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6880A -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6880A
CN102926880A CN2012104728593A CN201210472859A CN102926880A CN 102926880 A CN102926880 A CN 102926880A CN 2012104728593 A CN2012104728593 A CN 2012104728593A CN 201210472859 A CN201210472859 A CN 201210472859A CN 102926880 A CN102926880 A CN 102926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pipe
oil pump
fuel
control unit
soleno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28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6880B (zh
Inventor
胡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aint - Rong Ky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胡永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胡永军 filed Critical 胡永军
Priority to CN2012104728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6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26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6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6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6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燃料供应系统和第二燃料供应系统,根据不同运行情况,控制第一燃料供应系统和第二燃料系统进行不同燃料供给,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公开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对发动机其他部位的零部件不进行改动。

Description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燃料的供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燃料汽车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大,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且处于高价位运行。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而汽车用油是石油产品的主要消耗大户。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着石油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寻找一种替代燃料(如醇类、天然气等)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这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已经十分紧迫。
由于现有汽车设计为汽油发动机,替代燃料实际使用中最大的技术障碍是冷机启动、动力性和续程问题,冷机启动是在低温下燃料蒸发困难造成发动机不易着火启动,动力性则是在汽油汽车基础上使用替代燃料由于密度不同造成动力性问题出现,续程则是在缺少替代燃料、汽油或柴油时,更换不同燃料需要很多复杂的改动工序而造成某种燃料缺乏引起车辆正常行驶。汽油发动机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现在冷启动状况良好、动力性良好、加油站多而不会引起续程。因此,在发动机低温启动时,通过汽油冷启动系统进行工作,当发动机暖机后,切换到替代燃料供给系统进行工作,能有效保证发动机的低温启动性能;在发动机使用替代燃料时,控制系统调参软件通过对比汽油性能调节各项参数,使替代燃料达到汽油相同性能,有效保证发动机原有动力性;续程问题通过控制单元对电磁阀、油泵、喷射器的控制而解决。
因此,提供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并且对发动机其他部位的零部件不进行改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发动机其他部位的零部件不进行改动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包括设置有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一油箱、第一油泵、第一油位传感器、第一过滤器、第一输油管和第一喷射系统的第一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和传感器组件,第一油泵安装在第一油箱内与第一输油管、第一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一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一油泵电连接并控制第一油泵工作;还包括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模式开关,所述第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第二油箱、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油压阀、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输油管、第二过滤器和第二喷射系统;第二油泵、第二油压阀安装在第二油箱内与第二输油管、第二过滤器、第二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二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第一喷射系统中的输油管、第一油轨、第一喷射器依次连通,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过滤器安装在第二输油管上,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二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连接并控制第二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工作;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模式开关与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设置于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和第三输油管上,并通过第三输油管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将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连通。
优选地,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之间通过第三输油管连接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控制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的连通与关闭。
优选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油泵、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
优选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
优选地,第二油箱使用汽油或柴油,第一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工作,开启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工作,关闭第二油泵、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对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进行自动控制,模式开关默认第一燃料供给系统为启动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A.汽车点火开关置于“开启”时,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检测模式开关是否处于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位置;
B1.当步骤A的结果为“是”时,进入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
B2.当步骤A的结果为“否”时,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将信息反馈给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发动机工况,判断是否需要第一燃料供给系统供给燃料辅助启动;
C1.当步骤B2的结果为“否”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C2.当步骤B2的结果为“是”时,进入第一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给发动机供给燃料,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继续检测发动机工况,直到发动机工况符合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条件,转到C1步骤。
优选的,发动机自动进入第二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第一输油管、第一燃料供应系统、第一喷射器的通路;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开启第二油泵,通过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的通路,通过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二油泵与第三输油管的通路,开启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的通路,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C3.当模式开关处于手动状态A时,发动机手动进入第一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油泵、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C4.当模式开关处于手动状态B时,发动机手动进入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开启第二油泵,通过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的通路,通过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的通路,开启第二油泵与第三输油管、第一输油管的通路,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开启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模式开关,所述第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第二油箱、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二油位传感器和第二喷射系统;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回压阀安装在第二油箱内,与第二输油管、第二过滤器、第二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二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二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连接并控制第二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工作;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模式开关与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电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设置于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上,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三输油管管路连通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
