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1912B - 用于光学工件特别是眼镜片的解封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光学工件特别是眼镜片的解封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1912B
CN102821912B CN201180012067.1A CN201180012067A CN102821912B CN 102821912 B CN102821912 B CN 102821912B CN 201180012067 A CN201180012067 A CN 201180012067A CN 102821912 B CN102821912 B CN 1028219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outs
nozzle
shutoff
workpiece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20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1912A (zh
Inventor
P·J·L·赫尔兹
N·T·柯斯特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isloh AG
Original Assignee
Satisloh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isloh AG filed Critical Satisloh AG
Publication of CN102821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1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9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3/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optical surfaces on lenses or surfaces of similar shape on other work;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13/005Blocking means, chucks or the like; Alignment devices
    • B24B13/0057Deblocking of len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学工件(L)特别是眼镜片的封堵装置(10),该装置包括:第一移动装置(12)以及喷嘴(16),所述第一移动装置(12)用于围绕旋转的工件轴(14)来旋转工件(L),该工件(L)被封堵在封堵件(B)上,所述喷嘴(16)用于基本上沿着横向于旋转的工件轴的方向将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传递到封堵件(B)与工件(L)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入射点(A)上。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第二移动装置(18)用于产生所述喷嘴(16)与所述工件(L)之间的相对移动。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工件的封堵能够尽可能地安全、无破坏并且很快。这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具有喷嘴引导部(20),所述喷嘴(16)安装在所述喷嘴引导部(20)上,并且所述喷嘴(16)通过所述喷嘴引导部(20)能够在凸轮控制之下相对于所述封堵件(B)定位,从而按照定义的方式将压力介质的高压流引导到入射点(A)上。

Description

用于光学工件特别是眼镜片的解封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用于光学工件(workpiece)的解封堵(deblock)装置。
光学产品中的通用术语“封堵(block)装配”或简称为“封堵”是这样的过程:光学工件被所谓的“封堵件(block piece)”上的合适的材料(熔化温度低的合金、或粘合剂)临时紧固,或者,不管怎样,封堵材料被安装在工件上以便构造工件本身,然后在各种加工机器和/或镀膜设备中保持工件。在光学生产中相对应的过程是“解封堵”过程,在“解封堵”过程中,在光学工件的加工(在表面和/或边缘处)和/或镀膜之后(最后),要将该光学工件再次从封堵件或解封堵材料分离。
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眼镜片的解封堵装置。眼镜片先被集中封堵在所谓的“RX工作室(workshop)”中,然后对各个被封堵的眼镜片的背面或前面相对于其光学效果而作材料去除处理,和/或对眼镜片的边缘加工,通过限定的几何切割(铣削/车削)或非限定的几何切割(研磨/抛光)以使眼镜片适合相关联的眼镜框,和/或在眼镜片的背面或前面上镀膜以达到附加效果(增加耐磨性、防反射性、涂覆金属、疏水性等等)。
在以下结合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一般引用“眼镜片”来作为使用的一个优选例子,则应当理解的是用于惯用材料(例如聚碳酸酯、矿物玻璃、CR 39、HI-指数等)眼镜的光学镜片或镜片毛坯(镜片或镜片毛坯的圆周边缘可具有任意(起始)形状)的一个光学有效表面、或两个光学有效表面和/或边缘在封堵之前可以已经-但是不是必须-被(预先)加工和/或(预先)镀膜。此外,眼镜片可以在其表面上(在该表面上眼镜片被封堵、或将会被封堵)被提供膜、漆或类似物,以保护该表面不受污染和损害、和/或改善镜片与封堵材料之间的粘附特性,这在下面的每个情况中实际上没有提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不缺少关于如何构造用于眼镜片的解封堵装置的建议,其中使用了压力介质例如水,以便通过施加液压压力来将眼镜片从封堵件释放出来,特别是,通过利用封堵件中的压力介质通道从“内部”释放眼镜片,该压力介质通道在面向眼镜片的封堵件的封堵面敞开(例如DE10 2005038063 A1,图12;WO03/018253 A1,图4),或者由被喷嘴(nozzle)传递并且入射在封堵件与眼镜片之间的边缘位置的高压水喷射流(jet)从“外部”释放眼镜片(例如,WO2008/003805 A1,图1)。
在“内部”施加液压压力的一个缺点是封堵件要设置空腔,这些空腔面向封堵面敞开并且与封堵件上的眼镜片的所希望的整个区域支撑件相对,封堵面中的开口尺寸原则上要尽量小,以实现接近整个区域的支撑,但是那时几乎不可能施加将眼镜片从封堵件分离所需的液压压力。
根据WO03/018253 A1(图14至图22)的一个可替换实施方式的建议,这里使用的限定封堵面的(单独的)封堵件中的小活塞可以被认为有所帮助。但是,然后在解封堵期间利用所述活塞施加的机械力只作用在眼镜片上相对较小的中心区域,其后果是损坏了眼镜片。在任何情况下,要将眼镜片分离出来,产生的力必须比眼镜片与封堵件之间的粘附力更大。在上述活塞方案中,释放力仅轴向作用在眼镜片的中心上,而粘附力主要作用在眼镜片边缘的环形区域中。这可以导致,特别是在薄的眼镜片的情况下,待解封堵的眼镜片产生较强的变形和较高应变,最终可以导致镜片破损,更不要提在封堵件中提供这种活塞所涉及的成本。
根据WO2008/003805 A1的先前已知的“外部”的解决方案(形成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确实能实现在封堵件上的眼镜片的整个区域的支撑,除此之外,也降低了在解封堵期间损坏眼镜片的风险,但是这项现有技术需要在其他方面改善。
所公开的解封堵方法是专门为以热塑性封堵材料封堵的眼镜片的解封堵而开发的。在这种情况下,封堵材料的熔化最初通过将眼镜片、封堵材料以及封堵件的复合组件浸入热水浴中而被限制。然后封堵件和封堵材料以及眼镜片上的保护膜通过高压水喷射流与眼镜片分离。为了这一目的,喷射流的水被加热到50℃和65℃左右,以进一步软化封堵材料,因为加热的结果最终将其液化。高压水喷射流形成相对较宽的扇形,并且还围绕喷嘴的纵轴旋转以便还渗透在旋转的眼镜片上的保护膜之下并且将保护膜剥离眼镜片。
可以看出,该现有技术的缺点尤其在于-因为要加入在热水浴中预先加热的步骤-眼镜片的解封堵持续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使得无法在RX工作室中高效地使用这种方法。此外,这种温度辅助的方法不利于使用非热阻性封堵材料的封堵方法。
最后,在同一申请人的较先的德国专利申请10 2009048590.2-14中描述了“外部”类型的解封堵装置,在该解封堵装置中由喷嘴传递的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按照CNC技术被引导到眼镜片与封堵件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预定入射点上,即通过电机驱动的运动轴调节的位置,这导致喷嘴与封堵的眼镜片之间的相对移动。但是,与之相关的设备费用并不小,因此该解封堵装置主要适用于具有较高自动化水平的较大RX工作室。但是,在具有较低自动化水平的较小RX工作室中,也需要用装置辅助来解封堵眼镜片。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建具有用于对光学工件特别是眼镜片进行解封堵的最简单的可能的构造的装置,通过该装置,光学工件可以被安全地解封堵、免受损坏并且尽可能快地解封堵。
发明内容
所述目标由本发明的装置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或适当的扩展可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找到。
