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9729A -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9729A
CN102959729A CN2011800319929A CN201180031992A CN102959729A CN 102959729 A CN102959729 A CN 102959729A CN 2011800319929 A CN2011800319929 A CN 2011800319929A CN 201180031992 A CN201180031992 A CN 201180031992A CN 102959729 A CN102959729 A CN 102959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ed substrate
seal member
solar module
glass substrate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19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日向良介
堀中大
水尾和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59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97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3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on of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module bus-ba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3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output lead wires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8Double glass encapsulation, e.g. photovoltaic cells arranged between front and rear glass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表面侧绝缘基板(22)上形成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工序;在形成有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表面侧绝缘基板(22)上,配置形成为形状小于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22)及背面侧绝缘基板(23)的外周形状,且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25)相对的面一侧形成有凹凸形状的密封部件(24)的工序;在所述密封部件(24)上配置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23)的工序;在真空条件下,从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23)的上方进行加压并加热,压扁所述密封部件(24)的所述凹凸形状部使之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25)紧密接触,由此在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22)与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23)之间密封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工序;通过冷却使所述密封部件硬化的工序;所述密封树脂为离聚物树脂。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层玻璃结构的树脂密封式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模块根据其用途及使用环境等具有各种结构,夹层玻璃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就是其中之一。该太阳能电池模块构成为,由表面侧玻璃基板与背面侧玻璃基板夹住相互电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在模块内部密封有太阳能电池单元。
作为公开这种夹层玻璃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现有文献,包括日本特开2004-288677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及日本特开平11-31834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夹层玻璃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由透光性树脂密封层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并且在由表面侧玻璃基板和背面侧玻璃基板形成的组件内插入配置被该透光性树脂密封层密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由此进行太阳能电池的模块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夹层玻璃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形成密封部,在该密封部中配置太阳能电池单元,并且密封填充材料。
下面,对夹层玻璃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密封方法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的密封部填充了树脂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表面侧玻璃基板101的上表面形成有太阳能电池单元103。太阳能电池单元103依次层叠表面电极层、光电转换层及背面电极层而构成。在该状态下,与表面侧玻璃基板101相对地配置背面侧玻璃基板102,并且在这些表面侧玻璃基板101与背面侧玻璃基板102之间填充树脂部件111以覆盖太阳能电池单元103。之后,在表面侧玻璃基板101及背面侧玻璃基板102的侧面安装防水用框架112,由此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103。在此,表面侧玻璃基板101与背面侧玻璃基板102具有大致同等的厚度,从而具有在进行层压时或者在被模块化后也具备足够强度的厚度。
图13是表示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的密封部填充了树脂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结构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表面侧玻璃基板101的上表面形成有太阳能电池单元103。在该状态下,在表面侧玻璃基板101的上表面围着太阳能电池单元103配置有周边密封部件105,并且与表面侧玻璃基板101相对地配置背面侧玻璃基板102。之后,在由表面侧玻璃基板101、背面侧玻璃基板102及周边密封部件105围成的密封部中填充树脂部件111。
如图12所示,在用框架112从表面侧玻璃基板101及背面侧玻璃基板102的外侧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103的情况下,存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尺寸增大的问题。而且,在密封图13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工序中,要分别进行填充树脂部件111的工序和配置周边密封部件105的工序,因此存在作业工序增多的问题。
因此,在树脂填充式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中,为了减少作业工序,可以考虑使填充树脂部件111的工序和配置周边密封部件105的工序包括在将背面侧玻璃基板102相对配置于表面侧玻璃基板101的工序中。图14A是表示在表面侧玻璃基板101上层叠树脂部件114、周边密封部件105及背面侧玻璃基板102的工序的剖面示意图,图14B是表示正在进行层压处理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14C是表示层压处理后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4A所示,在形成有一个以上太阳能电池单元103的表面侧玻璃基板101的上表面配置树脂部件114及周边密封部件105,并在其上方配置背面侧玻璃基板102而与表面侧玻璃基板101相对。
接着,如图14B所示,在真空条件下,从背面侧玻璃基板102的上方按照箭头所示的方向进行加压并加热。由此,排出由表面侧玻璃基板101、背面侧玻璃基板102及周边密封部件105围成的密封部内的空气106,直至背面侧玻璃基板102的下表面与周边密封部件105的上表面接触。在该情况下,背面侧玻璃基板102与周边密封部件105接触后,因为不存在用于向外部排出密封部内的空气106的通路,所以不能充分排出密封部内的空气106。
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排气处理的结果如图14C所示,加热后的树脂部件114成为透光性树脂层115。
在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空气106作为气泡仍旧残留在密封部的内部。如果密封部的内部残留有气泡,则在日光照射于太阳能电池模块而使之加热时气泡热膨胀,导致周围的透光性树脂层115发生龟裂等劣化。如果透光性树脂层115劣化,则难以维持太阳能电池单元103的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886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18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课题是空气作为气泡仍旧残留于密封部的内部而引起的。因此,废弃周边密封部件105,相应地增大树脂部件114的外形尺寸,使树脂部件114兼做为密封部件,从而能够解决该问题。
