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2128B - 一种液晶变焦透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变焦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2128B
CN102902128B CN201210437386.3A CN201210437386A CN102902128B CN 102902128 B CN102902128 B CN 102902128B CN 201210437386 A CN201210437386 A CN 201210437386A CN 102902128 B CN102902128 B CN 1029021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less belt
transparent
electrode
wire
electrode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373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2128A (zh
Inventor
王东岳
梁永超
李赣湘
刘亮
何基强
李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373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21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2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2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2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2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变焦透镜,该透镜中的上平面基板电极面和下平面基板电极面中的至少一个为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至少一个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含有N个环带电极组,每个环带电极组中包括n个环带电极;位于不同环带电极组中同一相对位置的若干个环带电极构成同一环带电极阵列,至少一个环带电极阵列中的所有环带电极用一根电极引线引出,该电极引线通过导通结点处的导电点将属于同一个环带电极阵列的所有环带电极连接导通;其中,除导电点外,电极引线设置于比环带电极更远离液晶层的位置,环带电极在所述电极引线处连续不隔断;N为自然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该透镜具有很好的成像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变焦透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变焦透镜。
背景技术
透镜是基本的光学器件,在光学仪器和设备中随处可见。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对透镜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一是要求透镜的焦距连续可调,其二是要求提供大焦距透镜。
液晶具有较大的光电各向异性,是极佳的光电材料。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制造各类光学器件,如液晶显示器、液晶透镜、液晶相位延迟器以及液晶滤波器等。
近年来,随着液晶的发展,人们利用液晶模拟透镜实现了基于液晶透镜的连续变焦菲涅尔透镜。这种技术通过控制电极驱动电压的大小来控制液晶的偏转方向,从而模拟固态透镜的折射率分布,进而模拟菲涅尔透镜的面型,达到连续变焦和成像性能好的目的。
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中能够用同一电压控制的多个环带电极用一根电极引线引出,目前,大多数技术中,如美国专利公开号为US20050231677(公开日2005年10月20日),环带电极和电极引线是在同一层导电层中形成的,所以在电极面内,环带电极被电极引线隔断不连续,导致透镜的成像性变差,且因电极引线和环带电极在同一导电层,电极引线的电场对液晶层的影响没有被屏蔽掉,进一步导致透镜的成像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方法简便且成像性好的液晶变焦透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变焦透镜,其液晶盒具有上平面基板和下平面基板,所述上平面基板和所述下平面基板之间封装液晶层,所述上平面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有上平面基板透明电极面、所述下平面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有下平面基板透明电极面,所述上平面基板透明电极面和所述下平面基板透明电极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所述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含有N个透明环带电极组,每个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组包括n个透明环带电极;位于不同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组中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透明环带电极构成同一透明环带电极阵列,至少一个所述透明环带电极阵列中的所有透明环带电极用一根透明电极引线引出,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其导通的所述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的非导通部分由透明绝缘层隔离,相邻两个所述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由绝缘间隙隔开,所述透明电极引线通过导通结点将属于同一个所述透明环带电极阵列的所有所述透明环带电极连接导通,所述导通结点处包括导电点,在非所述导电点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设置于比所述透明环带电极更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位置,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在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处连续不间断;其中,N为自然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
优选地,所述导通结点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和部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是所述透明电极引线的一部分且由第二透明电极引线子段和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构成,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引线子段被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未被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覆盖;
在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所述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的所述导电点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与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直接连接导通;
在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的非所述导电点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
优选地,所述导通结点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包括其底部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正上方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和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之上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仅在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与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导通处被去除。
