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4208A - 变速机 - Google Patents

变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4208A
CN102954208A CN2012102814541A CN201210281454A CN102954208A CN 102954208 A CN102954208 A CN 102954208A CN 2012102814541 A CN2012102814541 A CN 2012102814541A CN 201210281454 A CN201210281454 A CN 201210281454A CN 102954208 A CN102954208 A CN 102954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peed
clutch
speed change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14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4208B (zh
Inventor
苅谷将宏
宫崎刚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54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4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4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42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 F16H61/68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 F16H61/68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with two inputs, e.g. selection of one of two torque-flow paths by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437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using electrical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4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comprising signals other than signals for actuating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50Signals to an engine or motor
    • F16H63/502Signals to an engine or motor for smoothing gear shi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当实现防止连续进行降速变速时的加速感的中断、以及变速速度的提高的变速机。所谓的双离合器类型的变速机中,在连续两次以上的降速变速的情况下,与在最开始的降速变速(时刻B~时刻)中切断离合器之后、并且在进行提高转速之后接合离合器相比,如第二次之后的降速变速开始时(时刻E)那样,在之前的降档未完成的情况下不完全切断离合器,来抑制加速感的中断。

Description

变速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变速控制方法上具有特征的变速机,尤其涉及具有两个离合器的双离合器的变速机。
背景技术
有在车辆的一个变速机上使用具有两个离合器的所谓的双离合器的变速机(DCT)。DCT具有如下特征,即,当切换变速档时,能够不切断扭矩传递地快速地进行变速动作等。
然而,通过以与处于连接状态的一方的离合器对应的输入轴上的变速档行驶过程中,预先选择与处于切断状态的另一方的离合器对应的输入轴上的变速档,由此DCT以能够快速地按照变速要求进行变速的方式进行变速控制。预先选择的变速档通常根据当前的车辆状态例如车速、加速踏板开度等,并使用换档映射图(shift map)来决定(专利文献1)。
此处,变速动作有升速变速与降速变速。降速变速时,不限于DCT,对于变速机的输入轴,也需要与其转速的上升对应地使发动机的转速上升。在不进行发动机的控制时,依赖离合器的摩擦力来使转速上升。若想要快速地使该转速上升,则需要快速地连接离合器,这样,变速冲击变大而使搭乘者感觉到不适,或者对车辆的稳定性有影响。因此,作为用于进行快速的降速变速的以往技术,有进行所谓的提高转速(blipping)(发动机的高速空转)的情况。通过利用提高转速,使发动机的转速上升至转速与降档后的变速机的输入轴的转速相当,能够迅速地连接离合器,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快速的降速变速。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7-292250号公报
然而,通过完全切断离合器进行提高转速,能够使变速的动作变快,但是,在进行提高转速的期间,不向变速器传递发动机扭矩,从而加速感中断。
例如,在急剧增大加速踏板开度等的情况下,有时降速变速的指示连续地发生。该情况下,当第二次之后的降速变速的指示在前一变速开始之前进行等、两个变速指示无间隔地快速进行时,虽然也能够跳过中途的变速档而直接进行两个降速变速,但是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一档一档进行降速变速。当进行这样的降速变速时,通过进行提高转速能够缩短降速变速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加速感的中断连续发生,使乘客感觉不适。并且,DCT中,即使在跳过中途的变速档进行变速的情况下,暂时向预先连接的中途的变速档降速变速这一方法有时减少加速感的中断。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也连续地进行降速变速时进行提高转速,所以产生与上述不同的另一种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应解决如下问题,即,提供能适当地实现连续地进行降速变速时的加速感的中断感的防止、以及变速速度的提高。
