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7576B - 一种织物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织物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7576B
CN102937576B CN201210212426.4A CN201210212426A CN102937576B CN 102937576 B CN102937576 B CN 102937576B CN 201210212426 A CN201210212426 A CN 201210212426A CN 102937576 B CN102937576 B CN 102937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aser
oil
evaluation method
emulsion
releasing perform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24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7576A (zh
Inventor
王深喜
张涛
李世琪
朱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mei fine chemical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EMEI FIN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EMEI FINE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EMEI FIN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124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7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7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7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7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7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oring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除油工艺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用于评价使用在织物上的除油剂的防沾性能,所述评价方法按顺序包括以下步骤:①乳液制备;②防沾性能测试;③测试结果评价;其中,步骤①中所述的乳液包括:油剂、除油剂及油溶性染料;所述步骤②包括:先将布样与所述乳液按浴比1:8~100在工作温度下保温2~120分钟,然后进行充分地冷水洗,脱水并室温晾干,进行测试结果评价。本发明的评价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油剂的返沾情况,可以直观地以此来评价不同除油工艺中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简单方便且结果准确,填补了目前所缺乏的防沾性能评价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及发展除油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织物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除油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织物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除油剂是织物染整加工中最常用的助剂之一。传统的织物除油工艺主要是缸内间歇式除油,该除油工艺的除油效果好,但是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高。
为了克服传统除油方法的缺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连续式除油工艺,该工艺采用水洗机连续除油,可以实现5~10天连续操作而不更换工作液,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且加工成本很低,有望代替传统的除油方法。但是由于工作液不经常更换,使得工作槽内洗脱于织物的油剂不断积累,会造成工作液中的油剂浓度很高, 如果洗脱出来的油剂不能很好地乳化分散于工作液中,,容易出现油剂返沾上织物及设备的现象,影响连续式除油工艺的除油效果。并且,由于油剂颜色很浅,返沾上织物后难以清晰的辨别,若再经后续的高稳定形后,油剂与织物会结合地更为紧密,导致油剂更难去除,在后续的染色工艺中,布料在沾油处会产生不上色的白斑,影响染色效果。因此,连续式除油工艺对于除油剂的防沾性能有很高的要求。
影响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除油剂的种类、除油工艺的工作温度,以及助剂的选取。但是由于油剂颜色很浅,又缺乏针对防沾性能评价的方法,目前很难比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除油剂防沾性能,从而阻碍了连续式除油工艺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可以准确评价除油剂防沾性能的方法,为研究更好的除油工艺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评价准确、针对性强、可清晰地显示织物上油剂的分布情况,使得人们能够客观判断除油剂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主要思路为:利用油溶性染料亲油不亲水的原理,在除油过程中对返沾在织物上的油剂进行显色,以此来评价不同工艺条件的除油工艺中除油剂的防沾效果,达到客观判断除油剂防沾性能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织物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用于评价使用在织物上的除油剂的防沾性能,所述评价方法按顺序包括以下步骤:①乳液制备;②防沾性能测试;③测试结果评价;其中,
步骤①中所述的乳液包括:油剂、除油剂、分散剂及油溶性染料;
