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3577A - 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3577A
CN102893577A CN201180023938XA CN201180023938A CN102893577A CN 102893577 A CN102893577 A CN 102893577A CN 201180023938X A CN201180023938X A CN 201180023938XA CN 201180023938 A CN201180023938 A CN 201180023938A CN 102893577 A CN102893577 A CN 102893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unit
parameter
window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39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能史
小林广和
千贺谕
原田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93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35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06F15/163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 G06F15/173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using an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e.g. matrix, shuffle, pyramid, star, snowflake
    • G06F15/17306Inter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5/17312Rout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parallel machines, e.g. wormhole, store and forward, shortest path proble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在传输初始阶段发生分组数据丢失,抑制接收侧的重复Ack发送次数以削减耗电的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装置(100)包括:发送量分析单元(103),分析相对于由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102)设定的发送窗口大小的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根据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相对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比例,对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指示不同的发送功率、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设定由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指示的参数;以及发送控制单元(110),从发送缓存器(101)读取发送数据,基于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的设定传送发送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特别涉及用于通信网络中的省电的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经由无线链路使用肯定响应的、可进行功率控制的数据发送控制方法。专利文献1记载的数据发送控制方法,比较在传输了某个发送大小的数据时所预测的接收确认响应(Ack)的接收量与实际的Ack接收量,根据该比较结果控制发送功率。
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数据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步骤S3中,判定是否接收了对发送了的数据的Ack。另外,在步骤S6中,作为丢失的Ack的数量/期望的Ack的数量,计算分组差错率PER(Packet Error Rate)。
然后,在步骤S7中,将PER与第1阈值和第2阈值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这里,两个阈值之间具有第1阈值>第2阈值的关系。在PER大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即在PER较高的情况下,在步骤S8中增大发送功率,并在步骤S10中比较PER与第2阈值。在PER小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进行减小发送功率的控制。
另一方面,基于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数据发送必须考虑延迟、抖动、分组丢失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网络状况的变化和差异。
接下来,说明TCP的发送和接收控制。
在TCP中,采用窗口这一概念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流量控制。在TCP的流量控制中,通过将接收窗口(一般相当于接收端的TCP接收缓存器的空闲容量)通知至发送端,进行调整以避免更多的数据发送至接收端。具体而言,接收窗口存储在TCP报头的“窗口大小”字段中,使用从接收侧发往发送侧的Ack分组(肯定响应)进行通知。
在TCP报头(header)中,还有Ack号(接下来要接收的数据的号)的字段,接收端使用Ack分组的Ack号字段,同时向发送端通知已接收了截至哪个号的数据。
发送端监视Ack,根据发送过的数据大小、由Ack通知的接收窗口以及Ack号之间的关系,确认接下来能够一次发送的数据大小的上限,以不超过该上限进行发送。
这里,由发送端决定的能够不等待Ack而发送的数据的大小即为发送窗口大小。发送端以分组单位依次发送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
图2是表示TCP的收发控制的控制时序图。图2(a)表示正常地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发送和接收控制,图2(b)表示发生了分组丢失的情况下的发送和接收控制。
图2中,DATAn表示第n分组数据。ACKn是通知已接收到截至第n分组数据的情况的Ack。
如图2(a)所示,正常时,在传输开始后的一段时间,进行TCP的慢启动控制,即,在接收分组数据时,每次更新接收完毕的分组号来发送Ack(DATA1~ACK10)。随后,在传输步入正轨后,接收端并不是每次发送Ack,而是对于分组数据的多次接收,发送一次Ack(DATA11以后)。
在图2(a)中,表示对于分组数据的两次接收,发送一次Ack的情况的例子。
但是,在发生分组数据的丢失,接收了下一个应接收的分组数据号以外的数据时,接收端将分组数据的丢失通知至发送端。具体而言,接收端在每次接收分组数据后,发送重复的Ack(重复Ack),直到接收丢失了的分组数据为止。
图2(b)表示上述重复Ack发送的例子。在图2(b)的例子中,假设发生了DATA11的分组的丢失。接收端未接收下一个应接收的DATA11的分组数据,而接收DATA12。因此,接收端在接收DATA12之后,每次接收分组数据时,发送用于通知接收到至DATA10(第10分组)的情况的Ack。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54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这种现有技术中,由于进行根据PER变更发送功率的控制,所以在分组数据丢失发生之后,接收端在每次接收分组数据时,将重复Ack持续返回至发送端。即,在现有技术中,一旦发生了数据丢失,丢失发生之后的接收端的Ack发送次数增多,接收Ack的发送端的负载增大,并且接收方终端的耗电增加。
在现有技术中,具有无法解决由接收端的重复Ack发送次数增多而导致的发送端的负载增大和接收方终端的耗电增加的问题。特别是,在传输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时,在该传输初始阶段发生了分组数据的丢失时,接收端的重复Ack的发送次数增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传输初始阶段的分组数据丢失的发生,削减接收端的重复Ack发送次数,削减发送端的负载以及接收方终端的耗电的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数据发送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发送缓存器,缓存发送数据;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设定对所述发送缓存器的发送窗口大小;发送量分析单元,分析相对于由所述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设定的发送窗口大小的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发送参数设定单元,根据所述发送量分析单元的结果,设定传送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发送控制单元,从所述发送缓存器读取发送数据,基于所述发送参数传送发送数据;以及数据发送单元,发送从所述发送控制单元接收的发送数据。
