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921A - 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1921A
CN108631921A CN201710184472.0A CN201710184472A CN108631921A CN 108631921 A CN108631921 A CN 108631921A CN 201710184472 A CN201710184472 A CN 201710184472A CN 108631921 A CN108631921 A CN 108631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different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44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1921B (zh
Inventor
刘佳敏
陈瑞卡
鲍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7101844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1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1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没有任何机制可以支持动态SN长度变化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根据选择的SN长度与第二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由于第一传输设备可以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从而提供了一种支持动态SN长度变化的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未来发展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极大提升网络容量和吞吐量,在5G将引入新的空口传输方式,更多的网络节点,复杂的网络拓扑。在5G网络中,核心网发来的数据流与4G系统有很大的差别,核心网发送的数据流不再是统一的EPS(EvolvedPacket System,演进分组系统)承载,而变成了更细粒度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业务质量)flow,为了更好的更灵活地支持不同的QoS flow并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可以允许每个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中包含的QoS flow具有一定动态变化的特性。
UE(用户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和eNB(演进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经过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聚合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和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的传输,每一层完成不同的数据处理。PDCP主要是进行安全操作和头压缩解压缩处理,例如加密和完整性保护,ROHC(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健壮头压缩)和解压缩等;RLC主要完成数据的分段级联和按序递交及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数据传输保障;MAC主要完成调度和不同逻辑信道的级联处理及HARQ操作;物理层完成传输块成包和空口发送。
层二协议由PDCP、RLC和MAC组成,三层各自都有头部结构,其中RLC和PDCP头部中都具有SN(Sequence Number,序列号)信息,目前这两层的SN长度都是半静态配置,即RRC信令配置,在一次RRC信令配置的过程中,针对同一个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或者逻辑信道来说,层二的SN长度都是不变的。
而在5G网络中,一个DRB或者逻辑信道里承载的数据是可以动态变化的,例如通过Reflective(反射)QoS动态决定QoS flow(流)到DRB的映射。当DRB里承载的数据类型发生动态变化时,对SN的需求也是有差别的,因此需要SN进行动态变化。目前没有任何机制可以支持动态SN长度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没有任何机制可以支持动态SN长度变化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序列号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传输设备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与第二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发生无法修复的错误后,通过RRC层对SN长度进行重配置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复位处理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重建。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业务特性和SN长度的对应关系,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确定当前的业务特性对应的SN长度;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从确定的SN长度中进行选择。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确定满足提升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或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确定满足降低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或
在初始选择时,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最短的SN长度。
可选的,所述提升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一阈值;
接收到高层触发的升高指示;
接收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升高指示;
所述降低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二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一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收到反馈的数据和未收到反馈的数据确定的;或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接收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三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二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成功接收和未成功接收的数据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之后,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数据传输操作之前,还包括: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则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则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之后,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数据传输操作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为发送设备,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每个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或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Control PDU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接收设备返回的针对所述Control的反馈信息,则重新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后启动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数据传输操作,包括:
若空口使用的SN长度与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不同,则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空口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一基准值,以及根据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二基准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为传输窗口的上边界或下边界;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可选的,所述SN长度为RLC SN的长度,或PDCP SN的长度。
可选的,若所述SN长度为PDCP SN的长度,则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的SN长度为Count值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或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包括Count值的长度,其余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序列号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是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的;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包括:
若所述第二传输设备为接收设备,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或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通过Control PDU接收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大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小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收到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信息的长度为之前使用的SN长度,则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通知的SN长度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升位处理或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在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四阈值后,向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升高指示,以使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增加SN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后启动的。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可选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可选的,所述SN长度为RLC SN的长度,或PDCP SN的长度。
可选的,若所述SN长度为PDCP SN的长度,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的SN长度为Count值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序列号SN长度进行处理的第一传输设备,该第一传输设备包括:
长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
长度选择模块,用于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选择的SN长度与第二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可选的,所述长度确定模块还用于:
在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之后,若发生无法修复的错误,则通过RRC层对SN长度进行重配置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复位处理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重建。
可选的,所述长度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业务特性和SN长度的对应关系,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确定当前的业务特性对应的SN长度;从确定的SN长度中进行选择。
可选的,所述长度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在确定满足提升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或
在确定满足降低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或
