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5615A -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5615A
CN102955615A CN2012104487614A CN201210448761A CN102955615A CN 102955615 A CN102955615 A CN 102955615A CN 2012104487614 A CN2012104487614 A CN 2012104487614A CN 201210448761 A CN201210448761 A CN 201210448761A CN 102955615 A CN102955615 A CN 102955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ine
screen
wire
insulate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87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5615B (zh
Inventor
杨盛际
王海生
刘英明
赵卫杰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487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55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55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5615A/zh
Priority to US14/075,251 priority patent/US922335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5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5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所述触摸屏包括透明基板和位于透明基板的周边区域的缓冲沟道层,所述缓冲沟道层包括:位于透明基板之上的金属线、位于金属线之上的第一绝缘线、位于第一绝缘线之上的透明电极线和位于透明电极线之上的第一钝化线;以及位于透明基板之上的第二绝缘线和位于第二绝缘线之上的第二钝化线;其中,所述第二绝缘线和第二钝化线所组成的层叠结构与金属线、第一绝缘线、透明电极线和第一钝化线所组成的层叠结构相互间隔形成沟道。沟道的设计增加了触摸屏周边与防酸油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防酸油墨与触摸屏的粘合密封性,可在边缘强化工艺中有效阻止酸性物质对触摸屏的内部结构造成腐蚀破坏。

Description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摸屏(Touch Screen Panel)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目前,触摸屏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电磁式、振波感应式以及受抑全内反射光学感应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摸屏以其独特的触控原理,凭借高灵敏度、长寿命、高透光率等优点,被业内追捧为新宠。 
在电容式触摸屏中,OGS(One Glass Solution,一体化触控,简称OGS)触摸屏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并已经在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OGS触摸屏采用4层结构,即在玻璃基板之上依次形成有金属层、绝缘层、透明电极层和钝化保护层。在OGS触摸屏的生产过程中,边缘强化工艺是决定产品良率的主要因素,边缘强化工艺是指:在触摸屏的两个表面形成起保护作用的防酸油墨层;将形成防酸油墨层后的触摸屏浸入酸性物质(例如氢氟酸)中,腐蚀刻蚀掉玻璃截面在切割时所产生的毛刺,从而使触摸屏的边缘强度得到增强。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防酸油墨层与触摸屏周边的密封性较差,OGS触摸屏在进行边缘强化时,酸性物质比较容易从触摸屏的周边区域进入内部区域,对内部结构(例如透明电极等)造成腐蚀破坏,最终影响产品的良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用以提高防酸油墨层与触摸屏的密封性,减少边缘强化工艺中酸性物质对触摸屏内 部结构的腐蚀破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本发明触摸屏,包括透明基板和位于透明基板的周边区域的缓冲沟道层,所述缓冲沟道层包括: 
位于透明基板之上的金属线、位于金属线之上的第一绝缘线、位于第一绝缘线之上的透明电极线和位于透明电极线之上的第一钝化线;以及 
位于透明基板之上的第二绝缘线和位于第二绝缘线之上的第二钝化线; 
其中,所述第二绝缘线和第二钝化线所组成的层叠结构与金属线、第一绝缘线、透明电极线和第一钝化线所组成的层叠结构相互间隔形成沟道。 
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触摸屏。 
本发明触摸屏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透明基板的周边区域形成金属线; 
在形成有金属线的基板上形成位于金属线之上的第一绝缘线,以及位于透明基板之上并与所述金属线和第一绝缘线间隔的第二绝缘线; 
在形成有第一绝缘线和第二绝缘线的基板上形成位于第一绝缘线之上的透明电极线; 
在形成有透明电极线的基板上形成位于透明电极线之上的第一钝化线,以及位于第二绝缘线之上的第二钝化线。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二绝缘线和第二钝化线所组成的层叠结构与金属线、第一绝缘线、透明电极线和第一钝化线所组成的层叠结构彼此间隔形成沟道,该沟道的设计大大增加了触摸屏周边与防酸油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防酸油墨与触摸屏的粘合密封性,可在边缘强化工艺中有效阻止酸性物质从触摸屏的周边进入触摸屏的内部对触摸屏的内部结构造成腐蚀破坏,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触摸屏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中B-B处在第四次构图工艺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触摸屏的制造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B处在第一次构图工艺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B-B处在第二次构图工艺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B-B处在第三次构图工艺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透明电极           11-缓冲沟道层        12-金属线 
13-第一绝缘线         14-第二绝缘线        15-透明电极线 
16-第一钝化线         17-第二钝化线        18-沟道 
19-防静电损伤短路环   20-第一金属连接线    21-第二金属连接线 
22-三角形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防酸油墨层与触摸屏周边的密封性,减少边缘强化工艺中酸性物质对触摸屏内部结构的腐蚀破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二绝缘线和第二钝化线所组成的层叠结构与金属线、第一绝缘线、透明电极线和第一钝化线所组成的层叠结构彼此间隔形成沟道,该沟道的设计大大增加了触摸屏周边与防酸油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防酸油墨与触摸屏的粘合密封性。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图1为本发明触摸屏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发明触摸屏,包括透明基板10和位于透明基板10的周边区域的缓 冲沟道层11,所述缓冲沟道层11包括: 
