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1624B - 快速反应电流源 - Google Patents

快速反应电流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1624B
CN102841624B CN201110174326.2A CN201110174326A CN102841624B CN 102841624 B CN102841624 B CN 102841624B CN 201110174326 A CN201110174326 A CN 201110174326A CN 102841624 B CN102841624 B CN 102841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node
voltage
output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43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1624A (zh
Inventor
胡敏弘
黄秋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743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16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1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1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1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1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快速反应电流源,可以快速地回应负载的电流需求来提供输出电流,包括固定电流产生区块、反馈电容、电流缓冲装置以及输出电流产生区块。固定电流产生区块提供固定电流。反馈电容用以将输出节点的电压变化耦合至反馈节点。电流缓冲装置用以产生缓冲电流流通反馈节点,并于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该变化时,回应于反馈节点的对应电流变化,而改变缓冲电流的电流值大小。输出电流产生区块用以产生输出电流流通输出节点,并于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回应于缓冲电流的对应变化,而改变该输出电流的电流值大小。

Description

快速反应电流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反应电流源,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因应负载需求来动态调整输出电流的快速反应电流源。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压调整器(voltagere gulator)中,常见利用反馈电路来锁定其所要产生的输出电压,并在电压调整器的输出端设置稳压电容来辅助电压调整器的稳压能力。其中,稳压电容的设置,主要是在针对当电压调整器所驱动的负载的需求电流产生急剧的变化时,将其所预存的电荷转换成驱动电流来提供至负载,以维持电压调整器的输出端所输出的电压的稳定度。换句话说,要使电压调整器能够承受其负载大的需求电流的变化,是必需要使用大尺寸的稳压电容。这个大尺寸的稳压电容的设置,则增加了电压调整器的成本,并降低了电压调整器的反应速率。
当然,在现有的电压调整器中,也存在有不需要稳压电容的设计。而这一类型的电压调整器则需要复杂的检测电路,来由电压调整器的驱动输出端来检测出其所驱动的负载的需求电流的动态变化,并依据所检测获得的负载的需求电流的动态变化来动态调整电压调整器所产生的驱动电流。这种电压调整器由于需要复杂的电流检测电路,无形中提高了电路的成本以及增加了电流检测电路所耗去的额外的电流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反应电流源,可随负载的需求电流的变化来快速地调整所产生的输出电流。
本发明提出一种快速反应电流源,包括固定电流产生区块、第一反馈电容、第一电流缓冲装置以及第一输出电流产生区块。固定电流产生区块耦接至第一反馈节点,以提供第一固定电流流经该第一反馈节点。第一反馈电容耦接于输出节点与第一反馈节点之间,用以于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下降或上升当中一者的变化时,将输出节点的电压变化耦合至第一反馈节点。第一电流缓冲装置耦接至第一反馈节点,用以产生第一缓冲电流流通第一反馈节点,并于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上述的变化时,回应于第一反馈节点的对应电流变化,而改变第一缓冲电流的电流值大小。第一输出电流产生区块,其耦接至第一电流缓冲装置,用以产生第一输出电流流通输出节点,并于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上述的变化时,回应于第一缓冲电流的对应变化,而改变第一输出电流的电流值大小。
