间282内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也可以将配置该空间282的区域称为压缩区。
又,在图10A和图10B中,以多枚排出叶片281形成为倾斜的叶片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做成不倾斜的平面状叶片(具有与输送方向直交的平面的平板)。通过将排出叶片做成平面状叶片,能够增大排出叶片与粉体原料接触的区域。从而,能够有效地对粉体原料施加阻力,能够增大压缩作用。又,即使是采用平面状叶片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对粉体原料的分散效果。
能够发挥压缩作用和分散作用的排出叶片,最好是由相对于其厚度尺寸有较大的宽度尺寸的板状构件构成。又,在该辐射状配置的中央侧区域(根本部分),最好是排出叶片相互重叠着配置,特别是排出叶片采用倾斜的叶片构成的情况下,最好是将排出叶片相互重叠配置。又,通过改变排出叶片相互重叠的区域的面积,能够改变对粉体原料施加的阻力的大小,能够调整压缩效果。
实施形态7
接着,将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粉体供给装置601的结构示于图14。还有,在图14中,对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粉体供给装置相同的构成部分标以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4所示,粉体供给装置601具有不设置图12的实施形态5的粉体供给装置401中的多个分散构件64的结构。
这样借助多枚排出叶片281,实现对粉体原料的压缩作用和分散作用的结构,可以用于使用盘绕式螺杆451的的粉体供给装置601。
实施形态8
下面的图15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粉体供给装置701的结构。还有,在图15中,对于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粉体供给装置相同的构成部分标以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5所示,粉体供给装置701在料斗2上安装振动装置709。振动装置709是对料斗2内的粉体原料直接或间接地施加振动,以防止粉体原料中发生粉桥等凝集现象的装置。在粉体供给装置701中进行如下所述的运行控制,即在对螺杆5进行旋转驱动时,振动装置709受到驱动,对粉体原料施加振动,对螺杆5的驱动停止时,对振动装置709的驱动也停止。
粉体供给装置701具备支持螺杆5、筒6、以及料斗2等构成装置,同时对这些构成装置内的粉体原料的重量进行测定的计量器708。借助于粉体供给装置701的驱动,能够用计量器708测定向装置外排出的粉体原料的重量。具体地说,从料斗2内粉体原料堆积到材料水平L1的状态开始排出粉体原料,粉体原料减少到材料水平L2的情况下,利用计量器708测定(粉体原料达到L1时的重量)-(粉体原料达到L2时的重量),能够计算出粉体原料的排出量。
这样,在料斗2中借助振动装置709对粉体原料施加振动,能够防止粉体原料中产生粉桥等凝集,能够稳定地提供粉体原料。
还有,粉体原料的排出量的计量,除了像计量器708那样间接计量的结构(所谓亏损计量)外,也可以采用直接测定从排出用套管7排出的粉体原料的结构。
在上面的说明中,以在第2区S2设置多个分散构件6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至少设置一个分散构件64,就能够取得对粉体原料进行分散的效果。
分散构件64除了采用棒状构件外,也可以采用板状构件,还可以采用圆形、三角形等各种断面形状的构件。又,分散构件64也可以形成为从输送管263的内周面越向螺杆轴255靠近其断面越小。借助于此,能够提高进行过分散处理的粉体原料的表观密度的均匀性。
分散构件64直接或间接固定于输送管63等的内表面,只要是第2螺杆54形成能够对分散构件64相对转动的固定形态即可。
在图4的形态等情况下,以4个分散构件64从输送管63的内表面向半径方向中心侧延伸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分散构件64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的方向。又可以是多个分散构件64成一整体形成那样的情况。例如,也可以采用有从環状的内周面向径方向突出的多个突起部分的环状构件作为多个分散构件。
又,在图8和图9中,以设置为多级的多个分散构件64全部为相同长度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分散构件64长度各级不同。例如也可以与第1级的分散构件64(与图8相当的级)相比,第2级的分散构件(与图9相当的级)的长度做得短,加大分散构件的前端与螺杆255的周面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进行过分散处理的粉体原料的表观密度的均匀性。
如果在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的第2区S2的下游侧设置分散构件64,则能够得到使粉体原料分散的效果。从而,料斗2、搅拌器3、导入用套管4、筒6的第1区S1等可以采用上述构成以外的形态。
对于螺杆5也以具有1条螺纹的第1螺杆51与具有2条螺纹的第2螺杆54连结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螺杆5也可以采用整体结构,又,螺纹的条数也可以采用各种规格。也可以如上所述采用盘绕式螺杆等各种形态的螺杆。
可以形成使粉体供给装置1具备测定装置内的粉体原料的重量的测定装置,能够测定输送粉体原料向装置外排出造成的装置内的粉体原料重量的减少,使重量的减少量为一定量的粉体供给装置。
上述说明中,以粉体供给装置为具备1支螺杆的单轴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具备2支螺杆的2轴结构,还可以采用3轴或3轴以上的结构。
还有,通过将上述各种实施形态中的任意实施形态适当组合,能够得到各实施形态具有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利用螺杆输送提供粉体原料的粉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借助于旋转驱动在轴方向上输送粉体原料的螺杆、
具有在内部空间配置螺杆,导入粉体原料的第1区、和对从第1区输送的粉体原料借助螺杆的旋转驱动进行压缩,同时由排出口排出粉体原料的第2区的筒、以及
具备在第2区从筒内表面向内部空间突出地沿周方向固定在筒上的多个分散构件、
