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16C - 电梯的控制装置和向控制装置输入要求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控制装置和向控制装置输入要求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16C
CN1029516C CN 89100566 CN89100566A CN1029516C CN 1029516 C CN1029516 C CN 1029516C CN 89100566 CN89100566 CN 89100566 CN 89100566 A CN89100566 A CN 89100566A CN 1029516 C CN1029516 C CN 102951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trol
elevator
target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891005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92A (zh
Inventor
森田雄三
飞田敏光
中村清
藤野笃哉
葛贯壮四郎
平尺宏太郎
坂井吉男
米田健治
上岛孝明
户田裕二
稻叶博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30169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5748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30535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5748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1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对服役于多楼层之间的多台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及使用者向群管理控制装置提出的关于电梯运行的定性的要求(feel-ings)的输入方法及装置。其中将对电梯运行的定性上的要求作为感性或要求目标进行设定,并将设定的感性(或要求)目标变换为电梯的控制目标,再用该控制目标实行实际的群管理控制。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特别是有关能实现使用者对电梯的多种要求的合适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现有在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中所采用的方式是为了改进电梯的运转效率及对乘客的服务,通过用在线方式监视发生的楼厅呼叫、并在考虑整个楼厅呼叫的服务情况下、将呼叫分配给最合适的电梯,从而可使平均等待时间缩短。最近,在特开昭58-52162,GB2,111,244(对应于特开昭58-63668)等中相应提出的方式为当从多台电梯中选择分配楼厅呼叫的电梯时,将可变参数值加给用以评价各电梯的评价函数,根据交通需要改变上述可变参数值,使用所得到结果,学习能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值的参数值,并根据电梯的运转状况、利用上述参数,实行呼叫分配控制。
此方式是可以通过开关或从大楼管理系统来的电平指令对最小等待时间模式和节能的控制目标的控制目标值中的一个进行设定,评价发生呼叫附近的停止呼叫,导入优先地将发生呼叫分配给较长等待该停止呼叫的电梯上的停止呼叫评价指标。具有通过适当地变更停止呼叫评价指标的权系数来得到使等待时间成为最合适的权系数,反之如逐步使此权系数变大,就可得到节能的效果。
一方面,在特公昭62-70,特公昭62-71中也记载有考虑等待时间和节能的,而另一方面,在特公昭58-56709中是将满员预测加到评价指标上的,而在特公昭62-47787中则记载有以预报不符的概率及满足概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评价指标而加上。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等待时间和节能的2个控制目标是通过缩短平均等待时间,从而可以消除乘客的不满,尽管如此仍有几个问题。具体说来,由于在特定楼层上总是在相同的时间带上发生长期等待,或者尽管待机电梯在近处,却把呼叫分配给远的电梯,或分配给还在装运推车等大量货物的拥挤的电梯,故此电梯出发后将发生再次呼叫,提出各种要求,并传给了大楼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等。
此外,对于等待时间和节能、等待时间和满员概率(预报不符的概率)以外的控制目标值来说,并未作考虑,尽管还有其他很多控制目标(例如,预约变更次数,乘电梯人数,乘电梯时间等),而都要求按大楼的所有者、管理者等的指示对这些进行控制是有困难的,且不能作到有关各种组合的多目标控制。
一旦在装入电梯的大楼中为了对付各种要求,作为电梯使用者的大楼的所有者,管理者等将要求电梯制造者加以改变,并必须通过电梯制造业者一方来进行程序的变更或追加,以及ROM的改制。因此,这实际上需要很多人手和时间,对作为使用者的乘客,大楼的所有者,管理者等的多种要求不可能使其完全满足,且对于使用者来说,还存在要提示在程序变更后电梯实际运转时的效果是很困难的问题。
这样使在各大楼中能利用的电梯设备的能力,即电梯台数、定员、电梯速度等方面受到限制,而在此限制情况下输入能实现的希望值,有必要取得多次试运行的错误或经验。把使用者的希望或要求预先没有矛盾地进行数值化是有困难的。但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不考虑将使用者的希望输入,因此关于无矛盾地决定希望的手法也没有作任何考虑,使实现合乎设置电梯特性的控制是有困难的。
现有技术中的评价项目的输入及设定在例如特开昭59-223672中揭示过节能率指定数值(%),以及在特开昭59-48364中所揭示的方法为将记事预约或集中服务等的信息输入到电梯的群管理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回答使用者或大楼管 理者的多种要求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把使用者的希望或要求用对于使用者讲易懂的表示形式进行输入,并使其直接被控制系统取入,和能立即在控制上反映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很容易进行追加和删除使用者的各种要求项目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将使用者的多种要求用对使用者来讲易懂的形式表示的所谓感性的愿望或要求进行输入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愿望或要求的输入装置及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电梯群管理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包括输入至少两个对应各电梯的控制目标的控制目标值的控制目标输入装置,决定为达到上述输入的控制目标值的控制方法的决定控制方法的装置以及基于决定的控制方法执行群管理控制的执行控制装置。
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包括输入相对于多个电梯的多个控制目标(楼厅等待时间、乘电梯时间、预约变更率、输送能力、乘电梯人数、长时间等待率,预约报告时间,轿厢呼叫先到达率,轿厢通过次数,满员通过次数,情报查询量,噪声水平,节能,电梯起动次数,运转制度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控制目标)的装置,选择至少一个用来达到这些控制目标的候补控制方法的装置,就被选择的候补的控制方法,求出各控制目标预测达成值的装置和根据这些预测达成值决定控制方法的装置,从而可对使用者或大楼管理者的多样要求起响应。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最好包括表示能达到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的装置,并能边和使用者或大楼管理者对话,边能决定可接受的控制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输入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优先顺序和权等,并将交通需要或环境,各控制目标及多个控制方法间的关系作为知识预先存贮起来,且通过模拟实验确认预测达成值,因而能使处理时间缩短,同时使预测的精度提高。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多目的计划法或目标计划法等的线性规划法求帕雷特(Pareto)最佳解来决定控制方法,就能很简单地决定控制方法。
以采用输入装置输入电梯的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相对这些值的优先顺序或权等的顾客要求为基础,用原来贮存的知识选择和导出至少一个认为能满足顾客要求的电梯的候补控制方法。
此选择装置,例如如顾客的要求仅为等待时间、乘电梯时间和节能。则能用作为知识而被存贮的、表示交通需要和控制方法及这些顾客的要求之间的关系的经验公式或理论式等的关系式,和多目的计划法或目标计划法等手段得出称为帕雷特最佳解的解。但是由于很少能得到交通需要或控制方法和顾客要求之间的关系式,故通过用预先存贮的表示交通需要和控制方法和顾客的要求间的关系的知识在预测交通需要下用上述知识进行推论出能满足顾客要求的控制方法,导出几个候补控制方法。
分别就这些导出的候补控制方法,以预测的交通流动为基础,使用各控制方法通过在计算机内模拟电梯的动作的模拟实验装置来求出控制电梯时的各控制目标的预测值。
分别用这些控制方法中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和用输入装置输入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或相对于此目标值的优先顺序或权来决定电梯的控制方法的优劣,选出最能满足顾客要求的控制方法。
用显示此选出的控制方法和用此控制方法时所得到的各控制目标的预测值,以及用输入装置输入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其优先顺序或权的显示装置向顾客提示,直至为顾客接受前一直反复进行以上程序。由于这样地向顾客提示顾客的要求和其预测值,以对话方式来决定电梯的控制方法,故能得到为顾客接受的控制方法。又因把成为决定电梯控制方法时的条件的电梯的最高速度或乘电梯人数,各电梯的服务楼层的区别等也考虑进去的知识全部加以存贮并用其进行推论,这就必需要有大存贮容量,而且推论上也需要很多的时间,但因选出经推论选出几个候补解,并用模拟实验装置从其中选出更佳的解,则有可能在实用的时间内求出实用上充分解。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输入使用者的感性或要求的装置和根据该感性实行群管理控制的装置,且能向群管理控制反映使用者的感性。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最好包括将感性或要求变换为多个控制目标的装置,容易适用于群管 理控制。具体地说,用感性(要求)输入装置、将多个项目的感性(要求)目标和电梯的使用环境(电梯的运转状况,交通需要等)合在一起进行设定,相对于要求目标的规定项目,目标变换装置将电梯的每个使用环境的变换函数(相当于模糊控制的从属变函数)备于知识库中,并用此变换函数变换为电梯的控制目标值。(控制目标的各项目间的加权或优先顺序也可合在一起用分析层次处理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等手法决定)。又关于AHP在“系统和控制”第30卷第7期430-438页,1986中的“多目的意思决定-理论和应用-I-多目的意思决定和AHP-”中有记载。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包括直接输入控制目标(楼厅等待时间,乘电梯时间,预约变更率,输送能力,乘电梯人数,长时间等待率,预约报告时间,轿厢呼叫先到达率,轿厢通过次数,满员通过次数,情报查询量,噪音水平,节能,电梯起动次数,运转制度中的至少两个以上控制目标)的装置,及用这些控制目标实行群管理控制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决定控制方法的装置,以便达到通过上述的感性(要求)输入装置或直接输入控制目标装置所输入的控制目标。具体地说,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择至少一个用以达到控制目标的候补控制方法的装置,和对选择的候补控制方法求各控制目标的预测值的装置,以及在这些预测值的基础上决定控制方法的装置。(最好通过进行模拟来求得预测值,则更为有效。)
具体地说,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包括输入至少两个代表利用者对电梯利用要求值的装置,以及包含要求目标设定部102,基于上述设定部输出动作的目标变换部103,以及基于上述变换部输出动作的控制实行部104的执行电梯群管理控制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控制装置设有根据电梯的运转状况或时间带使运转方法的选择成为可能的登记装置(决定表),通过外来信号进行登记装置的内容的追加等。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控制方法为输入感性(要求),从输入的要求算出群管理的呼叫分配评价式及参数,随着此评价式及参数而实行群管理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梯群管理控制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感性(要求)输入装置包括输入感性(要求)的装置和将输入的要求变换为多个控制目标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感性(要求)输入装置包括输入感性(要求)并将其变换为控制目标的装置,推论出适当的控制方法并加以决定的装置,将控制方法登记到电梯的控制装置的装置。最好,将输入要求并变换为多个控制目标的装置构成为用预先设定的要求输入知识库和环境·交通需要数据库通过推论决定控制目标值,并用AHP来决定控制目标的各项目间的加权或优先顺序,此外,将推论和决定控制方法的装置构成为以控制目标值及各项目间的加权或优先顺序为基础,用环境·交通需要数据库及控制方法决定知识库来决定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按规定的控制目的,对电梯乘客的楼厅呼叫进行电梯任务分配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要求输入装置包括输入对电梯运行要求的要求输入装置,根据上述要求输入装置的知识库内知识,将上述要求变换成使上述要求成为定量化的多个控制目标值的变换装置。