基于上述,本发明藉由电流缓冲装置以于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快速回应第一反馈节点上所发生的的对应电流变化,并藉此改变第一缓冲电流的电流值大小。并且,本发明另藉由第一输出电流产生区块来回应第一缓冲电流的电流值大小的变化,以快速调整第一输出电流的电流值大小。如此一来,在当快速反应电流源的负载的需求电流突然变大时,可以即时提供足够大的驱动电流来满足负载的需求,并在负载的需求电流回复正常时,可以快速降低所增大的驱动电流,防止负载上的过电压(overshoot)的现象。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快速反应电流源100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快速反应电流源200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压调整装置300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100、200、320:快速反应电流源
110、210:固定电流产生区块
130、140、230、240:电流缓冲装置
120、150、220:输出电流产生区块
111、211:参考电流源
112、113、213:电流镜
FT1、FT2:反馈节点
DOT:输出节点
IR1、IR2:缓冲电流
CT1、CT2:耦合节点
BB1、BB2:偏压节点
RD1、RD2:电阻元件
VDDT、GNDT:电压源节点
IB1、IB2:参考电流
IBIAS1、IBIAS2、I1:电流源
I0:固定电流
VDD、GND:电压源
IM1、IM2:输出电流
IOUT:负载电流
VB1、VB3:电压
MN11、MN12、MN13、MN14、MP11、MP12、MP21、MP22、MN21、MN22、MN31、MN32、MP31、MP51、MP52、MPB1、MNB2、MNB3:晶体管OPAMP1:运算放大器
DM1:驱动晶体管
R1、R2:电阻
VFB:反馈电压
VIN:输入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快速反应电流源100的电路图。快速反应电流源100用以提供负载一负载电流IOUT。在此实施例中,快速反应电流源100可提供稳定且微小的负载电流IOUT的稳态成分,以及能够迅速地回应所连接的负载的电流需求状态,而提供高速且大量的负载电流IOUT的瞬间电流成分。
快速反应电流源100包括固定电流产生区块110,其主要用以提供其他元件运作时所需的稳定电压与电流。此外,快速反应电流源100亦包括反馈电容C1、电流缓冲装置130以及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20,在三者的协同运作下,可于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因负载急剧增加而下降时,迅速地使负载电流IOUT增加。
固定电流产生区块110耦接至反馈节点FT1,用以提供固定电流IR2流经反馈节点FT1。反馈电容C1耦接于输出节点DOT与反馈节点FT1之间。在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发生下降变化时,会导致反馈电容C1马上流通一瞬间电流流向输出节点DOT,而使得反馈节点FT1的电流瞬间增加。换言之,当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发生下降的变化时,反馈电容C1可将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变化状态耦合至反馈节点FT1。
电流缓冲装置130则耦接至反馈节点FT1,并用以产生缓冲电流IR1流通反馈节点FT1。在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发生下降变化时,回应于反馈节点FT1上的增加电流,电流缓冲装置130所产生的缓冲电流IR1的电流值亦会随之增加。
在另一方面,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20通过耦合节点CT1耦接至电流缓冲装置130,并能依据耦合节点CT1的电压来产生输出电流IM1。当反馈节点FT1上的缓冲电流IR1增加时,耦合节点CT1上的电压位准会随之下降。因此,当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发生下降变化时,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20即可回应于缓冲电流IR1的增加,而产生较大的输出电流IM1。结果,负载电流IOUT可迅速地增加。
综合上述,在当输出节点DOT上的电压发生下降变化时,会产生一暂态电流通过反馈电容C1。通过电流缓冲装置130,流经反馈节点FT1上的缓冲电流IR1会迅速地增加,同时亦使得耦合节点CT1上的电压位准对应地下降。最后,通过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20,输出电流IM1的电流值即可迅速地增加,进一步提升负载电流IOUT的电流值。
此外,快速反应电流源100亦可还包括反馈电容C2、电流缓冲装置140以及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50,在三者的协同运作下,可于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因负载急剧减少而上升时,迅速地使负载电流IOUT减少。
反馈电容C2耦接于输出节点DOT与反馈节点FT2之间,用以于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发生上升的变化时,将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变化状态耦合至反馈节点FT2。
电流缓冲装置140则耦接至反馈节点FT2,并用以产生缓冲电流IR3流通反馈节点FT2。在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发生上升变化时,回应于反馈节点FT2上增加的电流,电流缓冲装置140所产生的缓冲电流IR3的电流值亦会随之增加。
