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8723A - 液体喷射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48723A CN102848723A CN2012100823669A CN201210082366A CN102848723A CN 102848723 A CN102848723 A CN 102848723A CN 2012100823669 A CN2012100823669 A CN 2012100823669A CN 201210082366 A CN201210082366 A CN 201210082366A CN 102848723 A CN102848723 A CN 1028487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humid air
- jet
- time
-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3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vacuum only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液体喷射头,具有喷射面,喷射面具有多个喷射开口,喷射空间与喷射面面对;密封机构,选择性地建立密封状态和非密封状态,在密封状态下,密封机构将喷射空间与外部空间密封;第一和第二开口,分别形成于在一个方向上使喷射面的至少一部分介于第一和第二开口之间的位置处,第一和第二开口每一个用于经由其将空气供应到喷射空间中;产生部,产生湿空气;供应部,经由第一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将由产生部产生的湿空气供应到密封状态的喷射空间中;和控制器,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供应部,使得经由第一开口供应湿空气的时段和经由第二开口供应湿空气的时段不彼此重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构造成从喷射开口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设备。
背景技术
液体喷射设备包括其中具有喷射面开口的头,通过该喷射开口喷射例如墨的液体。如果长时间没有从喷射开口喷射液体,喷射开口附近的液体中包含的水分蒸发,墨粘度增加,导致喷射开口堵塞。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5-212138)公开了作为用于防止喷射开口堵塞的技术的以下技术。在该技术中,凹陷的加帽构件覆盖喷射面以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离的喷射空间。空气调节装置具有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具有形成在加帽构件的底面中的空气供应开口和空气排出开口。该空气调节装置将加湿的空气(具有高湿度的空气)从空气供应开口供应到喷射空间且将喷射空间中的空气从空气排出开口排出以抑制喷射开口附近的液体中包含的水分蒸发。
事实上,供应到喷射空间中的加湿的空气和喷射开口中的液体之间在湿度上存在差异(即水分在空气和液体之间转移)。有一种情况是使用者希望通过将供应到喷射空间中的加湿的空气的水分供应到喷射开口附近的变稠液体来解决喷射开口堵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上面描述的技术,当加湿的空气被供应到喷射空间中时,空气供应开口附近的湿度经过相对短的时间成为希望湿度,但是整个喷射空间需要被均匀加湿以使得空气排出开口附近的湿度成为希望湿度。即,空气供应开口附近的喷射开口容易被充分地加湿,但是难以充分地加湿空气排出开口附近的喷射开口。因而,为了使所有喷射开口为高湿度,需要使整个喷射空间均匀地为高湿度,但是这需要相对长的时间。
已作出本发明以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设备,该设备能够使限定成与喷射面面对的喷射空间的湿度经过相对短的时间均匀。
已作出本发明以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喷射面,所述喷射面具有多个喷射开口,所述液体喷射头通过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喷射液体,喷射空间被限定为与所述喷射面面对;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建立(i)密封状态,在所述密封状态下,所述密封机构将所述喷射空间与外部空间密封,和(ii)非密封状态,在非密封状态下,所述密封机构不将所述喷射空间与所述外部空间密封;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被分别形成于在一个方向上喷射面的至少一部分介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每一个用于经由其将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产生部,所述产生部被构造成产生湿空气;供应部,所述供应部被构造成经由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将由所述产生部产生的湿空气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供应部,使得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湿空气经由所述第一开口供应的时段和湿空气经由所述第二开口供应的时段不彼此重叠。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液体喷射设备中,湿空气被经由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交替地供应。因而,能够使喷射空间的湿度经过相对短的时间均匀。
附图说明
当与附图结合考虑时,通过阅读下面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势和技术及工业意义,其中:
图1是通常示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整体构造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头的通道单元、促动器单元和凹状构件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由图2中的单点链线包围的区域III的放大视图;
图4是沿图3的线IV-IV截取的部分剖面图;
图5是示出图1中的头和凹状构件和加湿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图1中的头和凹状构件和加湿单元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图1的打印机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图8A是示出由图1中的打印机的控制器控制的加湿维护的操作流程的流程图;图8B是示出图8A中的加湿维护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该实施例的变型中凹状构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该实施例的变型中帽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1A和图11B是每个示出该实施例的变型中的加湿单元的示意图;并且
图12是示出在该实施例的另一变型中的加湿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图1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形式的液体喷射设备的整体构造。
打印机1包括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a。片材排出部35被设置在壳体1a的顶板上。在由壳体1a限定的空间中形成有片材输送路径,片材P(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经由该片材输送路径被从将在下面描述的片材供应单元1c沿图1中的粗箭头朝片材排出部35输送。
壳体1a容纳(a)头10形式的液体喷射头,(b)被构造成将片材P输送通过与头10的喷射面10a面对或在头10的喷射面10a正下方的位置的输送机构33,(c)与头10对应的支撑帽单元50;(d)用于加湿维护的加湿单元60(见图5),(e)存储将被供应到头10的黑墨的盒,未示出,(f)用于控制打印机1的部件的操作的控制器100,等等。
头10是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伸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行式头。头10的下表面是具有在其中开口的多个喷射开口14a(见图3和图4)的喷射面10a。在图像记录(图像形成)中,头10从喷射开口14a喷射黑墨。头10经由头保持器3由壳体1a支撑。头保持器3支撑头10使得喷射面10a与将在下面描述的支撑面51a面对,喷射面10a与支撑面51a之间有适于图像记录的特定空间。后面将详细说明头10的结构。
在墨被从喷射开口14a喷射到片材P上的记录模式下,控制器100基于从外部装置传送的记录数据(作为液体喷射信号的例子)控制打印机1的部件用于输送片材P的输送操作和与片材P的输送操作同步的喷墨操作。在用于维护喷射面10a的维护中,控制器100控制用于恢复或维护喷射性能的维护操作。
维护操作包括冲洗、清洗、擦拭、加湿维护等等。冲洗是通过基于不同于图像数据的冲洗数据驱动头10的促动器强制从喷射开口14a喷墨的操作。清洗是通过清洗机构8(见图7)对头10中的墨施加压力而强制从所有喷射开口14a喷墨的操作。擦拭是通过擦拭器9(见图7)擦拭喷射面10a上的异物(例如墨)的操作。加湿维护是将湿空气供应到由头10的喷射面10a和将在下面描述的凹状构件52限定和密封的喷射空间V1中(见图5和6)的操作。在预定时间长度不从喷射开口14a喷墨的情况下(注意该预定时间长度可被设定为对于清洗而言比冲洗长)执行清洗和冲洗(下文中统称为强制喷射维护)。在清洗和冲洗中,喷射开口14a中粘度增加的墨和喷射开口14a中的气泡和灰尘颗粒被和墨一起从喷射开口14a排出。将详细说明加湿维护。应该注意例如清洗机构8可包括用于强制墨从盒转移到头10的泵。
输送机构33包括片材供应单元1c、引导件29、输送辊对22、26-28和对准辊对23,且构成从片材供应单元1c延伸到片材排出部35的片材输送路径。由控制器100控制片材供应单元1c、输送辊对22、26-28和对准辊对23。
片材供应单元1c包括片材供应盘20和片材供应辊21。片材供应盘20能够被在副扫描方向上安装到壳体1a中和从壳体1a中拆除。片材供应盘20具有向上开口且能够容纳片材P的盒状。片材供应辊21由控制器100的控制而旋转以供应片材供应盘20中的片材P的最上面的片材。
由片材供应辊21供应的片材P在被引导件29引导且被输送辊对22夹压的同时被输送到对准辊对23。在对准辊对23不旋转的情况下,对准辊对23夹压由输送辊对22输送的片材P的前端预定对准时间。结果,在片材P的前端被对准辊对23夹压的状态下,片材P的倾斜(倾斜输送)被校正。在经过对准时间之后,对准辊对23被旋转以将其倾斜已被校正的片材P输送到头10和支撑帽单元50之间的位置。
