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5219B - 一种四时调补的中药或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时调补的中药或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5219B
CN102935219B CN201210516338.3A CN201210516338A CN102935219B CN 102935219 B CN102935219 B CN 102935219B CN 201210516338 A CN201210516338 A CN 201210516338A CN 102935219 B CN102935219 B CN 1029352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glycyrrhizae
food
parts
chinese medicine
yunn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163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5219A (zh
Inventor
程永现
吕青
邱斌
胡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Zhongshe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Zhongshe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Zhongshe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163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5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5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5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5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5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合于亚健康人群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药物或健康食品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主要是由云南参、生姜、肉桂、甘草等组成,根据处方组成原料的理化性质采取科学加工和提取,按照常规方法制成口服固体或液体剂型。本发明具有温中暖胃、补脾益肺等功效,对精神紧张、肠胃虚寒、体虚以及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的腹部胀气、大便不调等的亚健康人群具有确切的调节和治疗作用,也适合腹胀、需增加肠营养的长期住院患者。本发明效果确切,长期服用可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无毒副作用,市场前景广阔。<!--1-->

Description

一种四时调补的中药或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或健康食品领域,涉及一种适合于亚健康人群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药物或健康食品及其制备工艺和在制备治疗肠胃虚寒、脾肺两弱、体内积气、大便不调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调节肠胃虚寒、脾肺两弱、体内积气、大便不调的食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人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在古代中国被认为是身体强健的象征。青少年吃如牛、睡不醒,中老年人食无味、睡不着,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开窍于口,脾与食欲、口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脾气健运,则食欲旺盛,消化有力,相反若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因此食欲的有无和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脾胃肠的功能和健康本质。但现代社会由于快节奏、高压力、高污染等时代特点,食无味、食欲不振、不知饥饱、少食即饱的人群却较为常见,食少但肥胖和代谢出问题的人群却也在快速增加,维护健康的代价越来越大。因此,寻找并研制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吸收从而改善代谢能力的食品或膳食补充剂在当代是非常必要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的排出途径是大便,大多数正常人一天大便1-2次。大便及时排泄对于减轻机体废物或毒物是非常需要的,大便次数少而干燥时,就形成便秘,便秘发生的原因复杂,造成的危害也很多。下面列举了资料上描述的便秘的诸多危害:(1)容易引发肛肠疾患。便秘时,由于粪便干燥,排便困难,可引起肛门直肠疾患。比如直肠炎、肛裂、痔疮等。(2)容易导致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便秘时,有害物质重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口苦,矢气病理性增多等表现。(3)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大便干燥是很多疾病突发的一大诱因,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在入厕时由于用力增加腹压,屏气使劲排便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的突发例子不在少数,“很多人死在马桶上”就是这个道理。(4)容易影响大脑功能。便秘时由于代谢产物潴留肠道,肠道细菌的作用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甲烷、酚、氨、硫化氢等,这些有害物质会被重吸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大脑功能,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5)容易患结肠癌。便秘时肠内致癌物长时间不能排出,形成致癌诱因;肠道是人体第一保护屏障,便秘时有96%的毒素会被肠道反复吸收,出现肠道老化,导致肠黏膜脱落、病变,这是形成直肠癌的根本原因。资料表明,严重便秘者约10%患有结肠癌。(6)容易形成粪便溃疡。干燥的粪块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扩张,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7)容易引起性生活障碍。便秘时每次长时间的用力排便,易使直肠疲劳,肛门收缩过紧及盆腔底部痉挛性收缩,由此可导致不射精或性欲减退,缺乏性高潮等。(8)容易引发妇女痛经,阴道痉挛,并生产尿潴留,尿路感染等。(9)肠道的淋巴结丰富,占到身体的70%,肠道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便秘容易导致肠道老化,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如是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就会接踵而来。