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4205B - 具有横向弹簧片的车轮悬挂 - Google Patents

具有横向弹簧片的车轮悬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4205B
CN102844205B CN201180011242.5A CN201180011242A CN102844205B CN 102844205 B CN102844205 B CN 102844205B CN 201180011242 A CN201180011242 A CN 201180011242A CN 102844205 B CN102844205 B CN 102844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leaf
support portion
described spring
contact system
ground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12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4205A (zh
Inventor
若弗鲁瓦·尼克
让皮埃尔·西奥尔齐克
克里斯蒂娜·戈尼亚雷斯·巴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tchinson SA
Original Assignee
Hutchinson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tchinson SA filed Critical Hutchinson SA
Publication of CN102844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4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4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4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1/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 B60G11/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leaf springs only
    • B60G11/08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leaf springs only arranged substantially transverse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1/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 B60G11/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leaf springs only
    • B60G11/1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leaf springs only characterised b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ttaching the spring to axle or sprung part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10Type of spring
    • B60G2202/11Leaf spring
    • B60G2202/114Leaf spring transversally arran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2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 B60G2204/121Mounting of leaf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1Elastic mounts, e.g. bush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70Materials used in suspensions
    • B60G2206/71Light weight materials
    • B60G2206/7101Fiber-reinforced plastics [FRP]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括复合弹簧片的用于机动车前后轮组的地面接触系统及生产地面接触系统的方法。该系统包括:复合弹簧片(1),其借由末端(6和7)安装在轮组上且具有上表面(2)和下表面(3),二者共同限定经前述末端彼此连接的两个纵向边缘(4和5);以及两个车辆底盘(10和11)承载结构(8和9),其分别靠近弹簧片末端安装在弹簧片上,且每个承载结构包括与底盘相连并靠近纵向边缘定位的两个弹性联接部(14和15)。每个承载结构借由未结合的至少一个弹性体层被压在弹簧片的表面而横向抓紧弹簧片。此外,弹簧片和/或每个承载结构包括用于横向加强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层的部件(2b、3b、12b、13b),该部件被设计用于在相对于弹簧片的横向方向上增加其硬度而阻止轮组关于竖轴转动。

Description

