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0318B - 具有间隔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间隔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0318B
CN102820318B CN201210157989.8A CN201210157989A CN102820318B CN 102820318 B CN102820318 B CN 102820318B CN 201210157989 A CN201210157989 A CN 201210157989A CN 102820318 B CN102820318 B CN 1028203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pixel region
region
area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79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0318A (zh
Inventor
金汉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20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0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0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0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6Spacer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8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3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具有非像素区域和被非像素区域分隔开的多个像素区域;第二基底,面向第一基底;以及间隔件,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以维持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间隙。像素区域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平分为与第一像素区域相邻的第一非像素区域和与第二像素区域相邻的第二非像素区域,间隔件形成在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第一非像素区域被间隔件占据的面积小于第二非像素区域被间隔件占据的面积。

Description

具有间隔件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参照于2011年6月9日在先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并因此被适时指定序列号10-2011-0055705的申请,将该申请包含于此,并要求其全部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不受外部冲击影响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IT)产业快速地发展,所以对显示装置的需求显著地增加。近来,已需要显示装置具有更轻的重量和更薄的厚度,并且消耗更少的能量和提供更高的显示分辨率。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正在开发使用有机发光特性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LCD)。
由于诸如智能电话的移动装置更频繁地且更长时间地用于更多不同的环境中,所以外部冲击会频繁地施加到移动装置。例如,当移动装置在被使用的同时掉落时,突然的外部冲击会施加到移动装置。因此,移动装置应该具有更充分的耐久性,并且它们的显示性能不应该因例如当移动装置在被使用的同时掉落时施加的外部冲击而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即使受比特定量大的外部冲击也不劣化。
然而,本发明的多个方面不限于这里阐述的方面。通过参照下面给出的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方面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更明显。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基底,具有非像素区域和被非像素区域分隔开的多个像素区域;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隔开并面向第一基底;以及间隔件,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以维持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间隙。像素区域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设置在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平分为与第一像素区域相邻的第一非像素区域和与第二像素区域相邻的第二非像素区域,间隔件形成在设置在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第一非像素区域被间隔件占据的面积小于第二非像素区域被间隔件占据的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基底,具有非像素区域和被非像素区域分隔开的多个像素区域;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隔开并面向第一基底;以及间隔件,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以维持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间隙。像素区域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间隔件形成在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从间隔件至第一像素区域的距离大于从间隔件至第二像素区域的距离。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结合附图考虑时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更完全的理解以及本发明的许多伴随优点将容易明显,同时变得更好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平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以及