所述步骤②包括:先将布样与所述乳液按浴比1:8~100在工作温度下保温2~120分钟,然后进行充分地冷水洗,脱水并室温晾干,进行测试结果评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①中的乳液所含油溶性染料的含量为0.01~0.5g/L。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①中的分散剂为螯合分散剂。
在本发明一较优实施例中,所述油溶性染料选自广东深圳长兴塑胶颜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油溶性染料 ZN蓝;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①的乳液制备步骤包括:将所述油剂、除油剂、螯合分散剂及油溶性染料以100~3000 r/min的转速搅拌1~10分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③中,通过目测布面局部色斑的数量对防沾效果进行评价。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织物除油工艺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①乳液制备
所述的乳液包括:油剂、除油剂、螯合分散剂及油溶性染料;
所述油溶性染料的含量为0.01~0.5g/L;
所述乳液的制备步骤包括:将所述油剂、除油剂、螯合分散剂及油溶性染料以100~3000 r/min的转速搅拌1~10分钟;
优选地,所述油溶性染料选自广东深圳长兴塑胶颜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油溶性染料 ZN蓝;
②防沾性能测试
先将布样与所述乳液按浴比1:40在工作温度下保温2~120分钟,然后进行充分地冷水洗,脱水并室温晾干,进行测试结果评价;
③测试结果评价
通过目测布面局部色斑的有无和多少对防沾效果进行评价:出现局部色斑,说明除油工艺中的工作液稳定性下降;色斑越多、色斑面积越大,说明返沾情况越明显,除油剂的防沾性能越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通过选取合适的油溶性染料,结合适当的防沾性能测试条件,来达到评价除油工艺防沾性能的评价的目的。所述步骤①中的所述乳液中的油剂、除油剂及螯合分散剂,以及所述步骤②中的工作温度均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所要考量的可变因素,即,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油剂、除油剂、螯合分散剂和工作温度所结合出的不同的除油工艺,所述油剂、除油剂、螯合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除油工艺的工作温度均是本发明的评价对象,而非本发明实现技术效果的手段。
通过实验证明,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利用油溶性染料对织物上的油剂进行着色,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油剂的返沾情况,可以直观地以此来评价不同除油工艺中除油剂的防沾性能。本发明的评价方法简单方便且结果准确,填补了目前所缺乏的防沾性能评价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及发展除油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A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应用于二甲基硅油上的显示效果;
图1-B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应用于氨纶油上的显示效果;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不同除油工作温度的显示效果;
图3-A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60℃条件下,含分散剂和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显示效果;
图3-B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80℃条件下,含分散剂和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显示效果;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50g/L高油量的条件下,不同用量的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显示效果;
图5-A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60℃工作温度下,市售除油剂A和DMA-112的显示结果;
图5-B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80℃工作温度下,市售除油剂A和DMA-112的显示结果;
图5-C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95℃工作温度下,市售除油剂A和DMA-112的显示结果;
图6-A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60℃工作温度下,市售除油剂B和分散剂W、DMA-112和DM-8108的显示结果;
图6-B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80℃工作温度下,市售除油剂B和分散剂W、DMA-112和DM-8108的显示结果;
图6-C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100℃工作温度下,市售除油剂B和分散剂W、DMA-112和DM-8108的显示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解释而非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再者,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为了证实本发明所述的评价方法可以达到客观判断除油剂防沾性能的效果,发明人设计了以下的验证试验。
首先,发明人选择干净的白色锦/氨纶针织布作为代表性织物。
其次,发明人选择二甲基硅油和氨纶油作为代表性油剂。
然后,发明人选择了目前常用的除油剂:市售除油剂A、市售除油剂B、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低温除油剂DMA-112。