因此,可以在第一油箱中存放替代燃料,也可以存放汽油或柴油和其它燃料,第二油箱中存放汽油或柴油,也可以存放替代燃料和其它燃料,在发动机启动过程中,通过第一燃料箱内汽油或柴油进行启动,热机后,转换通过第二油箱中的替代燃料或其它燃料进行燃料供给,从而达到节约和替换汽油或柴油的目的,并且由于在发动机原有基础上构建一套燃料供给系统,从而对发动机其他部位的零部件不进行改动;并且能够通过电磁阀控制燃料供给的通路;传感器组件能够不断检测发动机的运行工况,为燃料供给模式的切换、混合气、燃料的喷射提供信息反馈。
在进一步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之间通过第三输油管连接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控制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的连通与关闭。
通过电磁阀的开与闭,控制在发动机不同运行模式下选择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的开与闭,从而选择第一油箱、第二油箱内的燃料,进一步提高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续程性、动力性与节能性。
在进一步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油泵、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
在进一步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
在进一步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二油箱使用汽油或柴油,第一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工作,开启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工作,关闭第二油泵、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对发动机的燃料供给默认进行自动控制,默认第一燃料供给模式,也可以进行手动控制燃料供给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A.汽车点火开关置于“开启”时,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检测模式开关是否处于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位置;
B1.当步骤A的结果为“是”时,进入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
B2.当步骤A的结果为“否”时,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将信息反馈给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发动机工况,判断是否需要第一燃料供给系统供给燃料辅助启动;
C1.当步骤B2的结果为“否”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C2.当步骤B2的结果为“是”时,进入第一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给发动机供给燃料,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继续检测发动机工况,直到发动机工况符合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条件,转到C1步骤。
在进一步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发动机自动进入第二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第一输油管、第一燃料供应系统、第一喷射器的通路;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开启第二油泵,通过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的通路,通过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二油泵与第三输油管的通路,开启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的通路,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在进一步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C3.当模式开关处于手动状态A时,发动机手动进入第一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油泵、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C4.当模式开关处于手动状态B时,发动机手动进入特殊环境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开启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给发动机供给燃料。第二控制单元开启第二油泵,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的通路,关闭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的通路;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二油泵与第三输油管、第一输油管、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的通路。
因此,在启动过程中通过汽油或柴油进行启动,当发动机运行工况运行替代燃料进行供给工作时,及时切换为替代燃料进行供给,当特殊环境运行汽油或柴油时,第一燃料供给系统与第二燃料供给系统进行有效对接,不需要进行手动或技术性的变动进行燃料供给,其他技术效果与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技术效果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发动机其他部位的零部件不进行改动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替代燃料将以醇类中的甲醇为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对替代燃料的类型进行限定,可以是醇类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替代燃料,因此,使用醇类或其他类型燃料作为替代燃料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请参考图1,在一种是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对发动机其他部位的零部件不进行改动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包括设置有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一油箱、第一油泵、第一油位传感器、第一油压阀、第一过滤器、第一输油管和第一喷射系统的汽油供给系统、发动机和传感器组件,第一油泵、第一油压阀、第一油位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油箱内,与第一输油管、第一过滤器、第一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一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一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位传感器电连接并控制第一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工作;第二油位传感器设置在第二输油管上,并反馈燃料油压信息给第二控制单元;还包括甲醇供给系统、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模式开关,所述甲醇供给系统包括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第二油箱、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过滤器、第二输油管和第二喷射系统;第二油泵安装在第二油箱内与第二输油管、第二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二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二油泵通过第二电磁阀、第三输油管、第一电磁阀与第一输油管、第一喷射器依次连通,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二油泵电连接并控制第二油泵工作;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模式开关分别与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电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设置于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上和第三输油管两端,连通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三输油管分别控制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的连通与闭合。
因此,在发动机启动过程中,通过汽油或柴油进行启动,热机后,通过第二油箱中的甲醇进行燃料供给,从而达到节约汽油或柴油的目的,并且由于在发动机原有基础上构建一套燃料供给系统,从而对发动机其他部位的零部件不进行改动;并且能够通过电磁阀的闭合控制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的连通与关闭,控制汽油或甲醇供给;传感器组件能够不断检测发动机的运行工况,为燃料供给模式的切换、燃料混合气提供信息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对油箱内存放燃料的方式和种类进行限制,可以在第一油箱中存放替代燃料甲醇,也可以存放汽油或柴油,第二油箱中存放汽油或柴油,也可以存放替代燃料甲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做出的改进与变化均应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之间通过第三输油管连接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控制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的连通与关闭。
通过电磁阀的开与闭,控制在发动机不同运行模式下选择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的开与闭,有利于汽油或柴油与甲醇的相互切换,提高车辆运行的燃料需求,进一步提高系统续程、可靠性与节能性。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油泵、汽油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
进一步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甲醇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