根据本发明,在一种用于光学工件尤其是眼镜片的解封堵装置中,该装置包括:第一移动装置,用于围绕旋转的工件轴来旋转工件,该工件被封堵在封堵件上,喷嘴,用于基本上沿着横向于旋转的工件轴的方向将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传递到封堵件与工件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入射点上,以及第二移动装置,用于产生所述喷嘴与所述工件之间的相对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具有喷嘴引导部,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喷嘴引导部上,并且所述喷嘴通过所述喷嘴引导部能够在凸轮控制之下相对于所述封堵件定位,从而按照定义的方式将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引导到入射点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限定了不再或更少接触封堵件与封堵材料之间的分离点或者封堵材料与工件之间的分离点分类,但是由于喷嘴可相对于封堵件定位的结果可以被作为各个分离点上的目标,有可能对工件解封堵明显加快,这注定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特别用于RX工作室中。在这方面,快速的解封堵过程可以使用压力介质的相对较高的压力来有益地操作,而没有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损坏工件的风险,这是因为通过选择性地可执行的相对设置喷嘴和封堵件或工件,有可能避免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以危险方式在工件上擦拭。因而,有可能迅速、安全并且在无损坏地解封堵工件尤其是通过粘附被封堵的工件,而不需要向上浸透和/或软化过程和/或温控压力介质以进行解封堵。
此外,通过提供用于定位所述第二移动装置的喷嘴引导部-从而机械积极措施-对设备来说可能以特别简单和容易重现的方式来相对于封堵件与工件之间的边缘区域来最优地定位喷嘴以便迅速且安全地将工件从封堵件解封堵,特别是将喷嘴相对于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的期望入射点以一定义的间隔或角度设定,以使得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在入射点上以预定的入射角射入。
在该连接中,喷嘴引导部可以包括扫描臂,该扫描臂可以与封堵件的外圆周面操作性地咬合(engagement),以在解封堵期间在喷嘴的开口与封堵件和工件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的入射点之间保持基本恒定的净间距,与封堵件的外圆周面的圆周轮廓和相对于工件旋转轴的封堵件的旋转角度位置无关。例如,如果在相同申请人的EP2093018 A1中公开的用于封堵眼镜片的塑料材料封堵件,该塑料材料封堵件在RX工作室中的整个处理期间,尤其是甚至在边缘成形步骤期间,该边缘成形步骤用于使得眼镜片圆周成为眼镜框形状并且在该边缘成形步骤中封堵件与眼镜片一起在圆周处被进行材料去除处理,则封堵件的外圆周面的圆周轮廓可以与眼镜框相对应,例如为椭圆形、液滴形或肾(kidney)形等等。由于喷嘴引导部的扫描臂在封堵件旋转期间根据第一移动设备精确地在该可选的运转的工件圆周面上行进,从而喷嘴引导部的移动通过所述咬合而被适当地处于凸轮控制下,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的“自由”长度或者喷嘴与入射点之间的其转换路径不变,从而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的入射点处/中的压力关系也不变。通过合适地选择扫描臂长度,该扫描臂长度可选地还可以被调整,因此可能将喷嘴预先设定为最优选用于快速和安全解封堵的间隔并且在解封堵期间维持该间隔。申请人使用常规的专用平面喷嘴来执行测试,该常规的专用平面喷嘴具有宽度为大约0.45毫米的喷嘴开口和大约25°的喷射角度,其中测试使用由非温控的自来水作为压力介质形成并且具有100与140巴之间优选为120巴的水压的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来执行,通过这种关联可以表明喷嘴与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的入射点之间的净间距应当在15毫米与40毫米之间,优选为大约20毫米,以便实现安全并且迅速的解封堵过程。如果这里确定的空间太小,则封堵材料仅在扇形的高压喷射流的中心中被释放;反之,如果净间距被选得太大,则这大大增加了解封堵时间。
关于特别地将扫描臂低摩擦地应用到封堵件的外圆周面,优选的是扫描臂具有扫描辊,该扫描辊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扫描臂上,并且能与所述封堵件的外圆周面作操作性咬合。
在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思想中,喷嘴引导部可以包括控制板,该控制板与至少一个控制凸轮协作以设定入射角,在该入射角处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在所述解封堵期间在封堵件与工件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入射点上射入。通过该进一步的凸轮控制,可能以简单的方式也明确并且重复预先设定喷嘴相对于封堵件或工件的角度取向以进行快速和安全的解封堵,从而解封堵过程也可以在该方面被优化。例如,高压喷射流可以相对于垂直于旋转的工件轴的平面沿着封堵件的方向倾斜,这使得能够进行解块,甚至是那些直径小于封堵件的工件,或者但是向远离封堵件的方向倾斜,其在解封堵期间在工件处产生力分量,该力分量被引导得远离封堵件并且在该程度上促进了工件与封堵件的分离。
在封堵件具有容纳在第一移动装置的夹头(collet chuck)中的夹紧(clamping)部和限定的曲面封堵面的情况下,该限定的曲面封堵面背向所述夹紧部以用于紧固所述工件,优选的是在该链接中,至少一个控制凸轮具有根据所述封堵件的封堵面的曲率而弯曲的控制面。因而,喷嘴方向以及因而高压水喷射流的水流方向与封堵件的实际附着表面或保持面(称为封堵面)之间的关系是按照简单的方式产生的。例如,可以确保高压水喷射流一直相对于封堵面沿切线方向在入射点处射入,从而在释放过程期间,可以一直最大深度渗透到工件与封堵件之间的释放间隙中。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封堵件的封堵面可以是球面的,而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凸轮的控制面是弧形弯曲的,在该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凸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夹头定位以使得容纳在所述夹头中的封堵件的球面封堵面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凸轮的弧形弯曲的控制面相对于旋转的工件轴上的标称中心点同心地布置。
如果使用具有不同地弯曲的封堵面的不同封堵件以便尽可能地提供最优的封堵的不同形状的工件-例如参考图8在相同申请人的EP 2 011 604 A1中描述的-则有益的是安装在共用凸轮保持器上的多个控制凸轮具有可被提供的不同地弯曲的控制面,其中所述凸轮支持器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喷嘴引导部的控制板来定位,从而匹配控制凸轮能够根据各个夹紧的封堵件的封堵面的曲率与所述控制板相对而定位。从而封堵件的各自的几何形状可以相应地一直确保尽可能优化的解封堵条件。
关于以尽可能低的摩擦将控制板应用到至少一个控制凸轮或控制板与至少一个控制凸轮咬合,优选的是控制板能够通过两个导辊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凸轮操作性地连接,所述两个导辊旋转安装在所述控制板上、并且所述两个导辊的旋转轴彼此隔开,因此控制板可以有利地在控制凸轮上像滑动台架一样滚动或运行。
关于尽可能灵活地预先设置喷嘴方向的能力,另外优选的是喷嘴引导部包括的喷嘴支持器,所述喷嘴被安装在该喷嘴支持器上,并且所述喷嘴支持器与所述控制盘连接可对它实施角向调节。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移动装置包括第一杆机构,所述喷嘴引导部枢接于该第一杆机构,并且所述喷嘴引导部能通过该第一杆机构从静止位置移动到工作位置,反之亦然,这确保了解封堵装置良好的辅助功能和加载、并且尽可能不受阻碍。
解封堵装置具有防护罩,防护罩能选择性地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所述防护罩关闭所述装置的工作区,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防护罩允许进入(access)所述工作区,并且反之亦然,其中所述第一杆机构与所述防护罩约束性地耦合,以使得在所述防护罩的关闭位置中,所述喷嘴引导部被设置在其工作位置中,而在所述防护罩的打开位置中,所述喷嘴引导部被设置在其静止位置中。原则上,联动的、齿轮传动装置或杆机构可以被提供来用于此目的;特别地,关于尽可能经济然而优选的实施方式是第一杆机构经由线缆牵引与防护罩约束性地耦合。
关于尽可能高的操作的简单能力和操作安全性,另外优选的是解封堵装置的电驱动的高压泵与所述喷嘴流体连接,该电驱动的高压泵能够被开关装置选择性地激活,将所述防护罩轻微地手动降低使所述防护罩离开其关闭位置而抵抗弹簧力能够致动所述开关装置。
在硬件方面特别简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移动装置包括主轴,该主轴在其一端带有用于所述封堵件的夹头,在其另一端与手轮操作性地连接,通过该手轮可手动地旋转所述主轴继而所述夹头以进行所述解封堵。从而封堵件可以以无问题的方式围绕旋转的工件轴旋转,与原则上可能的将封堵件保持为安全的而防止旋转的解封堵过程相比,通常加快了解封堵过程。也可以不需要发动机驱动来实现这一目的。此外,对于用户来说解封堵装置选择性地将封堵件旋转到特定的可旋转角度位置或者将其保持在这里,以便按照需要的来影响解封堵过程。
进一步优选的是提供了具有吸头(suction head)的抽取((withdrawal))装置,为进行所述解封堵,向所述抽取装置施加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以便牢固地吸靠在远离封堵件的第二光学有效表面上,从而能够由所述抽取装置经由所述吸头将抽取力施加到所述工件上。一方面,这是有利于快速的解封堵过程,并且另一方面,避免工件在解封堵期间不受控制地分离或“跑出”,这可能导致损坏工件。
在进一步的更简单和经济的实施方式中,抽取装置可以包括可手动致动的活塞-气缸装置,该活塞-气缸装置与所述吸头气动连接,以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