发明人还选择了目前常用的分散剂: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螯合分散剂DM-8108、与市售除油剂B配合使用的分散剂W。
当然,在应用本发明的评价方法检测不同除油工艺的防沾效果时,上述织物、油剂、除油剂及分散剂的选取是根据实际检测对象来定的,本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效果的。
然后,发明人制定了织物除油工艺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①乳液制备
所述的乳液包括:油剂、除油剂、螯合分散剂及油溶性染料;
所述油溶性染料的含量为0.05g/L;
所述乳液的制备步骤包括:将所述油剂、除油剂、螯合分散剂及油溶性染料以1000 r/min的转速搅拌3分钟;
所述油溶性染料选自广东深圳长兴塑胶颜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油溶性染料 ZN蓝;
所述油剂、除油剂及螯合分散剂的用量是可变因素;
②防沾性能测试
先将布样与所述乳液按浴比1:40在工作温度下保温60分钟,然后进行充分地冷水洗,脱水并室温晾干,进行测试结果评价;
所述工作温度是可变因素;
③测试结果评价
通过目测布面局部色斑的多少对防沾效果进行评价:出现局部色斑,说明除油工艺中的工作液稳定性下降;色斑越多、色斑面积越大,说明返沾情况越明显,除油剂的防沾性能越差。
实施例1 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不同油剂下的除油剂防沾性能的评价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分别选择二甲基硅油和氨纶油作为油剂,二甲基硅油和氨纶油的用量均为5.0g/L;除油剂选用DMA-112;织物选择白色锦/氨纶针织布,织物用量为5g;除油的工作温度为60℃。
首先,按布样与乳液的浴比为1:40配液,将所述5.0g/L二甲基硅油、3.0g/L除油剂DMA-112和油溶性染料以1000 r/min的转速搅拌3分钟制成200ml的乳液A;所述油溶性染料选自广东深圳长兴塑胶颜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油溶性染料 ZN蓝。
以同样的方法,将氨纶油作为油剂,采用4.0g/L除油剂DMA-112,制得乳液B;
同时,将乳液中的除油剂去除,制得空白对照乳液A’和B’。
其次,将步骤①配好的乳液A、B、A’、B’分别和布料在工作温度下保温60分钟,然后进行充分地冷水洗,脱水并室温晾干,获得空白样品A’、B’以及除油后的样品A和B。
请参见图1-A和1-B,显示的分别是除油后的显色样品A和B以及空白样品A’和B’的显示效果。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没有除油剂的空白样品A’和B’(图中为左侧的显示效果),布面上出现了很严重的色点、色斑或色块,表明油溶性染料可以对二甲基硅油和氨纶油显色;而除油后的样品A和B,布面均匀洁净,说明除油剂DMA-112对于二甲基硅油和氨纶油的防沾效果好。通过样品A与A’、样品B与B’的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评价效果对于不同油剂具有同样有效的显色情况,可以适用于不同油剂下的除油剂防沾性能的评价。
实施例2 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不同工作温度下除油剂防沾性能的评价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选择二甲基硅油为油剂,二甲基硅油的用量为5.0g/L;除油剂选用DMA-112,用量为4g/L;织物选择白色锦/氨纶针织布,织物用量为5g;除油的工作温度分别选择60℃、80℃和95℃。
首先,按布样与乳液的浴比为1:40配液,将所述5.0g/L二甲基硅油、4.0g/L除油剂DMA-112和油溶性染料以1000 r/min的转速搅拌3分钟制成200ml的乳液;所述油溶性染料选自广东深圳长兴塑胶颜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油溶性染料 ZN蓝。
其次,将步骤①配好的乳液和布料分别在工作温度为60℃、80℃和95℃下保温60分钟,然后进行充分地冷水洗,脱水并室温晾干,获得样品C、D和E。
请参见图2,图2显示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不同除油工作温度的显示效果,从左到右分别是60℃、80℃和95℃下的显示效果。如图2所示,在不同的温度条件,对于二甲基硅油的防沾性能差异很大,60℃时防沾性能优异、80℃防沾性能明显下降,95℃防沾性能又有所改善。由本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评价效果对于不同的除油工作温度具有同样有效的显色情况,可以适用于不同工作温度除油剂防沾性能的评价。
实施例3 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分散剂影响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选择二甲基硅油为油剂,二甲基硅油的用量为5.0g/L;除油剂选用DMA-112,用量为4.0g/L;分散剂选用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螯合分散剂DM-8108,用量为2.0g/L;织物选择白色锦/氨纶针织布,织物用量为5g;除油的工作温度分别选择60℃、80℃。
(1)发明人对60℃工作温度下,分别对不含除油剂、含除油剂,以及含除油剂和分散剂的3个样品进行评价。
按布样与乳液的浴比为1:40配液,将所述5.0g/L二甲基硅油和油溶性染料以1000 r/min的转速搅拌3分钟制成200ml的乳液;所述油溶性染料选自广东深圳长兴塑胶颜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油溶性染料 ZN蓝。将配好的乳液和布料在工作温度为60℃下保温60分钟,然后进行充分地冷水洗,脱水并室温晾干,获得空白对照样品F。
按布样与乳液的浴比为1:40配液,将所述5.0g/L二甲基硅油、4g/L除油剂DMA-112和油溶性染料以1000 r/min的转速搅拌3分钟制成200ml的乳液;所述油溶性染料选自广东深圳长兴塑胶颜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油溶性染料 ZN蓝。将配好的乳液和布料在工作温度为60℃下保温60分钟,然后进行充分地冷水洗,脱水并室温晾干,获得仅含除油剂的样品G。
按布样与乳液的浴比为1:40配液,将所述5.0g/L二甲基硅油、4g/L除油剂DMA-112、2g/L螯合分散剂DM-8108和油溶性染料以1000 r/min的转速搅拌3分钟制成200ml的乳液;所述油溶性染料选自广东深圳长兴塑胶颜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油溶性染料 ZN蓝。将配好的乳液和布料在工作温度为60℃下保温60分钟,然后进行充分地冷水洗,脱水并室温晾干,获得含除油剂和分散剂的样品H。
