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9263A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9263A
CN102859263A CN2011800190195A CN201180019019A CN102859263A CN 102859263 A CN102859263 A CN 102859263A CN 2011800190195 A CN2011800190195 A CN 2011800190195A CN 201180019019 A CN201180019019 A CN 201180019019A CN 102859263 A CN102859263 A CN 102859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restriction section
light source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90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水泰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59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2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5Means for removing heat cre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2Mechanical guidance or alignment of LCD panel support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照明装置中适当地抑制亮度不均。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基板(18),其具有LED(17);导光构件(19),其端部与LED(17)配置成相对状;底座(14),其收纳LED基板(18)和导光构件(19);保持构件(23),其以在与底座(14)之间夹着LED基板(18)的状态固定于底座(14);以及限制部(26),其以在保持构件(23)与LED基板(18)之间留有间隙(G)的方式限制保持构件(23)相对于LED基板(18)的位置关系。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电视接收装置为首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正在从现有的布劳恩管向应用液晶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薄型的显示面板转移,能进行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其使用的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根据其机构大体分为直下型和边光型。为了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进一步的薄型化,优选使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作为其一例,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
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背光源装置具备:导光板;与导光板的端部形成相对状的LED;安装有LED的LED基板;以及引线框架,其用于将LED与液晶驱动电路基板电连接并且使其机械地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333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背光源装置中,配置于底座内的LED基板是通过将引线框架焊接于液晶驱动电路基板而实现机械固定的构成,因此有可能产生下面的问题。即,当背光源装置内的热环境变化时,LED基板热膨胀或者热收缩,有时伴随于此而伸缩。在此,当LED基板被引线框架牢固地固定时,在该固定的部分被限制伸缩,因此LED基板容易产生翘曲、挠曲等变形。当LED基板产生如上述的变形时,安装于此处的LED相对于导光板的端部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从LED入射到导光板的光的入射效率产生偏差,结果是来自背光源装置的出射光有可能产生亮度不均。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适当抑制亮度不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基板,其具有光源;导光构件,上述光源与该导光构件的端部配置成相对状;底座,其收纳上述光源基板和上述导光构件;保持构件,其以在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上述光源基板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底座;以及限制部,其以在上述保持构件与上述光源基板之间留有间隙的方式限制上述保持构件相对于上述光源基板的位置关系。
这样的话,当将保持构件固定于底座时,光源基板以被夹在保持构件与底座之间的状态被保持,由此保持为光源与导光构件的端部配置成相对状的状态。保持构件相对于光源基板的位置关系由限制部限制,由此在保持构件与光源基板之间留有间隙,所以光源基板在由于热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热膨胀或者热收缩时容易伸缩。由此,光源基板难以产生翘曲、挠曲等变形,所以光源基板的光源和导光构件的位置关系也难以发生变化。因此,能使来自光源的光相对于导光构件的入射效率稳定化,因而出射光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下面的构成。
(1)上述限制部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光源基板重叠的位置,在上述光源基板中设有上述限制部通过的贯通孔。这样的话,限制部通过贯通孔,由此能使光源基板相对于限制部定位。
(2)上述保持构件具备:主体部,在其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上述光源基板;以及固定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底座侧突出而固定于上述底座,上述贯通孔具有上述固定部和上述限制部一起通过的大小。这样的话,限制部和固定部一起通过贯通孔,所以与假设在光源基板中分别设有使固定部和限制部单独地通过的贯通孔的情况相比,能简化光源基板的结构,能实现光源基板的制造成本的低廉化等。
(3)上述限制部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固定部相邻的位置。这样的话,与假设在主体部使限制部和固定部分离的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减小贯通孔。
(4)上述贯通孔在与上述限制部的周面间留有余隙。这样的话,能在贯通孔与限制部的周面间所留有的余隙的范围内允许光源基板相对于限制部的相对位移,所以当光源基板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而伸缩时,光源基板进一步难以产生翘曲、挠曲等变形。由此,能更适当地防止亮度不均的产生。
(5)上述限制部一体地设于上述底座侧,向上述保持构件侧突出而与上述保持构件抵接。这样的话,通过使一体地设于底座侧的限制部与保持构件抵接,保持构件相对于光源基板的位置关系良好地被限制。
(6)上述限制部一体地设于上述底座。这样的话,因为将限制部一体地设于底座,所以与假设将限制部设为与底座分体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实现部件个数和组装工时的削减,适合低成本化。
(7)上述限制部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光源基板重叠的位置,在上述光源基板中设有上述限制部通过的贯通孔。这样的话,当针对底座配置光源基板时,限制部在贯通孔中通过,由此实现光源基板相对于底座的定位。即,能在保持构件装配之前使光源基板相对于底座定位。
(8)上述保持构件具备:主体部,在其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上述光源基板;以及固定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底座侧突出而固定于上述底座,在上述底座中设有上述固定部通过的装配孔,而上述限制部配置于上述装配孔的缘部。这样的话,当将固定部插入底座的装配孔时,能利用配置于装配孔的缘部的限制部引导固定部的插入动作。由此,能使保持构件的装配操作性提高。
(9)上述限制部沿着上述装配孔的缘部形成为环状。这样的话,因为能将限制部的强度保持得高,所以能可靠地限制保持构件相对于光源基板的位置关系。
(10)上述限制部与上述底座和上述保持构件是分体的,介于上述底座与上述保持构件之间而配置。这样的话,因为将限制部设为与底座和保持构件独立,所以能提高例如设定用于限制部的材料、限制部的形状等方面的自由度。
(11)上述限制部一体地设于上述保持构件侧,向上述底座侧突出而与上述底座抵接。这样的话,使一体地设于保持构件侧的限制部与底座抵接,由此保持构件相对于光源基板的位置关系良好地被限制。
(12)上述限制部一体地设于上述保持构件。这样的话,因为将限制部一体地设于保持构件,所以与假设将限制部设为与保持构件分体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实现部件个数和组装工时的削减,适合低成本化。
(13)上述保持构件具备:主体部,在其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上述光源基板;以及固定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底座侧突出而固定于上述底座,上述限制部设于上述主体部。这样的话,当固定部固定于底座时,被夹在主体部与底座之间的光源基板被适当地保持。此时,由设于主体部的限制部适当地限制保持构件相对于光源基板的位置关系。
(14)上述限制部设为与上述固定部相连的形态。这样的话,与假设将限制部设为与固定部独立的形态的情况相比,能提高限制部和固定部的强度。
(15)上述限制部设为包围上述固定部的形态。这样的话,能进一步提高限制部和固定部的强度。
(16)上述限制部在上述固定部的周面在其周向间断地配置有多个。这样的话,与假设限制部设为包围固定部的形态的情况相比,能削减保持构件所涉及的材料费。
(17)多个上述限制部在上述固定部的周面大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这样的话,能使大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的多个限制部与底座稳定地抵接,能更适当地限制保持构件相对于光源基板的位置关系。
(18)上述保持构件包含合成树脂材料。这样的话,当制造一体地设有限制部的保持构件时,结构的设计和成型变得容易。
(19)上述限制部包含金属材料。这样的话,与假设限制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情况相比,总的说来线性膨胀系数小且导热率高。因此,限制部难以产生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伸缩,所以能更可靠地限制保持构件和光源基板的位置关系,而且能将由光源基板的光源产生的热通过限制部有效地向底座传递,光源的散热性也优良。
(20)上述光源基板形成长条状,并且以其长边方向沿着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的方式配置。这样的话,形成长条状的光源基板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伸缩在长边方向、即沿着导光构件的端部的方向比短边方向更容易产生,但利用上述的限制部可积极地允许光源基板的伸缩,由此光源基板的变形被适当地抑制,并且光源和导光构件的位置关系也难以产生变化。
