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2666B -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82666B CN102882666B CN201210380584.0A CN201210380584A CN102882666B CN 102882666 B CN102882666 B CN 102882666B CN 201210380584 A CN201210380584 A CN 201210380584A CN 102882666 B CN102882666 B CN 1028826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mbms
- pilot channel
- frame
- common pi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9—Acquisition of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e.g. detection of cell-I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发送装置包括:复用部件,其复用单播信道、MBMS信道、特定的小区专用的专用导频信道以及多个小区公共的公共导频信道,生成发送码元。复用部件在同一个频带内时分复用包含单播信道的单播帧和包含MBMS信道的MBMS帧。包含在MBMS帧中的公共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比包含在单播信道中的专用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大。
Description
本申请为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日为2007年4月19日,申请号为200780024158.0,发明名称为《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发送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信道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主要进行视频通信或数据通信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需要远远超过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能力,需要充分达到通信的大容量化、高速化、宽带化等。因此,预想着在室内或室外中的各种各样的通信环境。在下行方向的数据传输中,不只进行单播方式,还进行组播方式或广播方式。特别地,近年来,传输MBMS信道越来越受到重视。MBMS信道可以包含同时分配给特定或者不特定的多个用户的多媒体信息,也可以包含语音、字符、静止图像、活动图像以及其他的各种内容(对于将来的通信系统的动向,例如参照大津:“Systems beyond IMT-2000ヘのチャレンジ~ヮィャレスカらのァプロ一チ~”、ITUジャ一ナル、Vol.33,No.3,pp.26-30,Mar.2003)。
另一方面,在宽带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多路径环境所引起的频率选择性衰减的影响变得显著。因此,在下一代通信方式中,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受到重视。在OFDM方式中,通过在包含应传输的信息的有效码元部分附加保护间隔部分,从而形成一个码元,在规定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之间发送多个码元。保护间隔部分由有效码元部分中包含的信息的一部分生成。保护间隔部分也被称为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或者开销(overhead)。
另一方面,MBMS信道与单播信道不同,从多个小区发送同一内容的MBMS信道。单播信道是原则上从一个小区发送到特定的用户。
图1所示的“区域1”包含三个基站BS1、BS2、BS3,在该区域内传输同一个MBMS信道。这样的区域也被称为MBMS区域。同样地,“区域2”包含三个基站BS11、BS12、BS 13,在该区域内传输同一个MBMS信道。在区域1和区域2中传输的MBMS信道一般不同,但也可以有意地或者偶然地相同。移动终端(更一般是包含移动终端以及固定终端的用户装置(UE:userequipment))接收从多个小区发送的同一内容的MBMS信道。接收到的MBMS信道根据无线传播路径的长短,形成多个入射波(incoming waves)或者路径。起因于OFDM方式的码元的性质,若入射波的延迟差收敛于保护间隔的范围,则那些多个入射波能够以码元间无干扰地合成(软合成:soft-combined),由于路径分集效果能够提高接收质量。因此,MBMS信道用的保护间隔长度比单播信道用的保护间隔长度设定得长。
但在单播信道传输到某一用户装置的情况下,在导频信道、控制信道以及单播信道中使用特定的小区专用的扰频码(cell-specific scrambling code)。用户装置基于接收的导频信道进行信道估计以及其他的处理,进行有关控制信道以及单播信道的信道补偿,进行之后的解调处理。由于扰频码在每个小区不同,所以能够使用它来区分期望信号和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信号。但若在这个方式中单播信道被简单置换为MBMS信道(对每个小区不同的扰频码被用于MBMS信道的传输),则用户装置必须一边区分来自周围的基站的信号(具体是导频信道)一边进行处理,但这样比较困难。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提出用于MBMS而分别准备对在MBMS区域中包含的多个小区公共的扰频码(公共扰频码)。更具体地说,准备被乘以小区专用的扰频码的导频信道(专用导频信道)和对在MBMS区域中的多个小区公共的导频信道(公共导频信道),在单播信道的信道补偿等使用专用导频信道,在MBMS信道的信道补偿等使用公共导频信道。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那样,在MBMS信道的情况下,对用户装置来说,由于从远近的各种小区传输相同的MBMS信道,将它们合成(软合成),所以与单播信道的情况相比延迟扩展(spread)大,频率方向的变动也变得强烈。因此,存在MBMS信道的信道估计精度等与单播信道的情况相比恶化的顾虑。
此外,MBMS信道与单播信道不同,对所有的用户装置通过相同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进行传输,必须与所估计的最差的用户对应地设定MCS。例如在用户装置高速地移动的情况下,通信环境变差,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下,也必须考虑MBMS信道满足所需质量。
本发明是应对上述问题点的至少一个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MBMS信道的接收质量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中使用通过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式发送发送码元的发送装置。发送装置包括:准备单播信道的部件;准备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信道的部件;准备特定的小区所专用的专用导频信道的部件;准备多个小区所公共的公共导频信道的部件;以及复用部件,复用单播信道、MBMS信道、专用导频信道以及公共导频信道,生成发送码元。复用部件在同一个频带内时分复用包含单播信道的单播帧和包含MBMS信道的MBMS帧。包含在MBMS帧中的公共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比包含在单播信道中的专用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多。
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用部,将包含了特定的小区所固有的固有导频信道的单播帧和包含了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区域所公共的公共导频信道的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帧进行时分复用;以及发送部,发送在所述复用部中的复用结果,每个所述MBMS帧的公共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高于每个所述单播帧的固有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在一个MBMS帧中包含的规定数的OFDM码元中的第1OFDM码元中,对多个副载波中的离散的一部分副载波的每个映射公共导频信道,在所述一个MBMS帧中、配置在所述第1OFDM码元的后方的第2OFDM码元中,对除了映射了在所述第1OFDM码元中的公共导频信道的副载波之外的剩余的离散的副载波的每个也映射公共导频信道。
