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3083A - 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3083A
CN102903083A CN2012103588656A CN201210358865A CN102903083A CN 102903083 A CN102903083 A CN 102903083A CN 2012103588656 A CN2012103588656 A CN 2012103588656A CN 201210358865 A CN201210358865 A CN 201210358865A CN 102903083 A CN102903083 A CN 102903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efficient
image
threshold
imaginary part
compl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88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一兵
张静
叶方
汤春瑞
付强
李一晨
李骜
田雪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588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30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3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30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水下声纳图像进行双树复小波分解,图像经四层双树复小波分解后获得的低频近似分量保持不变,对图像的高频分量进行去噪处理,对处理后的复小波系数进行双树复小波反变换,获得最终去噪后的图像。本发明采用Context模型衡量双树复小波系数之间能量的相似性,将能量相接近的系数归类,针对每一类系数确定不同的阈值,并结合软阈值函数实现噪声的去除。优化了阈值的选取,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留了更多的图像细节,抑制了系数被过扼杀的现象。

Description

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的去噪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在采集和传输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造成图像质量退化,这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图像处理工作。因而图像的去噪预处理也成为了图像处理的研究热点,它为后续高层次的图像处理提供了更好的研究基础。
图像去噪的方法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空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空间域方法是针对图像的灰度值直接进行运算处理,常用的方法有:中值滤波、均值滤波、非局部均值滤波等等。中值滤波和均值滤波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边缘模糊现象,非局部均值滤波的计算量较大。变换域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小波的萎缩阈值法,传统的全局阈值对每一个变换系数并不是最优的,导致图像的细节信息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良好的平移不变性和方向选择性的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其特征是:
(1)对水下声纳图像进行双树复小波分解,分解层数为四层:
图像经过四层双树复小波变换,获得一个低频近似分量和四个尺度下的高频分量,yl代表经过4层分解后图像的低频近似分量的系数矩阵,yhk分别表示第一、二、三、四层的高频分量,k=1,2,3,4,每一层高频分量包含6个复系数矩阵,分别代表该尺度下双树复小波变换分解的6个方向的高频细节信息;
(2)保留图像分解后的低频分量yl;
(3)对图像分解的四层高频分量yh1、yh2、yh3和yh4进行去噪处理:
1)图像的第一层高频分量yh1和第二层高频分量yh2,采用非线性软阈值方法进行去噪处理;
2)图像的第三层高频分量yh3和第四层高频分量yh4,采用Context模型对系数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系数确定各自的阈值,结合软阈值函数进行去噪处理:
①获取图像的第三层高频分量yh3中六个复系数矩阵的实部和虚部系数;
图像的第三层高频分量yh3同样由六个复系数矩阵组成,每一个系数矩阵代表着该尺度下图像6个方向的高频信息,yh3(d)(d=1,2,...,6)表示该尺度下任意一个方向的复系数矩阵,它的实部和虚部系数分别为:
a3(d)=real(yh3(d))(d=1,2,...,6)
b3(d)=imag(yh3(d))(d=1,2,...,6)
