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7118A - 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7118A
CN102827118A CN2012103293842A CN201210329384A CN102827118A CN 102827118 A CN102827118 A CN 102827118A CN 2012103293842 A CN2012103293842 A CN 2012103293842A CN 201210329384 A CN201210329384 A CN 201210329384A CN 102827118 A CN102827118 A CN 102827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gel
compound
different
medicinal extract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93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7118B (zh
Inventor
高雪梅
胡秋芬
杜刚
苏丽丹
李云奇
崔明珠
杨丽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293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27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27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7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7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71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异橙酮类化合物是从苏木科决明属乔木中分离得到,命名为siamauroneB,其分子式为C15H10O5,具有下述结构: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是以苏木科决明属乔木为原料,经浸膏提取、硅胶柱层析、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步骤,具体包括:将苏木科决明属乔木样品粉碎提取,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成浸膏;浸膏用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氯仿-丙酮溶液进行梯度洗脱;7:3部分进一步用硅胶柱层析、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即得。本发明经试验证明,具备很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本发明化合物结构简单,活性好;可作为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的先导性化合物。

Description

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病毒病有“植物癌症”之称, 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由于植物病毒属绝对内寄生生物, 自身无能量代谢系统, 对寄主植物细胞具有高度依赖性, 因而植物病毒病的防治一直是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一大难题。据估计,我国每年仅烟草花叶病毒一项就造成约5亿多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植物病毒药物受到了各国生物科学家的重视。以天然植物活性物质为有效成分的植物源抗病毒剂具有环境兼容性好、安全、开发成本低等优点,符合未来农药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近年来, 植物源抗病毒剂的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为此, 本实验以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T MV ) 为对象, 对铁刀木的抗病毒活性进行了研究, 以期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新型植物源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积累数据。
铁刀木是一种常绿落叶乔木,高约10米,高可达20米;树皮深灰色,稍纵裂,近平滑;嫩枝披短柔毛;小枝粗壮,疏披短柔毛,具棱条。除云南有野生外,南方各省区均有栽培。印度、缅甸、泰国有分布。 
铁刀木的木质坚硬,边材黄白色至白色,心材暗褐色至紫黑色,因心材耐腐、耐湿、不受白蚁及虫蛀危害,可供作建材、家具、雕刻或乐器。铁刀木亦因生长迅速,萌芽力强,而木材易燃、热量高、火力强,且燃烧时没有火花,西双版纳傣族的族民大量栽种作薪材之用。其叶可入药作缓泻剂;根则可用于制造驱虫药;树皮、叶及果实含单宁,可提炼栲胶;枝干上可放养紫胶虫,供作生产紫胶。本种亦因常绿、花期长、病虫害少、生长迅速及维护容易等优点,而成为行道树及防护林树种之一。
本发明从铁刀木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异橙酮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异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异橙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异橙酮类化合物是从苏木科决明属乔木中分离得到,命名为siamaurone B,其分子式为C15H10O5,具有下述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以苏木科决明属乔木为原料,经浸膏提取、硅胶柱层析、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步骤,具体包括:
A、浸膏提取:将决明属乔木样品粉碎到20~40目,以有机溶剂超声提取2~4次,每次30~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 1/4 ~ 1/2 体积时,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
B、硅胶柱一次层析:浸膏用重量比6~8倍量的160 - 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氯仿-丙酮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各部分洗脱液并浓缩,合并相同的部分;
C、硅胶柱二次层析:步骤B洗脱液的7:3部分进一步用重量比6~8倍量的160 ~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氯仿-甲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各部分洗脱液并浓缩,合并相同的部分;
D、高压液相色谱分离:C步骤洗脱液进一步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即得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
以上述方法制备的异橙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出来的:
本发明化合物为黄色固体;紫外光谱 (溶剂为甲醇),λ max (log ε): 210 (4.31), 260 (3.90), 385 (3.68) nm;红外光谱 (溴化钾压片)ν max 3434, 2915, 2862, 1668, 1624, 1462, 1375, 1126, 943, 835 cm-1;HRESIMS显示本发明化合物准分子离子峰m/z 269.0443 [M-H]- (计算值为269.0450),结合13C 和1H NMR谱(图-1和图-2,数据归属见表-1) 给出其分子式C15H10O5,不饱和度为11。
碳谱(Table 1)和 DEPT 谱中显示有7个不饱和次甲基以及8个季碳(7个不饱和、1个羰基)。红外吸收表明有羟基(3434 cm-1) 和一个酮羰基 (1668 cm-1)。氢谱信号显示一个AA′BB′芳环系统δH 8.07 (2H, d, J=8.7 Hz, H-2′,6′) and 6.89 (2H, d, J=8.7 Hz, H-3′,5′),两个对位芳香质子δH 6.61 (1H, s, H-4)和6.36 (1H, s, H-7)以及一个独立的不饱和氢δH 7.80 (1H, s, H-10)。说明该化合物为异橙酮结构。13C NMR 也证实了异橙酮骨架的存在 (δ C 169.5 s, 120.0 s, 109.4 d, 145.2 s, 147.8 s, 104.2 d, 154.8 s, 118.7 s, 142.5 d, 126.8 s, 133.0 d (2C), 116.3 d (2C), 162.4 s)。