针对相同的原因,优选的是抽取装置包括第二杆机构和至少一个弹簧,通过该第二杆机构,手动可将所述吸头能从静止位置转动到吸入位置,反之亦然,通过所述吸头从其静止位置转动到所述吸入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弹簧能够偏置产生所述抽取力。
最后,在该连接中,前述的活塞-气缸装置与所述第二杆机构操作性地连接,从而通过所述第二杆机构的枢转转动,所述活塞-气缸装置也可致动以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从而,可以在一次移动中以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有利的方式产生抽取力和低于大气压的压力。
附图说明
下面以优选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按照本发明的设备,所述附图以比实际产品放大的方式绘出。在附图中:
下面将在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结合附图(部分是示意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为了简化说明并且为了更清楚,如果没有必要出现来用于理解本发明,则还省略了部分部件和组件。在部分不同尺寸的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作为光学工件的眼镜镜片的解封堵装置的斜上方和左前方的立体图,其中在示图中省略了防护罩的弯曲的前壁和左侧壁,以允许自由地查看解封堵设备的内部,并且其中解封堵设备的与第一杆机构枢接的喷嘴引导部被设置在上部的静止位置中,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解封堵装置的沿着图1的右侧方向观看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防护罩的弯曲的前壁和左侧壁,但是省略了防护罩的右侧壁和解封堵设备的部分金属片外壳,以便使得能够自由查看到解封堵装置的内容部,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解封堵装置的前视图,其中,整体省略了防护罩,并且示出了金属片外壳的仅较低的槽部,
图4示出了根据图1的解封堵装置从图3上方的观看并且简化了图3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1的解封堵装置从图3和图4上方和右前方观看并对图3和图4进行了简化的立体图,该立体图与图1比较被显著放大了尺寸并且局部剖开,以便更好地说明解封堵装置的功能重要的子部件,
图6示出了根据图1的解封堵装置的与图3中的细节Vl相对应的前视图,其中与图3相比,解封堵装置的喷嘴引导部被设置在更低的工作位置,
图7示出了根据图1的解封堵装置的与图3中的剖面线Vll-Vll相对应的一个视图,其仅部分被剖面,以说明解封堵装置的收取装置的细节,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图1的解封堵装置的与图4中的剖面线Vlll-Vlll相对应的一个视图,其被显著扩大大小并且剖开,以便说明解封堵装置的控制凸轮保持器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作为光学工件的眼镜片L的解封堵装置在图中标记为10。解封堵装置10大体包括:第一移动装置12,用于围绕旋转的工件轴14来旋转工件L,该工件L被封堵在封堵件B上,喷嘴16,用于基本上沿着横向于旋转的工件轴的方向将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见图6)传递到封堵件B与工件L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入射点A上,以及第二移动装置18,用于产生所述喷嘴16与所述工件L之间的相对移动。重要的是所述第二移动装置18具有喷嘴引导部20,所述喷嘴16安装在所述喷嘴引导部20上,并且所述喷嘴16通过所述喷嘴引导部20能够在凸轮控制之下相对于所述封堵件B定位,从而按照定义的方式将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引导到入射点A上,这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根据图1和图2,解封堵装置10包括焊接的金属片外壳22,该焊接的金属片外壳22与防护罩24一起限定了解封堵设备10的工作区26。金属片外壳22具有较低的槽部28,该较低的槽部同时用作用于解封堵的自来水的蓄水池和集水池。在槽部28的最深点设置有排水阀30(图2),通过该排水阀30,槽部28可以在需要时被排空,例如在使用的水需要被交换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封堵装置10整体水平,在槽部28的四个角落处处设置有水平调节元件32,通过该水平调节元件32,解封堵装置10可以被放置在地板上并且相对于该地板处于水平位置。
防护罩24由透明材料制成,以使得在解封堵期间用户有可能自由地查看到工作区26的内部,并且该防护罩24包括左侧和右侧、基本上为弧形的前壁34和36以及前壁38,该前壁38为弯曲的,或者如横截面可见为弧形的。侧壁34和36分别枢接于金属片外壳22,通过转动轴承40被以以下方式粘合到前壁38:该方式使得侧壁34和36相对于转动轴承40沿径向方向伸出到弯曲的前壁38几毫米(见图2)。侧壁34和36的伸出区域形成引导轮廓,通过该引导轮廓,防护罩24被附加地引导在金属片外壳22的上部区域中的相关联的开口部的两侧(参见图1)。前壁38的后边缘被金属片轮廓条44另外加固,该金属片轮廓条44与防护罩24螺纹连接并且被粘合到该防护罩24。安装在较低的前部区域中的基本中心位置的防护罩的前壁38上的是手柄46,通过该手柄46,防护罩24可以选择性地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即围绕转动轴承40转动,反之亦然,在关闭位置中,所述防护罩24关闭解封堵装置10的工作区26,在打开位置中,所述防护罩24允许进入工作区26。最后,通过使用橡胶垫,支柱(abutment)48安装在上部的金属片外壳22的后部较低的角落区域中的两侧,该橡胶垫封堵了防护罩24转动到打开位置中。
电驱动的高压泵50被布置在图1的右侧的金属片外壳22的后部区域中。高压泵50通过多个震动绝缘体52(见图2)被安装在安装板54上,该安装板54反过来被安装在槽部28上的金属板外壳22上。高压泵50包括压力连接(connection)56和吸入连接60,压力连接56通过弹性的高压软管58(仅用虚线表示)而与喷嘴16液压连接,吸入连接60通过未示出的并且达到槽部(28)的基座的软管长度而与槽部(28)流体连接,从而高压泵50能够将水吸出槽部28。这样,可能使用相同的水在闭合水路中不断地运行。在这方面,软管长度中的过滤器(未示出)阻止引起可能的尘埃颗粒能够被向上吸入和损坏眼镜片L和/或解封堵装置10b。通过压力连接56传递的水压可以由压力调节器62设定。
为了激活与喷嘴16流体连接的高压泵50,提供了开关装置64,根据图2,该开关装置64从金属片外壳72的前板66内安装。开关装置64通过抵抗弹簧弹力而将防护罩24从其关闭位置轻微手动降低来致动。更具体地,开关装置64包括两个安全开关,该两个安全开关串联连接并且按照如下方式与防护罩24的前壁38的下边缘协同操作:在防护罩24的关闭移动的情况下,防护罩24的下边缘最初开始与在其关闭位置中与两个压缩弹簧(未示出)接触,该两个压缩弹簧被安装在金属片外壳22处的开关装置64的区域中,并且下边缘与开关装置64隔开。如果通过用户对手柄施加超过压缩弹簧的弹簧弹力的压力,防护罩24进一步被向下按压到转动位置之外,则压缩弹簧被压缩并且防护罩24的下边缘开始(可选地,间接通过切换手指)与开关装置64的安全开关有效地致动咬合,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开关关闭。如果用户解除了对手柄46的压力,则压缩弹簧促使防护罩24再次向上,并且开关装置64的安全开关打开。这样,确保了高压泵50仅能在防护罩24关闭时被激活,并且针对该目的需要额外的用户干预(通过阻止弹簧弹力,手柄46向下按压防护罩24);一旦手柄46被用户释放,高压泵50就停止运转。
第一移动装置12的进一步的细节可以推断,尤其是从图3、4以及7推断。根据这些,第一移动装置包括主轴68,在该主轴68伸入到工作区26中的一端携带了用于封堵件B的夹头70,而在该主轴68相对于金属片外壳22在外部的另一端与手轮72操作性地连接,并且因而夹头围绕旋转的工件轴14可手动地旋转以进行解封堵。通过适当的轴承(未示出),例如塑料材料制成的滑动轴承,主轴68被可旋转地安装在主轴外壳74中,该主轴外壳74在76处(见图1)与金属片外壳22的侧壁固定地螺纹连接。夹头70优选为这种:其能够以本身为已知的方式通过封堵件B的大致圆周形夹持部S处的径向作用的夹紧力保持封堵件B(见图7)。在手轮72的中心设置了夹紧杆78,该夹紧杆78通过延伸穿过主轴68的拉杆80而与夹头70操作性地连接,从而夹头70可以选择性地打开以夹紧封堵件B,或者由夹紧杆78关闭。
解封堵装置10的进一步的机械子部件由复合(multiply)弯曲的基体82承载,该复合弯曲的基体82是从金属片冲压形成的(或激光切割形成的),并且被布置在位于金属外壳22的槽部28中的可水渗透的开孔板84上的工作区26中并且-根据图2-在前面和后面被装上凸缘。基体82具有基座部86,该基座部86与凸缘部88在图1和3至5中的右方的一侧上连接。基体82的凸缘部88位于金属片托架90(在图1中仅能看到部分)上,金属片托架90安装在金属片外壳22的侧壁上并且与其螺钉连接。与图1和3至5中的左方的一侧上的基体82连接的是侧壁92,特别是根据图1、4、5以及7,该侧壁92与基体82的后壁94形成直角。特别地,如图5所示,侧壁92在前面和下面具有由主轴68穿过的开孔(cut-out)96。侧壁92在该开孔96的区域中与主轴外壳74螺纹连接,该主轴外壳74对于其部分通过螺纹连接76被固定到金属片外壳22。从而,基体82在右侧(在凸缘部88)和左侧(在开孔96处)上相对于金属片外壳22安装,并且经由一些螺钉固定,这便于在提供服务的情况下进入和解除安装。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特别是参考图1、5和6来描述)解封堵装置10的第二移动装置18。第二移动装置18的中心是喷嘴引导部20,该喷嘴引导部20必须包括控制板98、喷嘴支持器100以及扫描臂102。控制板98可以与一个或至少一个控制凸轮106操作性地连接,如下面将要更详细地解释的,通过两个导辊104上来连接,该两个导辊104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板上,并且该两个导辊104的平行的旋转轴彼此隔开。
