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7049A - 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7049A
CN102887049A CN2012102459395A CN201210245939A CN102887049A CN 102887049 A CN102887049 A CN 102887049A CN 2012102459395 A CN2012102459395 A CN 2012102459395A CN 201210245939 A CN201210245939 A CN 201210245939A CN 102887049 A CN102887049 A CN 102887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ration panel
panel
erecting device
panels
body pa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59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7049B (zh
Inventor
井上俊弘
胡戈·福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87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7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7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7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60J5/10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about door frame, panels, materials used, reinfor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7Rear spoi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0Trim molding fastener
    • Y10T24/309Plastic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包括车身面板、装饰面板和第一安装装置。所述车身面板包括相连的内面板和外面板。所述外面板包括基面和安装面,所述基面沿着所述车身面板的周缘延伸,所述安装面相对于所述基面的与所述安装面相邻的部分隆起。所述安装面限定延伸至所述外面板的相反凹面处的孔。所述外面板的基面沿着所述安装面的周部的大部分紧靠所述内面板。所述装饰面板与所述车身面板联接。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将所述装饰面板联接到所述车身面板上,并且穿过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孔的周边接合,以便使所述装饰面板在安装位置至少部分地保持在所述车身面板上。

Description

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车身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具有与车身面板联接的装饰面板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上的外部装饰物需要可靠地安装到车辆的外车体面板上,以经受变化的天气条件、旅途环境以及与车辆拥有者或其他物体的偶然接触。当代的车辆款式趋向于限制可用于安装这种装饰物的车体表面面积。例如,后扰流器仅在几个挑选出的位置安装在行李箱门或后背门(例如,举升门或后舱门)上。具体地说,高位置安装在后背门上的后扰流器通常横跨后背门的与车顶的后缘相邻的顶缘而安装。通常,横跨后背门的顶部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来安装这种扰流结构。然而,在其他位置则难以找到足够的安装表面面积。
发明内容
一些车辆后扰流器包括从后背门的侧缘上至少部分地向下延伸的装饰面板。已经发现,在后背门的侧缘上可用于安装这种装饰面板的车体表面面积是有限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车身结构:即便在具有有限的车体表面面积的位置,也能够确保装饰面板的牢固安装。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包括车身面板、装饰面板和第一安装装置。所述车身面板包括彼此固定的内面板和外面板。所述外面板包括基面和安装面,所述基面沿着所述车身面板的周缘延伸,所述安装面相对于所述基面的与所述安装面相邻的部分隆起。所述安装面限定延伸至所述外面板的相反凹面处的孔。所述外面板的基面沿着所述安装面的周部的大部分紧靠所述内面板。所述装饰面板与所述车身面板联接。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将所述装饰面板联接到所述车身面板上。所述第一安装装置穿过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孔的周边接合,以便使所述装饰面板在安装位置至少部分地保持在所述车身面板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下述结合附图披露了一个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可以明了本发明的车身结构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构成原始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
图1是具有根据一个图示实施例的后部车体结构的车辆的后透视图,该后部车体结构具有用于将装饰面板联接到后背门上的安装结构;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的分解的后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装饰面板的放大前视图,示出装饰面板侧的安装结构;
图4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装饰面板的细节透视图,示出装饰面板侧的安装结构;
图5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背门的外表面的放大透视图,示出后背门侧的安装结构;
图6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的放大前视图,示出当装饰面板与后背门的外车体面板的外表面联接时的后背门的外车体面板的内表面;