然而,最近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倾向薄型化及轻量化。为了实现薄型化的目的,正在研究减薄表面侧或背面侧的玻璃基板及树脂部件114。在玻璃的薄型化中,可以通过只使单面的玻璃薄型化,就能够既确保强度又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进而,关于使表面侧的玻璃薄型化,可以考虑置换为不会降低透射率的低成本的蓝色玻璃等,这样会更为有利。
另外,发明者为了实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薄型化,在研究表面玻璃的薄型化和周边密封部件的废弃中注意到了以下的课题。
虽然未图示,但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03的背面电极层上配置有用于取出电流的取出线及用于从该取出线向外部输出电流的引出线,该取出线与引出线的接合部处于在背面电极层上以与其厚度相应的大小突出的状态。因此,在层压处理工序中,从背面侧玻璃基板的上方进行加压并加热而压扁树脂部件114使之在面方向上延伸时,因为废弃了周边密封部件105,所以,最初在这些取出线及引出线的角部分集中产生应力,特别在接合部产生较大的应力。然后,这样的应力对薄型化后的表面侧玻璃基板(或薄型化后的背面侧玻璃基板)影响较大,并且在取出线及引出线的角部分及接合部的周边部存在易于在薄型化后的表面侧玻璃基板(或薄型化后的背面侧玻璃基板)产生裂纹等问题。
而且,为了废弃周边密封部件105并使树脂部件114兼做为密封部件,需要在树脂部件114的端部可靠地密封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周端面,以免水蒸气等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周端面浸入。因此,存在需要对树脂部件114的端面形成位置及端面的形状等进行设计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在实现夹层玻璃结构的树脂密封式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薄型化及轻量化时,即使采用了薄型化后的表面侧玻璃基板(或者薄型化后的背面侧玻璃基板),也能够减少表面侧玻璃基板及背面侧玻璃基板等的破损,并且提高防水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有厚度薄的单侧绝缘基板的夹层玻璃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表面侧绝缘基板上形成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工序;在形成有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上,配置形成为形状小于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及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外周形状,且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相对的面一侧形成有凹凸形状的密封部件的工序;在所述密封部件上配置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工序;在真空条件下,从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的上方进行加压并加热,压扁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凹凸形状部使之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紧密接触,由此在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与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之间密封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工序;通过冷却使所述密封部件硬化的工序;所述密封部件为离聚物树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形成有厚度薄的单侧绝缘基板的夹层玻璃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在形成有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表面侧绝缘基板上,配置形成为形状小于背面侧绝缘基板及表面侧绝缘基板的外周形状,且在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层相对的面一侧形成有凹凸形状的密封部件,并且在真空条件下,从背面侧绝缘基板的上方进行加压并加热,压扁密封部件的凹凸形状部使之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紧密接触,由此在表面侧绝缘基板与背面侧绝缘基板之间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此时,如果由离聚物树脂形成密封部件,则通过加热而熔融的密封部件容易发生变形,在面方向上压延,从而能够大致均匀地压扁凹凸形状部。最后,凹凸形状部完全被压扁,使密封部件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整个背面电极层以及从太阳能电池单元伸出的表面侧绝缘基板的周缘部的上表面均匀地紧密接触。在这样的密封工序(层压处理)中,在经由背面侧绝缘基板对密封部件进行加压时,由于密封部件的凹凸形状部基本均匀地被压扁,因此其应力大致均匀地施加在整个背面侧绝缘基板及表面侧绝缘基板上,不会使应力集中在特定部位上,所以能够防止或减少在厚度减薄的绝缘基板上产生裂纹等破损。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密封部件也可以形成为硬化后的该周端面与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及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各周端面齐平或者比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及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各周端面更向外侧突出。
如果构成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使密封部件兼用于对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周端面的密封。由此,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分别设置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密封部件及密封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周端面的密封部件(例如铝制的框体等),所以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在组装工序中也能够省略密封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周端面的工序。
而且,通过使密封树脂兼用于对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周端面的密封,所以也能够省略现有技术中切除密封部件所伸出部分的工序。
进而,只要预先使密封部件的周端面形成为比表面侧绝缘基板及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周端面更向外侧突出,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设置时及设置后,即使有物体碰撞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部,该物体首先碰撞到密封部件,所以,密封部件成为缓冲部件,从而也能够减少对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损坏。
而且,通过使密封部件的周端面形成为与表面侧绝缘基板及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各周端面齐平或者比表面侧绝缘基板及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各周端面更向外侧突出少许的程度,在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时,能够防止凝胶状的密封部件从表面侧绝缘基板及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周端面滴下而附着在层压装置上。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背面电极层上,配置用于取出电流的取出线与用于从该取出线向外部输出电流的引出线,并且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与所述取出线和所述引出线的接合部相对的部分的厚度薄于其他部分的厚度。
取出线与引出线的接合部处于在背面电极层上以与其厚度相应的大小突出的状态。因此,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包括该接合部在内的周边部分的密封部件的厚度薄于其他部分的厚度,在使密封部件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层紧密接触时,能够减小并分散密封部件从接合部受到的应力。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引出线也可以形成为所述接合部部分的厚度薄于其他部分的厚度。
如上所述,取出线与引出线的接合部处于在背面电极层上以与其厚度相应的大小突出的状态。因此,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引出线在该接合部中的厚度形成得薄于其他部分的厚度,将接合部的厚度能够极力抑制为较薄。由此,在使密封部件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层紧密接触时,能够减小并分散密封部件从接合部受到的应力。