喷嘴支持器100包括承载板108和夹紧部件110,其形成一个直角并且固定地连接在一起。根据图1,延伸到基本与控制板98的承载板108借助于两个螺钉来紧固到控制板98上。然而图1中的左侧的下部的螺钉穿过控制板98中的孔,另一个即图1中的右侧的上部的螺钉通过弧形延伸的承载板108中的椭圆形孔112,从而喷嘴支持器100与控制板98连接成可对它角向调节。
根据图5,夹紧部件110具有用于喷嘴16的容纳孔114并且被开槽,该开槽从容纳孔114贯通(go out)直到其远离承载板108(槽116)的自由端,其中螺钉118通过在槽116的区域中设置的通道孔与夹紧部件110咬合,从而喷嘴16可以通过螺钉118间接地在容纳孔114中被夹紧,以便将喷嘴可更换地安装在喷嘴支持器100处。
扫描臂102被夹紧螺钉120保持在夹紧部件110的上部区域(位于图5中的前面)中的夹紧部件110的相关联的开孔中以及用于喷嘴16的容纳孔114上方。旋转安装在扫描臂102上位于远离夹紧部件110的扫描臂102的一端的是扫描辊122,通过该扫描辊122,扫描臂102可以与封堵件B的外圆周面U操作性地咬合,如图6所示。通过扫描臂102与封堵件B的外圆周面U操作性地咬合,可能在解封堵期间在喷嘴16的排出口124与封堵件B和工件L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的入射点A之间维持基本恒定的净间距,与封堵件B的圆周面U的圆周轮廓和封堵件B围绕旋转的工件轴14的旋转角度位置无关。换句话说,扫描辊122和扫描臂102在解封堵期间用于以凸轮控制的方式来支撑封堵件B的外圆周面U处的喷嘴引导部20,并且从而确保在离封堵件B与眼镜片L之间的粘附间隙有最佳间隔的情况下,喷嘴16的位置一直与封堵件B和喷嘴16的外部轮廓相匹配。
另外,喷嘴引导部20的控制板98与(至少一个)控制凸轮协作以设定入射角α,在该入射角α处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在封堵件B与眼镜片L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入射点A处在所述解封堵期间射入,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在这方面,第二移动装置18包括第一杆机构126,喷嘴引导部20与该第一杆机构126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喷嘴引导部20可通过该第一杆机构126从静止位置(图1至5)移动到工作位置(图6),反之亦然。特别地,根据图5和6,第一杆机构126具有引导臂128,该引导臂128被安装在两个角板132处以便可围绕转动轴130转动,用于它们的角板的部分与基体82的基部86螺纹连接。另外,第一杆机构126包括支撑臂134,该支撑臂134与引导臂128在远离角板132的引导臂128的一端处可转动地连接,从而支撑臂134相对于引导臂128可围绕平行于第一转动轴130的进一步的转动轴136转动。杆突起138与支撑臂134在转动轴136的区域中固定连接,同时板托140大致中心紧固到引导臂128。拉簧142被压在杆突起138的自由端与板托140之间,并且在支撑臂134上施加旋转力矩,该旋转力矩使得支撑臂134相对于引导臂128围绕转动轴136以逆时针(见图5和6)方向转动。最后,喷嘴引导部20的控制板98枢接于远离转动轴136的支撑臂134的一端,从而控制板98可相对于支撑臂134围绕第三转动轴144(在图5中显示为夹紧螺钉120)转动,该第三转动轴144延伸到与其他两个转动轴130、136平行。球形安装轴(没有更详细地示出)可以在转动轴130、136、144处采用-就像在导辊104和扫描辊122处一样-以便使得由第一杆机构126形成的接合尽可能容易地运转。
在这方面,很明显在喷嘴引导部20的工作位置(图6)中,喷嘴引导部20的重量、喷嘴16的重量以及第一杆机构126的部分重量通过扫描臂102和封堵件B的外圆周面U处的扫描辊122而被支撑,其中喷嘴16与封堵件B之间的间隔在凸轮控制(封堵件B的外圆周面B,可选地,封堵件B的圆周轮廓可以与圆形不同)下设定。在可以额外提供辅助重量(未示出)以避免即使很高的水压的给定情况下,喷嘴16以及与之连接的组件被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强制远离封堵件B。同时,拉簧142经由杆突起138和支撑臂134通过引导杆104阻止控制凸轮144而拉动喷嘴引导部20的控制板98(该控制板98通过转动轴144而与支撑臂134连接),从而当喷嘴引导部20处于通过扫描臂102被升高或降低的给定情况下时,控制凸轮106上的两个导辊104和喷嘴16的方位角(角度α)可以从而在凸轮控制下相对于入射点A仅按照控制凸轮106的几何函数来改变。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远离封堵件B的夹紧部S的封堵件B的封堵面F(眼镜片L在该封堵件B处通过封堵材料M被封堵,即被紧固)具有限定的曲率,其中(至少一个)控制凸轮106具有根据封堵面F的曲率而弯曲的控制面146。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封堵件B的封堵面F被形成为球形(封堵面F的半径为r),而控制凸轮106的控制面146被弯曲成弧形(控制面146的半径为R),其中控制凸轮106相对于夹头70来定位,以使得容纳在夹头70中的封堵件B的球形封堵面F和控制凸轮106的弧形弯曲的控制面相对于旋转的工件轴14上的标称中心点P来同心布置。以这种方式,确保了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一直以相对于封堵面F相同的入射角度来在入射点A处冲击。这样,喷嘴支持器100可以被根据角度来预先设置(长方形孔112),从而使得例如相对于控制板98,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一直在入射点A上正切入射到封堵面F。
此外,如果封堵材料M层在眼镜片L与封堵件B之间,如图6所示,那么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的预定入射点A可以原则上位于眼镜片L与封堵材料M之间的分离点处。此外,优选地,如果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的预定入射点A位于封堵件B与封堵材料M之间的边界区域中,从而封堵材料M最初仍作为对眼镜片的保护,并且可以在合适的时间从眼镜片被手工移除。
另外,第一杆机构126被约束性地与防护罩24枢接,并且处于如下方式以使得:在防护罩24的关闭位置中-与图1和2中示出的不同-喷嘴引导部20实际上设置在其降低的工作位置(参考图6),而在防护罩24的打开位置中,喷嘴引导部20设置在其升高的静止位置中(例如见图3)。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防护罩25和杆机构26的移动的该约束性的枢接由牵引线缆(pull cable)148实现。牵引线缆148包括钢缆150,根据图2,该钢缆15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线缆夹紧机构152处的防护罩24的金属片轮廓条44的中间。钢缆15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线缆夹紧机构154而紧固在基体82的后壁94,参见图2和5。在它们之间,如图5所示,钢缆150运行在可转动安装在基体82的后壁94处的总共四个偏转轮146上。线缆牵引轮158旋转安装在转动轴136处的支撑臂134的后侧上,仅轮的一部分在图5中可见。线缆牵引轮158挂在图1和5中的右侧的偏转轮156之间的钢缆150中,从而经由转动的打开防护罩24的钢缆150的牵引力(与图5中的箭头Z相对应)升高第一杆机构126,而防护罩24的关闭使得能够在自身的重量下降低第一杆机构126。
另外,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凸轮支持器160,在该凸轮支持器160处安装了具有不同弯曲的控制面146的多个控制凸轮106处(在这里是五个)。凸轮支持器160被构造为可相对于喷嘴引导部20的控制板98定位,以使得按照在夹头70中夹持的各个封堵件B的封堵面F的区域的函数,匹配的控制凸轮106可以与控制板98相对而定位。这样,最初,在间隔件(spacer)的帮助下,基本凸轮162与基体82的后壁94固定地螺纹连接。基本凸轮162具有用于控制板98的挡板166,该挡板166在喷嘴引导部20的静止位置中由基本凸轮162上的其导辊104保持“暂停”。
在基体82的侧壁92与基本凸轮162之间,从金属片板伸出并且弯曲的凸轮支持器160可围绕转动的轴168转动。凸轮支持器160在其一端(在图3和6中较低的端)被引导在引导块170中,其被从上开槽并且允许凸轮支持器160围绕转动轴168不受阻碍地转动,但是凸轮支持器160固定在横向方向,即图3和6中的右侧和左侧。根据图3,引导块170本身与基体82的侧壁92固定螺纹连接。
在凸轮支持器160的较低区域(在图1和图5的前部)中设置的是具有弹簧致动的球形止动按钮172(为了清楚,在图6中省略),其止动销172根据选择与基体82的侧壁92的五个编号的孔176中的一个孔咬合。从而不同的控制凸轮106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而被预先选择:抵抗弹簧弹力拉动止动按钮172,在这种情况下止动销174从与各个孔176的咬合出来,围绕转动轴168来转动凸轮支持器174并且随后释放止动按钮172,在这种情况下止动销174与那里相对的孔176咬合。预先选择方式即各个期望的控制凸轮106-类似于一组点-通过围绕转动轴168来转动凸轮支持器160而与基本凸轮162被相对设置,从而该控制凸轮106与基本凸轮162一起形成在控制板98处的用于导辊104的共用路径。在这方面,刻在侧壁92上的(1、3、5、7、9)编号指代以不同屈光值使用的封堵件B的封堵面F的不同曲率。可选择的控制凸轮106的控制面146的不同曲率以及使用的封堵件的封堵面F的不同曲率-如上面已经进一步参考图6描述的(半径R、r;中心点P)-与彼此直接联系,以便确保喷嘴16被最佳地隔开并且相对于封堵件B被导向,而与封堵件B的外圆周面U的外直径无关。
从图8的进一步的细节中可以推断关于如何将控制凸轮106紧固到凸轮支持器160上,该控制凸轮106根据图2被以扇形类似的方式布置在凸轮支持器160中或凸轮支持器160处。据此,从金属片板分割的每个控制凸轮106在其上端(图8中的右侧)具有突起178,该突起178沿侧壁92的方向伸出并且在凸轮支持器160的支持部180的形成为梳形的上边缘中的相关联的开孔中中止。每个控制凸轮106在图8中左侧的较低的基部182具有两个钩形突起184,该两个钩形突起184在高度上隔开并沿侧壁92的方向伸出,并且其-类似于层板支撑-可以在凸轮支持器160中的分别相关联的开孔中中止。夹紧螺钉188被设置为保护可交换控制凸轮106,该夹紧螺钉188被拧入凸轮支持部160的支持部180中的螺纹孔中,并且明显阻止各个控制凸轮106能够伸出与凸轮支持器160的咬合。
