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3564B -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3564B
CN102843564B CN201210210039.7A CN201210210039A CN102843564B CN 102843564 B CN102843564 B CN 102843564B CN 201210210039 A CN201210210039 A CN 201210210039A CN 102843564 B CN102843564 B CN 102843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entioned
scale
stereo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00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3564A (zh
Inventor
塚越伸介
爰岛快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43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3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5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11Transformation of image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virtual viewpoints, e.g. spatial image interpo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Device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22Stereoscopic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6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6/461Displaying means of special interest
    • A61B6/466Displaying means of special interest adapted to display 3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32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 H04N13/341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using tempor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28Adjusting depth or disparit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能够显示与被检体像的各方向上的大小的比率大致相同的比率的立体图像。该图像处理系统具备立体显示装置、转换部、图像生成部及显示控制部。立体显示装置使用多个视差图像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立体图像。转换部以假设使用根据作为三维图像数据的体数据而得到的视差图像组并由上述立体显示装置显示的立体图像的比例尺中,相对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深度方向的比例尺与该深度方向以外的方向即其他方向的比例尺大致相同的方式,将体数据缩小或放大。图像生成部通过对被上述转换部转换后的转换后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来生成视差图像组。显示控制部使由图像生成部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立体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本申请主张2011年6月22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号2011-138676的优先权,并在本申请中引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通过将从2个视点进行摄影而得到的2个视差图像显示于显示器(monitor),来对使用立体观测用眼镜(glasses)等专用设备的利用者显示立体图像的技术。另外,近年来,存在通过使用双凸透镜(lenticular lens)等光线控制件,将从多个视点进行摄影而得到的多视差图像(例如9个视差图像)显示于显示器,从而对裸眼的利用者显示立体图像的技术。
另外,在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MRI(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中,存在能够生成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data)(以下称为体数据(volumedata))的装置。另外,医用图像诊断装置通过对于体数据执行各种图像处理来生成显示用的平面图像,并显示在通用显示器上。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通过针对体数据执行体绘制(volume rendering)处理,来生成反映出被检体的三维信息的任意剖面的平面图像,并将所生成的平面图像显示在通用显示器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显示与被检体像的各方向上的大小的比率大致相同的比率的立体图像的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具备立体显示装置、转换部、图像生成部、以及显示控制部。立体显示装置使用多个视差图像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立体图像。转换部以假设使用根据作为三维图像数据的体数据而得到的视差图像组由上述立体显示装置显示的立体图像的比例尺中,相对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深度方向的比例尺、与该深度方向以外的方向即其他方向的比例尺大致相同的方式,将上述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图像生成部通过对被上述转换部转换后的转换后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来生成视差图像组。显示控制部使由上述图像生成部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
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能够显示与被检体像的各方向上的大小的比率大致相同的比率的立体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图2A以及图2B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通过9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workstation)的构成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绘制处理部的构成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绘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立体图像空间的图。
图8是表示由立体显示显示器显示的立体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的构成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由第1实施方式中的绘制处理部136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由第1实施方式中的显示控制部在显示部上进行显示控制的立体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由第1实施方式中的绘制控制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由第1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flowchart)。
图14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的构成例的图。
图15是从纵方向观察的图3所例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图。
图16是表示由第2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由显示部并列显示的立体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以往的标度(scale)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Z方向的标度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伴随着移动的Z方向的标度显示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2A、图22B、图22C、图22D、图22E、图23、图24A、图24B以及图24C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的实施方式。其中,以下将包含具有作为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的工作站的图像处理系统作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针对以下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用语进行说明,所谓“视差图像组”是指通过对于体数据,使视点位置移动每一个规定的视差角来进行体绘制处理而生成的图像组。即,“视差图像组”由“视点位置”不同的多个“视差图像”构成。另外,所谓“视差角”是指通过为了生成“视差图像组”而设定的各视点位置中相邻的视点位置、和由体数据表示的空间内的规定位置(例如空间的中心)而决定的角度。另外,所谓“视差数”是指由立体显示显示器进行立体观测所需的“视差图像”的数量。另外,以下所述的“9视差图像”是指由9个“视差图像”构成的“视差图像组”。另外,以下所述的“2视差图像”是指由2个“视差图像”构成的“视差图像组”。
(第1实施方式)
首先,针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1具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图像保管装置120、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图1所例示的各装置例如处于能够通过设置在医院内的院内LAN(Local AreaNetwork)2直接或者间接地相互通信的状态。例如,当对图像处理系统1导入了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时,各装置按照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Medicine)规格,相互发送接收医用图像等。
该图像处理系统1根据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作为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的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并通过将该视差图像组显示于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来对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检查技师等观察者,提供该观察者能够立体地识别的图像的立体图像。具体而言,在第1实施方式中,工作站130对体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另外,工作站130以及终端装置140具有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通过将由工作站130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显示器来对利用者显示立体图像。另外,图像保管装置120保管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体数据、由工作站130生成的视差图像组。例如,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体数据、视差图像组,并对于所取得的体数据、视差图像组执行任意的图像处理,或将视差图像组显示于显示器。以下,依次说明各装置。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是X射线诊断装置、X射线CT(ComputedTomography)装置、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SPEC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的SPECT-CT装置、PE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的PET-CT装置、或者它们的装置组等。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能够生成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体数据)。
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通过对被检体进行摄影来生成体数据。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通过对被检体进行摄影来收集投影数据、MR信号等数据,并通过根据所收集的数据,重建沿着被检体的体轴方向的多个轴向(axial)面的医用图像数据,来生成体数据。例如,当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重建500个轴向面的医用图像数据时,该500个轴向面的医用图像数据组为体数据。另外,也可以将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进行摄影而得到的被检体的投影数据、MR信号等本身作为体数据。
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将所生成的体数据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另外,当将体数据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时,作为附带信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发送例如识别患者的患者ID、识别检查的检查ID、识别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的装置ID、识别基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的1次摄影的序列(series)ID等。
图像保管装置120是保管医用图像的数据库(database)。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保管装置120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接收体数据,并将接收到的体数据保管于规定的存储部。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工作站130根据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并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因此,图像保管装置120将从工作站130发送来的视差图像组保管于规定的存储部。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通过使用能够保管大容量的图像的工作站130,来将图1所例示的工作站130与图像保管装置120合并的情况。即,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将体数据或者视差图像组存储于工作站130本身的情况。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图像保管装置120所保管的体数据、视差图像组与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对应地保管。因此,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通过进行使用了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的检索,来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所需的体数据、视差图像组。