进而,除了减薄引出线的厚度以外,还可以使包括接合部在内的周边部件的密封部件的厚度薄于其他部分的厚度,从而在使密封部件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层紧密接触时,能够进一步减小并分散密封部件从接合部受到的应力。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引出线优选形成为所述接合部部分的宽度宽于其他部分的宽度。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优选使所述引出线的厚度与宽度形成为,使得该引出线在所述接合部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积与其他部分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积相等。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在所述引出线和/或所述取出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中,可以将角部或宽度方向的整体形成为弯曲状。
在引出线或取出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中,因为将角部或宽度方向的整体形成为弯曲状,所以能够避免应力集中作用在引出线或取出线的特定部件的这类情况,从而能够分散应力。
而且,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单侧绝缘基板形成为厚度薄的夹层玻璃结构,该太阳能电池模块构成为,在表面侧绝缘基板上形成有太阳能电池单元,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与背面侧绝缘基板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厚度薄的绝缘基板的周端部附近向厚度厚的绝缘基板侧弯曲。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用密封部件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时,因为压扁密封部件的凹凸形状部使之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层紧密接触,所以在进行密封时,不会对包括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层在内的表面侧绝缘基板及背面侧绝缘基板上施加局部的压力,因此能够提供表面侧绝缘基板及背面侧绝缘基板不会被破损的层状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而且,在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形成有厚度薄的单侧绝缘基板。而且,太阳能电池模块为其外形尺寸大约长1400mm、宽1000mm的大型部件,所以表面侧绝缘基板及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大小也成为与之相匹配的大小。因此,在这样的大型太阳能电池模块中,通过减薄地形成单侧绝缘基板,绝缘基板自身处于易于弯曲的状态。因此,利用这样的绝缘基板的特性,在用密封部件将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在表面侧绝缘基板与背面侧绝缘基板之间时,能够使厚度薄的绝缘基板的周端部附近向厚度厚的绝缘基板侧弯曲。通过这样形成绝缘基板,能够缩窄表面侧绝缘基板与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周端部之间的间隙,所以能够减小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周端面所露出的密封部件的周端面积。由此,在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后,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水蒸气等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周端面浸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利用使用了流动性高的离聚物树脂的密封部件对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层压密封时,压扁密封部件的凹凸形状部使之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层紧密接触,所以在密封时不会对包括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层在内的表面侧绝缘基板及背面侧绝缘基板施加局部的应力。因此,在用密封部件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时,能够防止表面侧绝缘基板及背面侧绝缘基板因局部的应力负载而遭到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基架上载置了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状态下太阳能电池系统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从表面(受光面)侧观察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与表面相反一侧的背面侧观察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5A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更具体的结构例,是用于说明制造工序的一个场景的立体图;
图5B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更具体的结构例,是用于说明制造工序的一个场景的立体图;
图6是图5B的D-D线剖面图;
图7A是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层压处理前的剖面示意图,是图5B的E-E线剖面图;
图7B是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层压处理后的剖面示意图,是图5B的E-E线剖面图;
图8A是使用了变形例的密封树脂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层压处理前的剖面示意图,是图5B的E-E线剖面图;
图8B是使用了变形例的密封树脂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层压处理后的剖面示意图,是图5B的E-E线剖面图;
图9A是使用了第一变形例的引出线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层压处理前的剖面示意图,是图5B的E-E线剖面图;
图9B是使用了第一变形例的引出线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层压处理后的剖面示意图,是图5B的E-E线剖面图;
图10A是使用了第二变形例的引出线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层压处理前的剖面示意图,是图5B的E-E线剖面图;
图10B是使用了第二变形例的引出线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层压处理后的剖面示意图,是图5B的E-E线剖面图;
图11是表面侧玻璃基板的变形例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是图5B的E-E线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的密封部填充了树脂的现有太阳能电池单元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的密封部填充了树脂的现有太阳能电池单元结构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4A是表示在表面侧玻璃基板上层积树脂部件、周边密封部件及背面侧玻璃基板的工序的剖面示意图;
图14B是表示正在进行层压处理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4C是表示层压处理后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基架上载置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而使用的适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情况。
图1是表示在基架10上载置多个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太阳能电池系统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是例如作为发电厂可利用的结构,基架10可大致由混凝土基底11、基座横梁12、支臂13、纵向横梁14及横向横梁15构成。
即,在地面上等间隔地敷设多个混凝土基底11,在各混凝土基底11的上表面,分别等间隔地并列设置并固定基座横梁12。然后,在各基座横梁12的后端部12a,分别连接并竖立设置支臂13,在各基座横梁12的前端部12b与各支臂13的上端部上分别斜着架设并固定纵向横梁14,进而配置三根横向横梁15与各纵向横梁14正交,在各纵向横梁14上并列设置各横向横梁15。即,沿着纵向横梁14的倾斜方向以相互不同的高度配置各横向横梁15,在相邻的横向横梁15之间架设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由此以倾斜状态载置太阳能电池模块1。然后,通过在各横向横梁15上的规定位置安装导向支撑件17,构成支撑并固定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两端部的结构。
在这样构成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在下侧的横向横梁15与中央的横向横梁15之间载置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1,横向排成一列,并且在中央的横向横梁15与上侧的横梁横梁15之间载置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1,横向排成一列。即,在三根横向横梁15上形成载置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1、上下排成两列的结构。而且,在左右相邻的两根纵向横梁14之间上下分别排列而载置三个太阳能电池模块1。
图2至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结构,图2是从表面侧(受光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从与表面相反的一侧即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分解图。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结构具有兼做用于安装在基架10上的金属零件的两根支撑部件19。