图7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的放大前视图,其中后背门的内车体面板设置在外车体面板的内表面上;
图8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的部分侧视图,示出在安装装饰面板期间相对于后背门的非线性移动;
图9是沿图6中的线IX-IX截取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的部分剖视图,示出在安装装饰面板期间相对于后背门的非线性移动;
图10是示出沿图6中的线X-X截取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其中装饰面板安装在后背门上;
图11是示出沿图7中的线XI-XI截取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其中装饰面板安装在后背门上;
图12是示出沿图7中的线XII-XII截取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其中装饰面板安装在后背门上;以及
图13是示出沿图7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其中装饰面板安装在后背门上。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说明书的内容中可以明了,下述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
首先参考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辆10的后部车体结构(例如,车身结构)。除了其他部件之外,车辆10的后部车体结构还包括后背门12、后窗玻璃(例如,窗面板)13以及具有后扰流器16和一对装饰面板18的扰流单元14。后背门12典型地由金属或者典型地用于车辆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后背门12通过一对铰轴(未示出)枢转地安装在车辆10的顶板20上,以形成所谓的掀背型车辆。后背门12限定有开口22。后窗玻璃13设置在后背门12上以盖住开口22。具体地说,后窗玻璃13以本领域公知的常规方式与后背门12的外表面固定联接,使得后背门12的外表面为后窗玻璃13的周部提供周部支撑。设置扰流单元14是为了改善车辆10的空气动力学和外观。
后扰流器16和装饰面板18由塑料或者诸如玻璃纤维、硅或碳纤维等具有足够的刚度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后扰流器16一体地形成为单件式整体部件。每个装饰面板18也一体地形成为单件式整体部件。后扰流器16和装饰面板18固定地联接在一起以形成扰流单元14。如图3所示,装饰面板18借助螺钉26在后扰流器16的两个侧端部处紧固至后扰流器16。扰流单元14(即,后扰流器16与装饰面板18)与后背门12的外表面固定地联接,使得后扰流器16横跨后背门12的顶缘与后背门12联接。此外,每个装饰面板18借助一对安装结构30(还参见图2)与后背门12的外表面固定地联接,使得装饰面板18分别沿着后窗玻璃13的两个侧边缘部(例如,周缘部)从后扰流器16向下延伸。
参考图3至图7,进一步详细描述后背门12、装饰面板18和安装结构30。下文中,将进一步详细描述装饰面板18中的仅一个面板(即,图1和图2中位于车辆10的左侧的装饰面板18)。由于装饰面板18在结构上相对于车辆10的横向中心为镜面对称的,因此为了简单起见将省略对装饰面板18中的另一个面板(即,图1和图2所示的位于车辆10的右侧的装饰面板18)的详细描述。此外,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安装结构30中的仅一个安装结构(即,图1和图2中位于左侧的安装结构30)。类似地,由于安装结构30也在结构上相对于车辆10的横向中心为镜面对称的,因此为了简单起见将省略对安装结构30中的另一个安装结构(即,图1和图2所示的位于右侧的安装结构30)的详细描述。
如图3和图4所示,装饰面板18包括安装部分32和渐缩部分34。安装部分32具有一对螺纹孔,并且安装部分32借助于穿过安装部分32的螺纹孔设置的螺钉26紧固到后扰流器16的侧端部上。渐缩部分34具有一对周缘(例如,周向侧缘)36,该对周缘36在渐缩部分34的末端部(例如,渐缩端部)37处汇合。换句话说,渐缩部分34的周缘36之间在渐缩部分34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沿着渐缩部分34的纵长方向朝向渐缩部分34的末端部37变窄。此外,如图8所示,渐缩部分34的在与车辆10的后部车体结构垂直的方向上的深度也沿着渐缩部分34的纵长方向而减小。此外,渐缩部分34包括主要部(例如,主要部分或第二部)34a和次要部(例如,次要部分或第一部)34b(参见图12和图13)。主要部34a形成在安装部分32和次要部34b之间。次要部34b在次要部34b的与渐缩部分34的末端部37相反的一端与主要部34a相连。
如图3和图4所示,渐缩部分34分别包括位于渐缩部分34的内表面35上的上隆起部38a、下隆起部38b(例如,支座)以及安装部40。渐缩部分34的内表面35限定在渐缩部分34的周缘36之间,并且形成在装饰面板18的安装侧。装饰面板18的安装侧与后背门12的外表面联接,并且与装饰面板18的与后背门12的外表面背离的露出侧相反。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形成在渐缩部分34的主要部34a的内表面35上,由此限定了渐缩部分34的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与内表面35之间的空腔。换句话说,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远离渐缩部分34的内表面35延伸或突出。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中的每一者具有带通孔的隆起板39,穿过通孔可以进入空腔。每个隆起板39位于与渐缩部分34的内表面35间隔开的位置。安装部40形成在渐缩部分34的次要部34b的内表面35上。安装部40包括具有凹口的隆起板41。隆起板41位于与渐缩部分34的内表面35间隔开的位置。