请参见图3-A,图3-A显示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60℃条件下,含分散剂和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显示效果,从左到右分别是空白对照样品F、仅含除油剂的样品G和含除油剂和分散剂的样品H的显示效果。如图3所示,加入螯合分散剂后,除油剂的防沾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可以将这种差异清晰地显示出来。
(2)发明人对80℃工作温度下,分别对不含除油剂、含除油剂,以及含除油剂和分散剂的3个样品进行评价。以与(1)部分相同的方法制得空白对照样品I、仅含除油剂的样品J和含除油剂和分散剂的样品K。
请参见图3-B,图3-B显示是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80℃条件下,含分散剂和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显示效果,从左到右分别是空白对照样品I、仅含除油剂的样品J和含除油剂和分散剂的样品K的显示效果。如图4所示,加入螯合分散剂后,除油剂的防沾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可以将这种差异清晰地显示出来。
同时对比图3-A和图3-B中样品H和K的显示效果,可以看出80℃、含有螯合分散剂和除油剂的除油工艺中,除油剂的防沾性能有显著提高,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将这种差异很清晰地显示了出来。由本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评价效果对于含有分散剂和除油剂的除油工艺具有同样有效的显色情况,可以适用于分散剂对于除油剂防沾性能的评价。
实施例4 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于除油剂对二甲基硅油的防沾饱和量的评价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选择二甲基硅油为油剂,二甲基硅油的用量为50g/L;除油剂选用DMA-112,用量为0.5 g/L 、1.0 g/L 、2.0 g/L 和4.0g/L;织物选择白色锦/氨纶针织布,织物用量为5g;除油的工作温度选择60℃。
按照与之前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制得空白样品L、0.5 g/L除油剂条件下的样品M、1.0g/L除油剂条件下的样品N、2.0 g/L除油剂条件下的样品O、4.0 g/L除油剂条件下的样品P。
请参见图4,图4所示的是在50g/L高油量的条件下,不同用量的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显示效果,从左到右分别是样品L、M、N、O和P。如图4所示,在50g/L高油量的条件下,除油剂DMA-112在用量为2.0 g/L时,防沾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发明人又进一步进行了定量分析,用溶剂将织物上沾污的油剂萃取下来,准确称重,获得如表1所示的,在不同除油剂用量条件下的织物上的沾油量。
表1 不同除油剂用量条件下的织物上的沾油量
样品编号 除油剂DMA-112用量(g/L) 织物上的沾油量(g) 织物上的沾油量占总油量的百分数(%)
L 不添加除油剂 0.2408 2.41
M 0.5 0.2257 2.26
N 1.0 0.1642 1.64
O 2.0 0.0959 0.96
P 4.0 0.1087 1.09
由表1的数据可见,应用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可以测出在50g/L高浓度含油的洗浴中使用2.0 g/L除油剂DMA-112时,5g中的织物上沾油量在0.1g左右,占洗浴中总含油量的约1%。
结合图4和表1的结果,说明油剂在本实施例的除油工艺中得到了良好的分散,可以均匀地附着在织物上,不会造成染色不均的状况。但当除油剂用量不足时(≤1.0g/L),就有较大量的油剂沾污到织物上,造成被洗涤的织物产生严重的局部沾油班级,对后续的染色有严重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将不同工作温度下,相同用量的不同除油剂进行对比,以说明本发明的评价方法适用于不同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温度分别选择60℃、80℃和95℃;除油剂选择市售除油剂A和DMA-112;除油剂的用量选择4.0g/L;油剂选择二甲基硅油,油剂用量为5.0g/L。按照与之前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制得以下各样品。
(1)60℃工作温度
空白对照样品Q、市售除油剂A的样品Q’、 DMA-112的样品Q’’;
(2)80℃工作温度
空白对照样品R、市售除油剂A的样品R’、 DMA-112的样品R’’;
(3)95℃工作温度
空白对照样品S、市售除油剂A的样品S’、 DMA-112的样品S’’。
请参见图5-A、5-B和5-C,分别显示的是上述各样品的显示结果,其中:
图5-A显示的是60℃工作温度市售除油剂A和DMA-112的显示结果,从左到右分别是样品Q、Q’和Q’’;
图5-B显示的是80℃工作温度市售除油剂A和DMA-112的显示结果,从左到右分别是样品R、R’和R’’;
图5-C显示的是95℃工作温度市售除油剂A和DMA-112的显示结果,从左到右分别是样品S、S’和S’’。
由图5-A、5-B和5-C可知,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不同工作温度、不同除油剂的防沾性能具有同样有效的显色情况,同样适用于不同工作温度下不同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并且,从图5-A、5-B和5-C中还可看出,除油剂DMA-112在60℃条件下的防沾性能最好,80℃下最差;而市售除油剂A在80℃条件下的防沾性能最好,95℃下最差。
应用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将不同工作温度下,相同用量的不同除油剂和分散剂进行对比,以说明本发明的评价方法适用于不同工作温度下不同除油剂和分散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温度分别选择60℃、80℃和100℃;除油剂选择市售除油剂B和DMA-112,用量为4.0g/L;分散剂选择与市售除油剂B配套的分散剂W,用量为2.0g/L,以及,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螯合分散剂DM-8108,用量为2.0g/L;油剂选择二甲基硅油,用量为5.0g/L。按照与之前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制得以下各样品。