图6是在外部冲击下图5的显示装置的模拟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全的,并且这些实施例将把本发明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的组件。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平面图。
参照图1和图2,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100、面向第一基底100的第二基底200以及将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分隔开的间隔件300。
第一基底100包括非像素区域NPA和被非像素区域NPA分隔开的多个像素区域PA。
非像素区域NPA可以是其中看不见光的非发光区域。因此,在非像素区域NPA中可以不实现用于发光的发光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虽然非发光区域NPA可以至少部分地包括用于发光的发光结构,但在非像素区域NPA中可以通过光阻挡结构阻挡光发射。
每个像素区域PA可以是其中能够看见光的发光区域,像素区域可以包括发光结构。例如,每个像素区域PA可以包括用于有机发光的有机材料的堆叠层。像素区域PA可以以矩阵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区域PA可以包括发射红光的红色像素区域10、发射绿光的绿色像素区域20以及发射蓝光的蓝色像素区域30。红色像素区域10、绿色像素区域20和蓝色像素区域30可以以特定图案重复地布置。在图2中,示出了其中布置有红色像素区域10、绿色像素区域20和蓝色像素区域30的图案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图2中示出的示例性图案。
参照图2,红色像素区域10和蓝色像素区域30在每个奇数列中沿列方向交替地布置。每个奇数列中的红色像素区域10和蓝色像素区域30以与相邻奇数列中的红色像素区域10和蓝色像素区域30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布置。奇数列中的红色像素区域10和蓝色像素区域30的这种布置沿行方向重复。绿色像素区域20在每个偶数列中重复。
另外,红色像素区域10、绿色像素区域20、蓝色像素区域30和绿色像素区域20以这样的顺序在每个奇数行中沿行方向重复地布置。蓝色像素区域30、绿色像素区域20、红色像素区域10和绿色像素区域20以这样的顺序在每个偶数行中沿行方向重复地布置。
回头参照图1和图2,第二基底200设置在第一基底100上方从而面对第一基底100,一个或多个间隔件300设置在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之间以将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分隔开。间隔件300设置在第一基底100的非像素区域NPA。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多个间隔件300,并且每个间隔件300设置在沿列方向彼此相邻的两个像素区域PA之间,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描述,如图2所示,将沿列方向彼此相邻的两个像素区域PA中的任何一个称作第一像素区域40a,将另一个称作第二像素区域40b。
第一像素区域40a和第二像素区域40b之间的非像素区域NPA 50平分为与第一像素区域40a相邻的第一非像素区域50a和与第二像素区域40b相邻的第二非像素区域50b。这里,术语“平分”表示设置在第一像素区域40a和第二像素区域40b之间的非像素区域NPA 50被分为两个相同的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像素区域40a和第一非像素区域50a之间的边界可以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像素区域40b和第二非像素区域50b之间的边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非像素区域50a和第二非像素区域50b之间的边界也可以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像素区域40a和第一非像素区域50a之间的边界。另外,从第一非像素区域50a和第二非像素区域50b之间的边界至第一像素区域40a的距离L1可以基本上等于从第一非像素区域50a和第二非像素区域50b之间的边界至第二像素区域40b的距离L2。
每个间隔件300设置在第一像素区域40a和第二像素区域40b之间的第一非像素区域50a和第二非像素区域50b。这里,第一非像素区域50a被每个间隔件300占据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非像素区域50b被每个间隔件300占据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非像素区域50a被每个间隔件300占据的面积可以为零。这表示每个间隔件300仅形成在第一非像素区域50a和第二非像素区域50b中的第二非像素区域50b。
在图2的实施例中,每个间隔件300与第一像素区域40a分隔开。即,在图2中,每个间隔件300与第二像素区域40b相邻,但与第一像素区域40a分隔开。每个间隔件300可以与第一像素区域40a分隔开。这样,第一非像素区域50a被每个间隔件300占据的面积小于第二非像素区域50b被每个间隔件300占据的面积。
当第一非像素区域50a被每个间隔件300占据的面积小于第二非像素区域50b被每个间隔件300占据的面积时,每个间隔件300对第一像素区域40a的影响可以小于对第二像素区域40b的影响。
具体地讲,参照图1,每个间隔件300维持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之间的间隙。然而,每个间隔件300因外部冲击而会沿垂直方向或倾斜于垂直方向的方向弯曲。这里,如果每个间隔件300部分地接触第一基底100的相邻像素区域PA或第二基底200的与相邻像素区域PA对应的区域,则每个间隔件300的组分或涂覆在每个间隔件300上的材料会存留在第一基底100的相邻像素区域PA或第二基底200的与相邻像素区域PA对应的区域上。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间隔件300的存留的组分或存留的涂覆在每个间隔件300上的材料会起到异物的作用,从而限制相邻像素区域PA的光发射或使相邻像素区域PA的光发射失真。
参照图2,与在相邻于第一像素区域40a的第一非像素区域50a中相比,每个间隔件300更多地位于与第二像素区域40b相邻的第二非像素区域50b中。这样,与第二像素区域40b相比,对于第一像素区域40a,源于每个间隔件300的异物将存留在其上的可能性更低。因此,至少在第一像素区域40a中,发光受每个间隔件300限制或因每个间隔件300而失真的可能性可以相对减小。