a3(d)和b3(d)表示第三层高频分量的任意一个方向复系数的实数和虚数部分,实现后续对获得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处理;
②利用Context模型对系数进行分类;
用Context模型来衡量变换系数的能量的接近程度,首先计算出每个系数的Context值Z(i,j):
Z(i,j)=2×(|Y(i-1,j-1)|+|Y(i-1,j)|+|Y(i-1,j+1)|+|Y(i,j-1)|+|Y(i,j)|+|Y(i,j+1)|+|Y(i+1,j-1)|+|Y(i+1,j)|+|Y(i+1,j+1)|))/9
式中i,j表示变换系数在矩阵中的位置,Y表示实数部分或虚数部分,利用上式计算所有方向的复系数的实部和虚部的Context值,将Context值分类,在Context值小于20时,每隔5分一级,20以后增大分级间隔;
③确定阈值:
选取经Context模型分类后a3(4)系数进行阈值估计,确定每一类系数的阈值:
首先估计噪声的标准差σn,计算噪声的能量σn 2,然后求取每一类系数的方差,再根据下式获得信号的能量
Figure BDA00002186697500021
σx 2=var(y)-σn 2
式中y是每一类系数,var(y)是求解y的方差,最后采用Bayes阈值估计方法确定每一类系数的阈值T:
T = r × σ n 2 / σ x
式中r是可调节参数;
④对任意方向经Context模型分类后的变换系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采用软阈值函数式进行滤波处理;
每一类系数所选取的阈值由式
Figure BDA00002186697500031
确定,经过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表示为a13(d)(d=1,2,..,6)和b13(d)(d=1,2,...,6);
⑤将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重新组合,获得处理后的复系数,复系数表达式为:
yh3(d)=a13(d)+b13(d)×i(d=1,2,...,6)
式中i表示虚数单位;
⑥对图像分解的第四层高频分量按照步骤①-⑤进行处理;
(4)对处理后的复小波系数进行双树复小波反变换,获得最终去噪后的图像。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所述的非线性软阈值方法为:
(1)获取图像的第一层高频分量yh1中六个复系数矩阵的实部和虚部系数:
图像的第一层高频分量yh1由六个复系数矩阵组成,分别代表着该尺度下图像6个方向的高频信息,yh1(d)(d=1,2,...,6)表示该尺度下任意一个方向的复系数矩阵,它的实部和虚部系数分别为:
a1(d)=real(yh1(d))(d=1,2,...,6)
b1(d)=imag(yh1(d))(d=1,2,...,6)
式中real和imag表示求取实数和虚数部分,a1(d)和b1(d)表示第一层高频分量的任意一个方向复系数的实数和虚数部分;
(2)确定阈值T:
选取a1(4)系数进行阈值估计,阈值通过非线性软阈值获得:
T = σ n × 2 log ( N )
式中 σ n = σ ^ n = median ( | a 1 ( 4 ) | ) / 0.6745 ,
Figure BDA00002186697500034
是σn的估计;N是a1(4)中含有的系数个数;
(3)采用软阈值函数对变换系数的实部a1(d)(d=1,2,...,6)和虚部b1(d)(d=1,2,...,6)分别进行去噪处理:
软阈值函数表达式为:
y = sign ( x ) &times; ( | x | - T ) , | x | > T 0 , | x | < T
式中x是需要进行阈值处理的变换系数,对任意方向的变换系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采用软阈值函数进行滤波处理,经过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表示为a11(d)(d=1,2,...,6)和b11(d)(d=1,2,...,6);
(4)将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重新组合,获得处理后的复系数:
复系数表达式为:
yh1(d)=a11(d)+b11(d)×i(d=1,2,...,6)
式中i表示虚数单位;
(5)对图像分解的第二层高频分量按照步骤(1)-(4)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采用Context模型衡量双树复小波系数之间能量的相似性,将能量相接近的系数归类,针对每一类系数确定不同的阈值,并结合软阈值函数实现噪声的去除。优化了阈值的选取,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留了更多的图像细节,抑制了系数被过扼杀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一维双树复小波分解滤波器结构图;
图3a为噪声方差σ=10时的含噪图像;图3b为噪声方差σ=10时采用本发明方法的去噪后图像;
图4a为噪声方差σ=15时的含噪图像;图4b为噪声方差σ=15时采用本发明方法的去噪后图像;
图5a为噪声方差σ=20时的含噪图像;图5b为噪声方差σ=20时采用本发明方法的去噪后图像;