工作站130是对医用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通过对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进行各种绘制处理,来生成视差图像组。
另外,作为显示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具有能够显示立体图像的显示器(也称为立体显示显示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工作站130生成视差图像组,并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立体显示显示器。结果,工作站130的操作者可以一边确认立体显示显示器所显示的能够立体观测的立体图像,一边进行用于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操作。
另外,工作站130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终端装置140。另外,当将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终端装置140时,作为附带信息,工作站130例如发送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作为将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时所发送的附带信息,也可以列举出与视差图像组相关的附带信息。作为与视差图像组相关的附带信息,存在视差图像的个数(例如“9”)、视差图像的解像度(例如“466×350像素”)等。
终端装置140是用于使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检查技师阅览医用图像的装置。例如,终端装置140是由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检查技师操作的PC(Personal Computer)或平板(tablet)式PC、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便携电话等。具体而言,作为显示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140具有立体显示显示器。另外,终端装置140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视差图像组,并将所取得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立体显示显示器。结果,作为观察者的医师、检查技师可以阅览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另外,终端装置140也可以是与作为外部装置的立体显示显示器连接的任意信息处理终端。
在此,针对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所具有的立体显示显示器进行说明。现在最普及的一般通用显示器是二维地显示二维图像的显示器,不能立体显示二维图像。假设当观察者希望通过通用显示器进行立体观测时,对通用显示器输出图像的装置需要通过平行法或交差法来将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2视差图像并列显示。或者,对通用显示器输出图像的装置例如需要使用在左眼用部分安装了红色的玻璃纸(cellophane),在右眼用部分安装了蓝色的玻璃纸的眼镜,通过补色法来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图像。
另一方面,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存在通过使用立体观测用眼镜等专用设备,能够立体观测2视差图像(也称为两眼视差图像)的显示器。
图2A以及图2B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一个例子是通过快门(shutter)方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作为观察显示器的观察者所佩戴的立体观测用眼镜,使用快门眼镜。该立体显示显示器在显示器上交替射出2视差图像。例如,图2A所示的显示器以120Hz交替射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在此,如图2A所示,在显示器上设置有红外线射出部,红外线射出部与图像切换的定时(timing)一致地控制红外线的射出。
另外,从红外线射出部射出的红外线被图2A所示的快门眼镜的红外线接收部接收。在快门眼镜的左右各自的框上安装有快门,快门眼镜与红外线接收部接收到红外线的定时一致地交替切换左右快门各自的透过状态以及遮光状态。以下,针对快门中的透过状态以及遮光状态的切换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2B所示,各快门具有入射侧的偏光板与出射侧的偏光板,并且,在入射侧的偏光板与出射侧的偏光板之间具有液晶层。另外,如图2B所示,入射侧的偏光板与出射侧的偏光板相互正交。在此,如图2B所示,在没有被施加电压的“OFF”的状态下,通过了入射侧的偏光板的光基于液晶层的作用旋转90度而透过出射侧的偏光板。即,没有被施加电压的快门成为透过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被施加了电压的“ON”的状态下,由于基于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偏光旋转作用消失,因此,通过了入射侧的偏光板的光被出射侧的偏光板遮住。即,被施加了电压的快门成为遮光状态。
因此,例如在显示器上显示左眼用图像的期间,红外线射出部射出红外线。然后,在红外线接收部接收红外线的期间,不对左眼的快门施加电压,而对右眼的快门施加电压。由此,如图2A所示,右眼的快门成为遮光状态,左眼的快门成为透过状态,因此,左眼用图像入射到观察者的左眼。另一方面,在显示器上显示右眼用图像的期间,红外线射出部停止射出红外线。然后,在红外线接收部没有接收红外线的期间,不对右眼的快门施加电压,而对左眼的快门施加电压。由此,左眼的快门成为遮光状态,右眼的快门成为透过状态,因此,右眼用图像入射到观察者的右眼。这样,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通过将快门的状态与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联动地切换,来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图像。另外,作为能够立体观测2视差图像的立体显示显示器,除了上述的快门方式以外,还知道有采用了偏光眼镜方式的显示器。
并且,作为近年来实用化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存在通过使用双凸透镜等光线控制件,例如观察者能够裸眼地立体观测9视差图像等多视差图像的显示器。该立体显示显示器能够进行基于两眼视差的立体观测,并且,还能够进行与观察者的视点移动一致地观察的映像也发生变化的基于运动视差的立体观测。
图3是用于说明通过9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上,在液晶屏(panel)等平面状的显示面200的前面配置有光线控制件。例如,在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上,作为光线控制件,在显示面200的前面粘贴有光学开口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双凸透镜板(lenticular sheet)201。另外,在图3所示的一个例子中,以垂直双凸透镜板201的凸部为前面的方式进行粘贴,但也可以以垂直双凸透镜板201的凸部与显示面200对置的方式进行粘贴。
在显示面200上,如图3所示,矩阵(matrix)状地配置有横纵比为3:1,并在纵方向配置有作为子(sub)像素的红(R)、绿(G)、蓝(B)这3个的像素202。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将由9个图像构成的9视差图像转换成以规定格式(format)(例如格子状)配置的中间图像,并向显示面200输出。即,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将在9视差图像中位于同一位置的9个像素分别分配给9列的像素202来输出。9列的像素202成为同时显示视点位置不同的9个图像的单位像素组203。
在显示面200上作为单位像素组203被同时输出的9视差图像例如通过LED(Light Emitting Diode)背光灯(backlight)而作为平行光来放射,并且,通过垂直双凸透镜板201向多方向放射。通过9视差图像的各像素的光向多方向放射,使得入射到观察者的右眼以及左眼的光与观察者的位置(视点的位置)联动地变化。即,根据观察者的观察角度的不同,入射到右眼的视差图像和入射到左眼的视差图像视差角不同。由此,观察者例如能够分别在图3所示的9个位置上立体地识别摄影对象。另外,观察者例如能够在图3所示的“5”的位置上以与摄影对象正对的状态立体地识别,并且能够分别在图3所示的“5”以外的位置上,以改变摄影对象的朝向的状态立体地识别。其中,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只是一个例子。显示9视差图像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可以如图3所示是“RRR…、GGG…、BBB…”的横条(stripe)液晶,也可以是“RGBRGB…”的纵条液晶。另外,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可以如图3所示是双凸透镜板为垂直的纵透镜(lens)方式,也可以是双凸透镜板为倾斜的倾斜透镜方式。
以上,针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1的构成例简单地进行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图像处理系统1并不限定于在导入了PACS的情况下应用。例如,在导入了对添加有医用图像的电子病历(chart)进行管理的电子病历系统的情况下也可同样应用图像处理系统1。此时,图像保管装置120是保管电子病历的数据库。另外,例如在导入了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RIS(RadiologyInformation System)的情况下也可同样应用图像处理系统1。另外,图像处理系统1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构成例。各装置所具有的功能或其分工也可以根据运用的方式适当地变更。
接着,使用图4针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的构成例的图。其中,以下的所谓“视差图像组”是指通过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而生成的立体观测用图像组。另外,所谓“视差图像”是指构成“视差图像组”的各个图像。即“视差图像组”由视点位置不同的多个“视差图像”构成。
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是应用于图像处理等的高性能的计算机(computer),如图4所示,具有输入部131、显示部132、通信部133、存储部134、控制部135、绘制处理部136。另外,以下使用工作站130是应用于图像处理等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任意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也可以是任意的个人计算机。
输入部131是鼠标(mouse)、键盘(keyboard)、轨迹球(trackball)等,接受操作者对于工作站130的各种操作的输入。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131接受用于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成为绘制处理的对象的体数据的信息输入。例如,输入部131接受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的输入。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131接受与绘制处理相关的条件(以下称为绘制条件)的输入。
显示部132是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液晶屏等,显示各种信息。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132显示用于接受操作者的各种操作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视差图像组等。通信部133是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等,与其他的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存储部134是硬盘(hard disk)、半导体存储器(memory)元件等,存储各种信息。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部134存储经由通信部133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部134存储绘制处理中的体数据、通过绘制处理生成的视差图像组等。
控制部135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MPU(MicroProcessing Unit)或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等电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集成电路,进行工作站130的整体控制。
例如,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对显示部132控制GUI的显示、视差图像组的显示。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与图像保管装置120之间经由通信部133进行的体数据、视差图像组的发送接收。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由绘制处理部136进行的绘制处理。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体数据从存储部134的读入、视差图像组向存储部134的存储。
绘制处理部136在控制部135的控制下,对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进行各种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136从存储部134读入体数据,首先对该体数据进行前处理。接着,绘制处理部136对前处理后的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接着,绘制处理部136生成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二维图像,并通过将其分别与视差图像组重叠,来生成输出用的二维图像。而且,绘制处理部136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输出用的二维图像存储于存储部134。其中,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谓绘制处理是指对体数据进行的图像处理整体,所谓体绘制处理是指绘制处理内,生成反映了三维信息的二维图像的处理。通过绘制处理生成的医用图像例如是视差图像。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绘制处理部的构成例的图。如图5所示,绘制处理部136具有前处理部1361、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以及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前处理部1361进行针对体数据的前处理,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根据前处理后的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生成将各种信息重叠于视差图像组的输出用二维图像。以下,依次说明各部。
前处理部1361是当对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时,进行各种前处理的处理部,具有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三维物体融合(fusion)部1361e、以及三维物体显示区域设定部1361f。