(21)设有夹持部,在该夹持部与上述底座之间夹持上述光源基板的上述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任一方的端部侧。这样的话,利用夹持部在其与底座之间夹持与保持构件之间留有间隙的光源基板,由此光源基板难以产生晃动。另一方面,光源基板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中的另一方端部侧没有被夹持部夹持,所以能适当允许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光源基板的伸缩,能使光源基板难以产生翘曲、挠曲等变形。
(22)上述夹持部以介于上述导光构件与上述光源基板之间的方式配置。这样的话,即使在导光构件产生热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利用介于导光构件与光源基板之间的夹持部限制导光构件相对于光源基板和光源的位置关系。因此,能使来自光源的光相对于导光构件的入射效率稳定化,因而出射光更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23)在上述光源基板中沿着上述长边方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上述光源。这样的话,能针对光源基板有效地配置多个光源,适合于高亮度化等。
(24)上述保持构件配置于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这样的话,能有效地利用在相邻的光源之间所留有的空间。另外,也能避免保持构件干扰从光源发出的光。
(25)上述保持构件具备:主体部,在其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上述光源基板;以及固定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底座侧突出而固定于上述底座。这样的话,当固定部固定于底座时,被夹在主体部与底座之间的光源基板被适当地保持。
(26)上述固定部贯通上述底座,并且从与上述光源基板侧相反的一侧卡止于上述底座。这样的话,使贯通底座的固定部卡止于底座,由此能实现保持构件和光源基板的固定,因此不必使用粘接剂等其他的固定物,能以低成本且容易地实现固定。
(27)上述固定部具有能弹性变形并且贯通上述底座且在与上述光源基板相反的一侧卡止于上述底座的弹性卡止片,上述保持构件包括:第1部件,其具备上述主体部和上述固定部;以及第2部件,其装载于上述第1部件且限制上述弹性卡止片的弹性变形。为了将保持构件装配到底座,在将第1部件装配到底座的状态下将第2部件装载于第1部件。于是,贯通底座且卡止于与光源基板相反的一侧的状态下的弹性卡止片的弹性变形被限制,由此保持构件被保持为防脱状态。另一方面,为了从底座卸下保持构件,将第2部件从第1部件卸下,由此允许弹性卡止片的弹性变形,然后将第1部件卸下。这样,将第2部件相对于第1部件装卸,由此不使用特殊的夹具就能容易地相对于底座装卸保持构件,因此操作性优良。特别是,能使保养该照明装置时、废弃时的分解操作的操作效率良好。
(28)上述光源和与上述光源配置成相对状的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留有空间并且相互分开地配置,具备以隔着上述空间的形式配置的一对反射构件。这样的话,从光源发出的光在与相对的导光构件的端部之间所留有的空间中被一对反射构件重复地反射,由此相对于导光构件的端部有效地入射。由此,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29)上述光源为LED。这样的话,能实现高亮度化和低功耗化等。
接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记载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针对显示面板提供光的照明装置因为出射光难以产生亮度不均,因此能实现显示质量优良的显示。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能例示液晶面板。这样的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应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个人电脑的显示器等,特别是适合用作大型画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适当抑制亮度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电视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5示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背光源装置的底座、导光构件、LED基板以及保持构件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利用保持构件将LED基板装配于底座的状态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截面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截面图。
图9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截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保持构件将LED基板装配于底座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13是示出利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保持构件将LED基板装配于底座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4是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15是示出利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保持构件将LED基板装配于底座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将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的保持构件装配于底座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将保持构件中的第1部件装配于底座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针对第1部件装载第2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保持构件和限制部装配于底座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0是示出利用保持构件将LED基板装配于底座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液晶显示装置10进行例示。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示出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为各附图所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描绘。另外,将图3和图4所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图3和图4的下侧设为里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构成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以夹着的方式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源P;调谐器T;以及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形成整体上横长(长条)的方形(矩形),以竖置状态被收纳。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它们由框状的外框13等一体地保持。
如图2所示,液晶面板11形成在俯视时为横长(长条)的方形(矩形),设为如下构成:一对玻璃基板以隔开规定的空隙的状态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间封入液晶。在一方玻璃基板设有:连接到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的开关元件(例如TFT);连接到该开关元件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在另一方玻璃基板设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的各着色部以规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此外,在两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振板。
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具备:形成大致箱型的底座14,其具有朝向光出射面侧(液晶面板11侧)开口的开口部;光学构件15组(扩散板(光扩散构件))15a,其以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以及多个光学片15b,其配置于扩散板15a与液晶面板11之间。而且,在底座14内具备:作为光源的LED17(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安装有LED17的LED基板18;导光构件19,其对来自LED17的光进行导光而将其向光学构件15(液晶面板11)引导;框架16,其从表侧按压导光构件19;以及保持构件23,其用于将LED基板18相对于底座14保持为装配状态。并且,该背光源装置12设为如下所谓的边光型(侧光型):在其长边侧的两端部分别具备具有LED17的LED基板18,并且在被两侧的LED基板18夹着的中央侧配置有导光构件19。下面对背光源装置12的各构成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底座14包括例如铝板、电镀锌钢板(SECC)等金属板,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与液晶面板11同样形成横长的方形的底板14a和从底板14a的长边侧的两外端分别立起的一对侧板14b。底座14(底板14a)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水平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竖直方向)一致。另外,框架16和外框13能用螺钉紧固于侧板14b。
如图2所示,光学构件15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地形成在俯视时为横长的方形。光学构件15载置于导光构件19的表侧(光出射侧),介于液晶面板11与导光构件19之间而配置。光学构件15包括:扩散板15a,其配置于里侧(导光构件19侧,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以及光学片15b,其配置于表侧(液晶面板11侧,光出射侧)。扩散板15a设为在由具有规定厚度的大致透明的树脂制成且形成板状的基材内分散地设有多个扩散颗粒的构成,具有使透射的光扩散的功能。光学片15b形成与扩散板15a相比板厚薄的片状,层叠地配置有3片。作为具体的光学片15b的种类有例如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能从这些中适当地选择而使用。