在初始选择时,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最短的SN长度。
可选的,所述提升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一阈值;
接收到高层触发的升高指示;
接收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升高指示;
所述降低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二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一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收到反馈的数据和未收到反馈的数据确定的;或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接收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三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二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成功接收和未成功接收的数据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则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则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进行升位处理时,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在进行降位处理时,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为发送设备,则在每个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或
通过Control PDU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之后,若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接收设备返回的针对所述Control的反馈信息,则重新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长度选择模块还用于:
在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后,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后启动的。
可选的,所述长度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空口使用的SN长度与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不同,则根据空口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一基准值,以及根据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二基准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为传输窗口的上边界或下边界;
根据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可选的,所述SN长度为RLC SN的长度,或PDCP SN的长度。
可选的,若所述SN长度为PDCP SN的长度,则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的SN长度为Count值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可选的,所述长度确定模块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或
所述长度确定模块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包括Count值的长度,其余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序列号SN长度进行处理的第二传输设备,该第二传输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是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的;
传输操作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二传输设备为接收设备,则接收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或
通过Control PDU接收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还用于:
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大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小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接收模块收到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信息的长度为之前使用的SN长度,则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通知的SN长度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升位处理或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还用于:
在进行升位处理时,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在进行降位处理时,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还用于:
在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四阈值后,向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升高指示,以使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增加SN长度。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还用于:
在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后启动的。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还用于:
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可选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可选的,所述SN长度为RLC SN的长度,或PDCP SN的长度。
可选的,若所述SN长度为PDCP SN的长度,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的SN长度为Count值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根据选择的SN长度与第二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由于第一传输设备可以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从而提供了一种支持动态SN长度变化的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第一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第二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第一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第二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
步骤100、第一传输设备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
步骤101、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
步骤102、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与第二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根据选择的SN长度与第二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由于第一传输设备可以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从而提供了一种支持动态SN长度变化的方案。
若第一传输设备的发送设备,则第二传输设备是接收设备,第一传输设备的传输窗口是发送窗口,第二传输设备的传输窗口是接收窗口;
若第一传输设备的接收设备,则第二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传输窗口是发送窗口,第一传输设备的传输窗口是接收窗口,第二传输设备的传输窗口是发送窗口。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传输设备可以是终端或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传输设备可以是终端或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传输设备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可以是层3进行配置;还可以是层2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设备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Radio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配置的;或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包括Count(计数)值的长度,其余SN长度是在建立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SN长度可以是RLC SN长度,也可以是PDCP SN长度。
对于包括Count值的长度的情况,SN长度可以是PDCP SN的长度。
除了上面提到的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方式,任何能够为第一传输设备配置多个SN长度的方式都适用本发明实施例。
在实施中,如果第一传输设备发生无法修复的错误(比如状态变量无法正常更新、接收的数据包中携带的SN数值超出能力等;还可能是L2无法处理的错误情况),则第一传输设备可以通过RRC层对SN长度进行重配置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复位处理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重建。
比如SN重新清零(即RLC复位);还比如SN保持但安全和头压缩等操作复位(即PDCP重建)。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SN长度可以是RLC SN的长度,或PDCP SN的长度。下面分别介绍下:
一、SN长度是RLC SN的长度。
这种方式下又分为多种情况。
情况一、本地维护变量动态变化,SN长度升高。
其中,不同的业务特性对应的SN长度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可以根据业务特性和SN长度的对应关系,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确定当前的业务特性对应的SN长度;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从确定的SN长度中进行选择。
这里的业务特征是业务的传输速率、业务的误块率要求、业务的传输时延要求等。
当DRB建立时,RRC可以对RLC SN长度进行配置,不同SN长度应对于不同的业务特性,RRC配置时可以对可能在该DRB上传输的潜在业务均进行考虑,因此可以给该DRB对应的逻辑信道配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SN长度。例如如果DRB1对应的RLC实体为AM模式,可以配置的SN长度为10比特或者15比特;如果DRB2对应的RLC实体为UM模式,可以配置的SN长度为5比特或者7比特或者10比特。
对于AM模式的DRB1,初始SN长度可以先以较短的SN长度作为初始值(即在初始选择时,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最短的SN长度),例如SN初始长度为10比特,此时所有的RLC实体的状态变量都以10比特为基准进行配置,例如窗口大小为SN长度的一半,则10bit长度的窗口大小对应为2^9=512。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以相同的默认值开始工作,即都以10bit长度的SN作为默认值,此时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所有状态变量都匹配。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为发送设备,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每个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
具体的,在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中携带SN,其中SN长度为10比特。
发送的数据包中可以显示的指示此时携带的SN的SN长度为多少,例如如果SN长度一共有两种,则至少需要1bit来指示,该1比特取值为0可以代表短SN长度,该1bit取值为1可以代表长SN长度(长短SN为RRC信令配置,接收端和发送端均已有这个配置)。当接收端接收到数据时,根据该1bit指示来确定按照多大长度的SN来解包。当SN长度有3~4种时,需要2bit来指示。在初始阶段,可以以最小的SN长度作为默认值,或者采取其他约定的方式选择默认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确定满足提升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
其中,所述提升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一阈值;
接收到高层触发的升高指示,例如通过RRC触发升高;
