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4638A - 含有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含有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34638A CN102934638A CN2012104770406A CN201210477040A CN102934638A CN 102934638 A CN102934638 A CN 102934638A CN 2012104770406 A CN2012104770406 A CN 2012104770406A CN 201210477040 A CN201210477040 A CN 201210477040A CN 102934638 A CN102934638 A CN 1029346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othianidin
- multiple killing
- killing teichomycin
- pesticidal combination
- ethyl multip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为有效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杀虫组合物以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为主要有效成分,乙基多杀霉素与噻虫胺的质量比是(1∶40)~(40∶1),二者含量之和为杀虫组合物总质量百分含量的1~80%。本发明所述杀虫组合物对昆虫的毒杀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表现出杀虫谱广、高效、作用速度快、对哺乳动物和天敌昆虫的毒性低、用药量和农用成本低以及药剂间无交互抗性等特点,能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杀虫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为有效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乙基多杀霉素(Spinetoram),分子式C42H69NO10,结构式:
乙基多杀霉素是由陶氏益农公司出品的一种新型多杀霉素类杀虫剂,它能够有效控制果树和坚果上的重要虫害,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幼虫、蓟马等,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潜叶蝇、蓟马、豆荚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生物活性更高,杀虫谱更广,耐雨水冲刷,低毒环保等特点。
2)噻虫胺(nitenpyram)
化学名称:(E)-1-(2-氯-1,3-噻唑-5-基甲基)-3-甲基-2-2-硝基胍
化学文摘(CAS)登录号:150824-47-8
化学结构式:
实验式:C11H15ClN4O2
相对分子质量:270.71(IUPAC2005standardatomicweights)
外观:纯品为白色结晶
熔点:176.8℃
蒸气压(20℃)3.8×10-11Pa
溶解度(g/L,25℃):水中0.327(20℃),乙酸乙酯中2.03,正庚烷中<0.00104,二甲苯中0.0128,二氯甲烷中1.32,辛醇中0.938,丙酮中15.2,甲醇中6.26。
噻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种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功能。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其结构新颖、特殊,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
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含有上述成分的制剂为6%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和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但与复配制剂相比,单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成本高,抗性增大的风险,还有持效期一般的缺陷。
豇豆作为大众餐桌上的主要蔬菜之一,生产过程中病虫害较多,尤以蓟马因其体小、皮厚的特性最难防治,目前以豇豆为寄主的蓟马有豆带蓟马、豇豆毛蓟马、侣金裂绢蓟马、塔六点蓟马等,属缨翅目蓟马科害虫。近年来,蓟马虫害的发生越来越普遍,尤其它在高温干燥天气繁殖很快,在豇豆抽蔓期至开花期常造成较大的危害。
为了进一步研制出速效性和持效性兼具,低毒、低残留,使用成本低的豇豆田蓟马用药,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复配的配方,将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合使用,实验结论对蓟马效果显著。
本发明组合物中的乙基多杀霉素为刺糖菌素类杀虫剂中的新成员,是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有效成分。与多杀霉素相比,杀虫活性更高,杀虫谱更广,持效期更长,毒性更低,且耐雨水冲刷,无药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活性高、持效期长、速效性好、低毒、环保的以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杀虫组合物在预防豇豆蓟马中的应用。
一种含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以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为主要有效成分,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40)~(40:1),优选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30)~(30:1),更优选为(1:20)~(20:1)。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80%,优选二者总质量百分含量为5~50%,更优选为20~30%
本发明所述的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复配制剂中,除了有效成分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外,还可以添加农药制剂允许的助剂,如常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溶剂或固体填充物等配制成允许的任意一种农药剂型,如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其中优选为悬浮剂、乳油和水分散粒剂。
对于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除主要有效成分外,可选择性加入分散剂、润湿剂、溶剂、增稠剂、消泡剂和防冻剂。其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或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润湿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溶剂选自二甲苯、甲醇、环己酮或乙酸乙酯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选自硅酸镁铝、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白炭黑或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选自有机硅、磷酸三丁酯或机械油;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或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按重量份计,含有:乙基多杀霉素1~30份、噻虫胺1~30份、分散剂1~10份、润湿剂1~10份、溶剂1~10份、增稠剂1~3份、消泡剂1~3份、防冻剂1~3份。其中,优选含有乙基多杀霉素1~20份、噻虫胺1~20份、分散剂聚羧酸盐1~5份、润湿剂木质素磺酸钠1~5份、溶剂二甲苯1~10份、增稠剂硅酸镁铝1~3份,消泡剂有机硅1~3份,防冻剂甘油1~3份;更优选包括如下组成:乙基多杀霉素10%,噻虫胺10%,聚羧酸盐5%,木质素磺酸钠5%,二甲苯5%,硅酸镁铝3%,有机硅消泡剂1%,甘油1%,水补至100%。
