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2385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2385A
CN102862385A CN2012102189907A CN201210218990A CN102862385A CN 102862385 A CN102862385 A CN 102862385A CN 2012102189907 A CN2012102189907 A CN 2012102189907A CN 201210218990 A CN201210218990 A CN 201210218990A CN 102862385 A CN102862385 A CN 102862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transfer
processing system
pushing rolle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89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62385B (zh
Inventor
山野边淳
加藤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62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2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62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23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3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feeding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2Clamps or grippers
    • B41J13/223Clamps or grippers on rotatable drum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Ink Jet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支撑传送部件,其从片状的记录介质的底面支撑记录介质,并且在旋转的同时传送记录介质;抵靠部件,其抵靠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并使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停止;以及推压辊,其设置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面向所述支撑传送部件,并且所述推压辊通过在旋转的同时与记录介质接触并在记录介质上滑动将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压在所述抵靠部件上。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液滴喷射到记录介质上并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10-250882披露了一种环带(传送带),其将堆叠在纸张堆叠部中的纸张(记录介质)向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送出。
由于放置在循环的环带上传送的纸张的前端部被推压在抵靠部件上,因此纸张的前端部对齐。此外,设置有传送辊,其通过抵靠环带(传送带)并因此从动地旋转来传送纸张。与处于前端部被推压在抵靠部件上的状态的纸张的后端部相比,传送辊设置在更朝向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
然而,在常规构造中,与前端部被推压在抵靠部件上的记录介质的后端部相比,传送辊在纸张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更向上游侧的位置。此外,当记录介质的前端部触碰抵靠部件时,动力仅仅为传送带的传送力。因此,如果记录介质起皱,则存在如下的情况:当记录介质的前端部的一部分触碰抵靠部件时记录介质发生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使记录介质即便在起皱的情况下也以恰当的姿态触碰抵靠部件来解决前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支撑传送部件,其从片状的记录介质的底面支撑记录介质,并且在旋转的同时传送记录介质;抵靠部件,其抵靠支撑传送部件所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并使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停止;推压辊,其相对于抵靠部件设置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面向支撑传送部件,并且推压辊通过在旋转的同时与记录介质接触并在记录介质上滑动将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压在抵靠部件上;传送部件,其将已解除由抵靠部件施加的停止状态的记录介质朝向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进行传送;以及液滴喷射头,其将液滴喷射到传送部件所传送的记录介质上,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根据上述结构,推压辊在与记录介质接触的同时旋转并将记录介质的前端部推压在抵靠部件上。由于推压辊以这种方式将记录介质的前端部推压在抵靠部件上,因此,即便当记录介质起皱时,记录介质也能够以恰当的姿态抵靠至抵靠部件。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对将记录介质咬合在推压辊与支撑传送部件之间的夹持力进行调节。
根据上述结构,调节机构对将记录介质咬合在推压辊与支撑传送部件之间的夹持力进行调节。因此,能够防止推压辊将记录介质的前端部推压在抵靠部件上的推压力变得过大。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根据上述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调节机构构成推压辊,并且调节机构是从推压辊的旋转轴沿径向放射状外展的多个柔性细长部件。