接收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升高指示。
可选的,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则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
具体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发送设备需要提升SN长度,则发送设备可以在数据包中携带长度指示,例如之前发送的数据包的SN长度为10bit,后续需要提升到15比特,则在数据包中采用显示的方式指示开始使用15比特的SN长度,同时发送设备所有的状态变量自动升位,升位的方法为:
如果短SN的发送窗口涉及的数据包的SN均为升序(即不存在SN翻转),则多出来的高位直接进行补零,即10bit SN长度变为15bit SN长度时,新的15bit的SN其低10位为与原有的SN进行连续,而高5bit为全部补零,状态变量也都照此处理,高5位补零。例如发送窗口为SN范围为[200,712]区间,则所涉及的SN升位时直接高5位补零,以200为例,200换算成2进制(10位)为:0011001000,高5位直接补0,变为:000000011001000。
而当原来短SN的发送窗口包含了短SN的最大值,即发送窗口里发生了SN翻转,此时对于未翻转部分,高出来的位数自动补零;对于翻转部分,高出来的位数最低位补1,其他位数补0。例如发送窗口为[1000,1023]&[0,489]区间,中间发生了SN翻转,则此时对于[1000,1023]区间直接高5位补零,而[0,489]区间高5位补00001,相当于向高位进行了进位。高5位补零跟上面的算法一样。高5位补1,例如:0这个SN换算成二进制(10位)为:0000000000,高5位进位补00001之后为:000010000000000。
与SN空间相关的变量,也需要相应进行增加。例如15bit SN长度的发送窗口依然是SN长度的一半,即2^14=16384。
接收设备的SN其升位方式类似,只不过以接收窗口的区间来进行划分,是否需要升位,接收窗口与发送窗口计算方式类似,都是新的SN长度的一半。
对于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来说,一旦SN长度升位,则将本地的所有状态变量和所有已经存在的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的SN都进行升位处理,后续的所有状态反馈等操作也需要按照升位以后的SN长度来进行。由于网络传输等因素,有可能出现接收设备收到含有升位的数据包后,还会接收到基于旧的SN长度的状态报告,此时对该状态报告中的SN信息,接收设备可以采取与前面类似的方法进行升位处理。
为了使SN长度不会频繁的变化,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设置一个改变禁止定时器。在每次改变SN长度后,就可以启动改变禁止定时器,并在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前不再对SN长度进行变化。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后,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后启动的。
具体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在第一个变化的数据包发送和接收之后,可以分别启动一个改变禁止定时器,在该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之前,发送设备不允许再次改变SN长度,而接收设备对于接收到的旧SN长度的数据包认定为旧的数据包,采取旧SN向新配SN转变的方式进行处理(升位处理)。当定时器超时之后,如果接收设备再次接收到与当前使用的SN长度不一致的SN长度,则认为是一次新的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除了通过用户面PDU头部携带特殊的比特来指示使用的SN长度(在每个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的方式,还可以通过Control(控制)PDU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这种通知的方式,既可以由发送设备触发,也可以由接收设备触发。通过一个专门的Control PDU来携带希望改变的SN长度的信息。
当备选的SN长度只有两个时,可以通过1bit信息或者Control PDU类型来显示指示这是一个用于请求改变SN长度的Control PDU,目的是将当前使用的SN长度,改变成另一个。
如果备选的SN长度多余两个,需要在Control PDU中指明想改变成哪一个。
为了避免该Control PDU丢失导致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对于SN长度不同步,可以设置一个重传定时器,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反馈,则可以重发发送。
具体的,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接收设备返回的针对所述Control的反馈信息,则重新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因为有重复发送,为了避免造成乒乓修改,可以每次明确指明希望修改的SN长度。
对端接收到改变请求后,也可以通过Control PDU的形式来回复确认,发出确认的一方在发出确认时根据新的SN长度进行配置,接收确认的一方在接收到确认时,根据新的SN长度进行配置。
这种以交互信令修改SN长度的方式,仍然有可能出现先发后至和后发先至的情况,如果确定SN长度发生变化,后续在接收到旧的SN长度的信息都根据变化后的SN长度进行处理。直至再次有变化的需求,在此发起交互过程。
这种方式也可以设置一个改变禁止定时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在确定SN长度发生变化后,可以分别启动一个改变禁止定时器,在该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之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不允许再次改变SN长度。
情况二、本地维护变量动态变化,SN长度降低。
其中,不同的业务特性对应的SN长度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可以根据业务特性和SN长度的对应关系,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确定当前的业务特性对应的SN长度;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从确定的SN长度中进行选择。
这里的业务特征是业务的传输速率、业务的误块率要求、业务的传输时延要求等。
当DRB建立时,RRC可以对RLC SN长度进行配置,不同SN长度应对于不同的业务特性,RRC配置时可以对可能在该DRB上传输的潜在业务均进行考虑,因此可以给该DRB对应的逻辑信道配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SN长度。例如如果DRB1对应的RLC实体为AM模式,可以配置的SN长度为10比特或者15比特;如果DRB2对应的RLC实体为UM模式,可以配置的SN长度为5比特或者7比特或者10比特。
对于AM模式的DRB1,初始SN长度可以先以较短的SN长度作为初始值(即在初始选择时,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最短的SN长度),例如SN初始长度为10比特,此时所有的RLC实体的状态变量都以10比特为基准进行配置,例如窗口大小为SN长度的一半,则10bit长度的窗口大小对应为2^9=512。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以相同的默认值开始工作,即都以10bit长度的SN作为默认值,此时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所有状态变量都匹配。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为发送设备,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每个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
具体的,在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中携带SN,其中SN长度为10比特。
发送的数据包中可以显示的指示此时携带的SN的SN长度为多少,例如如果SN长度一共有两种,则至少需要1bit来指示,该1比特取值为0可以代表短SN长度,该1bit取值为1可以代表长SN长度(长短SN为RRC信令配置,接收端和发送端均已有这个配置)。当接收端接收到数据时,根据该1bit指示来确定按照多大长度的SN来解包。当SN长度有3~4种时,需要2bit来指示。在初始阶段,可以以最小的SN长度作为默认值,或者采取其他约定的方式选择默认值。
在实施中,当RRC配置了多个SN长度,并且SN长度需要从一个较长的长度缩短到一个较短的长度时,由于从较长的SN进行缩短操作,基于RLC的传输窗口是SN长度一半的原则,RLC的传输窗口也会相应的随着SN缩小。为了避免缩小窗口后造成无法辨识SN的事情发生,
一种方式是不允许RLC自行缩短SN长度,而是由高层触发层二重配置。
另一种方式是: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确定满足降低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
其中,所述降低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二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一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收到反馈的数据和未收到反馈的数据确定的;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接收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三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二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成功接收和未成功接收的数据确定的。
比如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所述发送窗口中第一个未收到反馈的数据是3,最后一个收到反馈的数据是10,则发送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可以是3~10。
还比如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发送窗口中需要标记可以由一个发送窗口的下边界或上边界(即连续接收到对端ACK确认的PDU的最大值VT(A)和当前发送窗口发送PDU的最大值VT(S),确定一般VT(S)–VT(A)约等于发送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
比如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接收设备,接收窗口中第一个未收到的数据是5,最后一个收到反馈的数据是10,则接收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可以是5~10。
还比如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接收设备,所述接收窗口中VR(R)和VR(H)之间的数据是需要标记的,其中VR(R)是第一个非连续接收的数据,即接收窗口下边界,VR(H)是接收窗口中接收到的最高SN值的数据。
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大于等于缩小SN长度之后的传输窗口大小时,不允许进行SN长度的缩小,否则将无法对PDU进行正确的处理;而当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与缩短SN长度之后的传输窗口大小差不多或者仅仅略小时,也不适合进行缩小SN长度的操作,因为活跃PDU的数目已经接近将缩小后的窗口填满,如果此时进行缩小SN长度的操作,无疑会使发送窗口填满而造成无法再继续发送的后果,影响传输速率。
可选的,当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远小于缩小SN长度之后的传输窗口大小,并且满足一定的时长时,再进行缩小SN长度的操作。例如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缩小SN长度之后的传输窗口的十分之一,且持续N秒之后,可以进行缩小SN长度的操作。或者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当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为0,意味着所有已经发送的数据都获得了对端的ACK确认,且满足一定时长,此时才允许进行缩小SN长度的操作。
基于此,上述第三阈值是根据缩小SN长度之后的传输窗口确定的。
可选的,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则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具体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对于降位处理具体为:
对每个PDU或者变量对应的SN,当传输窗口不跨越SN最大值时,采取将其高位多出的比特直接去除的方式,例如15比特SN变化成10比特的SN,则可以将15bit SN转换成2进制形式,直接去除高位5比特,而保留低位的10比特,则是更新之后的缩短SN长度的新SN值。
举例,当传输窗口不跨越SN最大值时,窗口下边界和窗口中的重要变量,均变化之后保持变量类型不变,即例如传输窗口下边界VT(A)=32760(15bit长度SN时),则转化为二进制111111111111000,去除高5位得到,则变为1111111000,即1016,那么此时VT(A)=1016,同样如果VT(S)=32765,则变化之后VT(S)=1021;
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如果原始窗口中涉及到的变量跨越了SN的最大值,则需要以窗口的下边界作为基准,其它值都计算在两种SN长度下的差值,保持差值不变的情况下,完成SN长度的变换。
举例,当传输窗口跨越SN最大值造成SN翻转时,例如发送窗口下边界为VT(A)=32760(15bit长度SN时),另一个记录活跃PDU的重要变量,即下一个即将发送的PDU的SN号为VT(S)=2,相当于VT(S)经历了SN翻转,等效于VT(S)=32768+2=32770,以VT(A)为基准,VT(S)与基准的相差10,则变换之后VT(A)=1016,VT(S)=VT(A)+10=1026,经过1024的翻转,新的VT(S)仍旧等于2。