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是将2种体数据处理为1个体数据时,进行图像校正处理的处理部,如图5所示,具有失真校正处理部1361b、体动校正处理部1361c以及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361d。例如,当将由PET-CT装置生成的PET图像的体数据与X射线CT图像的体数据处理为1个体数据时,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进行图像校正处理。或者,当将由MRI装置生成的T1强调图像的体数据与T2强调图像的体数据处理为1个体数据时,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进行图像校正处理。
另外,失真校正处理部1361b在各个体数据中,对因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的数据收集时的收集条件所引起的数据的失真进行校正。另外。体动校正处理部1361c校正为了生成各个体数据而使用的数据在收集时期中因被检体的体动所引起的移动。另外,在进行了基于失真校正处理部1361b以及体动校正处理部1361c的校正处理的2个体数据间,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361d例如进行使用了相互相关法等的位置对准(Registration)。
三维物体融合部1361e使通过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361d进行了位置对准后的多个体数据融合。其中,当对于单一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时,省略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以及三维物体融合部1361e的处理。
三维物体显示区域设定部1361f是设定与操作者所指定的显示对象脏器对应的显示区域的处理部,具有分割(segmentation)处理部1361g。分割处理部1361g是例如通过基于体数据的像素值(体素(voxel)值)的区域扩张法来提取由操作者指定的心脏、肺、血管等脏器的处理部。
其中,当操作者没有指定显示对象脏器时,分割处理部1361g不进行分割处理。另外,当操作者指定了多个显示对象脏器时,分割处理部1361g提取出符合的多个脏器。另外,有时根据参照了绘制图像的操作者的微调整要求,再次执行分割处理部1361g的处理。
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对前处理部1361进行了处理的前处理后的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作为进行体绘制处理的处理部,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具有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三维物体表现(appearance)处理部1362f、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
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决定用于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投影方法。例如,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决定是通过平行投影法来执行体绘制处理,还是通过透视投影法来执行。
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是决定用于将被执行体绘制处理的体数据三维几何学地进行转换的信息的处理部,具有平行移动处理部1362c、旋转处理部1362d以及放大缩小处理部1362e。平行移动处理部1362c是当进行体绘制处理时的视点位置被平行移动时,决定使体数据平行移动的移动量的处理部,旋转处理部1362d是当进行体绘制处理时的视点位置被旋转移动时,决定使体数据旋转移动的移动量的处理部。另外,放大缩小处理部1362e是当被要求将视差图像组放大或缩小时,决定体数据的放大率或缩小率的处理部。
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具有三维物体色彩处理部1362g、三维物体不透明度处理部1362h、三维物体材质处理部1362i以及三维虚拟空间光源处理部1362j。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通过这些处理部,例如根据操作者的请求,进行决定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的显示状态的处理。
三维物体色彩处理部1362g是决定对在体数据中被分割出的各区域进行着色的色彩的处理部。三维物体不透明度处理部1362h是决定构成在体数据中被分割出的各区域的各体素的不透明度(Opacity)的处理部。其中,体数据中不透过度为“100%”的区域的后方的区域在视差图像组中没有被描绘出。另外,体数据中不透明度为“0%”的区域在视差图像组中没有被描绘出。
三维物体材质处理部1362i是通过决定在体数据中被分割出的各区域的材质,来调整描绘该区域时的质感的处理部。三维虚拟空间光源处理部1362j是当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时,决定在三维虚拟空间中设置的虚拟光源的位置、虚拟光源的种类的处理部。作为虚拟光源的种类,可以列举出从无限远照射平行光线的光源、或从视点照射放射状的光线的光源等。
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另外,在进行体绘制处理时,根据需要,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使用由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以及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决定的各种信息。
在此,由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实现的体绘制处理按照绘制条件来进行。例如,绘制条件是“平行投影法”或者“透视投影法”。另外,例如绘制条件是“基准的视点位置、视差角以及视差数”。另外,例如绘制条件是“视点位置的平行移动”、“视点位置的旋转移动”、“视差图像组的放大”、“视差图像组的缩小”。另外,例如绘制条件是“着色的色彩”、“透明度”、“质感”、“虚拟光源的位置”、“虚拟光源的种类”。这样的绘制条件被认为可经由输入部131从操作者接受,或初始设定。在任意的情况下,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都从控制部135接受绘制条件,并按照该绘制条件,进行针对体数据的体绘制处理。另外,此时由于上述的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按照该绘制条件来决定所需的各种信息,因此,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使用所决定的这些各种信息来生成视差图像组。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绘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例如,如图6的“9视差图像生成方式(1)”所示,作为绘制条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接受平行投影法,并且,接受基准的视点位置(5)与视差角“1度”。此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以视差角间隔“1度”的方式,将视点的位置向(1)~(9)平行移动,并通过平行投影法生成视差角(视线方向间的角度)1度1度不同的9个视差图像。其中,当进行平行投影法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设定沿着视线方向从无限远照射平行光线的光源。
或者,如图6的“9视差图像生成方式(2)”所示,作为绘制条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接受透视投影法,并且,接受基准的视点位置(5)与视差角“1度”。此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以将体数据的中心(重心)作为中心视差角间隔“1度”的方式,将视点的位置向(1)~(9)旋转移动,通过透视投影法生成视差角1度1度不同的9个视差图像。其中,当进行透视投影法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在各视点设定以视线方向为中心,三维放射状地照射光的点光源或面光源。另外,在进行透视投影法时,根据绘制条件,视点(1)~(9)也可以被平行移动。
另外,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也可以通过设定对于所显示的体绘制图像的纵方向,以视线方向为中心二维放射状地照射光,对于所显示的体绘制图像的横方向,沿着视线方向从无限远照射平行光线的光源,来进行并用了平行投影法与透视投影法的体绘制处理。
这样生成的9个视差图像是视差图像组。在第1实施方式中,9个视差图像例如被控制部135转换成以规定格式(例如格子状)配置的中间图像,并向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部132输出。于是,工作站130的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立体显示显示器所显示的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一边进行用于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操作。
另外,在图6的例子中,作为绘制条件,说明了接受投影方法、基准的视点位置以及视差角的情况,但作为绘制条件,在接受了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也一边反映各自的绘制条件,一边生成视差图像组。
另外,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不仅具有体绘制的功能,还具有进行剖面重建法(MPR:Multi Planer Reconstruction),根据体数据来重建MPR图像的功能。另外,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还具有进行“Curved MPR”的功能、进行“Intensity Projection”的功能。
接着,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根据体数据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被作为底图(Underlay)。而且,通过将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覆盖图(Overlay)与底图重叠,来作为输出用的二维图像。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是通过对于覆盖图以及底图进行图像处理,来生成输出用的二维图像的处理部,如图5所示,具有二维物体描绘部1363a、二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3b以及亮度调整部1363c。例如,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为了减轻输出用的二维图像的生成处理所需的负荷,通过分别对9个视差图像(底图)重叠1个覆盖图,来生成9个输出用的二维图像。其中,以下有时将重叠了覆盖图的底图简单记作“视差图像”。
二维物体描绘部1363a是描绘覆盖图所描绘出的各种信息的处理部,二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3b是对覆盖图所描绘出的各种信息的位置进行平行移动处理或者旋转移动处理,或将覆盖图所描绘出的各种信息进行放大处理或者缩小处理的处理部。
另外,亮度调整部1363c是进行亮度转换处理的处理部,例如是根据输出目标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色调、窗宽(WW:Window Width)、窗位(WL:Window Level)等图像处理用参数(parameter),来调整覆盖图以及底图的亮度的处理部。
控制部135例如将这样生成的输出用的二维图像暂时存储于存储部134,之后,经由通信部133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然后,终端装置140例如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该输出用的二维图像,转换成以规定格式(例如格子状)配置的中间图像,并显示于立体显示显示器。另外,例如控制部135将输出用的二维图像暂时存储于存储部134,之后,经由通信部133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并且发送至给端装置140。然后,终端装置140将从工作站130接收到的输出用的二维图像转换成以规定格式(例如格子状)配置的中间图像,并显示于立体显示显示器。由此,利用终端装置140的医师、检查技师能够在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状态下,阅览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
如上述那样,第1实施方式中的立体显示显示器通过显示多个视差图像,来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立体图像。例如,立体显示显示器将被检体的脏器等作为立体图像来显示。由此,观察立体显示显示器的观察者能够立体地识别被检体的脏器等。这样的立体图像在作为表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面前后的空间的区域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空间”中显示。针对该立体图像空间,使用图7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说明立体图像空间的图。
如图7所示,识别立体显示显示器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的观察者在立体图像空间中立体地识别立体图像A。在此,如图7所示,观察者感觉到的立体感大致分为飞出感与深度感。飞出感是在从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面向观察者的视点(观察者视点E)接近的方向,观察者感觉立体图像像飞出来那样的感觉。另外,深度感是在从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面远离观察者的视点(观察者视点E)的方向,观察者感觉立体图像像凹进去那样的感觉。
在此,一般为了不发生具有看上去是双重图像的模糊的图像,由立体显示显示器显示的立体图像中的纵方向、横方向以及深度方向的大小的比率大多与实物的被检体中的纵方向、横方向以及深度方向的大小的比率不同。具体而言,由立体显示显示器显示的立体图像如果将视差角变大,则也能够伸展深度方向的大小,但如果使视差角过大,则发生伪图像(所谓的“具有模糊的图像”)。因此,实际上,在显示没有模糊的图像的范围决定视差角,若通过这样决定的视差角生成视差图像组,则由立体显示显示器显示的立体图像与实物的被检体相比较,深度方向分量大多被压缩。即,观察者能够观察到由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的立体图像在深度方向变形。针对该点,使用图8具体地说明。图8是表示由立体显示显示器显示的立体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其中,以下有时将纵方向、横方向以及深度方向的大小的比率记作“3方向比”。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假设通过绘制处理部136对体数据VD10从不同的9个视点位置进行绘制处理,并通过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部132来显示由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9个视差图像。
体数据VD10是体素的集合,各体素被分配规定的像素值、三维虚拟空间上的坐标、与被检体的实际尺寸对应的体素尺寸(voxel size)(例如1体素=1mm见方)等。即,通过将体数据所包含的各体素映射(mapping)到三维虚拟空间,能够三维地复原实物大小的被检体像。假设图8所例示的体数据VD10表示被映射到三维虚拟空间的状态,表示被检体的实物大小。以下,有时将通过体数据被三维地表示的实物大小的被检体像记作“三维被检体像”。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假设由体数据VD10表示的三维被检体像是“横方向(x方向)×纵方向(y方向)×深度方向(z方向)”的大小“x11×y11×z11”为“20cm×20cm×20cm”的图像。即,体数据VD10的3方向比为“1:1:1”。