如图2所示,框架16形成为沿着导光构件19的外周端部延伸的框状(边框状),能遍及大致全周从表侧按压导光构件19的外周端部。该框架16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设为表面呈例如黑色的形态,由此具有遮光性。如图3所示,在框架16中两长边部分的里侧的面、即与导光构件19以及LED基板18(LED17)的相对面分别装配有使光反射的第1反射片20。第1反射片20具有遍及框架16的长边部分的大致全长而延伸的大小,与导光构件19的LED17侧的端部直接抵接,并且一并从表侧覆盖导光构件19的上述端部和LED基板18。另外,框架16能从里侧支承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
如图2和图3所示,LED17设为在固定于LED基板18的基板部上利用树脂材料密封LED芯片的构成。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使用主发光波长为1种、具体地为发蓝单色光的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混合有被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光激发而发出规定颜色的光的荧光体,整体上发出大致白色光。此外,作为荧光体,能从例如发出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发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以及发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中适当地组合使用,或者能单独地使用任一个。该LED17是与相对于LED基板18的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为发光面的所谓的顶部发光型。
LED基板18由表面为光的反射性优良的呈白色的合成树脂制成(玻璃环氧树脂等),如图2和图5所示,形成沿着底座14的长边方向(导光构件19的LED17侧的端部,X轴方向)延伸的长条的板状,以使其主板面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并行的姿势、即与液晶面板11以及导光构件19(光学构件15)的板面正交的姿势收纳于底座14内。即,该LED基板18设为主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并且与主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的姿势。LED基板18在分别设于底座14的长边侧的两外缘的一对侧板14b的内面侧分别由保持构件23保持为装配状态,关于其装配结构,后面与保持构件23一起详细地说明。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LED基板18在Y轴方向夹着导光构件19的位置成对地配置,详细地,以介于导光构件19与底座14的各侧板14b之间的方式分别配置,相对于底座14沿着Z轴方向从表侧被收纳。在LED基板18的主板面中的内侧、即朝向导光构件19侧的面(与导光构件19的相对面),沿着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导光构件19的LED17侧的端部,X轴方向)间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在图2中为13个)LED17。多个LED17表面安装于LED基板18的朝向导光构件19侧的面,在此设为安装面。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横穿LED17组而将相邻的LED17彼此串联的、包含金属膜(铜箔等)的配线图案(未图示),形成于该配线图案的两端部的端子部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由此能对各LED17提供驱动电力。该LED基板18设为仅主板面的单面为安装面的单面安装类型。在X轴方向相邻的LED17间的间隔、即LED17的排列间距大致相等。一对LED基板18以LED17的安装面相互形成相对状的姿势收纳于底座14内,所以分别安装于两LED基板18的各LED17的发光面形成相对状,并且各LED17的光轴与Y轴方向大致一致。换言之,安装于一对LED基板18的各LED17分别在导光构件19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长边侧的两端部)配置成相对状。此外,作为用于LED基板18的原材料,设为与例如底座14相同的铝类材料等金属材料,也能设为在其表面隔着绝缘层形成配线图案的构成。
导光构件19包含折射率比空气充分高且大致透明的(透光性优良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丙烯酸等)。如图2所示,导光构件19设为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形成在俯视时为横长的方形的板状,其主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且与主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如图3所示,导光构件19在底座14内配置于液晶面板11以及光学构件15的正下方位置,以在配置于底座14的长边侧的两端部的成对的LED基板18间在Y轴方向被夹入的形式配置。因此,LED17(LED基板18)和导光构件19的排列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而光学构件15(液晶面板11)和导光构件19的排列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两排列方向相互正交。并且,导光构件19具有如下功能:导入从LED17朝向Y轴方向发出的光,并且一边使该光在内部传播一边以使其向光学构件15侧(Z轴方向)上升的方式出射。该导光构件19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中配置于其短边方向的中央位置,因此可以说利用底板14a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分从里侧支撑。此外,导光构件19形成为比上述的光学构件15大一圈,其外周端部向比光学构件15的外周端面更靠外侧伸出,并且被已述的框架16按压(图3)。
导光构件19形成沿着底座14的底板14a以及光学构件15的各板面延伸的大致平板状,其主板面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并行。导光构件19的主板面中朝向表侧的面为使内部的光朝向光学构件15以及液晶面板11出射的光出射面19a。导光构件1的与主板面相邻的外周端面中的沿着X轴方向形成长条状的长边侧的两端面分别与LED17(LED基板18)空出规定空间地形成相对状,这两端面为从LED17发出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19b。如图3所示,在该LED17与光入射面19b之间所留有的空间的表侧配置有已述的第1反射片20,而在该空间的里侧以与第1反射片20之间夹入该空间的形式配置有第2反射片21。两反射片20、21除了以隔着上述空间的形式外,还以也夹入光构件19的LED17侧的端部和LED17的形式配置。由此,使来自LED17的光在两反射片20、21间重复地反射,由此能使其有效地入射到光入射面19b。另外,光入射面19b设为沿着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并行的面,设为与光出射面19a大致正交的面。另外,LED17和光入射面19b的排列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与光出射面19a并行。
在导光构件19的与光出射面19a相反的一侧的面19c,以覆盖其整个区域的形式设有能反射导光构件19内的光而使其向表侧上升的导光反射片22。换言之,导光反射片22以被夹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与导光构件19之间的形式配置。此外,在导光构件19的光出射面19a或者其相反侧的面19c的至少任一方以具有规定的面内分布的方式图案化有使内部的光反射的反射部(未图示)或者使内部的光散射的散射部(未图示),从而以来自光出射面19a的出射光在面内为均匀分布的方式进行控制。
接着,对保持构件23进行详细说明。保持构件23是由例如铝、铁等金属制成的所谓的螺钉构件,如图5所示,具备:主体部24,其沿着LED基板18的主板面(X轴方向和Z轴方向);以及固定部25,其从主体部24沿着与LED基板18的主板面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朝向外侧、即底座14的长边侧的侧板14b突出而固定于侧板14b。固定部25形成于主体部25中朝向外侧的面,而在主体部24中的朝向内侧的面(朝向导光构件19侧的面)形成有卡合槽(未图示),卡合槽用于卡合改锥等紧固用工具。在固定部25的周面螺刻形成有螺纹牙。
在各LED基板18开设形成有能插入保持构件23的固定部25的贯通孔18a,而在底座14的长边侧的各侧板14b开设形成有能用螺纹紧固固定部25的装配孔14c。保持构件23使其固定部25通过LED基板18的贯通孔18a而插入到底座14的长边侧的侧板14b的装配孔14c并用螺纹紧固,由此能以在主体部24与底座14的长边侧的侧板14b之间夹入LED基板18的状态进行保持。装配孔14c的径向尺寸设为与固定部25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的程度的大小。保持构件23装配于LED基板18中在长边方向(X轴方向)分开的2个位置,在LED基板18的各保持构件23的装配位置、即与各保持构件23的固定部25重叠的位置分别形成有2个贯通孔18a。贯通孔18a和保持构件23配置于LED基板18中相邻的LED17之间,具体地,配置于从长边方向的端部起第2个LED17与第3个LED17之间。装配孔14c在长边侧的侧板14b中与LED基板18的2个贯通孔18a匹配的位置形成2个。
并且,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底座14设有限制部26,限制部26限制保持构件23相对于被夹在底座14与保持构件23之间的LED基板18的Y轴方向(与LED基板18的主板面正交的方向)的位置关系。限制部26一体地设于底座14的长边侧的侧板14b,并且从长边侧的侧板14b朝向内侧(保持构件23侧)突出。主体部24的外径尺寸设为比限制部26的外径尺寸大,由此外周端部从限制部26进一步向径向的外侧呈锷状伸出。并且,限制部26的突出端面与保持构件23的主体部24中朝向外侧的面(固定部25的形成面)、即与LED基板18的相对面直接抵接,由此主体部24的外周端部的与LED基板18的相对面从LED基板18浮起而维持为非接触状态,并且在与LED基板18之间留有间隙G。限制部26的从长边侧的侧板14b起的突出尺寸设为比LED基板18的厚度尺寸大,可确保与其尺寸差对应的大小的间隙G。这样,保持构件23不会从内侧直接按压LED基板18,从而几乎没有对LED基板18赋予按压力(应力)。
详细地,限制部26是通过对长边侧的两侧板14b的各装配孔14c的缘部实施例如去毛刺加工等而形成使各装配孔14c的缘部上升的凸起状,并且一体形成于侧板14b。换言之,限制部26设为使长边侧的侧板14b部分地朝向内侧突出的形态,其突出基端侧与长边侧的侧板14b中的装配孔14c的缘部相连。即,限制部26设为在俯视时与装配孔14c的缘部重叠的配置,并且配置于在俯视时与插入到装配孔14c内的固定部25相邻的位置。限制部26遍及全周包围装配孔14c(固定部25),并且以沿着其缘部的方式形成为在俯视时为无端圆环状。限制部26形成从装配孔14c的缘部向内侧立起的大致短圆筒状,其内径尺寸设为与装配孔14c大致相同。即,限制部26的内周面和装配孔14c的内周面构成形成为大致同一面的形状且相互无台阶地连续的1个面。并且,在限制部26内能插入固定部25。限制部26的突出顶端部的开口部分构成固定部25相对于装配孔14c的入口,所以也作为将固定部25插入到装配孔14c内时的引导结构而发挥功能。