上隆起部38a、下隆起部38b以及安装部40分别形成在渐缩部分34的内表面35上的间隔开的位置处。上隆起部38a、下隆起部38b以及安装部40还沿渐缩部分34的纵长方向对准。如上所述,渐缩部分34的宽度沿渐缩部分34的纵长方向朝渐缩部分34的末端部37变窄。从而,渐缩部分34在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两者处的宽度大于渐缩部分34在安装部40处的宽度。此外,如图3、图4和图11至图13所示,渐缩部分34的深度也朝向渐缩部分34的末端部37减小。具体地说,当从渐缩部分34的内表面35垂直地测量时,渐缩部分34的主要部34a分别在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处具有最大内深度D11和D12(例如,第一最大内深度和第二最大内深度)。当从渐缩部分34的内表面35垂直地测量时,渐缩部分34的次要部34b在形成有安装部40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内深度D13(例如,第一最大内深度)。主要部34a的最大内深度D11、D12大于次要部34b的最大内深度D13。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渐缩部分34的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的各隆起板39上分别安装有一对螺母42之中的一个螺母42。螺母42由金属或者典型地用于车辆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每个螺母42夹持住对应的一个隆起板39。螺母42相对于隆起板39的通孔同心地设置。在安装部40的隆起板41上安装有销或装饰夹44。销44由POM(聚缩醛)或者典型地用于车辆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销44具有头部46、轴部48和一对凸缘部49。当沿轴部48的中心轴线观察时,轴部48具有细长形或椭圆形横截面。头部46形成在轴部48的一端,并且具有比轴部48的直径大的直径以形成扩大部。凸缘部49形成在轴部48的另一端,并且具有比轴部48的直径大的直径。凸缘部49沿着轴部48形成在间隔开的位置处以限定凸缘部49之间的间隙。轴部48插入到安装部40的隆起板41的凹口中,使得凸缘部49从两侧夹住安装部40的隆起板41。轴部48取向为使得轴部48的细长横截面的纵长方向L11设置成与装饰面板18的与销44的轴部48最接近的周缘36基本平行。更具体地说,轴部48的细长横截面的纵长方向L11与装饰面板18的渐缩部分34的纵长方向基本平行。隆起板41的凹口也沿着与轴部48的细长横截面的纵长方向L11平行的方向延伸。
销44形成安装结构30的第一安装装置30a的一部分,该第一安装装置30a在形成有安装部40的位置(例如,第一位置)处将装饰面板18固定地联接到后背门12上。上隆起部38a、下隆起部38b和螺母42形成安装结构30的第二安装装置30b的一部分,该第二安装装置30b在形成有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的位置(例如,第二位置)处将装饰面板18固定地联接到后背门12上。
如图5至图7所示,后背门12主要包括共同地形成车身面板的内车体面板(例如,内面板)50和外车体面板(例如,外面板)54。后背门12还包括一对侧内装饰面板52(例如,与门障碍物检测机构相关联的装饰面板或者其他装饰性门面板)。还如图9至图13所示,内车体面板50与外车体面板54的内表面固定地联接,从而通过遮盖内车体面板50和侧内装饰面板52后方的安装结构30来改善车辆10的内部外观。如图9和图10所示,内车体面板50包括一对通孔59,通孔59接纳紧固件(例如,螺栓62),以便将内车体面板50和外车体面板54联接到装饰面板18上。图7示出在后背门12的左手侧(即,图7的右侧)安装到内车体面板50上的侧内装饰面板52之一。然而,另一个侧内装饰面板52以镜面对称的构造在后背门12的右手侧安装到内车体面板50上。
如图5和图6所示,外车体面板54包括位于外车体面板54的每个侧边上的基面56和安装面58。外车体面板54通过常规的冲压加工由金属或者典型地用于车辆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外车体面板54的左侧部分(即,图6中的右侧)的构造。由于外车体面板54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的构造相对于车辆10的横向中心为镜面对称的,因此为了简单起见而省略了对外车体面板54的右侧部分的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基面56沿着外车体面板54的周缘延伸,并且当后窗玻璃13安装在后背门12的外表面上时,基面56露出。外车体面板54的基面56沿着安装面58的周部的大部分紧靠内车体面板50(参见图9和图10)。基面56具有一对通孔(例如,附加孔)57。通孔57形成在与装饰面板18的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对应的位置处,从而当装饰面板18与后背门12联接时,通孔57分别面对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的隆起板39的通孔。此外,如图10至图12所示,通孔57形成在与内车体面板50的通孔(例如,附加孔)59对应的位置处,从而当内车体面板50与外车体面板54联接时,通孔57与通孔59同心地对准。安装面58相对于基面56上的与安装面相邻的部分隆起,并且限定了位于安装面58下方的空腔55。具体地说,外车体面板54的安装面58与内车体面板50一起限定了位于安装面58下方的在安装面58与内车体面板50之间的空腔55(也参见图9)。安装面58具有孔(例如,孔或座孔)60,穿过该孔60可以进入空腔55。孔60延伸至安装面58的相反凹面(也参见图9和图10)。孔60具有卵形或者细长的形状。安装面58的孔60形成在与装饰面板18的安装部40对应的位置处,从而当装饰面板18与后背门12联接时,安装面58的空腔55容纳安装结构30的销44。安装面58相对于基面56以不平行的方式成角度地设置;从而,基面56的通孔57的中心轴线沿相对于穿过安装面58的孔60的中心轴线不平行的方向延伸。
如图6和图10所示,一对螺栓(例如,紧固件)62分别插设在内车体面板50的通孔59和外车体面板54的通孔57中,并且分别与上隆起部38a的螺母42和下隆起部38b的螺母42紧固,以便将外车体面板54联接到装饰面板18上。螺栓62可以是诸如螺钉、铆钉、粘合剂等其他的紧固件或者任何合适类型的紧固元件。此外,如图5、图6、图9和图10所示,扣环64在外车体面板54的安装面58的孔60内通过粘合剂或通过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与安装面58固定地联接。换句话说,扣环64与孔60接合。扣环64由橡胶或者诸如金属或塑料等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扣环64主要包括主体部分64a和头部凸缘64b。扣环64的主体部分64a由具有封闭底部的椭圆筒形成,且具有与安装面58的孔60的形状一致的外形。头部凸缘64b从主体部分64a的上部周缘沿径向向外地延伸出主体部分64a。当主体部分64a设置在安装面58的孔60内时,头部凸缘64b设置在安装面58上。