这里,副扫描方向是与片材P被对准辊对23输送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主扫描方向是与水平面平行且与副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
当片材P在副扫描方向上已被对准辊对23输送到头10和支撑帽单元50之间的位置且通过头10正下方的位置时,从喷射开口14a喷墨,从而在片材P上形成单色图像。通过控制器100基于从片材传感器37输出的检测信号控制从喷射开口14a的喷墨操作。然后片材P在被引导件29引导的同时被输送辊对26-28向上输送。片材P最后经由形成在壳体1a的上部中的开口38被排出到片材输出部35上。
接下来将参考图2-4说明头10的结构。应该注意,在图3中,为了更容易理解的目的,用实线示出压力腔室16和孔隙15,尽管这些元件位于促动器单元17下方且因而应该用虚线示出。
头1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彼此堆叠的储存器单元11(见图5)、通道单元12(见图4)、固定到通道单元12的上表面12x的八个促动器单元17(见图2)、结合到促动器单元17的每一个的柔性印刷电路(FPC)19(见图4)等等。在储存器单元11中形成墨通道,墨通道包括临时存储从盒供应的墨的储存器。在通道单元12中形成每个从上表面12x的开口12y(见图2)中的对应一个开口延伸到形成在通道单元12的下表面(即喷射面10a)中的喷射开口14a的对应一个喷射开口的墨通道。促动器单元17包括用于相应喷射开口14a的压电促动器。
在储存器单元11的下表面上和储存器单元11的下表面中形成凸部和凹部。凸部被结合到通道单元12的上表面12x的不设置促动器单元17的区域(注意该区域包括开口12y且由图2中两点链线包围)。在每个凸部的末端面具有开口,该开口连接到储存器且与通道单元12的开口12y中的对应开口面对。结果,储存器和通道单元12的墨通道经由上述开口彼此连通。凹部与通道单元12的上表面12x、相应促动器单元17的表面和FPC19的表面相对,其间具有微小的间隙。
通道单元12是由具有大致相同尺寸且彼此结合的九个矩形金属板12a-12i(见图4)组成的层压体。如图2-4所示,通道单元12的墨通道包括:每个具有开口12y的对应一个开口作为一端的集管通道13,每个从集管通道13的相应一个集管通道分支的子集管通道13a,和分别从子集管通道的出口13a经由压力腔室16延伸到喷射开口14a的单独墨通道14。如图4所示,对于每个喷射开口14a形成单独墨通道14以便使孔隙15起用于调节通道阻力的限制器的作用。在上表面12x的分别结合促动器单元17的区域中,以矩阵形式形成分别用于露出压力腔室16的大致菱形开口。在下表面(即喷射表面10a)的与上表面12x上分别结合促动器单元17的区域相对的区域中,以矩阵形式、以与压力腔室16相同的图案形成喷射开口14a。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每个区域中形成十六个喷射开口行,每行包括在主扫描方向上布置的多个喷射开口14a。
如图2所示,每个具有梯形形状的促动器单元17以交错构造布置在上表面12x上。如图3所示,促动器单元17的每一个覆盖形成在促动器单元17的下方的多个压力腔室16。尽管未示出,促动器单元17的每一个包括在多个压力腔室16上展开的多个压电层和在促动器单元17的厚度方向上介于压电层之间的电极。电极包括压力腔室16共用的公共电极和为各压力腔室16提供的单独电极16。单独电极形成在压电层中的最上层的表面上。
FPC19具有与促动器单元17的各电极对应的配线,未示出的驱动器IC被安装在配线上。FPC19在其一端被固定到促动器单元17,且在其另一端被固定到头10的未示出的控制板,该控制板设置在储存器单元11的上侧。FPC19将从控制板输出的各种驱动信号发送到驱动器IC,并将由驱动器IC产生的信号发送到促动器单元17。
接下来将参考图1、图2和图5说明头支撑帽单元50。
如图1所示,支撑帽单元50被设置成在竖直方向上与头10的喷射面10a面对。支撑帽单元50包括:转子58,该转子5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且由控制器100控制绕该轴可旋转;固定到转子58的外周面的压盘51和帽固定构件57;固定到帽固定构件57的凹状构件52;和被构造成使转子58在竖直方向上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转子升降机构56(见图7)。
压盘51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的尺寸比喷射面10a大且被设置成在竖直方向上与帽固定构件57对置。压盘51的表面是用于支撑片材P同时与喷射面10a面对的支撑面51a。对支撑面51a采用材料和处理,以便可靠地保持片材P。例如,在支撑面51a上形成具有低粘性的硅层和在支撑面51a上在副扫描方向上形成多个肋,防止置于支撑面51a上的片材P浮动等。压盘51由树脂材料形成。
转子58被控制器100控制以旋转,以便选择性地采取或建立(i)第一旋转状态(见图1),在第一旋转状态下支撑面51a与喷射面10a面对,同时将在下面描述的面对表面80(见图5)不与喷射面10a面对,和(ii)第二旋转状态(见图5),在第二旋转状态下支撑面51a不与喷射面10a面对,同时面对表面80与喷射面10a面对。当处于第一旋转状态的旋子58被旋转180度时,转子58采取第二旋转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00控制转子58,在记录模式下和在用于等待记录数据到达的等待模式下采取第一旋转状态,在用于维护操作的维护模式下采取第二旋转状态。
转子升降机构56支撑转子58的轴,且通过控制器100的控制使转子58在竖直方向上向上或向下移动。转子58的该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经由帽固定构件57固定到转子58的凹状构件52移动,从而改变凹状构件52相对于喷射面10a的竖直位置。应该注意,例如齿条和齿轮或螺线管可被用作转子升降机构56。
如图5所示,凹状构件52被固定到帽固定构件57且由(i)与喷射面10a面对的面对构件53和(ii)笔直地设置在面对构件53的外周部的环形构件54构成。面对构件53和环形构件54彼此一体形成。环形构件54由例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如图2所示,在平面图中面对喷射面10a的外周部。即,环形构件54被形成为具有环形形状,使得在平面图中所有促动器单元17和所有喷射开口14a被环形构件54围绕。
在面对表面80a与喷射面10a面对的状态下,转子58通过转子升降机构56的向上或向下移动使凹状构件52选择性地移动到(i)环形构件54的末端54a与喷射面10a接触的接触位置(见图5)和(ii)环形构件54的末端54a与头10的喷射面10a分离的分离位置。如图5和6所示,当凹状构件52位于接触位置时,在喷射面10a下方(面对喷射面10a)的喷射空间V1被凹状构件52和喷射面10a密封以与外部空间V2隔离。
应该注意,当凹状构件52位于分离位置时,喷射面10a下方的喷射空间V1不对外部空间V2密封或不与外部空间V2隔离。在本实施例中,凹状构件52、转子升降机构56和控制器100起帽单元的作用,该帽单元被移动以选择性地采取(i)用于将喷射空间V1与外部空间V2密封或隔离的密封状态(即凹状构件52位于接触位置的状态)和(ii)喷射空间V1不对外部空间V2密封或不与外部空间V2隔离的非密封(开口)状态(即凹状构件52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仅通过凹状构件52的移动,帽单元能够采取密封状态或非密封状态,即帽单元具有简单结构。
面对构件53由具有不吸收水或难以吸收水的特性的例如玻璃或金属(例如SUS)的材料形成。面对构件53具有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具有与喷射面10a大致相同尺寸的平面形状。当与喷射面10a面对时,面对表面80接收例如通过强制喷射从喷射开口14a喷射或排出的墨。应该注意由面对表面80接收的墨被发送到例如箱的废液部未示出。
两个开口30、31(作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一个例子)分别形成在面对表面80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相反端部。在加湿维护中,交替执行将在下面描述的箱64中加湿的湿空气经由开口30到喷射空间V1的供应和湿空气经由开口31到喷射空间V1中的供应。换言之,交替执行空气经由开口30从喷射空间V1的排出和空气经由开口31从喷射空间V1的排出。如图2所示,两个开口30、31被分别布置于在面对表面80与喷射面10a面对的状态下分别与喷射面10a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相反端部面对的位置。即在平面图中在主扫描方向上所有喷射开口14a位于两个开口30、31之间。换言之,两个开口30、31分别布置于在主扫描方向上所有喷射开口14a(作为喷射面10a的一部分)介于二者之间的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5和图6说明加湿单元60的结构。
如图5所示,加湿单元60包括管65a-65e、切换阀66、泵63和箱64。管65a连接在开口31和切换阀66之间。管65b连接在切换阀66和泵63之间。管65c连接在泵63和箱64之间。管65d连接在箱64和切换阀66之间。管65e连接在切换阀66和开口30之间。
箱64(作为产生部的一个例子)在其下部空间存储水且在其上部空间存储由下部空间中的水加湿的湿空气。管65c被连接到箱64的在箱64中的水表面下方的部分以便与箱64的下部空间连通。管65d被连接箱64的在箱64中的水表面上方的部分以便与箱64的上部空间连通。切换阀66被控制器100控制,以便选择性地采取(i)其中管65a和管65b彼此连通且管65d和管65e彼此连通的第一切换状态(见图5)和(ii)其中管65a和管65d彼此连通且管65b和管65e彼此连通的第二切换状态(见图6)。泵63被控制器100控制以在喷射空间V1和箱64之间产生空气循环。应该注意,当箱64中的水已减少时,水被从水补充箱补充到箱64中,未示出。
如图5所示,当在切换阀66处于第一切换状态的情况下泵63被控制器100驱动时,经由开口31和管65a、65b、65c从喷射空间V1收集的空气在箱64中被加湿,且然后该加湿的空气(湿空气)经由管65d、65e和开口30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如图6所示,当在切换阀66处于第二切换状态的情况下泵63被控制器100驱动时,经由开口30和管65e、65b、65c从喷射空间V1收集的空气被在箱64中加湿,然后该加湿的空气(湿空气)经由管65d、65a和开口31被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在喷射空间V1和箱64之间的该空气循环中,具有相当高湿度的空气被重新用于加湿,引起作为加湿源的箱64中的水的低消耗。喷射空间V1的加湿能够消除或解决喷射开口14a附近的墨变稠以防止喷射开口14a堵塞。应该注意未示出的止回阀被设置在管65c中以防止箱64中的水流入泵63。在本实施例中,泵63、管65a-65e和切换阀66是供应部的一个例子。