本发明所述的乳油,除主要有效成分外,可选择性加入乳化剂、助溶剂、稳定剂和溶剂。其中,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33#或农乳507#;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溶剂油、生物柴油或甲酯化植物油;助溶剂选自TX-10、DMF、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或丙酮;稳定剂选自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环氧氯丙烷或醋酐。
本发明所述的乳油按重量份计,含有:乙基多杀霉素1~30份、噻虫胺1~30份、乳化剂1~10份、助溶剂1~10份、稳定剂1~3份,溶剂补足至100份。其中,优选含有乙基多杀霉素1~20份、噻虫胺1~20份、乳化剂农乳507#1~15份、助溶剂DMF1~10份、稳定剂环己酮1~5份,溶剂二甲苯补足至100份;更优选包括如下组成:乙基多杀霉素16%,噻虫胺4%,农乳507#9%,DMF5%,环已酮5%,二甲苯补至100%。
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除主要有效成分外,可选择性加入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粘结剂和填料。其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钠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或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崩解剂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或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选自明胶、硅藻土、玉米淀粉、PVA、PEG或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膨润土、白炭黑、轻质碳酸钙或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按重量份计,含有乙基多杀霉素1~30份,噻虫胺1~30份,分散剂1~10份,润湿剂1~10份,崩解剂1~5份,粘结剂1~3份,填料补足至100份。其中,优选含有乙基多杀霉素1~20份,噻虫胺1~20份,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1~8份,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7份,崩解剂蔗糖1~3份,粘结剂PEG1~2份,填料补足至100份;更优选包括如下组成:乙基多杀霉素20%,噻虫胺10%,木质素磺酸钠8%,十二烷基硫酸钠6%,蔗糖3%,PEG2%,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除主要有效成分外,可选择性加入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助溶剂、稳定剂和防冻剂。其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或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或农乳600#;助溶剂选自DMF、甲苯、二甲苯或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选自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环氧氯丙烷或醋酐;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或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剂按重量份计,含有乙基多杀霉素1~30份,噻虫胺1~30份,分散剂1~10份,润湿剂1~10份,乳化剂1~10份,助溶剂1~10份,稳定剂1~5份,防冻剂1~3份,水补足至100份。
本发明所述的可分散油悬浮剂,除主要有效成分外,可选择性加入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稳定剂和分散介质。其中,其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烷基萘磺酸盐;乳化剂选自农乳2201#,农乳1601#或农乳700#;润湿剂选自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或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白炭黑、聚乙烯醇、膨润土或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或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或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介质选自大豆油、油酸甲酯、柴油、机油或矿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可分散油悬浮剂按重量份计,含有乙基多杀霉素1~30份,噻虫胺1~30份,分散剂1~10份,润湿剂1~10份,乳化剂1~10份,增稠剂1~5份,防冻剂1~3份,稳定剂1~3份,分散介质补足至100份。其中,优选含有乙基多杀霉素1~20份,噻虫胺1~20份,分散剂聚羧酸盐1~8份,润湿剂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1~10份,乳化剂1601#1~8份,增稠剂黄原胶1~2份,防冻剂乙二醇1~3份,稳定剂磷酸三苯酯1~2份,大豆油补足至100份。
本发明所述的微囊悬浮剂,除主要有效成分外,可选择性加入囊心溶剂、囊壁材料、水溶性单体、分散剂、防冻剂和水。其中,其囊心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丙酮、二甲基亚砜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囊壁材料选自多苯基多甲基多异氰酸酯、烷基二异氰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尿素或甲醛;水溶性单体选自去离子水、盐酸、丁二醇、辛二醇、丙三醇、乙二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或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聚乙烯醇或聚乙烯砒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或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微囊悬浮剂按重量份计,含有乙基多杀霉素1~30份,噻虫胺1~30份,囊心溶剂1~20份,囊壁材料1~7份,水溶性单体1~2份,分散剂1~5份,防冻剂1~3份,余量为水。
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除主要有效成分外,可选择性加入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其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填料选自硫酸铵、尿素、高岭土、白炭黑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按重量份计,含有乙基多杀霉素1~30份,噻虫胺1~30份,分散剂1~10份,润湿剂1~10份,填料补足至100份。
本发明经加工配制成的制剂,兑水稀释后,可采用喷雾、喷粉、撒施或灌溉的方式施于不同作物和场合防治害虫,尤其防除蔬菜蓟马、飞虱效果卓越。本发明将两种有效成分结合在一起,通过两种不同的机理杀死害虫,使得害虫抗性产生速度降低,且两种有效成分协同增效,极大地提高了杀虫剂的杀虫活性,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同时,使用复合制剂,两种有效成分的用量均比单一使用时降低,从而增加了安全性,减少了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乙基多杀霉素10%,噻虫胺10%,聚羧酸盐5%,木质素磺酸钠5%,二甲苯5%,硅酸镁铝3%,有机硅消泡剂1%,甘油1%,水补至100%。
制备方法: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并于球磨机中球磨粉碎4小时形成粗分散液,再经湿法超微粉碎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得到所需的20%乙基多杀霉素·噻虫胺悬浮剂。
按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可以配制下列不同含量的乙基多杀霉素·噻虫胺悬浮剂:
实施例6
乙基多杀霉素16%,噻虫胺4%,农乳507#9%,DMF5%,环已酮5%,二甲苯补至100%。