关于作为向电梯运行提出定性的要求的感性或要求目标(即价值感、兴趣、嗜好、感觉、好恶等)的输入应使用易懂的语言或雷达图等,使得即使不是电梯控制的专家也能简单地设定,作为一例,用调查所得到的变数函数,将设定的感性(要求)目标变换为控制目标值。关于得到的多个控制目标值(及根据需要可考虑控制目标的各项目间的加权或优先顺序),对于相关的每个项目,通过目标值而言以预先设定的规则为基础而更换成控制方法,从而充分取入使用者的愿望,能实现使每个大楼具有个性的群管理控制。
又,对于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电梯运行方面的知识的使用者来说,能不直接输入要求,而直接输入控制目标来决定控制方法。
又,关于不将要求或感性变换为控制目标,就直接采入电梯的控制装置,并决定群管理控制的呼叫分配评价式或参数,从而使其反映到实际的群管理控制上一事,只要实行输入条件的限制亦可做到。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总构成图;
图2为控制方法决定部的详细图;
图3为控制目标表的例子;
图4为知识的一例;
图5为交通需要表的例子;
图6为电梯性能环境表;
图7为预测达成值表的例子;
图8为决定表的例子;
图9A、9B为完全最佳解的说明图;
图10A、10B为帕雷托最佳解的说明图;
图11为大范围的最佳解和局部最佳解的说明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使用法的概略流程图;
图13、图14为表示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预测达成值的图面的一例;
图15、图16为以问答形式输入控制目标的例子;
图17、图18为以座标输入控制目标的例子;
图19为传送决定表时的传送格式;
图20表示用电话线路连接控制方法决定部和群管理控制部的例子的图;
图21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总构成图;
图22为要求目标设定部和目标变换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23、图24为设定要求目标的例子;
图25为表示大楼性质的雷达图;
图26为控制目标变换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27A-27C为目标变换函数的一个例子;
图28为要求目标和控制目标的对应图;
图29为控制实行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30A-30C为控制方法选择规则的一个例子;
图31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动作流程图;
图32为使用者眼见部分的流程图;
图33为电梯规格的设定例;
图34为要求目标设定变更例;
图35为目标变换函数的一例;
图36为控制目标表的例子;
图37为预测达成值的一例;
图38为有关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变形的总构成图;
图39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总构成图;
图40为关于再一实施例的总构成图;
图41为再一实施例的要求输入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42为要求输入时的有代表性的规格的一例;
图43为表示要求目标的输入方法的图;
图44为用以从要求目标中求出多个控制目标的相关度表;
图45为表示用AHP进行的权的输入方法的图;
图46为表示用AHP进行的一对一比较的图;
图47为决定控制方法的知识库的规则的例子;
图48为决定表的一个例子;
图49为关于他种实施例的总构成图;
图50、图51为他种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52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及外围设备的图;
图53为本发明的各构成部分之间的数据的流程图;
图54为提问语句表;
图55为每种大楼用途的预先设定default表;
图56为相关度表;
图57为重要度表;
图58为控制目的值表;
图59为要求目标变换部内的流程图;
图60-图62为针对旅馆的相关度知识库表的一个例子;
图60为提问语句表;
图61为预先设定(default)表和相关度表;
图62为控制目的值表;
图63为提示要求(等级)b和预测达成度e的一个例子;
图6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总构成图;
图65A-65C为说明用AHP来决定权的方法的图;
图66为加有模拟实验部的一实施例的总构成图;
图67为要求输入知识库的一个例子;
图68为输入AHP的相对重要度的方法的一个例子;
图69为交通流动环境数据库的一个例子;
图70为顾客要求表的一个例子;
图71为决定控制方法的知识库的一个例子;
图72为决定表的一个例子;
图73A-73C为通过天平的倾斜进行一对一比较的一个例子;
图74为使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预测达成值重合的雷达图。
以下根据图来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总构成图。从输入输出装置1输入所谓乘电梯人数或乘电梯时间,预约变更率,等待时间(楼厅呼叫继续时间)的电梯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与其相对应的权,并送到控制方法决定部。收到这些输入的控制方法决定部2内的多目标意志决定部21将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与其相对应的权送到推论部24,推论部24从交通需要。环境数据库22中取出表示每个小时的电梯的使用情况的电梯的交通需要、每个电梯的服务楼层、额定速度、定员等的所谓电梯性能、设有电梯的大楼的种类及在大楼附近是否有交叉口或车站等的所谓电梯的周围环境,并用在知识库23中的几种知识导出数个控制方法,该方法有可能在上述这些条件下实现从多目标意志决定部21送来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与其相对应的权。这里,所谓控制方法例如为等待时间最小呼叫分配方式(Min)、最长等待时间最小呼叫分配方式(Min-max)、等待时间分布分配方式等,也存在准备将这些控制方式组合起来的方式。把这样导出的几种控制方法送到模拟电梯动作的电梯模拟实验部25。模拟实验部25从交通需要·环境数据库22中取出交通需要、电梯性能、电梯的周围环境,并就在此条件下进行对各个控制方法场合的模拟实验,求出进行各个控制方法时的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把此各个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控制方法时的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送到多目标意志决定部21。在多目标意志决定部21中使用从输入装置1输入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其权来对采取这些控制方法时的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进行比较,将最佳控制方法和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及预测达成值一起在输入输出装置1中进行显示。如不同意用这种显示的预测达成值和控制方法则变更控制目标的目标值或其权,并反复进行以上程序。如得到可同意的结果则将该控制方法送到群管理控制部3。群管理控制部3根据此控制方法对从楼厅呼叫按钮4来的呼叫进行评价,并控制各号机电梯控制部5。
图2为详细表示控制方法决定部2的图。从输入输出装置1输入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权送到多目标意志决定部21的控制目标值表21a。图3为控制目标值表21a的一例。多目标意志决定输入输出控制部21c将控制目标值表的内容送到推论部24上。推论部24从交通需要·环境数据库22取出交通需要、电梯的性能、电梯的周围环境,并从知识库23取出知识进行推论。在图4中表示知识的一例,在图5中表示交通需要表,在图6中表示电梯的性能。环境表的一例。如电梯的周围环境是单纯的,从输入输出装置1来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是简单的,就可用记述有作为知识存在知识库23中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目标间的关系的经验公式通过线性规划法求解(又也可以是非算式的表、曲线、算法等)。此时,推论部24将经验公式送到多目标意志决定输入输出控制部21c,多目标意志决定输入输出控制部21c将该经验公式送到多目标意志决定评价部21b,多目标意志决定评价部21b通过多目的计划法求帕雷托(Pareto)最佳解,并将其结果回送到多目标意志决定输入输出控制部21c。多目标意志决定输入输出部21c将作为结果所提供的控制方法送到模拟实验部25。在模拟实验部25,从交通需要。环境数据库22中使用作为目的的电梯的交通需要、性能、周围环境,算出用此控制方法时的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并送回到预测达成值表21d中。
在图7中表示有预测达成值表的一例。多目标意志决定评价部21b将预测达成值表21d和用线性规划法求出的解进行比较,如差别不大则将预测达成值表21d的内容送到目标意志决定输入输出控制部21c,多目标意志决定输入输出控制部21c使该预测达成值表21d的内容和控制目标值表21d的内容在输入输出装置1上进行显示,求得这是否行的判断。当电梯的周围环境较复杂,或者控制目标的目标值为较困难的值时就不能用线性规划法来求解。此时推论部24根据交通需要,电梯的性能、环境和控制目标的目标值使用存于知识库23中的知识,选出几个有可能达到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的控制方法。将这样选出的控制方法送到模拟实验部25,模拟实验部25用交通需要。环境数据库 22的内容就各种控制方法算出预测达成值,并将其送到预测达成值表21d。多目标意志决定评价部21b用此预测达成值表21d的内容进行各控制方法的优劣比较。关于此优劣的比较,例如,如果用以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 ……,n)为要素的矢量
Figure 891005668_IMG3
来表示目标值,并用以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fi、(i=1,……,n)为要素的矢量f=(f1,f2,……fn)表示预测达成值,也可以对预测达成值矢量离目标值矢量的距离加权,用准则 1 p = Σ i = 1 n Wi|fi-fi|测定选择使该距离为最小的控制方法。据此,可以得到尽可能使之接近控制目标的控制方法。在电梯上重要的并不是使在楼厅的等待时间等接近某目标值,而更希望采取能使之低于目标值的控制方法。这点就乘电梯人数而言也是同样的。又,输送量最好能大于目标值。当存在在超过这种目标值的场合和不到这种目标值的场合的评价时,可以导入辅助变数
选择使 1 p = Σ i = 1 n (w+ idi+widi)为最小的控制方法。在此处d+ i和d- i分别表示相对第i个目标值而言超过和未达到的情况,可称为差异变数。由于w+ i和w- i为d+ i,d- i的权系数,
故在如只要求等待时间或乘电梯车人数等低于目标值即可以时,可以用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加给w+ i的权,使wi成为0,而在期望象输送量等那样大于目标值的场合,可以使w+ i成为0,用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输入加给w- i的权。
将这样选择的控制方法和其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及目标值在输入输出装置1上进行显示,据此判断这是否好。如不好,则变更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及其权,重复以上的程序。如好,则多目标意志决定输入输出控制部21c改写群管理控制部3内的决定表3b以便实行该控制方法。在图8中表示此决定表的一例。由于交通流动随时间而变化,为了能对付各种交通流动,有许多个决定表,并分别表示各决定表的使用开始时刻和使用终了时刻。
关于在多个控制目标之间进行调整以进行能使顾客满意的控制这一问题即作为多目标计划问题,可以形成下列定式化,即成为目的关系
1=f(x)-
Figure 891005668_IMG6
限制条件为
g(x)≤0
x≥0
成为最小或最大的问题。在此处就使其为最小的场合进行说明,而在使其为最大的场合,如两边加上“-1”也同样能够进行处理。
此处,x=(x1,x2……,Xn)为n次元决定变数矢量,f(x)=(f1(x),f2(x),……,fk(x))为k次元次矢量函数,f=(f1,f2,……,fk)为k次元目标值矢量,g(x)=(g1(x),g2(x),……gm(x))为m次元矢量限制函数。即多目标问题变成下列问题即在m个不等式限制条件下求出使k个目的函数同时为最小的n次元的决定变数矢量的问题。在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面,决定变数矢量x相当于控制方法,矢量限制函数g(x)相当于交通需要或电梯的性能及周围环境。此外,目标值矢量gf的成分
Figure 891005668_IMG7
,f2,……,fn为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
图9A、9B,图10A、10B为表示多目标计划问题的解的概念的图。在此处为了简单起见令目标值矢量
Figure 891005668_IMG8