二维谱HMBC 中 H-10 (δ H 7.81) 和 C-2 (δ C 169.5)的相关信号也进一步证实该化合物为异橙酮类化合物。 1H NMR 中AA′BB′氢信号说明一个羟基取代在 C-4′ (δ C 162.4)。化合物中双键构型由H-10的化学位移得到确定,因为E- 和Z-异橙酮的H-10化学位移受到C-2羰基影响是不同的。Z-异橙酮H-10化学位移在较高场(7.4~7.5 ppm),而E-异橙酮H-10化学位移在较低场 (7.8~8.0 ppm)。因此该化合物应为E-异橙酮(H-10化学位移在较低场δ H 7.81。HSQC谱中两个两个芳环氢δ H 6.61和6.36分别与C-4 和C-7(δ C 109.4和104.2)相关。两个羟基取代在位C-5 和C-6。至此该化合物的结构得到确定,并命名为siamaurone B。
表-1. 化合物的 1H NMR和 13C NMR数据(溶剂为CD3OD)
 
Figure 67130DEST_PATH_IMAGE002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将所述异橙酮类化合物应用于抗烟草花叶病毒的制备。
本发明异橙酮类化合物是首次被分离出来的,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测定方法确定了为异橙酮类化合物,并表征了其具体结构。经对抗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其抑制率达到31.8 ± 3.1%,具有很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比阳性对照品南宁霉素的抑制率(26.5%)高。以上结果揭示了本发明的化合物在制备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化合物结构简单活性好,可作为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的先导性化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
图2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图3为化合物的主要HMBC相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改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异橙酮类化合物C15H10O5的制备方法包括浸膏提取、硅胶柱层析、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的浸膏提取是将决明属乔木样品粉碎到20~40目,以有机溶剂超声提取2~4次,每次30~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 1/4 ~ 1/2 体积时,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
所述硅胶柱一次层析是将浸膏用重量比6~8倍量的160 - 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氯仿-丙酮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各部分洗脱液并浓缩,合并相同的部分;
所述硅胶柱二次层析是将硅胶柱一次层析步骤洗脱液的7:3部分进一步用重量比6~8倍量的160-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氯仿-甲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各部分洗脱液并浓缩,合并相同的部分;
所述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是将硅胶柱二次层析步骤洗脱液进一步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即得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
所述浸膏提取A步骤中有机溶剂为丙酮、乙醇、甲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有机溶剂浓度为70~99%,优选85~95%。
所述硅胶柱一次层析步骤中浸膏在经硅胶柱层析粗分前,用重量比1.5~3倍量的丙酮溶解后用浸膏重量比0.8~1.2倍的80~100目硅胶拌样,进一步除去杂质。
所述硅胶柱二次层析步骤中浸膏在经硅胶柱层析粗分前,用重量比1.5~3倍量的丙酮溶解后用浸膏重量比0.8~1.2倍的80~100目硅胶拌样,进一步除去杂质。
所述硅胶柱一次层析步骤中氯仿-丙酮溶液体积配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
所述硅胶柱二次层析步骤中氯仿-甲醇溶液体积配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
所述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步骤中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是采用25~40%的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0~15mL/min,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150 μL,收集25~32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
本发明所述异橙酮类化合物的应用是在制备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用原料不受地区和品种限制,均可以实现本发明,下面以来源于西双版纳的铁刀木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5 kg粉碎到40目,以70%的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4,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321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 320g的 100目硅胶拌样, 2.57Kg的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3倍丙酮溶解用100目硅胶拌样,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32%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 μL,收集26.5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2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3 kg粉碎到20目,以99%的乙醇用超声提取4次,每次3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2,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 198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 160g 的80目硅胶拌样,1.19Kg的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2倍丙酮溶解用100目硅胶拌样,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40%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20 μL,收集25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3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4 kg粉碎到30目,以85%的乙醇用超声提取3次,每次4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3,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 256.8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 300g的 80目硅胶拌样, 1.9kg 的18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3倍丙酮溶解用90目硅胶拌样,18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25%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 