扣环64的主体部分64a限定了安装口(例如,安装口或者安装孔)66。安装口66的轮廓具有细长形的或者椭圆形的形状。安装口66在纵长方向L12上的长度尺寸大于销44的头部46在纵长方向L11上的长度尺寸。此外,安装口66在与安装口66的纵长方向L12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宽度尺寸。安装口66的上部周缘的宽度尺寸小于头部46的宽度尺寸。扣环64还包括位于安装口66的内周缘(例如,周边)上的一对保持插头(prong)68。扣环64的保持插头68与销44的头部46匹配以便在装饰面板18与后背门12联接时将销44保持在扣环64的安装口66内。销44的轴部48还与扣环64的安装口66的内周缘接合,以便使装饰面板18在安装位置保持在外车体面板54上。扣环64取向为使得当装饰面板18与后背门12联接时,安装口66的纵长方向L12布置成与销44的轴部48的细长横截面的纵长方向L11(参见图4)平行。此外,扣环64的安装口66还取向为使得在将装饰面板18安装到后背门12的外车体面板54上期间,销44的轴部48沿着扣环64的细长形的安装口66的纵长方向L12移动。具体地说,在头部46穿过安装口66的上部周缘之后,销44可以在扣环64的安装口66内沿着纵长方向L 12滑动,直到头部46与保持插头68配合为止。
扣环64形成安装结构30的第一安装装置30a的一部分,且在形成有安装部40的位置(例如,第一位置)处将装饰面板18固定地联接到后背门12上。螺栓62形成安装结构30的第二安装装置30b的一部分,且在形成有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的位置(例如,第二位置)处将装饰面板18固定地联接到后背门12上。
参考图6和图8至图10,将描述如何将扰流单元14(即,后扰流器16和装饰面板18)安装到后背门12上。在将扰流单元14联接到后背门12上之前,通过螺钉26将后扰流器16与装饰面板18如图3所示的那样联接在一起以形成扰流单元14。将后窗玻璃13设置在外车体面板54的外表面上以覆盖后背门12的开口22。以上面所描述的方式,将螺母42和销44与装饰面板18联接,并且将扣环64与外车体面板54联接。使内车体面板50与外车体面板54联接。将后扰流器16的联接部分(未示出)与外车体面板54宽松地接合(例如,借助位于后扰流器16与外车体面板54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紧固件),使得扰流单元14能够围绕联接部分相对于外车体面板54枢转。此外,如图8和图10所示,将扰流单元14相对于外车体面板54围绕联接部分沿着非线性或枢转的安装路径P11朝向外车体面板54向下枢转,使得销44卡扣到扣环64内。具体地说,将销44的头部46插入扣环64的安装口66内,并且使头部46与扣环64的保持插头68接合。在该安装位置,装饰面板18的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与外车体面板54的通孔57对准。此外,使螺栓62穿过内车体面板50的通孔59和外车体面板54的通孔57并分别紧固至上隆起部38a的螺母42和下隆起部38b的螺母42。结果,扰流单元14被固定地联接到后背门12的外车体面板54上。在此之后,还可以应用附加的紧固件72,以便使后扰流器16的联接部分与外车体面板54固定地联接。
本申请的一个优点涉及下述事实:外车体面板54的安装面58形成为隆起的车体面,并且装饰面板18在装饰面板18的末端部37处与外车体面板54的安装面58联接。从而,即使外车体面板54的狭窄区域在接下来渐缩成外车体面板54的外缘之前在这一位置露出,装饰面板18也能够与后背门12的外车体面板54可靠地联接。此外,装饰面板18在安装面58处的深度可以设计得相对较小,从而使得安装部40的销44成正比地缩短。结果,可以更加刚性地形成装饰面板18的第一安装装置30a。
另外,如上文所述,装饰面板18的主要部34a借助第二安装装置30b与外车体面板54联接,并且装饰面板18的次要部34b借助第一安装装置30a与外车体面板54联接。由于装饰面板18的次要部34b以这种布置方式与外车体面板54直接联接,因此可以同时避免装饰面板18的末端部37与外车体面板54之间的分离以及装饰面板18与后窗玻璃13之间的分离,从而改善了车辆10的外观。此外,即使装饰面板18的次要部34b不具有足够的宽度或厚度来容纳第二安装装置30b(即,上隆起部38a和下隆起部38b),装饰面板18的次要部34b也可以单独借助第一安装装置30a(即,销44和扣环64)与后背门12的外车体面板54可靠地联接。
另外,扣环64的安装口66具有细长形状以容纳销44的轴部48。扣环64的安装口66取向为使得在将装饰面板18安装到外车体面板54上期间,销44的轴部48部分地沿着安装口66的纵长方向L12移动。从而,即使在将装饰面板18安装到后背门12上期间需要非线性的安装路径P11,也可以容易地将销44插入并容纳在扣环64的安装口66内。结果,可以容易地将装饰面板18联接到后背门12上。
此外,销44的轴部48也具有细长形的横截面。销44的轴部48取向为使得细长形的横截面的纵长方向L11与装饰面板18的与销44的轴部48最接近的周缘36基本平行。从而,即使横向力施加到装饰面板18的周缘36上(例如,由于诸如清洁窗玻璃13或者通过后背门12对货物区进行装载/卸载等用户活动),销44的轴部48也能够借助销44的轴部48的较大突伸区域来吸收该横向力。从而,可以提高装饰面板18与外车体面板54之间抵抗施加于装饰面板18上的横向力的连接强度。因此,一旦扰流单元14安装在后背门12上,就能可靠地将装饰面板18与外车体面板54联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销44安装在装饰面板18上,并且扣环64安装在后背门12的外车体面板54上。作为选择,可以在外车体面板54的安装面58上安装销44,并且可以在装饰面板18上安装扣环64。
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本文在描述上述实施例时所使用的下述方位术语“前”、“后”、“上”、“下”、“竖直”、“水平”、“下方”和“横向”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位术语指的是配备有车身结构的车辆的方向。因此,这些术语在用来描述本发明时,应相对于配备有车身机构的车辆来进行解释。
尽管仅仅选择了所选定的实施例来阐述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说明书容易得知,可以在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例如,各个部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取向可根据需要和/或期望进行改变。显示为相互直接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可具有布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在特定实施例中不一定同时存在全部的优点。独创于现有技术的每个特征单独或者与其它结构相结合,也应当被视为申请人对包括由这些特征具体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构思在内的进一步发明的单独描述。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仅是为了示例性阐述而提供,而不是为了限制如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限定的本发明。

