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5128A - 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5128A
CN102835128A CN2011800062873A CN201180006287A CN102835128A CN 102835128 A CN102835128 A CN 102835128A CN 2011800062873 A CN2011800062873 A CN 2011800062873A CN 201180006287 A CN201180006287 A CN 201180006287A CN 102835128 A CN102835128 A CN 102835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lead
unit
housing
loud 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62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久尾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35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51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Earpiece supports, e.g. ear hoo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能够稳定地钩挂在用户外耳上方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引线(2)被弯曲以便被悬挂在用户的外耳A上方。扬声器单元(10)具有用以保持引线(2)的保持单元(13)。保持单元(13)将引线(2)保持在引线(2)上远离端部(2a)的位置处,使得端部(2a)与由保持单元(13)保持的这部分引线(2)之间的引线(2)发生弯曲。保持单元(13)被构造为使得引线(2)可以相对于保持单元(13)移动。

Description

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用来放置在用户耳朵上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如耳机和头戴式耳机,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以提高用户耳朵上的放置稳定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会使用被放置在用户耳朵上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如耳机。传统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包括:具有被钩挂在用户外耳上方的钩形悬挂单元的装置;以及具有包围外耳的框架性悬挂单元的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在传统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中,悬挂单元由诸如塑料之类的树脂形成。
引用列表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公报第2009-5512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中,悬挂单元因用户的外耳尺寸或大或小,因此便存在悬挂单元不能被稳定地钩挂在用户外耳上方的情况。
鉴于上述问题进行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被稳定地钩挂在用户外耳上方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是要被放置在用户耳朵上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并且包括:扬声器单元,其包括扬声器;以及引线,其具有被连接到该扬声器单元的一个末端。引线被弯曲以便被钩挂在用户的外耳上方。扬声器单元设有保持该引线的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将该引线保持在远离该引线的一个末端的引线上的位置处,使得这个末端与由该保持单元保持的这部分引线之间的引线发生弯曲。该保持单元被构造为使得该引线可相对于该保持单元移动。
根据本发明,通过调节保持单元保持引线的位置,可以改变钩挂在外耳上方的这部分引线的长度,以适应用户的外耳尺寸。因此,可以将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稳定地钩挂在耳朵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引线可以发生弯曲以便被钩挂在用户的外耳上方,并且可接着向下延伸,并且保持单元可以保持该引线向下延伸的部分。根据这个方面,可以通过使引线相对于保持单元向下移动来调节引线的弯曲部分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在保持单元中设有孔,并且引线穿过保持单元中的该孔。由于这种构造,可以使引线相对于保持单元平滑地滑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扬声器单元具有容纳扬声器的壳体,并且保持单元自该壳体延伸并且通过其末端来保持引线。根据这个方面,可以将引线保持在远离用户耳朵的位置处,并且因此可以抑制耳朵与引线之间的不期望干扰。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扬声器单元可以具有连接单元,其中该连接单元被形成为自容纳扬声器的壳体延伸,并且该引线的一个末端可以被连接到该连接单元的前端。根据这个方面,由于可以在远离用户耳朵的位置处将引线连接到扬声器单元,所以可以抑制用户耳朵与引线之间的不期望干扰。