μL,收集32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4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3.5kg粉碎到20目,以95%的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4,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225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 247g的 80目硅胶拌样,1.73Kg 的16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3倍丙酮溶解用100目硅胶拌样,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32%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 μL,收集26.5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5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5 kg粉碎到40目,以70%的丙酮超声提取2次,每次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4,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 300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 298g的100目硅胶拌样, 1.8Kg 的18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3倍丙酮溶解用100目硅胶拌样,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32%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 μL,收集26.5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6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4 kg粉碎到40目,以85%的丙酮超声提取2次,每次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4,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248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 250g的100目硅胶拌样,1.5Kg 的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3倍丙酮溶解用100目硅胶拌样,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32%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 μL,收集26.5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7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4.5kg粉碎到20目,以95%的丙酮超声提取2次,每次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4,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270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 275g的 90目硅胶拌样,1.89Kg 的16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3倍丙酮溶解用100目硅胶拌样,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32%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 μL,收集26.5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8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3 kg粉碎到30目,以99%的丙酮超声提取2次,每次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4,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189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180g的85目硅胶拌样, 1.25Kg 的17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3倍丙酮溶解用100目硅胶拌样,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32%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 μL,收集26.5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9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3.5 kg粉碎到30目,以85%的甲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4,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230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220g 100目硅胶拌样,1.35Kg 的16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3倍丙酮溶解用100目硅胶拌样,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32%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 μL,收集26.5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10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5 kg粉碎到20目,以99%的甲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4,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336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330g的 90目硅胶拌样,2.5Kg 的19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3倍丙酮溶解用100目硅胶拌样,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32%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 μL,收集26.5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11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3 kg粉碎到40目,以70%的甲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4,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195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200g的100目硅胶拌样,1.3Kg 的17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3倍丙酮溶解用100目硅胶拌样,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32%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μL,收集26.5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12