接下来将参考图7详细说明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可重写存储于其中的将被CPU执行的程序和用于这些程序的数据的只读存储器(ROM)、其中临时存储程序执行时的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控制程序被存储在ROM中。当控制程序由CPU执行时,图7中示出的控制器100的各个功能部分被操作。控制器100经由I/F将数据传递到例如个人计算机(PC)的外部装置和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
如图7所示,控制器100用于控制打印机1的全部部件和操作,且包括模式改变部131、转子旋转控制部132、转子升降控制部133、记录控制部134、喷射历史存储部135、加湿控制部136、强制喷射控制部137、擦拭控制部138、存储打印机1的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存储部139、判断部140、时间测量部141和执行时间存储部142。
模式改变部131改变存储在操作模式存储部139中的操作模式。具体地,当已从外部装置接收到记录数据时,模式改变部131将打印机1的操作模式改变为记录模式。当基于记录数据的图像记录完成时,模式改变部131将操作模式改变为记录等待模式。当在基于记录数据的图像记录完成之后经过预定时间长度没有接收新记录数据时,模式改变部131将操作模式改变为维护模式。操作模式存储部139存储记录模式、记录等待模式和维护模式之一。
当模式改变部131已将操作模式从记录等待模式改变为维护模式时,转子旋转控制部132控制转子58使得其状态从第一旋转状态改变为第二旋转状态。当模式改变部131已将操作模式从维护模式改变为记录模式时,转子旋转控制部132控制转子58使得其状态从第二旋转状态改变为第一旋转状态。
当模式改变部131已将操作模式从记录等待模式改变为维护模式时,转子升降控制部133控制转子升降机构56以向上移动使得凹状构件52从分离位置向上移动到接触位置。当模式改变部131已将操作模式从维护模式改变为记录模式时,转子升降控制部133控制转子升降机构56以向下移动使得凹状构件52从接触位置向下移动到分离位置。
基于从外部装置传送的记录数据(包括喷墨数据和输送数据),记录控制部134通过控制头10和输送机构33执行用于图像记录的处理,使得墨被喷射到片材P上。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喷墨数据表示在每个记录周期从每个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具体地,喷墨数据表示作为每个墨量的四个量之一,也就是零、少量、中等量和大量之一。当在加湿维护期间记录数据已被接收到时,记录控制部134控制头10和输送机构33以在加湿维护取消之后基于记录数据记录图像。
喷射历史存储部135中存储每个喷射开口14a的喷射历史,其中基于记录数据通过喷射开口14a将墨喷射到片材P上。应该注意,每当新记录数据已被接收时,喷射历史存储部135删除与基于先前或最近使用的记录数据的记录相关的所有喷射开口14a的喷墨历史,然后存储与基于此时接收的记录数据(即最后或当前记录数据)的记录相关的所有喷射开口14a的喷墨历史。
这里,喷射开口14a能够关于喷射面10a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中心被分为两组。即,喷射开口14a包括作为多个第一开口侧喷射开口的一个例子的喷射开口14a(一个喷射开口组)和作为多个第二开口侧喷射开口的一个例子的喷射开口14a(另一个喷射开口组),所述多个第一开口侧喷射开口在主扫描方向上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二开口侧喷射开口在主扫描方向上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另一侧。基于喷射历史存储部135中存储的喷射历史,判断部140判断是已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的喷射开口14a还是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更大的墨量。换言之,判断部140判断已从一个喷射开口组和另一个喷射开口组中的哪一个喷射更大的墨量。在维护模式下加湿控制部136执行当前加湿维护处理(维护处理)的情况下,在模式改变部131已将操作模式改变到当前维护模式之前执行的图像记录处理的最后图像记录处理的喷射历史是存储在喷射历史存储部135中的先前或最近喷射历史。因而,判断部140基于与用于先前或最近图像记录处理的记录数据对应的喷射历史(存储在喷射历史存储部135中)判断已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和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中的哪一个喷射更大的墨量。此外,喷射面10a的一侧是包括在密封状态下面对开口30的位置的区域,在该区域存在位于中线一侧且离喷射面10a的一侧端部比离其另一侧端部更近的喷射开口14a。该中线是与喷射面10a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等距离离开的线。该中线是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线。另一方面,另一侧是包括在密封状态下面对开口31的位置的区域,在该区域存在位于中线另一侧且离喷射面10a的另一侧端部比离其一侧端部更近的喷射开口14a。因而,判断部140通过将从更靠近中线一侧的一侧端部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和从更靠近中线另一侧的另一侧端部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彼此比较,判断已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和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中的哪一个喷射更大的墨量。
时间测量部141(作为测量部的一个例子)测量(i)作为湿空气已被从开口30供应的时间长度的第一执行时间(即在泵63的操作期间第一切换状态的时间长度)和(ii)作为湿空气已从开口31供应的时间长度的第二执行时间(即在泵63的操作期间第二切换状态的时间长度)。执行时间存储部142存储由时间测量部141测量出的第一和第二执行时间。应该注意,每当加湿维护已被执行时,执行时间存储部142删除先前加湿维护中的第一执行时间和第二执行时间且存储当前加湿维护中的第一执行时间和第二执行时间。
当存储在操作模式存储部139中的操作模式是维护模式时,加湿控制部136控制泵63和切换阀66以执行加湿维护以便加湿喷射空间V1中的空气。更具体地,在密封状态下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使得经由开口30将湿空气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的供应操作的次数和经由开口31将湿空气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的供应操作的次数彼此相同,且使得经由开口30的供应操作的时间长度和经由开口31的供应操作的时间长度彼此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持续5秒的经由开口30的两个湿空气供应操作和每一个持续5秒的经由开口31的两个湿空气供应操作交替执行。即湿空气被从开口30供应到喷射空间V1的第一供应时间(两个供应操作的总和或累积时间)是10秒,湿空气被从开口31供应到喷射空间V1的第二供应时间(两个供应操作的总和或累积时间)是10秒。
在判断部140已判断出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较大的情况下,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以便经由开口31供应湿空气且然后经由开口30供应湿空气。即,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以首先采用第二切换状态且然后采用第一切换状态。另一方面,在判断部140已判断出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较大的情况下,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以便经由开口30供应湿空气且然后经由开口31供应湿空气。即,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以首先采取第一切换状态且然后采取第二切换状态。应该注意,在判断部140已判断出从位于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与从位于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彼此相同的情况下,加湿控制部136基于存储在喷射历史存储部135中的喷射历史控制切换阀66,使得执行当前湿空气供应操作以使湿空气经由在先前或最近加湿维护处理中在最后湿空气供应操作中湿空气经由其供应的开口30或31供应。即,在维护模式下加湿控制部136执行当前加湿维护操作处理(该加湿维护处理)的情况下,在模式改变部131已将操作模式改变为当前维护模式之前执行的加湿维护操作处理中的最后加湿维护处理是先前或最近加湿维护处理。结果,在供应湿空气时不需要执行用于切换切换阀66的状态的不需要的操作,引起快速启动当前湿空气供应操作。
当在当前加湿维护期间记录数据已被接收到时,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使得湿空气经由用于存储在执行时间存储部142中的第一和第二执行时间中的较短的一个执行时间的开口30或31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以便使得较短的执行时间变得等于第一和第二执行时间中的较长的一个执行时间。然后加湿控制部136停止泵63以取消当前加湿维护中的湿空气供应操作。
例如当模式改变部131将存储在操作模式存储部139中的操作模式从维护模式改变为记录模式时,强制喷射控制部137控制清洗机构8以强制头10将墨喷射到面对表面80上,即强制喷射控制部137控制清洗机构8执行作为强制喷射维护的清洗。在本实施例中,强制喷射控制部137控制清洗机构8以执行清洗,但是可控制头10以执行作为强制喷射维护的冲洗。
当通过强制喷射控制部137控制的强制喷射维护完成时,擦拭控制部138控制擦拭器9擦拭喷射面10a以去除其上的异物。应该注意擦拭器9是由例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构件。擦拭控制部138控制擦拭器9以在与喷射面10a接触的同时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而去除喷射面10a上的例如墨的异物。
接下来将参考图8A和图8B说明加湿维护的操作流程。图8B是用于详细说明图8A中S5中的加湿维护处理的流程图。应该注意在图8A中的操作流程的开始处,记录等待模式被作为操作模式存储在操作模式存储部139中。
最初在S1中,模式改变部131判断从通过记录控制部134的控制而执行的图像记录完成是否已经过预定时间长度(过去)。在模式改变部131已判断出没有经过预定时间长度的情况下(S1:否),控制器100重复S1中的处理。应该注意,在预定时间长度已经过之前,已从外部装置接收到记录数据时,模式改变部131将存储在操作模式存储部139中的操作模式改变为记录模式,记录控制部134基于记录数据执行图像记录处理。