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50通过耦合节点CT2耦接至电流缓冲装置140,并能依据耦合节点CT2的电压来产生输出电流IM2。当反馈节点FT2上的缓冲电流IR3增加时,耦合节点CT2上的电压位准会随之上升。因此,当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发生上升变化时,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50即可回应于缓冲电流IR3的增加,而产生较大的输出电流IM2。结果,负载电流IOUT可迅速地减少。
综合上述,在当输出节点DOT上的电压发生上升变化时,会产生一暂态电流通过反馈电容C2。通过电流缓冲装置140,流经反馈节点FT2上的缓冲电流IR3会迅速地增加,同时耦合节点CT2上的电压位准会对应地上升。最后,通过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50,输出电流IM2的电流值即可迅速地增加,进一步降低负载电流IOUT的电流值。
此实施例的一独特特征在于采用电流缓冲装置130来感应反馈节点FT1的电流变化,以及采用电流缓冲装置140来感应反馈节点FT2的电流变化。采用电流缓冲装置130与140来感应反馈节点FT1与FT2的电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流缓冲装置具有低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以及高增益的特点。因此,一旦输出节点DOT上的电压发生变化时,电流缓冲装置130所输出的缓冲电流IR1或电流缓冲装置140所输出的缓冲电流IR3可以快速地变化,且变化幅度够大。连带着,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20的输出电流IM1或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50的输出电流IM2可以迅速地改变大小。结果,负载电流IOUT就可以迅速地随着负载的变化来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于此实施例的快速反应电流源100中,是采用反馈电容C1、电流缓冲装置130以及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20的一部分电路来因应负载急剧增加的情况,以及同时采用反馈电容C2、电流缓冲装置140以及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50的另一部分电路来因应负载急剧减少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实际上可根据设计需求而仅采用其中一部分电路,并搭配其他的输出电路来产生负载电流。
以下进一步利用各种实施例来详述快速反应电流源100内部各元件的详细架构与操作。
图1亦显示电流缓冲装置130的细部架构的一较佳实施例。于此实施例中,电流缓冲装置130可由晶体管MN31来简单地建构而成,但不限于此。晶体管MN31的控制端(栅极)耦接至固定电流产生区块110以接收固定电流产生区块110的稳压节点BT1上的电压VB1。此外,晶体管MN31的源/漏极耦接至反馈节点FT1,而漏/源极则耦接至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20。在此连接关系下,晶体管MN31所产生的缓冲电流IR1是依据电压VB1以及反馈节点FT1上的电压来决定。而由于稳压节点BT1上的电压VB1是稳定的,因此缓冲电流IR1是回应于反馈节点FT1上的电压变化来进行改变。因此,一旦输出节点DOT上的电压下降而导致反馈节点FT1上的电压对应下降时,晶体管MN31所输出的缓冲电流IR1可以对应地增加。
图1亦显示电流缓冲装置140的一细部架构的一较佳实施例,与电流缓冲装置130类似,电流缓冲装置140是利用缓冲晶体管MP31来简单地建构而成,但不限于此。缓冲晶体管MP31栅极耦接至固定电流源区块110内的稳压节点BT2,以接收稳压节点BT2所提供的电压VB3,其源/漏极耦接至反馈节点FT2,以及其漏/源极耦接至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50中的耦合结点CT2。如此一来,电流缓冲装置140可依据电压VB3与反馈节点FT2上的电压来产生缓冲电流IR3。结果,一旦输出节点DOT上的电压上升而导致反馈节点FT2上的电压对应地上升时,晶体管MP31所输出的缓冲电流IR3可以对应地增加。
图1亦显示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20的细部架构的一实施例。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20较佳可由一偏压电流源来实现,但不限于此。偏压电流源设计为依据一偏压节点BB1的电压来产生输出电流IM1,其中的偏压节点BB1的电压依据耦合节点CT1的电压而决定。
偏压电流源通常可包括一偏压装置以及一电流输出装置。较佳地,偏压装置通过偏压节点BB1与电流输出装置相耦接,以及通过耦合节点与CT1与电流缓冲装置130相耦接。偏压装置用以反馈耦合节点CT1上的电压,以在偏压节点BB1产生提供至输出晶体管MP22的偏压电压。继而电流输出装置可依据偏压节点BB1所接收的偏压电压来产生输出电流IM1流经输出节点DOT。
具体一点来说明,偏压装置譬如可由一偏压晶体管MP21来构成,电流输出装置则可由一输出晶体管MP22所构成,但不限于此。输出晶体管MP22的栅极可耦接至偏压节点BB1,源/漏极可耦接至电压源节点VDDT以接收电压源VDD,以及漏/源极可耦接至输出节点DOT。另外,偏压晶体管MP21的栅极可耦接至偏压节点BB1,源/漏极可耦接至电压源节点VDDT,以及漏/源极可耦接至耦合节点CT1。在此配置下,一旦输出节点DOT上的电压下降而导致耦合节点CT1上的电压位准随之下降时,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20即可产生较大的输出电流IM1。