另外,在这个方面中,连接单元可以自壳体延伸,并且可以沿引线的一个末端侧的延伸方向发生弯曲。由于这种构造,当拉动引线时,可以减少被施加到引线的这个末端的负荷,其中该引线的这个末端被连接到连接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扬声器单元可以具有连接单元,其中引线的一个末端被连接到该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位于扬声器前方,引线可以自壳体向上延伸,并且接着向下发生弯曲,并且保持单元可以将该引线保持在扬声器下方的位置处。根据这个方面,可以使连接单元与保持单元之间的这部分引线具有包围用户外耳的圆弧形。接着,在这个方面中,由于该圆弧形部分的一个末端侧和另一末端侧分别由连接单元和保持单元支持,所以可以通过使引线相对于保持单元移动,藉以在维持引线形状的情况下缩短该圆弧形部分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扬声器单元可以具有容纳扬声器的壳体,并且保持单元可以自该壳体沿扬声器的半径方向和扬声器面对的方向倾斜延伸。根据这个方面,当使用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时,保持单元可将引线保持在靠近用户头部的位置处。因此,可以使引线的弯曲部分的一部分靠近用户的头部。结果,可将该引线更稳定地钩挂在用户的外耳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扬声器单元可以具有连接单元,其中引线的一个末端被连接到连接单元,并且该连接单元可由弹性材料形成。根据整个方面,当拉动引线时,连接单元会发生变形。结果,可以减少被施加到引线的这个末端的负荷。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保持单元可由弹性材料形成。根据这个方面,当外力作用在由保持单元保持的这部分引线上时,保持单元会发生变形。结果,轻松地维持了保持单元保持引线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扬声器单元可以具有容纳扬声器的壳体,并且该壳体可被设置为使得该扬声器能够面向彼此相对的两个方向。根据这个方面,可以将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放置在用户的左耳和右耳上。
在这个方面中,扬声器单元可以具有可旋转地支持壳体的支持单元。通过这样,扬声器的取向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发生改变。
在这个方面中,扬声器单元可以具有支持壳体的支持单元。接着,保持单元可被设置为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处,引线被保持在沿这两个方向的一者偏离支持单元的位置的位置处,在第二位置处,引线被保持在沿另一方向偏离支持单元的位置的位置处。通过这样,即使将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放置在用户的任一耳朵上时,也能够使引线的弯曲部分的一部分靠近用户的头部,从而将引线稳定地钩挂在用户的外耳上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耳机的侧视图。该附图示出了被放置在用户耳朵上的耳机。
图2是耳机的侧视图。
图3是从其斜后方所观看到的耳机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2中所示的箭头IV的方向所观看到的耳机的视图。
图5是沿图2中所示的直线V-V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耳机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6中所示的直线VII-VII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耳机的侧视图。
图9是从图8中所示的箭头IX的方向所观看到的图8的耳机的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的侧视图。
图11是从图10中所示的箭头XI所观看到的图10中所示的头戴式耳机的视图。