进一步地,第二油箱使用汽油或柴油,第一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工作,开启汽油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工作,关闭第二油泵、甲醇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请参考图2,在一种是实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对发动机的燃料供给默认进行自动控制,默认汽油供给模式,也可以进行手动控制燃料供给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A.汽车点火开关置于“开启”时,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检测模式开关是否处于甲醇供给系统位置;
B1.当步骤A的结果为“是”时,进入甲醇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甲醇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
B2.当步骤A的结果为“否”时,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将信息反馈给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发动机工况,判断是否需要汽油供给系统供给燃料辅助启动;
C1.当步骤B2的结果为“否”时,甲醇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甲醇供给系统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C2.当步骤B2的结果为“是”时,进入汽油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汽油供给系统给发动机供给燃料,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继续检测发动机工况,直到发动机工况符合甲醇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条件,转到C1步骤。
优选地,发动机自动进入甲醇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第一输油管、汽油供应系统、第一喷射器的通路;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开启第二油泵,通过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的通路,通过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二油泵与第三输油管的通路,开启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甲醇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的通路,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C3.当模式开关处于手动状态A时,发动机手动进入汽油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油泵、汽油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C4.当模式开关处于手动状态B时,发动机手动进入特殊环境运行模式,在第一油箱内盛装汽油或柴油,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第二控制单元开启第二油泵,并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油泵与汽油供给系统油路通路,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二输油管与第一输油管、第一油轨、第一喷射器的连通,第一控制单元开启第一喷射器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因此,在启动过程中通过汽油或柴油进行启动,当发动机运行工况运行替代燃料进行供给工作时,及时切换为替代燃料进行供给,当特殊环境运行汽油或柴油时,汽油供给系统与甲醇供给系统进行有效对接,不需要进行手动或技术性的变动进行燃料供给,其他技术效果与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技术效果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包括设置有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一油箱、第一油泵、第一油位传感器、第一过滤器、第一油压阀、第一输油管和第一喷射系统的第一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和传感器组件,第一油泵、第一油压阀安装在第一油箱内与第一输油管、第一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一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一油压阀通过波纹管与第一油泵、第一输油管连接;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一油泵电连接并控制第一油泵工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三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模式开关,所述第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第二油箱、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过滤器、第二油压阀、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和第二喷射系统;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油压阀安装在第二油箱内,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第二过滤器、第二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二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二油泵、第二电磁阀、第三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一输油管、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依次连通,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二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连接并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工作;第三输油管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连接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模式开关分别与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电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设置于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上,第三输油管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将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之间通过第三输油管连接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控制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的连通与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油泵、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油箱使用汽油或柴油,第一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工作,开启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工作,关闭第二油泵、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
6.一种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任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对发动机的燃料供给默认进行自动控制,默认第一燃料供给模式,也可以进行手动控制燃料供给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A.汽车点火开关置于“开启”时,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检测模式开关是否处于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位置;
B1.当步骤A的结果为“是”时,进入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
B2.当步骤A的结果为“否”时,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将信息反馈给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发动机工况,判断是否需要第一燃料供给系统供给燃料辅助启动;
C1.当步骤B2的结果为“否”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C2.当步骤B2的结果为“是”时,进入第一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给发动机供给燃料,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继续检测发动机工况,直到发动机工况符合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条件,转到C1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动机自动进入第二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第一输油管、第一燃料供应系统、第一喷射器的通路;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开启第二油泵,通过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的通路,通过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二油泵与第三输油管的通路,开启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的通路,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C3.当模式开关处于手动状态A时,发动机手动进入第一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关闭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开启第一电磁阀、第一油泵、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C4.当模式开关处于手动状态B时,发动机手动进入第一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通过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油泵,第二控制单元控制开启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开启第一喷射器,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CN201210472859.3A 2012-11-21 2012-11-21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926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2859.3A CN102926880B (zh) 2012-11-21 2012-11-21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2859.3A CN102926880B (zh) 2012-11-21 2012-11-21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6880A true CN102926880A (zh) 2013-02-13
CN102926880B CN102926880B (zh) 2016-07-06

