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7177A - 双蜗轮制动调整臂 - Google Patents

双蜗轮制动调整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7177A
CN102927177A CN 201210436276 CN201210436276A CN102927177A CN 102927177 A CN102927177 A CN 102927177A CN 201210436276 CN201210436276 CN 201210436276 CN 201210436276 A CN201210436276 A CN 201210436276A CN 102927177 A CN102927177 A CN 102927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worm
small
adjusting arm
braking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4362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槐
陈仲安
陈木林
Original Assignee
陈槐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槐 filed Critical 陈槐
Priority to CN 2012104362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71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27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71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包括内置有蜗轮和蜗杆的制动调整臂壳体,蜗轮和蜗杆相互啮合,所述的制动调整臂壳体侧面安装有带有控制齿轮的控制臂;所述的控制齿轮连接位于制动调整臂壳体内的小蜗杆控制装置;所述的蜗杆一端连接有压紧弹簧,另一端顶住前端盖,蜗杆接近前端盖一端的杆体上分别套接有轴承和小蜗轮,小蜗轮与小蜗杆相互啮合。本发明通过相互啮合的小蜗轮与小蜗杆在控制齿轮控制下,由小蜗轮带动蜗杆反向旋转,调节蜗轮连接的凸轮轴旋转,补偿超量间隙角度实现刹车制动间隙精确调整。