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变速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它们能够对与动力源的旋转轴连接的连接状态、以及从上述动力源切断的切断状态进行切换;
第一输入轴,其通过上述第一离合器而以能够接合或切断的方式与上述动力源连接;
第二输入轴,其通过上述第二离合器而以能够接合或切断的方式与上述动力源连接;
输出轴;
第一变速机构,其具有设于上述第一输入轴与上述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档的组合亦即第一齿轮机构、以及选择上述多个变速档中的一个的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
第二变速机构,其具有设于上述第二输入轴与上述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档的组合亦即第二齿轮机构、以及选择上述多个变速档中的一个的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其对上述第一离合器、上述第二离合器、上述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以及上述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进行控制,
该变速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具有:
变速档选择单元,其选择适当的变速档、并输出与该变速档对应的变速信号;以及
变速指示单元,其按照从上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的变速信号,从当前的变速档向上述适当的变速档进行变速动作,
上述变速指示单元具有:
提高转速部,其在前一变速动作完成之后从上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了进行降速变速的变速信号时,在对该降速变速之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进行切断的状态下,使上述动力源的旋转轴的转速,超过上述第一以及上述第二输入轴中的、在变速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输入轴的转速;以及
替换部,其在前一变速为降速变速、且该变速动作连续而从上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了朝向变速前后不同的齿轮机构所具有的变速档进行降速变速的变速信号时,将上述第一离合器以及上述第二离合器中的、变速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离合器亦即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在另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成为超过0的值之前,设为比上述动力源所输出的发动机扭矩小且超过0的值。
即,本发明的变速机中,当持续进行多次降速变速时,在前一变速动作完成后输入变速信号的情况下,“提高转速部”动作,在前一变速为降速变速且与该变速动作连续地输入变速信号的情况下,“替换部”动作。
此处,本说明书中“变速动作完成”指的是,变速后用于驱动的、具有变速档的齿轮机构所对应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的控制结束(不再增加)。并且,“变速动作完成后”通过“变速动作完成”后是否经过规定时间以上来判断。作为该规定时间能够设定为0以上、超过0、0.1秒、0.2秒、0.3秒、0.4秒、0.5秒、0.6秒、0.7秒、0.8秒、0.9秒、1.0秒等一定的时间。“变速动作完成”后经过决定的规定时间之后,若输入变速信号,则判断为“变速动作完成后”。与此相反,“与前一变速动作连续”指的是,“变速动作完成”后在经过该规定时间之前,输入下一变速信号。即,“变速动作未完成”的情况下“变速动作连续”。其中,该规定时间能够按照每个一连的变速动作进行设定。即,只要最初“提高转速部”动作之后后“替换部”继续动作,规定时间就能够继续采用一定的值。规定时间越短,“提高转速部”越难以动作,加速感的中断的效果防止越提高。
并且,变速档选择单元所选择的适当的变速档指的是,除了根据车速、加速踏板开度等车辆状态由任意方法导出的变速档(即,处于其车辆状态时优选按照其选择的变速档行驶的情况。)之外,还可以为向处于其车辆状态时应选择的变速档过渡时的迁移的过程中,暂时选择的变速档(例如,从5档向3档变速等跳过变速档的情况下,以抑制加速感的中断等为目的,而暂时变速为中间的4档的情况等)。
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变速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中,在上述动力源的旋转轴的转速达到与上述另一方的离合器对应的输入轴的转速时,上述替换部开始渐渐减少上述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
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变速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替换部在上述前一变速完成之前进行下一降速变速时进行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对于之前的变速完成后进行的降速变速而言,通过进行通常的变速动作(提高转速部),能够实现快速的变速动作,在之前进行的降速变速完成前开始下一降速变速的情况下,由于在变速切换后的变速档所对应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升高之前,变速切换前的变速档所对应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没有被完全切断(替换部),从而即使发动机扭矩微小,也能够总是向输出轴侧传递,进而能够总是不中断加速感地进行降速变速。