值得注意的是,在晶体管MP21与偏压节点BB1的耦接路径上,还可以串接电阻元件RD1。电阻元件RD1可以防止偏压晶体管MP21的栅极上的电压,会随着耦合节点CT1的电压即时地进行改变,并致使偏压晶体管MP21增加其所产生的电流来对晶体管MP22的栅极充电,而抑制输出晶体管MP22提供输出电流IM1的能力。
此外,图1亦显示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50的细部架构的一实施例。于此实施例中,与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20类似,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50包括由偏压晶体管MN22、输出晶体管MN21所构成的偏压电流源。
偏压晶体管MN22用以建构偏压电流源中的偏压装置。偏压晶体管MN22的栅极耦接至偏压节点BB2,其源/漏极耦接至电压源节点GNDT以接收电压源GND,以及其漏/源极耦接至耦合节点CT2,其中,偏压节点BB2还连接至耦合节点CT2。晶体管MN21则为输出晶体管,晶体管MN21的栅极耦接至偏压节点BB2,其源/漏极耦接至电压源节点GNDT,以及其漏/源极耦接至输出节点DOT。在此配置下,一旦输出节点DOT上的电压上升而导致耦合节点CT2上的电压位准随之上升时,输出电流产生区块150即可产生较大的输出电流IM2。
此外,在偏压晶体管MN22与偏压节点BB 2的耦接路径上,还可以串接电阻元件RD2。电阻元件RD2可以防止偏压晶体管MN22的栅极上的电压,会随着耦合节点CT2的电压即时地进行改变,并致使偏压晶体管MN22增加其所产生的电流来对输出晶体管MN21的栅极充电,而抑制输出晶体管MN21提供输出电流IM2的能力。
另一方面,图1亦显示固定电流产生区块110的细部架构的一实施例。于此实施例中,固定电流产生区块110包括参考电流源111、由晶体管MN11、MN13及MN32所形成的电流镜113,以及电流源I1。参考电流源111分别产生参考电流IB1及IB2。晶体管MN11、MN13及MN32所形成的电流镜113耦接至参考电流源111及反馈节点FT1。其中,晶体管MN11及MN13分别接收参考电流IB1及IB2,而晶体管MN32则镜射晶体管MN13所接收的参考电流IB2以产生固定电流IR2,并使固定电流IR2流通至反馈节点FT1。
参考电流源111譬如可包括电流源IBIAS1及IBIAS2,其中电流源IBIAS1产生参考电流IB1并提供参考电流IB1至晶体管MN11及MN12,电流源IBIAS2则产生参考电流IB2并提供参考电流IB2至晶体管MN13。
此外,固定电流产生区块110还耦接至反馈节点FT2,固定电流产生区块110并提供固定电流I0流经反馈节点FT2。固定电流I0譬如可由电流源I1与晶体管MP11、MP12所构成的电流镜112所提供。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快速反应电流源200的电路图。快速反应电流源200包括固定电流产生区块210、反馈电容C1、C2、电流缓冲装置230、240以及输出电流产生区块220。快速反应电流源200与图1的快速反应电流源100的主要差异在于电流缓冲装置230、240改以串联方式耦接,并且两者控制同一个输出电流产生区块220来产生输出电流IM1。
固定电流产生区块210包括参考电流源211、由晶体管MN11、MN12、MN13、MN14及MNB3所形成的电流镜213。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电流产生区块210的动作方式与前一实施例的相类似,在此为简明起见不多作赘述。
而与快速反应电流源100类似,反馈电容C1、电流缓冲装置230以及输出电流产生区块220三者协同运作下,以于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因负载急剧增加而下降时,迅速地使负载电流IOUT增加。
具体言之,反馈电容C1耦接于输出节点DOT与反馈节点FT1之间,在当输出节点DOT上的电压发生下降的变化时,通过反馈电容C1可以将输出节点DOT的另一电压变化耦合至反馈节点FT1。电流缓冲装置230则耦接在耦合节点CT1以及反馈节点FT1间。电流缓冲装置230用以产生缓冲电流IR1,并于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发生下降变化时,回应于反馈节点FT1的对应电流变化,来改变缓冲电流IR1的电流值大小。另外,输出电流产生区块220还通过电流缓冲装置240而耦接至电流缓冲装置230,并用以于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回应于缓冲电流IR1的对应变化,而改变其所产生的输出电流IM1的电流值大小。
另一方面,反馈电容C2、电流缓冲装置240以及输出电流产生区块220三者协同运作下,以于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因负载急剧减少而增加时,迅速地使负载电流IOUT降低。
具体言之,反馈电容C2耦接于输出节点DOT与反馈节点FT2之间,在当输出节点DOT上的电压发生上升的变化时,通过反馈电容C2可以将输出节点DOT的另一电压变化耦合至反馈节点FT2。电流缓冲装置240耦接于反馈节点FT2与电流缓冲装置230之间。电流缓冲装置240用以产生缓冲电流IR2以流通反馈节点FT2,并于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发生上升变化时,回应于反馈节点FT2所对应发生的电流变化,来改变缓冲电流IR2的电流值大小。另外,输出电流产生区块220还耦接至电流缓冲装置240,并用以于输出节点DOT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回应于缓冲电流IR2的对应变化,而改变其所产生的输出电流IM1的电流值大小。