当根据这样的体数据VD10以在显示没有模糊的图像的范围内决定的视差角来生成视差图像组,并通过显示部132来显示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时,观察者识别的立体图像的3方向比大多数情况下与体数据VD10的3方向比“1:1:1”不同。例如,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立体图像I10的横方向的大小是“x10”=“20cm”,纵方向的大小是“y10”=“20cm”,与此相对,深度方向的大小变为“z10”=“10cm”。在该例子中,由于以显示没有模糊的图像的范围决定视差角,因此,虽然立体图像I10的横方向以及纵方向的大小与体数据VD10相同,但深度方向的大小是体数据VD10的“0.5倍”。即,立体图像I10相对体数据VD10的比例尺在横方向以及纵方向是“1倍(等倍)”,但在深度方向是“0.5倍”。
这样,由于以显示没有模糊的图像的范围决定视差角,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立体图像相对体数据的比例尺在横方向、纵方向以及深度方向不同,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与三维被检体像相比较,深度方向的大小大多比横方向以及纵方向压缩。因此,对于观察者而言,难以把握被检体的各方向上的大小的比率。例如,当通过立体显示显示器显示在深度方向不同的位置上配置有脏器、血管等的立体图像时,如果该立体图像的深度方向的大小被压缩,则观察者难以把握脏器与血管的距离感。
第1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130能够使显示部132显示与由体数据表示的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大致相同的3方向比的立体图像。
具体而言,工作站130的控制部135取得立体图像相对三维被检体像的横方向、纵方向、深度方向的比例尺的比率。而且,控制部135根据所取得的各方向的比例尺间的比率,按照将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的方式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使三维被检体像中的横方向、纵方向、深度方向的大小的比率与立体图像中的横方向、纵方向、深度方向的大小的比率大致相同。然后,控制部135控制绘制处理部136,来对缩小后或者放大后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
以下,针对这样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35详细进行说明。其中,以下假设每当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体数据时,工作站130都通过对所生成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来生成9个视差图像,并将所生成的9个视差图像显示控制于显示部132。另外,以下列举如图6的“9视差图像生成方式(2)”所示的例子那样通过透视投影法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9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35的构成例的图。如图9所例示那样,控制部135具有取得部1351、绘制控制部1352、以及显示控制部1353。
取得部1351取得假设使用根据体数据而得到的视差图像组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的比例尺中、作为相对于显示部132的显示面的深度方向(z方向)的比例尺、与深度方向以外的方向即其他方向的比例尺的比率的比例尺比率。例如,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作为横方向(x方向)、纵方向(y方向)以及深度方向(z方向)的比例尺比率,取得部1351取得“1:1:0.5”。其中,该比例尺比率如后述那样根据视差角等来决定。
绘制控制部1352与绘制处理部136协作,根据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中的绘制控制部1352根据由取得部1351取得的比例尺比率,按照将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的方式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使立体图像的深度方向(z方向)的比例尺与其他方向的比例尺大致相同的方式,并且,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使其对缩小后或者放大后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
例如,当如上述例子那样通过取得部1351取得了比例尺比率“1:1:0.5”时,绘制控制部1352根据该比例尺比率“1:1:0.5”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3方向比是“0.5:0.5:1”的体数据,以便立体图像的横方向(x方向)、纵方向(y方向)以及深度方向(z方向)的比例尺变为“1:1:1”。由此,绘制处理部136通过按照绘制控制部1352的指示将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来生成3方向比为“0.5:0.5:1”的体数据。
其中,第1实施方式中的绘制处理部136没有将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体数据本身缩小或者放大,而是在保留了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体数据的状态下,新生成缩小或者放大后的虚拟的体数据。以下,有时将由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虚拟的体数据记作“虚拟体数据”。这样,第1实施方式中的绘制处理部136还作为生成对体数据的尺寸进行转换后的虚拟体数据的“转换部”来发挥作用。
显示控制部1353将由被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的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多个视差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32。由此,观察者使用由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多个视差图像来识别通过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
以下,使用图8、图10以及图11,针对由取得部1351、绘制控制部1352以及显示控制部1353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取得部1351取得作为绘制条件的视差角。此时,当在系统上预先决定了作为绘制条件的视差角时,取得部1351从存储有系统信息的规定的存储部取得视差角。另外,当由观察者(操作者)设定了视差角时,取得部1351从存储有设定信息的规定的存储部取得视差角。
然后,取得部1351使用由所取得的视差角表示的规定的参数,取得假设使用根据处理对象的体数据而得到的视差图像组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的比例尺。此时,当实际上没有根据处理对象的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而假设根据在上述中取得视差角生成了视差图像组时,取得部1351取得假设通过将该视差图像组显示于显示部132而被观察者识别的立体图像的比例尺。第1实施方式中的取得部1351使用由视差角(θ)表示的参数“a(θ)”,取得立体图像相对三维被检体像的横方向的比例尺、纵方向的比例尺、深度方向的比例尺比率作为“比例尺比率”。
例如,假设三维被检体像的“横方向×纵方向×深度方向”的大小是“X×Y×Z”,将显示部132的显示尺寸(显示倍率)设定为以实物大小来显示三维被检体像的“1倍(等倍)”。此时,显示部132例如将“X×Y×a(θ)·Z”的三维被检体像显示为立体图像。该例子中的比例尺比率是“1:1:a(θ)”。即,参数“a(θ)”表示横方向(x方向)的比例尺与深度方向(z方向)的比例尺的比率,并且表示纵方向(y方向)的比例尺与深度方向(z方向)的比例尺的比率。取得部1351能够使用这样的参数“a(θ)”来取得“比例尺比率”。
使用图8所示的例子进行说明,取得部1351取得绘制处理时所使用的视差角θ,并根据所取得的视差角θ来取得参数“a(θ)=0.5”。由此,假设在基于视差角θ由体数据VD10生成了视差图像组的情况下,作为假设使用该视差图像组被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I10的比例尺比率,取得部1351取得“1:1:0.5”。
另外,工作站130也可以将与视差角对应的比例尺比率存储于规定的存储部。此时,取得部1351能够从规定的存储部取得与视差角对应的比例尺比率。
接着,由于通过取得部1351取得了比例尺比率“1:1:0.5”,因此,绘制控制部1352按照生成3方向比为“0.5:0.5:1”的虚拟体数据的方式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使与显示部132所显示的立体图像的比例尺比率大致相同。换言之,绘制控制部1352按照生成3方向比是“0.5:0.5:1”的虚拟体数据的方式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使三维被检体像与立体图像的3方向比大致相同。由此,绘制处理部136的放大缩小处理部1362e决定使体数据的横方向(x方向)的缩小率为“0.5”,决定使体数据的纵方向(y方向)的缩小率为“0.5”,决定使体数据的深度方向(z方向)的缩小率为“1”。
此时,绘制处理部136将从绘制处理时的视点位置朝向体数据的方向作为深度方向,对体数据进行缩小或者放大。例如,当绘制条件是透视投影法时,绘制处理部136的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根据由旋转处理部1362d决定的移动量使体数据旋转移动之后,通过由放大缩小处理部1362e决定的放大率或缩小率将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来生成虚拟体数据,并对所生成的虚拟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另外,当绘制条件是平行投影法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即使在变更视点位置的情况下也不限定于使体数据旋转移动。从而,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将从绘制处理时的视点位置朝向体数据的方向作为深度方向(z方向),将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
在此,使用图10,说明由绘制处理部136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图10是用于说明由第1实施方式中的绘制处理部136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0中,列举从9个视点位置对体数据VD10进行的绘制处理中、从2个视点位置进行的绘制处理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以下假设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生成3方向比是“0.5:0.5:1”的虚拟体数据。即,放大缩小处理部1362e决定使体数据的各方向上的放大率或缩小率为“0.5:0.5:1”。
在图10的视点位置(A)所示的例子中,假设体数据VD10是被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旋转移动成从视点位置(A)朝向体数据VD10的方向为深度方向(z方向)的状态的体数据。另外,假设图10的视点位置(A)所示的体数据VD10是“横方向×纵方向×深度方向”的大小为“20cm×20cm×20cm”的体数据。即,体数据VD10的3方向比是“1:1:1”。此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根据由放大缩小处理部1362e决定的放大率或缩小率,生成3方向比是“0.5:0.5:1”的虚拟体数据VD21。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通过将体数据VD10的横方向的大小缩小为“0.5倍”,同时将纵方向的大小缩小为“0.5倍”,来生成虚拟体数据VD21。即,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根据xyz方向的大小是“20cm×20cm×20cm”的体数据VD10,来生成xyz方向的大小是“10cm×10cm×20cm”的虚拟体数据VD21。绘制处理部136对于这样生成的虚拟体数据VD22进行体绘制处理。
同样,在图10的视点位置(B)所示的例子中,假设体数据VD10是被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旋转移动成从视点位置(B)朝向体数据VD10的方向为深度方向(z方向)的状态的体数据。此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将图10的视点位置(B)所示的状态下的体数据VD10的横方向的大小缩小为“0.5倍”,同时将纵方向的大小缩小为“0.5倍”,来生成虚拟体数据VD22。
这样,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在9个视点位置上生成虚拟体数据,并对虚拟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由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9个视差图像与通过体数据表示的三维被检体像相比较,反映出深度方向伸展为2倍的三维被检体像。但是,在此由于比例尺比率是“1:1:0.5”,因此,使用该9个视差图像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的深度方向被压缩为“0.5倍”。即,观察者立体观测的立体图像与由体数据表示的三维被检体像相同,3方向比是“1:1:1”。
接着,显示控制部1353使这样通过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多个视差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32。图11表示通过第1实施方式中的显示控制部1353在显示部132上进行显示控制的立体图像的一个例子。在图11中,列举使用图10所说明的9个视差图像被显示部132显示时为例进行说明。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I20例如被看成“横方向×纵方向×深度方向”的大小为“10cm×10cm×10cm”。这是由于虽然比例尺比率是“1:1:0.5”,但根据3方向比是“0.5:0.5:1”的虚拟体数据生成了视差图像组。
这样,第1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130即使在以显示没有模糊的图像的范围决定了视差角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与通过体数据表示的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大致相同的3方向比的立体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32。
另外,在上述中列举显示部132中的显示尺寸(显示倍率)是“1倍(等倍)”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当显示尺寸不是“1倍(等倍)”时,绘制控制部1352根据该显示尺寸使虚拟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使用图12具体地进行说明。图12是用于说明由第1实施方式中的绘制控制部1352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A)中表示显示尺寸是“1倍(等倍)”的例子,图12(B)中表示显示尺寸是“0.5倍”的例子。其中,图12(A)所示的例子与图10(A)所例示的虚拟体数据VD21的生成例相同。
如图12(B)所示,当显示尺寸为“0.5倍”时,与显示尺寸为“1倍”时相同,绘制控制部1352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虚拟体数据VD21。然后,绘制控制部1352根据显示尺寸“0.5倍”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将虚拟体数据VD21的横方向、纵方向以及深度方向的大小缩小为“0.5倍”,由此生成虚拟体数据VD31。如使用图10所说明那样,绘制控制部1352对于各视点位置上的体数据进行同样的处理。由此,如图12(B)所示,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I30的3方向比变得与三维被检体像大致相同,并且与立体图像I20相比较,整体的大小变为“0.5倍”。
接着,使用图13表示由第1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13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图13是表示由第1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13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工作站130的控制部135判定是否从观察者经由输入部131输入了立体观测请求(步骤(step)S101)。在此,当没有输入立体观测请求时(步骤S101否定),工作站130一直待机到被输入立体观测请求。
