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3984A - 具有配重和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配重和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3984A
CN102883984A CN2010800642802A CN201080064280A CN102883984A CN 102883984 A CN102883984 A CN 102883984A CN 2010800642802 A CN2010800642802 A CN 2010800642802A CN 201080064280 A CN201080064280 A CN 201080064280A CN 102883984 A CN102883984 A CN 102883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lift car
guiding device
guiding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42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3984B (zh
Inventor
比亚内·林德伯格
斯蒂芬·杨斯
施特凡·胡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2883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3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3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39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2Guideways; Guides with a special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1Guideways; Guides with a particular position in the shaft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系统(10),包括电梯井道(6)、电梯轿厢(1)、配重(2)以及用于驱动和承载所述电梯轿厢(1)的多个承载件(5)。所述电梯轿厢(1)沿一个移动行程(Ymax)反向于所述配重(2)运动。所述电梯系统(10)包括一个用于引导所述配重(2)的配重引导装置。这个配重引导装置(20)应用于一个相遇区(BZ)中。配重引导装置(20)设计用于在该相遇区(BZ)内通过在该电梯轿厢(1)与该配重引导装置(20)之间以及在该配重(2)与该配重引导装置(20)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来为该配重(2)提供相对于该电梯轿厢(1)的引导。

Description

具有配重和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配重和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
人们在设计和建造电梯系统时,普遍希望能找到尽可能安全、简单而稳定的低成本解决方案。这一点主要通过最大程度地对电梯部件进行紧凑和节省空间的设计而实现。
常规配重一般是在配重引导装置的引导下沿井道壁运动。这些配重引导装置固定在井道壁上。井道壁因制造公差的缘故往往不平整,这就必须将相应的固定件实施得具有一定的公差补偿能力。此外还需要沿井道高度设置大量的固定点,这会带来较大的安装耗费。
电梯井道内空间一般较为狭小,这就需要尽量减小单个部件的尺寸。但是不能以降低安全性、稳健性和舒适性为代价。
存在有不同的方案,可以实现对配重和电梯轿厢的共同引导。相关实例从以下文献中是已知的。
从文件US 1 896 900A已知一种电梯轿厢和配重受到逆向引导的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包括一对沿整个井道延伸的竖向导轨。电梯轿厢以及配重均沿这些导轨运动。
文件EP 0 745 552A1涉及一种采用模块化结构且具有两个用于引导电梯轿厢的柱状引导装置的加装式电梯(Anbauaufzug)。电梯轿厢具有带轮子的自有驱动装置,以便能沿引导装置的工作面运动。所用的配重在柱状引导装置内部运动。
文件DE 4423412A1涉及一种用于轿厢和配重的引导装置,轿厢和配重可沿一个共用的导轨对来运动。
文件EP 0 442 230A1描述一种可使得配重和电梯轿厢沿一个共用的导柱(Kolonne)运动的装置。这个共用的导柱安装在井道壁上,其延伸幅度覆盖井道内的总移动行程。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现有技术中电梯系统的上述缺点,并且在尺寸、而且还在复杂度、重量及其他特性方面相对现有技术来优化配重引导装置。
此外,应当能够简单且耗费更低地安装配重引导装置。
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根据本发明的配重引导装置。本发明使得一种新的且更为简单的配重引导装置结构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配重引导装置是一种交互式或相对反向地引导电梯轿厢和配重的引导装置。该配重引导装置被设计为,使电梯轿厢和配重在彼此错过(Aneinandervorbeifahren)时不会发生碰撞或受到阻碍。该配重引导装置沿一相遇区延伸。在此情况下,配重引导装置比电梯轿厢的总移动行程短。
