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6766A - 内容显示装置、内容输出装置和内容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容显示装置、内容输出装置和内容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6766A
CN102866766A CN2012102283947A CN201210228394A CN102866766A CN 102866766 A CN102866766 A CN 102866766A CN 2012102283947 A CN2012102283947 A CN 2012102283947A CN 201210228394 A CN201210228394 A CN 201210228394A CN 102866766 A CN102866766 A CN 102866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reproduction
situation
beholder
reproduction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83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代沙希子
坂庭秀纪
松原孝志
野添贤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66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6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1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not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13Monitoring of end-user related data
    • H04N21/44218Detecting physical presence or behaviour of the user, e.g. using sensors to detect if the user is leaving the room or changes his face expression during a TV progr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3OS processes, e.g. booting an STB, implementing a Java virtual machine in an STB or power management in an STB
    • H04N21/4436Power management, e.g. shutting down unused components of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receiv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容显示装置、内容输出装置和内容显示方法。在内容的显示、输出技术中,提高用户的易用性。具备输入内容信号的内容信号输入部、显示上述内容信号中包括的内容的显示部、检测规定范围是否存在观看者的传感器、存储表示上述内容的再现位置的再现位置信息的再现位置存储部,上述显示部在上述传感器检测到观看者离开上述规定范围之后又检测到观看者返回上述规定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返回上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显示上述内容。

Description

内容显示装置、内容输出装置和内容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容的显示、输出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2001-84662号公报(专利文献1)。该公报中记载了这样的内容,“包括:对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声音信号进行再现的再现单元;基于由再现单元再现的声音信号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单元;检测由声音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的收听区域中是否存在使用者的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在通过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收听区域中不存在使用者时,暂时停止由再现单元进行的声音信号的再现,使记录介质的再现位置后退第一时间的量并使再现单元以暂停状态待机,在通过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收听区域中存在使用者时,重新开始由再现单元进行的声音信号的再现”(参照专利文献1第[0006]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46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能够在收听区域中不存在使用者时,暂时停止声音信号的再现,在收听区域中存在使用者时,重新开始声音信号的再现。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没有考虑使用者位于收听区域外的情况下继续声音信号的再现等情况。从而,在考虑到这些的情况下,存在使用者归席时不能够进行符合使用者意愿的处理的情况。
本发明包括多种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举其一例,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内容信号的内容信号输入部、显示上述内容信号中包括的内容的显示部、检测规定范围是否存在观看者的传感器和存储表示上述内容的再现位置的再现位置信息的再现信息存储部,上述显示部在上述传感器检测到观看者离开上述规定范围之后,又检测到观看者返回上述规定范围的情况下,返回上述再现位置信息所表示的再现位置显示上述内容”。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内容的显示、输出技术中,提高用户的易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自动省电处理功能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再现位置控制功能的动作例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内容处理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2中内容处理装置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2中用户离席的情况和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2中内容处理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3中内容处理装置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3中用户离席的情况和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3中内容处理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中内容处理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4中内容处理装置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4中用户离席的情况和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4中内容处理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内容处理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画面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画面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画面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1中内容处理装置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1中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1中内容处理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用图3说明本实施例的内容处理装置300的结构的一例。
内容记录部301例如是硬盘驱动器(HDD)或固态驱动器(SSD)等由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存储器等,具有目录结构,以文件为单位记录内容。此外,具有能够按照请求而从指定的位置读出内容的构造。
调谐器302是用于从天线350接收无线电、电视、有线电视(CATV)等影像、声音,和电子节目指南(EPG)等数据的处理部。
网络接口部303是用于从互联网、电话线路、本地网络(LAN)等网络360接收内容的处理部。
内容信号输入部304,是用于从内容记录部301、调谐器302、网络接口303等输入影像和声音、文字等内容的信号的接口。此外,也是用于从光盘等播放器装置、游戏机等接收内容的信号的处理部。
影像/声音解码部305进行内容的解码处理和符合控制部306的请求的影像信息、声音信息的变换处理,将从处理结果得到的影像数据、声音数据分别传输到影像输出部307、声音输出部308。
控制部306基于来自用户接口部309的输入、来自传感器321的信息等,对内容记录部301、调谐器302、网络接口部303、内容输入部304、影像/声音解码部305、影像输出部307、声音输出部308、传感器321、计时器323和再现位置存储部324进行控制。