取干燥的铁刀木枝条和叶样品4kg粉碎到30目,以95%的甲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1/4,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得浸膏 230g。浸膏用3倍丙酮溶解后用 231g的 80目硅胶拌样,1.98Kg 的16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8个部分;洗脱液的7:3部分用3倍丙酮溶解用100目硅胶拌样,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的氯仿-丙酮溶液梯度洗脱,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洗脱液进一步用32%的甲醇为流动相,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 μL,收集26.5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得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13
取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 
测定方法为:用核磁共振,结合其它波谱技术鉴定结构。
1)紫外光谱 (溶剂为甲醇),λ max (logε):210 (4.31), 260 (3.90), 385 (3.68) nm;
2)红外光谱 (溴化钾压片) ν max 3434, 2915, 2862, 1668, 1624, 1462, 1375, 1126, 943, 835 cm-1
3) HRESIMS显示本发明化合物准分子离子峰m/z 269.0443 [M-H]- (计算值为269.0450),结合13C和1H NMR谱(图-1和图-2,数据归属见表-1) 给出其分子式C15H10O5,不饱和度为11。
碳谱(Table 1)和 DEPT 谱中显示有7个不饱和次甲基以及8个季碳(7个不饱和、1个羰基)。红外吸收表明有羟基(3434 cm-1) 和一个酮羰基 (1668 cm-1)。氢谱信号显示一个AA′BB′芳环系统δH 8.07 (2H, d, J=8.7 Hz, H-2′,6′) and 6.89 (2H, d, J=8.7 Hz, H-3′,5′),两个对位芳香质子δH 6.61 (1H, s, H-4)和6.36 (1H, s, H-7)以及一个独立的不饱和氢δH 7.80 (1H, s, H-10)。说明该化合物为异橙酮结构。13C NMR 也证实了异橙酮骨架的存在 (δ C 169.5 s, 120.0 s, 109.4 d, 145.2 s, 147.8 s, 104.2 d, 154.8 s, 118.7 s, 142.5 d, 126.8 s, 133.0 d (2C), 116.3 d (2C), 162.4 s)。
二维谱HMBC 中 H-10 (δ H 7.81) 和 C-2 (δ C 169.5)的相关信号也进一步证实该化合物为异橙酮类化合物。 1H NMR 中AA′BB′氢信号说明一个羟基取代在 C-4′ (δ C 162.4)。化合物中双键构型由H-10的化学位移得到确定,因为E- 和Z-异橙酮的H-10化学位移受到C-2羰基影响是不同的。Z-异橙酮H-10化学位移在较高场(7.4~7.5 ppm),而E-异橙酮H-10化学位移在较低场 (7.8~8.0 ppm)。因此该化合物应为E-异橙酮(H-10化学位移在较低场δ H 7.81。HSQC谱中两个两个芳环氢δ H 6.61和6.36分别与C-4 和C-7(δ C 109.4和104.2)相关。两个羟基取代在位C-5 和C-6。至此该化合物的结构得到确定,并命名为siamaurone B。
实施例14
取实施例2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确认实施例2制备的化合物为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siamaurone B。
实施例15
取实施例3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确认实施例3制备的化合物为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siamaurone B。
实施例16
取实施例4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确认实施例4制备的化合物为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siamaurone B。
实施例17
取实施例5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确认实施例5制备的化合物为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siamaurone B。
实施例18
取实施例6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确认实施例6制备的化合物为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siamaurone B。
实施例19
取实施例7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确认实施例7制备的化合物为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siamaurone B。
实施例20
取实施例8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确认实施例8制备的化合物为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siamaurone B。
实施例21
取实施例9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确认实施例9制备的化合物为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siamaurone B。
实施例22
取实施例10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确认实施例10制备的化合物为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siamaurone B。
实施例23
取实施例11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确认实施例11制备的化合物为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siamaurone B。
实施例24
取实施例12制备的化合物,为黄色固体。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确认实施例12制备的化合物为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siamaurone B。
实施例25
取实施例1~12制备的异橙酮类化合物进行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供试寄主: TMV 枯斑寄主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 L. , TMV 系统侵染寄主普通烟Nicotiana tabacum L. K326 , 防虫温室内培育。
供试毒源: 烟草花叶病毒( TMV,U1 strain),由云南省烟草研究院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保存于普通烟K326上。
病毒提纯:参照Gooding 等的方法, 略加修改。典型症状病叶经差速离心、PEG 沉淀及10%~40% 蔗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后提纯病毒。提纯的病毒经紫外扫描确定质量浓度为20 mg/mL [virus concentration = (A260 × dilution ratio)/
Figure 80085DEST_PATH_IMAGE003
]。提纯的病毒保存于-20℃,使用前用0.01 M PBS稀释至32 μg/mL。
抑制侵染作用测定: 采用局部枯斑法。将供试化合物溶解于DMSO并用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宁南霉素用作阳性对照。选择健康、生长旺盛的5~6叶期心叶烟, 左半叶接种化合物与病毒等体积混合液, 右半叶接种蒸馏水( 含少量DMSO ) 与病毒等体积混合液作阴性对照。接种后用水冲洗。每处理接种4~5 个叶片, 重复3 次, 3 -4天后统计枯斑数目,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 = (对照枯斑数- 处理枯斑数)/对照枯斑数×100%
试验结果
本发明异橙酮类化合物是首次被分离出来的,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测定方法确定了为异橙酮类化合物,并表征了其具体结构。经对抗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其抑制率达到31.8 ± 3.1%,具有很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比阳性对照品南宁霉素的抑制率(26.5%)高。以上结果揭示了本发明的化合物在制备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化合物结构简单活性好,可作为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的先导性化合物。