位于透明基板10之上的金属线12、位于金属线12之上的第一绝缘线13、位于第一绝缘线13之上的透明电极线15和位于透明电极线15之上的第一钝化线16;以及 
位于透明基板10之上的第二绝缘线14和位于第二绝缘线14之上的第二钝化线17; 
其中,第二绝缘线14和第二钝化线17所组成的层叠结构与金属线12、第一绝缘线13、透明电极线15和第一钝化线16所组成的层叠结构相互间隔形成沟道。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由于在透明基板10的周边区域设置缓冲沟道层11,该缓冲沟道层11中,第二绝缘线14和第二钝化线17所组成的层叠结构与金属线12、第一绝缘线13、透明电极线15和第一钝化线16所组成的层叠结构彼此间隔形成沟道18,当在触摸屏的表面形成防酸油墨层时,该沟道18的设计大大增加了触摸屏周边与防酸油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防酸油墨层与触摸屏的粘合密封性,可在边缘强化工艺中有效阻止酸性物质从触摸屏的周边进入触摸屏的内部对触摸屏的内部结构造成腐蚀破坏,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其中,透明基板10可以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者树脂基板等,沟道18的宽度可以根据防酸油墨的特性和具体印刷工艺来确定。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绝缘线14为两条,分别位于金属线12的两侧;第二钝化线17为两条,分别位于两条第二绝缘线14之上。这样,金属线12、第一绝缘线13、透明电极线15和第一钝化线16所组成的层叠结构与第二绝缘线14和第二钝化线17所组成的层叠结构形成两条沟道18,进一步增加了触摸屏周边与防酸油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防酸油墨层与触摸屏的粘合密封性。 
请参照图3所示,作为优选方案,该实施例中,第一绝缘线13的宽度小于金属线12的宽度,透明电极线15覆盖第一绝缘线13并在第一绝缘线13的两侧与金属线12搭接。这样,金属线12与第一绝缘线13构成阶梯状,透明 电极线15和第一钝化线16在形成之后也具有阶梯形状,这更增加了触摸屏周边与防酸油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防酸油墨的印刷涂覆及与触摸屏的粘合密封。 
如图1所示,所示触摸屏还包括位于透明基板10之上的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金属线12与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通过多个第一金属连接线20连接。如果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在边缘强化工艺中受酸性物质腐蚀破坏而断开,由于金属线12与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通过多个第一金属连接线20导电连接,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可通过第一金属连接线20和金属线12形成导通回路,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的工作特性不会受到影响。此外,该设计使得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和金属线12与触控显示装置的金属框的有效正对面积较大,这更加有利于静电电荷的分散,因此,不但可以提高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的高静电承载能力,而且有利于高压静电的及时释放。 
请参照图3所示,由于第一绝缘线13的宽度小于金属线12的宽度,而透明电极线15覆盖金属线12的线宽使得透明电极线15与金属线12直接搭接形成电性连接,这等效于金属线12与透明电极线15并联,金属线12与透明电极线15的并联阻值较小,这也有利于静电电荷的释放。 
金属线12在透明基板10周边的排布方式不限,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金属线12至少为两条,相邻的两条金属线12之间通过多个第二金属连接线21连接。该设计中,至少两条金属线12导电连接,并进一步与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导电连接,至少两条金属线12与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处于同一电位。金属线12之所以设置为至少为两条,是因为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和金属线12与触控显示装置的金属框的有效正对面积,更加利于静电电荷的分散释放。 
金属线12的线型不限,可以为直线、折线或者曲线等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金属线12优选呈折线状或波浪线状,这是因为,折线状或波浪线状的金属线12的延展长度大于直线状的金属线的延展长度,从而使得沟道18的延 展长度也较大,能够进一步增加触摸屏周边与防酸油墨的接触面积,提高防酸油墨层与触摸屏的粘合密封性。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示金属线12为两条,金属线12包括间隔分布并折向内侧的三角形折线22,两个金属线12、多个第一金属连接线20、多个第二金属连接线21和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形成网格状结构。 
此外,缓冲沟道层11的宽度优选不大于5毫米,这样可在保证触摸屏周边与防酸油墨的接触面积的前提下,使触摸屏除有效显示区域以外的部分面积比例较小,有利于提高透明基板的切割产率,增加触摸屏的产量。 
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摸屏,具有较高的产品良品率。 
如图4所示,本发明触摸屏的制造方法一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透明基板10的周边区域形成金属线12。可以在形成金属线12的同时形成位于透明基板10之上的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以及连接金属线12与防静电损伤短路环19的多个第一金属连接线20。当金属线12至少为两条时,可以在形成至少两条金属线12的同时,在透明基板10之上形成连接相邻两条金属线12的多个第二金属连接线21。该步骤可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第一次构图工艺后的截面结构请参照图5所示。 
一次构图工艺通常包括基板清洗、成膜、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剥离等工序;对于金属层通常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方式(例如磁控溅射法)成膜,通过湿法刻蚀形成图形,而对于非金属层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式成膜,通过干法刻蚀形成图形,以下步骤道理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102、在形成有金属线12的基板上形成位于金属线12之上的第一绝缘线13,以及位于透明基板10之上并与金属线12和第一绝缘线13间隔的第二绝缘线14。该步骤可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第二次构图工艺后的截面结构请参照图6所示。 
步骤103、在形成有第一绝缘线13和第二绝缘线14的基板上形成位于第 一绝缘线13之上的透明电极线15。该步骤可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第三次构图工艺后的截面结构请参照图7所示。 