具有横向弹簧片的车轮悬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弹簧片型的用于机动车辆前轮组或后轮组的地面接触系统,并且涉及制造该地面接触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已知方式中,用于机动车辆的地面接触系统可在其前轮组中包含麦弗逊(MacPherson)型系统,其针对每个轮使用金属轴承、防晃杆、弹簧以及具有弹性联接部的三角形部构成。这个解决方案存在笨重、需要许多部件以及组装复杂的弊端。此外,尽管可以减小减震器的长度,但是由于机械尺寸的原因,所以不能通过调整竖直螺旋弹簧的长度来减小由于减震器和该竖直螺旋弹簧的使用而造成的麦弗逊型前轮组的竖向尺寸。这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中对行人的安全不利,并且在电动或混合车辆中还限制了车盖下空间的利用。
出于这些理由,除减震器以外,这些年致力于利用复合材料的弹簧片将麦弗逊前悬挂的功能(减震器除外)组合,这使得小型城市用车辆节省大约10至14kg,并且这还使得由于弹簧片的柔性而可以省略竖向弹簧,同时使得可以构建竖向尺寸小的紧凑型前悬挂。这种弹簧片可设有弹性联接部以提供与车辆底盘的连接,并且为前轮组提供机动车辆制造商所需的运动特性。这些弹性联接部(一般基于橡胶)通常安装在与弹簧片的顶面粘结的界面上,这使得整体制造工艺复杂,并且由于涉及包含该弹簧片的大型模具的预先设计而增加了成本。
具有与轮组粘结的联接部的这些复合弹簧片(其具有或不具有支撑部)的一个弊端在于联接部在竖轴方向上的尺寸,该联接部的旋转中心位于弹簧片的中立轴平面上,这使得更容易进行悬挂的运动调整。
还已知复合弹簧片可设有支撑部,该支撑部承载借由位于这些支撑部与弹簧片之间的界面式弹性体层来与底盘相连的联接部,以防止任何磨损并使力均匀分配,然而源于该结构的弊端在于:车辆不稳定,尤其是在对单个车轮存在影响的情况下(例如沿着车轴);实际上,这个车轮的向后运动可能导致弹簧片转动并因而使对置的车轮转动,从而导致车辆作为整体转动。
当通过橡胶界面而将联接部或其支撑部与复合弹簧片的上表面粘结时,这个界面的变差可能导致悬挂与车辆车身之间失去连接,这与机动车辆特有的安全需求是不相兼容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前轮组或后轮组的地面接触系统,以克服上述弊端,该地面接触系统包括:
–复合弹簧片,该复合弹簧片旨在经由其两个末端而安装在前轮组或后轮组上,并且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下表面限定了通过所述末端彼此连接的两个纵向边缘,以及
–车辆底盘的两个承载结构,该两个承载结构分别靠近所述两个末端而安装在弹簧片上,每个承载结构包括旨在与底盘相连并分别靠近所述纵向边缘定位的两个弹性的联接部。
为了这个目的,在根据本发明的地面接触系统中,每个承载结构通过利用没有与这个结构中包括的这些表面相结合的至少一个弹性体层来实施于弹簧片的所述表面,从而横向紧紧地包围弹簧片,并且弹簧片和/或每个承载结构还包括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层的横向加强部件,该横向加强部件被设计用于在相对于弹簧片的横向方向上增加其硬度,从而抵抗所述轮组关于竖轴的转动。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件还被设计用于抵抗前轮组的横向移位,并且不影响弹簧片的纵向硬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加强部件可以包括形成在每个承载结构上的、并且与形成在弹簧片上的另外部件以毗邻方式协作的部件,从而关于弹簧片横向楔入每个承载结构。
注意的是,由于通过加强部件提供对在弹簧片与底盘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强(以为了只增加该连接的横向硬度),这些加强部件还使得可以在横向冲击的情况中通过限制所涉及轮组的移位而区分开弹簧片的纵向硬度(例如当行驶在坑洼路面上时受到应变)与横向硬度(特别是在转向时受到应变)(从而无需防止受碰撞的车轮向后运动,这是车辆行为令人满意所必需的)。结果,这些横向加强部件可通过防止轮组的这种转动而有效稳定该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每个承载结构可以包括:
–由硬性材料制成的支撑部,该支撑部为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的椭圆形紧固夹圈形状并且可防止或限制弹簧片的任意扭转,该支撑部的两个内表面分别旨在夹持在各自由至少一个弹性体层覆盖的弹簧片的所述表面上,以及
–所述两个弹性的联接部,其各自彼此独立地:
*附接至该支撑部的上方外表面,该上方外表面位于弹簧片的所述上表面的上方,或者
*从所述上方外表面至安装在弹簧片的所述下表面之下的支撑部的下方外表面而穿过该支撑部附接,在这个情况中,竖直穿过这个支撑部的联接部位于弹簧片的对应纵向边缘之外。
注意的是,在每个支撑部与弹簧片之间使用的所述或每个界面式弹性体层可以使弹簧片与该支撑部之间的接合点处的应力均匀分散,并且当支撑部由比弹簧片的材料更硬的材料制成时还可以保护弹簧片避免任何擦伤。
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背景下,可替选地,这个界面式弹性体层没有粘结至弹簧片(其帮助减小地面接触系统的总体制造成本),而是可以粘结至对应的支撑部。
然而注意的是,借由粘结至支撑部的弹性体界面实现的在每个支撑部与复合弹簧片之间的连接仅仅在弹性体失效的情况下不足以确保车辆的安全,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以夹持弹簧片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这两个半支撑部的使用使得可以持久保持这个连接,并因而在任何时候(甚至在弹性体界面变差的情况下)确保车辆的安全。
还注意的是,根据施加于复合弹簧片的负载而致的复合弹簧片硬度的变化(其可通过充分形成弹簧片的横截面的尺寸而实现),使得可以限制与乘客及其行李有关的车辆泵送频率的变化,这是在没有不利影响根据本发明的地面接触系统的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可实现的令人愉悦的重要方面。
总体上,应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弹簧片可以具有可变厚度和恒截面,以使其功能最优化,特别是泵送频率、防晃硬度和偏转收紧。
有利地,这些强化部件可以包括两个边缘加强肋部,其形成在每个支撑部的下方外表面和/或上方外表面的相应横向边缘处,并且在咬合弹簧片上的对应的横向加强部件。