另一方面,在模式改变部131已判断出已经过预定时间长度的情况下(S1:是),在S2中,模式改变部131将存储在操作模式存储部139中的操作模式改变为维护模式。然后在S3中,转子旋转控制部132使转子58旋转,使得其状态从第一旋转状态改变为第二旋转状态。结果,面对构件53的面对表面80与喷射面10a面对。
然后在S4中,转子升降控制部133控制转子升降机构56以使转子58向上移动,从而使凹状构件52从分离位置向上移动到接触位置。结果,凹状构件52的环形构件54的末端54a被保持与喷射面10a接触,从而喷射面10a下方的喷射空间V1被对外部空间V2密封或与外部空间V2隔离。
然后在S5中,加湿控制部136驱动泵63和切换阀66,以便在喷射空间V1和箱64之间产生空气循环,即,加湿控制部136执行加湿维护处理。这里,将参考图8B说明在S5中的加湿维护处理。初始地,在判断部140已判断出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大于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的情况下(S5a:是),在S5b中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以采取第二切换状态且驱动泵63。然后在S5c中,加湿控制部136判断从切换阀66的状态已被改变到第二切换状态的时间点是否已经过5秒。在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没经过5秒时(S5c:否),在S5d中控制器100判断打印机1是否已接收到记录数据。在控制器100已判断出打印机1未接收到记录数据时(S5d:否),加湿控制部136继续切换阀66的第二切换状态和泵63的驱动。另一方面,在控制器100已判断出打印机1已接收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S5d:是),在S5e中加湿控制部136将由时间测量部141测量出的第二执时间存储到执行时间存储部142中。然后在S5f中,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以采取第一切换状态且继续泵63的驱动。然后在S5g中,加湿控制部136判断从切换阀66的状态已改变为第一切换状态的时间点过去的时间长度是否达到S5e中存储的第二执行时间。在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第二执行时间未经过的情况下(S5g:否),加湿控制部136继续切换阀66的第一切换状态和泵63的驱动。另一方面,在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第二执行时间已经过的情况下(S5g:是),加湿控制部136判断切换阀66的第一切换状态的时间长度和切换阀66的第二切换状态的时间长度彼此相等。然后在S7a中,模式改变部131将操作模式改变为记录模式。然后在S6n中,加湿控制部136停止泵63,该加湿维护处理完成。
在S5c中在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从切换阀66的状态已改变为S5b中的第二切换状态的时间点已经过5秒的情况下(S5c:是),在S5h中加湿控制部136将第二执行时间存储到执行时间存储部142中。应该注意通过加湿判断部136基于S5c中的正判断来判断第二执行时间是5秒和通过将由时间测量部141测量出的时间(5秒)设定为第二执行时间,可执行在S5h中第二执行时间到执行时间存储部142中的存储。然后,在S5i中加湿控制部136将切换阀66的状态改变为第一切换状态,同时继续泵63的驱动,在S5j中判断从切换阀66的状态已改变为第一切换状态的时间点是否已经过5秒。在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从切换阀66的状态已改变为第一切换状态的时间点未经过5秒的情况下(S5j:否),在S5k中控制器100判断打印机1是否已接收到记录数据。在控制器100已判断出打印机1未接收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S5k:否),加湿控制部136继续切换阀66的第一切换状态和泵63的驱动。另一方面,在控制器100已判断出打印机1已接收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S5k:是),在S51中加湿控制部136继续切换阀66的第一切换状态5秒,同时继续泵63的驱动,使得切换阀66的第一切换状态的时间长度和切换阀66的第二切换状态的时间长度变得彼此相等。然后在S7b中,模式改变部131将操作模式改变为记录模式。然后在S6n中,加湿控制部136停止泵63,该加湿维护处理完成。
在S5j中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从切换阀66的状态已改变为第一切换状态的时间点已经过5秒的情况下(S5j:是),在S5m中加湿控制部136判断从当前加湿维护处理开始湿空气是否已被从开口30以第一供应时间和从开口31以第二供应时间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在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湿空气没有被以第一供应时间和第二供应时间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的情况下(S5m:否),在S5b中加湿控制部136将切换阀66的状态再次改变为第二切换状态。在S5b中,泵63的驱动继续。另一方面,在S5m中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湿空气已被以第一供应时间和第二供应时间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的情况下(S5m:是),加湿控制部136判断在当前加湿维护处理中湿空气已从开口30以第一供应时间(10秒)和从开口31以第二供应时间(10秒)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然后在S6n中,加湿控制部136停止泵63,该加湿维护处理完成。
另一方面,在S5a中判断部140已判断出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不大于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另一侧的喷射开口喷射的墨量的情况下(S5a:否),在S6b中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以采取第一切换状态且驱动泵63。然后在S6c中,加湿控制部136判断从切换阀66的状态已改变为第一切换状态的时间点是否已经过5秒。在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没有经过5秒的情况下(S6c:否),在S6d中控制器100判断打印机1是否已接收到记录数据。在控制器100已判断出打印机1没有接收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S6d:否),加湿控制部136继续切换阀66的第一切换状态和泵63的驱动。另一方面,在控制器100已判断出打印机1已接收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S6d:是),在S6e中加湿控制部136将由时间测量部141测量出的第一执行时间存储到执行时间存储部142中。然后在S6f中,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采取第二切换状态和继续泵63的驱动。然后在S6g中,加湿控制部136判断从切换阀66的状态已改变为第二切换状态的时间点过去的时间长度是否已达到在S6e中存储的第一执行时间。在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第二执行时间没经过的情况下(S6g:否),加湿控制部136继续切换阀66的第二切换状态和泵63的驱动。另一方面,在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第一执行时间已经过的情况下(S6g:是),加湿控制部136判断切换阀66的第一切换状态的时间长度和切换阀66的第二切换状态的时间长度变得彼此相等。然后在S7c中,模式改变部131将操作模式改变为记录模式。然后在S6n中,加湿控制部136停止泵63,该加湿维护处理完成。
在S6c中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从在S6b中切换阀66的状态已改变为第一切换状态的时间点已经过5秒的情况下(S6c:是),在S6h中加湿控制部136将第一执行时间存储到执行时间存储部142中。然后,在S6i中加湿控制部136将切换阀66的状态改变为第二切换状态同时继续泵63的驱动,在S6j中判断从切换阀66的状态已改变为第二切换状态的时间点是否已经过5秒。在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从切换阀66的状态已改变为第二切换状态的时间点没经过5秒的情况下(S6j:否),在S6k中控制器100判断打印机1是否已收到记录数据。在控制器100已判断出打印机1没接收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S6k:否),加湿控制部136继续切换阀66的第二切换状态和泵63的驱动。另一方面,在控制器100已判断出打印机1已接收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S6k:是),在S61中加湿控制部136继续切换阀66的第二切换状态5秒,同时继续泵63的驱动,使切换阀66的第一切换状态的时间长度和切换阀66的第二切换状态的时间长度彼此相等。然后在S7d中,模式改变部131将操作模式改为记录模式。然后在S6n中,加湿控制部136停止泵63,该加湿维护处理完成。
在S6j中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从切换阀66的状态已改变为第二切换状态的时间点已经过5秒的情况下(S6j;是),在S6m中加湿控制部136判断从当前加湿维护处理开始湿空气是否已从开口30以第一供应时间和从开口31以第二供应时间供应到喷射空间V1。在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湿空气没有以第一供应时间和第二供应时间被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的情况下(S6m:否),在S6b中加湿控制部136将切换阀66的状态再次改变为第一切换状态。在S6b中,泵63的驱动继续。另一方面,在S6m中加湿控制部136已判断出湿空气已被以第一供应时间和第二供应时间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S6m:是)的情况下,在当前加湿维护处理中,加湿控制部136判断湿空气已被从开口30以第一供应时间(10秒)和从开口31以第二供应时间(10秒)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然后在S6n中,加湿控制部136停止泵63,该加湿维护处理完成。