即,只要用来维持强度以支撑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的每个间隔件300的最小横截面得以保持,则可以选择性地调整会转移到第一像素区域40a和第二像素区域40b上的异物的量。例如,当因转移的异物导致的发光受限或颜色失真在第一像素区域40a中比在第二像素区域40b中更严重时,可以将每个间隔件300放置成距离第二像素区域40b更近,使得转移至第二像素区域40b的异物的量比转移至第一像素区域40a的异物的量多。
在一些显示装置中,红色像素区域10比其他像素区域PA(例如,蓝色像素区域30)更易遭受发光的限制。即,即使在每个像素区域PA的相等的面积上存在异物时,因异物导致的亮度降低在红色像素区域10中比在蓝色像素区域30中多。从该方面来讲,如果将红色像素区域10应用到第一像素区域40a,并且如果将蓝色像素区域30应用到第二像素区域40b,则由于红色像素区域10的因每个间隔件300导致发光受限或失真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所以可以将由整体亮度降低导致的图像质量的劣化最小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绿色像素区域应用到第二像素区域,并可以将红色像素区域应用到第一像素区域。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平面图。
参照图3,根据当前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装置与根据在先示例性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前实施例包括形状类似于三棱柱的间隔件300c。在下文中,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在先实施例的元件基本上相同的元件,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形状类似于三棱柱的每个间隔件300c设置在分别与邻近的第一像素区域40c和第二像素区域40d相邻的第一非像素区域50c和第二非像素区域50d。三棱柱的棱E与第一像素区域40c相邻,与三棱柱的棱E相对设置的侧面S与第二像素区域40d相邻。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非像素区域50c被每个三棱柱形状的间隔件300c占据的面积小于第二非像素区域50d被每个间隔件300c占据的面积。
即,虽然在图2中,第一非像素区域50a被每个间隔件300占据的面积与第二非像素区域50b被每个间隔件300占据的面积之间的差异是通过将每个间隔件300放置在距第一像素区域40a和第二像素区域40b不同的距离处实现的,但是在图3中,虽然每个间隔件300c位于距第一像素区域40c和第二像素区域40d相等的距离处,但也实现了第一非像素区域50c被每个间隔件300c占据的面积与第二非像素区域50d被每个间隔件300c占据的面积之间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每个间隔件300的形状不限于图2中示出的棱柱和图3中示出的三棱柱。每个间隔件可以具有各种形状,所述各种形状使间隔件位于距第一像素区域40c和第二像素区域40d不同的距离处,或者使间隔件占据第一非像素区域50c和第二非像素区域50d的不同大小的面积,从而控制在外部冲击下转移至第一像素区域40c和第二像素区域40d的异物的量。例如,每个间隔件的形状可以类似于平截头棱锥体、圆柱体、棱柱体、穹顶状(dome)或球状体。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平面图。
参照图4,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装置与根据图1的在先示例性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个像素区域的布置以及一个或多个间隔件300d的位置。在下文中,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图1的在先实施例的元件基本相同的元件,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参照图4,多个像素区域包括发射红光的红色像素区域10a、发射绿光的绿色像素区域20a和发射蓝光的蓝色像素区域30a。在第一像素列中,蓝色像素区域30a沿列方向连续地重复。另外,第二像素列与第一像素列相邻并与第一像素列平行。红色像素区域10a在第二像素列中连续地重复。第三像素列与第二像素列相邻并与第二像素列平行。绿色像素区域20a在第三像素列中连续地重复。
如图4所示,每个间隔件300d设置在沿行方向彼此相邻的两个像素列之间。为了便于描述,将沿行方向彼此相邻的两个像素区域中的任何一个称作第一像素区域40e,并将另一个称作第二像素区域40f。
第一像素区域40e和第二像素区域40f之间的非像素区域50平分为与第一像素区域40e相邻的第一非像素区域50e和与第二像素区域40f相邻的第二非像素区域50f。每个间隔件300d设置在第一像素区域40e和第二像素区域40f之间的第一非像素区域50e和第二非像素区域50f。这里,第一非像素区域50e被每个间隔件300d占据的面积可以比第二非像素区域50f被每个间隔件300d占据的面积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非像素区域50e被每个间隔件300d占据的面积可以为零。这表示每个间隔件300d可以仅形成在第一非像素区域50e和第二非像素区域50f中的第二非像素区域50f。
在图4的实施例中,每个间隔件300d与第一像素区域40e分隔开。即,在图4中,每个间隔件300d与第二像素区域40f相邻,但与第一像素区域40e分隔开。每个间隔件300d可以与第一像素区域40e分隔开。这样,第一非像素区域50e被每个间隔件300d占据的面积小于第二非像素区域50f被每个间隔件300d占据的面积。
即,只要用来维持强度以支撑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的每个间隔件300d的最小横截面得以保持,则可以选择性地调整转移到第一像素区域40e和第二像素区域40f上的异物的量。例如,当因转移的异物导致的发光受限或颜色失真在第二像素区域40f中比在第一像素区域40e中更严重时,可以将每个间隔件300d放置成距离第一像素区域40e更近,使得转移至第一像素区域40e的异物的量比转移至第二像素区域40f的异物的量多。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绿色像素区域20a应用到第二像素区域40f,并可以将红色像素区域10a应用到第一像素区域40e。
在一些显示装置中,红色像素区域10a比其他像素区域PA(例如,蓝色像素区域30a)更易遭受发光的限制。即,即使在每个像素区域PA的相等的面积上存在异物时,因异物导致的亮度降低在红色像素区域10a中比在蓝色像素区域30a中多。从该方面来讲,如果将第一像素列的蓝色像素区域30a应用到第二像素区域40f,并且如果将第二像素列的红色像素区域10a应用到第一像素区域40e,则由于红色像素区域10a的因每个间隔件300d导致发光受限或失真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所以可以将由整体亮度降低导致的图像质量的劣化最小化。