然而,根据图6和7,眼镜片L被封堵件B的封堵面F处的封堵材料M通过该眼镜片L的第一光学有效表面cx封堵安装,封堵安装的眼镜片L的第二光学有效表面cc位于解封堵设备10中,与具有吸头192的抽取装置190相对,为进行解封堵该抽取装置190可以被施加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以便牢固地吸靠在所述第二光学有效表面cc,从而能够由所述抽取装置190经由所述吸头192将抽取力施加到所述工件L上。
如下面参考图7将更详细描述的,抽取装置190包括第二杆机构194和至少一个弹簧196,通过该第二杆机构194,抽吸头192可从静止位置手动转动到吸入位置,反之亦然,通过所述吸头192从其静止位置转动到吸入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弹簧196能够被偏置,以产生抽取力。此外,第二杆机构194操作性地与抽取装置190的活塞-气缸装置198连接,该活塞-气缸装置198通过充气软管200与吸头192气动连接-如图中的虚线显示-从而活塞-气缸装置198也可由第二杆机构194的转动手动致动,以便在吸头192中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
第二杆机构194包括第一杆202和第二杆204,该第一杆202和第二杆204分别设置在其具有手柄203或205(在图6中被取下)的自由端。第一杆202在其远离手柄203的一端被铰接在两个角板206、208之间,以便可围绕转动轴210转动。角板206、208依次与基体82的后壁94的较低的中部区域中的后壁94固定螺纹连接。在图5中的较低的角板208上安装的是支柱212,根据图7,该支柱212可螺纹调节,并且限制了图7中围绕转动轴210沿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杆202的转动。此外,布置在角板208下面的是运动减震器208(也参见图6),其延迟了杆机构194将眼镜片L从封堵件B分离的移动,从而将以下风险最小化:在杆机构194远离封堵件B转动时,解封堵的眼镜片L从吸头192分离、并且作为其结果被损坏。
第二杆204铰接到第一杆202,沿手柄203的方向与转动轴210保持合适的间隔,以便于可围绕进一步的转动轴216转动。弹簧196布置在转动轴216与紧固带218之间且从角板208上弯曲,该弹簧196构造为拉簧,并且从而能够对第一杆202施加围绕转动轴210沿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如图7所示,但是在该情况下,使得第二杆204不受力。
此外,根据图7,压缩弹簧220夹紧在杆202、204之间沿手柄203、205的方向与转动轴216保持合适的间隔,并且被弹簧座222保持在各个杆202、204处。活塞-气缸装置198布置在杆202、204之间,沿手柄203、205的方向与弹簧座222保持合适的间隔,其中活塞-气缸装置198的活塞杆224可转动地耦合到第一杆202,以便可围绕转动轴226转动,而活塞-气缸装置198的气缸外壳228可转动地耦合到第二杆204,以便可围绕进一步的转动轴230转动。压缩弹簧220尝试促使杆202、204分离,但是在那里被活塞-气缸装置198阻止在其伸展状态(如图7所示)。相应地,为了达到活塞-气缸装置198的缩回状态,压缩弹簧220必须被压制。显然如果两个杆202、204阻止压缩弹簧220的压力而被压在一起,则活塞-气缸装置198被推到一起,并且如果第二杆204从该位置被释放,则压缩弹簧220的力产生促使杆202、204分离的力,作为其结果,活塞-气缸装置198被拉出,并且在其压力室232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该压力通过充气软管200而被施加到吸头192。
最后,吸头192安装在转动轴226与手柄203之间的第一杆2020上。更具体地,吸头由吸取部件234和弹性吸盘236组成,该吸取部件234固定安装在第一杆202上并且通过充气软管200与活塞-气缸装置198连接,该弹性吸盘236可选地被构造为类似波纹管,具有密封唇缘238,该密封唇缘238可以与眼镜片L的光学有效表面cc密封接触,以便靠着(against)眼镜片L而牢固吸在吸盘236上。
显而易见的是用户可以通过对第二杆204的手柄205施加力而围绕转动轴210总体上沿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杆机构194。在这种情况下,拉簧196被施加压力,但是压缩弹簧220作为其更紧固的设计的结果仍不被压缩。只要吸头192现在被其吸盘236靠着眼镜片L而按压,压缩弹簧220和活塞-气缸装置198就也被施加压力,其中压力室232中存在的空气通过充气软管200和吸头192而被展示在密封唇缘238之下较远的位置。如果用户现在用较小的力“引导”手柄205“后退”,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压缩弹簧220围绕转动轴216相对于图7中的第一杆20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第一杆202仍处于其位置中的结果,活塞-气缸装置198伸展,并且作为压力室232中已经产生的低于大气压的压力的结果,吸头192靠着眼镜片L而紧紧吸附。用户现在可以整体释放第二杆机构194,于是作为偏置拉簧196的弹力的结果,抽取装置190通过吸头192向眼镜片L施加限定的抽取力。
整体考虑的解封堵过程如下:最初,解封堵装置10的防护罩24通过手柄46被打开,从而用户可以进入工作区26。现在手轮72处的夹紧杆78必须分离,于是夹头打开。作为结果,具有封堵安装在其上的眼镜片L的封堵件B被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中,并且夹头70被夹紧杆78关闭,以便将封堵件B夹紧在其夹紧部S。与封堵件B的封堵面F的几何结构相对应,相关联的控制凸轮106现在将被预先选择(止动按钮172的撤回、凸轮支持器160的适当转动、凸轮支持器160的需要的转动位置中的止动销174的重新止动)。作为结果,抽取装置190的杆机构将被转动,如前所述,以便吸盘236靠着眼镜片L而牢固地吸附,在该情况下,不仅产生真空(活塞-气缸装置198、压缩弹簧220),而且产生了限定的抽取力(拉簧196)。防护罩24现在将被关闭,其中第二移动装置18的杆机构126通过线缆牵引148而被降低,并且喷嘴引导部20通过控制板98处设置的导辊104在基本凸轮162处沿着预先选择的控制凸轮106滚出该喷嘴引导部的停止位置进入其工作位置,其中喷嘴引导部20的扫描臂102处扫描辊122开始于封堵件B的外圆周面U接触。一旦防护罩24完全关闭,并且通过手柄46而被再次按下,高压泵50就启动(切换装置64),于是喷嘴16传递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同时用户慢慢地转动手轮172。这样,凭借喷嘴引导部20的“双重”凸轮控制(具有导辊104的控制板98/控制凸轮106的控制面146或具有扫描滚122的扫描臂102),喷嘴不仅相对于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的入射点A有限定的间隔(净间距a),而且限定地被调整(角度α)。通过穿过防护罩24向工作区中看,用户可以看见眼镜片L从封堵件B的分离,其中抽取装置190的杆机构194转回图1中的右侧。用户现在可以释放防护罩24的承载,于是高压泵50被关闭。在防护罩24向上转动之后,在该情况下喷嘴引导部20经由线缆牵引148被再次升高,封堵件B和眼镜片L可以最后被移除,针对该目的,夹头70将通过夹紧杆78而被打开,并且在给定的情况中,两个杆202、204将朝向彼此而被移动。进一步的封堵眼镜片L现在可以按照类似方式而被解封堵。
为了完整性,最后可以提及的是封堵材料M可以是例如紫外线光硬化粘接剂混合物,例如在WO2009/003660 A1中描述的。这里描述的封堵件B由弹性材料组成,并且是WO 2009/106296 A1以及在先的德国专利申请10 2008051833.6的主题,针对该申请在这里关于封堵件B的进一步的结构和功能在这里进行参考。最后,关于合适的封堵(封堵-安装)方法和合适的封堵(封堵-安装)设备,针对WO 2009/135689A1来进行参考。
公开了一种用于光学工件的解封堵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移动装置,用于围绕旋转的工件轴来旋转工件,该工件被封堵在封堵件上,喷嘴,用于基本上沿着横向于旋转的工件轴的方向将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传递到封堵件与工件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入射点上,以及第二移动装置,用于产生所述喷嘴与所述工件之间的相对移动。为了使能够尽可能地安全、无破坏并且很快地对工件进行解封堵,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具有喷嘴引导部,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喷嘴引导部上,并且所述喷嘴通过所述喷嘴引导部能够在凸轮控制之下相对于所述封堵件定位,从而按照定义的方式将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引导到入射点上。
参考数字列表
10    解封堵装置
12    第一移动装置
14    工件的旋转轴
16    喷嘴
18    第二移动装置
20    喷嘴引导部
22    金属片外壳
24    防护罩
26    工作区
28   槽部
30   排水阀
32   水平调节元件
34   左手侧壁
36   右手侧壁
38   前壁
40   转动轴承
42   开口部
44   金属片轮廓条
46   手柄
48   支柱
50   高压泵
52   震动绝缘体
54   安装板
56   压力连接
58   高压软管
60   吸入连接
62   压力调节器
64   开关装置
66   前板
68   主轴
70   夹头
72   手轮
74   主轴外壳
76   螺纹连接
78   夹紧杆
80   拉杆
82   基体
84   开孔板
86   基座部
88   凸缘部
90    金属片托架
92    侧壁
94    后壁
96    开孔
98    控制板
100    喷嘴支持器
102    扫描臂
104    导辊
106    控制凸轮