根据上述机构,从推压辊的旋转中心沿径向放射状外展的多个柔性细长部件触碰记录介质并发生挠曲。因此,能够调节咬合记录介质的夹持力。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根据上述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调节机构是如下的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在支撑推压辊的旋转轴的同时伸长和收缩以使推压辊接近或远离支撑传送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弹性部件在支撑推压辊的旋转轴的同时伸长和收缩以使推压辊接近或远离支撑传送部件。因此,能够调节咬合记录介质的夹持力。
在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根据上述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调节机构是间隙调节部件,该间隙调节部件使推压辊的旋转轴移动并对支撑传送部件与推压辊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
根据上述结构,间隙调节部件使推压辊的旋转轴移动并对支撑传送部件与推压辊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因此,能够调节咬合记录介质的夹持力。
在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驱动源,驱动源将旋转力施加给推压辊的旋转轴并且使推压辊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驱动源将旋转力施加给推压辊的旋转轴并使推压辊旋转,因此记录介质能够以恰当的姿态有效地触碰抵靠部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上述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传送辊,其相对于处于前端部抵靠至抵靠部件状态的记录介质的后端部设置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传送辊旋转并沿着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传送记录介质;以及传递部件,其将传送辊的旋转力传递给推压辊。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传递部件将传送辊的旋转力传递给推压辊,因此在没有设置专用于使推压辊旋转的驱动源的情况下,推压辊也能够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上述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支撑推压辊,使得推压辊依靠自身重量压在支撑传送部件上。
根据上述结构,支撑机构支撑推压辊,使得推压辊依靠自身重量压在支撑传送部件上。因此,能够防止在推压辊与支撑传送部件之间产生过大的夹持力(咬合记录介质的夹持力)。
在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根据上述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支撑机构是这样的支撑部件:当沿传送辊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该支撑部件以相对于传送辊可摆动的方式支撑推压辊。
根据上述结构,支撑部件以相对于传送辊可摆动的方式支撑推压辊。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推压辊与支撑传送部件之间产生过大的夹持力。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根据上述第七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传送辊相对于支撑传送部件从动地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传送辊受循环的支撑传送部件驱动而旋转。因此,在没有设置专用于使推压辊旋转的驱动源的情况下,推压辊也能够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多个抵靠部件设置为彼此之间沿记录介质的横向具有间隔。
根据上述结构,多个抵靠部件设置为彼此之间沿记录介质的横向具有间隔。因此,与仅在记录介质的横向中间侧设置抵靠部件的情况相比,记录介质能够以恰当的姿态有效地触碰抵靠部件。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多个支撑传送部件设置为彼此之间沿传送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向具有一定间隔。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多个支撑传送部件设置为彼此之间沿传送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向具有一定间隔,因此,与仅在中间侧设置一个支撑传送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将记录介质校正为恰当的姿态。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根据上述第十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各个支撑传送部件之间以及在置于记录介质的横向最外侧处的支撑传送部件的外侧设置有引导部件,引导部件在引导传送中的记录介质的同时从底侧支撑记录介质;并且,相对于推压辊沿记录介质的横向设置有限制部件,限制部件设置成面向引导部件且用于限制传送中的记录介质的浮动。
根据上述结构,相对于推压辊沿记录介质的横向设置的限制部件限制了传送中的记录介质的浮动。因此,能够防止因推压辊试图将记录介质推压在抵靠部件上而造成记录介质沿高度方向发生的浮动。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根据上述第十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限制部件与设置为面向限制部件的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之间的距离(h[mm])设定为小于液滴喷射头与支撑表面之间的距离(Td[mm])(h<Td),支撑表面设置为与液滴喷射头相对并支撑传送中的记录介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h[mm]被设定为小于Td[mm],因此能够防止在被支撑表面支撑时传送的记录介质摩擦液滴喷射头。