Claims (20)

1.一种车身结构,包括:
车身面板,其包括彼此固定的内面板和外面板,所述外面板包括基面和安装面,所述基面沿着所述车身面板的周缘延伸,所述安装面相对于所述基面的与所述安装面相邻的部分隆起,所述安装面限定延伸至所述外面板的相反凹面处的孔,并且所述外面板的基面沿着所述安装面的周部的大部分紧靠所述内面板;
装饰面板,其与所述车身面板联接;以及
第一安装装置,其将所述装饰面板联接到所述车身面板上,所述第一安装装置穿过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孔的周边接合,以便使所述装饰面板在安装位置至少部分地保持在所述车身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装饰面板具有与所述车身面板联接的安装侧和背向所述车身面板的露出侧,所述装饰面板包括渐缩部分,所述渐缩部分在所述渐缩部分的一对周缘之间具有设置在第一位置的第一部和设置在第二位置的第二部,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渐缩部分的纵长方向与所述第一位置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还包括:
窗面板,其设置在所述车身面板上,使得所述窗面板覆盖由所述车身面板所限定的开口,
所述装饰面板沿着所述窗面板的周缘部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包括销和扣环,所述销具有轴部,所述扣环与所述孔接合并且限定了安装口,所述销安装在所述装饰面板上,所述扣环安装在所述车身面板上,所述销的轴部与所述安装口的周边接合,以便使所述装饰面板在所述安装位置至少部分地保持在所述车身面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销的轴部具有细长形的横截面,所述销的轴部取向为使得所述细长形的横截面的纵长方向布置为基本平行于所述装饰面板的与所述销的轴部最接近的周向侧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车身结构,还包括:
第二安装装置,其将所述装饰面板固定地联接到所述车身面板上,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和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将所述装饰面板联接到所述车身面板上,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间隔开,
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和所述第二安装装置相对于所述装饰面板和所述车身面板构造为使得在借助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和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将所述装饰面板安装到所述车身面板上期间,所述装饰面板需要相对于车身的非线性的安装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包括销和扣环,所述销具有轴部,所述扣环与所述孔接合并且限定了安装口,所述销安装在所述装饰面板上,所述扣环安装在所述车身面板上,所述销的轴部与所述安装口的周边接合,以便使所述装饰面板在所述安装位置至少部分地保持在所述车身面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扣环中的所述安装口的轮廓具有细长形的形状,所述扣环的安装口取向为使得在借助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和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将所述装饰面板安装到所述车身面板上期间,所述销的轴部沿着所述扣环的安装口的纵长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包括具有轴部的销,所述轴部具有细长形的横截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轴部的细长形的横截面的纵长方向设置为基本平行于所述装饰面板的与所述销的轴部最接近的周向侧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车身面板的安装面相对于所述外面板的基面以不平行的方式成角度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还包括:
窗面板,其设置在所述车身面板上,
所述装饰面板沿着所述车身面板的周缘和所述窗面板的周缘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还包括:
第二安装装置,其在所述外面板的基面上的位置处将所述装饰面板联接到所述车身面板上,所述第二安装装置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间隔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从所述装饰面板的内表面突出,使得所述支座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的末端沿所述装饰面板的纵向对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包括穿过附加孔以与所述第二安装装置的支座接合的紧固件,所述附加孔穿过所述内面板和所述外面板的基面这两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装置位于所述装饰面板的渐缩端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装饰面板包括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所述第一安装装置位于所述次要部分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次要部分在所述次要部分的与所述装饰面板的渐缩部分相反的端部处与所述主要部分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车身面板包括内车体面板和外车体面板,所述内车体面板和所述外车体面板共同地限定了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位于所述内车体面板和所述外车体面板之间的空腔。
20.一种车身结构,包括:
车身面板;