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包含了特定的小区所固有的固有导频信道的单播帧和包含了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区域所公共的公共导频信道的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帧进行时分复用的步骤;以及发送复用结果的步骤,每个所述MBMS帧的公共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高于每个所述单播帧的固有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在一个MBMS帧中包含的规定数的OFDM码元中的第1OFDM码元中,对多个副载波中的离散的一部分副载波的每个映射公共导频信道,在所述一个MBMS帧中、配置在所述第1OFDM码元的后方的第2OFDM码元中,对除了映射了在所述第1OFDM码元中的公共导频信道的副载波之外的剩余的离散的副载波的每个也映射公共导频信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MBMS信道的接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小区以及MBMS区域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发送机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数据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率的组合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单播信道以及MBMS信道被时间复用的情况的图。
图5A是表示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一个例子的图(Ns=2,Δf=2,OH=16.7%)。
图5B是表示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一个例子的图(Ns=2,Δf=3,OH=11.1%)。
图5C是表示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一个例子的图(Ns=3,Δf=3,OH=16.7%)。
图5D是表示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一个例子的图(Ns=3,Δf=4,OH=12.5%)。
图5E是表示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一个例子的图(Ns=4,Δf=4,OH=16.7%)。
图5F是表示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一个例子的图(Ns=4,Δf=6,OH=11.1%)。
图5G是表示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一个例子的图(Ns=6,Δf=5,OH=20.0%)。
图5H是表示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一个例子的图(Ns=6,Δf=6,OH=16.7%)。
图6A是表示将专用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B是表示将专用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收机的图。
图8是有关CQI测定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使用专用导频信道测定CQI的情况的图。
图10是有关CQI测定的其他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使用专用以及公共导频信道测定CQI的情况的图。
图12是表示使用专用以及公共导频信道测定CQI的情况的图。
标号说明
11MBMS处理单元
12单播信道处理单元
13MCS设定单元
19控制信道处理单元
14第1复用单元
15串并行变换单元(S/P)
16第2复用单元(MUX)
17高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IFFT)
18保护间隔插入单元
20无线参数设定单元
21、22扰频码乘法单元
23、24反复单元
111编码器、112数据调制器、113交织器、114扰频码乘法单元
121编码器、122数据调制器、123交织器、124扰频码乘法单元
191编码器、192数据调制器、193交织器、194扰频码乘法单元
520码元定时检测单元
522保护间隔除去单元
524高速傅立叶变换单元
526信号分离器(demultiplexer)
528信道估计单元
530信道补偿单元
532并串行变换单元(P/S)
534信道补偿单元
536解交织器
538turbo编码器
540维特比解码器(Viterbi decoder)
542无线参数设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包括复用部件,其复用单播信道、MBMS信道、特定的小区专用的专用导频信道以及多个小区公共的公共导频信道,生成发送码元。复用部件在同一个频带内时分复用包含单播信道的单播帧和包含MBMS信道的MBMS帧。包含在MBMS帧中的公共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比包含在单播信道中的专用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大。
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方向的抗信道变动性在时间方向的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越大则越强,越小则越弱。频率方向的抗信道变动性也在频率方向的插入密度越大则越强,越小则越弱。
特别地,从提高频率方向的抗信道变动性等的观点出发,对任何一个副载波,也可以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至少一个时隙。此外,在某一时隙插入公共导频信道的副载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在其他时隙插入公共导频信道的副载波不同。
特别地,从提高时间方向的抗信道变动性等的观点出发,可以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属于某一副载波的多个时隙。此外,也可以将至少一个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任何一个时隙。
此外,由于插入密度越小,发送相同的信息率的数据,所以可使用低编码率的信道编码,随着编码增益的增大,能够改善MBMS信道的接收质量。
从实现信道估计精度的均一化等的观点出发,公共导频信道可以以相等的频率间隔被映射。此外,公共导频信道可以在占据规定的频带以及期间的MBMS帧中一样地分散。
从在MBMS帧的传输期间也进行用于单播信道的信道质量标识符(CQI)测定等的观点出发,可以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之外,还可以将专用导频信道进行映射。
从在用户装置侧进行CQI测定等而不区分单播帧和MBMS帧等的观点出发,插入到MBMS帧的专用导频信道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插入到单播帧的专用导频信道插入到相同的副载波中。
从维持节省电池效果的同时还提高接收质量测定精度等的观点出发,插入到MBMS帧的专用导频信道的一部分可以与插入到单播帧的专用导频信道插入到相同的副载波中,在所述一部分专用导频信道所插入的至少一个时隙中,可以还插入其他的专用导频信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用于OFDM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接收装置。接收装置包括:对专用导频信道所插入的一个以上的副载波的各个副载波求出第1种信道估计值的部件;对公共导频信道所插入的一个以上的副载波的各个副载波求出第2种信道估计值的部件;以及从一个以上的第1种信道估计值所导出的某一副载波的信道估计值和对于该副载波的第2种信道估计值的差分而导出非期望信号分量,对该副载波导出信道质量标识符(CQI)的部件。
从在单播帧和MBMS帧中将专用导频信道所占据的位置和比例设为相同,简化信号处理等的观点出发,可以从对于不同的副载波的多个第1种信道估计值的平均值导出从一个以上的第1种信道估计值所导出的某一副载波的信道估计值。
从提高CQI的测定精度等的观点出发,可以从关于同一个副载波的第1种以及第2种信道估计值的差分导出非期望信号分量。
实施例1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在下行链路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式的系统,但也可以在其他的多载波方式的系统中采用本发明。