另一方面,当被输入了立体观测请求时(步骤S101肯定),控制部135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体数据(步骤S102)。接着,取得部1351根据对该体数据进行的绘制处理时的绘制条件(视差角),取得立体图像相对三维被检体像的比例尺比率(步骤S103)。
接着,绘制控制部1352根据由取得部1351取得的比例尺比率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将体数据的各方向的大小缩小或者放大,从而生成虚拟体数据(步骤S104)。然后,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绘制处理部136,来对虚拟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步骤S105)。
然后,显示控制部1353使由被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的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多个视差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32(步骤S106)。
如上述那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够显示与被检体像的各方向上的大小的比率大致相同的比率的立体图像。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根据作为绘制条件的“视差角”来决定比例尺比率的情况,在将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后进行体绘制处理的例子。但是,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的深度方向的大小有时因显示部132的规格(性能(performance))等被限制为规定的极限值。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还考虑根据显示部132的规格等而决定的深度方向的大小的极限值,将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的例子进行说明。
其中,以下有时将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中、从显示部132的显示面向观察者的视点接近的方向的大小的极限值记作“飞出极限量”,将从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面远离观察者的视点的方向的大小的极限值记作“深度极限量”。另外,有时将“飞出极限量”与“深度极限量”相加的大小记作“立体极限量”。
首先,使用图14,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235进行说明。图14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235的构成例的图。图14所示的控制部235与图4所示的控制部135对应,是工作站130所具有的控制部。其中,以下对具有与已经表示的构成部位相同的功能的部位添加同一符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例示那样,第2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235具有取得部1351、绘制控制部2352、显示控制部1353、以及计算部2354。
计算部2354根据显示部132的规格来计算作为立体量的极限值的立体极限量。具体而言,计算部2354计算作为显示部132能够显示的飞出量的极限值的飞出极限量、和作为显示部132能够显示的深度量的极限值的深度极限量,并通过将计算出的飞出极限量与深度极限量相加,来计算出立体极限量。
若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则第2实施方式中的计算部2354根据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面与观察该立体显示显示器的观察者的距离即观测距离、和立体显示显示器的硬件(hardware)规格,来计算飞出极限量以及深度极限量。其中,立体显示显示器与观察者的观测距离被认为如果不能确定观察者的位置则不能求出。但是,一般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部132等是将立体显示显示器的观察位置假设为规定的位置来设计的。因此,第2实施方式中的计算部2354根据假设为规定的位置的观察位置与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面的距离即“假设观测距离”,来计算飞出极限量以及深度极限量。
在此,说明由计算部2354计算出的飞出极限量以及深度极限量的一个例子。计算部2354例如根据以下的式(1)来计算飞出极限量。另外,例如计算部2354根据以下的式(2)来计算深度极限量。然后,计算部2354通过将根据式(1)计算出的飞出极限量的绝对值与通过式(2)计算出的深度极限量的绝对值相加,来计算出立体极限量。其中,在以下的式(1)以及式(2)中,将深度方向中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面作为原点,将从该显示面向观察者的视点接近的方向设为负,将从显示面远离观察者的视点的方向设为正。
飞出极限量(mm)=-假设观测距离/{2×[(假设观测距离+间隙(gap))/假设观测距离]×(子像素间距(sub-pixel pitch)/间隙)×飞出极限频率+1}…(1)
深度极限量(mm)=假设观测距离/{2×[(假设观测距离+间隙)/假设观测距离]×(子像素间距/间隙)×飞出极限频率-1}…(2)
在此,使用图15,针对上述式(1)以及式(2)所示的“间隙”、“子像素间距”等进行说明。图15是从纵方向(y轴方向)观察图3所例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图。如图15所示,“间隙”表示LCD(LiquidCrystal Display)像素面与双凸透镜201的焦点的距离。另外,“子像素间距”表示被配置于立体显示显示器内的LCD像素202间的距离。另外,“透镜间距”表示视差数量的LCD像素202的横方向的长度,通过“子像素间距×视差数”来表示。
另外,上述式(1)以及式(2)所示的“飞出极限频率”的单位是“CPR(cycles per radian)”,通过“能够最大显示的频率×N(0<N≦1)”来表示。该“能够最大显示的频率”通过“观测距离/(2×透镜间距(lens pitch))”来表示,表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面上的分辨率。若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则“CPR”表示从立体显示显示器照射的光线中从观察者的眼睛放大的射线锥面所容许的光线的密度。在同一观测距离的情况下,配置双凸透镜的密度越高该“CPR”越大,配置双凸透镜的密度越低则越小。换言之,在配置双凸透镜的密度相同的情况下,观测距离越远“CPR”越大,观测距离越近则越小。“能够最大显示的频率”是“CPR”最大的分辨率、即表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面上的分辨率。
在此,在上述式(1)以及式(2)中,例如设观测距离是“1000mm”,间隙是“0.5mm”,子像素间距是“0.05mm”,飞出极限频率是“300CPR”。此时,计算部2354根据上述式(1)计算出飞出极限量为“-16.4mm”,根据上述式(2)计算出深度极限量为“16.9mm”。其中,在此将小数第2位四舍五入。然后,计算部2354通过将飞出极限量的绝对值与深度极限量的绝对值相加,来计算出立体极限量为“33.3mm”。
返回到图14的说明,绘制控制部2352根据由取得部1351取得的比例尺比率、和由计算部2354计算出的立体极限量,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虚拟体数据,同时对虚拟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
具体而言,第2实施方式中的绘制控制部2352根据由取得部1351取得的比例尺比率和显示部132的显示尺寸来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在立体图像的立体量(深度方向的大小)没有超过由计算部2354计算出的立体极限量的范围内将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
以下,针对由第2实施方式中的绘制控制部2352实现的处理,列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其中,假设以下所说明的三维被检体像的各方向上的大小是从图10所例示的视点位置(A)观察到的大小,而且,立体图像的大小也是从视点位置(A)观察到的大小。
首先,作为第1个例子,假设显示部132的显示尺寸(显示倍率)、由取得部1351取得的比例尺比率、由计算部2354计算出的立体极限量、通过体数据表示的三维被检体像的“横方向×纵方向×深度方向”的大小是以下的值。
显示尺寸:“1倍(等倍)”
比例尺比率:“1:1:0.5”
立体极限量:“8cm”
三维被检体像:“20cm×20cm×20cm”
在该第1个例子的情况下,例如假设生成了“横方向×纵方向×深度方向”的大小是“10cm×10cm×20cm”的虚拟体数据。此时,通过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的大小为“10cm×10cm×8cm”。由于显示尺寸是“1倍(等倍)”,比例尺比率是“1:1:0.5”,因此,认为立体图像的大小变为“10cm×10cm×10cm”,但由于最初立体极限量是“8cm”,因此,立体图像的立体量(深度方向的大小)被限制为“8cm”。
因此,绘制控制部2352以立体图像的3方向比与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大致相同的方式,例如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8cm×8cm×16cm”的虚拟体数据。使用根据该虚拟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来显示的立体图像变为“8cm×8cm×8cm”,结果,与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1:1:1”相同。具体而言,由于显示尺寸是“1倍(等倍)”,比例尺比率是“1:1:0.5”,因此,该立体图像变为“8cm×8cm×8cm”。另外,绘制控制部2352也可以不生成“8cm×8cm×16cm”的虚拟体数据,而生成“8cm×8cm×20cm”的虚拟体数据。此时,使用根据该虚拟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来显示的立体图像被认为变为“8cm×8cm×10cm”,但由于立体极限量是“8cm”,因此,变为“8cm×8cm×8cm”。
接着,作为第2个例子,上述的各种信息是以下的值。
显示尺寸:“1倍(等倍)”
比例尺比率:“1:1:0.5”
立体极限量:“10cm”
三维被检体像:“20cm×20cm×20cm”
在该第2个例子的情况下,由于立体极限量为“10cm”,因此,绘制控制部2352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只要考虑比例尺比率,例如生成“10cm×10cm×20cm”的虚拟体数据即可。由此,通过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的大小变为“10cm×10cm×10cm”,结果,与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1:1:1”相同。
接着,作为第3个例子,假设上述的各种信息是以下的值。
显示尺寸:“2倍”
比例尺比率:“1:1:0.5”
立体极限量:“10cm”
三维被检体像:“10cm×10cm×10cm”
在该第3个例子的情况下,由于显示尺寸是“2倍”,因此,使用根据该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来显示的立体图像为“20cm×20cm×10cm”。在这样的情况下,绘制控制部2352为了使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和立体图像的3方向比大致相同,例如只要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10cm×10cm×20cm”的虚拟体数据即可。由此,通过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的大小变为“10cm×10cm×10cm”,结果,与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1:1:1”相同。
另外,在上述第3个例子中,与显示尺寸是“2倍”无关,显示部132所显示的立体图像与三维被检体像等倍。关于该点,假设观察者能够选择是优先显示与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大致相同的3方向比的立体图像,还是优先显示按照显示尺寸的立体图像。例如,当观察者进行了使3方向比的同一性优先的操作时,如上述那样,绘制控制部2352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5cm×5cm×10cm”的虚拟体数据。另一方面,当观察者进行了使显示尺寸优先的操作时,绘制控制部2352可以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20cm×20cm×20cm”的虚拟体数据。此时,在显示部132上显示“20cm×20cm×10cm”的立体图像。
接着,作为第4个例子,假设上述的各种信息是以下的值。
显示尺寸:“1倍(等倍)”
比例尺比率:“1:1:0.5”
立体极限量:“8cm”
三维被检体像:“10cm×20cm×20cm”
在该第4个例子的情况下,使用根据该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来显示的立体图像为“10cm×20cm×8cm”。在这样的情况下,绘制控制部2352例如只要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4cm×8cm×16cm”的虚拟体数据即可。由此,通过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的大小为“4cm×8cm×8cm”,结果,与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1:2:2”相同。另外,绘制控制部2352也可以不生成“4cm×8cm×16cm”的虚拟体数据,而生成“4cm×8cm×20cm”的虚拟体数据。在该情况下,使用根据该虚拟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来显示的立体图像也变为“4cm×8cm×8cm”。
接着,作为第5个例子,假设上述的各种信息是以下的值。
显示尺寸:“1倍(等倍)”
比例尺比率:“1:1:0.5”
立体极限量:“10cm”
三维被检体像:“10cm×10cm×10cm”
在该第5个例子的情况下,由根据该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的立体图像为“10cm×10cm×5cm”。在这样的情况下,绘制控制部2352例如只要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5cm×5cm×10cm”的虚拟体数据即可。由此,通过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的大小变为“5cm×5cm×5cm”,结果,与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1:1:1“相同。
在此,上述第5个例子中,由于立体图像的立体量(深度方向的大小)为“5cm”,因此,比立体极限量“10cm”小,换言之,到显示部132能够显示的立体极限量为止存在余量。在这样的情况下,绘制控制部2352也可以以立体图像的立体量(深度方向的大小)与立体极限量大致相同的方式,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10cm×10cm×20cm”的虚拟体数据。使用根据该虚拟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来显示的立体图像为“10cm×10cm×10cm”。由此,绘制控制部2352能够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以能够显示的最大的立体量显示的视差图像组。即,绘制控制部2352能够使与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大致相同的3方向比的立体图像以最大的尺寸显示于显示部132。