限制部26的内径尺寸设为与装配孔14c的径向尺寸大致相同的程度。而形成于LED基板18的贯通孔18a设为比限制部26的外径尺寸进一步大的径向尺寸,能使限制部26通过。详细地,贯通孔18a以沿着限制部26的外形的方式形成在俯视时为大致圆形,其径向尺寸设为比限制部26的外径尺寸大一圈,在贯通孔18a的内周面与限制部26的外周面之间留有规定的余隙C。在该余隙C的范围内,允许LED基板18相对于限制部26和长边侧的侧板14b在沿着其主板面的方向(X轴方向和Z轴方向)进行相对位移。这样,固定部25能与限制部26一起通过贯通孔18a。并且,限制部26当插入到贯通孔18a内时,外周面能与贯通孔18a的内周面(缘部)抵接,从而能使LED基板18相对于底座14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二维地定位。
然而,如上所述,一体地具有限制部26的底座14包含铝板、电镀锌钢板(SECC)等金属板,所以与假设由合成树脂制成底座14的情况相比,线性膨胀系数(热膨胀率)小,且导热率高。因此,限制部26伴随由于热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伸缩量小,而且能使伴随LED17的点亮而产生的热从LED基板18向底座14有效地传递。因此,能稳定地维持限制部26相对于保持构件23的抵接状态,而且LED17的散热性能也优良。
本实施方式是如上所述的结构,接着说明其作用。为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0,将分别单独制造的液晶面板11、背光源装置12以及外框13等进行组装。下面对液晶显示装置10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
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10之前,当用金属板成型底座14时,对形成于长边侧的两侧板14b的各装配孔14c的缘部分别实施去毛刺加工,由此使形成凸起状的限制部26朝内上升地形成。当组装液晶显示装置10时,首先,进行如下操作:针对如上所述预先形成有限制部26的底座14,装配表面安装有LED17的LED基板18。将使LED17的安装面朝向内侧的姿势的LED基板18收纳到底座14内时,使其紧贴长边侧的侧板14b的内面。此时,使LED基板18的各贯通孔18a与从长边侧的侧板14b中各装配孔14c的缘部立起的各限制部26对准位置,将各限制部26插入到各贯通孔18a内。由此,LED基板18相对于底座14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二维地被定位。此外,在组装该保持构件23之前,LED基板18相对于底座14预先被定位,所以能接着顺利地进行保持构件23的组装操作。
接着,进行将各保持构件23固定于底座14的装配孔14c的操作。详细地,使保持构件23的固定部25一边与长边侧的侧板14b的装配孔14c对准位置一边插入,但此时以限制部26从装配孔14c的缘部立起的方式形成,其突出顶端部突出到比LED基板18进一步靠内侧,所以操作者能以该限制部26为标记顺利地进行操作。当针对限制部26的突出顶端部的开口部分插入固定部25时,固定部25通过限制部26内而到达装配孔14c内。这样,能利用限制部26引导固定部25相对于装配孔14c的插入动作。在固定部25到达装配孔14c的位置,利用改锥等紧固用工具使保持构件25向紧固方向旋转,由此能将固定部25的螺纹牙拧入装配孔14c的缘部。由此防止保持构件23从底座14脱落,将其固定为装配状态。
在保持构件25相对于装配孔14c插入到规定深度时,如图7所示,限制部26的突出端面与主体部24的朝向外侧的面、即主体部24的与LED基板18的相对面抵接,由此限制进一步插入。该限制部26突出到比LED基板18进一步靠表侧,所以主体部24的与LED基板18的相对面在从LED基板18向表侧浮起的位置被保持为非接触状态,并且在相互相对的主体部24的外周端部与LED基板18的贯通孔18a的缘部的相对面间留有限制部26从LED基板18突出的程度的间隙G。由此,避免由于紧固保持构件23而引起的应力直接作用于LED基板18。
如果装配所有的保持构件25,则接着进行将第2反射片21和预先一体地装配有导光反射片22的导光构件19组装到底座14内的操作。然后,进行针对导光构件19的光出射面19a层叠配置光学构件15的操作。光学构件15按照扩散板15a、光学片15b(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的顺序层叠于导光构件19的光出射面19a。然后,在将框架16装配于底座14之后,进一步按液晶面板11、外框13的顺序组装,由此得到图3和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
当使如上述那样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导通时,利用未图示的控制电路控制液晶面板11的驱动,并且来自未图示的电力供给基板的驱动电力被提供给LED基板18的各LED17,由此控制其驱动。来自各LED17的光由导光构件19引导,由此通过光学构件15照射到液晶面板11,因而在液晶面板11显示规定的图像。下面,对背光源装置12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当使各LED17点亮时,如图3所示,从各LED17出射的光入射到导光构件19的光入射面19b。在此,在LED17与光入射面19b之间留有规定的空间,但该空间被表侧的第1反射片20和里侧的第2反射片21光学地闭锁,所以来自LED17的光被两反射片20、21重复地反射,由此几乎不会漏出到外部地有效地入射到光入射面19b。入射到光入射面19b的光在被导光反射片22反射等而在导光构件19内传播后从光出射面19a出射,然后在透射过各光学构件15后到达液晶面板11。
然而,当如上所述使用液晶显示装置10时,由于使背光源装置12内的各LED17点亮或者熄灭等,因此内部的温度环境发生变化,伴随与此,液晶显示装置10的各构成部件有可能热膨胀或者热收缩。当各构成部件中的LED基板18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而伸缩时,假如LED基板18产生翘曲、挠曲,安装的LED17在Y轴方向位移,则LED17与导光构件19的光入射面19b之间的间隔变动,从而有可能来自LED17的光相对于光入射面19b的入射效率产生偏差而成为亮度不均的原因。LED基板18的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伸缩量特别是在作为长边方向的X轴方向变大。
在该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设于底座14的限制部26与保持构件23的主体部24抵接,由此在主体部24与相对的LED基板18之间留有规定的间隙G,相互非接触地被保持,所以避免针对LED基板18从保持构件23侧在Y轴方向(与LED基板18的主板面正交的方向)作用按压力。而且,在LED基板18的贯通孔18a与限制部26的周面间可确保规定的余隙C,所以在该余隙C的范围内,允许LED基板18相对于限制部26和长边侧的侧板14b在X轴方向(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和Z轴方向(LED基板18的短边方向)进行相对位移。因此,LED基板18的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而产生的伸缩几乎不会被干扰,伸缩的自由度极高。由此,LED基板18当根据热环境的变化而热膨胀或者热收缩时能大致自由地伸缩,所以难以产生翘曲、挠曲等变形。因此,能将安装于LED基板18的各LED17和导光构件19的光入射面19b的在Y轴方向的位置关系保持为一定,所以能使来自LED17的光的相对于光入射面19b的入射效率稳定化,因而来自导光构件19的出射光难以产生亮度不均。此外,限制部26一体形成于由金属制成的底座14,所以与假定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情况相比,伴随由热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伸缩量小,且能将伴随LED17的点亮而产生的热从LED基板18向底座14有效地传递。因此,能稳定地维持限制部26相对于保持构件23的抵接状态,而且LED17的散热性能也优良。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具备:具有LED17的LED基板18;端部与LED17配置成相对状的导光构件19;收纳LED基板18和导光构件19的底座14;保持构件23,其以在与底座14之间夹着LED基板18的状态固定于底座14;以及限制部26,其以在保持构件23与LED基板18之间留有间隙G的方式限制保持构件23相对于LED基板18的位置关系。
这样的话,当将保持构件23固定于底座14时,LED基板18以被夹在保持构件23与底座14之间的状态被保持,由此保持为LED17与导光构件19的端部配置成相对状的状态。由限制部26限制保持构件23相对于LED基板18的位置关系,由此在保持构件23与LED基板18之间留有间隙G,所以LED基板18当由于热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热膨胀或者热收缩时容易伸缩。由此,LED基板18难以产生翘曲、挠曲等变形,所以LED基板18的LED17和导光构件19的位置关系也难以发生变化。因此,能使来自LED17的光相对于导光构件19的入射效率稳定化,因而出射光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另外,限制部26配置于在俯视时与LED基板18重叠的位置,在LED基板18中设有使限制部26通过的贯通孔18a。这样的话,通过使限制部26通过贯通孔18a,能针对限制部26定位LED基板18。
另外,保持构件23具备:主体部24,在其与底座14之间夹着LED基板18;以及固定部25,其从主体部24向底座14侧突出而固定于底座14,贯通孔18a具有使固定部25和限制部26一起通过的大小。这样的话,因为限制部26和固定部25一起通过贯通孔18a,所以与假设在LED基板中分别设有使固定部25和限制部26单独地通过的贯通孔相比,能简化LED基板18的结构,能实现LED基板18的制造成本的低廉化等。
另外,限制部26配置于在俯视时与固定部25相邻的位置。这样的话,与假设在主体部24使限制部和固定部分离的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减小贯通孔18a。
另外,贯通孔18a在与限制部26的周面间留有余隙C。这样的话,在贯通孔18a与限制部26的周面间所留有的余隙C的范围内,能允许LED基板18相对于限制部26的相对位移,所以当LED基板18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而伸缩时,LED基板18进一步难以产生翘曲、挠曲等变形。由此,能更适当地防止亮度不均的产生。
另外,限制部26一体地设于底座14侧,向保持构件23侧突出而与保持构件23抵接。这样的话,使一体地设于底座14侧的限制部26与保持构件23抵接,由此可良好地限制保持构件23相对于LED基板18的位置关系。
另外,限制部26一体地设于底座14。这样的话,因为将限制部26一体地设于底座14,所以与假设将限制部设为与底座14分体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实现部件个数和组装工时的削减,适合低成本化。
另外,限制部26配置于在俯视时与LED基板18重叠的位置,在LED基板18中设有使限制部26通过的贯通孔18a。这样的话,当针对底座14配置LED基板18时,限制部26在贯通孔18a中通过,由此实现LED基板18相对于底座14的定位。即,能在保持构件23装配之前使LED基板18相对于底座14定位。
另外,保持构件23具备:主体部24,在其与底座14之间夹着LED基板18;以及固定部25,其从主体部24向底座14侧突出而固定于底座14,在底座14中设有使固定部25通过的装配孔14c,而限制部26配置于装配孔14c的缘部。这样的话,当将固定部25插入到底座14的装配孔14c时,能利用配置于装配孔14c的缘部的限制部26引导固定部25的插入动作。由此,能提高保持构件23的装配操作性。
另外,限制部26沿着装配孔14c的缘部形成为环状。这样的话,因为能将限制部26的强度保持得高,所以能可靠地限制保持构件23相对于LED基板18的位置关系。
另外,限制部26包含金属材料。这样的话,与假设由合成树脂制成限制部的情况相比,总的说来线性膨胀系数小且导热率高。因此,限制部26难以产生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伸缩,所以能更可靠地限制保持构件23和LED基板18的位置关系,而且能将LED基板18的由LED17产生的热通过限制部26向底座14有效地传递,LED17的散热性也优良。