本发明的数据发送方法是用于传送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装置的数据发送方法,包括:缓存发送数据的步骤;设定对所述发送缓存器的发送窗口大小的步骤;分析相对于所述设定的发送窗口大小的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的步骤;根据所述分析结果,设定传送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的步骤;从所述发送缓存器读取发送数据,基于所述发送参数传送发送数据的步骤;以及发送从所述发送控制单元接收的发送数据的步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传输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时,能够抑制该传输初始阶段的分组数据丢失。其结果,能够抑制接收端的重复Ack发送次数的增多,能够削减发送端的负载以及接收方终端的耗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数据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以往的TCP的发送和接收控制的控制时序图。
图3是表示一例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一例适用上述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发送缓存器中设定的发送窗口大小的图。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发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发送参数设定单元的发送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设定基于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发送参数设定值的表的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发送参数指示单元具有的设定表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传输速率与调制方式、编码率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TCP的发送和接收控制的控制时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标号说明]
100,200,300数据发送装置
101发送缓存器
102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
103发送量分析单元
104,304发送参数指示单元
105,305发送功率指示单元
106,306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
107发送参数设定单元
108发送功率设定单元
109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
200数据发送系统
310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3和图4是表示一例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3表示一例服务器11与移动电话等终端12直接连接的系统结构。从发送端的服务器11向接收端的终端12发送数据,终端12接收来自服务器11的数据。接收端的终端12例如是移动终端,要求省电。
图4表示一例服务器21与访问点22连接,移动电话等终端23以访问点22为中继连接到服务器21的系统结构。从发送端的服务器21以访问点22为中继向接收端的终端23发送数据,终端23接收来自服务器21的数据。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发送装置是适用于图3及图4的系统结构的数据发送装置的例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发送装置能够适用于本地网络(home network)的发送终端。
如图5所示,数据发送装置100包括发送缓存器101、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102、Ack接收单元112、发送量分析单元103、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发送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发送控制单元110、以及数据发送单元120。
Ack信号111输入到Ack接收单元112。Ack接收单元112接收Ack信号111,并输出至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及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
数据发送装置100根据相对于发送窗口大小的分组数据发送量变更发送参数,传送发送数据。
发送缓存器101对来自图5中未描述的存储器的发送数据进行缓存。上述存储器与发送缓存器101连接,将存储的发送数据依次传输至发送缓存器101。
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102设定对发送缓存器101的发送窗口大小。
图6是说明对发送缓存器101设定的发送窗口大小的图。发送窗口大小例如与建立通信连接时从接收端获取的、接收端的缓存器容量配合地进行设定。
发送量分析单元103分析相对于由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102设定的发送窗口大小的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
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根据发送量分析单元103的结果,对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指示参数的设定值。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根据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相对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比例,对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指示不同的发送功率、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
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由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和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构成。
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从发送量分析单元103接收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信息。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基于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对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指示发送功率设定值。
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从发送量分析单元103接收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信息。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基于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对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指示调制方式和编码率。
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设定由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指示的发送参数。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设定在发送控制单元110中传送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
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由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和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构成。
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从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接收发送功率设定值,并设定该值。
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从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接收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设定值,并设定该值。
发送控制单元110从发送缓存器101读取发送数据,基于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的设定而控制发送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120发送从发送控制单元110接收的发送数据。
此外,发送控制单元110也可以连接到未图示的网络接口单元。上述网络接口单元连接到发送控制单元110和外部的访问点,将从发送控制单元110发送的发送数据传送到外部的访问点。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数据发送装置100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发送装置100包括: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其根据发送量分析单元103的结果向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指示参数的设定值;以及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其设定由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指示的参数。