如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1具有在表面(受光面)侧玻璃基板22与背面侧玻璃基板23之间设置构成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5(参照图5A,图5B)的半导体层部21的夹层玻璃结构,在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表面上,沿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长度方向配置并固定有形成为能够在基架10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形状的纵长状支撑部件19。而且,在背面侧玻璃基板23与半导体层部21之间安装后述的密封部件24。
在支撑部件19的两端部设置分别向上方弯曲的L形的卡合部19e,该卡合部19e与基架10的导向支撑件17卡合,由此在基架10上支撑并固定太阳能电池模块1。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宽度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两根该支撑部件19。而且,其配置位置设置在从长度方向的各边向内侧偏移一定距离的位置。具体地说,该太阳能电池模块1具有长度方向约为1400mm、宽度方向约为1000mm的俯视时呈长方形的形状,各支撑部件19配置在从长度方向的各边向内侧靠近约200mm(但不限定为200mm)的位置。这样,通过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两根支撑部件19,在基架10上载置太阳能电池模块1时,能够在基架10上载置并固定太阳能电池模块1,从而使之在宽度方向(图1中的X方向)上稳定不晃动。而且,通过在向内侧靠近约200mm左右的位置上配置支撑部件19,能够平衡良好地分配太阳能电池模块1在支撑部件19的重量。
而且,利用在缓冲部件的双面具有粘接剂层的双面胶18,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背面侧玻璃基板23表面上粘接并固定支撑部件19。作为粘接剂层,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类粘接剂层。而且,作为缓冲部件,能够使用聚烯烃或丙烯酸酯橡胶等。这样,通过使用在缓冲部件的双面具有粘接剂层的双面胶18固定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背面侧玻璃基板23与支撑部件19,例如在基架10上安装后,即使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温度变化)导致支撑部件19及太阳能电池模块1发生热收缩及热膨胀,也能够缓和由于此时的支撑部件19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具体地说为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热膨胀系数之差引起的应力,即能够减轻对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负载应力,防止裂纹等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图3及图4所示的附图标记41是将用于从后述的半导体层部21向外部输出电流的正负引出线(输出引线)32,33(参照图5A)从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开口部23a引出而进行电连接的端子盒。
图5A、图5B及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更具体的结构例。其中,图5A,图5B是用于说明制造工序的两个场景的立体图,图6是图5B的D-D线剖面图。图6是负侧取出线31与负侧引出线33的接合部38的剖面图,正侧取出线30与正侧引出线32的接合部的剖面图也是相同的,所以在此通过附加括号来表示与正侧取出线30及正侧引出线32对应的附图标记。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太阳能电池单元25在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上通过真空装置等依次层叠由透明导电膜(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形成的表面电极层、光电转换层、背面电极层即Ag背侧导通层而形成。作为透明电极膜,除了ITO以外还可以使用SnO2或ZnO等。作为光电转换层,包括非晶硅及微晶硅等的硅类光电转换膜以及CdTe、CuInSe2等化合物类光电转换膜。
这样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元25呈如图5A所示的细长的条状,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25,25中将一侧的表面电极层与另一侧的背面电极侧相互连接,由此构成串联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太阳能电池串26。
即,为了实现高电压化,根据需要利用激光将这些表面电极层、光电转换层、背面电极层的各层割断。进而,对用于形成数列串联连接了集成单元的集合的割断也利用激光来进行加工,将该割断后的被串联连接的集合单位称为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
然后,在该太阳能电池串26中一端部的太阳能电池单元25上形成P型电极端子部27,而在另一端部的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背面电极层的端部上形成N型电极端子部28。这些P型电极端子部27及N型电极端子部28为电极取出部。
另外,由铜箔构成的称为母线的厚度约为120μm的正侧取出线(正极集电部)30与P型电极端子部27电接合且机械接合,由铜箔构成的称为母线的厚度约为120μm的负侧取出线(负极集电部)31与N型电极端子部28电接合或机械接合。作为这些接合方法,可以使用焊接或导电膏(Ag膏)等。
在上述结构中,在太阳能电池串26上以使彼此的前端部相对的状态,按照一直现状(或者在宽度方向上错开的平行状态)配置有由单面被绝缘膜(以下称为“绝缘薄膜”)36覆盖的扁平电缆形成的正侧引出线(正极引线)32与负侧引出线(负极引线)3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A及图5B中例示了配置为一直线状的情况。
正侧引出线32所露出的一端部32b通过焊接与正侧取出线30连接。而且,正侧引出线32的另一端部位于太阳能电池串26的大致中央部,并从太阳能电池串26的面向上弯曲而立起(例如在与面垂直的方向上)成为输出引线部32a。
同样地,负侧引出线33所露出的一端部33b通过焊接与负侧取出线31连接。而且,负侧引出线3的另一端部位于太阳能电池串26的大致中央部,并从太阳能电池串26的面向上弯曲而立起(例如在与面垂直的方向上)成为输出引线部33a。
正侧引出线32及负侧引出线33虽然横跨在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5上,但各引出线32,33的单面(与太阳能电池单元25接触的一侧的面)被绝缘薄膜36覆盖,所以不会使这些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5发生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太阳能电池单元25不限于薄膜太阳能电池,也可以是由晶片形成的晶系太阳能电池。
另外,作为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例如可以使用蓝色玻璃、白色玻璃、磨砂玻璃、钢化玻璃、双强化玻璃、嵌丝玻璃等。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与背面侧玻璃基板23不一定是相同的玻璃基板,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玻璃基板。根据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设置周边环境等,能够适当选择使用何种玻璃基板。配置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受光面侧的表面侧玻璃基板22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基板形成。
图7A和图7B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剖面示意图,是图5B的E-E线剖面图。其中,图7A表示在成型为最终产品之前(即层压处理前)的状态,图7B表示最终成型产品(即层压处理后)的状态。而且,在图7A和图7B中,将表面侧玻璃基板22图示在下侧,将背面侧玻璃基板23图示在上侧。即以倒置的状态图示了太阳能电池模块1。因此,作为产品在实际使用时的上下关系是相反的。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图7A和图7B所示的上下关系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构成为在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上配置作为半导体层部21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5,并在该太阳能电池单元25上经由密封部件24配置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结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厚度薄于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厚度。举个具体例子如下:在具有长度方向约为1400mm、宽度方向约为1000mm的外形尺寸的玻璃基板中,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厚度为0.7mm,背面侧玻璃基板的厚度为3.2mm。但是不限于该厚度。通过像这样减薄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厚度,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模块1整体薄型化和轻量化。另外,也可以减薄背面侧玻璃基板而实现轻量化。
密封部件24是热可塑性的片状树脂部件,可以使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其他的烯烃类树脂、硅树脂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离聚物树脂。因为离聚物树脂的流动性高,所以是防止玻璃破裂等的有用材料。即,由于在常温下能够使形状确保为片状,所以方便地进行处理,并且,因为其在100℃附近开始软化而具有流动性,在进行层压处理时能够可靠地吸收配线等内封物的厚度,从而无间隙地流动,所以具有良好的紧密接触性。