图12是从图10中所示的箭头XII所观看到的图10中所示的头戴式耳机的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的示例,即耳机1。图1及图2是耳机1的侧视图。图1示出了被放置在用户耳朵上的耳机1。图3是从其斜后方所观看到的耳机1的立体图。图4是沿图2中所示的箭头IV的方向所观看到的耳机1的视图。图5是沿图2中所示的直线V-V的剖视图。注意,尽管图1至图4示出了被放置在用户左耳上的扬声器单元10,但是耳机1还包括被放置在用户右耳上的扬声器单元。同时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佩戴耳机1的用户所面对的方向为耳机1的前方(图1或图2中的X1所表示的方向)。同时注意,佩戴耳机1的用户的头部的左、右方向为耳机1的左、右方向(图4中的Y1-Y2所表示的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耳机1包括:包括扬声器11a的扬声器单元10;以及被连接到扬声器单元10的引线2。另外,如下所述,扬声器单元10具有保持引线2的保持臂(保持单元)13。保持臂13将引线2保持在远离末端2a的引线2上的位置处,使得其末端2a与由保持臂13保持的这部分引线之间的引线2发生弯曲。扬声器单元10还具有容纳扬声器11a的壳体11。耳机1是所谓的内耳型耳机,并且当使用耳机1时,壳体11插在用户的耳道中。另外,在本示例中,耳机1具有被连接到引线2的连接臂(连接单元)12。
如图2所示,连接臂12被设置为自壳体11沿扬声器11a的半径方向延伸。在此,连接臂12自壳体11向前(沿与扬声器11a输出音频的方向和上-下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延伸。具体而言,壳体11被安装在连接臂12的基体12a上,并且连接臂12自基体12a向前延伸(见图3)。壳体11被安装在基体12a上,并且自基体12a侧沿左、右方向的任一者(在此,沿右方)突起。扬声器11a被配置在壳体11中面向上述一个方向。
引线2被连接到比扬声器11a更靠前的扬声器单元10。在本示例中,引线2的末端2a被连接到连接臂12的上端。连接臂12的上端向上弯曲,并且引线2自连接臂12向上延伸。换言之,引线2的末端2a在沿连接臂12上端侧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当连接臂12接近上端时,其逐渐变薄。注意,连接臂12的上端侧可向上弯曲。换言之,连接臂12可以变弯,使得其上端侧在沿引线2的末端2a侧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引线2具有可挠性,并且可以发生弯曲以便钩挂在用户的外耳A上方。在本示例中,引线2自被连接到连接臂12的末端2a向上并斜向后延伸,并且向下弯曲。接着,引线2进一步向下延伸。引线2的弯曲部分具有在用户外耳A的上侧及后侧上延伸的圆弧形。另外,在本示例中,引线2还在连接臂12内朝向扬声器11a延伸,并且引线2的电线被电连接到扬声器11a。如下所述,连接臂12由硬度比引线2高的材料形成。连接臂12控制着形成在连接臂12中的这部分引线2的变形。
如上所述,扬声器单元10具有保持引线2的保持臂13。保持臂13将引线2保持在远离末端2a的引线2上的位置处,使得其末端2a与由保持臂13保持的这部分引线之间的引线2发生弯曲。在本示例中,引线2的末端2a比扬声器11a更靠前。换句话说,保持臂13将引线2保持在扬声器11a下方的位置处。接着,位于末端2a与由保持臂13保持的这部分引线之间的引线2大致具有圆弧形。
如图2所示,保持臂13被设置为自壳体11沿扬声器11a的半径方向延伸。在本示例中,保持臂13自壳体11向下延伸。更具体而言,保持臂13自连接臂12的基体12a向下延伸,其中壳体11被安装在连接臂12的基体12a上。因此,保持臂13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12的延伸方向(在此,前方)大致垂直,并且连接臂12与保持臂13作为一个整体大体上被形成为L形。另外,保持臂13自壳体11向下延伸,因此当使用耳机1时,其位于用户耳垂B的外侧。注意,尽管在本示例中,连接臂12与保持臂13之间的角度大致为直角,但是连接臂12与保持臂13之间的角度可以是钝角或锐角。
保持臂13自壳体11向下延伸,并且通过其下端来保持引线2。如上所述,引线2被弯曲以便被钩挂在用户的外耳A上,并接着向下延伸。保持臂13的下端保持引线2向下延伸的部分。接着,保持臂13下端与连接臂12上端之间的这部分引线2弯曲成圆弧形。换言之,引线2的圆弧形部分的一端(即,末端2a)与另一端(由保持臂13保持的部分)分别被连接到连接臂12的上端和保持臂13的下端。因此,引线2的圆弧形部分、连接臂12和保持臂13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闭合的形状。在本示例中,连接臂12具有自连接臂12的基体12a向前延伸的棒形,保持臂13具有自连接臂12的基体12a向后延伸的棒形。因此,连接臂12、保持臂13和引线2的圆弧形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被形成为闭合的框架形。
保持臂13被构造为可使引线2相对于保持臂13移动。具体而言,保持臂13将引线2保持在引线2上的位置可以通过使引线2相对于保持臂13移动来调节。在本示例中,如图5所示,在保持臂13的下端处设有孔13b,其沿上-下方向贯穿该下端。孔13b的内径与引线2的外径相对应,并且引线2向下延伸穿过该孔13b。因此,引线2可沿上-下方向相对于保持臂13的下端滑动。在本示例中,在保持臂13的下端出形成了一对突起13c,其沿扬声器11a所面对的方向(扬声器11a输出声音的方向;以下为扬声器的指向方向,在本示例中为右方(图5中的Y所表示的方向))突起。孔13b被设置在突起13c之间,并且突起13c裹着引线2。注意,如图5所示,突起13c的尖端彼此分离。因此,可以从保持臂13中取出引线2。