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指示参数的设定值,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设定指示的参数,由此能够进行下面的发送控制。下面说明数据发送装置100的发送控制的例子。
《控制1》
图7是表示数据发送装置100的发送控制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在步骤S101中,发送缓存器101进行初始设定即缓存发送数据。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102进行初始设定即设定由TCP的流量控制决定的发送窗口大小。
在步骤S102中,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和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进行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的初始设定。
在步骤S103中,发送缓存器101进行数据分组发送。
在步骤S104中,发送量分析单元103判断全部数据传输是否完成。在全部数据传输完成的情况下,结束本流程。
发送量分析单元103根据从发送缓存器101读取的发送数据量和由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102设定的发送窗口大小,计算发送完毕数据量相对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比例。
在未完成全部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在步骤S105中,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判断分组丢失是否发生。例如根据Ack号未更新来进行判断分组丢失发生。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在有分组丢失发生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06,在没有分组丢失发生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08。
在步骤S106中,发送量分析单元103计算相对于发送窗口的发送完毕数据量。
在步骤S107中,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判断是否未设定更新定时。在不是设定更新定时的情况下,返回到上述步骤S103,在是设定更新定时的情况下进至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设定发送参数,然后返回到上述步骤S103。
图8是表示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的发送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图。图8的表示发送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图是图7的步骤S108的子例程。
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和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从发送量分析单元103接收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信息。
在步骤S201中,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对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指示发送功率设定值。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从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接收发送功率设定值,并设定该值。
图9是表示设定基于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发送参数设定值的表的图。
图9所示的设定表中,对于发送完毕数据量的各比例,设定有发送功率、调制方式及编码率。
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参照图9所示的设定表,指示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设定发送功率。具体而言,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例如在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信息为0%以上且低于25%时,指示设定最大发送功率,在为25%以上且低于50%时,指示设定最大值的90%的发送功率。另外,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基于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指示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设定发送功率。具体而言,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在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信息为50%以上且低于75%时,指示设定最大值的80%的发送功率,在为75%以上且100%以下时,指示设定最大值的60%的发送功率。此外,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也可以对于预先设定的发送功率,例如,最初增加20%至30%,根据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逐级地减少,返回为预先设定的发送功率。
此外,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在由于以指示的设定值进行发送而发生了分组数据丢失的情况下,可以变更设定值以增强发送功率。
例如,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在作为发送功率采用最大值的60%的设定值时发生了分组数据丢失的情况下,更新设定值以增强发送功率,使发送功率为最大值的62%。此外,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在再次发生了分组丢失的情况下,变更设定值以进一步增强发送功率,使发送功率为64%。
在图8的步骤S201中,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基于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对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指示调制方式和编码率。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从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接收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设定值,并设定该值。
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例如参照图9所示的设定表,对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指示调制方式的条件。具体而言,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在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信息为0%以上且低于25%时作为调制方式的条件,对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指示BPSK作为调制方式,指示3/4作为编码率。另外,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在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信息为25%以上且低于50%时,对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指示QPSK作为调制方式,指示3/4作为编码率。另外,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在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信息为50%以上且低于75%时,对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指示16-QAM作为调制方式,指示3/4作为编码率。另外,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在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信息为75%以上且100%以下时,指示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设定64-QAM作为调制方式,设定3/4作为编码率。
此外,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在由于以指示的设定值进行发送而发生了分组数据丢失的情况下,变更设定值以增强容错性。
例如,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在以调制方式为64-QAM、编码率为3/4的设定值发生了分组数据丢失的情况下,更新为增强了容错性的设定值,即调制方式为64-QAM、编码率为2/3的。另外,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在再次发生了分组数据丢失的情况下,更新为进一步增强了容错性的设定值,即调制方式为16-QAM、编码率为3/4。