如图7A所示,在成为最终成型产品之前的阶段(层压处理前的阶段),该密封树脂24形成为比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外周形状小一圈左右的形状。而且,在密封部件24的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相对的面一侧(图7A中为下面侧),在其整个表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部(以下称为凹凸部)24a。该凹凸部24a可以通过例如压纹加工形成,但不限于压纹加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凸部24a的形状为倒三角形(圆锥、三角锥、四角锥等),但不限于这样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半圆球形状、半椭圆球形状、圆柱形状等。总之,只要是通过施加压力易于发生变形的形状即可。
而且,在图7A所示的状态中,在真空条件下,从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上方(图7A箭头所示的方向)施加规定的压力并进行加热,由此制作出图7B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即,在最终成型产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整个下表面与密封部件24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上表面与该太阳能电池单元25周边的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上表面(即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周边部上表面)与压扁凹凸部24a而变得平坦的密封部件24的下表面紧密接触。
而且,密封部件24在压扁凹凸部24a时整体沿面方向压延,所以,最终在面方向上延伸的密封部件24的周端面24b形成为与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两周端面22a,23a齐平,或者比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两周端面22a,23a更向外部突出少许的弯曲状。在图7B中,形成为向外部突出的弯曲状。即密封部件24也被兼做为密封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周端面的结构。
由此,不像现有技术那样,分别需要设置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密封部件及密封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周端面的密封部件(例如铝制框体等),所以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在组装工序中也能够省略密封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周端面的工序。而且,由于将密封部件24兼用于密封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周端面,因此也能够省略现有技术中除去密封部件所伸出的部分的工序。进而,只要将密封部件24的周端面24b形成为相比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各周端面22a,23a向外侧突出,就可以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设置时及设置后,即使有物体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端部发生碰撞,也因为该物体首先与密封部件24的周端面24b碰撞,所以密封部件24作为缓冲部件而能够减少对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损坏。
而且,通过使密封部件24的周端面24b形成为与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各周端面22a,23a齐平,或者比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各周端面22a,23a更向外侧突出少许,在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1时,能够防止凝胶状的密封部件24从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周端面22a滴下而附着在层压装置上。
在此,为了使构成密封部件24的离聚物树脂硬化,如众所周知那样需要冷却一次。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从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上方所施加的压力与热量,能够以与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两周端面22a,23a齐平或者向外侧突出少许左右而停止的方式形成密封部件24的周端面24b。
另外,如图7A及图7B所示,负侧引出线33所露出的一端部33b与负侧取出线31的接合部(重合部)38形成为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表面(即背面电极层的表面)突出的形状。虽然未图示,但正侧引出线32所露出的一端部32b与正侧取出线30的接合部(重合部)也同样地形成为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表面(即背面电极层的表面)突出的形状。
假设密封部件24的下表面侧与上表面侧同样是平坦面,则在从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上方施加规定的压力时,密封部件24的下表面(平坦面)先与该突出的接合部38面接触而被压接,在维持面接触的状态下逐渐被压扁。因此,在接合部38上集中地产生应力,特别在接合部38的角部等中产生较大的应力。这样的应力也影响着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特别是对减薄厚度的表面侧玻璃基板22产生的影响较大。即,在正负取出线30,31及包括正负引出线32,33的角部分在内的接合部38的周边,存在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易产生裂纹等问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在用密封部件24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25时,密封部件24的凹凸部24a先通过点接触(或线接触等)与负侧引出线33所露出的一端部33b与负侧取出线31的接合部38接触,从该状态开始逐渐压扁凹凸部24a,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背面电极层紧密接触,所以,在进行密封时,不会对包括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背面电极层在内的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施加局部的应力。即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构成为,在用密封部件24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25时,不必担心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由于局部的应力负载而导致破损的层状结构。
以上是对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基本结构的说明。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基于上述基本结构,能够具有各种变形例。下面说明变形例。
(1)密封部件24的变形例的说明
图8A及图8B是使用了变形例的密封部件24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8A表示成型为最终产品之前(即进行层压处理前)的状态,图8B表示最终成型产品(即进行层压处理后)的状态。
即,该变形例的密封部件24形成为,与正侧取出线30和正侧引出线32的接合部38(参照图5B)及负侧取出线31和负侧引出线33的接合部38相对的部分24d的厚度薄于其他部分的厚度。这样,通过使与包括接合部38在内的周边部分相对的部分的密封部件24的厚度薄于其他部分的厚度,在将密封部件24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背面电极层紧密接触时,能够减小并分散密封部件24从接合部38受到的应力。而且,通过使密封部件24的凹凸部24a压扁而变形,能够吸收接合部38的厚度。其结果,因为向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施加的应力也被分散,所以能够防止因这些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裂开导致太阳能电池模块1破损。特别是在为达到薄型化及轻量化的目的而减薄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情况下,防止在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上发生开裂是重要课题,但是,通过减薄包括接合部38在内的周边部分的密封部件24的厚度并且形成凹凸部24a,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发生开裂。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使在与包括接合部38在内的周边部分相对的部分的密封部件24上所形成的凹凸部24a的凹部深度深于其他部分的深度,由此来代替使与包括接合部38在内的周边部分相对的部分密封部件24的厚度薄于其他部分的厚度。或者,也可以使在与包括接合部38在内的周边部分相对的部分的密封部件24上所形成的凹凸部24a的间距宽于其他部分的间距。总之,只要使与包括接合部38在内的周边部分相对的部分的密封部件24的树脂量少于与其他部分相对的密封部件24的树脂量即可。
(2)正负引出线32,33的第一变形例的说明
图9A及图9B是使用了第一变形例的正负引出线32,3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9A表示成型为最终产品前(即进行层压处理前)的状态,图9B表示最终成型产品(即进行层压处理后)的状态。