并且,前一变速动作完成后开始的第一降速变速中,通过完全切断离合器并且还进行提高转速,由此能够进行快速的变速。该第一降速变速完成前开始的第二降速变速中,由于不完全切断当前驱动所使用的离合器而进行变速,所以变速虽然花费时间但能够抑制加速感的中断。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当达到变速后所使用的输入轴亦即另一方的输入轴的转速时,替换部使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渐渐减少。之后,能够有效地经由另一方的离合器传递从动力源输出的发动机扭矩。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经由一方的离合器传递发动机扭矩,从而能够抑制加速感的中断。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根据这样设定替换部进行动作的条件,能够适当地进行其他情况下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机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机的控制流程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机的主要构成要素的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变速机;21…第一输入轴;22…第二输入轴;23…输出轴;3…第一变速机构;31…第一齿轮机构;32…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311…1档(变速齿轮);312…3档(变速齿轮);313…5档(变速齿轮);314…7档(变速齿轮);321、421…套筒;322、422…拨叉;323、423…拨叉轴;324、424…致动器;4…第二变速机构;41…第二齿轮机构;42…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411…2档(变速齿轮);412…4档(变速齿轮);413…6档(变速齿轮);414…倒档(变速齿轮);5、5B、5C、5D…控制单元;51…预换档时间预测单元;52、53、54…变速档预测单元;521…车速算出单元;522…加速踏板开度算出单元;55…补正单元;61、65、66…中间轴;62…塔轮;63…惰轮;64…惰轮轴;7…液压系统;C1…第一离合器;C2…第二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变速机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机搭载于车辆。此外,用于说明的各图是示意图,各部的形状有不是必须严格的情况。并且,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例如,除去控制单元的变速机的机械构成可以为具有本说明书所说明的以外的双离合器机构的变速机。并且,对于控制单元,只要发明的思想相同,细微的逻辑的不同不会成为问题。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变速机1具有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一输入轴21、第二输入轴22、输出轴23、第一变速机构3、第二变速机构4以及控制单元5。
第一离合器C1位于作为动力源的内燃机(发动机,图示略)与后述的第一输入轴21之间,是进行向第一输入轴21侧传递内燃机的输出扭矩、还是不传递该内燃机的输出扭矩的装置,即进行接合或切断的装置。来自内燃机的输出扭矩向第一输入轴21传递的情况为连接状态,来自内燃机的输出扭矩不向第一输入轴21传递的情况为切断状态。
第二离合器C2位于内燃机与后述的第二输入轴22之间。并且,是进行向第二输出轴22侧传递内燃机的输出扭矩、还是不传递该内燃机的输出扭矩的装置,即进行接合或切断的装置。来自内燃机的输出扭矩向第二输入轴22传递的情况为连接状态,来自内燃机的输出扭矩不向第二输入轴22传递的情况为切断状态。
第一离合器C1以及第二离合器C2被来自后述的控制部5的信号控制,被作为动力源的电气式或流体压力式致动器7驱动。这些离合器C1以及C2通过利用致动器7调整离合器行程,来控制离合器扭矩。
第一输入轴21是与第一离合器C1连结来传递旋转扭矩的棒状的部件。第二输入轴22是与第二离合器C3连结来传递旋转扭矩、并与第一输入轴21同轴地位于第一输入轴21的外周侧的圆筒状的部件。
输出轴23是与第一以及第二输入轴21、22平行地配置、并将经由后述的第一以及第二变速机构3、4传递的输出扭矩向车轮(图示略)侧输出的棒状的部件。
第一变速机构3具有第一齿轮机构31与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32。第一齿轮机构31是设于第一输入轴21与输出轴23之间的变速档1档、3档、5档、7档的组合。并且,在各变速档与后述的套筒321之间具有同步装置(图示略)。各变速档由可相对旋转地保持于第一输入轴21的外周侧的变速齿轮311~314、以及与变速齿轮311~314对应的塔轮62构成,塔轮62在与第一输入轴21以及第二输入轴22平行地配置的中间轴61上以能够与该中间轴61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变速档1档为变速齿轮311,变速档3档为变速齿轮312,变速档5档为变速齿轮313,变速档7档为变速齿轮314。
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32具有套筒321、拨叉322、拨叉轴323以及致动器324。套筒321是圆筒状的部件,且以能够在第一输入轴21的外周侧与第一输入轴21一体旋转的方式位于两个变速档之间。本实施方式1中,在1档与7档之间配置有一个套筒321,在3档与5档之间配置有一个套筒321,合计配置有两个套筒321。套筒321具有不与任何变速档卡合的中立位置、以及与变速档卡合的卡合位置,并沿轴向在中立位置与卡合位置间移动。拨叉322位于套筒321的外周侧,并与套筒321卡合以使套筒321能够在两个变速档间(中立位置与卡合位置间)边旋转边移动。拨叉轴323是与拨叉322一体卡合的棒状的部件。并且,拨叉轴323以能够与拨叉322使套筒321移动的同时移动的方式借助致动器324而移动。
第二变速机构4具有第二齿轮机构41与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42。第二齿轮机构41是设于第二输入轴22与输出轴23之间的变速档2档、4档、6档、倒档(后退)的组合。并且,在各变速档与后述的套筒421之间具有同步装置(图示略)。各变速档由可相对旋转地保持于第二输入轴22的外周侧的变速齿轮411~414、以及可一体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61且与变速齿轮411~414对应的塔轮62构成。变速档2档为变速齿轮411,变速档4档为变速齿轮412,变速档6档为变速齿轮413,变速档倒档为变速齿轮414。