Claims (10)

1.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橙酮类化合物是从苏木科决明属乔木中分离得到,命名为siamaurone B,其分子式为C15H10O5,具有下述结构:
Figure 76864DEST_PATH_IMAGE001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苏木科决明属乔木为原料,经浸膏提取、硅胶柱层析、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步骤,具体包括:
A、浸膏提取:将决明属乔木样品粉碎到20~40目,以有机溶剂超声提取2~4次,每次30~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 1/4 ~ 1/2 体积时,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
B、硅胶柱一次层析:浸膏用重量比6~8倍量的160 - 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氯仿-丙酮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各部分洗脱液并浓缩,合并相同的部分;
C、硅胶柱二次层析:B步骤洗脱液的7:3部分进一步用重量比6~8倍量的160~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氯仿-甲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各部分洗脱液并浓缩,合并相同的部分;
D、高压液相色谱分离:C步骤洗脱液进一步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即得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有机溶剂为丙酮、乙醇、甲醇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浓度为70~9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浸膏在经硅胶柱层析前,用重量比1.5~3倍量的丙酮溶解后用浸膏重量比0.8~1.2倍的80~100目硅胶拌样,进一步除去杂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浸膏在经硅胶柱层析前,用重量比1.5~3倍量的丙酮溶解后用浸膏重量比0.8~1.2倍的80~100目硅胶拌样,进一步除去杂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氯仿-丙酮溶液体积配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氯仿-甲醇溶液体积配比为1:0、20:1、9:1、8:2、7:3、3:2、1:1、1:2、0: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步骤中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是采用25~40%的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0~15mL/min,21.2 × 250 mm, 7 μm 的ZORBAX-C18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每次进样100~150 μL,收集25~32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异橙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N201210329384.2A 2012-09-08 2012-09-08 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7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9384.2A CN102827118B (zh) 2012-09-08 2012-09-08 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9384.2A CN102827118B (zh) 2012-09-08 2012-09-08 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7118A true CN102827118A (zh) 2012-12-19
CN102827118B CN102827118B (zh) 2014-06-11

Family

ID=47330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938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7118B (zh) 2012-09-08 2012-09-08 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27118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2425A (zh) * 2013-01-15 2013-04-03 云南民族大学 一种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12517A (zh) * 2013-01-09 2013-04-03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一种异橙酮糖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13336A (zh) * 2013-01-31 2013-05-22 云南民族大学 一种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304530A (zh) * 2013-06-19 2013-09-18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99656A (zh) * 2015-12-21 2016-03-16 云南民族大学 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41767A (zh) * 2016-01-08 2016-05-04 中山大学 一种经分子内关环反应制备异橙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5669619A (zh) * 2016-01-08 2016-06-15 中山大学 一种天然产物Isoaurostatin的合成方法
CN115073462A (zh) * 2022-05-09 2022-09-2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一种异黄酮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8581A (zh) * 2008-06-18 2008-11-05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药食两用植物莳萝子精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65830A (zh) * 2011-06-15 2011-12-0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裂褶菌多糖在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上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8581A (zh) * 2008-06-18 2008-11-05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药食两用植物莳萝子精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65830A (zh) * 2011-06-15 2011-12-0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裂褶菌多糖在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上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志立: "橙酮类和查尔酮类化合物中苯环13C NMR化学位移计算", 《波谱学杂志》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2517B (zh) * 2013-01-09 