根据本发明,记录介质即便在起皱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恰当的姿态触碰抵靠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的送纸部分的推压辊附近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的送纸部分的限制部件附近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的送纸部分的平面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的送纸部分的推压辊附近和限制部件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的送纸部分的推压辊和限制部件附近的透视图;
图6A、图6B和图6C是对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的送纸部分的抵靠部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操作说明图;
图7A、图7B,7C和图7D是对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的送纸部分的传送部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操作说明图;
图8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的液滴喷射头附近的侧视图;以及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实例。注意,附图中的“向上”箭头表示沿竖直方向向上。
(整体结构)
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送纸部分12,其供应用作记录介质的纸张部件(片材部件)P;处理液涂覆部分14,其将处理液涂覆到纸张部件P的图像形成表面上;图像记录部分16,其在纸张部件P上形成图像;干燥部分18,其使纸张部件P的水分减少(将纸张部件P干燥)以增强形成有图像的绘制部分的膜质;定影部分20,其将所形成的图像定影到纸张部件P上;以及排出部分22,纸张部件P被排出到排出部分22中。
在送纸部分12处,纸张部件P从堆叠有纸张部件P的送纸托盘24逐页地朝处理液涂覆部分14送出,处理液涂覆部分14设置在送纸托盘24的沿纸张部件P的传送方向(下文中简称为传送方向)的下游侧。注意,下文中将详细描述送纸部分12的结构。
此外,在处理液涂覆部分14处设置有处理液涂覆鼓28,处理液涂覆鼓28在旋转的同时接收送纸部分12所传送的纸张部件P,并沿着处理液涂覆鼓28的外周表面传送纸张部件P。具体地说,在处理液涂覆鼓28的外周表面处设置有咬合并保持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的保持部件30。
利用这种结构,通过处理液涂覆鼓28的旋转使纸张部件P在其前端被保持部件30保持的状态下沿着处理液涂覆鼓28的外周表面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进行传送。
注意,在下文将描述的传送鼓34、图像记录鼓36、传送鼓40、干燥鼓42、传送鼓48和定影鼓50上也类似地设置有这些保持部件30。
处理液涂覆装置32设置在处理液涂覆鼓28的沿竖直方向的上侧,处理液涂覆装置32将处理液涂覆在沿着处理液涂覆鼓28的外周表面进行传送的纸张部件P的图像形成表面上。注意,处理液具有与液滴(将在下文中描述)反应、聚集色材(颜料)以及促进色材(颜料)与溶剂分离的作用。
此外,传送鼓34相对于处理液涂覆鼓28设置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鼓34在旋转的同时在保持部件30处接收处理液涂覆鼓28所传送的纸张部件P,并朝向图像记录部分16传送纸张部件P。
图像记录鼓36设置在图像记录部分16处,图像记录鼓36在旋转的同时在保持部件30处接收传送鼓34所传送的纸张部件P,并沿着图像记录鼓36的外周表面传送纸张部件P。此外,在图像记录鼓36的沿竖直方向的上侧设置有液滴喷射头38,液滴喷射头38将墨滴等喷射到沿着图像记录鼓36的外周表面进行传送的纸张部件P上并在纸张部件P的图像形成表面上形成图像。
液滴喷射头38设置为沿着传送中的纸张部件P的横向延伸并且具有与纸张部件P的最大宽度对应的喷墨范围,即,液滴喷射头38是全线(full-line)喷射头。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举例而言,沿着图像记录鼓36的周向设置有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四种基本颜色的液滴喷射头38。
此外,传送鼓40相对于图像记录鼓36设置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鼓40在旋转的同时在保持部件30处接收图像记录鼓36所传送的纸张部件P,并朝向干燥部分18传送纸张部件P。
干燥鼓42设置在干燥部分18处,干燥鼓42在旋转的同时在保持部件30处接收传送鼓40所传送的纸张部件P,并沿着干燥鼓42的外周表面传送纸张部件P。此外,在干燥鼓42的沿着竖直方向的上侧设置有卤素加热器44和暖气喷嘴46,卤素加热器44和暖气喷嘴46用于对沿着干燥鼓42的外周表面传送的纸张部件P进行干燥。利用这种结构,当干燥鼓42传送纸张部件P时,借助来自卤素加热器44的热量和来自暖气喷嘴的46的暖气使纸张部件P中所包含的水分减少(干燥),以便增强形成有图像的绘制部分的膜质。因此,提高了形成在纸张部件P上的图像的膜质强度。
此外,传送鼓48相对于干燥鼓42设置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鼓48在旋转的同时在保持部件30处接收干燥鼓42所传送的纸张部件P,并朝向定影部分20传送纸张部件P。
定影鼓50设置在定影部分20处,定影鼓50在旋转的同时在保持部件30处接收传送鼓48所传送的纸张部件P,并沿着定影鼓50的外周表面传送纸张部件P。顺序地设置用于加热(预加热)传送中的纸张部件P的图像形成表面的卤素加热器61、使纸张部件P与定影鼓50的外周表面压力接触的定影辊63以及测量纸张部件P上的格状图案和含水量、表面温度、光泽度等的在线传感器(in-linesensor)65使得每一者面向定影鼓50的外周表面。