为了防止电梯轿厢和配重在大约一半的井道高度处交错时发生碰撞,优选将该交互式或相对反向的配重引导装置设置在电梯轿厢和配重之间。本发明的配重引导装置又称共用配重引导装置或相对配重引导装置。相对配重引导装置这一概念的意思是,配重受到相对于电梯轿厢的引导。
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可以安装在电梯轿厢或配重上。
静止式的、不移动的配重引导装置优选在电梯井道内布置在电梯轿厢和配重之间,其中,配重和电梯轿厢均借助相应的滑动元件(例如借助滑靴)接合到该配重引导装置中,从而实现电梯轿厢与配重的安全的、无碰撞的运动。不需要再将配重引导装置沿整个井道高度固定到井道壁上。
依据相应的实施方案,只需要在井道顶部和井坑区域内为配重引导装置提供固定装置。
配重引导装置的功能主要是防止配重与电梯轿厢发生碰撞,本发明在此基础上提出这种新颖的配重引导装置方案。
下文将借助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细节与优点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
图1具有靠近井道壁的配重引导装置的一种常规电梯系统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
图2一种服务三个楼层的常规电梯系统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其中分别对电梯轿厢和配重的三个不同位置进行了图示;
图3A根据本发明的、包括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B根据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包括电梯轿厢在内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5A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包括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B根据本发明的、如图5A所示的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其中电梯井道以缩短的方式显示,以便能示出处于最高位置的电梯轿厢和处于最低位置的配重;
图6A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有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B如图6A所示的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C如图6A所示的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7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其中电梯井道以缩短的方式显示,以便能示出处于最高位置的电梯轿厢和处于最低位置的配重。图7所示的实施方案不是本发明的主题;
图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其中示出电梯井道的一个中部区段;
图9另一个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10A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有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0B如图10A所示的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1另一个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相同部件或作用相同的部件用同样的参考标记表示。右、左、上、下、前和后等方位说明以图中相应的安排为准。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仅用于更好地说明各个方向。
图1示意性展示了对应于现有技术的电梯系统10。电梯系统10具有实施为配重导轨4形式的配重引导装置,这些配重导轨沿电梯井道6的井道壁延伸。
下面借助图1对这种电梯系统10的主要元件进行说明。在图示实例中,电梯系统10包括电梯轿厢1,该电梯轿厢通过承载件5与配重2连接。上部井道区域内可以设置相应的驱动件和转向滑轮,如图1中借助两个圆盘7和8示意性表示的。电梯系统10的电梯轿厢1、配重2和其他元件及部件被安排和设置为,让电梯轿厢1在电梯井道6内能够竖直(即在y方向)移动。其中电梯轿厢1与配重2逆向运动。用于引导电梯轿厢1和配重2的导轨的延伸幅度通常覆盖井道高度方向(即y向)上的总移动行程。在图1中,这些电梯导轨3之一用双虚线表示。这些配重导轨4之一用单虚线表示。