例如,进行控制以生成由影像输出部307和声音输出部308输出的数据的信号,输入到影像/声音解码部305中。此外,基于来自用户接口部309的用户操作、后述的恢复点(resume point)信息等,对再现处理、暂停处理、停止处理、再现位置跳转处理等内容的再现动作进行控制。此外,还进行控制以将内容编码并记录到内容记录部301中。另外,进行内容的再现位置(章节位置、再现帧数、从内容开头起的再现经过时间等)的管理。
影像输出部307从影像/声音解码部305接收解码后的影像数据、图像数据、文本数据等,并将它们输出。作为构成影像输出部307的硬件的例子,有液晶或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等离子体、发光二极管(LED)等显示设备,或者对外部的显示设备输出影像信号的接口。
声音输出部308从影像/声音解码部305接收解码后的声音数据等并将其输出。作为构成声音输出部308的硬件的例子,有扬声器等,或者对外部的声音输出设备输出声音信号的接口。
用户接口部309例如是接收来自遥控器370的信号的受光部或操作面板等,是能够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的接口。
传感器321例如是人体感应传感器、摄像机传感器、麦克风传感器等,对检测区域内人物的存在与否、观看状况、观看者数、观看者识别等进行检测。传感器的种类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检测人物存在的传感器即可,也可以是其它传感器。
计时器323管理时刻信息,具有能够计测从任意时刻起的时间的功能,用于计测传感器输出值的时刻信息、人物不在的时间,以及控制内容再现时间等。
再现位置存储部324根据由传感器321识别到的检测区域(传感器检测是否存在人的区域)内的人物的观看状况,存储内容的恢复点。本实施例中,恢复点记载为表示内容的再现位置的再现位置信息,但也可以使用记录时间编码或章节等再现位置信息的机制。
另外,图3的例子中上述各构成部是独立的,但不限于此。例如内容输入部304、影像/声音解码部305、控制部306也可以构成为由1个或多个中央处理装置(CPU)进行其处理。此外,图3的例子中将各构成部配置在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内部,但例如也可以如图14(a)~(c)所示,将1个或多个构成部配置在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外部,通过网络或通用串行总线(USB)与内容处理装置300连接。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将内容处理装置300之外另行准备的摄像机用作传感器321。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内容处理装置300中的再现位置控制处理等。
首先,用图2说明本实施例的再现位置控制功能的一例。
此处,再现位置控制功能指的是能够支持进行以下处理的功能,即,在离开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传感器321的检测区域)(离席,离开座位)的用户1返回观看区域(归席,返回座位)的情况下,返回离席时的再现位置进行内容的再现显示。通过再现位置控制功能,能够提高暂时离席的用户进行内容观看时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再现位置控制功能例如按以下方式动作。
图2(a)表示用户1离开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离席)时的状况。设此时的内容再现位置为场景A。
图2(b)表示用户1离开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的期间(离席中)的状况。此时,内容的再现继续进行。
图2(c)表示用户1返回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归席)时的状况。此时,内容处理装置300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作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内容的例子,有“是否返回离席时的再现位置进行再现”等,用户1能够使用遥控器等选择对消息的回答。设此时的内容再现位置为场景B。
图2(d)表示对于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用户1选择使再现位置返回时的状况。此时,内容处理装置300返回用户离席时的再现位置即场景A进行内容再现。
图2(e)表示对于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用户1选择不使再现位置返回时的状况。此时,内容处理装置300从场景B继续进行内容再现。
用图18说明本实施例的再现位置控制处理的流程。
图18中的处理,因用户离开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离席)而开始。
首先,在S1801中,当传感器321确认到用户离席时,利用再现位置存储部324对再现中的内容生成恢复点。该恢复点是表示用户离席时或其数秒前的再现位置的点。通过生成恢复点,在之后用户返回观看区域(归席)时,能够从离席时的再现位置起重新开始再现内容。
此外,在生成恢复点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再现位置存储部324存储正在再现内容的介质种类。若与恢复点一起存储介质种类,则即使在内容处理装置300能够从多种介质再现内容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定用户离席时的再现介质和再现位置,重新开始再现内容。
另外,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为了存储内容的再现位置而使用恢复点的例子,但也可以利用上述章节和时间编码等机制。
在S1802中,判定用户是否返回了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归席)。如果传感器321确认了用户归席,则前进到S1803,如果没有确认用户归席(仍然是用户离席状态)则等待用户归席。
在S1803中,基于由计时器323计测的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和归席时的输出画面状态,进行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R1)。处理R1的细节在后文中与图19的说明一起叙述。当S1803的处理结束时,图18所示的一系列处理完成。
用图19说明本实施例的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R1)的一例。
在用户归席的情况下,基于由计时器323计测的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离席时间)tu,和规定的时间(从用户离席起至再现位置控制功能开始作用的时间,即用于判断是否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时间)Tplay,决定处理内容。控制部306按照此处决定的处理内容控制输出,根据该控制,利用影像输出部307进行显示等。
处理R1中的处理内容,分为以下2种。
在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不足Tplay(tu<Tplay)的情况下,当用户归席时,不显示上述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继续内容的再现状态。
在tu为Tplay以上(Tplay≤tu)的情况下,当用户归席时,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通过这样设置与Tplay相关的条件,在用户离席后立刻归席等情况下,可以得到用户无需花费工夫选择是否使再现位置返回的效果。
在存在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显示处理的情况下,基于用户的选择指示,控制部306进行与内容的再现位置相关的控制。例如,对于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在用户通过用户接口部309选择了使再现位置“返回”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内容的再现位置返回图18的S1801中生成的恢复点所示的位置。另外,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内容的再现位置返回恢复点所示的位置的数秒前的位置。在选择了使再现位置“不返回”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得不返回恢复点所示的位置,而是继续再现状态。在用户进行了任意的选择的时刻,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显示结束。
另外,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可以持续显示直至用户进行选择指示,但也可以在用户没有选择任何动作而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自动结束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显示。通过进行自动结束显示的处理,能够防止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持续显示。
此外,在自动结束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显示后,可以不返回恢复点所示的位置而继续再现状态,也可以使再现位置返回恢复点所示的位置。通过自动地使再现位置返回恢复点所示的位置,能够减少用户操作的麻烦。
此处,图18的S1801中生成的恢复点,在用户进行了再现位置的选择的时刻删除。此外,也可以在用户没有进行再现位置的选择、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显示结束的时刻删除。或者,也可以在用户再次离席而生成新的恢复点时覆盖。通过这样处理,在用户再次离席时,能够更新为新的恢复点。
图2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动作的一例的概念图。
此处,设想Tplay=3分钟。设想用户的状态是离席中和在席中(在座位上)的一种,t=1分钟时离席,t=2分钟时归席,t=6分钟时离席,t=14分钟时归席。