换句话说,每个支撑部的这些肋部边缘(其在横向方向上同样地可以连续或者不连续)限定凹面,该凹面与在弹簧片的表面之一或其两个表面上形成的弹簧片肋部互锁(在弹簧片中的这些肋部或凸出的“突起”可以连续或者不连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每个支撑部可以包括两个半支撑部,该两个半支撑部分别限定所述上方外表面和下方外表面,并且该两个半支撑部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打钉、或夹压,在位于弹簧片的所述纵向边缘之外的其两对对置的侧向末端的至少一个处机械连接在一起,这两个半支撑部可选的在其两对对置的侧向末端之一处经铰链型的联接部连接在一起。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每个支撑部不是一体形成的,并且在本情况中,包括必须机械连接在一起的一对或两对侧向末端。
有利地,每个支撑部可以由金属材料,或者由纤维加强的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制成,并且优选是模制的热塑性复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与每个支撑部配合的两个联接部中的一个形成在该支撑部的与弹簧片相对的上方外表面上,并设计用于接收例如相对于弹簧片成横向或纵向的通向底盘的水平连接轴,并且每个支撑部的另一联接部形成为穿过支撑部,并被设计用于接收通向底盘的连接竖轴。
总体上注意的是,与根据本发明的支撑部配合的联接部可以不仅沿着三个主轴(即,水平横向轴、水平纵向轴和竖轴)定向,还可以以任意其它方向定向,特别是在水平平面上,以使所讨论的悬挂的安装和运动调整更加容易。这些联接部可以二者均位于每个支撑部上方或者处于其中立轴面,这取决于他们相对于弹簧片是成纵向还是横向。对于悬垂于弹簧片上的联接部,其定向还可以是竖直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地面接触系统还可以包括两个车轮支撑组件,其通过螺栓连接而分别固定至弹簧片的两个末端,每个车轮支撑组件可以包括外部回转支撑构件以及涂有橡胶膜的U形嵌入件,该U形嵌入件通过将所述回转支撑构件固定至末端之一而将所述构件固定至弹簧片,优选总共为三个的螺栓在该末端处同时穿过该构件、该嵌入件和弹簧片。
有利地,除了位于嵌入件的一个内表面上并且不粘结弹簧片的所述橡胶膜以外,用于每个车轮支撑组件的所述回转支撑构件和所述嵌入件可以由折叠的金属片制成;弹簧片具有多个带螺纹的开口(优选数量为三个),其直径大于所述螺栓的直径,从而防止在弹簧片的复合材料与这些螺栓之间的任何接触。
一种制造如上定义的根据本发明的地面接触系统的方法,其中每个承载结构包括刚性支撑部,该刚性支撑部为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的椭圆形紧固夹圈形状并且可以被设计用于防止或限制弹簧片的任意扭转,并且该刚性支撑部包括两个上、下半支撑部,并且该两个半支撑部在弹簧片的所述纵向边缘之外以其两对侧向末端的至少一对彼此机械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向这些支撑部施加优选为500kg至700kg之间的预负载而机械组装这些半支撑部,以使如此得到的每个支撑部从所述弹簧片脱离的风险最小化。
优选地,每个支撑部:
–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通过型锻金属片或通过铸造铝基材料制成,或者
–由热塑性或热固性复合物制成,例如通过使用:
*热塑性半固化片,例如由诸如玻璃长纤维或碳长纤维加强的聚酰胺,
*由短纤维加强的热塑性塑料的模制,或者
*将热固性材料例如具有诸如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灌注或诸如在长纤维上。
甚至更优选的,通过模制由不连续短纤维或长纤维加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来制造每个支撑部,并且所述联接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层可甚至直接模制到每个支撑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法的又一特征,还通过将涂有橡胶膜的U形嵌入件放置在回转支撑构件内来组装两个车轮悬挂组件,这个构件和这个嵌入件具有彼此相互对置的附接开口,这两个车轮悬挂组件于是以使得所述橡胶膜夹持在弹簧片的对应末端上的方式来螺栓连接至弹簧片的相应端部,该对应末端具有开口,该开口旨在宽松地接收穿过回转支撑构件、嵌入件和该弹簧片插入的螺栓,这些螺栓优选数量为三。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说明而非限制方式提供的本发明若干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将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优点和细节,所述描述参照附图提供,在该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地面接触系统的局部立体简图,其示出了相对于复合弹簧片而装配两个承载结构,其中,该弹簧片的支撑部被夹持,并且其联接部接收底盘的支撑轴;
图2是以更大比例示出图1中的两个支撑部之一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根据图1所示承载结构的简化局部透视和局部横向剖面图,其尤其示出了设置在支撑部与弹簧片之间的界面式弹性体层;
图4是图3中承载结构的立体和在上方的局部简图,其尤其示出了在弹簧片的任一侧上的半支撑部的机械附接的一个示例;
图5是针对半支撑部的附接的该实施例而示出图1至4中承载结构的一侧的局部侧视图;
图6是根据图1至图5中的一个变型的地面接触系统的局部立体简图,其关于一个承载结构示出了将另一支撑几何构造楔入在弹簧片周围以及其它类型联接部的组装;