如上所述,在维护模式下打印机1没从外部装置接收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且在判断部140已判断出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大于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另一侧的喷射开口喷射的墨量的情况下,加湿控制部136将切换阀66的状态首先改变为第二切换状态,每当经过5秒时,加湿控制部136将切换阀66的状态从第二切换状态依次改变为第一切换状态、第二切换状态和第一切换状态,使得每个状态持续5秒。另一方面,在维护模式下打印机1没从外部装置接收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且在判断部140已判断出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大于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的情况下,加湿控制部136将切换阀66的状态改变为第一切换状态且驱动泵63。然后,每当5秒已经过时,加湿控制部136将切换阀66的状态从第一切换状态依次改变为第二切换状态、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该用于从开口30和31交替供应湿空气的加湿维护使得使喷射空间V1的湿度以相对短的时间在主扫描方向上均匀成为可能。因而,也能够以相对短的时间解决开口30和开口31附近的墨变稠的问题。
返回到图8A中的流程图,在S13中强制喷射控制部137控制清洗机构8,以通过强制头10将墨喷射到面对表面80上执行强制喷射维护。应该注意强制喷射到面对表面80上的墨被发送到废液部。还应该注意在加湿维护已被取消的情况下(即流程前进经过S7a-7d中的一个)将在该强制喷射维护中强制喷射的墨量大于加湿维护完成的情况(即流程前进经过S5m或S6m中的正判断)。
然后在S14中,转子升降控制部133控制转子升降机构56以将转子58向下移动以将凹状构件52从接触位置降低到分离位置。结果,凹状构件52的环形构件54的末端54a脱离喷射面10a,从而喷射面10a下方的喷射空间V1对外部空间V2敞开或与外部空间V2连通。应该注意,在该处理中(S14),擦拭控制部138还在凹状构件52被从接触位置降低到分离位置之后执行用于控制擦拭器9去除喷射面10a上的异物的处理。
然后在S15中,转子旋转控制部132使转子58旋转,使得其状态被从第二旋转状态改变为第一旋转状态。结果,压盘51的支撑面51a与喷射面10a面对。
然后在S16中,记录控制部134控制头10和输送机构33以基于记录数据在片材P上记录图像。然后在S17中,在基于记录数据的图像记录完成时,模式改变部131将操作模式存储部139中存储的操作模式改变为记录等待模式,控制器100返回到S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当前加湿维护处理(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湿空气经由开口30供应的时段和湿空气经由开口31供应的时段不彼此重叠。具体地,在加湿维护中湿空气被从两个开口30、31交替地供应,较小引起喷射空间V1的湿度在主扫描方向上变化。即,能够使密封状态下的喷射空间V1的湿度以相对短的时间均匀。
此外,首先在加湿维护中从开口30和31中的在其侧喷墨量较小的开口执行用于将湿空气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的操作。换言之,从(喷射面10a上)喷射开口14a中的墨更快速变干的侧供应湿空气。因而,多个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的粘度能够以相对短的时间变得均匀。
作为变型,基于存储在喷射历史存储部135中的喷射历史,判断部140可判断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和位于中心的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中哪个的喷墨次数大。换言之,判断部140可判断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的喷射开口14a或位于中心的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哪个喷墨次数大。在判断部140已判断出从位于一侧的喷射开口14a的喷墨次数大于从位于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的喷墨次数的情况下,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使得湿空气被从开口31供应且然后从开口30供应。另一方面,在判断部140已判断出从位于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的喷墨次数大于从位于一侧的喷射开口14a的喷墨次数的情况下,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使得湿空气被从开口30供应且然后从开口31供应。该构造还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同样效果。
作为另一变型,加湿控制部136可控制切换阀66使得执行当前湿空气供应操作以便湿空气经由在先前或最近加湿维护处理中的最后湿空气供应操作中湿空气经由其供应的开口30或31供应,而不基于存储在喷射历史存储部135中的喷射历史。在该构造中,不需要提供喷射历史存储部135和判断部140,使得构造更简单。此外,不需要执行不必要的操作来切换供应湿空气时使用的开口,使得快速启动当前湿空气供应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加湿维护期间第一供应时间和第二供应时间彼此相等。因而,能够使喷射空间V1的湿度以较短的时间在主扫描方向上均匀。
作为另一变型,该打印机1可被构造成使得在判断部140已判断出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一侧的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量(或喷墨次数)较大的情况下,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使得第二供应时间比第一供应时间长,使得在判断部140已判断出从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另一侧的喷射开口14a的喷墨量(或喷墨次数)较大的情况下,加湿控制部136控制切换阀66使得第一供应时间比第二供应时间长。结果,更多湿空气被供应到位于喷射面10a的中心的墨更快速变干一侧的喷射开口14a,使得能够有效防止喷射开口14a中的墨变干。
此外,当在加湿维护期间已接收到记录数据时,加湿控制部136使湿空气已被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的第一执行时间和第二执行时间相等,然后取消加湿维护。由于使第一执行时间和第二执行时间彼此相等,在多个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粘度变得均匀的状态下能够取消湿空气供应操作,结果使喷墨稳定。
作为另一变型,当使用者已操作打印机1的未示出的电源开关时模式改变部131将操作模式改变为维护模式,从而控制器100已接收用于关闭打印机1的电源的电源关信号和用于将打印机1的模式改变为节电模式的休眠信号(等待信号)。在由于电源关信号和休眠信号的接收引起的维护模式的情况下,加湿控制部136控制泵63和切换阀66以将湿空气从开口30(或开口31)以比第一供应时间和第二供应时间的总和长的预定时间长度供应到处于密封状态的喷射空间V1中。另一方面,在由电源关信号和休眠信号的接收之外的操作引起维护模式的情况下(例如,当图像记录完成之后经过预定时间长度没有接收到新记录数据时,在模式改变部131已将操作模式改变到维护模式的情况下),加湿控制部136控制泵63和切换阀66以将湿空气交替地从开口30、31供应到处于密封状态的喷射空间V1中。在该构造中,在电源关状态和休眠状态下不需要以相当短的时间使喷射空间V1的湿度均匀,使得能够减少开口30、31的切换所需的能量消耗。
作为另一变型,如图9所示,在面对表面80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中心(即连接开口30、31之间的线的中心)可形成用于排出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的湿空气的排出开口(作为第三开口的例子)250。管251被连接到排出开口250。在管251中设置安全阀,该安全阀被设置成使得当喷射空间V1在密封状态下的压力等于或高于大气压力时和恰在喷射空间V1的压力超出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的弯液面的弯液面耐受压力之前,喷射空间V1中空气被排出到外部空间V2。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从开口30、31交替地执行湿空气的供应。因而如描述的,也在从两个开口30、31执行仅湿空气供应操作的构造中,提供排出开口250使得喷射空间V1中的空气被顺畅地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凹状构件52的向上或向下移动,帽单元能够采取密封状态或非密封状态,但如图10所示,打印机1可被构造成使得环形可移动构件500被围绕头10设置,通过该环形可移动构件500的向上或向下移动,帽单元采取密封状态或非密封状态。应该注意与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附图标记被用于表示该变型的对应元件,其说明被省去。
在该变型中,如图10所示,代替上述实施例中的凹状构件52,仅面对构件53(注意环形构件54被从凹状构件52省略)被固定到帽固定构件57。支撑帽单元50包括环形可移动构件500,代替如上所述的转子升降机构56。面对构件53是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比喷射面10a大的尺寸。
环形可移动构件500由弹性材料形成且在平面图中包围头10的喷射面10a。环形可移动构件500的下端具有伸出部501,该伸出部在剖面图中具有倒三角形状。
环形可移动构件500通过由控制器100的控制而驱动的齿轮502可上下移动。环形可移动构件500能够移动到(i)伸出部501位于喷射面10a上方的上位置和(ii)伸出部501位于喷射面10a下方的下位置(见图10)。控制器100控制齿轮502,使得当存储在操作模式存储部139中的操作模式是维护模式时环形可移动构件500位于下位置,并使得除了操作模式是维护模式的情形,环形可移动构件500位于上位置。
如图10所示,当环形可移动构件500位于下位置时,伸出部501的末端501a保持与面对表面80的外周部82接触,使得喷射空间V1对外部空间V2密封或被与外部空间V2隔绝。当环形可移动构件500位于上位置时,伸出部501的末端501a与面对表面80的外周部82分离使得喷射空间V1对外部空间V2敞开。在该变型中,环形可移动构件500、齿轮502、面对构件53和控制器100起帽单元的作用。该帽单元能够实现由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相同效果。
作为另一个变型,可在环形可移动构件500中形成开口30、31。在这种情况下,开口30、31被布置于在主扫描方向上喷射面10a介于开口30、31之间的相应位置。作为另一个变型,开口30、31可被分别形成在喷射面10a的主扫描方向上的相反端部中。在这种情况下,开口30、31优选布置于在主描方向上所有喷射开口14a介于开口30、31之间的相应位置。而且在该变型中,能够实现由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相同效果。