图2示意性展示了一个常规电梯系统10的其他细节。下文将借助图2对说明书中所用到的其他概念、方向说明及区域进行定义。电梯井道6从井道底部11延伸至井道顶部12。井道顶部12区域内设有用于容纳驱动装置和例如驱动或转向滑轮7、8(见图1)的机室。该机室也可以设置在井道底部11的区域中。电梯系统10在此服务三个楼层E1-E3。每个楼层E1、E2、E3所在的高度各设有一个井道门9。用附图标记1.1和环绕的点线表示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电梯轿厢。当电梯轿厢1.1处于最低位置时,配重处于最高位置。附图标记2.1代表的是处于最高位置时的配重。此时的配重2.1用环绕的点线表示。用附图标记1.2和环绕的点线表示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电梯轿厢。当电梯轿厢1.2处于最高位置时,配重处于最低位置。附图标记2.2代表的是处于最低位置时的配重。电梯轿厢2和配重2大约在一半的移动行程Ymax处相遇。相应的相遇点在图2中用BP表示。在这个相遇点BP的区域内定义一个所谓的相遇区BZ,该相遇区从相遇点BP出发沿y方向朝上并朝下各延伸一段距离。
下文将对本发明提供的多种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3A为第一实施方案,以在一个与x-z平面平行的平面中的横截面图的形式展示。
电梯系统10在所有的实施方案中的突出之处都在于,其包括电梯井道6、电梯轿厢1、配重2和承载件5。这些元件/部件1、2、5、6被安排并布置为,使得承载件5能承载并驱动电梯轿厢1和配重2。其中电梯轿厢1在工作中沿移动行程Ymax反向于配重2运动。电梯轿厢1和配重2移动并在相遇区BZ内彼此错过。电梯系统10包含了用于引导配重2的一个新颖的、本发明类型的配重引导装置,该配重引导装置在下文中用附图标记20表示。
配重引导装置20的突出之处在于,其应用于相遇区BZ中。
配重引导装置20设计用于在相遇区BZ内通过电梯轿厢1与配重引导装置20之间以及配重2与配重引导装置20之间直接的机械相互作用,来为配重2提供相对于电梯轿厢1的引导。于是,配重引导装置20在所有实施方案中均起到交互式或相对反向的配重引导装置20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的配重引导装置20又称共用配重引导装置20。
第一实施方案的配重引导装置20的突出之处在于,其构成为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20。这个配重引导装置20或者如图3A所示固定在电梯轿厢1上,或者固定在配重2上(未图示)。
在如图3A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配重引导装置20具有滑动面25(见图3B),该滑动面被设计为使得当电梯轿厢1从配重2旁边经过时,配重2沿这个滑动面25滑动。图3B展示了这种配重引导装置20的细节图。配重引导装置20在此实施为具有矩形滑动面25的元件,该滑动面的z向延伸尺度优选与配重2的(z向)宽度相匹配。侧向地设有引导边缘26,由此当配重2从包括配重引导装置20在内的电梯轿厢1旁边彼此错过时,能够实现x-y平面内的侧向引导。背面27优选实施为,能够与电梯轿厢1的后壁和/或承载结构进行固定的机械连接。固定配重引导装置20时优选使用阻尼件,以便阻隔电梯轿厢1上的噪声和振动。
图4展示了第一实施方案的一种变体。图中示出电梯轿厢1的一部分后壁以及布置在该后壁上的配重引导装置20。这里的配重引导装置20也包括滑动面25和侧向引导边缘26。引入区和引出区内设有所谓的引入装置23和引出装置24。当电梯轿厢1和配重2在电梯井道6内相遇时,这些引导装置23、24用于确保将配重2更好地“穿入配重引导装置20中。引入装置23和引出装置24优选包括斜坡、道岔、漏斗或其他能实现(相对)定向的元件。
配重2上可以设置专门的滑动元件和/或滑动面,以便在相遇时能够实现更为柔和(即振动和噪声都较少)的相互作用。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其中配重2上存在能在滑动面25上滚动的滚子、轮子或辊子。滚子、轮子或辊子可以橡胶式地实施,以便取得更好的声学退耦效果。
图3A、图3B或图4所示的配重引导装置20相应也可固定在配重2上。在此情况下设置有一个滑动面,其被设计为,当电梯轿厢1从配重2旁边经过时,电梯轿厢1以其后壁或滑动元件沿该滑动面滑动。优选一种实施方案,其中背面27的区域内存在能在滑动面上滚动的滚子、轮子或辊子。
配重2上可以设置专门的滑动元件和/或滑动面,以便在相遇时实现更为柔和(即振动和噪声都较少)的相互作用。如果配重引导装置20位于配重2上,则同样内容也适用于电梯轿厢2。
另一实施方案的配重引导装置20的突出之处仍在于,其实施为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20。这个配重引导装置20或者如图5A所示固定在电梯轿厢1上,或者固定在配重2上(未图示)。
在如图5A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配重引导装置20具有一个或两个滑轨或导轨21,其被设计为,当电梯轿厢1从配重2旁边经过时,配重2连同相应的引导件22一起沿配重引导装置20运动。图5A展示了这种具有导轨21的配重引导装置20的细节图。导轨21在此定位于电梯轿厢1的背面27的侧向(与图3A及图3B中的引导边缘26相似),由此当配重2从包括配重引导装置20在内的电梯轿厢1旁边经过时,能够实现x-y平面内的侧向引导。导轨21优选实施为,能够与电梯轿厢1的后壁27和/或承载结构进行固定的机械连接。固定配重引导装置20时优选使用阻尼件,以便阻隔电梯轿厢1上的噪声和振动。
相应的引导件22优选实施为滚子、轮子、辊子、栓杆或相对导轨(Gegenschienen)。图5A中使用的是栓杆形的引导件22。