图2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发送机的概略框图。该发送机一般如本实施例那样设置在基站,但也可以设置在其他装置中。在表示发送机的图2中描画了MBMS处理单元11、单播信道处理单元12、MCS设定单元13、控制信道处理单元19、第1复用单元14、串并行变换单元(S/P)15、第2复用单元(MUX)16、高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IFFT)17、保护间隔插入单元18、无线参数设定单元20、扰频码乘法单元21、22、反复单元23、24。MBMS处理单元111包括:编码器111、数据调制器112、交织器113以及扰频码乘法单元114。单播信道处理单元12包括:编码器121、数据调制器122、交织器123以及扰频码乘法单元124。控制信道处理单元19包括:编码器191、数据调制器192、交织器193以及扰频码乘法单元194。
MBMS处理单元11进行有关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信道的处理。MBMS信道可以包含同时分配给特定或者不特定的多个用户的多媒体信息,也可以包含语音、字符、静止图像、活动图像以及其他的各种内容。
编码器111进行用于提高MBMS信道的抗差错性的信道编码。编码可以通过卷积编码或turbo编码等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各种方法进行。数据调制器112通过QPSK、16QAM、64QAM等任一合适的调制方式进行MBMS信道的数据调制。信道编码率和/或调制方式可以固定,可以根据来自MCS设定单元13的指示变更。其中,与单播信道不同,MBMS信道不是对各个用户最佳地设定,而是由MCS决定,使得所有用户能够以规定质量接收,例如即使在高速移动中的用户装置也能够合适地接收。
交织器113按照规定的模式,改变在MBMS信道中包含的数据的排列顺序。
扰频码乘法单元114乘以扰频码。在本实施例中,乘以在属于相同的MBMS区域的多个小区公共的扰频码。如上所述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单播信道而准备对每个小区不同的扰频码,与其不同地,对于MBMS信道而准备对MBMS区域中的多个小区公共的扰频码。
单播信道处理单元12进行有关发往特定的用户(一般是一个用户)的信道的处理。
编码器121进行用于提高单播信道的抗差错性的编码。编码可以通过卷积编码或turbo编码等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各种方法进行。在本实施例中对单播信道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控制,信道编码率是根据来自MCS设定单元13的指示被自适应地变更。
数据调制器122通过QPSK、16QAM、64QAM等任一合适的调制方式进行单播信道的数据调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单播信道进行AMC控制,调制方式是根据来自MCS设定单元13的指示被自适应地变更。
交织器123按照规定的模式,改变在单播信道中包含的数据的排列顺序。
扰频码乘法单元124乘以扰频码。扰频码是对每个小区不同的扰频码。
控制信道处理单元19进行有关发往特定的用户(一般是一个用户)的控制信道的处理。
编码器191进行用于提高控制信道的抗差错性的编码。编码可以通过卷积编码或turbo编码等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各种方法进行。
数据调制器192通过QPSK、16QAM、64QAM等任一合适的调制方式进行控制信道的数据调制。但由于控制信道对高速传输化的要求少、反倒是对可靠性的要求强,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AMC控制。
交织器193按照规定的模式,改变在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数据的排列顺序。
扰频码乘法单元194乘以每个小区不同的扰频码。
MCS设定单元13对各个处理要素提供指示,使得根据需要变更在MBMS信道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组合、以及在单播信道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组合。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组合由表示组合内容的号码(MCS号码)确定。
图3表示数据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率的组合例子。图示的例子还表示相对的信息率,按照信息率小的顺序而顺序分配MCS号码。AMC控制通过根据信道状态的好坏,自适应地改变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的双方或者一方,从而试图达到在接收侧的所需质量。信道状态的好坏可以由下行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接收SIR等)来评价。通过进行AMC控制,能够对信道状态差的用户提高可靠性从而达到所需质量,能够对信道状态好的用户维持所需质量的同时提高吞吐量。
图2的第1复用单元14如图4所示那样在相同的频带内时分复用MBMS信道和单播信道。
串并行变换单元(S/P)15将串行的信号序列(流)变换为并行的信号序列。并行的信号序列数可以根据副载波数决定。
第2复用单元(MUX)16复用表示来自第1复用单元14的输出信号的多个数据序列以及导频信道和/或广播信道。复用可以通过时间复用、频率复用或者时间以及频率复用的任一方式进行。参照图5A~5H详细说明MBMS信道和公共导频信道的映射例子。
高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IFFT)17对输入到其中的信号进行高速傅立叶反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
保护间隔插入单元18通过对OFDM方式的调制之后的码元附加保护间隔(部分),从而生成发送码元。众所周知,通过复制包含想要传输的码元的开头数据的一系列的数据而生成保护间隔,将其附加到末尾而生成发送码元。或者,也可以通过复制包含想要传输的码元的末尾数据的一系列的数据而生成保护间隔,将其附加到开头而生成发送码元。
无线参数设定单元20设定在通信中使用的无线参数。无线参数(组)包含用于规定OFDM方式的码元的格式的信息,也可以包含保护间隔部分的期间TGI、有效码元部分的期间、一码元中的保护间隔所占的比例、用于确定副载波间隔Δf等的值的一组信息。另外,有效码元部分的期间等于副载波间隔的倒数1/Δf。
无线参数设定单元20根据通信状况或者来自其他装置的指示,设定适当的无线参数组。例如,无线参数设定单元20可以根据发送对象为单播信道还是MBMS信道,区分使用所使用的无线参数组。例如,在单播信道中可以使用用于规定较短期间的保护间隔部分的无线参数组,在MBMS信道中可以使用用于规定较长期间的保护间隔部分的无线参数组。无线参数设定单元20可以每次计算而导出适当的无线参数组,或者也可以将无线参数组的多个组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根据需要选择它们中的一组。
扰频码乘法单元21对输入到其中的导频信道乘以扰频码,生成专用导频信道。扰频码是对每个小区不同地准备的专用的扰频码(专用扰频码)。
扰频码乘法单元22对输入到其中的导频信道乘以扰频码,生成公共导频信道。该扰频码是对多个小区公共地准备的扰频码(公共扰频码)。输入到扰频码乘法单元21、22的导频信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反复单元23、24复制并输出输入到其中的数据。复制数可根据需要而改变。在本实施例中,公共导频信道的复制数比专用导频信道的复制数设定得多。
输入到图2的MBMS处理单元的MBMS信道以及输入到单播信道处理单元的单播信道,通过由各自的MCS号码所指定的适当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进行信道编码以及数据调制,分别在交织之后被时间复用。时间复用可以以各种时间单位进行,例如可以以无线帧的单位进行,也可以以构成无线帧的子帧的单位构成。图4是表示以子帧的单位进行时间复用的例子。一个子帧由多个OFDM码元构成。作为一个例子,子帧可以等于例如0.5ms那样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或者不是子帧的单位,可以在例如10ms那样的无线帧的单位进行时间复用。这些数值例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可以将各种期间作为单位进行时间复用。另外,子帧或无线帧那样的名称也只不过是为了方便的,只不过是表示某个时间单位的量。为了便于说明,传输单播信道的子帧被称为单播帧,传输MBMS信道的子帧被称为MBMS帧。
时间复用之后的信道与导频信道复用之后,进行高速傅立叶反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在调制之后的码元中附加保护间隔,输出基带的OFDM码元,其变换为模拟信号,经由发送天线被无线发送。