步骤104、在形成有透明电极线15的基板上形成位于透明电极线15之上的第一钝化线16,以及位于第二绝缘线14之上的第二钝化线17。该步骤可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第四次构图工艺后的截面结构请参照图3所示。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看出,第二绝缘线14和第二钝化线17所组成的层叠结构与金属线12、第一绝缘线13、透明电极线15和第一钝化线16所组成的层叠结构彼此间隔形成沟道18,当在触摸屏的表面形成防酸油墨层时,该沟道18的设计大大增加了触摸屏周边与防酸油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防酸油墨层与触摸屏的粘合密封性,可在边缘强化工艺中有效阻止酸性物质进入触摸屏的内部对触摸屏的内部结构造成腐蚀破坏,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板和位于透明基板的周边区域的缓冲沟道层,所述缓冲沟道层包括:
位于透明基板之上的金属线、位于金属线之上的第一绝缘线、位于第一绝缘线之上的透明电极线和位于透明电极线之上的第一钝化线;以及
位于透明基板之上的第二绝缘线和位于第二绝缘线之上的第二钝化线;
其中,所述第二绝缘线和第二钝化线所组成的层叠结构与金属线、第一绝缘线、透明电极线和第一钝化线所组成的层叠结构相互间隔形成沟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线为两条,分别位于所述金属线的两侧;所述第二钝化线为两条,分别位于两条第二绝缘线之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线的宽度小于所述金属线的宽度,所述透明电极线覆盖所述第一绝缘线并在所述第一绝缘线的两侧与所述金属线搭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透明基板之上的防静电损伤短路环,所述金属线与所述防静电损伤短路环通过多个第一金属连接线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至少为两条,相邻的两条金属线之间通过多个第二金属连接线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呈折线状或波浪线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包括间隔分布并折向内侧的三角形折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沟道层的宽度不大于5毫米。
9.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
10.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透明基板的周边区域形成金属线;
在形成有金属线的基板上形成位于金属线之上的第一绝缘线,以及位于透明基板之上并与所述金属线和第一绝缘线间隔的第二绝缘线;
在形成有第一绝缘线和第二绝缘线的基板上形成位于第一绝缘线之上的透明电极线;
在形成有透明电极线的基板上形成位于透明电极线之上的第一钝化线,以及位于第二绝缘线之上的第二钝化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形成金属线的同时形成位于透明基板之上的防静电损伤短路环,以及连接所述金属线与所述防静电损伤短路环的多个第一金属连接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至少为两条,则该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形成两条金属线的同时,在透明基板之上形成连接相邻两条金属线的多个第二金属连接线。
CN201210448761.4A 2012-11-09 2012-11-09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955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8761.4A CN102955615B (zh) 2012-11-09 2012-11-09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US14/075,251 US9223357B2 (en) 2012-11-09 2013-11-08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8761.4A CN102955615B (zh) 2012-11-09 2012-11-09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5615A true CN102955615A (zh) 2013-03-06
CN102955615B CN102955615B (zh) 2016-04-06

Family

ID=47764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8761.4A Active CN102955615B (zh) 2012-11-09 2012-11-09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223357B2 (zh)
CN (1) CN10295561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7820A (zh) * 2013-04-02 2013-07-10 江西沃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强化过程中检测ogs触摸屏是否被酸腐蚀的方法
CN103197797A (zh) * 2013-04-02 2013-07-10 江西沃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抗酸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26425A (zh) * 2013-04-24 2013-07-31 浙江金指科技有限公司 Ogs电容触摸屏盖板玻璃的加工方法
CN104571700A (zh) * 2014-12-30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808834A (zh) * 2014-01-24 2015-07-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传感器
CN107665059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8228003A (zh) * 2018-03-05 2018-06-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网格触摸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6946A (zh) * 2018-05-07 2019-11-15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网格型触控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41484A1 (en) * 2009-09-30 2011-04-07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strengthening glass cover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2253782A (zh) * 2011-08-16 2011-11-23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to过桥一体式电容触摸屏及制造方法
CN102541383A (zh) * 2012-02-09 2012-07-04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金属电极层非搭接一体式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62519A (zh) * 2012-01-20 2012-09-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870781U (zh) * 2012-11-09 2013-04-1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21362B2 (en) * 2001-02-01 2008-01-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creen panel with integral wiring traces