对于窗口大小,SN长度由15bit缩小为10bit,则窗口大小由16384缩小为512,此时仍旧以变化之后的发送窗口下边界作为基准,发送上边界等于VT(A)+512;
以上举例中,当传输窗口不跨越SN最大值时,各个关键变量分别进行移除高位的变化,当窗口跨越SN翻转时,需要以一个变量作为基准,其它变量保持在新旧两种SN长度下与基准的差值保持不变即可。一般来说AM,无论接收端还是发送端,均是以窗口下边界驱动,则以窗口下边界作为基准,如果是UM,无论接收端还是发送端,均是以上边界作为驱动,则以窗口上边界作为基准。
对于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来说,一旦SN长度降位,则将本地的所有状态变量和所有已经存在的PDU的SN都进行降位处理,后续的所有状态反馈等操作也需要按照降位以后的SN长度来进行。由于网络传输等因素,有可能出现接收设备收到含有降位的数据包后,还会接收到基于旧的SN长度的状态报告,此时对该状态报告中的SN信息,接收设备可以采取与前面类似的方法进行降位处理。
为了使SN长度不会频繁的变化,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设置一个改变禁止定时器。在每次改变SN长度后,就可以启动改变禁止定时器,并在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前不再对SN长度进行变化。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后,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后启动的。
具体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在第一个变化的数据包发送和接收之后,可以分别启动一个改变禁止定时器,在该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之前,发送设备不允许再次改变SN长度,而接收设备对于接收到的旧SN长度的数据包认定为旧的数据包,采取旧SN向新配SN转变的方式进行处理(降位处理)。当定时器超时之后,如果接收设备再次接收到与当前使用的SN长度不一致的SN长度,则认为是一次新的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除了通过用户面PDU头部携带特殊的比特来指示使用的SN长度(在每个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的方式,还可以通过ControlPDU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这种通知的方式,既可以由发送设备触发,也可以由接收设备触发。通过一个专门的Control PDU来携带希望改变的SN长度的信息。
当备选的SN长度只有两个时,可以通过1bit信息或者Control PDU类型来显示指示这是一个用于请求改变SN长度的Control PDU,目的是将当前使用的SN长度,改变成另一个。
如果备选的SN长度多余两个,需要在Control PDU中指明想改变成哪一个。
为了避免该Control PDU丢失导致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对于SN长度不同步,可以设置一个重传定时器,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反馈,则可以重发发送。
具体的,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接收设备返回的针对所述Control的反馈信息,则重新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因为有重复发送,为了避免造成乒乓修改,可以每次明确指明希望修改的SN长度。
对端接收到改变请求后,也可以通过Control PDU的形式来回复确认,发出确认的一方在发出确认时根据新的SN长度进行配置,接收确认的一方在接收到确认时,根据新的SN长度进行配置。
这种以交互信令修改SN长度的方式,仍然有可能出现先发后至和后发先至的情况,如果确定SN长度发生变化,后续在接收到旧的SN长度的信息都根据变化后的SN长度进行处理。直至再次有变化的需求,在此发起交互过程。
这种方式也可以设置一个改变禁止定时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在确定SN长度发生变化后,可以分别启动一个改变禁止定时器,在该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之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不允许再次改变SN长度。
情况三、空口SN长度变化,本地维护变量基于最大SN长度。
其中,不同的业务特性对应的SN长度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可以根据业务特性和SN长度的对应关系,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确定当前的业务特性对应的SN长度;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从确定的SN长度中进行选择。
这里的业务特征是业务的传输速率、业务的误块率要求、业务的传输时延要求等。
当DRB建立时,RRC可以对RLC SN长度进行配置,不同SN长度应对于不同的业务特性,RRC配置时可以对可能在该DRB上传输的潜在业务均进行考虑,因此可以给该DRB对应的逻辑信道配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SN长度。例如如果DRB1对应的RLC实体为AM模式,可以配置的SN长度为10比特或者15比特;如果DRB2对应的RLC实体为UM模式,可以配置的SN长度为5比特或者7比特或者10比特。
对于AM模式的DRB1,初始SN长度可以先以较短的SN长度作为初始值(即在初始选择时,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最短的SN长度),例如SN初始长度为10比特,此时所有的RLC实体的状态变量都以10比特为基准进行配置,例如窗口大小为SN长度的一半,则10bit长度的窗口大小对应为2^9=512。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以相同的默认值开始工作,即都以10bit长度的SN作为默认值,此时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所有状态变量都匹配。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为发送设备,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每个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
具体的,在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中携带SN,其中SN长度为10比特。
发送的数据包中可以显示的指示此时携带的SN的SN长度为多少,例如如果SN长度一共有两种,则至少需要1bit来指示,该1比特取值为0可以代表短SN长度,该1bit取值为1可以代表长SN长度(长短SN为RRC信令配置,接收端和发送端均已有这个配置)。当接收端接收到数据时,根据该1bit指示来确定按照多大长度的SN来解包。当SN长度有3~4种时,需要2bit来指示。在初始阶段,可以以最小的SN长度作为默认值,或者采取其他约定的方式选择默认值。
对于情况三,与前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于:
前两种情况空口使用的SN长度和本地状态变量的SN长度都可以变化。
也就是说,上述两个实施例中,一旦SN长度发生变化,则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所有缓存数据,变量以及窗口大小,均以最新的SN长度进行变化,即所有RLC的状态维护和SN全部变成指定的SN长度对应的值。
而情况三空口使用的SN长度可以变化,本地状态变量的SN长度不变化。
具体的,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也就是说,情况三中RLC的状态变量和本地维护的参数均以最大SN长度进行维护,但是发送往空口的数据包和状态报告中携带的SN长度是按照当前双方约定使用的SN长度。
举例说明,当RRC配置了两种SN长度,10bit和15bit,当此时两端决定使用10比特SN,则空口数据包使用10bit的SN长度,而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本地状态变量均以15bit进行维护。传输窗口大小永远随当前SN长度(空口SN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如果是10bit SN,则窗口512,如果15bit SN,则窗口16384。
若当前使用SN为15bit时,则空口和本地维护均为15bit。
可选的,若空口使用的SN长度与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不同,则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空口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一基准值,以及根据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二基准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为传输窗口的上边界或下边界;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当空口使用10bit而本地使用15bit时,首先需要在每一个实体,确定一个基准值,例如RLC AM发送端基准点为发送窗口下边界,RLC AM接收端基准点为接收窗口下边界,RLCUM接收窗口为接收窗口的上边界。将每个实体的基准值既保存15bit对应的数值,也保存10比特对应的数值。这样当接收到的PDU或者状态报告中的SN长度为10bit时,保持SN与基准值10bit的差值保持不变,换算成15bit的数值并存储。
比如,接收到的数据是一个较小的SN长度,需要把较小的SN长度变换成较大的SN长度对应的值,则先算接收的SN与较小的SN长度的标杆的距离,然后再将较大的SN长度的标杆中加上该距离,就是接收的SN在较大的SN长度对应的值。
反过来,由于本地记录值是较大的SN长度对应的值,在发送包时,包中需要携带较小的SN长度,这时候需要将下一个待发送的SN值由较大的SN长度变换成较小的SN长度,变化方式类似,先计算下一个待发送SN值与较大的SN长度的标杆的距离,然后较小的SN长度的标杆加上该距离,则为下一个待发送的较小的SN长度对应的值。
上面提到的标杆可以是下边界驱动(根据下边界和窗口大小确定)或上边界驱动(根据上边界和窗口大小确定)。
二、SN长度是PDCP SN的长度。
这种方式下又分为多种情况。
情况一、空口SN变化,本地维护的SN长度等于COUNT值。
对于PDCP情况一的方式与RLC情况三的方式类似,空口使用的SN长度可以变化,本地状态变量的SN长度不变化。
区别在于PDCP情况一中本地维护的SN长度等于COUNT值。
PDCP SN在本地对应一个32bit的COUNT值,该COUNT值出于安全的角度,在整个DRB存续期间,不允许重复,即一个COUNT值只允许使用一次,因此不存在任何COUNT值发生翻转的可能性。
因此对于PDCP来说,一种可选的方式,就是以32bit的COUNT值作为本地记录所使用的SN长度。
为每一个PDCP实体选择合适的基准值,例如PDCP AM接收端为下边界驱动,则可以以下边界Last_Submitted_PDCP_RX_SN为基准值,其它的PDU的SN,满足在任何SN长度情况下,与下边界的差值保持不变,基于这样的原则,可以将SN值在32bit,与任意SN的配置值之间进行转换,转换的规则都是尽量对多余的高位部分进行去除。
例如任何一个SN值,先将其转换成32位的二进制值,然后根据需要的SN长度L,从该32位的二进制值中直接截取较低的L位即可。如需要12位,则从最低位开始,截取最低的12位二进制,作为变换之后的SN值
传输窗口大小需要与SN长度相关,无论本地采取哪种记录方式,均以SN长度决定传输窗口大小。
当PDCP SN需要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长度之间变化时,有两种方式通知对端,与RLC类似,即数据包携带或者PDCP control PDU交互。为了避免SN长度变化频繁,同样也可以加入改变禁止定时器。如果出现先发后至和后发先至的情况,处理方式与RLC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PDCP SN仅有一种,也可以采取本地COUNT值来作为变量维护,而空口采用小于COUNT值的长度的方式,例如SN长度为18或者12等。
举例说明,PDCP的本地变量基于COUNT值来维护,即传输窗口下边界为32bit表示的SN值,而传输窗口的上边界等于下边界加上传输窗口大小,传输窗口大小由空口SN空间一半决定,如果SN为12bit长度,则传输窗口为2048,即传输窗口可以由32bit的COUNT值区域确定。
当接收到一个数据包,包含12bit的SN时,该SN值与换算成12bit情况下的窗口下边界的差值保持不变,计算差值时考虑到传输窗口大小,可以将其换算成32比特长度,并对比是否在传输窗口内(在窗口之内可以正常接收,在窗口之外可以根据设置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删包),从而完成各种接收判断。
可选的,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比如SN长度为12bit,COUNT值低位12bit是SN长度,高位20bit是HFN;
如果SN长度变为18bit,则COUNT值低位18bit是SN长度,高位24bit是HFN。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
步骤200、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是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的;
步骤201、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的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是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的。由于第一传输设备可以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从而提供了一种支持动态SN长度变化的方案。
若第一传输设备的发送设备,则第二传输设备是接收设备,第一传输设备的传输窗口是发送窗口,第二传输设备的传输窗口是接收窗口;
若第一传输设备的接收设备,则第二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传输窗口是发送窗口,第一传输设备的传输窗口是接收窗口,第二传输设备的传输窗口是发送窗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或