图5B展示了图5A所示实施方案的大幅度示意性的图示。电梯井道6以缩短的方式显示。如图5B所示,配重引导装置20处于电梯轿厢1的后壁27上。当配重2靠近井道底部11时,电梯轿厢1靠近井道顶部12。当电梯轿厢1向下运动时,配重2与之相反地向上运动。在相遇区BZ的区域内,在此侧向地位于配重2处的引导件22在电梯轿厢1上的导轨21中滑动。相遇区BZ在此随电梯轿厢1牢固地共同运动。
引入区和引出区内优选设有所谓的引入装置23和引出装置24。当电梯轿厢1和配重2在电梯井道6内相遇时,这些引导装置23、24用于确保将配重2更好地“穿入”配重引导装置20中。引入装置23和引出装置24优选包括斜坡、道岔、漏斗或其他能实现(相对)定向的元件。
优选可在井坑内或井道基部(Schachtfusses)11的区域中为配重2提供固定装置。图5B中示出了这样一个实施为保护空间盖板28的固定装置。
优选可在井道顶部12或上部井道区域内为配重2设置另一个固定装置。图5B中示出了这样一个处于栓杆接收部29形式的固定装置。一个相应的栓杆30位于配重2的顶面上,该栓杆在到达井道顶部12时插入栓杆接收部29中。
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配重引导装置20的突出之处在于,其构成为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20。这种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20仅在y方向延伸一个较短的纵向距离,亦即,该配重引导装置(在y方向)延伸的纵向距离小于电梯轿厢1的总移动行程Ymax。
图6A展示了这种“静止式”实施方案的横截面示意图。在如图6A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电梯轿厢1以及配重2均沿一个共用的配重引导装置20运动。但电梯轿厢1主要通过导轨3进行引导。共用的配重引导装置20布置在电梯轿厢1和配重2之间的中间区域ZB中。配重引导装置20在此是一种具有双引导功能的导轨31。导轨31的向后的侧面设有用于引导配重2的相应引导件22的构件。导轨31的正面设有用于引导电梯轿厢1的相应引导件32的构件。
图6B展示了用作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20的导轨31的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的细节图。相应的引导件22和32包括滑动体22.1、32.1以及用于将滑动体22.1、32.1固定到配重2或电梯轿厢1的销钉22.2、32.2。
优选分别为配重2设置两个这样的引导件22、为电梯轿厢1设置两个这样的引导件32,以免配重2在y-z平面内相对于电梯轿厢1发生翻转或扭转。图6C展示了用作配重引导装置20的导轨31的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的细节图。该图为配重引导装置20的x方向视图。从图6C中可以看到电梯轿厢1的两个引导件32。但未示出电梯轿厢1。这两个引导件32之间在y方向上的距离A小于电梯轿厢的高度HA。配重引导装置20的纵向延伸尺度LG大约对应于电梯轿厢1的高度HA。
相应的引导件22和32仅在相遇区BZ内在导轨31中运动(例如参见图8)。配重引导装置20明显短于移动行程Ymax。该配重引导装置在y方向上的纵向延伸尺度LG优选大约对应于电梯轿厢1的高度HA。图6B、图8和图9所示为具有较短的纵向延伸尺度LG的相应实施方案。
图9展示了用作配重引导装置20的导轨31的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的细节图。该图为配重引导装置20的x方向视图。从图9中可以看到电梯轿厢1的两个引导件32。但未示出电梯轿厢1本身。两个引导件32之间在y方向上的距离A小于电梯轿厢的高度HA。为了对引导件32赋予稳定性,从而改善配重引导装置20的运行平稳性,这两个引导件32可以通过扁铁(Flacheisen)或型材33相互连接。这个扁铁或型材33是任选的。该扁铁或型材33也可应用于图6C所示的实施方案。
引入区和引出区内可以设置如图9中示例性展示的引入装置23和引出装置24。这些引导装置23、24用于确保将配重2的相应引导件22和电梯轿厢1的相应引导件32更好地“穿入”配重引导装置20中。引入装置23和引出装置24优选包括斜坡、道岔、漏斗或其他能实现(相对)定向的元件。
图10A展示了另一个“静止式”实施方案的横截面示意图。在如图10A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电梯轿厢1以及配重2沿一个共用的配重引导装置20运动。这个共用的配重引导装置20在此布置在电梯轿厢1和配重2旁边后方的两个侧面区域内。配重引导装置20在此是一种具有双引导功能的导轨31。导轨31的向外一侧设有用于引导配重2的相应引导件22的构件。导轨31的向内(即在指向电梯轿厢1的方向上)一侧设有用于引导电梯轿厢1的相应引导件32的构件。
图10B展示了用作配重引导装置20的具有双引导功能的导轨31的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的细节图。相应的引导件22和32包括滑动体22.1、32.1以及用于将滑动体22.1固定到配重2的带角度的销钉22.2。引导件32包括用于将滑动体32.1直接固定到电梯轿厢1或承载结构的销钉32.2。
图11展示了具有双引导功能的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20的另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的细节图。这个配重引导装置20包括分立(单独)的短导轨34、35,这些导轨侧向地固定在配重2和电梯轿厢1上。引导功能在此由静止式引导型材36承担。可以在静止式引导型材36的两个指向z方向的边棱上设置端板或滑动元件37,这些端板或滑动元件接合到相应的导轨34、35中并且在其中滑动。这些端板或滑动元件37位于x-y平面内。