图6a是图6的承载结构的简化分解立体图;并且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旨在经螺栓连接而固定至复合弹簧片的一个末端的车轮悬挂组件的简化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5中所示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前轮组或后轮组的弹簧片1由热塑性或热固性复合材料制成,其具有两个表面,即上表面2和下表面3,二者通过两个纵向边缘4、5以及旨在与车轮支撑部附接的两个弹簧片末端6、7而彼此连接,并且该弹簧片1靠近其各个末端6、7而设置有用于车辆的车身或底盘10、11的两个承载结构8、9,两个承载结构8、9各自包括:接近弹簧片的边缘4、5的支撑部12、13(这些车身部分10、11是以示意性示出的,应理解为其形状可以有很大程度变化);以及附接至这些支撑部12、13的、分别接收轴14a、15a的两个弹性的联接部14、15。
如在图1、3中特别可以看出的那样,每个承载结构8、9包括:
–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的椭圆形夹圈形状的刚性支撑部12、13,其被设计用于防止弹簧片1的扭转,并且该支撑部12、13的两个内表面分别旨在夹持在弹簧片1的表面2、3上,每个内表面覆盖有界面式弹性体层12a(可在图3中见到),以及
–两个联接部14、15,其中的一个联接部14(其相对于弹簧片具有水平轴14a)位于在弹簧片1的上表面2上方的、支撑部12、13的上方外表面上,并且其中的另一个联接部15(其具有竖轴15a)在弹簧片1的对应边缘4之外穿过该支撑部12、13的该外表面,直至安装在弹簧片1的下表面3之下的支撑部12、13的下方外表面。
希望相对较厚的界面式弹性体层12a可以使弹簧片1的运动调整(特别是就车轮的向后运动、动态刚性和转动刚性而言)最优化,并且还防止复合材料与金属直接接触而造成的任何磨损。
在图1至图5中的实施例中,两个横向加强部件12b、13b形成在每个支撑部12、13的下方外表面和上方外表面的各横向边缘处,并且这些横向加强部件12b、13b自身楔入在与弹簧片1的上表面2和下表面3对应的横向加强部件2b、3b上。如上所述,由每个支撑部12、13的这些横向加强部件12b、13b形成的凹形轮廓一起作用,以与由弹簧片1的横向加强部件2b、3b形成的凸形匹配轮廓形成横向锁定,从而限制轮组的横向移动,并且防止其关于竖轴转动。
更具体地,并且尤其如图3至图5中所示,每个支撑部12、13包括两个半支撑部,分别为上半支撑部12’、13’以及下半支撑部12”、13”,在这个实施例中,该两个半支撑部使它们彼此相对的两对侧向末端(位于弹簧片1的边缘4、5之外)通过螺栓连接(见支撑部12、13的每一侧上的三个螺栓12c、13c)而连接在一起。
每个支撑部12、13可以由金属材料(例如型锻薄片或铸铝)制成,其通过夹压联接部14、15而有效的确保其与弹簧片1的连接的安全性,否则界面式弹性体层12a将会撕裂。
作为变型,特别是出于减小重量的原因,每个支撑部12、13可以由经长纤维或短纤维加强的热塑性或热固性复合材料制成,该材料可以是基于聚酰胺的模制热塑性复合物(例如由玻璃纤维加强的PA6.6)。具有长加强纤维(例如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的热塑性半固化片(例如聚酰胺)、经短纤维加强的热塑性模制件、或者甚至灌注或注入在长纤维上的玻璃环氧化合物可以例如用于每个支撑部12、13。在长纤维的情况中,所述纤维优选沿着支撑部12、13的主方向(即,相对于弹簧片1的横向方向)定向。注意的是,模制可有利地用于制造旨在减轻结构并保持充分硬度的复杂形状。
根据图6和图6a的承载结构108与图1至图5中的结构8、9的本质区别在于,该承载结构108中,仅仅复合弹簧片101在其上表面102和下表面103上具有用于弹性体层112a的横向加强部件102b、103b,以在支撑部112与弹簧片101之间提供夹持组件界面;并且不同在于,接收两个联接部114、115(其中的一个联接部114具有相对于弹簧片101的横向水平轴,而另一个联接部115具有相对于弹簧片101的竖轴,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上半支撑部112’通过将用于联接部114的支撑部116插入在(见图6a中的箭头A)具有倒U形横截面的部件117中来获得,该部件117的翼部117a远离彼此而形成直角翻转,并且锁定在该上半支撑部112’的底座118中(图6a中的箭头B示出将部件117锁定在底座118中)。
在图7中示出的车轮支撑组件20经螺栓连接而固定至弹簧片1、101的一个末端6、7,并且为了这个目的而包括形成U形外壳的回转支撑构件21,嵌入件22位于(见箭头C)该回转支撑构件21内,嵌入件22也为U形、涂有橡胶膜23、并且被设计用于夹持在弹簧片的该末端6、7而没有与其粘结。回转支撑构件21和嵌入件22例如由折叠的金属片制造,并且它们各自在其所述U形的每个翼部上具有三个开口24、25(与弹簧片的末端6、7相同),所述开口被设计用于接收三个对置的螺栓(未示出),以将构件21和嵌入件22固定至弹簧片1、101,其中规定弹簧片的三个带螺纹的孔(在机械应力低的位置处钻穿弹簧片1、101的一部分)的直径略大于螺栓的直径,以防止在所述螺栓与弹簧片1、101的复合材料之间的任何接触。
注意的是,相比具有与弹簧片粘结的一般车轮支撑组件的地面接触系统相比,使用由折叠薄片制成的、不与弹簧片1、101粘结的这种车轮支撑组件20可以减小地面接触系统的组装总体成本。
还注意的是,在嵌入件22与弹簧片1、101之间的这个橡胶膜23使得可以经由车轮支撑组件20的金属来避免弹簧片的磨损,并且还在螺栓滑动或断裂的情况下用作制动器,而不会导致任何的附加自由度。

Claims (16)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前轮组或后轮组的地面接触系统,包括:
–复合弹簧片,其旨在借由其两个末端而安装在所述轮组上,并且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下表面共同形成通过所述两个末端彼此连接的两个纵向边缘,以及
–车辆底盘的两个承载结构,其分别靠近所述两个末端而安装在所述弹簧片上,并且每个所述承载结构包括旨在与底盘相连并分别靠近所述纵向边缘定位的两个弹性的联接部,