优选地,所述导通结点为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包括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覆盖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正上方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正上方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正上方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在同一层透明导电层中形成,且在所述导通结点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直接连接导通;
在非所述导通结点处,该条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在所述透明导电层绝缘隔断,所述透明环带电极被绝缘隔断的区域包括其底部的部分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完全覆盖在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电极引线正上方的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正上方的透明环带弧形电极;其中,所述透明环带弧形电极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被该条所述的透明电极引线绝缘隔断的区域填充完整。
优选地,所述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含有奇数带透明环带电极和偶数带透明环带电极。
优选地,所有所述透明环带电极采用同一次图案化完成;
优选地,所有所述透明环带电极阵列分别用不同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引出,且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对所述下平面基板和/或所述上平面基板的投影不重叠。
优选地,所述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还包括,分压线圈,其中,所述透明电极引线根据所引出的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在其所属的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组的相对位置依次连接到所述分压线圈上,且所述分压线圈的非闭合两端所连接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分别为同一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组的最内的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和最外的所述透明环带电极所对应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所述分压线圈在同一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组中的相邻两个所述透明环带电极所对应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之间的电阻相同。
优选地,所述分压线圈与所述透明电极引线采用同一次图案化完成。
优选地,所述分压线圈的方块电阻不小于200Ω/sq。
优选地,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均匀分布在所述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
优选地,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径向垂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将透明环带电极在透明环带电极和透明电极引线的非导通处实现连续不间断,且所述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是一次成型,所以制作方法操作较为简单,产生的人为操作误差较小,而且在制作透镜过程中,将透明电极引线设置在比环带电极更远离液晶层的位置,这样,透明环带电极的电场能够屏蔽透明电极引线电场对液晶层的影响,因而,制得的透镜成像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是本发明液晶变焦透镜的概略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表示本发明液晶变焦透镜(以下简称透镜)的概略剖面图,该透镜的基本结构类似于普通液晶盒,具体包括上平面基板101、上平面基板透明电极102、液晶层103、密封件104、下平面基板透明电极105及下平面基板106等部分,其中:
上平面基板101和下平面基板106为透明的平板,具体可由玻璃材料制成,它们对称平行放置,构成一盒厚均匀的液晶盒;
液晶层103可以为平行取向型、垂直取向型、90°扭曲型或其它类型液晶材料,其夹在上平面基板101、下平面基板106和树脂构成的密封件104之间;
上平面基板透明电极102和下平面基板透明电极105优选为ITO透明导电电极,上平面基板电极102靠近液晶层103的一侧为上平面基板透明电极面,下平面基板电极105靠近液晶层103的一侧为下平面基板透明电极面。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电极面(该电极面包括上平面基板电极面和下平面基板电极面)为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至少一个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中的一个环带电极阵列用一根透明电极引线引出。该透明电极引线通过导通结点将其导通的透明环带电极连接导通。该导通结点处包括导电点和邻近导电点的少部分非导电区域。在导电点处,透明电极引线和透明环带电极直接连接导通,在该部分非导电区域,透明电极引线通过透明绝缘层和透明环带电极实现隔离。在非导电点处,即除了导电点以外的电极面内,透明电极引线设置于比该透明环带电极更远离液晶层的位置,这样,通电时,透明环带电极产生的电场能够屏蔽掉该透明电极引线产生的电场对液晶层的影响,能够提高透镜的成像性。而且,在非导电点处,透明环带电极在其连接的透明电极引线处连续不间断。这种透明环带电极连续完整的结构能够提高透镜的成像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含有奇数带透明环带电极和偶数带透明环带电极。在菲涅尔波带图案中,所说的奇数带(或偶数带)是指以菲涅尔波带图案的圆心为起点,由内向外数,处于奇数(或偶数)排序的波带,而不是指波带的总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奇数带透明环带电极是指在菲涅尔波带中处于奇数排序的波带的位置上的透明环带电极,所述的偶数带透明环带电极是指在菲涅尔波带中处于偶数排序的波带的位置上的透明环带电极。
相邻两个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由尽可能小的绝缘间隙隔开,优选地,该绝缘间隙在5μm以下。绝缘间隙越小,透镜的成像性能越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所有透明环带电极可以在同一次图案化中形成,这样避免了人工操作和图案套合过程中的设备造成的误差,能够最大可能地提高透镜的成像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透明环带电极和透明电极引线之间的非导电点处,将透明电极引线设置在比透明环带电极更远离液晶层的位置,且透明环带电极在其对应的透明电极引线处连续不隔断的实现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以下以几种方式为例进行介绍,应当理解,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实现在非导电点处,透明电极引线设置在比透明环带电极更远离液晶层的位置,且透明环带电极在其透明电极引线处连续不隔断。
鉴于透镜的其它部分并非本发明的重点,且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容易获得该内容,为简化起见,下述内容仅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环带电极和透明电极引线的导通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液晶透镜,本实施例中,导通结点包括导电点和邻近导电点的少部分非导电区域。具体地说,该导通结点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部分透明绝缘层和部分透明环带电极,其中,该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是透明电极引线的一部分,且由第二透明电极引线子段和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构成。第二透明电极引线子段被该部分透明绝缘层覆盖,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未被该部分透明绝缘层覆盖;