图2亦显示电流缓冲装置230及240的细部架构的一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电流缓冲装置230及240分别由缓冲晶体管MNB2以及MPB1来建构,但不限于此。缓冲晶体管MNB2的栅极耦接至固定电流产生区块210内的稳压节点BT1,其源/漏极耦接至反馈节点FT1,其漏/源极耦接至输出电流产生区块220。在此配置下,一旦输出节点DOT上的电压下降而导致反馈节点FT1上的电压对应下降时,晶体管MNB2所输出的缓冲电流IR1可以对应地增加。缓冲晶体管MPB1具有栅极耦接至固定电流产生区块210内的稳压节点BT2,其源/漏极耦接至反馈节点FT2,以及其漏/源极耦接至输出电流产生区块220。在此配置下,一旦输出节点DOT上的电压上升而导致反馈节点FT2上的电压对应上升时,晶体管MPB2所输出的缓冲电流IR2可以对应地增加。
图2亦显示输出电流产生区块220的细部架构的一较佳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输出电流产生区块220则包括由输出晶体管MP52建构的电流输出装置以及由偏压晶体管MP51建构的偏压装置来组成的偏压电流源,但不限于此。由输出晶体管MP52建构的电流输出装置,是用以依据偏压节点BB1的电压来产生输出电流IM1,且使输出电流IM1流经输出节点DOT。而偏压晶体管MP51建构的偏压装置,则用以反馈耦合节点CT1的电压,以对偏压节点BB1进行偏压。关于连接关系,输出晶体管MP52的栅极耦接至偏压节点BB1,其源/漏极耦接至电压源节点VDDT以接收电压源VDD,其漏/源极耦接至输出节点DOT。偏压晶体管MP51的栅极则耦接至偏压节点BB1,其源/漏极耦接至电压源节点VDDT以接收电压源VDD,其漏/源极耦接至耦合节点CT1。其中,偏压节点BB1与耦合节点CT1是相互耦接的。
另外,在电流输出装置与偏压装置间还可串接电阻元件RD1。仔细一点来说明,电阻元件RD1是串接在偏压晶体管MP51的栅极与偏压节点BB1间。电阻元件RD1可以防止偏压晶体管MP51的栅极上的电压的改变致使偏压晶体管MP51增加其所产生的电流来对输出晶体管MP52的栅极充电,而抑制输出晶体管MP52提供输出电流IM1的能力。
接着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压调整装置300的电路图。电压调整装置300包括运算放大器OPAMP1、驱动晶体管DM1以及快速反应电流源320。运算放大器OPAMP1一输入端接收输入电压VIN,其另一输入端接收反馈电压VFB。另外,输入电压VIN可以由所谓的能带隙(band gap)电压产生电路来提供,如此一来,可以使电压调整装置300所产生的输出电压更为稳定(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无关)。
驱动晶体管DM1的控制端(栅极)耦接至运算放大器OPAMP1的输出端,且驱动晶体管DM1的一端耦接至电源电压VDD,而另一端则耦接至分压电路310。
分压电路310耦接在电压调整装置300的驱动输出端DOT以及运算放大器OPAMP1间。其中,分压电路310用以分压驱动输出端DOT上的电压以产生反馈电压VFB。分压电路310譬如可包括串接的电阻R1及R2,并藉以将驱动输出端DOT上的电压进行分压来产生反馈电压VFB。
请特别注意,快速反应电流源320跨接在驱动晶体管DM1的两个端点(耦接电压源VDD的端点及其耦接分压电路310的端点间)。其中的快速反应电流源320可以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快速反应电流源100或200的其中之一来建构,并辅助电压调整装置300所需要产生的负载电流IOUT。而关于快速反应电流源100及300的动作细节在前述关于图1及图2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说明都有清楚的介绍,以下恕不多赘述。
综上所述,利用在快速反应电流源的输出端建构反馈电容以将输出端上的负载因电流需求的改变而产生电压变化的状态进行反馈,并藉由电流缓冲装置在对应负载的需求电流的瞬间增大或减小的状态,来进行充电或放电的动作。如此一来,快速反应电流源可以动态地依据负载的电流需求来增加或抑制所提供的输出电流,以快速且稳定的符合负载的需求。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快速反应电流源,包括:
一固定电流产生区块,耦接至一第一反馈节点,以提供一第一固定电流流经该第一反馈节点;
一第一反馈电容,耦接于一输出节点与该第一反馈节点之间,用以于该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下降或上升当中一者的变化时,将该输出节点的电压变化耦合至该第一反馈节点;
一第一电流缓冲装置,其耦接至该第一反馈节点,用以产生第一缓冲电流流通该第一反馈节点,并于该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该变化时,回应于该第一反馈节点的对应电流变化,而改变该第一缓冲电流的电流值大小;
一第一输出电流产生区块,其耦接至该第一电流缓冲装置,用以产生一第一输出电流流通该输出节点,并于该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该变化时,回应于该第一缓冲电流的对应变化,而改变该第一输出电流的电流值大小;
一第二反馈电容,耦接于该输出节点与一第二反馈节点之间,用以于该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下降或上升当中另一者的变化时,将该输出节点的另一电压变化耦合至该第二反馈节点;以及
一第二电流缓冲装置,其耦接于该第二反馈节点与该第一电流缓冲装置之间,用以产生第二缓冲电流流通该第二反馈节点,并于该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该另一变化时,回应于该第二反馈节点的对应电流变化,而改变该第二缓冲电流的电流值大小,