其特征在于,每个承载结构通过利用没有与所述承载结构中包括的表面相结合的至少一个弹性体层而实施于所述弹簧片的所述上、下表面,从而横向紧紧地包围所述弹簧片,并且所述弹簧片和/或每个承载结构还包括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层的横向加强部件,所述横向加强部件被设计用于在相对于所述弹簧片的横向方向上增加其硬度,从而抵抗所述轮组关于竖轴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接触系统,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部件还被设计用于抵抗所述前轮组的横向运动,并且不影响所述弹簧片的纵向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接触系统,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部件包括形成在每个承载结构上的、并且与形成在所述弹簧片上的横向加强部件协作的横向加强部件,从而关于所述弹簧片横向锁定每个承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接触系统,特征在于,每个承载结构包括:
–由硬性材料制成的支撑部,其为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的椭圆形紧固夹圈形状,并且被设计用于支撑所述两个弹性的联接部并防止或限制所述弹簧片的扭转,所述支撑部的两个内表面分别旨在夹持在所述弹簧片的各自的由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层覆盖的所述弹簧片的所述上、下表面上,以及
–所述两个弹性的联接部,其各自彼此独立地:
*附接至所述支撑部的上方外表面,所述上方外表面位于所述弹簧片的所述上表面的上方,或者
*从所述上方外表面至安装在所述弹簧片的所述下表面之下的所述支撑部的下方外表面而穿过所述支撑部附接,在这个情况中,竖直穿过所述支撑部的联接部位于所述弹簧片的对应纵向边缘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接触系统,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包括两个横向加强部件,其形成在每个支撑部的所述下方外表面和/或所述上方外表面的相应横向边缘位置处,并且咬合在所述弹簧片的对应的横向加强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面接触系统,特征在于,每个支撑部包括两个半支撑部,所述两个半支撑部分别限定所述上方外表面和下方外表面,并且所述两个半支撑部通过螺栓连接、打钉、或夹压,在位于所述弹簧片的所述纵向边缘之外的其两对对置的侧向末端的至少一个处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两个半支撑部在其两对对置的侧向末端之一处经铰链型的联接部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接触系统,特征在于,每个支撑部由金属材料制成,或者由纤维加强的热塑性或热固性复合材料制成,该复合材料是模制的热塑性复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接触系统,特征在于,与每个支撑部配合的所述两个弹性的联接部中的一个形成在所述支撑部的与所述弹簧片相对的上方外表面上,并被设计用于接收相对于所述弹簧片成横向或纵向的通向底盘的水平连接轴,并且每个支撑部的另一联接部形成为穿过所述支撑部,并被设计用于接收通向底盘的连接竖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接触系统,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车轮支撑组件,其通过螺栓连接而分别固定至所述弹簧片的所述两个末端,每个车轮支撑组件包括外部回转支撑构件以及涂有橡胶膜的U形嵌入件,U形嵌入件通过夹持在所述两个末端中的一个而将所述回转支撑构件附接至所述弹簧片上,总共三个的螺栓在所述两个末端处同时穿过所述回转支撑构件、所述嵌入件和所述弹簧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面接触系统,特征在于,除了位于所述嵌入件的内表面上并且不粘结所述弹簧片的所述橡胶膜以外,用于每个车轮支撑组件的所述回转支撑构件和所述嵌入件由折叠的金属片制成;所述弹簧片具有多个带螺纹的开口,所述开口为三个,其直径大于所述螺栓的直径,从而防止在所述弹簧片的复合材料与这些螺栓之间的任何接触。
11.一种用于制造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触系统的方法,特征在于,每个承载结构包括刚性支撑部,所述刚性支撑部为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的椭圆形紧固夹圈形状并且旨在防止或限制所述弹簧片的扭转,并且所述刚性支撑部包括上半支撑部和下半支撑部,并且所述上、下半支撑部在所述弹簧片的所述纵向边缘之外以其两对侧向末端中的至少一对彼此机械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向这些半支撑部施加500kg至700kg之间的预负载而机械组装所述上、下半支撑部,以使如此得到的每个支撑部从所述弹簧片脱离的风险最小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每个支撑部:
–由金属材料制成,通过型锻金属片或通过铸造铝基材料制成,或者
–由热塑性或热固性复合物制成,通过使用:
*热塑性半固化片,
*由短纤维加强的热塑性塑料的模制,或者