=0。图9A、9B是对使单一目的场合的概念直接扩大成完全最佳解进行说明的图。此处为了将令目标函数表示为两种的场合。在此处F(x)={f(x)|x∈X}为在目的函数空间中可能实现的领域。图9A表示目的函数空间,在a点,f1,f2都变为最小。图9B为用x-f空间表示f1,f2的图,f1,f2都在点a上变成最小。这样完全最佳解仅存在于所有的目的函数f1,f2,……,fn同时为最小的场合,而在目的函数相竞争那样的场合上,一般是不存在的。在这样的场合上为了改善某个目的函数的值,可以定义如下的解即不得使至少1个其他目的函数的值改坏,并将其称为帕雷托最佳解。图10A、10B为说明帕雷托最佳解的说明图。图10B为用x-f空间表示f1,f2的图。f1在点b取最小值,f2则在点c取最小值。因而不得使从 点b到点c的任何一个x的一方改善时而另一方改坏的帕雷托最佳解。图10A是在用目的函数空间表示的情况,点b、点c分别为f1的最小点及f2的最小点。即使同样是帕雷托最佳解,在点b处目的函数f1为最小点,而目的函数f2则在帕雷托最佳解中为最坏。同样在点c处,目的函数f2为最小而目的函数f1。则变成最坏。这样,由于即使同样是帕雷托最佳解各个目的函数也具有不同的值,故为了决定意志决定者最希望的解,有必要按如上所述在各个目的函数上加权,又为了求解,有必要通过标量化使多目标计划问题成为单一目的的问题。在此处变成下列问题,即对相对于多目标计划问题的目的函数f(x)=(f1(x),f2(x),……,fk(x))而设定的目标值f=(
Figure 891005668_IMG9
,……,fk)的距离加权,用准则lp表示,使其为最小。在进行这样的标量化并用线性规划法求解时一般只能求出局部的帕雷托最佳解。图11为就2个变数的场合的大范围的最佳解和局部的最佳解进行说明的图。图中a、b、c均为局部的最佳解,其中c为全局的最佳解。在通常的线性规划法的手段或以每次少量变更参数来求出更佳解的方法中可以求得a那样的局部的最佳解,但无法理解在c处存在更佳的大范围的最佳解。又在就所有的点一个不漏地进行研究时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因此在这样的场合,如预先知道存在着局部最佳解的区域,则如求出各个局部最佳解并进行比较就能求得大范围的最佳解。即用知识库23的知识在推论部24中推论存在局部最佳解的区域,并通过线性规划手段求局部最佳解,并在多目标意志决定评价部21b中对这些局部最佳解进行比较就行了。但是在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面,要用数学式来表示目的函数常常是很困难的,且目的函数随电梯的设置状态等而变化。因而在这样的场合,在推论部中推论存在局部最佳解的区域,使用该区域内的几个参数并在模拟实验部25中求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在多目标意志决定评价部21b中对其进行比较,并令其为解。用这样的手段不能保证其是否是帕雷托最佳解,但能得到在实用上无妨碍的解。
现用图4的知识对在推论部24中推论控制方法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大楼的种类为办事处大楼,现设相对于出勤时及控制目标的预约变更率的权为小,而对于长时间等待的权则为大。由于大楼为办事处大楼故可选择规则1,并知道使用者已习惯于此,并根据此使用者习惯这一条件及预约变更率的权小,故可选择规则2;而在长时间等待时则决定变更预约。又因为大楼为办事处大楼,且当时是出勤时刻这些条件,故可选择规则5而决定在基准楼集中进行服务。根据以上情况,作为电梯的控制方式可在基准楼集中进行服务,而在象要产生长时间等待时则频繁地进行变更预约。以上是就有关从输入输出装置1所输入的控制目标或环境条件的推论进行说明的,进一步将根据这些条件和来自交通需要。环境数据库22的详细的交通需要数据或电梯的性能进行推论,求出电梯具体的指定评价式或各自的参数的范围,将其送到模拟实验部25并求出预测达成值。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使用例的概略流程图。首先从输入输出装置1输入设置电梯处的环境条件和交通条件(201)。接着从输入输出装置输入控制目标和权(202)。接着在多目标意志决定部21和推论部24中选出几个候补的控制方法(203),在所提供的交通需要和设置电梯处的环境的条件下,在使用(203)中所选出的各控制方法的场合下进行模拟实验(204)。其后使用此模拟实验的结果在多目标意志决定部21中对每个控制方法进行比较,求出最佳的解(205)。在输入输出装置1上显示此选出的控制方法及用该控制方法时的各控制项目的预测达成值(206)。并进行此结果是否好的判断(207),如不好则返回到(202),如好则把用以实行该控制方法的参数写入群管理控制部3(208)。
图13、图14为表示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预测值的图面的例子。图13为用六角形的雷达图表示各目标值和预测达成值时的实施例,用实线表示目标值,而用虚线表示预测达成值。根据此方式可很好地了解各控制目标间的平衡。图14为用棒形图表来表示各目标值和预测达成值时的实施例,实线表示目标值,虚线表示预测达成值,在此点上和图13相同。根据此方式很容易查看出相对于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能完成多少。在这些实施例中,作成将相对于在每个大楼种类中所决定的标准值的比例用5个等级来进行表示,而实际的等待时间可用秒数表示及预约变更率则用%表示。
图15为以问答方式输入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 和其权时的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是把一个一个的权输入,故能进行细小的设定,但输入方法变得繁杂。图16为输入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其优先顺序时的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细小的设定变成只能通过改变目标值来进行,但可很简便地进行输入。图17为通过输入目标值的六角形的形状来输入目标值时的实施例。六角形的形状是通过用和鼠形定标装置(mouse)或显示装置成一体的触摸板等的座标输入装置来进行输入。根据本实施例能使操作性改善,且在使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变化时对其他控制目标的影响也很容易掌握。图18为用光标输入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权重时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即使不用专门的座标输入装置仅用键盘也能期望得到与图17的实施例相近的效果。
图19为从控制方法决定部2向群管理控制部3串行传送决定表的内容时的传送格式,图20为将输入输出装置1和控制方法决定部2放置在管理入室和办公室且和机器室内的群管理控制部3之间用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进行连接时的实施例(相同符号意味着和图1相同的部分)。6为通信用调制-解调器,7为电话线。根据本实施例也可象管理人室和办公室等那样从远离的场所上变更群管理控制的设定。
又作为输入装置,也可用IC卡等记录媒介体来进行输入。
根据本发明,能进行如下的控制方法,即不仅是所谓在楼厅处等待的时间和节省能源的传统的控制项目,而且对于所谓乘电梯时间和预约变更率,乘电梯人数等多个项目要求也能取得协调的控制方法,且由于能提示采用此控制方法时的预测达成值且变更到为顾客能接受为止,故能进行满足顾客要求的电梯的运行。
又由于不仅是根据推论求解,而且通过模拟实验确认预测达成值,故能使预测的精度提高。又由于对于交通需要的细小变化或服务楼层的交叉等所谓电梯的群管理的多样性所产生的困难,也通过选择几种候补控制方法,通过对模拟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更佳的方法来加以消除,故有可能不用过大的知识库就能用实用的时间求得对实用无妨碍的解。
通过图21-图37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2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总构成的图。与本发明的群管理控制有关的控制装置由粗分的三个方块构成。第1方块为要求目标设定部102,用它来设定使用者的要求目标值和应达到上述要求目标值的电梯的运转状况和交通需要等的电梯的使用环境。通过设置本设定部即使没有电梯的专家也能很简单地进行控制方法的变更和运转预约等。在本图中是使用将键盘和显示装置组合起来的输入终端(个人计算机,工作台等)102-1来输入要求目标值等的预定的条件102-2的,但取代这方式也可在群管理控制部101上设浸渍开关等,通过开关的转换来变更直接设定的条件(电梯控制目标)。此外也可以利用电话线路或通过IC卡等的记录媒介体在群管理控制部101上直接设定。第2方块为设在上述要求目标设定部102上的把使用者的愿望(要求目标值)变换为在实际控制系统中应用的数值的目标变换部103,它被用于在设定要求目标值时一起输入使用电梯的利用环境等的数据,抽出基于用对每个要求项目予先从利用者的调查得到的数据而作成的目标变换函数(例如在图22的方块103a中所示的函数),再使用该抽出的函数来决定实际的控制用目标值(例如在图22的方块103b中所示的参照表),从而决定能最好地达到控制目标的控制方法。将这些控制目标值存贮在按交通需要等的每一个条件进行分类的表中。又此目标变换部103也可以不设在群管理控制部101的内部而设在外部,或将其组装成和要求目标设定部102形成一体。在第3方块(控制实行部104)中,决定和选择能达到控制目标的最佳控制方法,并根据由楼厅呼叫按钮开关等组成的楼厅呼叫控制部105和来自各号机电梯控制部106的数据来判断电梯等的运转情况,从上述表中取出对应于从预先决定的控制方法(呼叫分配方法等)中判断出的对应运转状况的控制方法并加以实施,并将其结果传送到各号机电梯上。运转状况的判断根据例如每单位时间内的楼厅呼叫控制部的启动次数(呼叫次数)和乘电梯下电梯人数进行。通过这样构成的本系统能在控制上迅速反映使用者的愿望,从而使电梯的使用方便程度提高。又通过在目标变换部103中反过来将各号机电梯的实际的运转结果变换为要求目标值还可以对使用者报告作了多少已满足了设定目标的 动作。
图22为说明要求目标设定部102和目标变换部103的动作的图。要求目标设定部102由要求目标值设定部102a和设定必须达到上述要求目标值的电梯的使用环境(例如时间带,交通量等的使用状态和设置电梯的大楼的性能,电梯的规格等)的电梯使用环境设定部102b所组成。但,所谓要求目标值并不能用物理量直接地对使用者希望的目标值进行设定,而是间接地表示了在心理上所感到的如喜欢的强弱等那样的程度。即可说是由使用者的价值感、兴趣、嗜好、感觉、好恶等所引起的对电梯运行的定性的要求。例如,如果不是电梯的专家(设计者、保养员等)则即使谈到“希望快点乘”,要用定量化的数值即所谓“对于在×楼层并设有×台且速度为每分××米的电梯因等待时间约为××秒是适当的,所以请要比此××秒快些”来提出要求一般是很困难的。因而本发明就是作成将“希望乘空的轿厢”或“希望快点乘”这类所谓定性的目标值作为要求目标值引入以求得上述问题的解决。又所谓要求目标值也可说成是使相对于能观测电梯的控制状况的控制数据[楼厅等待时间,乘电梯时间,预约变更率(预报出差率)、乘电梯人数(例如门关上时在轿厢内的人数),输送人数(每个单位时间内运送的人数)等]的目标值(控制目标值)正规化并以模拟量(或数字量)进行表示的值。实际的控制目标值根据大楼的种类(旅馆,百货公司,一个公司所占有的办公大楼,官方机关和公共机关大楼等),服务的楼层数,电梯台数,定员等电梯的规格,交通需要等使用情况而有所变动,但由于要求目标已正规化故可以自由地加以设定。其正规化的一方法的例子表示如下。例如,设一公司占有的大楼的拥护时间带的、能最小服务的平均等待时间为25秒、并设最大的平均等待时间为70秒,并为使平均等待时间正规化而设最大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00,而最小的平均等待时间为0。即如设定50的值作为要求目标值则得到的控制目标值为70-(45/100)×50=47.5秒,从而能从多个控制方法中选择能使之比该值小的控制方法。又所谓要求也可以说是将3个以上项目之间的大小相对地加以表现的要求,又可以说是考虑电梯的诸条件且将电梯的运转性能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分为多段而加以表现。如上述要求目标乃是在考虑控制方式等的基础上,要使控制目标值等相对于电梯的直接运行进行定量化并以具体数值进行表示有困难时,引入的一种手段,并还可以有其他种种表现方式。
但是即使电梯的使用者提出“希望乘空的轿厢”、“希望快点乘”……等使所有的输入项目完全得到满意的要求,但如考虑运输效率等则要同时满足相反的输入项目(例如在拥挤时间带上“要乘空车厢”这样的希望和“希望要快点乘”的希望)是有困难的。因而有必要预先设定使哪些希望优先,并对其赋予顺序。(这种赋予顺序,不管它是何种程度定性的目标值,但因为相应比较的问题,故是可能的)。作为此优先顺序的决定方法可考虑为第一是以输入顺序为顺序的方法,第二是在设定要求目标值时请同时设定顺序的方法。在此优先顺序之外还可考虑给以加权,如优先顺序和加权并用则效果更好。
又所谓要求目标值如上所述由于是定性的目标值,简单地表现使用者的希望大小的,故如不将其输入的要求目标值变换为实际的控制目标值(控制量),则无法进行电梯的控制。但是当种目标变换时由于单靠要求目标值不能一下就决定,故结合输入此要求目标值,还要输入电梯的使用环境(电梯的台数和速度、定员等电梯的规格,旅馆、一公司专用、百货公司、杂居大楼等的大楼的规格,季节、时间带(或时间)、楼层、交通量等的使用情况)。且,根据此电梯的使用环境在控制目标决定部103a中决定用于目标变换的函数或规则,同时还决定与要求目标值相对应的控制目标值,且按每个项目将该值记录于控制目标表103b中。至于变换此控制目标的具体方法则在下面说明。
在图22中作成用1-5的数值设定要求目标值,而与此输入方式不同如图23和图24所示也可以使用雷达图,并使用鼠式定标装置(mouse)等用模拟的方法进行设定。图23为表示旅馆的要求目标例的图,并为设计者等预先从电梯的使用情况等中作出判断并加以设定的例子。如本图所示在旅馆中在住宿客人使用电梯的时间带,因为除由于带有物件而要求尽量乘坐空的轿厢的愿望之外,还有要求因持有物件而使移动的量少的愿望,故“希望正确地通知到达的轿厢”等的要求大,而“希望快点乘”或“希望在短时间内运送较多的人”的要求 小。但是有时有文娱活动等,则也会发生“希望在短时间内运送较多的人”的要求。此时就不再能按原来那样满足“希望乘空轿厢”等的其他项目的要求。这种变化程度是根据每个项目的要求量和重要程度而变化的。就达到此要求的重要程度而言,在图22中是要求以附加顺序输入,而在如图那样的雷达图中也考虑请附加顺序的方法或将设定顺序判断为重要性的顺序的方法。图24为表示一公司占有大楼时的要求目标之例。在此图中考虑到在公司中的工作效率,有倾向使“希望尽快通过预约轿厢”,“希望在短时间内运送较多的人”,“希望快点乘”等项目的要求变大。
但有必要在要求输入时一并设定大楼的规格,而且如用雷达图表示大楼的性质则如图25所示很明显能看到其性质根据用途不同而有差别。图25的实线表示一公司占有大楼的性质,而(b)的虚线则表示旅馆的性质,因这性质上的不同,而变成上述要求目标值的不同。
图26为表示用来将设定的要求目标值变换为控制目标值的构成。
如上所述,在设定要求目标值时应通过电梯使用环境设定部102b一并设定电梯的使用环境的信息。此电梯的使用信息如粗分的话则可分为大楼的性质102b1和电梯规格102b2和使用环境信息102b3。电梯的规格和大楼的性质如一旦设定就不会大幅度地变更,而有关使用环境信息102b3则一定含有在使用者设定新的要求时有必要再设定的项目(例如有必要满足新要求的交通量和时间带、楼层等的项目)。由要求目标设定部102a所设定的要求目标和由电梯使用环境设定部102b所设定的电梯使用环境信息等被发送到目标变换部103的控制目标设定部103a。目标变换部103由控制目标设定部103a(含控制目标变换函数产生规则选择部103a1,变换函数数据库103a2,目标变换部103a3),和控制目标数据表103b所组成。在此处所谓控制目标变换函数产生规则选择部103a1可启动从电梯的使用环境信息按每个大楼性质设定的变换函数选择规则,并选择与在变换函数数据库103a2中预先记录的要求目标相对应的变换函数项目S1,S2,……,Sa中的函数,fa1,……fan