若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包括Count值的长度,则除Count值的长度之外的其余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SN长度可以是RLC SN长度,也可以是PDCP SN长度。
对于包括Count值的长度的情况,SN长度可以是PDCP SN的长度。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有两种通知方式:
通知方式一、所述第二传输设备为接收设备: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
数据包中可以显示的指示SN长度为多少,例如如果SN长度一共有两种,则至少需要1bit来指示,该1比特取值为0可以代表短SN长度,该1bit取值为1可以代表长SN长度(长短SN为RRC信令配置,接收端和发送端均已有这个配置)。当接收端接收到数据时,根据该1bit指示来确定按照多大长度的SN来解包。当SN长度有3~4种时,需要2bit来指示。在初始阶段,可以以最小的SN长度作为默认值,或者采取其他约定的方式选择默认值。
通知方式二、不管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还是接收设备,所述第二传输设备都可以通过Control PDU接收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当备选的SN长度只有两个时,可以通过1bit信息或者control PDU类型来显示指示这是一个用于请求改变SN长度的Control PDU,目的是将当前使用的SN长度,改变成另一个。
如果备选的SN长度多余两个,需要在Control PDU中指明想改变成哪一个。
根据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不同,第二传输设备可以进行升位处理也可以进行降位处理。
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大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
具体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升位处理的方法为:
如果短SN的发送窗口涉及的数据包的SN均为升序,则多出来的高位直接进行补零,即10bit SN长度变为15bit SN长度时,新的15bit的SN其低10位为与原有的SN进行连续,而高5bit为全部补零,状态变量也都照此处理,高5位补零。例如发送窗口为SN范围为[200,712]区间,则所涉及的SN升位时直接高5位补零。
而当原来短SN的发送窗口包含了短SN的最大值,即发送窗口里发生了SN翻转,此时对于未翻转部分,高出来的位数自动补零;对于翻转部分,高出来的位数最低位补1,其他位数补0。例如发送窗口为[1000,1023]&[0,489]区间,中间发生了SN翻转,则此时对于[1000,1023]区间直接高5位补零,而[0,489]区间高5位补00001,相当于向高位进行了进位;
与SN空间相关的变量,也需要相应进行增加。例如15bit SN长度的发送窗口依然是SN长度的一半,即2^14=16384。
二、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小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具体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降位处理的方法为:
对每个PDU或者变量对应的SN,当传输窗口不跨越SN最大值时,采取将其高位多出的比特直接去除的方式,例如15比特SN变化成10比特的SN,则可以将15bit SN转换成2进制形式,直接去除高位5比特,而保留低位的10比特,则是更新之后的缩短SN长度的新SN值。
举例,当传输窗口不跨越SN最大值时,窗口下边界和窗口中的重要变量,均变化之后保持变量类型不变,即例如传输窗口下边界VT(A)=32760(15bit长度SN时),则转化为二进制111111111111000,去除高5位得到,则变为1111111000,即1016,那么此时VT(A)=1016,同样如果VT(S)=32765,则变化之后VT(S)=1021;
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如果原始窗口中涉及到的变量跨越了SN的最大值,则需要以窗口的下边界作为基准,其它值都计算在两种SN长度下的差值,保持差值不变的情况下,完成SN长度的变换。
举例,当传输窗口跨越SN最大值造成SN翻转时,例如发送窗口下边界为VT(A)=32760(15bit长度SN时),另一个记录活跃PDU的重要变量,即下一个即将发送的PDU的SN号为VT(S)=2,相当于VT(S)经历了SN翻转,等效于VT(S)=32768+2=32770,以VT(A)为基准,VT(S)与基准的相差10,则变换之后VT(A)=1016,VT(S)=VT(A)+10=1026,经过1024的翻转,新的VT(S)仍旧等于2。
对于窗口大小,SN长度由15bit缩小为10bit,则窗口大小由16384缩小为512,此时仍旧以变化之后的发送窗口下边界作为基准,发送上边界等于VT(A)+512;
以上举例中,当传输窗口不跨越SN最大值时,各个关键变量分别进行移除高位的变化,当窗口跨越SN翻转时,需要以一个变量作为基准,其它变量保持在新旧两种SN长度下与基准的差值保持不变即可。一般来说AM,无论接收端还是发送端,均是以窗口下边界驱动,则以窗口下边界作为基准,如果是UM,无论接收端还是发送端,均是以上边界作为驱动,则以窗口上边界作为基准。
对于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来说,一旦SN长度升位,则将本地的所有状态变量和所有已经存在的PDU的SN都进行升位处理,后续的所有状态反馈等操作也需要按照升位以后的SN长度来进行。由于网络传输等因素,有可能出现接收设备收到含有升位的数据包后,还会接收到基于旧的SN长度的状态报告,此时对该状态报告中的SN信息,接收设备可以采取与前面类似的方法进行升位处理。
具体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之后,若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收到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信息的长度为之前使用的SN长度,则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通知的SN长度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升位处理或降位处理。
为了使SN长度不会频繁的变化,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设置一个改变禁止定时器。在每次改变SN长度后,就可以启动改变禁止定时器,并在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前不再对SN长度进行变化。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后启动的。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可以在需要改变SN长度时通知第一传输设备进行SN长度变化处理。
具体的,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之前,若确定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四阈值,则向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升高指示,以使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增加SN长度,并通知所述第二传输设备SN长度。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传输设备可以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其中,本地状态变量配置的SN长度可以是RRC或其他高层配置的多个SN长度中最长的。
如果SN长度为PDCP SN的长度,则本地状态变量可以是COUNT值的长度。
PDCP SN在本地对应一个32bit的COUNT值,该COUNT值出于安全的角度,在整个DRB存续期间,不允许重复,即一个COUNT值只允许使用一次,因此不存在任何COUNT值发生翻转的可能性。
因此对于PDCP来说,一种可选的方式,就是以32bit的COUNT值作为本地记录所使用的SN长度。
为每一个PDCP实体选择合适的基准值,例如PDCP AM接收端为下边界驱动,则可以以下边界Last_Submitted_PDCP_RX_SN为基准值,其它的PDU的SN,满足在任何SN长度情况下,与下边界的差值保持不变,基于这样的原则,可以将SN值在32bit,与任意SN的配置值之间进行转换,转换的规则都是尽量对多余的高位部分进行去除。
传输窗口大小需要与SN长度相关,无论本地采取哪种记录方式,均以SN长度决定传输窗口大小。
当PDCP SN需要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长度之间变化时,有两种方式通知对端,与RLC类似,即数据包携带或者PDCP control PDU交互。为了避免SN长度变化频繁,同样也可以加入改变禁止定时器。如果出现先发后至和后发先至的情况,处理方式与RLC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PDCP SN仅有一种,也可以采取本地COUNT值来作为变量维护,而空口采用小于COUNT值的长度的方式,例如SN长度为18或者12等。
举例说明,PDCP的本地变量基于COUNT值来维护,即传输窗口下边界为32bit表示的SN值,而传输窗口的上边界等于下边界加上传输窗口大小,传输窗口大小由空口SN空间一半决定,如果SN为12bit长度,则传输窗口为2048,即传输窗口可以由32bit的COUNT值区域确定。
当接收到一个数据包,包含12bit的SN时,该SN值与换算成12bit情况下的窗口下边界的差值保持不变,计算差值时考虑到传输窗口大小,可以将其换算成32比特长度,并对比是否在传输窗口内,从而完成各种接收判断。
可选的,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比如SN长度为12bit,COUNT值低位12bit是SN长度,高位20bit是HFN;
如果SN长度变为18bit,则COUNT值低位18bit是SN长度,高位24bit是HFN。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第一传输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第一传输设备包括:
长度确定模块300,用于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
长度选择模块301,用于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
处理模块302,用于根据选择的SN长度与第二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可选的,所述长度确定模块300还用于:
在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之后,若发生无法修复的错误,则通过RRC层对SN长度进行重配置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复位处理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重建。
可选的,所述长度选择模块301具体用于:
根据业务特性和SN长度的对应关系,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确定当前的业务特性对应的SN长度;从确定的SN长度中进行选择。
可选的,所述长度选择模块301具体用于:
在确定满足提升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或
在确定满足降低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或
在初始选择时,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最短的SN长度。
可选的,所述提升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一阈值;
接收到高层触发的升高指示;
接收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升高指示;
所述降低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二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一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收到反馈的数据和未收到反馈的数据确定的;或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接收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三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二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成功接收和未成功接收的数据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02还用于: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则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则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02还用于:
在进行升位处理时,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在进行降位处理时,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02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为发送设备,则在每个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或
通过Control PDU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02还用于:
在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之后,若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接收设备返回的针对所述Control的反馈信息,则重新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长度选择模块301还用于:
在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后,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后启动的。
可选的,所述长度选择模块301具体用于:
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
若空口使用的SN长度与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不同,则根据空口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一基准值,以及根据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二基准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为传输窗口的上边界或下边界;
根据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可选的,所述SN长度为RLC SN的长度,或PDCP SN的长度。
可选的,若所述SN长度为PDCP SN的长度,则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的SN长度为Count值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可选的,所述长度确定模块300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或
所述长度确定模块300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包括Count值的长度,其余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第二传输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第二传输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400,用于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是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的;
传输操作模块4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400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二传输设备为接收设备,则接收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或
通过Control PDU接收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401还用于:
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大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小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401还用于:
若所述接收模块收到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信息的长度为之前使用的SN长度,则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通知的SN长度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升位处理或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401还用于:
在进行升位处理时,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在进行降位处理时,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401还用于:
在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四阈值后,向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升高指示,以使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增加SN长度。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401还用于:
在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后启动的。
可选的,所述传输操作模块401还用于:
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可选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可选的,所述SN长度为RLC SN的长度,或PDCP SN的长度。
可选的,若所述SN长度为PDCP SN的长度,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的SN长度为Count值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在实施中,不同的场景下一个设备可能会作为第一传输设备,也可能作为第二传输设备,所以图3的第一传输设备和图4的第二传输设备的功能可以合在一个实体中(即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的模块在一个实体中),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第一传输设备的功能或第二传输设备的功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第一传输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第一传输设备包括:
处理器501,用于通过收发机510发送和接收数据,并读取存储器5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根据选择的SN长度与第二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收发机502,用于在处理器5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在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之后,若发生无法修复的错误,则通过RRC层对SN长度进行重配置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复位处理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重建。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具体用于:
根据业务特性和SN长度的对应关系,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确定当前的业务特性对应的SN长度;从确定的SN长度中进行选择。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具体用于:
在确定满足提升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或
在确定满足降低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或
在初始选择时,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最短的SN长度。
可选的,所述提升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一阈值;
接收到高层触发的升高指示;
接收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升高指示;
所述降低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二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一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收到反馈的数据和未收到反馈的数据确定的;或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接收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三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二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成功接收和未成功接收的数据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则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则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在进行升位处理时,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在进行降位处理时,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为发送设备,则在每个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或
通过Control PDU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在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之后,若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接收设备返回的针对所述Control的反馈信息,则重新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在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后,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后启动的。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具体用于:
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具体用于:
若空口使用的SN长度与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不同,则根据空口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一基准值,以及根据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二基准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为传输窗口的上边界或下边界;
根据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可选的,所述SN长度为RLC SN的长度,或PDCP SN的长度。
可选的,若所述SN长度为PDCP SN的长度,则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的SN长度为Count值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或
所述处理器501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包括Count值的长度,其余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在图5中,总线架构(用总线500来代表),总线5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500将包括由处理器5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5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503在总线500和收发机5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5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5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5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5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501。
处理器501负责管理总线500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5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5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501可以是CPU(中央处埋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第二传输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第二传输设备包括:
处理器601,用于通过收发机610发送和接收数据,并读取存储器6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602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是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的;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收发机602,用于在处理器6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01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二传输设备为接收设备,则接收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或
通过Control PDU接收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01还用于:
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大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小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01还用于:
若所述接收模块收到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信息的长度为之前使用的SN长度,则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通知的SN长度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升位处理或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01还用于:
在进行升位处理时,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在进行降位处理时,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01还用于:
在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四阈值后,向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升高指示,以使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增加SN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01还用于:
在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后启动的。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01还用于:
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可选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可选的,所述SN长度为RLC SN的长度,或PDCP SN的长度。
可选的,若所述SN长度为PDCP SN的长度,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的SN长度为Count值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在图6中,总线架构(用总线600来代表),总线6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600将包括由处理器6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6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603在总线600和收发机6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6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6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6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6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601。
处理器601负责管理总线600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6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601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在实施中,不同的场景下一个设备可能会作为第一传输设备,也可能作为第二传输设备,所以图5的第一传输设备和图6的第二传输设备的功能可以合在一个实体中(即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的模块在一个实体中),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第一传输设备的功能或第二传输设备的功能。
以上参照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描述本申请。应理解,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一个块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块的组合。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块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方法。
相应地,还可以用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码等)来实施本申请。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可以采取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具有在介质中实现的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以由指令执行系统来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而使用。在本申请上下文中,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意介质,其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输、或传送程序,以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7)

1.一种针对序列号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传输设备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与第二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发生无法修复的错误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对SN长度进行重配置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复位处理或对层二的状态进行重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业务特性和SN长度的对应关系,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确定当前的业务特性对应的SN长度;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从确定的SN长度中进行选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确定满足提升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或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确定满足降低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或
在初始选择时,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最短的SN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一阈值;
接收到高层触发的升高指示;
接收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升高指示;
所述降低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协议数据单元PDU的个数小于第二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一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收到反馈的数据和未收到反馈的数据确定的;或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接收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三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二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成功接收和未成功接收的数据确定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之后,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数据传输操作之前,还包括: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则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则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之后,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数据传输操作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为发送设备,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每个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或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控制Control PDU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接收设备返回的针对所述Control的反馈信息,则重新通过Control PDU向接收设备发送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后启动的。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数据传输操作,包括:
若空口使用的SN长度与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不同,则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空口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一基准值,以及根据本地状态变量使用的SN长度确定第二基准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为传输窗口的上边界或下边界;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N长度为无线链路控制RLC SN的长度,或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DCP SN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SN长度为PDCP SN的长度,则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的SN长度为Count值的长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超帧号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16.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或
所述第一传输设备确定的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包括Count值的长度,其余SN长度是在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17.一种针对序列号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是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的;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包括:
若所述第二传输设备为接收设备,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对应的SN长度的信息;或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通过Control PDU接收用于指示SN长度的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大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小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收到来自第一传输设备的信息的长度为之前使用的SN长度,则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通知的SN长度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升位处理或降位处理。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在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四阈值后,向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升高指示,以使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增加SN长度。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确定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超时;
其中,所述长度改变禁止定时器是在上次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后启动的。
24.如权利要求17~2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设备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设备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不同的SN长度是在建立DRB时通过RRC层配置的。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N长度为RLC SN的长度,或PDCP SN的长度。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SN长度为PDCP SN的长度,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的SN长度为Count值的长度。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unt值的长度等于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与HFN之和;