108    承载板
110    夹紧部件
112    椭圆形孔
114    容纳孔
116    槽
118    螺钉
120    夹紧螺钉
122    扫描辊
124    排出口
126    第一杆机构
128    导向臂
130    转动轴
132    角板
134    支撑臂
136    转动轴
138    杆突起
140    板托
142    拉簧
144    转动轴
146    控制面
148    线缆牵引
150    钢缆
152   第一线缆夹紧机构
154   第二线缆夹紧机构
156   偏转轮
158   线缆牵引轮
160   凸轮支持器
162   基本凸轮
164   间隔件
166   挡板
168   转动轴
170   引导块
172   止动旋钮
174   止动销
176   孔
178   突起
180   支持部
182   基部
184   突起
186   开孔
188   夹紧螺钉
190   抽取装置
192   吸头
194   第二杠杆机构
196   弹簧
198   活塞-气缸装置
200   充气软管
202   第一杆
203   手柄
204   第二杆
205   手柄
206   角板
208   角板
210   转动轴
212   支柱
214   运动减震器
216   转动轴
218   紧固带
220   压缩弹簧
222   弹簧座
224   活塞杆
226   转动轴
228   气缸外壳
230   转动轴
232   压力室
234   吸入部件
236   吸盘
238   密封唇缘
A   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嘴的入射点
a   净间距
B   封堵件
cc    眼镜片处的第二光学有效表面
cx   眼镜片处的第一光学有效表面
F   封堵件处的封堵面
H   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高压水喷嘴
L   工件/眼镜片
M    封堵材料
P   中心点
R   控制凸轮的控制面的半径
r   封堵件处的封堵面的半径
S   封堵件处的夹紧部
U   封堵件的外圆周面

Claims (21)

1.用于光学工件(L)的解封堵装置(10),该装置包括:
第一移动装置(12),用于围绕旋转的工件轴(14)来旋转工件(L),该工件(L)被封堵在封堵件(B)上,
喷嘴(16),用于基本上沿着横向于所述旋转的工件轴(14)的方向将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传递到封堵件(B)与工件(L)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入射点(A)上,以及
第二移动装置(18),用于产生所述喷嘴(16)与所述工件(L)之间的相对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18)具有喷嘴引导部(20),所述喷嘴(16)安装在所述喷嘴引导部(20)上,并且所述喷嘴(16)通过所述喷嘴引导部(20)能够在凸轮控制之下相对于所述封堵件(B)定位,从而按照定义的方式将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引导到入射点(A)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L)为眼镜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引导部(20)包括扫描臂(102),该扫描臂(102)能够与所述封堵件(B)的外圆周面(U)作操作性咬合,从而在解封堵期间在所述喷嘴(16)的排出口(124)与封堵件(B)和工件(L)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的入射点(A)之间维持基本恒定的净间距(a),与所述封堵件(B)的外圆周面(U)的圆周轮廓和所述封堵件(B)围绕旋转的工件轴(14)的旋转角度位置无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臂(102)能够通过旋转地安装在其上的扫描辊(122)而与所述封堵件(B)的外圆周面(U)操作性地咬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引导部(20)包括控制板(98),该控制板(98)与至少一个控制凸轮(106)协作以设定入射角(α),压力介质的高压喷射流(H)以该入射角(α)在所述解封堵期间在封堵件(B)与工件(L)之间的边缘区域中的入射点(A)上射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B)具有容纳在所述第一移动装置(12)的夹头(70)的夹紧部(S)和限定的曲面封堵面(F),该限定的曲面封堵面(F)背向所述夹紧部(S)以用于紧固所述工件(L),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凸轮(106)具有根据所述封堵件(B)的封堵面(F)的曲率而弯曲的控制面(14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B)的封堵面(F)是球面,而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凸轮(106)的控制面(146)是弧形弯曲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凸轮(106)能够相对于所述夹头(70)定位以使得容纳在所述夹头(70)中的封堵件(B)的球面封堵面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凸轮(106)的弧形弯曲的控制面(146)相对于旋转的工件轴(14)上的标称中心点(P)同心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共用凸轮支持器(160)上的多个控制凸轮(106)具有不同地弯曲的控制面(146),其中所述凸轮支持器(160)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喷嘴引导部(20)的控制板(98)来定位,从而匹配控制凸轮(106)能够根据各个夹紧的封堵件(B)的封堵面(F)的曲率与所述控制板(98)相对而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共用凸轮支持器(160)上的多个控制凸轮(106)具有不同地弯曲的控制面(146),其中所述凸轮支持器(160)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喷嘴引导部(20)的控制板(98)来定位,从而匹配控制凸轮(106)能够根据各个夹紧的封堵件(B)的封堵面(F)的曲率与所述控制板(98)相对而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98)能够通过两个导辊(104)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凸轮(106)操作性地连接,所述两个导辊(104)旋转安装在所述控制板(98)上、并且所述两个导辊(104)的旋转轴彼此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引导部(20)包括喷嘴支持器(100),所述喷嘴(16)被安装在该喷嘴支持器(100)上,其中所述喷嘴支持器(100)与所述控制板(98)连接成可对它角向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18)包括第一杆机构(126),所述喷嘴引导部(20)枢接于该第一杆机构(126),并且所述喷嘴引导部(20)能通过该第一杆机构(126)从静止位置移动到工作位置,反之亦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封堵装置(10)的防护罩(24)能选择性地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反之亦然,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所述防护罩(24)关闭所述装置(10)的工作区(26),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防护罩(24)允许进入所述工作区(26),其中所述第一杆机构(126)与所述防护罩(24)约束性地耦合,以使得在所述防护罩(24)的关闭位置中,所述喷嘴引导部(20)被设置在其工作位置中,而在所述防护罩(24)的打开位置中,所述喷嘴引导部(20)被设置在其静止位置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机构(126)经由电缆牵引(148)而与所述防护罩(24)约束性地耦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封堵装置(10)的电驱动的高压泵(50)被设置为与所述喷嘴(16)流体连接,并且该电驱动的高压泵(50)能够被开关装置(64)选择性地激活,其中将所述防护罩(24)轻微地手动降低使所述防护罩(24)离开其关闭位置而抵抗弹簧力能够致动所述开关装置(64)。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12)包括主轴(68),该主轴在其一端带有用于所述封堵件(B)的夹头(70),在其另一端与手轮(72)操作性地连接,通过该手轮(72)可手动地旋转所述主轴(68)继而所述夹头(70)以进行所述解封堵。