在图27A、27B、27C中表示有变换函数的一例。这相当于模糊控制的从属变(membership)函数等。在图27A中例如对于“希望快点乘”的要求目标项目,可选择f1a(x1)或f1b(x1)(在此处f1a(x1)为有楼厅信息查询装置时的函数,f1b(x1)则为没有时的函数的)的函数。即考虑楼厅信息查询装置有或无时的电梯的使用环境,在控制目标变换函数产生规则选择部103a1中检索为“IF(如)无楼厅信息查询装置AND(且)希望马上乘THEN(则)f1(x)=f1b(x1)”这一规则,并选择控制目标变换函数f1b(x1)。同样对于图27B、27C分别表示的“希望乘空轿厢”,“希望快点到达”等的要求目标项目,也要考虑各自的电梯使用环境,选择变换函数。
又,如在图27A-27B所示的例子中,很容易明白的那样设电梯的使用环境的判断项目为一种,而实际上是通过多个项目的组合来决定要使用的变换函数。
下面,表示使用前面的变换函数并将要求目标值变换为控制目标值的例子。
在图27A中如在目标设定时将“希望快点乘”的这一要求目标值设定为4,变换函数也根据产生规则而选择f1(x)=f1b(x1),则可从变换函数算出作为控制目标值的等待时间的目标值x1,具体地为x1=40秒。算出的40秒这一值可判定为最大容许的等待时间(限制值),在控制目标表103b中将等待时间记录成低于40秒的值。又此必须达到控制目标的电梯的使用环境和加权值当然也一并记录在此控制目标表103b上。因而将定性的间接的要求目标值变换为定量的直接的控制目标值。
在图28中表示要求目标项目和控制项目相对应的一例。
在图28中要求目标和控制目标表示成一一对应,而在实际上一个要求目标会影响多个控制目标[例如在满足所谓希望快点乘的项目时不仅是等待时间、而轿厢呼叫先到率(即点亮了预约灯的电梯之外的电梯错到达的次数除以总楼厅呼叫数所得的商),或信息查询量也大受影响]。
通过以上方法所决定的多个控制目标值被发送到控制实行部104上(参照图21)。在图29所示的控制实行部104上用存在知识库104e中的知识(控制方法选择规则)根据控制目标表103b的信息导出存在着可实现的可能性的控制方法(例如最小等待时间分配控制(Min)、最长等待时间最小 化分配控制(Min-Max)、平均等待时间最小化分配控制,浮动服务控制等)的几种候补控制方法。(如可实现的控制方法为一种则可用来决定控制方法。),这样导出的几种候补控制方法被送到在软件上模拟电梯的动作的电梯模拟实验部104g。在模拟实验部104g中从先前的控制目标表103b中取出交通量、电梯的规格等的数据,用已选择的多个控制方法进行模拟实验,根据先前每个控制目标项目整理其结果,并求出每个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所求出的预测达成值被发送到多目标意志决定部104h上,在此处,和预先决定的控制目标值进行比较,选择其达到程度最佳的控制方法。
关于其优劣的比较,例如作成用以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
Figure 891005668_IMG10
(i=1……n)为要素的矢量
Figure 891005668_IMG11
表示作为整体的目标值,用以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fi(i=1……n)为要素的矢量f=(f1,f2,……fn)来表示作为整体的预测达成值,并通过用加权给目标值矢量f和预测达成值矢量
Figure 891005668_IMG13
的距离的值lp(范数
Figure 891005668_IMG14
进行测量来进行比较,并选出其距离最小的控制方法。这样选择的控制方法按每种电梯使用环境信息贮存到控制方法数据库104f中。以上是就在脱机(off-line)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的。
在下面就用在线(on-line)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控制实行部104中将来自各号机电梯控制部106的信号S2和来自楼厅呼叫控制部105的信号S1输入到电梯运转数据收集部104a。在电梯运转数据收集部104a中使用输入的数据作成短时间(即从发生楼厅呼叫的约10分钟前起算)的电梯使用信息数据(交通需要数据,电梯的位置及运转方向,分配楼厅呼叫,轿厢内乘客数(乘客数),等)。在此处求出的数据信息S3被发送到学习系统104b。在学习系统104b中根据该数据学习各时间带的交通需要和等待时间及其他数据。使用这些学习了的信息S5和在数据收集部104a上作成的短时间的使用信息S3,在控制方法选择部104中判定电梯的运转状况。又在此控制方法选择部104d中如前所述对于预先输入的多个控制目标值,从控制方法选择的知识库104e和贮存有在模拟实验部104g及在多目标意志决定部104h中所决定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方法数据库104f中使用控制方法选择规则来选择与实际电梯运转状况相称的控制方法。在此处所选择的控制方法被作为信号S4发送到群管理控制系统104c,在此处,使用发送来的控制方法进行各号机电梯的评价,并决定选择号机电梯,将新的楼厅呼叫分配指令作为信号S2发送到选择号机电梯。
图30A-30C表示呼叫分配的控制方法选择规则的一例。规则表如图所示由三个部分构成。在图30A中所示的T11是表示应适用于各楼不同的运转方向上的规则是否被定义的登记规则表,同一图中在加有“○”的符号处有规则的定义。在此例中表示有对于1楼的上升呼叫登记着规则3,而对于3楼的上升呼叫则登记着规则1和规则3。其他的加有符号“○”的部分和上述说明相同,表示登记着各规则。在图30B中所示的T12为记录各规则的条件部的规则条件表。作为条件设定有相当于电梯的使用环境信息的星期几、时刻、交通需要等的指令内容及控制目标值(等待时间、乘电梯率、呼叫报告时间等)。这些条件全部作为AND(与)条件进行处理,在用OR(或)条件进行处理时则作为别的规则进行登记。此各数据以判别条件式书写着。例如所谓乘电梯率在30%以下的条件可记述为
WEIGHT(K)=<SEKISAi(K)*0.3……(1)
但WEIGHT(K):K号机电梯的乘车人员
SEKISAI(K):K号机电梯的定员
在图30C中所示的TB为记录了各规则的条件成立时的实行部分的规则实行表,并记录有评价式或分配电梯的号数。例如从定员为30%以下的电梯中选择能最快到达的电梯的评价式可记述如下:
Figure 891005668_IMG15
ASIGN=K    FOR    MIN[VALUE(K)]
……(3)
但VALUE(K):评价值的排列
K:对应于号机的变数
ASSIGN:分配号机
MAX:最大值
实际上记录在各表中的数据是将上述各式变换为微 电子计算机可能实行运算的二进制数据。又空栏处意味着没有条件。
如果用流程图表示上面所述的动作,则如图31所示。首先设定电梯的使用环境(E10)。然后选择与E10对应的要求目标项目,设定目标值(E20)。根据设定的电梯使用环境与要求目标,使控制目标变换函数生成规则起动,求变换函数(E30)。只是,在单一决定控制目标值时,在生成规则决定部103a1决定控制目标值。然后利用在E30选定的变换函数,把要求目标值变换成控制目标值(E40)。变换后的控制目标值被记录在控制目标表上(E50)。作业从这里被移交给控制实行装置104。利用控制目标表的值,利用预先设定的专家知识,选择候补的控制方法(G10)。被选中的多种控制方法被输入模拟实验部104g,利用以软件方式模拟电梯动作的系统,根据设定条件使之进行模拟运行(G20)。从该运行结果,计算出每个控制项目的预测达成值(G30)。把各个控制方法的预测达成值与利用多目标意志决定装置输入的目标值作比较,选择目标达到程度最佳的控制方法(G40)。又,也可向使用者出示控制方法,如果得不到赞同,则反复进行从要求目标设定E20至G30的处理,以选择最佳的控制方法。选中的控制方法与电梯使用信息一起,被存入控制方法数据表(决定表64)(G50)。上述从E10-E50,G10-G50的处理,从电梯的控制来看,可以脱机处理。
接着,根据电梯控制实行开始指令L10,开始进行电梯的运转控制。首先执行各楼厅呼叫信号的处理即楼厅呼叫输入处理(L20)。再执行将来自各号电梯控制部的各种数据进行交换的通信处理(L30)。根据这些数据求使用环境信息,利用求得的使用环境信息,从控制方式数据库104f,选择使用的控制方法(L40)。接着按选中的控制方法,决定最合适的呼叫分配轿厢,执行呼叫分配处理(L50)。根据各楼厅呼叫分配信息及电梯到达预测时间等,决定各楼厅导向显示器的导向内容,进行报告处理(L60)。除上述处理外,还执行各种数据的输出及显示等的处理(L70)。接着判别,该一系列的操作结束后,是否继续实行运转(L80),在要继续运转时,再次重复L20的处理,在运转要结束时即结束。
用图32表示在上述图3所示的流程图中,使用者眼睛能看到部分的处理的概略流程。首先,一旦使用者合上开关,便出现设定了初期的要求目标的图面(例如第23图、第24图)(E0)。接着,针对初期设定的图面,使用者利用鼠形定标装置等,输入希望变更的目标的目标值(E20)。一旦所有的变更值输入结束(发送变更结束信号),即利用变换函数等的装置,把要求目标变换成控制目标(E40)。接着,利用控制目标表和知识库,选择似乎能最好地达到各控制目标的候补的控制方法(G10)。在这儿,选中的候补的控制方法有时是1个,有时是多个,所以要判别仅有1个还是多个(G15),如果仅有1个,该方法立即被送往模拟实验部104g(G20′)。在模拟实验部104g,利用输入要求目标时设定的交通流数据等进行模拟。从其实验结果,求先前设定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G30′)。其结果被逆变换成要求目标,与使用者先前设定的要求目标一起显示(G45′)。
而在选中了多个控制方法的情况下,就各个控制方法进行模拟实验(G20),其结果是,就每个控制方法,计算出各控制目标的预测目标达成值(G30)。接着,将计算出的预测目标达成值与目标值作比较,计算出每1个控制方法的综合目标达成度(G35)。比较每一个控制方法的这个综合目标达成度,把目标达成度最大的(或小的)定为最佳控制方法(G40)。把该选中的控制方法的预测目标达成值变换成要求目标值,与先前使用者设定的要求目标值一起作显示(G45)。如果使用者根据该显示图面,判断为用系统决定的控制方法是可以的(G60),则将该方法发送至控制方法表(G70)。如果判断为用该方法不好,则再次从E20起重复进行。
接着根据具体例子,对从要求目标输入起至控制方法写入决定表641的脱机性动作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假设作为电梯使用环境中的大楼规格,旅馆和电梯规格(台数、速度、服务楼层等)如图33所示被设定,其次,假设作为电梯的使用环境信息,基准层(服务台层)、交通量一般、办理登记手续(check-in)的时间带等已被设定。
此时,设要求目标项目为图34所示的6个项目,则令实线的值是作为初期值,预先在系统侧设 定的。(当然,也可以构成由使用者直接设定)设使用者利用鼠形定标装置等的输入装置,把该图中“希望快点乘上”的要求目标值从1的值设定变更成4的值(图31E20)。与该设定变更同时,也一起输入达到的优先顺序。如果达到的优先顺序与初期设定的达到的优先顺序相同,且有设定变更要求的项目的优先顺序较低的话,由于可能实现的控制方法也无变化,所以催促顾客变更优先顺序。在这儿,由于设定变更而使目标值比初期设定值变大时,把优先顺序取至第1号,而当目标值比初期设定值变小时,把优先顺序取至第6号(最后)。
接着,为了把希望快点乘上这一要求目标值变换成控制用的目标值,控制目标变换函数生成规则决定部103a1被起动。下面给出规则(旅馆用)的一个例子。
1)希望快点乘上这一项目的规则群
规则1
IF(如果是)旅馆AND(且)办理登记手续的时间
THEN(则)f(x)=f1h(x1
规则2
IF(如果是)旅馆AND(且)中饭时间
THEN(则)f1(x)=f1h(x2
……
选择与上述规则一致的条件的目标变换函数(图31E30)。该被选中的目标变换函数(这儿设图35的f1h(x1)被选中了)被送往目标变换部103(图21),在此计算出控制目标。即,由于初期设定的要求目标值是1,所以在此之前,等待时间设定为40秒以下,而由于这次设定,要求目标值被设定为4了,所以,该目标值被设定为25秒以下(图31E40)。根据该目标值,变更先前设定的控制目标表值(图31E50)。此时,控制目标表的权也一起变更。图36给出了这次控制目标变更前与变更后的状态。
利用预先按专家知识等设定好的知识库,选择满足这些控制目标的候补的控制方法(图31G10)。下面给出该选择规则的一个例子。
规则1
IF(如果)时间带=T21和交通量≥a和服务台层
则ψ=T1
规则2
IF(如果)时间带=T21和交通量≥a和一般层
则ψ=T2
……
此处,T21表示办理登记手续的时间带,交通量a人/台·5分,T1、T2表示呼叫分配方法。在此,呼叫分配方法T1为等待时间最小分配方法(Min),其评价值用下式求得。
ψk=Tk-α·TAK+α′·TBK……(4)
T1=min(ψ1,……ψk)……(5)
其中,ψk:K号电梯的楼厅等待时间评价值
Tk:K号电梯到达新分配楼厅呼叫层的时间
TAK:考虑了K号电梯的分配结束楼厅呼叫及轿厢呼叫的停止呼叫评价值
TBK:与电梯状态相应的负荷集中评价值
α,α′:权系数
另外,T2是最长等待时间最小呼叫分配方法(Min-Max),用下式求得:
ψki=Tki+Tpi-α·TAKi+α′·TBKi……(6)
ψki:分配给K号电梯的i层楼厅呼叫的评价值
Tki:K号电梯从现时刻起到到达i层的时间
TPi:从i层楼厅呼叫发生起经过的时间
TAKi:K号电梯的停止呼叫评价值
TAKi:与电梯状态相应的负荷集中评价值
α,α′:权系数
ψk=max(ψk1,……ψki)……(7)
T2=min(ψ1,ψ2,……ψk)……(8)
也就是,求分配给每个各号电梯的楼厅呼叫一个一个的评价值(或(6)),选择其最大的评价值(式(7)),把呼叫分配给其评价值最小。
此外,知识库中还准备着选择平均等待时间分配评价方法、等待时间分布分配评价方法、等间隔轿厢分配评价方法及组合了这些评价方法的评价方法等,已公式化的分配评价方法的规则。
在该控制方法选择规则决定部103a,除了呼叫分配方法外,同时还可结合各种运行方式进行选择。在上述旅馆的例子中,同时还指令使不承担呼叫的电梯返回基准层的门廊控制方式(所谓门廊控制方式,指的是让未定去向的轿厢返回门廊等待的方式)。在此,假定使用者输入要求目标值的结果,等待时间最小评价方法与平均等待时间评价方 法这样两种方法作为似能实现的控制方法被导出。而在系统侧的初期设定中,通过抑制长时间等待发生的最长等待时间最少呼叫分配方法,得到初期设定的目标值。但是,由于等待时间最小分配评价方法与平均等待时间分配评价方法是作为候补方法被选中的,所以,被选中的两种呼叫分配评价方法及运行方式被发送至模拟实验部进行模拟实验(图31G20)。实验结果,获得采用上述两种分配评价方法及其他运行方式时的结果。如果现在仅使分配评价方法变化,则可得到如图37所示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图31G30)。从该结果,通过前面说明过的达成值评价手法之一的多目标意志决定手法,利用准则