如图4所示,保持臂13向下并且沿扬声器的指向方向倾斜延伸。因此,保持臂13的下端的左-右方向位置会沿扬声器的指向方向偏离连接臂12的位置。由于这种构造,当将耳机1放置在耳朵上时,引线2被保持臂13保持在用户头部附近的位置处。结果,钩挂在外耳A上方的这部分引线2(即,弯曲部分)靠近用户的头部,并且将引线2稳定地钩挂在用户的外耳A上方。另外,确保了钩挂在外耳A上方的这部分引线2与保持臂13之间的间隙。因此,当耳机1被放置在耳朵上时,用户的耳垂B能够位于该间隙中。因此,可以抑制引线2与用户耳垂B之间的干扰。注意,在本示例中,保持臂13向下延伸,并且沿扬声器的指向方向缓慢弯曲。
如上所述,引线2具有可挠性。因此,当引线2被用户向下牵拉并由此相对于保持臂13向下移动时,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引线2的弯曲部分变短。结果,引线2的弯曲部分的尺寸会变得适合于用户的外耳A的尺寸,以便稳定耳机1的放置。
另外,如图4所示,当引线2相对于保持臂13向下移动时,引线2的弯曲部分的长度变短,并且该弯曲部分与臂12及13之间的空间因此变窄。结果,用户的外耳A被夹置在引线2与壳体11之间,并且耳机1因此被稳定地放置在用户的耳朵上。
保持臂13和连接臂12由硬度比引线2高的材料形成。在本示例中,保持臂13和连接臂12由硬度比引线2高的弹性材料一体形成。具体而言,保持臂13和连接臂12由高弹体(elastomer)和抑制该高弹体变形的芯材形成。结果,当向下拉动引线2时,连接臂12会略微向上弯曲,因此能够减少被施加到引线2的负荷。另外,当外力作用在由保持臂13保持的这部分引线2上时,保持臂13会发生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引线2从保持臂13中脱落。注意,可以将芯材设置在从连接臂12的基体12a到连接臂12的中间位置的部分中,并且不可以将这样的芯材设置在连接臂12的上端侧上。同样地,可以将芯材设置在从连接臂12的基体12a到保持臂13的中间位置的部分中,并且不可以将这样的芯材设置在保持臂13的下端侧上。注意,壳体11由树脂,例如塑料形成,并且被安装在臂12及13上。
保持臂13和连接臂12可由诸如塑料之类的树脂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壳体11和连接臂12可以一体地形成,并且可以将保持臂13安装在连接臂12或壳体11上。此外,保持臂13和壳体11可以一体地形成,并且可以将连接臂12安装在保持臂13或壳体11上。
如上所述,在耳机1中,引线2发生弯曲以便被钩挂在用户的外耳A上方。另外,扬声器单元10具有保持引线2的保持臂13。保持臂13将引线2保持在远离末端2a的引线2上的位置处,使得其末端2a与由保持臂13保持的这部分引线之间的引线2发生弯曲。另外,保持臂13被构造为使得引线2可以相对于保持臂13移动。因此,可以调节保持臂13保持引线2的位置,并且可以因此改变钩挂在外耳A上方的这部分引线A的长度。结果,不管用户外耳A的尺寸如何,都可以将耳机1稳定地钩挂在用户的耳朵上方。
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耳机1,并且可以作出各种更改。例如,在上面的描述中,除了保持臂13之外,耳机1还设置了连接臂1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设有连接臂12的耳机1。在这样的耳机中,引线2的末端2a可被直接连接到壳体11,并且引线2可以自壳体11向前延伸,并且可以向上弯曲。
另外,保持臂13将引线2保持在扬声器11a下方的位置处。但是,保持臂13可以被形成为向前延伸,并且将引线2保持在扬声器11a前方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引线2可被形成为围绕用户耳朵的环形。另外,连接臂12在扬声器11a前方的位置处被连接到引线2的末端2a。但是,连接臂12也可以在扬声器11a下方的位置处被连接到引线2的末端2a。在这种情况下,引线2也可被形成为围绕用户耳朵的环形。
另外,在上面的描述中,保持臂13具有一对突起13c,并且可使引线2贯穿被设置在突起13c之间的孔13b。但是,保持臂13的下端可被形成为管形,并且可使引线2穿过该管形下端。
另外,被包括在保持臂13中的突起13c自保持臂13的下端沿扬声器的指向方向突起。但是,突起13c可自保持臂13的下端向前突起。图6及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耳机100的视图。图6是耳机100的侧视图,并且图7是沿图6中所示的直线VII-VII的剖视图。迄今为止,在这些附图中,与上述描述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如图6所示,耳机100具有保持臂113。一对向前突起的突起113c形成在保持臂113的下端处。孔113b设置在突起113c之间,并且引线2向下延伸穿过该孔113b。由于这种构造,当用户拉动引线2时,可以抑制引线2从保持臂113中脱落。也就是说,由于保持臂113保持了斜向前延伸的这部分引线2,所以当用户向下拉动引线2时,将保持臂113的下端压向后方的力(图6中的F)作用在下端上。在耳机1中,由于突起13c自保持臂13的下端沿扬声器的指向方向突起,所以力F作用在一个突起13c上,并且这个突起13c可能会发生变形。在耳机100中,由于突起113c自保持臂113的下端向前突起,所以力F作用的保持臂113的下端上,并且因此抑制了突起113c的变形。结果,轻松地维持了引线2被保持臂113保持的状态。