在透明电极引线和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的导电点处,该部分透明环带电极与未被该部分透明绝缘层覆盖的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直接连接导通;在透明电极引线和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的非导电点处,该部分透明绝缘层完全覆盖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实现透明电极引线与透明环带电极的绝缘隔离。
这样形成的导通结点处,该部分透明绝缘层不完全覆盖该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而在透明环带电极与其对应的透明电极引线之间的非导电点处,透明绝缘层完全覆盖该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将该区域的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和部分透明环带电极完全绝缘分开。
实施例一中,在导通结点处,透明环带电极与部分透明电极引线直接连接导通,这样,避免了透明环带电极在导通结点处被透明电极引线隔断,从而使透明环带电极在整个电极面内包括导通结点处和非导通结点处都是连续的。同时,本实施例中,将透明环带电极设置在透明电极引线和液晶层之间,透明电极引线比透明环带电极更远离液晶层,这样,透明电极引线的电场对液晶层的影响被透明环带电极的电场屏蔽,能够提高透镜的成像性能。
实施例一中的导通结点的具体结构可以由多种,例如可以为凹槽结构或突起结构。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a)示出了导通结点为凹槽结构时的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的示意图。该图示出了含有六个透明环带电极组,每个透明环带电极组中含有4个透明环带电极的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即该电极面中含有24个透明环带电极。该电极面的圆心所在的透明环带电极为第一透明环带电极E1,由内向外,依次为第i透明环带电极Ei(i=1,2,3,4,......,24)。其中,透明环带电极E1至E4构成第一透明环带电极组,透明环带电极E5至E8构成第二透明环带电极组,......,透明环带电极E21至E24构成第六透明环带电极组。其中,透明环带电极E1、E5、E9、E13、E17和E21构成第一透明环带电极阵列,透明环带电极E2、E6、E10、E14、E18和E22构成第二透明环带电极阵列,透明环带电极E3、E7、E11、E15、E19和E23构成第三透明环带电极阵列,透明环带电极E4、E8、E12、E16、E20和E24构成第四透明环带电极阵列。在本实施例中,属于同一透明环带电极阵列的多个透明环带电极用一根透明电极引线引出。第一透明环带电极阵列中的6个透明环带电极(E1、E5、E9、E13、E17和E21)由透明电极引线100引出;第二透明环带电极阵列中的6个透明环带电极(E2、E6、E10、E14、E18和E22)由透明电极引线200引出;第三透明环带电极阵列中的6个透明环带电极(E3、E7、E11、E15、E19和E23)由透明电极引线300引出;第四透明环带电极阵列中的6个透明环带电极(E4、E8、E12、E16、E20和E24)由透明电极引线400引出。各透明电极引线100~400通过导通结点A与其导通的透明环带电极实现导通。
因各透明电极引线和各导通结点的结构均相同,所以,为了简要起见,图2(a)中以透明电极引线300上的一个导通结点A为例来进行描述。
在透明电极引线与其导通的透明环带电极之间除导电点以外的区域,由非导通结点B实现绝缘分开。因各透明电极引线与其导通的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的非导通处的结构均相同,为了简要起见,图2(a)中以透明电极引线300上的一个非导通结点B为例来进行描述。
透明环带电极通过透明绝缘层20与透明电极引线绝缘分开。图2(a)中的填充有虚线的圆面为透明绝缘层20。
图2(b)是导通结点A的结构剖面放大图。该导通结点为凹槽结构,其包括位于其底部的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300(包括300a、300b和300c)、位于该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300正上方的部分透明绝缘层20以及位于该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300及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之上的部分透明环带电极E11。其中,该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300是透明电极引线300的一部分,且由第二透明电极引线子段300a和300b和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300c构成。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仅在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300c处去除成通孔,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覆盖第二透明电极引线子段300a和300b处。这样在该导通结点A处,该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300c与该导通结点A处的部分透明环带电极E11在该通孔处导通。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仅覆盖第二透明电极引线子段300a和300b,形成不完全覆盖该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
在透明电极引线和其导通的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的非导通结点的结构请参阅图2(c)。非导通结点B包括位于其底部的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位于该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正上方且完全覆盖该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的部分透明绝缘层20以及位于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之上的部分透明环带电极E5。在该非导通区域,该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与该部分透明环带电极E5被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完全绝缘分开。
本实施例实现了透明环带电极在整个电极面内包括导通结点和非导通结点处均比透明电极引线靠近液晶层,这样透明环带电极的电场屏蔽掉透明电极引线的电场对液晶层的影响,进而提高了透镜的成像性能。且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导通结点,实现了透明环带电极在透明电极引线处的连续,进一步提高了透镜的成像性能。
由于在透明绝缘层上做通孔时,由于位于其底部的透明电极引线很细,又要求将覆盖在透明电极引线之上的部分透明绝缘层去除,这种制作方法对设备的精度要求很高,而且实际操作中容易产生误差较容易使相邻两个透明环带电极产生短路,因而,该实施例不利于生产化。
实施例三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导通方式,即导通结点为突起结构的导通方式,详细参见图3。图3(a)是该实施例中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示意图。该图中的透明环带电极的分组和透明电极引线的引出方式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点仅在于导通结点和非导通结点的结构。为了简要起见,在此着重描述导通结点的结构,而对透明环带电极的分组合透明电极引线的引出方式不再详细陈述。