图5A~5H表示将公共导频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各种具体例子。为了简化图示,在图5A~5H中没有示出诸如控制信道等的其他信道。这样的MBMS帧与单播帧进行时间复用而形成无线帧,从各个基站发送到移动台。MBMS帧包含多个时隙,在图示的例子中MBMS帧(一个子帧)包含6个时隙(6个OFDM码元)。在以下的说明中,Ns表示插入了公共导频信道的时隙数。Δf由OFDM码元数表现公共导频信道在频率方向的插入间隔(频率间隔)。数值例只不过是简单的一个例子,可使用适当的任何数值。在图示上描画了一个OFDM码元全部由导频信道占据的情况,但其并不是本发明所必需的。可根据码元长度、码元所占据的频带以及导频信道信息量等,表示一个导频信道的信息可以映射到OFDM码元的一部分或者多个OFDM码元。这个不仅对公共导频信道,对于专用导频信道也适合。
总的来说,Ns越大则时间方向的抗信道变动性越强,越小则越弱。Δf越小则频率方向的抗信道变动性越强,越大则越弱。从提高导频信道的信道估计精度或接收质量的观点出发,期望增加导频信道的插入数,但那样的话在MBMS中导频信道所占的比例(OH:overhead)变大。即,从数据传输效率的观点出发,期望导频信道的插入数少为好。因此,在实际的系统中,期望考虑这样的折衷选择的关系而适当地映射导频信道。
在图5A所示的例子中,Ns=2、Δf=2、OH=16.7%。在图示的例子中,公共导频信道以狭窄的频率间隔映射到第2以及第5时隙中。而且,在第2时隙和第5时隙中公共导频信道在频率轴上交替错综地插入,作为MBMS帧整体而在所有副载波中插入公共导频。因此,从提高对于频率方向的抗变动性等的观点出发,图示的例子较好。
在图5B所示的例子中,Ns=2、Δf=3、OH=11.1%。在图示的例子中,与图5A的情况相同地,多个公共导频信道插入到频率方向,但公共导频信道的频率间隔比较宽。因此,插入到MBMS帧中的公共导频信道数减少。从将对于频率方向的抗变动性提高某种程度的同时减少开销等的观点出发,图示的例子较好。
在图5C所示的例子中,Ns=3、Δf=3、OH=16.7%。在图示的例子中,与图5A的情况相同地,作为MBMS帧整体而在所有副载波中插入公共导频。公共导频信道的频率间隔比图5A的情况宽,但公共导频信道插入的时隙数增加。因此,从不仅提高对于频率方向的抗变动性,还提高对于时间方向的抗变动性的观点出发,图示的例子较好。
在图5D所示的例子中,Ns=3、Δf=4、OH=12.5%。在图示的例子中,与图5C的情况相同地,在频率方向插入了多个公共导频信道,但公共导频信道的频率间隔比较宽。因此,插入到MBMS帧中的公共导频信道数减少。从将对于时间以及频率方向的抗变动性提高某种程度的同时减少开销等的观点出发,图示的例子较好。
在图5E所示的例子中,Ns=4、Δf=4、OH=16.7%。公共导频信道的频率间隔与图5D的情况是相同程度,但插入了公共导频信道的时隙数增加。因此,从增加对于频率以及时间方向的抗变动性的观点出发,图示的例子较好。
在图5F所示的例子中,Ns=4、Δf=6、OH=11.1%。在图示的例子中,与图5E的情况相同地,公共导频信道插入到多个时隙,但公共导频信道的频率间隔比较宽。因此,插入到MBMS帧中的公共导频信道数减少。从将对于时间以及频率方向的抗变动性提高某种程度的同时减少开销等的观点出发,图示的例子较好。
在图5G所示的例子中,Ns=6、Δf=5、OH=20.0%。在图示的例子中,公共导频信道的频率间隔比较宽,但在所有的时隙插入了公共导频信道。因此,从将对于频率方向的抗变动性维持某种程度的同时特别提高对于时间方向的抗变动性的观点出发,图示的例子较好。
在图5H所示的例子中,Ns=6、Δf=6、OH=16.7%。在图示的例子中,与图5G的情况相同地,在所有的时隙插入了公共导频信道,但公共导频信道的频率间隔比较宽。因此,插入到MBMS帧中的公共导频信道数减少。因此,从将对于频率方向的抗变动性提高某种程度、特别提高对于时间方向的抗变动性的同时减少开销等的观点出发,图示的例子较好。
在如图5C、5D、5E、5H中所示的映射例子中,公共导频信道比较均匀地分散在MBMS帧中。因此,从实现信道估计值的插补精度的均匀化的观点出发,这些例子较好。
实施例2
如上述那样,单播帧以及MBMS帧通过时分复用方式传输,使用在单播帧中包含的专用导频信道进行单播信道的信道补偿等,使用在MBMS帧中包含的公共导频信道进行MBMS信道的信道补偿等。因此,关于MBMS信道的信道补偿等的目的,在MBMS帧中也可以不插入专用导频信道。
另一方面,用户装置在规定的周期(CQI测定周期)测定下行信道的接收质量,将测定值报告给基站。接受质量可以由包含SNR、SIR、SINR等的各种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表现。基站基于CQI测定值进行下一次发送的单播信道的调度(无线资源的分配、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率的决定、发送功率的决定等)。因此,用于单播信道的专用导频信道应至少与CQI测定频度对应地插入到下行信道中。CQI测定周期最短可以为子帧(一个单播帧)以下。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期望在MBMS信道中也插入专用导频信道。
另外,使用已经插入到MBMS帧中的公共导频信道测定CQI,通过其CQI测定值进行单播信道的调度并不妥当。这是因为仅凭对多个小区公共的公共导频信道无法区分小区,所以根据其接收质量难以适当地评价在各个特定的小区中的下行信道状态。
原则上,只要是在用户装置已知的位置,在MBMS帧中的专用导频信道的插入位置可以是任何位置。但若在单播信道和MBMS信道中专用导频信道的插入位置完全不同,则用户装置需要每次确认帧结构的差异,存在CQI测定处理被复杂化的顾虑。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期望在MBMS帧和单播帧中对齐专用导频信道的插入位置。
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与单播帧相同地在MBMS帧的开头时隙插入了三个专用导频信道。这样,用户装置能够从帧中的开头时隙提取专用导频信道,进行CQI测定,而无需意识单播帧以及MBMS帧。这从用户装置的节省功率的观点出发也是有利的,特别有利于在间歇接收模式或者间断传输(DR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模式动作的用户装置。
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与单播帧相同地在MBMS帧的开头时隙插入三个专用导频信道之外,在开头时隙还插入了两个专用导频信道(追加专用导频信道)。由于专用导频信道的插入频度多,所以从提高在MBMS帧中的专用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测定精度的观点出发,这样较好。而且,追加专用导频信道只插入到开头时间帧,所以用户装置与图6A的情况相同地限定于开头时隙进行CQI测定的处理即可。即,在图6B所示的例子可期待与图6A的情况相同程度的节省电池效果之外,可期待得到比图6A的情况高精度的接收信号质量测定值。
为了将L1/L2控制信道复用到MBMS帧,需要在MBMS帧中插入小区专用的导频信道(专用导频信道)。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在图6B中L1/L2控制信道以及专用导频信道复用到MBMS帧中。
为了便于说明,专用导频信道以及追加专用导频信道插入到帧中的开头时隙中,但也可以插入到其他的时隙。插入到MBMS帧中的专用导频信道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与单播帧中的专用导频信道相同的时隙号码以及相同的频率(副载波)即可。在其时隙中进一步还可以插入追加专用导频信道。但从迅速进行导频信道接收之后的解调处理的观点出发,期望将专用以及追加专用导频信道集中到开头时隙。
实施例3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收机的概略框图。这样的接收机一般设置在移动台那样的用户装置。在表示接收机的图7中,描画了码元定时检测单元520、保护间隔除去单元522、高速傅立叶变换单元524、信号分离器(demultiplexer)526、信道估计单元528、信道补偿单元530、并串行变换单元(P/S)532、信道补偿单元534、解交织器536、turbo编码器538、维特比解码器540以及无线参数设定单元542。
码元定时检测单元520基于接收信号,检测码元(码元边界)的定时。该接收信号是通过未图示的天线以及RF接收单元进行接收、放大、频率变换、频带限制、正交解调等的处理而被变换为数字信号之后的信号。
保护间隔除去单元522从接收的信号中除去相当于保护间隔的部分。
高速傅立叶变换单元524将输入的信号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解调。
信号分离器526将复用到所接收的信号的导频信道、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进行分离。该分离方法是对应于发送侧的复用(在图1的复用单元306中的处理内容)进行。由于单播帧以及MBMS帧通过时分复用方式进行传输,所以在单播帧期间导出单播信道以及专用导频信道等,在MBMS帧期间导出MBMS信道以及公共导频信道(以及专用导频信道)。
信道估计单元528使用导频信道估计传播路径的状况,并输出用于调整振幅以及相位的控制信号,以补偿信道变动。该控制信号对每个副载波输出。
信道补偿单元530根据来自信道估计单元528的信息,对每个副载波调整数据信道的振幅以及相位。
并串行变换单元(P/S)532将并行的信号序列变换为串行的信号序列。
信道补偿单元534根据来自信道估计单元528的信息,对每个副载波调整控制信道的振幅以及相位。
解交织器536按照规定的模式变更信号的排列顺序。规定的模式相当于在发送侧的交织器(图1的326)进行的变更排列的相反模式。
