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3317A -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3317A
CN102883317A CN201210246796XA CN201210246796A CN102883317A CN 102883317 A CN102883317 A CN 102883317A CN 201210246796X A CN201210246796X A CN 201210246796XA CN 201210246796 A CN201210246796 A CN 201210246796A CN 102883317 A CN102883317 A CN 102883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reless network
network relay
setup inform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67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3317B (zh
Inventor
幅吉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ffalo Inc
Original Assignee
Buffal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ffalo Inc filed Critical Buffal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83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3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3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3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使同一客户端在配置有一个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该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并在没有配置一个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另一个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无线网络(NW)系统具备第一、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在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预先设定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第一通信接口部、以及在第一、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为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向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信息发送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第二通信接口部、以及使用接收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部。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定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信息。
背景技术
提出了如下技术:通过在配置于家庭、办公室等的无线LAN接入点(以下简称为“接入点”)与配置于离开家庭等的场所的接入点之间建立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网间协议)会话,即使个人计算机等无线LAN客户端装置(以下简称为“客户端”)的无线LAN环境发生改变也继续进行通信(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41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家庭等的接入点与离开家庭等的场所的接入点之间建立TCP/IP会话的技术中,以在各自的场所配置有接入点为前提。然而,近年来,作为接入点而提出了便携式(移动式)的接入点,在没有配置接入点的场所中能够经由便携式接入点来从客户端连接到因特网等。
在家庭等中配置有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路由器装置(例如由ISP(Internet Services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运营者等提供的家庭网关、以下称作“无线路由器装置”)的情形中,要求经由便携式接入点以及无线路由器装置中的无线路由器装置来使客户端连接到因特网等。这是因为:从无线路由器装置至因特网的接入线路(光线路、ADSL(Asymmetric Digital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线路等)一般与从便携式接入点至因特网的接入线路(3G/HSPA(High Speed PacketAccess:高速分组接入)线路等)相比通信频带更宽,因此能够实现更高速的通信。
然而,在便携式接入点与无线路由器装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设定信息(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安全类别、安全密钥等,以下称作“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互不相同,因此存在从外出目的地返回到家庭等的客户端无法无线连接到路由器装置这种问题。基于相同的理由,存在如下的问题:在家庭等中经由无线路由器装置连接到因特网等的客户端在离开家庭等的场所中无法无线连接到便携式接入点。
此外,这些问题不限于便携式接入点,可能在使固定型的接入点等任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移动时产生。另外,这些问题不限于无线路由器装置,可能在配置有(固定有)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第三层交换机等任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情况下产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同一客户端在配置了两个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的一个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该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并在没有配置一个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另一个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无线连接。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具备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和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在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预先设定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作为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第一通信接口部,其用于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通信;以及信息发送部,在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为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该信息发送部向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第二通信接口部,其用于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通信;以及第一无线通信部,其使用经由上述第二通信接口部接收的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根据应用例1的无线网络系统,在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距离为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预先设定在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被发送给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使用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因而,能够使可使用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的客户端在没有配置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在配置有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无线与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除此之外,在装置间距离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被自动地发送给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而被用于无线通信,因此能够减轻在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确认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内容、另外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设定该内容的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用户无需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置将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设定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需的输入单元、显示输入结果的显示单元,因此能够抑制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制造成本。
[应用例2]在应用例1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距离判断部,该距离判断部判断上述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上述信息发送部向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判断装置间距离是否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之后向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因此能够只在装置间距离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实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接收。因而,能够抑制装置间距离不是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时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接收。
[应用例3]在应用例1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当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到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请求时,上述信息发送部将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距离判断部,其判断上述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及请求发送部,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该请求发送部向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发送请求。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判断装置间距离是否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之后向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因此能够只在装置间距离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实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接收。因而,能够抑制装置间距离不是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时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接收。另外,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执行装置间距离是否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判断,因此能够减轻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处理负荷。
[应用例4]在应用例1~应用例3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保存部,其预先保存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作为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及信息接收部,其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并将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添加到上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中的方式保存在上述保存部,其中,上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保存在上述保存部的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使用预先保存在上述保存部的上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不同于上述客户端的其它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与装置间距离是否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无关地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保存部中事先保存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因而,能够使在装置间距离不是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与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的客户端在装置间距离变成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还能继续与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