图10A、图10B和图11所示的实施方案具有非常节省空间这一优点,因为这些实施方案不需要在配重2与电梯轿厢1的后壁27之间占用空间。
根据本发明,配重2在不同实施方案中尽可能精确地悬挂在其重心上。如图3A、图5A和图6A所示,这一点例如可以借助一个承载件5或一束承载件来实现。如图10A所示,配重2也可以由例如两个承载件5或两束承载件对称地承载。相对于围绕y方向上的一个旋转轴的扭转而言,这个变体为配重2赋予了更多的稳定性。亦即,配重2更稳定地悬挂在y-z平面内。
通过在重心上悬挂的方式(图3A、图5A和图6A)或者关于重心对称的悬挂方式(图10A),配重2在正常工作时始终在其位于x-z平面内的水平投影上方的运动空间内上下运动。这一上下运动发生在y-z平面内。为了防止电梯轿厢1和配重2在大约一半的井道高度处相遇时发生碰撞,提出将共用的配重引导装置20设置在电梯轿厢1和配重2之间。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20可以安装在电梯轿厢1或配重2上。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20则固定在电梯井道6内。
任何实施方案都不需要再将配重引导装置20沿整个井道高度或者沿整个移动行程Ymax固定在井道壁上。举例而言,在井坑区域内也可以借助必要的保护空间盖板28实现一定程度的引导功能。如前所述,井道顶部12的区域内也可以设置一个任选的引导装置。
本发明有诸多优点,部分优点已在上文中做过介绍。以下各项优点尤为重要:
节省空间的构造形式。
井道的平面布局得到最佳利用。因此,本发明例如可应用于现代化解决方案。
配重引导装置20或者导轨21、31、34、35能够成本低廉地制造(例如作为金属板轧制型材或铝质挤压型材)。
安装耗费更低。依据实施方案,只需在电梯井道6内设置两个固定点。具有较短的配重引导装置20的静止式实施方案(例如参见图6C、图8、图9、图10A、图10B、图11)中,只需要借助井道壁区域中的少量(例如两个)固定点就足以实现固定。
取消了对配重引导装置的高耗费的垂准处理(Aussenkeln),因为配重2的运动平面(y-z平面)会自动对准电梯轿厢1的运动平面。
配重引导装置20的整体构造比已有解决方案简单得多。
配重引导装置20在电梯井道设施与周围建筑之间具有更少的接触点(Schnittstellen)数量。这样就只需要将轿厢-电梯导轨3(见图1)沿整个井道高度固定到井道壁。
这种新颖的配重引导装置20对电梯轿厢1有稳定作用。
可以在电梯轿厢1中对新颖的配重引导装置20简单地实施维护。
与目前现有的配重固定装置相比,这种新型的配重引导装置能大幅减少变量。
本发明所提供的新颖的配重引导装置20可以理想地与名称为“具有配重的电梯系统(Aufzugsanlage mit Gegengewicht)”的发明(2009年9月3日提交,申请号为EP09169397.8)组合使用。

Claims (8)

1.一种电梯系统(10),包括一个电梯井道(6)、一个电梯轿厢(1)、一个配重(2)以及用于驱动和承载该电梯轿厢(1)的多个承载件(5),其中,该电梯轿厢(1)在工作中沿一个移动行程(Ymax)反向于该配重(2)运动,该电梯轿厢(1)和该配重(2)在一个相遇区(BZ)内彼此交错运动,并且其中该电梯系统(10)包括一个用于引导该配重(2)的配重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配重引导装置(20)应用于该相遇区(BZ)中并且在井道纵向(y)上仅沿一个区域(LG)延伸,该区域比总的移动行程(Ymax)更短,并且
该配重引导装置(20)被设计为用于在该相遇区(BZ)的区域(LG)内,通过在该电梯轿厢(1)与该配重引导装置(20)之间以及在该配重(2)与该配重引导装置(20)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来为该配重(2)提供相对于该电梯轿厢(1)的相对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10),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引导装置(20)是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导轨(21)的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20),该导轨固定在该配重(2)上,并且该电梯轿厢(1)上存在多个相应的引导件(22),这些相应的引导件被设计为:当该电梯轿厢(1)从该配重(2)旁边经过时,这些引导件暂时接合到该电梯轿厢(1)上的导轨(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10),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引导装置(20)是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导轨(21)的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20),该导轨固定在该配重(2)上,并且该电梯轿厢(1)上存在多个相应的引导件(22),这些相应的引导件被设计为:当该电梯轿厢(1)从该配重(2)旁边经过时,这些引导件暂时接合到该配重(2)上的导轨(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10),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引导装置(20)为一个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20),其中,