(10)容易影响美容。便秘时会增加女性体内的毒素,导致机体新陈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及微量元素不均衡,从而容易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瘙痒、面色无华、毛发枯干,并产生黄褐斑、青春痘及痤疮等。市场上出现的排毒养颜指的也是这个道理。但是,由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运动量的减少,人们每天都在摄入大量的“精粮和细粮”,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致使现代社会中便秘人群较为普遍,上至七八十岁老人、下至中青年妇女,甚至婴幼儿。住院患者便秘发生的几率也很高。对于女性来说,便秘增加了诱发乳腺癌的可能性,据统计每天排大便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为5%,每周排便2次以下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则为25%。国外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育龄女性便秘甚至有可能会丧失生儿育女的机会,这是因为粪便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合物,会妨碍排卵而导致不育。《柳叶刀》有文明确指出了便秘的危害,对于便秘,中医治法为“下”法,通过“下”而达到“一通百通”,从而疾病就解除了。但当人们发生习惯性便秘时,常服泻下药其危害就不言而喻了,单独服用膳食纤维可能其力量也有限。顺利排便、排毒而不用泻药是便秘人群应该追求的理想方法,因此也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对于排毒,中医治疗常用八法中的“汗”、“吐”、“下”。排便是常用的排毒方式,但除了排便,适当的屁对健康也是有利的。屁属于机体不需要的废气,其成分通常主要是是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屁在中医被称为矢气,排出矢气是生理需要,没有矢气或矢气较少说明肠道代谢减慢,肠蠕动减少,矢气将会被肠壁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从而导致人体衰老。调查发现,每天每个人释放的废气大约500毫升左右,一个人一天到晚若不放一个屁,这对健康肯定不利。放屁是人体调节气机和协调脏腑机能的一种外在表现,如放屁失调或长时间不放屁,会影响新陈代谢,容易发生腹胀和胃肠道疾病,也有可能导致脸上粉刺和雀斑,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等一系列问题。现代社会亚健康人群激增,肠亚健康是是自然的事情,因此注重肠道养生,并通过矢气排放观察肠道是否健康,同时及时排出有害气体是必要的。
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高污染、少运动等特点,致使人们的后天之本脾胃和肠道在遭受着多方面不良因素的侵袭。现代社会很多重大疾病如心血管、肿瘤、糖尿病等看似与脾胃肠无关,但实质上其发生发展和脾胃肠会有着根本的联系。人的中焦健康,出入才会平衡,百病才可以不生或减少。俗话说“肠胃好,吃饭才香,身体才好”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现代养生要关注中焦脾胃,从肠计议,尽早做起并常态化。但遗憾的是至今人们还很少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对健康的维护和管理还缺乏科学,没有做到釜底抽薪,致使亚健康向疾病转化,疾病年轻化等,明显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中医自古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历代著有脾胃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所以,从中医中药寻找调理脾胃肠健康的药物或食品,做源于中药的益生元是可能的。
“纯阳之体谓之仙”,指出自古人们注重阳气。阳长则阴生,也指出阳气的重要性。阳气通俗来讲是可以从人们的精气神反映出来的。阳气足则精气神足。但由于现代社会饮食不洁、起居无常、以酒为浆等不自然的饮食起居方式,加上高污染、食品高农残等因素,以及人体自身的衰老,致使我们的阳气耗散过多,人群中出现诸多的以时代为特点的阳虚为主的亚健康人群,进而出现了临床上多种以阳虚为主的疾病。古时提出春夏养阳,俗话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说法,结合现今时代的特点,因此扶阳为主的养生应是养生的主流,符合时代特征和健康规律。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佐以食材生姜、肉桂等的扶阳理念。
本发明的理念是:
(1)排毒可以养颜,排便不用泻药,服用安全可靠。
(2)肠胃好,吃饭香,气血就会旺,美丽是靠吃出来的。
(3)“药补不如食补”,食疗是肠胃养生的理想选择。
(4)“以通为补”,补而不滞,使得清气上升、浊气自然下降。
(5)将“冬令进补”时代化,形成四时调补常态化。
(6)五脏之中重脾胃,抓住中焦重调理。脾胃健,则代谢畅。
(7)重视肠道微生态环境调节,培植肠道益生菌土壤。
(8)辛甘发散为阳气,提倡扶阳固本以养生。
(9)借助肺与大肠相表里实现益肺促进排便。
(10)借中药特殊炮制和提取法,原生态制成,无需人工调香焦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亚健康人群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药物或健康食品及其制备工艺。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药物或食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相关亚健康或疾病人群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可为长期住院需要提供肠营养支持的患者,通过有效排除腹部胀气,从而促进快速康复提供产品选择。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健康食品,主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剂:
云南参18~60份,生姜1~10份,甘草0.5~15份;所述云南参是指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管钟党参(Codonopsisbulleyana)、小花党参(Codonopsis micrantha)、球花党参(Codonopsis subglobosa)、缠绕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寻甸臭参(Codonopsis xundianensis)、拟心叶党参(Codonopsis cordifolioidea)的根;云南参是指生品或按照常规炮制方法制成的炒制品;甘草是指生甘草或炙甘草。
所述的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食品,其中原料还有肉桂0.5~10份。
所述的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健康食品,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炒云南参24份,生姜3份,肉桂2份,生甘草3份。