接着,使用图16,表示由第2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13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图16是表示由第2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13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如图16所示,工作站130的控制部235判定是否从观察者经由输入部131被输入了立体观测请求(步骤S201)。在此,当没有被输入立体观测请求时(步骤S201否定),工作站130一直待机到被输入立体观测请求为止。
另一方面,当被输入了立体观测请求时(步骤S201肯定),控制部235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体数据(步骤S202)。接着,取得部1351根据对该体数据进行的绘制处理时的绘制条件(视差角),取得立体图像相对三维被检体像的比例尺比率(步骤S203)。
接着,计算部2354根据显示部132的规格,来计算立体极限量(步骤S204)。例如,计算部2354根据上述式(1)以及式(2)来计算立体极限量。
接着,绘制控制部2352根据由取得部1351取得的比例尺比率、和由计算部2354计算出的立体极限量来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使其生成虚拟体数据(步骤S205)。然后,绘制控制部2352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使其对虚拟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步骤S206)。
然后,显示控制部1353使由被绘制控制部2352控制的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多个视差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32(步骤S207)。
如上述那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能够显示与被检体像的各方向的大小的比率大致相同的比率的立体图像。
另外,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实施。因此,以下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
[并列显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工作站130根据视差角、立体极限量来改变体数据的大小,因此,有时显示于显示部132的立体图像变小(参照图11)。因此,工作站130的显示控制部1353也可以使根据虚拟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和根据未被绘制控制部2352缩小的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并列显示于显示部132。图17表示了并列显示的立体图像的一个例子。图17是表示由显示部132并列显示的立体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显示部132显示图8所例示的立体图像I10与图11所例示的立体图像I20。即,显示部132显示根据图8所例示的体数据VD10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和根据图10所例示的虚拟体数据VD21、VD22等生成的视差图像组。由此,观察者能够通过参照立体图像I10来详细地确认被检体像,同时能够通过参照立体图像I20来把握被检体像的距离感。
[比例尺比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比例尺比率,取得部1351取得了横方向的比例尺、纵方向的比例尺、与深度方向的比例尺的比率。但是,取得部1351也可以不取得这3个方向的比例尺的比率。例如,取得部1351也可以将横方向的比例尺与深度方向的比例尺的比率作为比例尺比率来取得,还可以将纵方向的比例尺与深度方向的比例尺的比率作为比例尺比率来取得。
[显示尺寸(显示倍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取得部1351取得比例尺比率,绘制控制部1352根据比例尺比率使绘制处理部136生成虚拟体数据的例子。但是,取得部1351也可以不取得比例尺比率。具体而言,取得部1351也可以分别针对横方向(x方向)、纵方向(y方向)以及深度方向(z方向),取得假设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图像相对三维被检体像的比例尺。而且,绘制控制部1352也可以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由取得部1351取得的各方向的比例尺与系统所指定的显示尺寸(显示倍率)大致相同的方式,生成虚拟体数据。
例如,显示尺寸(显示倍率)设定为“0.5”。而且,取得部1351取得横方向(x方向)的比例尺“0.5”、纵方向(y方向)的比例尺“0.4”、深度方向(z方向)的比例尺“0.1”。在此,由于显示尺寸(显示倍率)是“0.5”,因此,希望各方向的比例尺为“0.5”。因此,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由取得部1351取得的各方向的比例尺与显示尺寸“0.5”大致相同的方式,将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由此,工作站130能够将与三维被检体像的3方向比大致相同的3方向比的立体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32。
[头部追踪(head tracking)]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式(1)以及式(2)所示,计算部2354使用将观测距离假定为规定的位置的假定观测距离,来计算立体极限量。但是,计算部2354也可以使用头部追踪等技术,来测定观察位置与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面的观测距离。此时,计算部2354在上述式(1)以及式(2)中,代替假定观测距离而使用通过头部追踪等测定出的观测距离来计算立体极限量。
[处理主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表示了将工作站130根据虚拟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显示部132的例子。但是,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工作站130也可以将根据虚拟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存储于图像保管装置120。此时,终端装置140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由工作站130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并将所取得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终端装置140所具有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由此,终端装置140能够显示上述图11以及图17等所示的立体图像。其中,工作站130的计算部2354能够通过从终端装置140取得立体显示显示器的规格,来计算出立体极限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与工作站130一体化。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也可以具有与控制部135或者控制部235同等的功能,生成虚拟体数据,并根据所生成的虚拟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
另外,终端装置140也可以具有与控制部135或者控制部235同等的功能,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体数据,并根据所取得的体数据生成虚拟体数据,然后根据该虚拟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绘制处理部136通过由绘制控制部1352进行控制来生成虚拟体数据。但是,虚拟体数据也可以通过绘制处理部136以外的处理部来生成。例如,绘制控制部1352也可以通过具有与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同等的功能,来生成虚拟体数据。
[视差图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生成9个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工作站130的绘制控制部1352、绘制控制部2352也可以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生成2个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作为医用图像数据的体数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也可以使用医用图像数据以外的体数据。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在第3实施方式中,针对在显示了与被检体像的各方向上的大小的比率大致相同的比率的立体图像的基础上,显示将体数据与立体图像建立对应的标度(尺度)的例子进行说明。
其中,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x,y,z)的垂直3轴的坐标来表示体数据的坐标系。另外,将x方向作为实际空间坐标中的水平方向。另外,将y方向作为实际空间坐标中的垂直方向。另外,将z方向作为与实际空间坐标中的xy平面垂直的方向,具体而言,作为与“深度方向”对应的方向。即,z方向的正方向是“深度方向”,z方向的负方向为“飞出方向”。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X,Y,Z)的垂直3轴的坐标来表示立体图像空间的坐标系。另外,将X方向作为立体图像空间坐标中的水平方向(显示面的横方向)。另外,将Y方向作为立体图像空间坐标中的垂直方向(显示面的纵方向)。另外,将Z方向作为与立体图像空间坐标中的“深度方向”对应的方向。即,Z方向的正方向是“深度方向”,Z方向的负方向是“飞出方向”。
在此,以往当利用通用显示器二维显示以规定的剖面将体数据切断的二维图像时,进行了使该二维图像与体数据的摄影部位的实际空间对应的XY方向的标度(尺度)的显示。其中,XY方向的标度是指分别将显示器所显示出的二维图像的横方向以及纵方向的长度换算成与该二维图像对应的实际空间的长度的标度。图18是用于说明以往的标度的图。
例如,如图18所示,通用显示器显示将由X射线CT装置生成的体数据以轴向面切断了的轴向图像、和使该轴向图像与实际空间对应的XY方向的标度(尺度)。通过参照XY方向的标度,通用显示器的观察者(例如放射线科医师等)能够大致地把握轴向图像所描绘出的关心区域的XY方向的尺寸。
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在立体图像空间中观察者能立体地感觉立体图像,但例如9视差显示器等立体显示显示器的观察者即使参照XY方向的标度,也不能把握立体地感觉的立体图像空间中的尺寸、特别是Z方向的尺寸。
因此,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140在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上显示使观察者立体观测的图像与实际空间对应的尺度(标度)。针对该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140,使用图19具体地进行说明。图19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140的构成例的图。
图19所例示的终端装置140是用于使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检查技师阅览医用图像的装置,从图像保管装置120或者工作站130取得绘制处理部136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输出用的二维图像)。如图19所示,终端装置140具有输入部141、显示部142、通信部143、存储部144、控制部145、二维图像处理部146。
输入部141是鼠标、键盘、轨迹球等,接受操作者对于终端装置140的各种操作的输入。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141接受操作者的立体观测请求。例如,作为立体观测请求,输入部141接受用于对操作者希望读影用显示的体数据进行指定的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的输入。
显示部142是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液晶屏等,显示各种信息。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142显示用于接受操作者的各种操作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立体观测图像等。例如,显示部142是2视差显示器或9视差显示器。以下,针对显示部142是9视差显示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通信部143是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等,与其他的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例如,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部143将与输入部141接受到的立体观测请求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部143根据立体观测请求,接收图像保管装置120或者工作站130发送来的视差图像组等。
存储部144是硬盘、半导体存储器元件等,存储各种信息。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部144存储经由通信部143从图像保管装置120或者工作站130取得的视差图像组等。另外,存储部144还存储经由通信部143从图像保管装置120或者工作站130取得的视差图像组的附带信息(视差数或分辨率等)。
控制部145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MPU(MicroProcessing Unit)等电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集成电路,进行终端装置140的整体控制。
例如,控制部145控制在与图像保管装置120之间经由通信部143进行的显示请求、在与图像保管装置120或者工作站130之间经由通信部143进行的视差图像组等的发送接收。另外,例如控制部145控制视差图像组等向存储部144的存储、视差图像组等从存储部144的读入。
另外,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45对显示部142控制GUI的显示、视差图像组的显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45将视差图像组转换成以规定格式(例如格子状)配置的中间图像,并显示于作为9视差显示器的显示部142。另外,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45控制由二维图像处理部146进行的图像处理。
这样的控制部145具有取得部145a、决定部145b、以及输出部145c。针对由这些取得部145a、决定部145b、输出部145c实施的处理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二维图像处理部146具有与使用图5说明的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相同的功能。即,二维图像处理部146通过对由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生成的作为底图的视差图像组,生成覆盖图并与之重叠,从而能够生成对于显示部142的输出用二维图像。
如上述那样,绘制处理部136在控制部135的控制下,根据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另外,终端装置140取得视差图像组并显示于显示部142。由此,作为终端装置140的操作者的医师、检查技师能够在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状态下,阅览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
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140的控制部145通过取得部145a、决定部145b、以及输出部145c的处理,来实现在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上显示使观察者立体观测的图像与实际空间对应的尺度(标度)。以下,进行针对取得部145a、决定部145b、以及输出部145c的处理加以说明的各种处理。