制备方法:将混合物在高剪切下制成稳定的乳液,搅拌混合得到平均液径小于3μm的20%乙基多杀霉素·噻虫胺乳油。
按实施例6类似的方法可以配制下列不同含量的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10
乙基多杀霉素20%,噻虫胺10%,木质素磺酸钠8%,十二烷基硫酸钠6%,蔗糖3%,PEG2%,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将混合物进行超细粉碎后造粒、干燥、筛分即得到平均粒径为4μm左右的30%乙基多杀霉素·噻虫胺水分散性粒剂。
按实施例10类似的方法可以配制下列不同含量的组合物WDG
实施例14
乙基多杀霉素15%,噻虫胺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农乳2201#10%,DMF5%,环己酮5%,乙二醇2%,,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在常温和高速剪切乳化机混合乳化下将各组分搅拌混合均匀使其平均液径小于0.1μm即得到透明均匀的25%乙基多杀霉素·噻虫胺微乳剂。
实施例15
乙基多杀霉素5%,噻虫胺5%,聚羧酸盐6%,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8%,乳化剂1601#8%,黄原胶2%,乙二醇1%,磷酸三苯酯1%,大豆油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并于球磨机中球磨粉碎4小时形成粗分散液,再经湿法超微粉碎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得到所需的10%乙基多杀霉素·噻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16
乙基多杀霉素20%,噻虫胺2%,多苯基多甲基多异氰酸酯3%、烷基二异氰酸酯4%,木质素磺酸钠5%,二甲苯20%,去离子水1%,聚乙烯吡咯烷酮1%,乙二醇1%,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先加入囊心溶剂二甲苯溶解,再加入囊壁材料多苯基多甲基多异氰酸酯和烷基二异氰酸酯,搅拌均匀配制成油性溶液;将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水中搅拌均匀成水溶液,在1200转/分高速剪切下加入到上述油性溶液中反应1h,然后升温至50℃,在搅拌下进行聚合,反应2h后降至室温,再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即得22%乙基多杀霉素·噻虫胺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17
乙基多杀霉素40%,噻虫胺1%,木质素磺酸钠5%,烷基萘磺酸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8%,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充分混合,混合物入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即可制得平均粒径为20μm的41%乙基多杀霉素·噻虫胺可湿性粉剂。
为了验证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性能,发明人进一步展开了一系列试验,篇幅所限,此处仅例举最具代表力的数据。
试验例1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对豇豆蓟马的室内配比筛选及毒力测定。
采用浸渍法。将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原药用分析纯丙酮溶解成母液,然后按照有效成分配比以10:10、16:4、20:10、15:10、5:5、20:2、40:1(乙基多杀霉素:噻虫胺)混合配成混剂母液。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将两单剂及不同配比的乙基多杀霉素·噻虫胺混剂分别用分析纯丙酮稀释成7个系列等比质量浓度,设清水为对照。取带有蓟马的豇豆嫩枝叶连同花蕾浸入配好的药液中,浸液5s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茎叶及花蕾上多余药液,每个浓度重复4次。同法设清水对照。记录试虫数,茎基部插入保湿海绵上,置于合适的温湿度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中,48h后检查死虫数。
计算死亡率,并根据机率值法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和致死中浓度(LC50)。按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方法,计算其毒力回归方程和共毒系数。共毒系数大于100,表明两种有效物质具有增效作用,反之,则表明两种有效物质具有拮抗作用,试验结果为每浓度重复4次的平均值。具体见表1。
表1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单混配对豇豆蓟马的室内活性测定结果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复配后,共毒系数均大于10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从上表可以看出,尤以优选的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三种剂型共毒系数最高,增效最为明显,这其中又以悬浮剂的共毒系数最高,为最优配比及剂型。
试验例2乙基多杀霉和噻虫胺混剂对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
乙基多杀霉和噻虫胺混剂对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结果见表2。从试验结果可见,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混用对豇豆蓟马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药量相同的情况下,对比药后7天、药后15天、药后21天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单剂的防效。
同时,将本发明的7个不同剂型实验例对比,可以看出,有效成分用药量相同的情况下,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最为突出。这其中又以实施例1的效果最佳,可见实施例1组合物无论是处方还是剂型都实现了设计最优化。
表2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结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含有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以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为主要有效成分,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40)~(40:1)。
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30)~(30:1)。
3.根据权利1或2要求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含量之和为杀虫组合物总质量百分含量的1~80%。
4.根据权利3要求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含量之和为杀虫组合物总质量百分含量的5~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以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构成的主要有效成分与农药学上允许的农药助剂配制成的任意一种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乳油或可湿性粉剂,优选悬浮剂、乳油和水分散粒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浮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成:乙基多杀霉素1~30份、噻虫胺1~30份、分散剂1~10份、润湿剂1~10份、溶剂1~10份、增稠剂1~3份、消泡剂1~3份、防冻剂1~3份;更优选包括如下组成:乙基多杀霉素10%,噻虫胺10%,聚羧酸盐5%,木质素磺酸钠5%,二甲苯5%,硅酸镁铝3%,有机硅消泡剂1%,甘油1%,水补至10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油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成:乙基多杀霉素1~30份、噻虫胺1~30份、乳化剂1~15份、助溶剂1~10份、稳定剂1~5份,溶剂补足至100份;更优选包括如下组成:乙基多杀霉素16%,噻虫胺4%,农乳507#9%,DMF5%,环已酮5%,二甲苯补至10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成:乙基多杀霉素1~30份,噻虫胺1~30份,分散剂1~10份,润湿剂1~10份,崩解剂1~5份,粘结剂1~3份,填料补足至100份;更优选包括如下组成:乙基多杀霉素20%,噻虫胺10%,木质素磺酸钠8%,十二烷基硫酸钠6%,蔗糖3%,PEG2%,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含有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豇豆蓟马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770406A