Family

ID=47641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2859.3A Active CN102926880B (zh) 2012-11-21 2012-11-21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68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1164A (zh) * 2021-11-25 2022-04-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柴油发电机组及其控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8275A1 (en) * 2008-03-27 2009-10-01 Denso Corporation Fuel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fuel
CN101571087A (zh) * 2008-04-28 2009-11-04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为多燃料类型内燃发动机选择燃料类型的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2250420U (zh) * 2011-08-08 2012-05-30 关俊华 汽车供油系统
CN102536477A (zh) * 2012-02-27 2012-07-04 胡永军 多燃料多轨式发动机燃料供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114433U (zh) * 2012-11-21 2013-08-07 胡永军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8275A1 (en) * 2008-03-27 2009-10-01 Denso Corporation Fuel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fuel
CN101571087A (zh) * 2008-04-28 2009-11-04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为多燃料类型内燃发动机选择燃料类型的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2250420U (zh) * 2011-08-08 2012-05-30 关俊华 汽车供油系统
CN102536477A (zh) * 2012-02-27 2012-07-04 胡永军 多燃料多轨式发动机燃料供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114433U (zh) * 2012-11-21 2013-08-07 胡永军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1164A (zh) * 2021-11-25 2022-04-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柴油发电机组及其控制系统
CN114301164B (zh) * 2021-11-25 2024-05-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柴油发电机组及其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6880B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i et al.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engine fueled with ethanol-diesel blends in different altitude regions
CN101503979A (zh) 汽油醇类灵活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3403961U (zh) 一种双燃料甲醇汽车装置
CN101418726A (zh) 一种醇类和汽油双燃料发动机燃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114433U (zh)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
CN206017028U (zh) 一种冷启动双燃料甲醇汽车
CN203098108U (zh) 一种冷机启动燃油喷射系统
CN102926880A (zh)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36477A (zh) 多燃料多轨式发动机燃料供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2611871U (zh) 多燃料多轨式发动机燃料供给控制系统
CN103666590A (zh) 醇基燃料
CN201013455Y (zh) 甲醇/汽油灵活燃料汽车改装附加电子控制部件
CN101666271B (zh) 一种智能喷射系统及方法
CN201334953Y (zh) 液化石油气汽车发动机电控多点顺序喷射系统
CN205297801U (zh) 一种双燃料的燃油供给系统
CN204024862U (zh) 一种汽油发动机低温预热装置
CN211900795U (zh) 一种智能汽车双燃料转换启动控制系统
CN201705478U (zh) 新能源汽车甲醇与汽油双燃料控制系统
Zhang Direct injection natural gas engines
CN202001118U (zh) 电喷汽油发动机燃用甲醇燃料装置
CN203655448U (zh) 一种双燃料供给装置及控制系统
CN201486652U (zh) 一种双燃料车辆
CN205101139U (zh) 液化天然气用于内燃机的装置
CN103883414A (zh) 运用二甲醚和压缩天然气的电子喷射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118129A (zh) 一种油气两用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U Y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 YONGJUN

Effective date: 201410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25000 YONGZHOU, HUNAN PROVINCE TO: 362000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015

Address after: 362000 room 106, stone building, No.1 Feng 30, Licheng District, Fujian, Quanzhou

Applicant after: Wu Ying

Address before: 425000 No. 864, Lingling Road, Lengshuitan District, Hunan, Yongzhou

Applicant before: Hu Yongju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8

Address after: 361000 Xiamen torch high tech Zone Torch Building, Xiamen, Fujian 603, 603 North Tower, Torch Road, Torch Road.

Patentee after: Xiamen Saint - Rong Ky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2000 room 106, stone tower, 30, No. 1, 1 Feng Shu, Licheng District, Quanzhou, Fujian.

Patentee before: Wu Y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