在第2区,借助多个分散构件对在筒的轴方向上输送的粉体原料施加阻力,增加对粉体原料的压缩作用,同时使压缩过的粉体原料与多个分散构件接触,以使粉体原料分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受到旋转驱动,在第2区,借助多个分散构件分散过的粉体原料在筒的轴方向上施加推力,从筒的排出口排出粉体原料的多枚排出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枚排出叶片,借助对螺杆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与螺杆一起进行旋转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2区,沿着螺杆的旋转方向在刮板上形成切口,以防止各分散构件与螺杆之间的相互妨碍,
相对分散构件,位于粉体原料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刮板作为排出叶片而起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螺杆是具有螺旋状的盘绕刮板、和在盘绕刮板的粉体原料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固定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用轴的盘绕式螺杆,
具备,在一端上固定有多枚排出叶片,另一端与旋转驱动力传递用轴连结的排出叶片用轴,
排出叶片用轴被配置于盘绕刮板的螺旋中心上,与旋转驱动力传递用轴形成一整体地被旋转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分散叶片,具有相对筒的轴方向的断面倾斜的面,能够借助于分散叶片的旋转驱动,用倾斜的面对粉体原料施加推向排出口外的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2区,筒的直径被扩大过的扩大部配置于分散构件的下游侧。
8.一种用螺杆输送提供粉体原料的粉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借助于旋转驱动在轴方向上输送粉体原料的螺杆、
具有在内部空间配置螺杆,导入粉体原料的第1区、和将通过第1区输送的粉体原料由排出口排出的借助螺杆的旋转驱动进行粉体原料输送的第2区的筒、以及
具备在第2区,从筒内表面向内部空间突出地沿周方向的筒上固定的多个分散构件、
在第2区,借助多个分散构件对在筒的轴方向上输送的粉体原料施加阻力,对粉体原料进行压缩,同时使被压缩过的粉体原料与多个分散构件接触以使粉体原料分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2区,设置与多个分散构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没有形成螺杆的刮板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第2区,对借助多个分散构件分散了的粉体原料在筒的轴方向上施加推力被旋转驱动,从筒的排出口排出粉体原料的多枚排出叶片。
CN 201210333600 2011-08-31 2012-08-30 粉体供给装置 Pending CN1029637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9375 2011-08-31
JP2011189375 2011-08-31
JP2012127169A JP2013063850A (ja) 2011-08-31 2012-06-04 粉体供給装置
JP2012-127169 2012-06-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3737A true CN102963737A (zh) 2013-03-13

Family

ID=47794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333600 Pending CN102963737A (zh) 2011-08-31 2012-08-30 粉体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6373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0912A (zh) * 2017-06-24 2017-09-12 任浩楠 一种沙尘自动排放装置
CN116692377A (zh) * 2023-08-08 2023-09-05 江苏天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料站用输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0912A (zh) * 2017-06-24 2017-09-12 任浩楠 一种沙尘自动排放装置
CN116692377A (zh) * 2023-08-08 2023-09-05 江苏天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料站用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81977B2 (ja) 粉体供給装置
RU2735761C2 (ru) Смеситель, система для нанесения строитель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из строитель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100370144C (zh) 松散材料进料泵
CN102963736A (zh) 粉体架桥防止装置及粉体供给装置
JP7029157B2 (ja) 粉粒体原料の供給装置
CN203143718U (zh) 用于粉体物料的给料机
CN102963737A (zh) 粉体供给装置
JP6892107B2 (ja) 粉粒体原料の供給装置および供給方法
CN102963735B (zh) 粉体供给装置
CN114229354A (zh) 一种送料装置、播撒设备和无人机
KR101394758B1 (ko) 분체 소량 단위 공급 장치
KR101237302B1 (ko) 원료의 파쇄 및 정선장치
CN102992046A (zh) 多螺旋高精度定量给料装置
CN107042076A (zh) 一种粉料混合装置
JP5852369B2 (ja) 粉体供給装置
JP5964166B2 (ja) 粉体ブリッジ防止装置および粉体供給装置
JP2011173103A (ja) 固形物粉砕機
CN111924571A (zh) 粉料出料结构及出料设备
JP2003260345A5 (zh)
CN208512671U (zh) 一种中药材粉碎设备及中药材处理装置
JP3209032U (ja) 粉粒体搬送装置
JP5433184B2 (ja) 固形物粉砕機
JP2014001070A (ja) 粉体供給装置
CN207307797U (zh) 一种用于生产废水处理催化剂的转筒式成球机
CN106232312A (zh) 混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