倒档是通过位于变速齿轮414与塔轮62之间的惰轮63来实现的。惰轮63可旋转且可沿轴向移动地保持于惰轮轴64,该惰轮轴64与第一输入轴21、第二输入轴22以及中间轴61平行且不能旋转地固定设置。在选择倒档来作为变速档的情况下,以在变速齿轮414与塔轮62之间分别啮合的方式使惰轮63在轴向上移动。这样,第二输入轴22的旋转被传递至倒档的变速齿轮414,惰轮63旋转,并且塔轮62旋转,中间轴61旋转。
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42具有套筒421、拨叉422、拨叉轴423以及致动器424。套筒421是圆筒状的部件,且以能够在第二输入轴22的外周侧与第二输入轴22一体旋转的方式位于两个变速档之间。本实施方式1中,在2档与4档之间配置有一个套筒421,在6档与倒档之间配置有一个套筒421,合计配置有两个套筒421。套筒421具有不与任何变速档卡合的中立位置、以及与变速档卡合的卡合位置,并沿轴向在中立位置与卡合位置间移动。拨叉422位于套筒421的外周侧,并与套筒421卡合以使套筒421能够在两个变速档间(中立位置与卡合位置间)边旋转边移动。拨叉轴423是与拨叉422一体卡合的棒状的部件。并且,拨叉轴423以能够与拨叉422使套筒421移动的同时移动的方式借助致动器424而移动。
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32以及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42被来自后述的控制部5的信号控制,致动器324以及424被作为动力源的一般的电气式、流体压力式液压缸或气压缸等驱动。
控制单元5对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32、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42进行控制。控制单元5具有变速档选择单元与变速指示单元。
变速档选择单元是选择基于车辆的状态(能够使用从车速、加速踏板(图略)的开度、制动踏板(图略)的操作量、可由导航系统等取得的道路信息等中任意选择的信息)来要求的、适当的变速档(要求变速档)、并输出与该变速档对应的变速信号的单元(换档的控制)。变速信号能够仅在改变变速档(进行变速)时输出,也能够总是输出变速信号、而在后述的变速指示单元中仅在变速信号所指示的变速档变化时进行变速指示。除了根据预先制成的换档映射图来进行适当的变速档的选择的方法之外,也可以使用任意计算式来随时算出。变速档选择单元除了选择当前应选择的变速档之外,还可以进行与当前使用的齿轮机构不同的其他齿轮机构中预先应选择的变速档的选择(预换档的控制)。对于预换档的控制中应选择的变速档(预换档变速档)的选择,也可以与通常的变速档的选择相同地使用预先准备的预换档映射图来进行选择,或者能够使用某些计算式等来进行选择。此外,在进行从5档向3档的变速等跳过变速档进行变速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暂时向预先进行预换档的变速档(在从5速向3档变速的情况下为4档的变速档)变速、而后重新向其以下的变速档(该情况下为3档)变速的情况,所以有时也进行像这样的变速档的选择。
变速指示单元基于从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的变速信号对变速的变速档进行选择。变速机的变速大概分为向齿轮比小的变速档变速的升速变速、以及向齿轮比大的变速档变速的降速变速这两种。升速变速是基于车速上升、加速踏板开度变小时等状态变化来进行的变速,降速变速是与升速变速相反地基于车速下降、加速踏板开度变大时等的状态变化来进行的变速。
变速指示单元是以成为该变速信号所表示的变速档的方式使第一和/或第二变速机构动作的单元。还以选择进行预换档的变速档的方式使第一以及/或者第二变速机构动作。
(变速动作)
对变速档指示单元指示变速的概略情况进行说明。说明分为升速变速(从1档向2档变速等)与降速变速(从4档向3档变速等)来进行。具体而言,对从第一齿轮机构31所具有的变速档向第二齿轮机构41所具有的变速档变速的情况进行说明。相反的情况下,由于仅交换第一齿轮机构31与第二齿轮机构41,所以省略说明。
升速变速
在确认出已选择进行升速变速的情况下针对第二齿轮机构41所选择的目标变速档进之后,切断第一离合器C1,之后接合第二离合器C2。也可以并行进行第一离合器C1的切断与第二离合器C2的接合。通过并行进行,能够降低加速感的中断。还优选以发动机扭矩的大小变小的方式控制发动机。这样,能够以减少加速感的中断的状态快速地使发动机的转速从第一输入轴21的转速降至第二输入轴22的转速。
降速变速
在确认出已选择进行将档的情况下针对第二齿轮机构41所选择的目标变速档之后,切断第一离合器C1,之后接合第二离合器C2。以下的(a)控制是通常的降速变速(在刚才的变速动作完成后(本实施例中作为规定时间设定为0秒)。以下相同)开始变速的情况:提高转速部)中的控制,(b)控制是刚才的变速动作为降速变速、且向该变速动作连续地输入变速信号来开始变速动作的情况(替换部)下的控制。其中,理论上还存在提高转速部与替换部均不动作的情况(例如,将规定时间设为1秒,并且进行了在前一变速动作完成之前输入变速信号时替换部动作这样的设定的情况下,变速动作完成且仅经过不足规定时间的时间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进行哪种控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进行与提高转速部类似的控制,也可以进行与替换部类似的控制,还可以进行与上述的升档时的控制类似的控制。
(a)能够在切断第一离合器之后使发动机的转速增加至第二输入轴22的转速以上(提高转速)。之后,若进行第二离合器C2的接合,则能够快速地完成离合器的接合。
(b)并行进行第一离合器C1的切断与第二离合器C2的接合。通过并行进行,能够降低加速感的中断。尤其,优选以能够使发动机的转速过渡至第二输入轴22的旋转的方式,花费充分的时间使施加于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扭矩的大小渐渐减少。通过使这种情况下的施加于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扭矩的大小小于那时的发动机扭矩,能够使发动机转速渐渐增加。尤其,当使动力源的旋转轴的转速达到与进行变速后的动力传递的一侧的离合器(另一方的离合器)对应的输入轴的转速时,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开始渐渐减少,从而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加速。