其中,在将9视差图像传送给控制部145之后执行取得部145a、决定部145b、以及输出部145c的处理。即,工作站130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由终端装置140的操作者指定的体数据,并根据所取得的体数据生成用于向作为9视差显示器的显示部142输出的视差图像组的9视差图像。例如,绘制处理部136根据终端装置140的操作者输入的绘制条件(视差数、视差角、投影方法以及视点的位置信息等)生成9视差图像。然后,控制部135控制通信部133,将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9视差图像发送给终端装置140。终端装置140的通信部143将接收到的9视差图像传送给控制部145。
取得部145a根据显示部142所显示的9视差图像的显示尺寸,取得使立体图像空间的坐标与实际空间的坐标对应的对应信息。具体而言,取得部145a根据显示尺寸来取得XY方向的对应信息。其中,显示尺寸例如通过与绘制条件一起由终端装置140的操作者输入来取得。
假设,体数据由“500×500×500”的体素构成,1体素是“0.5mm×0.5mm×0.5mm”的尺寸。
此时,在体数据的xy平面内,10体素与5mm对应。在此,当显示尺寸是“1体素:1.0mm”时,取得部145a取得在XY平面内为“10像素:10mm”的对应信息。
在此,由于第3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40显示由在上述第1或者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工作站130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因此,能够显示与被检体像的各方向上的大小的比率大致相同的比率的立体图像。即,由于XY方向的对应信息与Z方向的对应信息相同,因此,取得部145a针对XYZ方向取得设为“10像素:10mm”的对应信息。由此,决定部145b将XYZ方向的标度决定为“10像素:10mm”。
输出部145c以将9视差图像组以及标度由显示部142输出的方式进行控制。具体而言,输出部145c控制二维图像处理部146,以生成标度的覆盖图,进而,生成将所生成的覆盖图分别重叠于底图(9个视差图像)的输出用二维图像。
然后,输出部145c将二维图像处理部146生成的输出用的9个二维图像作为9视差图像转换成中间图像并向显示部142输出。由此,在显示部142中,立体图像与XYZ方向的标度一起被重叠显示。图20是用于说明Z方向的标度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图20所示的一个例子中,在相对显示面的飞出方向与深度方向上成为同一比例尺的Z方向的标度为了相对XY方向的标度示出立体感而被以沿倾斜方向重叠的形式显示。通过参照该Z方向的标度,终端装置140的操作者(观察者)例如能够把握在立体图像空间中从显示面飞出的区域(参照图20中的黑框内)的飞出方向的尺寸。在此,在图20所示的一个例子中,表示了将飞出方向作为正方向的Z方向的标度。
其中,标度能够根据观察者的请求进行移动。例如,观察者以使用输入部141的鼠标在标度的位置点击了的状态来移动鼠标。此时,控制部145对二维图像处理部146送出指示,以便再生成标度的位置被移动了的覆盖图。由此,显示部142能够显示根据观察者的鼠标操作而移动标度的位置的立体图像。
并且,输出部145c以根据对立体图像重叠显示尺度的位置,来变更构成尺度的线段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控制。图21是用于说明伴随着移动的Z方向的标度显示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例如,如图21所示,当将标度的位置移动至显示面的右下方时,输出部145c使二维图像处理部146生成将Z方向的标度作为从右下方朝向左上方的方向的线段的覆盖图。另外,如图21所示,当将标度的位置移动至显示面的右上方时,输出部145c使二维图像处理部146生成将Z方向的标度作为从右上方朝向左下方的方向的线段的覆盖图。
另外,如图21所示,当将标度的位置移动至显示面的左下方时,输出部145c使二维图像处理部146生成将Z方向的标度作为从左下方朝向右上方的方向的线段的覆盖图。另外,如图21所示,当将标度的位置移动至显示面的左上方时,输出部145c使二维图像处理部146生成将Z方向的标度作为从左上方朝向右下方的方向的线段的覆盖图。
通过该控制,观察者能够参照对于自身所感觉到的立体感,特别是对于飞出感没有不舒服感的标度。
如上述那样,在第3实施方式中,能够显示Z方向的标度。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终端装置140显示由在上述第1或者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工作站130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因此,能够显示与被检体像的各方向上的大小的比率大致相同的比率的立体图像。即,作为Z方向的标度,终端装置140能够使用XY方向的标度。结果,在第3实施方式中,可在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上显示使观察者立体观测的图像与实际空间对应的尺度,能够大致把握观察者注意的关心区域的尺寸。
另外,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实施方式实施。因此,以下示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图22A~图22E、图23、图24A~图24C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关于标度]
第3实施方式针对X方向以及Y方向的标度即XY方向的标度被固定于显示面的纵方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如图22A所示,XY方向的标度根据操作者(观察者)的鼠标操作进行旋转移动。
另外,第3实施方式针对将X方向以及Y方向的标度统一成XY方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如图22B所示,XY方向的标度被分割成X方向以及Y方向的标度。
另外,标度并不限定于如第3实施方式所说明那样通过线段来构成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如图22C所示,标度由表示XY方向的标度的平面、和表示ZX方向的标度的平面构成。另外,例如也可以如图22D所示,标度由统括表示XYZ方向的标度的长方体构成。另外,例如也可以如图22E所示,标度由统括表示XYZ方向的标度的球体构成。其中,在显示图22C~图22E所示的标度时,为了避免立体图像的识别性降低,优选进行使标度的不透明度例如为“50%”的处理。
并且,作为与对应信息对应的尺度,决定部145b也可以决定将立体图像空间分割成网格(grid)状的网格线。即,如图23所示的一个例子那样,标度也可以是使用了网格线的标度。其中,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网格线的间隔在X方向、Y方向、Z方向分别是等间隔。
这样,通过利用网格线将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的标度显示在立体图像空间整体中,观察者能够整体地把握立体图像在实际空间中的尺寸。另外,通过利用网格线将标度显示在立体图像空间整体中,观察者能够更立体地识别立体图像。
并且,决定部145b也可以将与对应信息对应的尺度所使用的轴的信息,从立体图像空间的坐标轴转换成体数据空间的坐标轴。即,决定部145b也可以进行从立体图像空间的标度向体数据空间的标度的转换处理。此时,取得部145a例如从在图像保管装置120中与体数据对应的附带信息中取得与体数据空间的坐标轴相关的信息。
例如,如图24A以及图24B所示,取得部145a根据摄影时的被检体的姿势,取得在与实际空间对应的体数据空间z方向是以从脚朝向头的方向为正的方向、x方向是以从右腕朝向左腕的方向为正的方向、y方向是以从背侧朝向腹侧的方向为正的方向的信息。
在此,如图24A所示,由取得部145a取得的绘制处理时的从视点e起的视线方向是沿着从负朝向正的z方向的方向。此时,决定部145b如上述那样,决定立体图像空间中的XY方向以及Z方向的标度(参照图24A)。并且,由于XY方向的标度与xy方向的标度对应,Z方向的标度与z方向的标度对应,因此,作为输出用的标度,决定部145b如图24A所示,决定xy方向以及z方向的标度。在此,由于从观察者的视点E识别的立体图像的深度方向与z方向的正方向对应,因此,决定部145b如图24A所示,设定成z方向的箭头的朝向与Z方向的箭头的朝向相反。
另外,如图24B所示,由取得部145a取得的绘制处理时的从视点e起的视线方向是沿着从负朝向正的x方向的方向。此时,决定部145b如上述那样,决定立体图像空间中的XY方向以及Z方向的标度(参照图24B)。并且,由于XY方向的标度与yz方向的标度对应,Z方向的标度与x方向的标度对应,因此,作为输出用标度,决定部145b如图24B所示,决定yz方向以及x方向的标度。在此,由于从观察者的视点E识别的立体图像的深度方向与x方向的正方向对应,因此,决定部145b如图24B所示,设定成x方向的箭头的朝向与Z方向的箭头的朝向相反。
在此,如图24A以及图24B所例示那样,当绘制处理时的从视点e起的视线方向不是与xy平面、yz平面、zx平面正对的方向时,在体数据空间的标度(以下记作V标度)中不适合使用xyz的标记。此时,决定部145b可以如图24C所示,使二维图像处理部146生成对以立方体的形状模拟表示体数据的图形重叠了绘制时的视线方向以及投影时的基准面的图像,并将该图像与XY方向以及Z方向的标度作为V标度。
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观察者能够容易地识别自身通过立体显示显示器观察的立体图像是否是在体数据空间中从任何方向观察了体数据的图像。另外,上述针对与立体图像空间的标度一起,为了输出用而决定体数据空间的标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为了输出用而决定的标度也可以只是体数据空间的标度。
在此,从立体图像空间的标度向体数据空间的标度的转换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将使用图23说明的网格线作为标度的情况。此时,网格线通过分别沿着x方向、y方向、z方向的直线或者曲线来显示。当使用利用了网格线的体数据空间的标度时,不进行图24C所示那样的处理,对于观察者而言,能够容易地识别利用立体显示显示器观察的立体图像是在体数据空间中从哪个方向观察体数据的图像。
[关于标度显示]
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输出部145c以显示由决定部145b决定的标度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情况。但是,根据观察者的请求,标度也可以不显示。即,输出部145c也可以根据立体显示显示器的观察者的请求,来控制是否输出由决定部145b决定的标度。
即,当观察者观察立体图像时,有时判定为不需要所显示的标度。此时,例如作为观察者的终端装置140的操作者经由输入部141,输入标度的非显示请求。由此,为了使所显示的标度为非显示,输出部145c将标度的覆盖图被重叠之前的9视差图像转换成中间图像,并向显示部142输出。
[系统构成]
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终端装置140中进行对应信息的取得、标度的决定以及标度的输出的情况。但是,第3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工作站130中进行对应信息的取得、标度的决定以及标度的输出。此时,控制部135具有与取得部145a对应的处理部、与决定部145b对应的处理部、以及与输出部145c对应的处理部。与取得部145a对应的处理部取得对应信息,与决定部145b对应的处理部根据对应信息,决定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的标度。
然后,与输出部145c对应的处理部以通过显示部142输出9视差图像以及标度的方式进行控制。具体而言,该处理部控制绘制处理部136来生成标度的覆盖图,进而,生成将所生成的覆盖图分别重叠于底图(9个视差图像)的输出用二维图像。然后,与输出部145c对应的处理部控制通信部133,将绘制处理部136所生成的输出用的9个二维图像作为9视差图像发送给终端装置140。终端装置140的通信部143将接收到的9视差图像传送给控制部145,控制部145将9视差图像转换成中间图像并向显示部142输出。由此,在显示部142中,立体图像与XYZ方向的标度被一起显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工作站130进行视差图像组的生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视差图像组的生成也可以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来进行。此时,对应信息的取得、标度的决定以及标度的输出可以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来进行。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对应信息的取得、标度的决定以及标度的输出”相关的处理可以只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来进行、或只通过工作站130来进行、或只通过终端装置140来进行。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对应信息的取得、标度的决定以及标度的输出”相关的处理也可以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与工作站130之间进行、或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与终端装置140之间进行。
即,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对应信息的取得、标度的决定以及标度的输出”相关的处理能够根据图像处理系统1所包含的各装置的各种负荷或使用状况等,以任意的单位在功能性或物理性上分散、综合地构成。并且,由各装置进行的各处理功能其全部或者任意的一部分能够通过CPU以及由该CPU解析执行的程序(program)来实现,或者,实现为基于布线逻辑(wired logic)的硬件。
以上,如所说明那样,根据第3实施方式,可利用能够进行立体观测的显示器显示使观察者立体观测的图像与实际空间对应的尺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处理中,也能够手动进行作为自动进行的处理而说明的处理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或者,也能够以公知的方法自动地进行作为手动进行的处理而说明的处理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另外,针对在上述说明书或附图中表示的处理步骤、控制步骤、具体的名称、包含各种数据或参数的信息,除了特别标记的情况之外能够任意地变更。
另外,图示的各装置的各构成要素是功能概念性的要素,不必一定如图示那样物理性地构成。即,各装置的分散、综合的具体方式并不限定于图示,能够根据各种负荷或使用状况等,以任意的单位在功能性或物理性上分散或综合其全部或者一部分地构成。例如,作为工作站130的外部装置,也可以经由网络来连接工作站130的控制部135。
另外,还能够制成以计算机能够执行的语言来记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执行的处理的程序。此时,通过计算机执行程序,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也可以通过将该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并使计算机读入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并执行,来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例如,该程序被记录于硬盘、软盘(flexible disk)(FD)、CD-ROM、MO、DVD、蓝光等中。另外,该程序也能够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分配。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与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一样,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立体显示装置,使用多个视差图像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立体图像;
转换部,基于假设使用根据作为三维图像数据的体数据而得到的视差图像组并由上述立体显示装置显示的立体图像的比例尺中、相对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深度方向的比例尺与该深度方向以外的方向即其他方向的比例尺的比率即比例尺比率,以该深度方向的比例尺与该其他方向的比例尺大致相同的方式,将上述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
图像生成部,通过对由上述转换部转换后的转换后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来生成视差图像组;和
显示控制部,使由上述图像生成部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处理系统还具备取得部,该取得部根据构成上述视差图像组的视差图像间的视差角,来取得上述比例尺比率,