图3(b)是本实施例中导通结点A为突起结构的放大剖面图。该导通结点包括位于其底部的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300(包括300a、300b和300c)、覆盖该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300正上方的部分透明绝缘层20以及位于该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20及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300a和300b正上方的部分透明环带电极E11;其中,该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的宽度大于其正上方的该透明绝缘层20的宽度,这样该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300不能被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完全覆盖,如图3(b)所示,第二透明电极引线子段300c被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覆盖,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300a和300b未被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覆盖,因而,该部分透明环带电极E11与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300a和300b直接连接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环带电极引线和其导通的透明环带电极之间非导通区域的结构如图3(c)所示。非导通结点B包括位于其底部的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位于该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正上方且完全覆盖该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的部分透明绝缘层20,以及位于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之上的部分透明环带电极E5。在该非导通区域,该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与该部分透明环带电极E5被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完全绝缘分开。
本实施例中导通结点为突起结构,通过将该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的宽度设置得比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的宽度大,从而使得该部分透明绝缘层20不能完全覆盖该部分透明电极引线300,因而,该部分透明环带电极E11与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300a和300b处实现导通。
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在导通结点处,由于透明电极引线比透明绝缘层宽,在制作中,无论透明电极引线图案与透明绝缘层图案套合得好坏,均能实现透明电极引线不被透明绝缘层完全覆盖而与透明环带电极实现导通,显著减小了对设备套合精度的要求,也显著扩大了制作套合的容差范围,该操作相较于实施例二较为简便,对设备的精度要求不高,较容易实现工业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导通方式,请参阅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图4(a)为本实施例中的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示意图。该图中的透明环带电极的分组和透明电极引线的引出方式与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相同,其不同点仅在于导通结点和非导通结点的结构。为了简要起见,在此着重描述导通结点的结构,而对透明环带电极的分组和透明电极引线的引出方式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电极引线与透明环带电极在同一层透明导电层中形成,且在导通结点处,该透明电极引线与该透明环带电极直接连接导通。在非导通结点处,导通透明环带电极的透明电极引线将该透明环带电极在透明导电层绝缘隔断。
请参阅图4(b)。图4(b)是透明电极引线与透明环带电极在导通结点处的结构示意图。在该结构中,透明电极引线300与透明环带电极E11在同一层透明导电层中形成,且透明电极引线与该透明环带电极直接连接导通。
请参阅图4(c)。图4(c)是透明电极引线与透明环带电极在非导通结点处的结构示意图。该透明环带电极被绝缘隔断的区域包括位于其底部的透明电极引线300、完全覆盖在该透明电极引线正上方的透明绝缘层20以及位于该透明绝缘层20正上方的透明环带弧形电极E9c;其中,该透明环带弧形电极E9c将透明环带电极E9被该条透明电极引线300所绝缘隔断的区域填充完整,使绝缘隔断的透明环带电极形成完整的透明环带电极。
本实施例中,透明电极引线和透明环带电极在同一层透明导电层中形成,在导通结点处,两者直接连接导通。在非导通结点处,被透明电极引线绝缘隔断的区域通过搭桥结构被环带弧形电极填充完整,从而使得透明环带电极形成完整连续的透明环带电极。并且,该环带弧形电极比透明电极引线更靠近液晶层,因而,环带弧形电极的电场能够屏蔽掉透明电极引线的电场对液晶层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透镜的成像性能。
本实施例中的制作方法也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
上述实施例一至四中,在透明电极引线和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的非导电点处,通过将透明环带电极放在液晶层和透明电极引线之间,使得透明电极引线比透明环带电极更远离液晶层。因而,通电时透明电极引线的电场对液晶层的影响被透明环带电极的电场屏蔽掉,进而提高了液晶透镜的成像性能。
以上各实施方案中,导通结点处的不平,会造成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的环带电极不平整的缺陷,可能导致透镜的成像性能变差,因此,可以通过在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上覆盖一层透明绝缘平坦化层,消除上述不平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减少透明电极引线的数量,从而达到简便控制透明电极的目的,本发明将所有透明环带电极阵列分别用不同的透明电极引线引出,且该透明电极引线对上平面基板和/或下平面基板的投影不重叠。而且可以以多种分布方式分布在所属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例如透明电极引线可以无规则地分布在所属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可以平均分布在所属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也可以与对应的透明环带电极径向垂直。本实施例中示例出透明电极引线均匀分布在所属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且与所对应的透明环带电极径向垂直。图2(a)、图3(a)和图4(a)均示例出4个不同的透明环带电极阵列分别用不同的透明电极引线引出且透明电极引线均匀分布在所属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且与所对应的透明环带电极径向垂直的情形。这种布线方式,能够比较方便地施加电压。可以通过在不同的透明电极引线上施加不同的电压从而使得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对应的透明环带电极上的电压不同,进而实现液晶的偏转。然而这种控制透明环带电极的电压的方式需要多个电源为不同的电极引线提供电压。
为了能够使用一个电源就能实现在多个电极引线上的电压不同,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电极面内增加分压线圈。用分压线圈将电极引线连接,在分压线圈的两端施加电压,这样就有电流通过分压线圈,因分压线圈的电阻,所以电流通过分压线圈时在线圈的不同位置产生电压降。所以流过透明电极引线时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电压,与另一电极面上的电极一起控制液晶材料的偏转,进而实现透镜的功能。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是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请参阅图5。图5示例出本实施例中的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的示意图。在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增加分压线圈5。透明电极引线100~400根据引出的透明环带电极在其所属的透明环带电极组的相对位置依次连接到分压线圈5上,且该分压线圈5的非闭合两端所连接的透明电极引线分别为同一透明环带电极组的最内透明环带电极和最外透明环带电极所对应的透明电极引线。例如,透明环带电极E1~E4在第一透明环带电极组,且电极面的圆心所在的透明环带电极为透明环带电极E1,由内向外,依次为透明环带电极E2、透明环带电极E3和透明环带电极E4。引出透明环带电极E1的透明电极引线100、引出透明环带电极E2的透明电极引线200、引出透明环带电极E3的透明电极引线300和引出透明环带电极E4的透明电极引线400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依次排列在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且透明电极引线100和透明电极引线400分别连接到分压线圈的非闭合的两端。