另外,LED基板18形成长条状,并且以其长边方向沿着导光构件19的端部的方式配置。这样的话,形成长条状的LED基板18的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伸缩在长边方向、即沿着导光构件19的端部的方向比在短边方向容易产生,但利用上述的限制部26积极地允许LED基板18的伸缩,由此能适当地抑制LED基板18的变形,并且LED17和导光构件19的位置关系也难以产生变化。
另外,在LED基板18中沿着长边方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LED17。这样的话,能针对LED基板18有效地配置多个LED17,能适合于高亮度化等。
另外,保持构件23配置于相邻的LED17之间。这样的话,能有效地利用在相邻的LED17之间所留有的空间。另外,也避免保持构件23干扰从LED17发出的光。
另外,保持构件23具备:主体部24,在其与底座14之间夹着LED基板18;以及固定部25,其从主体部24向底座14侧突出而固定于底座14。这样的话,当固定部25固定于底座14时,被夹在主体部24与底座14之间的LED基板18被适当地保持。
另外,LED17和与LED17配置成相对状的导光构件19的端部留有空间并且相互分开地配置,具备以隔着空间的形式配置的一对反射片20、21。这样的话,从LED17发出的光在相对的导光构件19的端部之间所留有的空间中被一对反射片20、21重复地反射,由此相对于导光构件19的端部有效地入射。由此,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光源为LED17。这样的话,能实现高亮度化和低功耗化等。
上面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包含例如如下的变形例。此外,在下面的各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图示和说明。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使用图8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在此,示出仅对2个装配孔14c、14c-1中的一方装配孔14c设有限制部26的情况。
在与1片LED基板18对应设置的2个装配孔14c、14c-1中的图8所示的左侧的装配孔14c的缘部形成有限制部26,但在该图8右侧的装配孔14c-1的缘部未形成限制部26。因此,在装配于未形成限制部26的装配孔14c-1中的保持构件23中,主体部24相对于LED基板18不留有间隙G地抵接。由此,能在Y轴方向无晃动地保持LED基板18。另一方面,对另一方装配孔14c设置限制部26,由此使装配于此处的保持构件23的主体部24与LED基板18之间留有间隙G,所以能防止LED基板18在Y轴方向过度地被压入。由此,可适度允许LED基板18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而在沿着其主板面的方向伸缩,能防止产生翘曲、挠曲等变形。此外,对于与未形成限制部26的装配孔14c-1匹配的贯通孔18a-1,设为径向尺寸比另一方贯通孔18a小,设为在固定部25的周面间留有规定的余隙C的大小。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使用图9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在此,示出设有夹持LED基板18的端部的夹持部27。
如图9所示,在底座14的长边侧的侧板14b一体形成有夹持部27,夹持部27能夹持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中该图9右侧的端部。夹持部27是通过将侧板14b切开卷起而形成钩形截面,在夹持部27与侧板14b之间在Y轴方向夹入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由此,能使与各保持构件23的主体部24之间留有间隙G的LED基板18在Y轴方向难以晃动。另一方面,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的另一方端部没有被夹持部27夹持,所以适度地允许LED基板18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而在沿着其主板面的方向伸缩。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设有夹持部27,在夹持部27与底座14之间夹持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任一方的端部侧。这样的话,利用夹持部27在与底座14之间夹持与保持构件23之间留有间隙G的LED基板18,LED基板18难以产生晃动。另一方面,因为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侧没有被夹持部27夹持,所以能适当允许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LED基板18的伸缩,能使LED基板18难以产生翘曲、挠曲等变形。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
使用图10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在此,示出使上述的变形例2的夹持部27-3的构成变更。
如图10所示,本变形例的夹持部27-3以介于底座14的长边侧的侧板14b与导光构件19的光入射面19b之间的方式配置。详细地,夹持部27-3设为与底座14分体的部件,并且形成整体上为钩形截面,其一端侧固定于长边侧的侧板14b中偏离LED基板18的位置,而另一端侧在与侧板14b之间夹持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并且介于LED基板18与导光构件19的光入射面19b之间。因此,在导光构件19产生热膨胀或者热收缩而伸缩的情况下,夹持部27-3也与光入射面19b抵接,由此防止光入射面19b以进一步接近LED 17的方式位移。由此,能将光入射面19b相对于LED17的在Y轴方向的位置关系保持为一定,所以能使来自LED17的光相对于光入射面19b的入射效率稳定化,因而能进一步适合于亮度不均的防止。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夹持部27-3以介于导光构件19与LED基板18之间的方式配置。这样的话,在导光构件19产生热膨胀的情况下,也利用介于导光构件19与LED基板18之间的夹持部27-3限制导光构件19相对于LED基板18和LED17的位置关系。因此,能使来自LED17的光相对于导光构件19的入射效率稳定化,因而出射光更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实施方式2>
利用图11或者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将限制部126一体地设于保持构件123侧。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1所示,限制部126一体形成于由金属制成的保持构件123。详细地,限制部126以与主体部124和固定部125两者相连的形式设置,如图12所示,形成遍及全周包围固定部125的圆环状。该限制部126与底座14的长边侧的侧板14c的装配孔14c的缘部抵接,由此在主体部124的外周端部与LED基板18的贯通孔18a的缘部之间留有间隙G。由此,能适当地允许伴随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LED基板18的伸缩。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限制部126一体地设于保持构件123侧,向底座14侧突出而与底座14抵接。这样的话,使一体地设于保持构件123侧的限制部126与底座14抵接,由此保持构件123相对于LED基板18的位置关系被良好地限制。
另外,限制部126一体地设于保持构件123。这样的话,因为将限制部126一体地设于保持构件123,所以与假设将限制部设为与保持构件123分体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实现部件个数和组装工时的削减,适合低成本化。
另外,保持构件123具备:主体部124,其在与底座14之间夹着LED基板18;以及固定部125,其从主体部124向底座14侧突出而固定于底座14,限制部126设于主体部124。这样的话,当固定部125固定于底座14时,能适当地保持被夹在主体部124与底座14之间的LED基板18。此时,利用设于主体部124的限制部126,能适当地限制保持构件123相对于LED基板18的位置关系。
另外,限制部126设为与固定部125相连的形态。这样的话,与假设将限制部设为与固定部125独立的形态的情况相比,能提高限制部126和固定部125的强度。
另外,限制部126设为包围固定部125的形态。这样的话,能进一步提高限制部126和固定部125的强度。
上面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包含例如如下的变形例。此外,在下面的各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也有时省略图示和说明。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使用图13或者图14对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在此,示出使限制部126-1的构成变更。
如图13和图14所示,限制部126-1在固定部125的周面在其周向间断地配置有4个。详细地,4个限制部126-1形成大致块状,并且在固定部125的周面分别空出90度的角度间隔而配置。各限制部126-1与主体部124和固定部125两者相连。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限制部126-1在固定部125的周面在其周向间断地配置有多个。这样的话,与假设限制部设为包围固定部125的形态的情况相比,能削减保持构件123-1的材料费。
另外,多个限制部126-1大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于固定部125的周面。这样的话,能使大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的多个限制部126-1与底座14稳定地抵接,能更适当地限制保持构件123-1相对于LED基板18的位置关系。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
使用图15对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在此,示出由合成树脂制成保持构件123-2并且将固定部125-2的构成变更。
如图15所示,保持构件123-2由例如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呈光的反射性优良的白色。该保持构件123-2具有的固定部125-2通过在从主体部124-2突出的轴部125a的顶端部凹设槽部125c而具有多个弹性卡止片125b。弹性卡止片125b形成为悬臂状,能以从基部125a起的突出基端部为支点在槽部125c内缩窄而弹性变形。即,槽部125c为各弹性卡止片125b的挠曲空间。在弹性卡止片125b的外侧面设有向与槽部125c相反的一侧鼓出的卡止部125d。卡止部125d比基部125a的外周面进一步向外突出,其鼓出端处的固定部125-2的径向尺寸(为最大的径向尺寸)比装配孔14c的径向尺寸大。因此,当将固定部125-2插入到装配孔14c内时,在各弹性卡止片125b暂时弹性变形而退避到槽部125c内后,达到标准深度时,各弹性卡止片125b弹性复原,并且各卡止部125d从外侧卡止于装配孔14c的缘部。由此,能使保持构件123-2相对于底座14保持为装配状态。此外,限制部126-2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及其变形例1同样,与主体部124-2和固定部125-2两者相连。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保持构件123-2包含合成树脂材料。这样的话,当制造一体地设有限制部126-2的保持构件123-2时,结构的设计和成型变得容易。