上述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各种平板显示装置,诸如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在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该显示装置被应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情况作为示例。
图5是构造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内部由外部冲击导致的改变的剖视图。
参照图5,根据实施例构造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100、面向第一基底100的第二基底200、缓冲层120、驱动半导体层132、栅极绝缘膜140、层间绝缘膜160、平坦化膜180、有机发光元件70、像素限定层310、间隔件300以及各种导电布线和电极。
第一基底100分为非像素区域NPA以及被非像素区域NPA分隔开的多个像素区域PA。第一基底100可以是由玻璃、石英、陶瓷或塑料制成的透明绝缘基底。另外,第一基底100可以由单层或多层组成。
用于驱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各种布线和电极(诸如数据线和栅极线)可以形成在第一基底100上。随后将描述形成在第一基底100上的布线和电极。
第二基底200面向第一基底100,并密封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之间的有机发光层720以使其与外部空气隔绝。因此,本发明还可以包括密封构件(未示出),密封构件将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附着并密封在一起。密封构件(未示出)可以由从下列材料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玻璃、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异戊二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和纤维素树脂,或这些材料的复合物。
缓冲层120形成在第一基底100上。缓冲层120防止杂质元素渗入第一基底100,并将第一基底100的表面平坦化。缓冲层120可以由能够执行这些功能的各种材料制成。例如,缓冲层120可以是SiNx层、SiO2层和SiOxNy层中的任何一种。缓冲层120不是必需的,并且可以基于第一基底100的类型和加工条件省略缓冲层120。
驱动半导体层132形成在缓冲层120上。驱动半导体层132可以由非晶硅膜或多晶硅膜制成。然而,优选多晶硅膜。另外,驱动半导体层132包括未用杂质掺杂的沟道区135以及源区136和漏区137,源区136和漏区137形成在沟道区135的两侧上并被p+掺杂。这里,用于掺杂源区136和漏区137的离子材料是诸如硼(B)的P型杂质。具体地讲,通常使用B2H6。杂质可以根据薄膜晶体管(TFT)的类型改变。
栅极绝缘膜140由SiNx或SiO2形成在驱动半导体层132上。包括驱动栅电极的栅极布线形成在栅极绝缘膜140上。栅极布线还包括栅极线(未示出)、第一维持电极和其他布线。驱动栅电极与驱动半导体层132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讲,沟道区)叠置。
覆盖驱动栅电极的层间绝缘膜160形成在栅极绝缘膜140上。通孔H1和H2形成在栅极绝缘膜140和层间绝缘膜160中,以暴露驱动半导体层132的源区136和漏区137。像栅极绝缘膜140一样,层间绝缘膜160可以由SiNx或SiO2制成。
包括驱动源电极176和驱动漏电极177的数据布线形成在层间绝缘膜160上。数据布线还包括数据线(未示出)、共电源线(未示出)、第二维持电极和其他布线。驱动源电极176和驱动漏电极177通过通孔H1和H2分别连接到驱动半导体层132的源区136和漏区137。
以该方式,形成了包括驱动半导体层132、驱动栅电极155、驱动源电极176和驱动漏电极177的驱动TFT 40。
覆盖数据布线的平坦化膜180形成在层间绝缘膜160上。平坦化膜180使阶梯平坦化以提高将要形成在其上的有机发光元件70的发光效率。
平坦化膜180包括暴露驱动漏电极177的一部分的接触孔。
平坦化膜180可以由从聚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苯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和苯并环丁烯(BCB)树脂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有机发光元件70在每个像素区域PA中形成在平坦化膜180上。
有机发光元件70包括顺序堆叠的像素电极710、有机发光层720和共电极730。像素电极710可以通过平坦化膜180的接触孔182连接到驱动漏电极177。
像素电极710和共电极730可以由反射性导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或半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反射性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Li、Ca、LiF/Ca、LiF/Al、Al、Ag、Mg和Au。透明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ZnO和氧化铟(In2O3)。
半透明导电材料可以是包含Mg和Ag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共沉积材料,或者可以是Mg、Ag、Ca、Li和Al中的一种或多种。
像素限定层310包括多个开口A并限定每个有机发光元件70的像素区域PA和非像素区域NPA,其中,每个开口A暴露像素电极710。像素电极710、有机发光层720和共电极730顺序地堆叠在像素限定层310的每个开口内,使得有机发光层720发射光。即,其中形成有像素限定层310的区域基本上为非像素区域NPA,像素限定层310的每个开口基本上为像素区域PA。
间隔件300形成在像素限定层310上。像素限定层310和间隔件300可以通过使用光敏材料的光刻工艺或光工艺形成为一体。即,可以在半色调曝光工艺中通过调整曝光来一起形成像素限定层310和间隔件30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顺序地或单独地形成像素限定层310和间隔件300。像素限定层310和间隔件300也可以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独立的结构。
如上面参照图1至图4所描述的,间隔件300与第一像素区域分隔开并被设置成与第二像素区域相邻,其中,像素限定层310设置在间隔件300和第一像素区域之间。间隔件300可以与第一像素区域分隔开。间隔件300可以与第二像素区域紧邻。因此,第一非像素区域被间隔件300占据的面积小于第二非像素区域被间隔件300占据的面积。