此外,传送鼓52相对于定影鼓50设置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鼓52在旋转的同时在保持部件30处接收定影鼓50所传送的纸张部件P,继而沿着弯曲导板54将纸张部件P排出至排出部分22。
在排出部分22处设置有使纸张部件P适应周围环境的风干装置58,纸张部件P通过传送鼓52被排出到排出部分22中。
利用上述结构,如图9所示,处理液涂覆鼓28在保持部件30处接收由送纸部分12供应的纸张部件P,并沿着处理液涂覆鼓28的外周表面传送纸张部件P。然后,处理液涂覆装置32将处理液涂覆到沿着处理液涂覆鼓28的外周表面传送的纸张部件P的图像形成表面上。
此外,已涂覆有处理液的纸张部件P被转移至旋转的传送鼓34,并且沿着旋转着的传送鼓34和图像记录鼓36的外周表面进行传送。在图像记录部分16处,各颜色的液滴喷射头38将墨滴等喷射到沿着图像记录鼓36的外周表面传送的纸张部件P的图像形成表面上,并在纸张部件P上形成图像。
此外,图像形成表面上已形成有图像的纸张部件P被转移至旋转的传送鼓40,并且沿着旋转着的传送鼓40和干燥鼓42的外周表面进行传送。在干燥部分18处,沿着干燥鼓42的外周表面进行传送的纸张部件P被卤素加热器44的热量和从暖气喷嘴46吹出的暖气干燥。也就是说,通过减少纸张部件P中所含的水分(干燥),使形成有图像的绘制部分的膜质得到增强。
此外,已被卤素加热器44的热量和从暖气喷嘴46吹出的暖气加热到高温的纸张部件P被转移至旋转的传送鼓48,并且沿着旋转着的传送鼓48和定影鼓50的外周表面进行传送。在定影部分20处,设置为面向定影鼓50的卤素加热器61利用热量将形成在纸张部件P上的图像定影到纸张部件P上。此外,定影辊63使被定影鼓50传送的纸张部件P与定影鼓50发生压力接触,并使纸张部件P穿过面向在线传感器65的部分。在线传感器65测量正穿过的纸张部件P的格状图案,以及含水量、表面温度、光泽度等。
此外,已接受在线传感器65的测量的纸张部件P被转移至传送鼓52,并沿着导板54被排出至设置在排出部分22处的风干装置58。被排出至风干装置58的纸张部件P因吹到其上的空气等而变得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主要部分的结构)
接下来描述送纸部分12的结构。
如图1所示,堆叠有纸张部件P的送纸托盘24设置在送纸部分12处。在送纸托盘24的沿竖直方向的上侧设置有吸头70,吸头70将堆叠在送纸托盘24中的纸张部件P逐页地分离。
更具体地说,两个吸头70设置为彼此之间在纸张部件P的横向(下文中简称为横向)上具有一定间隔。吸头70具有:主体70A,其呈杆状并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旋转轴70B,其设置在主体70A的竖向上端部(一个端部)处并且沿横向延伸;以及吸气口70C,其设置在主体70A的另一个端部处并且在该另一个端部处产生吸力。
利用上述结构,在送纸托盘中堆叠在最上方的纸张部件P通过受到在吸头70的主体70A的另一个端部处产生的吸力的吸引并在主体70A的圆弧形式的运动(参见图中的箭头G)作用下而与位于最上方纸张部件下侧的纸张部件P分离。
拾取辊72设置在吸头70旁边并位于送纸托盘24中堆叠在最上方的纸张部件P的端部侧。拾取辊72在旋转的同时将已借助吸头70分离的最上方纸张部件P沿着纸张部件P的传送路径80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送出。如图3所示,以与吸头70相同的方式,两个拾取辊72设置为彼此之间沿横向具有一定间隔。
在送纸托盘24处设置有将堆叠的纸张部件P升高和降低的升降机构。当最上方纸张部件P被送出后,堆叠的纸张部件P被升降机构升高。
此外,如图1和图3所示,传送带74分别设置在各拾取辊72的沿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带74呈环状并且用作支撑传送部件的实例。传送带74设置为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延伸,并且缠绕在被驱动旋转的驱动辊76和可旋转地被装置主体支撑的从动辊78上。
因此,被拾取辊72送出的纸张部件P放置在传送带74的带表面上并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进行传送。
在正在传送的纸张部件P的与传送带74所在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传送辊82,传送辊82可旋转地被从框架部件(未示出)延伸的撑杆81支撑。由于这些传送辊82与循环的传送带74所传送的纸张部件P接触并且在摩擦力下而从动地旋转,因此传送辊82沿着传送路径80传送纸张部件P。
此外,抵靠部件86相对于传送带74设置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抵靠至抵靠部件86并且抵靠部件86将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停止在预定位置。此外,传送辊82设置为使得传送辊82与前端部抵靠至抵靠部件86的纸张部件P(在各附图中示出为P1)的后端部彼此分离。
如图3所示,多个抵靠部件86设置为彼此之间沿横向具有一定间隔。此外,如图1所示,抵靠部件86具有:抵靠部86A,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抵靠至该抵靠部86A;以及摆动部86B,抵靠部86A固定在摆动部86B的一端,在摆动部86B的另一端处形成有旋转轴88并且摆动部86B被支撑为可以摆动。
利用这种结构,在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触碰到抵靠部件86的抵靠部86A并且纸张部件P被停止在预定位置之后,抵靠部件86摆动并从传送路径80撤开,并且解除由抵靠部件86施加的停止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传送辊82与抵靠部件86之间的传送路径80上设置有推压辊90,推压辊90通过在旋转的同时与纸张部件P的后端侧接触将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压在抵靠部件86的抵靠部86A上。
更具体地说,如图1、图4A和图5所示,推压辊90是所谓的刷辊,并且推压辊90构造为包括推压辊90的旋转轴90A和多个柔性纤维90B,这些柔性纤维90B用作从推压辊的旋转轴沿径向放射状外展的柔性细长部件的实例。
此外,支撑部件92设置为可旋转地支撑推压辊90的旋转轴90A以及传送辊82的旋转轴82A,并且推压辊90能够围绕传送辊82的旋转轴82A摆动。因此,推压辊90依靠自身重量压在传送带74上。
