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8820A - 制动器释放机构 - Google Patents

制动器释放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8820A
CN102958820A CN2010800676724A CN201080067672A CN102958820A CN 102958820 A CN102958820 A CN 102958820A CN 2010800676724 A CN2010800676724 A CN 2010800676724A CN 201080067672 A CN201080067672 A CN 201080067672A CN 102958820 A CN102958820 A CN 102958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ing mechanism
relative rotation
brake releasing
support holes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76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佳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58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88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06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radial effect
    • B66D5/08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radial effect embodying blocks or sho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7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permit passengers to leave an elevator car in case of failure, e.g. moving the car to a reference floor or unlocking the d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24Oper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减轻制动器释放作业的劳力的制动器释放机构。制动器释放机构具备:设置为能够相对旋转的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多个滚动体(17)。在杆的相对置的一对面中的一个面(13a)形成有多个支承孔(19),在另一个面(15a)形成有呈圆弧状延伸的多个长孔(21),以使滚动体能够在滚动的同时移动。长孔分别形成为,在滚动体沿长孔移动时滚动体的收纳深度发生变化。两杆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间隔通过这些杆的相对旋转而发生变化。制动器释放机构进一步具备释放用螺栓(43),其不限制固定杆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而是限制可动杆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通过旋转可动杆,固定杆对可动体施加沿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移动力,制动器被释放。

Description

制动器释放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电梯的曳引机用制动器的制动器释放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曳引机设置有用于停止乘用轿厢的制动器。在该制动器设有电磁线圈,在乘用轿厢进行升降的平时的运行中,向电磁线圈通电,通过电磁的作用来释放曳引机用制动器。另一方面,构成为在停电或地震等紧急时刻,切断通电,制动器自动地成为制动状态。由此,作为在乘用轿厢紧急停止之后的操作,通过手动来释放曳引机用制动器,使乘用轿厢成为能够升降的状态,然后使乘用轿厢移动到最近层。
作为在上述场面中通过手动来释放曳引机用制动器的结构,存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构成制动器的可动铁芯被销贯通,该销的末端与具有电磁铁的固定铁芯螺合,销的头部向可动铁芯的与固定铁芯成相反侧的面突出。于是,在制动器释放时,在销的头部与可动铁芯之间插入制动器释放件的楔形状部分,使可动铁芯向固定铁芯侧移动,由此,被可动铁芯支承的制动靴从转子的制动面离开。
但是,在利用了如上所述的楔效应的制动器释放形态中,在将楔形状部分插入到销的头部与可动铁芯之间时,制动器释放件受到以楔形状部分的大范围的面接触为起因的较大的摩擦力,因此对于制动器释放作业需要极大的劳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1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器释放机构,其能够在利用手动进行的制动器释放作业中减少劳力。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动器释放机构,其是针对电梯的曳引机用制动器的制动器释放机构,所述曳引机用制动器包括用于支承制动靴的可动体、以及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体的电磁线圈的固定基底,该制动器释放机构具备:第1部材和第2部材,它们被设置为能够相对旋转;以及多个滚动体,它们被设置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之间,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的相对置的一对面中的一个面形成有多个支承孔,所述多个支承孔用于部分地收纳所述滚动体,在另一个面形成有呈圆弧状延伸的多个长孔,以使所述滚动体能够在滚动的同时移动,所述支承孔分别以使所述滚动体能够自转且能够与该支承孔同步地移动的方式来支承所述滚动体,所述长孔分别形成为,在所述滚动体沿该长孔移动时该滚动体的收纳深度发生变化,所述滚动体分别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之间被对应的所述支承孔和所述长孔双方收纳,由此,所述第1部材与第2部材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间隔通过该第1部材和第2部材的相对旋转而发生变化,所述制动器释放机构进一步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不限制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而是限制另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所述限制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底,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一方被设置为对所述可动体施加沿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移动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动器释放机构,能够在利用手动进行的制动器释放作业中减少劳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动器释放机构的电梯曳引机用的内张式鼓式制动器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组合了用于构成制动器释放机构的可动杆及固定杆的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从图2的箭头III观察的状态的图。