Description

双蜗轮制动调整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刹车调整装置,尤其涉及双蜗轮制动调整臂。
背景技术
制动调整臂是汽车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制动调整臂主要分为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两种方式,由于手动调节相对安全系数低,自动调节确保车轮具有恒定的刹车间隙,刹车安全可靠得到了广泛应用。当然自动调节的制动调整臂结构相对复杂,造价高昂同时也存在着灵敏度不高等技术问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920195223.2公开了一种车辆制动调整臂,包括壳体、蜗轮、蜗杆、调整臂轴、定位锁紧螺丝、定位垫片、定位销、端盖和若干个铆钉,定位垫片中的六角形孔用于固定调整臂轴的六角头部,定位垫片内的条形孔用于定位垫片的左右移动,定位垫片是通过定位锁紧螺丝与壳体固定,当调整臂需要调整时,先松开定位锁紧螺丝,再向右推动定位垫片,从而可直接调节调整臂轴,来改变蜗轮、蜗杆的传动目的,当调整到位后,只需要推回定位垫片,上紧锁紧螺丝从而使定位垫片固定,该种制动调整臂就是一种手动式的调节方式。
对于自动调节制动调整臂需要了解的是制动时调整臂的角行程可划分为三部分:1、间隙角度,对应于制动鼓和摩擦衬片的正常间隙;2、超量间隙角度,对应于因摩擦衬片磨损而增加的间隙;3、弹性角度,对应于由制动鼓、摩擦衬片以及制动分泵和制动系统动力传动时引起的弹性。目前自动调节制动调整臂的间隙自动调整时应尽量避开角行程中的弹性角度,但由于补偿的不精确往往会补偿弹性角度,造成调整过头,以致引起“拖磨”甚至“抱死”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方式下精确调节刹车间隙,防止补偿弹性角的双蜗轮制动调整臂。
一种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包括内置有蜗轮和蜗杆的制动调整臂壳体,蜗轮和蜗杆相互啮合,所述的制动调整臂壳体侧面安装有带有控制齿轮的控制臂;所述的控制齿轮连接位于制动调整臂壳体内的小蜗杆控制装置;所述的蜗杆一端连接有压紧弹簧,另一端顶住前端盖,蜗杆接近前端盖一端的杆体上分别套接有轴承和小蜗轮,小蜗轮与小蜗杆相互啮合。该种双蜗轮制动调整臂通过相互啮合的小蜗轮与小蜗杆在控制齿轮控制下,当刹车开始制动调整臂壳体带动蜗轮连接的凸轮轴转过间隙角度和超量间隙角度时,小蜗轮与小蜗杆精确记录超量间隙角度,在刹车回程时由小蜗轮带动蜗杆反向旋转,调节蜗轮连接的凸轮轴旋转,补偿超量间隙角度实现刹车制动间隙精确调整。
作为结构优选所述的小蜗杆控制装置包括依次套接于离合器芯轴外周的小齿轮、单向离合齿轮、小蜗杆传动齿轮、小蜗杆、卡套;所述的卡套底部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小齿轮与控制齿轮啮合连接。通过控制齿轮啮合连接小齿轮进而带动单向离合齿轮与小蜗杆传动齿轮单向离合旋转,精确控制小蜗轮的旋转角度。
所述的小齿轮与单向离合齿轮步进面之间设有间隙,并通过扭簧增加负压,扭簧套接于离合器芯轴外周。由于控制臂是固定在车辆所处的适当位置,小齿轮与单向离合齿轮步进面之间设置的间隙决定了在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保持的预留间隙,确保在调节过程中可以明确的分别出间隙角度防止被调整。
所述的压紧弹簧一端通过弹簧座连接蜗杆,另一端连接后端盖,后端盖螺纹连接制动调整臂壳体的安装孔,安装孔与后端盖的圆周壁上设有第二圆柱铆钉,确保压紧弹簧压紧力的稳定性防止发生位移。
所述的小蜗轮轴向与蜗杆轴向均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以提供蜗杆精确的旋转角度,实现刹车间隙的准确调整。
所述的前端盖螺纹连接制动调整臂壳体的安装孔,安装孔与前端盖的圆周壁上设有第一圆柱铆钉,前端盖与蜗杆之间设有O形圈结合压紧弹簧确保蜗杆轴向的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相互啮合的小蜗轮与小蜗杆在控制齿轮控制下,由小蜗轮带动蜗杆反向旋转,调节蜗轮连接的凸轮轴旋转,补偿超量间隙角度实现刹车制动间隙精确调整。
附图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安装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包括内置有蜗轮14和蜗杆6的制动调整臂壳体8,蜗轮14和蜗杆6相互啮合,制动调整臂壳体8侧面安装有带有控制齿轮19的控制臂18,控制齿轮19连接位于制动调整臂壳体8内的小蜗杆控制装置,小蜗杆控制装置包括依次套接于离合器芯轴20外周的小齿轮21、单向离合齿轮23、小蜗杆传动齿轮24、小蜗杆7、卡套15,卡套15底部连接有复位弹簧13。小齿轮21与控制齿轮19啮合连接。
蜗杆6一端连接有压紧弹簧10,另一端顶住前端盖2,蜗杆6接近前端盖2一端的杆体上分别套接有轴承3和小蜗轮4,小蜗轮4与小蜗杆7相互啮合。压紧弹簧10一端通过弹簧座9连接蜗杆6,另一端连接后端盖11,后端盖11螺纹连接制动调整臂壳体8的安装孔,安装孔与后端盖11的圆周壁上设有第二圆柱铆钉12。前端盖2螺纹连接制动调整臂壳体8的安装孔,安装孔与前端盖2的圆周壁上设有第一圆柱铆钉1。
为了防止间隙角度被调整,小齿轮21与单向离合齿轮23步进面之间设有间隙,并通过扭簧22增加负压,扭簧22套接于离合器芯轴20外周。小齿轮21与单向离合齿轮23步进面之间的间隙即为刹车片和制动鼓之间的间隙。
作为结构优选小蜗轮4轴向与蜗杆6轴向均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
本发明具体的工作流程及方法如下:
1.制动开始:控制臂18是固定在车辆所处的适当位置,推动制动调整臂壳体8使得蜗轮14连接的凸轮轴转动,控制刹车片经过间隙角。此时小齿轮21在控制齿轮19控制下使得小齿轮21与单向离合齿轮23步进面之间的间隙取消,也就是记录了间隙角的大小。
2.转经超量间隙角:当继续推动制动调整臂壳体8使得蜗轮14连接的凸轮轴继续转动,小齿轮21在控制齿轮19控制下也转动,这就使单向离合齿轮23、小蜗杆传动齿轮24相互啮合旋转,小蜗杆传动齿轮24带动小蜗杆7转动,从而小蜗杆7带动小蜗轮4旋转。当单向离合齿轮23在小蜗杆传动齿轮24上完全啮合时,每个与其匹配的锯齿由复位弹簧13产生负荷,小蜗杆传动齿轮24跳过单向离合齿轮23之间的锯齿达到新的啮合位置。当小蜗轮4与蜗杆6上的锥齿完全啮合时,每个与其匹配的锥齿由压紧弹簧10产生负荷,使小蜗轮4跳过蜗杆6之间的锥齿达到新的啮合位置,记录下超量间隙角。
3转动至弹性角:继续推动制动调整臂壳体8使得蜗轮14连接的凸轮轴继续转动,此时制动摩擦片被压缩,对制动鼓的力随之增加。凸轮轴和蜗轮14上的反力迅速增加,此力经蜗轮14传给蜗杆6至压紧弹簧10使小蜗轮4与蜗杆6分离,从而单向离合齿轮23受力大为减小,引起小蜗杆传动齿轮24和单向离合齿轮23间产生局部啮合并将轻微反向旋转,整个调整臂处于预备调整状态。
4.经过弹性角向后转:当制动分离时,制动调整臂壳体8往回运动小齿轮21在控制齿轮19控制下反向转动,使得单向离合器齿轮23和小蜗轮传动齿轮24反向转动,当然的小蜗杆7与小蜗轮4也跟着旋转。但是因蜗杆6和小蜗轮4锥齿仍然是分离的蜗杆6静止不动。一旦制动摩擦片离开制动鼓,凸轮轴上的反力减小。压紧弹簧10负荷使蜗杆6移动和小蜗轮4锥齿啮合。限制单向离合齿轮23和小蜗杆传动齿轮24自由转动。
5.回转至间隙角:当制动调整臂壳体8继续往回运动,小齿轮21继续转动,但小蜗杆传动齿轮24和单向离合齿轮23处于啮合状态,由此小1齿轮21驱动小蜗轮4与小蜗杆7旋转进而使得蜗杆6旋转,依次转动蜗轮14和凸轮轴,凸轮轴的转动减少了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凸轮轴的转动角为步骤2记录下的超量间隙角,即对超量间隙进行调整补赏。而后小齿轮21转动至单向离合齿轮23的步进面之间形成予留间隙即间隙角,整个制动调整臂完成了反转调整至其开始位置。