另外,固定部125-2贯通底座14,并且从与LED基板18侧相反的一侧卡止于底座14。这样的话,使贯通底座14的固定部125-2卡止于底座14,由此能实现保持构件123-2和LED基板18的固定,所以不必使用粘接剂等其他的固定物,能以低成本且容易地实现固定。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
使用图16至图18对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在此,示出使上述的变形例2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保持构件123-3的结构变更。
如图16所示,保持构件123-3设为2部件构成,包括:第1部件28,其具有主体部124-3和固定部125-3;以及第2部件29,其相对于第1部件28能从表侧装卸。在第1部件28以在表侧开口的形态设有用于能进行第2部件29的装载的装载开口部28a。装载开口部28a贯通第1部件28的主体部124-3,并且形成为遍及固定部125-3的基部125a-3的全长的深度。因此,装载开口部28a与形成于固定部125-3的槽部125c-3连通。即,装载开口部28a通过槽部125c-3也向里侧开口。另外,装载开口部28a形成圆形截面。在形成固定部125-3的各弹性卡止片125b-3的内面设有与装载开口部28a相对的倾斜面28b。倾斜面28b配置于弹性卡止片125b-3的突出基端部。倾斜面28b具有从弹性卡止片125b-3的突出基端侧朝向突出顶端侧逐渐地伸出到内侧的倾斜度,从而弹性卡止片125b-3的突出基端部设为越向突出基端侧去越细、越向突出顶端侧去越粗的形状。固定部125-3的径向尺寸设为遍及全长设为大致一定,比底座14的装配孔14c稍小。各弹性卡止片125b-3未设置如上述的变形例2所示的卡止部125d。另外,在主体部124-3一体地设有限制部126-3,限制部126-3设为包围固定部125-3的基部125a-3并且与基部125a-3相连的形态。此外,LED基板18的贯通孔18a的径向尺寸为允许固定部125-3和限制部126-3的插通的大小,比装配孔14c小。
第2部件29的截面形状形成大致T字型,具有:相对于第1部件28的主体部124-3并行的基部29a和从基部29a朝向里侧突出的轴部29b。基部29a形成在俯视时为大致圆形,设为与第1部件28的主体部124-3大致相同的大小。另一方面,轴部29b形成径向尺寸遍及全长为大致一定的大致圆柱状,从基部29a起的突出尺寸设为与第1部件28的Z轴方向的尺寸相同的程度。轴部29b的径向尺寸比第1部件28的装载开口部28a稍小,能进行针对装载开口部28a的插拔。
接着,对将上述的构成的保持构件123-3装配到底座14的操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7所示,先将第1部件28装配到底座14的长边侧的侧板14b。此时,在第1部件28的固定部125-3和限制部126-3通过LED基板18的贯通孔18a后,限制部126-3的突出端面与侧板14b的装配孔14c的缘部抵接,并且固定部125-3插入到侧板14b的装配孔14c。在该状态下,固定部125-3相对于底座14的侧板14b为非卡止状态。接着,针对第1部件28从表侧装载第2部件29。针对第1部件28的装载开口部28a从表侧插入第2部件29的轴部29b,当达到规定深度时,轴部29b的顶端部与各弹性卡止片125b-3的倾斜面28b抵接。当从该状态起进一步向里插入第2部件29时,如图18所示,倾斜面28b被轴部29b的顶端部按压,由此被该倾斜引导,各弹性卡止片125b-3以向外扩开的方式弹性变形。即,各弹性卡止片125b-3被轴部29b推压而弹性变形,并且卡止于装配孔14c的缘部。各弹性卡止片125b-3在其内侧配置有轴部29b,由此限制向内弹性复原(以闭合的方式变形)。由此,能使保持构件123-3无意中从底座14脱离的事态难以发生。此外,也可以是,当利用轴部29b推出各弹性卡止片125b-3时,使各弹性卡止片125b-3塑性变形。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固定部125-3具有能弹性变形并且贯通底座14且在与LED基板18相反的一侧卡止于底座14的弹性卡止片,保持构件123-3包括:第1部件28,其具备主体部124-3和固定部125-3;以及第2部件29,其装载于第1部件28且限制弹性卡止片125b-3的弹性变形。为了将保持构件123-3装配到底座14,在将第1部件28装配到底座14的状态下将第2部件29装载到第1部件28。于是,贯通底座14且在与LED基板18相反的一侧卡止于底座14的状态的弹性卡止片125b-3的弹性变形被限制,由此保持构件123-3保持为防脱状态。另一方面,为了从底座14卸下保持构件123-3而从第1部件28卸下第2部件29,由此允许弹性卡止片125b-3的弹性变形,然后卸下第1部件28。这样,通过相对于第1部件28装卸第2部件29,不使用特殊的夹具就能相对于底座14容易地装卸保持构件123-3,因而操作性优良。特别是,能使得保养该背光源装置12时、废弃时的拆解操作的操作效率优良。
<实施方式3>
利用图19或者图2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将限制部226设为与保持构件23和底座14分体的部件。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9所示,限制部226设为与保持构件23和底座14均分体的部件,包含铁、铝等金属材料。限制部226形成能遍及全周包围保持构件23的固定部25的圆环状,其内径尺寸设为比固定部25的径向尺寸稍大的程度,由此能进行固定部25的插拔。限制部226的厚度尺寸设为比LED基板18的板厚尺寸大,在主体部24与LED基板18之间留有其尺寸差的间隙G。另外,LED基板18的贯通孔18a具有比限制部226的外径尺寸大的径向尺寸。
当将LED基板18装配于底座14时,在使LED基板18的贯通孔18a与底座14的侧板14b的装配孔14c连通的状态下,如图20所示,将限制部226插入到贯通孔18a内而紧贴侧板14b,并且将一边保持构件23插入到限制部226的孔内一边紧固于装配孔14c。于是,利用限制部226在主体部24与LED基板18之间确保间隙G。此外,作为组装顺序,可以先使保持构件23的固定部25通过限制部226。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限制部226设为与底座14和保持构件23独立,介于底座14与保持构件23之间而配置。这样的话,因为将限制部226设为与底座14和保持构件23独立,所以能提高例如设定用于限制部226的材料、限制部226的形状等方面的自由度。具体地,假设在考虑到制造成本等将底座14的材料设为铁的情况下,优选限制部226使用与铁相比线性膨胀系数小且导热率高的金属材料、例如铝,从而能可靠地限制保持构件23相对于LED基板18的位置关系,并且散热性能也优良。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利用上述描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之外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限制部形成在俯视时为圆形的无端环状,但限制部在俯视时为方形或者椭圆的无端环状的情况、在俯视时为有端环状(C字型等)的形态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除此之外,限制部设为在俯视时形成点状或者线状(直线状、曲线状等)的形态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另外,限制部设为圆柱状、棱柱状、圆锥状、棱锥状等的情况,限制部的截面形状设为山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等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示出了将4个块状的限制部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于固定部的周面,但将限制部的数量设为3个以下或者5个以上、或者将限制部非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于固定部的周面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
(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限制部为在俯视时与固定部相邻的配置,但限制部配置于在俯视时与固定部分开的位置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在该情况下,在如实施方式2那样使限制部一体形成于保持构件的结构中,限制部和固定部分离/独立地设置。另外,伴随将限制部和固定部配置于分开的位置,需要在LED基板中分别单独地设有用于使限制部通过的贯通孔和用于使固定部通过的贯通孔。
(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固定部和限制部为相对于LED基板在俯视时重叠的配置,伴随于此,在LED基板中设有贯通孔,但也能例如将固定部和限制部配置在相对于LED基板在俯视时不重叠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从LED基板省略贯通孔。
(5)除了上述的(4)以外,也能设为如下配置:固定部和限制部中的任一方与LED基板在俯视时重叠,另一方与LED基板在俯视时不重叠。
(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示出了仅在底座侧和保持构件侧的任一方设有限制部,但也能在底座侧和保持构件侧这两者设有限制部。在该情况下,可以使得限制部彼此为在俯视时相互重叠的配置,且相互抵接,由此限制保持构件和延伸构件的位置关系。
(7)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保持构件的主体部与底座的侧板之间仅夹着LED基板,但也能设为与LED基板一起夹着其他的构件的构成。例如在LED基板的LED的安装面侧铺设光的反射性优良的反射片的情况下,在主体部与侧板之间夹着LED基板和反射片。除此之外,在例如LED基板与底座的侧板之间夹着用于促进散热的片状的散热构件的情况下,在主体部与侧板之间夹着LED基板和散热构件。
(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LED基板配置于底座的长边侧、利用保持构件装配于长边侧的侧板,但可以将LED基板配置于底座的短边侧、利用保持构件装配于短边侧的侧板。在该情况下,只要在短边侧的侧板开设形成装配孔即可。
(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底座的长边侧配置一对LED基板,但也能仅在长边侧的单侧配置LED基板。同样,也能仅在底座的短边侧的单侧配置LED基板。
(1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单面安装类型的LED基板的情况,但可以使用两面安装类型的LED基板。
(1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针对底座的1片侧板装配1片LED基板的情况,但针对1片侧板装配多片LED基板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在该情况下,优选按各LED基板装配至少各1个保持构件。
(1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针对1片LED基板装配2个保持构件的情况,但针对1片LED基板装配1个保持构件的情况、装配3个以上保持构件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
(13)在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3之外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由金属制成的保持构件的情况,但也能由合成树脂制成用于除了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3之外的各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同样,也能由金属制成用于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3的保持构件。