*将具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的热固性材料灌注或注入在长纤维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通过模制由非连续短纤维或长纤维加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来制造每个支撑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弹性的联接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层被直接模制到每个支撑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通过将涂有橡胶膜的U形嵌入件放置在回转支撑构件内来组装两个车轮悬挂组件,所述回转支撑构件和所述嵌入件具有彼此对置的附接开口,并且所述两个车轮悬挂组件以使得所述橡胶膜夹持在所述弹簧片的对应末端上的方式来螺栓连接至所述弹簧片的相应末端,所述弹簧片的对应末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宽松地接收穿过所述回转支撑构件、所述嵌入件和所述弹簧片插入的螺栓,所述螺栓为三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半固化片为由玻璃长纤维或碳长纤维加强的聚酰胺。
CN201180011242.5A 2010-02-26 2011-02-24 具有横向弹簧片的车轮悬挂 Active CN102844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000798A FR2956837B1 (fr) 2010-02-26 2010-02-26 Liaison au sol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lame de ressort composit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FR1000798 2010-02-26
PCT/IB2011/050775 WO2011104682A1 (fr) 2010-02-26 2011-02-24 Suspension de roue de vehicule a ressort a lame transversa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4205A CN102844205A (zh) 2012-12-26
CN102844205B true CN102844205B (zh) 2016-06-29

Family

ID=42813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1242.5A Active CN102844205B (zh) 2010-02-26 2011-02-24 具有横向弹簧片的车轮悬挂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39164B1 (zh)
JP (1) JP6086729B2 (zh)
CN (1) CN102844205B (zh)
FR (1) FR2956837B1 (zh)
WO (1) WO20111046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86743B1 (fr) * 2012-02-13 2014-10-31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Lame de ressort pour systeme de suspension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ysteme de suspension l'incluant
DE102012219002B4 (de) * 2012-10-18 2022-02-10 Ford-Werke Gmbh Radaufhängung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r Querblattfeder
CN103223833B (zh) * 2013-05-06 2015-03-11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副板簧滑板
DE102013217113B3 (de) * 2013-08-28 2015-03-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lattfederlager sowie Fahrzeugradaufhängung für ein Fahrzeug mit Querblattfeder
DE102016210888A1 (de) * 2016-06-17 2017-12-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bindungsanordnung für eine Querblattfeder, sowie Querblattfeder und Lagervorrichtung
DE102016219628B4 (de) 2016-10-10 2020-01-0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nbindungsvorrichtung zur Anbindung wenigstens eines Armes einer Blattfeder
DE102018206285A1 (de) * 2018-04-24 2019-10-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obuste, kosteneffiziente Verbundblattfeder mit integrierter Lagerbuch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0944U (ja) * 1982-08-23 1984-02-25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Frp板ばね
US4768807A (en) * 1987-06-25 1988-09-0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Wheel suspension
JPH02133211A (ja) * 1988-11-15 1990-05-22 Honda Motor Co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H0739242B2 (ja) * 1989-01-27 1995-05-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H02286410A (ja) * 1989-04-27 1990-11-26 Nhk Spring Co Ltd ばね兼用frpアームを備えた懸架装置