CN102934638A (zh) | 2012-11-21 | 2012-11-21 | 含有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770406A CN102934638A (zh) | 2012-11-21 | 2012-11-21 | 含有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34638A true CN102934638A (zh) | 2013-02-20 |
Family
ID=47693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770406A Pending CN102934638A (zh) | 2012-11-21 | 2012-11-21 | 含有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3463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74381A1 (zh) * | 2013-11-19 | 2015-05-28 |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和混灭威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6616307A (zh) * | 2023-05-24 | 2023-08-22 | 河北军星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含有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46799A (zh) * | 2011-06-26 | 2011-11-23 |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
CN102349502A (zh) * | 2011-09-13 | 2012-02-15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含多杀菌素或乙基多杀菌素的超低容量液剂 |
WO2012140212A2 (en) * | 2011-04-15 | 2012-10-18 |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 Pesticidal compositions |
-
2012
- 2012-11-21 CN CN2012104770406A patent/CN10293463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40212A2 (en) * | 2011-04-15 | 2012-10-18 |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 Pesticidal compositions |
CN102246799A (zh) * | 2011-06-26 | 2011-11-23 |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
CN102349502A (zh) * | 2011-09-13 | 2012-02-15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含多杀菌素或乙基多杀菌素的超低容量液剂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74381A1 (zh) * | 2013-11-19 | 2015-05-28 |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和混灭威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6616307A (zh) * | 2023-05-24 | 2023-08-22 | 河北军星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含有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86282C (zh) | 含氯虫酰胺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630696A (zh) | 一种含溴氰虫酰胺和新烟碱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355300A (zh) | 一种高效杀虫剂组合物 | |
CN102626110B (zh) | 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 | |
CN102047907A (zh) | 一种含有氟虫双酰胺和有机磷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302035B (zh) | 一种含有甲氧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037977A (zh) | 一种含噻虫酰胺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007931A (zh) | 一种含有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669514A (zh) | 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 | |
CN101990898A (zh) | 一种含有呋虫胺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2599169A (zh) | 一种含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919265A (zh) | 丁虫腈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2100235A (zh) |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与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326579B (zh) | 一种含环氧虫啶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32385A (zh) | 一种含有噻虫胺和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137850A (zh) | 一种含有异菌脲与噻虫胺的杀线虫组合物 | |
CN101589720A (zh) | 一种含有茚虫威的杀虫剂组合物 | |
CN107494571A (zh) | 含有虫螨腈和虱螨脲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 |
CN102934638A (zh) | 含有乙基多杀霉素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796960B (zh) | 一种含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473828B (zh) | 一种杀虫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263819B (zh) | 茚虫威与定虫隆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855399B (zh) | 一种含有丁烯氟虫腈和氟苯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814031B (zh) | 一种含有丁烯氟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265460B (zh) |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