装饰面板,其具有与所述车身面板联接的安装侧和背向所述车身面板的露出侧,所述装饰面板包括渐缩部分,所述渐缩部分在所述渐缩部分的一对周缘之间具有设置在第一位置的第一部和设置在第二位置的第二部,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渐缩部分的纵长方向与所述第一位置间隔开;
第一安装装置,其在所述第一位置将所述装饰面板固定地联接到所述车身面板上,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包括具有轴部的销和限定有孔的扣环,所述销安装在所述装饰面板和所述车身面板之中的一者上,所述扣环安装在所述装饰面板和所述车身面板之中的另一者上,所述销的轴部与所述扣环的孔的周边接合,以便使所述装饰面板在安装位置至少部分地保持在所述车身面板上;以及
第二安装装置,其在所述第二位置将所述装饰面板固定地联接到所述车身面板上,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包括支座和紧固件,所述支座在所述第二位置处设置在所述装饰面板的渐缩部分的第二部上,所述紧固件延伸穿过由所述车身面板限定的孔并与所述支座接合,
当从所述装饰面板的安装平面向所述装饰面板的安装侧垂直地测量时,所述装饰面板的渐缩部分的第一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具有第一最大内深度,
当从所述装饰面板的安装平面向所述装饰面板的安装侧垂直地测量时,所述装饰面板的渐缩部分的第二部在所述第二位置具有第二最大内深度,并且
所述装饰面板的第一最大内深度小于所述装饰面板的第二最大内深度。
CN201210245939.5A 2011-07-21 2012-07-16 车身结构 Active CN102887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188,140 2011-07-21
US13/188,140 US8419099B2 (en) 2011-07-21 2011-07-21 Vehicle body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7049A true CN102887049A (zh) 2013-01-23
CN102887049B CN102887049B (zh) 2014-10-29

Family

ID=47530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5939.5A Active CN102887049B (zh) 2011-07-21 2012-07-16 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419099B2 (zh)
CN (1) CN10288704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8300A (zh) * 2013-04-19 2014-10-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开闭体
CN106218371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结构
CN114084234A (zh) * 2021-11-16 2022-02-2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导风板固定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50240B1 (de) * 2010-11-03 2014-03-26 DURA Automotive Body & Glass Systems GmbH Mehrteilige Blendenleiste
US8523251B1 (en) * 2012-06-08 2013-09-03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fascia support assembly
DE202013005386U1 (de) * 2013-06-13 2014-09-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Seitenspoiler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060849B2 (ja) * 2013-08-08 2017-01-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FR3010381B1 (fr) * 2013-09-09 2017-05-05 Plastic Omnium Cie Becquet pour hayon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8910987B1 (en) 2013-10-18 2014-12-16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body trim structure
US9487069B2 (en) 2014-12-19 2016-11-08 Fca Us Llc Liftgate die cast inner panel sub-assembly
DE202015100661U1 (de) * 2014-12-22 2016-03-24 Rehau Ag + Co. Seitenspoil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9403492B1 (en) * 2015-03-27 2016-08-02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U2016231511B2 (en) * 2015-09-25 2021-05-06 Milenco Limited Caravan door method and system
US9862422B2 (en) * 2016-02-26 2018-01-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astener for providing a clamp load between two parts
US10046721B2 (en) * 2016-09-15 2018-08-14 Iddea California, Llc Vehicle sport bar with removable decorative panels
FR3074728B1 (fr) * 2017-12-08 2019-12-20 Flex-N-Gate France Ouvrant de vehicule comprenant un element de garnissage en saillie