该配重引导装置(20)固定在该电梯轿厢(1)上且具有一个滑动面(25),该滑动面被设计为,当该电梯轿厢(1)从该配重(2)旁边经过时,该配重(2)沿该滑动面(25)滑动
或者,该配重引导装置(20)固定在该配重(2)上且具有一个滑动面(25),该滑动面被设计为,当该电梯轿厢(1)从该配重(2)旁边经过时,该电梯轿厢(1)沿该滑动面(25)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梯系统(10),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引导装置(20)包括引入装置(23)和/或引出装置(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10),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引导装置(20)为一个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20),该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在井道纵向(y)上沿该区域(LG)延伸并且既引导该电梯轿厢(1)又引导该配重(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10),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引导装置(20)被设计为用于防止该电梯轿厢(1)和该配重(2)在大约一半的井道高度处相遇时发生碰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10),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引导装置(20)的引入区和引出区内设有引入装置(23)和/或引出装置(24),以便当该电梯轿厢(1)和该配重(2)在该电梯井道(6)内相遇时,确保将该配重(2)更好地穿入该配重引导装置(20)中。
CN201080064280.2A 2009-12-21 2010-12-17 具有配重和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839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180195.1 2009-12-21
EP09180195 2009-12-21
PCT/EP2010/070126 WO2011085910A1 (de) 2009-12-21 2010-12-17 Aufzugsanlage mit gegengewicht und gegengewichtsführ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3984A true CN102883984A (zh) 2013-01-16
CN102883984B CN102883984B (zh) 2015-02-04

Family

ID=42224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428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83984B (zh) 2009-12-21 2010-12-17 具有配重和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516310B1 (zh)
CN (1) CN102883984B (zh)
BR (1) BR112012014759A2 (zh)
ES (1) ES2428014T3 (zh)
PL (1) PL2516310T3 (zh)
WO (1) WO201108591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96900A (en) * 1931-06-15 1933-02-07 Leroy H Kiesling Elevator guide means
EP0442230A1 (fr) * 1990-02-13 1991-08-21 Otis Elevator Company Procédé de montage d'un ascenseur par une colonne technique porteuse modulaire et ascenseur obtenu
DE4423412A1 (de) * 1994-07-05 1996-04-11 Foerder Weber & Systemtechnik Führungseinrichtung
CN1143043A (zh) * 1995-06-02 1997-02-19 英万蒂奥股份公司 附属电梯
JP2006124142A (ja) * 2004-11-01 2006-05-1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騒音抑制装置