即,第一变形例的正负引出线32,33与图5A及图5B等所示的基本结构的正负引出线32,33相比,接合部38(即一端部32b,33b)的厚度t1形成得薄于引出线的其他部分的厚度t2(参照图6)。在该第一变形例中,使一端部32b,33b的厚度t1为其他部分的厚度t2的1/2。
如果形成这样的结构,则接合部38处于在背面电极层上以其厚度的量特别突出的状态,但通过减薄正负引出线32,33的一端部32b,33b的厚度,能够控制为尽量减薄接合部38的整体厚度。由此,在将密封部件24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背面电极层紧密接触时,因为能够减小并分散密封部件24从接合部38受到的应力,所以也能够分散向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所施加的应力,因而能够防止因这些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裂开导致太阳能电池模块1破损。特别是在为达到薄型化及轻量化的目的而减薄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情况下,虽然防止在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上发生开裂是重要课题,但通过减薄形成接合部38的正负引出线32,33的一端部32b,33b的厚度,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发生开裂。
进而,除了减薄正负引出线32,33的一端部32b,33b的厚度以外,还可以通过组合上述第一变形例的密封部件24的结构,在将密封部件24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背面电极层紧密接触时,能够进一步减小并分散密封部件24从接合部38受到的应力,所以也能够进一步分散向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所施加的应力,因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因这些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裂开导致太阳能电池模块破损。
而且,在第一变形例的正负引出线32,33中,与图5A及图5B等所示的基本结构的正负引出线32,33相比,接合部38(即一端部32b,33b)的宽度w1形成得宽于其他部分的宽度w2的宽度。在该第一变形例中,使一端部32b,33b的宽度w1为其他部分的宽度w2的两倍,即形成为正负引出线32,33的一端部32b,33b在宽度方向的截面积与其他部分在宽度方向的截面积相等。
即,如果只减薄引出线的一端部的厚度,则该一端部的引出线在宽度方向的截面积小于其他部分在宽度方向的截面积,导致接合部38的电阻增大,因而可能在该部分出现发热、断线等问题。因此,在第一变形例中,减薄引出线一端部的厚度的同时相应地增大宽度方向,使得一端部的截面积不小于其他部分的截面积,即一端部的截面积与其他部分的截面积相等。由此,能够防止在接合部38中出现发热、断线等问题。
(3)正负引出线32,33的第二变形例的说明
图10A及图10B是使用了第二变形例的正负引出线32,3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10A表示在成型为最终产品前(即进行层压处理前)的状态,图10B表示最终成型产品(即进行层压处理后)的状态。
即,第二变形例的正负引出线32,33在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中其角部或宽度方向的整体形成为弯曲状。虽然未图示,正负取出线30,31也可以在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中其角部或宽度方向的整体形成为弯曲状。
在正负引出线32,33及取出线30,31在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状的情况下,当将密封部件24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背面电极层紧密接触时,密封部件24从背面电极层上的正负引出线32,33及取出线30,31(特别是其接合部38)受到的应力集中在正负引出线32,33及取出线30,31的宽度方向的两角部分。但是,根据该第二变形例,由于正负的引出线32,33及取出线30,31在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中其角部或宽度方向的整体形成为弯曲状,所以避免在正负的引出线32,33及取出线30.31的特定部位上应力集中这样的状态,从而能够分散应力。由此,在将密封部件24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背面电极层紧密接触时,能够减小并分散密封部件24从背面电极层上的正负引出线32,33及取出线30,31(特别是其接合部38)受到的应力,所以,也能够分散向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所施加的应力,因而能够防止因这些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裂开导致太阳能电池模块1破损。特别是在为达到薄型化及轻量化的目的而减薄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情况下,虽然防止在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上发生开裂是重要课题,但通过使正负的引出线32,33及取出线30,31在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中其角部或宽度方向的整体形成为弯曲状,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发生开裂。而且,在正负引出线32,33中,通过将该第一变形例与上述第二变形例组合,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发生开裂。
(4)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周端部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
图11是局部放大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终端部形状的剖面示意图。
在图1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周端部附近22d向背面侧玻璃基板23侧弯曲。
即,表面侧玻璃基板22形成得薄于背面侧玻璃基板23。而且,太阳能电池模块1是其外形尺寸大约为长1400mm、宽1000mm的大型部件。因此,表面侧玻璃基板22及背面侧玻璃基板23具有与该大型部件的尺寸相匹配的大小。即,薄型且大型的表面侧玻璃基板22处于其自身易于弯曲的状态。因此,在本发明中,利用这样的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特性,在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与背面侧玻璃基板23之间用密封部件24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25时,将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周端部附近22d形成为向背面侧玻璃基板23侧弯曲。通过这样形成,缩窄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与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周端部之间的间隙P,所以,能够减小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周端面所露出的密封部件24的周端面24b的面积。由此,在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1后,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水蒸气等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周端面浸入。
(5)最后,对上述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制造方法再次进行总结说明。在此使用图5A、图5B、图6、图7A、图7B的基板结构说明制造方法。
首先,在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上形成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5。
即,正如参照图5A及图5B已说明过的那样,在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上形成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5,并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25,25中将一方表面电极层与另一方背面电极层相互连接,由此形成串联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太阳能电池串26。然后,在该太阳能电池串26的一端部的太阳能电池单元25上形成P型电极端子部27,而在另一端部的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背面电极层的端部上形成N型电极端子部28,将正侧取出线30与P型电极端子部27接合,将负侧取出线31与N型电极端子部28接合。之后,在太阳能电池串26上,以彼此的前端部相对的状态将单面被绝缘薄膜36覆盖的正侧引出线32与负侧引出线33配置为一直线状,通过焊接将正侧引出线32所露出的一端部32b连接在正侧取出线30,通过焊接将负侧引出线33所露出的一端部33b连接在负侧取出线31。
接着,如图7A所示,在形成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上配置密封部件24,使凹凸部24a位于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相对的面一侧,并在该密封部件24上配置背面侧玻璃基板23。