现在将参照图6更详细地描述图5的间隔件300因外部冲击而导致的变形。参照图6,当外部冲击施加到显示装置时,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之间的间隙会减小,并且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会沿与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的表面方向平行的方向位移一定的距离。这里,支撑第一基底100和第二基底200的间隔件300可以如图6中的标记300a或300b所示地发生变形。
变形的间隔件300a或300b侵入第一像素区域或第二像素区域的程度可以取决于间隔件300通过像素限定层310与第一像素区域或第二像素区域分隔开的距离。参照图6,第二像素区域被沿第二像素区域的方向发生变形的间隔件300a侵入的面积大于第一像素区域被沿第一像素区域的方向发生变形的间隔件300b侵入的面积。因此,与转移至第一像素区域的异物的量相比,更多量的异物(诸如形成在变形的间隔件300a或300b和有机发光层720上的共电极730)可转移至第二像素区域。
如上所述,因转移的异物导致的光学特性的劣化和光被阻挡的程度可以根据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的像素特性而不同。另外,通过调整第一非像素区域和第二非像素区域被间隔件占据的面积,或者调整从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至间隔件的距离,可以选择性地控制转移至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的异物的量。

Claims (19)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底,包括非像素区域和被非像素区域分隔开的多个像素区域;
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隔开并面向第一基底;以及
间隔件,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并维持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间隙,
其中,像素区域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设置在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平分为与第一像素区域相邻的第一非像素区域和与第二像素区域相邻的第二非像素区域,间隔件形成在设置在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第一非像素区域被间隔件占据的面积小于第二非像素区域被间隔件占据的面积,
其中,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红色像素区域、多个绿色像素区域和多个蓝色像素区域,其中,第一像素区域是所述多个红色像素区域中的一个,第二像素区域是从所述多个蓝色像素区域和所述多个绿色像素区域中的一种中选择的任意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非像素区域和第二非像素区域之间的边界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一非像素区域之间的边界以及第二像素区域和第二非像素区域之间的边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从第一非像素区域上的任意点至第一像素区域的最短距离小于从所述任意点至第二像素区域的最短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间隔件与第一像素区域分隔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间隔件与第二像素区域分隔开,从间隔件至第一像素区域的距离大于从间隔件至第二像素区域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从间隔件至第一像素区域的边界的距离与从间隔件至第二像素区域的边界的距离不同,第二像素区域的所述边界与第一像素区域的所述边界相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间隔件与第一像素区域的所述边界分隔开的距离大于间隔件与第二像素区域的所述边界分隔开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像素限定层,像素限定层设置在第一基底的非像素区域并包括分别暴露多个像素区域的多个开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间隔件从像素限定层向第二基底突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间隔件是平截头棱锥体、圆柱体、棱柱体、穹顶状和球状体中的任意一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红色像素区域、多个绿色像素区域和多个蓝色像素区域以矩阵布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像素区域包括:
第一像素列,其中连续地布置有蓝色像素区域;
第二像素列,与第一像素列平行,并且其中连续地布置有红色像素区域;以及
第三像素列,与第二像素列平行,并且其中连续地布置有绿色像素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像素区域是第二像素列的像素区域中的一个,第二像素区域是与第一像素区域相邻并设置在第一像素列或第三像素列中的像素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像素区域包括:
第一像素列,其中蓝色像素区域和红色像素区域交替地布置;以及
第二像素列,平行于第一像素列并且其中绿色像素区域连续地布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像素区域是第一像素列的红色像素区域中的一个,第二像素区域是与第一像素区域相邻的蓝色像素区域或绿色像素区域。
16.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底,包括非像素区域和被非像素区域分隔开的多个像素区域;
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隔开并面向第一基底;以及
间隔件,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以维持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间隙,
其中,像素区域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间隔件形成在设置在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从间隔件至第一像素区域的距离大于从间隔件至第二像素区域的距离,