另外,在耳机1中,引线2穿过被设置在保持臂13下端处的孔13b,其中引线2可通过孔13b相对于保持臂13移动。但是,除了设有孔13b的上述保持单元13之外,扬声器单元10还可设有保持引线2的回形针状(clip-like)保持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回形针状保持单元会打开以从中释放引线2,其中引线2可通过这样相对于保持单元平滑地移动。图8及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耳机200的视图。图8是耳机200的侧视图,并且图9是从图8中所示的箭头IX所观看到的耳机200的视图。
如图8所示,耳机200具有扬声器211a,其中该扬声器211a具有比包括在耳机1中的扬声器11a更大的直径。容纳扬声器211a的壳体211被配置为当耳机200被使用时,在用户的耳道外部处面对耳朵。
扬声器单元210具有被连接到引线202的末端202a的连接单元212。连接单元212被设置在壳体211的外边缘处,并且比扬声器211a更靠前。因此,引线202的末端202a在扬声器211a的前侧上被连接到扬声器单元210。在耳机200中,引线202也被弯曲,以便被钩挂在用户的外耳A上方。具体而言,引线202自末端202a向上延伸,并且向后(X1所表示的方向)弯曲。接着,引线202向下延伸。因此,引线202弯曲成包围用户外耳A的上侧及后侧的圆弧形。
如图9所示,扬声器单元210设有保持引线202的保持单元213。保持单元213被形成为回形针状。具体而言,保持单元213具有自壳体211的边缘向下并斜向后延伸的固定单元213b;以及沿固定单元213b向下并斜向后延伸的运动单元213c。运动单元213c被支持,使得运动单元213c的尖端和固定单元213b的尖端可以打开且闭合。在本示例中,支承单元213d被配置在固定单元213b与运动单元213c之间,并且运动单元213c由该支承单元213d支持。运动单元213c通过被配置在固定单元213b与运动单元213c之间的弹簧(未示出)沿运动单元213c的尖端和固定单元213b的尖端闭合的方向偏置,并且将引线2夹置在固定单元213b与运动单元213c之间。另外,引线2通过固定单元213b的尖端和运动单元213c的尖端的打开而相对于保持单元213滑动。
注意,如图9所示,固定单元213b和运动单元213c向下并沿扬声器的指向方向(在此为右方(Y1所表示的方向)倾斜延伸。因此,固定单元213b的尖端和运动单元213c的尖端将引线2保持在沿扬声器的指向方向远离壳体211的位置处。另外,衬垫213e被安装在固定单元213b上。当耳机200被使用时,衬垫213e会避免固定单元213b与用户的耳朵或头部发生接触。
另外,可将本发明施加到具有扬声器和麦克风的头戴式耳机(headset)。图10至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300。图10是头戴式耳机300的侧视图。图11是从图10中所示的箭头XI的方向所观看到的头戴式耳机300的视图。图12是从图11中所示的箭头XII的方向所观看到的头戴式耳机300的视图。
如图10所示,头戴式耳机300具有:包括扬声器311a的扬声器单元310;被连接到扬声器单元310的引线302。扬声器单元310具有在侧视图中大体上呈圆形的壳体311,并且扬声器311a被容纳在壳体311中。在本示例中,扬声器311a还被配置为当头戴式耳机300被使用时,在用户的耳道外部处面对耳朵。
扬声器单元310具有连接单元312,其中引线302的一个末端302a被连接到该连接单元312。在本示例中,连接单元312自壳体311的下侧沿壳体311的边缘向前并斜向后延伸。引线302的一个末端302a在壳体311的前侧上被连接到连接单元312的前端。
如图10所示,引线302发生弯曲,以便被钩挂在用户的外耳A上方。具体而言,引线302自一个末端302a向上延伸,并且弯曲成包围用户外耳A的上侧和后侧的圆弧形。当使用头戴式耳机300时,该弯曲部分被钩挂在用户的外耳A上方。引线302在壳体311下方的位置处向前并斜向下延伸。在引线302的另一末端处设有麦克风302b。
如图10所示,扬声器单元310设有保持臂313,其中该保持臂313自连接单元312的基体312b向下延伸,并且保持引线302。保持臂313将引线302保持在远离引线302的一个末端302a的引线302上的位置处,并且由保持臂313保持的这部分引线与一个末端302a之间的引线302被弯曲。
保持臂313被构造为使得引线302可以相对于保持臂313移动。在本示例中,在保持臂313中设有孔313a,其大致沿前-后方向贯穿该保持臂313(见图11)。引线302向前并斜向下延伸穿过孔313a,并且可沿前-后方向相对于保持臂313滑动。引线302还具有可挠性,因此当用户向前拉动引线302时,引线302相对于保持臂313向前滑动。结果,引线302的弯曲部分的长度变短。结果,引线302的弯曲部分的尺寸变得适合于用户外耳A,并且因此将引线2固定地钩挂在用户的外耳A上方。
如图10或图12所示,在头戴式耳机300中,壳体311可相对于连接单元312和保持臂313旋转,使得扬声器311a能够面向彼此相对的两个方向。在本示例中,连接单元312设有将引线302电连接到扬声器311a的插头(支持单元)314,并且壳体311被该插头314可旋转地支持。具体而言,插头314自位于壳体311下方的连接单元312的基体312b朝壳体311的中C向上突起,并且被插在壳体311中。插头314被形成为圆柱形。因此,壳体311可绕插头314旋转。接着,壳体311在扬声器311a面向右方(图12中的Y1所表示的方向)的位置(由图12中的实线所表示的壳体311的位置)与扬声器311a面向左方(图12中的Y2所表示的方向)的位置之间旋转。因此,可以将头戴式耳机300放置在用户的左耳和右耳上。
如图11所示,保持臂313自连接单元312的基体312b向下延伸,并且沿扬声器的指向方向(图11中的右方)发生倾斜。因此,被设置在保持臂313中的孔313a的位置会沿扬声器的指向方向偏离插头314的左-右方向位置。也就是说,保持臂313将引线302保持在沿扬声器的指向方向(在此为右方)远离插头314位置的位置处。