EP1864938A1 (de) * 2006-06-09 2007-12-12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und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Aufzugsanlage für Hochgeschwindigkeitsaufzüg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96900A (en) * 1931-06-15 1933-02-07 Leroy H Kiesling Elevator guide means
EP0442230A1 (fr) * 1990-02-13 1991-08-21 Otis Elevator Company Procédé de montage d'un ascenseur par une colonne technique porteuse modulaire et ascenseur obtenu
DE4423412A1 (de) * 1994-07-05 1996-04-11 Foerder Weber & Systemtechnik Führungseinrichtung
CN1143043A (zh) * 1995-06-02 1997-02-19 英万蒂奥股份公司 附属电梯
JP2006124142A (ja) * 2004-11-01 2006-05-1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騒音抑制装置
EP1864938A1 (de) * 2006-06-09 2007-12-12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und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Aufzugsanlage für Hochgeschwindigkeitsaufzü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16310B1 (de) 2013-06-19
WO2011085910A1 (de) 2011-07-21
EP2516310A1 (de) 2012-10-31
CN102883984B (zh) 2015-02-04
ES2428014T3 (es) 2013-11-05
BR112012014759A2 (pt) 2019-09-24
PL2516310T3 (pl) 2013-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1550B2 (en) System having multiple cabs in an elevator shaft
TW200405887A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with several self-propelled cars and at least three elevator hoistways situated adjacently
US10246298B2 (en) Ropeless elevator system
EP2662323B1 (en) Elevator system with multiple cars in a hoistway
CN107662865B (zh) 随行电缆晃动的防止
CN113692390B (zh) 电梯系统
US20180029829A1 (en) Mechanically integrated propulsion guiding unit
EP2748094B1 (en) Elevator roller guide
JP2016528123A (ja) 昇降路の異なる区画内で独立して移動する複数のエレベータかごおよびつり合いおもりを有するシステム
JP6887698B1 (ja) 目地装置
CN101203450B (zh) 电梯装置
US8684143B2 (en) Elevator guide rail system
CN203781580U (zh) 一种无机房乘客电梯的布置结构
CN102883984A (zh) 具有配重和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
JP5081593B2 (ja) 階高調整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移動ケーブル装置
EP1934126B1 (en) Counterweight with partially imbedded buffer
JP567655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20170210598A1 (en) Elevator system
US20220144591A1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two elevator cars in a common shaft
CN106458517A (zh) 电梯系统
EP2786951A1 (en) Door suspension and guiding arrangement for centrally opening panel doors, especially in elevators
JP2023157587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481068B2 (ja) 免震建物用エレベータの可動乗場装置
CN110997545A (zh) 电梯轿厢
CN105270966A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