用作传递部件的实例的环带94呈环状并且缠绕在旋转轴82A和旋转轴90A上。通过环带94将传送辊82的旋转力传递给推压辊90。这样,与传送辊82不同,推压辊90并非构造为相对于传送带74从动地旋转,因此,在推压辊90与传送带74之间产生的夹持力(咬入纸张部件P的夹持力)比在传送辊82与传送带74之间产生的夹持力弱。
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5所示,相对于传送带74在横向两侧设置有引导部件98,引导部件98呈板状并且在引导传送带74所传送的纸张部件P的同时从纸张部件P的下侧支撑纸张部件。具体地说,引导部件98由设置在一对传送带74之间的引导部件98A和设置在传送带74的横向外侧的引导部件98B构成。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相对于各推压辊90在横向两侧设置有限制部件100,限制部件设置为面向引导部件98,并且限制正被传送的纸张部件P的浮动。
更具体地说,如图4B和图5所示,限制部件100是成型为弯曲形状的板部件,该弯曲形状使得限制部件100与引导部件98之间的空间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逐渐变窄。
此外,如图4B所示,假定限制部件100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引导部件98的引导表面102之间的距离为h[mm],并且,如图8所示,假定液滴喷射头38与设置在图像记录鼓36上并用作支撑纸张部件P的支撑表面的实例的传送表面104之间的距离为Td[mm],则满足下述关系式(1)。
0<h<Td...(1)
即,h[mm]被设定为小于Td[mm]。
此外,如图3和图5所示,多个传送部件106设置在相邻的抵靠部件86之间,传送部件106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前端部已被抵靠部件86停止的纸张部件P。
更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传送部件106具有:抓持部106A,其抓持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以及摆动部106B,抓持部106A固定在摆动部106B的一端,在摆动部106B的另一端处形成有旋转轴108并且摆动部106B被支撑为可以摆动。
利用这种结构,在抓持部106A抓持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并且抵靠部件86A从传送路径80撤开之后(参见图6C),传送部件106摆动并且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纸张部件P。
此外,相对于传送部件106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传送鼓110。传送鼓110在旋转的同时在保持部件30处接收传送部件106所传送的纸张部件P,并朝向处理液涂覆部分14(参见图9)传送纸张部件P。
(主要部分的构造的操作/效果)
接下来描述送纸部分12的操作和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吸头70利用在主体70A的另一个端部处产生的吸力吸住送纸托盘24中堆叠在最上方的纸张部件P。在该状态下,吸头70的主体70A围绕旋转轴70B朝箭头G的方向摆动,并且使被吸住的最上方纸张部件P与其它纸张部件P分离。
此外,拾取辊72在旋转的同时将已借助吸头70分离的最上方纸张部件P沿着传送路径80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送出。
已被拾取辊72送出的纸张部件P在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时被循环的传送带74的带表面与传送辊82咬合。
此外,推压辊90借助从传送辊82传递至推压辊90的旋转力而旋转,推压辊90旋转并将纸张部件P(在各附图中示出为P1)的前端部压在抵靠部件86上,同时推压辊90与被限制部件100限制浮动的纸张部件P的后端侧接触。具体地说,推压辊90在旋转的同时在纸张部件P上滑动,推压辊90并非相对于传送带74从动地旋转(包括相对于纸张部件P从动地旋转的情况),并且推压辊90处于柔性纤维90B抵靠纸张部件P并发生挠曲的状态。也就是说,传送辊82的旋转力通过环带94传递给推压辊90,推压辊90因该旋转力而旋转,在旋转的同时在纸张部件P上滑动,并将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压在抵靠部件86上。当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已经触碰到抵靠部件86并处于静止状态时,推压辊90仍继续旋转。因此,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确实地触碰多个抵靠部件86,并且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沿纸张部件P的横向变齐整(对齐)。也就是说,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以该前端部沿横向齐整(对齐)并且纸张部件P相对于纸张部件P的传送方向不倾斜的恰当姿态触碰抵靠部件86。
如图7A和图7B所示,当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沿横向齐整时,传送部件106的抓持部106A抓持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
此外,如图6A、图6B和图6C所示,当抓持部106A抓持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时,抵靠部件86摆动并且从传送路径80撤开,从而解除由抵靠部件86施加的停止状态。
如图7C和图7D所示,当抵靠部件86从传送路径80撤开时,将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抓持在抓持部106A处的传送部件106摆动并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纸张部件P。此外,传送鼓110在旋转的同时在保持部件30处从传送部件106接收纸张部件P。
然后,旋转的传送鼓110沿着其外周表面传送纸张部件P,并将纸张部件P转移至处理液涂覆鼓28。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在纸张部件P(在各附图中示出为P1)的前端部压在抵靠部件86上的状态下,被拾取辊72送到传送路径80中的第二纸张部件P(在各附图中示出为P2)在传送时进入第一纸张部件P(在各附图中示出为P1)的下方。