随着SN长度的变化,所述Count值的长度不变,HFN进行相应变化。
29.一种针对序列号SN长度进行处理的第一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设备包括:
长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不同的SN长度;
长度选择模块,用于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SN长度;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选择的SN长度与第二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第一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在确定满足提升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或
在确定满足降低条件后,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或
在初始选择时,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最短的SN长度。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第一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传输窗口当前可用资源小于第一阈值;
接收到高层触发的升高指示;
接收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升高指示;
所述降低条件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发送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二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一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收到反馈的数据和未收到反馈的数据确定的;或
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是接收设备,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小于第三阈值的时长超过第二缩短时长,其中所述传输窗口中需要标记PDU的个数是根据传输窗口中成功接收和未成功接收的数据确定的。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第一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长的SN长度,则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若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比当前使用的SN长度短的SN长度则根据选择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一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进行升位处理时,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在进行降位处理时,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34.如权利要求29~33任一所述的第一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层二协议从所述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为空口使用的SN选择SN长度,以及为本地状态变量配置SN长度。
35.一种针对序列号SN长度进行处理的第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传输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是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过层二协议从多个不同的SN长度中选择的;
传输操作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第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操作模块还用于:
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大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升位处理;或
在第一传输设备通知的SN长度小于当前使用的SN长度后,根据通知的SN长度进行降位处理。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操作模块还用于:
在进行升位处理时,根据选择的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进行升位处理;
在进行降位处理时,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下边界进行降位处理;或根据SN长度和当前的传输窗口的上边界进行降位处理。
CN201710184472.0A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8631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472.0A CN108631921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472.0A CN108631921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921A true CN108631921A (zh) 2018-10-09
CN108631921B CN108631921B (zh) 2020-10-20

Family

ID=63707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4472.0A Active CN108631921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3192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1455A1 (zh) * 2020-11-24 2022-06-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98661A (zh) * 2020-12-07 2022-06-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22687A1 (zh) * 2021-04-21 2022-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WO2023041016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播业务的状态变量指示方法和设备
CN117135775A (zh) * 2023-04-04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711A (zh) * 2007-04-30 2008-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单元转换的方法、设备及数据单元传输的系统
CN101374331A (zh) * 2007-08-20 2009-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无线链路控制层序列号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090149189A1 (en) * 2007-12-07 2009-06-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rlc and pdcp sub-layers
CN101682464A (zh) * 2007-05-07 2010-03-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使用多种协议的无线通信重用序列号
CN105307159A (zh) * 2014-06-25 2016-02-0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通信组呼业务的空口加密方法
CN108282292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数据的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711A (zh) * 2007-04-30 2008-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单元转换的方法、设备及数据单元传输的系统
CN101682464A (zh) * 2007-05-07 2010-03-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使用多种协议的无线通信重用序列号
CN101374331A (zh) * 2007-08-20 2009-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无线链路控制层序列号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090149189A1 (en) * 2007-12-07 2009-06-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rlc and pdcp sub-layers
CN105307159A (zh) * 2014-06-25 2016-02-0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通信组呼业务的空口加密方法
CN108282292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数据的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Lossless PDCP SN reconfiguration at HO"", 《3GPP》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1455A1 (zh) * 2020-11-24 2022-06-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98661A (zh) * 2020-12-07 2022-06-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22687A1 (zh) * 2021-04-21 2022-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WO2023041016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播业务的状态变量指示方法和设备
CN117135775A (zh) * 2023-04-04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921B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1921A (zh) 一种针对sn长度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4159257B (zh) 用于多用户复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06131893B (zh) 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KR101011441B1 (ko) 버퍼 상태 보고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2008509622A (ja) Ackフレーム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10034905A (zh) 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245870A (zh) 处理无线链路失败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
CN104106243B (zh)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分组流的方法和装置
TWI628928B (zh) 數位無線電通訊
CN107889163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TW201707409A (zh) 一種資訊傳輸的方法及裝置
CN102348292B (zh) 一种基于mac子层和rlc子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301818A (zh) 中继链路中处理数据的方法、中继节点和系统
CN102655448A (zh)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媒质访问控制层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8028732A (zh) 用于配置的上行链路准予的lte harq反馈
JP6776428B2 (ja) 高帯域幅ワイヤレス通信のための処理時間拡張
CN109788544A (zh) 一种层2处理方法、cu及du
CN109560899A (zh) 一种进行重复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93577A (zh) 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CN10861634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7276727A (zh) 一种进行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07347199B (zh) 一种切换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KR20190103179A (ko) Rlc 계층 상태 리포트 제어 pdu의 전송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US20200154306A1 (e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4982062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