1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L)具有第一光学有效表面(cx)和第二光学有效表面(cc),并且在所述解封堵之前被所述第一光学有效表面(cx)封堵在所述封堵件(B)的封堵面(F)上,其中提供了具有吸头(192)的抽取装置(190),为进行所述解封堵,向所述抽取装置(190)施加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以便牢固地吸靠在所述第二光学有效表面(cc)上,从而能够由所述抽取装置(190)经由所述吸头(192)将抽取力施加到所述工件(L)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装置(190)包括可手动致动的活塞-气缸装置(198),该活塞-气缸装置(198)与所述吸头(192)气动连接,以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装置(190)包括第二杆机构(194)和至少一个弹簧(196),通过该第二杆机构(194),手动可将所述吸头(192)从静止位置转动到吸入位置,反之亦然,通过所述吸头(192)从其静止位置转动到所述吸入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弹簧(196)能够偏置产生所述抽取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装置(190)包括第二杆机构(194)和至少一个弹簧(196),通过该第二杆机构(194),手动可将所述吸头(192)从静止位置转动到吸入位置,反之亦然,通过所述吸头(192)从其静止位置转动到所述吸入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弹簧(196)能够偏置产生所述抽取力。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气缸装置(198)与所述第二杆机构(194)操作性地连接,从而通过所述第二杆机构(194)的枢转转动,所述活塞-气缸装置(198)也可致动以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
CN201180012067.1A 2010-03-04 2011-02-23 用于光学工件特别是眼镜片的解封堵装置 Active CN1028219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10334.9 2010-03-04
DE102010010334A DE102010010334B4 (de) 2010-03-04 2010-03-04 Vorrichtung zum Abblocken von optische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rillengläsern
PCT/EP2011/000862 WO2011107227A1 (de) 2010-03-04 2011-02-23 Vorrichtung zum abblocken von optische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rillengläser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1912A CN102821912A (zh) 2012-12-12
CN102821912B true CN102821912B (zh) 2015-04-22

Family

ID=44140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2067.1A Active CN102821912B (zh) 2010-03-04 2011-02-23 用于光学工件特别是眼镜片的解封堵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120196B2 (zh)
EP (1) EP2542383B1 (zh)
CN (1) CN102821912B (zh)
BR (1) BR112012022105B1 (zh)
DE (1) DE102010010334B4 (zh)
HK (1) HK1174306A1 (zh)
WO (1) WO20111072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48590B4 (de) * 2009-10-07 2020-06-18 Satisloh Ag Vorrichtung zum Abblocken von optische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rillengläsern
EP2963458B1 (en) 2014-07-05 2022-02-02 Satisloh AG Lens blank having a temporary grip coating for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ectacle lenses according to a prescription
DE102015009973A1 (de) 2015-07-31 2017-02-02 Satisloh Ag Verfahren zur Bearbeitung von optische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rillenlinsen aus Kunststoff
DE102015011031A1 (de) 2015-08-22 2017-02-23 Satisloh Ag Vorrichtung zur Randbearbeitung eines Linsenrohlings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rillenlinsen
CN105290914B (zh) * 2015-09-16 2017-11-24 安徽科创智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镜片加工装置
DE102015121682A1 (de) * 2015-12-14 2017-06-14 Optotech Optikmaschinen Gmbh Werkstück mit optischem Linsenrohling,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arbeitung
DE102017001679B4 (de) * 2017-02-22 2019-05-09 Schneid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bblocken einer Linse
EP3546122B1 (en) 2018-03-30 2020-10-21 Essilor International Lens holding block and method for blocking and unblocking an optical lens component
EP3636423A1 (en) * 2018-10-09 2020-04-15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element with a functional film
DE102019006504A1 (de) * 2019-09-16 2021-03-18 Satisloh Ag Optikmaschine für das Behandeln und/oder Bearbeiten von optischen Werkstücken, wie Brillengläsern, sowie Abblockvorrichtung und Abblockverfahren hierfür
DE102019006505A1 (de) * 2019-09-16 2021-03-18 Satisloh Ag Hydraulikanordnung für eine Vorrichtung zum Abblocken von optische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rillengläsern, von zugeordneten Blockstücken
CN110549150A (zh) * 2019-09-19 2019-12-10 宁波镇海藤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刀具安装自动再定位系统
CN112454073B (zh) * 2020-12-08 2022-05-13 南京灵雀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焦点儿童眼镜加工装置
CN112706025B (zh) * 2020-12-23 2022-07-29 上饶市鑫锐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微镜生产用光学冷加工设备
DE102021004831A1 (de) 2021-09-24 2023-03-30 Satisloh Ag Verfahren zur spanenden bearbeitung von optische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rillenlinsen aus kunststoff
DE102021005202A1 (de) 2021-10-19 2023-04-20 Satisloh Ag Aufnahme für die Bearbeitung von optische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rillenlinse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538169A (ja) * 2001-08-31 2004-12-24 マイクロ オプティクス デザイン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レンズブロックならびに関連するデブロック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772436A (zh) * 2004-11-09 2006-05-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弹性研磨工具及镜片研磨方法
JP2006205356A (ja) * 2006-05-02 2006-08-10 Hoya Corp 眼鏡レンズのブロック方法
CN1921982A (zh) * 2004-02-20 2007-02-28 保谷株式会社 用于粘结光学透镜的装置及方法
CN101352825A (zh) * 2002-01-15 2009-0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研磨装置
CN101484275A (zh) * 2006-07-06 2009-07-15 Rafer&Project有限责任公司 在透镜片的制造过程中去掉支撑部件和保护膜的方法