CA2012324A1 (en) * 1989-06-12 1990-12-12 Adrian S. Tucker-Peake Wheel suspension
JP2845581B2 (ja) * 1990-06-28 1999-0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樹脂製リーフスプリングの取付構造
JP2612642B2 (ja) * 1991-01-17 1997-05-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横置きリーフスプリング式懸架装置
JPH07257131A (ja) * 1994-03-18 1995-10-09 Nissan Motor Co Ltd リーフスプリング取付け構造
FR2720337B1 (fr) * 1994-05-30 1996-07-05 Renault Suspension à lame de ressort transversale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DE19533803A1 (de) * 1995-09-13 1997-03-20 Porsche Ag Radaufhäng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radführenden Blattfeder
JPH11263109A (ja) * 1998-03-18 1999-09-28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車両懸架装置
CN200942699Y (zh) * 2006-07-18 2007-09-05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低承载面货运车辆
CN200995596Y (zh) * 2006-12-31 2007-12-26 上海中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无轨无线电动公交车前悬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520362A (ja) 2013-06-06
FR2956837B1 (fr) 2012-05-11
JP6086729B2 (ja) 2017-03-01
CN102844205A (zh) 2012-12-26
EP2539164B1 (fr) 2016-08-03
EP2539164A1 (fr) 2013-01-02
WO2011104682A1 (fr) 2011-09-01
FR2956837A1 (fr) 201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4205B (zh) 具有横向弹簧片的车轮悬挂
US7549657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wheel support knuckle and trailing arm
KR101972245B1 (ko) 완충기
JP5648208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JP5606163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KR20170080449A (ko) 하이브리드 현가암
US10974559B2 (en) Wheel suspension link
JP2011116340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及び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の製作方法
US11338636B2 (en) X-shaped spr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US20100006382A1 (en) Bracket for mounting shock absorber
US10124640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member
US11358426B2 (en) X-spr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wheel suspension
CN10614303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悬挂装置
US20140048988A1 (en) Leaf spring assembly
CN106945476A (zh) 将片簧紧固至车体的紧固卸扣
AU2017201727A1 (en) Seat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vehicle
US20170120707A1 (en) Spring Bracket Arm
CN105438264B (zh) 加强元件
US10864791B2 (en) Leaf spring suspension for wheeled vehicle
US20170274716A1 (en) Apparatus for coupling trailing arm
AU2017399666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KR20200079030A (ko) 차량 현가장치를 구성하는 컨트롤 암 및 상기 컨트롤 암의 제조 방법
US10882369B2 (en) Longitudinal leaf spring device having bump stop unit
CN107458161A (zh) 由两部分组成的车轮悬架单元
TWI659883B (zh) 傾斜車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