(14)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保持构件的主体部的形状能适当地变更。具体地,主体部设为在俯视时为椭圆形/方形(矩形或者正方形)等形状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
(1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保持构件配置于LED基板中相邻的LED间的构成,但保持构件配置于LED基板中的比位于端部的LED进一步靠近端部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
(16)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保持构件相对于LED基板的装配位置能适当地变更。
(17)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示出了采用插入式的固定部作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保持构件相对于底座的装配结构,但可以采用滑动式的作为装配结构。该滑动式的装配结构是指:将固定部设为钩形,朝向底座的底板压入主体部,使主体部沿着底板滑动,由此使固定部的钩状部相对于装配孔的缘部卡止。
(18)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示出了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保持构件的固定部相对于底座以贯通装配孔的状态被卡止,但固定部相对于底座的具体的固定方法能适当地变更。例如,省略装配孔和弹性卡止片并且利用粘接剂等使贯通LED基板的贯通孔的基部相对于底座的内壁面固定设置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在该情况下,除了粘接剂以外也能采用熔敷、焊接等方式。
(1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内置发蓝单色光的LED芯片、利用荧光体发白色光的类型的LED的情况,但使用内置发紫外单色光的LED芯片、利用荧光体发白色光的类型的LED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
(2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内置发蓝单色光的LED芯片、利用荧光体发白色光的类型的LED的情况,但使用内置分别发R、G、B单色光的3种LED芯片的类型的LED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除此之外,使用内置分别发C(青色)、M(品红)、Y(黄色)单色光的3种LED芯片的类型的LED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
(2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发白色光的LED,但可以适当地组合使用发红色光的LED、发蓝色光的LED、发绿色光的LED。
(2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LED作为光源,但使用LED以外的点状光源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
(2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为使液晶面板和底座的短边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竖置状态,但设为使液晶面板和底座的长边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竖置状态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
(2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使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也能应用于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能应用于进行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2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本发明也能应用于使用其他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2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本发明也能应用于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4…底座;14c…装配孔;17…LED(光源);18…LED基板(光源基板);18a…贯通孔;19…导光构件;20…第1反射片(反射构件);21…第2反射片(反射构件);23、123…保持构件;24,124…主体部;25、125…固定部;26、126、226…限制部;27…夹持部;28…第1部件;29…第2部件;C…余隙;G…间隙;TV…电视接收装置

Claims (33)

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
光源基板,其具有光源;
导光构件,上述光源与该导光构件的端部配置成相对状;
底座,其收纳上述光源基板和上述导光构件;
保持构件,其以在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上述光源基板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底座;以及
限制部,其以在上述保持构件与上述光源基板之间留有间隙的方式限制上述保持构件相对于上述光源基板的位置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光源基板重叠的位置,
在上述光源基板中设有上述限制部通过的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保持构件具备:主体部,在其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上述光源基板;以及固定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底座侧突出而固定于上述底座,
上述贯通孔具有上述固定部和上述限制部一起通过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固定部相邻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贯通孔在与上述限制部的周面间留有余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一体地设于上述底座侧,向上述保持构件侧突出而与上述保持构件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一体地设于上述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光源基板重叠的位置,
在上述光源基板中设有上述限制部通过的贯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保持构件具备:主体部,在其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上述光源基板;以及固定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底座侧突出而固定于上述底座,
在上述底座中设有上述固定部通过的装配孔,而上述限制部配置于上述装配孔的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沿着上述装配孔的缘部形成为环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与上述底座和上述保持构件是分体的,介于上述底座与上述保持构件之间而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一体地设于上述保持构件侧,向上述底座侧突出而与上述底座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一体地设于上述保持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保持构件具备:主体部,在其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上述光源基板;以及固定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底座侧突出而固定于上述底座,
上述限制部设于上述主体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设为与上述固定部相连的形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设为包围上述固定部的形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在上述固定部的周面在其周向间断地配置有多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明装置,
多个上述限制部在上述固定部的周面大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权利要求18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保持构件包含合成树脂材料。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8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限制部包含金属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0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基板形成长条状,并且以其长边方向沿着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的方式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装置,
设有夹持部,在该夹持部与上述底座之间夹持上述光源基板的上述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任一方的端部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夹持部以介于上述导光构件与上述光源基板之间的方式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权利要求23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光源基板中沿着上述长边方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上述光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保持构件配置于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5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保持构件具备:主体部,在其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上述光源基板;以及固定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底座侧突出而固定于上述底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固定部贯通上述底座,并且从与上述光源基板侧相反的一侧卡止于上述底座。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权利要求27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固定部具有能弹性变形并且贯通上述底座且在与上述光源基板相反的一侧卡止于上述底座的弹性卡止片,