此外,当要在纸张部件P的两个表面上均形成图像(双面打印)时,送纸部分12以与上文所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沿着传送路径80将已在一个表面上形成图像的纸张部件P送出。
如上文所述,同样,当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已抵靠至抵靠部件86并处于静止状态时,推压辊90在与纸张部件P接触并在纸张部件P上滑动的同时旋转并将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确实地推压在抵靠部件86上。因此,即使在纸张部件P因其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图像而起皱的情况下,纸张部件P也能以恰当的姿态抵靠至抵靠部件。也就是说,纸张部件P能以这样的恰当姿态触碰抵靠部件86: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沿横向是齐整(对齐)的,并且纸张部件P相对于纸张部件P的传送方向不倾斜。
此外,推压辊90旋转并利用处于抵靠纸张部件P且挠曲的状态的柔性纤维90B将纸张部件P的前端部推压在抵靠部件86上。因此,可以调节推压辊90与传送带74之间产生的夹持力。
此外,传送辊82受循环的传送带74驱动而旋转,并且旋转力从传送辊82传递至推压辊90。因此,没有必要设置专用于使推压辊90和传送辊82旋转的驱动源。
在推压辊90与传送带74之间产生的夹持力比在传送辊82与传送带74之间产生的夹持力弱。因此,与夹持力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前端部被推压辊90推压在抵靠部件86上的纸张部件P的变形。
此外,由于推压辊90能够围绕传送辊82的旋转轴82A摆动,因此推压辊90依靠自身重量压在传送带74上,并且能够防止在推压辊90与传送带74之间产生过大的夹持力。
此外,由于多个抵靠部件86设置为彼此之间沿横向具有一定间隔,因此,与仅在横向中间侧设置抵靠部件的情况相比,纸张部件P能够以恰当的姿态有效地抵靠至抵靠部件86。
由于两条传送带74设置为彼此之间沿横向具有一定间隔,因此,与仅在中间侧设置一条传送带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将纸张部件P校正为恰当的姿态。
此外,受传送带74驱动而旋转的两个传送辊82设置为彼此之间沿横向具有一定间隔。因此,能够防止传送中的纸张部件P的倾斜(歪斜)。
此外,由于设置有引导传送中的纸张部件P的引导部件98,因此可以使纸张部件P的传送姿态保持稳定。
相对于推压辊90沿横向设置的限制部件100限制了传送中的纸张部件P的浮动。因此,能够防止因推压辊90试图将纸张部件P推压在抵靠部件86上而造成纸张部件P沿高度方向发生浮动(变形)。也就是说,能够防止纸张部件P的后端被推压辊90拱起。
此外,假定限制部件100与引导表面102之间的距离为h[mm]并且液滴喷射头38与传送表面104之间的距离为Td[mm],则h[mm]被设定为小于Td[mm]。因此,例如,即使传送中的纸张部件P的后端部向上卷起,也能够将纸张部件P的浮动校正为小于或等于Td[mm],从而能够防止纸张部件P摩擦液滴喷射头38。
注意,虽然已参考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实现其它多种实施例。例如,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推压辊90触碰前端部抵靠至抵靠部件86的纸张部件P的后端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方式,推压辊90可以触碰纸张部件的中间侧或者前端侧。
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推压辊90与传送带74之间产生的夹持力利用柔性纤维90B的挠曲来调节。然而,可以通过设置这样的弹性部件来调节前述夹持力:该弹性部件在支撑推压辊90的旋转轴90A的同时伸长和收缩以使推压辊90接近或远离传送带74。或者,可以通过设置这样的间隙调节部件来调节前述夹持力:该间隙调节部件移动推压辊90的旋转轴90A并对传送带74与推压辊90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
此外,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两条传送带74,然而传送带74的数量不具体限于两条,而是可以设置三条或更多条传送带。
此外,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推压辊90,然而推压辊90的数量不具体限于两个,而是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个推压辊。
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旋转力通过传送辊82传递至推压辊9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方式,而是也可以由其他部件将旋转力传递给推压辊。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支撑传送部件,其从片状的记录介质的底面支撑记录介质,并且在旋转的同时传送记录介质;
抵靠部件,其抵靠所述支撑传送部件所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并使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停止;
推压辊,其相对于所述抵靠部件设置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面向所述支撑传送部件,并且所述推压辊通过在旋转的同时与记录介质接触并在记录介质上滑动将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压在所述抵靠部件上;
传送部件,其将已解除所述抵靠部件所施加的停止状态的记录介质朝向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进行传送;以及