turbo编码器538以及维特比解码器540分别对业务信息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数据进行解码。
无线参数设定单元542与图1的无线参数设定单元320相同地,设定在通信中使用的无线参数。无线参数设定单元542可以每次计算而导出适当的无线参数组,或者也可以将无线参数组的多个组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根据需要访问到它们。
通过天线所接收的信号在RF接收单元中进行放大、频率变换、频带限制、正交解调等处理之后变换为数字信号。对于除去了保护间隔的信号,高速傅立叶变换单元524进行OFDM方式的解调。解调之后的信号在分离单元526中分别分离为导频信道(包含公共导频信道和/或专用导频信道)、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包含单播信道和MBMS信道)。导频信道输入到信道估计单元,从那里对每个副载波输出用于补偿传播路径的变动的补偿信号。使用其补偿信号而每个副载波地补偿数据信道,并且其被变换为串行的信号。变换后的信号通过解交织器526以在交织器中进行的改变排列的相反模式改变排列,并在turbo解码器538进行解码。控制信道也同样地通过补偿信号补偿信道变动,并在维特比解码器540进行解码。之后,进行利用被复原的数据以及控制信道的信号处理。
图8表示有关CQI测定的说明图(之1)。图示的接收信号解调单元相当于在图7的分离单元(DEMUX)之前的阶段的处理要素(DEMUX526、FFT524、GI除去单元522以及码元定时检测器520等)。CQI测定单元可以与在图7的信道估计单元528中的要素相关联。
如在第2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不仅是单播帧,MBMS帧也进行基于专用导频信道的CQI测定。
图9是表示使用专用导频信道测定CQI的情况的图。在图示的例子中,公共导频信道、专用导频信道以及控制信道映射到MBMS帧的开头时隙,MBMS信道映射到第2时隙之后(公共导频信道还映射到第4时隙)。在图示的例子中,关于第i个副载波的接收信号质量(CQIi)为测定对象。在图示的例子中,插入到第i-6个、第i个以及第i+6个副载波的三个专用导频信道用于CQI测定。CQI可以由期望信号功率以及非期望信号功率的比率来表现。期望信号功率可以从关于其副载波i的信道估计值hi导出(关于副载波i所发送的信号si在接收侧作为hisi接收)。非期望信号功率中的干扰功率I从以下式算出。
【式1】
算式只是一个例子,可通过各种方法计算干扰功率以及CQI。在上述的算式中,hi与第i个副载波的期望信号功率相关,(hi-6+hi+6)/2与从其他的副载波的期望信号功率所预测的第i个副载波的期望信号功率相关,其差分与干扰功率相关。
关于第i+6个副载波的接收信号质量为测定对象的情况下,使用插入到第i个、第i+6个以及第i+12个副载波的专用导频信道。
这样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只基于专用导频信道而测定CQI。
图10表示有关CQI测定的其他说明图。图10的接收信号解调单元以及CQI测定单元和图7中的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在图9中说明的相同。
图11表示使用专用以及公共导频信道而测定CQI的情况的图。为了便于说明,假设hm表示与通过专用导频信道所估计的第m个副载波有关的信道估计值,hn′表示与通过公共导频信道所估计的第n个副载波有关的信道估计值。如在图9所示的情况相同地,使用三个信道估计值,但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使用公共导频信道的一个信道估计值hi′以及专用导频信道的两个信道估计值hi±3。可以从有关其副载波i的信道估计值hi′导出期望信号功率。可以从以下式算出非期望信号功率中的干扰功率I。
【式2】
算式只是一个例子,可通过各种方法计算干扰功率以及CQI。在上述的算式中,hi与第i个副载波的期望信号功率相关,(hi-3+hi+3)/2与从其他的副载波的期望信号功率所预测的第i个副载波的期望信号功率相关,其差分与干扰功率相关。由于hi′是从公共导频信道所导出的值,所以与从专用导频信道所导出的值相比其精度有可能降低,但在比较窄的频率范围内进行计算,所以比较容易追随频率方向的变动,能够将整体的CQI测定精度本身确保到某一程度以上。在图9的情况下使用了分离了12个副载波的信道估计值hi±6,但在图11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帧结构下只分离了6个副载波的信道估计值hi±3。图11所示的例子不仅使用专用导频信道,还使用公共导频信道,所以能够在比较窄的频率范围进行CQI测定,与图9的情况相比在频率方向和/或时间方向能够细致地测定CQI。
图12表示使用专用以及公共导频信道测定CQI的其他情况。与在图9、图11所示的例子不同,在图12中使用副载波相同但插入到不同的时隙的专用导频信道以及公共导频信道的信道估计值hi、hi′。可以从有关其副载波i的信道估计值hi导出期望信号功率。可以从以下式算出非期望信号功率中的干扰功率I。
【式3】
算式只是一个例子,可通过各种方法计算干扰功率以及CQI。从适当地追随时间上的信道变动的观点出发,图示的例子较好。
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分为若干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各个实施例的区分不是本发明的本质,可根据需要使用一个以上的实施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的意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以及变更。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在公元2006年5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127986号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6)
1.一种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用部,将包含了特定的小区所固有的固有导频信道的单播帧和包含了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区域所公共的公共导频信道的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帧进行时分复用;以及
发送部,发送在所述复用部中的复用结果,
每个所述MBMS帧的公共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高于每个所述单播帧的固有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
在一个MBMS帧中包含的规定数的OFDM码元中的第1OFDM码元中,对多个副载波中的离散的一部分副载波的每个映射公共导频信道,
在所述一个MBMS帧中、配置在所述第1OFDM码元的后方的第2OFDM码元中,对除了在所述第1OFDM码元中的映射了公共导频信道的副载波之外的剩余的离散的副载波的每个也映射公共导频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公共导频信道以相等的频率间隔映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一个单播帧整体,对多个副载波中的离散的一部分副载波的每个映射固有导频信道。
4.一种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包含了特定的小区所固有的固有导频信道的单播帧和包含了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区域所公共的公共导频信道的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帧进行时分复用的步骤;以及
发送复用结果的步骤,
每个所述MBMS帧的公共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高于每个所述单播帧的固有导频信道的插入密度,
在一个MBMS帧中包含的规定数的OFDM码元中的第1OFDM码元中,对多个副载波中的离散的一部分副载波的每个映射公共导频信道,
在所述一个MBMS帧中、配置在所述第1OFDM码元的后方的第2OFDM码元中,对除了在所述第1OFDM码元中的映射了公共导频信道的副载波之外的剩余的离散的副载波的每个也映射公共导频信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公共导频信道以相等的频率间隔映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一个单播帧整体,对多个副载波中的离散的一部分副载波的每个映射固有导频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27986/06 | 2006-05-01 | ||