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和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根据通过重复Ack的接收来检测分组数据丢失的发生的TCP的流量控制的动作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和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在接收的Ack的接收完毕分组号与上次接收的Ack的接收完毕序号相比未更新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分组丢失。
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由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和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构成。
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从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接收发送功率设定值,并设定该值。
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从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接收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设定值,并设定该值。
发送控制单元110读取在发送缓存器101中缓存的发送数据,根据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和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的设定,传送发送数据。
通过以上控制,每次传输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时,能够基于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的比例自适应地以大发送功率以及容错性强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发送数据。由此,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传输的较早阶段中的分组数据丢失。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同时增强了大发送功率以及容错性强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但也可以增强至少其中之一。
由此,能够缩短由于分组数据丢失的发生使得接收端每次接收分组数据时持续每次返回重复Ack的状态的期间,因此能够减轻数据发送装置的负载并抑制接收终端的功率增加。
《控制2》
如图2(a)所示,在以往的TCP协议动作中,接收终端对最初的数据接收,每次都返回Ack。进而,接收终端在继续进行数据接收并步入正轨后,变为对多次数据接收返回一次Ack。在图2(a)中,对两次数据接收返回一次Ack。
如图2(b)所示,在以往的TCP协议动作中,分组丢失发生后,接收终端变得对于每次数据接收都返回Ack。因此,在现有技术的方法中,分组丢失发生越处于传输的早期阶段,其影响越大,随着Ack发送次数的增多,功率增加。这样,在以往例中,分组丢失发生时终端侧的Ack发送次数增加,发送终端的负载增大,并且接收终端的耗电增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相对于发送窗口大小的发送量,在每次传输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时,(1)增强传输开始时的发送功率,随后减弱发送功率以进行发送。或者(2)增强传输开始时的纠错,随后减弱纠错以进行发送。
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指示实现上述(1)、(2)的参数的设定值,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设定由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指示的参数。这里,参数的指示和设定可以是上述(1)的发送功率选择设定和(2)的调制方式/编码率选择设定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图10是表示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具有的设定表的图。
如图10所示,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具有设定表140,参照该设定表,根据发送量选择并指示发送功率、调制方式/编码率。
设定表140存储与发送量对应的发送功率、以及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表140中,例如在发送量为0%至25%的情况下,发送功率为MAX(100%)、调制方式/编码率为BPSK/1/2。设定表140中,例如在发送量为25%至45%的情况下,发送功率为90%、调制方式/编码率为16-QAM/1/2。设定表140中,例如在发送量为45%至75%的情况下,发送功率为80%、调制方式/编码率为64-QAM/1/2。设定表140中,例如在发送量为75%至100%的情况下,发送功率为60%、调制方式/编码率为64-QAM/3/4。此外,设定表140的设定方法有各种变形例。详细情况在实施方式3中描述。
图11是说明传输速率与调制方式、编码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如图11所示,对于每种调制方式,编码率与传输速率[Mbps]不同。编码率越小,或者传输速率[Mbps]越低的调制方式,可靠性越高。例如,调制方式BPSK的编码率为1/2,传输速率为6M[Mbps],关于分组数据发送可靠性最高。与此相对,编码率及传输速率[Mbps]最高的64-QAM由于编码率和传输速率[Mbps]高,所以分组丢失发生的可能性高,关于分组数据发送的可靠性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相对于发送窗口大小的发送量,在每次传输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时,(1)增强传输开始时的发送功率,随后减弱发送功率以进行发送。或者(2)增强传输开始时的纠错,随后减弱纠错以进行发送。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TCP的发送和接收控制的控制时序图。图11是基于相对于发送窗口大小的发送量,在每次传输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时,增强传输开始时的发送功率(MAX100%)的例子。在此情况下,用于提高可靠性的发送控制,可以组合可靠性高的调制方式,或者也可以仅控制调制方式来代替控制发送功率。
如图12所示,在发送端,在每次传输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时,增强传输开始时的发送功率(MAX100%)。数据发送次数例如超过25次,使发送功率为90%。数据发送次数例如超过50次,使发送功率为80%,数据发送次数例如超过75次,使发送功率为60%。
如图12所示的a部分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发送控制能够抑制传输开始时的阶段中的分组丢失发生。此外,Ack发送频度与通常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的b部分所示,认为由于在发送端使发送功率为60%促使了分组丢失的发生,假设数据发送次数为75次时发生了分组丢失。在接收端,该分组丢失发生后,对于每次数据接收返回Ack。因此,Ack发送频度增加。但是,即使发生了分组丢失,也处于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传输的后半阶段,能够抑制传输的较早阶段中的分组丢失发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接收终端侧的Ack发送次数,能够削减接收端的功率。
这里,所谓在发送端使发送功率为60%时发生了分组丢失的信息,能够用于以后的数据发送控制。具体而言,在上述《控制1》中,能够进行抑制分组丢失的数据发送控制,即使发送功率为60%以上、或者以容错性强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发送数据等。
通过以上控制,每次传输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时,在传输的初始阶段,以大发送功率以及容错性强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发送数据,由此能够抑制传输的初始阶段中的分组数据的丢失。
由此,本实施方式能够缩短由于分组丢失的发生使得接收端每次接收分组数据时持续每次返回重复Ack的状态的期间,因此能够抑制功率增加。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发送装置100包括发送量分析单元103,分析相对于由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102设定的发送窗口大小的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另外,数据发送装置100包括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根据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相对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比例,对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指示不同的发送功率、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另外,数据发送装置100包括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设定由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指示的参数。此外,数据发送装置100包括发送控制单元110,从发送缓存器101读取发送数据,基于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的设定传送发送数据。