液滴喷射头,其将液滴喷射到所述传送部件所传送的记录介质上,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对将记录介质咬合在所述推压辊与所述支撑传送部件之间的夹持力进行调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调节机构构成所述推压辊,并且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从所述推压辊的旋转轴沿径向放射状外展的多个柔性细长部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在支撑所述推压辊的旋转轴的同时伸长和收缩以使所述推压辊接近或远离所述支撑传送部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间隙调节部件,所述间隙调节部件使所述推压辊的旋转轴移动并对所述支撑传送部件与所述推压辊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将旋转力施加给所述推压辊的旋转轴并且使所述推压辊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传送辊,其相对于处于前端部抵靠至所述抵靠部件状态的记录介质的后端部设置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传送辊旋转并沿着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传送记录介质;以及
传递部件,其将所述传送辊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推压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支撑所述推压辊,使得所述推压辊依靠自身重量压在所述支撑传送部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部件,当沿所述传送辊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所述支撑部件以相对于所述传送辊可摆动的方式支撑所述推压辊。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辊相对于所述支撑传送部件从动地旋转。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抵靠部件设置为彼此之间沿记录介质的横向具有间隔。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支撑传送部件设置为彼此之间沿传送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向具有间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各个所述支撑传送部件之间以及在置于记录介质的横向最外侧处的所述支撑传送部件的外侧设置有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在引导传送中的记录介质的同时从底侧支撑记录介质;并且,相对于所述推压辊沿记录介质的横向设置有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设置成面向所述引导部件且用于限制传送中的记录介质的浮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件与设置为面向所述限制部件的所述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小于所述液滴喷射头与支撑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表面设置为与所述液滴喷射头相对并支撑传送中的记录介质。
CN201210218990.7A 2011-07-05 2012-06-28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23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9238A JP5377586B2 (ja) 2011-07-05 2011-07-0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49238 2011-07-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2385A true CN102862385A (zh) 2013-01-09
CN102862385B CN102862385B (zh) 2016-03-02

Family

ID=47438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899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2385B (zh) 2011-07-05 2012-06-2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64184B2 (zh)
JP (1) JP5377586B2 (zh)
CN (1) CN10286238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3472A (ja) * 1996-01-19 1997-07-29 Canon Inc 記録装置
US20060221166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32892A (zh) * 2006-03-09 2007-09-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供给器和装有它的液体喷射设备或记录设备
US20080239051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417533A (zh) * 2007-09-25 2009-04-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和设备
CN101466548A (zh) * 2006-04-11 2009-06-24 富士胶卷迪马蒂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
CN101541539A (zh) * 2007-07-11 2009-09-2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US20100200165A1 (en) * 2005-09-12 2010-08-12 Color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And Inspection Of Swatch Bearing Sheets Using A Vacuum Conveyor