[应用例5]在应用例1~应用例3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保存部,其预先保存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作为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及信息接收部,其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并将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覆盖上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方式保存在上述保存部,其中,上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保存在上述保存部的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根据这种结构,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将从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覆盖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方式保存在保存部,因此能够降低保存部的存储容量,能够抑制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制造成本。
[应用例6]在应用例5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在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和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中具有允许输入将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覆盖上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方式保存在上述保存部的指示的用户接口。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在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被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覆盖。
[应用例7]在应用例1~应用例6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在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物理接触的情况下,上述信息发送部向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根据这种结构,距离判断部能够通过判断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是否相互物理接触来容易地判断装置间距离是否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另外,只要是从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以及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的某一个向另一个供电的结构,则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以及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可能为了进行该供电而相互接触。因而,这种供电时也能够使客户端与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
[应用例8]在应用例1~应用例7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第二无线通信部,其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其中,在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上述无线通信控制部停止上述第二无线通信部的动作。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抑制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产生噪声干扰、电波干扰。除此之外,能够抑制在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以及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都配置了的场所不知道客户端与哪个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为宜而无法与其它网络相连接。
[应用例9]在应用例1~应用例8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包含SSID(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安全类别信息以及安全密钥中的任一个。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SSID、安全类别信息、安全密钥之类的信息量较大、且用户较难记住的信息从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自动地发送给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来进行设定,因此能够大大地减轻用户的作业负担。
[应用例10]在应用例1~应用例9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是便携式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接入点,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是固定型的路由器装置。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便携式无线LAN接入点与客户端一起从配置有固定型的路由器装置的场所被拿到没有配置固定型的路由器装置的场所的情况下使客户端与便携式无线LAN接入点无线连接。另外,能够在便携式无线LAN接入点与客户端一起从没有配置固定型的路由器装置的场所被返回到配置有固定型的路由器装置的场所的情况下使客户端与固定型的路由器装置无线连接。
[应用例11]一种无线网络中继装置,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该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备:通信接口部,其用于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通信;距离判断部,其判断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及信息发送部,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该信息发送部向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根据应用例11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在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距离为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预先设定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被发送给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此能够使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使用接收到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因而,能够使可使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的客户端在没有配置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并在配置有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除此之外,在装置间距离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能够被自动地发送给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而用于无线通信,因此能够减轻在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确认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内容、另外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定该内容的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用户无需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置将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设定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需的输入单元、显示输入结果的显示单元,因此能够抑制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制造成本。
[应用例12]一种无线网络中继装置,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该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备:通信接口,其用于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通信;以及信息发送部,当从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到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请求时,该信息发送部将预先设定的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发送给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根据应用例12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当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发送请求时将预先设定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发送给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此能够使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实现使用接收到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客户端无线通信。因而,能够使可使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的客户端在没有配置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并在配置有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除此之外,当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到发送请求时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能够被自动地发送给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而用于无线通信,因此能够减轻在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确认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内容、另外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定该内容的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用户无需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置将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设定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需的输入单元、显示输入结果的显示单元,因此能够抑制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制造成本。
[应用例13]一种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备:通信接口部,其用于与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无线通信部,其使用经由上述通信接口部从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的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根据应用例13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预先设定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并使用接收到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因此能够使可使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的客户端在没有配置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并在配置有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除此之外,使用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因此能够减轻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确认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内容、另外在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定该内容的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用户无需在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置将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设定在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需的输入单元、显示输入结果的显示单元,因此能够抑制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制造成本。
[应用例14]在应用例13所述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还具备:距离判断部,其判断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及请求发送部,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该请求发送部向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请求。根据这种结构,装置间距离是否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判断由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来进行,因此能够减轻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处理负荷。