JP2006127986A JP4447575B2 (ja) | 2006-05-01 | 2006-05-01 |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241580A Division CN101479978B (zh) | 2006-05-01 | 2007-04-19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82666A CN102882666A (zh) | 2013-01-16 |
CN102882666B true CN102882666B (zh) | 2015-05-06 |
Family
ID=3866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2415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9978B (zh) | 2006-05-01 | 2007-04-19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
CN201210380584.0A Active CN102882666B (zh) | 2006-05-01 | 2007-04-19 |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2415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9978B (zh) | 2006-05-01 | 2007-04-19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961699B2 (zh) |
EP (1) | EP2015487B1 (zh) |
JP (1) | JP4447575B2 (zh) |
KR (1) | KR101314252B1 (zh) |
CN (2) | CN101479978B (zh) |
BR (1) | BRPI0711128A2 (zh) |
ES (1) | ES2515142T3 (zh) |
MX (1) | MX2008013874A (zh) |
RU (1) | RU2427082C2 (zh) |
TW (1) | TW200803246A (zh) |
WO (1) | WO200712953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7200185A1 (en) * | 2006-02-08 | 2007-08-23 | Nec Australia Pty Ltd | Delivery of multicast and uni-cast services in an OFDMA system |
JP4946159B2 (ja) * | 2006-05-09 | 2012-06-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送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方法並びに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装置 |
CN101682359A (zh) * | 2007-05-29 | 2010-03-24 | 夏普株式会社 | 无线接收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US8467367B2 (en) * | 2007-08-06 | 2013-06-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xing and transmission of traffic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930716B1 (ko) * | 2007-10-17 | 2009-12-0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신호 수신 방법 |
US8897269B2 (en) * | 2008-01-30 | 2014-11-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pilot pollu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JP5115273B2 (ja) | 2008-03-28 | 2013-01-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マルチサービス管理装置 |
JP5188870B2 (ja) * | 2008-04-28 | 2013-04-2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移動局及び周波数分割多重通信方法 |
US8737373B2 (en) | 2008-05-09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gnaling separate unicast and broadcast information with a common pilot |
JP5146532B2 (ja) * | 2008-05-09 | 2013-02-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体通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
CN106911368B (zh) | 2008-06-23 | 2021-04-13 |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WO2010001928A1 (ja) | 2008-07-01 | 2010-01-0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方法と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基地局装置とマルチセル/マルチキャスト協調制御装置 |
CN102057743B (zh) | 2008-07-08 | 2014-10-01 | 夏普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
KR101470648B1 (ko) * | 2008-09-24 | 2014-12-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셀 협력적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
JP5251439B2 (ja) * | 2008-11-10 | 2013-07-31 |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通信処理システム、ofdm信号送信方法、ofdm送信機、ofdm受信機、および制御局 |
WO2010095800A1 (ko) * | 2009-02-17 | 2010-08-26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근거리 방송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그리고 이에 적용되는 무선송출 장치 |
JP5296587B2 (ja) * | 2009-03-27 | 2013-09-2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1147915B1 (ko) * | 2009-03-31 | 2012-05-24 | 경희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적응 멀티캐스트/브로드캐스트 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 |
US9106378B2 (en) * | 2009-06-10 | 2015-08-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downlink information |
US20120120942A1 (en) * | 2009-06-19 | 2012-05-1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8670432B2 (en) | 2009-06-22 | 2014-03-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nding reference signals from multiple cells |
JP4812860B2 (ja) * | 2009-07-10 | 2011-11-0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JP4824797B2 (ja) * | 2009-07-10 | 2011-11-3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US9144037B2 (en) | 2009-08-11 | 2015-09-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y punctur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fering cells |