在分压线圈5的两端连接电源,这样在分压线圈5上形成电流通路。因分压线圈5的电阻,使得通过分压线圈时会产生电压降,且连接相邻两个透明环带电极对应的透明电极引线的分压线圈的电阻相同,所以,在相邻两个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的压降相同,通过与对应电极面的电极一起控制液晶材料的偏转,从而实现一个电源完成对多电极引线的控制。
本实施例五示例出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增加了分压线圈的实施方式。实际上,增加分压线圈的实施方式对透明电极引线和透明环带电极的导通方式没有限制,因而,增加分压线圈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上进行改进。
此外,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实现仅用一个电源就能达到一电极多电压的效果。根据实际需要,各透明环带电极对应的电压有可能需要改变,如果采用现有技术或前面所述的实施例的话,就需要更换电源,而本实施例中不需更换电源,仍采用同一电源,将透明电极引线接在分压线圈5的合适的位置,就能达到不同电压的效果。所以,本实施例采用一电源能够实现一电极多电压的效果。
此外,为了达到较好的分压效果,分压线圈的电阻率应较大,方块电阻优选在200Ω/sq以上。
此外,为了提高透明的成像性能,该分压线圈和透明电极引线是在同一次图案化设置中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环带电极组的数量以及每个环带电极组中环带电极的数量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定的。本发明构思不限于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中仅有6个电极组,每个电极组含有4个环带电极的情形。本发明可以适用于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中含有多个环带电极组,每个环带电极组中有多个环带电极的情形。环带电极组的数量可以为1以上的自然数,环带电极组中环带电极的数量可以为2以上的自然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液晶变焦透镜,其液晶盒具有上平面基板和下平面基板,所述上平面基板和所述下平面基板之间封装液晶层,所述上平面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有上平面基板透明电极面、所述下平面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有下平面基板透明电极面,所述上平面基板透明电极面和所述下平面基板透明电极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所述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含有N个透明环带电极组,每个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组包括n个透明环带电极;位于不同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组中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透明环带电极构成同一透明环带电极阵列,至少一个所述透明环带电极阵列中的所有透明环带电极用一根透明电极引线引出,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其导通的所述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的非导通部分由透明绝缘层隔离,相邻两个所述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由绝缘间隙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引线通过导通结点将属于同一个所述透明环带电极阵列的所有所述透明环带电极连接导通,所述导通结点处包括导电点,在非所述导电点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设置于比所述透明环带电极更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位置,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在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处连续不间断;其中,N为自然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
所述导通结点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和部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是所述透明电极引线的一部分且由第二透明电极引线子段和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构成,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引线子段被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未被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覆盖;
在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所述透明环带电极之间的所述导电点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与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直接连接导通;
在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的非所述导电点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结点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包括其底部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正上方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和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之上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仅在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与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引线子段导通处被去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结点为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包括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覆盖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正上方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正上方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引线段正上方的所述部分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在同一层透明导电层中形成,且在所述导通结点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直接连接导通;