DE102008023093A1 (de) * 2008-05-09 2009-11-12 Satisloh Ag Vorrichtung zum Blocken vo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rillengläsern, für deren Bearbeitung und/oder Besch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33127C (en) * 1997-03-27 2004-07-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composite member using fluid
JP4323577B2 (ja) * 1997-12-26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分離方法および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
US6540861B2 (en) * 1998-04-01 2003-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mber separat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apparatus
TW522488B (en) * 1998-07-27 2003-03-01 Canon Kk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2075915A (ja) * 2000-08-25 2002-03-15 Canon Inc 試料の分離装置及び分離方法
JP2003275949A (ja) 2002-01-15 2003-09-30 Seiko Epson Corp 研磨方法及び研磨装置
US7047857B2 (en) * 2002-11-26 2006-05-23 Intense Speed, Llc Water jet cutting machine
WO2005080047A1 (ja) 2004-02-20 2005-09-01 Hoya Corporation 光学レンズのブロッキング装置及びブロッキング方法
DE102005038063A1 (de) 2005-08-10 2007-02-15 Schneider Gmbh + Co. Kg Vorgeformtes Blockstück mit drei Auflagepunkten
JP2007181889A (ja) 2006-01-05 2007-07-19 Nidek Co Ltd 眼鏡レンズ加工システム
ES2368349T5 (es) 2007-07-05 2021-09-17 Satisloh Ag Procedimiento de bloqueo de un primordio de lente, composición adhesiva y uso de este último para el bloqueo de las lentes
EP2093018B2 (en) 2008-02-25 2017-11-01 Satisloh AG Block piece for holding an optical workpiece, in particular a spectacle lens, for processing thereof,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ectacle lenses according to a prescription
DE102008051833B4 (de) 2008-10-17 2012-02-09 Satisloh Ag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eines auf einem Blockstück geblockten optischen Werkstücks, insbesondere Brillenglases, für dessen Bearbeitung und/oder Beschichtung
DE102009048590B4 (de) * 2009-10-07 2020-06-18 Satisloh Ag Vorrichtung zum Abblocken von optische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rillengläser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538169A (ja) * 2001-08-31 2004-12-24 マイクロ オプティクス デザイン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レンズブロックならびに関連するデブロック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1352825A (zh) * 2002-01-15 2009-0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研磨装置
CN1921982A (zh) * 2004-02-20 2007-02-28 保谷株式会社 用于粘结光学透镜的装置及方法
CN1772436A (zh) * 2004-11-09 2006-05-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弹性研磨工具及镜片研磨方法
JP2006205356A (ja) * 2006-05-02 2006-08-10 Hoya Corp 眼鏡レンズのブロック方法
CN101484275A (zh) * 2006-07-06 2009-07-15 Rafer&Project有限责任公司 在透镜片的制造过程中去掉支撑部件和保护膜的方法
DE102008023093A1 (de) * 2008-05-09 2009-11-12 Satisloh Ag Vorrichtung zum Blocken vo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rillengläsern, für deren Bearbeitung und/oder Besch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74306A1 (zh) 2013-06-07
WO2011107227A1 (de) 2011-09-09
EP2542383B1 (de) 2014-04-16
US9120196B2 (en) 2015-09-01
BR112012022105A2 (pt) 2017-10-31
BR112012022105B1 (pt) 2021-04-06
DE102010010334B4 (de) 2012-01-19
US20130061462A1 (en) 2013-03-14
EP2542383A1 (de) 2013-01-09
CN102821912A (zh) 2012-12-12
DE102010010334A1 (de) 201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1912B (zh) 用于光学工件特别是眼镜片的解封堵装置
KR100814157B1 (ko) 공압튜브식 연마장치
EP0705660B1 (en) Combination lens edger, polisher, and safety beveler, tool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JPH09118546A (ja) 複数の層で構成されるコーティングをガラス板の表面から除去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EP1916125B1 (en) Operating head for a tyre-removal machine and associated tyre-removal machine
ES2508767T3 (es) Combinación de herramienta, rebordeador y método de rebordear lentes de gafas
EP1524134B1 (en) Bead release device for tire removal machines
US20110067818A1 (en) Machine for fitting and removing tires
ITMO980232A1 (it) Macchina per smontare e montare pneumatici.
US515842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ping and finishing lenses
US5964647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medying the fragility of the edges of a spectacle lens made of rigid material and corresponding spectacle lens
CN212218039U (zh) 一种镜片磨边机锁夹装置
CN207139468U (zh)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07414993U (zh) 一种积木拼接玩具打磨装置
EP1717064B1 (en) Tool for fitting and removing vehicle wheel tyres
CN109366682B (zh) 一种防夹手的安全型边角封边机
CN214771034U (zh) 一种具有清洗功能的光学镜片研磨机
CN112847005A (zh) 一种抗摔防蓝光钢化膜制造方法
CN211278006U (zh) 一种磨砂轮修形装置
CN209174754U (zh) 气雾罐封底机
EP2281699B1 (en) Unit for bead breaking in tyre changing machines
CN101992413B (zh) 研磨装置
CN100528478C (zh) 轮胎断面磨抛机
EP1717065B1 (en) Tool for fitting and removing vehicle wheel tyres
CN217103587U (zh) 一种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分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43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43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