US8724563B2 (en) * | 2009-08-24 | 2014-05-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detecting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
US9277566B2 (en) | 2009-09-14 | 2016-03-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ross-subframe control channel design |
US8942192B2 (en) | 2009-09-15 | 2015-0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frame interlac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CN102035777B (zh) * | 2009-09-24 | 2014-03-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解调导频的处理方法和系统、配置方法、基站、用户设备 |
US8989174B2 (en) * | 2009-10-06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BSFN subframe generation and processing for Unicast |
JP4768065B2 (ja) * | 2009-12-24 | 2011-09-0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US9392608B2 (en) | 2010-04-13 | 2016-07-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formation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
US9226288B2 (en) | 2010-04-13 | 2015-12-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
US9271167B2 (en) | 2010-04-13 | 2016-0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termination of radio link failure with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and cancellation |
US9125072B2 (en) | 2010-04-13 | 2015-09-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s |
GB2482183B (en) * | 2010-07-23 | 2013-03-27 | Sca Ipla Holdings Inc |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 and unicast communication |
US8885652B2 (en) | 2010-08-06 | 2014-11-11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Hybri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ime domain multiplex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
US8886190B2 (en) | 2010-10-08 | 2014-1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ference |
JP5296039B2 (ja) * | 2010-12-06 | 2013-09-2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及び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
US9100102B2 (en) * | 2011-01-11 | 2015-08-04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 to use a preamble with band extension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
US8638131B2 (en) | 2011-02-23 | 2014-0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feedback-controlled output driver with minimum slew rate variation from process, temperature and supply |
JP5878322B2 (ja) | 2011-09-26 | 2016-03-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20140126445A1 (en) * | 2012-11-07 | 2014-05-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cch-aligned receive diversity |
US10009209B2 (en) | 2013-03-28 | 2018-06-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lized multi-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JP2013169019A (ja) * | 2013-06-05 | 2013-08-29 | Fujitsu Ltd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
US9621389B2 (en) * | 2013-09-30 | 2017-04-11 | Volvo Car Corporation | Method to introduce complementing training symbols into a 802.11p OFDM frame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
CN103701716B (zh) * | 2013-11-14 | 2017-10-31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sv直采和goose报文共口传输方法 |
CA2947953A1 (en) * | 2014-05-09 | 2015-11-12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bsfn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and reporting |
JPWO2016136491A1 (ja) * | 2015-02-23 | 2017-12-2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
US10686490B2 (en) * | 2017-09-28 | 2020-06-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dulation sprea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015797A1 (ja) * | 2003-08-12 | 2005-02-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パイロットシンボル伝送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84597A (ja) | 1998-03-31 | 1999-10-15 | Jisedai Digital Television Hoso System Kenkyusho:Kk | Ofdm伝送方式 |
US7486643B2 (en) * | 2003-09-30 | 2009-02-03 | Via Telecom Co., Ltd. | Legacy-compatible signaling extension method for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indications |
EP1542488A1 (en) | 2003-12-12 | 2005-06-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pilot signal adapted to the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
JP4937529B2 (ja) | 2004-05-27 | 2012-05-23 |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セパレータ用導電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燃料電池セパレータ |