发送参数指示单元304根据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相对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比例,对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指示不同的发送功率、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设定所指示的参数,发送控制单元110基于该设定传送发送数据。
由此,数据发送装置100能够在传输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时,抑制传输初始阶段的分组数据丢失。其结果,能够抑制接收端的重复Ack发送次数的增多,能够减轻数据发送装置的负载并削减接收终端的耗电。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采用了包括发送功率指示单元105和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106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仅包括其中任一者的结构。另外,与之相配合,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可以采用仅包括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和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中的任一者的结构。
另外,进行初始设定的值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装置的状态或结构任意决定。
另外,作为带流量控制(flow contro1)的协议以TCP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使用的协议并不限定于TCP。对本发明而言,只要具有流量控制的功能,也可以是其他协议,例如可以在应用层实现流量控制,通过该流量控制进行与TCP相同的发送控制,由此削减耗电。
(实施方式2)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对与图5相同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部位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数据发送装置200包括发送缓存器101、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102、Ack接收单元112、发送量分析单元103、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发送控制单元110、以及数据发送单元120。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数据发送系统200的动作。数据发送系统200的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
发送缓存器101将发送数据缓存。
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102设定由TCP的流量控制决定的发送窗口大小。
发送量分析单元103根据从发送缓存器101读取的发送数据量和由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102设定的发送窗口大小,计算发送完毕数据量相对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比例。
发送参数设定单元107根据发送量分析单元的结果,设定传送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
发送控制单元110读取发送缓存器101中缓存的发送数据,根据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和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的设定,传送发送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120发送从发送控制单元110接收的发送数据。
这样,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同样,每次传输相当于发送窗口大小的数据时,能够基于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的比例自适应地以较强的发送功率以及容错形较强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发送数据。由此,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传输阶段中的分组数据丢失。特别是,在传输的初始阶段,以大发送功率以及容错性强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发送数据,能够抑制传输的初始阶段中的分组数据丢失。
(实施方式3)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4所示,数据发送装置300中,发送参数指示单元304的结构与图5的发送参数指示单元104不同。对与图5相同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部位的说明。
发送参数指示单元304包括发送功率指示单元305、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306、以及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
发送功率指示单元305从发送量分析单元103接收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信息。发送功率指示单元305基于由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进行的更新等的设定、以及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对发送功率设定单元108指示发送功率设定值。
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306从发送量分析单元103接收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的信息。调制方式编码率指示单元306基于由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进行的更新等的设定、以及接收的发送完毕数据量的比例,对调制方式编码率设定单元109指示调制方式和编码率。
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设定发送功率与调制方式、编码率的设定值的更新顺序。具体而言,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设定在更新时,是同时更新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编码率,还是交替地更新,还是优先更新任一方。
接着,说明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的动作。
[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的动作]
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设定发送功率与调制方式、编码率的设定值的更新顺序。具体而言,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设定在更新时,是同时更新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编码率,,还是交替地更新,还是优先更新任一方。
例如,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在发送端是电池驱动的移动终端的情况下,由于使发送端的功率优先,所以设定调制方式、编码率的变更优先。此外,变更优先是不变更发送功率,而仅先变更调制方式、编码率的设定。
另外,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在发送端是比较不介意功率的台式设备的情况下,使通信速率的高速化优先。因此,在台式设备中,由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设定发送功率的变更优先,不变更调制方式,而仅先变更发送功率。
例如,在要发送的内容的速率高的情况下,若变更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则传输速率下降,存在传输迟误的可能性,因此先控制发送功率。
以上是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设定了同时变更发送功率与调制方式、编码率的情况,但设定值的变更并不一定需要同时变更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编码率。另外,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的设定可以交替地变更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编码率,或者可以赋予优先级,首先连续变更任一者。
例如,在发送端是电池驱动的移动终端等的情况下,使发送端的功率优先。因此,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设定调制方式、编码率的变更优先,不变更发送功率,而仅先变更调制方式、编码率的设定。
另外,在发送端是比较不介意功率的置放设备的情况下,使通信速率的高速化优先,因此由发送参数控制设定单元310设定发送功率的变更优先,不变更调制方式,仅先变更发送功率。