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健康食品,主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剂:
云南参8~40份,生姜0.5~10份,甘草1~10份;所述云南参是指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管钟党参(Codonopsisbulleyana)、小花党参(Codonopsis micrantha)、球花党参(Codonopsis subglobosa)、缠绕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寻甸臭参(Codonopsis xundianensis)、拟心叶党参(Codonopsis cordifolioidea)的根;云南参是指生品或按照常规炮制方法制成的炒制品;甘草是指生甘草或炙甘草。
所述的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健康食品,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炒云南参10份,生姜1份,生甘草1.5份。
上述所述的药物,除了云南参和甘草外的其它任一药物均可被肉豆蔻、砂仁、草果中的任一种或二种或三种药物取代。其中肉豆蔻、砂仁、草果在上述任一所述的药物中的重量配比与生姜相同。
所述的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健康食品,可以是口服固体或液体制剂。
所述的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健康食品,优选颗粒剂或含片。
所述的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健康食品的制备方法,取全部药材,饮片投料,用水浸泡润透,水为溶媒煎煮1~3次,每次6~12倍量,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60℃以下减压浓缩调整至60~90℃下相对密度为1.10~1.30,或固体物含量为10~40%,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10~180℃,出口温度为60~90℃。喷雾形成的干燥粉末直接包装密封即得。
所述的任一配方在制备用于肠胃虚寒、脾肺两弱、体内积气、大便不调等的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可以使用不同的药用辅料或食品添加剂,制成药学或食品上接受的任一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固体制剂优选颗粒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来限定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药物或健康食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的:炒云南参24份,生姜3份,肉桂1.5份,生甘草3份。其制备方法为取云南等全部药材以饮片投料,用水为溶媒煎煮2次,每次8倍量,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60℃以下减压浓缩,调整至80℃下相对密度为1.3,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80℃,出口温度为80℃。喷雾形成的干燥粉末直接包装密封即得。
实施例2:
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药物或健康食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的:炒云南参1800g,生姜100g,肉桂50g,生甘草50g。其制备方法为取云南参等全部药材以饮片投料,用水为溶媒煎煮2次,每次6倍量,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60℃以下减压浓缩,调整至80℃下相对密度为1.3,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80℃,出口温度为80℃。喷雾形成的干燥粉末直接包装密封即得。喷雾形成干燥粉末415g,直接包装密封即得,每袋装4g。
实施例3:
实施例2制得的产品,按照一个家庭由3人组成,一个家庭每日云南参药材服用量为18g的处方比例计算,作为用餐佐品,每个家庭每日服用喷雾干燥粉1袋,连续5~15天。研究观察5个家庭。服用3次以后,服用者矢气较服用前明显增加,部分人出现肠鸣,大便通畅。脾胃虚寒患者2人感到胃部温热,有舒服感。
实施例4:
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药物或健康食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的:云南参900g,生姜150g,肉桂150g,甘草225g。上述原料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颗粒剂,作为3个家庭5日服用量进行应用,每个家庭由3人组成。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3所述的效果,且效果出现的较早,即服用1次即可矢气明显增多,胃部温热舒畅。
实施例5:
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药物或健康食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的:云南参670g,生姜120g,肉桂100g,甘草150g。上述原料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颗粒剂,作为3个家庭5日服用量,每个家庭由3人组成。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3所述的效果,服用1~2次后即可出现矢气增多,排便通畅,胃部温热舒服。
实施例6:
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药物或健康食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的:云南参450g,生姜80g,肉桂50g,甘草100g。上述原料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颗粒剂,作为3个家庭5日服用量,每个家庭由3人组成。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3所述的效果。
实施例7:
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药物或健康食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的:云南参300g,生姜30g,肉桂10g,甘草10g。上述原料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颗粒剂,作为3个家庭5日服用量,每个家庭由3人组成。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3所述的效果。
实施例8:
处方云南参,生姜,甘草。上述药味的处方经受试人群反复观察,每人每日云南参用量为8~40g,生姜为0.5~10g,甘草为1~10g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带有不同基础病的10个人,均在1~3次服用后,不同程度地产生矢气增多,大便通畅等效果。
本品方中云南参补气生血,健脾益肺,降浊,生姜、肉桂气温,甘草味甘,生姜、肉桂、甘草取其辛甘升阳之效。诸药合用,经人群试验证实具有明显的调节脾胃肠功能的作用,且起效时间短,未发现副作用,适合亚健康人群四时调补。