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从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上方进行加压,并进行加热,实施层压处理。即,当加热进行到某种程度时,密封部件24的粘度降低,从而具有流动性,逐渐压扁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背面电极层接触的凹凸部24a,并且在面方向上压延,密封部件24逐渐接近表面侧玻璃基板22。继续进行加热,当进入到层压工序的后期阶段时,密封部件24在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整个背面电极层及其周围无间隙地熔融并流动,之后,进行一次冷却(低温化)使密封部件硬化。其结果制造出图7B所示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由离聚物树脂形成密封部件24,所以,通过加热熔融的密封部件24易于发生变形,在面方向上压延,因而能够均匀地压扁凹凸部24a。最后完全压扁凹凸部24a,使密封部件24与太阳能电池单元25的整个背面电极层、从太阳能电池单元25伸出的表面侧玻璃基板22周端面的上表面以及背面侧玻璃基板的整个下表面均匀地紧密接触。在这样的层压处理中,当经由背面侧玻璃基板23对密封部件24进行加压时,大致均匀地压扁密封部件24的凹凸部24a,由此该应力大致均匀地向背面侧玻璃基板23及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整体进行施加,而不集中在特定部位,所以特别能够防止或者减少在减薄的表面侧玻璃基板22上出现开裂等破损。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虽然在层压处理中对密封部件24施加的压力为一定,但也可以阶段性地升高压力。在该情况下,经过对背面侧玻璃基板23施加低压力且进行加热而使密封部件24熔融的阶段后,对背面侧玻璃基板23施加较强的压力,压扁密封部件24,进行层压处理。最初就开始对背面侧玻璃基板23施加较强的压力时,减薄形成的表面侧玻璃基板22存在开裂的可能性,但通过阶段性地升高压力,能够减少该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表面侧玻璃基板22形成得薄于背面侧玻璃基板2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与之相反,对于背面侧玻璃基板23形成得薄于表面侧玻璃基板2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也能够适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载置于基架上而使用的适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情况进行了例示,所以,虽然太阳能电池模块1具有兼做可在基架10上安装的金属零件的两根支撑部件19,但对于不具有这样的支撑部件19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当然能够适用本发明。
另外,本次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不是限定说明的依据。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是只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解释的,而是根据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来界定。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书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所有的变更。
另外,本发明基于2010年6月30日在日本提交的第2010-149308号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其所有内容通过引用而被包含在本发明中。而且,本说明书所引用的文献通过引用而具体地包含其全部。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基于如下方面是有用的,即在使夹层玻璃结构的树脂密封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实现薄型化及轻量化的目的时,即使采用薄型化后的表面侧玻璃基板(或薄型化后的背面侧玻璃基板),也能够提供减少表面侧玻璃基板及背面侧玻璃基板等的破损且防水性也良好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附图标记说明
1  太阳能电池模块;
10  基架;
11  混凝土基底;
12  基座横梁;
13  支臂;
14  纵向横梁;
15  横向横梁;
17  导向支撑件;
18  双面胶;
19  支撑部件;
19e  卡合部;
21  半导体层部;
22  表面侧玻璃基板(表面侧绝缘基板);
23  背面侧玻璃基板(背面侧绝缘基板);
23a,23a  周端面;
24  密封部件;
24a  凹凸形状部;
24b  周端面;
25  太阳能电池单元(表面电极层、光电转换层、背面电极层);
26  太阳能电池串;
27  P型电极端子部;
28  N型电极端子部;
30  正侧取出线;
31  负侧取出线;
32  正侧引出线(正极引线);
33  负侧引出线(负极引线);
32a,33a  输出引线部;
32b,33b  一端部;
36  绝缘膜(绝缘薄膜);
38  接合部。

Claims (9)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是形成有厚度薄的单侧绝缘基板的夹层玻璃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表面侧绝缘基板上形成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工序;
在形成有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上配置密封部件的工序,该密封部件形成为其形状小于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及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外周形状,且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相对的面一侧形成有凹凸形状;
在所述密封部件上配置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工序;
在真空条件下,从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的上方进行加压并加热,压扁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凹凸形状部使之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紧密接触,由此在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与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之间密封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工序;
通过冷却使所述密封部件硬化的工序;
所述密封部件为离聚物树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硬化后其周端面与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及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各周端面齐平,或者比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及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各周端面更向外侧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背面电极层上,配置用于取出电流的取出线及用于从该取出线向外部输出电流的引出线;
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与所述取出线和所述引出线的接合部相对的部分的厚度薄于其他部分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线形成为,所述接合部部分的厚度薄于其他部分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线形成为,所述接合部部分的宽度宽于其他部分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线的厚度与宽度形成为,使得该引出线在所述接合部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积与其他部分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积相等。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线和/或所述取出线在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中角部或宽度方向的整体形成为弯曲状。
8.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构成为形成有厚度薄的单侧绝缘基板的夹层玻璃结构,在表面侧绝缘基板上形成有太阳能电池单元,且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与背面侧绝缘基板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特征在于,
厚度薄的绝缘基板的周端部附近向厚度厚的绝缘基板侧弯曲。
9.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的周端面形成为,与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及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各周端面齐平,或者比所述表面侧绝缘基板及所述背面侧绝缘基板的各周端面更向外侧突出。
CN2011800319929A 2010-06-30 2011-06-29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Pending CN1029597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9308 2010-06-30
JP2010149308 2010-06-30
PCT/JP2011/064892 WO2012002422A1 (ja) 2010-06-30 2011-06-29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9729A true CN102959729A (zh) 2013-03-06