其中该第一输出电流产生区块还耦接至该第二电流缓冲装置,用以于该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该另一变化时,回应于该第二缓冲电流的对应变化,而改变该第一输出电流的电流值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反应电流源,其中该第一与第二电流缓冲装置还分别耦接至该固定电流产生区块内的第一与第二稳压节点,分别用以依据该第一稳压节点的电压与该第一反馈节点的电压来产生该第一缓冲电流,以及依据该第二稳压节点的电压与该第二反馈节点的电压来产生该第二缓冲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反应电流源,其中
该第一电流缓冲装置包括:
一第一缓冲晶体管,其具有一栅极耦接至该固定电流产生区块内的一第一稳压节点,源/漏极耦接至该第一反馈节点,以及漏/源极耦接至该第一输出电流产生区块;
该第二电流缓冲装置包括:
一第二缓冲晶体管,其具有一栅极耦接至该固定电流产生区块内的一第二稳压节点,源/漏极耦接至该第二反馈节点,以及漏/源极耦接至该第一输出电流产生区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反应电流源,其中该第一与第二电流缓冲装置还皆于一第一耦合节点处与该第一输出电流产生区块相耦接,并分别于该输出节点的电压发生该变化与该另一变化时,回应该第一与第二反馈节点的对应电流变化,而改变该第一耦合节点的电压位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反应电流源,其中该第一输出电流产生区块包括一第一偏压电流源,用以依据一第一偏压节点的电压来产生该第一输出电流,其中该第一偏压节点的电压依据该第一耦合节点的电压而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反应电流源,其中该第一输出电流产生区块包括一第一偏压电流源,该第一偏压电流源包括:
一第一电流输出装置,其耦接至一第一偏压节点与该输出节点之间,用以依据该第一偏压节点的电压来产生该输出电流流经该输出节点;以及
一第一偏压装置,其通过该第一偏压节点与该第一电流输出装置相耦接,通过一第一耦合节点而与该第一与第二缓冲装置相耦接,用以反馈该第一耦合节点的电压,以对该第一偏压节点进行偏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反应电流源,其中该第一电流输出装置包括一第一输出晶体管,其具有一栅极耦接至该第一偏压节点,源/漏极耦接至一第一电压源节点,以及漏/源极耦接至该输出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反应电流源,其中该第一偏压装置包括一第一偏压晶体管,其具有一栅极耦接至该第一偏压节点,源/漏极耦接至一第一电压源节点,以及漏/源极耦接至该第一耦合节点,其中该第一偏压节点还连接至该第一耦合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反应电流源,其中该第一偏压电流源还包括:
一第一电阻元件,其耦接于该第一偏压晶体管的栅极与该第一偏压节点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反应电流源,其中该固定电流产生区块包括:
一参考电流源,用以产生至少一参考电流;以及
一第一电流镜,其耦接至该参考电流源与一第一反馈节点之间,以依据该至少一参考电流产生该第一固定电流流通该第一反馈节点。
CN201110174326.2A 2011-06-24 2011-06-24 快速反应电流源 Active CN102841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4326.2A CN102841624B (zh) 2011-06-24 2011-06-24 快速反应电流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4326.2A CN102841624B (zh) 2011-06-24 2011-06-24 快速反应电流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1624A CN102841624A (zh) 2012-12-26
CN102841624B true CN102841624B (zh) 2015-09-16

Family

ID=47369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4326.2A Active CN102841624B (zh) 2011-06-24 2011-06-24 快速反应电流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16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26574B2 (en) 2013-03-18 2018-07-1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ulti-load drive circuit
CN103744462B (zh) * 2013-10-22 2015-11-18 中山大学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瞬态响应增强电路及其调节方法
JP6244194B2 (ja) * 2013-12-13 2017-12-06 エスアイアイ・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ボルテージレギュレータ
TWI514104B (zh) 2014-07-11 2015-12-2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用於穩壓器之電流源及其穩壓器