在用户第一次归席的t=2分钟时,因为离席时间不足Tplay(tu<Tplay),所以不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另一方面,在用户第二次归席的t=14分钟时,因为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为Tplay以上(Tplay≤tu),所以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其中,在用户离席中,再现的内容到达结尾、内容的再现自动停止的情况下,进行维持停止状态的处理。然后,当用户归席时,在tu为Tplay以上(Tplay≤tu)的情况下,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通过这样处理,即使在内容的再现自动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从用户错过的场景起重新开始再现内容。
此外,在用户进行了暂停操作后离席的情况下,在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Tplay等)时,也可以解除暂停画面。通过这样处理,能够防止影像残留在画面上(烧屏)。此外,即使解除暂停画面,也能够通过显示再现位置选择信息201,而使再现位置返回暂停时的场景。此外,本条件下,也可以从暂停操作时起计算tu。通过这样处理,能够通过用户操作来识别用户离席。关于用户进行暂停操作后离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将在后文中叙述。
此外,即使在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不足Tplay(tu<Tplay)的情况下,也可以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通过这样处理,在用户错过的场景是重要场景等情况下,能够通过用户的操作,使再现位置返回用户离席时的场景。
此外,也可以在用户归席的情况下不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而是自动地使再现位置返回恢复点所示的位置或其数秒前的位置。通过这样处理,用户无需操作就能够从错过的场景的再现位置起重新开始观看内容。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在内容的显示、输出技术中,可以得到提高易用性的效果。
此外,对于是否使再现位置返回用户离席时的场景,通过在用户归席时对用户提供进行选择的机会,能够根据用户的判断来决定是否使再现位置返回,能够进行在错过的场景对于用户而言较重要等情况下使再现位置返回、而在错过的场景对于用户而言不重要等情况下不使再现位置返回的处理,能够提供更加合适的内容的显示、输出技术。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说明了在用户归席的情况下,能够使再现位置返回用户离席时的场景的内容的显示、输出技术。本实施例中,说明在实施例1的内容的显示、输出技术中,考虑自动省电(节能)处理功能的情况。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的结构等,除了一部分结构等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对于与实施例1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用图3说明本实施例的内容处理装置300的结构的一例。
控制部306控制后述的自动省电处理功能。例如,通过对影像输出部307发出电源OFF、停止影像显示、降低影像显示亮度等指示,实现抑制装置的耗电量的省电状态。此外,即使不对影像输出部307发出电源OFF、停止影像显示、降低影像显示亮度等指示,而改为停止对影像输出部307输出影像信号,也能够实现省电状态。另外,在影像输出部307构成为对外部的显示设备输出影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的接口的情况下,控制部306通过对输出目标的显示设备发出电源OFF、停止影像显示、降低影像显示亮度等指示,能够实现省电状态。
影像输出部307根据来自控制部306的控制信号,进行电源OFF处理、背光源的熄灭处理(画面清除处理)、背光源的亮度降低处理等。
声音输出部308根据来自控制部306的控制信号,进行电源OFF处理、音量降低处理等。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内容处理装置300中的自动省电处理等。
首先,用图1说明本实施例的自动省电处理功能的一例。
此处,自动省电处理功能,指的是在用户离开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时,进行画面清除处理或亮度降低处理,降低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耗电量的功能。
其中,图1的Tmsg是从用户离席至开始显示后述的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时间。Tmute是从用户离席至开始转移到省电模式的时间。两者的关系为Tmsg Tmute。在Tmsg=Tmute的情况下,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的时间为零,从“通常模式”直接转移到“省电模式”。
图1(a)表示用户1离开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离席)时的样子。内容处理装置300的状态因自动省电功能而变化是在用户离席之后,此时的画面状态是按通常情况输出影像和声音的“通常模式”。
图1(b)表示用户离席后经过一定时间Tmsg时的状况。此时,内容处理装置300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作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内容的例子,可以列举“即将进入省电模式”等。
图1(c)表示用户离席后经过一定时间Tmute(≥Tmsg)时的状况。此时,内容处理装置300的画面状态切换为“省电模式”。作为“省电模式”的例子,可以列举熄灭背光源使画面成为全黑状态的“画面清除”,或降低画面的显示亮度但保持影像可见的状态的“亮度降低”等,各情况下特征都在于比“通常模式”耗电量更低。其中,一般而言,“亮度降低”状态的耗电量比“画面清除”状态高,但由于“亮度降低”状态下能够确认影像正在播放,所以能够降低用户误认为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图1(d)表示用户1返回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归席)时的状况。此时,内容处理装置300的画面状态再次成为“通常模式”。
用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再现位置控制处理的流程。
图4中的处理因用户离开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离席)而开始。
首先,在S401中,当传感器321确认到用户离席时,利用再现位置存储部324对再现中的内容生成恢复点。
在S402中,基于由计时器323计测的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进行用户离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L2)。处理L2的细节在后文中与图5的说明一起叙述。当S402的处理结束时,前进到S403。
在S403中,判定用户是否返回了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归席)。如果传感器321确认了用户归席,则前进到S404,如果没有确认到用户归席(用户离席状态持续)则返回S402。
在S404中,基于由计时器323计测的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和归席时的输出状态,进行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R2)。处理R2的细节在后文中与图5的说明一起叙述。当S404的处理结束时,图4所示的一系列处理完成。
用图5说明本实施例的用户离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L2)的一例和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R2)的一例。
图5(a)是表示用户离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L2)的一例的说明图,基于由计时器323计测的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等,决定画面状态。控制部306按照此处决定的画面状态而控制输出,通过该控制,由影像输出部307进行显示等。
处理L2中的处理内容,分为以下3种。
在tu满足0≤tu<Tmsg的情况下,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
在tu满足Tmsg≤tu<Tmute的情况下,画面状态是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状态。
在tu满足Tmutetu的情况下,画面状态是“省电模式”。
图5(b)是表示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R2)的一例的说明图,基于由计时器323计测的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和归席时的画面状态等,决定处理内容。控制部306按照此处决定的处理内容控制输出,通过该控制,由影像输出部307进行显示等。
处理R2中的处理内容,分为以下6种。
其中,Tplay是规定的时间(从用户离席到再现位置控制功能开始作用的时间,即用于判断是否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时间),在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不足Tplay(tu<Tplay)的情况下,无论画面状态如何,都不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在tu满足tu<Tplay且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的情况下,不进行任何处理,继续内容的再现状态。