[应用例15]一种无线网络系统控制方法,为具备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和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控制方法,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预先设定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作为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在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为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向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及(b)在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使用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的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根据应用例15的无线网络系统控制方法,在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距离为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预先设定在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被发送给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使用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因而,能够使可使用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的客户端在没有配置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并在配置有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除此之外,在装置间距离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能够被自动地发送给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而用于无线通信,因此能够减轻在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确认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内容、另外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定该内容的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用户无需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置将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设定在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需的输入单元、显示输入结果的显示单元,因此能够抑制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制造成本。
[应用例16]一种程序,用于控制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使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判断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及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向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根据应用例16的程序,在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距离为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预先设定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被发送给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此能够使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使用接收到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因而,能够使可使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的客户端在没有配置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并在配置有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除此之外,在装置间距离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能够被自动地发送给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而用于无线通信,因此能够减轻在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确认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内容、另外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定该内容的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用户无需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置将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设定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需的输入单元、显示输入结果的显示单元,因此能够抑制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制造成本。
[应用例17]一种程序,用于控制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使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当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到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请求时,将预先设定的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发送给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根据应用例17的程序,当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到发送请求时将预先设定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发送给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此能够使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实现使用接收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客户端无线通信。因而,能够使可使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的客户端在没有配置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并在配置有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除此之外,当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到发送请求时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能够被自动地发送给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而用于无线通信,因此能够减轻在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确认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内容、另外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定该内容的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用户无需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置将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设定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需的输入单元、显示输入结果的显示单元,因此能够抑制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制造成本。
[应用例18]一种程序,用于控制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使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从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及使用接收的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根据应用例18的程序,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预先设定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并使用接收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因此能够使可使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的客户端在没有配置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并在配置有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与该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连接。除此之外,使用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因此能够减轻在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确认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内容、另外在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定该内容的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用户无需在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设置将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设定在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需的输入单元、显示输入结果的显示单元,因此能够抑制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制造成本。
[应用例19]在应用例18所述的程序中,使上述计算机还实现如下功能:判断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及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向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请求。根据这种结构,装置间距离是否为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判断由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来进行,因此能够减轻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处理负荷。
此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以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控制用的计算机程序、记录了该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无线网络系统的第二连接方式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设定更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设定更新处理执行前的无线网络系统的第二连接方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设定更新处理执行后的家庭网关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设定更新处理执行后的无线网络系统的第一连接方式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在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设定更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执行第二实施例的设定更新处理之后的家庭网关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执行第二实施例的设定更新处理之后的无线网络系统的第一连接方式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机座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17是表示在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设定更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在第五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设定更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NS、NSa:无线网络系统;A、B:位置;10、10a:便携式接入点;20、20a、20b:家庭网关;31、32:无线LAN;CL1、CL2:客户端;INT:因特网;CB:移动基站;CN:移动通信网;110:CPU;112:传送处理部;112b:桥功能部;112r:路由器功能部;113:传送控制部;114:连接监视部;115: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30:ROM;130a: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部;131: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40:RAM;145:WPS按钮;152:无线LAN控制电路;154: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60:USB控制电路;162:USB连接接口;170:电池;172:受电部;174:电源连接接口;210:CPU;212:传送处理部;212r:路由器功能部;213:传送控制部;214: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215: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6:连接监视部;230:ROM;230a: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部;231、232: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45:WPS按钮;252:无线LAN控制电路;260:USB控制电路;262:USB连接接口;264:USB/以太网转换部;266:以太网交换部;268:以太网接口;272:受电部;273:供电部;274:电源连接接口;40:机座;460:USB控制电路;462:USB连接接口;464:USB/以太网转换部;466:以太网交换部;468:以太网接口;472:受电部;473:供电部;474:电源连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例:
A1.系统结构: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无线网络系统NS具备家庭网关20和便携式接入点10。无线网络系统NS是用于将客户端CL1以及客户端CL2连接到因特网INT的系统。无线网络系统NS允许多个连接方式来作为家庭网关20以及便携式接入点10的连接方式,在图1所示的连接方式(第一连接方式)中家庭网关20经由未图示的接入线路(例如,光线路、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线路等)与因特网INT连接。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物理连接(接触)。此外,两个客户端CL1、CL2通过无线通信与家庭网关20连接。如后文所述,在第一连接方式中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通信功能停止。