图4是图3的沿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可动杆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固定杆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沿VIII-VIII线的剖视图,是将沿VIII-VIII线的弧状的区域展开成平面状示出的图。
图9是关于图2的、放大示出了一个套环附近的图。
图10是在曳引机用制动器组装了制动器释放机构的状态的与图1相同形态的图。
图11是图10的沿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0的沿XII-XII线的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制动器释放机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应部分。
图1是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器释放机构的电梯曳引机用的内张式鼓式制动器的概略图。曳引机用制动器1包括固定基底5和一对可动体3。
一对可动体3以夹着固定基底5的方式设置在固定基底5的两侧。在各可动体3形成有突起3a,突起3a用于卡定后述的固定杆。在各可动体3的与固定基底5相反的一侧,以与转子7的内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有制动靴9。各制动靴9被对应的可动体3支承。在各可动体3和固定基底5之间配置有弹性体11。由此,一对可动体3和一对制动靴9始终被对应的弹性体11的弹力向转子7施力。
固定基底5在一对可动体3的附近具有省略了图示的电磁线圈。一对可动体3被这些电磁线圈驱动。具体地说,在对这些电磁线圈通电时,一对可动体3通过该电磁力而受到被拉向固定基底5侧那样的驱动力。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器释放机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组合了用于构成制动器释放机构的可动杆及固定杆的状态的图。图3是示出从图2的箭头III观察的状态的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首先,制动器释放机构具备可动杆(第1部材)13和固定杆(第2部材)15以及多个滚动体17。
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设置为能够相互地相对旋转。此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滚动体17设置在所述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体17例如构成为轴承钢材料的球体。在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的相对的一对面13a、15a中的一个面13a,形成有与滚动体为相同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支承孔19,在另一个面15a形成有与滚动体为相同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长孔21。进一步参照其它附图对它们进行说明。
图5是可动杆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沿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固定杆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沿VIII-VIII线的剖视图,其将沿VIII-VIII线的弧状的区域展开成平面状示出。
首先,如图5所示,可动杆13具有主体部23和片状杆部25。主体部23是以上述的相对旋转的旋转轴线CL为中心的圆形盘状的部分。在主体部23的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27。片状杆部25是沿相对旋转的半径方向延伸的部分,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主体部23向主体部23的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
支承孔19是分别开设在主体部23的所述一个面13a的凹部。各支承孔19具有部分地收纳滚动体17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具有仿照滚动体17的外形的形状(与滚动体的外形相似的内面形状)。具体地说,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滚动体17为球体,因此支承孔19的内面形状形成为球面状。此外,如图6所示,各支承孔19的深度为构成滚动体17的球体的直径d的一半、即d/2。根据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支承孔19为半球状的凹部。此外,根据支承孔19的这样的形态,各支承孔19将对应的滚动体17支承成滚动体17在孔中无法移动且在孔中能够自转那样的形态、换言之滚动体17能够自转及与支承孔同步地移动的形态。
以俯视观察,三个支承孔19被配置在关于主体部23的中心(相对旋转轴线CL)的同一半径的圆周上。此外,以俯视观察,支承孔19分别与其它相邻的支承孔19以相等角度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0度)隔开。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固定杆15具有主体部29和固定用臂部31。主体部29是以相对旋转轴线CL为中心的圆形盘状的部分。在主体部29的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33。