图6不同噪声方差下去噪前后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6,选取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尺寸大小为256×256,分别采用小波硬阈值、小波软阈值、双树复小波软阈值和本发明对含有相同噪声的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并以峰值信噪比(PSNR)作为评价指标衡量去噪效果。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对所选取的水下声纳图像进行双树复小波分解,分解层数为四层。
图2所示的是一维双树复小波变换分解滤波器组的结构图。图中树A和树B分别代表复数小波的实数部分和虚数部分,灰度图像作为二维信号,采用的是二维双树复小波变换,同小波变换一样,二维双树复小波变换是一维变换的扩展。
图像经过四层双树复小波变换,获得一个低频近似分量和四个尺度下的高频分量,yl代表经过4层分解后图像的低频近似分量的系数矩阵,yhk(k=1,2,3,4)分别表示第一、二、三、四层的高频分量,每一层高频分量包含6个复系数矩阵,分别代表该尺度下双树复小波变换分解的6个方向的高频细节信息。
2.保留图像分解后的低频分量yl。
3.对图像分解的四层高频分量yh1、yh2、yh3和yh4进行处理。
a.图像的第一层高频分量yh1和第二层高频分量yh2,采用传统的非线性软阈值方法进行去噪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获取图像的第一层高频分量yh1中六个复系数矩阵的实部和虚部系数;
图像的第一层高频分量yh1由六个复系数矩阵组成,分别代表着该尺度下图像6个方向的高频信息,yh1(d)(d=1,2,...,6)表示该尺度下任意一个方向的复系数矩阵,它的实部和虚部系数为:
a1(d)=real(yh1(d))(d=1,2,...,6)    (1)
b1(d)=imag(yh1(d))(d=1,2,...,6)    (2)
式中real和imag表示求取实数和虚数部分,a1(d)和b1(d)表示第一层高频分量的任意一个方向复系数的实数和虚数部分。
2)根据某一方向的变换系数确定阈值T;
在同一尺度下的小波变换系数受到噪声污染的程度是相同的,因此只需要选择一个方向的复系数的实部或者虚部的系数进行阈值估计。本发明选取a1(4)系数进行阈值估计,阈值通过非线性软阈值获得:
T = &sigma; n &times; 2 log ( N ) - - - ( 3 )
式中: &sigma; n = &sigma; ^ n = median ( | a 1 ( 4 ) | ) / 0.6745 ,
Figure BDA00002186697500053
是σn的估计;N是a1(4)中含有的系数个数。
3)采用软阈值函数对变换系数的实部a1(d)(d=1,2,...,6)和虚部b1(d)(d=1,2,...,6)分别进行去噪处理;
软阈值函数表达式为:
y = sign ( x ) &times; ( | x | - T ) , | x | > T 0 , | x | < T - - - ( 4 )
式中T是2)中确定的阈值,x是需要进行阈值处理的变换系数。对任意方向的变换系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采用软阈值函数进行滤波处理,经过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表示为a11(d)(d=1,2,...,6)和b11(d)(d=1,2,...,6)。
4)将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重新组合,获得处理后的复系数;
复系数表达式为:
yh1(d)=a11(d)+b11(d)×i(d=1,2,...,6)    (5)
式中i表示虚数单位。
5)对图像分解的第二层高频分量按照步骤1)-4)进行处理。
b.图像的第三层高频分量yh3和第四层高频分量yh4,采用Context模型对系数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系数确定各自的阈值,结合软阈值函数进行去噪处理。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获取图像的第三层高频分量yh3中六个复系数矩阵的实部和虚部系数;
图像的第三层高频分量yh3同样由六个复系数矩阵组成,每一个系数矩阵代表着该尺度下图像6个方向的高频信息,yh3(d)(d=1,2,...,6)表示该尺度下任意一个方向的复系数矩阵,它的实部和虚部系数为:
a3(d)=real(yh3(d))(d=1,2,...,6)    (6)
b3(d)=imag(yh3(d))(d=1,2,...,6)    (7)
式中a3(d)和b3(d)表示第三层高频分量的任意一个方向复系数的实数和虚数部分,实现后续对获得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处理。
2)利用Context模型对系数进行分类;
用Context模型来衡量变换系数的能量的接近程度,首先计算出每个系数的Context值Z(i,j),Context值Z(i,j)的计算公式为:
Z(i,j)=2×(|Y(i-1,j-1)|+|Y(i-1,j)|+|Y(i-1,j+1)|+|Y(i,j-1)|+|Y(i,j)|+|Y(i,j+1)|+|Y(i+1,j-1)|+|Y(i+1,j)|+|Y(i+1,j+1)|))/9
(8)
式中i,j表示变换系数在矩阵中的位置。以某一方向变换系数的实数部分a3(1)为例,Context值的计算公式为:
Z(i,j)=2×(|a3(1)(i-1,j-1)|+|a3(1)(i-1,j)|+|a3(1)(i-1,j+1)|+|a3(1)(i,j-1)|+|a3(1)(i,j)|+|a3(1)(i,j+1)|+|a3(1)(i+1,j-1)|+|a3(1)(i+1,j)|+|a3(1)(i+1,j+1)|))/9