在第一连接方式中,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家庭网关20均配置在同一位置(位置A)。“配置在同一位置”意味着物理上相互接近地配置,例如在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方式中,在用户的自宅、外出目的地,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家庭网关20物理上相互接触地配置。另外,在第一连接方式中,两个客户端CL1、CL2均与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家庭网关20物理接近地配置(即配置在位置A)。具体地说,例如在用户的自宅、外出目的地,两个客户端CL1、CL2配置在从两个客户端CL1、CL2输出的无线信号能够被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家庭网关20接收的范围内。在第一连接方式中,在位置A处,由家庭网关20和两个客户端CL1、CL2形成无线LAN31。具体地说,家庭网关20作为无线LAN接入点而动作,两个客户端CL1、CL2作为无线LAN客户端而动作。另外,在第一连接方式中家庭网关20还作为路由器而动作,两个客户端CL1、CL2能够经由家庭网关20与因特网INT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客户端CL1、CL2是具有无线LAN客户端的功能的普通的个人计算机,因此省略说明。此外,还能够采用游戏机、便携式电话终端等代替个人计算机来作为两个客户端CL1、CL2。
图2是表示无线网络系统的第二连接方式的说明图。在第二连接方式中,各结构要素分开配置在两个位置。具体地说,如图2上段所示,在位置A处配置家庭网关20和客户端CL2。另外,如图2下段所示,在位置B处配置便携式接入点10和客户端CL1。此外,在第二连接方式中,位置A和位置B物理上相互分离得远,例如在自宅和外出目的地等,客户端CL1与家庭网关20分离配置成相互间不能接收到对方输出的无线信号的程度。
在第二连接方式中,在位置B处由便携式接入点10和客户端CL1形成无线LAN32。具体地说,在第二连接方式中,便携式接入点10作为无线LAN接入点而动作,客户端CL1作为无线LAN客户端而动作。便携式接入点10除了作为无线LAN接入点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与移动通信网CN的移动基站CB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以及路由器功能。此外,作为移动通信网CN例如能够采用3G/HSPA(High Speed Packet Access:高速分组接入)线路。在第二连接方式中,客户端CL1能够经由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移动通信网CN与因特网INT连接。
能够在例如用户将便携式接入点10从家庭网关20取下并使客户端CL1和便携式接入点10移动到位置B的情况下从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方式形成第二连接方式。另外,能够在例如用户将客户端CL1和便携式接入点10拿回位置A并将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的情况下从图2所示的第二连接方式形成第一连接方式。在无线网络系统NS中,通过执行后述的设定更新处理,从而即使在连接方式产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客户端CL1继续与因特网INT连接。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的详细结构的框图。便携式接入点1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10、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30、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40、WPS(Wi-Fi Protected Setup:Wi-Fi保护设置)按钮145、无线LAN控制电路152、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54、USB(Universal 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控制电路160、USB连接接口(I/F)162、电池170、受电部172以及电源连接接口(I/F)174。
CPU 110通过执行保存在ROM 130中的数据包中继用的应用程序来作为传送处理部112以及传送控制部113而发挥功能。传送处理部112具有路由器功能部112r以及桥功能部112b,按照目的地地址传送经由各通信接口(无线LAN控制电路152、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54,USB连接接口162)输入的数据包(第三层数据包以及第二层帧)。传送控制部113控制传送处理部112。
另外,CPU 110通过执行保存在ROM 130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更新用的应用程序来作为连接监视部114以及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而发挥功能。连接监视部114监视便携式接入点10至家庭网关20的连接。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在后述的设定更新处理中将设定在自身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发送给家庭网关20。另外,在按下了WPS按钮145的情况下,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将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发送给无线LAN客户端。
无线通信设定信息是指用于进行无线LAN中的通信的信息,是共同设定在无线LAN接入点以及无线LAN客户端中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无线通信设定信息采用SSID(Service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以及安全密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各装置中预先设定有相同的无线LAN的安全类别(方式)。无线LAN的安全类别意味着在无线LAN中交换的数据的加密类别(方式),例如能够采用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有线等效保密)、WPA(Wi-Fi Protected Access:Wi-Fi保护设置)等。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安全密钥”意味着在预先设定的加密方式中使用的密钥。
在ROM 130中除了上述各应用程序之外还具有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部130a。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部130a中预先保存有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如图3所示,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中保存有SSID“SSID_MR”以及安全密钥“aaaaaaaa”。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是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客户端CL1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信息,其由用户来预先设定。
WPS按钮145是用于遵照由Wi-Fi联盟规定的技术规范对与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的客户端通知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来使其设定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的按钮。
无线LAN控制电路152包含调制器、放大器以及天线,例如作为遵循IEEE802.11a/b/g的无线LAN的接入点而动作,与无线LAN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54包含调制器、放大器以及天线,例如作为遵循3G/HSPA的移动通信的终端而与移动通信网的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USB控制电路160控制按照USB标准的数据交换。USB连接接口162与控制电路160连接,由按照USB标准的物理的连接接口群构成。在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时,USB连接接口162与家庭网关20中的相对置的后述的USB连接接口连接(接触)。受电部172接收从家庭网关20经由电源连接接口174提供的电力并向电池170提供电力。在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时,电源连接接口174与家庭网关20中的相对置的后述的电源连接接口连接(接触)。电源连接接口174将从后述的家庭网关20的电源连接接口提供的电力输给受电部172。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家庭网关20具备CPU 210、ROM 230、RAM 240、WPS按钮245、无线LAN控制电路252、USB控制电路260、USB连接接口(I/F)262、Ethernet(以太网(注册商标))接口(I/F)268、Ethernet(以太网)交换部266、USB/Ethernet(以太网)转换部264、受电部272、供电部273以及电源连接接口274。
CPU 210通过执行保存在ROM 230中的数据包中继用的应用程序来作为传送处理部212以及传送控制部213而发挥功能。传送处理部212具备路由器功能部212r。传送处理部212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传送处理部11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同样地,路由器功能部212r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路由器功能部112r相同,传送控制部213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传送控制部11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CPU 210通过执行保存在ROM 230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更新用的应用程序来作为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214以及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而发挥功能。在按下了WPS按钮245的情况下,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214向无线LAN客户端发送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214支持所谓的多SSID(Muliti-SSID)。多SSID意味着能够允许设定多个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并使用各自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因而,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214能够将多个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中的某一个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发送给无线LAN客户端。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在后述的设定更新处理中更新(添加)设定在自身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
在ROM 230中除了上述各应用程序之外还具有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部230a。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部230a中预先保存有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31。如图4所示,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31中保存有SSID“SSID_HGW”以及安全密钥“bbbbbbbb”。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31是在家庭网关20与客户端CL2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信息,由用户来预先设定。
WPS按钮245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WPS按钮14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同样地,无线LAN控制电路252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LAN控制电路152相同,USB控制电路260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USB控制电路16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USB连接接口262由按照USB标准的物理的连接接口群构成,在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时与便携式接入点10中的相对置的USB连接接口160连接(接触)。
Ethernet接口268是处理Ethernet中的第一层、第二层的协议的功能部,连接有用于与未图示的接入线路相连接的网线。Ethernet交换部266与Ethernet接口268以及USB/Ethernet转换部264连接,按照目的地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从Ethernet接口268和USB/Ethernet转换部264输入的Ethernet帧进行中继。
USB/Ethernet转换部264与USB控制电路260和Ethernet交换部266连接。USB/Ethernet转换部264将从USB控制电路260接收的USB数据包转换为Ethernet帧并输出给Ethernet交换部266,另外将从Ethernet交换部266接收的Ethernet帧转换为USB数据包并输出给USB控制电路260。
受电部272接收由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并将其提供给供电部273。在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时,供电部273将从受电部272提供的电力经由电源连接接口274提供给便携式接入点10。
上述便携式接入点1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另外,家庭网关2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USB连接接口16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通信接口部,连接监视部11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距离判断部,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信息发送部,USB连接接口26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通信接口部,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214、传送处理部212、传送控制部213以及无线LAN控制电路25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无线通信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31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部230a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保存部,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信息接收部,传送处理部112以及无线LAN控制电路15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无线通信部,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以及传送控制部113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无线通信控制部。
A2.设定更新处理:
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设定更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图5中,左侧示出表示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右侧示出表示在家庭网关20中执行的过程的流程。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家庭网关20分别当接通电源时执行设定更新处理。
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连接监视部114监视便携式接入点10是否连接到家庭网关20(步骤S105)。例如能够通过有无向电源连接接口174供电来实现该监视。另外,例如能够通过USB标准下的装置间的连接检测流程来实现。
在上述步骤S105中,当检测到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连接时(步骤S105:“是”),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使无线LAN控制电路152的动作停止(步骤S110)。例如在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客户端CL1返回到位置A而从图2所示的第二连接方式变成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方式的情况下,判断为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通信功能(无线LAN接入点与无线LAN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功能)停止。这样,在判断为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相连接的情况下,停止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通信功能是为了抑制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之间产生噪声干扰、电波干扰。
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控制USB控制电路160来经由USB连接接口162输出(广播)家庭网关检索数据包(步骤S115)。该家庭网关检索数据包中包含便携式接入点10的MAC地址。
在家庭网关20中,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在接通电源之后监视经由USB连接接口262接收家庭网关检索数据包(步骤S205)。当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检测出接收到家庭网关检索数据包时(步骤S205:“是”),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将包含在上述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作为目的地地址发送(回送)响应数据包(步骤S210)。该响应数据包中包含家庭网关20的MAC地址。
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在发送了家庭网关检索数据包之后(上述步骤S115之后)监视响应数据包的接收(步骤S120)。当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检测出接收到响应数据包时(步骤S120:“是”),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将包含设定在自身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更新请求数据包经由USB连接接口162发送给家庭网关20(步骤S125)。如图3所示,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预先保存有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SSID“SSID_MR”、安全密钥“aaaaaaaa”)。因而,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在步骤S125中将包含该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的更新请求数据包发送给家庭网关20。
在家庭网关20中,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在发送了响应数据包之后(上述步骤S210之后)监视更新请求包的接收(步骤S215)。当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检测出接收到更新请求数据包时(步骤S215:“是”),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将响应数据包发送给便携式接入点10(步骤S220)并将包含在更新请求数据包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在ROM 230中(步骤S225)。如上所述,家庭网关20支持多SSID而能够进行多个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设定。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将从便携式接入点10接收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以添加在已经保存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的方式进行保存。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控制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214来使在步骤S225中添加保存在ROM 230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作为多SSID的入口而被设定(识别)(步骤S230)。
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在发送了更新请求数据包之后(上述步骤S125之后)判断是否在规定期间内从家庭网关20接收到针对更新请求数据包的响应数据包(步骤S130),没有在规定期间内接收到响应数据包的情况下(步骤S130:“否”)返回到上述步骤S125,再次发送更新请求数据包。与此相对,当在规定期间内接收到针对更新请求数据包的响应数据包时(步骤S130:“是”)设定更新处理结束。
图6是表示设定更新处理执行前的无线网络系统的第二连接方式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设定更新处理执行后的家庭网关的结构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设定更新处理执行后的无线网络系统的第一连接方式的说明图。
如图6所示,无线网络系统NS在执行设定更新处理之前是第二连接方式,在家庭网关20以及客户端CL2中均设定有SSID“SSID_HGW”以及安全密钥“bbbbbbbb”。另外,在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客户端CL1中均设定有SSID“SSID_MR”以及安全密钥“aaaaaaaa”。
当使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客户端CL1从图6所示的第一连接方式回到位置A来如图8所示那样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而执行设定更新处理时,如图7所示,在家庭网关20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部230a中添加保存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32。该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32的内容与图3所示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相同,设定”SSID_MR”作为SSID,设定“aaaaaaaa”作为安全密钥。此外,在设定更新处理的执行前后各客户端CL1、CL2中的SSID以及安全密钥的设定内容没有变更。
如图8所示,在家庭网关20中分别设定了各客户端CL1、CL2中所设定的SSID以及安全密钥。因而,在第一连接方式中,客户端CL1能够代替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无线连接,能够经由家庭网关20连接到因特网INT。另外,客户端CL2在设定更新处理执行后也能够与执行前没有改变地与家庭网关20无线连接,能够经由家庭网关20连接到因特网INT。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中,当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时,设定在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被发送给家庭网关20,被添加设定在家庭网关20中。因而,在从第二连接方式变为第一连接方式的情况下,客户端CL1能够使用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家庭网关20进行无线连接,能够经由家庭网关20连接到因特网INT。另外,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预先设定有在与客户端CL1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因而,客户端CL1在第二连接方式下能够与便携式接入点10无线连接,能够经由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因特网INT。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能够使客户端CL1在配置有家庭网关20的位置A处与家庭网关20无线连接、在没有配置家庭网关20的位置B处与便携式接入点10无线连接。
除此之外,在从第二连接方式变为第一连接方式的情况下进行如下设定:设定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被自动地发送给家庭网关20,因此能够减轻确认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的内容、另外在家庭网关20设定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的内容的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用户无需在家庭网关20设置用于将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131的内容设定在家庭网关20的输入单元、显示输入结果的显示单元,因此能够抑制家庭网关20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更新设定处理执行前和执行后的任意阶段,家庭网关20中均设定有用于与客户端CL2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31。因而,客户端CL2在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中的任意连接方式下均能够继续与家庭网关20连接。
另外,便携式接入点10在检测出与家庭网关20相连接的情况下发送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因此能够抑制便携式接入点10没有与家庭网关20相连接时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接收。
B.第二实施例:
图9是表示在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设定更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9中的左侧和右侧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的左侧和右侧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在以下三点上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不同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相同:家庭网关20的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214不支持多SSID;作为设定更新处理中的便携式接入点10侧的过程,添加步骤S112;作为设定更新处理中的家庭网关20侧的过程,执行步骤S225a来代替步骤S225以及S230。
在第二实施例的设定更新处理中,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在步骤S110之后待机到按下WPS按钮145为止(步骤S112),在按下了WPS按钮145的情况下(步骤S112:“是”)执行上述步骤S115。这样,待机到按下WPS按钮145为止并在按下了WPS按钮145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15以后的处理是基于以下的理由。如后文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家庭网关20中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被覆盖,因此,只要客户端CL2不变更设定在客户端CL2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就不能与家庭网关20无线连接。因此,通过按下WPS按钮145来确认用户识别出进行了如家庭网关20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被覆盖且客户端CL2不能与家庭网关20无线连接的处理,能够抑制在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处理。
在家庭网关20中,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在接收到更新请求数据包(步骤S215)以及发送了响应数据包(步骤S220)之后,将包含在更新请求数据包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覆盖在已经保存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方式保存在ROM 230中(步骤S225a)。
图10是表示执行第二实施例的设定更新处理之后的家庭网关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执行第二实施例的设定更新处理之后的无线网络系统的第一连接方式的说明图。
当使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客户端CL1从设定更新处理前的图6所示的第二连接方式移动到位置A并执行第二实施例的设定更新处理时,如图10所示,在设定更新处理执行后的家庭网关中,将与从便携式接入点10接收的内容相同的内容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32(SSID“SSID_MR”、安全密钥“aaaaaaaa”)代替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31而保存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部230a中。
因而,如图11所示,客户端CL1能够与家庭网关20无线连接,能够经由家庭网关20连接到因特网INT。此外,在家庭网关20中,用于与客户端CL2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图4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31)在设定更新处理之后没有保存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部230a。因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客户端CL2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设定更新处理之后不能与家庭网关20无线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以下设定使客户端CL2与家庭网关20无线连接:在家庭网关20按下WPS按钮245来向客户端CL2通知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232。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能够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使客户端CL1在配置有家庭网关20的位置A处与家庭网关20无线连接,并在没有配置家庭网关20的位置B处与便携式接入点10无线连接。除此之外,能够使用没有不支持多SSID的家庭网关20,因此能够抑制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成本。另外,在家庭网关20中将从便携式接入点10接收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覆盖已保存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方式进行保存,因此能够降低ROM 230的容量,能够抑制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成本。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WPS按钮145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用户接口。