CN102020128A (zh) * 2009-09-15 2011-04-20 株式会社理光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228B2 (ja) 1987-08-31 1996-01-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H0158546U (zh) * 1987-10-06 1989-04-12
JPH03240071A (ja) * 1990-02-17 1991-10-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0687A (ja) * 1995-07-19 1997-02-0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紙葉類搬送機構
JPH10250882A (ja) 1997-03-11 1998-09-22 Tokyo Koku Keiki Kk 枚葉印刷機の給紙装置
JP4217550B2 (ja) * 2003-06-27 2009-02-0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3472A (ja) * 1996-01-19 1997-07-29 Canon Inc 記録装置
US20060221166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00200165A1 (en) * 2005-09-12 2010-08-12 Color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And Inspection Of Swatch Bearing Sheets Using A Vacuum Conveyor
CN101032892A (zh) * 2006-03-09 2007-09-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供给器和装有它的液体喷射设备或记录设备
CN101466548A (zh) * 2006-04-11 2009-06-24 富士胶卷迪马蒂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
US20080239051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541539A (zh) * 2007-07-11 2009-09-2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417533A (zh) * 2007-09-25 2009-04-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和设备
CN102020128A (zh) * 2009-09-15 2011-04-20 株式会社理光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10032A1 (en) 2013-01-10
US8764184B2 (en) 2014-07-01
JP5377586B2 (ja) 2013-12-25
JP2013014415A (ja) 2013-01-24
CN102862385B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68776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36353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505369B1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8220797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2076474B1 (ko) 풀러 클램프에 의한 매체 정합
JP5304430B2 (ja) 印刷装置
JP5877169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7027A (ja) 記録装置
JP2006137027A5 (zh)
KR20060116548A (ko) 잉크젯 프린터
JP5730487B2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送風方法
JP2013230668A (ja) 被印刷体に連続印刷するための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CN10286238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630427B2 (en) Post-application ink processing and sheet handling
US7954815B2 (en) Segmented rigid plate belt transport with a high motion quality drive mechanism
WO2018235437A1 (ja) 搬送装置、乾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11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5174B2 (ja) メディア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KR100412496B1 (ko) 잉크젯 프린터의 배지시스템
JP2014151520A (ja) 用紙乾燥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1145162B1 (ko) 텍스타일 프린터의 원단 공급장치
US20220281706A1 (en) Conveyance device,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31756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168427A1 (en)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175017A (ja) 記録媒体ガイド機構及びその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