在tu满足Tplay≤tu且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的情况下,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在tu满足tu<Tplay且画面状态是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状态的情况下,结束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显示。
在tu满足Tplay≤tu且画面状态是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状态的情况下,结束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显示,并且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在tu满足tu<Tplay且画面状态是“省电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通常模式”。
在tu满足Tplay≤tu且画面状态是“省电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通常模式”,并且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其它的结构、效果与实施例1的处理R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动作的一例的概念图。
此处,设想Tmsg=3分钟,Tmute=4分钟,Tplay=3分钟。设想用户的状态是离席中和在席中的一种,t=1分钟时离席,t=3分钟时归席,t=6分钟时离席,t=14分钟时归席。
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和“省电模式”中的一种,本假设的情况下,在用户第二次离席后经过Tmsg后的t=9分钟时,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此外,在用户第二次离席后经过Tmute后的t=10分钟时,转移到“省电模式”。进而,在用户第二次归席的t=14分钟时,转移到“通常模式”。
在用户第一次归席的t=3分钟时,因为离席时间tu不足Tplay(tu<Tplay),所以不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另一方面,在用户第二次归席的t=14分钟时,因为离席时间tu在Tplay以上(Tplay≤tu),所以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其它结构、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15是本实施例中内容处理装置300如图6所示进行动作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状态等的一例。
t=8分钟时是“通常模式”,进行如图15(a)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t=9分钟时从“通常模式”转移到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等的状态,进行如图15(b)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t=10分钟时从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状态转移到“省电模式”,进行如图15(c)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t=14分钟时从“省电模式”转移到“通常模式”,并且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进行如图15(d)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如本实施例所示,在使自动省电处理功能和再现位置控制功能动作的情况下,当Tmute与Tplay的值不同时,从用户离席到转移到“省电模式”的时间,与从用户离席到再现位置控制功能开始作用的时间(用于判断是否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时间)不同。为了消除这样的状态,也可以在Tmute≠Tplay时对Tmute和Tplay的某一方或双方进行自动调整,将两者控制为相同的值。通过这样处理,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动作,统一成为在离席时间tu不足Tmute的情况下不转移到“省电模式”、归席后不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或者在离席时间tu为Tmute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省电模式”、归席后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这2种模式,可以得到使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动作对于用户而言易于理解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在内容的显示、输出技术中,可以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考虑自动省电处理功能,在用户离席时,进行画面清除处理或亮度降低处理,可以得到降低装置的耗电量的效果。进而,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需要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能够提供更合适的内容的显示、输出技术。
[实施例3]
实施例2中,说明了考虑到再现位置控制功能和自动省电处理功能的情况下的内容显示、输出技术。本实施例中,说明在内容再现中用户进行了暂停操作的情况下的内容显示、输出技术。本实施例中,作为表示内容的再现位置的再现位置信息,在再现位置存储部324中存储用户进行暂停操作时的再现位置。另外,也可以存储暂停操作的数秒前的再现位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的结构等,除了一部分结构等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所以对于与实施例1、2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用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处理流程的一例。
图7中的处理因用户通过用户接口部309进行暂停操作而开始。
首先,在S701中,判定用户是否离开了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离席)。如果传感器321确认了用户离席则前进到步骤S705,如果没有确认用户离席(依然是用户在席状态)则前进到步骤S702。
在S702中,判定用户是否进行了解除暂停的操作。如果影像/声音解码部305和用户接口部309等没有确认到暂停解除(如果暂停状态持续)则前进到S703,如果确认了暂停解除则结束图7中的一系列处理。
在S703中,判定暂停状态是否持续了一定期间Tpause以上。其中,Tpause是从暂停开始到暂停画面解除的时间,当控制画面状态使得不会持续Tpause以上输出暂停画面时,能够防止影像残留在画面上(烧屏)。如果影像/声音解码部305和计时器323确认了暂停状态持续Tpause以上则前进到S704,如果确认了没有持续Tpause以上则返回S701。
在S704中,利用影像/声音解码部305解除暂停画面,结束图7中的一系列处理。作为解除暂停画面的处理的例子,例如可以列举继续再现内容的处理,或内容的停止处理等。
在S705中,基于由计时器323计测的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进行用户离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L3)。处理L3的细节在后文中与图8的说明一起叙述。当S705的处理结束时,前进到S706。
在S706中,判定用户是否返回了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归席)。如果传感器321确认了用户归席则前进到S707,如果没有确认用户归席(如果用户离席的状态持续)则返回S705。
在S707中,基于用户归席时的内容再现状态和归席时的画面状态进行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R3)。处理R3的细节在后文中与图8的说明一起叙述。当S707的处理结束时,前进到S708。
在S708中,判定进行处理R3后的内容再现状态是否为暂停状态。如果影像/声音解码部305确认了在暂停中则返回S701,如果确认了不在暂停中则结束图7中的一系列处理。
用图8说明本实施例的用户离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L3)和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R3)的一例。
图8(a)是表示用户离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L3)的一例的说明图,基于计时器323计测的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等决定画面状态。控制部306按照此处决定的画面状态控制输出,通过该控制,由影像输出部307进行显示等。
处理L3中的处理内容,分为以下3种。
其中,图8的Tmsg是从用户离席到开始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时间。此外,Tmute是从用户离席到开始转移到“省电模式”的时间。两者的关系为Tmsg Tmute。在Tmsg=Tmute的情况下,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期间为零,从“通常模式”直接转移到“省电模式”。
在tu满足0≤tu<Tmsg的情况下,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