固定用臂部31是沿相对旋转的半径方向延伸的部分,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主体部29向主体部29的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在固定用臂部31的末端附近设置有一对钩35。一对钩35是从与形成长孔21的所述另一个面15a相反的一侧的面、即在组装时与可动体3对置的一侧的面立起的一对突出部。并且,在由手动进行制动器释放时,将可动体3的所述突起3a插入到一对钩35之间。
长孔21是分别开设在主体部29的所述另一个面15a的凹部。各长孔21具有部分地收纳滚动体17的形态,是延伸成关于相对旋转轴线CL的圆弧状的孔。此外,如图7所示,以俯视观察,各长孔21具备使圆以圆弧状移动时的轨迹所成的形状。此外,各长孔21的内面形状具有与滚动体17的外形相对应的形状,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具有使球面以圆弧状移动时的轨迹所成的形状。此外,如图8所示,各长孔21的深度根据圆弧状的延长方向的位置而变化,即,长孔21分别形成为:在滚动体17沿着长孔21移动时,滚动体17的收纳深度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长孔21的最大深度Xmax与由最大深度Xmax大致线性地发生变化而得到的最小深度Xmin之间的关系为,相对于滚动体17的直径d满足
0<Xmin<Xmax<d/2
根据长孔21的这样的形态,各滚动体17能够在对应的长孔21内滚动,同时沿长孔21的延长方向移动,并且,滚动体17的收纳深度(换言之即滚动体17从长孔21露出的露出高度)伴随着滚动体17的移动而变化。
以平面观察,三个长孔21被配置在关于主体部29的中心(相对旋转轴线CL)的同一半径的圆周上。此外,以平面观察,长孔21分别与其它相邻的长孔21以相等角度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长孔的周向中心观察为大致120度)隔开。
各滚动体17从其一侧被部分地收纳于上述结构的支承孔19,从另一侧被部分地收纳于上述结构的长孔21。即,滚动体17分别在可动体3和固定基底5之间,被对应的支承孔19和长孔21双方收纳。由此,可动体3与固定基底5之间的在相对旋转轴线CL方向的间隔根据可动体3与固定基底5之间的相对旋转动作、即滚动体17在长孔21中所处的位置而发生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器释放机构进一步具备盖部材和多个套环。根据图2和图9对此进行说明。图9是关于图2的、放大示出一个套环附近的图。如图2和图9所示,将盖部材37配置为在盖部材37与固定杆15之间夹着可动杆13。此外,套环39分别是筒状的部材,其配置在盖部材37与固定杆15之间,来维持盖部材37与固定杆15之间的间隔。在各套环39的中空部,贯穿插入有套环用螺钉41,盖部材37和固定杆15被这些套环用螺钉41连结。
制动器释放机构进一步具备限制部。限制部例如不限制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中的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CL方向的位置,而是限制另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CL方向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由固定在固定基底5的释放用螺栓构成。根据图10和图11对此进行说明。
图10是在曳引机用制动器组装了制动器释放机构的状态的与图1相同形态的图。图11是图10的沿XI-XI线的剖视图。如在图11最佳地示出那样,作为限制部的释放用螺栓43以在相对旋转轴线CL上延伸的方式贯穿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即,贯穿插入到所述贯通孔27和贯通孔33中。释放用螺栓43的末端螺合于固定基底5。释放用螺栓43的头部的外径比贯通孔27的直径大,其从可动杆13的与形成有支承孔19的一个面13a相反的相反面13b露出,并钩挂于该相反面13b。此外,在盖部材37的位于相对旋转轴线CL附近的部分设置有用于避开螺栓43的头部的孔,以不妨碍释放用螺栓43的头部钩挂在所述相反面13b。
接着,主要根据图10~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器释放机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图10的沿XII-XII线的面的图。关于制动器释放机构,如图10和图11所示,将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配置在可动体3的与固定基底5相反的一侧。此外,将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配置为固定杆15位于可动体3侧的关系。此外,如图10~图12所示,可动体3的突起3a插入到固定杆15的一对钩35之间。滚动体17分别位于对应的长孔21的最大深度Xmax的部分。示出安装顺序的一个例子,首先,将固定杆15的一对钩35与可动体3的突起3a卡合,接着,将释放用螺栓43贯穿插入到贯通孔27和贯通孔33,并螺纹紧固于固定基底5,由此来使释放用螺栓43的头部与可动杆13的相反面13b紧密抵接。
由上述状态,使可动杆13以图12的箭头R示出的方式旋转,则以上述钩35与突起3a之间的卡合为起因,固定杆15被可动体3限制了相对旋转方向的旋转,即,固定杆15不旋转,仅有可动杆13旋转。由此,在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之间产生相对旋转。
当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之间产生相对旋转时,各滚动体17以旋转的可动杆13中的支承孔19的圆弧状的移动为起因,与支承孔19同步地(一起)改变位置,各滚动体17在长孔21内滚动的同时向最小深度Xmin的部分移动。这样,滚动体17从长孔21内的最大深度Xmax的部分移动到最小深度Xmin的部分,由此,滚动体17的从固定杆15的另一个面15a露出的高度增加,固定杆15的另一个面15a与可动杆13的一个面13a之间的间隔、即固定杆15和可动杆13之间的间隔增加。在这里,允许可动杆13相对旋转,但是可动杆13向相对旋转轴线CL方向的移动(特别是向从固定基底5离开的方向的移动)被释放用螺栓43限制。因此,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之间的间隔的增加表现为固定杆15向从可动杆13离开的方向的相对旋转轴线CL方向的移动。由此,可动体3受到来自固定杆15的沿相对旋转轴线CL方向的按压力,来抵抗弹性体11的弹力,以接近固定基底5的方式移动。由此,与可动体3一体地设置的制动靴9从转子7的内周面离开,达到了通过手动进行的制动器的释放。
此外,通过使套环39成为以下形态来恰当地确保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之间的相对动作。如图9所示,设套环39的高度为X,可动杆13的支承孔19的深度为a,可动杆13的厚度为b,制动器释放所需的可动体3的移动距离为g,则设定为满足下式的情况是较为合适的:
g+d-Xmin-a<X<(d-Xmax)+b-(d/2)