C.第三实施例: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2中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a的第一连接方式。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a在便携式接入点10经由机座40与家庭网关20a连接的点上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相同。机座40通过网线Ca1与家庭网关20a连接。当机座40以接触的方式与便携式接入点10物理连接时,对便携式接入点10进行供电,并且实现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a之间的数据的交换。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机座的详细结构的框图。机座40具备USB控制电路460、USB连接接口462、USB/Ethernet转换部464、Ethernet交换部466、Ethernet接口468、受电部472、供电部473以及电源连接接口474。
USB控制电路460具有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USB控制电路260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说明。同样地,USB连接接口462具有与图4所示的USB连接接口262相同的功能,USB/Ethernet转换部464具有与图4所示的USB/Ethernet转换部264相同的功能,Ethernet交换部466具有与图4所示的Ethernet交换部266相同的功能,受电部472具有与图4所示的受电部272相同的功能,供电部473具有与图4所示的供电部273相同的功能,电源连接接口474具有与图4所示的电源连接接口274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说明。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框图。第三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a在不具备USB控制电路260、USB连接接口262、USB/Ethernet转换部264以及电源连接接口274的点上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即,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机座40来实现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的一部分的功能部。换句话说,第三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a以及机座40相当于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
第三实施例中的设定更新处理的过程在由机座40来中继家庭网关20a与便携式接入点10之间的信息的交换的点上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设定更新处理不同,其它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具有以上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a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在第三实施例中,由机座40来执行USB/Ethernet的转换,因此能够使用不具有进行USB/Ethernet转换的功能部的家庭网关来实现无线网络系统NSa。
D.第四实施例: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的详细结构的框图。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框图。图14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a在CPU 110不作为连接监视部而发挥功能的点上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10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10相同。图16所示的家庭网关20b在CPU 210作为连接监视部216而发挥功能的点上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相同。
图17是表示在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设定更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图17中左侧和右侧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的左侧和右侧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当便携式接入点10a连接到家庭网关20b时,从家庭网关20b向便携式接入点10a请求发送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便携式接入点10a根据该请求发送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
具体地说,在家庭网关20b中,连接监视部216监视便携式接入点10是否连接到家庭网关20(步骤S405)。该处理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05相同。
在步骤S405中,当检测出便携式接入点10a与家庭网关20b连接时(步骤S405:“是”),在家庭网关20b中,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经由USB连接接口262发送(广播)便携式接入点检索数据包(步骤S410)。该处理与图5所示的步骤S115相同。
在便携式接入点10a中,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在电源接通之后监视经由USB连接接口162接收便携式接入点检索数据包(步骤S305)。当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检测出接收到便携式接入点检索数据包时(步骤S305:“是”),进行上述步骤S110(停止无线LAN功能),将响应数据包发送给家庭网关20b(步骤S315)。
在家庭网关20b中,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在上述步骤S410之后待机到接收到响应数据包为止(步骤S415)。当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接收到响应数据包时(步骤S415:“是”),将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的发送请求数据包经由USB连接接口262发送给便携式接入点10a(步骤S420)。
在便携式接入点10a中,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在上述步骤S315之后待机到接收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的发送请求数据包为止(步骤S320)。当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接收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的发送请求数据包时(步骤S320:“是”),执行上述步骤S125、S130。因而,预先设定在便携式接入点10a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被发送给家庭网关20b。
在家庭网关20b中,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在上述步骤S420之后待机到接收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为止(步骤S425),当接收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时(步骤S425:“是”),将响应数据包发送给便携式接入点10a(步骤S430)。之后,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执行上述步骤S225、S230。因而,从便携式接入点10a发送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添加保存在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保存部230a(步骤S225)。
具有以上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便携式接入点10a不进行监视与家庭网关20b的连接、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的主动发送,因此能够减轻便携式接入点10a中的处理负荷。
E.第五实施例:
图18是表示在第五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设定更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图18中左侧和右侧与图17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的左侧和右侧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五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在以下三点上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不同而其它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相同:家庭网关20b的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214不支持多SSID;作为设定更新处理中的便携式接入点10a侧的过程而添加步骤S310;作为设定更新处理中的家庭网关20b侧的过程而执行步骤S225a来代替步骤S225以及S230。
如图18所示,在便携式接入点10a中,设定信息发送控制部115在上述步骤S110之后待机到按下WPS按钮145为止(步骤S310),在按下了WPS按钮145的情况下(步骤S310:“是”),执行上述步骤S315。这样待机到按下WPS按钮145为止,在按下了WPS按钮145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15以后的处理是基于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理由。
在家庭网关20b中,设定信息更新控制部215在上述步骤S430之后,与第二实施例同样地,执行上述步骤S225a。因而,预先设定在家庭网关20b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被从便携式接入点10a发送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所覆盖。
具有以上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具有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第五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同样地,能够使用不支持多SSID的家庭网关20b,因此能够抑制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成本。另外,将从便携式接入点10a接收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覆盖已有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方式保存在家庭网关20b中,因此能够降低ROM 230的容量,能够抑制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成本。
F.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还能进行如下的变形。
F1.变形例1:
在各实施例中,以检测出便携式接入点与家庭网关物理连接、即便携式接入点与家庭网关之间的距离为0“零”为契机来进行从便携式接入点向家庭网关发送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能够以检测出便携式接入点与家庭网关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规定值为契机来进行从便携式接入点向家庭网关发送无线通信设定信息。
具体地说,例如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5而执行根据从家庭网关20无线输出的信标的接收信号强度估计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之间的距离的处理、以及判断估计出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规定值(例如,几米以下)的处理,在判断为小于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10。在该结构中,预先通过实验等求出接收信号强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事先设定在便携式接入点10,由此能够根据信标的接收信号强度估计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之间的距离。在该结构中,估计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之间的距离且判断估计出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规定值的功能部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距离判断部。此外,还能够使用从家庭网关20无线输出的探测响应的接收信号强度代替信标的接收信号强度来估计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之间的距离。
另外,例如在利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等近距离(几厘米~几米)无线通信从便携式接入点10或者家庭网关20接收规定的ID信息的情况下,还能够判断为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规定值。在该结构中,接收RFID中的ID信息的功能部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距离判断部。此外,还能够省略“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规定值”的判断。例如在利用RFID等无线通信的结构中,还能够以通过RFID接收规定的ID信息为契机进行设定更新处理来代替步骤S105、S405。此外,在该结构中,还能够通过RFID等将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发送给便携式接入点10或家庭网关20。即,一般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之间的距离为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无线网络系统中能够采用从便携式接入点10向家庭网关20发送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的任意结构。
从以上的各实施例以及变形例可知,在便携式接入点10、10a与家庭网关20、20a、20b之间的装置间距离为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无线网络系统中能够应用从便携式接入点10、10a向家庭网关20、20a、20b发送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任意结构。
F2.变形例2:
在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定信息是SSID和安全密钥,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只采用SSID和安全密钥中的任一个作为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另外,例如除了SSID和安全密钥之外还能够采用表示安全类别(方式)的信息作为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即,一般能够采用包含SSID、安全类别信息以及安全密钥中的任一个的信息作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
另外,还能够采用用于无线通信的任意的信息代替SSID、安全密钥、表示安全类别(方式)的信息作为无线通信设定信息,或者除SSID、安全密钥、表示安全类别(方式)的信息之外还采用用于无线通信的任意的信息作为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例如,关于便携式接入点以及家庭网关,在具有所谓MAC地址限制功能(拒绝来自预先登记的MAC地址以外的MAC地址的无线LAN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的功能)的结构中,还能够采用登记的MAC地址信息作为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即,一般能够采用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任意的信息作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
F3.变形例3:
在第二实施例、第五实施例中,使用WPS按钮145作为向便携式接入点10、10a通知用户识别出进行如家庭网关20、20b中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被覆盖且客户端CL2变得不能无线连接到家庭网关20、20b那样的处理的单元,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将与WPB按钮145不同的专用的按钮设置在便携式接入点10、10a,并采用上述按钮作为通知单元。另外,还能够将家庭网关20、20b的WPS按钮245用作为通知单元。在该结构中,优选是:将按下了WPS按钮245的情况通知给便携式接入点10、10a。即,一般能够在本发明的网络系统以及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采用如下的用户接口,即在便携式接入点以及家庭网关中的至少一个中采用允许输入将预先设定在便携式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覆盖保存在家庭网关的指示的任意的用户接口。
此外,还能够省略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S112以及第五实施例中的步骤S310。即,还能够采用在便携式接入点中与是否按下WPS按钮145无关地执行步骤S115以后的处理以及步骤S315以后的处理的结构。
F4.变形例4:
在各实施例中,在便携式接入点10、10a连接到家庭网关20、20a、20b的情况下停止便携式接入点10、10a的无线LAN功能,但是还能够采用不停止无线LAN功能的结构来代替它。在该结构中,为了抑制便携式接入点10、10a与家庭网关20、20a、20b之间产生噪声干扰、电波干扰,优选进行如下应对:在各装置间设置屏蔽,设定相互远离的频率带宽的信道作为各装置所使用的无线信道。
F5.变形例5:
在第三实施例中,设定更新处理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是还能够使其它实施例以及变形例代替第一实施例。例如,还能够将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的硬件结构与图12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a相同地构成来执行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设定更新处理。在该结构中也能够与第三实施例同样地,通过由机座40中继家庭网关20与便携式接入点10之间的信息的交换来实现设定更新处理。
F6.变形例6:
在各实施例中,使用便携式接入点以及家庭网关作为用于使客户端CL1、CL2与因特网INT连接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装置。能够采用具有如下功能的任意装置(例如,便携式电话终端)代替便携式接入点10、10a:无线LAN接入点的功能、与移动通信网的移动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路由器功能。此外,还能够采用固定型的装置(例如,家庭网关)代替便携式接入点10、便携式电话终端等便携式装置。在无线网络系统由两台家庭网关以及客户端CL1、CL2构成的例子中,起到如下效果:在将旧的家庭网关更换为新的家庭网关的情况下,能够使客户端CL1继续与因特网INT连接,并且能够容易地从旧的家庭网关向新的家庭网关转移无线通信设定信息。
另外,代替家庭网关20、20a、20b,能够采用作为第三层交换机等、无线LAN接入点以及路由器动作、且能够与因特网连接的任意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此外,在各实施例中,家庭网关20、20a、20b也可以不与因特网INT连接。例如,能够采用各家庭网关20、20a、20b连接到无线LAN 31以外的LAN、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的结构。即,一般在本发明的无线网络系统中能够采用两个任意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F7.变形例7:
各实施例中的便携式接入点10、10a、家庭网关20、20a、20b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各实施例中,无线LAN控制电路152、252不限于遵循IEEE802.11a/b/g的无线LAN,也可以设为通过将来可能会使用的所有无线LAN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另外,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54不限于遵循3G/HSPA的移动通信,也可以设为通过例如LTE、下一代移动WiMAX(IEEE802.16m)、下一代PHS(XGP:eXtended Global Platform,扩展全球平台)之类的将来可能会使用的所有移动通信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
另外,在除了第三实施例的各实施例中,用于便携式接入点与家庭网关之间的数据的交换的连接接口是USB,但是能够采用其它任意的通信接口代替USB。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无线LAN、移动通信,能够应用于规定的无线网络中的所有无线通信。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既可以将通过硬件来实现的部分结构替换为软件,相反地,也可以将通过软件来实现的部分结构替换为硬件。另外,在本发明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功能由软件来实现的情况下,能够以保存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形式来提供该软件(计算机程序)。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不限于如软盘、CD-ROM那样的便携式的记录介质,还包含各种RAM、ROM等计算机内的内部存储装置、硬盘等固定在计算机的外部存储装置。即”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具有包含不是临时地而是能够固定地保存数据的任意的记录介质的宽泛的意思。

Claims (19)

1.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具备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和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在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预先设定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作为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
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
第一通信接口部,其用于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信息发送部,在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为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该信息发送部向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
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
第二通信接口部,其用于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第一无线通信部,其使用经由上述第二通信接口部接收的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距离判断部,该距离判断部判断上述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
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上述信息发送部向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到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请求时,上述信息发送部将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
距离判断部,其判断上述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及
请求发送部,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该请求发送部向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发送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
保存部,其预先保存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作为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及
信息接收部,其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并将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添加到上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中的方式保存在上述保存部,
其中,上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保存在上述保存部的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使用预先保存在上述保存部的上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不同于上述客户端的其它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
保存部,其预先保存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作为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及
信息接收部,其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并将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覆盖上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方式保存在上述保存部,
其中,上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保存在上述保存部的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和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中具有允许输入将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覆盖上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方式保存在上述保存部的指示的用户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物理接触的情况下,上述信息发送部向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
第二无线通信部,其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无线通信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第二无线通信部,
其中,在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上述无线通信控制部停止上述第二无线通信部的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包含服务集标识符、安全类别信息以及安全密钥中的任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是便携式无线局域网接入点,
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是固定型的路由器装置。
11.一种无线网络中继装置,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具备:
通信接口部,其用于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通信;
距离判断部,其判断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及
信息发送部,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该信息发送部向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
12.一种无线网络中继装置,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具备:
通信接口,其用于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信息发送部,当从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到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请求时,该信息发送部将预先设定的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发送给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13.一种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备:
通信接口部,其用于与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无线通信部,其使用经由上述通信接口部从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的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距离判断部,其判断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及
请求发送部,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该请求发送部向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请求。
15.一种无线网络系统控制方法,为具备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和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控制方法,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预先设定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作为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在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为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向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及