作为另一个变型,上述实施例中的加湿单元60可以是图11中示出的加湿单元360。该加湿单元360包括八个管365a-365h、两个泵363a、363b、四个开闭阀366a-366d和箱64。管365a连接在开口31和泵363a之间。管365b分支以便连接在泵363a和开闭阀366a、366b之间。管365c连接在开闭阀366a和箱64之间。管365d连接在开闭阀366b和箱64之间。管365e连接在箱64和开闭阀366c之间。管365f连接在箱64和开闭阀366d之间。管365g分支以便连接在泵363b和开闭阀366c、366d之间。管365h连接在开口30和泵363b之间。
管365d、365f被分别连接到箱64的箱64中的水面下方的部分以便与箱64的下部空间连通。管365c、365e被分别连接到箱64的箱64中的水面上方的部分以便与箱64的上部空间连通。应该注意止回阀被设置在每个管365d、365f中以防止箱64中的水朝开闭阀366b、366d流动。
在该构造中,当在开闭阀366a、366d关闭的状态下控制器100驱动泵363a时,开闭阀366b、366c打开,如图11A所示,经由开口31和管365a、365b、365d从喷射空间V1收集的空气在箱64中被加湿,该加湿空气(湿空气)然后经由管365e、365g、365h和开口30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另一方面,当在开闭阀366b、366c关闭的状态下控制器100驱动泵363a时,开闭阀366a、366d被打开,如图11B所示,经由开口30和管365h、365g、365f从喷射空间V1收集的空气在箱64中被加湿,该加湿的空气(湿空气)然后经由管365c、365b、365a和开口31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该变型能够实现与由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相同效果。应该注意,当不被驱动时,泵363a、363b的每一个起连接相当管的通道的作用。
作为另一个变型,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加湿单元60可以是图12中示出的加湿单元460。该加湿单元460包括三个管465a-465c、泵463、箱64和加热器466。管465a连接在开口31和泵463之间。管465b连接在泵463和箱64之间。管465c连接在箱64和开口30之间。管465b、465c分别连接到箱64的在箱64中的水面上方的部分以便与箱64的上部空间连通。加热器466由控制器100控制以加热箱64的下部空间。结果,箱64中的水被加热,从而在上部空间中产生湿空气。泵463能被正向和反向旋转。
当加热器466已被加热时,泵463已通过控制器100的控制正向旋转,经由开口31和管465a、465b从喷射空间V1收集的空气被供应到箱64中,且然后箱64的上部空间中的湿空气经由管465c和开口30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另一方面,当加热器466已被加热且泵463已通过控制器100的控制而反向旋转时,经由开口30和管465c从喷射空间V1中收集的空气被供应到箱64中,然后箱64的上部空间中的湿空气经由管465b、465a和开口31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该变型能够实现由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相同效果。
虽然上面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示出实施例的细节,而可以包含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变化和变型。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湿空气被从开口30、31中的一个开口供应到喷射空间V1中时,喷射空间V1中的空气被从开口30、31中的另一个开口排出,但是从开口30、31交替地可仅执行湿空气到喷射空间V1中的供应。在该构造中,喷射面10a被保持与环形构件54的末端54a接触(或面对表面80的外周部82被保持与伸出部501的末端501a接触),使得当处于密封状态的喷射空间V1中的压力等于或高于大气压时和恰在喷射空间V1的压力超出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的弯液面的弯液面耐受压力之前,喷射空间V1中的空气能够被排出到外部空间V2。
此外,第一供应时间和第二供应时间的一个或两者可以是用于一个供应操作的时间。即,在上述实施例中,从开口30、31的每一个执行两个供应操作,但是可以执行加湿维护处理使得从开口30、31中的一个执行一个供应操作,从开口30、31的另一个可执行多个供应操作。可替代地,从开口30、31的每一个可执行一个供应操作。即,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器100控制加湿单元60以将湿空气从开口30和31两者供应到密封状态的喷射空间V1,控制器100控制加湿单元60使得当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湿空气被供应到处于密封状态的喷射空间V1中时湿空气被从开口30供应的时段和湿空气被从开口31供应的时段不彼此重叠。湿空气被从开口30供应的时段和湿空气被从开口31供应的时段不需要彼此连续。此外,第一供应时间和第二供应时间的每一个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个供应操作的总和或累积时间。
两个开口30、31不需要形成于在主扫描方向上所有喷射开口14a介于开口30、31之间的相应位置。即,两个开口30、31仅需要被形成于在主扫描方向上喷射开口14a的一些开口介于开口30、31之间的相应位置。此外,两个开口30、31可被形成在环形构件54中。
此外,从上述实施例的支撑帽单元50中可省略转子58。例如,打印机1可被构造成使得当模式改变部131已将操作模式从记录模式改变为维护模式时,控制器100控制压盘51以向下移动,然后已等待的凹状构件52被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到压盘51和喷射面10a之间的位置,然后凹状构件52的环形构件54的末端54a与喷射面10a接触。
本发明可应用到不仅单色打印机,也可以应用到彩色打印机。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行式打印机和串式打印机的任一种。此外,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打印机,本发明也可应用到例如传真机和复印机的装置。此外,本发明也可应用到被构造成喷射除了墨之外的液体的装置。多个头可被设置在液体喷射设备中。记录介质不限于片材P且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可记录介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单个CPU执行所有的处理,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例如,可以使用多个CPU、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或CPU和ASIC的组合来执行处理。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喷射面,所述喷射面具有多个喷射开口,所述液体喷射头通过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喷射液体,喷射空间被限定为与所述喷射面面对;
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建立密封状态和非密封状态,在所述密封状态下,所述密封机构将所述喷射空间与外部空间密封,在所述非密封状态下,所述密封机构不将所述喷射空间与所述外部空间密封;
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被分别形成于在一个方向上使所述喷射面的至少一部分介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每一个用于经由其将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产生部,所述产生部被构造成产生湿空气;
供应部,所述供应部被构造成经由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将由所述产生部产生的所述湿空气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所述供应部,使得经由所述第一开口供应所述湿空气的时段和经由所述第二开口供应所述湿空气的时段不彼此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所述供应部,以将所述湿空气交替地经由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侧喷射开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侧喷射开口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位于所述喷射面的中心的一侧,且在所述一个方向上离所述第一开口比离所述第二开口近;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侧喷射开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侧喷射开口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位于所述喷射面的中心的一侧,且在所述一个方向上离所述第二开口比离所述第一开口近,所述喷射面的中心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介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
其中所述液体喷射设备进一步包括:
喷射历史存储部,所述喷射历史存储部存储与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到记录介质上的喷射相关的液体喷射历史;和