Figure 891005668_IMG16
求相对各个分配方法的lp。这次,作为该目标达成的评价方法,把满足了设定的目标值的项目的值评价为零,在未达成值上乘上各权系数值,求目标未达成值的大小。又,把权系数ωi作为在各控制目标设定时设定的权。根据上述条件,由准则公式
Figure 891005668_IMG17
对前面由模拟实验获得的图37的每个控制方法求达成度。例如,关于等待时间最小方法的达成度lp,如下式所示:
lp1=8(40-30)+7(5-3)+6(3-3)+9(25-25)+5(-35+30)+4(0.1-1)
在上式中,第1项为乘电梯率,第2项为预约变更率,第3项为轿厢呼叫先到率,第4项为楼厅等待时间,第5项为输送能力,第6项为预约报告时间。此处,第5项的输送能力的目标值是30人/分以上,比目标值越大越好,其余各项比目标值越小越好,所以加减的式子不同。根据上述条件求lp1,则
lp1=810+7×2+6×0+9×10+5×0+4×0=94
如果同样对平均等待时间方法进行运算,则lp2=147。如上所述,这次为了使说明便于理解,把负的项作为零了,但实际上也有另外的评价方法,即把每个各评价项目的权系数ωi作为使各控制项目平滑化的系数,把这次置为0的达成率好的值也加入评价值进行评价。
其结果,较小侧的等待时间最小呼叫分配方法被选中。该被选中的控制方法的控制目标值被重新逆变换成要求目标,以雷达图表的形式,与初期设定值同时显示(图34的虚线)。在这里,如果使用者判断为用该方法可以,则被选中的控制方法被登记、被记入控制方法数据表。
上面以具体的事例,对图31的E10-G50的处理进行了说明。至此的说明是在设所有的处理都在群管理控制部内进行的情况下的。
图38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变化形式。本实施例由要求目标设定支援部109与群管理控制部101′构成,群管理控制部101′与从前面说明过的控制实行部104除去多目标意志决定部104h、模拟实验部104g及知识库104e后的部分相同。也就是,从控制实行部104中,取出由104g、104h、104e构成的脱机动作部分,把余下的部分作为1个装置。
要求目标设定支援部109包括:构成要求目标设定部102的要求目标输入输出部102a′和电梯使用环境输入设定部102b′,构成目标变换部103的控制目标变换函数生成规则决定部103a1、变换函数数据库103a2及目标变换部1033,以及原来包括在图29的控制实行部104内的、组合了多目的意志决定部和知识库的控制方式选择规则104he,模拟实验部104g及控制方法数据库部104f。要求目标设定支援部109起的作用是,决定满足输入的多个要求目标的控制方法,把该决定了的控制方法记录在群管理控制部内的控制方法数据库内。如果这样构成,就可以与群管理控制部主体完全无关地,以要求目标这一易懂的形式输入使用者的要求,并变换至控制值,所以有如下效果,即,例如,可以用便携式的个人用微机(lap top型等)或各种终端装置,做成要求目标设定支援部109,并利用它,在与电梯的设置大楼完全分离的服务仓库等场所,与使用者就电梯运行的控制等问题进行商谈等。
从图39起给出其他的实施例。它的构成与在图38说明过的要求目标设定支援系统109和群管理控制装置101′基本相同,特点在于,采用后面将介绍的AHP(Analytie    Hierarchy    Process)等手法进行要求目标(控制2标)间的调整。
图39是整体构成图,控制方法决定部109′与前面图38中的实施例的要求目标设定支援部109采用大致相同的构成。具体是,它由要求输入部109′-1和控制方法推论部109′-2构成,要求输入部109′-1把使用者的要求目标值、应达到要求目标值的电梯的运行状况等的电梯的使用环境。利用 输入终端I(这与图21中的102-1相同)输入,再利用要求输入知识库109-4、环境、交通需要数据库109′-5等变换成控制目标值(及加权或优先顺序),控制方法推论部109′-2则利用环境、交通需要数据库109′-5及控制方法决定知识库109′-6,通过推论,选择决定控制方法。又,群管理控制部101″是具有存储由控制方法决定部109,获得的控制方法的数据表(一般称为决定表等,见图2的方框3b及图48。),并根据来自各号电梯控制部106的信号及楼厅的信号,判别电梯的运行状况,取出数据表内的控制方法,实行控制的,它具有收集例如等待时间、乘客数等的使用状况的数据,并判别特征模式的学习系统101′-1,生成新的特征模式、编制新的运行程序的智能系统101′-2等(参照日本特开昭59-48369号)。
图40图示了在控制方法决定部109′设置知识获得部109′-3的例子。
知识获得部109-3是把群管理控制部101′的学习系统101′-1收集的、对于各控制目标的实行结果及当时的状况发送至控制方法决定部109′,当对于控制目标的达成度较低时,要求控制方法决定知识库重新评价,当与环境、交通需要数据比设定的有大幅度差异时,要求作为新的数据允许登记。通过附加该知识获得部109′-3,可谋求控制方法决定部109′中的控制方法选择决定的精度提高。
接着说明控制方法决定部109′的具体动作。
图41是要求输入部109′-1与要求输入知识库109-4的动作说明图。
使用者(顾客)通过个人用微机或带触摸板(touch    panel)的显示器等的输入终端,首先选择大楼的种类(例如,1办事处大楼,2旅馆,3百货店,4医院,5政府和公共机关,6杂居大楼,等)。设图41中选择了办事处大楼进行说明。接着根据该大楼的种类,出示如图42所示的有代表性的电梯的规格。如果需要改变规格时,利用键盘或鼠形定标装置等,从输入终端I进行修改即可。该修改结果后,根据需要再输入环境、交通需要。然后以问答形式(引导形式),输入使用者的要求。该要求输入的例子之一,如图43所示。具体是,对于[问题1想快点乘上电梯吗]之类要求目标的每项提问,备有[1.特别,2.稍微,3.一般,4.并不太,5.不在意]这样5个级别的回答,如果作为回答,选择了4(相当于要求目标值),即通过控制方法决定部109′的要求输入知识库109′-4(109b′)进行推论,规则1被选择,变换成等待时间40秒以下这样具体控制目标的控制目标值。在本例中,要求目标的项目与控制目标的项目是一一对应的。)
除上述的要求输入的方法外,还有种种方法,如在前面的实施例中说明过的那样,采用雷达图表等也可以输入。例如,根据设定的大楼的种类、规格、使用环境等,用雷达图表给出要求目标的项目及目标值的标准图形,根据该图形,设定(修改)使用者的希望的大小。该方法对于不熟悉、不习惯电梯控制的使用者来说,是十分有效的(办事处(一公司占有)大楼的雷达图表的例子请见图24)。又图为,对于要求输入的所有项目,均满足最佳希望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实施如下方案来求控制目标值。即(1).报告该项目可变更目标值的范围(例如,进行“等待时间可设定在30-40秒范围”的显示。用不同颜色的区域显示等);(2).把综合持有分提供给使用者(例如20分),让使用者在各项目间按比例分配。当然,对于可设定的使用者,也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让其直接设定输入项目及目标值。
然而,所谓该要求目标如上所述,是用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来表示机械使用的语言,其值可以说,是使对于能观察电梯控制状况的控制数据(楼厅等待时间、乘电梯时间、预约变更率、客满通过率、乘电梯人数、输送人数,等等)的目标值(控制目标值)正规化(分成5个等级),并用模拟量或数字量表示的。另外,有时,1个要求目标还会包含着2个以上的控制目标。
又,是考虑到输入的要求目标值及必须达到要求的环境、交通需要,而利用图41的要求输入知识库109′-4(109′b)进行推论来求控制目标值的。但在图41的要求输入知识库109′-4(109′b)所示的生产规则中,不必使用在前面的实施例中说明过的变换函数或变换表(图27等)。即变换成控制目标值,而对于不确切的因素(也包括气候等),则有必要使用专用的变换函数、变换表,变换成控制目标值(该点说明因为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所以割爱)。
用上述方法可将定性的要求目标变换成定量的控制目标,但要求目标项目与控制目标项目未必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实际上,要求目标项目往往影响到多个控制目标项目。例如,在“希望快点到”这样的要求目标项目被输入的情况下,除了希望缩短等待时间的要求、希望缩短乘电梯时间的要求之外,还包含着对于不想长时间等待(长时间等待率的降低)的要求等各种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把要求目标的项目分成多个控制目标的项目,再求各个目标值。作为一个例子,根据电梯的使用环境、交通需要,预先通过模拟等方法,求对应于使用者要求的控制项目相互的相关程度,并按图24所示的相关度表(存储在要求输入知识库109′-4等)就分割前述要求一事进行说明。例如,设“希望快点到”这一要求在0-5的已被正规化的数值中,输入4。此时的使用环境如果是图44的相关度表的I,则因为在该例子中,相关度是用0-5的数值表示的,所以相对于上述要求目标值,对各控制目标的要求的程度分别为:
希望快点乘(等待时间):4×3/5=2.4
希望缩短乘的时间(乘电梯时间):4×5/5=4
希望减少长时间等待(长时间等待率):4×2/5=1.6
希望乘空的轿厢(轿厢内拥挤度);4×1/5=0.8
如上所示重新设定要求目标值,并用该值,以前面说明过的方法,变换成控制目标值。
又,即使不是如上所示,分成两个阶段求控制目标值,通过驱动要求目标输入知识数据库109′-4,也可以从相关度一下求得控制目标值。
如上所示,可从要求目标求得控制目标值。但是也有控制不可能完全满足控制目标值的时候,完全可以料到,会有进行群控的控制方法不能一下决定,设定的控制目标值不被充分反映的情况。因此,这就有必要对每个控制目标(要求目标),设定重视什么这种加权或优先次序。该加权等当然也可以如在前面的实施例所述那样,由使用者侧直接决定,但如果采用AHP手法则更有效。
利用图45和图46对该AHP进行说明。设乘客的要求有“希望快点乘上(等待时间)”,希望输送较多的人(输送能力)”,“希望减少乘的时间(乘电梯时间)”,“希望正确通知预约的轿厢(预测命中率”,“希望空的轿厢(轿厢内拥挤度)”这样5项。对于这些要求,如图45所示,将各要求间的重要度以1对1的比较,对话性地输入。从该设定值,编制成如图46所示的1对1的比较表,从该表制成1对1比较行列式A,通过求这1对1的比较行列式A的固有矢量V,决定对于各要求项目的重要度(权系数值)。
1    5    3    9    7
1/5    1    1/3    5    3
A=1/3    3    1    7    5
1/9    1/5    1/7    1    1/3
1/7    1/3    1/5    3    1
0.513
Figure 891005668_IMG18
上述例子的结果是,在楼厅的等待时间为0.513,乘电梯时间为0.261。
又,如果使用图44所示的相关度表,则因为权已包含在其相关度的值内,所以,没有必要设定新的加权或优先顺序。还有,在采用要求输入时限定目标值的范围,或给予持有分的方法等的情况下,加权或优先顺序的设定有时也能省略。
利用上述手法,制成图41中的顾客要求表109′c。在该顾客要求表109′C中存储着控制目标值与加权(优先顺序),接着在控制方法推论部109-2,决定能满足该控制目标值的控制方法(见图40)。
当决定该选择时,首先,对为每种大楼选定的各种运行方法(例如,设有急行区的运行,隔层或隔多层服务的跳层运行,到特定层的直达运行,预先设定出发顺序的运行,优先为特定层服务的运行,等等)作出规定的规则被选定。例如,如果在办事处大楼的上班时间带,输入重视输送能力的要求,当设有6台电梯时,便可以让3台在低层区,另3台在高层区分开使用,或者当基准层有数台电梯等待着时,通过规定好出发顺序,一达到预定的乘坐人数即让其出发,或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让其出发,可使运行的输送能力提高。也可以规定把该运行方法中的1个或2个以上组合起来的运行方法。 接着选择被规定的运行方法的呼叫分配控制方法与使用的参数。选择这些控制方法时,参照环境、交通需要数据表109′-5用图47所示的控制方法决定知识库109′-6(规则)进行选择。推定采用该选定的运行方法及呼叫分配控制方法和使用参数时的预测达成值,用要求输入部109′-1逆变换成要求目标,在输入终端I显示。也就是,向顾客出示预测达成值,得到顾客承认后,记录在图48所示的、设于群管理控制装置101″内的决定表101″-3上。又,图48是以时间带为基准来表示的,但是,也可以把它同时制成按交通流模式划分的,而运行方向也可以记录在同一表上。在群管理控制部侧,利用在学习到的交通流模式、内设的时钟、判别状况,呼叫出与各种状况对应的决定表,实行符合该内容的控制。
作为上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变换形式,根据情况还可做成如下所示。
首先,如图40所示,在控制方法决定部109′内设置知识获得部109′-3。
把群管理控制部101″实际控制电梯结果中,与各控制目标对应的数据,通过学习系统收集起来,并把按每个环境、交通需要及按1日为单位、1周为单位进行统计处理的结果记录下来。又该学习系统101″-1,同时还学习好虽与顾客无直接关连,但有间接影响的事项,例如,乘电梯拒绝率、层高测定用的行驶时间、导常长时间等待的发生及其时的电梯状态、长时间停止的发生等的数据。以上的学习数据可以通过控制方法决定部109′,向顾客出示。另外,在控制方法决定部109′内,接受学习数据,并在知识获得部109-3,把先前按要求输入制成的控制目标值与学习数据作比较,如果满足了目标值,则把实测结果反变换成顾客能理解的要求目标,并用雷达图表等作演示。如果发生了未满足目标值的项,则调查一下,在当时的使用状况中,是否发生了特异现象(例如,拒绝乘电梯是否常发生?预测之外的楼层的使用率是否增高了等等),如果发生了该现象,则利用上述使用环境数据,通过控制方法推论部109′-2,重新选择其他的控制方法。如果没有符合使用环境数据的供选择规则,则利用最接近的使用环境数据进行推论。
把由该推论获得的控制方法及参数与上次的作比较,如果与上次的相同,便向外部报告,要求编制新的规则。如果选择了不同的控制方法及参数,便向顾客提问,可否在上述实测使用环境中使用,得到许可,便将其记录在设于群管理控制部101″的智能系统101″-2内的决定表101″-3上。另外,该知识获得部109′-3还具有,当群管理控制部101″的学习系统101″-1检测出已发生了新的环境、交通需要数据时,将其作为新的数据补充加入环境、交通需要数据库的功能,以及报告已作补充的装置。
作为另一个变化形态,就是给图49所示的控制方法决定部109′附加模拟实验(模拟器)的功能109′-7,在知识获得部109′-3求出相对要求输入部109′-1所设定的控制目标值的达成度,此达成度如小(或大),则用实测的环境、交通需要的数据在控制方法推论部109′-2进行控制方法的选择改正,用模拟器预测实行结果,在确认满足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将控制方法向群管理控制部101″内的决定表101″-3发送。