变速连续进行两次以上的情况
虽然变速通常是一档一档地改变变速档,但有时在车辆的状态变化的量大的情况(例如加速踏板开度变化大的情况)下,升速变速、降速变速均进行两个以上的变化(例如,从1档向3档变化、从5档向3档变化等)。
这样的情况下,有时不选择中间变速档(例如,在以5档进行动作的过程中选择3档的情况下的作为中间变速档的4档),而是直接切换为目标变速档(在上述情况下直接从5档向3档变速)。并且,也有时暂时选择中途的3档而不是直接向目标变速档变速。另外,有时车辆的状态变化不是直接跳过两个以上的变速档而进行切换的大小,而是一档一档地进行变速的指示连续进行两个以上的情况。
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之前的变速动作完成之前(第一离合器C1的接合完成之前),生成下一个变速动作的指示的情况(尤其是,从一方的齿轮机构所具有的变速档向另一方的齿轮机构所具有的变速档变速的变速动作连续进行两次的情况(续第一降速变速之后进行第二降速变速的情况,第一降速变速是在之前的变速完成后选择,第二降速变速是在第一降速变速完成之前选择),且两者均进行降速变速的情况),基于图2以及图3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对按照5档、4档以及3档的顺序进行降速变速的情况进行说明。在与其他的变速档有关的降档的情况下,由于只是对应的变速档等化,所以省略其他情况的说明。
首先,车辆以5档传递动力。第一离合器C1为接合状态,第二离合器C2为切断状态,并且选择第一齿轮机构31中的5档的齿轮313。第二齿轮机构41选择4档齿轮412。因此,从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一离合器C1而向第一输入轴21传递,之后,经由5档齿轮313、塔轮62而向输出轴61传递(图3的区域A)。
第一降速变速
基于加速踏板的开度已超过一定值,变速档选择单元选择4档(图3的时刻B)。基于来自变速档选择单元的变速信号,变速指示单元开始从5档向4档的变速。该变速以上述的变速(a)模式进行。变速指示单元首先切断第一离合器C1(图3的时刻B至时刻C)。这是由于如下原因,即,根据图2所示的步骤S1的判定来进行,此次的变速的开始与前次变速动作不连续(步骤S1),之后,进行步骤S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切断。
在图3的时刻C完成切断之后,对于第一齿轮机构31选择3档齿轮312,同时并行地使发动机的转速上升(提高转速)直至达到第二输入轴22的转速(步骤S3)。发动机的转速(图3中虚线表示)在点X的时刻达到第二输入轴22的转速之后,达到转速比点X的时刻高的状态(点Y)(提高转速)。之后,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接合(时刻D至时刻F),使发动机的转速与第二输入轴22的转速一致(点Z:步骤S4)。
第二降速变速
加速踏板开度在该变速动作中也持续地变大,在时刻E变速档选择单元选择3档。变速指示单元开始向3档的变速。该情况下,由于第一降速变速没有完成(变速动作连续),所以按照上述的变速(b)的模式进行(步骤S1中的判断)。
首先,渐渐切断第二离合器C2(渐渐减少离合器扭矩:时刻G以后)。第二离合器C2的切断,暂时保持规定的大小(0<离合器扭矩<发动机扭矩)而不是完全被切断(时刻H至时刻J:步骤S5)。通过将离合器扭矩的大小设为比此时的发动机扭矩小的值,由此能够渐渐增加发动机的转速。保持离合器扭矩的大小的时间为,直至发动机的转速与第一输入轴21的转速一致为止(点P至点Q为止。在时刻J达到点Q。步骤S6)。之后,第二离合器C2完全切断(时刻J至时刻K),第一离合器C1进行接合(时刻J至时刻L:步骤S7)。此外,第一离合器C1的接合的开始是在第二离合器的切断开始(或者发动机转速与第一输入轴21的转速一致)的时刻进行,但是这由于完成变速最快速,所以也可以在比时刻J晚的时刻开始第一离合器C1的接合。并且,这种情况下的第一离合器C1的接合,由于发动机的转速与第一输入轴21的转速一致,所以即便快速地进行也难以产生变速冲击等问题。
降速变速连续三次以上的情况
在降速变速连续进行三次以上的情况下,对于各个降速变速,基于在刚刚之前所进行的降速变速完成前是否进行变速动作,来决定进行哪一种控制。具体而言,在刚刚之前的降速变速完成之后开始进行变速动作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的(a)控制,在刚刚之前的降速变速完成前开始进行变速动作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的(b)控制。

Claims (3)

1.一种变速机,具有:
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它们能够对与动力源的旋转轴连接的连接状态、以及从所述动力源切断的切断状态进行切换;
第一输入轴,其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而以能够接合或切断的方式与所述动力源连接;
第二输入轴,其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而以能够接合或切断的方式与所述动力源连接;
输出轴;
第一变速机构,其具有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档的组合亦即第一齿轮机构、以及选择所述多个变速档中的一个的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
第二变速机构,其具有设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档的组合亦即第二齿轮机构、以及选择所述多个变速档中的一个的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其对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以及所述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进行控制,
该变速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
变速档选择单元,其选择适当的变速档、并输出与该变速档对应的变速信号;以及
变速指示单元,其按照从所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于该变速指示单元的变速信号,从当前的变速档向所述适当的变速档进行变速动作,
所述变速指示单元具有:
提高转速部,其在前一变速动作完成之后当从所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了进行降速变速的变速信号时,在对该降速变速之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进行切断的状态下,使所述动力源的旋转轴的转速,超过所述第一以及所述第二输入轴中的、在变速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输入轴的转速;以及
替换部,其在前一变速为降速变速、且该变速动作连续而从所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了朝向变速前后不同的齿轮机构所具有的变速档进行降速变速的变速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中的、变速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离合器亦即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在另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成为超过0的值之前,设为比所述动力源所输出的发动机扭矩小且超过0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动力源的旋转轴的转速达到与所述另一方的离合器对应的输入轴的转速时,所述替换部开始渐渐减少所述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替换部在所述前一变速完成之前进行下一降速变速时进行动作。
CN201210281454.1A 2011-08-10 2012-08-08 变速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42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4982A JP5856779B2 (ja) 2011-08-10 2011-08-10 変速機
JP2011-174982 2011-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4208A true CN102954208A (zh) 2013-03-06
CN102954208B CN102954208B (zh) 2015-03-11

Family

ID=47595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145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4208B (zh) 2011-08-10 2012-08-08 变速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56779B2 (zh)
CN (1) CN102954208B (zh)
DE (1) DE1020121073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11202A1 (en) 2005-12-30 2007-07-25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 transmission
KR101601411B1 (ko) 2014-04-30 2016-03-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Dct차량의 변속제어 방법
JP6194864B2 (ja) * 2014-08-01 2017-09-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JP6221991B2 (ja) * 2014-08-05 2017-11-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CN105626846B (zh) * 2014-11-03 2018-03-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的降档方法及用于汽车的变速器
US10023266B2 (en) 2016-05-11 2018-07-17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and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and bicycles having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US11215268B2 (en) * 2018-11-06 2022-01-04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synchronous shifting, twin countershaft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of same
WO2020176392A1 (en) 2019-02-26 2020-09-03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Reversible variable driv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in forward and reverse directions
CN113357360B (zh) * 2021-05-24 2022-08-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湿式双离合同轴拨叉摘挂挡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6563A (en) * 1981-09-29 1985-03-26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gear
US6009768A (en) * 1998-01-13 2000-01-0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kip downshift control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908473A (zh) * 2005-08-01 2007-02-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控制装置及换档控制方法