US8144140B2 (en) * 2007-06-13 2012-03-27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1013434A1 (ja) * 2009-07-28 2011-0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パネル、並びに表示装置
US20120313884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Ping-Wen Huang Cover glass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41484A1 (en) * 2009-09-30 2011-04-07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strengthening glass cover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2253782A (zh) * 2011-08-16 2011-11-23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to过桥一体式电容触摸屏及制造方法
CN102662519A (zh) * 2012-01-20 2012-09-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41383A (zh) * 2012-02-09 2012-07-04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金属电极层非搭接一体式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202870781U (zh) * 2012-11-09 2013-04-1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7797B (zh) * 2013-04-02 2017-01-25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抗酸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97797A (zh) * 2013-04-02 2013-07-10 江西沃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抗酸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97820A (zh) * 2013-04-02 2013-07-10 江西沃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强化过程中检测ogs触摸屏是否被酸腐蚀的方法
CN103197820B (zh) * 2013-04-02 2016-04-13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强化过程中检测ogs触摸屏是否被酸腐蚀的方法
CN103226425A (zh) * 2013-04-24 2013-07-31 浙江金指科技有限公司 Ogs电容触摸屏盖板玻璃的加工方法
CN104808834A (zh) * 2014-01-24 2015-07-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传感器
CN104571700A (zh) * 2014-12-30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571700B (zh) * 2014-12-30 2017-10-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7665059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665059B (zh) * 2016-07-29 2019-12-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0748971B2 (en) 2016-07-29 2020-08-1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US11502140B2 (en) 2016-07-29 2022-11-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228003A (zh) * 2018-03-05 2018-06-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网格触摸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5615B (zh) 2016-04-06
US9223357B2 (en) 2015-12-29
US20140132855A1 (en) 2014-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5615A (zh)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US9572238B2 (en)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touch panel
US20180113345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034377B (zh) 内嵌式触控面板
CN103941901A (zh) 触控面板
JP2009169720A (ja) タッチセンサ
CN104699308B (zh) 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019496A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模组、其制备方法及电容式触摸屏
JP2013145486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配線構造
CN104063108A (zh) 基于单层金属网格的互电容多点触控电极结构
CN104267859A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TW201407441A (zh) 觸控面板
CN102541383B (zh) 无金属电极层非搭接一体式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202870781U (zh) 一种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3799347U (zh) 触控面板
CN102841717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TWI474385B (zh) 觸控單元
CN102306073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279686A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699336A (zh) 触控模组及其桥接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7479777A (zh) 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容式触摸屏
KR101066932B1 (ko) 터치패널용 패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되는 터치패널용 패드
CN104656987A (zh) 具有金属网格的透明导电结构
CN102830842B (zh)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CN102830831B (zh) 一种面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