US20060146745A1 (en) * | 2005-01-05 | 2006-07-06 | Zhijun Cai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and synchronizing a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
US7983236B2 (en) * | 2005-09-27 | 2011-07-19 | Nokia Corporation | Pilot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s |
EP2501075A1 (en) * | 2005-12-27 | 2012-09-19 | Fujitsu Limited | Subframe structure for the multiplexing of uni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s |
KR101333918B1 (ko) * | 2006-01-05 | 2013-11-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점-대-다 서비스 통신 |
ATE527791T1 (de) * | 2006-01-19 | 2011-10-15 | Panasonic Corp | Funkkommunikationsbasisstation und verfahren zur pilotübertragung |
JP4675251B2 (ja) * | 2006-02-08 | 2011-04-2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及び送信方法 |
KR20070103917A (ko) * | 2006-04-20 | 2007-10-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보호구간 삽입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송신장치 |
ES2498930T3 (es) * | 2007-03-26 | 2014-09-26 | Fujitsu Limited |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móviles |
JP5006106B2 (ja) * | 2007-05-25 | 2012-08-2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
TWI351823B (en) * | 2008-03-04 | 2011-11-01 | Ind Tech Res Inst | Transmission architecture of transmitter |
-
2006
- 2006-05-01 JP JP2006127986A patent/JP4447575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4-19 ES ES07741955.4T patent/ES2515142T3/es active Active
- 2007-04-19 US US12/298,996 patent/US7961699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4-19 EP EP07741955.4A patent/EP2015487B1/en active Active
- 2007-04-19 CN CN2007800241580A patent/CN1014799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4-19 BR BRPI0711128-2A patent/BRPI0711128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4-19 KR KR1020087027933A patent/KR10131425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4-19 MX MX2008013874A patent/MX2008013874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4-19 CN CN201210380584.0A patent/CN102882666B/zh active Active
- 2007-04-19 RU RU2008145655/09A patent/RU2427082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4-19 WO PCT/JP2007/058519 patent/WO200712953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4-24 TW TW096114388A patent/TW200803246A/zh unknown
-
2010
- 2010-08-16 US US12/857,003 patent/US797417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015797A1 (ja) * | 2003-08-12 | 2005-02-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パイロットシンボル伝送方法 |
CN1833387A (zh) * | 2003-08-12 | 2006-09-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符号传输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314252B1 (ko) | 2013-10-02 |
EP2015487A4 (en) | 2012-12-26 |
RU2008145655A (ru) | 2010-06-10 |
CN101479978B (zh) | 2012-11-28 |
JP2007300503A (ja) | 2007-11-15 |
RU2427082C2 (ru) | 2011-08-20 |
US7961699B2 (en) | 2011-06-14 |
EP2015487B1 (en) | 2014-08-13 |
CN101479978A (zh) | 2009-07-08 |
MX2008013874A (es) | 2008-11-14 |
JP4447575B2 (ja) | 2010-04-07 |
ES2515142T3 (es) | 2014-10-29 |
CN102882666A (zh) | 2013-01-16 |
US7974179B2 (en) | 2011-07-05 |
WO2007129537A1 (ja) | 2007-11-15 |
EP2015487A1 (en) | 2009-01-14 |
TW200803246A (en) | 2008-01-01 |
US20090196165A1 (en) | 2009-08-06 |
KR20090006852A (ko) | 2009-01-15 |
US20100310025A1 (en) | 2010-12-09 |
TWI351838B (zh) | 2011-11-01 |
BRPI0711128A2 (pt) | 2011-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82666B (zh) |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 | |
US8442220B2 (en)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
RU2421916C2 (ru) |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 |
EP1881628B1 (en) | Radio parameter group generating apparatus,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
CN101573999B (zh) | 基站、用户装置及方法 | |
EP2660993A2 (en)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method | |
CN101375524A (zh) | 用于在高速分组数据系统的前向链路中支持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传送/接收设备和方法 | |
JP4812860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
JP4768065B2 (ja) |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
JP4824797B2 (ja) |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