(9)
利用式(8)计算所有方向的复系数的实部和虚部的Context值,将Context值接近的系数分为一类,在Context值小于20时,每隔5分一级,20以后增大分级间隔。
3)选择某一方向经Context模型分类后的系数确定阈值;
由于同一尺度下的小波变换系数受到噪声污染的程度是相同的,本发明选取经Context模型分类后a3(4)系数进行阈值估计,确定每一类系数的阈值。首先利用式(3)估计噪声的标准差σn,计算噪声的能量σn 2。然后求取每一类系数的方差,再根据式(10)获得信号的能量
Figure BDA00002186697500071
σx 2=var(y)-σn 2    (10)
式中y是每一类系数,var(y)是求解y的方差。最后采用Bayes阈值估计方法确定每一类系数的阈值T:
T = r &times; &sigma; n 2 / &sigma; x - - - ( 11 )
式中r是可调节参数,通常
Figure BDA00002186697500073
4)对任意方向经Context模型分类后的变换系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采用软阈值函数式(11)进行滤波处理;
每一类系数所选取的阈值由3)中的式(11)确定,经过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表示为a13(d)(d=1,2,...,6)和b13(d)(d=1,2,...,6)。
5)将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重新组合,获得处理后的复系数;复系数表达式为:
yh3(d)=a13(d)+b13(d)×i(d=1,2,...,6)    (12)
式中i表示虚数单位。
6)对图像分解的第四层高频分量按照步骤1)-5)进行处理。
4.对处理后的复小波系数进行双树复小波反变换,获得最终去噪后的图像。
图3,图4和图5中所示的是在噪声方差σ=10、15、20时本发明的去噪效果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去噪方法后,传统全局阈值对图像去噪后产生的过扼杀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抑制,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图像的细节信息。
为了进一步说明去噪效果,实验中分别计算了不同噪声方差下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图6中所示的是不同噪声方差下的去噪前后图像的峰值信噪比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方法去噪后图像的PSNR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去噪效果明显。

Claims (2)

1.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其特征是:
(1)对水下声纳图像进行双树复小波分解,分解层数为四层:
图像经过四层双树复小波变换,获得一个低频近似分量和四个尺度下的高频分量,yl代表经过4层分解后图像的低频近似分量的系数矩阵,yhk分别表示第一、二、三、四层的高频分量,k=1,2,3,4,每一层高频分量包含6个复系数矩阵,分别代表该尺度下双树复小波变换分解的6个方向的高频细节信息;
(2)保留图像分解后的低频分量yl;
(3)对图像分解的四层高频分量yh1、yh2、yh3和yh4进行去噪处理:
1)图像的第一层高频分量yh1和第二层高频分量yh2,采用非线性软阈值方法进行去噪处理;
2)图像的第三层高频分量yh3和第四层高频分量yh4,采用Context模型对系数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系数确定各自的阈值,结合软阈值函数进行去噪处理:
①获取图像的第三层高频分量yh3中六个复系数矩阵的实部和虚部系数;
图像的第三层高频分量yh3同样由六个复系数矩阵组成,每一个系数矩阵代表着该尺度下图像6个方向的高频信息,yh3(d)(d=1,2,..,6)表示该尺度下任意一个方向的复系数矩阵,它的实部和虚部系数分别为:
a3(d)=real(yh3(d))(d=1,2,...,6)
b3(d)=imag(yh3(d))(d=1,2,...,6)
a3(d)和b3(d)表示第三层高频分量的任意一个方向复系数的实数和虚数部分,实现后续对获得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处理;
②利用Context模型对系数进行分类;
用Context模型来衡量变换系数的能量的接近程度,首先计算出每个系数的Context值Z(i,j):
Z(i,j)=2×(|Y(i-1,j-1)|+|Y(i-1,j)|+|Y(i-1,j+1)|+|Y(i,j-1)|+|Y(i,j)|+|Y(i,j+1)|+|Y(i+1,j-1)|+|Y(i+1,j)|+|Y(i+1,j+1)|))/9
式中i,j表示变换系数在矩阵中的位置,Y表示实数部分或虚数部分,利用上式计算所有方向的复系数的实部和虚部的Context值,将Context值分类,在Context值小于20时,每隔5分一级,20以后增大分级间隔;
③确定阈值:
选取经Context模型分类后a3(4)系数进行阈值估计,确定每一类系数的阈值:
首先估计噪声的标准差σn,计算噪声的能量σn 2,然后求取每一类系数的方差,再根据下式获得信号的能量