通过将套环39的高度设定为满足上述条件那样的X,在制动器释放作业时,能够使可动杆13与固定杆15之间以不干涉的方式发生间隔变化,并且,即使在将可动杆13与固定杆15之间的间隔扩张到最大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夹在两者之间的滚动体17脱落。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器释放机构,当对可动体施加制动器释放力时,不必在可动部产生由于大范围的面接触而引起的较大的摩擦力。更为具体地说,能够通过滚动体自身的旋转来吸收由于可动杆的旋转引起的摩擦。由此,能够较大地减轻利用手动进行的制动器释放作业的劳力。此外,由于能够通过对曳引机仅施加纵向的旋转力来进行制动器的强制释放,因此不需要在曳引机侧方设置用于释放作业的较大的空间,能够与井道和机房的节省空间相联系。
以上,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及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能够采取各种变化形态。
示出一个例子,限制部只要提供这样的作用即可:不限制可动杆(第1部材)和固定杆(第2部材)中的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CL方向的位置,而是限制另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CL方向的位置。由此,限制部只要能够提供所述作用,则不限定于是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独立的一个部材,其可以为第1部材或第2部材的一部分,可以为固定基底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为其它要素的一部分。
标号说明
3:可动体;5:固定基底;9:制动靴;13:可动杆(第1部材、第1部材及第2部材中的另一方);13a:一个面;13b:相反面;15:固定杆(第2部材、第1部材及第2部材中的一方);15a:另一个面;17:滚动体;19:支承孔;21:长孔;37:盖部材;39:套环;43:释放用螺栓(限制部);CL:相对旋转轴线。

Claims (8)

1.一种制动器释放机构,其是针对电梯的曳引机用制动器的制动器释放机构,所述曳引机用制动器包括用于支承制动靴的可动体、以及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体的电磁线圈的固定基底,该制动器释放机构具备:
第1部材和第2部材,它们被设置为能够相对旋转;以及
多个滚动体,它们被设置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之间,
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的相对置的一对面中的一个面形成有多个支承孔,所述多个支承孔用于部分地收纳所述滚动体,在所述一对面中的另一个面形成有呈圆弧状延伸的多个长孔,以使所述滚动体能够在滚动的同时移动,
所述支承孔分别以使所述滚动体能够自转且能够与该支承孔同步地移动的方式来支承所述滚动体,
所述长孔分别形成为,在所述滚动体沿该长孔移动时该滚动体的收纳深度发生变化,
所述滚动体分别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之间被对应的所述支承孔和所述长孔双方收纳,由此,所述第1部材与第2部材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间隔通过该第1部材和第2部材的相对旋转而发生变化,
所述制动器释放机构进一步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不限制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而是限制另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
所述限制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底,
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一方被设置为对所述可动体施加沿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移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动器释放机构,
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一方被所述可动体限制了相对旋转方向的旋转,
所述长孔形成于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制动器释放机构,
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另一方具有沿相对旋转的半径方向延伸的片状杆部,
所述支承孔形成于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另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的制动器释放机构,
所述滚动体分别为球体。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制动器释放机构,
所述球体至少设置有3个,
所述支承孔分别与其它相邻的所述支承孔以相等角度间隔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的制动器释放机构,
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以所述一方位于所述可动体侧的方式配置在该可动体的与所述固定基底相反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的制动器释放机构,
所述制动器释放机构进一步具备盖部材和套环,
所述盖部材配置为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一方与所述盖部材之间夹着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另一方,
所述套环配置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一方与所述盖部材之间,以维持该盖部材与该一方之间的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的制动器释放机构,
所述限制部以在相对旋转轴线上延伸的方式贯通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
所述限制部的末端螺合于所述固定基底,
该限制部的头部从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另一方的与形成有所述支承孔或所述长孔的一个面相反的相反面露出,并钩挂于该相反面。
CN2010800676724A 2010-06-25 2010-06-25 制动器释放机构 Pending CN1029588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60828 WO2011161807A1 (ja) 2010-06-25 2010-06-25 ブレーキ解放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8820A true CN102958820A (zh) 2013-03-06

Family