由此,能够缩短由于分组数据丢失的发生使得接收端每次接收分组数据时持续每次返回重复Ack的状态的期间,因此能够抑制功率增加。
以上的说明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例证,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数据发送装置100的各功能块也可作为集成电路即LSI来实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分别实行单芯片化,也可以包含其中一部分或者是全部而实行单芯片化。这里称为LSI,但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特大LSI。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式不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具体而言,也可以利用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利用对LSI内部的电路块的连接或设定能进行重新构置的可重构置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代替LSI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详细地并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施加各种变更和修改。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数据发送装置、数据发送系统及数据发送方法的名称,但这是为了便于说明,装置的名称也可以是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另外方法的名称也可以是发送控制方法等。
另外,构成上述数据发送装置的各部分、例如通信网络的类别、其数量以及连接方法等可以是任意的。
而且,以上说明的数据发送方法也可以通过用于使该数据发送方法发挥功能的程序来实现。该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中。
在2010年6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第2010-138349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具有抑制接收端的Ack发送次数的效果,对于带有无线LAN功能的、具备服务器功能的设备等是有用的。另外,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应用于采用无线LAN以外的与TCP对应的通信方式的设备。

Claims (8)

1.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发送缓存器,缓存发送数据;
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设定对所述发送缓存器的发送窗口大小;
发送量分析单元,分析相对于由所述发送窗口大小设定单元设定的发送窗口大小的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
发送参数设定单元,根据所述发送量分析单元的结果,设定传送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
发送控制单元,从所述发送缓存器读取发送数据,基于所述发送参数传送发送数据;以及
数据发送单元,发送从所述发送控制单元接收的发送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
所述发送参数设定单元根据所述发送量分析单元的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将在所述发送控制单元中传送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功率值、调制方式的种类、或者编码率的值中的至少一个设定为所述发送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
所述发送参数设定单元接收所述发送数据的响应即接收确认响应Ack,根据所述接收确认响应Ack的分组号的内容,变更参数设定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
在以指定的参数设定值进行发送的结果,发生了分组数据丢失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参数设定单元将所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变更为抗分组丢失能力强的设定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
所述发送参数设定单元在传输的初始阶段中,将所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变更为抗分组丢失能力强的所述设定值。
6.数据发送方法,用于传送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装置,该方法包括:
缓存发送数据的步骤;
设定对所述发送缓存器的发送窗口大小的步骤;
分析相对于所述设定的发送窗口大小的发送完毕分组数据量的步骤;
根据所述分析结果,设定传送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的步骤;
从所述发送缓存器读取发送数据,基于所述发送参数传送发送数据的步骤;以及
发送从所述发送控制单元接收的发送数据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
在所述发送参数指示步骤中,在发生分组数据丢失的情况下,变更所述设定值,以使发送功率及/或容错性增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
在所述发送参数指示步骤中,在传输的初始阶段中,指示大发送功率、及/或容错性强的调制方式编码率的所述设定值。
CN201180023938XA 2010-06-17 2011-06-08 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Pending CN1028935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8349 2010-06-17
JP2010138349 2010-06-17
PCT/JP2011/003231 WO2011158467A1 (ja) 2010-06-17 2011-06-08 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3577A true CN102893577A (zh) 2013-01-23

Family

ID=45347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3938XA Pending CN102893577A (zh) 2010-06-17 2011-06-08 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80657A1 (zh)
JP (1) JPWO2011158467A1 (zh)
CN (1) CN102893577A (zh)
WO (1) WO2011158467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0622A (zh) * 2013-01-30 2014-08-06 杭州宏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制过程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337704A (zh) * 2014-08-04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6197917A1 (zh) * 2015-06-12 2016-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表项下发方法、流表项保存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CN107797521A (zh) * 2016-09-02 2018-03-13 发那科株式会社 数值控制装置
WO2019105317A1 (zh) * 2017-11-28 2019-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报文发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11404842A (zh) * 2019-12-11 2020-07-10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35651A (zh) * 2019-04-19 2020-10-27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写入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09305B1 (en) * 2012-08-23 2015-04-1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host inference system
CN104023379B (zh) * 2013-03-01 2017-11-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转发装置
US8879613B1 (en) * 2013-08-06 2014-11-04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frame selection when requesting tone map parameters in mesh network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2010A (zh) * 1997-02-26 1998-09-02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具有替换转发功能的数据发送装置和方法