在非所述导通结点处,该条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在所述透明导电层绝缘隔断,所述透明环带电极被绝缘隔断的区域包括其底部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完全覆盖在所述透明电极引线正上方的所述透明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透明绝缘层正上方的透明环带弧形电极;其中,所述透明环带弧形电极将所述透明环带电极被该条所述的透明电极引线绝缘隔断的区域填充完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含有奇数带透明环带电极和偶数带透明环带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透明环带电极采用同一次图案化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透明环带电极阵列分别用不同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引出,且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对所述下平面基板和/或所述上平面基板的投影不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压线圈,其中,所述透明电极引线根据所引出的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在其所属的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组的相对位置依次连接到所述分压线圈上,且所述分压线圈的非闭合两端所连接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分别为同一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组的最内的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和最外的所述透明环带电极所对应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所述分压线圈在同一所述透明环带电极组中的相邻两个所述透明环带电极所对应的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之间的电阻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线圈与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在同一次图案化中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线圈的方块电阻不小于200Ω/sq。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引线均匀分布在所述菲涅尔波带图案电极面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引线与所述透明环带电极径向垂直。
CN201210437386.3A 2012-11-05 2012-11-05 一种液晶变焦透镜 Active CN102902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37386.3A CN102902128B (zh) 2012-11-05 2012-11-05 一种液晶变焦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37386.3A CN102902128B (zh) 2012-11-05 2012-11-05 一种液晶变焦透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2128A CN102902128A (zh) 2013-01-30
CN102902128B true CN102902128B (zh) 2015-05-20

Family

ID=47574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7386.3A Active CN102902128B (zh) 2012-11-05 2012-11-05 一种液晶变焦透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21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5316A (zh) * 2017-06-30 2017-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镜片和液晶眼镜
CN111988494B (zh) * 2019-05-22 2022-03-08 电子科技大学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和扩展景深图像成像方法、装置
CN110989261A (zh) * 2019-12-27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摄像头模组、电致变色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814A (zh) * 2012-04-16 2012-07-25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变焦菲涅尔透镜
CN102736352A (zh) * 2012-07-04 2012-10-1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及其液晶变焦透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6626A (ja) * 2007-03-05 2008-09-18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可変焦点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814A (zh) * 2012-04-16 2012-07-25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变焦菲涅尔透镜
CN102736352A (zh) * 2012-07-04 2012-10-1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及其液晶变焦透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2128A (zh) 2013-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571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736352B (zh) 电子产品及其液晶变焦透镜
KR101799404B1 (ko) 터치 패널 그리고 그 터치 패널 제조 방법
CN10329381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216126B2 (en)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3033979B (zh) 彩色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液晶显示屏
CN202217245U (zh) 触控面板
CN104951155B (zh) 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59515A (zh)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1630215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02128B (zh) 一种液晶变焦透镜
CN106055160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945846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TW201935493A (zh) 觸控感測模組及其製作方法以及應用其的觸控顯示面板
CN104571740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76656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698707A (zh) 阵列基板及其形成方法、显示装置
CN104849886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作方法
CN110413156A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4714351A (zh) 一种液晶透镜和其制造方法
CN10228911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406628A (zh) 触摸屏及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CN104090429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1429834Y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US8848149B2 (en) Controllable optical device and the form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