CN105278601B (zh) * 2014-07-21 2017-03-01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稳压器的电流源及其稳压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0937A (zh) * 2004-07-27 2006-03-01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电压变动检测功能的调节器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5827B2 (en) * 2002-12-23 2007-04-17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w dropout regulator capable of on-chip implementation
JP4029812B2 (ja) * 2003-09-08 2008-01-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定電圧電源回路
US7218083B2 (en) * 2005-02-25 2007-05-15 O2Mincro, Inc. Low drop-out voltage regulator with enhanced frequency compens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0937A (zh) * 2004-07-27 2006-03-01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电压变动检测功能的调节器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velopment of Energy-Efficient Fast-Transient CMOS Low-Dropout Regulators for SoC Applications;Ka Nang Leung, Marco Ho, Jianping Guo and Pui Ying Or;《Circuits and Systems》;20110318;第305-308页及图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1624A (zh)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1624B (zh) 快速反应电流源
US9323263B2 (en) Low dropout regulator with hysteretic control
US9146569B2 (en) Low drop out regulator and current trimming device
EP2541363B1 (en) LDO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US9651958B2 (en) Circuit for regulating startup and operation voltag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5779490B2 (ja) 線形増幅回路
US20060192538A1 (en) Low drop-out voltage regulator with enhanced frequency compensation
CN110968145B (zh) 低压降稳压电路及其稳压方法
JP2017037493A (ja) ボルテージレギュレータ
US20120153909A1 (en) Hybrid fast-slow passgate control methods for voltage regulators employing high speed comparators
CN103135648A (zh)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TWI447556B (zh) 快速反應電流源
CN112506260A (zh) 一种负载电流切换快速响应ldo电路
WO2018231470A1 (en) Cascaded ldo voltage regulator
US8975883B2 (en) Soft start scheme under low voltage power
JP5043704B2 (ja) レギュレータ回路
Dwibedy et al. Fully on chip low dropout (LDO) voltage regulator with improved transient response
KR101449133B1 (ko) 복수개의 에러 엠프를 가지는 저 드롭아웃 전압 레귤레이터
US10088857B1 (en) Highly granular voltage regulator
US20240126317A1 (en) Low dropout regulator
CN101282076A (zh) 多模块电流共享方案
JP4456091B2 (ja) 電圧発生回路、ボルテージレギュレータ、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携帯端末機器
US9654074B2 (en)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circuit, controller of main amplifier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CN218920398U (zh) 一种轨对轨输出的控制导引电路
JP6363386B2 (ja) レギュレータ及び半導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