此外,在上述控制方法推论部109′-2,当被再选择的控制方法或评价用参数和用于实际控制的为同一者时,把和未满足目标值的事项有关的控制参数抽出,使被抽出的控制参数变化,并进行模拟,然后把最能符合目标值的值作为新的参数进行登记。
下面用图50,51对总体处理流程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控制方法决定部首先设定大楼的种类(301)。接着对同类大楼的代表电梯的规格等进行提示(302)。上述提示的规格是否需要修正由顾客判定(303)。如果需要修正就进行规格修正(304)。接下来输入顾客的要求目标(305)。用要求输入知识库将输入的目标变换成控制目标(306)。接着进行询问各控制目标值间的优先顺序是否能由顾客一方设定(307)。如不能设定,则通过用AHP进行一对一的比较,请其在两个目标间设定相对比较值(308)。并根据此输入结果,作成一对一的比较矩阵,算出固有值(309)。把此固有值就这样作为加权。此外,若决定了权,就请顾客输入权(310)。把在这里决定的控制目标值和权作为顾客要求表并按每个控制目标进行记录(311)。接着把此表向控制方法推论部发送(312)。在控制方法推论部,用控制方法知识库, 以及环境、交通需要数据选择控制方法(313)。如被选择的控制方法是一种的话,则最好的控制方法已被决定(316),将被选择的控制方法在使用者(要求输入者)了解的基础上向控制装置发送(317)。如果判定为被选择的控制方法是多个的场合(314),则用模拟求出各控制目标值的预测达成值(315),将此值和先前决定的控制目标值进行比较,把最符合达成度的高控制方法决定为最适合的控制方法(316)。把这个已决定的控制方法的预测完成值提示给顾客,并在顾客了解的基础上向设在群管理控制部内的判定表发送(317)。
此外,图51是表示知识获得部的动作。首先读入在群管理控制部实测的数据(401)。接下来把读入的数据中的利用环境、交通需要的数据和早先作为目标值设定的环境、交通需要进行比较(402)。根据此比较结果判定是否是新状态(403)。如果是新状态,把控制目标和实测数据进行比较(404),判定是否满足目标值。如果未满足目标值,把新利用环境向环境、交通需要数据库进行记录(406)。接着,在控制方法推论部,用新利用环境数据进行控制方法选择(407)。对被选择的控制方法是否为多个进行判定(408)。在选择了多个控制方法的场合,用实测的新利用环境数据对各个方法进行模拟(409)。使此结果和控制目标值进行比较,选择目标达成度最大的控制方法(410)。此外,在早先的控制方法的选择结果为单一的控制方法的场合,如和上次的控制方法不同的话(411),把这个控制方法考虑作为最好的控制方法,并将此控制方法向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判定表发送(412)。此外,如果使用环境和环境、交通需要数据库相一致的话(403),进行控制目标值和实测数据的比较(413),如已满足目标值的话(414),则结束知识获得部的作业。如果尚未满足,则抽出未满足目标值的目标项目(415),抽出和此目标项目有关的规则,使在规则上记载的参数变化,并进行模拟(417),把最能满足目标的参数作为新规则进行登记,并将旧的规则消除。此外,若在步骤405中已满足目标,则把新的使用环境以及其时的控制方法进行登记(419)。
象以上那样,为了修正基于实际运行结果的新环境、规则,已有可能把不满足的规则抽出,并能实现极细致的运行控制。
最后,本发明是以群管理电梯为对象进行了说明,然而对单独的电梯等也能适用。也就是即使对于象运行控制方法(例如实现对快车区、和不停靠层的设定,以及对大人物(VIP)的服务等),以及最近才增加的对楼厅信息的指引表示,门开闭速度等的控制,也能通过导入所谓使用者的要求用以实现控制,或者通过导入支援工具使人一机性提高。
若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电梯使用者的要求目标(定性的量)自动地变换成实际的控制目标,因此已有可能不经过电梯专家的手而实行所希望的控制方法。
此外,在纳入运行后,对于电梯实际运行的结果,前头使用者所希望的控制是否被执行,也能反过来利用运行数据将其逆变换成要求目标或控制目标值并加以提示,从而也能诊断电梯的利用情况。
此外,由于在控制执行装置中所使用的控制方法是在使用者认可的基础上采用的,故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提高了。
用图52到图63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采用了在图44中谈到和说明了的相关度表和类似的表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图52是本发明的总体组成图以及和外围装置的关系的图,要求输入装置501是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而其它部分504,505和图1等相类似。要求输入部501是由输出入接口部501-1,要求目标变换部501-2,相关度知识库表501-3和显示装置502,输入装置503组成。控制方法决定部504是由多目标意志决定部504-1,控制方法推论部504-2,模拟实验部504-3,环境交通流数据库504-4,控制方法决定知识库504-5组成。群管理部505是由群管理控制部501,电梯各号机505-2,楼厅传呼按钮开关505-3,分配评价数据表505-4组成。此外,图53是数据流程图。在图52和图53中,具有要求输入部501的控制器功能的输出入接口部501-1是如图54那样的形式,是把写入相关度知识库表501-3中的n个询问a.结合用户仅以询问语句,或包含解释语句读入,并向显示装置502输出。用户对表示的询问a,根据感性将愿望(等级)b.针对各个询问按A(特别需要),B(需要),C(不要)三阶段回答,并从输入装置503输入。此愿望(等级)b.被送向要求 目标变换部501-2,利用相关度知识库表501-3的知识c.就各个愿望项目,按m个控制目标向重要度变换。变换成的重要度,进一步被运算处理而得到各控制目标的加权、优先顺序。据此使控制目标的值定量化。各控制目标的每个权·优先顺序·值(把这个总称作为目的数据d.)通过输出入接口部501-1被发送到控制方法决定部504。
在控制方法决定部504,具有控制器功能的多目的意志决定部504-1把目的数据d.向控制方法推论部504-2发送。控制方法推论部504-2根据有关该楼厅的环境交通流数据库504-4,和控制方法决定知识库504-5,推论数个能完成已得到的目的数据d.的群管理控制方法。此推论结果,用环境交通流数据库504-4中的数据,在对电梯运行、分配进行模拟的模拟实验部504-3进行模拟运行,并求出预测达成度e.。在多目的意志决定部504-1,考虑预测达成度e.。从推论结果中选择、决定最适当的控制方法。把被选择的控制方法的预测达成度e.向要求输入部501返回发送。
按受返回的发信后,输出入接口部501-1把根据用户输入的愿望b.和预测达成度e.向显示装置提示(图63),并谋求用户的许可。在用户对结果不能认可的场合,重新从开始输入进行。在用户能认可的场合,把许可信号通过输出入接口部501-1向控制方法决定部504通报。
多目的意志决定部504-1接受这个后,并把其群管理控制方法g.用IC卡等向群管理部505传递。
在群管理部505中,把来自各楼层的楼厅呼叫按钮开关505-3的信号向多台电梯505-2分配,群管理控制部505-1的分配评价数据表505-4在从IC卡等得到的内容上进行重写。
接下来,用图54到图58来对相关度知识库表501-3的内容进行说明。相关度知识库表501-3是由五个程序块组成。第一程序块(图54)是询问语句表。第二程序块(图55)是按每个大楼用途分的省略表(default    table),第三程序块(图56)是愿望项目-控制目的间的相关度表。第四程序块(图57)是表示相关度和输入等级以及按每个大楼用途分的省略表之间关系的重要度表。第五程序块(图58)是控制目标值的变换表。
图54是询问语句表。对于n个询问语名,使分别带有项目编号①,②,……n。对于每个项目,在构造知识库时事先准备的询问语名和说明语句。
图55是表示每个大楼用途的省略(default)表。对于1种大楼用途,在各项目中,从该大楼的用途看,适用大(很重要)、中(重要)、小(不很重要)三种预先设定。
图56是用数值来表示各要求项目和控制目的之间有怎样的相关关系、用3(密切相关),2(有相关),1(有间接影响),0(无特别相关),-1(有负的相关)五种相关度来表示。
图57是用来自用户的输入等级、知识库得到的相关度,对预先设置进行运算处理的函数表。
图58是用来从通过后面将要叙述的要求目标变换部501-2的处理所得到的优先顺序,按每一个控制目的变换成定量数值的变换表。
接下来对要求目标变换部501-2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在这里使用的函数及其下标进行说明。
变数下标字i={①,②,……n}:愿望项目编号,①←表示来得快
j={1,2,……m}:控制目的编号,1←表示等待时间,
下标字k={1,2,……1}:大楼用途编号,1←表示一公司专用大楼。
函数…λ(i):针对愿望而输入的等级(A,B,C)
μ(i,j):愿望项目和控制目的间的相关度
{3,2,1,0-1}
δk(i):相对愿望项目的每个大楼用途的预先设定值
{大,中,小}
ρk(i,j):各控制目的、对于各愿望项目的重要度
{5,4,3,2,1,0,-1,-2,-3}
τk(j):各控制项目的的权
Figure 891005668_IMG19
ρk(i,j)
ψk(j):各控制目的的优先顺序τk(l),……τk(m)的函数
ψk(j):各控制目的的值。
图59是要求目标变换部501-2的流程图。在801使得所使用的变数max(最大值),min(最小 值),pr(顺序)初期化。在802得到大楼用途k和来自用户的输入等级λ(i)。
在803-808的有关i的循环中,在804从预先设定表(图55)中读入预先设定δ(i),在805-807循环中的806从相关度表(图56)中读入相关度μ(i,j)后向809-819的有关j的循环转移。在810-813循环中的811,并且用重要度表(图57)从λ(i),μ(i,j),δk(i)中求出相对各愿望项目的重要度pk(i,j)。并通过用812将其加到τk(j),而在810-813循环终了时能得到各控制目的的权τk(j)。在814,815,816,817把τk(j)的最大值,最小值代入到变数max,min中去。此外,在818,利用作业用排序W1,作好从度数分类的算法应用获得τk(j)的优先顺序的准备,在820-823循环中,对于从最大权到最小权,在821把顺序pr向作业用排序W2代入,在822使用W1使用pr更新。在824-827的有关j的循环内,用825从先前得到的W2结果中求出各控制目的的优先顺序ψk(j),在826从ψk(j)中并且利用控制目的值表(图58)得到控制目的值τk(j)。就这样根据图59的流程图的处理就决定了控制目的的权。优先顺序值的目的数据d.。
最后,把实际使用这个处理的实验情况予以表示。为了简单化起见,令大楼用途为旅馆,控制目的为1:等待时间,2:轿厢内拥挤度,3:预约击中率,4:电梯时间,共四个目的(m=4)。愿望项目取5项(n=5)。
图60中的询问是包含感性的愿望项目的询问。感性中,①主要是价值观,②为好坏,③,④为嗜好,④是由感性引导来的。对于这个询问假定获得的回答是①:A,②:A,③:C,④:B,⑤:A。(图59中的802)
λ(①)=Aλ(②)=Aλ(③)=Cλ(④)=Bλ(⑤)=A
从图61中的旅馆用的预先设定表、相关度表中求出函数δ(i),μ(i,j)(步骤803-808)
δ旅馆(①)=中
δ旅馆(②)=大
δ旅馆(③)=小
δ旅馆(④)=中
δ旅馆(⑤)=中
当把此μ(i,j)用图57进行变换,则决定了重要度p旅馆(i,j),进而当对每一个控制目的(纵方向)进行加运算,就求出权τ旅馆(j)。
(步序810-813+819)
Figure 891005668_IMG21
τ旅馆(1)=3
τ旅馆(2)=5
τ旅馆(3)=4
τ旅馆(4)=6
步序809+814-823是为得到按照度数分类应用而得到优先顺序的准备,其数值被省略,其结果是(步骤825)
ψ旅馆(1)=4
ψ旅馆(2)=2
ψ旅馆(3)=3
ψ旅馆(4)=1
在步序826中,从图62就能决定每一控制目标的定量化了的值ψ旅馆(j)。
ψ旅馆(1):等待时间…35秒以下
ψ旅馆(2):桥厢拥挤度…50%以下
ψ旅馆(3):预约击中率…93%以下
ψ旅馆(4):电梯时间…30秒以下
就这样被决定了的权τ旅馆(j);优先顺序ψ(j),值ψ旅馆(j)将成为目的数据d。
此外,图63是表示根据用户输入的愿望和予测完成度的一个例子。
若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采取使用知识库向要求目标变换部处理的方法,因此愿望项目的扩大较容易。对于愿望项目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变更对省略或重要度的函数表(图61和图62)的值就能使之灵活适应。此外,由于使知识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从而具有处理时间快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准备了从图54到图58 中的相关度表,因此不一定需要具有全部的表格。也就是让其直接向用户输入大楼的用途、控制目的等,以及通过让用户来进行加权等,从而使省略、变更成为可能。
本发明,由于是使用知识库将感性这一定性的要求或愿望变换成定量的控制目的,因此使知识库中的相关度表的组成能自由地建立。
现将本实施例的要点为归结如下。
首先,预先由专门家把控制目标和要求项目抽出,并把这些间的相关度集中起来构成相关度知识库表。使用者,或大楼管理者等的输入者(用户),以相对要求项目附加上等级的形式地行输入和响应。要求输入部用相关度知识库表把每个已输入的要求项目的等级变换成每个控制目标的重要度。对每个控制目标。重要度进行运算,把这个值作为控制目标的权,把据此得到的顺序作为控制目标的优先顺序。从得到的权重或优先顺序,用知识库使其控制目标定量化。把定量化了的控制目标的值,用电梯的群管理向作为用来进行多目标控制的工具的控制方法决定部发送。在控制方法决定部,对于定量化了的控制目标,考虑群管理控制方法,进行预测完成度的运算,再把信号返回要求输入部。要求输入部把用户的输入和得到的预测完成度用雷达图表,棒形图表等图表或数值向用户提示。用户如对提示的结果不能认可,则进行再输入,如能认可,则许可向电梯群管理控制部的设定。被许可的结果通过传送线,软盘、IC卡等向群管理控制部传送和被设定。用户的愿望是通过以下手段将作为定量的控制目的在群管理控制部进行设定才得以达到。
输入感性或要求的输入手段,用键盘、输入端、接触板等,把用户的感性或要求作为对询问的回答被装置受理。知识库,是作为在其中,存入了询问内容、每个大楼用途的预先设定、愿望项目和控制目标的相关度、变换用函数表、控制目标值等的文件脱离程序独立放置着。变换手段按照知识库的内容,把来自用户的愿望变换成控制目标值。而且,输出手段还进行利用显示等,把来自用户的愿和从装置来的愿望的预测完成度对用户进行提示。
若采用本实施例,能把向用户的询问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示。并具有即使不知道难的专门用语,也能把对电梯运行的愿望(感性)数据化,这对用户有效,以及使知识扩大、修正和变化容易,这对制造者有效。
接着,用图64-图74来说明其它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和在图44,图45等中说明了的实施例一样,其主要特征是采用AHP等的手段(即一对一的比较、固有向量)对使用者输入的多样的要求,使其加权和附带优先顺序,而后取入群管理控制。