DE102018103970A1 (de) * 2018-02-22 2019-08-2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leit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DE102018114505A1 (de) * 2018-06-18 2019-12-1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JP7155773B2 (ja) * 2018-09-10 2022-10-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ポイラ取付構造
US10875581B2 (en) * 2018-11-30 2020-12-2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trunk lid
US10843640B2 (en) * 2018-12-14 2020-11-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with locator device configured to maintain outer body panel alignment,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FR3092070B1 (fr) * 2019-01-30 2021-01-08 Psa Automobiles Sa Enjoliveur de montant de véhicule, à pièce d’étanchéité
US20210171140A1 (en) * 2019-12-10 2021-06-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tting bracket for bolster adjustment
KR20210075740A (ko) * 2019-12-13 2021-06-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인서트 타입의 확장형 가니쉬 및 그 설치 방법
JP7135223B2 (ja) * 2020-01-29 2022-09-12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テールゲー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41324A (en) * 1952-11-01 1956-04-10 Gen Motors Corp Instrument panel mounting means
US5356195A (en) * 1992-03-18 1994-10-18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Rear spoile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n automatic vehicle and vehicle so equipped
US6286889B1 (en) * 1999-12-28 2001-09-11 Hyundai Motor Company Trim members for tailgate of automobile
CN1762737A (zh) * 2004-10-20 2006-04-2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用释放手柄装置
EP1985501A2 (de) * 2007-04-28 2008-10-29 Rehau Ag + Co Kraftfahrzeug-Verkleidungsbaugruppe,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derartigen Verkleidungsbaugruppe sowie Kraftfahrzeug-Baugruppe mit einer derartigen Verkleidungsbaugruppe
JP2011000919A (ja) * 2009-06-17 2011-01-06 Honda Motor Co Ltd 装飾部材の取付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85623B1 (zh) 1970-11-20 1973-02-02 Ruiloba Montes Ramon
JPS5787768A (en) 1980-11-19 1982-06-01 Honda Motor Co Ltd Automobile with spoiler
US4529244A (en) * 1982-11-19 1985-07-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lastic vehicle body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JPS6078875A (ja) 1983-10-06 1985-05-04 Nissan Motor Co Ltd エアスポイラの取付構造
US4707020A (en) * 1985-07-16 1987-11-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ody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having exterior panels made of synthetic resins
DE3539177A1 (de) 1985-11-05 1987-05-14 Audi Ag Heckklappe fuer ein kraftfahrzeug
JPS6418785A (en) 1987-07-14 1989-01-23 Inoue Mtp Kk Mounting construction of rear spoiler
JPH0714691B2 (ja) 1988-01-11 1995-02-2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開閉体構造
JPH0556766U (ja) 1992-01-06 1993-07-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スポイラーの取付構造
JP2884043B2 (ja) 1995-04-03 1999-04-19 田村プラスチック製品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リアスポイラ
JP3225870B2 (ja) 1996-12-05 2001-11-05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ルーフスポイラの取付構造
JP2003054453A (ja) 2001-08-21 2003-02-26 Fuji Heavy Ind Ltd 外装部品の取付構造