2015-02-25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一种异橙酮糖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12517A (zh) * 2013-01-09 2013-04-03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一种异橙酮糖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12425A (zh) * 2013-01-15 2013-04-03 云南民族大学 一种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12425B (zh) * 2013-01-15 2014-10-08 云南民族大学 一种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13336A (zh) * 2013-01-31 2013-05-22 云南民族大学 一种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113336B (zh) * 2013-01-31 2015-03-04 云南民族大学 一种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304530A (zh) * 2013-06-19 2013-09-18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04530B (zh) * 2013-06-19 2014-08-27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99656A (zh) * 2015-12-21 2016-03-16 云南民族大学 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41767A (zh) * 2016-01-08 2016-05-04 中山大学 一种经分子内关环反应制备异橙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5669619A (zh) * 2016-01-08 2016-06-15 中山大学 一种天然产物Isoaurostatin的合成方法
CN105541767B (zh) * 2016-01-08 2018-01-12 中山大学 一种经分子内关环反应制备异橙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5073462A (zh) * 2022-05-09 2022-09-2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一种异黄酮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073462B (zh) * 2022-05-09 2023-07-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一种异黄酮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7118B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7118B (zh) 一种异橙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Yoshioka 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and flavonoids a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from fruit and leaf of Vitex rotundifolia
Bonello et al. Pinus nigra–Sphaeropsis sapinea as a model pathosystem to investigate local and systemic effects of fungal infection of pines
Lacret et al. Tectonoelins, new norlignans from a bioactive extract of Tectona grandis
Lacret et al. Anthratectone and naphthotectone, two quinones from bioactive extracts of Tectona grandis
Li et al. Nonlinear responses of foliar phenylpropanoids to increasing O3 exposure: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in a Populus model system
CN103274935A (zh) 一种提取紫茎泽兰中泽兰酮化合物的方法
CN102304114A (zh) 一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Pinkas et al. Fungistatic constituents in citrus varieties resistant to the mal-secco disease
Solar et al. Correlations between 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 juglandis severity and endogenous juglone and phenolic acids in walnut
L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ellein as a pathogenic substance of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by UPLC-MS/MS analysis and phytotoxic bioassay
CN101921281A (zh) 一种海藻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l-Shaboury et al. Systematics implications of GC-MS analy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the ethanol extract of Solanum species from South West Saudi Arabia
Thomas et al. An antifungal polyacetylene compound from phytophthora-infected safflower
Shankar et al.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phenolics and terpenoids extracted from Gimelina arborea on germination of Black gram {Vigna mungo) and Green gram (Vigna radiata).
CN114163490B (zh)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用于制备除草剂的应用
CN102827125B (zh) 大麦化感抑藻旋光异构体赛克灵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75076B (zh) 一种香料烟中的多酚类活性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17184B (zh) 雪茄烟中一种具有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喹啉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81817A (zh) 一种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koima et al. Control of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on Rhizophora racemosa using plants extracts
CN107324983A (zh) 一种多取代基萘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12425B (zh) 一种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59676B (zh) 具有昆虫拒食活性和生长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Balah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Jasonia montana (Wild Plant) to control weeds of family Convolvulacea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