上述转换部根据由上述取得部取得的比例尺比率,来将上述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处理系统还具备计算部,该计算部根据上述立体显示装置的规格,计算出作为上述立体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立体图像的深度方向的大小的极限值的立体极限量,
上述转换部在上述立体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立体图像中的深度方向的大小没有超过由上述计算部计算出的立体极限值的范围内,将上述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换部以上述立体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立体图像中的深度方向的大小和由上述计算部计算出的立体极限值大致相同的方式,将上述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生成部还通过对被上述转换部转换之前的转换前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
上述显示控制部使由上述图像生成部根据上述转换后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与根据上述转换前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同时显示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应信息取得部,根据上述立体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的显示尺寸,来取得使通过对显示上述视差图像组的立体显示装置进行参照而被立体观测的立体图像的空间坐标、和上述体数据的摄影部位的空间坐标对应的对应信息;
决定部,根据上述对应信息,决定用于对上述立体图像的空间中的上述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将垂直方向的长度换算成上述摄影部位的空间上的长度的尺度;和
输出部,以对基于上述视差图像组的立体图像由上述立体显示装置重叠显示上述尺度的方式进行输出控制。
7.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立体显示装置,使用多个视差图像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立体图像;
转换部,基于假设使用根据作为三维图像数据的体数据得到的视差图像组并由上述立体显示装置显示的立体图像的比例尺中、相对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深度方向的比例尺和该深度方向以外的方向即其他方向的比例尺的比率即比例尺比率,以该深度方向的比例尺与该其他方向的比例尺大致相同的方式,将上述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
图像生成部,通过对被上述转换部转换后的转换后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来生成视差图像组;和
显示控制部,使由上述图像生成部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
8.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由具有使用多个视差图像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立体图像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执行,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于假设使用根据作为三维图像数据的体数据而得到的视差图像组并由上述立体显示装置显示的立体图像的比例尺中、相对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深度方向的比例尺与该深度方向以外的方向即其他方向的比例尺的比率即比例尺比率,以该深度方向的比例尺与该其他方向的比例尺大致相同的方式,将上述体数据缩小或者放大的步骤;
通过对被缩小或者放大后的转换后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来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步骤;和
使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的步骤。
CN201210210039.7A 2011-06-22 2012-06-20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3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8676A JP5818531B2 (ja) 2011-06-22 2011-06-22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装置及び方法
JP2011-138676 2011-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3564A CN102843564A (zh) 2012-12-26
CN102843564B true CN102843564B (zh) 2015-04-22

Family

ID=46650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003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3564B (zh) 2011-06-22 2012-06-20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96444B2 (zh)
EP (1) EP2538685A3 (zh)
JP (1) JP5818531B2 (zh)
CN (1) CN1028435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6111B (zh) * 2013-01-21 2015-03-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实现方法及装置
US9225969B2 (en) * 2013-02-11 2015-12-29 EchoPixel, Inc. Graphical system with enhanced stereopsis
JP6430149B2 (ja) * 2013-05-28 2018-11-28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KR101851221B1 (ko) 2013-07-05 2018-04-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음파 영상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384528B2 (en) 2014-05-28 2016-07-05 EchoPixel, Inc. Image annotation using a haptic plane
CN106463002A (zh) * 2014-06-03 2017-02-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立体视觉显示方法
CN104463784B (zh) * 2014-11-04 2017-07-04 上海爱福窝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2.5d模型的缩放方法
US10602116B2 (en) * 2015-08-03 2020-03-24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performing display control
WO2017101108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generating depth maps
JP7164968B2 (ja) * 2018-05-07 2022-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205297B1 (en) * 2018-10-10 2021-12-21 Robert Edwin Dougla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all volume rendering
CN114612461A (zh) * 2022-03-24 2022-06-10 数坤(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8497A (zh) * 2003-04-17 2006-06-14 索尼株式会社 立体视觉图像处理装置、立体视觉图像提供方法及图像显示方法
CN101336844A (zh) * 2007-07-05 2009-01-07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US7567648B2 (en) * 2004-06-14 2009-07-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of generating stereoscopic imag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63482A1 (en) * 1998-04-20 2002-11-07 Alan Sullivan Multi-planar volumetric display system including optical elements made from liquid crystal having polymer stabilized cholesteric textures
US7717708B2 (en) * 2001-04-13 2010-05-18 Orametrix,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planning using unified workstation
JP4228646B2 (ja) * 2002-10-02 2009-02-25 株式会社セガ 立体視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立体視画像生成装置
US20040085310A1 (en) * 2002-11-04 2004-05-06 Snuffer John T. System and method of extracting 3-D data generated for 2-D display applications for use in 3-D volumetric displays
WO2004061775A2 (en) * 2002-11-29 2004-07-22 Bracco Imaging, S.P.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nd comparing 3d models
JP4015090B2 (ja) 2003-09-08 2007-11-28 株式会社東芝 立体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05353047A (ja) * 2004-05-13 2005-12-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立体画像処理装置
JP5525675B2 (ja) * 2006-03-07 2014-06-18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診断支援装置、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又は医用画像診断支援システム
US8819591B2 (en) * 2009-10-30 2014-08-26 Accuray Incorporated Treatment planning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JP6005905B2 (ja) 2011-04-06 2016-10-12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909055B2 (ja) * 2011-06-13 2016-04-26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8497A (zh) * 2003-04-17 2006-06-14 索尼株式会社 立体视觉图像处理装置、立体视觉图像提供方法及图像显示方法
US7567648B2 (en) * 2004-06-14 2009-07-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of generating stereoscopic imag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336844A (zh) * 2007-07-05 2009-01-07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96444B2 (en) 2017-03-14
EP2538685A2 (en) 2012-12-26
JP5818531B2 (ja) 2015-11-18
US20120327198A1 (en) 2012-12-27
CN102843564A (zh) 2012-12-26
JP2013009040A (ja) 2013-01-10
EP2538685A3 (en)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3564B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CN102892018B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2892016B (zh) 图像显示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2984532B (zh) 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JP6211764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2833562B (zh) 图像处理系统以及方法
JP5666967B2 (ja) 医用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医用画像処理装置、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医用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医用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2893308A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CN103444194A (zh) 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915557A (zh) 图像处理系统、终端装置以及方法
CN102892022B (zh) 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JP2015006327A (ja)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CN10289201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2892017B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2833570B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CN102821695A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方法以及程序
CN103403770A (zh) 图像处理系统以及方法
CN102860836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2890748B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 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JP2013066242A (ja)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装置、方法及び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JP2012244420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装置及び方法
JP5813986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06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