Figure FDA00002186697400021
σx 2=var(y)-σn 2
式中y是每一类系数,var(y)是求解y的方差,最后采用Bayes阈值估计方法确定每一类系数的阈值T:
T = r &times; &sigma; n 2 / &sigma; x
式中r是可调节参数;
④对任意方向经Context模型分类后的变换系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采用软阈值函数式进行滤波处理;
每一类系数所选取的阈值由式
Figure FDA00002186697400023
确定,经过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表示为a13(d)(d=1,2,...,6)和b13(d)(d=1,2,...,6);
⑤将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重新组合,获得处理后的复系数,复系数表达式为:
yh3(d)=a13(d)+b13(d)×i(d=1,2,...,6)
式中i表示虚数单位;
⑥对图像分解的第四层高频分量按照步骤①-⑤进行处理;
(4)对处理后的复小波系数进行双树复小波反变换,获得最终去噪后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非线性软阈值方法为:
(1)获取图像的第一层高频分量yh1中六个复系数矩阵的实部和虚部系数:
图像的第一层高频分量yh1由六个复系数矩阵组成,分别代表着该尺度下图像6个方向的高频信息,yh1(d)(d=1,2,...,6)表示该尺度下任意一个方向的复系数矩阵,它的实部和虚部系数分别为:
a1(d)=real(yh1(d))(d=1,2,...,6)
b1(d)=imag(yh1(d))(d=1,2,...,6)
式中real和imag表示求取实数和虚数部分,a1(d)和b1(d)表示第一层高频分量的任意一个方向复系数的实数和虚数部分;
(2)确定阈值T:
选取a1(4)系数进行阈值估计,阈值通过非线性软阈值获得:
T = &sigma; n &times; 2 log ( N )
式中 &sigma; n = &sigma; ^ n = median ( | a 1 ( 4 ) | ) / 0.6745 ,
Figure FDA00002186697400033
是σn的估计;N是a1(4)中含有的系数个数;
(3)采用软阈值函数对变换系数的实部a1(d)(d=1,2,...,6)和虚部b1(d)(d=1,2,...,6)分别进行去噪处理:
软阈值函数表达式为:
y = sign ( x ) &times; ( | x | - T ) , | x | > T 0 , | x | < T
式中x是需要进行阈值处理的变换系数,对任意方向的变换系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采用软阈值函数进行滤波处理,经过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表示为a11(d)(d=1,2,...,6)和b11(d)(d=1,2,...,6);
(4)将处理后的实部和虚部系数重新组合,获得处理后的复系数:
复系数表达式为:
yh1(d)=a11(d)+b11(d)×i(d=1,2,...,6)
式中i表示虚数单位;
(5)对图像分解的第二层高频分量按照步骤(1)-(4)进行处理。
CN2012103588656A 2012-09-25 2012-09-25 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 Pending CN1029030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88656A CN102903083A (zh) 2012-09-25 2012-09-25 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88656A CN102903083A (zh) 2012-09-25 2012-09-25 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3083A true CN102903083A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75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88656A Pending CN102903083A (zh) 2012-09-25 2012-09-25 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308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9203A (zh) * 2014-10-27 2015-01-21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
CN104951783A (zh) * 2015-05-29 2015-09-30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算法的水下海参图像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688120A (zh) * 2016-11-17 2018-02-13 丹阳华神电器有限公司 基于模糊熵的含噪信号处理方法及迭代奇异谱软阈值去噪方法