在tu满足Tmsg≤tu<Tmute的情况下,画面状态是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状态。
在tu满足Tmutetu的情况下,画面状态是“省电模式”。
此外,处理L3中,如果影像/声音解码部305和计时器323等确认了Tpause以上的暂停状态,则利用影像/声音解码部305进行解除暂停画面的处理。
图8(b)是表示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R3)的一例的说明图,基于归席时的暂停状态和归席时的画面状态等决定处理内容。控制部306按照此处决定的处理内容控制输出,通过该控制,由影像输出部307进行显示等。
其中,在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为经过Tpause之前的情况下,无论画面状态如何,都不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处理R3中的处理内容,分为以下6种。
在内容再现状态是暂停(经过Tpause前归席)且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暂停画面)的情况下,不进行任何处理,继续暂停画面的显示状态。
内在容再现状态是暂停画面已解除(经过Tpause之后归席),内容的再现重新开始且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的情况下,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在内容再现状态是暂停(经过Tpause前归席)且画面状态是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状态的情况下,结束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显示,成为暂停画面的显示状态。
在内容再现状态是暂停画面已解除(经过Tpause之后归席),内容的再现重新开始且画面状态是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状态的情况下,结束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显示,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在内容再现状态是暂停(经过Tpause前归席)且画面状态是“省电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通常模式”(从“省电模式”恢复,进行暂停画面的显示处理)。
在内容再现状态是暂停画面已解除(经过Tpause之后归席),内容的再现重新开始且画面状态是“省电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通常模式”,并且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通过这样参照有无经过Tpause的时间,在用户离席后立刻归席等情况下,也可以得到无需麻烦用户选择是否使再现位置返回的效果。
此外,也能够与实施例1、2同样地,将Tplay用于判断是否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另外,在暂停画面的解除处理是内容的停止处理等情况下,也可以在用户归席时进行暂停画面的显示处理。由此,无需归席的用户进行操作就能够返回暂停画面。
在存在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显示处理的情况下,基于用户的选择指示,利用控制部306进行与再现位置相关的控制。对于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在用户通过用户接口部309选择了使再现位置“返回”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内容的再现位置返回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位置。此外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内容的再现位置返回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位置的数秒前的位置。在选择了使再现位置“不返回”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得不返回暂停的位置,而是继续再现状态。
另外,在用户进行了任意的选择操作的时刻,结束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内容,也可以与没有暂停而离席的情况不同,为“是否返回暂停时的位置进行再现”等。
此外,自动结束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的显示之后,可以不返回暂停的再现位置而是继续再现,也可以使再现位置返回暂停的再现位置。通过使再现位置自动返回暂停的再现位置,能够减少用户操作的麻烦。
其它结构、效果与实施例1的处理R1、实施例2的处理R2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动作的一例的概念图。
此处,设想Tmsg=3分钟,Tmute=4分钟,Tpause=6分钟,不解除暂停画面而转移到“省电模式”(画面清除处理)的情况下的例子。设想用户的状态是离席中和在席中的任一种,t=1分钟时离席,t=14分钟时归席,此外在t=0分钟时用户进行了暂停操作。
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和“省电模式”中的任一种,本假设的情况下,在用户离席后经过Tmsg后的t=4分钟时,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此外,在用户离席后经过Tmute后的t=5分钟时转移到“省电模式”(画面清除处理)。进而,在用户归席的t=14分钟时转移到“通常模式”(暂停画面)。
内容再现状态是“暂停”和“暂停解除”中的任一种,本假设的情况下,在经过Tpause前转移到“省电模式”(画面清除处理),所以影像不会残留在画面上(烧屏),暂停画面不会自动解除。另外,在转移到“省电模式”(亮度降低处理)的情况下,在t=6分钟时解除暂停画面,由此能够防止影像残留在画面上。
本假设的情况下,在用户归席的t=14分钟时,暂停在持续,所以不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图1 6是本实施例中内容处理装置300如图9所示动作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一例。
t=3分钟时,处于“通常模式”且暂停的状态,进行如图16(a)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t=4分钟时,保持暂停并转移到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状态,进行如图16(b)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t=5分钟时,在保持暂停的状态下转移到“省电模式”,进行如图16(c)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t=14分钟时,在保持暂停的状态下转移到“通常模式”,进行如图16(d)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动作的一例的概念图。
此处,设想Tmsg=3分钟,Tmute=4分钟,Tpause=2分钟,是解除暂停画面并重新开始内容的再现后转移到“省电模式”的情况下的例子。设想用户的状态是离席中和在席中的任一种,t=1分钟时离席,t=14分钟时归席,此外在t=0分钟时用户进行了暂停操作,该用户的行动与图9的情况相同。
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和“省电模式”中的任一种,本假设的情况下,在用户离席后经过Tmsg后的t=4分钟时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此外,在用户离席后经过Tmute后的t=5分钟时转移到“省电模式”。进而,在用户归席的t=14分钟时转移到“通常模式”。
内容再现状态是“暂停”和“暂停解除”中的任一种,本假设的情况下,t=2分钟时暂停状态达到Tpause,所以自动解除暂停画面,重新开始内容的再现。在用户归席的t=14分钟时,暂停画面已被解除,此时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另外,在暂停画面解除处理是内容的停止处理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t=5分钟时使内容处理装置进入“省电模式”。即使不进入“省电模式”,也能够实现耗电量的削减。
此外,在“省电模式”是电源OFF处理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在经过Tpause后立刻转移到“省电模式”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显示不必要的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图1 7是本实施例中内容处理装置300如图10所示动作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一例。
t=1分钟时,是“通常模式”且为暂停的状态,进行如图17(a)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t=2分钟时,暂停画面被自动解除,进行如图17(b)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t=5分钟时,在暂停画面被解除的状态下转移到“省电模式”,进行如图17(c)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t=14分钟时,在暂停画面被解除的状态下转移到“通常模式”,并且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进行如图17(d)所示的画面显示处理。
其中,本实施例中,将tu作为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从暂停操作时起计算tu。通过这样处理,能够根据用户操作来识别用户离席。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在内容的显示、输出技术中,可以得到与实施例1、2同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用户进行暂停操作后离席的情况下,也不会使暂停中的影像持续Tpause以上输出,能够防止影像残留在画面上(烧屏),能够提供更合适的内容显示、输出技术。