判断部,所述判断部被构造成基于所述喷射历史存储部中存储的先前液体喷射历史,判断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侧喷射开口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侧喷射开口中的哪一个已喷射更大量的液体或已执行更多次的液体喷射,所述先前液体喷射历史是与在当前液体喷射之前的液体喷射相关的历史,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所述供应部,在所述判断部已判断出已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侧喷射开口喷射更大量的液体或已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侧喷射开口执行更多次的液体喷射的情况下,所述供应部将所述湿空气从所述第二开口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且然后将所述湿空气从所述第一开口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所述供应部,在所述判断部已判断出已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侧喷射开口喷射更大量的液体或已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侧喷射开口执行更多次的液体喷射的情况下,所述供应部将所述湿空气从所述第一开口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且然后将所述湿空气从所述第二开口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所述供应部,以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供应所述湿空气,所述一个开口用于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之前的湿空气处理中最后一次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所述供应部,使得在所述湿空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的供应完成时,从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的第一供应时间等于从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的第二供应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所述供应部,使得在所述判断部已判断出已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侧喷射开口喷射更大量的液体或已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侧喷射开口执行更多次的液体喷射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的第二供应时间比从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的第一供应时间长,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所述供应部,使得在所述判断部已判断出已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侧喷射开口喷射更大量的液体或已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侧喷射开口执行更多次的液体喷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应时间比所述第二供应时间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
测量部,所述测量部被构造成测量第一执行时间和第二执行时间,所述第一执行时间是已从所述第一开口供应所述湿空气的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执行时间是已从所述第二开口供应所述湿空气的时间长度;
执行时间存储部,所述执行时间存储部被构造成在所述执行时间存储部中存储由所述测量部测量出的所述第一执行时间和所述第二执行时间,
其中,当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已接收到用于命令所述液体喷射头喷射所述液体的液体喷射信号时,所述控制器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所述供应部,以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控制所述供应部将所述湿空气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与存储在所述执行时间存储部中的所述第一执行时间和所述第二执行时间中的较短的一个执行时间对应的一个开口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之后,取消所述湿空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的供应,使得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与所述第一执行时间和所述第二执行时间中的所述较短的一个执行时间对应的一个开口的执行时间与所述第一执行时间和所述第二执行时间中的较长的一个执行时间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当所述控制器已接收到电源关信号和等待信号中的一个信号时控制所述供应部,以将所述湿空气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除了所述控制器已接收到所述电源关信号和所述等待信号中的一个信号的情形之外的情形下,控制所述供应部,使得在当前湿空气供应处理中经由所述第一开口供应所述湿空气的时段和经由所述第二开口供应所述湿空气的时段不彼此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供应部被构造成使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从所述喷射空间经由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中的一个开口返回到所述产生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用于将空气从所述喷射空间排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45441A JP5790207B2 (ja) | 2011-06-30 | 2011-06-30 | 液体吐出装置 |
JP2011-145441 | 2011-06-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48723A true CN102848723A (zh) | 2013-01-02 |
CN102848723B CN102848723B (zh) | 2014-12-10 |
Family
ID=4593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82366.9A Active CN102848723B (zh) | 2011-06-30 | 2012-03-26 | 液体喷射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07701B2 (zh) |
EP (1) | EP2540506B1 (zh) |
JP (1) | JP5790207B2 (zh) |
CN (1) | CN102848723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08492A (zh) * | 2015-02-12 | 2015-05-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维护方法及维护系统 |
US9623661B2 (en) | 2014-11-04 | 2017-04-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head protection method |
CN111146113A (zh) * | 2018-11-02 | 2020-05-12 | 细美事有限公司 | 药液供应组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21775B2 (en) | 2013-09-20 | 2016-08-23 | Canon Finetech Inc. |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
JP6006704B2 (ja) * | 2013-09-20 | 2016-10-12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84852A (ja) * | 1989-12-15 | 1991-08-12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CN1647925A (zh) * | 2004-01-30 | 2005-08-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滴喷出装置、液滴喷出装置的处理方法及器件制造方法 |
JP2005212138A (ja) * | 2004-01-27 | 2005-08-11 | Seiko Epson Corp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
US20080030540A1 (en) * | 2003-10-30 | 2008-02-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umidifying in head cap |
US7328960B2 (en) * | 2003-03-12 | 2008-02-1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
US20090109257A1 (en) * | 2007-10-24 | 2009-04-3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2009285982A (ja) * | 2008-05-29 | 2009-12-10 | Sony Corp | 液体吐出装置 |
US20100171789A1 (en) * | 2009-01-06 | 2010-07-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Nozzle capping device of inkjet prin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23950A (en) | 1978-03-17 | 1979-09-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Ink jet recorder |
JPH07304191A (ja) * | 1994-05-16 | 1995-11-21 | Fujitsu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2001038925A (ja) * | 1999-08-02 | 2001-02-13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おけるクリーニング制御方法 |
JP3800855B2 (ja) * | 1999-03-26 | 2006-07-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機構 |