(1)60℃工作温度
空白对照样品T、市售除油剂B与分散剂W的样品T’、 DMA-112与DM-8108的样品T’’;
(2)80℃工作温度
空白对照样品U、市售除油剂B与分散剂W的样品U’、 DMA-112与DM-8108的样品U’’;
(3)100℃工作温度
空白对照样品V、市售除油剂A的样品V’、 DMA-112的样品V’’。
请参见图6-A、6-B和6-C,分别显示的是上述各样品的显示结果,其中:
图6-A显示的是60℃工作温度下,市售除油剂B和分散剂W、DMA-112和DM-8108的显示结果,从左到右分别是样品T、T’和T’’;
图6-B显示的是80℃工作温度下,市售除油剂B和分散剂W、DMA-112和DM-8108的显示结果,从左到右分别是样品U、U’和U’’;
图6-C显示的是100℃工作温度下,市售除油剂B和分散剂W、DMA-112和DM-8108的显示结果,从左到右分别是样品V、V’和V’’。
由图6-A、6-B和6-C可知,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对不同工作温度、不同分散剂、不同除油剂的防沾性能具有同样有效的显色情况,同样适用于不同工作温度下不同分散剂条件下不同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并且,对比图5-C与图6-C,还能看出,在除油工艺的配方中,增加螯合分散剂DM-8108可以明显改善防沾性能。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见,通过油溶性染料对织物着色,可以清晰地显示除油处理过程中油剂的返沾状态,因此,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可以作为有效的除油剂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应用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可以通过被测试样品的布面局部着色的情况,判断出除油剂防沾性能的优劣。
本发明的评价方法简便而准确,对于不同处理条件(如工作温度、分散剂的选取及用量、除油剂的选取及用量)、不同油剂(如二甲基硅油、氨纶油、白矿油、液体石蜡等)情况下,除油剂的防沾性能均能有效地进行检测。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填补了目前所缺乏的防沾性能评价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及发展除油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变、改进和润饰,这些改变、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 一种织物除油工艺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用于评价使用在织物上的除油剂的防沾性能,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按顺序包括以下步骤:①乳液制备;②防沾性能测试;③测试结果评价;其中,
步骤①中所述的乳液包括:油剂、除油剂、分散剂及油溶性染料;
所述步骤②包括:先将布样与所述乳液按浴比1:8~100在工作温度下保温2~120分钟,然后进行充分地冷水洗,脱水并室温晾干,进行测试结果评价;其中,
所述步骤①中的乳液所含油溶性染料的含量为0.05g/L。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的分散剂为螯合分散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的乳液制备步骤包括:将所述油剂、除油剂、螯合分散剂及油溶性染料以100~3000 r/min的转速搅拌1~10分钟。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③中,通过目测布面局部色斑的数量对防沾效果进行评价。
5. 一种织物除油工艺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用于评价使用在织物上的除油剂的防沾性能,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按顺序包括以下步骤:①乳液制备;②防沾性能测试;③测试结果评价;其中,
步骤①中所述的乳液包括:油剂、除油剂、螯合分散剂及油溶性染料;所述油溶性染料的含量为0.05g/L;所述乳液的制备步骤包括:将所述油剂、除油剂、螯合分散剂及油溶性染料以100~3000 r/min的转速搅拌1~10分钟;
所述步骤②包括:先将布样与所述乳液按浴比1:40在工作温度下保温2~120分钟,然后进行充分地冷水洗,脱水并室温晾干,进行测试结果评价;
所述步骤③中,通过目测布面局部色斑的数量对防沾效果进行评价。
CN201210212426.4A 2012-06-26 2012-06-26 一种织物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 Active CN102937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2426.4A CN102937576B (zh) 2012-06-26 2012-06-26 一种织物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2426.4A CN102937576B (zh) 2012-06-26 2012-06-26 一种织物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7576A CN102937576A (zh) 2013-02-20
CN102937576B true CN102937576B (zh) 2015-10-21

Family