Claims (7)

1.一种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包括内置有蜗轮(14)和蜗杆(6)的制动调整臂壳体(8),蜗轮(14)和蜗杆(6)相互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调整臂壳体(8)侧面安装有带有控制齿轮(19)的控制臂(18);所述的控制齿轮(19)连接位于制动调整臂壳体(8)内的小蜗杆控制装置;所述的蜗杆(6)一端连接有压紧弹簧(10),另一端顶住前端盖(2),蜗杆(6)接近前端盖(2)一端的杆体上分别套接有轴承(3)和小蜗轮(4),小蜗轮(4)与小蜗杆(7)相互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蜗杆控制装置包括依次套接于离合器芯轴(20)外周的小齿轮(21)、单向离合齿轮(23)、小蜗杆传动齿轮(24)、小蜗杆(7)、卡套(15);所述的小齿轮(21)与控制齿轮(19)啮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齿轮(21)与单向离合齿轮(23)步进面之间设有间隙,并通过扭簧(22)增加负压,扭簧(22)套接于离合器芯轴(20)外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套(15)底部连接有复位弹簧(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弹簧(10)一端通过弹簧座(9)连接蜗杆(6),另一端连接后端盖(11),后端盖(11)螺纹连接制动调整臂壳体(8)的安装孔,安装孔与后端盖(11)的圆周壁上设有第二圆柱铆钉(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蜗轮(4)轴向与蜗杆(6)轴向均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蜗轮制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盖(2)螺纹连接制动调整臂壳体(8)的安装孔,安装孔与前端盖(2)的圆周壁上设有第一圆柱铆钉(1)。
CN 201210436276 2012-10-28 2012-10-28 双蜗轮制动调整臂 Pending CN1029271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436276 CN102927177A (zh) 2012-10-28 2012-10-28 双蜗轮制动调整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436276 CN102927177A (zh) 2012-10-28 2012-10-28 双蜗轮制动调整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7177A true CN102927177A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42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436276 Pending CN102927177A (zh) 2012-10-28 2012-10-28 双蜗轮制动调整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717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8321A (zh) * 2017-07-10 2017-09-29 绍兴驰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109372917A (zh) * 2018-12-18 2019-02-22 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器的自动间隙调整臂及其旋转角度控制装置
US11209062B2 (en) 2019-05-15 2021-12-28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Automatic slack adjust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8321A (zh) * 2017-07-10 2017-09-29 绍兴驰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109372917A (zh) * 2018-12-18 2019-02-22 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器的自动间隙调整臂及其旋转角度控制装置
CN109372917B (zh) * 2018-12-18 2024-05-28 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器的自动间隙调整臂及其旋转角度控制装置
US11209062B2 (en) 2019-05-15 2021-12-28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Automatic slack adjust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5030328B4 (de) Kraftsensor und motor-getriebene Parkbremsvorrichtung, die denselben verwendet
CN204323069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汽车踏板
CN102927177A (zh) 双蜗轮制动调整臂
CN202746467U (zh)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制动装置及汽车
US10308183B2 (en) Folding Device for an exterior mirror
CN100497987C (zh) 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202833786U (zh) 双蜗轮制动调整臂
CN202833789U (zh) 制动调整臂总成
CN202833788U (zh) 可调式制动调整臂
CN208719211U (zh) 一种外置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202833787U (zh) 拉杆式制动调整臂
CN201461806U (zh) 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
CN2414958Y (zh) 汽车制动刹车摩擦片磨损自动补偿器
CN202833790U (zh) 齿条式制动调整臂
CN205654749U (zh) 鼓式制动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
CN210344113U (zh) 一种轻量型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及制动系统
CN201761384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角度调节装置
CN2775384Y (zh) 汽车制动器间隙调整臂
CN2556423Y (zh) 刹车间隙自动补偿装置
CN2562000Y (zh) 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EP2307757A1 (en) Automatic slack adjuster for a brake lever
CN201373050Y (zh) 一种汽车自动调整臂
CN2478888Y (zh) 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110254311A (zh) 角度调节机构及包含其的汽车座椅扶手
CN2665451Y (zh) 叉架式通用型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