(b)在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使用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的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
16.一种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控制方法,用于控制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及
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向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
17.一种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控制方法,用于控制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当从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到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请求时,将预先设定的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发送给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18.一种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从预先设定了在与客户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以及
使用接收的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与上述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之间的装置间距离是否为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间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及
在判断出上述装置间距离为上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向上述其它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的发送请求。
CN201210246796.XA 2011-07-15 2012-07-16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8833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6281A JP5716586B2 (ja) 2011-07-15 2011-07-15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無線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
JP2011-156281 2011-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3317A true CN102883317A (zh) 2013-01-16
CN102883317B CN102883317B (zh) 2015-09-16

Family

ID=47484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6796.XA Active CN102883317B (zh) 2011-07-15 2012-07-16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16708A1 (zh)
JP (1) JP5716586B2 (zh)
CN (1) CN10288331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3312A (zh) * 2014-06-16 2014-09-03 北京傲天动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00675A (zh) * 2017-06-28 2017-08-29 北京宇联信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矿井无线通讯与人员定位系统
CN110290594A (zh) * 2018-03-14 2019-09-27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连接路由器判断方法和设备控制系统
CN110719572A (zh) * 2019-09-25 2020-01-21 恒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WiFi信号中继方法、装置、放大器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18114A1 (en) * 2012-10-30 2014-05-01 Quantitative Sampling Technologies, LLC Bridge board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ity of a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JP5947254B2 (ja) * 2013-07-22 2016-07-06 株式会社アイ・オー・データ機器 無線lan装置、無線lan装置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lan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15015234A1 (en) 2013-07-30 2015-02-05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questing activation of a repeater function and user equipment
TWI500350B (zh) 2013-10-04 2015-09-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網路服務擴展方法與裝置
KR102176484B1 (ko) * 2014-06-30 2020-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전자 장치, 액세스 포인트의 제어 방법 및 액세스 포인트
CN104640175B (zh) * 2015-02-12 2018-05-04 成都西加云杉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6817706A (zh) * 2015-11-27 2017-06-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多系统融合的室内分布规划方法和装置
US10033760B2 (en) * 2016-05-27 2018-07-24 Apple Inc. Secure wireless ranging
CN106302018B (zh) * 2016-08-18 2019-04-23 北京锦鸿希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车地通信方法和增强型移动无线模块emrm
CN110035564B (zh) * 2018-01-12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312372A (zh) * 2020-10-26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790A (zh) * 2005-03-30 2008-03-12 讯宝科技公司 用于网络的安全切换系统及安全切换方法
CN100490408C (zh) * 2005-11-24 2009-05-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接入点及其建立无线分布系统连线的方法
US20100029207A1 (en) * 2008-08-04 2010-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expansion of communication range
WO2010061602A1 (ja) * 2008-11-26 2010-06-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中継機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002822A (fi) * 2000-12-21 2002-06-22 Nokia Corp Osoitteen jakaminen
JP2005204289A (ja) * 2003-12-15 2005-07-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装置、モバイルルータ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1050958B1 (ko) * 2006-07-04 2011-07-20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통신 장치, 통신 장치에 의한 무선 통신 장치의 접속처 절환 제어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US7746868B2 (en) * 2008-01-25 2010-06-29 Cisco Technology, Inc. Transporting multi-basic service set (BSS) frames over wired medium preserving BSS-ID
CN101483952A (zh) * 2009-01-14 2009-07-15 潘允 一种智能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5216615B2 (ja) * 2009-01-30 2013-06-19 東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790A (zh) * 2005-03-30 2008-03-12 讯宝科技公司 用于网络的安全切换系统及安全切换方法
CN100490408C (zh) * 2005-11-24 2009-05-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接入点及其建立无线分布系统连线的方法
US20100029207A1 (en) * 2008-08-04 2010-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expansion of communication range
WO2010061602A1 (ja) * 2008-11-26 2010-06-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中継機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3312A (zh) * 2014-06-16 2014-09-03 北京傲天动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023312B (zh) * 2014-06-16 2017-09-15 北京华信傲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00675A (zh) * 2017-06-28 2017-08-29 北京宇联信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矿井无线通讯与人员定位系统
CN110290594A (zh) * 2018-03-14 2019-09-27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连接路由器判断方法和设备控制系统
CN110290594B (zh) * 2018-03-14 2023-03-14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连接路由器判断方法和设备控制系统
CN110719572A (zh) * 2019-09-25 2020-01-21 恒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WiFi信号中继方法、装置、放大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16708A1 (en) 2013-01-17
CN102883317B (zh) 2015-09-16
JP5716586B2 (ja) 2015-05-13
JP2013026645A (ja) 2013-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3317A (zh)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US9762389B2 (en) Moderation of network and access point selection in an IEEE 802.11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78598B1 (en) Interface selection
CN102244942B (zh) 无线中继装置
US9456294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6576292B (zh) 用于在无线lan系统中扫描接入点的方法和设备
JP2007074297A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セキュリティ設定方法、セキュリティ設定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クライアント装置
CN103686890A (zh) 无线局域网中实现无线终端漫游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2164423A (zh) 无线局域网装置、无线局域网系统、中继包用的通信方法
WO2014034305A1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
EP2163040B1 (en) Private base station and radio network entity
WO2017024262A1 (en) Discovery and security in lwa communication
CN104396210A (zh) 用于订阅和策略提供的系统和方法
CN102882922A (zh)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CN108702650A (zh) 建立lwa-wlan通信
CN103384365A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US8638731B2 (en) Femtocell architecture and network
KR20140113241A (ko) 유선 네트워크의 성능을 고려한 신속한 이동 단말기의 무선 링크 설정을 위한 방법
JP6009242B2 (ja) ユーザ所有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に第三者の無線端末を接続させる認証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484595A (zh) 一种公私网业务的隔离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980733B2 (ja) モバイルトラフィックのオフロードシステム
JP2007282129A (ja) 無線情報伝送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及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JP6266064B2 (ja) ユーザ所有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に第三者の無線端末を接続させる認証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66063B2 (ja) ユーザ所有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に第三者の無線端末を接続させる認証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05219B1 (ja) 無線通信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Buffalo Inc.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Babbilu Inc.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BABBILU INC. TO: BUFFALO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