Claims (9)

1.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食品,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剂:
云南参18~60份,生姜1~10份,甘草0.5~15份;所述云南参是指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管钟党参(Codonopsisbulleyana)、小花党参(Codonopsismicrantha)、球花党参(Codonopsissubglobosa)、党参(Codonopsispilosula)、寻甸臭参(Codonopsisxundianensis)、拟心叶党参(Codonopsiscordifolioidea)的根;云南参是指生品或按照常规炮制方法制成的炒制品;甘草是指生甘草或炙甘草。
2.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食品,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剂:
云南参18~60份,生姜1~10份,甘草0.5~15份,肉桂0.5~10份;所述云南参是指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管钟党参(Codonopsisbulleyana)、小花党参(Codonopsismicrantha)、球花党参(Codonopsissubglobosa)、党参(Codonopsispilosula)、寻甸臭参(Codonopsisxundianensis)、拟心叶党参(Codonopsiscordifolioidea)的根;云南参是指生品或按照常规炮制方法制成的炒制品;甘草是指生甘草或炙甘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食品,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炒云南参24份,生姜3份,肉桂2份,生甘草3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食品,其中生姜由肉豆蔻、砂仁、草果中的任一种或二种或三种药物取代,它们的重量配比为云南参18~60份,肉豆蔻1~10份,甘草0.5~15份,或云南参18~60份,砂仁1~10份,甘草0.5~15份,或云南参18~60份,草果1~10份,甘草0.5~15份,或云南参18~60份,肉豆蔻1~10份,砂仁1~10份,甘草0.5~15份,或云南参18~60份,草果1~10份,砂仁1~10份,甘草0.5~15份,或云南参18~60份,肉豆蔻1~10份,砂仁1~10份,草果1~10份,甘草0.5~15份。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制剂是口服固体或液体制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制剂是颗粒剂或含片。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炒云南参、生姜、肉桂、甘草,饮片投料,用水浸泡润透,水为溶媒煎煮1~3次,每次6~12倍量,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60℃以下减压浓缩调整至60~90℃下相对密度为1.10~1.3,或固体物含量为10~40%,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10~180℃,出口温度为60~90℃,喷雾形成的干燥粉末直接包装密封即得。
8.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任一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食品在制备治疗肠胃虚寒、脾肺两弱、体内积气、大便不通畅的药物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任一四时调补的中药复方或食品在制备治疗肠胃虚寒、脾肺两弱、体内积气、大便不通畅的食品中的应用。
CN201210516338.3A 2012-12-05 2012-12-05 一种四时调补的中药或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2935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6338.3A CN102935219B (zh) 2012-12-05 2012-12-05 一种四时调补的中药或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6338.3A CN102935219B (zh) 2012-12-05 2012-12-05 一种四时调补的中药或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5219A CN102935219A (zh) 2013-02-20
CN102935219B true CN102935219B (zh) 2016-01-06