US6183058B1 (en) | 1999-09-28 | 2001-02-0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Self-cleaning ink jet printer system with reverse fluid flow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printer system |
JP2003334962A (ja) | 2002-05-22 | 2003-11-25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及びノズルの保湿方法 |
US7338146B2 (en) * | 2002-08-29 | 2008-03-0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apping member used in the same |
JP2006159717A (ja) | 2004-12-09 | 2006-06-2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878616B2 (en) * | 2005-12-27 | 2011-02-01 | Fuji Xerox Co., Ltd. | Cap an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
US8130226B2 (en) | 2006-08-04 | 2012-03-06 | Apple Inc. | Framework for graphics animation and compositing operations |
JP4872849B2 (ja) | 2007-08-02 | 2012-02-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体噴射装置 |
JP2009184132A (ja) | 2008-02-04 | 2009-08-20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吐出装置 |
JP5451322B2 (ja) * | 2009-11-06 | 2014-03-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11101956A (ja) * | 2009-11-10 | 2011-05-26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5472143B2 (ja) | 2011-01-31 | 2014-04-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304809B2 (ja) | 2011-01-31 | 2013-10-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1
- 2011-06-30 JP JP2011145441A patent/JP5790207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3-26 CN CN201210082366.9A patent/CN102848723B/zh active Active
- 2012-03-28 US US13/433,047 patent/US8807701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3-28 EP EP20120161636 patent/EP2540506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84852A (ja) * | 1989-12-15 | 1991-08-12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7328960B2 (en) * | 2003-03-12 | 2008-02-1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
US20080030540A1 (en) * | 2003-10-30 | 2008-02-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umidifying in head cap |
JP2005212138A (ja) * | 2004-01-27 | 2005-08-11 | Seiko Epson Corp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
CN1647925A (zh) * | 2004-01-30 | 2005-08-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滴喷出装置、液滴喷出装置的处理方法及器件制造方法 |
US20090109257A1 (en) * | 2007-10-24 | 2009-04-3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2009285982A (ja) * | 2008-05-29 | 2009-12-10 | Sony Corp | 液体吐出装置 |
US20100171789A1 (en) * | 2009-01-06 | 2010-07-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Nozzle capping device of inkjet printer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23661B2 (en) | 2014-11-04 | 2017-04-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head protection method |
CN104608492A (zh) * | 2015-02-12 | 2015-05-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维护方法及维护系统 |
CN111146113A (zh) * | 2018-11-02 | 2020-05-12 | 细美事有限公司 | 药液供应组件 |
CN111146113B (zh) * | 2018-11-02 | 2023-10-24 | 细美事有限公司 | 药液供应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010300A (ja) | 2013-01-17 |
CN102848723B (zh) | 2014-12-10 |
US20130002751A1 (en) | 2013-01-03 |
US8807701B2 (en) | 2014-08-19 |
EP2540506B1 (en) | 2014-06-11 |
JP5790207B2 (ja) | 2015-10-07 |
EP2540506A3 (en) | 2013-10-09 |
EP2540506A2 (en) | 2013-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96749B2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lacing humidification-liquid tank of the apparatus | |
US8182062B2 (en) | Maintenance apparatus,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nozzle surface maintenance method | |
US741024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596754B2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US7775624B2 (en) | Ejection restoration apparatus for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ejection restoration apparatus | |
CN102848723B (zh) | 液体喷射设备 | |
US7472986B2 (en) | Liquid droplet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roplet discharge device | |
CN103660558A (zh) | 液滴喷出装置及其维护方法 | |
JP5938872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US892606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inkjet cartridges | |
US20050219323A1 (en) | Ejection hea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jection control method | |
EP2481588B1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nonvolati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 |
US9108407B2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US8991973B1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US20060279603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capability for maintaining ink delivery | |
EP2471659B1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 |
US7332018B2 (en) | Deaerator, liquid ejecting device,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02862386B (zh) | 液体喷射设备和湿空气供应方法 | |
JP2020044704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US20130083123A1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wiping method | |
EP2465683A1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 |
JP4457685B2 (ja) | 洗浄システム | |
US20220297441A1 (en) | Printing device and back pressure control method | |
JP2024045921A (ja) | 印刷装置 | |
JP2008055356A (ja) | 溶液の塗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