其中,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红色像素区域、多个绿色像素区域和多个蓝色像素区域,其中,第一像素区域是所述多个红色像素区域中的一个,第二像素区域是从所述多个蓝色像素区域和所述多个绿色像素区域中选择的任意一个。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设置在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平分为与第一像素区域相邻的第一非像素区域和与第二像素区域相邻的第二非像素区域,以及
间隔件占据第一非像素区域和第二非像素区域的不同大小的面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红色像素区域、多个绿色像素区域和多个蓝色像素区域以矩阵布置,像素区域包括:
第一像素列,其中蓝色像素区域和红色像素区域交替地布置;以及
第二像素列,平行于第一像素列并且其中绿色像素区域连续地布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其中,第一像素区域是第一像素列的红色像素区域中的一个,第二像素区域是与第一像素区域相邻的蓝色像素区域或绿色像素区域。
CN201210157989.8A 2011-06-09 2012-05-21 具有间隔件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820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55705 2011-06-09
KR1020110055705A KR101881852B1 (ko) 2011-06-09 2011-06-09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0318A CN102820318A (zh) 2012-12-12
CN102820318B true CN102820318B (zh) 2017-03-01

Family

ID=47292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7989.8A Active CN102820318B (zh) 2011-06-09 2012-05-21 具有间隔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12968B2 (zh)
KR (1) KR101881852B1 (zh)
CN (1) CN102820318B (zh)
TW (1) TWI5608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30799B1 (ko) * 2013-03-11 2019-10-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20150005264A (ko) * 2013-07-05 2015-0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667782B (zh) * 2013-09-27 2019-08-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及包含其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KR102103499B1 (ko) * 2013-10-16 2020-04-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50067624A (ko) * 2013-12-10 2015-06-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102205401B1 (ko) * 2014-01-14 2021-0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102369088B1 (ko) * 2015-01-29 2022-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TWI665800B (zh) * 2015-06-16 2019-07-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548911B (zh) * 2015-08-26 2016-09-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11627967B (zh) * 2016-09-08 2022-12-2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KR102350624B1 (ko) * 2017-03-08 2022-01-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630829B (zh) * 2017-03-17 2019-1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542617A (zh) * 2018-02-09 2022-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251244B2 (en) 2018-06-01 2022-02-15 Int Tech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10581011B2 (en) * 2018-06-01 2020-03-03 Int Tech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different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overlapping width
CN208622729U (zh) * 2018-09-14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220037413A1 (en) * 2018-09-20 2022-02-03 Guangdong Juhua Printed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ixel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TWI693711B (zh) * 2019-04-25 2020-05-11 創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流驅動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KR102126383B1 (ko) * 2019-10-02 2020-06-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4030A (zh) * 2002-04-25 2003-11-05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454034A (zh) * 2002-04-25 2003-11-05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38548A (zh) * 2003-12-29 2005-07-13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7792489B2 (en) * 2003-12-26 2010-09-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72170A (ko) * 2005-12-30 2007-07-0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40117B1 (ko) 2007-09-05 2008-06-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378439B1 (ko) 2008-08-20 2014-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989133B1 (ko) 2009-01-07 2010-10-2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00081772A (ko) * 2009-01-07 2010-07-15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0995066B1 (ko) * 2009-01-07 2010-11-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10014808A (ko) * 2009-08-06 2011-02-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042955B1 (ko) 2009-09-02 2011-06-2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기능을 갖는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4030A (zh) * 2002-04-25 2003-11-05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454034A (zh) * 2002-04-25 2003-11-05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792489B2 (en) * 2003-12-26 2010-09-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638548A (zh) * 2003-12-29 2005-07-13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0865B (en) 2016-12-01
CN102820318A (zh) 2012-12-12
TW201251004A (en) 2012-12-16
US20120313123A1 (en) 2012-12-13
US9412968B2 (en) 2016-08-09
KR101881852B1 (ko) 2018-08-27
KR20120136651A (ko) 201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0318B (zh) 具有间隔件的显示装置
CN107799564B (zh) 有机发光阵列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7812519B2 (en) Top-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CN109585672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102520696B1 (ko) 전계발광표시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7452773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987451A (zh)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047898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6200148A (zh) 显示面板和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1777576B (zh) 像素结构及电致发光装置
CN10887849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992982B (zh) 发光显示装置
CN111883559B (zh)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CN111384311B (zh) 用于显示器的掩模
CN104966728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JP2011526719A (ja) 発光装置
CN110416122A (zh) 发光元件的转移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基板
CN108330436A (zh) 掩模框架组件
CN109841747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83560B (zh) 像素排列结构及包含该像素排列结构的显示面板
CN111584586B (zh) 背膜、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102269116B1 (ko)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전자 기기
CN102110707A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84088B (zh)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5577463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2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Gyeonggi Do Yongin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Gyeonggi Do Yongin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