下面,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64是本发明的总体组成图。从输出入装置601向要求输入部602把大楼用途等和包围电梯的环境,以及电梯性能等,以及把使用者、或管理者对电梯动作的要求通过询问和响应等作为感性形式的定性的信息加以输入。接下来,此要求输入部602,用这个输入的包围电梯的环境、以及顾客的要求,以储存在要求输入知识库621内的知识为基础,通过要求输入推论部622,来推论控制目标的目标值。进而,自输出入装置601对相当于各控制目标的项目,进行相互一对一的比较,将此结果输入,并将其向要求输入部602内的AHP计算部623发送。在AHP计算部623,从这个一对一的比较结果出发作成一对比较行列,计算此一对比较行列的固有值和固有向量。把此固有向量的成份作为各控制目标的权重,将其和在先前用要求输入推论部622导出的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合并,作成顾客要求表624。在推论控制目标值之际,关于交通流以及包围电梯的环境、电梯台数及其性能等不仅是从输出入装置601进行输入,也可以使用预先储存在环境、交通流数据库634内的数据。
接下来,此顾客要求表624即送至控制方法决定部603。在控制方法决定部603,以预先储存在控制方法决定知识库内的知识,在控制方法推论部632进行能达成顾客要求表624那样的控制方法的推论。进而,在控制方法推论部632,求出采用此控制方法场合的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将此结果向输出入装置601提示,并向顾客询问是否对此满意。
如果,其结果是不能满意的话,再反复进行一次以上的程序,如果此结果满意的话,则将此控制方法和为实现此方法的参数写入群管理控制部604内的决定表641内。群管理控制部604,根据此决定表641进行控制,据此使进行采纳了顾客要求的群管理成为可能。这样,通过把顾客的要求作 为感性这一不明确是定性的东西进行输入,并用AHP的手段将此推论变换成定量的控制目标,就能实现接收了不具有有关电梯的预备知识的人们所提出的冒然要求的群管理。
接着,用图65A-65C,对采用AHP来决定权重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65A所示。通过使各控制目标进行相互一对一的比较,而作成如图65B那样的一对比较表。接着,以此一对比较表为基础作成如图65C那样的一对比较行列A求出此行列的最大固有值λmax和固有向量V。此固有向量V的各成分成为各控制目标的权重。
图66是在具有使在控制方法决定部603内具备模拟电梯动作的功能的模拟实验功能633的场合的控制方法决定部603的构成图。在此实施例中,用控制方法决定部603来决定几个能满足顾客要求表624那样的控制方法,进行此控制方法时的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通过对在模拟实验部633进行群管理场合的动作进行模拟来求得,以此结果为基础,用控制方法推论部632来判定怎样的控制方法较好、把判定的结果在输出入装置601上进行表示,如果好的话,就写入决定表641内。
在用模拟实验部633进行模拟之际,使用储存在环境、交通流数据库634内的数据。若采用本实施例,对于预测达成值,由于是使用模拟的结果,因此没有必要预先储备好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即使在存在服务楼层为不同的电梯,或各个电梯的速度和定货不一样的特殊场合,也能求得具有可靠性的预测达成值。
图67是要求输入知识库的一个例子。以输入的把属于顾客的感性或要求的一侧的交通需要作为前提,而导出各控制目标值的值。例如,在办事处大楼中,对于预约变换的要求如低的话,则从规则1和规则2,成为预约击中率90%以上,对于乘车人数要求如低的话,则从规则3,成为桥厢拥挤度60%以下。
图68是AHP的一对比较输入方法的一个例子。由于用输出入装置的光标键来输入要求项目间的相对重要度,故若采用本实施例,就具有能把在视觉上容易分辨的哪一方如重要的情况加以输入的效果。
图69是交通流、环境数据库634的一个例子。是把电梯中已存储的大楼的环境、或各个时间、每个季节和星期等的交通流,或电梯台数、性能等,从输出入装置601输入或者预先储存在那里,在进行控制目标值的推论或进行模拟时,向要求输入推论部622,或模拟实验部633输出。
图70是顾客要求表的一个例子。图71是控制方法决定知识库的一个例子,图72是决定表的一个例子。
图73A-73C是按天平倾斜进行AHP的一对比较进行输入的方法。若采用本实施例,能使各控制目标的权这一抽象概念和天平倾斜这一物理上的重量概念相对应进行表示。
图74是雷达图,把根据要求输入装置输入的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用点划线来表示,在同样的雷达图上重叠表示实线的预测达成值。
在以上实施例之外,不从已输入的感性或要求的项目求得控制目标,而用AHP来求得加权或优先顺序,以及直接输入控制目标,用各项目的AHP来求得加权或优先顺序等也有可能适合实施。
本实施例的要点如下。
本实施例的主要特征是用AHP的手段对使用者输入的多种要求,加权或使其具有优先顺序而放入群管理控制中去。
其特征特别在于从输入使用者对电梯运行的感性或要求中、或从已输入的要求中求多个控制目标(至少是全部等待时间、乘电梯时间、预约变换率、输送能力、乘梯人数、等待时间、预约报告时间、桥厢呼叫先到达率、桥厢通过次数、满员通过次数,信号引导量、噪音水平、节省能量、电梯起动次数、预定计划运行中的两个以上),或者直接从输入的控制目标中,在对各项目加权或附于优先顺序方面采用了AHP,甚至不用AHP而引入项目权等概念来决定加权或优先顺序。
本实施例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特征,第一是以具备输入决定多个电梯控制目标用的使用者或大楼管理者的主观愿望、价值观以及喜欢和不喜欢的所谓感性或要求的输入装置,从上述已输入的要求中推论控制目标项目以及控制目标值的推论装置,用AHP计算给利用者或大楼管理者的定性要求加权或优先顺序的装置,以及推论出为实现各控制目标值和其加权或优先顺序的控制方法的装置。
第二是如果利用预先储存了作为知识的电梯所处的环境、电梯台数及性能等的知识库来进行推论的话,则效果更好。
第三是以采用引导形式来一面和使用者或大楼管理者进行对话,一面进行推论为其特征。
第四在于具备求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用图表等对使用者进行提示的装置,在和使用者或大楼管理者进行对话作业之际能够将预测达成值进行易于理解的提示。
对于动作加以总结的话就是首先有必要求出和用输入装置输入的感性或要求相对应的控制目标。这里是通过先输入或者指定大楼用途、或电梯速度这类电梯所处的环境、或电梯性能,再依次回答以这些输入为基础而发出的询问,来推论控制目标值。
此推论就是应用把为了将电梯所处的环境以及电梯性能为基础而输入的要求变换成适当控制目标值的知识,它预先储存在知识库内,应用知识库的知识进行推论而导出控制目标值。
接下来,分别对相当各控制目标值的要求,在各要求间进行一对一比较,根据其结果作成一对一的比较行列。接着求出此一对一比较行列的向量和固有值。此固有向量的各成分成为相对各控制目标的权。
进而用这样导出的各控制目标的目标值和权求得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成值,通过将此变换成图表等易于理解的形式向使用者或大楼管理者进行提示,能以对话方式决定电梯的控制方法,因而能进行易为使用者或大楼管理者理解的控制。
若根据本实施例,能容易对输入的各项目加权或使具有优先顺序。
此外,若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实现不仅果是楼厅的等待时间、节省能源这类原来的控制项目,而且对于乘电梯时间、预约变换率、乘电梯人数等这些顾客的多个项目的要求取得调和的控制方法,况且由于能把这些作为控制项目的使用者或大楼管理者的要求,以感性或容易理解的形式输入,并将其预测结果向顾客提示,故能实现让顾客满足的电梯控制。

Claims (54)

1、对服务于多楼层间的多台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包括输入装置,和执行群管理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装置是输入电梯的至少两个分别与控制目标相对应的控制目标值或至少两个与使用者对电梯的要求相对应的要求目标值的装置(图1中之1,图21中之102),此外还包括决定达到上述输入的目标值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方法决定装置(图1中之2,图21中之103),所述的执行装置(图1中之3,图21中之104)基于上述控制方法执行群管理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方法决定装置包含至少选择一个为达到上述控制目标值的候补控制方法的候补控制方法选择装置24,对选择的候补控制方法求上述控制目标值的预测达到值的装置25以及基于这些预测达到值决定控制方法的装置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方法决定装置21包含控制目标值表21a,多目标意志决定输入控制部21c,多目标意志决定评价部21b,以及预测达到值表21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装置还设定上述各控制目标值的加权或优先顺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装置包含视觉上表示控制目标或暗示上述控制目标的图案的表示装置和通过使上述控制目标或图案变化来决定各控制目标的权或优先顺序的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案在视觉上显示质量,相对的权、体积、面积或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装置具有登记装置,它能对多个运转方法进行登记,且可按照上述电梯的运转状况或各时间带对运转方法进行选择登记,且可根据外部来的信号对已登记在上述登记装置上的运转方法的内容进行追加、变更或删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目标包含楼厅等待时间、乘电梯时间、预约变更率、输送能力、乘电梯人数、长时间等待率、预约报告时间、轿厢拥挤度、轿厢呼叫先到达率、轿厢通过次数、满员通过次数、信息引导量、噪声水平、节能、电梯起动次数以及运转制度中的至少两个项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装置还输入对于多个电梯控制目标的优先顺序和权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方法决定装置还包含预先把交通需要或环境,上述各控制目标和多个控制方法间的关系储存起来的信息装置(22、23),用从上述输入装置来的信号,利用上述信息装置,推论出至少一个为达到上述各控制目标值的候补控制方法并从中选择至少一个候补控制方法的装置24,对于选出的候补控制方法用模拟实验求出上述各控制目标的预测达到值的装置25以及基于这些预测达到值决定控制方法的装置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目标包含楼厅等待时间、乘电梯时间、预约变更率、输送能力、乘电梯人数、长时间等待率、预约报告时间、轿厢拥挤度、轿厢呼叫先到率、轿厢通过次数、信息引导量、噪声水平、节能、电梯起动次数、运转制度中的至少两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装置还输入对于多个电梯的控制目标的优先顺序和权中至少一个,上述控制方法决定装置包含予先把交通需要或环境,上述各控制目标和多个控制方法间的关系储存起来的信息装置22、23,及用来自上述输入装置的信号,利用上述信息装置,用多目标计划法或目标计划法求帕雷特(pareto)最佳解以决定为达到上述各控制目标的控制方法的装置21。
12、对服务于多楼层间的多台电梯进行的群管理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包括输入装置和执行上述电梯群管理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是输入至少两个代表利用者对电梯的要求的要求目标值的装置,所述的执行电梯群管理控制的装置根据所输入的上述要求值执行上述群管理控制,该装置包含设定上述要求目标值和电梯的使用环境的要求目标设定部102,基于上述设定部的输出而动作并将上述要求目标值变换成上述电梯的多个控制目标值的目标变换部103以及基于上述变换部输出而动作并决定达到上述控制目标值的控制方法的控制实行部10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要求目标值包含表示成正规化的对上述电梯运行的定性的要求的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要求目标值包含关于至少三个要求项目的这些要求的大小程度作相对表现的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要求目标值包含将上述电梯的运转性能在最小值和最大值间分成多个等级加以表示的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目标变换部包含知识库,且用所述知识库的规则将上述要求目标值变换成上述控制目标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知识库具备相对上述要求目标值中至少一个所定目标的上述电梯每一利用环境的变换函数,利用此变换函数分别将上述要求目标值变换成上述电梯的控制目标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知识库具备表示各要求目标值和上述控制目标值之间的相关情况的相关度表,用此相关度表求上述控制目标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设定上述各控制目标的加权或优先顺序的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分析分层处理(AHP)求上述加权或优先顺序。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执行装置包含收集对各电梯实际执行控制的结果的收集装置,上述目标变换部包含将上述控制结果逆变换成要求目标值的装置,并将已逆变换成要求目标值的上述控制结果报告给输出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雷达图进行上述要求目标值的设定。