如上所述,壳体311被可旋转地支持。因此,保持臂313还被构造为是可移动的。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保持臂313可在第一位置(图11中的实线所表示的保持臂313的位置)与第二位置(图11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保持臂313的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处,引线302被保持在沿右方偏离插头314左、右方向位置的位置处,在第二位置处,引线302被保持在沿左方偏离插头314左、右方向位置的位置处。在本示例中,保持臂313被构造为使得其倾斜方向会沿左或右方向发生改变。具体而言,保持臂313的基体经由轴313c被耦合到连接单元312,其中该轴313c被配置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因此,保持臂313沿左或右方向绕轴313c移动。
因此,即使将头戴式耳机300放置在用户的任一耳朵上,引线302的弯曲部分的位置也能够靠近用户的头部,从而将引线302稳定地钩挂在用户的外耳A上方。另外,即使将头戴式耳机300放置在用户的任一耳朵上,也会确保引线302的弯曲部分与连接单元312的基体312b之间的间隙,从而将用户的耳垂B布置在该间隙中。
注意,在头戴式耳机300中,扬声器单元310被构造为使得扬声器311a的取向可以面向左、右两个方向。因此,保持臂313也可被可移动地设置。但是,头戴式耳机没有必要设有这样的机构。
例如,在图13所示的头戴式耳机400中,扬声器单元410具有:容纳扬声器411a的壳体411;被设置为向前延伸的连接单元412;以及自连接单元412的基体412a向下延伸的保持臂413。连接单元412的基体412a被安装在壳体411的一侧上,并且扬声器411a相对于连接单元412的取向被固定。注意,在头戴式耳机400中,引线402的一个末端402a也在壳体411的前侧上被连接到连接单元412的前端。引线402自这个末端402a向上延伸,接着向后发生弯曲以便被钩挂在用户的外耳A上方。引线402在壳体411下方的位置处向前并斜向下延伸,并且在引线402的另一末端处设有麦克风402b。保持臂313自连接单元412的基体412a向下延伸,并且将引线402保持在壳体411下方的位置处。

Claims (13)

1.一种被放置在用户耳朵上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扬声器单元,所述扬声器单元包括扬声器;以及
引线,所述引线具有被连接到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一个末端,其中
所述引线被弯曲以便被钩挂在用户的外耳上方,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保持所述引线的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将所述引线保持在远离所述引线的所述一个末端的所述引线上的位置处,使得所述一个末端与由所述保持臂保持的这部分引线之间的所述引线发生弯曲,并且
所述保持单元被构造为使得所述引线可以相对于所述保持单元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引线被弯曲以便被钩挂在用户的外耳上方,并且接着向下延伸,并且
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所述引线向下延伸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在所述保持单元中设有孔,并且所述引线贯穿所述保持单元中的所述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容纳所述扬声器的壳体;并且
所述保持单元自所述壳体延伸,并且通过其末端来保持所述引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连接单元,其中所述连接单元被形成为自容纳所述扬声器的壳体延伸,并且
所述引线的所述一个末端被连接到所述连接单元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单元自所述壳体延伸,并且沿所述引线的所述一个末端侧的延伸方向发生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连接单元,其中所述引线的所述一个末端被连接到所述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位于所述扬声器前方,
所述引线自所述连接单元向上延伸,并且接着向下发生弯曲,并且
所述保持单元将所述引线保持在所述扬声器下方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容纳所述扬声器的壳体,并且
所述保持单元自所述壳体沿所述扬声器的半径方向和所述扬声器面对的方向倾斜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连接单元,其中所述引线的所述一个末端被连接到所述连接单元,并且
所述连接单元由弹性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单元由弹性材料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容纳所述扬声器的壳体,并且