US7220032B2 (en) 2005-03-11 2007-05-22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spoiler with stop lamp
JP2008062810A (ja) 2006-09-07 2008-03-21 Asmo Co Ltd ワイパ装置ユニット及びその取付方法、並びにリアスポイラ装置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JP2009006915A (ja) 2007-06-29 2009-01-15 Aisin Seiki Co Ltd スポイラ装置
JP4688915B2 (ja) * 2008-09-29 2011-05-25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サイドアンダースポイラー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41324A (en) * 1952-11-01 1956-04-10 Gen Motors Corp Instrument panel mounting means
US5356195A (en) * 1992-03-18 1994-10-18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Rear spoile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n automatic vehicle and vehicle so equipped
US6286889B1 (en) * 1999-12-28 2001-09-11 Hyundai Motor Company Trim members for tailgate of automobile
CN1762737A (zh) * 2004-10-20 2006-04-2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用释放手柄装置
EP1985501A2 (de) * 2007-04-28 2008-10-29 Rehau Ag + Co Kraftfahrzeug-Verkleidungsbaugruppe,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derartigen Verkleidungsbaugruppe sowie Kraftfahrzeug-Baugruppe mit einer derartigen Verkleidungsbaugruppe
JP2011000919A (ja) * 2009-06-17 2011-01-06 Honda Motor Co Ltd 装飾部材の取付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8300A (zh) * 2013-04-19 2014-10-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开闭体
CN104108300B (zh) * 2013-04-19 2016-10-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开闭体
CN106218371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结构
CN114084234A (zh) * 2021-11-16 2022-02-2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导风板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19099B2 (en) 2013-04-16
US20130020822A1 (en) 2013-01-24
CN102887049B (zh)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7049B (zh) 车身结构
US7207617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7775586B2 (en) Roof 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a flange having a longitudinal supporting section
US10377429B2 (en) Two-part motor vehicle spoiler
CN103085891B (zh) 车辆挡泥板
WO2007090172A3 (en) Aerodynamic structures for tractor to trailer junction
US9114764B2 (en) Attachment assembly
US10773577B2 (en) Vehicle rear door made of resin
PL1825090T3 (pl) Podpora do klapy tylnej lub maski przedniej nadwozi samochodowych
JP2009196478A (ja) リヤスポイラー構造
US10150517B2 (en) Vehicle roof structure corner connector
CN103228472A (zh) 车辆用开闭装置
ITMI960753A1 (it) Cerniera di porta o di portellone di autoveicoli con angolo di apertura supplementare
WO2013010158A1 (en) License plate frame having an integrated handle and mounting studs
US6386618B1 (en) Single parting line between side door and back door of a vehicle
US9555694B2 (en) Vehicle door assembly
CN114425939B (zh) 一种后三角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US8919870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ular sunroof visor
CN214698681U (zh) 一种内装件塑料卡扣
CN220129921U (zh) 一种车用遮阳罩及商用卡车
CN213861808U (zh) 车门结构及汽车
JPH0423747Y2 (zh)
JPH0439053Y2 (zh)
US20140062053A1 (en) Reflective mud flap
CN204196803U (zh) 一种汽车后门槛内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