ID=45371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76724A Pending CN102958820A (zh) 2010-06-25 2010-06-25 制动器释放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86739A1 (zh)
JP (1) JPWO2011161807A1 (zh)
KR (1) KR20130043641A (zh)
CN (1) CN102958820A (zh)
WO (1) WO20111618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1606A (zh) * 2017-05-23 2019-12-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制动器释放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9896B (zh) * 2014-09-30 2016-09-21 Fong Hwang Entpr Co Ltd Lifting equipment for power failure Safe decoupling escape switch
KR102341994B1 (ko) * 2021-08-30 2021-12-21 김정록 승강기용 시브제동장치
KR102341995B1 (ko) * 2021-08-30 2021-12-21 김정록 승강기용 시브제동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890A (ja) * 1982-07-26 1984-02-06 山久チエイン株式会社 巻上機
JP2006341942A (ja) * 2005-06-07 2006-1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用ブレーキの手動開放装置及びそのブレーキの手動開放方法
CN101081674A (zh) * 2006-05-29 2007-12-0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制动设备的电梯设备及电梯设备中的制动方法
CN101186267A (zh) * 2006-11-16 2008-05-28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制动装置、电梯设备、检测制动装置功能的方法和现代化设置
CN101200259A (zh) * 2006-12-05 2008-06-18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保持和制动电梯设备中的电梯轿厢的制动装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890A (ja) * 1982-07-26 1984-02-06 山久チエイン株式会社 巻上機
JP2006341942A (ja) * 2005-06-07 2006-1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用ブレーキの手動開放装置及びそのブレーキの手動開放方法
CN101081674A (zh) * 2006-05-29 2007-12-0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制动设备的电梯设备及电梯设备中的制动方法
CN101186267A (zh) * 2006-11-16 2008-05-28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制动装置、电梯设备、检测制动装置功能的方法和现代化设置
CN101200259A (zh) * 2006-12-05 2008-06-18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保持和制动电梯设备中的电梯轿厢的制动装备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1606A (zh) * 2017-05-23 2019-12-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制动器释放装置
CN110621606B (zh) * 2017-05-23 2021-03-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制动器释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86739A1 (en) 2013-05-01
WO2011161807A1 (ja) 2011-12-29
KR20130043641A (ko) 2013-04-30
JPWO2011161807A1 (ja) 2013-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8820A (zh) 制动器释放机构
CN102906437B (zh) 包括机电致动器子组件的超速联接和控制组件
US20100038192A1 (en) Floating yaw brake for wind turbine
CN103466080B (zh) 用于冲压气轮机的机电致动器和闭锁组件
CN102037266A (zh) 管道夹紧组件
JP2012193805A (ja) パーキング機構付電動式ブレーキ装置
CN101151442A (zh) 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排气系统的振动载荷悬架
CN103889877A (zh) 管道敷设机用绞盘及具有该绞盘的管道敷设机
CN101956779A (zh) 车辆用空气弹簧及其吊具安装方法
CN104903602B (zh) 滚动轴承
CN104930285A (zh) 插塞式接合元件
JP2018123854A (ja) 内面材嵌着装置
CN102428020B (zh) 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
EP3998414A1 (en) Self lock mechanism
CN100424372C (zh) 组合式离合器
CN102135141A (zh) 用于板组件的端板、具有此类端板的摩擦性运作装置以及用于生产这种端板的方法
JP2017186810A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部材接合用スリーブの保持構造
CN101066744B (zh) 一种电梯提升装置的双制动器
EP0688732B1 (en) Fixing end for cores used in reeling
KR100938978B1 (ko) 비좌굴가새 및 이에 의한 비좌굴가새 유닛
CN207017736U (zh) 一种剪切式铅芯阻尼器
US20120298454A1 (en) Brake Pad Retention System
CN201808496U (zh) 一种升降机构总成
US20220275844A1 (en) Electromagnetic brake
CN217326839U (zh) 多救援设备配合用电磁锁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