[实施例4]
实施例3中,说明了在内容再现中用户进行了暂停操作的情况下的内容显示、输出技术。此处,在实施例3中,说明了以用户离席时作为Tmsg和Tmute等的起算点的情况。本实施例中,说明以暂停解除时(经过了Tpause时)作为Tmsg和Tmute等的起算点的内容显示、输出技术。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的结构等除了一部分结构等以外与实施例1~3相同,所以对于与实施例1~3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用图11说明本实施例的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处理流程的一例。
图11中的处理因用户通过用户接口部309进行暂停操作而开始。
首先,在S1101中,判定用户是否进行了解除暂停的操作。如果影像/声音解码部305和用户接口部309等没有确认到暂停解除(如果暂停状态持续)则前进到S1102,如果确认了暂停解除则结束图11中的一系列处理。
在S1102中,判定暂停状态是否持续了一定期间Tpause以上。如果影像/声音解码部305和计时器323确认了暂停状态持续了Tpause以上则前进到S1103,如果确认了没有持续Tpause以上则返回S1101。
在S1103中,利用影像/声音解码部305解除暂停画面。作为解除暂停画面的处理的例子,例如可以列举重新开始内容的再现的处理,或内容的停止处理等。
在S1104中,判定用户是否离开了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离席)。如果传感器321确认了用户离席则前进到步骤S1105,如果没有确认用户离席(依然是用户在席状态)则结束图11中的一系列处理。
在S1105中,基于由计时器323计测的暂停解除后的用户的离席经过时间ta,进行用户离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L4)。处理L4的细节在后文中与图12的说明一起叙述。当S1105的处理结束时,前进到S1106。
在S1106中,判定用户是否返回了内容处理装置300的观看区域(归席)。如果传感器321确认了用户归席则前进到S1107,如果没有确认用户归席(如果用户离席的状态持续)则返回S1104。
在S1107中,基于由计时器323计测的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和归席时的画面状态进行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R4)。处理R4的细节在后文中与图12的说明一起叙述。当S1107的处理结束时,结束图11中的一系列处理。
用图12说明本实施例的用户离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L4)的一例和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R4)的一例。
图12(a)是表示用户离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L4)的一例的说明图,基于由计时器323计测的暂停解除后的用户离席经过时间ta决定画面状态。控制部306按照此处决定的画面状态控制输出,通过该控制,由影像输出部307进行显示等。
处理L4中的处理内容,分为以下3种。
在ta满足0≤ta<Tmsg的情况下,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
在ta满足Tmsg≤ta<Tmute的情况下,画面状态是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状态。
在ta满足Tmute≤ta的情况下,画面状态是“省电模式”。
图12(b)是表示用户归席的情况下的处理(处理R4)的一例的说明图,基于计时器323计测的用户离席后的经过时间tu和归席时的画面状态等决定处理内容。控制部306按照此处决定的处理内容控制输出,通过该控制,由影像输出部307进行显示等。
处理R4中的处理内容,分为以下6种。
在tu满足tu<Tplay且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的情况下,不进行任何处理,维持内容的再现状态。
在tu满足Tplay≤tu且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的情况下,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在tu满足tu<Tplay且画面状态是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状态的情况下,结束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显示。
在tu满足Tplay≤tu且画面状态是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状态的情况下,结束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的显示,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在tu满足tu<Tplay且画面状态是“省电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通常模式”。
在tu满足Tplay≤tu且画面状态是“省电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通常模式”,并且显示再现位置选择消息201。
通过这样设置与Tplay相关的条件,在用户离席后立刻归席等情况下,可以得到无需花费工夫选择再现位置的效果。
其它结构、效果等与实施例1~3的处理R1~R3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动作的一例的概念图。
此处,设想Tmsg=3分钟,Tmute=4分钟,Tpause=5分钟。用户的状态是离席中和在席中的任一种,用户在t=1分钟时离席,t=14分钟时归席,此外在t=0分钟时进行了暂停操作。
内容再现状态是“暂停”和“暂停解除”中的任一种,在用户进行暂停操作后经过Tpause后的t=5分钟时自动解除暂停画面。
画面状态是“通常模式”、“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和“省电模式”中的任一种,本假设的情况下,在解除暂停后经过Tmsg后的t=8分钟时显示省电模式转移消息101。此外,在暂停解除后经过Tmute后的t=9分钟时转移到“省电模式”。进而,在用户归席的t=14分钟时转移到“通常模式”。
其它结构、效果等于实施例1~3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在内容的显示、输出技术中,可以得到与实施例1~3同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经过Tpause后开始起算Tmsg和Tmute,所以在暂停中不会因“省电模式”而进行图像清除处理、亮度降低处理,可以得到使内容处理装置300的动作对于用户而言更易于理解的效果。
另外,上述本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子,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的所有结构。此外,能够将某个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例的结构,或者在某个实施例的结构上添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此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其它结构。
此外,上述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单元等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可以通过集成电路设计等由硬件实现。此外,上述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解释、执行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而用软件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文件等信息,能够保存在存储器、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等记录装置,或者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中。
此外,控制线和信息线表示了认为说明上必要的,并不一定表示了产品上所有的控制线和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结构都相互连接。

Claims (15)

1.一种内容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内容信号的内容信号输入部;
显示所述内容信号中包括的内容的显示部;
检测是否存在观看者的传感器;和
存储表示所述内容的再现位置的再现位置信息的再现位置存储部,
所述显示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观看者离开之后又检测到观看者返回的情况下,能够从当前的再现位置起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显示所述内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显示提醒观看者选择是否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进行所述内容的再现的信息,在被输入了表示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进行所述内容的再现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显示所述内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容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是表示观看者离开时的再现位置或从观看者离开时起倒退一定时间的再现位置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容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是表示所述内容被暂停时的再现位置的信息,