所述壳体被设置为使得所述扬声器面向彼此相对的两个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可旋转地支持所述壳体的支持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支持所述壳体的支持单元,并且
所述保持单元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引线被保持在沿所述两个方向的一者偏离所述支持单元的位置的位置处,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引线被保持在沿另一方向偏离所述支持单元的所述位置的位置处。
CN2011800062873A 2010-01-22 2011-01-18 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 Pending CN1028351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1991 2010-01-22
JP2010011991A JP5440204B2 (ja) 2010-01-22 2010-01-22 携帯型音声出力装置
PCT/JP2011/050698 WO2011090009A1 (ja) 2010-01-22 2011-01-18 携帯型音声出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5128A true CN102835128A (zh) 2012-12-19

Family

ID=44306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62873A Pending CN102835128A (zh) 2010-01-22 2011-01-18 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67774B2 (zh)
EP (1) EP2528353A1 (zh)
JP (1) JP5440204B2 (zh)
CN (1) CN102835128A (zh)
WO (1) WO20110900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63958B2 (en) 2014-11-07 2018-08-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arpiece attachment devices
US10812893B2 (en) * 2018-08-31 2020-10-20 Bose Corporation Arm for napeband-style earphone system
JP7143706B2 (ja) * 2018-09-27 2022-09-29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コード係合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ヤホン
JP7299750B2 (ja) * 2019-05-13 2023-06-28 株式会社ベネッセ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025395A (zh) * 2022-04-21 2022-09-09 江西旺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智能耳蜗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1893A (zh) * 1997-07-18 1999-03-24 固昌有限公司 可调式耳机
CN101147420A (zh) * 2005-03-22 2008-03-19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声装置
JP2009212947A (ja) * 2008-03-05 2009-09-17 Sony Corp ヘッドホ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5166A (en) * 1974-04-23 1975-10-28 Frank P Mccrink Earplug attached to an elastic band
US4289938A (en) * 1979-11-23 1981-09-15 Zichy Theodore B R Voice amplification apparatus
JPS58136199A (ja) 1982-02-09 1983-08-13 Pilot Pen Co Ltd:The 片耳送受話型イヤ−マイクロホン
JPS6340091U (zh) * 1986-08-30 1988-03-15
US4917504A (en) * 1989-05-05 1990-04-17 Plan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s headset
TW311796U (en) * 1996-12-09 1997-07-21 Cotron Corp Shaft frame structure
US7542582B2 (en) * 2001-05-29 2009-06-02 Step Communication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earpiece