上述保持构件包括:第1部件,其具备上述主体部和上述固定部;以及第2部件,其装载于上述第1部件且限制上述弹性卡止片的弹性变形。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8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和与上述光源配置成相对状的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留有空间并且相互分开地配置,具备以隔着上述空间的形式配置的一对反射构件。
3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9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为LED。
31.一种显示装置,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0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显示面板,其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显示面板为在一对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33.一种电视接收装置,
具备权利要求31或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1800190195A 2010-04-21 2011-03-02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Pending CN1028592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97982 2010-04-21
JP2010-097982 2010-04-21
PCT/JP2011/054705 WO2011132462A1 (ja) 2010-04-21 2011-03-02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9263A true CN102859263A (zh) 2013-01-02

Family

ID=44834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90195A Pending CN102859263A (zh) 2010-04-21 2011-03-02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33652A1 (zh)
EP (1) EP2546563A1 (zh)
JP (1) JP5400957B2 (zh)
CN (1) CN102859263A (zh)
WO (1) WO201113246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8331A (zh) * 2018-04-27 2020-12-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9552A1 (ja) * 2011-11-09 2013-05-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13225439A (ja) * 2012-04-23 2013-10-31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4321582A (zh) * 2012-07-03 2015-01-2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TWI472833B (zh) * 2013-06-06 2015-02-11 Innolux Corp 顯示裝置
KR102131274B1 (ko) * 2013-06-28 2020-07-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유닛
DE112015006223B4 (de) * 2015-02-25 2024-07-25 Ykk Corporation Schieber für Reißverschluss
US10628664B2 (en) * 2016-06-04 2020-04-21 KinTrans, Inc. Automatic body movement recognition and association system
US10282598B2 (en) * 2017-03-07 2019-05-0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Performing image analysis for dynamic personne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biometric featur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2728A (ja) * 2006-05-31 2007-12-13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CN101424376A (zh) * 2008-11-26 2009-05-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夹持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及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01441362A (zh) * 2007-11-22 2009-05-27 索尼株式会社 背光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331873T2 (de) * 1992-12-26 2002-11-14 Canon K.K., Tokio/Tokyo Flüssigkristallapparat
KR101319585B1 (ko) * 2007-02-06 2013-10-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033661B2 (ja) * 2008-01-30 2012-09-2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JP2011086394A (ja) * 2009-10-13 2011-04-28 Panasonic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2728A (ja) * 2006-05-31 2007-12-13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CN101441362A (zh) * 2007-11-22 2009-05-27 索尼株式会社 背光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24376A (zh) * 2008-11-26 2009-05-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夹持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及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8331A (zh) * 2018-04-27 2020-12-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12088331B (zh) * 2018-04-27 2024-08-1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00957B2 (ja) 2014-01-29
JPWO2011132462A1 (ja) 2013-07-18
US20130033652A1 (en) 2013-02-07
WO2011132462A1 (ja) 2011-10-27
EP2546563A1 (en)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9263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180819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가진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459992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72442B (zh) 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EP2395390B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8908122B2 (en) Light source unit,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flection sheet for light source unit
CN102498327B (zh) 发光模块、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WO2015141368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1149532A (zh) 背光单元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WO2014042063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0146916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2133888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1099327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US20120224106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13089001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2133892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70090116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2461084B1 (en) Backlight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2013171619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EP243179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192076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KR10209362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5264412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TWI408462B (zh)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WO2011105147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