所述显示部,在存在所述内容的暂停处理的情况下,在经过了预先规定的时间时解除暂停的显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容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测时间的计时器;和
控制部,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观看者离开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计时器计测到的时间,进行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状态切换为省电状态的控制,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观看者返回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状态进行不同的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容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观看者返回的情况下,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状态为省电状态时,进行解除该省电状态的控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容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在将显示状态切换为省电状态时进行表示转移到省电状态的显示,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观看者返回的情况下,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状态是进行所述表示转移到省电状态的显示的状态时,进行使该显示结束的控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容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在提醒观看者选择是否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进行所述内容的再现的所述信息显示了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结束该信息的显示。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容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观看者返回的情况下,
在从观看者离开到观看者返回的时间比规定时间长时,显示提醒观看者进行选择的所述信息。
10.一种内容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内容信号的内容信号输入部;
输出所述内容信号中包括的内容的输出部;
检测是否存在观看者的传感器;和
存储表示所述内容的再现位置的再现位置信息的再现位置存储部,
所述输出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观看者离开之后又检测到观看者返回的情况下,能够从当前的再现位置起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输出所述内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容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输出提醒观看者选择是否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进行所述内容的再现的信息,在被输入了表示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进行所述内容的再现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输出所述内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容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是表示观看者离开时的再现位置或从观看者离开时起倒退一定时间的再现位置的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容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是表示所述内容被暂停时的再现位置的信息,
所述输出部,在存在所述内容的暂停处理的情况下,在经过了预先规定的时间时解除暂停的输出。
14.一种内容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输入内容信号,
显示所述内容信号中包括的内容,
使用传感器检测是否存在观看者,
存储表示所述内容的再现位置的再现位置信息,
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观看者离开之后又检测到观看者返回的情况下,能够从当前的再现位置起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显示所述内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容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显示提醒观看者选择是否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进行所述内容的再现的信息,在被输入了表示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进行所述内容的再现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返回所述再现位置信息所示的再现位置显示所述内容。
CN2012102283947A 2011-07-06 2012-07-02 内容显示装置、内容输出装置和内容显示方法 Pending CN1028667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9659 2011-07-06
JP2011149659A JP2013017105A (ja) 2011-07-06 2011-07-06 コンテンツ表示装置、コンテンツ出力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表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6766A true CN102866766A (zh) 2013-01-09

Family

ID=46639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83947A Pending CN102866766A (zh) 2011-07-06 2012-07-02 内容显示装置、内容输出装置和内容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11114A1 (zh)
EP (1) EP2544185A1 (zh)
JP (1) JP2013017105A (zh)
CN (1) CN1028667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5236A (zh) * 2015-06-01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14818B2 (en) * 2012-12-13 2014-12-16 Intel Corporation Media device power management techniques
KR101968526B1 (ko) * 2013-01-08 2019-04-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US10667007B2 (en) * 2014-01-22 2020-05-2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Automated video content display control using eye detection
CN103809862B (zh) * 2014-02-21 2017-01-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852774B2 (en) * 2014-04-30 2017-12-26 Rovi Guid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playback operations based on the length of time a user is outside a viewing area
US9514784B2 (en) * 2014-05-09 2016-12-06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6451098B2 (ja) * 2014-06-19 2019-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再生システム
KR20150145616A (ko) * 2014-06-20 2015-12-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JP2016057417A (ja) * 2014-09-09 2016-04-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情報出力装置、コンテンツ出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R3068853A1 (fr) * 2017-08-04 2019-01-11 Orange Procede de gestion d'un point de repere dans un contenu multimedia