23、用于工作在多楼层间的多台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的要求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使用者对服务于多楼层间的多台电梯的定性要求,并将其变换成多个控制目标值的装置,推论和决定为达到各控制目标值的控制方法的装置,把此控制方法向进行上述电梯群管理控制的控制装置进行登记的登记装置,上述要求为从使用者或大楼管理者的价值观,兴趣,嗜好,感觉或好恶引出的对电梯运行的定性要求。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上述控制方法向上述电梯控制装置传送的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上述要求、并将其变换成多个控制目标值的装置包含预先设定的要求输入知识库和环境、交通需要数据库,应用上述知识库和数据库,且应用推论功能决定控制目标值,以及各控制目标项目间的权或优先顺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推论和决定控制方法的装置为基于上述控制目标值和各控制项目间的权或优先顺序,采用上述环境、交通需要数据库和决定控制方法知识库决定控制方法的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基于使上述电梯实际运转而获得的实测数据,检测出发生和上述环境,交通需要数据库和决定控制方法知识库内数据不一致的新数据,且把此数据分别向上述环境、交通需要数据库和决定控制方法知识库进行追加和登记的知识获得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模拟器,在用上述决定控制方法知识库选择两个以上为达到上述控制目标值的控制方法的场合,用上述模拟器进行模拟实验,基于获得的实验结果,把控制目标完成度好的控制方法作为最佳控制方法。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在上述实测数据未达到上述控制目标值场合,用上述实测数据的环境、交通需要数据,采用推论和决定上述控制方法的装置再选择控制方法,用上述模拟器求对于选出的控制方法的预测达到值,将其结果向使用者提示和得到承认后向上述电梯控制装置上登记的装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规定的控制目的,对电梯乘客的楼厅呼叫进行电梯任务分配,并具有根据上述要求输入装置内的知识库内的知识,将上述要求变换成使上述要求成为定量化的多个控制目标值的变换装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目的就是采用至少作为评价项目的等待时间、长时间等待率,乘电梯时间,预约报告时间,预约射中率,轿厢内拥挤度,输送能力,通过率,信息引导量,节能率,噪声抑制率,或楼厅拥挤度中的至少两个,以求使其得到改善。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要求输入装置是以对预先设定的多个要求项目进行回答的指引方式进行的要求输入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表形式构成上述知识库和表示要求项目和能够定量化的多个控制目的之间的相关情况。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知识库能根据大楼的种类对上述相关度进行修正。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变换装置包含按照储存在上述知识库内的知识把输入的要求变换成多个控制目标,用其结果进行多个控制目的之间的加权和形成优先顺序,进而使其定量化的装置。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装置包含把上述各个要求表示成雷达图,并用此雷达图输入要求目标值的装置。
37、对服务于多楼层间的多台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包括输入装置和执行上述电梯群管理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装置为输入使用者对上述电梯的感性要求的装置,且还包括将多个感性要求目标和上述电梯的利用环境合起来进行输入的装置,此外还包括将上述电梯的多个感性要求变换成上述电梯的多个控制目标的变换装置,上述执行电梯群管理控制的装置为基于上述控制目标执行上述电梯群管理控制的装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感性要求包含将上述对电梯运行的定性要求表示成正规化的项目。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感性要求包含对至少三个要求项目的要求程度的大小进行相对表示的项目。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感性要求包含将上述电梯的运转性能在其最小值和最大值间分成多个阶段进行表示的项目。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变换装置包含知识库,且是用上述知识库的规则进行将上述感性要求目标变换成上述控制目标值的变换。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知识库具备对上述感性要求目标中的至少一个的规定目标来说的上述电梯的每一利用环境的变换函数,用此变换函数分别将上述感性要求目标变换成上述电梯的控制目标值。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知识库包含表示各感性要求目标和上述控制目标之间相关情况的相关度表,并从该相关度表求上述控制目标值。
4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设定上述各控制目标的权或优先顺序的装置。
45、根据权利要求4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设定装置用分析分层处理(AHP)求上述的权或优先顺序。
46、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决定为达到上述控制目标的控制方法的装置,并基于该控制方法执行上述电梯的群管理控制。
47、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执行控制装置包含收集实际执行各电梯控制的结果的装置,上述变换装置包含把上述控制结果逆变换成感性要求目标值的装置,并使已逆变换成感性要求目标值的上述控制结果向感性要求设定装置报告。
4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雷达图进行上述感性要求目标的设定。
49、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包含服务于多个楼层的多个电梯,及对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的控制装置,其中每个电梯的轿厢有一预定的最大乘客负载;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包含:
以相应的最大乘客负载的比率这一形式测出上述电梯的每个轿厢的乘客负载的装置;
建立上述电梯的控制目标的装置,上述控制目标包含上述电梯的上述轿厢的所希望的乘客负载,上述所希望的乘客负载为小于1的相应最大乘客负载的比率;
在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决定最佳控制方法的装置;及
在最佳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执行群管理控制的装接近相应的所希望的乘客负载。
50、根据权利要求49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目标还包含等待时间。
51、根据权利要求49或50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目标还包含乘电梯时间。
52、对服务于多楼层间的多台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包括输入装置和执行上述群管理控制的执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装置为输入对于各电梯的包含轿厢拥挤度的控制目标的控制目标值的装置,此外还包括决定为达到上述控制目标值的控制方法的装置,上述执行控制装置基于上述控制目标值执行上述群管理控制。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目标还包含等待时间。
54、根据权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目标还包含乘电梯时间。
CN 89100566 1988-01-29 1989-01-28 电梯的控制装置和向控制装置输入要求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983/88 1988-01-29
JP63016983A JP2574842B2 (ja) 1988-01-29 1988-01-29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16984/88 1988-01-29
JP47480/88 1988-03-02
JP51493/88 1988-03-07
JP63053532A JP2574855B2 (ja) 1988-03-09 1988-03-09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JP53532/88 1988-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92A CN1035092A (zh) 1989-08-30
CN1029516C true CN1029516C (zh) 1995-08-16

Family

ID=26353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910056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16C (zh) 1988-01-29 1989-01-28 电梯的控制装置和向控制装置输入要求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51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9060B (zh) * 2007-08-24 2011-03-09 吴晓光 一种电梯显示控制方法
JP2011102158A (ja) * 2009-11-10 2011-05-2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EP3201115A4 (en) * 2014-10-01 2018-06-13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arran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7000959B (zh) * 2014-12-12 2020-07-03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路线选择系统
CN107500062B (zh) * 2017-07-04 2019-05-14 台山市金讯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乘梯的方法及系统
JP7232670B2 (ja) * 2019-02-27 2023-03-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支援システム、コントローラ、制御方法
CN109795927A (zh) * 2019-03-05 2019-05-24 天奥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梯有效面积比对的系统
CN115924663B (zh) * 2023-03-09 2023-05-12 常熟理工学院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梯设备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92A (zh) 198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7758A (zh) 工作管理系统、工作管理装置以及工作管理方法
CN1018069B (zh) 多厢体电梯系统的群控方法及装置
CN1221917C (zh) 锁柜系统,锁柜控制方法,控制中心和记录介质
CN1171433C (zh) 检测通信网络的可能的非法使用的方法及系统
CN1021699C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207716A (zh) 用模糊逻辑估算大厅的客流量和客流率控制用于单一来源客流量的电梯调度
CN1255763C (zh) 用于证券或其他商业项目的有条件定单交易的自动系统
CN1384943A (zh) 远距离订货设计系统及电梯远距离订货方法
CN1029516C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和向控制装置输入要求的装置
CN1838600A (zh) 传感器网络系统、数据的传输方法
CN101069437A (zh) 通信设备的检索系统
CN1098532A (zh) 交通工具控制装置
CN1940793A (zh) 烧透点集成智能控制系统
CN1535442A (zh) 企业利润改进支持系统及产品生产业务改革支持系统
CN1394315A (zh) 代理系统,代理购买/销售方法,数据提供装置和数据记录介质
CN1857980A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898721A (zh) 设备控制装置、声音识别装置、代理装置、车载设备控制装置、导航装置、音响装置、设备控制方法、声音识别方法、代理处理方法、车载设备控制方法、导航方法、音响装置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462936A (zh) 在线市场中的自动广告发布计划管理
CN1655507A (zh) 进行卡应用间数据交换的保密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575466A (zh) 存在管理的实现
CN1720505A (zh) 评估简介的风险和/或回应的方法
CN1208390A (zh) 用于电梯调度的闭环自适应模糊逻辑控制器
CN1826817A (zh) 信息提供方法及信息提供程序
CN101036159A (zh) 机场顾客支持调度系统与其运作方法
CN1305172A (zh) 双向互动式多媒体电子租售房屋及建筑空间服务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