CN101134436A (zh) * 2006-08-29 2008-03-0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控制装置
CN101275625A (zh) * 2007-03-26 2008-10-01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双离合器变速器
US20100113217A1 (en) * 2008-11-03 2010-05-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Synchronous state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0250B2 (ja) 2006-04-27 2011-03-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自動マニュアル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変速制御装置
JP5261306B2 (ja) * 2009-07-22 2013-08-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6563A (en) * 1981-09-29 1985-03-26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gear
US6009768A (en) * 1998-01-13 2000-01-0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kip downshift control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908473A (zh) * 2005-08-01 2007-02-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控制装置及换档控制方法
CN101134436A (zh) * 2006-08-29 2008-03-0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控制装置
CN101275625A (zh) * 2007-03-26 2008-10-01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双离合器变速器
US20100113217A1 (en) * 2008-11-03 2010-05-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Synchronous state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56779B2 (ja) 2016-02-10
DE102012107360A1 (de) 2013-02-14
JP2013036583A (ja) 2013-02-21
DE102012107360A8 (de) 2013-06-20
CN102954208B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4208B (zh) 变速机
CN101029686B (zh) 汽车控制装置与控制方法
CN102141143B (zh) 变速控制装置
CN105179675B (zh)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优化升挡控制方法
JP5962780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103671879B (zh) 用于对具有dct的车辆的换挡控制方法
JP2014058286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CN104930180B (zh) 用于传动系的控制方法和传动系
CN107429838B (zh) 具有双离合变速器的机动车
JP2007177925A (ja) 自動車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自動変速機
US9926988B2 (en) Starting clutch control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KR20140121947A (ko) 듀얼 클러치 변속 차량의 키스포인트 학습 장치 및 방법
CN102996788B (zh)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其变速控制方法
CN104806747B (zh) 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
KR102002957B1 (ko) 듀얼 클러치 변속 차량의 키스포인트 학습 장치 및 방법
US20100250078A1 (en)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of shift control for transmission
JP2014094596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変速制御装置
JP5653608B2 (ja) 車両用変速機制御装置
JP5445758B2 (ja) 車両用変速機制御装置
CN104641153A (zh) 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
US20230406318A1 (en) Control device, vehicle, computer program,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gearshift during creep mode
JP2013057375A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KR101896370B1 (ko) 습식 더블클러치 변속기의 제어 방법
JPS5913159A (ja) 油圧制御変速機のクラツチ制御装置
JP2017003037A (ja) 変速機及び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