JP2002077093A (ja) * 2000-08-29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2204275A (ja) * 2000-11-06 2002-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
JP2004193761A (ja) * 2002-12-09 2004-07-08 Fujitsu Ltd パケット信号再送方式
CN1638360A (zh) * 2003-12-24 2005-07-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包发送控制装置和数据包发送控制方法
CN101321129A (zh) * 2008-07-01 2008-12-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精细梯度策略的数据转发方法及系统
JP2009206627A (ja) * 2008-02-26 2009-09-10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6402A1 (en) * 2004-10-21 2009-05-07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qual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quality measuring method
US8743703B2 (en) * 2006-08-22 2014-06-03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application resource usage
US8098579B2 (en) * 2006-08-22 2012-01-17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window size of a TCP packet through remote network elements
EP2063571A1 (en) * 2006-09-13 2009-05-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TWI449387B (zh) * 2008-08-29 2014-08-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通訊功率調節方法及裝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2010A (zh) * 1997-02-26 1998-09-02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具有替换转发功能的数据发送装置和方法
JP2002077093A (ja) * 2000-08-29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2204275A (ja) * 2000-11-06 2002-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
JP2004193761A (ja) * 2002-12-09 2004-07-08 Fujitsu Ltd パケット信号再送方式
CN1638360A (zh) * 2003-12-24 2005-07-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包发送控制装置和数据包发送控制方法
JP2009206627A (ja) * 2008-02-26 2009-09-10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321129A (zh) * 2008-07-01 2008-12-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精细梯度策略的数据转发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0622A (zh) * 2013-01-30 2014-08-06 杭州宏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制过程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337704A (zh) * 2014-08-04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337704B (zh) * 2014-08-04 2019-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6197917A1 (zh) * 2015-06-12 2016-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表项下发方法、流表项保存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US10469388B2 (en) 2015-06-12 2019-11-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low entry delivering method, flow entry storage method, related apparatus, and related system
CN107797521A (zh) * 2016-09-02 2018-03-13 发那科株式会社 数值控制装置
WO2019105317A1 (zh) * 2017-11-28 2019-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报文发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11835651A (zh) * 2019-04-19 2020-10-27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写入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4842A (zh) * 2019-12-11 2020-07-10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04842B (zh) * 2019-12-11 2024-04-09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58467A1 (ja) 2011-12-22
US20130080657A1 (en) 2013-03-28
JPWO2011158467A1 (ja) 2013-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3577A (zh) 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US72838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data networks
CN100571201C (zh) 控制站装置、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分组通信系统以及分组通信方法
CN101039273B (zh) 通信设备、传输控制方法、和传输控制程序
CN10132684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带宽的方法和设备
EP1903726B1 (en) Data flow amount control device and data flow amount control method
CN107276910A (zh) 视频码率实时调整装置及系统、视频服务器
US20110228685A1 (en) Wireless network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network control method, and wireless network control system
JP2006174039A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そのレート制御方法
CN103916913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7017911B (zh) 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930895B1 (en) Traffic control method for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software stack logic link layer
US965499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reduce a rate of receiving data
CN105900481B (zh) 一种无线保真技术的带宽选择方法及接入点ap
CN102355695B (zh) 数据速率选择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8631921A (zh) 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US971704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17431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リンク使用停止方法
CN105517047A (zh) 基站流量整形方法和系统
CN101932101B (zh) 传输时间间隔的调整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1854622B (zh)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01170504B (zh) 无线链路控制层窗口流量的调整方法
CN10203631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873189A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设备
JP6111817B2 (ja)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