US20030002706A1 (en) * 2001-06-13 2003-01-02 Keliiliki Shawn P. Adjustable earphones for personal audio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3941057B2 (ja) 2003-05-28 2007-07-04 フォ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耳掛け式イヤホン
US7231056B2 (en) * 2004-02-20 2007-06-12 Jdi Jing Deng Industrial Co., Ltd. Ear-hook earphone with microphone
WO2007095572A2 (en) * 2006-02-14 2007-08-23 Dean Thomas M Audio earbud carrier
US8428289B2 (en) * 2007-06-13 2013-04-23 Innovelis, Inc. Headphone adaptation and positioning device
JP4482833B2 (ja) 2007-08-23 2010-06-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装置
JP4705136B2 (ja) * 2008-09-16 2011-06-22 美恵子 露崎 ヘッドホン機能付携帯電話
US8019111B2 (en) * 2008-11-03 2011-09-13 Arian Soheili Interchangeable headphone earhook support
US8320603B2 (en) * 2008-11-17 2012-11-27 BASS Robert Earphone ear loop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1893A (zh) * 1997-07-18 1999-03-24 固昌有限公司 可调式耳机
CN101147420A (zh) * 2005-03-22 2008-03-19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声装置
JP2009212947A (ja) * 2008-03-05 2009-09-17 Sony Corp ヘッドホ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28353A1 (en) 2012-11-28
JP2011151648A (ja) 2011-08-04
US20120288133A1 (en) 2012-11-15
JP5440204B2 (ja) 2014-03-12
US8867774B2 (en) 2014-10-21
WO2011090009A1 (ja) 201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5128A (zh) 便携式音频输出装置
US9307311B2 (en) Adjustable earpiece device
US10129630B2 (en) Floating-cup pivot for head-worn audio devices
US10219068B2 (en) Headset with major and minor adjustments
CN103188582A (zh) 带有开闭型外壳的耳机
WO2016002150A1 (ja) ヘッドホン
US20200177985A1 (en) Seamless Pivot for Head-Worn Audio Devices
CN101068091A (zh) 超小型化音圈电机
JP2011130334A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及び骨伝導ヘッドホン装置
CN104378706A (zh) 耳机型音响装置
KR20100038487A (ko) 하부 행거를 구비하는 이어폰
US20080152180A1 (en) Film-Type Audio Output Apparatus
US20140140562A1 (en) Earphone winding structure
US8311258B2 (en) Headset
US7505793B2 (en) Wireless earpiece assembly
US20070165885A1 (en) Three-dimensional skin-contact microphone device
CN206977655U (zh) 头戴式耳机的滑动臂机构
JP2011211459A (ja) マイク付きヘッドホン装置
US10341753B2 (en) Earring-type microphone
CN204291299U (zh) 耳机型音响装置
CN204906641U (zh) 一种新型防夹发头戴式耳机
CN207340126U (zh) 入耳式防脱耳机
JP2007143033A (ja) イヤホンマイク
CN216930291U (zh) 一种耳机咪杆线材的弯折装置
CN208572364U (zh) 一种耳机咪杆转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217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