CN107948711A (zh) * 2017-11-21 2018-04-2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电视时移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184672B2 (en) * 2019-11-04 2021-11-23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ynchronizing content progress
CN117251585A (zh) * 2022-06-10 2023-12-19 戴尔产品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存在的媒体管理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80445A1 (en) * 2005-05-16 2006-12-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Image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20070126884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ersonal settings, parental control, and energy saving control of television with digital video camera
EP1843591A1 (en) * 2006-04-05 2007-10-10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Intelligent media content playing device with user attention detection, corresponding method and carrier medium
US20090138507A1 (en) * 2007-11-27 2009-05-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ed playback control for audio devices using environmental cues as indicators for automatically pausing audio playback
GB2459705A (en) * 2008-05-01 2009-11-04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Media reproducing device with user detecting means
US20090285545A1 (en) * 2004-12-07 2009-11-1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telligent pause button
CN101821809A (zh) * 2007-08-31 2010-09-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影像再现装置、影像记录再现装置、影像再现方法以及影像记录再现方法
CN101894502A (zh) * 2009-05-19 2010-11-24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影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4662A (ja) 1999-09-13 2001-03-30 Nippon Columbia Co Ltd 再生装置
JP2012029019A (ja) * 2010-07-23 2012-02-09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85545A1 (en) * 2004-12-07 2009-11-1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telligent pause button
US20060280445A1 (en) * 2005-05-16 2006-12-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Image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20070126884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ersonal settings, parental control, and energy saving control of television with digital video camera
EP1843591A1 (en) * 2006-04-05 2007-10-10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Intelligent media content playing device with user attention detection, corresponding method and carrier medium
CN101821809A (zh) * 2007-08-31 2010-09-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影像再现装置、影像记录再现装置、影像再现方法以及影像记录再现方法
US20090138507A1 (en) * 2007-11-27 2009-05-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ed playback control for audio devices using environmental cues as indicators for automatically pausing audio playback
GB2459705A (en) * 2008-05-01 2009-11-04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Media reproducing device with user detecting means
CN101894502A (zh) * 2009-05-19 2010-11-24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影像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5236A (zh) * 2015-06-01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11114A1 (en) 2013-01-10
EP2544185A1 (en) 2013-01-09
JP2013017105A (ja) 201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6766A (zh) 内容显示装置、内容输出装置和内容显示方法
CN101490762B (zh) 用于播放音频-视频内容的设备和方法
CN1666510A (zh) 数字视频回放的增强书签
CN102547193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WO2010055624A1 (ja) 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
CN104580971A (zh) 图像输出设备
JPWO2011158487A1 (ja) 操作支援装置及び操作支援方法
US8572317B2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to generate resume data for a media file that is interrupted while being reproduced
JP4281467B2 (ja) コンテンツ再生システム、再生装置、コンテンツ再生方法
US9088760B2 (e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apparatus
JP2008159176A (ja) 映像音声再生装置及び映像音声再生方法
JP2006107194A (ja) 電子機器
JP2005072911A5 (zh)
US20090133065A1 (en) Information accumulation apparatus,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WO2007037148A1 (ja) コンテンツ再生システム
JP4679289B2 (ja) テレビ受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255213A (ja) 録画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及び録画システム
US20130022331A1 (en) Television Having Program Recording and Playback Function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KR101426084B1 (ko) 방송수신기의 외부기기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2045245B1 (ko) 휴대단말기의 영상 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JP5424625B2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3021517A1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
KR100574508B1 (ko) 복합영상재생장치 및 그 디브이디타이틀 녹화방법
CN201585055U (zh) 一种数字电视接收终端
KR20150041359A (ko) 동영상 반복구간 재생 장치, 이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 방법이 기록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