Family

ID=45402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19929A Pending CN102959729A (zh) 2010-06-30 2011-06-29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98447A1 (zh)
EP (1) EP2590227A1 (zh)
JP (1) JPWO2012002422A1 (zh)
CN (1) CN102959729A (zh)
WO (1) WO20120024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9376B2 (ja) 2010-11-30 2013-0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43481A (ja) * 2012-01-11 2013-07-22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179530A1 (ja) * 2012-05-30 2013-1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
WO2014050193A1 (ja) * 2012-09-28 2014-04-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JP5981302B2 (ja) * 2012-10-30 2016-08-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USD739819S1 (en) * 2014-12-09 2015-09-29 Bentek Corporation Inverter power rack and power skid
USD739346S1 (en) * 2014-12-09 2015-09-22 Bentek Corporation Inverter power rack and power skid
JP6959130B2 (ja) * 2017-12-20 2021-11-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10910989B2 (en) * 2018-02-28 2021-02-02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for forming solar panel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5194A (ja) * 1996-08-20 1998-03-06 Fuji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ロール式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2151711A (ja) * 2000-11-15 2002-05-24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薄膜太陽電池の裏面封止方法
JP2004134656A (ja) * 2002-10-11 2004-04-30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した太陽電池
JP2009099883A (ja) * 2007-10-19 2009-05-07 Kaneka Corp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9141264A (ja) * 2007-12-10 2009-06-25 Shin Etsu Chem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31834A (ja) 1987-11-14 1989-05-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住宅冷暖房装置
JP2001060706A (ja) * 1999-08-23 2001-03-06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太陽電池モデ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EP1081770B1 (en) * 1999-09-01 2009-02-18 Kaneka Corporation Thin-film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3282920A (ja) * 2002-03-27 2003-10-03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4288677A (ja) 2003-03-19 2004-10-14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サブアセンブリおよび複層ガラス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8772624B2 (en) * 2006-07-28 2014-07-0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olar cell encapsulant layers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and adhes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5194A (ja) * 1996-08-20 1998-03-06 Fuji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ロール式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2151711A (ja) * 2000-11-15 2002-05-24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薄膜太陽電池の裏面封止方法
JP2004134656A (ja) * 2002-10-11 2004-04-30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した太陽電池
JP2009099883A (ja) * 2007-10-19 2009-05-07 Kaneka Corp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9141264A (ja) * 2007-12-10 2009-06-25 Shin Etsu Chem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90227A1 (en) 2013-05-08
US20130098447A1 (en) 2013-04-25
JPWO2012002422A1 (ja) 2013-08-29
WO2012002422A1 (ja) 201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9729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KR102175893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US9202957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WO2010116973A1 (ja)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JP200729486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608928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WO2008016043A1 (en) Solar cell module
US20110108107A1 (en) Thin-Film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4246599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string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US20150059835A1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JP563708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825205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627869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21074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12263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US2012011835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US20120204932A1 (en) Thin-film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120100B1 (ko) 박막태양전지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모듈 상호간의 연결방법
JP616301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RU2651642C1 (ru) Фот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с самовосстанавливающимся контактом
CN104505414A (zh) 一种太阳电池组件
WO2017056363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134373A (ja) 薄膜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WO2012017661A1 (ja) 光電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11602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nding composite solar cell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