CN109961408A (zh) * 2019-02-26 2019-07-02 山东理工大学 基于nsct和块匹配滤波的光子计数图像去噪算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6701A (zh) * 2011-11-07 2012-04-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和pca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6701A (zh) * 2011-11-07 2012-04-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和pca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真等: "《基于非线性多小波变换的信号去噪方法》", 《系统仿真学报》 *
刘蕾: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刘镇弢等: "《基于context模型的contourlet域图像去噪》", 《计算机科学》 *
张海英等: "《基于二进小波的医学图像增强》",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9203A (zh) * 2014-10-27 2015-01-21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
CN104951783A (zh) * 2015-05-29 2015-09-30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算法的水下海参图像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688120A (zh) * 2016-11-17 2018-02-13 丹阳华神电器有限公司 基于模糊熵的含噪信号处理方法及迭代奇异谱软阈值去噪方法
WO2018090467A1 (zh) * 2016-11-17 2018-05-24 丹阳华神电器有限公司 基于模糊熵的含噪信号处理方法及迭代奇异谱软阈值去噪方法
CN109961408A (zh) * 2019-02-26 2019-07-02 山东理工大学 基于nsct和块匹配滤波的光子计数图像去噪算法
CN109961408B (zh) * 2019-02-26 2023-03-14 山东理工大学 基于nsct和块匹配滤波的光子计数图像去噪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3441B (zh) 基于变换域的非局部均值和双变量模型的图像去噪方法
CN103049892B (zh) 基于相似块矩阵秩最小化的非局部图像去噪方法
CN101482617B (zh) 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去噪方法
CN103077508B (zh) 基于变换域非局部和最小均方误差的sar图像去噪方法
CN101847257B (zh) 基于非局部均值与多级定向图像的图像降噪方法
CN109919870A (zh) 一种基于bm3d的sar图像相干斑抑制方法
CN102073992B (zh) 一种高分辨率sar卫星图像相干斑去噪方法
CN103295204B (zh) 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图像自适应增强方法
CN102509263B (zh) 基于sar图像局部统计特性的k-svd相干斑抑制方法
CN104504652A (zh) 一种快速有效保留边缘及方向特征的图像去噪方法
CN101950414A (zh) 自然图像非局部均值去噪方法
CN104103041B (zh) 超声图像混合噪声自适应抑制方法
CN101685158B (zh) 基于隐马尔科夫树模型的sar图像去噪方法
CN102567973A (zh) 基于改进的形状自适应窗口的图像去噪方法
CN101980286A (zh) 结合双树复小波与双变量模型的sar图像降斑方法
CN102663679A (zh) 基于Shearlet收缩和改进TV模型的图像去噪方法
CN102903083A (zh) 基于Context模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水下声纳图像的去噪方法
CN103077507B (zh) 基于Beta算法的多尺度SAR图像降噪方法
CN104978716A (zh) 一种基于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的sar图像降噪方法
CN104036461A (zh) 一种基于联合滤波的红外复杂背景抑制方法
CN101887580A (zh)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域的图像降噪方法
CN102314675B (zh) 基于小波高频的贝叶斯去噪方法
CN103426145A (zh) 一种基于多分辨分析的合成孔径声纳相干斑噪声抑制方法
CN103793889A (zh) 基于字典学习和ppb算法的sar图像去斑方法
CN106408532B (zh) 基于剪切波域参数估计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去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