Family

ID=47694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16338.3A Active CN102935219B (zh) 2012-12-05 2012-12-05 一种四时调补的中药或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521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7940A (zh) * 2009-05-27 2010-12-01 煤炭总医院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1829A (zh) * 2010-09-24 2011-03-30 郭全林 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
CN102049024A (zh) * 2009-10-28 2011-05-11 刘庆华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方
CN102293995A (zh) * 2011-07-14 2011-12-28 北京汉典中西药研究开发中心 补中益气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07C (zh) * 2002-01-09 2004-06-09 黄资源 治疗腹泻的药丸
CN102049032B (zh) * 2010-12-20 2012-10-10 付斌 一种健脾益气养血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7940A (zh) * 2009-05-27 2010-12-01 煤炭总医院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9024A (zh) * 2009-10-28 2011-05-11 刘庆华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方
CN101991829A (zh) * 2010-09-24 2011-03-30 郭全林 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
CN102293995A (zh) * 2011-07-14 2011-12-28 北京汉典中西药研究开发中心 补中益气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5219A (zh)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8933B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04067C (zh) 治疗儿童肺系疾病的中药制剂
CN102198262B (zh) 一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8297B (zh) 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7146B (zh) 一种增强记忆力的保健营养粉
CN103690919B (zh) 用于治疗仔猪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4772B (zh) 基于治未病和药食同源理论的防治胃病的食疗制剂
CN102205108B (zh)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5106B (zh) 调节脾胃肠的中药或食品,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855734A (zh) 肥胖犬用的配合狗粮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5193B (zh) 一种健脾消食通便排毒中药或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431772A (zh) 一种润肠排毒面食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663B (zh) 一种促进产后恢复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3683B (zh) 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制剂
CN102935219B (zh) 一种四时调补的中药或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35198B (zh) 调节脾胃肠功能和醒酒保肝的食品或中药及其应用
CN103585515A (zh) 用于治疗儿童营养性贫血的泡腾剂药物
CN103330259A (zh) 一种具有滋阴润肺祛燥火功能的食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48109B (zh) 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19661B (zh) 补血口服液保健品
CN102614426B (zh) 一种消食导滞的药物制剂
CN104906485A (zh) 儿童制剂
CN102935194B (zh) 一种促消化和排毒养颜的中药或食品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474445A (zh) 一种治疗妊娠恶阻症的中药制剂
CN114306494B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UNNAN ZHONGSHEN BIO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UNMING INST. OF PLANT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Effective date: 201305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650201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TO: 650118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10

Address after: 650118 Yunnan city of Kunming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Haiyuan Road No. 180 electronic industrial standard workshop first floor of building A

Applicant after: YUNNAN ZHONGSHEN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50201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City Blue Black Road No. 132

Applicant before: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12

Address after: 650201 No. 132 Lanhei Road,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650118 First Floor, Building A, Electronic Industry Standard Workshop, 180 Haiyuan Middle Road, Kunming High-tech Zone,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NAN ZHONGSHEN BIO-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