ID=47696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2426.4A Active CN102937576B (zh) 2012-06-26 2012-06-26 一种织物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75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3394B (zh) * 2018-10-29 2022-03-08 葛江波 一种除油剂或精练剂应用效果的检测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5273A (zh) * 2011-04-27 2011-10-26 湖南师范大学 一种超疏水超亲油纸基分离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498177A (zh) * 2009-07-16 2012-06-13 贝克曼考尔特公司 新荧光染料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23541B2 (en) * 2001-08-29 2007-05-29 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 Corp. Terminal-phosphate-labeled nucleotides and methods of us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8177A (zh) * 2009-07-16 2012-06-13 贝克曼考尔特公司 新荧光染料及其用途
CN102225273A (zh) * 2011-04-27 2011-10-26 湖南师范大学 一种超疏水超亲油纸基分离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油溶性1,8-萘酰亚胺类荧光染料的合成研究";尹辰等;《精细化工》;20110331;第28卷(第3期);期刊第289-29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7576A (zh)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7407B (zh) 一种纺织品高效除油剂
CN101130717B (zh) 涤纶及其混纺染物净洗剂
CN107724128A (zh) 环保型染色同浴用分散剂
CN102936854B (zh) 一种适用于全棉织物活性染料印花的冷染直印工艺
Merdan et al. Effects of ultrasonic energy on dyeing of polyamide (microfibre)/Lycra blends
CN105648793B (zh) 一种高耐氯印花色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831563B (zh) 一种智能光感变色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CN105421068A (zh) 一种环保防水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3256B (zh) 一种帐篷布料的染色工艺
CN103276582A (zh) 一种棉针织物练漂、染色、皂洗全流程低温染整加工工艺
CN110791979B (zh) 一种提升高强尼龙6织物染色性能的染色方法
CN109505152A (zh) 一种具有天然抑菌功能的植物染料染色生产方法
CN102937576B (zh) 一种织物除油剂的防沾性能的评价方法
CN103923753A (zh) 一种净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0795B (zh) 涤/氨及锦/氨混纺针织面料连续加工用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92887A (zh) 酞菁活性染料染色匀染剂
CN109439474A (zh) 一种含阳离子聚合物的清洁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78727A (zh) 一种含氨纶纺织品用的氨纶精炼除油剂
CN107841733A (zh) 一种拉链齿牙的发灰色料、灰色链牙的制作方法及灰色链牙拉链
CN111363100A (zh) 具有耐久易去污性的纺织品功能整理聚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
CN103364525B (zh) 一种对织物除油剂除油效果的评价方法
CN104651078B (zh) 一种涂层面料或高密面料羽绒制品的高效去油护绒洗衣液
CN106908299A (zh) 用于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检测的能力验证样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2091A (zh) 一种牛仔类裤专用清洗剂的制备方法
Khan et al. Investigation on effluent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cotton fabric dyeing with eco-friendly remazol reactive dy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04

Address after: The three road Shunde District Ronggui Street office small Huangpu Community Residents in Guangdong Foshan City No. 12 Keyuan 528305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DEMEI New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305 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 Ronggui, Zhuhai, Guang Wan Road sect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Demei Fine Chemical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20

Address after: 528300, Shunde Foshan hi tech Zone, Guangdong hi tech Industrial Zone, Gui Gui South Roa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Demei fine chemical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The three road Shunde District Ronggui Street office small Huangpu Community Residents in Guangdong Foshan City No. 12 Keyuan 528305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DEMEI New Material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